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东四北大街152号,北京稻香村挂起了“零号店”的招牌,这个位置正是北京稻香村南味食品店之一营业部复业的原址。据悉,这家门店将于8月26日正式营业,重张后的新型门店售卖现烤糕点和京味茶饮,牛奶和茉莉花茶与咸甜的牛舌饼在百年老字号店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1984年1月,北京稻香村南味食品店之一营业部开业当天寒风凛冽,但街头巷尾重新飘来久违的糕点香气,仍然让百姓们在这里排起长长的队伍。如今原址重张的店铺,显出一派与老店完全不同的新潮风格,吸引了不少过往市民驻足拍照。
店里最特别的是位于门口一侧的茶水吧,开放式柜台前的菜单上明确标注出所有产品的名称和价格,让不熟悉北京稻香村的年轻人和外地游客眼花缭乱。除了市面上常见的玫瑰鲜乳茶、茉莉花奶盖等奶茶,还有牛舌鲜乳茶和五仁鲜乳茶。“牛舌饼是好吃,做成奶茶什么味儿?明天得来尝尝。”市民李女士说。
除了奶茶,菜单上还有多果料酸梅汤、多肉芒果等冰鲜茶饮,以及杨枝甘露、酸奶水果捞和老北京炒红果等小吃,以及各式各样的现烤糕点。消失多年的“眉宫饼”也带着往昔的情怀和味道回归,层层白色酥皮包裹掺有白瓜仁的冰糖玫瑰馅料,目前只在这家门店销售。
销售柜台旁边就是操作间,消费者可以透过明亮的玻璃看到师傅们现场 *** 糕点的过程。绿豆馅经过模具轻轻一磕,就化身成为纸、笔、砚台等不同立体造型的“文房四宝”糕点;国潮京韵的京剧脸谱以一个个卡通形象跃然于一块块糕点上,颇具萌趣;还有颇具老北京特色的“文玩核桃”、柿子形状的“柿柿如意”、东四北大街152号的“胡同门牌”等创新糕点,都透出浓浓的京味儿。
门店另一侧的墙壁则用各式老物件和老报纸装饰起来。旧时的糕点纸盒和月饼模子、分割面剂儿用的顶盅、装饰饼面的糕点戳、在饼干生坯表面擀制出纹路的花棍、用于 *** 酥皮类糕点擀制生坯面团时使用的走锤……各式各样的老物件,传递出这家百年老字号的历史。
此外,北京稻香村“零号店”里祥云图案的装饰、牛舌饼造型的桌椅、枣花酥造型的抱枕等元素,都透出浓浓的传统中式糕点风。近年来,北京稻香村也在多家创新门店里,通过将传统糕点与现代时尚文化相结合,带动传统食品活化传承的新景象。
据北京稻香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零号店”将打造成一家集民俗、美食、文化、城市记忆等多位一体的特色门店,定位传统食品文化体验馆,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食,也将成为独具特色的多元化、强互动、沉浸式的传统食品文化展示中心。
酥软咸香的牛舌饼你值得拥有咬一口咸香酥软的发面牛舌饼, 夹一口爽口小咸菜,再咽一口清粥,家里的美味早餐常常就是这样开始的。牛舌饼是非常出名的一种北京小吃,手工擀面做出来的牛舌饼更加松软,软硬适中,里面夹着自己最喜欢吃的馅料,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做成甜口或者咸口的,切开以后夹一些生菜、鸡蛋、烧肉等,吃起来都很香。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这道小食是怎么 *** 的吧!
一、牛舌饼饼皮的做法
1、水皮和油皮的做法
①水皮:准备中筋面粉200克,白油40克,白糖35克,清水120毫升。
②油皮:中筋面粉150克,白油80克
先做水皮,备好原料后,将中筋面粉加入白油、白糖和清水搅拌均匀直到没有干粉,上方盖上保鲜膜或是湿布静置。然后做油酥皮,将白油和面粉混合揉成面团备用即可,如果没有白油也可以用色拉油,等量换过来就OK了。
2、合成酥皮的做法
①将上面静置的水皮面团拿出来,用擀面杖擀成薄一点的长方形大面片。
②准备保鲜袋,将保鲜袋剪开分别放在油皮下和盖在油皮上面,然后用擀面杖擀成小一号的油面皮。
③将油皮小心的揭开一面倒扣在水皮的中间,用水皮四周多出来的面皮包住油皮,接缝处捏紧。
④翻面,接缝处朝下,用擀面杖擀成薄片,用到在面片的中间切开,上面片从上往下卷成卷,下面片从下往上卷,切成等大的面剂子备用。
⑤切好面剂子如果还没用就在上面盖上一层保鲜膜,馅料也按照面剂子的数量分成N等份。
⑥拿一个面剂子往中间按一下,两边口收到中间,用擀面杖擀成近似饺子皮,放入馅料,用糊口慢慢收紧封口,最后揉成圆形。
⑦做好面胚后,用擀面杖擀扁,但是不要太薄,避免口感太硬。
⑧一个一个擀扁后就放入铺着锡纸并刷了两层有的烤盘上。
⑨烤箱预热200度,中层,烤15分钟就OK了。
二、馅料的做法
准备中筋面粉150克,熟芝麻65克,白糖120克,盐10克,花椒粉10克,蛋清2个。
1、准备蒸锅,放入中筋面粉(最普通那个),用大火蒸20分钟后拿出来,倒在案板上。
2、出动擀面杖,擀碎蒸熟的面粉,会发现有结块的现象。
3、将熟芝麻+白糖+花椒粉+食盐mix好(熟芝麻喜欢黑or白都可以哈!)。
4、将搅拌好的干馅料中间挖一个窝,倒入蛋清,揉成团。
5、揉好团的馅料要塑形,方便切成小块。
前有吴裕泰开冷饮窗口,北冰洋开茶饮店,后有北京稻香村开始卖奶茶。将于8月26日重张开业的北京稻香村零号店,复业当天不但消失已久的“眉宫饼”会重归市场,奶茶饮品、堂食服务也将集中亮相。北京稻香村的试水举措,或将给充满竞争的冷饮市场激起水花。富有历史感的老字号,原本就是网红,如今更是不断研发新品,奋力挖掘潜在客群。
忙着做奶茶,老字号也懂年轻人
奶茶、堂食、眉宫饼……这些新品以及一度消失的“老”味道,随着北京稻香村零号店重张,重新进入北京市场。作为北京稻香村南味食品店1984年复业后的之一家门店,这家足够有历史感的门店也跟着潮流起来了。
在设立的茶水吧内,北京稻香村推出了“牛舌鲜乳茶”“枣泥鲜乳茶”“玫瑰鲜乳茶”“五仁牛乳茶”等多款京味茶饮,口味好像是可以喝的牛舌饼、枣花酥、鲜花玫瑰饼和五仁月饼。另外,茶饮也包括“多果料酸梅汤”“多肉草莓”“多肉芒果”等时下流行的产品名称。
除了传统糕点、饮品,在北京稻香村零号店内还设置了现场制售展示区,消费者透过明亮的玻璃可以看到操作间里师傅们现场 *** 糕点的过程。此外,店内设置了休息区,摆放了桌椅,提供堂食服务。
北京稻香村零号店搭载了诸多新业务。北京稻香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称,“零号店”将被打造成一个集民俗、美食、文化、城市记忆等多重寓意的特色门店,定位传统食品文化体验馆,未来将面向行业交流、社会公众科普、团体参观展览等。
接连布局,老品牌有个“冷饮”梦
奶茶这个年轻人驻扎的市场,也迎来了“国潮”队伍。破圈、跨界,如今已经成为老字号寻求创新时的主要关键词。增设冷饮、茶饮,也成为老字号们的集体选择。
9元一只冰激凌、十几元一杯奶茶、冷泡茶,吴裕泰借着这几款产品,成为前门、王府井等老商街上的网红店。每每开业时,吴裕泰冷饮销售窗口处都会排起长队。吴裕泰相关负责人表示,冷饮也逐渐成为吴裕泰品牌中的一项重要业务。
近日,北冰洋首家“北平制冰厂”茶饮店开业,该店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北兴路义利园区外,由原有的义利面包店改造而来。这家茶饮店以原有名字命名,外加延用传统北极熊的产品logo,可以看出北冰洋试图抓住老北京的童年回忆成为产品卖点。
不仅是吴裕泰、北冰洋,不久前,上海老字号药店童涵春堂推出养生奶茶,也成为社交媒介渠道的新话题。
尽管各个品牌纷纷入局冷饮、奶茶赛道,不过北京稻香村相关负责人表示,“茶水吧新业务暂时不会进行大规模复制。”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在既有门店增加茶饮产品,可以获得叠加效应。门店可以发挥限制茶饮的引流作用,带动其他产品销量。
不得不提的是,伴随喜茶、奈雪的茶拥抱资本市场,饮品市场也迎来洗牌期。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认为,茶饮赛道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市场逐渐饱和,行业供给逐渐增长,竞争也日渐激烈。基于此,后入局者想要追赶且超越,自然要有更新的创意。
在创新路上,老字号跑起来了
从门店到电商,从新产品到老味道,老字号希望用丰富的内容让消费者停下脚步。商务部发布《老字号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报告》提到,老字号多元、新鲜的元素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2020年,天猫旗舰店渠道,老字号成交额同比增速为26%,新品成交额同比增速达66%。新品对商品整体交易额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
同时,上述报告指出,老字号未来将有5大发展方向,涉及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大力开展全渠道运营、不断提升产品创新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持续推进体制改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老字号的创新自带网红流量,它们既是一代消费者的回忆,又要推陈出新,跟上时尚和流行。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同样认为,从长期发展来看,老字号品牌应该加强对新品的研发,不断增加产品品类。“推陈出新是老字号必选途径,这样可以开发新市场,并拓展品牌的潜在客群。”王鹏说。
北京市也不断推出政策,助力老字号在创新路上“跑起来”。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北京市要加强传承保护,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加强对老字号品牌的保护。在传承保护方面,北京市加强传承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北京老字号工匠认定;鼓励老字号企业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和激励机制,探索现代学徒制、产学研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老字号工匠进学校,支持老字号企业与学校共建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
牛舌饼不用出去排队买,成本低易操作,咸甜口真是越吃越好吃吃惯了甜味点心偶尔换换口味也是极好!今天教大家做一款中式咸味点心,我想大多数人应该跟我一样首先想到的是牛舌饼。
香酥的牛舌饼,以及里面软软的、微甜的、口感极佳的馅儿,吃起来让人赞不绝口。酥皮就不说了,做过老婆饼、蛋黄酥的童鞋都懂,尤其要提的是里面的馅儿,非常非常好吃,试试吧,一定不会失望的。
【材料准备】
水油皮 中筋面粉250g、温水110g 、玉米油50g、细砂糖25g、盐5g、中筋面粉245克、玉米油166g、细砂糖120g、盐12g 、白芝麻适量、鸡蛋1个
【做法步骤】
1、把水油皮所有材料全部混合,揉成光滑面团,加保鲜膜放置一小时左右,让油水面充分融合。
2、油酥材料也全部混合搅拌均匀,密封放置常温一小时左右。
3、把水油皮和油酥均匀分成24个小面团,油皮为18克一个,油酥为22克左右一个,拿一个油皮面团,用手压成面片,把油酥用包包子的方式包好,捏紧。
4、收口朝下,全部包完后,静置15分钟。
5、拿一个包好油酥的面团,擀成长条形,上下叠成三层。
6、全部叠好后,收口朝下,静置15分钟。
7、取一个已经叠了三层的面团,再次擀成偏长方形。
8、叠法与上步骤一样,叠三折,收口朝下。
9、刷全蛋液,全蛋液中加一点水,要不然上色太重,容易糊,撒一层白芝麻,用手按按,防止脱落。
10、预热烤箱,上下火190度,中层烤40分钟,这是烤20分钟时的状态,已经起酥了。
11、出炉后放凉密封保存。
形似牛舌故得此名,皮酥馅香一吃难忘,椒盐味道的馅料麻爽上瘾,饼皮层次感极好,咬下一口就掉渣,而且椒麻馅真的有一种魔力,就是越吃越香越吃越上瘾,吃完一个立马接着下一个,舌头酥酥麻麻的感觉,就是牛舌饼带给你的特别的幸福感。
【配酒小贴士】
搭配牛舌饼、韭菜盒子、饺子这样的面食,需要葡萄酒百搭,因为面食的烹饪 *** 多种多样,百搭型的白葡萄酒果味收敛,可以作为香咸小吃或者蘸酱的绝佳搭配,其酸度足以包容油香和肉香。当然,如果想确定食物中的咸味到底是提高了葡萄酒中的酸味,还是与酒中的甜味形成美妙的融合,更好的办法就是尝试下。餐酒搭配的乐趣未必在于每一次都必须正确,而在于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验。
牛舌饼是传统的中式糕点,这种小吃,过去的烧饼铺都有供应,眼下市场却很少见到。据说是因为经营者嫌其利小而不愿再做。牛舌饼因形如牛舌而得名,是北京小吃中一种常见的烤制类品种。按照地域分,有台湾牛舌饼、宜兰牛舌饼、鹿港牛舌饼、黑龙江牛舌饼、山西牛舌饼、潍坊牛舌饼。原本老北京的牛舌饼是没有馅儿的,一般用来夹油条、油饼甚至葱爆羊肉(想想也要流口水了。。。);黑龙江牛舌饼继承了老北京的传统做法,又添加了可口的椒盐馅儿。做出来的饼子外皮酥脆,内馅香酥,甜中带咸,还带着椒盐香,越嚼越香,一点都不会吃腻。
今天我介绍的这种椒盐牛舌饼,因为是家庭 *** ,数量不大,就采用了小包酥的手法,饼子个头小巧,两口就能吃完。口感一点不比古早味的差哦。
【所需材料】:
油皮面团: 中筋面粉100克,猪油35克,细砂糖10克,清水45克
油酥面团: 低筋面粉90克,猪油45克
黑芝麻椒盐馅:中筋面粉50克,熟黑芝麻30克,椒盐8克,糖50克,蛋清一个
【 *** 步骤】:
1、将50克中筋面粉炒熟。
2、将熟黑芝麻打成粉。
3、将黑芝麻椒盐馅儿的所有材料混合起来
4、用刮刀或手搅拌成团,然后均匀分成16份。
5、将油皮材料放进面包机,混合成光滑有韧性的面团,然后静置半小时,使其充分融合。
6、将油酥材料混合成团,也均匀分成16份。
7、将油皮材料分成16份,按扁,每一份上都放上一个油酥球。
8、包起来搓成圆形,盖上保鲜膜静置15分钟。
9、取一个小面团,擀成长条形,从上到下卷起来,卷好后再次松弛15分钟。
10、 如图将卷好的小面团从接口处纵向擀开,卷起后松弛15分钟。
11、 取一个小面卷,从接口处按一个坑,将两边向中间按扁,放上椒盐馅儿包起来。
12、 搓成长条状后稍稍按扁即可。
13、 在面团表面划伤几刀。
14、 刷上蛋黄液,撒上白芝麻。
15、 放入165度的烤箱烘焙30分钟左右即可。
牛舌饼冷热都可以食用:热是时候,馅料特别香甜;冷了以后,外层的酥皮会让你吃到停不下来。喜欢的话可以马上试试哦
始于清光绪二十一年,悠悠百年,北京稻香村在京城薪火相传。
食客们钟情于它的理由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北京稻香村拿到眼前,永远是经典的模样;尝在嘴里,永远是怀念的味道。
“记忆中的牛舌饼”
已过不惑之年的李先生,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脑海里,每到夏天,小伙伴三五成群在胡同口打沙包;进了寒冬,又结伙热热闹闹去后海滑冰车,是他儿时最珍贵的回忆。
记忆的匣子里,还有一样,被李先生格外珍藏,那就是奶奶买的牛舌饼。
北京稻香村的牛舌饼,堪称属于那一代人的经典味道——用特制的香辛料、糖、盐等做馅,传统的起酥 *** 做皮,用料工序极为考究;擀皮、切酥、下剂儿、包球、将包好的球搓条擀饼……手法上,老师傅经年累月的经验也不可或缺。
“牛舌饼是奶奶更爱的食物,平日里她自己舍不得买。但只要我放假过去,奶奶就一定走很远很远,到隔了十几条街的北京稻香村,去买上一打。那个味道,甜中带着一丝咸,酥酥香香,我永远忘不了——对我来说,那就是奶奶的爱。”
“不完整的思念”
时光荏苒,岁月带走了奶奶。李先生也不再是四合院里的小马扎上,翘首等待奶奶买牛舌饼回来的小男孩。成家立业后,李先生移居香港,因为忙于生活,很少有机会再亲自回北京。
然而,心里的惦念,却没有随着时间释怀。
为吃上这一口老味道,李先生多次拜托去北京出差的朋友帮忙“带货”,次数多了,索性联系了北京稻香村一家门店,每月通过 *** ,让店员帮忙邮寄。
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华回忆,她对李先生印象格外深刻:
“这位顾客真是对牛舌饼有很深的情结。但由于路途实在太远,我们店员想尽办法用心包装,甚至寄出时注明糕点易碎,请邮递员轻拿轻放,但经过千里奔波,牛舌饼寄到早已碎了个七七八八,每次都是,无一幸免。”
“听着李先生遗憾又真诚的感谢,作为经营者,虽然尽了力,我们仍感到自责”,杨华说。
“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转变始于2014 年,北京稻香村正式入驻京东。看似仅仅多了一种购买方式,北京稻香村的“粉丝”们,却因此开始不断收获惊喜。
比如,在与京东顾客的频繁沟通中,北京稻香村注意到,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食品理念。因此逐年降低了产品的含糖量;又如,在京东大数据的帮助下,北京稻香村愈发掌握了优质顾客的购买倾向,从之前的节令品、常规品,到推出坚果年货、糕点短保等诸多产品线,不断推陈出新,迎合市场潮流。
此外,借助京东无可比拟的物流能力,“京东配送,时效无忧”成为北京稻香村线上销售的重要突破口。天南地北的饕客,终能如愿,在下单后迅速吃上老字号原汁原味的一口鲜酥。
2017年春节,北京稻香村更首次尝试在包装上升级换代,推出真空糕点,有效解决了因运输颠簸带来的易碎问题。真空包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口感、保质期,商品搭乘京东号物流“快车”,被顺利发往香港,甚至海外。
杨华表示,线上交易使老字号作为传统企业更加与时俱进。通过多方面完善服务,北京稻香村的线上销量近几年迅猛增长,销售额占比已举足轻重。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北京稻香村月饼销量再次占据京东行业品牌之首,这已经是北京稻香村连续6年品牌成交排名之一,且每年销售额保持80%以上的增长。
在顾客视角而言,如今,李先生的烦恼也一去不返。
牛舌饼因其形状像牛的舌头,窄、长、薄,而称牛舌饼,是北京一种有名的传统小吃,黑龙江、台湾、山西等地也有该小吃。
传承人韩忠校起初以作牛皮火烧为主,而后途经北京,在小吃街偶然看到牛舌饼,品尝之后发现牛舌饼口味独特、酥脆爽口、入口即化,加之本身有做牛皮火烧的基础经验,便产生了学做牛舌饼 *** 的想法,在现场查看师傅张庆舍牛舌饼 *** 技艺及其烘烤炉具之后,回到家中反复摸索、实验。
通过不断的摸索和试验后,对牛舌饼 *** 工艺和烘烤炉具进行改良,最终把用烤箱烘烤改为特殊炉具烘烤,传承人韩忠校采用古老的水箱作为炉具的内壁,再把半成品的牛舌饼贴在炉壁内,小火烘烤而成,从而使牛舌饼口感更加酥、香、甜,放凉之后口感酥脆香甜,并且更易于保存。
牛舌饼选用优质面粉、白砂糖、油等原料。先在面粉中加入适当开水,俗称烫面,然后加入适当温水和匀,放置一定时间发酵,将和好的发面取出,分为相等面团,先擀为圆形,包裹白糖,再将面团擀成长薄形状,并在表面上撒上芝麻,最后贴于烤炉内壁小火烤至两面金黄为止,取出即可食用。
这个牛舌饼,你吃过吗?
北京特色牛舌饼,掌握小技巧,咸香酥又脆,酥掉渣吃着过瘾备用食材:面粉220克,植物油60克,热水130克;
*** 过程:之一步,首先 *** 油皮面团,备用食材中的面粉、植物油混合在一起,然后用差不多80度的热水分次少许加入在其中,将其揉成一个面团就可以了;
第二步,盖上一张保鲜膜饧面30分钟,接着 *** 油酥面团,取食材外的面粉150克,与75克植物油混合起来,将其揉均匀成油酥团子,待将油皮面团松弛好之后;
第三步,将其分成14克一个的小面剂子,然后油酥面团分成8克一个的面剂子,两个面团分成等份的,然后取一份油皮,将其擀成圆面饼,放入一个油酥,如同包包子一般;
第四步,将其收口朝下放置按扁,用擀面杖擀成牛舌状,从下往上卷起来,将其竖起来按扁,然后再次擀成圆饼状,加上点椒盐,包好后收口朝下放置;
第五步,再次将其擀扁就可以了,按照这个 *** 依次做好所有的,摆放在烤盘中,表面刷上一层蛋液,撒上点芝麻做点缀,烤箱200度烘烤15分钟即可出炉。
小技巧:
1、油皮面团需要用热水和面,而且注意一定要特别软和,否则放凉之后会变干的,而且面团一定要揉搓光滑了,否则在后续擀的时候容易有气泡,揉好的面团松弛也要到位,否则烤的时候容易开裂;
2、面皮中包入油酥的时候,一定要折叠翻转均匀了,否则烤好的牛舌饼便容易会一块干瘪一块是膨胀的,放入椒盐后一定要将其擀扁了,这样烤好的饼才会更加酥,而且还会是空心的;
3、烤牛舌饼的时候,具体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自家烤箱的情况来定,注意多加观察,不要烤糊了。
山东独一份小吃,8毛一个无人看管,想吃就拿自觉扫码付款看到网友的评论区里有一句话:生活是百姓的哲学,感触颇多,现在随着我们的经济条件好了,我们追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高了许多,在以前那个年代,大家想的就是下一顿吃什么,怎么能一直有饭吃,现在我们身边依旧有从很难的时候走过来的人,你去问问他们,他们对现在的日子充满了感激,即便条件好了也从不会浪费食物。
还没有烤熟就已经很有食欲了
半晌磨时间的小零食,烧饼卷
"和谐社会,谁拿谁给钱"这是山东泰安市的一位做牛舌饼的奶奶说的话,这里不叫牛舌饼,叫烧饼卷,其实形状酷似牛舌,有的地方叫牛舌饼,跟这个不一样,这个奶奶做的吃起来焦酥可口,上面一层芝麻,嚼着非常香,用的原料只有老面和新面还有少许的盐和碱面,不加任何其他的东西,这就是半晌的时候磨时间的小零食,越吃越上瘾。
一个个酥酥脆脆,嚼起来倍香
传统做法,吃的就是柴火味
每天凌晨2点起床,先热炉子,烤这种饼的炉子跟我们平时看的不一样,他是由上往下烤,而且用的是柴火,每天奶奶早早的起来要先把柴火在炉子里烧成灰,然后持续不断的往里面放柴火,很多人都有疑问为啥不用煤,这就是传统做法,大家吃的就是这个柴火味,备好炉子奶奶就开始做烧饼卷了,炉子放在铁锅的上端,大小和铁锅契合。
定制的炉子,看着破但是很有用
吃这个零食很健康,而且容易上瘾
烧饼卷用的是老面和新面一起和,里面加一些碱让烧饼卷不留酸口,每一个面团要擀成长条状,挨个贴到铁锅里,一锅可以盛20个,每一锅需要25分钟,等到面饼烤的焦酥,就可以拿下来了,每一个烧饼卷都香酥可口,咬一口掉渣渣,这比油炸的东西吃的健康多了,可以追剧的时候吃,有的网友评论说吃这个上瘾,看电视吃,不知不觉就吃了一袋。
轻轻一掰就断,很酥脆
售卖方式独特,随便拿自觉付款
做这个小吃完全是个辛苦活,挣得也不多,很大一个烧饼卷奶奶才卖8毛一个,一兜装20个,卖16元,每天做一上午也就能做200个左右,奶奶说除去成本剩的钱也就刚够买菜吃,这个小吃在泰安独一份,就奶奶这里卖,值得一说的是奶奶卖烧饼的方式很特别,往大马路上一放,再放一个收款码,就不管了,谁拿谁扫码,她觉得现在的人觉悟都很高,每个人都很自觉。
就放在这么个三轮车上,全靠顾客自觉
其实这并不算是一个非常火爆的小吃,但是这个小吃从开始做到卖的过程,向我们展示了老百姓的智慧和美德。
芝麻烤出来的香气很浓
本期主荐
—— 北京稻香村牛舌饼——
北京稻香村里的销量冠军
北京稻香村(零号店)
店铺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52号
人均消费:69元/人
在东四北大街上有一家糕点店,凭借着时尚的装潢,概念化的设计,现烤的模式和随处可见的复古点心器具,成为了整条街上大家必来的网红打卡地。而说起这家的名号,您一定如雷贯耳!
它就是北京稻香村!
东四北大街上的这家北京稻香村,被称为稻香村零号店,是专门打造的一家集民俗、美食、文化、城市记忆等多位一体的特色门店。
1895年,金陵人郭玉生来到京城,在前门大栅栏西街一个叫观音寺的地方,开启了“稻香村南货店”的字号,从此稻香村落户京城。作家鲁迅,冰心,京剧名角谭富英,都经常到北京稻香村购物。但1926年,由于政局动荡、军阀混战,北京稻香村被迫关张,消声觅迹。此后,直到1984年,才又在东四北大街152号,也就是现在稻香村零号店的所在地重新开业。
北京稻香村零号店里销售更好的糕点是牛舌饼,同时它也是北京稻香村从1984年复业以来的常青树,当之无愧的销量冠军。牛舌饼特色鲜明,一个大小适中的长条饼,带着烘烤特有的焦黄色,酥皮轻轻一碰便会哗啦啦的掉下来,椒盐儿的内馅油润醇香,咸甜适中,带着点椒麻感,在稻香村一众甜口点心里格外出挑。
稻香村做牛舌饼必须用猪油起酥,这样的酥皮层次分明的同时还不会硬化,而且因为猪油的熔点高,常温下呈固态,也有助于糕点塑形。馅儿用的是特制的椒盐香辛料,混合糖、盐制成,所以味道椒麻甜香。
标准的牛舌饼外观得窄、长、薄,线条笔直。在擀制时,师傅两手各拿一个包好馅的面团搓长,并列放在一起擀,两条面饼相互借力,互相制衡,如此这般面饼才不会出现中间粗两头细的情况。再入炉烤制十几分钟,一炉鲜香酥脆,一咬掉渣的牛舌饼就这样出炉了。
现在的北京稻香村零号店,不仅有传统椒盐口味的牛舌饼,还有2.0版的爆浆牛舌饼,包的是海盐芝士馅,还有文创产品牛舌饼抱枕和牛舌饼口味的奶茶,足以看出这牛舌饼的受欢迎程度。
枣花酥抱枕和牛舌饼抱枕
本期掌门
—— 计明文——
为老味道守护一方静止的空间
计明文,北京稻香村第八代技艺传承人,零号店的味道掌门,23岁就来到北京稻香村做糕点,如今已经是第34个年头了。
计明文
在计师傅的休息间里有本工作日志,是计师傅当学徒时一边跟在师傅身边学,一边记录的笔记。发黄的牛皮纸面上,还有计师傅当年边干活边记笔记时留下的油渍。也正是凭借着这本笔记里的记录,计师傅得以复原出了一款市场上消失了30多年的糕点——眉宫饼。
眉宫饼
眉宫饼,外皮是白酥皮,用白糖、面粉,搭配上腌制的玫瑰花做馅儿。计师傅做眉宫饼坚持用自己腌制的玫瑰酱,提前两个月腌好,拌上瓜仁和熟糖面,再裹上酥香的白酥皮,盖上如眉间花钿一样的图案,现烤出炉,外酥内软,花香馥郁。与市面上常见的玫瑰饼不同,眉宫饼的馅料以糖面为主,玫瑰为辅,入嘴能吃到淡淡的玫瑰香味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糖面带来的沙沙口感。但是因为眉宫饼做法复杂,加之又有口味相似的玫瑰饼,所以逐渐在市场上消失,直到近两年才被计明文复刻出来。
日新月异的北京,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都走得更快,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们的口味如何变迁,计明文所在的一方后厨里,似乎都为舌尖上的老味道留有一片静止的空间,让所有的想念与情怀都有了去处。从青葱小伙到年近花甲,计师傅用大半辈子时间守住的,不仅是老味道的念想,老字号的传承,更是我们记忆中的年味儿。
来源:味道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