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高清大图,苜蓿高汤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27 0
高清大图:宁夏最壮观的高速公路立交桥

G2012定武高速公路与G6京藏高速公路交汇处的石喇叭互通立交地处宁夏吴忠红寺堡境内,是京藏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滚泉至桃山口段重要控制性工程。该工程2016年4月开工建设,于2020年11月底建成通车。该互通立交采用变形苜蓿叶型方案,共设置连续箱梁桥4座,现浇箱梁桥1座,空心板桥1座,是宁夏境内高速公路上造型最为复杂的互通立交工程之一。 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 摄

来源:宁夏新闻网

2022上半年反刍原料及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概况报告

2022年受疫情防控新常态的影响,在上半年降水增加,气温回升的共同作用下,饲料原料仓储和发酵过程受到较大的安全风险挑战,各类霉菌生长活跃、霉菌毒素污染愈加严重。



文 | 周健庭 郑和博士

建明研发部-客户实验室服务(CLS)



霉菌毒素因可直接损伤靶器官和肠道粘膜,引起免疫抑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具有较大威胁<1>,因此各相关企业均对霉菌毒素采取即时监测的手段,并以此作为各种防控措施的实施依据,更大化地降低霉菌毒素对动物以及人体健康带来的安全风险。


建明客户实验室服务(CLS)在2022年1~6月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反刍行业样品共计418份,主要分为三个大类(饲料类、青贮类原料、非青贮类原料)12个小类。


我们依据主要样品来源地及种类进行分类,对这些样品中含有的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三项毒素的污染情况进行了科学检测及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

1

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在多种样品中的污染程度居高不下;

2

各种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

3

华东和华北地区是反刍样品的主要来源地,两个地区污染情况不尽相同,各种原料及饲料受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4

整体而言,霉菌毒素造成的饲料安全风险相较于2021年同期有所增加。


01

样品种类分布及检测 ***


2022年1~6月建明CLS共收到样品418份,我们对样品划分为三个大类:饲料类137份(包括颗粒料、TMR)、青贮类原料154份(包括玉米青贮、苜蓿青贮、干青贮和一般青贮)、非青贮类原料127份(包括玉米、草料、棉籽、DDGS、饼粕类)。


各个大类中的统计结果显示:饲料类样品中,TMR(84份)占饲料类样品比例为61.3%;青贮类原料中,一般青贮(131份)占青贮类原料样品比例84.4%;非青贮原料中,玉米(63份)占非青贮类原料比例49.6%。


建明CLS采用ELISA酶联免疫试剂盒法分别测定各类原料中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A)、黄曲霉毒素B1(AFB)三种常见的霉菌毒素。


因为反刍动物养殖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毒素都能够引发 *** 炎、抑制免疫系统,并且以一定比例转化到牛奶等副产品中。


玉米赤霉烯酮能够导致奶牛繁殖机能障碍、胚胎早起死亡、受胎率下降等症状<2><3>。


因此,反刍生产对霉菌毒素的污染管理要求更高。


建明CLS参考我国《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制定的中国毒素 *** 标准、北美反刍养殖的毒素 *** 标准以及欧盟相关 *** 标准,结合反刍现场经验总结等,综合考量后对于反刍生产中毒素 *** 的推荐参考标准如表1。


表1. 建明反刍线霉菌毒素推荐 *** 标准


我们将毒素含量低于一半 *** 标准的样品判定为轻度污染高于一半 *** 标准但低于 *** 标准的样品判定为中度污染高于 *** 标准的样品定为超标污染(以下判定类同)。


根据地理区域,建明CLS对样品来源按照:华北地区(京、津、晋、冀、蒙)175份样品、华东地区(鲁、苏、沪、浙、皖)146份样品、东北地区(黑、吉、辽)37份、华中地区(豫、鄂、湘、赣)20份和华南地区(桂、琼、粤、闽)7份样品划分为五大区域,并对样品量最多的2个地区样品按照不同的区域来源、不同的品种类别对三种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


图1. 2022年1~6月CLS霉菌毒素样品种类(左)及区域分布(右)


02

2022上半年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与2021年同期对比


图2为2021及2022年上半年建明CLS收到的各种原料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统计对比。


图2. 2021-2022年上半年霉菌毒素污染概况


各类原料中呕吐毒素均值含量均较2021年同期有所提高,除草料原料中呕吐毒素超标率有所下降外,其余原料超标率均有提升。


2022上半年玉米和一般青贮原料样品中检出的呕吐毒素平均浓度较2021年同期分别提高了71.5%57.5%


2022上半年玉米赤霉烯酮在各类原料中的污染情况较2021年同期更严重,多种原料及TMR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均值含量和超标率都有显著提高,玉米原料的均值含量提升更大,增幅达254.1%,一般青贮样品中超标率提升了45.1%是增幅更大的原料。


2022上半年黄曲霉毒素B1在多种样品中的检出量平均值较2021年同期下降了0.7~3.4 ppb,各类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率均有下降,其中草料类样品下降幅度更大。


根据2022上半年与2021年同期对照结果可以得出,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是2022年上半年反刍生产中霉菌毒素安全风险的主要组成元素,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状况有所改善。


苜蓿高清大图,苜蓿高汤-第1张图片-

03

霉菌毒素污染区域分布情况


3.1

华北地区


图3. 华北地区2022上半年各类反刍原料及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如图3所示,华北地区各类原料受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比较严重。


玉米样品中呕吐毒素中度及以上污染比例为90.9%,是污染最严重的原料,其次,青贮类原料样品(一般青贮、玉米青贮)中受呕吐毒素中度及以上污染的样品比例均高于80.0%,污染程度同样严重;一般青贮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程度更高(中度及以上污染比例为80.5%),其次是玉米青贮和玉米,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中度以上污染比例分别为78.9%和77.3%。


华北地区各类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相对较轻,其中其他植物原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存在8.3%超标污染的情况需要注意。


表2. 2022上半年华北地区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表2结果显示,玉米和一般青贮样品中呕吐毒素超标率分别为79.5%和56.1%,均值、更大值也是各类样品中更高,是超标污染水平更高的原料;玉米和一般青贮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情况同样严峻,超标率分别为68.2%和73.2%,均高于其他类样品。


玉米和一般青贮样品是该地区霉菌毒素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品质的把控是饲料安全风险的关键。


3.2

华东地区


图4. 华东地区2022上半年年各类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如图4所示,华东地区呕吐毒素在玉米(中度以上污染100.0%)和一般青贮(中度以上污染88.2%)中污染比较集中。


草料中的呕吐毒素污染也比较严重,在其他植物原料中也存在28.6%超标污染。


玉米赤霉烯酮在所有种类原料中均有较高程度的污染,由此可见玉米赤霉烯酮是华东地区原料中最广泛的霉菌毒素污染源。


华东地区各类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程度较低。


表3. 2022上半年华东地区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表3结果显示,华东地区玉米和一般青贮中呕吐毒素平均含量更高,分别为2511.7和1718.2 ppb,反映其污染程度比较严重;玉米赤霉烯酮在各类原料中均有分布,在玉米中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超标率和毒素浓度均高于其他原料种类;该地区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相对较低。


04

各类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概况


4.1

TMR


图5. 2022上半年(左)TMR样品区域分布,(右)华东和华北地区TMR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概况 (点击查看大图)


TMR为反刍生产中最常见的饲料类别,如图5(左)所示,TMR样品主要来自华东和华北地区。


通过分析发现,华东和华北地区反刍TMR样品的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总体较为接近。


其中,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最为严重。


呕吐毒素中度以上污染的样品在华东地区占比90.7%,华北地区占比90.0%;玉米赤霉烯酮中度以上污染的样品在华东地区占比85.2%,华北地区占比75.0%;两个地区TMR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相对较轻,仅华北地区出现10.0%中度污染的状况。


综合评估华北和华东地区反刍TMR中霉菌毒素需要特别注意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饲料安全风险的管控需要有的放矢,高度重视。


4.2

颗粒料


图6. 2022上半年(左)反刍颗粒料样品区域分布,(右)华东和华北地区反刍颗粒料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概况 (点击查看大图)


如图6(左)所示,反刍颗粒料样品主要来源于华东和华北地区。


对该类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反刍颗粒料样品中,三种霉菌毒素的中度以上污染样品比例高于50%,其中呕吐毒素中度以上污染样品占96.2%,玉米赤霉烯酮中度以上污染样品占81.5%;华北地区同类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有相似之处,主要污染类型同为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华北地区颗粒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相对较轻。


综合评估华北地区反刍颗粒料中霉菌毒素需要特别注意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华东地区反刍颗粒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种类更多、污染程度更高,饲料安全风险更大,需要高度重视。


05

总结


2022上半年反刍生产中饲料安全风险的组成以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污染为主,涉及饲料及原料种类最广泛,且同时污染影响范围最广,黄曲霉毒素B1在不同原料中污染程度较去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非青贮原料中占比更大的玉米样品中呕吐毒素的污染程度居高不下,华北地区的呕吐毒素超标率更低也有79.5%;另外,玉米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同样严重,华北、华东两大区中度及超标污染样品占比77.3~91.7%。


青贮类原料中占比更大的一般青贮样品中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华北和华东地区一般青贮样品中两种毒素的中度污染以上样品占比均超过80%。


饲料类占比更大的TMR样品中的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超标率同样很高,根据原料与成品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相关性,推测其污染主要源于生产用的原料霉菌毒素残留富集。


TMR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污染情况有所改善,大多数的样品都未发现中度或以上污染情况。


整体来看,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是2022上半年反刍生产中各类原料及饲料的主要安全风险来源。


我们推测2022年暴雨、洪涝等环境条件是造成此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使用上述原料制成的反刍TMR、精料等产品时,需要特别关注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饲料安全风险及其危害,合理使用毒素吸附剂、防霉剂等产品,科学评估饲料原料霉变风险,并且及时监控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真正实现精准管控。

田间杂草认不清?快来看高清大图对照吧!建议收藏!

田间主要杂草有:野燕麦、播娘蒿、荠菜、藜、小藜、小车前、车前、刺儿菜、大刺儿菜、蒲公英、田旋花、打碗花、小根蒜、野西瓜苗、马蔺、龙葵、小果亚麻荠、雀麦、离子草、猪毛菜、鹤虱、马齿苋、独荇菜、酸模叶蓼、节节草、反枝苋、米瓦罐、朝天委陵菜、小花糖芥、蒺藜、地锦、鬼针草、小画眉草、虎尾草、野生枸杞、藉蓄、地肤、蚤缀、冬葵、附地菜、夏至草、益母草、黄花蒿、猪毛蒿、黄鹌菜、苣荬菜、山苦荬、犍牛儿苗、皱叶酸模、叉状委陵菜、委陵菜、野豌豆、曼陀罗、茜草、苍耳、小飞蓬、魁蓟、艾蒿、牛筋草、芦苇、早熟禾、冰草、马茹刺、野苜蓿、草木樨、繁缕、旱型两栖蓼、马唐、狗尾草、酢浆草、早开堇菜、细叶藜、野大豆、紫花地丁、野 *** 、蛇莓、猪殃殃、泽芹、问荆、铁苋菜、无芒稗、硬草、野胡萝卜、尖头叶藜、苦苣菜、线条鸡眼草、荩草、飞廉、断续菊、地梢瓜、牛繁缕、女菀、大果亚麻荠、甘草。

以下常见杂草附图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Webb. ex Prantl)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有毛或无毛,毛为叉状毛,以下部茎生叶为多,向上渐少。茎直立,分枝多,常于下部成淡紫色。叶为3回羽状深裂,长2-12 (-15) 厘米,末端裂片条形或长圆形,裂片长 (2-) 3-5 (-10) 毫米,宽0.8-1.5 (-2) 毫米,下部叶具柄,上部叶无柄。


龙葵(学名:Solanum nigrum L. ):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30-12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卵形或心型叶子互生,近全缘;夏季开白色小花,4-10朵成聚伞花序;球形浆果,成熟后为黑紫色。浆果和叶子均可食用,但叶子含有大量生物碱,须经煮熟后方可解毒。


马唐(学名:Digitaria sanguinalis (L. ) Scop.)是禾本科,马唐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0厘米,叶鞘短于节间,叶片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边缘较厚,微粗糙,茎直立或斜生,下部茎节著地生根,蔓延成片,难以拔出。叶被长毛。总状花序;小穗椭圆状披针形,短三角形,无脉;花药长约1毫米。6-9月花果期。


稗子,拉丁学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稗子和稻子外形极为相似。稗子长在稻田里、沼泽、沟渠旁、低洼荒地。形状似稻但叶片毛涩,颜色较浅。稗子与稻子共同吸收稻田里养份,因此稗子是稻田里的恶性杂草,败家子中的“败”就是稗子演变过来的。但同时也是马牛羊等的一种好的饲养原料,营养价值也较高,根及幼苗可药用,能止血,主治创伤出血。


反枝苋,别名:西风谷,拉丁文名:Amaranthus retroflexus. 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有时达1米多;花期7-8月,果期8-9月。


猪殃殃(bedstraw ,亦作cleavers),茜草科(Rubiaceae)拉拉藤属植物。多枝、蔓生或攀缘状草本,生于海拔20-4600米的山坡、旷野、沟边、河滩、田中、林缘、草地。约有300个种分布全世界潮湿林地、沼泽、河岸和海滨。为夏熟旱作物田恶性杂草,同时又是有降压、抗癌功用之中药材。


异型莎草:植物名(Cyperus difformis L.)为莎草目,莎草科。一年生草本。花果期夏、秋季,以种子繁殖,子实极多,成熟后即脱落,春季出苗。为低洼潮湿的旱地的恶性杂草。生于稻田或水边潮湿处。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牛繁缕:为石竹科牛繁缕 Malachium aquaticum(L.)Fries. 的嫩茎叶。【别名】:鹅儿肠、鹅肠菜。


香附子,学名:Cyperus rotundus L,又称雷公草、莎草、梭梭草、胡子草、香胡子、三梭草、野韭菜等,是一种多年生莎草科杂草,位居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首。原产于印度,广泛颁布于热带及亚热带,被报道发生危害之作物有52种,分布在92个国家。且其天敌未被同时引入和当地气候环境之适宜,现今成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广泛分布于北纬45°以南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大部地区都有发生。


野慈姑:(学名:Sagittaria trifolia L.)别名驴耳菜、大毛驴子、毛驴耳朵、飞机草、三角草、老母猪拱豆、 地豆、扎枪头子、鸭嘴子、洋服领、鹞鹰、小燕儿。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为慈姑的变种 ,与慈姑相比比,野慈姑植株较矮,叶片较小、薄。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泽 泻:泽泻(学名:Ali *** a plantago-aquatica Linn. ),别名 水白菜、水菠菜,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


雨久花:(学名:Monochoria korsakowii Regel & Maack)别名:鸭舌草、兰花菜、马耳菜,直立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具柔软须根。


萤蔺(Scirpus juncoides Roxb)别名水葱子。属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杂草,生于水稻田、池边或浅水边。


稻稗:(Scirpus juncoides Roxb)别名精稗,属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杂草,生于水稻田、池边或浅水边。


狼把草:(学名:Bidens tripartita L.)又名:鬼叉、鬼针、鬼刺等,属菊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80厘米,有时可达90厘米;由基部分枝,无毛。


日本藨草、扁秆藨草、水莎草俗称三棱草,多年生草本,种子及块茎繁殖,是稻田的恶性杂草。常生长于湿地、河岸、沼泽等处。秆单一,扁三棱形,苞片叶状,比花序长。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牛毛毡:牛马草,单子叶植物,挺水性水草。细长如牛毛。是稻田的重要杂草之一。生于水田中池塘边及湿粘土中。


眼子菜:水上漂,多年生水生草本,生于静水池沼中。为常见的稻田杂草,有时是恶性杂草,亦是中医中药的一种,全草入药。中国各地都有分布。


匍茎剪股颖:爬蔓草、鸡爪子草 ,(学名:Agrostis stolonifera Linn. ) 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长匍匐茎有节,节着地生根。叶鞘无毛,稍带紫色,叶扁平形,先端尖,具小刺毛。夏季为此植物枯黄期。圆锥花序卵状长圆形,绿紫色。原产地:欧亚大陆的温度带,、北美洲、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江西、浙江。变种品种有多种,大致分为高、矮和抗病能力及颜色(深绿、中绿、墨绿)。


谷精草:狗须子,一年生草本,须根细软稠密,叶基生,长披针状条形。头状花序呈半球形,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苞片淡黄绿色,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花茎纤细,长短不一,淡黄绿色,有光泽,稍扭曲,有棱线数条。蒴果3裂。主产于中国江苏苏州、宜兴、溧阳,浙江吴兴、湖州、相乡,湖北黄岗、咸宁、孝感等地。


水绵:青苔、蛤蟆癞,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大量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水绵还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水绵大面积发生容易出现较多问题。


小茨藻:扎塞,(学名:Najas minor All.)茨藻科,茨藻属,一年生沉水草木。茎圆柱形,光滑无齿,分枝多,呈二叉状;叶片线形,叶鞘上部呈例心形,花小,单性,单生于叶腋,花粉粒椭圆形;雌花无佛焰苞和花被,瘦果黄褐色,狭长椭圆形,种皮坚硬,易碎;花果期6—10月。成小丛生于池塘、湖泊、水沟和稻田中。


长芒野稗:红根稗子,(Echinochloa caudata Roshev.),一年生草本。生育期5至10月份,花果期7至10月份。


苍耳(拉丁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尔雅)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全株都有其毒(贝壳杉烯毒苷),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原产于美洲和东亚,广布欧洲大部和北美部分地区;野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等,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金瓶梅》、《红楼梦》中吃的“瓜子”到底是什么瓜的子?

?林黛玉嗑瓜子儿。来源:电视剧《红楼梦》

导言:

张箭先生在《<金瓶梅>、<红楼梦>之瓜子考》<1>一文中,经考证认为明清小说《金瓶梅》、《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瓜子”,是向日葵的子(葵花子),但是葵花子广泛应用于食用和榨油最早是在晚清。实际上该瓜子应该是西瓜的变种,子用西瓜所产瓜子在元明清流行程度很高,子用西瓜一般被称为打瓜或子瓜,该瓜子今天又被称为黑瓜子。

撰文 | 李昕升(南京农业大学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讲师)

责编 | 艾维、邓志英

●●●

?潘金莲嗑瓜子儿。来源:民国时期《金瓶梅》连环画

明清小说《金瓶梅》、《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瓜子一词,瓜子却包含了两层含义:之一层含义就是指“瓜的种子,特指炒熟做食品的西瓜子、南瓜子等”<2>,也就是今天日常所说的瓜子;第二层含义是“人身体的块状肌肉”<3>,“瓜子”的“子”一般读作轻声,这个词一般不单独使用,《金瓶梅》、《红楼梦》均有“打瓜子”“赢瓜子”的说法,红学研究学者已经将这个含义理解的非常透彻【1】,笔者不再赘述。笔者这里考证的是《金瓶梅》、《红楼梦》中作零食食用的瓜子到底是什么瓜的子?

《金瓶梅》中作为零食用的“瓜子”出现次数较多,如之一回“那妇人每日打发武大出门,只在帘子下磕瓜子儿”;第十五回“(潘金莲)口中磕瓜子儿,把磕的瓜子皮儿都吐落在人身上”,“几个穿褴缕衣者——谓之架儿,进来跪下,手里拿着三四升瓜子儿……西门庆分付收了他瓜子儿”;此外,还有第十六回、第二十回、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回、第四十六回、第五十一回、第七十八回、第九十回。

《红楼梦》中则一共出现了三次,第八回“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第十九回“却说宝玉自出了门,他房中这些丫鬟们都索性恣意的玩笑,也有赶围棋的,也有掷骰抹牌的,磕了一地的瓜子皮儿”,第六十六回“三姐见有兴儿,不便说话,只低了头磕瓜子儿”。

两部小说中,皆未说明瓜子是什么瓜的子,相关的《金瓶梅》、《红楼梦》研究工具书也均未解答或只是含糊的说明【2】,目前只有张箭先生从各方面分析辨别,这些瓜子不是西瓜子、南瓜子或别的什么瓜子,而是葵花子(向日葵子)。

事实上,瓜类的瓜子有很多,如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丝瓜子、冬瓜子、苦瓜子、甜瓜子等,但是,根据植物特性与现实流行状况,炒熟做零食的瓜子只有葵花子、南瓜子与西瓜子,其它类瓜子或者主要用于药用,或者不适合炒熟作零食食用,或者无法批量生产。显然,葵花子是目前更流行的瓜子,但是《金瓶梅》、《红楼梦》中提到的瓜子却不可能是葵花子。

一、葵花子广泛应用于食用和榨油最早是在晚清

?向日葵丰收。来源:新浪博客,摄影:移民

我国古籍中记载葵较多,但大多数“葵”并非是“向日葵”,多指锦葵科的冬觅菜古名,历史上是原产我国的主要栽培蔬菜之一,先秦时期已有记载,元代王祯《农书》将其列为“百菜之主”,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古者葵为五菜【3】之主,今不复食之,故移入此(草部)……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4>,可见到了明代葵菜的地位就已经下降了,后被白菜所取代。当然“葵”也不但指葵菜,正如《图经本草》所说“葵有蜀葵、锦葵、黄葵、终葵、菟葵”,但是这些葵都不是向日葵。

向日葵原产于美洲,明代中期才传入我国。河南新安荆紫山发现向日葵图案琉璃瓦<5>,该瓦为明正德14年(1519)当地重修的玄天上帝殿遗物,但是河南方志记载向日葵最早见于万历36年(1608)《汝南志》,而且只有向日葵这一名称,无性状描写等,说明尚在引种初期,与琉璃瓦时间相距89年,所以该瓦片的确切时间与图案所指尚有待考证。

而且,即使向日葵在16世纪上半叶就传入我国,传入时间早,并不代表它能得到大范围推广(尤其在两部小说主要背景地华北地区),更不用说它的子能够像小说中描写的如此普及了,虽然“一般说来,一种作物传入中国进入大田由农民栽种后,要过一段时间才会被文人注意到并记录下来”<1>,“然物有同进一时者,各囿于其方,此方兴而彼方竟不知种,苜蓿入中国垂二千年,北方多而南方未有种之。”<6>不少作物在历史上经过多次的引种才会在某一地区扎根落脚,期间由于多种原因会造成栽培中断。如果仅凭传入时间早被文人注意并记录下来就作为向日葵逐步传开的依据,西瓜五代就引种到中国,《群芳谱》也载“今北方处处有之”,又怎么会“可见西瓜和西瓜子当时(明后期)在故事的发生地山东省东平府清河县亦不多见。”<1>

因此,要证明《金瓶梅》、《红楼梦》中提到的瓜子是葵花子,必须要找到向日葵在山东、直隶,至少同一时期在全国其它地方有大范围栽培的记载,而不能仅凭传入时间早于《金瓶梅》、《红楼梦》的成书时间,就作为该瓜子是葵花子的重要依据。

嘉靖43年(1564)浙江《临山卫志》卷四《物产》是向日葵在我国的最早记载,虽然仅有“向日葵”这一名称记载。而对向日葵最早的性状描写是万历47年(1619)姚旅的《露书》:“万历丙午年(1606)忽有向日葵自外域传至。其树直耸无枝,一如蜀锦开花,一树一朵或傍有一两小朵,其大如盘,朝暮向日,结子在花面,一如蜂窝”<7>。稍后成书于1621年《群芳谱》“葵”篇记载:“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蜀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草麻子而扁。”<8>但是《群芳谱》在“菊”篇的附录又记载了一次“丈菊,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阳花。茎长丈余,干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旁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案如蜂房状,至秋渐黑紫而坚。取其子种之,甚易生。”<8>显然还是向日葵的性状描写,同是向日葵为什么记载了两次?叶静渊先生认为“王氏在《群芳谱》自序中称是书乃‘取平日涉历咨询者,类而著之于编’,可见《群芳谱》中著录的向日葵乃来自‘咨询’,作者并未亲眼目睹。将来自不同咨询对象和渠道的以不同名称命名的向日葵‘类而著之于编’是顺理成章,不足为怪的;而且恰恰表明当时向日葵在我国栽培的时间还不长,人们对它不甚熟悉,明清时期引种的植物的命名往往带有‘番’字,向日葵被命名为‘西番葵’,‘西番菊’是从国外引种的明证。”<9>。姚旅《露书》中的记载也是“忽有”向日葵自外域传至,两书的记载都表明直到17世纪上半叶,向日葵在中国依然是陌生的作物,根本不可能得到大面积的引种和推广。张箭先生也曾撰文认为:“虽然明后期向日葵便已传入,但明末两部农学植物学巨著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尚未提到向日葵,所以可推那时它的栽培还不普遍。据《群芳谱》的记载,估计主要同作观赏植物和药用作物。”<10>笔者是比较认同的。

地方志关于向日葵的记载更加有说服力。明代方志中关于向日葵记载较少,除了嘉靖浙江《临山卫志》,还有明天启7年(1627)浙江《平湖县志》等(见表1),均只载有名称,只字未提向日葵的性状、栽培、加工利用等,因此向日葵在明代也就是在个别省份有栽培记录而已,根本不可能大面积的推广,葵花子又何以成为家喻户晓的零食以致被《金瓶梅》多次提到?

清末《抚郡农产考略》在“葵”篇中记载了向日葵,“墙边田畔随地可种”,说明直到晚清向日葵都没有形成规模栽培,没有出现在大田,只是作为副产品零星种植,其中“瓜子炒熟味甘香,每斤值三四十钱,子可榨油”<11>,是葵花子可榨油的首次记载,可见向日葵榨油同样较晚;民国4年(1915)贵州《瓮安县志》载“葵花,其子香可食,又可榨油但不佳”,可见葵花子油根本没有普遍流行。成书于康熙27年(1688)《花镜》载:“向日葵……只堪备员,无大意味,但取其随日之异耳”<12>,意思是说向日葵在花中也就是充充数的,没什么意思,只是它随着太阳而动比较特殊而已,这一记载也能说明向日葵在清代中期也只是观赏用。

各省方志中向日葵的最早记载大部分都发生在清代,浙江、河南、山东、山西、河北五省在明代已有向日葵记载,而黑龙江、青海、 *** 三省民国时期始有向日葵记载。具体情况可见表1。

向日葵总体记载较晚,在清代也只是零星种植。表1中只有吉林、黑龙江两省记载向日葵子可食的情况,绝大部分省份都只是在花类(属)记载“向日葵”三字而已,全无性状、利用等描述,可见清代中期以前向日葵还是主要作为观赏植物;方志中也无大面积栽培记载,直到民国19年(1930)黑龙江《呼兰县志》卷六《物产志》载:“葵花,子可食,有论亩种之者”,这是向日葵大面积记载的最早记录。各地的地方志也都将向日葵列于“物产·花类(属)”中也能说明,向日葵在清代主要还是作为观赏用植物,道光25年(1845)贵州《黎平府志》卷十二《物产》首次将向日葵同时列于“果之属”与“花之属”中。

表1:全国各省方志最早记载向日葵情况

(点击可看大图)

《金瓶梅》全书的完成在万历34年(1606)前后,而作者或写定者应是明万历年间较长时期生活在运河临清一带的一位普通文人。<13>根据笔者前面分析,结合《金瓶梅》中记述瓜子的流行程度可判断其绝对不可能是葵瓜子,本书的作者以及临清人民是否见过向日葵尚且是不确定的事情。《红楼梦》创作于18世纪中叶,到甲戌(1754)本之一回之前《凡例》的末尾,说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可知本书大概初创于1742-1743年,当然时间也有可能更早一点。这个时期向日葵无论在江苏还是在直隶、盛京都已经引种了一段时间,但是如前所述直到康熙中叶才有子可食的记载,民国时期始有大面积种植的记载,因此也不能说明《红楼梦》中的瓜子就是葵花子。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相信《金瓶梅》与《红楼梦》所述瓜子为同一物,在万历年间如此盛行瓜子不可能在乾隆年间就突然消失,而且根据小说描述手法也可肯定二者为同一物,因此可以排除是葵花子的可能。

二、南瓜子在清代才成为流行零食

?南瓜子

一般称南瓜子为白瓜子,白瓜子是葫芦科蔬菜作物南瓜和西葫芦的子的统称,南瓜与向日葵一样同样是美洲作物,嘉靖浙江《临山卫志》同样有南瓜记载,是南瓜在我国较早的记载。但是因为南瓜是菜粮兼用型的作物,各省的引种时间要比向日葵早的多,推广范围亦是比向日葵大。各省关于白瓜子可食用的记录比比皆是,如同治2年(1863)《邳志补》卷二十四《物产》:“(南瓜)子可炒食运售亦广”,是南瓜子作零食的较早记载;同治13年(1874)《湖州府志》卷三十三《物产上》:“(南瓜)子亦可炒作果”;光绪11年(1885)《顺天府志》卷五十《物产》:“其子可作果,土人名倭瓜子”;以及咸丰4年(1854)《兴义府志》、光绪12年(1886)《遵化通志》、宣统元年(1909)《文水县乡土志》、民国17年(1928)《房山县志》、民国18年(1929)《开原县志》、民国20年(1931)《成安县志》、民国24年(1935)《德县志》、民国25年(1936)《馆陶县志》、民国30年(1941)《黑山县志》等均有白瓜子可食用的记载。可见南瓜子在清后期已非常流行。《植物名实图考》关于向日葵的记载:“(向日葵)其子可炒食,微香,多食头晕,滇、黔与南瓜子、西瓜子同售于市。”<14>反映南瓜子和西瓜子早已在滇、黔作为零食流行的事实。

尤其是民国20年(1931)《桦甸县志》卷六《物产》载:“搅瓜,又名西葫芦,形类倭瓜而小内生筋丝作羹酱腌蜜饯皆宜食,其子甚繁,可炒食,田家多种之,隙地距县山远之田冀获瓜子种者甚多,每岁产量约在二三万之觔之谱”,不单能说明搅瓜在吉林种者甚多,而且说明白瓜子成为了重要的农副产品,而且产量很高。但是即使能够判断白瓜子在清代后期流行起来,但是依然不能证明就是《金瓶梅》、《红楼梦》中的瓜子。据《金瓶梅》第二十三回“甚至瓜子儿四五升里进去,分与各房丫鬟并众人吃”,第五十一回“卖瓜子儿打开箱子打嚏喷——琐碎一大堆”,第七十八回“你买一钱银子果馅蒸酥、一盒好大壮瓜子送进去达初九日是俺五娘生日,你再送些礼去,梯己再送一盒瓜子与俺五娘”等,可见该瓜子在万历年间就已经大量作为零食食用与贩卖,白瓜子即使在晚清达到这样的流行程度,但是也不可能在万历年间就如此流行。因此也可以排除白瓜子。

三、子用西瓜所产瓜子在元明清流行程度首屈一指

?西瓜子

乾隆16年(1751)山海关监督的奏报:“锦州海口税务情形每年全以瓜子为要,系海船载往江浙、福建各省发卖,其税银每年约有一万两或一万数千两,或竟至二万两不等,惟视其收成之丰歉以定税银之多寡。但此项瓜子却不产在内地,俱产于清河门、九官台、松岭门等各口外地方,系蒙古所种。伊等于秋收后,用车辆载往锦州、易州地方发卖,而客商或自口外,或自锦、易二州俱买运至天桥厂、蚂蚁屯海口上船,每至丰收之年瓜子车辆竟至有数千辆或盈万辆之多,自清河门、九官台、松岭门等处络绎进口,沿途接踵而行,不可胜数。”<15>反映了“瓜子”产销的盛况。

锦州是清代中期之前东北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其腹地范围主要包括辽西走廊、直隶承德府的东北部地区,以杂粮、瓜子等为重要输出农副产品,特别是瓜子是输出的大宗。清河门、九官台、松岭门,是锦州府、直隶交界的柳条边的边门。奏报中所述“口外地区”原为漠南蒙古卓所图盟的喀喇沁左旗、土默特左旗属地,入清以来大量关内移民陆续迁入,乾隆年间分置八沟、三座塔、塔子沟等直隶厅,归热河都统所辖,隶属于直隶承德府。从奏报中我们可以看出瓜子产量之高,而且远销南方各省。其它文献记载也可相互印证,《历代宝案》第二集第三十一卷记载,乾隆14年(1749)福建闽县蒋长兴商船从上海装载茶叶到锦州发卖,在锦州购买瓜子、黄豆等货返航。《同文汇考》第七十三卷记载,乾隆42年(1777)福建海澄县静字1320号商船从厦门贩糖北上,在锦州装载黄豆262石、瓜子71袋等货返航。福建海船也常赴关东贸易“贩卖乌茶、黄茶、绸锻、布匹、碗、纸、糖、曲、胡椒、苏木;回日则载药材、瓜子、松子、榛子、海参、银鱼、蛏干”<16>。

上述文献记载的瓜子应该是《金瓶梅》、《红楼梦》所说瓜子,只有产销如此兴盛才可能在民间非常流行,以致小说都记录其中。而且辽金之前,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耕开发只局限于辽河平原,未能形成成片稳定的农业区域。辽金以降,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垦不断向北推进,但规模也不大。进入清代,尤其是清初期招垦政策实施以来,由于移民的不断迁入,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开垦,东北从一个粮食输入地变成了粮食输出地。乾隆时期,东北的粮食产量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在顺治康熙时期,东北粮食重要产区在柳条边以南的盛京地区,而在乾隆年间,由于移民大量进入热河蒙地,粮食主要产区除盛京外,还应该加上热河地区。<17>可以说,因为东北开发比较晚,所以瓜子兴盛的时间也相对较晚,而在其它省份瓜子应该早已经家喻户晓了。

向日葵和南瓜,很长时间在热河蒙地一带根本没有记载,乾隆38年(1773)《塔子沟纪略》也仅是提及了南瓜的名称而已,向日葵在该地区始终未见记载,它们的瓜子就更不可能流行了。但光绪32年(1906)《海城县乡土志》卷十五《物产》载:“打瓜,子可食,河西产者绝佳,大宗销场甚广”,如此,奏报中的瓜子应该就是打瓜子了。事实上今天此地依然是打瓜的主要产区,今天打瓜的主要产区就有蒙古东部地区(赤峰市敖汉旗、开鲁县、翁牛特旗大兴等)。

结合西瓜的栽培史更加确定。西瓜传入中国的历史比南瓜、向日葵要早的多。一般认为西瓜起源于非洲,传入中国内地的大概是在五代(907-960)时期,最早记载是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胡矫入契丹……隧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到了元代“北方种者甚多,以供岁记。今南方江淮闽浙亦效种,比北方差小,味颇减尔”<18>。西瓜引入后,经过数百年的栽培,品种日渐增多,据统计,从元代开始,各地方志所记载西瓜品种达50余种。<19>事实上,“中国栽培的西瓜包括实用和种子用两大类型。前者为普通类型,瓜形大,瓤味甜;后者为瓜子西瓜(通称打瓜),果小,皮厚,瓤味淡,种子大。”<20>子用西瓜,应该是逐渐培育产生的。《群芳谱》中不但记载了西瓜的很多品种“荐福瓜、蒋市瓜、牌楼市瓜皆美,出太仓州一种阳溪瓜……味最美”,而且较早的指出了西瓜子可食、可荐茶的事实,“子取仁后可荐茶……食瓜后食其子不噫瓜气”<8>,但是对西瓜子的记载却不是最早的。北宋初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九《河北道十八·幽州》之一次在土产部分记载出现“瓜子”,应该是西瓜的子,“可见西瓜引种至中国后,早期栽培的是种子比较发达的类型”<21>。王祯《农书》载:“(西瓜)其子爆干取仁,用荐茶易得”<18>;元末《饮食须知》载:“食瓜后,食其子,不噫瓜气”<22>;《本草纲目》也载:“其瓜子爆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4>,同时也记载了“瓜子仁”的气味与主治等。可见西瓜子至迟在元代就已经开始作零食食用了,甚至有可能追溯到北宋初年。

虽然山海关监督的奏报只能说明打瓜子在清代热河蒙地一带生产的盛况。但是该区域开发如此之晚都能在短时间使瓜子成为大宗物产。打瓜子在我国其它地区在明代就已经成为流行食品的可能性是很高的。我国现存8000多部方志,明代方志不多,但如果清代方志大量记载某一现实还是可以反映明代情况的。“西瓜的种仁是美味食品,尽管培育成多种优良的西瓜品种,瓜子较发达的类型各地仍有栽培,名为‘打瓜’或‘洗子瓜’,有些地方则盛行栽培,成为一种土特产,行销外地或者外国而获得厚利。”<21>具体可见表2中作者的不完全统计。

表2:部分省份方志记载西瓜子情况

(点击查看大图)

表2,有的省份如山东、湖南、江苏、四川等记载西瓜子次数较为频繁,笔者抄录其时间早者。如光绪山东《博平县乡土志》:“西瓜有两种,一食瓤,一专取瓜子,为宗产”,就反映了西瓜子的大宗生产行为。另外笔者发现,北方各省多称子用西瓜为“打瓜”,南方则以“子瓜”命名,但无论是否同物异名,均为西瓜变种无疑。根据表2可见清代全国各省子用西瓜的广泛存在,西瓜子作为零食流行程度非常之高,至少在元明清三代没有其它瓜子能撼动西瓜子的地位。在明清如果我们说到嗑瓜子,一般都是指西瓜子,法国传教士古伯察对此深有感触:“中国人对西瓜子有着特殊的偏爱……嗑瓜子在18省中属于一种日常消费……假如有一群朋友聚在一起饮茶喝酒,桌上肯定会有西瓜子作伴……你就是到了最荒凉的地区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西瓜子”<23>。如此看来,《金瓶梅》、《红楼梦》中记述的瓜子确实就是西瓜的变种,子用西瓜的瓜子,今天我们又称之为黑瓜子。

本文原载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科学春秋》获授权刊载,略有修订;配图为编者所加。

查看作者其他文章

20160728 南瓜究竟源自于哪里?

20161110 南瓜是如何“占领”中国的?

【注释】

  1. “瓜子”的第二层含义,可见相关红学研究论文,如白维国:《打瓜子》,《红楼梦学刊》,1990年第2期;纪三:《这瓜子不是那瓜子》,《红楼梦学刊》,1999年第2期;张勃:《明清文学中的打瓜子》,《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4期。

  2. 如张箭先生在《<金瓶梅>、<红楼梦>之瓜子考》一文中指出:白维国《金瓶梅词典》(中华书局1991年版)、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张惠英《金瓶梅俚语难词解》(社科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孙逊主编《金瓶梅鉴赏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年版)均未收“瓜子”、“瓜仁”等词汇;冯其庸、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周定一等主编《红楼梦语言词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虽收“瓜子”一词,但释为西瓜子或南瓜子。

  3. 西汉《灵枢经?五味》:“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指的就是当时最常见的五种蔬菜葵、韭、藿、薤、葱,多半后来回归野生。

<参考文献>

<1> 张箭.《金瓶梅》、《红楼梦》之瓜子考.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3).

<2> 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57.

<3> 白维国.打瓜子.红楼梦学刊,1990(2).

<4>(明)李时珍,李经纬、李振吉校注.本草纲目.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647,1145.

<5> 张宗子.河南新安荆紫山发现向日葵图案琉璃瓦.古今农业,1995(2).

<6>(清)檀萃,宋文熙、李东平校注.滇海虞衡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289.

<7>(明)姚旅.露书.农史资料续编(植物编),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藏.

<8>(明)王象晋,伊钦恒诠释.群芳谱.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252,274,125.

<9> 叶静渊.“葵”辨——兼及向日葵引种栽培史略.中国农史,1999(2).

<10> 张箭.论美洲花生、葵花的传播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农业考古,2004(1).

<11>(清)何刚德.抚郡农产考略.光绪丁未年刻本.

<12>(清)陈淏子.花镜.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336.

<13> 王平.《金瓶梅》的早期传播及其成书时间与作者问题.东岳论丛,2004(3).

<14>(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696.

<15>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1辑).台北:台湾故宫博物院,1982:399.

<16>(清)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台北:大通书局,1984:48.

<17> 张士尊.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411.

<18>(元)王祯,缪启愉译注.东鲁王氏农书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522.

<19> 彭世奖.中国作物栽培简史.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215.

<20> 中国大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1305.

<21>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36.

<22>(元)贾铭.饮食须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40.

<23> 俞为洁.中国食料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467-468.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科学春秋

在科学中寻觅历史

在历史中思索科学

投稿kexuechunqiu@sin ***

授权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关于奶山羊~你了解多少呢?

?

养羊君先带您了解一下关于“奶山羊”的小知识



什么是奶山羊呢?

很多想养殖奶山羊的朋友肯定会问了,这奶山羊有多少品种?哪个品种效益更好、更适合新手养殖呢?接下来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

1??目前内蒙古地区,奶山羊品种有哪些?

①关中奶山羊??

关中奶山羊

②萨能奶山羊??

萨能奶山羊

③阿尔卑斯奶山羊??

阿尔卑斯奶山羊

④吐根堡奶山羊??

吐根堡奶山羊

??小结:目前内蒙古地区奶山羊品种以以上四种为主,不过萨能奶山羊、阿尔卑斯奶山羊原产于瑞士,除了关中奶山羊外,其他三种奶山羊品种都是近几年才从国外引入。

2??每个品种都有什么优点?

①关中奶山羊是来自陕西省关中地区,也是萨能奶山羊跟当地羊改良的一个品种。关中奶山羊的特点就是延续了萨能奶山羊产奶量比较高,而且是国内培育形成的品种。平均产奶量大概在700公斤到800公斤左右。

②萨能奶山羊是世界上目前认为更好的一种奶山羊,它的平均产奶量在国外能到1.2吨左右。萨能奶山羊的个体比较大,以白色为主。

③阿尔卑斯奶山羊跟吐根堡奶山羊是目前国际上认为比较好的品种,它们这两种羊的优势是抗病性能比较好。

3??关于关中奶山羊,它的经济效益怎么样?

目前养殖关中奶山羊的生产效益较好。关中奶山羊年产奶大概在600公斤左右,现在的市场价格是7元钱一公斤左右,关中奶山羊产羔率几乎是两个羔、 200%左右,去掉工人费用、饲养费用,一年一只羊的净利润应该能达到2400元到2800元左右。

4??如果新手想养殖关中奶山羊,需要注意什么呢?

作为普通的养殖户,想要养殖关中奶山羊,首先之一点要了解关中奶山羊的习性~

关中奶山羊更大的习性就是爱运动、爱干净。

举个例子~假如羊喝水的盆子有一丁点脏的话,这个奶山羊是绝对不会再喝水的。

第二点是奶山羊喜欢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因为奶山羊没有绒、毛也比较短,所以要准备温室的圈舍。

第三点是引入奶山羊之前,饲草料储备也是很关键的~除了以颗粒饲料为主的精饲料外,燕麦、苜蓿、青贮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点就是引入奶山羊之后要注意奶山羊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在水土不服的情况下,容易上火、口疮病、眼疮病、以及腹泻,所以要根据不同情况配备药,发现有病的羊及时隔离、及时治疗。


看完啦~别忘了关注养羊君哦~

人畜都怕的荨麻,过去常用来防盗,如今成极品野菜,烫火锅是一绝

前言

导读:俗称“蛰人草”,碰一下如马蜂蛰,过去常用来防盗,烫火锅是一绝

马蜂,这可是一种让很多人害怕的昆虫,并且也千万不要去招惹。在农村还有一句老话“捅马蜂窝”,以此来形容一些人招惹了很大的麻烦,可见马蜂的厉害之处。可是夏季又是马蜂活动的高峰期,在农村的一些山林中,也常见到比头还要大数倍的马蜂窝。

但是对于马蜂,只要不去招惹它,一般不会攻击人类的。可是在农村还有一种植物,它可以说比马蜂还要厉害,碰一下就如同马蜂蛰一样,又痛又痒非常难受。这就是人畜都害怕的荨麻,在民间多叫它“蛰人草”,那你可知道它还是一种极品野菜呢?烫火锅吃更是一绝,营养又很美味。

荨麻也叫“蛰人草”

在农村的植物数不胜数,能让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而荨麻绝对是榜上有名的。就算你不知道它的大名,但多多少少又被它无情地伤害过。

荨麻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长得不起眼,也很容易成活,在很多的路边、荒地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这种植物在民间的别号都是非常的吓人,比如蜇人草、咬人草、蝎子草等,一种植物居然能蜇人、咬人,可见它的厉害之处。

当然了,荨麻并不会咬人,只因它身上的尖刺很多,被它刺一下的感觉就好像马蜂蜇一口似的,非常的难受,所以它是人畜都害怕的一种野草。

而荨麻之所以如此的厉害,让很多人畜见到都远离,那是因为它的茎叶上有很多细小的尖刺,并且这些刺和普通荆棘植物还不同,它的刺上半部分是中空的,而基部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腺体,当有人畜碰触到了以后,就会分泌出来蚁酸等物质,它是具有非常强 *** 性作用的,从而让肌肤产生又痛又痒的感觉。

这当然也是荨麻这种植物进化的结果,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得被食草动物吃掉。

荨麻的分布情况

荨麻这种植物在我国的分布还是非常广的,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这种植物主要是生长在海拔100-20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住宅附近,很多村庄附近的一些半阴湿处就常见到成片的荨麻。

荨麻在我国常见的省份有湖南、广东、广西、河南、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和云南等。在过去基本是以野生的为主,有些农民也利用它有尖刺,人畜都害怕的特点,用它来防盗,因此常把它栽种在果园、鱼塘附近。

而在近些年,有些城市的小区、公司的墙角处,也会栽种一些荨麻,就是因为它既不会伤到人,但是又能起到防盗的作用。而且荨麻种植也简单,只要把种子撒在地上,然后就能自然生长了。不用管理,一样能茁壮成长为一大片。

荨麻的价值参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看到荨麻了,都会绕道而走,因为被它的茎叶碰一下,真的是太难受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它其实全身都是宝。

荨麻的食用价值

这些年好些火锅店里面,就能见到荨麻的嫩茎叶这种野菜。因为受到了欧美国家的影响,在国内现在也流行食用荨麻的嫩茎叶了。

在我国的老邻居俄罗斯,就长期以来有把荨麻当蔬菜食用的习俗,不仅有野生的,还有人专门种植它。因为在当地荨麻是很受欢迎的一种野菜,它的食用 *** 也很多样,能凉拌、汤菜,也能做烤菜,甚至是把它做成荨麻汁、饮料和调料等。而在我国这几年就很流行用它来烫火锅吃。

有些人可能会说,荨麻这种植物都是刺,能吃吗?其实生的荨麻虽然很可怕,但是把它清洗干净了,然后烫煮熟了以后,也就不害怕了。它的刺也变软了,里面也不能再分泌蚁酸了,所以也就不会蜇人了。而且用荨麻的嫩茎叶做菜吃,味道独特,香味浓郁不说,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荨麻的嫩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还有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各种微量的磷、镁、铁、锌、锰、硅、硫、钙、钠、钻、铜和钛等元素。不光是人可以吃,而且它还是一种优质的饲草,营养价值不亚于苜蓿、三叶草和豆类等饲料作物,对于牲畜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能直接喂食,要把它经过晾晒、切碎,开水烫煮以后,再和麸皮之类的精料搅拌一起喂食。

值得一提的是,荨麻不光是嫩茎叶能吃,它的种子种含油量很高,是可以用来榨油的,味道独特。而且在俄罗斯,种有数百万公顷的荨麻。

荨麻的药用价值

关于这一点,古人早就已经发现了。荨麻是可以全株入药的,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有记载了:“荨麻,……其茎有刺,高二三尺,叶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药。

古代的很多医学书籍都对荨麻的药用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它主要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的功效。并且对于毒蛇咬伤、风湿关节炎等也有效果。在古代的很多药方中,都是需要用到荨麻的叶子的。

荨麻食用 *** 参考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也很嘴惨了,长这么大还是之一次知道荨麻能吃,那到底如何吃呢?其实荨麻的食用 *** 很多,但是在我国多数都是用它来烫火锅吃,其实凉拌也是不错的,这里就来说一说凉拌荨麻嫩叶。

先把新鲜的荨麻嫩茎叶采摘回来。记得采摘的时候,一定要戴上手套,把手臂和手臂也要包裹严实,而且尽量用剪刀去采摘,不要徒手去采。

把荨麻的嫩茎叶采摘回来以后,用清水冲洗几遍,更好是浸泡一会儿。然后清洗干净之后,把它放到烧开的水中烫煮3-5分钟,及时捞出来,放到清水中浸泡。大约一个小时以后,捞出来控干水分,用菜刀把它切成丝状。

最后装入到盆里面,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精盐、香油、鸡精,酱油、蒜蓉等,拌匀后即可食用了。这样的荨麻吃起来有很浓烈的清香味,并且还很爽口。

除此以外,也可以把它用开水焯烫后素炒、做汤或者做馅包饺子、包子和做馅饼吃,吃法非常多样,无论哪一种吃法味道都是非常鲜美的。

结束语

别看荨麻在农村随处可见,很多的农民都是用除草剂对付它。可是在城市里,它却是一种极品的野菜,售价还不便宜,有些集市偶尔见到有人售卖,一斤就要10元以上,比很多的青菜都要贵。

但是一般都是一些火锅店、餐饮店购买去了。因为现在很流行吃野菜了,而荨麻的嫩茎叶烫煮火锅吃,非常的美味又爽口。甚至有许多人说它要比青菜还要好吃。

各位朋友们,你们可有吃过荨麻呢?可不要被它的名字所吓倒了,把它吃掉是更好的“尊敬”。



苜蓿种类图片大全

苜蓿为豆科苜蓿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约70余种,分布地中海区域、西南亚、中亚和非洲,多系重要的饲料植物,世界各地广泛引种栽培,我国有13种、1变种,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苜蓿种类图片大全吧!

紫苜蓿

紫苜蓿高30~100厘米,多分枝。叶具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约0.5厘米,先端圆,中肋稍突出,上部叶缘有锯齿,两面有白色长柔毛。小叶柄长约1毫米,有毛。托叶披针形,先端尖,有柔毛,长约5毫米。总状花序腋生。花萼有柔毛,萼齿狭披针形,急尖。花冠紫色,长于花萼。荚果螺旋形,有疏毛,先端有喙,有种子数粒。种子肾形,黄褐色。在中国为栽培植物,现在世界各国都有栽种,为优良饲料植物,又可作绿肥,种子含油10%左右。

褐斑苜蓿

褐斑苜蓿高40~65厘米。茎匍匐或蔓生,较粗壮,基部多分枝,具纵棱,被稀疏单细胞和多细胞柔毛,尤以节上较明显。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渐尖头。叶柄柔软细长。小叶倒心形至倒阔卵形。花序聚伞状。总花梗腋生,多少被毛,具花2~5朵。花序轴先端呈芒刺状。苞片卵形,渐尖头。花长5~6.5毫米,花梗近等长,无毛或被毛。萼钟形。花冠鲜黄色,基部有耳和短瓣柄,齿突小。子房具柄,背缝有毛。荚果短圆柱形或近球形,无毛,螺面有5~8条辐射状脉纹。种子长圆状椭圆形,黄色或浅棕色,种皮光滑。花期3~5月,果期5~6月。中国见于栽培,原产欧洲南部和地中海区域,世界各地皆有引种栽培。

木本苜蓿

木本苜蓿高可达4米,全株被淡黄色绢毛。茎直立,圆柱形。托叶狭三角形,锥尖,全缘,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细绢毛,总状花序腋生,密被绢毛。苞片小,披针状锥尖,萼钟形,萼齿披针状三角形,比萼筒短,子房线形,荚果扁平,种子肾形,5月开花。原产欧洲地中海区域,我国见于栽培作观赏用。

毛荚苜蓿

毛荚苜蓿高可达0.4米,全株被淡黄色绢毛。茎直立,圆柱形。托叶狭三角形,锥尖,全缘,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细绢毛,总状花序腋生,密被绢毛。苞片小,披针状锥尖,萼钟形,萼齿披针状三角形,比萼筒短,子房线形,荚果扁平,种子肾形,6~8月,果期7~8月。产青海、四川、云南、 *** 。生于草坡、旷野、路旁,海拔2500~3200米,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也有分布。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 ***

野苜蓿

野苜蓿高可达1.2米,全株被淡黄色绢毛。茎直立,圆柱形。托叶狭三角形,锥尖,全缘,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细绢毛,总状花序腋生,密被绢毛。苞片小,披针状锥尖,萼钟形,萼齿披针状三角形,比萼筒短,子房线形,荚果扁平,种子肾形,5月开花。产东北、华北、西北。欧洲盛产,中亚各国,世界各国有引种栽培。

天蓝苜蓿

天蓝苜蓿高15~60厘米,全株被柔毛或有腺毛。主根浅,须根发达。茎平卧或上升,多分枝,叶茂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小叶倒卵形、阔倒卵形或倒心形。花序小头状,具花10~20朵。总花梗细,挺直,比叶长,密被贴伏柔毛。苞片刺毛状,甚小。花冠黄色,旗瓣近圆形。荚果肾形,表面具同心弧形脉纹,被稀疏毛,熟时变黑。有种子1粒。种子卵形,褐色,平滑。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于湿草地及稍湿草地,常见于河岸及路旁,微碱性地亦见有生长,分市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四川、云南,日本、蒙古、俄罗斯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亦有分布。

小苜蓿

小苜蓿高可达1.2米,全株被淡黄色绢毛。茎直立,圆柱形。托叶狭三角形,锥尖,全缘,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细绢毛,总状花序腋生,密被绢毛。苞片小,披针状锥尖,萼钟形,萼齿披针状三角形,比萼筒短,子房线形,荚果扁平,种子肾形,5月开花。原产欧洲地中海区域,我国见于栽培作观赏用。

阔荚苜蓿

阔荚苜蓿高可达1米,全株被淡黄色绢毛。茎直立,圆柱形。托叶狭三角形,锥尖,全缘,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细绢毛,总状花序腋生,密被绢毛。苞片小,披针状锥尖,萼钟形,萼齿披针状三角形,比萼筒短,子房线形,荚果扁平,种子肾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产新疆,生于针叶林缘、草地、河谷,海拔1200~2000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蒙古也有分布。

南苜蓿

南苜蓿高可达0.9米,全株被淡黄色绢毛。茎直立,圆柱形。托叶狭三角形,锥尖,全缘,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细绢毛,总状花序腋生,密被绢毛。苞片小,披针状锥尖,萼钟形,萼齿披针状三角形,比萼筒短,子房线形,荚果扁平,种子肾形,花期3~5月,果期5~6月。产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以及陕西、甘肃、贵州、云南,常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欧洲南部、西南亚以及整个旧大陆均有分布并引种到美洲、大洋洲。

早花苜蓿

早花苜蓿高可达0.5米,全株被淡黄色绢毛。茎直立,圆柱形。托叶狭三角形,锥尖,全缘,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细绢毛,总状花序腋生,密被绢毛。苞片小,披针状锥尖,萼钟形,萼齿披针状三角形,比萼筒短,子房线形,荚果扁平,种子肾形,5月开花。原产地中海东部沿岸及欧洲东部,我国引种栽培。

花苜蓿

花苜蓿主根深入土中,根系发达。花序伞形,总花梗腋生,苞片刺毛状,花冠黄褐色,中央深红色至紫色条纹。荚果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扁平。其饲用价值高、营养丰富,是各种畜禽及鱼类喜食的饲草。此外,花苜蓿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血的功效,因此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宁夏及甘肃等省区,此外在朝鲜、蒙古、苏联也有分布。

杂交苜蓿

杂交苜蓿高可达1.2米,全株被淡黄色绢毛。茎直立,圆柱形。托叶狭三角形,锥尖,全缘,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细绢毛,总状花序腋生,密被绢毛。苞片小,披针状锥尖,萼钟形,萼齿披针状三角形,比萼筒短,子房线形,荚果扁平,种子肾形,5月开花。原产欧洲地中海区域,我国见于栽培作观赏用。

谁说养鸡不赚钱,用这种养鸡法,让你养一批赚一批

很多年轻人在外面务工多年,一直琢磨着回家养鸡,但是他们的顾虑特别多,担心鸡生病,担心鸡没有销路、担心鸡蛋价格太多,等等。他们考虑一遍之后,然后说再等等吧,在了解了解吧。经过几次这样反反复复的考虑和放弃之后,越来越不敢动手养鸡了。


大图模式


其实我想说的是,行情好不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你的实际行动, 就算肉鸡的行情不好,但是土鸡的行情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了。如果你采用林园生态养鸡技术,一定会让你赚到盆满钵满。现在,就把这种养殖技术跟大家分享一下:

林园生态养鸡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之一,鸡粪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料,既解决了粪便污染,又减少了化肥用量;

第二,鸡粪中含有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可作为林园中蚯蚓、昆虫等昆虫的食物,从而为鸡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饲料;

第三,鸡在林园中捕虫食草,替代化学除草、除虫,减少了农药用量;

第四,林园养殖的鸡质优无公害,风味独特,经济效益较高。总之,林园生态养鸡更大程度上挖掘了立体种养生产潜能,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饲料资源和肥源,减少了污染,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生态养殖的更佳模式之一。


大图模式


一、生态园区的选择与栽树

园区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开阔、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无污染的地方,要求3公里内无化工厂,距交通主干道1公里以上。应根据本地特点,选择适合本地区栽种的树苗,根据树种的特征,合理确定行距、株距。例如:银杏树苗应选择生长良好、较粗直的树苗,嫁接高度在1.5米左右,行、株距分别为8米和12米,每667平方米(1亩)栽植银杏树以8~12棵为宜。银杏树栽植后一般8-10年开始挂果,正常挂果后,每667平方米效益在3000元左右,并且随着银杏树的不断生长,以后每年银杏果产量会逐年增加,效益也会不断增加。银杏树挂果前,可在银杏树中间插栽梨树或桃树,每667平方米可栽8-10棵,这样在银杏树挂果前,就可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按每667平方米林园1年养鸡2批计算,可饲养鸡400只,每只鸡比普通饲养的鸡多增效益5~6元。

二、林鸡结合的饲养模式

1.园区草品种的选择与种植。园内应选种适宜于鸡食用的牧草品种,可选用黑麦草、菊苣和紫花苜蓿,既有一年生牧草,又有多年生牧草;既有禾本科、叶菜类牧草,又有豆科牧草。


大图模式


2.鸡的品行选择。鸡的品种选择应根据鸡对林园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一般选择适应性、抗病力、觅食能力强的地方良种鸡,并且要考虑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更好选择正规单位培育的优良草鸡品种。

3.围栏的搭建。林园养鸡管理至关重要,其中值得重视的是防止鸡外逃。围栏可用绳网或篱笆栏,高度宜在1.5~2米左右,围栏要注意网孔的密度和篱笆栏的厚度,既不能让鸡逃跑,又要防止老鼠、黄鼠狼等野兽对鸡的侵害。

4.育雏与避雨棚设置。林园养鸡一般数量较多,育雏房必不可少。育雏房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域开阔、平坦干燥、水源充足、交通方便、靠近林园的地方。育雏房的面积根据饲养量来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30只雏鸡计算。育雏房的消毒和温度、湿度的控制与正常养鸡 *** 相同。根据鸡的多少、园林地形和面积,在靠近园林的地方搭建避雨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鸡群被雨淋日晒,而且还有利于鸡群的防疫操作。


大图模式


5.放养密度与规模。林园养鸡应掌握合适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一般以每667平方米200只左右较适宜。林园养鸡往往采用“全进全出制”,一批鸡上市后,对林园全面清理消毒,更好将园内土壤新翻一次,这样有利于防疫和肥土,对果树和下批鸡养殖有益。

6.日常管理。林园养鸡,由于鸡的活动范围广,管理不太方便,因此, *** 工作一定要做好。维鸡1-3周龄应殖在育维室饲养,3周龄后开始逐渐进入室外饲养。鸡苗放入林中后,起初应特别注意气温的变化,室内外温差太大时不宜放养。特别在春秋季节,鸡苗放养应待露水干燥、太阳出来后放养。一般在早上10点到下午2点放养,初期放养的时间控制在2~4小时。如风较大时更好不放养或缩短放养时间,待鸡逐渐长大后,逐步增加放养时间。放养的初期用料盆或吹哨子等 *** 进行 *** ,使之形成条件反射。每天定时补料,日补料2~3次。补料自3周龄后逐渐改喂谷物杂粮,5周龄后全部改喂谷物杂粮。鸡群放养时应实行轮牧制,这样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放养时间应在120-250天之间,从而确保鸡的肉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大图模式


7.疾病的预防与轮牧。林园养鸡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保障鸡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防疫上按照程序进行。主要应做好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等传染病的防疫。同时要做好定期消毒、闲置消毒、进场消毒,发现病鸡应立即隔离治疗,必要时可实施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治疗疾病时优先选择中药及生物制品,只有在不能有效治疗时方可用抗生素及化学合成药物,禁止使用违禁药物、激素类药物。使用化学药物应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对病死鸡要采取无害化处理。鸡在放养时还要防止老鹰、黄鼠狼等受害。出于卫生原因,在两批鸡饲养之间,饲养棚舍、育维室、围栏等必须彻底清理。棚舍和设施必须在此期间进行清洁和消毒。每批鸡饲养后,自由活动场地应有一段时间的休息期,因此,林园养鸡应实行轮牧。


大图模式


8.建立林园合理生态食物链。林园生态养鸡主要通过“果树–昆虫--草一鸡一鸡粪肥土、植树长果一果树避雨、挡风遮阳”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解决并利用鸡粪,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药物残留,保持林园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优质果品和优良家禽等无公害农产品。为了丰富林园食物链,还可在园林行间铺草覆盖,每667平方米用草1000公斤以上,这样既可増加土层蓄水量,抑制杂草生长,又可提高土壤肥力。

今年内蒙古安排4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乳业发展

图集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日电(记者李云平)今年,作为中国乳业大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安排4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乳业发展,进一步放大资金支持效应,全面推进奶业振兴。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刘永志9月1日在奶业振兴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情况。

据刘永志介绍,内蒙古对奶畜优质粗饲料进行全覆盖补贴,持续提升优质饲草料供给能力。对集中连片种植优质苜蓿500亩以上,同时具备节水灌溉和机械化收储条件,并与奶牛养殖场(户)建立购销合作的种植户、种养结合户及种植企业进行全覆盖补贴,每亩补贴600元;对奶畜规模养殖场收储全株青贮玉米、苜蓿干草和燕麦进行全覆盖补贴,每吨补贴50元。

同时,内蒙古大力扶持奶畜种源基地建设,持续提高单产效益。对完成年度培育国际国内名种公牛任务的育种企业进行补助奖励,每个企业平均补助奖励1000万元;实施30万头能繁母牛优质性控 *** 补贴,每头补贴120元,以此加快母牛扩群增量;进口2万头良种奶牛,每头补贴5000元,以此提高母牛质量。

刘永志说,内蒙古将采取“先建后补”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每个奶畜养殖场补贴60万元,重点支持开展养殖设施设备改造、饲草料生产加工、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及自办中小型乳制品加工厂等,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

内蒙古支持民族奶食品小作坊标准化升级改造,每个平均补贴50万元,重点支持生产设施、加工 *** 、冷链运输、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目前,内蒙古奶牛存栏量达120多万头,年产牛奶570多万吨,牛奶产量、加工产业规模和奶制品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首位,被称为“中国奶罐”。

责任编辑: 焦鹏

田间杂草认不清?与农药瓶上的草名对不上号?来看高清大图!

农药助手:经销商农户必备,免费查农药三证、农药报价、作物病虫害防治;最实用的植保文章分享平台!欢迎加主编微信交流:junze5678,投稿:5414402@qq.com

田间主要杂草有:野燕麦、播娘蒿、荠菜、藜、小藜、小车前、车前、刺儿菜、大刺儿菜、蒲公英、田旋花、打碗花、小根蒜、野西瓜苗、马蔺、龙葵、小果亚麻荠、雀麦、离子草、猪毛菜、鹤虱、马齿苋、独荇菜、酸模叶蓼、节节草、反枝苋、米瓦罐、朝天委陵菜、小花糖芥、蒺藜、地锦、鬼针草、小画眉草、虎尾草、野生枸杞、藉蓄、地肤、蚤缀、冬葵、附地菜、夏至草、益母草、黄花蒿、猪毛蒿、黄鹌菜、苣荬菜、山苦荬、犍牛儿苗、皱叶酸模、叉状委陵菜、委陵菜、野豌豆、曼陀罗、茜草、苍耳、小飞蓬、魁蓟、艾蒿、牛筋草、芦苇、早熟禾、冰草、马茹刺、野苜蓿、草木樨、繁缕、旱型两栖蓼、马唐、狗尾草、酢浆草、早开堇菜、细叶藜、野大豆、紫花地丁、野 *** 、蛇莓、猪殃殃、泽芹、问荆、铁苋菜、无芒稗、硬草、野胡萝卜、尖头叶藜、苦苣菜、线条鸡眼草、荩草、飞廉、断续菊、地梢瓜、牛繁缕、女菀、大果亚麻荠、甘草。

以下常见杂草附图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Webb. ex Prantl)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有毛或无毛,毛为叉状毛,以下部茎生叶为多,向上渐少。茎直立,分枝多,常于下部成淡紫色。叶为3回羽状深裂,长2-12 (-15) 厘米,末端裂片条形或长圆形,裂片长 (2-) 3-5 (-10) 毫米,宽0.8-1.5 (-2) 毫米,下部叶具柄,上部叶无柄。

龙葵(学名:Solanum nigrum L. ):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30-12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卵形或心型叶子互生,近全缘;夏季开白色小花,4-10朵成聚伞花序;球形浆果,成熟后为黑紫色。浆果和叶子均可食用,但叶子含有大量生物碱,须经煮熟后方可解毒。

马唐(学名:Digitaria sanguinalis (L. ) Scop.)是禾本科,马唐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0厘米,叶鞘短于节间,叶片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边缘较厚,微粗糙,茎直立或斜生,下部茎节著地生根,蔓延成片,难以拔出。叶被长毛。总状花序;小穗椭圆状披针形,短三角形,无脉;花药长约1毫米。6-9月花果期。

稗子,拉丁学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稗子和稻子外形极为相似。稗子长在稻田里、沼泽、沟渠旁、低洼荒地。形状似稻但叶片毛涩,颜色较浅。稗子与稻子共同吸收稻田里养份,因此稗子是稻田里的恶性杂草,败家子中的“败”就是稗子演变过来的。但同时也是马牛羊等的一种好的饲养原料,营养价值也较高,根及幼苗可药用,能止血,主治创伤出血。

反枝苋,别名:西风谷,拉丁文名:Amaranthus retroflexus. 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有时达1米多;花期7-8月,果期8-9月。

猪殃殃(bedstraw ,亦作cleavers),茜草科(Rubiaceae)拉拉藤属植物。多枝、蔓生或攀缘状草本,生于海拔20-4600米的山坡、旷野、沟边、河滩、田中、林缘、草地。约有300个种分布全世界潮湿林地、沼泽、河岸和海滨。为夏熟旱作物田恶性杂草,同时又是有降压、抗癌功用之中药材。

异型莎草:植物名(Cyperus difformis L.)为莎草目,莎草科。一年生草本。花果期夏、秋季,以种子繁殖,子实极多,成熟后即脱落,春季出苗。为低洼潮湿的旱地的恶性杂草。生于稻田或水边潮湿处。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牛繁缕:为石竹科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L.)Fries. 的嫩茎叶。【别名】:鹅儿肠、鹅肠菜。

香附子,学名:Cyperus rotundus L,又称雷公草、莎草、梭梭草、胡子草、香胡子、三梭草、野韭菜等,是一种多年生莎草科杂草,位居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首。原产于印度,广泛颁布于热带及亚热带,被报道发生危害之作物有52种,分布在92个国家。且其天敌未被同时引入和当地气候环境之适宜,现今成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广泛分布于北纬45°以南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大部地区都有发生。

野慈姑:(学名:Sagittaria trifolia L.)别名驴耳菜、大毛驴子、毛驴耳朵、飞机草、三角草、老母猪拱豆、 地豆、扎枪头子、鸭嘴子、洋服领、鹞鹰、小燕儿。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为慈姑的变种 ,与慈姑相比比,野慈姑植株较矮,叶片较小、薄。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泽 泻:泽泻(学名:Ali *** a plantago-aquatica Linn. ),别名 水白菜、水菠菜,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

雨久花:(学名:Monochoria korsakowii Regel & Maack)别名:鸭舌草、兰花菜、马耳菜,直立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具柔软须根。

萤蔺(Scirpus juncoides Roxb)别名水葱子。属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杂草,生于水稻田、池边或浅水边。

稻稗:(Scirpus juncoides Roxb)别名精稗,属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杂草,生于水稻田、池边或浅水边。

狼把草:(学名:Bidens tripartita L.)又名:鬼叉、鬼针、鬼刺等,属菊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80厘米,有时可达90厘米;由基部分枝,无毛。

日本藨草、扁秆藨草、水莎草俗称三棱草,多年生草本,种子及块茎繁殖,是稻田的恶性杂草。常生长于湿地、河岸、沼泽等处。秆单一,扁三棱形,苞片叶状,比花序长。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牛毛毡:牛马草,单子叶植物,挺水性水草。细长如牛毛。是稻田的重要杂草之一。生于水田中池塘边及湿粘土中。

眼子菜:水上漂,多年生水生草本,生于静水池沼中。为常见的稻田杂草,有时是恶性杂草,亦是中医中药的一种,全草入药。中国各地都有分布。

匍茎剪股颖:爬蔓草、鸡爪子草 ,(学名:Agrostis stolonifera Linn. ) 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长匍匐茎有节,节着地生根。叶鞘无毛,稍带紫色,叶扁平形,先端尖,具小刺毛。夏季为此植物枯黄期。圆锥花序卵状长圆形,绿紫色。原产地:欧亚大陆的温度带,、北美洲、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江西、浙江。变种品种有多种,大致分为高、矮和抗病能力及颜色(深绿、中绿、墨绿)。

谷精草:狗须子,一年生草本,须根细软稠密,叶基生,长披针状条形。头状花序呈半球形,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苞片淡黄绿色,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花茎纤细,长短不一,淡黄绿色,有光泽,稍扭曲,有棱线数条。蒴果3裂。主产于中国江苏苏州、宜兴、溧阳,浙江吴兴、湖州、相乡,湖北黄岗、咸宁、孝感等地。

水绵:青苔、蛤蟆癞,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大量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水绵还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水绵大面积发生容易出现较多问题。

小茨藻:扎塞,(学名:Najas minor All.)茨藻科,茨藻属,一年生沉水草木。茎圆柱形,光滑无齿,分枝多,呈二叉状;叶片线形,叶鞘上部呈例心形,花小,单性,单生于叶腋,花粉粒椭圆形;雌花无佛焰苞和花被,瘦果黄褐色,狭长椭圆形,种皮坚硬,易碎;花果期6—10月。成小丛生于池塘、湖泊、水沟和稻田中。

长芒野稗:红根稗子,(Echinochloa caudata Roshev.),一年生草本。生育期5至10月份,花果期7至10月份。

苍耳(拉丁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尔雅)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全株都有其毒(贝壳杉烯毒苷),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原产于美洲和东亚,广布欧洲大部和北美部分地区;野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等,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杂草名字太多了,一下子也看不完,实在不知道了,网上找吧!

标签: 苜蓿 大图 高汤 高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