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做过装潢的木工钱师傅,家住离县城仅三里路的郊区乡下,典型的半工半农型,说话文气冲天,颇有点知识分子味道,对种植蔬菜大棚很有研究。
钱师傅家承包十亩地大棚,听他本人说,大棚是人家搭好的,不要自己投资,勉费送,每亩只交一千元租金就行了,自己只花种子,农药,化肥,有资金两万元就可以上马。而且收入可观。
我问他搞蔬菜能赚多少钱?利润怎样?,他低声告诉我,每天凌晨两点钟左右把菜拖到批发市场,批发给拿菜的人,农用三轮车,正常吨把货,一小时左右就可以批发完,一天收入两千元多点。
钱师傅正常以蕃茄为主,他说蕃茄产量高,每亩地能长到三万斤以上,其次韭菜,黄瓜也不错,产量都很高,种蔬菜要选产量高的品种,要反季节栽培,才能畅销,以前没经验,经常买不动,价格被压得很低,现在市场转在自己手中,赚钱容易多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多。而且价格很高,一般每年蔬菜收入二十万元左右!
像钱师傅这样精明的农民,农村还很多,这类人看似默默无闻,其实都在闷声发大财!
友友们!你们那里有这种人吗?L
农民种植温室西红柿效益好,一棚年收入达3万元最近,民勤县东坝镇连丰村的温室西红柿在市场上又“火”了一把,喜迎产量价格双丰收。
连丰村发展日光温室产业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起步之初,种植户试种了多种农产品,结果发现,西红柿最适合当地种植。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该镇农民不仅掌握了西红柿种植的技术要领,也为他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9年,为了给农民增收,发展更多产业,村里经过多方考察,从外地引进了西红柿新品种8845号,全面提升了设施蔬菜发展的整体效益,村民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在连丰村的温室大棚内,一行行两米多高的西红柿秧蔓上挂满了青红不一的果实,个个饱满圆润、甚是诱人。正忙着采摘的种植户邱雪梅告诉记者,“西红柿想要卖出好价格,种苗的品质很关键。村民们种植的新品种西红柿果型好,色泽亮,被好多客商看好,都抢着收购。目前,西红柿陆续上市了,我平均每天卖出20箱,每斤4元,一箱卖到140元。”
小温棚承载着大梦想。近年来,连丰村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全村共建起196座温室大棚,温室西红柿销路广、收入高,棚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已成为全村农民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寒冬腊月,农民露天种植蔬菜苗,生长期4个月,亩收益5000多元农村有种特色作物,寒冬腊月露天移栽不怕冻,生长期4个月左右,一年可种植两茬,可制成脱水蔬菜,成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特色农产品。
寒冬腊月,一年当中最冷的季节,即便是勤劳的农村人,这个季节大多数也都待在家里围着火炉猫冬,然而,在亳州市沙土镇陈庄村的一处农田里,村民刘正新夫妇正半蹲在那里,将一棵棵嫩绿色的幼苗移栽到土壤里。
大冷的天气,这些幼苗成为田野里唯一的绿色,这是一种什么植物呢?看似柔弱的嫩苗,如此暴露在寒冷的空气里,冷霜配合着寒风,一场又一场,没有任何保护的幼苗,能不被冻坏吗?
对此,刘大哥介绍说:“大家是不是感觉很稀罕呀,大冬天搞农作物种植,又不是在温室大棚里,这本身就很吸引眼球。
我种植的这种作物,其实是一种蔬菜,学名叫苔干,又叫贡菜,长成后可制成脱水蔬菜,和油麦菜、莴苣同属一科植物,应该说它们属于一家子,这种蔬菜的嫩叶可以像油麦菜那样食用,也可以将略微老些的叶子揉搓出水后,放到阳光下晒干,制成特色干菜。
虽然叶子很值钱,但最值钱的还属于苔干的茎秆,它的茎秆长得像莴苣,但比莴苣高,没莴苣粗,鲜食也是可以吃的,但那样太浪费了,当地农村人一般用于 *** 脱水蔬菜。
将收获后的苔干,用刀片刮去外皮,再将 *** 果肉的茎秆一分为四,划成长条状,就可以拿到太阳下晾晒了,晾晒完毕就成了著名的脱水蔬菜苔干。”
苔干?听起来蛮新鲜的蔬菜,印象中貌似吃过,记得有朋友送的就是这种苔干,用热水泡发后,直接切成小段就可以凉拌吃了,吃起来嘎嘣脆,味道很棒,也可以切成小段炒肉,无论怎么炒炖,嚼起来永远都是咯吱咯吱的脆响,因此,这种蔬菜也被称之为“响菜”!
刘大哥闻言继续说道:“没错,你说的就是这种植物长成的,制成脱水蔬菜后,那价值可就高了,春节前后,市场零售价在40-60元/斤之间,地头价相对便宜一些,但每亩也有5000元左右的纯收益。
苔干种植成本并不高,自己留的种子,自己繁育的种苗,加上生长期很短,除了投入些肥料,其余的全是人工成本了,咱自己种植自己加工,人工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哈。
说起苔干生长,其实也蛮有意思的,现在种植的苔干苗,为春季苔干,苔干喜冷凉气候,因此不怕冻,一年可种植两茬,春季苔干由于低温时间长,生长期需要4个月左右,秋季还能种植一茬,由于温度相对较高,生长期仅需一个多月即可成熟。”
听到这里,笔者不禁有所疑惑,生长期那么短的蔬菜作物,一年又可以种植两茬,那么充足的种植数量,为什么市场行情如此昂贵呢?
当然,疑惑还得由种植苔干已经十多年的刘大哥来消除,刘大哥表示,苔干虽然一年可种植两茬,在当地种植面积也非常大,但放眼全国,能种植苔干的地方并不多,因为苔干不单对气候有所要求,对土壤要求也很严格,同样的种植 *** ,移植到其他地方种植,就失去了品质。
比如近两年苔干在云南某些地方试种成功,但长出来的苔干,虽然产量比这里高,但品质却有明显的差别。
像这种地域性较强的农作物,注定属于小众蔬菜,随着接受苔干的人群日益增多,就显得物以稀为贵了,身价逐年上升也是自然的事情。
苔干虽然为当地农村人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但种植苔干确实属于辛苦活儿,比如眼前移栽苔干苗,大冷的天气,把手揣进裤兜都感觉不到太多温暖,刘大哥夫妇却要在冰冷的土地上,把一棵棵苔干苗栽进土壤里。
这种辛苦,不亲身体验是感受不到的,不过刘大哥乐观地表示,只要能挣钱,咱农民就不怕吃苦,再说了,干农活久了,身体不但感觉不到冷,反而有热气腾腾的感觉,这就是传说中的“冻闲人饿懒人”吧!
为勤劳的农村人点赞,为乐观的刘大哥夫妇点赞,最后,笔者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苔干,简单地给大家科普一下有关于苔干的小知识:
苔干,学名贡菜,属菊科莴苣属植物,种植历史已达2000多年,原产安徽亳州,于明代引种到江苏邳州一代,至今这两地认为苔干主产地,清乾隆时期,被当作贡品选进宫内,并得到宫廷人士的肯定,至此就有了贡菜的美名。
如今,苔干作为一种特色脱水蔬菜,逐渐走进了普通百姓的餐桌,在得到广泛认可的同时,也成为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特色农作物。
露天种菜,每亩也能赚一万多!这种模式值得借鉴大棚种植蔬菜由于不受季节的限制,具有打破时间差、空间差和地域差的特点,因此每亩过万元的收益并不算稀奇。
但是,您知道吗?露天种蔬菜,每亩的效益也能达到一万多元,很多人肯定难以相信。到底是什么“神操作”能让露天蔬菜也这么有赚头呢?接下来,跟着小编来一探究竟!
创新模式,增产增收
说起今年的效益,村民沈大姐是春风满面,开心地合不拢嘴。她介绍,以前种植油菜,一亩地效益不到2000元。四年前,她在村民陈凌云的带领下,开始尝试种植露天蔬菜。现在,不到两亩地,一季效益就能达到2万多元。有这巨大转变多亏了一年三季模式。
村民陈凌云前些年在恩施种植高山蔬菜,四年前决心回乡发展。他们经过5年多的摸索实践,依靠“春种玉米、夏种豇豆、秋种四季豆”一年收三季的种植模式。
该模式是:
春玉米在年前育苗,正月十五左右开始移栽,端午前采收
玉米采收以后播种夏豆角,八月采收
八月底种植四季豆
这个模式是一环扣一环的,需严格按照时间表来执行。
陈凌云算了一笔账:每年种植春玉米亩产值可以达到4000多元,豇豆亩产值达到9000元,再加上秋四季豆的亩产值,三种作物亩产值可达2万元。
没有后顾之忧,安心种菜!
和许多回乡创业的人一样,一开始陈凌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乡亲们对于新的种植模式心里打鼓,毕竟一着不慎,当年的收成可就没有了。
为了让大家放心,陈凌云成立了合作社,给村民提供从生产资料到销售所有环节的服务,从前期的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到套种要点、收获时间以及最后的销售担保,陈凌云都做出了保证,看到旁人都赚到了钱,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选择加入。
10%以上的淘汰率
在蔬菜销售方面,陈凌云也下了一番苦功夫。他要求社员们从田间采收环节,就严格进行品质筛选。蔬菜交货到合作社之后,工作人员再进行两遍筛选。
陈凌云介绍,每批蔬菜都会有10%以上的淘汰率,这看似费工费时“自找苦吃”的做法,却正应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老话,使得合作社规模连年扩大,菜品从不愁销,也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
上述种植区域在湖北荆州地区,一年三种模式有地域限制,对气候、土壤条件等有较大要求,不过也可借鉴此模式发展适合本地条件的轮作计划。
很多时候农户在种植上并不发愁,但是在销路和市场分析等问题上却一筹莫展,因此就需要有陈凌云这样有技术、有头脑、有资源的人来做“领头羊”式的角色,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来源:垄上行、三农洞察
编辑:任静
订单接到“手软”,如皋菜农靠种萝卜生菜年入百万元交汇点讯 这两天,如皋市长江镇谢楼村国林果树农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内异常忙碌。工人正忙着将成熟的生菜、萝卜收割、打包、装车。这些蔬菜将被送往上海、南京等地的蔬菜供应链公司、大型蔬菜市场,再配送到餐饮店、超市,走上市民餐桌。
刚收割的生菜青翠欲滴,看着十分诱人,且大小都差不多。合作社负责人王国林介绍,高度在20到25厘米的生菜口感更佳,这时候收割上来也最受市场欢迎。
保证生菜的大小和口感,严格控制生长周期和温度非常重要。合作社技术员季陈杰说,生菜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20至25℃之间。夏天温度高要盖遮阳网,冬天温度低,需要在大棚上加一层内膜保温。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生菜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在30至35天,而冬天的生长周期则长一些,达到50天左右。
每位工人手上都拿着一把刀,那么这把刀有什么用呢?原来,每棵生菜都要用刀切割根茎,这样菜更好看。将黄叶去除,拾掇干净,被放入框内过秤,最后用塑料薄膜蒙上保鲜,装车发运。
生菜化身“生金菜”。王国林开心地说:“这里的生菜一天销量达到十几吨,亩产8000到10000斤,一年一亩田收益在15000元左右,目前种植的生菜占地100多亩,算下来仅生菜净收益就达100多万元。”
别看收益高,种菜其实也是看天吃饭,每年行情都不一样。“去年生菜只能卖到4毛钱一斤,今年受北方气候影响,蔬菜价格相比往年要更贵一些。”王国林说,加上供应左庭右院、南京青麦供应链有限公司、盒马鲜生等大型连锁企业,销量根本不用愁。
离开生菜大棚,来到萝卜大棚又是另一幅光景。大棚两边放着一排排萝卜,个头大、浑身雪白,乍看非常像捉妖记里的胡巴,非常可爱。这里种植的萝卜品种是水萝卜,个头大,水分足。“我们平日里在火锅店吃的切片萝卜就是这种,煲汤、红烧、生吃,样样皆可。”王国林说。
刚从地里挖上来的萝卜立刻就被运走,销量十分可观。除了直接售卖,王国林还对萝卜进行加工。加工厂里,工人正在麻利地刨去萝卜皮,这些刨了皮的萝卜直接就可以切片,刨的皮还可以做成泡菜,萝卜叶可以腌制成咸菜,一点也不浪费,带来的经济价值也更高。
王国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光生菜和萝卜就能赚200多万元,如果将萝卜进行加工,价格能翻几番,算下来,一年能再多赚七八十万元,收益可达300多万元。
家里土地流转后,村民汤淑荣就在国林果树农业合作社帮忙,除草、施肥,做一些她擅长的工作,在拿着土地租金的同时,每年还能拿到2万到3万元收入。
“后期我们还将继续和国林果树农业合作社合作,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谢楼村党总支书记陈建军介绍,谢楼村还有100亩大棚正在实施过程中,到明年上半年村里将增加近300亩大棚,全部用于蔬菜种植,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丁宏波 通讯员 佘俐 沈群山
地黄涨4倍,佛手瓜翻倍涨,荷兰豆亩赚万元,大葱高处不胜寒?近日,蔬菜行情又开始了一轮走高,不少网友发现菜价再次上涨2元左右。如江南市场,甜豆为17.3元/kg,一周涨3.7元/kg,涨幅为27%;菜心苗反弹11%,大利涨14%。
云南市场中,菠菜为11元/kg,比起上周涨了1元,涨幅为10%;香菜为13元/kg,周涨5元,涨幅超63%。而寿光市场,青瓜、小米椒、螺丝椒反弹20%以上,山药、韭黄反弹14-17%。
而在产地,菜价涨幅也比较大,菜农们也因此赚上了不错的收益,特别是佛手瓜、荷兰豆等,葱价涨至10元,葱农却抱怨不已,这是咋回事?
01、地黄
地黄作为一种食药两用的东西,在市场上可谓是备受喜欢,它可用来煲汤膳食,也可用来泡茶或药用。在过去,农村中地黄比较多见,农民对其也不是太重视,只是待其成熟后挖来泡酒。
在10年前,地黄价值比较高,不少农民开始种植,但随着种植规模加大,市场需求不高,其价格也开始了下滑。近几年来,地黄才不过5元/斤,这样的价格农民效益不高,这2年也减少了种植规模。
如今又迎来了地黄的采购期,不过今年收益明显增加不少。在产地,地黄价格已涨至20元,相比去年涨了4倍,创下近10年新高。
至于为何,还因山西、河南这2个主产区今年遭受了暴雨影响,以至于产量有所下滑。同时,这两年规模下滑,库存量也不是太多,因此其价格有所走高。
但涨得这么厉害,和客商的疯狂采购有关,不少人认为地黄未来仍有上涨的空间,纷纷高价采购,从而使得地黄飙涨。而那些产量不受影响的地区,农民可谓是大赚一笔,一亩可赚上8000元左右。
02、佛手瓜
近期,瓜类价格也明显走高,如今年的冬瓜就是如此,往年地头价不过2-3毛一斤,但今年直接涨至6-7毛一斤,菜农们一亩地可赚上3000-4000元,比起往年高出3倍之多。
其实佛手瓜今年行情也有所改观,因其产量比较高,亩产8000-10000斤,市场供应过量,因此产地价格偏低,收购价3-4毛一斤,即便是这样部分菜农也难能卖出去,不过好在它的耐储性较强,可存在冷库内。
不过,今年佛手瓜市场需求大增,客商采购积极,也带动了其行情走高,产地已涨至0.7-1元左右,这样的价格也让菜农大赚一笔。但菜农也要抓住时机,抓紧将其出售,后续价格怕是要滑落到原点。
03、荷兰豆走高
早在10月份时,菠菜、荷兰豆等就已涨至10元以上,不少人感慨菜价太高,根本吃不起。而随着市场的调控,如今菠菜已降至5-6元一斤,但荷兰豆仍在走高,此前不过12元左右,但这2天已涨至15元一斤,一线城市更是卖出20元一斤。
荷兰豆价格之高,还因它的食用口感可观,且蛋白成分丰富,有“素中之荤”的说法,也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因此市场需求比较大,即便一斤15元也有一定需求。
今年北方雨水多产量低,而南方因提前降温长速比较缓慢,因此荷兰豆价格被拉升,如今产地已涨至5-8元一斤,菜农一亩地可赚上万元。
因行情好,菜农这些天也在积极采摘豆荚,只要成熟就将其采收,生怕错过了好行情。不过如今的高价也难以维持太久,预计月底或12月初供应偏多,价格必然走低。
04、葱价“高处不胜寒”
近期葱价明显走高,特别是在市场上,已卖出了5-7元一斤,不少人感慨“向前葱”来袭。而在前几天,大葱产地价也明显走高,地头收购价在2-3元一斤,葱农收益在5000元以上。
不过近日,市场大葱行情依旧偏高,可批发价却已开始下跌,在河北蠡县,大葱产地已跌至0.8元,而批发价也已降至1.5元一斤。但在市场,零售仍在5-7元左右,其中间价差为4元左右,即便运输、人工成本增加,但二手商贩依旧大赚不少。
只是,产地葱价走跌,也意味着市场的风险加大,大葱接下来走跌的可能性比较大,不少葱农却在捂着不卖。其实今年上半年葱价走跌,主因就是葱农惜售,如果接下来葱农继续挺价看涨,怕是葱价仍要重蹈覆辙。
同时,月底江苏产地大葱将集中上市,到时候也会保证市场的大葱供应,如此一来葱价怕是还有下跌的空间。早在10月下旬时,就有菜农在大棚内种植大葱,因此未来几个月大葱供应还会增多,大家手里囤货应该尽早卖出去,毕竟市场价格再高,产地卖不出价也没用。
不管咋说,菜价高涨只是暂时的,随着市场的调控以及大棚蔬菜逐步上市,后期菜价还会有所走跌。
西瓜种植效益低?塑料大棚栽种西瓜,效益翻上好几倍提要:种植西瓜效益不好?改变一下种植方式,结果大不一样!
我国是世界上之一大西瓜消费大国,而且由于栽培技术的改进,我国如今甚至一年到头都能够吃到新鲜的西瓜。西瓜普遍的种植时间是在四月份左右,然而通过蔬菜大棚种植的方式,能够大大扩延西瓜的适宜种植时期,当然同传统的西瓜种植技术手段相比,大棚西瓜上市早,能够尽可能的取得价位优势,这是传统西瓜种植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之一,在西瓜的上市季节,往往早提前上市一天,效益都差好多,在你抱怨西瓜种植效益低的时候,可能是你种植方式不对哦!
大棚西瓜增温保温,上市早
我国的河南、河北西瓜产区在2月中旬至三月中旬样子,气温就会普遍的快速升高,而棚内的气温可以达到15-38摄氏度,是西瓜适宜生长的温度,相比于棚外,可以高出来3-8摄氏度左右,而像湖北、安徽、江苏等偏南部地区,气温则会更高,如果再棚内加上地膜覆盖的话,增温效果就更加的显著了,种植时间可以提前20天甚至更长。当然种植时间提前的情况下,西瓜上市的时间也会大大的提前,一般来说提前,经济效益大大提升。
提高了西瓜品质
大棚西瓜棚内栽培,能够有效的避开生育前期的低温,后期的大量降水,相对外界栽种的西瓜,无论生长环境还是田间管理各个方面都占据非常大的优势。因此大棚西瓜的定植时间可比露地提前两个月的样子,比地膜西瓜提前1个月,西瓜发育更加的成熟,具备很强的早熟丰产的特点。在品质方面,大棚西瓜的含糖量比普通西瓜高出1度样子,更加的甜。
延长供应期
正是由于大棚西瓜应对自然环境变异的能力更强,所以西瓜的播种时间更加的灵活,很多地方甚至可以做到一年栽种两季大棚西瓜。大棚西瓜可以做到提前上市,因此效益更高,当然大棚西瓜的种植成本方面相对会高出一些,每亩大概3000元左右,然而利润方面也同样非常可观,亩产西瓜可以达到过万斤,产值效益过万元,同传统的露地西瓜相比效益翻出了好多倍。
曾经追着太阳种西瓜,而如今要赚钱则要追着市场种西瓜,顺势而为,走在市场前沿,才能实实在在的提高生产经济效益。而如大棚西瓜作为一种效益更高的种植模式,有着更强的竞争市场优势,大家如果觉得自己传统西瓜种植模式效益偏低,何不反思一下,是不是路子没有走对呢。
亩产收益高达2-3万元!大棚西瓜种植攻略大揭秘大棚西瓜是一种在受控环境下种植的农作物,由于其具有成熟期短、产量高和质量好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在本文中,将以种植大棚西瓜为中心,详细介绍其亩产收益以及销售渠道。
一、亩产收益
大棚西瓜的亩产收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品种选择、种植管理、环境条件等。下面是一个基本的亩产收益预估: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大棚种植的优质西瓜品种,例如早熟、高产和抗病虫害的品种,可以提高产量和收益。
2. 种植密度:根据品种和大棚的大小,合理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来说,大棚西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1500-2000株。
3. 肥料和水分管理:科学施肥和灌溉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根据土壤和植株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料,并及时浇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4. 病虫害防治:定期监测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蔓延,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根据以上种植管理措施,大棚西瓜的亩产量一般在10000-15000斤之间。以西瓜每斤2元的均价计算,亩产收益可达2-3万元。
二、销售渠道
大棚西瓜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电商平台。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销售渠道:
1. 批发市场:将大棚西瓜批量销售给蔬菜批发商或果蔬市场,由其进行精细分拣和包装,并流入到不同的终端买家市场。
2. 零售市场:直接将大棚西瓜销售给超市、农贸市场等零售商,消费者可以在这些场所购买到新鲜的大棚西瓜。
3.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将剩余或次品的大棚西瓜加工成果汁、蜜饯等产品,增加利润和销售渠道。
4. 电商平台: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在线销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大棚西瓜,提供快捷便利的购买方式,同时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和风险。
以上是大棚西瓜的主要销售渠道,根据实际情况,种植户可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销售方式,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总结起来,种植大棚西瓜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产量收益,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将产品送达市场。当然,为了确保种植效果和销售效益,种植户还需加强对大棚环境管理、市场需求的监测和分析,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和销售策略,提升自身竞争力,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亩产收益和销售渠道,种植大棚西瓜还需要关注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市场需求、品质管理和市场竞争。
一、市场需求
在决定种植大棚西瓜之前,了解市场需求是非常关键的。不同地区和季节可能对西瓜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市场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种植时间。此外,了解消费者对于西瓜品质、口感、外观等方面的偏好,有助于调整种植策略和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品质管理
大棚西瓜的品质对于销售和市场竞争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品质管理的要点:
1. 选优良品种:选择糖分高、口感好、纹路清晰的西瓜品种,提高产品的品质。
2. 控制温湿度:大棚环境应该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西瓜的品质产生影响。
3. 定期除草和病虫害防治:保持大棚的整洁和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减少产品的污染和损害。
4. 适时采摘和储存:根据品种和成熟度,适时采摘西瓜并注意储存条件,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三、市场竞争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种植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
1. 创新包装和营销策略:设计独特的包装和标识,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营销手段,宣传和推广自家大棚西瓜,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2. 优质服务和良好口碑: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密切与消费者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3. 建立合作关系: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超市、餐饮行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提供稳定的销售保障。
总之,种植大棚西瓜是一项既挑战又有潜力的农业产业。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合理的销售策略和市场竞争意识,种植户可以获得丰厚的产量收益,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然而,种植大棚西瓜也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和资金,在技术、市场分析和管理方面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只有在全力以赴的努力下,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稳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更大化。
亩产10万斤!寿光“黑科技”西红柿大棚世界领先 年利润可达40万山东寿光,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和全国更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之一。而位于市区中部的田柳镇,是寿光最传统的农业镇,这里淡水资源充足,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尤其适合西红柿生长。近年来,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当地通过土地流转,投资建设了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
“在寿光,没有你买不到的菜,更没有你卖不了的菜。”这并非寿光人的自吹自擂。作为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该技术从这里推向全国,自此改变了“北方冬天无鲜菜”的历史。以前,最让菜农头疼的,是种出来的蔬菜卖不上高价,而田柳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的标准化种植模式解决了他们的难题。
所谓的标准化,是指园区提供大棚、农资技术、并引入智能设备,搭建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种植的产品由镇上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菜农只需确定自己种植什么品种即可,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能提升蔬菜品质,使菜农的收入得到稳步提高。
长达235米的西红柿大棚内,一棵棵秧苗长势喜人,却不见菜农们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二氧化碳发生器、水肥滴灌等自动调节装置有条不紊地工作着。菜户通过电脑和手机APP可远程实时查看大棚数据,并对大棚内的智能温控、自动补光、水肥一体机等智能化设备进行控制。
二氧化碳是作物生长所需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却仅稳定在350ppm左右,大大限制了作物的生长潜能。田柳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安装的二氧化碳发生器,能够大幅提高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使作物更高增产达到200%,品质也得到明显提升。
由于温室大棚是相对封闭的生产设施,不能直接利用自然降雨,作物所需的水分完全依靠人工灌溉来保证。传统的沟畦漫灌方式对水资源浪费大,利用率也低。田柳镇大棚安装的微灌系统设备,通过管道系统将水和营养液定时定量、定点、均匀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和叶面,使果菜外形匀称、好看,同时也提高了产量。
大棚里一串串黄的、绿的、棕的、红的樱桃西红柿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迫不及待的摘下一个,吃下的之一口就让人感叹,“原来西红柿可以这么好吃!每一种都是不同的口味!”据了解,田柳镇培育的樱桃西红柿多达12个品种,它们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被称为“十二金钗”,现已成为该镇的特色农业产品。
一位种了25年蔬菜大棚的寿光菜农大姐,在刚看到智能冬暖式大棚时还是感到一种震撼。用这样的大棚种西红柿,亩产达10万斤,是普通大棚的5倍,而年利润更是高达40万元,相当于一家小型加工厂。如今田柳镇西红柿的名声打了出来,价格居高不下,乐坏了当地种植的菜农。
目前,田柳镇已培育出樱桃西红柿、葡萄、无花果等多种高端水果,并且为这些特色高端水果和特色健康蔬菜打造了“金彩益生”品牌。依托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这里制订的设施蔬菜全产业链标准正走向省外,在助推“寿光模式”上档升级的同时,也引领着全国“菜篮子”升级换代。
一个蔬菜大棚,一年可以赚多少钱我家中种了3个蔬菜大棚,每年要种好几茬蔬菜,蔬菜价格好的时候确实也能赚钱,但是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也很赔钱。
那么一个大棚一年究竟能赚多少钱?
我家有一个大棚差不多一亩多一点,现在种了黄瓜,以这个大棚为例。
从前年年底算起,这个大鹏棚在前年11月份种了黄瓜,从11月一直种到去年6月底,生长周期7个月。总计收入8w+。
黄瓜的成本和利润差不多是四六分,黄瓜的种植成本相对来讲要高一些,但价格也相对要好一点。
六月底把黄瓜秧全部收拾完,就要进行下一茬蔬菜种植了,七月中旬把地整理完,我们种了豆角。
豆角的生长期不长,作为商品可售卖的豆角,也就四五茬,但豆角的价格很高,一般一斤豆角的价格在8-10块钱,有时候甚至十几块都有可能。
我家的豆角种了不到三个月就拔秧了,卖了3w左右。豆角的成本和利润差不多是三七分。
10月份把豆角秧子收拾完,紧接着在原来的垄面上种了萝卜,没有重新整理地,所以成本相对也低。
去年萝卜价格非常低大棚里批发都是五六毛一斤,这一个大棚的萝卜在过年的时候基本全部卖完了,差不多卖了6000+,成本1000+。
这一个大棚一年种了三茬菜,又赔有赚,黄瓜和豆角是赚的,但萝卜赔了。
这一个大棚一年的地租是3000,人工费1500。
总计收入12w+左右,除去黄瓜成本3w,豆角成本1w,萝卜1000。总计成本是5w,收入7w+。
这个收入算下来其实一点的不多,还有很多细小的工作没有算进去,甚至遇到不好的天气,大棚的维修费用也很高。
另外蔬菜的价格也很不稳定,遇到销路不好的时候,价格非常低,这样的话,菜农的收入也就不稳定了。
所以一个大棚一年能赚多少钱,完全是不稳定的,有高有低,甚至还有赔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