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频繁有农户反馈,说自己家种植的花菜叶片发生明显病害,叶片发黄干枯,且有大块黄褐色斑或网状黑脉,一些严重的甚至腐烂。我们下田查看,发现主要是由花菜细菌性黑腐病引起的。
细菌性黑腐病简介
该病害是由油菜黄单胞杆菌引起的,属于细菌性病害,种植户在用药时一定要注意选择细菌性杀菌剂。
细菌性黑腐病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以及种子中越冬,来年种植以后气温合适的情况下就可以发病,对叶片、茎杆、花球均可造成危害。尤其是早春或者秋季阴雨高湿的环境特别容易发病。
另外该病害发生还与田间管理有很大关系,种植密度大,通风差的田块易发病;地势低洼易积水,排水能力差的田块也易发病;生长过旺,虫害严重的田块,病害发生几率也很高。
如何防治细菌性黑腐病?
首先,建议种植户在种植结束以后及时清理田间带病植株,降低田间病原基数;种植前翻耕土地,通过高温等杀菌;特别是使用农家肥一定要腐熟。该病害发生严重田块,建议种植户同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
第二,做好种子处理。建议在种植前利用温水浸种杀菌。将种子放置在55℃的恒温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取出,注意浸种过程中要不停地搅拌,避免伤害种子。
第三,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控制浇水量,尤其是苗期,更好选择小水漫灌等方式降低湿度;根据株型产量合理密植;对于病害发生严重的叶片及时清理,避免进一步传播;做好营养补充,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等叶面肥提高抗逆能力。
第四,做好药剂保护工作。关于细菌性黑腐病,建议种植户从苗期开始喷施药剂预防。可以选择20%春雷霉素3000倍、8%苯甲.中生1500倍等间隔10-15天喷施一次。
第五,出现病害后用药方案。推荐使用47%春雷.王铜1000倍、77%氢氧化铜1500倍、20%噻唑锌750倍、50%喹啉铜1000倍、50%氯溴异氰尿酸750倍等防治,间隔5-7天连用两遍效果更好,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花菜黑腐病严重影响花菜品质产量,种植户在管理时一定要注意。以上是我的建议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花菜细菌性黑腐病近期高发,这几个方案帮你解决问题这几天频繁有农户反馈,说自己家种植的花菜叶片发生明显病害,叶片发黄干枯,且有大块黄褐色斑或网状黑脉,一些严重的甚至腐烂。我们下田查看,发现主要是由花菜细菌性黑腐病引起的。
细菌性黑腐病简介
该病害是由油菜黄单胞杆菌引起的,属于细菌性病害,种植户在用药时一定要注意选择细菌性杀菌剂。
细菌性黑腐病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以及种子中越冬,来年种植以后气温合适的情况下就可以发病,对叶片、茎杆、花球均可造成危害。尤其是早春或者秋季阴雨高湿的环境特别容易发病。
另外该病害发生还与田间管理有很大关系,种植密度大,通风差的田块易发病;地势低洼易积水,排水能力差的田块也易发病;生长过旺,虫害严重的田块,病害发生几率也很高。
如何防治细菌性黑腐病?
首先,建议种植户在种植结束以后及时清理田间带病植株,降低田间病原基数;种植前翻耕土地,通过高温等杀菌;特别是使用农家肥一定要腐熟。该病害发生严重田块,建议种植户同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
第二,做好种子处理。建议在种植前利用温水浸种杀菌。将种子放置在55℃的恒温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取出,注意浸种过程中要不停地搅拌,避免伤害种子。
第三,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控制浇水量,尤其是苗期,更好选择小水漫灌等方式降低湿度;根据株型产量合理密植;对于病害发生严重的叶片及时清理,避免进一步传播;做好营养补充,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等叶面肥提高抗逆能力。
第四,做好药剂保护工作。关于细菌性黑腐病,建议种植户从苗期开始喷施药剂预防。可以选择20%春雷霉素3000倍、8%苯甲.中生1500倍等间隔10-15天喷施一次。
第五,出现病害后用药方案。推荐使用47%春雷.王铜1000倍、77%氢氧化铜1500倍、20%噻唑锌750倍、50%喹啉铜1000倍、50%氯溴异氰尿酸750倍等防治,间隔5-7天连用两遍效果更好,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花菜黑腐病严重影响花菜品质产量,种植户在管理时一定要注意。以上是我的建议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患癌是“天注定”,还是“吃出来的”?“一半天注定”
每位肿瘤患者都会问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人得肿瘤的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一半天注定,一半靠自己”。有一半肿瘤的发生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或是目前的科学技术还没办法找到病因。对这一部分肿瘤的发生,我们确实无能为力。但还有一半肿瘤的发生,是由一些可改变的因素造成的,包括我们的饮食、生活方式、代谢性疾病、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暴露或感染等因素。
“病从口入”的观点在中国老百姓中十分盛行,有许多人认为,大部分癌症是“吃出来”的。其实即便在可改变的因素当中,饮食因素也仅仅占10%左右。所以除了讨论吃什么防癌、吃什么致癌,需要关注的点还有很多很多。及早戒掉烟酒,增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按计划注射疫苗,至少可以降低1/3的肿瘤风险。还有,到了一定年龄开始定期进行肿瘤筛查,这样即便肿瘤发生,也能在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不少肿瘤是“祸从口入”。你可能想知道哪些食物和饮食习惯会导致肿瘤——
酒精: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评定的1类致癌物。酒精会导致包括头颈部肿瘤、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的6种癌症。且没有安全阈值,即喝多少都可以致癌,最安全的做法是不要喝酒。
腌制食品:长期腌制的食品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进入人的胃之后会转化为强致癌物亚硝胺。这种物质会诱发食管癌和胃癌。而“中式咸鱼”,更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1类致癌物,与鼻咽癌发病有密切关系。
霉变食物:有些老年朋友由于怕浪费,有些食物即使发霉了,经过简单处理后也要吃下肚去。这是非常危险的。比如霉变的花生、玉米、谷物当中会存在黄曲霉素,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而且,烹饪的高温很难将其破坏,因此千万不能吃霉变食物。
红肉与加工肉类:有证据表明吃红肉会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每天摄入红肉的量每增加100克,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12%。然而,红肉是我们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还富含铁、维生素B12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我们推荐每周红肉的摄入量不超过500克,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有人说这也太少了吧?可以尽量通过鸡鸭鱼等白肉获取所需的“荤腥”。
烫食:有些人喜欢吃烫的食物,喝烫的汤或茶。殊不知这是一种饮食上的陋习。65℃以上的食物被列为1类致癌物,会导致食管癌。因此热腾腾的饭菜上来,不要急,不烫嘴了再吃。
高脂高糖食品:虽然没有证据证明高脂、高糖这类看上去很“油腻”的食品会直接导致癌症,但是长期高脂、高糖饮食会导致肥胖,而肥胖由于会造成炎性环境,影响人体代谢平衡和各类细胞因子的释放,所以是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
烧烤食品、油炸食品:这类食物由于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或者生产致癌物质,原则上我们推荐尽量少吃。
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过少,也是一个导致恶性肿瘤的因素。科学家发现,蔬菜水果对于上呼吸道以及肺部肿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根据居民膳食宝塔的推荐,每日蔬菜类摄入量应为300克~500克,水果200克~350克。
有些朋友热衷于讨论具体哪些食物是具有防癌功效的,比如许多人认为花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和大蒜等,具有防癌功能。但事实上,科学研究对于这些食物的防癌功效还没有定论。因此,不必盯着一类蔬菜吃,而是应该摄取种类丰富的蔬果。
也有一些朋友希望通过吃保健品,这种“抄近路”的方式获取均衡的营养。事实上,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保健品对癌症有预防的作用,有些甚至含有有害成分比如重金属。
最后,“多吃”不代表“只吃”,“少吃”不代表“不吃”。有些喜欢走极端的人因此只吃素,不沾荤腥。食物过度单一,可能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进而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人的免疫力,反而会增加肿瘤风险。所以我们始终强调:没有防癌食品,只有更佳模式。
(来源:健康文摘报)
蔬菜为什么会出现猝倒病,蔬菜猝倒病如何防治?文/红皎阳设施农业技术促进服务平台马晓平
立秋过后,全国多地降雨频繁,育苗的棚友注意了,如果出现下列症状就是猝倒病了,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缢缩,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使幼苗贴附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
1、哪些蔬菜病害严重?
该病除为害辣椒茄科蔬菜外,瓜类、莴苣、芹菜、白菜、甘蓝、萝卜、洋葱等蔬菜幼苗均能受害。
2、猝倒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病菌主要通过灌水或土壤耕作传播。病原菌的生长适温范围较大。幼苗生育状况不良、抗逆性差时,就易发病。
3、猝倒病病害的症状
①烂种:播种后,种子尚未发芽就受到病菌侵染,造成烂种。
②烂芽:种子刚发芽或还未出土之前就遭到病菌侵害而烂芽。
③猝倒:幼苗2-4片叶子时最易感染,在茎基部或中部出现水渍状浅黄绿色斑,后变成黄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后,茎基部溢缩成线状;严重时幼苗成片倒伏,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4、猝倒病发病的因素
①苗床环境:低温、高湿利于发病。苗床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湿度偏大,易诱导猝倒病发生。
②栽培管理:营养土中施用未腐熟的粪肥,有利于发病;幼苗过密,1~2片真叶期的幼苗,由于子叶的营养已基本用完,新根还没有扎实,真叶的自养能力弱,抗病能力也弱,也容易感染此病。?
猝倒病害主要体现在设施大棚湿度大、光照不足、温度不当及通风差,极易让病菌滋生。
5、猝倒病防治措施
①通风降湿
正确的通风 *** 为,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夜间14-16℃。当棚内温度上升到30℃左右时就开始通风,随着外界气温逐步上升而逐渐加大通风量。下午3-4时外界气温下降前,及时关闭通风口,中午棚内气温不高或白天刮大风时一般不要通风或少通风,当夜间更低温度达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不同蔬菜正常生长的最适温度不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开花和结果,易形成畸形果或落花落果。
②增强光照
在栽培上,光照的强弱必须与温度的高低结合起来才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器官的形成。如果光照减弱,温度较高时或光照增强而温度较低时都会抑制光合作用,不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同时在使用时请根据作物的喜光习性进行适当补光照射,切勿对非喜光作物或作物不宜补光阶段进行长时间补光照射。
塑料大棚的透光性能较好。更好的塑料薄膜透光率可达90%,一般薄膜为80%—85%,较差的仅70%左右。薄膜透过紫外线及红外线的能力比玻璃强。但薄膜易老化变质,或受灰尘污染及水滴的影响,而使透光性大大减弱。旧薄膜的透光性可减少20%—40%。如能采用激光植物生长灯(一亩地一盏灯一个月耗电三度电)则棚内光照条件会显著改善。
如需免费发布供求信息,请点击文末【了解更多】。
菜花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性传播疾病,学名尖锐湿疣,好发于生殖器,外阴和肛周,该病发病早期具有潜伏期,早期症状以生殖器官的小丘疹为主,后逐渐长大柔软 *** 样、菜花状等。
意见建议:菜花病危害较大,患者必须引起重视。治疗时要慎重,如不及时、不彻底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部分患者可发生癌变,建议夫妻( *** )同诊同治。
菜花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菜花病损害初起为细小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增多,单个或群集分布,湿润柔软,表面凹凸不平,呈 *** 样、鸡冠状或菜花样突起。中后期发展为典型症状:小颗粒、肉粒、疙瘩、肉芽肉刺、长菜花等赘生物,这也是尖锐湿疣为什么被称为“菜花病”的原因。
菜花病需要治疗吗?能自愈吗?
临床资料显示:菜花病不能自愈!菜花病如若不治疗、任其发展,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专科专家指出,尖锐湿疣若不及早治愈,可影响怀孕和生育,遗传后代。
详解尖锐湿疣的危害
1、容易复发:一般来说,尖锐湿疣复发最常出现于治疗后3个月内,患者要多时注意检测病情。
2、导致不育:尖锐湿疣若不及早治愈,可影响怀孕和生育,遗传后代。
3、反复发作:治疗后有些患者反复发作,这可能与亚临床感染、潜伏感染或再次感染有关。
4、传染性强:尖锐湿疣患者的一次性接触感染率高达60%,好发于性生活易破损的部位。
尖锐湿疣该怎么治疗呢
目前治疗尖锐湿疣有手术、激光、单纯中、西药物等多种疗法,建议患者们在治疗时结合自身情况去到正规专业医院进行诊疗,不要盲目爱面子、找游医或者不正规小诊所,以免延误病情!
农户培育西兰花,烂心病是常见病害,有效的防治 *** 是什么?点击右上方红色字体,关注农业百事通,获取农村最新热点资讯!
西兰花作为一种营养价值远远超过一般蔬菜的作物,在我国的市场受欢迎程度非常高!因此,在我国农村的栽培面积也非常广泛!
但是,在培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导致农户始终不能实现正常的稳定产质,收入难以提高!
尤其是像烂心病这样一些危害性比较大的病害,一旦发病严重,扩散,那么农户的辛苦培育基本上就是付之东流!
对此,农户应该如何处理?有效的防治 *** 是什么?有必要了解清楚!
首先,当种植带菌种子,发病几率就比较高,所以,农户要采取药剂拌种,提高种子发芽率,驱逐地下害虫来直接规避发病条件;
其次,当进行大棚培育时,棚内的温度过高,也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所以,农户要能够在发病初期,就及时采用药剂防治,喷洒药剂,拔除病苗,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当然,除了烂心病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病害对西兰花的生长培育影响也很大,例如霜霉病,叶片、花茎、花梗、花蕾和种荚均会受害!病菌还会以卵孢子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种株上越冬,成为次年春菜的初侵染源!来年还会爆发!所以,防治很重要!
对此,农户首先可以选用较为抗病的品种;其次,就是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雨后及时排水,降低湿度;再者可以在叶片发病初期开始就喷药,当花球在现蕾后遇连续阴雨天气时也需立即喷药,可选用30%万克(氧氯化铜)水悬浮剂5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综上,做好蔬菜作物的病害防治工作是生产工作稳定高效的一大前提!上述相关的防治工作,广大农户可以予以一定的参考,有遇到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咨询,有更好的防治 *** ,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前段时间某知名医学博主对尖锐湿疣,也就是俗称的“菜花”,进行了详细的科普讲解,以至于现在不少网友看见啥都像“菜花”。
这样的科普其实没啥问题,遭殃的只是我们这些科普工作者。
昨天晚上就有一个粉丝在后台私信,说自己也没有男朋友,但是下面长了小突起,怀疑可能是得了菜花,火急火燎的还发了一连串的照片“自证”。
说实话这种关系到自身健康的事其实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更靠谱,但本着助人的态度,还是帮着仔细分辨了一下,其实并不是什么菜花,更像是“冒牌货”假性湿疣。
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很像,很多人都容易将二者混淆。有时候摸到或者看到下面长了小疙瘩,网上查了查就把自己吓得够呛。
所以,今天就跟大伙,尤其是广大女性朋友好好聊一聊,这个“冒牌货”假性湿疣。
什么是假性湿疣?
假性湿疣是发生在女性 *** 的颗粒状突起性淡红色丘疹,属于良性病变,并不是什么性传播疾病。
其有丘疹或黏膜突起,对称性密集分布。表明光滑,触摸起来有颗粒感。丘疹多数呈珍珠状和鱼卵样,长度为1~3毫米,约为一粒米大小。黏膜突起多呈 *** 状和绒毛状,颜色为白色或者淡粉红色。
来源:摄图网
尽管听描述感觉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很像,但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什么是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
其主要是在生-殖器、 *** 周围等性接触部位的皮肤黏膜处,发生外生性的疣状皮损,大小、形态差异较大。根据疣体形态可分为丘疹型、 *** 型、菜花型、鸡冠型等,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把其称之为菜花的原因,放个图大家想象一下。
来源:摄图网
二者乍一看确实能把人吓出一身冷汗,但如果掌握了初步的区分 *** ,也就不用自己吓自己了。
3个 *** 区分真假“菜花”
1、位置
假性湿疣多发生于阴-道口、尿道口、小阴-唇,呈对称分布;而“菜花”多见于外-阴、阴-道、宫-颈、肛-周等,非对称性。
2、外观
假性湿疣多呈现绒毛状或者鱼子状,淡粉色且光滑,长期无明显改变。而“菜花”就不一样了,有丘疹型、 *** 型、菜花型、鸡冠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出现融合、变形。
3、检查
如果上述两个 *** 还是不能分辨的话,最直接的就是去检查。
假性湿疣,醋酸白试验呈阴性,HPV检测结果也是阴性,病理结果为正常增生组织。
尖锐湿疣,醋酸白试验呈阳性,HPV检测结果呈阳性,病理结果见挖空细胞或病毒感染迹象。
不过醋酸白试验并不是厨房里的白醋,千万别自己乱测,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做吧。
虽然假性湿疣属于良性病变,不少女性对此还是非常苦恼,就跟那位粉丝一样,明明没有对象,怎么会得上这个毛病呢?
说实话这个毛病和对象的关系不大,更多的是自身因素导致,如果你属于以下人群,那么假性湿疣确实更容易找上你。
哪些人群易患假性湿疣?
1、阴-道炎患者
这是由于阴-道分泌物 *** 外- *** 所导致的。
2、过度清洁私处的人
如果你总是十分介意下面的卫生问题,经常清洗外-阴破坏黏膜的防御功能,也有可能患上。
3、喜欢穿紧身衣物的人
紧身衣物容易摩擦 *** 外-阴,长期穿着也有可能导致。
所以,姑娘们一定要注意避免。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患上了假性湿疣也没什么,因为这个毛病治也行不治也行。
患上假性湿疣该怎么办?
首先,假性湿疣即使不去治疗,也会逐渐痊愈,如果没有什么不适,只要定期观察就可以了。
但如果要是觉得影响了美观,又或者心理比较难以接受,也可以采取物理疗法,如冷冻、电灼、激光等。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想提醒一下女性朋友们,无论是假性湿疣还是尖锐湿疣,到了年龄更好都尽早接种HPV疫苗,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问题,这些病都会离你远远的。
参考文献:
<1> 邓仰福, 崔慧. 女阴假性湿疣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初探
<2> 丁爱华, 陆惠娟, 徐爱娣,等. 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的鉴别和激光治疗
责编:菠萝
两岁女童长菜花,究竟谁之过?这几天,一条“两岁女童长菜花”的新闻在热搜上挂了很久,让人震惊也让人心痛,不仅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甚至引起了两拨人的“骂战”。
有一部分人认为菜花就一定是通过性传播,由此推断女童肯定是遭遇了X侵,有些人甚至因为这个想法,开始网暴女童的父母亲属。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目的就是想跟大家说说,儿童尖锐湿疣的一些可能原因,希望大家在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要很轻易被带了节奏。
其实关于儿童感染HPV病毒,我之前就写过一篇文章,说的就是我的一个亲身经历:
一个朋友问过我一个病例,告诉我她的一个亲戚之前顺利生下一个宝宝,全家都欢天喜地,结果在宝宝两岁的时候,发现宝宝总是声音嘶哑,而且吸气的时候喉咙里总有声音,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一个没听过的名字:呼吸道 *** 状瘤。
呼吸道里面的“ *** 状瘤”
是的,这种病就是跟飒姐之前多次跟你们讲过的人 *** 瘤病毒HPV有关。虽然跟尖锐湿疣的类型并不是太相同,但是这个感染,很可能是来自于母体。而经 *** 分娩感染是其中常见的一个原因。
如果妈妈感染并且正患有尖锐湿疣,那么宝宝通过产道,就可能会感染。感染HPV的幼儿可表现为黏膜、结膜或喉部病变。
幼年型呼吸道 *** 瘤样增生(JRP)这种病很罕见。飒姐我之前听说过一例,妈妈就是一位尖锐湿疣患者。
这种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 分娩和母亲患生殖器湿疣。在引起该病的HPV亚型中,HPV6和HPV11型最为常见,这两种HPV亚型常见于 *** 生殖器疣患者。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这种疾病的感染与母亲 *** 生殖器疣病史有关。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诊断为 *** 生殖器疣的女性与无此诊断的对照组相比,其子女发病比例显著升高,估计母婴垂直传播率大约为7‰。
早期的研究有信息提示,新生儿经过产道时发生了病毒侵染。新生儿鼻咽冲洗液的DNA分析显示:经 *** 分娩的婴儿HPV检出率为36%,所以无论分娩方式如何,都可在胎盘组织和脐血中检出HPV DNA,这提示产前就可能发生了垂直传播。
这个垂直传播,可能发生在产前,也能发生在围产期, *** 至子宫上行性感染和病毒血行播散可能是HPV 产前传播途径;
除了垂直传播,儿童尖锐湿疣还可能存在这样一些感染可能:
自体接种,当儿童自身其他皮肤或黏膜感染 HPV ,然后传播到自身的 *** 生殖器造成病变; 如果是存在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的孩子,感染HPV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异体接种途径,即看护者与儿童在非性接触过程中传播 HPV,比如一些可能接触比较亲密的情况,像一起洗澡或换尿布;
HPV病毒也可能会通过污染物传播,虽然是极少数,能够通过污染物如毛巾或 *** 传播,但是也不应该忽视这种可能性。
毕竟HPV的感染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症状的,虽然没有症状,但是依然有传染性,也就是说,也可能传染者并不知道自己有HPV病毒,但是依然可以传播给他人。
曾遭受X侵或者X虐待,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可能原因之一。
这种情况下需要同时进行相关的调查,比如孩子的直接或者间接的陈述,身体上的伤口,包括 *** 或者生殖道的创伤,比如撕裂,血肿等等。还有看护人的日常观察,孩子的异常行为等。
在看到这则新闻的同时,飒姐之一个想法就是孩子是否存在其他的创伤,因为毕竟一个2岁的孩子,如果真的遭受了插入式X侵,那么发生撕裂伤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而且从图片上来看,疣体的面积已经比较大,所以这个生长的时间应该也不会太短,因为从感染HPV到逐步发展产生疣体,再到疣体生长到覆盖 *** ,往往就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果真的是因为X侵导致的,对于一个才刚刚2岁的孩子来说,可能带来的破坏和伤害就并非只有长菜花那么简单了。
毕竟目前能让大家了解的信息还是十分有限,缺乏很多关键的更为专业的评估和判断,所以,飒姐看着网上大家吵成一团,甚至有人把怀疑的矛头直接指向女童的“爸爸或者爷爷”,这未免有些太过武断了。
写下这些内容,并不意味着对于儿童X侵我们就不应该关注和严惩,飒姐一直坚决支持对于犯下X侵儿童罪行的人,应该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只是,当我们发现儿童感染尖锐湿疣或者HPV的时候,不能直接把X侵作为唯一锁定要点,因为毕竟还存在日常行为接触,产道垂直传播等其他可能性。
“宁愿错杀100,不能放过1个”,这种想法,说起来看着侠气满满,实际上是要不得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过度正义带来的可能不是伸张,还有可能是误伤。
还是等等官方的调查通报吧,飒姐也跟大家一样,等待一个客观合理公证的结果。
在这个事情上,报警并非多此一举,毕竟我们不应该对于孩子的保护存在任何一丝的麻痹大意,医生也有强制报告的义务,来保护孩子们不受到更多的伤害。
但是如果说最后警方的调查结果并非X侵,而是真的因为其他的原因,也希望大家能明白,并不是说只要儿童出现尖锐湿疣,就一定是性传播才会导致的。
参考文献:
<1>Patsner B, Baker DA, Orr JW Jr. Human papillomaviru genital tract infections during pregnanc. Clin Obstet Gynecol 1990; 33:258.
<2>UP TO DATE:儿童声音嘶哑的常见病因
60岁男子突然失聪,似有难言之隐,医生检查:耳道里长满“菜花”今年,对于60岁的老王来说可是个大日子。忙活了一辈子,他终于可以退休了。家里孩子体恤老王的辛苦,给他报了个夕阳红旅游团。
夕阳红旅游团的目的地是成都,老王开开心心地在成都玩了几天。每天都给家里孩子发了不少游玩照片。回到家之后,老王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退休后的平淡生活。
退休后的头一个月,老王兴致高涨,每天忙着参加各种中老年娱乐活动。今天看人家下棋,明天跟人家打牌。可是第二个月,家里孩子就发现老王有点不对劲。
“爸?你怎么了?怎么不出去跟那帮朋友玩了?”关心父亲的小王看出了老王的变化。
“唉...玩久了也没啥意思。而且不知道怎么回事。退休前上班还好好的。现在退休了,我连耳朵都不好使了,听声都闷闷的,听不大清楚了。”老王一脸愁容,话里行间都带着失落。
如果说别的事情,家里小辈还能帮老王分担一下,开解一番。可是一想到,老王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器官的机能开始减退,这种事儿是帮不了的。孩子们也有点儿伤怀。
“爸?你身体还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就光耳朵听不见吗?有的话,你别瞒着我们,咱们赶紧去医院看看!”儿媳妇总归是更细心一点,担心老王身体不好,内有隐情。
“哎呀,其他都正常,就是耳朵!我也不是听不见,就是你们说话的声音闷闷的,讲小了我就听不大清楚。不用去医院看。唉...”老王的手直摇。他很清楚,自己身上不疼不痒的,哪有什么病。不服老不行!
孩子们这边算是安抚下了,可是发生在耳朵的怪事还在继续...
这一个多月来,老王偶尔还觉得耳朵痒痒的,好像里面有不少耳屎似的。他伸着小拇指去掏耳朵,却挖不出什么耳屎出来。
掏了耳朵之后,老王发现自己的小拇指指甲里有一些黏糊糊的东西。他闻了闻,又看了看,感觉这些黏糊糊的东西又像是脓,又像是血。
连续几天都如此,老王坐不住了。估计是耳朵发炎了,得去医院看看,开点滴耳液。
到了医院耳鼻喉科,医生问他:“怎么了?”老王指了指自己的右耳,提高音量跟医生说明情况:“医生,我耳朵有点痒,里面好像长脓了。平时感觉被堵上了,听声儿不太清楚。”
“是吗?堵上了?你坐过来一些,我来给你看看。”医生一听到这话开始检查。他一看老王的耳道,顿时感觉头皮发麻。老王的耳道里面的确有东西,但根本不是耳屎!
“这,这是什么东西啊?密密麻麻一堆!”医生一个没控制住,直接叫了出来!
“啊?里面有什么?”老王被医生的反应吓了一大跳。他这么一乱动,医生又看不清了。他一回想刚刚眼前的场景,简直不敢相信。还是叫来主任看看吧。
“你坐好...别乱动。我给你叫主任来看一下。”医生说好,就急匆匆出去了。老王看到这个架势,突然感觉心慌。
主任闻讯赶来,发现患者右耳外耳道口的确被淡红色、菜花状新生物堵住。轻轻触碰一下,质地柔软,容易出血。左耳外耳道和鼓膜呢?一切正常。
两人一时间也不敢乱下结论。听着诊室里,专科医生跟主任的讨论,老王的脸跟滴血一样的红:“你们说我耳朵里长菜花?怎么可能呢!这...这是性病啊!我没干恶心事,不会长这种脏东西!你不能乱说!”
此时的老王,情绪非常激动,嗓门越来越大。主任忙安抚他:“别喊了。再喊,外面人都要知道了。到底是尖锐湿疣还是右外耳道 *** 状瘤?具体需要等手术之后的病理诊断。你先等着做手术吧。”
本以为是耳朵发炎,买点滴耳液就能回家的老王,面色尴尬地打了通 *** 回家,告诉了家里人有关自己的情况。
2天之后,给老王摘除右外耳道新生物的手术开始了。医生发现老王的外耳道峡部及其附近都长满了这种菜花状新生物。之后,医生采用了YAG激光烧灼了这些新生物的根基创面。手术结束检查一下右耳鼓膜,一切正常。
菜花状新生物虽是去除了,但是老王的心病没有去除。病理报告没有出来,他内心难安。之一次那么希望自己耳朵里的是什么医生口中的瘤,也不希望是尖锐湿疣。这几天,他度日过年,茶饭不思。孩子们本想劝他,又不好意思开口。这都闹得什么事啊。
到了出病理报告的日子,老王早早就赶去医院了。可惜!病理报告显示: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棘层上部和颗粒层出现空泡化细胞,真皮浅层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淋巴管扩张,基底细胞排列仍整齐。诊断结论:右外耳道尖锐湿疣!
面对孩子们尴尬的神色,老王的心都揪起来了。“医生,我真没有乱搞。你看,我的耳朵眼就这么大。那玩意插不进去啊!”
医生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我知道我知道,你别激动。不过,有一样东西能伸进去。你好好想想,最近有没有让别人用工具给你掏过耳朵?”
孩子们一脸茫然,老王倒是一拍脑袋:“去成都的时候,导游推荐我们做采耳!我做了一次采耳,挖出好多耳屎呢!”
医生点了点头:“这跟我估计的情况差不多。临床上,外耳道长出尖锐湿疣的病例不多。基本都是因为不洁的采耳行为导致的。在采耳的时候,耳道黏膜会有轻微破损的。所以消毒工具很重要!”
“HPV病毒有一百多亚种呢。感染HPV6、HPV11这两种,就可以长出菜花。如果采耳师傅给耳朵里有菜花的顾客掏耳朵,工具上沾染了HPV病毒,之后没有好好消毒。短期之内又给你来采耳,便有可能导致感染。”
医生的话说到这里,老王感觉自己的清白被证明了,情绪也慢慢平复下来。出院之后一年继续随访,他的右耳内再没有复发过“菜花”。
Dr.X说
工具消毒不严格,便有可能造成感染。采耳、足浴都是如此哦。
农民一个“坏”习惯,易使花菜感染病害,防治难度极大花椰菜又叫花菜,是常见蔬菜之一,眼下,花椰菜生长进入结球期,却出现了一种病害,一旦发生,基本很难治愈,且具有往四周植株蔓延的趋势,这是一种什么病害,农民朋友又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呢?
一、症状描述
发生病害的植株,通过外在表现为:刚开始叶片萎蔫,不过早晚可以恢复,这点和枯萎病有些相似,随着病情加重,植株叶片就彻底失去了恢复正常的能力。
根部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根系不发达,白色毛细根极少,剥开茎秆,从下部开始,维管束腐烂,呈泥巴状,可一直延伸到顶部,并导致菜球腐烂,腐烂部位有股臭味儿,特别招惹苍蝇,时间久了,植株开始死亡,腐烂的维管束干枯后,茎秆形成中空状。
二、危害病菌及发生规律
该症状是一种典型的危害花椰菜常见病害,叫花椰菜细菌性软腐病,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危害的症状也比较典型,茎秆内部腐烂、有臭味儿,是和真菌性病害区分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花椰菜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要具备高温高湿这个生长环境特点,特别是久旱遇雨、大水漫灌、浇水过勤、重茬种植等,另外地下害虫危害及人工管理时伤到根系,也会诱发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
根据露天花椰菜生长时期,进入初秋季节,也到了花椰菜结球期,而这个时段,也是花椰菜细菌性软腐病最容易发生的时候。
花椰菜细菌性软腐病还有个特点,一旦发生,就难以治愈,特别是危害中后期,再合理的治疗措施,都已无力回天,因此,在花椰菜结球期之前,就要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特别是遇到高温高湿的天气,以及气温在22℃-30℃期间,也是非常适合该病发生的。
三、预防和治疗
花椰菜细菌性软腐病感病渠道主要有三种:1、种子携带病菌;2、土壤存有病菌;3、移栽时种苗携带病菌。
预防花椰菜细菌性软腐病,首先就要从消灭感病渠道入手:
1、尽量购买包衣的花椰菜种子或用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2、育种苗床可用枯草芽孢杆菌或荧光假单胞杆菌处理土壤,对于移栽田块,建议每亩施用25%乙酸铜可湿性粉剂2000克或50%氯溴异氰尿酸1000克,通过土壤处理的方式,对细菌性软腐病预防效果最为理想,同时还能预防其它真菌性土传病害发生。
3、科学种植,减少人为感病因素,在当地花椰菜种植区,菜农都有个“坏”习惯,那就是在田里施用未腐熟的鲜鸡粪或猪粪,这些未腐熟的动物粪便不但携带大量有害病菌,在土壤中发酵后还会造成烧根现象,而病菌就能从受伤的根部浸染。
当地菜农也深知这种行为危害大,但缺少腐熟发酵动物粪便的场所,不管有什么理由,这种坏习惯不改变,作物病害就无法减少。
再搞好花椰菜生长环境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出现伤根的现象,比如地下害虫危害、灌溉、追肥及中耕除草等,从而减少病害浸染根系的机会。
4、化学防治:在做好花椰菜细菌性软腐病预防工作的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病株,农民朋友应该在发病初期,或在花椰菜结球期前尚未发病时,采取细菌性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比较常见的防治细菌病害产品,如铜制剂、中生菌素、春雷霉素之外,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种见效比较快的防治细菌性病害配方:50%氯溴异氰尿酸50克+2%春雷霉素50毫升兑水30斤进行叶片喷雾。
在叶面喷雾的同时,对于多发细菌性软腐病的田块,还应该结合灌根的方式,灌根的药剂同样可采用50%氯溴异氰尿酸50克或30%乙酸铜1500克拌土随沟撒施,而后随即浇水。
温馨提示:花椰菜细菌性软腐病预防大于治疗,为减少损失,农民朋友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还应做好土壤处理环节,这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所在。
标签: 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