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黄芪药对小结
黄芪——甘草;黄芪——防风;黄芪——升麻;黄芪——山药;黄芪——白术;黄芪——茯苓;黄芪——附子;黄芪——牡蛎;黄芪——麻黄根;黄芪——浮小麦;黄芪——麻黄;
知母——黄芪;人参——黄芪;
黄芪配麻黄的意义
黄芪补益脾肺,益气行水。麻黄宣通肺气。二药合用,一宣肺开上源,,一补脾运中,肺脾,扶正祛邪并施,相辅相成。
1.外感风寒:季节交替时容易引发流感,喝黄芪麻黄汤,能有效预防各种流感病毒,老人孩子更要常喝。2.降血压:很多高血压患者,很容易出现下半身浮肿的情况,喝黄芪水能够起到很好的消除水肿、降低血压的作用。3.支气管炎:麻黄对对慢性气管炎、百日咳、慢性咽炎都会有不错的缓解和改善。
黄芪配麻黄之方剂
黄芪当归人参汤--《兰室秘藏》卷中
组成服法:黄连1分,生地黄3分,炒神曲5分,橘皮5分,桂枝5分,草豆蔻仁6分,黄芪1钱,人参1钱,麻黄(不去节)1钱,当归身1钱5分,杏仁5个(另研如泥)。上(口父)咀,作2服。水2大盏半,煎麻黄令沸,去沫,煎至2盏,入诸药同煎至1大盏,于已、午之间,食消尽服之。1服立止。
功能主治:安心定志,镇坠其惊,调和脾胃,大益元气,补其血脉,令养其神。主治妇人经水暴崩不止。
大豆汤《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组成服法: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90克 ,黄芪(锉)30克 ,防风(去叉)白术(锉)各45克, 防已, 麻黄(去根、节),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60克。上八味,粗捣筛。每服15克,先用水450毫升,加大豆30克,煮熟去豆,入酒20毫升,与药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当下小便愈。
功能主治: 主风水周身肿满,短气欲绝。
补药黄芪,三招自测,看你是否适合吃#品质医声超能团##健康科普挑战赛##头条健康##头条营养家#
黄芪最早被记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黄芪是一种补药,具有四补的功效:
1、补气升阳
2、补气固表
3、补气行水
4、补气行血
不过,黄芪虽好,也不能随便乱吃,有的患者就反应,自己用黄芪补气血,可是一喝就上火。这就是体质阴虚,虚不受补,应该先将身体调理到合适状态,再考虑是否用黄芪进补。那么,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适合用黄芪呢?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倪诚教授的介绍,符合以下四种症状的人,适合吃黄芪。
1、爱出汗,中医强调汗液的排泄、调节、固摄,都是由气来决定的,动则耗气,所以气血虚的人经常会出汗。
2、免疫力低,免疫力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可以起到帮助人体识别细菌、病毒的系统,免疫力低下的人适合吃黄芪。
3、以下七小问题,符合三项以上,适合吃黄芪
(1)你体质虚弱经常神疲乏力吗?
(2)你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3)你食欲降低、营养不良吗?
(4)你一年不少于4次感冒吗?
(5)你有点毛病就得打针、吃药吗?
(6)你每次生病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常常反复发作吗?
(7)你多数时间是在空调创造的冷暖合适的房间里度过的吗?
4、看自己的舌象:当舌头表面有齿痕、舌苔薄且白,证明是身体气血虚的表现,适合吃黄芪。
黄芪虽然是一种补药,但大家也要根据以上详细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定时定量吃黄芪,祝愿大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作者 品质医声 陈薪羽
黄芪不仅补气还能消浮肿 如何鉴别真假黄芪?黄芪作为药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众多中药材中,许多人都认得黄芪,那椭圆形的切面上,黄白相间,外圈黄白色,中心淡黄色的放射状纹理和裂隙好似盛开的菊花,闻一闻有淡淡的药香,再咬一下感觉质地细密,有一种淡淡的蜂蜜香气,细嚼后口中泛出甘甜。
黄芪不仅是一味常用的有名中药,还被广泛用于食疗,是著名的保健滋补佳品。从古至今,黄芪都扮演补正气、强体魄的重要角色,是人们离不了的药食两用材料。
【不仅补气还能消浮肿】
黄芪药性甘,微温,是常用的补气药,主入脾经,可治疗脾气亏虚引起的胃部胀满、精神不振、形体消瘦等,可与大枣熬膏,去渣以蜂蜜调味服用。因其温热,所以善升举脾胃清阳之气,治疗脾气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为补中益气和升阳举陷的要药。此外,黄芪可治疗因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萎黄、神衰疲惫等症状,常与当归配伍,称当归补血汤,水煎内服用于产后或病后补益气血。除了补气,黄芪还有多种功效。
利尿消肿。黄芪因善补脾气,所以也可用于脾气虚、水湿运化失常、四肢浮肿、小便不利。黄芪可与茯苓、白术、防己等健脾利水之品配伍,如《金匮要略》的防己黄芪汤。
补益肺气。《本草求真》记载:“黄耆,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治疗肺气亏虚,短气虚喘,常与人参、蛤蚧、紫菀、款冬花等补益肺肾、止咳定喘之品同用。
益卫固表。脾主肌肉,肺主皮毛,因此黄芪具有益卫固表之效,治疗气虚卫表不固,自汗恶风。《灵枢》中指出:“黄耆既补三焦,实卫气……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黄耆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常与防风、白术等同用,如玉屏风散。
补虚通滞。黄芪在治疗痹症日久、肌肉麻木或中风半身不遂等属气虚血滞方面效果较好,可与羌活、当归、川芎等祛风活血之品配伍。
黄芪蜜炙补气升阳,容易助火、敛邪,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热毒疮疡皆不宜用。《本草备要》记载:“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如何鉴别真假黄芪】
广东省中医院营养科营养师郭丽娜说,黄芪跟人参、西洋参一样都是补气的传统药材。她提醒,黄芪的切片是类似圆形厚片或长圆形斜切片,表面为淡棕黄色或棕褐色。皮部是黄白色,断面纤维状,显粉性,皮部黄色,木质部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味微甜,嚼有豆腥味。
常见的黄芪假品有锦鸡儿、紫花苜蓿、白香草樨、兰花棘豆、蜀葵、欧蜀葵、圆叶锦葵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色近似棕或深棕色;纵纹及皮孔多不全或缺少皮孔,有的根部有分叉;质或坚或韧或脆;断面多呈纤维性或刺状;味或淡而甜有豆腥味,或微甜无豆腥味,或苦伴豆腥味很浓,或有 *** 性。
总之,在购药时仔细观察药品的大小、外形、断面,尤其是味感,就能很容易鉴别出真假黄芪来。
【药食两用简便廉】
黄芪是补气良药,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可单味使用,为增强补气作用有时还加入人参、党参等一起使用。如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倦怠乏力,往往是气虚,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黄芪药膳。有些人经常自汗,天气变化后就容易感冒,中医认为是卫气不足,表虚不固,可用黄芪益气固表,预防感冒。有些人大病初愈,身体虚弱,民间也有黄芪煨大枣、黄芪炖鸡等食疗 *** 。黄芪食用 *** 方便,可炖汤煮肉、泡茶煮粥、蒸米煮菜、煎膏泡酒等,一般一日15~30克。
黄芪枸杞瘦肉汤
原料:猪瘦肉150克、黄芪15克、枸杞10克、生姜两片(1-2人用量)
做法:将黄芪、枸杞分别洗净、稍浸泡;猪瘦肉洗净,切块。把以上材料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适量,加盖隔水炖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此药膳中,黄芪可以补气固表,利尿排毒,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等症候,枸杞可以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这两款药材适用于气虚乏力、表虚自汗、视力减退、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等症。
归黄芪乌鸡汤
黄芪具有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等功效,在冬季大家可以尝试服用当归黄芪乌鸡汤。
具体做法是:乌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一起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服食。每天早晚各一小碗,喝汤、吃肉。
秋冬季节可每日喝一至两次,春夏可每周两三次。当归补血、黄芪补气、乌鸡滋阴补肾,该药膳适于气血不足、肾虚者,主要症状是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经期不准等。
此外,黄芪也可单独使用。如有些缺氧或者中毒以及化疗引起的心衰且病情较重者,可以用黄芪50克泡水代茶饮,2周后改为30克,长期饮用者可以每日使用15克左右。对大多数人来说,黄芪没有什么毒副作用,不必过于担心其安全问题,但气滞湿阻、有食积、毒疮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者,以及阴虚阳亢者,不宜使用黄芪,否则会加重病情。
养心补气推荐一款枸芪枣茶:黄芪10克,枸杞12克,红枣3枚,沸水冲泡代茶饮,能够增强体质,明目补血,非常适合久坐的白领人群。
黄芪茶:生黄芪5~10克左右,清水洗净,煮沸或开水泡10~20分钟后饮用,可反复冲泡。也可加入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黄芪粥:黄芪50克左右,粳米、大米或糯米适量。黄芪用冷水浸半小时后煎汁,用煎过的汁煮粥就变成黄芪粥。也可用此法做成黄芪米饭。也可用黄芪15克、党参10克煎水取汁,后加入大枣30克、粳米100克,一同煮粥食用。
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治疗慢性肾炎,有一个“复方黄芪粥”:薏苡仁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9克,金橘饼2枚,糯米30克,先以600毫升水煮黄芪30克,再加入上述其余几味熬煮,之后取汁放入糯米煮熟,日服2次,收效显著。
黄芪茯苓鲤鱼汤:黄芪50克,茯苓30克,鲤鱼1尾。鲤鱼洗净,黄芪、茯苓以纱布包扎,加水同煮,熟后以生姜、盐调味,饮汤吃鱼。脾气虚弱的水肿、小便不利病人以及体虚气弱的老人可食用。
黄芪是药食皆宜、补气强身佳品,但服用黄芪也有禁忌。国医大师邓铁涛说过,黄芪是药不是粮,用之对证则效,用之不当则害人。中医辨证为阴虚阳亢、气滞湿热、食积停滞、热毒炽盛者不宜用或需配伍运用,感冒发热、高血压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综合自人民网-生命时报、中国中医药报、羊城晚报
黄芪这样搭配,血管堵塞少走弯路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利湿、解毒排脓等功效。在中医临床中,黄芪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其中包括血管堵塞等心血管疾病。
1.黄芪+丹参:黄芪和丹参都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将两者搭配使用,可以增强益气活血、化瘀通脉的功效,对于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
2.黄芪+山楂:山楂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等功效,与黄芪搭配使用,可以增强补气行瘀、活血通络的作用。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等引起的血管堵塞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3.黄芪+枸杞子:枸杞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等作用,与黄芪搭配使用,可以增强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的效果。对于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有很好的效果。
4.黄芪+赤芍: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等作用,与黄芪搭配使用,可以增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对于缓解血管堵塞引起的疼痛、红肿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5.黄芪+红花:红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等作用,与黄芪搭配使用,可以增强补气活血、化瘀通脉的效果。对于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总之,黄芪搭配其他中药材可以缓解血管堵塞症状,但不同的搭配有不同的功效和适应症。如果您有血管堵塞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搭配和使用以免出现不适反应。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黄芪泡水喝,功效多,不论男女,懂得这样“搭配”,身体更受益黄芪,对于黄芪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了,医书上对于黄芪可以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其中,“常喝黄芪水,防病保健康”。而黄芪的功效也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黄芪是一味补气行气的食材,不但可以用来熬煮,还可以用来泡茶,可以说是食疗方式多,黄芪好是好,其营养价值到底如何,日常将如何进行效果为更佳,不妨与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健脾和胃
黄芪味甘,性温,是一味补气行气的药材。对于脾胃虚寒所引起的精神疲倦、犯困、消化不良以及腹泻等症状,一杯黄芪水,可以有效的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脾胃不适感,对于气虚、体虚、脾虚等人来说,起到很好的补气益血、健脾和胃的作用,改善身心的健康发展。
2、补气养血
气血不足,易显老,女性长期的出于气血不足的状态的话,就会导致脸色暗黄、精神疲倦、四肢乏力、眼睛干涩等症状出现,会导致女性提前的进入到更年期的阶段,危害身体的健康发展。而黄芪被誉为是补气行气的食材,对于气血不足的女性来说,饮用黄芪水,可以起到补血养血的作用,从而改善亚健康的症状,起到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女性朋友,不妨试一试。
3、养心护肝
人体的脏器维护这身体的健康发展,一旦五脏亏损,便会导致百病袭来。而日常饮用黄芪水的话,可以有效的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改善身心的健康值,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黄芪中所含人体必备的物质成分在其中,可以有效的保障肝脏的健康值,从而将体内的毒素和垃圾进行有效的排出,并且改善缺铁性心脏病等情况,起到很好的补气益血、护肝遗精的功效。
黄芪虽好,但是也不是人人都可以饮用,其黄芪属于温补的药材,对于火旺盛的人来说,更好禁止饮用,会导致咽喉肿痛、头疼眼痛等亚健康的挣扎出现,加重疾病的发生。
日常将黄芪泡水的话,量力而行,控制数量为佳,切记不可过多,会导致补过头的情况出现,更佳的食用量为15g为好。
黄芪+山楂=益气活血、补气补脾胃
将20克的黄芪与10克的山楂用冷水冲洗后,放入到保温杯中,加入沸水进行冲泡,等到半个小时后,就可以放心饮用了。
山楂:
山楂不但可以生吃,还可以泡茶饮用,因在口感上非常的酸,以至于让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而将山楂用来冲饮的话,不但口感发生很大的改善,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的作用。
山楂中含有丰富的果胶、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成分在其中,从而可以有效的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具有活血化瘀、健脾开胃、减肥降脂、利尿消肿的效果。对于痛经的患者来说,饮用山楂水,可以说是更佳的饮品。山楂虽好,但是对于本身就胃溃疡的患者来说,避免摄入过量的新鲜山楂煮水,很容易导致病情的加重。
日常我们将山楂和黄芪一起冲泡饮用的话,可以说两者的功效进行中和,让其营养价值翻倍,有病防病,无病傍身,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排净体内的毒素和垃圾,起到更佳的益气活血、补气补脾胃的作用。
药师提醒,中药黄芪虽好,其保健养生有讲究,别用错了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是一味比较常用的补气中药。因其为药食同源之品,也常被人们作为保健养生之用。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托毒生肌之功,可用于多种虚损证候。这里要说的是,黄芪虽好,其保健养生也是有很多讲究的,我们平日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从体质类型来看
黄芪比较适合脾肺气虚、痰湿体质的人群服用。这类人多经常感冒,容易疲乏,易出虚汗,体形肥胖,肌肉松软不实,腹部饱满等。而身体比较消瘦结实的人则不宜用黄芪。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均不宜用黄芪。
此外,黄芪也是有配伍禁忌的,我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合理搭配。黄芪不仅常与补养药同用以益气补虚;且常与袪邪药同用以扶正袪邪。
从身体疾病状况来看
感冒、经期都不宜吃黄芪。黄芪为补益药,能够益气固表,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感冒期间,身体已经感受外邪,这个时候服用黄芪,很容易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不利于表邪的发散,延长感冒病程。经期服用黄芪,可能会助热而使血热妄行,出现月经淋漓不尽等情况。
此外,阴虚火旺、湿热或热毒炽盛者,服用黄芪很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因为黄芪性味甘、性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所以,如果必须服用黄芪,更好是配伍运用。
从食用季节来看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春季也是不宜吃黄芪的。如同感冒期间,不宜服用黄芪,以免闭门留寇一样。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而黄芪能够补气固表,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宣发,所以,这个季节吃黄芪,就不是太合适。
从副作用来看
黄芪的补气作用虽不及人参,但其益气升阳,固表内托,利水退肿的作用则为人参、党参所不具。但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副作用同样也比较大。
黄芪性温而药力向上升(补气升阳),如果在春夏两季气候温暖,湿热之气较盛时,使用黄芪,很容易导致以热助热,加重或诱发上火症状。如面红目赤、心烦口渴、咽喉肿痛、血压升高等。
从配伍应用来看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更好是能够配伍养阴药,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更好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黄芩、大黄、茵陈等。热毒炽盛的患者更好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等。
此外,黄芪也常与袪邪药同用以扶正袪邪。如在玉屏风散中配伍防风、白术,则补散兼施、固表止汗,治卫虚自汗,易感风寒;在四妙汤中配伍当归、银花、甘草,则内补托毒,治体虚痈疮疖肿难愈者;在防己茯苓汤中配伍茯苓、防己、桂枝、甘草,则益气运阳而利水,治皮肤水肿、肢体浮肿;在补阳还五汤中配伍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则益气活血、散瘀通络,治半身不遂等。
从食用剂量来看
正常情况下,普通人如果经常单独使用黄芪进补,或一次性大量进补,很容易加重病情。使用黄芪进补,一般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用边观察有无上火症状,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必要时应暂停服用,或适当配伍应用。在服用时如果乏力、多汗或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改善而又无上述副作用,可适当增加用量。
总之,我们在使用黄芪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体质和病情,采用逐步加量的 *** ,以身体能耐受而无副作用为度,必要时更好遵医嘱来配伍使用。
黄芪别光泡水喝,放点它进去,一起喝补气补血,还能延年益寿
黄芪是一种药效价值很高的草本植物,据记载黄芪的药用历史长达2000年左右。黄芪味甘性平,入肺、脾经。补气、升阳固表、可用于疮疖排脓生肌。生食可用于糖尿病的口干口渴症状。主要治疗身体阳虚自汗、气虚失血。这是一味补气药。另外,黄芪具有是人体免疫力增强、保肝利气、抗衰老的作用。
红枣,更是一种常见的食物,能够用于泡酒、平常直接食用、或者炖肉炖汤等。红枣,最重要的功效可以说就是补血养气了。特别对于女人来说,若是有经期不调的症状,应当经常食用大红枣来进行调理。另外,红枣还具有功效。健脾益胃。
对于脾胃虚弱,腹泻,食欲不振的人来说,可以每次食用红枣来进行调理,红枣能够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增强人体免疫力,红枣含有许多的单糖和多糖类物质,即是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低聚糖、 *** 聚糖及半乳醛聚糖等。红枣中含有较多维生素C、核黄素、硫胺素、胡萝卜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具有较强的补养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那么黄芪和红枣一起泡茶喝有什么功效呢?黄芪加红枣具有以下作用: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常喝黄芪水,可补气助阳,延年益寿,如用于日常保健。另外,在加入红枣后,能够使茶水微甜可口,减轻黄芪水的涩感。
另外,红枣能够具有补血益气,活血生精的作用。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更具有调理气血,消除月经不调的现象。对于贫血的人群来说,也是十分适合,具有很大的增益作用。一般来说,在适量的黄芪中,加入4-5粒红枣即可,倒入开水泡制一段时间,即可服用。黄芪红枣茶适合经常饮用,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 *** ,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妙用黄芪,补气强身,10种搭配你想象不到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应用广泛,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一种滋补药材。
黄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是这样来解释它的名字:“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可生用或蜜炙用。产于山西绵山者,称“绵黄芪”,为道地药材。
?临床应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
临床上常将黄芪与其他中药材如下配伍使用——
1.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常配白术或人参。
2.肺气虚弱,短气喘咳:常配五味子、人参等。
3.中气下陷,久泻脱肛:配人参、白术、升麻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4.气虚水肿:多配防己、白术等同用,如防己黄芪汤。
5.气虚阳衰:常配附子补气助阳。
6.表虚自汗:常配白术、防风同用,如玉屏风散。
7.气虚血亏:配当归补气生血,如当归补血汤。
8.阴虚盗汗:与生地、黄柏等滋阴降火药同用,如当归六黄汤。
9.便血崩漏、痈疽难溃:配人参、龙眼肉等,如归脾汤。
10.久溃不敛:配当归、人参、肉桂等同用,如十全大补汤。
?食疗附方
1.参芪糯米粥
做法:将生黄芪、党参、甘草浓煎取汁;另用糯米、大枣煮粥。待粥将熟时,兑入药汁,再煮至熟即可。
功效:可以治疗神疲乏力、自汗等症,中老年人体虚者可经常食用。
2.砂仁黄芪猪肚
做法: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
功效:益气健脾,消食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3.归芪鲫鱼汤
做法:鲫鱼下锅,将黄芪、当归用纱布包好,加水适量,并放花椒、小茴、葱、姜片、大蒜、精盐等调味品。炖至鱼熟。
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贫血和肾炎浮肿,以及产后、病后体弱者。浮肿者盐量宜少。
?温馨提示
1.《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
2.《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3.《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4.《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供稿丨楚雄州中医医院(作者:余秋虹)
可惜不是人人都适合,尤其是这类人
俗话说十药八芪,在古代,黄芪常常被用于补虚、通阳。黄芪又被称为补气之王,在这个全民养生的时代,它深受大众的追捧,很多人家中常年都会备有黄芪,用来泡水喝保健身体。事实上,黄芪除了不能长期饮用之外,也不是人人都合适的,它并不百搭,如果不遵循自己的体质,胡乱补充的话,不但不能达到保健身体的目的,还很可能会致病。一文解释黄芪的服用禁忌,快看看你适合吗?提醒家人千万不要喝错了。
- 黄芪泡水,什么时候喝比较好?有4类人万万不能喝!
黄芪属于温补性的,通常早上喝比较好。在临睡之前更好不要喝,很容易影响睡眠,同时也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正常来说,每天用黄芪3片泡水喝就可以了,也不用太多,适量的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平时,也可以在烧肉、烧鸡的时候,往里面放一些黄芪,有助于滋补,对保健身体来说也是不错的。黄芪的好处虽很多,但有的人是万万不能服用黄芪的,否则可能会后悔不已!
- 黄芪泡水,有四不喝!
>>>>湿热体质的人不要喝
常喝黄芪水,坚持下去,好处信手拈来。可惜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这类人更好一口都不要喝,喝多了反而伤身。对于阴虚、湿热体质的人来说,喝太多的黄芪泡水,不但无法及时的改善本身的身体状态,还会给健康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加重病情的发展,因此此类人群尽量要避免喝黄芪泡水。
>>>>女性经期不要喝
月经是女性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而月经的状态也能决定女性的身体状况。在例假期间,是不可以服用黄芪泡水的,可能会导致月经失调,导致月经量多量少,或是周期紊乱的现象发生。因此来大姨妈时,更好就不要喝黄芪泡水了。
>>>>感冒发热时不要喝
感冒是很常见的一种病症表现,尤其是夏天,因为吹空调、吃冷饮等不良的习惯,稍不注意受凉就会发生感冒。而感冒往往都会伴随着发热,若是处于感冒发热期间,一定不能服用黄芪泡水,可能会让我们的发热症状更加的严重,同时感冒也无法及时的缓解过来。
>>>>怀孕期间不要喝
女性在怀孕的过程中,是万万不能服用黄芪的。尤其是在怀孕的初期,此时胎儿还在发育生长当中,如果过量的服用黄芪,很可能会导致滑胎的出现,对于孕妇和胎儿的伤害都是非常大的,这可不能随便开玩笑。家人一定要多注意,在孕妇妊娠中,切不可服用黄芪泡水,不然很可能就会出事,后悔也来不及了。
黄芪补气之一名,黄芪泡水喝的禁忌,不知道的更好不要乱喝。湿热体质的人不要喝、女性经期不要喝、感冒发热时不要喝、怀孕期间不要喝。有关养生保健,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不要看别人喝了好,自己也照着喝,每个人的身体是不同的,喝错了反而是一种负担。本文仅供参考,
为什么有人说黄芪是垃圾呢?关注公众号:北京十三陵药王谷景区 获取。
黄芪泡水有增强体质的功效,中医方面认为,日常多喝黄芪水,精神可以变得更好,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消失,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一杯黄芪水“防病保健康”,但对这3类人是“禁忌”,别乱来!
1.对于正在月经期间的女性来说,黄芪水也是要禁忌的,这是因为月经期间女性经血下行,而黄芪具有升阳补气的作用,这样容易阻碍经血下行,影响月经。
2.容易上火的人不适合服用黄芪,部分人生活中经常进食燥热或者辛辣食物,导致体内虚火旺盛。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多会出现口腔溃疡,咽喉不适等症状,需要进食降火的食物改善病情。如果此时还进食温补性质的黄芪,可能会加重身体上火症状。
3.感冒的人不适合喝黄芪水,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水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