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强迫障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焦虑谱系障碍的首要推荐方案,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惊恐障碍#
【一线治疗药物】
- 帕罗西汀
- 艾司西酞普兰
【二线药物】
- 氯米帕明
- 苯二氮卓:阿普唑仑、氯硝西泮、 *** 、劳拉西泮
- 治疗初期,合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加快起效速度
【三线药物(临床备选)】
- 舍曲林
- 氟西汀
- 氟伏沙明
- 文拉法辛
- 米氮平
【心理治疗】
-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一样,作为惊恐障碍的主要治疗选择。
- 当事人处于妊娠期、哺乳期,首选心理治疗。
-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疗效加倍。
- 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心理治疗或许有效。
- 心理治疗有助于巩固药物治疗的效果,预防复发。
- 心理治疗 *** ,首选认知行为治疗(C *** )。
- 家庭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眼动治疗(EMDR)也可以备选。
#广泛性焦虑障碍#
【一线药物】
- SNRI: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 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
- SSRI: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氟伏沙明
【二线药物】
- 5-HT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曲唑酮,适用于存在明显精神运动性激越、焦虑和失眠者。
- 三环类:多塞平、阿莫沙平、马普替林,适用于焦虑和抑郁症状共存者。
- β受体阻滞剂: *** 可以单独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
- 抗精神病药:通常用于一线抗焦虑药物疗效不佳者,对于伴有敏感多疑、偏执症状的焦虑患者比较有效,通常小剂量短程使用。
【为什么不建议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 对共存的抑郁症状无效。
- 长期应用,容易出现过度镇静、记忆受损、精神运动性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
- 长期应用,容易出现耐受、滥用、依赖等反应。
- 停药困难,容易出现戒断反应。
【心理治疗】
- 认知行为疗法·门诊:预计20-40次治疗性会谈,每次40-60分钟,每周2-3次,大概持续12周。
- 认知行为疗法·住院:预计15-20次治疗性会谈,每天一次,疗程3-4周。出院后再随访3-4个月,其间每1-2周会谈1次。
- 精神动力学疗法·门诊:每周1-3次,一共40-80次。治疗结束前一般安排2-3个月的随访,其间每周会谈1次。通过专业化技术,帮助当事人认识其焦虑的潜意识内容,使之能够自我控制情感症状和异常行为,处理应激性境遇。
- 维持期的治疗方案:目的是保持当事人的基本正常状态,减少或消除导致症状波动的持续因素、预防复发、解决心理社会问题。
#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
【一线药物】
- SSRI:帕罗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氟伏沙明
- SNRI:文拉法辛
【二线药物】
- β受体阻滞剂: *** ,可以改善当事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 加巴喷丁:可以减轻社交焦虑症状,属于临床经验,药理机制不明。
【不推荐的药物】
- 三环类药物:副作用突出
- 苯二氮卓类药物:安定类药物的依赖性突出,戒断反应危险。
【心理治疗】
- 认知行为机体治疗(CBGT):效果优于教育性和支持性集体心理治疗
- 认知行为治疗:采用系统脱敏和暴露疗法,鼓励当事人在一名支持的听众面前发言,或者采用录像技术来反馈训练。
- 社交技巧训练和自信心训练
- 完善自我集体心理治疗
#强迫障碍#
【一线药物】
- 舍曲林
- 氟西汀
- 氟伏沙明
- 帕罗西汀
- 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
【二线药物】
- 氯米帕明:通常在一种或两种SSRI类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无效才使用。
- 文拉法辛、米氮平也有效。
【联合用药】
- 首选单一用药原则
- 足量足疗程的单药治疗效果无效时,才考虑联合用药方案。
【抗精神病药】
- 单药不作为强迫障碍的常规治疗,仅用作SSRI的增效剂。
【疗效不确定的SSRI增效剂:可能有效?】
- 氯硝西泮
- 丁螺环酮
- ***
- 利鲁唑
- 钾盐
- 托吡酯
- 圣约翰草
- 曲马多
【心理治疗】
- 一线治疗:个人认知行为疗法、团体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技术有暴露和反应预防。会谈次数和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建议每周一次,每次90-120分钟,共15-30次;如果治疗有效,同等频次,巩固维持3-6个月,
- 精神动力学治疗:通过向当事人阐明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如更佳适应、继发获益等潜意识动机,来帮助当事人克服阻抗,处理强迫症状带来的人际关系。
- 家庭疗法:缓和家庭内部可加剧当事人症状的心理压力因素,或者改善症状相关的家庭问题。对于儿童青少年患者,推荐以家庭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以及注重人际系统改变的系统式心理干预, *** 包括:心理教育、症状行为外化、症状监测,协助父母及同胞支持和犒赏患者完成暴露及反应预防家庭作业,并且让家庭成员避免无意中强化患者的仪式行为。对于成年当事人,人际系统(夫妻及家庭)为对象的系统式心理干预显示更好疗效。
【不推荐的治疗方案】
- 无抽搐性电休克MECT:不推荐用于强迫障碍的治疗,但当共患有适应证的疾病,如重度抑郁障碍、不可控制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时,会考虑治疗的可能性。但一般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不单独使用。
- 重复经颅磁 *** rTMS:中国食药监局CFDA没有批准强迫障碍适应证。
- 深部脑 *** DBS:中国食药监局CFDA没有批准强迫障碍适应证。
- 神经外科手术:因术后潜在的不良反应诸多,不作为推荐方案。中国食药监局CFDA没有批准强迫障碍适应证。
你知道吗,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发生与饮食有微妙的联系。它们与神经递质的产生密切相关,而神经递质的产生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支持,包括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和谷氨酰胺)、矿物质(锌、铜、铁和镁)和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和叶酸)等。
这些营养物质被包含在各种食物中,比如粮谷类食物中含有锌、铜、镁;鸡蛋、乳酪、酸奶中含有酪氨酸、谷氨酰胺、锌、镁;豆类、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含有各种维生素等。
由于长期不平衡的饮食习惯,造成机体某些营养素缺乏,进而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产生。今天就来跟大家分析一下饮食和情绪的关系,识别那些“吃”出来的抑郁和焦虑。
各类营养素如何影响人的抑郁情绪?
镁与抑郁:
研究表明,抑郁的发生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镁可以降低血浆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指标,所以很多人为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几乎不食用主食,是非常不可取的。
维生素B12与抑郁:
维生素B12的缺乏可以通过活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引发高尿酸血症、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以上均可导致神经毒性,从而导致精神抑郁。
锌与抑郁:
锌元素具有抗氧化的特性,它有助于保持内分泌功能的平衡,在调节大脑回路和认知功能方面发挥了多重作用。因此,锌元素也是情绪的调节剂。锌元素浓度的下降会危及神经的可塑性,长期会加重神经心理和精神功能的衰退。锌元素的补充能够更快速和更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状。
抗氧化维生素与抑郁:
抗氧化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其中维生素C与维生素E在内皮信号级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有害的氧化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叶酸与神经递质合成有关,叶酸缺乏会导致甲基丙二酸与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堆积,会加剧抑郁的发生。
蛋白质与抑郁: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每天人体从食物中获取蛋白质时,一定要满足八种必需氨基酸的摄入,长期缺乏会造成机体蛋白质失衡,尤其是色氨酸、甲硫氨酸。中枢神经系统大概有2%-3%的色氨酸用来合成5-羟色胺(5-HTP),5-羟色胺与人的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各类营养素如何影响人的焦虑情绪?
目前很多数据表明,饮食营养与焦虑有着密切的联系。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焦虑: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脑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鱼类,如鲭鱼、鲱鱼、胡红点蛙鱼、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等。焦虑症者体内的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较低,通过补充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
钙与焦虑:
有些性格不稳定的人群,有可能是缺钙引起的,可以多吃一些钙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豆制品、乳酪、紫菜、牛奶等食物。由于机体长期缺钙,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就会心神不宁,而上述食物就是很好的钙源。
镁与焦虑
镁离子的缺乏会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血浆浓度增加,从而促使焦虑行为的增加。镁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粗粮、坚果等食物中,尤其是叶绿素中,含有大量的镁,而精制面粉、肉类、淀粉类食物及牛奶中,镁的含量并不高。现代社会,人们吃得越来越精细,吃肉多而蔬菜少,这些都是导致缺镁的重要原因。
高脂饮食与焦虑
近年来以高脂为主要特点的饮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短期摄入高脂饮食可以降低焦虑反应,然而长期的高脂饮食,会使大脑产生不稳定的因子,让人的情绪不稳定,易引起焦虑的发生。
低糖高蛋白饮食与焦虑
低糖高蛋白饮食常作为减肥的一种饮食模式,但是长期的低糖高蛋白饮食会使体内积聚大量的酮体,影响大脑5-羟色胺的释放。这种饮食模式能够引起机体疲劳、头晕、头痛、烦躁、混乱和睡眠等问题。
拥有美好心情,到底应该怎么吃
那么应该怎么吃才算“吃得好,吃得美”呢?
*** 一:推荐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为宜
1.谷薯类为主
每天摄入谷薯类250-400g,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2.餐餐有蔬菜
每天摄入300-500g,深色蔬菜(菠菜、油菜等)占1/2。
3.天天吃水果
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4.奶类豆类不能少
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奶类摄入量相当于液态奶300g/d,豆制品相当于大豆25g/d以上,适量吃坚果。
5.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每周水产类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
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优先选择鱼禽,吃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
*** 二:结合中医食疗,助力情志调节
1.喜:喜乐过度有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气血涣散,不能濡养心神。
推荐:莲子芡实粥
功效:具有滋肾固精、健脾宁心、止遗之效,适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脾肾虚者食用。
材料:莲子20g,芡实30g,大米50g,冰糖、枸杞适量。
做法:加水炖煮至米烂即可,或将莲子、芡实研磨成粉,与大米同煮至米烂时即成。
2.怒:大怒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易出现精神抑郁、头昏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
推荐:鸡肝菠菜粥
功效:养胃补肝,解毒散热,是春季补肝护肝的营养药膳,适合脾胃虚弱者和儿童食用。
材料:菠菜5棵,鸡肝100g,粳米100g,油、盐、姜丝、葱丝、料酒适量。
做法:菠菜、鸡肝洗净,粳米淘洗浸泡20分钟,鸡肝切片加少许料酒腌拌片刻。锅中水烧开放入鸡肝焯烫变色,捞出沥干水分备用,锅中水烧开放入粳米,大火熬煮并搅拌均匀,然后加盖小火慢熬,把菠菜焯烫过凉水,米粥变稠加入3毫升色拉油搅拌均匀,加入鸡肝、葱、姜丝,再加适量的盐继续熬煮5分钟,加入少许胡椒粉及烫过的菠菜,加入少许鸡精、香油,搅拌均匀。
3.思:思虑过度则伤脾,易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甚至引发抑郁症。
推荐:苹果小米粥
功效:健脾和胃、安神养心、益气减肥。
材料:苹果1个,小米100g。
做法:苹果去皮去核后切小丁,高压锅中先放入水,再放入小米,然后放入苹果丁,加盖放到炉子上大火烧开,上汽后转小火煮20分钟。
4.悲:悲伤过度则伤肺,久而不节就会损害内脏。
推荐:冰糖雪梨川贝粥
功效:滋阴润肺,补益气血。
材料:雪梨1个,川贝20g,枸杞15g,大枣2个,银耳、冰糖适量。
做法:把雪梨切丁,把上述材料洗净一起放入锅中,煮开后调至小火30分钟即可。
5.恐:过恐则伤肾,可导致肾气失固,二便失调。
推荐:皮蛋牡蛎粥
功效:滋阴、降火、美容。适用于操劳、熬夜过度之阴虚燥热、神疲、面色无华者。
材料:皮蛋2个,牡蛎100g,米100g,盐、胡椒粉、葱花适量。
做法:将牡蛎洗净,将米放在锅里加清水,皮蛋切丁,将米煮开后转小火盖上盖子小火煮20分钟左右,关火焖至米粒软烂后再开大火煮至粥变的黏稠,放入皮蛋和牡蛎中火煮十分钟,加入盐、胡椒粉,出锅前撒上香葱即可。
文/焦凯琳(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克服焦虑4个宝,天天吃了没烦恼大家好,我是精神科医生晗静,今天不给大家科普,送给大家一个福利。
如果您偶尔有点小焦虑,平常可以吃点这些东西,改善焦虑,不用花钱不用吃药,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做。快点赞、收藏,错过了可就亏了一个亿,别说我没提醒你。
1.低脂牛奶。人体在摄入比较多的钙后,心情会更加的好,更容易获得快乐,不再容易紧张、暴躁焦虑了,而日常生活中低脂牛奶和脱脂牛奶钙含量更加的丰富。
2.樱桃。樱桃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花青素,这种物质可以制造快乐,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多吃一些樱桃心情会很快获得好转,比任何药物都管用。
3.蓝莓。小小的蓝莓却是强效压力祛除剂!蓝莓中富含高剂量的抗氧化剂和维他命C。每当压力来袭时,我们都需要补充大量的维他命C和抗氧化剂,来帮助身体保护和修复那些岌岌可危的“受虐”细胞们。
4.百合鸡蛋汤。百合可滋阴润肺,清心安神。鸡蛋黄能养血滋阴与百合共煮汤,能增强滋阴养血、清心安神的功效。
这4个宝贝,晗静医生今天都教给大家了,还不快行动起来。
多吃这四类食物帮你改善“抑郁”情绪近日,著名歌手李玟因抑郁症去世,有关“抑郁症”的话题也引发了大众关注。当抑郁症出现时,我们要积极寻找治疗 *** ,不仅心理上给予安慰,药物上给予支持,还要在饮食方面做好调节。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的选择可能对治疗和预防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食用一些相应的食物,对抑郁情绪也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四类可以缓解抑郁症的食物
1.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
英国医学委员会精神病学院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维生素B对治疗抑郁症有较大的帮助。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抑郁症患者的血液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2,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就比较显著。老年患者如果体内含有较多的B1、B2和B6,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其他抑郁症患者。维生素B12可从动物身上获取,食用动物肝脏、鸡蛋黄和鱼类可提高维生素B在血液中的含量。
2.玫瑰花茶
中医认为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最明显的功效就是理气解郁、活血散淤和调经止痛。此外,玫瑰花的药性非常温和,能够温养人的心肝血脉,舒发体内郁气,起到镇静、安抚、抗抑郁的功效。
需要提醒的是,玫瑰花更好不要与茶叶泡在一起喝。因为茶叶中有大量鞣酸,会影响玫瑰花舒肝解郁的功效。
3.鱼肉
吃鱼可改善精神障碍,这是因为鱼肉中所含的Ω-3脂肪酸能产生相当于抗抑郁药的类似作用,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
美国的学者曾经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在加服鱼油胶囊后发生抑郁症的间隔时间比只服常规药物的患者明显延长。另外,吃鱼对妇女乳汁中的Ω-3脂肪酸的浓度也能产生影响,进而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
4.含微量元素硒、锌、铜丰富的食品
锌在人体内主要以金属酶的形式存在,其余以蛋白结合物形式分布于体内,缺锌会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及氧化还原过程。食物中含锌量更高的是牡蛎,动物肝肾、奶制品中也有分布。
体内缺铜也会使神经细胞的内抑制过程失调,使内分泌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失眠。乌贼、虾、羊肉、蘑菇等均含铜丰富。
含硒的食物同样可以治疗精神抑郁问题。心理学家们发现人在吃过含有硒的食物后,普遍感觉精神好,思维更为协调。硒的丰富来源有干果、鸡肉、海鲜、谷类等。
四类不能吃或少吃的食物
1.提神饮品
类似咖啡、茶、可乐类饮品,不可摄取过多,尤其是在晚间临睡前。否则其内含 *** 会招来失眠和头痛问题,而失眠是抑郁症的主要诱因之一。
2.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
加工类食物或油炸食物,例如炸鸡、汉堡、薯条,会导致行动缓慢、思考迟钝及疲劳。
3.辛辣腌熏食物忌过量
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等有 *** 性食物,因引发失眠的病因较多,所以患者应按自己的体质有选择地选用适合自己的食物。
4.酒
将酒划入会导致抑郁症的食物黑名单,是因为人们对这种缓解压力的 *** 误会已久。过量摄入酒精的话会 *** 大脑神经,导致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加重抑郁症状。
抑郁症患者除了不吃或少吃以上食物外,也要做好生活调理,保证每天有7至8个小时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作息,保持心情舒畅和乐观豁达的精神,树立能战胜疾病的信心。文/赵茜(北京安定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中医治疗焦虑症验方1首,清肝泻火,安神定志,镇肝潜阳方药:珍珠母、龙齿、麦冬、玄参、茯神、川石斛、紫背齿、生地、白芍、丹皮、真广角、黄连、竹茹、浙贝、海浮石。
主治:焦虑症。
治则:清肝泻火,安神定志,镇肝潜阳。
用法:水煎服。
方解:心藏神、肝藏魂,若情志不遂,气郁化火,心肝火旺,动风生痰,上扰神明,则神魂不守,可出现幻觉。尤以肝脏最为相关,因“肝藏血,血舍魂”,肝血不足,或邪热扰血,均可使肝不藏魂发生幻觉。至于头目眩晕,四肢发麻,皮肤作痒,则为火亢动风之象。故治宜凉肝清心,熄风化痰。《类证治裁》说:“夫肝主藏血,血燥则肝急。……凡肝阳有余,必须介属以潜之,柔静以摄之,味取酸收,或佐酸降,务清其营络之热,则升者伏矣”。故方中用珍珠母、龙齿、紫背齿、朱砂、琥珀等“介属”镇心肝以安神;玄参、麦冬、石斛、茯神养心安神;犀角地黄汤凉营血,清心肝;黄连、浙贝、竹茹、海浮石以清热化痰熄风。诸药合用,则使心火降,肝火平,风熄而痰化,神能守舍则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焦虑症吃什么药最有效?临床上常用的3种抗焦虑药物大家好,我是精神科杨主任,焦虑症吃什么药最有效,这是我经常在后台看到的一个问题,杨主任今天给大家说一说临床上常用的3种抗焦虑药物。
一、奥沙西泮,适合广泛焦虑的患者,见效快,对缓解短期的焦虑、激动、紧张很有帮助,缺点是服用后容易犯困、疲乏。
二、阿普唑仑,适合治疗社会焦虑的患者和强迫症的患者,缺点是服用后容易产生药物的依赖,长期使用具有成瘾性。
三、劳拉西泮,适合治疗焦虑障碍或者用于缓解焦虑症以及抑郁症中带有焦虑的症状,缺点是不能长期服用,否则会出现戒断症状。
最后提醒大家,最适合自己的药才是更好的药,服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的决断。
识别那些“吃”出来的抑郁和焦虑你知道吗,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发生与饮食有微妙的联系。它们与神经递质的产生密切相关,而神经递质的产生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支持,包括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和谷氨酰胺)、矿物质(锌、铜、铁和镁)和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和叶酸)等。
这些营养物质被包含在各种食物中,比如粮谷类食物中含有锌、铜、镁;鸡蛋、乳酪、酸奶中含有酪氨酸、谷氨酰胺、锌、镁;豆类、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含有各种维生素等。
由于长期不平衡的饮食习惯,造成机体某些营养素缺乏,进而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产生。今天就来跟大家分析一下饮食和情绪的关系,识别那些“吃”出来的抑郁和焦虑。
各类营养素如何影响人的抑郁情绪?
镁与抑郁:
研究表明,抑郁的发生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镁可以降低血浆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指标,所以很多人为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几乎不食用主食,是非常不可取的。
维生素B12与抑郁:
维生素B12的缺乏可以通过活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引发高尿酸血症、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以上均可导致神经毒性,从而导致精神抑郁。
锌与抑郁:
锌元素具有抗氧化的特性,它有助于保持内分泌功能的平衡,在调节大脑回路和认知功能方面发挥了多重作用。因此,锌元素也是情绪的调节剂。锌元素浓度的下降会危及神经的可塑性,长期会加重神经心理和精神功能的衰退。锌元素的补充能够更快速和更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状。
抗氧化维生素与抑郁:
抗氧化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其中维生素C与维生素E在内皮信号级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有害的氧化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叶酸与神经递质合成有关,叶酸缺乏会导致甲基丙二酸与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堆积,会加剧抑郁的发生。
蛋白质与抑郁: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每天人体从食物中获取蛋白质时,一定要满足八种必需氨基酸的摄入,长期缺乏会造成机体蛋白质失衡,尤其是色氨酸、甲硫氨酸。中枢神经系统大概有2%-3%的色氨酸用来合成5-羟色胺(5-HTP),5-羟色胺与人的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各类营养素如何影响人的焦虑情绪?
目前很多数据表明,饮食营养与焦虑有着密切的联系。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焦虑: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脑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鱼类,如鲭鱼、鲱鱼、胡红点蛙鱼、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等。焦虑症者体内的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较低,通过补充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
钙与焦虑:
有些性格不稳定的人群,有可能是缺钙引起的,可以多吃一些钙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豆制品、乳酪、紫菜、牛奶等食物。由于机体长期缺钙,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就会心神不宁,而上述食物就是很好的钙源。
镁与焦虑
镁离子的缺乏会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血浆浓度增加,从而促使焦虑行为的增加。镁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粗粮、坚果等食物中,尤其是叶绿素中,含有大量的镁,而精制面粉、肉类、淀粉类食物及牛奶中,镁的含量并不高。现代社会,人们吃得越来越精细,吃肉多而蔬菜少,这些都是导致缺镁的重要原因。
高脂饮食与焦虑
近年来以高脂为主要特点的饮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短期摄入高脂饮食可以降低焦虑反应,然而长期的高脂饮食,会使大脑产生不稳定的因子,让人的情绪不稳定,易引起焦虑的发生。
低糖高蛋白饮食与焦虑
低糖高蛋白饮食常作为减肥的一种饮食模式,但是长期的低糖高蛋白饮食会使体内积聚大量的酮体,影响大脑5-羟色胺的释放。这种饮食模式能够引起机体疲劳、头晕、头痛、烦躁、混乱和睡眠等问题。
拥有美好心情,到底应该怎么吃
那么应该怎么吃才算“吃得好,吃得美”呢?
*** 一:推荐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为宜
1.谷薯类为主
每天摄入谷薯类250-400g,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2.餐餐有蔬菜
每天摄入300-500g,深色蔬菜(菠菜、油菜等)占1/2。
3.天天吃水果
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4.奶类豆类不能少
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奶类摄入量相当于液态奶300g/d,豆制品相当于大豆25g/d以上,适量吃坚果。
5.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每周水产类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
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优先选择鱼禽,吃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
*** 二:结合中医食疗,助力情志调节
1.喜:喜乐过度有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气血涣散,不能濡养心神。
推荐:莲子芡实粥
功效:具有滋肾固精、健脾宁心、止遗之效,适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脾肾虚者食用。
材料:莲子20g,芡实30g,大米50g,冰糖、枸杞适量。
做法:加水炖煮至米烂即可,或将莲子、芡实研磨成粉,与大米同煮至米烂时即成。
2.怒:大怒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易出现精神抑郁、头昏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
推荐:鸡肝菠菜粥
功效:养胃补肝,解毒散热,是春季补肝护肝的营养药膳,适合脾胃虚弱者和儿童食用。
材料:菠菜5棵,鸡肝100g,粳米100g,油、盐、姜丝、葱丝、料酒适量。
做法:菠菜、鸡肝洗净,粳米淘洗浸泡20分钟,鸡肝切片加少许料酒腌拌片刻。锅中水烧开放入鸡肝焯烫变色,捞出沥干水分备用,锅中水烧开放入粳米,大火熬煮并搅拌均匀,然后加盖小火慢熬,把菠菜焯烫过凉水,米粥变稠加入3毫升色拉油搅拌均匀,加入鸡肝、葱、姜丝,再加适量的盐继续熬煮5分钟,加入少许胡椒粉及烫过的菠菜,加入少许鸡精、香油,搅拌均匀。
3.思:思虑过度则伤脾,易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甚至引发抑郁症。
推荐:苹果小米粥
功效:健脾和胃、安神养心、益气减肥。
材料:苹果1个,小米100g。
做法:苹果去皮去核后切小丁,高压锅中先放入水,再放入小米,然后放入苹果丁,加盖放到炉子上大火烧开,上汽后转小火煮20分钟。
4.悲:悲伤过度则伤肺,久而不节就会损害内脏。
推荐:冰糖雪梨川贝粥
功效:滋阴润肺,补益气血。
材料:雪梨1个,川贝20g,枸杞15g,大枣2个,银耳、冰糖适量。
做法:把雪梨切丁,把上述材料洗净一起放入锅中,煮开后调至小火30分钟即可。
5.恐:过恐则伤肾,可导致肾气失固,二便失调。
推荐:皮蛋牡蛎粥
功效:滋阴、降火、美容。适用于操劳、熬夜过度之阴虚燥热、神疲、面色无华者。
材料:皮蛋2个,牡蛎100g,米100g,盐、胡椒粉、葱花适量。
做法:将牡蛎洗净,将米放在锅里加清水,皮蛋切丁,将米煮开后转小火盖上盖子小火煮20分钟左右,关火焖至米粒软烂后再开大火煮至粥变的黏稠,放入皮蛋和牡蛎中火煮十分钟,加入盐、胡椒粉,出锅前撒上香葱即可。
文/焦凯琳(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日常生活中应对焦虑症的 ***1.从以下几个方面感觉自己病情是否稳定: (1)对疾病认识是否动摇或缺乏; (2)睡眠时间是否变化; (3)生活能力、工作效率是否下降; (4)是否出现焦虑症状,如心烦、恐惧、坐立不安、躯体不适等。
2.住院病友出院后1-2周要复诊,稳定期1个月至少复诊一次。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血糖、血脂异常)、甲状腺功能、内分泌紊乱(催乳素升高、性激素水平异常、性功能异常、月经紊乱)、心电图,监测血药浓度等。
3.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更不能随意停止服用药物。妥善保管药物,防止丢失、误服或者过量服用。如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遵医嘱逐渐减量直至停药,避免形成药物依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镇定作用(多睡和白天嗜睡)等。服用药物后如发现身体的不舒适如:手抖、坐立不安、肌肉僵硬、不明原因的皮疹等反应,请及时就诊。
4.定期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喝浓茶或者咖啡等 *** 性饮料。
5.家属和患者日常交流要心平气和,尊重、理解、平等,避免引起情绪剧烈变化的活动。
6.逐渐适应目前服药、心理治疗等与生活内容结合的新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各项活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7.日常餐饮中注意不要吃油腻或辛辣的食物,晚上不要饮咖啡或浓茶,尽量不要饮酒。
8.每日记录好自己的病情变化和服药后的体验,尝试新的 *** 应对问题,如睡眠日记、药物日记、放松训练等。
9.如发现总爱生气、焦虑、担心、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加重和失眠情况加重时,请及时就诊。 ( 北京地坛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补脑别只会吃核桃!这6种食物,才是真正的“补脑高手”有圈友发来求助
他在网上看到一种
专门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而设计的饮食方式
据说仅仅通过饮食调整就能改善记忆力
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这种饮食方式真的可以起作用吗?
张召锋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副教授
研究发现Mind饮食具有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所以又叫做健脑饮食。
它是一种低碳水、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结构,但并不是告诉大家具体要吃某种食物吃多少量,而是一种饮食原则,一种饮食的理念。注重饮食的比例的关系,提倡多吃一些有益于大脑健康的食物,而少吃一些不利于大脑健康的食物。
这种健脑饮食不仅能保护我们的大脑健康,还可以起到稳定血糖、改善糖脂代谢、控制体重的作用。
同时研究还发现,这种饮食习惯,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研究发现,Mind饮食依托性高的人比依托性低的人,大脑平均年龄平均年轻约7.5岁。也就是说如果能够严格坚持Mind饮食,能够降低53%的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而部分坚持也可以达到35%的降低风险的作用。
大脑更爱的食物是它
保护大脑、改善记忆力只需要掌握三个原则。
1、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
鱼类:特别是一些脂肪量高的鱼,像三文鱼、金枪鱼,还有鳕鱼等,含有非常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坚持吃鱼是有利于健康的。
建议:每周吃两次及两次以上的鱼类。
坚果: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以及蛋白质,有利于大脑健康,因此每天坚持吃很有必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吃哪种,每天一小把就可以,大约10克左右。
橄榄油:一种含有非常丰富的人体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特别是里面的油酸含量非常高,有利于降低人体炎症水平,有利于大脑功能。
小贴士:如果没办法选择橄榄油,可以选择菜籽油和山茶油用于平时烹调。
2、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增加抗氧化物质的摄入
绿色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含有非常丰富的叶酸、B族维生素,还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化学物,有非常强的抗氧化作用。
研究发现,绿色蔬菜具有非常好的保护大脑的作用。
建议:每天都应该吃,要做到餐餐有蔬菜,绿色蔬菜应该占到蔬菜的一半以上。
注意:其他蔬菜尽可能选择非淀粉的蔬菜为主。像芋头、山药、南瓜等于含有淀粉量很高,容易升高血糖,同样不利于大脑健康。
浆果:蓝莓、樱桃、草莓、黑莓、覆盆子等含有非常丰富的生物类黄酮,生物类黄酮具有非常强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可以很好的保护大脑细胞免受破坏,所以有利于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
建议:每周吃两次以上浆果。
3、多摄入高蛋白和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比如豆和豆制品,每天可以摄入15到25克。另外,可以将一部分全谷物代替精制谷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利于血糖平稳,对大脑健康起到保护作用。
大脑最不喜欢这3类食物
1、红肉及加工的肉制品
研究发现,红肉及加工的红肉吃得过多,会增加机体的炎症反应,对大脑健康是不利的。
建议:红肉每周不要超过300克,多吃新鲜的肉类,少吃或不吃加工红肉。
2、糕点或者糖果
这种糕点像饼干或者蛋糕类的食物,含有非常多的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具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加机体炎症水平,对大脑是不利的,所以建议大家每周不要超过一次。
3、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不仅脂肪含量很高,而且含有非常多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会显著降低一个人的认知功能水平。
延缓大脑衰老
1、MIND饮食具有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所以又叫做健脑饮食,还可以稳定血糖,改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2、它是一种低碳水、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结构;
3、大脑更爱的食物是它:鱼类、坚果、橄榄油、绿色蔬菜、浆果、豆制品;
4、大脑最不喜欢这3类食物:红肉及加工的肉制品、糕点或者糖果、油炸食品。
来源: CCTV生活圈
干嚼咖啡可缓解焦虑?专家:易诱发心律失常,不可取!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近期,随着电视剧《狂飙》的爆火,剧内的很多“大佬细节”引发网友们的效仿。其中高启强紧张时干嚼咖啡的桥段,甚至有很多中学生效仿。对此,心内科专家提示:干嚼咖啡易引发心律失常,不建议模仿。
“干嚼咖啡缓解焦虑紧张情绪不具备科学性,也是不可取的。电视剧《狂飙》将艺术化的生活场景搬到荧屏上,是为了剧情的需要。咖啡本身含有 *** ,对大脑和身体具有一定的兴奋 *** 作用。因此,喝咖啡或者干嚼咖啡,对于镇静和缓解焦虑紧张情绪没有实际作用。”2月27日,南昌大学之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方厚民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强调。
方厚民指出,相对于冲泡的咖啡而言,干嚼咖啡除口感不佳外,会导致摄入咖啡浓度明显升高,高浓度 *** 对心脑血管有一定的 *** 作用,表现为心率增加、血压升高、莫明兴奋、头晕、呼吸频率增加等,易诱发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也容易使人入睡困难影响睡眠质量。 *** 的体内代谢半衰期较长,又具有一定成瘾性,体内容易产生蓄积,若连续摄入高浓度的咖啡,有可能导致蓄积中毒。
咖啡下午茶。刘颖琪 摄
方厚民表示,适量、正确地饮用咖啡对身体不会造成损害。从保护心脑血管角度出发,建议咖啡冲泡后饮用,且浓度不宜过高。他强调,咖啡也并不适合所有人群,比如患有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等中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律失常的患者均不宜饮用咖啡。同时,使用牛奶、白砂糖等冲泡咖啡时不宜过量,增加热量摄入的同时还有可能会影响血脂水平;此外,睡前更好避免饮用咖啡,以免影响睡眠,升高血压。
责编:刘颖琪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