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草图片功效与作用,鸡骨草煲水功效与作用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36 0
每日一中药——鸡骨草

鸡骨草,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又叫黄头草、猪腰草。一年四季均可采挖,将杂质除去,图一所示的荚果必须摘去(荚果有毒),不可入药。切记!

鸡骨草味甘,性凉。归肝经、胃经。主要功效是: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

利湿退黄之鸡骨草,能治疗黄疸。这也是其临床主要应用治疗的疾病,甘凉之鸡骨草,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力,肝胆湿热,湿热郁蒸所引起的黄疸,应用鸡骨草治疗效果甚佳。治疗黄疸时可以单独使用鸡骨草,也可以配合茵陈、地耳草等一起使用增加退黄之效。

鸡骨草还有清热解毒之效,且归肝经,肝在体表循行过乳区,乳区疼痛大都是肝经有疾导致,清热解毒之鸡骨草善解乳痈之毒,将新鲜的鸡骨草捣烂外敷乳区即可。

疏肝止痛也是鸡骨草的作用。肝胃不和,肝木郁乘脾土时,易导致腹部胀痛不适,取鸡骨草疏肝止痛,能很好地缓解肝气不疏之斜肋疼痛,或者肝郁欺脾胃之胃脘部疼痛等疾病。

《中国药植图鉴》:治风湿骨痛,跌打瘀血内伤;并作清凉解热药。

本文旨在科普中药的功效,并不推荐随意使用,若有需要,请至正规医院,遵医嘱用药,切勿随意擅自服食药材。

喜欢中医的小伙伴们,别忘了点点关注、转发,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我。

这4种药食两用的野草秋天吃更好!没种的农民现在上山采还来得及

立秋过后,为了健康过冬,是开始进补的时间啦!这四种乡下的养生功效的“草”(植物药),既有益身体,还丰富了城里人的菜单,更是让农民好好的大赚一笔,可谓神清气爽!

之一种:你猜它是啥?

鸡骨草

湿热克星,护肝良药

鸡骨草,又名黄头草、黄仔强、大黄草,盛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其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胃经。有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疏肝止痛的功效。

?功用:鸡骨草性凉,适用于湿热体质人群。这类体质的人,可于两胁不适,胃脘胀闷,食欲不佳,口苦口黏,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时使用。

肝炎新得者,体质较为盛实,多与湿热有关,尤其是急性黄疸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伴有黄疸者,最适合用鸡骨草煲猪瘦肉调理。

第二种: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艾草

艾草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药典》(2015年版)载,艾叶其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

?功用:风寒初起,或阳虚体质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出现痛经或日常调养,取陈艾叶多少不拘、生姜片若干煮水,放温(不兑凉水)泡脚。

新鲜的艾草嫩叶,可作为菜蔬食用,与蛋、肉等食材同烹。艾草剁碎、磨汁,或煮绵软后取出掺入糯米粉,做成青团、艾糍等传统点心。

另外,鲜或干的艾草、艾根,还能煮茶炖汤。

第三种:车前草(老农民最熟悉的植物)

车前草

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药典》(2015年版)载其“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全草能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凉血,解毒,常用于热淋涩痛,水肿尿少,暑湿泄泻,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其子能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常用于热淋浬痛,水肿胀满,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功用:痛风发作时,可取干车前草30~60克,鲜者加倍,水煎2次服用,每日1剂,连续服用1~2周,有助于缓解症状。

第四种:有农民认识,还有许多农民不认识的——益母草

益母草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益母草,以施治妇女月经、生产难题的确切疗效在医药界为人所熟知。

益母草味苦、辛,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能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

?功用:经血量少、闭经、瘀血痛经及产后瘀血腹痛,取益母草鲜品30克,或干品15克,煎煮为1碗,对黄酒1勺温服。调经时在经前3~5天连服,到月经来为止。

疔肿疖子(毛囊炎化脓),取鲜益母草捣敷,另绞汁150毫升内服。

这四种既当菜又当药的植物今年没种植没关系,山里还是有许多的,不过明年有没有不知道,咱农民可以自己种。遇到种植草药的问题,可以上云种养咨询专家,它是全球更大的农技问答平台。里面 *** 了数万名种植和养殖方面的专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2分钟内就会得到回复。

现如今不仅有农民种植车前草住上了小洋楼,种植益母草、艾草、鸡骨草的农民也大有人在,为啥种?因为赚的比种粮食和蔬菜赚的钱多!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的鸡骨草排骨汤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 *** :鸡骨草排骨汤。此汤偏凉,清热祛湿、疏肝健脾,适合春夏季节,尤其高温、潮湿等天气。

010 鸡骨草排骨汤

材料:

鸡骨草(30-60g,煎成段)、芡实(30g)、薏苡仁(30g)、排骨(250g,洗净、切块)、赤小豆(15g)、红枣(2-3枚,去核)、生姜(3-4片)、陈皮(3-5g)。

煮法

上述材料洗净。首先排骨、加水适量,煮开5分钟,去血沫、捞起,备用。然后在汤锅中,加入处理好的排骨、鸡骨草、芡实、薏苡仁、赤小豆、红枣、生姜、陈皮,与水同煮,大火煮沸,调至文火,共煮约1-2小时,汤成,加少许盐、搅匀,稍放凉即可食用。

功效

清热解毒、疏肝止痛、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等;

注意:

1、若怕汤性过于寒凉,可以适量增加生姜、陈皮;

2、阳虚、胃肠虚寒者不宜;

3、尤其适合湿热证、实热证,如肝胆湿热者、肝热脾湿者;

4、排骨可随喜好换成其他猪骨、猪横利、瘦肉、老鸭等;

5、鸡骨草种子有毒,需去除后再使用;

6、汤虽味好,适量为佳。


以上仅供参考,如有明显不适,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天热,这汤我常煲,一周煲2次,去湿气降暑气,饭前饭后喝都合适

这两天天气特别热,吃了两顿辣椒酱拌饭,没忍住吃辣椒的我,再一次扁桃体发炎,淋巴结肿大。前段时间饮食特别清淡,因为减脂期,所以过了减脂期后突然特别想吃辣椒,于是连着两天吃了点辣椒酱拌饭,那叫一个香啊,吃的时候那是一个开心,等到过后开始上火了,就干着急了。

广东气候和水土不一样,所以我们都爱喝汤、煲汤,哪怕天气再热,就算不会每天煲老火汤,但是一周基本会间隔着煲1-2次。上火怎么办?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有暑气也有体内积聚的热气和湿气,面对这样的情况,其实我们也不是直奔凉茶铺,而是多用温和去湿气清内热的汤水来调理。

知道自己上火了,就要改变一下饮食习惯。清内热,简单的来说就是把体内积聚的火气和热气给它压下去降下去,所以有针对的喝汤,能平衡身体的五脏六腑,平衡好了,火气就慢慢消失了,也不容易生病,尤其现在这样的时期,更是不能掉以轻心。

清内热喝什么汤?今天就分享我的清内热去湿气的家常汤,广东人都会,加点不一样的食材,喝完有回甘,饭前饭后喝都合适。

【鸡骨无花果炖瘦肉汤】

食材:干鸡骨草1把,猪横脷1条,干无花果5-6颗,瘦肉300颗,生姜1块,盐少许。

做法:

  1. 准备食材,今天用炖盅来煲汤,因为分量不多,如果是晚上喝汤,正好一人一碗,恰到好处,还不会担心喝不完要隔夜或者倒掉。瘦肉(里脊肉)1块,不需要太多,里脊肉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猪横脷是猪的脾脏部位,因为和猪舌头形状相似,所以广东话的谐音“猪横脷”是由此而来的。

猪横脷虽然是内脏,但是有去肝火、健脾胃、去燥的作用,多用来煲汤。

2.先来处理一下肉类的部分。瘦肉切成块,生姜切成片,猪横脷去掉白色的内脏部分,洗干净,因为是内脏,所有有些腥味,切成块后,加入1茶匙料酒,大火煮沸1分钟,这样能很好地去除腥味和血水。煮过之后捞出冲洗一遍备用。

3.干鸡骨草一把,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下,无花果也同样冲洗一下。

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甘、微苦,凉。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疽,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鸡骨草还可在春夏潮湿季节用来煲汤作食疗。

4.最后,把汆烫过的瘦肉块和猪横脷、鸡骨草和干无花果放入炖盅内,加满清水后,放入高压锅里隔水蒸炖50分钟。汤炖好之后再加适量盐调味。

鸡骨草味甘,经过长时间浸润和高温焖炖后,微微回甘的味道渗出,这个汤喝完之后有微微的回甘,去肝火特别好,尤其是体内虚火积聚的时候,多喝这汤,比喝菊花茶管用。

黑猫的厨房,美食专栏原创作者,图文原创,盗图必究!

与你分享每日家常菜和一日三餐的细枝末节,认真生活,好好吃饭!

味道“一言难尽”的它,却是“雨雨雨”天气的必备食材

这个星期,广州的天气是这样的

昨天和今天自不待言

雨雨雨一直到周末

广州人在呼唤以下这位女士赶紧上班

在炎热多雨的季节

总有鸡骨草的味道在广州街头巷尾漂浮

在书本里,这种味道通常被描述成“味甘、微苦”

但这“微苦”其实“一言难尽”

谁喝谁知道

虽然味道不咋滴,但鸡骨草清热利湿、舒肝止痛的功效确实明显,亦可用于治疗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等。

鸡骨草茵陈煲鲫鱼

主要功效:清利湿热退黄

推荐人群:暑热季节保健汤水,黄疸、肝炎、胆石症、胆囊炎等肝胆系统疾病。

材料:绵茵陈50克、鸡骨草100克、蜜枣2-3个、鲫鱼1条、生姜3-4片(3-4人量)。

烹制 *** :

绵茵陈、鸡骨草清洗后浸泡片刻;鲫鱼斩杀后去腮内脏、刮去鳞片及腹腔内黑膜后洗净,用少量油略煎至两面鱼身金黄色(不宜煎焦);将全部材料放入汤煲内,加2000-2500ml清水,武火煲15分钟后改文火煲半小时,调入少量食盐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

绵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利湿热、退黄疸的功效;鸡骨草,性凉,味甘苦,也是暑热天气常用清热利湿的药材,它还具有散瘀止痛的作用。这两者均是广东民间夏季常用的草药,两者合用,清利湿热的功效更强。但两者均属寒凉之品,用甘温的鲫鱼可中和其寒凉之性,同时鲫鱼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解毒的作用,使得本汤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是暑热夏季应季的保健汤水之一,同时可用于黄疸、肝炎、胆石症、胆囊炎等病。


鸡骨草横脷祛湿汤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健脾祛湿

推荐人群:适用于面部油腻,口干苦、口气大,大便粘滞不畅,食欲不振等人群以及作为夏季湿热保健汤水。

材料:鸡骨草25g、赤小豆50g、薏米30克、陈皮3克、猪横脷1条(3-4人量)

烹制 *** :

所有的食材洗净备用,薏米、赤小豆提前两小时浸泡,猪横脷洗净切片,用料酒盐腌制15分钟备用。将所有食材放入瓦煲内,加清水2000ml,大火煮沸转文火煲约60分钟,即可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

广东居民常用鸡骨草搭配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满的猪横脷煲汤,两者搭配适合夏季闷热潮湿的天气饮用。再加上健脾理气的陈皮和祛湿利尿的赤小豆、清热健脾的薏米一同煲汤,对于夏季体内有顽固湿气、大便粘滞、小便不利等人群是一款不错的食疗方。

禁忌人群:虚寒体弱者不宜食用过多。因动物内脏胆固醇偏高,故血脂异常者建议将猪横脷换成猪瘦肉。


更多鸡骨草靓汤——

更多消暑良品——

家中种植药用植物,既养生又方便,这些你有没有?

现在各个家庭或多或少都喜欢在阳台上种花、种菜,其实适当种植草药作为养生,方便快捷。

1、懒人的草药——仙人掌(别选仙人球<笑>,难处理)

仙人掌去掉刺和皮,外用可以消炎解毒,排脓生肌,主治疮痈疖肿作用;内服能健脾胃,治久泻。50~80 克仙人掌先去皮,再用水煎大约 20 分钟,即可饮用。也可以切成条状,焯一下后放在凉水中备用,加适当配料炒食,外国是挺多食用仙人掌的。

仙人掌

2、芦荟(注意只有库拉索芦荟才有药用功效<思考>)

外敷芦荟有凉血、止痛功效,但要注意过敏可能,可以在手臂的内侧涂抹,万一出现瘙痒、皮疹,不建议使用。内服可以清热、解毒、泻火、通便。需要注意过量食用,容易腹泻、腹痛,一次不要超过 30 克(一个手指粗),注意孕妇和婴幼儿不建议内服。

库拉索芦荟

3、开花的草药

白术有紫色、绿色,可治风寒湿痹,止汗、除热、消食功效。用鲜白术叶泡茶喝,对脾胃虚弱、腹胀,经常水肿、出汗的人有效

白术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作用,可以用于风热感冒。

金银花

4、鸡骨草

鸡骨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作用,还可以清肝利胆、利温退黄,适用于肝炎患者。但要当部分人有脾胃受损情况,例如面色萎黄、容易疲劳、食欲不振,不建议服用。

鸡骨草

5、具有一定气味的草药

紫苏可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紫苏叶 6 克、生姜 3 克、适量红糖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饮用。

紫苏

薄荷具有疏风散热、清头目、利咽喉、解郁等功效,鲜薄荷叶放在沸水中冲泡,加少量糖,冷却后服用,可缓解嗓子干痒。

薄荷

鱼腥草虽然有股鱼腥味(我家必备良药<笑>),可以清肺热、治咳嗽,如果配上车前草一起煎服,还可以利尿、通淋。

鱼腥草

鸡骨草药用不止做凉茶那么简单,还有更大的价值

说到鸡骨草,很多人并不陌生,只要喝过凉茶饮料的,里面成分基本上都有鸡骨草做原料。真正见过鸡骨草的还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更加了解。特别是夏天经常采回来煮凉茶,味道确实不错。

别名:细叶龙鳞叶、黄食草、 *** 思子。

科属形态:蝶形花科相思子属。灌木。茎披散.小枝通常黑褐色,叶为羽状复叶;小叶8-11对,膜质矩园形,长0.8-1.2厘米,宽3-5毫米,先端钝而有小锐尖,基部浑园,上面被疏毛,背面紧贴粗毛,具有极小的托叶。秋季开淡红色花,为腋生的总状花序,花尊钟形。果为荚果,矩圆形,扁平,被疏毛。种子矩园形,扁平褐黑色。

采集的鸡骨草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山岗杂草或灌木丛中,经常缠绕别的植物上面。

缠绕的鸡骨草

采集加工:药用根茎叶。秋季采集较好,采后洗净扎成小把,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淡凉。清热利湿,舒肝定痛,活血去瘀。

缠绕的鸡骨草

主治用法: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风湿骨痛,跌打,小便刺痛,蛇伤。干用100克,水煎服。还可作凉茶饮料。

按:此药的种子有大毒!用时一定要把豆荚全部清除,切记!

喜欢更多植物药用价值的朋友敬请关注本头条号。

农村有种草叫“广州相思子”认识吗?竟可缓解胃痛,其栽培看这里

广州相思子,别名鸡骨草、红母鸡草、细叶鸡骨草。因其更先发现在广州白云山,故称广州相思子,商品名鸡骨草。以全株入药。具有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的功效。为广东凉茶的主要原料之一,历来作为治疗肝炎的良药,用药历史悠久。是广东、广西、海南等省的重要出口药材。

一、育苗

1.育苗地:选择近水源、背风、向阳、土层肥沃、略带砂质的生荒地,深翻30厘米,打碎土块,每亩施2500~-3000公斤腐熟堆肥或农家肥,拌匀,翻耕耙平作床,床宽1~1.2米。

2.育苗 *** :生产上有育苗移栽和直播种植两种。

(1)采种与种子处理:当荚果黄绿色时,及时采收,在通风处晾晒干后剥出种子,选饱满无病虫害种子作播种用。由于种子表面光滑坚硬,透水性差,播种时需处理种子,用2倍量的干细沙与种子拌匀,铺在水泥地面或木板上,用坚硬木棒来回研磨,或用木砂纸磨擦种子,致种子表面变得粗糙能透水为度。

(2)播种时期:3~5月进行。

(3)播种 *** :可采用点播或撒播。点播按株行距2X 3厘米;撒播,将种子与细沙混匀后撒播在已整好的苗床上,播后盖一层薄砂或细火烧土,浇水盖草保湿。有条件的可用农用薄膜直接覆盖畦面,出苗时即揭去。每亩用种量约1.5~2公斤,可移植60多亩。

3.育苗地管理

(1)除草淋水:播后常除草,浇水保湿,5~7天种子开始出芽。

(2)施肥:出齐苗后每亩薄施800~1000公斤人畜粪尿。

二、种植

1.种植地:选择近水源、排灌方便、土壤湿润的丘陵山地、荒山草坡、旱地或无林地,新开荒地更好。秋冬季节深翻晒土风化,清除草根杂物,堆制火烧土作基肥,翌年春季碎土,拌施土杂肥或草木灰2500~3000公斤作基肥,整平后作高畦,畦宽1~1.3米,畦高20~30厘米。

2.种植时间:当苗高长至10~15厘米时。选择阴天、阴雨天或晴天下午定植。

3.种植密度:株行距30X 30或20X 25厘米。

4.种植 *** :幼苗移栽时,应小心将小苗挖起,带少许根泥,勿伤根部,随起随栽,将幼苗种植在挖好的穴中,扶正,盖土3~4厘米,稍稍压实,浇定根水。目前生产上采用直播:先进行种子处理。用细沙或砂纸磨擦,去掉蜡质层,再用25~30°C左右的温水浸种24小时,待其吸水膨胀后捞起播种,3月下旬,气温回升至20°C以上时,在整好的地上,按株距开穴播种,每穴播2~3粒种子,覆上1~2厘米薄土,盖上稻草保湿。每亩用种子量约0.4~0.6公斤。

5.种植地管理

(1)中耕除草追肥:早春勤除杂草。雨季土壤易板结,宜勤松土,利于植株生长。结合中耕进行追肥,第1次追肥在出苗15天后,每亩薄施稀释的人畜粪尿1200公斤。第2次追肥在摘心时进行,每亩施人粪尿1500公斤。7~8月追施有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复合肥15公斤拌人畜粪肥1200公斤,或施草木灰1500公斤左右。秋后停止中耕追肥。

(2)排灌:经常保持田间湿润,久晴不雨,适当淋水,利于植株成活,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烂根。

(3)间苗补苗:直播者出苗15天后,应进行间苗、补苗。间去过密过多的苗木,补上缺苗,使每亩保留苗木8000~12000株。

鸡骨草图片功效与作用,鸡骨草煲水功效与作用-第1张图片-

(4)除芽摘果:在非留种地,当苗木初露花芽未结成荚果时,及时摘去,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根营养物质的积累和主根的膨大,提高产量和质量。

(5)插条搭架:待苗高20厘米时,每3株的距离插上1支2米长的竹条或小树杆,以利其攀援。

三、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主要有 根腐病、炭疽病和叶斑病

1.根腐病:该病多发于夏季6~8月,为害根部,在肥沃积水地较易发生。被害植株根部腐烂,茎藤萎蔫,全株枯死。防治 *** :①选择肥力适中,排水良好的砂壞地种植;②多雨季节,做好排水疏通工作,预防积水;③立即清除病株,烧毁,并撒上石灰;④用1:1:120 波尔多液喷雾,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2.炭疽病:该病为害叶片,造成叶片多病斑,甚至使叶片或藤蔓枯菱。防治 *** :发病初期,用1:3:300波尔多液喷雾,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3.叶斑病:发病初期叶尖出现淡红色斑点,逐渐向周围扩展,叶基出现淡灰色至灰白色,病斑边缘呈淡红色。防治 *** :用1:1:200波尔多液喷雾,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②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二、虫害主要有蚜虫

蚜虫:成虫或若虫吸食嫩叶和芽汁液,严重时造成茎叶发黄或落叶。防治 *** :①冬季彻底清理园地,烧毁枯枝落叶;②为害期喷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每7~9天喷1次,连喷3次。

四、采收与加工

采收种植当年或次年 11~12月可采收。以次年采收者佳,收获时用铁锨将其全株连根挖起。亦可留宿根,只割地上部分。加工将挖起的植株去掉泥土、杂质和荚果(种子有毒),并将茎藤捆扎成束或数株至十数株藤蔓成短束,扎成倒“8"字形小把,堆放在太阳下晒干后即成商品。

?

小小一野草,老人称它“护肝草”,晒干泡水好处多,如今不多见了

导语:小小一野草,老人称它“护肝草”,晒干泡水好处多,如今不多见了

在农村,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草,这些野草大都被农民当杂草除掉,而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有些野草他们会加倍珍惜,从不会把它们当杂草,而是当作防病治病的新鲜草药。

比如车前草、益母草、艾草、鸡骨草、地胆草、鹅不食草、积雪草、夏枯草、鱼腥草、仙鹤草、仙茅、羊蹄草、金钱草等,这些都是农村常见的野草,同时也是民间防病治病的良药,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

图片来源原创

地耳草也是农村常见的一种野草,说起地耳草可能很多人不认识,它的别名就是民间大名鼎鼎的田基黄,因其喜欢生长在田埂上,又开着黄色的小花,故而得名田基黄,其实它的别名叫做地耳草。

地耳草在民间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别名叫做七寸金,又名肝炎草、雀舌草、寸金草、跌水草、香草、黄花仔、禾霞气等别名,多生于田边湿润的地方,有时在草地上也能看到,它为藤黄科金丝桃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图片来源原创

春季时节,田边的地耳草长势特别好,它的叶子极小,又是对生的,青翠碧绿,非常特别,而且长得也不高,开着黄色的小花,在田边就这样静静地绽放它的美丽。

每年这个时节,许多老人就会在田边采摘一些地耳草回来,然后洗净切断晒干存起来,有时候拿出来泡水喝,听老人说有保肝护肝的作用,因此被老人称为“护肝草”,所以有些地方又叫它“肝炎草”。

其实,每种野草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地耳草虽长得矮小,但是千万别小瞧了它的价值,它也是一味防病治病的中药材,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

图片来源原创

地耳草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对肝炎、早期肝硬化、乙型脑炎、扁桃腺炎、疮毒、跌打损伤、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肺痈、口疮、目赤肿痛、皮肤病、毒蛇咬伤等病症皆有一定的疗效。

小小一野草,没想到作用这么多。以前在田边随处可见的地耳草,可惜随着大家的肆意采摘,加上除草剂的滥用,现在野生的地耳草是越来越少了。

所以说农村野草皆是宝,千万别小看了任何一种野草,有些野草虽然看起来毫无用处,但却有它自身独特的价值,在关键的时候还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只是很多人不了解而已。

图片来源原创

各位朋友,你们家乡有这种地耳草吗?若你在家乡还能见到它,请及时重视起来,它是民间的“护肝草”,晒干泡水好处多,如今不多见了。

现在正值春季,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地耳草也长得特别旺盛,趁这个时节,我也去田边采摘了一些地耳草回来晒干存起来,隔三差五拿出来泡水喝,不仅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同时又能养肝护肝,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

俗称“鸡骨草”,种子虽有毒性,却是煲汤佳品,有认识的吗?

在农村待过的人都知道农村是有很多野草,而且有些还成了我们日常用的食材。比如两广地区,当地人都有喝凉茶的习惯,所以他们会用到的比较多,大家都比较熟悉它的作用和功效。如果在较为湿热的天气当中,都会去药材铺购买中药材回去使用煲汤。

一种“猪腰子草”,在广东广西使用较多,现在也有人种植。它很特别,种子带毒,然但它的藤和叶子却是煲汤绝配,希望大家了解一下。

至于猪腰子草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它的叶子形态和猪腰子极为相似。而它还有另一个名称叫“相思子”也有人叫它鸡骨草,我们那边就是叫它鸡骨草的。

如果你去市场,购买猪横利(猪的脾脏),摊主就会问你“和鸡骨草一起煲汤喝吗?”鸡骨草煲猪横利,属于一道有名的养生汤,因为在外地,很少会有人会吃,而在两广一带,猪横利加鸡骨草,则就成了一道美味祛湿的养生汤。

鸡骨草在《中国药植图鉴》中,是一种非常好的“清凉解热药”,还具有清热、利湿、疏肝、和脾的功效。以岭南地区为主,由于和相思子(鸡骨草)相似的种类很多,只有鸡骨草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其中一种大叶鸡骨草,另一种细叶鸡骨草。

大叶鸡骨草和细叶鸡骨草的区别无非就是一个叶子大,一个叶子小,枝藤也为更粗。在大叶鸡骨草较为常见。细叶鸡骨草则是属于老品种,由于一直生存在野外,无论在哪方面都比较好,但它的产量很低,生长速度慢,所以市场上并不常有。

而在药材铺大多数都是种植的大叶鸡骨草。无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同样有着同等的药用价值,都是属于煲汤药材。

但无论它是哪一种,都属于相思子这一科属的植物,所以,它们同样具有相同的毒性,相思子这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都同时“相思子毒蛋白”等物质,对于不了解它们毒性和物质的人来说,,它的毒性就和蓖麻子的毒性相同,若不慎食用,则会导致腹泻,呕吐等

而在新闻相关报道中就有关于鸡骨草中毒的事件,如果食用的话,一定要把它的荚果、种子全部清理干净,才能和汤一起煲。

鸡骨草除了用来煲猪横利,同时也可以煲瘦肉汤、排骨汤、老鸭汤等。无论是新鲜的鸡骨草还是晒干的鸡骨草两者都可以用。大多数都是使用新鲜鸡骨草连藤带叶一起下锅,煲好的汤味道清甜可口。但晒干的鸡骨草主要以它的藤条,叶子可以另外晒,也可以泡茶喝。

时间越久的鸡骨草,藤条的有效物质越多,煲的汤则就越浓。如果你不认识鸡骨草,不妨来了解一下,和它的价值。

标签: 鸡骨草 功效 作用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