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2岁男童喉咙内长出“菜花”样的肿块,确诊感染HPV。”的词条冲上了热搜,让人唏嘘。
果果(化名)今年两岁,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家里人发现他逐渐开始“长歪”,声音越来越嘶哑,睡觉也经常会惊醒,几乎不能睡整觉。喉镜检查后发现,原来果果喉咙内长了一块“菜花”样的肿块。病理报告提示:喉 *** 状瘤。
什么是喉 *** 状瘤?
喉 *** 状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呼吸道 *** 状瘤最主要的病变类型,由HPV感染致病,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JLP侵袭性高,病变生长快、多发、易复发,加之儿童喉腔狭小,易导致喉梗阻,治疗颇具挑战。患儿往往要经历频繁的手术,而语音功能和呼吸功能障碍依然难以避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对患儿及家庭造成极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喉 *** 状瘤病的病因是什么?
HPV 引起喉 *** 状瘤病。尽管数百万人感染了 HPV,但只有少数人患上了喉 *** 状瘤病。医学专家不确定这是为什么。
大约有 200 种不同类型的 HPV。HPV 6 型和 HPV 11 型占 10 例复发性呼吸道 *** 状瘤病病例中的 9 例。这些 HPV 类型也会引起尖锐湿疣。成人可以通过 *** 传播导致喉 *** 状瘤病的 6 型和 11 型 HPV。您也可以通过 *** 和生殖器 *** 获得这些类型。
患有尖锐湿疣的孕妇可能会在分娩和分娩期间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分娩父母是新感染的或分娩时间过长,这种风险会更大。分娩时间越长意味着您的宝宝接触到的病毒越多。
喉 *** 状瘤病有哪些症状?
喉 *** 状瘤病引起类似于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这是导致儿童声音嘶哑的第二大常见原因。成人也可能声音嘶哑。
儿童和成人可能会遇到:
- 慢性咳嗽。
- 吞咽困难(吞咽困难)或进食。
-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
- 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问题。
能预防喉 *** 状瘤病吗?
使用避孕套可以降低感染 HPV 的风险。如果您感染了病毒,避孕套还可以保护您的伴侣。避孕套保护包括在 *** 过程中使用牙套。
HPV 疫苗可预防引起喉 *** 状瘤病的 HPV 类型。它还可以防止其他七种导致癌症的 HPV 类型,例如:
- *** 癌。
- 宫颈癌、 *** 癌和外阴癌。
- *** 癌。
- 喉癌如喉癌和口咽癌。
儿童可以从 9 岁开始接种之一剂 HPV 疫苗,并在 15 岁之前接种第二剂。
26 岁以下未接种疫苗的成年人也可以接种疫苗。成人需要三剂。如果您年龄在 27 至 45 岁之间,与不止一个伴侣有过性生活并且没有感染 HPV,那么您也可以从疫苗接种中受益。
剖腹产可以预防幼年型喉 *** 状瘤病吗?
不会。通过剖腹产(剖腹产)出生的婴儿仍然可以从母亲那里感染 HPV,并继续发展为喉 *** 状瘤病。
花椰菜软腐病,难防难治危害大,菜农朋友了解病因才能彻底防治它
原创不易,文字也有产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果您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技术、农村生活等,那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依农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花椰菜又称花菜、菜花、球状甘蓝等,十字花科芸苔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花椰菜原产于地中海地区,是当地野生甘蓝的变种植物,最初发现时间已不可考究,欧洲地区栽培种植的时间较长约有500年的时间。我国种植花椰菜的时间较短,越在19世纪清朝时期才传入我国,虽种植时间较短但化花椰菜在我国的种植发展却极为迅速,尤其是近20-30年间栽培种植面积成倍的上涨。目前我国花椰菜栽培种植面积大概在50万亩左右,年总产量近1000万吨,均居世界首位。
花椰菜富含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蛋白质、钙、钾、磷等营养物质,炒食口感清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此外花叶菜还含有较多的类黄酮物质以及多种抗氧化成分,常食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这也是作为蔬菜的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从栽培种植角度看,花椰菜成育期短,早熟品种移栽后1-2月即可采收,见效比较快;花椰菜喜冷凉气候,适种范围较广、不同区域内终年可栽培种植,加之产量较为可观,价格行情相对稳定,农民朋友们乐于种植。
就像其它农作物一样,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张,花椰菜种植过程中的一些负面问题慢慢显现,严重影响了花椰菜的产量、品质和农民朋友的收入。在诸多负面问题中,病虫害常发、爆发、逐年重的现象日趋严重。我们今天要讲的花椰菜软腐病就是危害较为严重、覆盖产区较广、难防难治的病害之一。花椰菜软腐病又称花菜腐烂病、花菜水烂病等,该病主要危害花叶菜的花球、花茎、叶,花椰菜结球期发病最重,造成花椰菜腐烂变质失去商品性。该病还有较强的传播能力,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田间发病率可达10%-30%,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绝产绝收。由于我们在农业生产中习惯于粗放管理,盲目用药防病,花椰菜软腐病的危害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难防控。依农认为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一定要先对其有充分的了解,找出防治突破口,进行多角度的综合防治,才能起到更佳的防治效果。今天依农就带大家深入详细的了解一下花椰菜软腐病,并总结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深入了解花椰菜软腐病
一、病原简介
花椰菜软腐病的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细菌性病原。病原名称之所以,以“胡萝卜”作为前缀,原因是该病原首先在胡萝卜中被发现。
- 该病原几乎可以侵害所有十字花科的作物,另外还能侵染多种茄科、豆科、菊科作物,可以说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且寄主之间可以交叉感染病害。
- 该病原的田间传播途径非常广泛,可通过土壤、肥料、昆虫、风雨、灌溉、农事操作、接触等,几乎是我们所有能想到的传播方式;此外即便是花椰菜贮藏期,该病原仍能传播侵染健康花菜。
- 该病原还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环境温度在0℃-40℃范围内均能侵染花椰菜植株并致病,温度范围在25℃-32℃空气湿度较大时侵染性、传播性和致病性最强,持续10分钟50℃以上的高温能将病原菌杀死;土壤较为干旱时病原菌可在土中生存30-60天并能发生扩繁,土壤湿度较大时可生存90-120天甚至更长,对土壤酸碱性的耐性较强PH值在5.2-9.3之间皆有较强的活性。
- 该病原可全年侵染花椰菜,唯一的弱点可能就是不耐光照。
二、侵染特性
- 初侵染:初侵染的病原来于种子、种苗直接携病的,定植后病原在植株内生长繁育,抗病性较弱的植株可能在苗期直接十二昂,抗病性较强的植株内病原基数较大时,开始发病。病原来源于土壤、底肥、病残体的,花椰菜定植后,病原菌由可根部侵入(根部有机械伤口、虫咬伤口时,侵入速度较快),也可经雨水迸溅、携病害虫侵入植株叶、茎、花球,侵入后病原扩繁,植株逐渐现病。
- 再侵染(传播侵染):当花椰菜被病原菌侵染现病后期,病初积累了大量的病原菌,病原菌在植株细胞内活动并产生多种分解酶,导致细胞破裂,细胞破裂后原细胞内的病原菌扩散的环境中,可经由多种传播途径侵染健康或携病植株,导致病情加重、病害蔓延,最终形成侵染循环。
三、病症表现
- 根:病原菌可直接侵染花椰菜根系,苗期侵染时根系生长较慢,根系色泽不正,短且毛细根较少,严重时病根腐坏植株死亡;后期侵染时,较粗的根系会显现褐色病斑(少数根部腐烂),吸收养分的毛细根减少植株弱势。
- 叶:初期现病时,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就像迸溅开水烫的一样),叶片中午高温时萎蔫,午后傍晚恢复(极像缺水生理病害,误判灌水后会加速病情蔓延),随后病斑逐渐扩大相连,最后叶片腐烂,腐烂处有气味难闻的液体流出。
- 茎基:茎基现病一般于叶片同时发病,发病初期在外观上看不到病变,用刀切开茎基部时能发现水渍状褐色或黑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病斑颜色加深,发病后期茎基处开始腐烂变质,有粘液流出。
- 花球:初现病时,花球上出现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发病后期同叶茎一样会慢慢腐烂变质。若病原在花球近成熟期时才开始侵染,则花球色泽异于健康花球且较为粗糙,采收后储存过程中会发生腐烂变质并传染其它花球。
四、易病规律
1、田间初携病原基数较大时,如土壤携病、种子种苗携病、病残体过多时易发生花椰菜根腐病。
2、土质板结、透气性差、粘重易积水、有机质含量低、过酸或偏碱性的土壤易发生花椰菜软腐病。
3、连坐重茬,包括与十字花科、部分茄科、菊科作物接茬种植时易发生花椰菜根腐病。
4、雨水频繁、空气湿度大、土壤含水量短时间内波动较大时易发生花椰菜根腐病。
5、虫害较为严重,虫口基数较大时易发生花椰菜根腐病。
6、田间操作不当,花椰菜机械伤口多、未及时清园时极易发生花椰菜根腐病。
7、肥料使用不合理,偏施氮肥、施入为发酵腐熟好的有机肥时易发生花椰菜根腐病。
8、设施种植花椰菜易病情况高于露天栽培花椰菜。
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治花椰菜软腐病的突破点
深入了解花椰菜软腐病之后,我们要学会从它的病原特点、侵染特性、易病规律规律中找出防治该病的突破点。从大方向说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无外乎三步走,之一控制病原;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止损。病原没了病害自然就没了,途径断了自然就没法传播了,病害发生了及时止住它的扩散降低损失也就等于赚钱了。我们了解到花椰菜的初病原在种子、土壤、肥料、病残体中,降低清除后可有效减少发病几率。花椰菜的传播途径太广,但是其中有一个关键点:有机械创口的极易被病原菌侵染,这应该是切断传播途径中的一个防控重点。对于花椰菜这种发病后期无法挽救且极易蔓延的病害,要做好止损措施,提前防控“断臂求生存”。接下来依农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花椰菜软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花椰菜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优选良种及处理
- 优选良种:在选种直播或育苗时,品种上要选取抗病能力强、高产、优质的杂交种;种子要选取颗粒饱满、均匀、不超过2年的健壮种子(有些地区习惯自留种种植,自留种一定要在健壮植株上选种,但是农民朋友注意花椰菜是自花授粉作物且易产生品种退化,想要抗病、高品、高产更好选取优质的商品杂交种);选取种苗移栽时,要选根系发达,叶片浓绿、植株健壮的种苗。
- 种子、种苗处理:种子在播种前要提前做好药剂处理,用水温在50℃左右的清水浸种20-30分钟,浸种后阴干播种,想要加速萌发的话可添加水杨酸类物质促进种子萌芽。有病原隐患时要注意药剂浸种,可用500倍14%的络氨铜药液浸种,移栽种苗种植时降低药剂浓度至800倍沾根后定植。
2、改良处理土壤
- 物理改良: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30厘米以上,翻土后若阳光充足,可进行晒田,利用光照灭杀病原菌。深翻后进行浅旋把土壤中较大的块砾打碎剔除,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和疏松性,避免根系受损产生机械伤痕易被病原侵染。还要尽量整平地面防治局部积水,更好采取起畦种植的方式。
- 化学改良:化学改良一是灭菌,二为灭杀啃咬植株根系的地下害虫。对于酸性较大的土壤可用生石灰调酸,生石灰还具有一定的杀菌、杀虫作用,还能补充适量的钙肥。对于病原基数较大的土壤可在翻耕晒田后用2000倍74%的农用 *** 链霉素均匀喷施在土壤上。对于害虫基数较大的田块可用辛硫磷等常用杀虫药剂拌土后撒施。这样做到菌、虫同防,避免花椰菜软腐病的发生。
- 生物改良:生物改良土壤为节省成本要在定植后花椰菜出苗到结球前这段时间进行,使用常用的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即可,随水冲施2-3次,每次亩用量1-2公斤。农用生物菌可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株健壮,抑制病原菌的扩散,从而降低花椰菜软腐病的发生。
3、避免连坐重茬
花椰菜种植时尽量避免重茬种植,另外还要避免与萝卜、白菜、甘蓝、茄子、西红柿等软腐病病原寄主作物接茬连坐种植。对于病害发生严重的田块要进行换茬种植,换茬作物可选小麦、玉米、水稻、大蒜等作物,其中用水稻换茬效果更佳。
4、合理施肥
在花椰菜生长周期内要进行合理的施肥,底肥期亩用发酵腐熟好的有机肥(一定要用无病原的有机肥)2000斤左右,复合肥料30斤左右。注意硼肥和铜肥的施入,花椰菜对这两种肥料敏感,缺失后植株长势受阻,易被花椰菜软腐病病原侵染。苗期追肥时要控制氮肥的用量,亩用量不要超过20斤,花椰菜结球期还要施入15-30斤的复合肥,保证植株健壮提高自身抗病性。此外在周期内还应根据植株长势注意叶面肥的施入,保障养分供给,避免花椰菜软腐病趁虚而入。
5、合理控制田间水分
花椰菜生长周期内喜湿怕涝,生长周期内要保障田间的湿润程度(不能因噎废食,病原喜湿就不浇水,干旱情况下花椰菜同样生长不好,还仍有可能被软腐病侵染),在雨水较大田间积水时要及时排涝,设施种植的花椰菜要控制好棚内湿度,及时的掀盖棚膜促进空气流通。此外灌溉时一定要切记避免长期干旱后的大水漫灌,要采取小水勤浇的方式,逐渐提高土壤湿度,避免花椰菜软腐病的发生。
6、加强田间管理
防治花椰菜软腐病发生田间管理中有两个要点,其一是除草;其二是清园。除草时更好采取人工疏除的防治,避免药剂对花椰菜产生危害,除草时还应注意避免对植株造成机械伤痕,尤其是花椰菜根系。清园要在整个周期内进行,及时清除老化的叶片、病株、以及杂草,在采收后要彻底的清除园内植株残体。
7、害虫防治
危害花椰菜的害虫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蚜虫、小菜蛾、黄条跳甲、金龟子幼虫、椿象、菜粉蝶、甘蓝蝇等,它们既是花椰菜软腐病的传播者又是花椰菜植株机械创口的制造者,因此一定要加紧防控。防控虫害时要以初期降虫口基数,爆发前提前预防、虫害重时连续、交叉、复配用药为原则。还要注意全流程的配合农业防虫、物理防虫和生物防虫,逐年降低田间虫害情况,从而降低花椰菜软腐病的发病率。
8、采收后发现疑似软腐病病株,不要与健康植株一起存放。
二、病害发病初期的药剂防治
花椰菜软腐病发病前期及时用药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病害发生和蔓延的作用,当病株初现水渍状病斑时要及时用药。药剂可选4000倍74%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或3000倍90%的新植霉素或800倍50%的代森铵或400倍14%的络氨铜水剂或500倍30%的氧氯化铜悬浮剂或1000倍77%的可杀得可湿性粉剂等喷施全园,间隔7天连续用药2-3次,注意交叉和复配用药,采收前10天不要用药。田间若出现零星病重植株,首先要将病株清除出园并销毁,清除后对病株附近土壤进行灌药处理,然后使用上述药剂喷施全园。
以上就是依农总结的花椰菜软腐病的病原特性、病征表现、易病规律以及防治该病的综合措施,希望对从事花椰菜种植的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软腐病能侵染多种十字花科作物,致病侵染规律几近相同,农民朋友们要学会举一反三,科学防治。此外,在防治类似花椰菜软腐病这类农作物病害时,一定要以理论为基础,从实践谈防治,找出病害的弱点,提前入手,多措施、多角度集中“火力”进行防控。最后希望种植花椰菜的农民朋友精细管理、积极应对逆境,有一个较好的收益,把腰包赚鼓。
#谷丰计划#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花椰菜是现在农村非常热门的蔬菜,现在市场需求比较高,能够为种植户带来不错的经济价值,但是在种植花椰菜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造成花椰菜产量降低,农民朋友要做好防治才好,接下来一起了解下花椰菜常见病虫害症状及防治 *** 吧!
1、黑腐病
该病主要危害的是真叶叶缘,并会出现"v"字形水渍状病斑,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而且后期会导致整个叶片枯死或腐烂,干燥时,病斑干枯或穿孔。
防治 *** :选择抗病品种,实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在种植之前使用40%福美双拌种,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一旦发病,就要使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春雷霉素、噻唑锌进行防治,效果非常不错。
2、病毒病
该病主要导致叶片褪绿斑驳,后期叶片颜色明显变淡或变为浓绿相间绿色斑驳,花叶,叶片皱缩,严重时叶面畸形,皱缩,一般伴随有蚜虫害发生。
防治 ***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苗期及时防治蚜虫,加强水分管理,避免高温高湿造成植株感病,还可以使用氨基寡糖素、菌毒清配合叶面喷雾的氨基酸类生物 *** 素进行预防。
3、霜霉病
主要危害叶脉,出现不规则黄色病斑,湿度大,还会出现白色霉状物,严重时,会造成叶片枯死变成暗褐色病斑。
防治 *** :加强田间管理,苗期及时放风调温除湿,及时间苗,合理密植。发生病害时,可以使用精甲霜灵、霜脲氰、烯酰吗啉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效果非常不错。
4、软腐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病株萎焉,严重时病部腐烂发臭,并出现灰褐色粘液,内部腐烂。
防治 *** :深沟高畦栽培,实行沟灌或喷灌,严禁大水漫灌。喷洒 *** 链霉素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显著。
综上,关于花椰菜病虫害防治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如果农民朋友想要种植出高产的花椰菜,一定要掌握好科学的病虫害防治 *** ,避免因为病虫害无法防治造成损失。
花椰菜干烧心病发率可达到10%以上,严重影响产量,如何预防?花椰菜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花菜,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这些又是人体所必须的,为此受到不少人的喜爱,炒花菜也很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具有清热解渴、利尿通便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抗癌。既然花椰菜这么受欢迎,所以也有很多人种植,但在种植的过程中,很多菜农发现花椰菜经常会出现干烧心的现象,为此非常困扰。
干烧心是花椰菜重要的病害之一,也被称为干心病,它的病发率可达到10-20%,严重的话还会达到80%以上,严重危害到了菜农的产量及收益,为此必须要重视此病的防治工作。但想要预防这个病的发生,首先要清楚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花椰菜会干烧心,有哪些防治的 *** ?相信会给菜农带来帮助。
花椰菜干烧心的原因
氮肥过多: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使用的氮肥越多,就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但这样不仅会降低花椰菜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导致土壤中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使用的氮肥过多会使土壤中的氮素过量,而花椰菜吸收了大量的氮素,叶片就会过于肥大,导致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差,直接降低了花椰菜的光能利用率,也影响到了植株吸收其它的元素,从而发生干烧心的现象。
土壤盐碱化:不管种植哪种农作物,土壤都是很重要的,而盐碱土对于作物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其可溶性盐度过高,使农物细胞里的水分走向了浓度更高的土壤溶液里,也就是说,土壤中的盐碱化程度越高,土壤溶液浓度也就比较高。如果花椰菜种植在这样的土壤中,不但没有办法正常吸收水分,还会使自身的水分流到土壤里,那么直接影响到了花椰菜的正常生长,发生干烧心的现象。
灌溉水质不良:浇水在种植花椰菜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做到合理浇水以及水质优质,才可以保障花椰菜的正常生长,但现在我国的水资源缺乏,导致水污染也非常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菜农也只能选择使用污水来灌溉,但这种水质严重超标,大多都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使用,从而使土壤的污染严重,引发花椰菜的各种问题,其中干烧心也是其中的一种。
可以看出,造成花椰菜干烧心的原因还是比较多的,导致植株的根部没有办法正常吸收水分和营养,甚至发生灼伤,最终导致了干烧心的发生。这种病害主要发在结球期时更加严重,而贮藏时也会继续存在,因此一旦发生干烧心时,直接影响到菜农的产量。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先弄清楚为什么花椰菜会出现干烧心,找到确切的原因之后再去针对解决,才可以把损失降到更低。
花椰菜干烧心的防治
目前菜农采用的都是大棚种植,但选择这样种植的方式要注意很多问题,特别是土壤方面。但因为大棚内的土壤因为多年连作、生产集中,导致土壤严重缺钙,所以在种植时要合理的进行轮作,防止土壤缺钙的情况发生,那么也可以有效防治花椰菜出现干烧心的情况,同时还可以使花椰菜更好的生长。
虽然花椰菜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也要选择肥沃的沙壤土,层次也要深点。因为花椰菜的根部生长能力是很强的,要是土壤出现板结现象,就会导致根系生长不良,无法使花椰菜吸收到足够的养分,发生干烧心。另外也要使土壤的酸碱性保持在5.5左右,但不能种植在盐碱土壤中,虽然花椰菜可以在盐含量0.5%的土壤中生长,但也是很难适应的。
花椰菜在生长时,对水分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这一点菜农们不要忽视了,特别是使用的水质,一定要保证是没有污染过的水源,使用了这样的水,自己的心血也就白费了。还要注意的是,花椰菜是不耐旱的,所以土壤不能太干燥,也不能出现板结的情况,应保持团粒结构。浇水应保持干干湿湿的原则,既不能使土壤太干,也不能让土壤中存在积水,更好保持65%的水分。
想获得高产,施肥是个关键点,但施肥要保证科学合理,不能为了使花椰菜快速生长,而过度的使用氮肥,这样只会起到反的效果。根据实验发现,花椰菜需求最多的是氮和钾,在生长旺季时,花椰菜需要大量的氮肥,但形成花球时,需要的磷肥比较多,现蕾前要保证磷钾肥的供,除了这些肥料之后,还要保证硼、镁、钙等微量元素的使用与吸收,这样才可以使花椰菜的营养均衡。
在种植前,一定要选择好的地块,同时要达到好的灌溉条件,并进行科学浇水,特别是包心期时,要遇到了干旱的情况,必须要及时进行浇水。施肥时也不能盲目,要根据测土配方采用专业的施肥技术,不要过度使用氮肥,应该注意钙、磷和钾肥之间的合理施用。如果是补钙的话,可以使用0.7%的水氯化钙,补锰可以喷洒0.7% *** 锰,在包心期时可以分次喷洒在叶子上,以保证花椰菜的正常生长,只有营养充足的情况下,花椰菜才可以长得更加壮实。
不管是种植任何蔬菜,都必须要用心去管理,看似种菜是件很简单的事,很多农村人也都在做,但种植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要是没有好好的去管理,那么很容易发生干烧心的情况,要是不能及时去处理,带来的损失也是非常大的,为此,菜农要做好每个步骤的管理工作,细节方面也要特别注意,另外种植前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只有让花椰菜在一切都适合的环境中生长,才可以保证最终的产量,那么经济收益也得到了保障。
白菜、油菜这种病害常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才是高产的关键文/乡土生活园艺
菌核病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主要是核盘菌引起的。如油菜,白菜,甘蓝等蔬菜,都是易侵染菌核病且较严重的作物。菌核病在不同作物的侵染“症状”有异,所以,在防治前一定要分辨清楚才行。
通过之前的文章,我们知道病害的病原物也是需要休眠的,然后再在合适的时候侵染、发病,这是病原物的循环。核盘菌也是有休眠期的,而它的休眠期比较特殊,是在夏季和冬季,这两个季节核盘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休眠。也就是说,春秋季节是核盘菌侵染作物较活跃的季节。
所以,在四季温度变化较小的地方,菌核病发病较严重。如南方地区,作物可多次受菌核病的危害,对油菜,白菜,甘蓝,花菜造成严重的伤害。
积极喷药防治菌核病
发病症状
在十字花科中,不同的蔬菜作物病症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要按不同的作物来辨别、区分,避免误诊耽误更佳的防治时间。
一,油菜
油菜的叶片,茎部,角果都可侵染菌核病,而且从幼苗到成熟均可造成危害,尤其是中后期发病最为严重和普遍,严重时可达种植面积的80%以上。发病初期,多从基部的老叶、叶柄处开始,继续侵染后至植株茎部,一般茎部的受害程度,相比其它部位严重。茎部病斑初期为水浸状浅褐色,继而转变为绕茎的大病斑,呈灰白色凹陷腐烂状。田间湿度大时,不仅侵染发病速度快,而且病斑处可见白色绒毛,这是菌核病的菌丝。
幼苗侵染菌核病时,茎、叶柄可见红褐色斑点,慢慢扩展为白色,继续侵染后腐烂并出现白色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猝倒。
角果受侵染后产生白色病斑,可致角果不能正常结实,并在角果内产生黑色小粒菌核。发病面积大时,严重影响着油菜的产量、质量。
二,白菜、甘蓝
在南方白菜和甘蓝生长后期受害较严重,在北方多发生在采种的白菜和甘蓝中。因为采种的白菜、甘蓝种植时间特殊,处在菌核病侵染的时期,所以较为严重。
白菜和甘蓝侵染菌核病,多从近地表的茎、叶开始,初期茎叶处可见水浸状,淡褐色凹陷病斑,常会引起叶球或茎部腐烂,病部多见白色绒毛菌丝和黑色菌核,腐烂处无恶臭味。
发病条件
十字花科菌核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的病害,当田间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有利于病菌的发育和侵染危害。所以,在春季、秋末多雨期间,油菜,白菜,萝卜,甘蓝等,发病受害特别严重。尤其是连作地,地势低洼积水,大水浇灌,种植密度大,通透性差,氮肥过量徒长的田,更易发病且比较严重、难治。
防治措施
从以上描述中可见:病斑处多见绒毛菌丝,腐烂处并无恶臭味。根据我们之前的文章鉴别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很明显可知核盘菌引起的十字花科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1,田间实行合理的轮作,水旱轮作或其他禾本科作物轮作种植,有不错的预防效果;十字花科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可将病原物菌核深埋土壤中;播种时种子消毒,或筛选后再进行播种。
2,及时清理田间落叶,和植株基部的病老黄叶,增强通透性和降低染病的几率。
3,合理种植,推荐深沟栽培,有利于防涝排积水。增施有机肥,平衡追施氮、磷、钾肥。
4,发病初期可用腐霉利,菌核净,多菌灵,扑海因等药剂喷施。用药时,注意用量和浓度以及次数(参考之前文章),防止产生药害和抗性。喷雾时,重点喷施植株下部的茎叶处,一般一周喷施一次,2-3次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好,更多无公害种植技术,请关注我们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讲解】专栏,我们会在里面随时更新最实用的种植技术、和经验。谢谢!
点击右上方红色字体,关注农业百事通,获取农村最新热点资讯!
西兰花作为一种营养价值远远超过一般蔬菜的作物,在我国的市场受欢迎程度非常高!因此,在我国农村的栽培面积也非常广泛!
但是,在培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导致农户始终不能实现正常的稳定产质,收入难以提高!
尤其是像烂心病这样一些危害性比较大的病害,一旦发病严重,扩散,那么农户的辛苦培育基本上就是付之东流!
对此,农户应该如何处理?有效的防治 *** 是什么?有必要了解清楚!
首先,当种植带菌种子,发病几率就比较高,所以,农户要采取药剂拌种,提高种子发芽率,驱逐地下害虫来直接规避发病条件;
其次,当进行大棚培育时,棚内的温度过高,也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所以,农户要能够在发病初期,就及时采用药剂防治,喷洒药剂,拔除病苗,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当然,除了烂心病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病害对西兰花的生长培育影响也很大,例如霜霉病,叶片、花茎、花梗、花蕾和种荚均会受害!病菌还会以卵孢子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种株上越冬,成为次年春菜的初侵染源!来年还会爆发!所以,防治很重要!
对此,农户首先可以选用较为抗病的品种;其次,就是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雨后及时排水,降低湿度;再者可以在叶片发病初期开始就喷药,当花球在现蕾后遇连续阴雨天气时也需立即喷药,可选用30%万克(氧氯化铜)水悬浮剂5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综上,做好蔬菜作物的病害防治工作是生产工作稳定高效的一大前提!上述相关的防治工作,广大农户可以予以一定的参考,有遇到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咨询,有更好的防治 *** ,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在西兰花种植过程中,除了需要严防小菜蛾之外对软腐病的防治也不能忽略,如该病防治不当将会西兰花造成严重的危害,最终毁坏西兰花品质引起减产。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不前两天就有云南的农户发几张图片给笔者问答自家的西兰花怎么了,该怎么补救呢?笔者点开图片之后立马就看出农户家的西兰花是发生软腐病,随即给她出了一套解决方案。
如下图,这是农户发给笔者的照片,从图片上可以看到当西兰花球的局部区域出现水渍状的暗褐色病斑,这是西兰花软腐病的发病初期;如果此时农户再不用药进行喷雾防治,那么病原菌就会慢慢侵染扩散至整个西兰花球导致出现腐烂、发臭的现象,同时病原菌也会随着田间的风雨或者流水进行大面积的传播,引起更多的西兰花植株发病,在严重发生时病原菌会侵染至整棵西兰花导致植株尤其是根茎基部出现溃烂、腐败最终枯死的现象,可造成西兰花严重减产。
那么哪些因素会加重田间西兰花软腐病的发生呢?
1、田间出现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
西兰花软腐病是一种喜欢待在温暖潮湿环境的细菌性病害,如果田块排水不畅容易造成雨后积水或者植株生长过密容易造成田间湿度过大,那么田间存留的软腐病病原菌就是大量滋生,然后再灌溉水、风雨等进行大面积的二次传播,最终导致软腐病爆发。
2、连茬种植或不合理轮作
软腐病除了可以侵染危害西兰花之外,该病原菌还能侵染番茄、茄子、黄瓜、白菜等多种蔬菜,如果农户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对此认识不足而进行了连茬种植或者不合理的轮作方式,即这一茬种植了西兰花而下一茬又种植西兰花或者番茄、白菜等软腐病可以侵染危害的作物,那么就会让土壤中存留的病原菌基数不断增加,这会增加田间的发病几率。
3、小菜蛾等害虫发生严重而引起大量虫伤口
西兰花软腐病的病原菌在田间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会通过西兰花的叶片气孔和根毛区侵入植株体内但侵入成功率不是很高,而如果田间的小菜蛾、菜青虫等夜蛾类害虫防治不当会导致它们肆无忌惮的啃食危害植株叶片,从而留下大量的虫伤口,那么西兰花软腐病的病原菌借助风雨的力量就会从这些虫伤口更轻易地侵入植株体内,从而增加发病的几率。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减少西兰花软腐病的发生呢?
1、加强农业基础防治减少病原菌的残存
首先,在西兰花采收完最后一批后,农户们应该可以每亩使用10kg左右的生石灰粉对田块进行撒施,之后再对田块进行不断翻耕,这样能更好的灭杀土壤中存留的病原菌;其次,对于连续种植3年以上西兰花或者软腐病寄主一样的作物,建议农户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换茬轮作,可以轮换种植红薯、生姜或者马铃薯等块茎类的作物,这样能有效减少田间病原菌的残存;最后,要加强水肥管理要注重基肥的施用,可以使用优质的有机肥混入使用的大量元素肥作为基肥,之后适当叶面喷雾中微量元素水溶肥,这样才能让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2、加强对夜蛾类害虫的防治以减少虫伤口
前面也提到过了,田间小菜蛾和菜青虫等夜蛾类害虫大量发生时会在西兰花植株叶片上进行啃食然后留下大量的虫伤口,这些虫伤口的出现会让软腐病的病原菌更轻松的侵染西兰花植株而发病,所以农户们应加强田间巡查,当遇到田间出现少量青虫时即可使用虫螨腈、茚虫威、氟铃脲或者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灵活搭配使用,这样才能有效消灭青虫而减少田间软腐病的发病率。
3、使用高效杀菌剂进行灵活防治
西兰花软腐病与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不一样,该病害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所以需要使用对细菌较高效的药剂进行喷匀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效,当然对于西兰花软腐病的防治笔者依旧建议农户们以提前预防为主,尤其是在西兰花进入结球初期的时候可以使用6%春雷霉素水剂20克、33%吡唑·喹啉铜悬浮15克等药剂兑30斤水进行喷雾,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也应该提前喷雾预防;当田间出现零星的发病植株时应该使用治疗性较强的药剂如43%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30克、45%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等进行均匀喷雾,间隔3-5天再喷雾一次,连续使用2次对西兰花软腐病具有不错的防效。
总而言之,虽然软腐病对西兰花的危害的巨大的但其可防可控,农户们应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防好害虫,同时在使用高效杀菌剂进行配合使用,这样才能高效防治软腐病而减少对西兰花的危害。
皮肤出现这5种异常,不是简单的皮肤病,警惕是皮肤癌皮肤癌是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其中癌症又被我们称为恶性肿瘤,因此,也是众多肿瘤疾病当中的一种。一般来说,导致皮肤癌病发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旦患上皮肤癌,治疗起来想当的麻烦,即便是通过正规的治疗也不一定能够痊愈,因此,我们一旦发现自己有皮肤癌的症状,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皮肤出现这5种异常,应警惕是皮肤癌!
1、皮肤长出不明物体
如果局部皮肤长出不明的物体,如红硬、环状、菜花状的凸起物,很有可能是由于皮肤表层癌细胞迅速扩散而导致的,经常会出现的部位有外阴、鼻、舌、尤其是皮肤的粘膜交接处,一旦出现异常,应该引起注意。
2、皮肤表面突然长痣
皮肤上长痣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莫名其妙多出来的痣很有可能是患上皮肤癌的前兆。其中,大于两厘米的痣一定要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看是否是由于黑色素瘤病变而引发的皮肤癌。
3、皮肤出现湿疹
皮肤癌症状之一是身体局部出现湿疹,好发于 *** 周围,如果 *** 周围出现湿疹样的隆起,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因为自己在家中无论擦抹什么药物,都不会有好转,非常难以治愈,还有可能耽误疾病治疗的更佳时期。
4、皮肤局部溃疡
患上皮肤癌的患者,癌细胞在皮肤表层扩散的非常快,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很有可能导致皮肤出现大面积的出血性溃疡。其中,溃疡好发于耳、面、手臂、前臂等部位,一旦出现溃疡,应该听从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否则会加快皮肤溃疡的速度。
5、肤色发生不正常改变
每个人的肤色都不相同,黑一点白一点都很正常。但肤色如果突然直接发生的不正常的改变,比如暗黄,发紫等,很有可能是由于患上皮肤癌,其中的致病因素在体内迅速的扩散,最终导致肤色发生改变。
皮肤癌分为早中晚期,如果在早期及时发现医治,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恶化,因此,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观察自己以及身边朋友的身体状况,一有什么不正常的症状表现,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有效控制住疾病的恶化。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又称“天冬根”,主要危害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萝卜、芜菁、甘蓝、芥菜、紫菜薹、榨菜等十字花科作物。近年来,我国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严重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十字花科植物重要病害之一。
1、十字花科根肿病识别特征
武汉市蔡甸区菱湖尚品等公司种植的小白菜、大白菜秧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严重。该病主要危害根部。发病初期植株生长缓慢、矮小,下部叶片常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期基部叶片变黄、枯萎,有时整株枯死。病株根部出现肿瘤是此病最明显的特征。白菜、甘蓝、芥菜的根部肿瘤多出现在主根或侧根上,一般为手指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大如鸡蛋,小如米粒。主根上肿瘤大而少,侧根上小而多。萝卜及芜菁等根菜在侧根上生肿瘤。主根不变形,病根初期光滑,后期龟裂、粗糙。
小白菜根肿病
大白菜根肿病
花椰菜根肿病
花椰菜根肿病
大白菜根肿病
小白菜 根肿病
2、病原菌
引起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病原菌为芸薹根肿菌,属根肿菌目根肿菌纲根肿菌属。但对于根肿菌目的分类地位,目前尚有争议。根肿病菌的休眠孢子囊在寄主根部薄壁组织细胞内形成,球形或扁圆形、单胞、无色或略带灰色,大小1.6~4.6微米,常密集呈鱼卵块。
3、发病规律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病原菌通常以休眠孢子囊(通常称休眠孢子)粘附在植物的种子、病残体上或者散落在田间,土壤中根肿菌的休眠孢子在未腐熟的粪肥中存在,随着有机肥的施用带入田间。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很强,一般至少可以存活8年,环境适宜时可以存活15年以上,越冬和越夏后的休眠孢子可在田间进行传播。
根肿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根肿病菌喜欢酸性土壤,一般来说,十字花科作物连作田块、酸性土壤田块、低洼潮湿和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最重,施用过多氮肥的田块发病较重。
4、综合防控措施
防治根肿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更好实行水旱轮作或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3~5年,并结合深耕,可以有效减轻病害发生。此外可以改良定植田的土壤,结合整地在酸性土中每667平方米施消石灰100-150 千克,并增施腐熟有机肥,降低土壤酸度,降低发病率。药剂防治技术如下:
4.1、做好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再用10%氰霜唑悬浮剂2000~3000倍液浸种10分钟,洗净后播种。
4.2、苗床消毒
可用5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或10%氰霜唑悬浮剂1000~1500倍液对苗床喷淋,淋土深度15厘米左右。
4.3、种苗杀菌
种苗移栽前用适当浓度(15%)的石灰水或10%氰霜唑悬浮剂1500~2000倍液浸根或作定根水浇施,防止病菌侵入根系。
4.4、移栽前对大田消毒灭菌
在作物定植前1个月用氰氨化钙土壤消毒。药剂喷淋:使用的药剂有氟啶胺和百菌清。氟啶胺是防治根肿病的高效药,喷雾混土进行土壤处理时浓度不宜过大,否则对幼苗根系生长有抑 *** 用,不宜作灌根等集中式施药处理。6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一般用750倍液喷施,用作大田土壤消毒处理,效果可达70%~80%。
4.5、发病后喷药防治
大田十字花科蔬菜呈现根肿病症状后,可用10%氰霜唑悬浮剂1500~2000倍液灌根,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或用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发病株基部定点喷药防治。
作者:吴仁锋 杨绍丽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蔬菜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