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螺的什么部位不能吃,香螺的什么部位不能吃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27 0
福寿螺肉质肥美,为什么不能吃?

炒田螺 大排档的实力角色

夏日来临

你是否喜欢约上一群朋友

去大排档吃宵夜

烧烤啤酒炒田螺

宵夜绝佳啊

要知道,在我们福州的田螺

食法颇多

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

也可煮熟挑出螺肉

可拌、可醉、可糟、可炝

无不适宜

嘬一口,啧啧啧

这个味道真是美滋滋

不过,随着气温的上升,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即将来临。如果吃的田螺跟你平时吃的外型不太一样,口感也不同……这时你就要注意了!因为有可能你吃的并不是真正的田螺,而是福寿螺!小编最近在看新闻的时候,有报道称不明真相的市民误把福寿螺当做田螺捕捉食用,那么为什么福寿螺肉质肥美,却不能吃呢?

福寿螺

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广州管圆线虫病

主要是因进食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生或半生的螺肉而感染。如今已被列为国家新发传染病。这是一种以病原名称命名的疾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以急性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本病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太平洋地区某些岛屿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早就有散在或暴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但直至60年代才明确此病与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有关。人体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于1944年在我国台湾省发现,至1988年台湾省报告病例共310余例,其中病原学确认的35例;自1979年至今,广州、香港、浙江、天津、黑龙江、辽宁、福建等地相继有病例报道。

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本虫幼虫的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动物的肉而感染;食入被动物污染的蔬菜、瓜果或喝生水也可感染。

临床上最明显的症状为急性剧烈头痛,头痛部位多发生在枕部或双颞部。头痛一般为胀裂性乃至不能忍受,起初为间歇性,以后发作渐频或发作时间延长。其次为颈项僵直,可伴有颈部运动疼痛、恶心、呕吐、低度或中度发热。

如何区分福寿螺和田螺

福寿螺和田螺是有很大区别。首先从个头来看,成年福寿螺体型要比田螺大很多,“再从颜色上来看,福寿螺颜色偏黄,田螺则偏青褐色。”

即便是个头相当的田螺和福寿螺,构造上都会有很大的区别。田螺的尾部呈椎体形,盖头是片圆形,而福寿螺尾部很短,盖头偏扁,整体呈圆盘形。

日常生活怎么预防

不管是福寿螺还是田螺,均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以及其他寄生虫。因此,不管是吃福寿螺还是田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 不生食或半生食螺肉,例如凉拌螺肉或烧烤螺蛳,不要吃。

  • 食物彻底煮熟煮透,这是对付寄生虫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 *** 。

  • 厨房用具生熟分开,避免加工螺肉时防止幼虫污染厨具或食物。

  •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常洗手。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综合 ***

供稿:传染病防控科

编辑:廖 生

紧急扩散!爱吃海鲜的福建人,最近千万别吃这种螺!有地方已经行动!

天气越来越热,

烧烤、小龙虾、酱爆螺,

可谓夜宵三大宝。

不过,

碰到这种螺千万不要尝试!

(以下是织纹螺本螺了)

??


福建人注意!!

织纹螺汛期已经到来!!

一颗就可致命!!


紧急

提醒


每年4—9月是织纹螺旺汛期

同时也是织纹螺毒性最强的时候


织纹螺体内含有麻痹性神经毒素,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切勿前往海边采捕、贩售、食用织纹螺,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据介绍,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尖细,长度为1—2厘米,宽度为0.5—1厘米。另外,其壳面常具有1到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表面图案看起来就像织布,螺口处呈白色。


织纹螺味道鲜美,是沿海群众喜爱的“下酒菜”。但有些织纹螺种类体内含有麻痹性神经毒素,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少量食用即可致人死亡,是名副其实的“餐桌杀手”。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近年来,各地误食织纹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国家明令禁止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为了避免中毒事件发生,建议广大市民朋友不要购买食用不懂识别的螺类产品。不小心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须立即到医院就诊。


为防范违法销售、加工和食用织纹螺

莆田行动啦

↓↓↓


涵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严禁违法销售、加工和食用织纹螺、河豚鱼的宣传活动


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防止发生误购误食织纹螺、河豚鱼引发的中毒事件,近日,涵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严禁违法销售、加工和食用织纹螺、河豚鱼的宣传活动。

该局以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和餐饮服务单位为重点区域,工作人员通过分发《严禁违法销售、加工和食用织纹螺、河豚鱼》宣传单及在辖区醒目位置悬挂横幅的方式,告知食品经营者织纹螺、河豚鱼是国家明令禁止经营销售的,加大宣传提高食品经营者对织纹螺、河豚鱼及其毒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食品经营者的守法意识,自觉做到不销售、加工和食用织纹螺、河豚鱼。

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应当掌握相关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并科学消费,谨防误食织纹螺、河豚鱼等高风险食品而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河豚鱼和织纹螺的,应当及时拨打举报热线“12315”向市场监督监管部门举报。



织纹螺中毒有没有解药?

这是神经毒性,至今没有特效药。这几年医院对病人多数是采取催吐、排泄、洗胃等办法,加快新陈代谢,尽量少地让人体吸收。好在总有人中招,但没发生过死亡的病例。


早在2012年,卫生部就发公告称: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公告明确了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过风险警示:食用织纹螺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3小时。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织纹螺如何识别:


赶紧转发到朋友圈

告诉身边的吃货们

吃螺的时候要注意咯!


来源:莆田新闻

海螺的尾部是黄还是屎?很多人都搞错了,看完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吃

夏天就是一个吃海鲜的季节,而且这个时候很多人特别喜欢,到了晚上去吃大排档,大排档上面除了烧烤之外,更受欢迎的就是海鲜了。

当然在平时的时候适当的吃点海鲜的确是非常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大家都知道海鲜的肉质非常的鲜美,而且海鲜当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最关键的一点海鲜又属于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所以说在平时多吃海鲜是非常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而且在夏天的时候除了大虾螃蟹这些比较常见的海鲜比较受欢迎之外,还有一种海鲜物美价廉就是海螺。

海螺的肉质也是非常肥美的,在平时由于它的价格相对是比较便宜的,所以深受大众的欢迎,但是很多人在吃海螺的时候会遇到一个问题海螺的尾部有一个黄色的部位,很多人就会疑惑,这个黄色的部位到底是什么呢?到底能不能吃?今天找钉子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很多人在吃海螺的时候,看到海螺尾部的这一个黄色部位,都会觉得这是屎不能吃,其实大部分人都弄错了。吃过海螺的人也都知道,如果吃这个部位的话,会感觉到特别的腥,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屎,而是海螺的内脏。

也就是说这一个部位其实就是海螺的排泄部位,这里边是有很多杂质的,比如说很多平时所吃的一些东西,而且像海螺所摄入的沙子等等也是包裹在这个部位的,所以说大家在吃的时候更好不要吃这个部位,而且这个部位的胆固醇含量也是比较高的。

其实我们在吃海螺的时候,除了这个尾部的部位,大家更好不要吃之外,还有一些部位,大家也一定要去掉,就是海螺顶部偏下的白色部位,这就是海螺的脑部,因为海螺的脑部会分泌一些麻痹性的贝类毒素,所以说大家在吃海螺的时候更好也将这个部位给去除。

海螺当中还是有苦胆的,我们将海螺肉挖出来之后,会发现海螺当中有一个绿色的部位,这个部位就是海螺的苦胆,所以说我们在吃海螺的时候,也需要将这个绿色部位给直接摘除掉。

将这些部位全部去除掉之后,就可以享受海螺的美味了,那么在平时的时候大家都是怎样烹饪海螺的呢?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烹饪海螺的小技巧。

酱爆大海螺

我们将海螺清洗干净之后,在水中浸泡20分钟,然后将海螺拿出来控干水分放在一边备用。

然后我们准备其他的配料,大葱再洗干净切成葱段小葱切成葱末,生姜切成片放在一边,大蒜切成蒜片,以及干辣椒切成辣椒段。

炒锅烧热之后,放入适量的食用油,当油打至七成热的时候,放入葱姜蒜炒出香味,然后我们放入准备好的花椒粒以及干辣椒,炒出香味之后,将清洗好的海螺放进锅中大火爆炒,大家一定要注意全程选择大火,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炒出香味儿。

然后我们往锅中加入适量的生抽和白糖翻炒一下,最后加入一小勺的清水,大火煮开之后转成小火,煮20分钟,最后大火收汁就可以了,这样就做出了非常美味的酱爆大海螺了。

大家还知道哪一些烹饪小技巧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同时也可以关注小编,了解更多的美食知识。

海螺的尾部能不能吃? 不知道别乱吃, 会被“笑话”的

海产品的味道大多都很鲜美,不过内陆的人吃海产品的机会可能不多,偶尔旅游吃一次还可能会被奇奇怪怪的海产品所难倒,不好下嘴。相信大家平常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比如海螺的尾部到底是‘黄’还是‘屎’,这要好好研究研究,不知道会被好朋友笑话的。现在让那些海边的老渔民告诉你们这些关于海螺的常识。

海螺易于捕捉,也可养殖,所以吃的人还是挺多的。更令人欣喜的是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A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还有药用价值,用于治疗胃痛吐酸,淋巴结结核一些疾病。

我们知道,海螺头部有两个类似于球一样的圆的,在海螺肉里面的东西,一般有海螺脑这样一个称号。那个是海螺的脑神经分泌物质,吃了之后就会头晕恶心,严重的甚至会引起食物中毒。而海螺的尾部可能有人把它当做是海螺黄,理所当然的吃了,这就大错特错了。那其实是海螺的内脏部位,也就是一些肠子,腺体啥的,里面都是排泄物和泥沙,吃了之后很可能会引起身体的不适。

除上述两个部分外,海螺肉的其他部分均可食用。前面也说到过,海螺的肉质鲜美光滑,富含蛋白质。女性朋友多吃可以美白养颜,但是吃的时候一定不要吃肠子内脏和其他东西。在家做海螺很有趣,如果觉得自己的处理的不行,可以咨询菜市场的卖海螺的老板,他们都知道如何处理。或者直接让他们帮忙清理一下,回来后再好好清洗和 *** 。当然,夏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出去吃夜宵,配一碗炸海螺,再来两打啤酒,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四川疾控重要提醒!这种“螺”请勿食用,当心感染寄生虫,严重可致死

夏天的夜晚如期而至,

热闹的夜宵摊成了城市的焦点,

烧烤、小龙虾、“炒田螺”......

解锁着夜宵流量密码,

不过,小编还是要给大家提个醒,

别错把福寿螺当田螺!

福寿螺作为一种外来“不速之客”,体内携带大量寄生虫,一旦误食可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轻则发热、头痛,重则昏迷甚至死亡。当前,福寿螺已在北京、广东、浙江等多个省(市)引发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

我省在2020年也报道了两例因生食福寿螺引起的本土广州管圆线虫病例。

某区两名儿童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昏睡等症状。经问诊,孩子的家人为给他们治疗流鼻血,按照民间土方,抓来田中的大螺蛳给孩子生食。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两个孩子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病,根据孩子家长的描述,两个孩子当时吃的应该就是福寿螺。

接到病例报告,省疾控的专业人员在疫情发生地采集福寿螺进行检测,在福寿螺体内查见了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且感染率较高。

福寿螺和田螺外形相似,一般非专业人士难以区分。

小编给大伙总结下分辨要点:

1、田螺体型较小,多数1cm左右,福寿螺要大很多;

2、福寿螺锥尾短、平,田螺锥尾长、尖;

3、福寿螺可以产出粉红色的卵。

这是某饭店出售的“炒田螺”,里面几乎全是福寿螺,如果没有煮熟,食入后感染风险极大!

如何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

近期(通常为1个月内)有生食或半生食或接触过福寿螺、褐云玛瑙螺、蛞蝓等软体动物或者淡水虾 、蟹、鱼、蛙等水产品,且伴有发热、剧烈头痛、颈部僵直、躯体疼痛等症状应怀疑本病;

病人可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加和(或)百分比升高、脑脊液压力升高、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脑脊液或眼等部位查出幼虫可确诊。

如何预防广州管圆线虫病?

应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螺类(尤其是福寿螺、褐云玛瑙螺)、蛞蝓(俗称鼻涕虫)、淡水虾、蟹、鱼、蛙等。

不喝生水,生食蔬菜、瓜果要洗干净,因生食被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或饮用含幼虫的生水也可感染。

避免直接接触螺类、蛞蝓等,接触后应彻底洗干净手和用具,根据文献报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可以经皮肤主动侵入宿主。

香螺的什么部位不能吃,香螺的什么部位不能吃-第1张图片-

来源:四川疾控

“以假乱真”的毒海螺,浙江女子吃下后心跳骤停!我们如何辨别?

6月9日,浙江一位51岁从事海边养殖的张女士因食用自行捕捞的海螺,在食用后一小时内出现了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最后被送往医院急诊科。

在医院的ICU中抢救数小时后,张女士的症状终于得到了改善,根据张女士家属提供的照片,张女士食用的是“割香螺”,她自己也声称

“之前吃过几颗,没什么事,这次就多捞了些”。

事后想起来,张女士一阵后怕。她还算是从事“海产养殖”的专业人士了,这次也难免上当,假若多吃了几个,性命是不是就交代在这了?

这个“以假乱真”的毒海螺到底是什么物种?平时在海边捞捕的时候,如何防止误食?

隐藏杀手织纹螺

虽然张女士最终恢复了过来,其实,割香螺的正式名字为“织纹螺”,这种海螺可谓是“劣迹遍布”,从数十年前开始就在沿海地区为非作歹,经常出现指人中毒的情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各地的食品管理部门也针对这种“织纹螺”发布过无数的警告。

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一下这个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麦螺、白螺、割香螺,是软体动物肉食性螺,成熟的个体在1—2厘米之间,大型的可达到3厘米左右,织纹螺的贝壳呈现出长卵椭圆形,其更大的特点是在贝壳上长有纵向的肋条,在这些条纹之间拥有细纹,贝壳上也能看到1—3条紫色、褐色或红黄色的螺带。

织纹螺主要生活在沿海浅滩的沙质或泥质海底,在我们国家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东南沿海地区都有分布,早些年的时候由于其味道鲜美、价格适中,我国沿海的居民时常去捕捞食用

之所以常常有人去捕捞是因为在我国的分布的织纹螺并不是都带毒的,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织纹螺可以分为三类:

带毒织纹螺、无毒织纹螺、季节性织纹螺。

如纵肋织纹螺、胆形织纹螺都是不带毒的,目前尚未检测出毒性,也没有中毒的报道;而习见织纹螺、方格纹织纹螺、花织纹螺是根据季节不同有时有毒有时没毒,像光织纹螺这类就是带毒,且毒性较高。

由于织纹螺的品种较多,虽然说多数是无毒或者少毒,剧毒的很少,可是由于其带毒的和不带毒的生长环境十分重叠,非专业人士十分难以分清,早些年沿海居民常常把带毒的不带毒的都一起捞起来回家吃,突出一个拼运气,从而出现过多起食用了带毒织纹螺中毒的情况。

早在1985年的时候,浙江省宁海县就出现了食用织纹螺的中毒事件,5个人在食用带毒织纹螺后出现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在医院抢救后1人死亡。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织纹螺开始被大范围食用,我国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及死亡人数呈现出上升趋势。2004年的时候,在内陆的银川都出现了一起大面积食用织纹螺导致55人中毒1人死亡的案件。

带毒的织纹螺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主要成分是河豚毒素及石房蛤毒素等多种不同毒素,多数毒素在高温下也难以破坏,对人致死量在0.6—0.9克之间。

织纹螺中毒潜伏期短、发病急,进食后毒素的潜伏期从5分钟到14小时不等,轻度中毒时候产生肠胃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轻微症状,严重的可就没这么简单了,严重时会出现四肢躯干和胸腹部麻痹导致的呼吸麻痹,同时存在严重的肠胃出血、休克等症状。

与此同时,就算同一种织纹螺所带的毒素都并不相同,所带的毒素与生长环境相关,导致医院无法制定一直一种特效治疗手段,只能通过简单的洗胃、催吐等防止呼吸麻痹,等待化验报告对症治疗,在此期间中毒者如果摄入毒素较多将会来不及抢救,这也导致了国内织纹螺中毒后死亡率较高。

由于织纹螺其本身毒素种类较为复杂、民众也没有辨识带毒能力的特点,本世纪初国家卫生部、各级地方 *** 和研究员针对就织纹螺做出过各种规定,如各级 *** 部门加大对织纹螺毒素的检测和监管,部分地区直接采取了全面禁止捕捞、销售、禁食织纹螺的临时性措施。

全面禁止

刚开始的时候,各地的政策和措施都不是强制的,还有很多地方出现销售织纹螺导致中毒的情况,最后,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总局只能够下达强制命令《卫生部关于组织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公告》:

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销售织纹螺;

消费者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小时搜织纹螺的,应当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

此时织纹螺的销售已经减轻许多,可还是有很多商家铤而走险,私自购买织纹螺做成酱爆螺销售给顾客,频繁发生织纹螺中毒事件。

为了保护大众健康,只能通过更严厉的处罚来解决,现在销售织纹螺已经不是没收就能解决的,而是要被判刑。

2021年的时候,浙江玉环市某家龙虾馆的老板郑某就因为顾客打听:

“有没有销售织纹螺、河豚之类的海鲜”

起了贪心的念头,找到门路购买了织纹螺加工成菜品在店内销售给熟人,在经人举报后被相关部门查处。

老板郑某被浙江省玉环市检察院以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罪提起公诉,最终判处拘役6个月。

在全国多地也常常出现销售织纹螺被提起公诉、被判刑1年至拘役三个月不等的情况,如江苏警方在2022年就在三门、宁波、象山等地陆续抓获销售非法织纹螺的犯罪嫌疑人20多人。

与此同时,各地的食品监督部门在食用螺用量巨大的夏季也加大巡查力度,避免市面上出现织纹螺,需要担心的除了市场,就是和开头张女士一样自己捕捞的情况。

在海边的渔民等还是存在织纹螺“新鲜、肉质鲜美、好吃”的认识,觉得周围人吃了中毒人那么少自己中毒概率也不大,从而偷偷捕捞回家食用的情况。这样的想法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在赌博,对于个体而言中毒没有概率一说,只有中毒和不中毒,在织纹螺现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不要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结语

夜宵三宝中的龙虾、烧烤、酱爆螺是传统的中国美食,在享受美食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食物本身具有的毒性,切记不能尝试自己不认识及有毒的食物。

警惕!最近千万别碰这种东西,一颗即可致命

天气逐渐热起来

宵夜是不是又想吃起来了?

烧烤、小龙虾、酱爆螺

可谓夜宵三大宝

不过

碰到这种螺千万不要尝试!

有毒!而且毒性很强!

一颗致命!

(以下是织纹螺本螺了)

织纹螺汛期已经到来!!

一颗就可致命!!


4-9月是织纹螺旺汛期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尖细,长度为1-2厘米,宽度为0.5-1厘米。另外,其壳面常具有1到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表面图案看起来就像织布,螺口处呈白色。

此时是织纹螺毒性最强时期

织纹螺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下酒菜”。但有些织纹螺种类体内含有麻痹性神经毒素,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少量食用即可致人死亡,是名副其实的“餐桌杀手”。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误食织纹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各地误食织纹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国家明令禁止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为了避免中毒事件发生,建议不要购买食用不懂识别的螺类产品。不小心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须立即到医院就诊。

织纹螺中毒有没有解药?

这是神经毒性,至今没有特效药。这几年医院对病人多数是采取催吐、排泄、洗胃等办法,加快新陈代谢,尽量少地让人体吸收。好在总有人中招,但没发生过死亡的病例。

早在2012年,卫生部就发公告称,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公告明确了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风险警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过风险警示:

食用织纹螺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3小时。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织纹螺如何识别

赶紧转告身边吃货们

吃螺的时候要注意


来源:东南早报、泉州晚报、福建日报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高杉 见习编辑:逄菲

简单懒人菜清蒸海螺,打败周一综合征

喜欢海螺凑近耳边能倾听大海的声音,涛涛海浪声让人心情舒畅,似乎在向人们诉说一场一场浪漫的爱情。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清蒸海螺的做法,吃出大海的味道,一起来试试吧!

By 幸福小精灵静静 【豆果美食官方认证达人】

用料
  • 海螺 500g
  • 姜 5片
  • 醋 1勺
  • 盐 1匙
  • 小米辣 3个
  • 芝麻 1匙
  • 味极鲜 1勺
  • 醋 勺
  • 糖 1片
  • 辣椒油 1勺

做法步骤

1、鲜嫩美味的清蒸海螺

2、海螺买回来加入适量醋浸泡一到两个小时,海螺很脏有一些水藻需要清理干净。加入醋可以让海螺肉更容易取出来。

3、用刷子将海螺的每一个部位彻底清刷干净

4、多刷几次反复冲洗干净。

5、锅中加水,蒸帘铺几片姜片放入海螺水开计时蒸五分钟(具体根据海螺大小不同选择时间)

6、调制自己喜欢的蘸汁(小米辣,蒜末,姜末,芝麻,醋,味极鲜,糖倒入容器中搅拌均匀,辣椒油趁热淋入搅拌均匀,美味的蘸汁仅供参考,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蘸汁。)趁热吃味道更鲜美。

小贴士

1.海螺用刷子反复刷洗干净。2.加入适量醋浸泡可以让海螺肉更容易取出来。3.蘸料的做法可以让海螺一点都不腥气,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食材。4.海螺的胆和脑部是不能吃的记得去掉。

海螺的营养功效

味甘;性凉;归肝经。清热明目;主目痛、心腹热痛。

1.明目

海螺具有清热明目、利膈益胃的功效。

2.清肺

海螺对心腹热痛,肺热肺燥,双目昏花等病症有一定的功效。

3.醒酒

螺有醒酒的作用,适宜醉酒者食用。

海螺的饮食禁忌

螺肉不宜与中药蛤蚧、西药土霉素素同服;不宜与牛肉、羊肉、蚕豆、猪肉、蛤、面、玉米、冬瓜、香瓜、木耳及糖类同食;吃螺不可饮用冰水,否则会导致腹泻。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青岛常见食用海螺类图鉴

首先说明一点,标题中所说的“常见”,其实就是指我见过。连我一个客居青岛的外地老巴子都见过,说它“常见”似乎也不算冤枉。OK,闲言碎语不多讲,这就开始了。

脉红螺,摄于团岛农贸市场

1、脉红螺/Rapana venosa,又名红皱岩螺(这倒霉名字,距离“阎罗”不远)。能长到很大,壳色黄褐,壳口较大,内面杏红色,所以有些地方较它“红里子”。该种个大肉厚,可白灼可爆炒(螺片),在青岛颇受欢迎,但在大连等地就不怎么受人待见。

卡民氏峨螺,摄于埠西海鲜市场

2、卡民氏峨螺/Neptunea cumingii,也叫香螺,但不是青岛语境中的“香螺”。个头堪与脉红螺相比,但螺壳狭长,壳口较小,内面白色,可与脉红螺相区分。该种在是大连银心目中的No.1,但在青岛却恰好相反,少有人爱吃,饭店也基本不收。两地在海螺的问题上尖锐对立,百思不得其解。

扁玉螺,摄于青岛湛山前海

3、扁玉螺/Neverita didyma,青岛呼为“香螺”。该种螺壳呈半球形,螺塔低矮,壳顶几乎没有什么凸起,非常对得起“扁”字,真的很扁。或白灼或酱爆均可,我个人认为肉质偏硬,不是特别喜欢。

广大扁玉螺,摄于团岛农贸市场

4、广大扁玉螺/Neverita reiniana,和扁玉螺相似,同样是近半球形的螺壳,唯螺塔较高,壳顶尖锐,螺壳颜色呈棕红色。在日常语境中,该种一般也被包括在“香螺”之内,不细看还真以为和扁玉螺是同一个东西。

微黄扁玉螺,摄于团岛农贸市场

5、微黄镰玉螺/Polinices fortunei,和以上两种玉螺相比,壳顶最为尖锐,颜色也有明显差异,外观和淡水的田螺很接近。该种并没有被囊括在“香螺”之内,但俗名到底叫啥我也没搞清楚,听说在三种玉螺中更好吃,不过也较为少见。

泥螺,摄于家乐福超市

6、泥螺/Bullacta exarata,就是上面那一堆黏糊糊滑溜溜像鼻涕一样的东西,身体不能完全缩入壳内,无厣。该种广布于南北沿海,栖息于内湾潮间带泥沙滩上,青岛也是有的,俗称“迷板”或“泥马”。江浙一带,尤其是宁波,当地人尤为钟爱泥螺,但此物在青岛只能算小众食品,爱吃的不多。

短滨螺,摄于团岛农贸市场

7、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俗称香波螺,常在潮间带礁石上密集扎堆。虽然个头不大,但据说非常鲜美,闲着没事儿吃着玩还是可以的,白灼就行。

朝鲜花冠小月螺,图片来源于 ***

8、朝鲜花冠小月螺/Lunella correensis,螺壳近球形,螺口有个鼓起来的石灰质的“厣”。北部沿岸岩相潮间带优势种类,青岛潮间带常见。肉小,有时有点发苦,挺好吃的,可以吃着玩。 ?另有近缘种粒花冠小月螺,青岛本地不产,但市场上偶尔可见到,螺壳有瘤状结节,略。

锈凹螺,摄于埠西海鲜市场

9、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俗名“偏腚波螺”,贝壳呈圆锥形,略似马蹄,壳质坚厚,壳顶稍尖。栖息于潮间带下区至5米水深的礁石上或岩石间,以足附着生活。可短距离移动。个头不太大,也就是吃着玩罢了。

疣荔枝螺,摄于团岛农贸市场

10、疣荔枝螺/Reishia clavigera,螺壳呈纺锤形,壳质坚厚,因多疣状突起而得名。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黄海、渤海数量较多。白灼或涮着吃,稍有辣味,故俗称“辣螺”或“辣波螺”。很多人就喜欢它的辣味,也有人完全不爱。

纵肋织纹螺,摄于团岛农贸市场

11、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即青岛的“海瓜子”,螺壳呈圆锥形,就像一枚瓜子。每一螺层上通常生有1~2条粗大的纵肿脉,故名。通常炒着吃,要炒到螺肉半露才好,口感脆嫩,味道极鲜,配合青啤最是消暑佳品。

滩栖螺

12、滩栖螺,很有可能是纵带滩栖螺/Batillaria zonalis,但不确定。生活于潮间带泥沙滩,通常煮熟后凉拌或辣炒,肉不多,也不好弄出来,外观有点脏兮兮的,我是没兴趣和耐心吃这玩意儿。

棒锥螺

13、锥螺,可能是棒锥螺/Turritella terebra,多数来自于外地,俗称“吸波螺”,民间亦误称其为“钉螺”。一般也是煮熟后凉拌,敲掉或拗断其尾部,从螺口处“吸食”,可食性并不强,不过咂摸一下鲜味儿罢了。价格非常便宜,以至于连我这样的穷人都因自重身份而不好意思买......

方斑东风螺,图片来自于 ***

14、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亦称花螺、海猪螺,贝壳呈长卵形,壳表光滑,壳皮下面为黄白色,具有长方形的紫褐或红褐色斑块。多产于南方海域,养殖量很大,青岛市面上偶尔可见,活体也有。据说肉味鲜美,东南亚一带最喜欢这类小螺。

深沟东风螺,摄于利群超市

15、深沟东风螺/Babylonia spirata,螺壳大部分褐色,看上去不如方斑东风螺清爽。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中国海域没有。一般以辣味小凉菜的面目出现在超市食品柜中,我买过几次,口感味道都还不错,适合下酒。

皱纹盘鲍,摄于小港

以上就是青岛市面上最常见的海螺类,请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哦,还漏了一个重量级大咖,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即贵为海八珍之一的鲍鱼。虽然鲍鱼也属于螺类,但人们一般并不以螺视之,很自觉地就高看一眼。就用它来结尾吧。Over。

宵夜拍档螺蛳不能吃了?不要慌!这4种你随便吃!都没事儿

宵夜排档螺蛳成保护动物不能吃了?不要慌!这4种你可以放心吃!

最近,网友们突然发现,螺蛳成了保护动物,而且即将被列入二级保护名录之中,那以后不能吃螺蛳了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 *** 用语来回答,大可不必担心。为啥呢?

因为被列入保护动物的螺蛳并不是咱们平时在餐馆、夜市里吃的螺蛳,而是一种濒危的珍稀淡水螺,只在云南的滇池、洱海等湖泊在才有,所以不用担心了。那么市面上能供人们食用的淡水螺蛳有哪几种呢?下面这4种可以放心吃,你吃过几种?

1、石螺。

石螺是很优质的一种淡水螺,因为它喜欢生活在水质洁净的小溪、泉水之中,经常吸附在鹅卵石上面,污染少,螺肉干净。和普通的田螺相比,石螺没有泥腥味,味道也更加鲜美,在很多地方将它视为特产。

石螺在我国分布广泛,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产量特别高,目前也有很多人养殖薄壳石螺,在市场上销量非常大。

2、山坑螺。

山坑螺也是一种生活在山涧溪流的小螺蛳,它的外形呈圆锥形,比石螺还小,螺肉肯定也少,但喜欢吃山坑螺的大有人在。山坑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一带山区,消费市场也集中在这一块。山坑螺的价格比石螺贵两三倍,但大城市的购买力强,因此山坑螺的销量也很高。

山坑螺最肥美的季节是秋季,在夜市、大排档很畅销。人们不仅爆炒山坑螺,还会用它来炖汤,可谓将它的鲜美发挥到了极致。

3、田螺。

田螺是一种统称,其实咱们国家有好几种田螺,比较典型的代表是中华圆田螺和中国圆田螺。这两种田螺的肉都比较多,个头也大,是市面上最为常见的螺蛳品种。在农村的大部分稻田、池塘、水沟中都有分布,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摸田螺的经历,特别好玩。

田螺生长快,繁殖速度也快,市场需求量大,目前也有大量人工养殖的田螺。但是需要注意,有一种名叫“福寿螺”外来螺,因为体型大,常被错认成田螺,而福寿螺含有较多的病菌,不能食用。

4、耳河螺。

耳河螺是一种生活在河流、湖泊之中的淡水螺,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螺,它的颜色较浅,个头不大,也有人称之为河螺。

这种螺与田螺不一样,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几大湖泊之中,鄱阳湖、洞庭湖之中均有分布,它也是比较干净的一种螺蛳,在产区比较受欢迎。

读者朋友们,这几种淡水螺都可以放心吃,你吃过几种?欢迎留言交流哦!


点击下面链接即可阅读更多三农知识,喜欢我,请关注我吧!

这野果又酸又苦,维C却是猕猴桃5倍,被誉为真正的“野果之王”

俗称“缩骨鱼”,人为改造出来的畸形鱼,价格昂贵专供酒楼

挖2两会毁掉10亩草原,却因名字象征发财,被生生吃成“禁菜”

13年才能长大,却因血液太珍贵遭人们滥捕,如今几乎灭绝

常被当“废物”丢掉,却不知是天然高钙菜,用来做腌菜味道绝佳

标签: 香螺 部位 不能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