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危害,高血糖的危害性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36 0
碳酸饮料对糖尿病患者危害很大 喝可乐或引起急性并发症

一天8瓶可乐,3个月暴瘦70斤,33岁的陈先生因大量饮用碳酸饮料被送进了抢救室,医生确诊他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尽管经过抢救陈先生脱离了危险,但糖尿病却将伴随终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世东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机体胰岛素明显不足,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症候群。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给人体多系统带来伤害。”王世东表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损伤心血管系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休克;损伤肾脏,导致血容量明显不足,肾功能进入衰竭状态,可能伴有电解质紊乱;损伤神经系统,导致脑细胞缺氧、水肿,出现嗜睡、昏迷等表现,严重时危及生命;损伤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加深加快,呼气有烂苹果味,有时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损伤消化系统,导致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甚至出现昏迷。

“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对糖尿病患者危害很大。”王世东指出,碳酸饮料中糖分含量较高,糖尿病患者饮用后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碳酸饮料中的糖分会导致高血糖毒性作用,增加胰岛负担,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胰岛功能损害,甚至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进入人体后,还会导致胃部扩张,食欲增加。王世东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少喝或不喝碳酸饮料,以保持血糖稳定,避免糖尿病进一步恶化。

健康人群如何科学预防糖尿病?王世东建议如下几点。

合理饮食:保持饮食结构均衡,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等营养素,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和饮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和低脂肪的蛋白质食物。

适度运动:经常适量运动可以帮助消耗身体中的能量,提高身体代谢水平,增强身体免疫力。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瑜伽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而体重减轻则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可以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导致血糖波动或升高的药物,在糖尿病前期有针对性地使用有相应适应症的西药,或采取中医体质调理、饮食药膳调理等 *** 应用药食同源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稳定血糖水平。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赵琳

高血糖的5大危害,你不得不防!

不知从何时开始,糖开始变成了一种甜蜜的毒药,无数人谈糖色变,无数人因糖致病,为何原本象征着甜蜜、幸福的糖变成了一种人们的一种烦恼呢。


俗话说,过犹不及,对糖分来说也是如此,长期高糖饮食会导致血糖升高,患上高血糖,高血糖的危害可是十分严重的,接下来伊好逆糖带你细数一下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吧。


Part.1

高血糖的危害,高血糖的危害性-第1张图片-

身体脱水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身体容易出现脱水,具体表现为总是口干口渴、皮肤干燥没有弹性、眼窝下陷,严重的还会出现烦躁不安甚至是幻觉等。


Part.2

疲劳

当我们吃下大量的食物,血糖无法有效转化为糖原储备起来,而只是堆积在血液里的时候,我们吃完饭不一会就会能量不足,总是觉得很累,所以长期高血糖导致人容易出现疲累状况


Part.3

抵抗力降低

血糖含量提升时,血小板的功能也会受到抑制,进而使得机体免疫力下降,所以伤口不光难愈合,还容易被细菌病毒感染


Part.4

血管和慢性神经系统症状

长期高血糖会让大血管极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而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很容易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肢体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部分表现为行动不便,跛足等。而关于微血管病变,其基本发生在心肌组织、神经、视网膜、肾等位置,而这之中的病症以视网膜病及糖尿病肾病最为严重。


Part.5

引起糖尿病肾病,甚至导致肾衰竭

长期高血糖会引起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众所周知,肾脏是人体排毒的重要器官,一旦肾脏受损,后果不堪设想,很多糖尿病人发展到晚期,就是因为不可逆转的肾脏问题失去生命。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避免受到高血糖危害的基础,日常饮食注意“减盐减油减糖”,少吃垃圾食品,避免营养过剩;避免熬夜,以免影响内分泌;适量运动,比如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的慢跑、快走等,避免久坐,更好搭配一台家用血糖仪,每日进行血糖监测,效果更好。

糖尿病的伤害有多大?怎么预防一定要晓得

#2023全民营养周# 今天,我们跟随@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起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戳↓↓了解#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

??

高血糖和低血糖,哪个危害更大?

联合国糖尿病日 一般来说,血糖轻度升高不会有明显的异常,只有血糖长期居高不下,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有些人对血糖升高比较敏感,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等,可以帮助我们察觉血糖的异常。

临床上对高血糖的认定标准为: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短时间一过性的高血糖不会给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一般都会逐渐恢复正常。虽然高血糖不一定都是糖尿病,但长期过高的血糖影响身体的多个组织器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低血糖的发作则随病因的不同而“千变万化”,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若反复发生空腹低血糖,多提示有器质性疾病,如心衰肾衰、营养不良、某些肿瘤等;若餐后出现低血糖,多见于功能性疾病。临床上对低血糖的认定标准为: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

普通人如果长时间不进食或运动消耗过大,有可能导致血糖过低,这种情况应及时补充糖分,如喝糖水、吃点心等。临床上低血糖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因降糖药/胰岛素应用过量、吃饭过晚或过少、运动量突然加大等,这就需要综合考量了。

严重的高血糖和低血糖都能对人体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相比较而言,低血糖的威胁可能性更大,而高血糖的危害就没有那么“迅捷”。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 一旦发生严重的低血糖, 可能诱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卒中、猝死等严重事件。 (北京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糖尿病并发症的四大危害,早了解,早预防

并发症1:心脑血管疾病

危害:导致冠心病、心梗、中风

症状: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出现运动后胸痛、胸闷等心绞痛症状;某些患者受高血糖影响,直到出现心梗都不会有明显痛感。

如何早期发现:定期进行血压、血脂检查,心电图和颈动脉超声等。

并发症2:糖尿病肾病

危害:早期可能无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水肿、少尿、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需透析以维持生命。

症状:早期可能无任何症状,后期会出现蛋白尿、乏力、食欲减退等。

如何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至1年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的尿液检测,若指标异常升高则建议就医。

并发症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危害:可导致失明的致盲性眼病,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视力损失。

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中后期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失明!

如何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应定期检查眼底;已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改为每3个月至半年检查一次。

并发症4:糖尿病足

危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情况下无法正常行走,甚至需要长期卧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眼部视力障碍;严重的糖尿病足部病变可能导致截肢。

症状:早期可能出现足部麻木、温觉异常,随后可能出现红肿破皮现象并逐渐加重。

如何早期发现:每半年至一年去医院进行一次足部检查。

为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关键在于早期行动,只要能及时察觉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迹象,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就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

血糖波动过大不利健康

一般来说,血糖轻度升高不会有明显的异常,只有血糖长期居高不下,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有些人对血糖升高比较敏感,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等。

临床上对高血糖的认定标准为:空腹血糖>6.1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每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每升。

短时间一过性的高血糖不会给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一般都会逐渐恢复正常。虽然高血糖不一定都是糖尿病,但长期过高的血糖会影响身体的多个组织器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比较高血糖,低血糖的发作随病因不同而千变万化,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若反复发生空腹低血糖,多提示有器质性疾病,如心衰肾衰、营养不良、某些肿瘤等;若餐后出现低血糖,多见于功能性疾病。

临床上对低血糖的认定标准为: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2.8毫摩尔每升,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毫摩尔每升即可诊断为低血糖。

普通人如果长时间不进食或运动消耗过大,有可能导致血糖过低,这种情况应及时补充糖分,如喝糖水、吃点心等。临床上低血糖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因降糖药、胰岛素应用过量、吃饭过晚或过少、运动量突然加大等,这就需要综合考量了。

所谓血糖波动,就是血糖忽高忽低。血糖原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血压一样,也会受饮食、睡眠、情绪和外在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但是,就算偶尔不吃早饭或午饭,机体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机制来维持血糖相对平稳。所以,普通人日内血糖的波动幅度<2—3毫摩尔每升。当一天的更大血糖波动幅度超过4.4毫摩尔每升时,这就提示血糖波动异常。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管理不当可致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增大,比如餐前餐后血样差值可达6毫摩尔每升。

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在健康人身上也是经常发生的,主要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只要幅度不是很大,一般不用担心。所以,要尽量保持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让血糖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严重的高血糖和低血糖都能对人体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相比较而言,低血糖的威胁可能性更大,而高血糖的危害就没有那么“迅捷”。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一旦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可能诱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卒中、猝死等严重事件。

相对于持续的高血糖,血糖波动过大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研究发现,血糖波动过大不仅容易引发低血糖,而且过程本身也比高血糖更能造成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总之,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无论哪一种都危害健康。建议公众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糖尿病患者也应遵医嘱用药,发现问题尽早就医。(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糖尿病患者“阳了”会怎样?脓毒症、肺炎等危重症差点要了命

“爸爸,你醒啦?”12月28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一名新冠阳性、范围累及腰背、臀部、右大腿的大面积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手术后从麻醉的迷糊中刚清醒,旁边穿着隔离衣的家属已经激动地哭成泪人。

随着防控政策的最新调整,阳性病人的救治从集中各定点医院向各级医院分散,医疗战线直面新冠病毒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是迅猛增长的群众就医需求,另一方面大批医护人员也因感染病毒,虽尽力在坚守,但人力仍是不足,特别面临一些为救命要做的急诊手术,这注定了又是一场新的艰苦卓绝的攻坚战“疫”。

糖尿病患者“阳了”病情危重,连夜从粤西转诊到广州

12月28日,60多岁患有糖尿病多年的老黄因为腰背疼痛1月,加重伴发热臀部皮肤流脓1周,由家属辗转多家医院后从粤西送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

到达急诊时,病人已经迷糊,吸着氧气仍然呼吸困难;当地医院的新冠状病毒核酸检查为阳性;CT提示双肺斑片样影,右下肺感染。腰背、 *** 部、会阴、右大腿皮下积液积气。脑干腔隙性脑梗死。

急诊送患者到发热门诊,立即进行抢救并通知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会诊。经检查诊断为坏死性筋膜炎(累及腰背、 *** 部、会阴、右大腿)、脓毒症、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糖尿病、低钾、低钠、低氯、低钙血症。大面积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需要立即手术,如不及时手术随时会脓毒症加重发生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而之前救治的多家医院,因为患者病情严重,合并新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都没有把握进行救治,推荐患者家属来广州的大医院就诊。于是家属连夜将父亲救护车送来广东省人民医院。

迎难而上,巧手妙医联合救治,让病人转危为安

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的黄志锋主任接到会诊后,立即查看并评估患者病情,得出初步诊断后,明确患者要急诊手术救治生命。

立即启动新冠感染危重患者急诊手术流程,马上安排病房准备单间隔离病房并收患者住院。同时通知手术室和麻醉安排特殊手术间准备新冠阳性患者的急诊手术,通知运输中心准备阳性患者转运。值班的罗红敏医生也积极准备围手术期检查和各种医疗文书的签阅。

在手术室吕汶泽护长的安排指挥下,患者经过固定的转运通道送至负压手术间。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穿防护服将患者搬上手术床,给药,插管,接麻醉机,接空气净化,摆放手术 *** 。多方配合默契,一切在有条不紊中进行着。

穿着防护服手术衣进行手术 医院供图

主刀黄志锋主任带领林伟鹏、何春景、穆旭三位医生穿好防护服和手术衣开始了手术。从患者的腰部、臀部、右大腿打开了一个25cm*20cm的大口子,大量坏死脓性分泌物喷射而出。

巨大脓肿在会阴区和直肠内壁只有半厘米的距离,术中黄志锋主任说“如果不急诊手术,很容易感染导致肠穿孔,病人就有性命危险了。”

经过2个多小时的手术,患者复苏并安全送回早已准备好的单人隔离病房。术后当天夜里患者就清醒了,家属热泪盈眶地说:“没有因为我父亲是新冠阳性而推脱,更没有一刻的耽误,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

据了解,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的医护人员因感染大幅减员,只能及时调整排班,计划休假的医护人员主动要求返岗工作,身体尚可的医护人员主动申请承担更多工作,感染的同事一转阴就立即返岗投入工作。

该科全体医护工作者克服烧、创伤急诊患者多、病情危重等困难,恪尽职守、奋不顾身积极投入抗疫工作,保证临床救治的顺利开展及患者安全。接下来,将迎来更多的新冠阳性的危重急诊手术患者,全员将继续坚守外科急危救治的岗位。

(文:黄志锋 编辑:叶芳 通讯员:省医宣传处)

张咏言:高脂血症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

高脂血症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

张咏言,盛京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我们糖友得高脂血症的幕后真凶是什么呢?经研究发现胰岛素是指代谢过程当中很多酶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有可能会出现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有的时候又会出现胰岛素的抵抗,也就是糖尿病患者都会存在胰岛素相对或者是绝对的不足,这样脂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就会下降,因此胆固醇的合成就有可能会增加,而胆固醇的降解反倒会减少。

高脂血症会给糖友们带来哪些危害呢?可以说高血糖碰上高血脂真是雪上加霜狭路相逢。患了高脂血症的糖友们就会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加速,因此就会更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外周血管疾病,危害极大。

感谢观看。

糖尿病人,空腹血糖长期8~9mmol/L左右,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2亿。一旦患上糖尿病,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长期以往,就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最近总有不少人说,自己的空腹血糖在8~9mmol/L之间,也没有很高,几年都没有管过了,对身体会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对哪一个器官的危害更大?


其实,按照空腹血糖值判断的话,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者餐后血糖大于11.1时,就已经是患上了糖尿病。

血糖8~9mmol/L说明身体处于一种高糖的状态,多余的糖可能会通过尿液排出容易引发 *** 炎、膀胱炎。


如果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不及时干预和治疗,会导致神经和器官的病变,一旦患上糖尿病,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发生病变,而且无论哪一个器官病变都会导致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5种常见的并发症,不妨了解一下


●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足病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并且根据研究显示,患上糖尿病的人,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大概在3-5年之后就会出现相关的并发症,大多数是从血管丰富的器官开始,从而造成严重的影响。


不要等并发症出现,才明白降糖的重要性!

抽烟喝酒又熬夜!22岁小伙突然中风,差点丧命……

抽烟、喝酒、熬夜这样的不良生活习惯,年仅22岁的小陶竟然坚持了8年,前天他付出了惨痛代价——中风了。8月10日,记者从市中心医院了解到,通过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患者基本脱离危险期,但后期还需要面临漫长的康复治疗。

22岁小伙突然中风不会动了

这两天,躺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病房的小陶郁郁寡欢,他怎么也没想到,年纪轻轻的自己竟然中风了。因学业不好,小陶很早就辍学进入社会,每日抽烟、喝酒,常常折腾后半夜,甚至通宵不眠。尤其这段时间,小陶更是晚上熬夜,白天补觉。

8月8日晚上,家人见小陶一整天没未起床吃饭,就进其房间查看,没想到小陶躺在床上右侧手脚无法动弹,随即其送到市中心医院急诊。

医生发现小陶右侧手脚严重偏瘫,立即行头颅CT及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左侧大脑半球有急性梗死病灶,考虑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神经外科团队仔细评估相关检查,确定为左侧大脑半球急性脑梗死,急性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而且已经错过溶栓、取栓的黄金时间窗,但小陶闭塞的血管脑细胞没有完全坏死,磁共振存在“不匹配”(专业术语),还有机会开展超窗介入取栓手术开通血管。

“我才22岁,又没有别的毛病,怎么会中风呢?”小陶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小陶家人充分理解病情后,同意行急诊介入取栓手术,于是神经外科团队立即启动流程,以最快速度为小陶完成了急诊介入取栓手术的救治过程,成功开通了闭塞的血管。市中心医院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巴华君告知,虽然血管已经成功打通,但因为患者梗死区域大,而且超过黄金时间窗,脑组织很可能水肿严重、压迫生命中枢,还有可能出现颅内出血等致命情况。

术后,小陶脑水肿较前明显加重,对生命中枢造成压迫,如果不加以控制极有可能危及生命。8月9日,医生又为小陶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手术顺利,成功为小陶度过脑水肿这一生命难关。巴华君表示,通过这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小陶基本脱离危险期,根据以往经验,通过后期长时间的康复,小陶的手脚肌力还是有较大几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且回归生活中去。

长期熬夜、抽烟、喝酒

是年轻人中风高发因素

“这两年我们接诊了不少年轻中风患者,最小的才十几岁。”巴华君介绍,中风趋于年轻化并逐年增多,跟年轻人长期熬夜、抽烟、喝酒有很大的关系。不管是加班熬夜、玩游戏,还是刷视频、看微博,长期熬夜会造成睡眠不足,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致使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心率加速、血压升高,容易诱发中风。

此外,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中风的风险;而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长期饮酒对人体各种组织细胞均有损害,可引起中枢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易引发脑出血。

巴华君表示,不仅如此,如今许多年轻人办公室工作,久坐不动,运动又少,加之现在年轻人饮食不均易造成肥胖,及三高问题;而长期不动其新陈代谢速度较慢,血管的血流速度也会减慢,容易造成血管堵塞,而加大中风风险。

对于年轻人中风的防治,医生表示,年轻人应该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开始做起,注意压力的调节、少熬夜多休息、少烟少酒、多运动、均衡饮食,注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这些外在因素的预防和控制;还应注意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等遗传因素,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危险因素,如脑血管畸形或先天发育异常、遗传基因突变及血管损伤等其他危险因素,早发现这些先天性因素,早干预、早治疗,从而更好地预防、减少中风的发生发展。

温商全媒体 记者 | 李杨慈

来源: 温州商报

标签: 高血糖 危害性 危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