驴肉焖子的家常吃法窍门,河间正宗驴肉焖子的做法-学知识-

驴肉焖子的家常吃法窍门,河间正宗驴肉焖子的做法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33 0
去邯郸10次,每次必尝这小吃,30一份比驴肉火烧鲜,比烤鸭香

这么些年来来 *** 的都去过10多趟河北邯郸了,虽然每次都不会久留,算是路过一般,但是甭管啥时候,都一定要尝尝当地一个特色小吃,才愿意满足地打道回府,这么些年走过很多地方,也吃过很多的美食小吃,邯郸这一小吃,一直是让我心心念念的,其他地方还真吃不到。

邯郸市区面积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于一个爱美食的人说,饭店也是非常多,相对也比较实惠,记得之一次尝到这个小吃,因为是赶时间,直接在车上叫了外卖,一下子被它吸引了,软软糯糯的感觉,蘸酱吃很鲜美,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这个小吃就是邯郸很有名的磁州焖子,和我们湖北的鱼糕做法很相似,但是磁州焖子是加入了鲜肉 *** 的,比鱼糕要细腻有味道,蒸熟之后的香味也是打开盖子就闻到,让人止不住地流口水。

磁州焖子外面是一层鸡蛋皮,其实是很家常的鸡蛋皮,两面煎至金黄接着搅拌肉末加入了生姜末,和一些调味料和香料,将处理好的肉末直接包裹在鸡蛋皮里面,就可以上锅蒸了,蒸熟后切片就能开吃了,而且据说当地人都是蒸熟直接吃,再另外烹饪的情况是非常少的,而这种吃法必须要有蘸酱。

这10多回的品尝,无一例外选择的是芥末,辛辣中带着一点香味,尤其对味觉和嗅觉的冲击,太过瘾了,这无疑是很开胃的,也能更好的品尝到磁州焖子的香味,不过吃不惯芥末的人,也是可以用蒜末汁替代的。

后来几次上店子里吃,这磁州焖子都是头一道菜,其实也算是小吃点心,在后面菜上来之前,填一填肚子,也能更好地打开味蕾,和很多的地方小吃一样,磁州焖子也成为了邯郸本地人还有许多外地人都喜欢的美食。

其实回头看看焖子的做法,十分的简单,和本地人聊过之后才发现,这种看似简单的焖子,之所以鲜香味道,胜过很多的肉丸,还有肉糕,是因为正宗的磁州焖子,里面的食材,加入了两个增加香味和口感的食材,那就是高汤还有红薯淀粉。

淀粉和高汤(骨头汤),都是在馅料搅拌的时候用上,淀粉增加了黏稠度,高汤则让肉馅更香,同时蒸熟之后吃的时候,还有点点的汁水出来,形成爆浆的感觉,这样吃着也更带劲,比起烤鸭还有驴肉火烧,都要更鲜更香更好吃。

在邯郸吃过卤面,酸汤鱼,等等菜品,但是与磁州焖子相比,还是差那么一点意思,而且焖子不是只在饭店才能吃到,自己掌握了烹饪 *** ,在家里也能很轻松的做出来,小编自己就试过一次,虽然和正宗的磁州焖子有差距,但是味道也不错,多做几次相信是可以做到的。

去邯郸10次,每次必尝这小吃,30一份比驴肉火烧鲜,比烤鸭香!大家都吃过哪些邯郸美食,对它们都有何感想,不妨分享出来,让吃货们都来馋馋嘴。#吃在邯郸#

老妈做棒子面窝窝头,阿远切驴肉和焖子搭配来吃,老爸:忆苦思甜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960000bvviaun4mq0ucqtmb1k0","duration":421.828,"width":854,"height":480,"file_size":32829747,"thumb":{"web_uri":"tos-cn-p-0000/c2bf0a941b034e9d9374a1ad72f17632","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421.828,"file_size":32729271,"w":854,"h":480},"normal":{"duration":421.828,"file_size":24510687,"w":640,"h":360},"ultra":{"duration":421.828,"file_size":32729271,"w":854,"h":48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b48673ec477bfc8fd8309071601464d4","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高速上的火烧没让老冯吃过瘾,必须下来到当地尝尝

老冯的美食之旅:河北石家庄,品尝高建民驴肉火烧。

今天,老冯带我们去品尝高建民驴肉火烧,让我们一起享受美食的盛宴。这驴肉火烧做得怎么样?看起来很不错。先来一个焖子火烧,这是驴肉火烧的经典吃法。先从哪儿开始吃呢?当然是从焖子火烧开始,因为焖子中的汤是驴肉汤,如果汤不够纯或者驴肉不够好,从焖子中就能尝出来。这是一种低成本的鉴别 *** 。这道焖子做得很好。

在服务区吃的驴肉火烧和这里完全不同。颜色也不同,形状也不同。这里的火烧看起来像一层冻。实际上,做焖子需要很多技巧,尤其是做驴肉焖子,必须现炒,不能放冰箱,否则味道会大打折扣。这里的驴肉火烧形状和河间的一样,但比北京的大。是的,保定的驴肉火烧比北京的大,而且馅料也更充足。服务区的驴肉火烧和这里的完全没法比。这里的驴肉火烧真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

在服务区吃驴肉火烧的时候,大家都很饿。虽然味道不错,但还是比不上这里的。如果吃饱了再来吃驴肉火烧,就能感受到差距了。这里的驴肉火烧皮薄酥脆,非常适合搭配驴肉。饼是专门为驴肉火烧设计的,形状也不同于保定的驴肉火烧。

这里的饼皮很薄,非常酥脆。保定的驴肉火烧皮比较厚,但也很脆,而且有浓郁的面香味。如果想吃驴肉多一些,可以选择河间的驴肉火烧。保定的驴肉火烧可以让你吃饱,而且不会浪费粮食。吃驴肉和吃肉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里的驴肉火烧包括驴肉和焖子,都是先煮熟再焖制的。这样可以让肉更加滋润、鲜美。这里的饼非常酥脆,非常适合搭配驴肉。

这里的饼和保定的驴肉火烧不一样,形状也不同。保定的驴肉火烧是圆形的,这里的是长方形的。这里的饼皮非常薄,非常酥脆,非常适合搭配驴肉。驴皮是驴身上最有营养价值的部分,胶原蛋白和胶质非常丰富。上次去东塔吃驴肉火烧,很多人都说吃不到真驴肉。其实,每个地方都有好驴肉,但关键是要花时间去找。吃美食是一种享受,但寻找美食的过程也非常有趣。

今天点了驴肉腱子,尝起来有点像酱牛肉的味道。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分辨真假驴肉,只有尝过才能知道。牛肉有草腥味,而驴肉有清香味,没有草腥味。

板肠是驴身上最有营养价值的部分之一,也是最值得品尝的部分之一。驴皮是驴身上最有营养价值的部分之一,富含胶原蛋白和胶质。有时候,我们很难找到真正的驴肉,但每个地方都有好驴肉。品尝美食是一种享受,但寻找美食的过程也很有趣。

河北特色美食:焖子,年的味道、家的味道、乡愁的味道,收藏了

焖子,听说过吗?吃过吗?在我们那河北灵寿、行唐、定州焖子用精瘦猪肉和山药粉面灌制而成,更是流传这:“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吃过焖子”。

有可能你在河北,在保定吃驴肉火烧的时候里面夹得有焖子。但提起焖子,就想起小时候记忆深刻的的家里过年自己做的焖子。每次过年前,给家里父母打 *** 一定会提到多买点粉面猪肉的时候多灌点焖子。父母总是跑到老远的地方拖熟人买些上好的粉面用来做焖子。算然每年做很多条焖子过年在家待几天吃不了多少,每次还是特别想吃过年自己家做的焖子。

等到进了腊月过了小年,也就是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就会杀猪煮一大锅年肉,煮完肉之后用煮过肉的汤当做原料,和提前准备好的粉面(红薯粉)在一个大的桶里拌好,然后再放上切成细末的刚煮出来的熟肉还有拆骨肉,有的喜欢再放点猪肺啥的。配上放了一冬天自家种的芫荽(香菜)、大葱等,在买好的灌焖子长条的塑料袋中用漏斗一点点灌进去,灌好后放进猪肉的大锅,填柴火慢慢的煮熟焖子。等到快到晚上的时候热腾腾的焖子就出锅了。也有用猪的小肠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肥肠做的,洗干净后把焖子灌到肥肠里面,煮好的肥肠焖子也叫肠子非常香!

做好的焖子在冬天过年的时候放在冷的屋子里能存上两三个月,一条条的想吃的时候拿出一条来。

焖子的吃法有很多种,我自己最喜欢的是生吃凉焖子,凉凉的比较硬手里拿着啥都不用蘸吃着也不腥;

也可以和家里自己种的大白菜一起炖着吃,白菜都香香的;

很多人钟爱的就是炒着吃或者煎着吃,你会感觉到这是人间美味。由于焖子是肉制成,所以,很省油,山药粉煎后酥脆,里面肉香,色香味具全。

现在在驴肉火烧店里还能见到这种食品。我们老家的人过春节时还是会做焖子,当然比小时候的更香更好吃了,因为加入了更丰富的食材呀。

离家在外,时常想起家乡的焖子,想起那焖子的味道。

喜欢的老铁们关注一下,后续有更多好的作品。

河北赵县有家周员外驴肉店,喷香的火烧皮酥肉烂咬一嘴就停不下来

河北石家庄赵县古称赵州,赵州咸驴肉自古就是当地美食,大街小巷的驴肉餐馆遍地开花,难怪有人说,不吃咸驴肉,不算到赵州。

周员外驴肉店坐落在号称观光大道的石塔路上,他家的驴肉火烧堪称当地一绝,皮酥肉烂咬一嘴就停不下来。周员外驴肉有自己的肉坊,选用石家庄汉尼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原生态周员外品牌驴肉为肉源。肉驴只吃天然野草,不吃人工饲料,纯真绿色。煮肉更是采用赵州传统咸驴肉的独特工艺,不添任何化学添加剂。

灶台的老师傅除了辅以人人知道的“百年老汤”外,靠“焖”取胜。驴肉入锅前先将一层驴骨铺到锅底,防止粘锅,再将清水泡好的驴肉分部位下锅,然后投入秘制佐料袋,再用铁篦子将肉压在汤下,急火煮至六成熟时,撤掉大火,卤汤浆熟。整个过程并不加锅盖,全凭飘浮在汤上那四指厚的驴油形成自然的盖子,便于驴肉中的腥味和水分散发。

长时间的焖煮,入味由表及里,熟肉出锅后,色泽红润,纹路清晰,绵软鲜嫩,肉质细腻,瘦而不柴,醇香可口。堪称佐酒下饭的上乘佳肴。

与传统的驴肉店铺相比,周元外驴肉因经营理念不同,显得新潮、洋派。他家现打现卖的驴肉火烧皮酥肉烂,味道醇香。史师傅是这家驴肉店的大厨,他说,店里的驴肉火烧的做法源自河间独特风味的“大火烧夹驴肉”, 在此基础之上根据现代人的口味又有创新。

火烧皮的烤制过程完全依靠手工,揉好面后,拉成长条,涂上油,再卷起来搓条揪剂子,擀成火烧坯子,入烤箱经过20分钟的烤制,火烧外面就会有一层酥脆的外皮,咬到嘴里十分得香脆。驴肉选用肥瘦相间的肋条肉,这是驴肉中最有滋味的部分,这个部位容易入味,十分鲜美。

因为店家是明厨亮灶,食客很方便就观看到驴肉火烧的整个 *** 过程。只见史师傅把刚烙好的火烧取出来,用刀从火烧皮中间平剖开备用,在菜墩上将驴肉、驴肠和焖子分别切碎。如果食客有要求,还可以放入青辣椒进去。剁碎的驴肉塞到火烧里,一个香喷喷的驴肉火烧便大功告成。

在他家,食客可以品尝到三种味道不同的驴肉火烧。一种是纯驴肉的、一种是驴肉和焖子两掺搅的,再就是纯焖子的。价格分别是八元、六元和四元。我感觉驴肉火烧好不好吃,关键在焖子而不在肉,更好选择驴肉和焖子两掺搅的,咬一嘴有说不出的美。

吃火烧更好配一碗当地的杂面汤,咬一嘴香喷喷的火烧,喝一口清淡的杂面汤,老赵州的味道似乎就全在这里了。

560买根驴后腿,做成“驴肉焖子”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d8b0g10000c35oj4re9mteool2hhv0","duration":253.353,"width":852,"height":480,"file_size":32991722,"thumb":{"web_uri":"tos-cn-p-0000/69aef415dc7c44aaa269e1c368e379c3","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253.353,"file_size":23765884,"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083cc272be7ffc74d256ad7f67944087","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驴肉焖子是河北赵县风味独特的地方美食越吃越馋,吃法花样翻新

河北石家庄赵县有一种地方特色美食叫赵州咸驴肉,咸驴肉的副产品即驴肉焖子,经常喝驴肉在搭配在一起卖。在当地人的餐桌,它既是一道下饭的美味——单凭这一种食物即可饱腹;又是佐酒的佳肴,久吃不厌,常吃常新。

在赵县当地,驴肉,焖子有两种做法,一是做成灌肠的形状,一是做成肉糕状。先说灌肠。它以农家屡见不鲜的红薯芡粉为主料,以驴肉、驴油、香油、姜末等为辅料,再汆入滚烫的驴肉老汤搅拌之后,灌入肠衣煮制而成,家乡的肉坊里家家会做这道风味食品。

各子村白古拽是做灌肠的高手。白古拽做驴肉灌肠讲究配料,老白不使玉米淀粉,用的是本村粉条加工户自家磨的纯红薯粉芡,他说,玉米淀粉做出的灌肠口感差,脆个生生的像嚼粉末,没有劲。

老白先在一个大瓦缸里倒入干粉芡,加入温水打底糊,然后一一掺入剁碎的熟驴肉、姜末、味精、白矾、驴油、香油等配料,再汆入煮肉的老汤。老汤是现成的,系十数种佐料熬制,裹挟着驴肉特有的香味及诸多种药香,红亮亮、香喷喷的驴肉从锅里捞出后,剩下来的老汤正好用来灌肠。

往瓦缸里汆入老汤,须从滚头上舀,温度越高越好。一边浇汤一边搅拌,缸里的底糊越搅越稠,那黏稠度跟八宝粥的样子相差无几。稀稠全凭经验,太稀了煮出的灌肠软,太稠的话煮出来发硬,十斤粉芡大概要加十三、四斤的老汤。

下一步就是灌肠衣了在肠衣的一头麻利地繒个死结,在另一头插入漏斗,将拌好的糊糊缓缓注入,一根灌肠长的有二尺半,短的也不下二尺,每根重达四、五斤。灌满后对头一挽盘成一圈,挂在油光光的棍子上,循环往复,棍子上挂满一圈圈半成品灌肠。

一圈圈灌肠胖嘟嘟的,下垂部分犹如弓腰的大虾背。一只只弓背朝下的“大虾”排成队吊在一根木棍上,棍子两端架在冒着热气的大铁锅上,锅很大,深有两米,盛满煮肉的老汤,老汤很烫,但绝不能沸腾,温度掌握在80摄氏度。在恒温的锅里煮一个小时即可出锅。肠衣十分娇气,温度过高容易煮爆。为防煮爆,下锅之前还要用针头在灌肠上扎一到两个针孔以利排气。

出锅的灌肠须晾凉定型,吃时切盘,一片切下来如娃娃的脸大,晶莹剔透,富有弹性。透明的肠里能够清晰看到里面红亮亮的驴肉块、姜末。驴肉灌肠比纯驴肉的口味又不相同,吃到嘴里香软滑嫩,油香满口。入口即化的灌肠,加上有嚼劲的肠衣,让食客饱尝口腹之欲。

再说焖子,也叫肉糕。赵县固城岳家肉坊除批发咸驴肉,还出售一种驴肉焖子,风味十分独特。驴肉焖子有着严格精细的配料。主要配料有优质红薯芡粉,每30斤粉芡至少加入1斤香油, 6斤老汤驴油,2斤鲜姜末,且必须掌握好水温泼芡。

驴肉焖子的吃法,一般是搭配着驴肉一起吃,佐酒下饭皆美。再就是“吹喇叭”,就是将烙出来的油酥大饼卷上切好的驴肉和焖子吃,咬一口顺嘴流油,风味独特。第三种吃法就是打驴肉火烧。赵县石塔路上周员外驴肉店的火烧非常有名。在他家,食客可以品尝到三种味道不同的驴肉火烧。一种是纯驴肉的、一种是驴肉和焖子两掺搅的,再就是纯焖子的。价格分别是八元、六元和四元。我感觉驴肉火烧好不好吃,关键在焖子而不在肉,更好选择驴肉和焖子两掺搅的,咬一嘴有说不出的美。

古法 *** 的肉焖子#焖子

古法肉焖子令人回味无穷。

二大爷享用这道看似平凡却味道非凡的大饼卷驴肉焖子,他懂得把握时间,每天都会在十一点准时前来,进门后便径直走向餐桌,开启了一场美食盛宴。

由于昨晚的晚餐吃晚了,二大爷略显饥饿。至于他为何如此饥饿,这是一个不太想提的问题,但他对驴肉焖子的热爱却是众所周知的。驴肉焖子在任何一家驴肉馆都能吃到,但只有在店家自己 *** 的情况下,才能享受到真正的美味。与肉皮冻相似,驴肉焖子在大多数店铺都是半成品,因为自制过程费时费力,但我们始终认为,餐饮行业不能只追求快捷和省事。只有自制的驴肉焖子才能展现出真正的美味,就像这块成品,让人垂涎欲滴。这道菜中包含大块的驴肉颗粒,焖子内还添加了驴肋板肉,肥瘦相间,充满肉香。如果再蘸上蒜汁,味道会更加鲜美,当然,也可以搭配大饼卷驴肉焖子,这道菜名为“石榴”,但千万不要忘了撒上一些辣椒段和青椒粒,这样才更加美味。品尝这道美食时,要一口吞下,感受到“鲜美无穷”的滋味。

与驴肉焖子一样,猪肉焖子也是一大亮点。这道菜重31斤,同样包含大块的肉粒,馅料中还加入了炖烂的肘子,使用的是前肘。二大爷又点了一份大饼卷猪肉焖子,只需12元,同样让人回味无穷。这顿饭吃得非常满足。

驴肉焖子的家常吃法窍门,河间正宗驴肉焖子的做法-第1张图片-

高玛纳驴肉火烧:饼酥肉香焖子滑

?◆本报记者 张嘉慧 摄影报道

这是孙建想童年时期印象深刻的画面——灸热的烤炉里烤着金黄酥脆的火烧,旁边的案板上是香喷喷的驴肉,食客们随意而坐,或急匆匆地吃上两个驴肉火烧,或悠闲地就着卤驴杂喝点啤酒。

那时的她,一放学就往母亲的小店里跑,为了给母亲搭把手,更为了吃个驴肉火烧解解馋。

35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成为高玛纳驴肉鲜汤沧州店的老板,不变的是她对家乡美食驴肉火烧一如既往的热爱。

师傅正在把驴肉切成大薄片

热火烧,凉驴肉

在高玛纳驴肉鲜汤店的案板前,大师傅执刀而站,手快刀利,大块的驴肉被切成薄片。刚出炉的火烧还冒着热气,“刺啦”一声,被大刀从中间划开,鲜嫩的驴肉、通透的焖子,夹杂着青椒碎,被满满当当地填进火烧里。

咬上一口,火烧极其香脆,酥得掉渣,麦香刚刚冒头,便被驴肉的鲜香压了过去。松软细腻的驴肉很有嚼劲,青椒爽脆清口,咀嚼过程中,肉香四溢,软嫩油润的焖子也一点点在口中化开,丰富的口感与丰腴的滋味让人直呼过瘾。再配上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汤,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在河间,驴肉火烧一定是热火烧夹凉肉,放凉的驴肉嚼起来更有韧劲儿,搭着刚出炉的火烧,那叫一个香!”在孙建想看来,热火烧与凉驴肉的搭配才是正宗的河间风味,才是记忆深处的味道。

香喷喷的驴肉火烧

“讲究”

要做好一个驴肉火烧,工序很复杂,火烧、驴肉、焖子都有讲究。

饼薄层多、香酥可口的长火烧是河间驴肉火烧显著的特征。要做出这样的火烧,首先要掌握好面与水的比例。烙饼用的面是死面,老手凭借多年的经验,摸一摸面团,就能知道面的软硬度是否还需要调整。“火烧火烧,火候也很重要。”孙建想说,无论面和得多好、揉得多透,烤的时候控制不好火候,也会功亏一篑。火烧在电炉上烙到基本熟透后,要再转移到炉灶内进行烘烤,直到表面烤出金黄的斑纹,就可以出炉了。

并不是所有的驴肉都适合夹在火烧里吃,夹火烧的驴肉咸味不能过重,重点是要香。孙建想说, *** 驴肉时有两步很重要,一是煮驴肉时肉块要大,二是煮好的驴肉要用老汤浸泡。“驴肉至少要煮4个小时,大块的驴肉能够尽量避免驴肉的香味在煮的过程中过分流失。同时,也因为肉块很大,煮好的驴肉里面不够入味,要捞到盛满老汤的瓮中,浸泡入味。”味道浓郁的老汤是用驴骨、驴肉、板肠、驴杂等几乎整个驴煮出来的,浸泡后的驴肉充满了特有的原香。

不少爱吃驴肉火烧的人都好吃焖子,它能让驴肉火烧的美味加倍。焖子是红薯粉加驴油、老汤熬制的,一般有两种。一种呈通透的乳白色,入口油润鲜香,滑腻的口感与筋道的凉驴肉刚柔并济;另一种是暗粉色的,额外加了姜末、肉末等配料,吃起来更加弹牙入味。

焖子:一块淀粉,凭什么能征服北方?

蔡澜有一篇文章记述了他的大连之行,特别提到了菜市场里的焖子。

“小贩小火加热,放进切成小块的焖子,用筷子翻动把皮煎得焦黄,放入盘中备用。另一厢,用臼子里捣碎的蒜泥、小磨磨出的麻汁,大量地淋在刚煎好的焖子上面……就那么一吃,哈哈,中了焖子的毒。”

焖子,其实就是地瓜淀粉与水混合、搅拌、加热、凝固成的胶状的块,然后再切成小块,小火少油,慢慢的煎至两面金黄。

在北方很多地区,这样热乎出锅的焖子,搭配不同的配料,咬下去,软、糯、香、脆,尽在口中。

01焖子,大连人的乡愁

对于远离家乡的大连人来说,最怀念的味道不会是什么生猛海鲜,而是焖子。

街边的一个小门脸,支上一大口平底锅,焖子就在锅里滋滋啦啦的作响,一阵小风吹过,没有大连人能抵抗得了这音效和香气的双重诱惑。

*** 焖子的原料特别简便,就是地瓜淀粉和水混合,一边加热,一边搅打成半透明的糊状,所有做焖子也被叫做“打焖子”。

打焖子一般用地瓜淀粉,也就是红薯淀粉。与其他种类的淀粉相比,地瓜淀粉是所有淀粉里颜值更低的一种——黑,但是劲力却特别强,所以焖子才能够在锅中久煎不烂。

红薯淀粉

虽然大连人至爱焖子,但是它的起源并不在大连,而是在渤海对岸的山东烟台。

据山东福山烹饪协会编撰《鲁菜之乡——福山》中记载,焖子是山东烟台芝罘岛的门氏兄弟不经意中创制出来的。

一百多年前,门氏兄弟在烟台以卖粉条为生,有一天粉坯做好了,却因为下雨,做不成粉条。情急之下,门家兄弟请来乡亲们,吃用油锅煎炒的粉坯。

为了防止吃坏肚子,门氏兄弟特意将山东特产的大蒜捣成蒜酱拌在油煎粉坯中,没想到这无奈之举居然得到好评。于是在大家的建议下,门家兄弟支锅立灶改做卖油煎粉坯,当食客问及名字时,门家兄弟想了想自己的姓氏,随口说出“门子”,后来又觉得不妥,取名为“焖子”。

后来,随着闯关东的人潮来到大连,鲁菜和各种小吃也接踵而来,其中也包括焖子。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焖子是改善人们匮乏口味的小吃,随着物质渐渐充裕起来,焖子成为一代大连人的童年记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在大连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商贩推着小车或者搭个小棚卖焖子。

更常见的其实是在菜市场,大人们进去买菜,孩子们坐在焖子摊上,用两根细细的铁丝“窝”成小叉子,扎起一块煎得焦黄的焖子,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

对于大连人来说,焖子必须有“ge”。大连话里的“ge”,其实是煎过之后,最外边那一层焦脆的外壳,它就像广东煲仔饭里的锅巴那样迷人。

为了吃到更多的“ge”,大连的焖子从来都不会方方正正的,而是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力求增大表面积。

煎好的焖子外脆里软,浇上蒜水和麻酱汁,口水立马就流下来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焖子更是从街边小吃走进了饭馆酒楼,搭配海参、虾仁、螺片做出的三鲜焖子,也成为大连菜的代表之一。

02离开大连,到底还有多少种焖子?

大连人爱焖子,不过焖子也不是大连独有的。

有一年,在河北秦皇岛,一位同学拉着我说,带你吃一下我们秦皇岛的特产——炒焖子。

端上来和大连的焖子一比,不能说很像,简直就是一毛一样。

直到去的地方越来越多,才知觉,焖子在整个北方是一种普遍的存在。

烟台是焖子的起源地,与大连隔海相望,两地的焖子无论是 *** 、味道还是吃法都差不多。

同样的地瓜淀粉,同样的麻酱蒜水,甚至还有同款吃焖子的铁丝叉。

唯一稍有不同的是,烟台的焖子还会加入虾油、虾酱调成的料汁,吃起来海味十足。

其实,很多年前,大连的焖子也有加虾油的,只是这些年越来越少见了。

除了大连、烟台、秦皇岛,类似的吃法、做法在很多地方都存在,比如在丹东,焖子会切得更方正一些;到了吉林,焖子则改名“煎粉儿”,虽然名字换了,但东西还是那些东西。

到了天津,焖子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二月二,龙抬头。”在天津人的日子里,二月二除了剪头发,另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吃焖子。

天津的焖子和大连、烟台的不一样,是用绿豆面儿做成的,色泽青碧,又有一些隐约的透明,远看很像一大块青玉或者翡翠。

下锅的时候,切成方方正正麻将块一般的大小,在平底锅里,用一点点油小火煎,煎到几面都出现金黄的“嘎儿”,然后拌入麻酱、盐、蒜汁儿和醋,就可以吃了。

绿豆面儿做出的焖子,口感更加细腻柔软。有的天津人家甚至还会把焖子、炒合菜一起卷到春饼里,永恒的碳水配碳水,大饼卷一切。

会用绿豆面儿做焖子的不只是天津人,远在大西北的乌鲁木齐人,也有用绿豆面儿做焖子的习惯。

调味料也大差不差,不过淋上新疆的辣椒,焖子味道会更香。不同的是,乌鲁木齐人会在农历三月的阳春时节吃焖子。

进入河北,焖子画风突变,从纯素的淀粉,到开始有了肉类的存在。

河北定州,当地人把瘦肉绞成小块(可不能完全绞成肉泥),放到红薯淀粉糊中一起熬煮、结块、过凉水、晒干,最后再经过一道熏制。

这一流程与京津地区做“粉肠”的工艺很像。这样繁琐工艺做成的定州焖子,就像是一根硕大的香肠,当地人也俗称“肉灌肠”。

切片后,无论是蒸、炒、炖、拌,都能吃到扎扎实实的肉感。

除了直接加肉,也有借助了肉味儿的焖子,那就是驴肉火烧里的焖子。

在驴火届打得热火朝天的河间派和保定派,却能在一件事情上达成共识——焖子。

煮完驴肉的汤和油,绝对不能浪费,把汤烧开,加入淀粉,一边搅拌,一边倒入驴油,直到粘稠之后,放冷凝结成冻,就是驴肉火烧中的焖子。

无论是河间派还是保定派,都有在驴肉火烧中加入焖子的做法,对于食客来说,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相比于酥脆的火烧和香韧的驴肉,焖子提供了更丰富的口感,软糯与酥脆,刚柔并济。

从河北再到河南,禹州的焖子是不加肉的,却又做出了十足的肉感。

禹州的粉条冻干煮软,再加入红薯粉搅匀,入屉蒸成一大块。做出来的禹州焖子,煎、炒、烹、炸、炖或是凉拌,甚至可以取代肉的存在。

其实,焖子这种小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物质的不充裕,焖子既能提供与肉有那么一点点类似的口感,也能有当时并不是太充足的油脂香气。

类似的物质组合,除了焖子,其实还有陕西的炒凉粉、北京的炸灌肠等等。

时至今日,我们其实早就摆脱了肉食短缺的窘迫,但对于焖子,很多地方却没有失去热情,这当然是因为,对于脂肪和碳水这个黄金组合的热爱,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同时,焦脆的外壳,软糯的内心,这种外酥里嫩反差口感,也总是被人追逐。

就算它不再稀缺,也总会让人念念不忘。

END

文 | 卫奕奕

图 | 源于互联网

标签: 驴肉 河间 吃法 家常 正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