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多久后会死人,食物中毒多久后可以哺乳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30 0
四川泸州一酒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有多人死亡

3月23日晚,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一户人家办酒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有多人死亡。

记者从当地多位知情人处获悉,其余中毒人员经过紧急治疗,目前病情稳定。总台记者正赶赴现场。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房颖

来源:作者:央视新闻

警惕!多人因误食中毒住院

9月7日,记者从安医附院获悉,近日,该院儿科重症监护室陆续来了3个患儿,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经检查发现,均为食用毒蘑菇引起的中毒。

“我在公园里面的山脚下发现了一片白色的蘑菇,看着很眼熟,跟我们平时在老家采的蘑菇很像。”其中一位患儿的爷爷张大爷回忆说。

于是,张大爷采摘了一大袋子白蘑菇回家,煮好蘑菇汤,和老伴、媳妇、孙子一起分享。2小时后,一家四口都开始出现恶心的感觉,并且上吐下泻。经抢救,目前,一家四口均痊愈出院。

经介绍,张大爷吃的并不是普通的白蘑菇,而是被称为“白毒伞”的致命鹅膏。

作为蘑菇界的“毒王”,它所含的鹅膏毒肽,对人的致死剂量是0.1mg/kg,也就是说,1个成年人吃1朵中等大小的这种蘑菇,就可能致死。目前为止,“白毒伞”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毒蘑菇。

转自:合肥晚报

来源: 安徽广播电视台

最敏感时期,日本接连发生“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已致死1人

近日,日本发生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食物中毒事件,令人不禁担忧起食品安全问题。据报道,一家日本的日料店因为水源污染而出现了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事件,甚至导致一人死亡。这一事件是否和近期的核污水排放有关,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前的9天里,日本刚刚开始排放核污水到太平洋中。这一举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许多人担心,核污水排放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并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而这起日料店的食物中毒事件,似乎为这些担忧增加了新的证据。


据报道,这家日料店所使用的水源被发现受到了污染。虽然具体的污染原因尚未确定,但许多人开始怀疑是否与核污水排放有关。毕竟,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会通过水体进入食物链,最终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证明这起食物中毒事件与核污水排放直接相关。相关部门正在对水源和食物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检测,以确定污染的具体原因。我们需要耐心等待专业机构的结论。


不过,无论最后的调查结果如何,这起食物中毒事件都提醒着我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尤其在这个敏感的时期,我们更应该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和检测,确保人民的饮食安全。同时,日本 *** 也需加强核污水排放的透明度和沟通,以消除国内外公众的疑虑和恐慌。


总之,这起日本日料店的食物中毒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和核污水排放的担忧。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二者直接相关,但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揭开真相,让人民的饮食安全得到保障。同时,希望日本 *** 能够加强沟通和透明度,让公众消除疑虑,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食物中毒致4死,官方通报详情

关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3.23”事件,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已确定4名男性系误食醇基燃料致死,现已对犯罪嫌疑人罗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经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纳溪区公安分局调查:3月21日,张某在丰乐镇石通村五社其弟家为其母亲办理丧事,聘请罗某(男,46岁,丰乐镇人)操办“流水席”。3月20日18时许,罗某在丰乐镇购买了五桶醇基燃料,运至张某其弟家厨房中存放,作为燃料备用,未安排人员看管。3月21日午餐前,邻居王某(男,43岁,丰乐镇人)和梁某(男,34岁,丰乐镇人)在张某其弟家厨房中,把存放的醇基燃料误认为是食用白酒,装入容量为10斤和5斤的白色塑料酒壶,中午和晚上分别提供给客人饮用,致使部分食用者甲醇中毒,造成4人死亡,另有13人在医院接受观察治疗,暂无生命危险。

市、区有关领导到医院看望、慰问,相关善后处置工作在进一步开展。

附:名词解释:醇基燃料是以醇类为主体配制的燃料,主要成分为甲醇,具有毒性,通常以液体或固体形式存在。因为经济实用便宜,常用于取代燃料柴油、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作为燃料使用,通常用于餐饮行业和“农村坝坝宴”。液体醇基燃料有明显 *** 性气味,与白酒一样为无色透明液体,不能饮用,易引起酸中毒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

像酒不是酒!提醒亲爱的市民朋友千万不要误食误饮!

转自:“纳溪发布”微信公号

来源:工人日报

千万别吃!?一颗就可能致命!女子吃完心跳骤停,医生紧急提醒……

来源:新闻晨报

“幸好有惊无险

出院后我一定带头宣传

免得像我一样到ICU里走一遭”

浙江宁波的张女士怎么都没想到

食物中毒多久后会死人,食物中毒多久后可以哺乳-第1张图片-

一盆海螺让她遭了不少罪……

女子吃了两大捧这种螺后

心脏骤停

51岁的张女士从事海产养殖

经常能接触到各种海螺

近日她从塘中捞起大量海螺煮着吃

两大捧海螺

一会儿就被她独自吃完了

没想到1小时后

她就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口部周围以及舌部逐渐麻木

家里人急忙将她送到医院

急诊科医生立即启动洗胃操作

以减少毒素吸收

在洗胃过程中

张女士出现血氧饱和度急速下降

随后出现了心脏骤停

医护人员赶紧进行抢救

经过9分钟的心肺复苏后

张女士转入了ICU病房进一步治疗

目前张女士的症状得到了改善

准备转入普通病房

警惕!

一颗织纹螺或致人于死地

根据患者家属提供照片

医生明确了张女士食用的是织纹螺

“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

是麻痹性贝类毒素

类似于河豚鱼毒素

加热、盐腌、暴晒等加工方式

均无法将毒性破坏分解

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可能致人于死地”

浙江省宁海县之一医院ICU陈启江主任介绍

该毒素没有特效解毒药

中毒者主要呈神经性麻痹症状

死亡率较高

吃螺要注意辨别

一旦发生误食,及时就医造成张女士中毒的织纹螺也叫割香螺、海丝螺或白螺,目前市场上是禁止售卖的,已有多起因售卖织纹螺被判刑案例。但由于其味道鲜美,仍有不少市民铤而走险。

陈启江提醒,每年都有因食用织纹螺引发生命危险的患者。一旦发生误食,一定要及时就医,越早治疗,抢救成功率越高。

其实,每年夏季都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螺身细长,形似圆锥体,尾部较尖且细长,大小如“指甲盖”一般,整体长1厘米左右、宽0.5厘米左右,螺肉呈淡黄色。其所含有的河豚毒素大约0.5毫克就会致人死亡,并且,靠家庭加热烹调不但不会起到“去毒”的作用,反而还会增加中毒风险。

每年的4-9月是织纹螺的旺汛期,也是织纹螺毒性最强的时期。

如果误食织纹螺后发生中毒,早期的表征是舌头、口唇以及指尖发麻、眼睑下垂,接下来很快会出现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更严重者会出现言语不清、瘫痪、声嘶、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窒息甚至死亡(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

一旦误食,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更好能带上“肇事螺”,以便医生尽快确认致病毒素。

织纹螺中毒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目前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死亡率极高。医院急救处理以催吐导泻,洗胃、利尿排毒等措施为主,以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并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等。

对于织纹螺中毒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解毒药物。早在2012年,国家原卫生部2012年公告(2012年第13号)中就明令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消费者若发现市场中有人售卖织纹螺,应当及时拨打12315或12345进行投诉举报。

每年端午前后,

是织纹螺生长成熟的时候。

平常一定要提高警惕

避免误食!

来源 |央视网综合潮新闻、宁波晚报、广州日报、台州市场监管

近期3人中毒,其中2例重症!?0.5毫克可致死,浙江一地发布重要提醒

来源:杭州日报

今年3月份以来,绍兴市已接连报告2起因食用河豚而引起的食源性聚集疫情,有3人中毒到医院就诊,其中重症2例,发生场所均为家庭聚餐。

目前症状较重的患者经ICU全力救治,患者病情稳定并逐渐好转。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名重症患者均摄入河豚内脏,在患者的血液和尿液生物样本中检测出河豚毒素。

河豚(本称河鲀鱼),其身体 *** ,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鳞,光滑或有细刺,有明显的门牙上下各两枚,被捕获后能吸入空气,使胸腹部膨胀如球。

每当春季来临,河豚鱼性腺逐渐成熟,毒性开始增强,其中卵巢和肝脏毒性最强,一旦食用致死概率较高。

河豚毒素是自然界所发现的毒性更大的神经毒素之一, 0.5毫克即可致人死亡。河豚毒素耐热,化学性质稳定,盐渍、日晒等一般烹调手段均不能破坏。春季是河豚中毒的高发季节,部分市民对河豚鱼毒性认识不足,存在盲目尝鲜侥幸心理,很容易“中招躺平”。

为此,绍兴市疾控中心再次提醒:当下“正是河豚欲上时”,不要逞一时口欲之快,更不能在追求“极鲜”的路上“狂飙”,真正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河豚!

建议食品经营者要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以对公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做到不销售、不购买、不捕捞、不加工 *** 河豚鱼。

建议广大市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杜绝侥幸心理,切莫以身试毒,自觉做到不食用河豚鱼;外出就餐时谨慎选择鱼类等水产品,防止河豚鱼中毒事件的发生。

若因误食河豚鱼及其制品后出现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呼吸困难、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请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来源:今日越城、绍兴疾控快讯

常见食物中毒及解救

摄入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是最典型、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化学性食物中毒

一、河豚鱼中毒

1、有毒成分:河豚毒素( Tetrodotoxin ,TTX)

毒素理化性质非常稳定:

  • 煮沸、盐腌、日晒均不破坏,但在pH>7和pH<3时不稳定
  • 100℃ 4小时、120℃加热20~60分钟可使毒素全部破坏

毒性因部位及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

  • 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
  • 每年春季(2~5月)卵巢及肝脏的毒性最强

2.中毒机理

河豚毒素通过阻断钠离子通道,阻止钠离子扩散,进而抑制神经细胞的去极化, 以及动作电位的传导。

河豚毒素 *** 延髓化学感受器触发区,抑制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

3. 中毒表现

河豚毒素中毒为神经型食物中毒,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10分钟~3小时)。

最初感觉口渴,唇、舌、手指发麻,然后出现胃肠道症状,以后发展到四肢麻痹、共济失调、瘫痪,血压、体温下降,重症者因呼吸衰竭窒息致死。

4. 临床治疗

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解毒剂,对患者应尽快排出毒物和给予对症处理。催吐,洗胃,导泻,灌肠。

番木鳖碱(士的宁,是从中药马钱子中分离的一种吲哚生物碱)2mg~3mg肌肉或皮下注射治疗肌肉麻痹,可试用亚 *** 钠和半胱氨酸解毒。预防中毒要加强宣传以防误食。

二、毒蕈中毒

1、中毒原因

  • 蕈类通称蘑菇,是大型真菌。
  • 我国食用蕈300多种,毒蕈约80多种,其中含剧毒能使人致死的有10多种。因蕈类品种繁多,形态特征复杂以及毒蕈与食用蕈不易区别而误食中毒。毒蕈中毒多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往往由于采集野生鲜蕈时因缺乏经验而误食中毒。

2.有毒野生菇(菌)类的常见特征

–色泽鲜艳度高。

–伞形等菇(菌)表面呈鱼鳞状。

–菇柄上有环状突起物。

–菇柄底部有不规则突起物。

–野生菇(菌)采下或受损,其受损部流出乳汁。

3.中毒特征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四种:

1) 胃肠炎型

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6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预后良好。

2) 神经精神型

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等。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3) 溶血型

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

4) 肝肾损害型

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时~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六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甚高。

4.临床治疗

早期用催吐、导泻等措施排出毒物,可用二巯基丁二酸钠等巯基药物解毒,并用保肝疗法和其他对症治疗。

5.预防措施

加强宣教,防止误食。

生活中常见易中毒食物

1、鲜木耳

鲜木耳与市场上销售的干木耳不同,含有叫作“卟啉”的光感物质

如果被人体吸收,经阳光照射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可致皮肤坏死

若水肿出现在咽喉黏膜,还能导致呼吸困难。

2、鲜海蜇

新鲜海蜇皮体较厚,水分较多,研究发现,海蜇含有四氨络物、5-羟色胺及多肽类物质,有较强的组胺反应,引起“海蜇中毒”,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3、鲜黄花菜

含有毒成分“秋水仙碱”,如果未经水焯、浸泡,且急火快炒后食用,可能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至体温改变、四肢麻木。秋水仙碱在体内氧化为氧化二秋水仙碱,0.5~4小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疼、口渴、喉干。

4、变质生姜

生姜适宜放在温暖、湿润的地方,存贮温度以12℃至15℃为宜。如果存贮温度过高,腐烂也很严重。变质生姜含毒性很强的物质“黄樟素”,一旦被人体吸收,即使量很少,也可能引起肝细胞中毒变性。人们常说“烂姜不烂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5、长斑红薯

红薯表面出现黑褐色斑块,表明受到黑斑病菌(一种霉菌)污染,排出的毒素有剧毒,不仅使红薯变硬、发苦,而且对人体肝脏影响很大。这种毒素,无论使用煮、蒸或烤的 *** 都不能使之破坏。因此,有黑斑病的红薯,不论生吃或熟吃,均可引起中毒。

6、生四季豆

四季豆又名刀豆、芸豆、扁豆等,是人们普遍食用的蔬菜。生的四季豆中含皂甙和血球凝集素,由于皂甙对人体消化道具有强烈的 *** 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并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四季豆中毒的发病潜伏期为数十分钟至十数小时,一般不超过5小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同时伴有头痛、头晕、出冷汗等神经系统症状。有时四肢麻木、胃烧灼感、心慌和背痛等。

7、青番茄

青番茄含有与发芽土豆相同的有毒物质--龙葵碱。人体吸收后会造成头晕恶心、流涎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抽搐,对生命威胁很大。

8、发芽的土豆

有的储存不当发了芽或者皮肉变色。这些感觉丢了可惜的土豆千万不能食用,土豆发芽后会产生大量的龙葵素。

石家庄一饭店有人因食物中毒死亡?警方:造谣者被拘

近日,网传河北石家庄桥西区一饭店有人因食物中毒死亡。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红旗派出所回应称,系一男子酒后猝死,意外身亡,并非食物中毒。该分局发布的警情通报显示,“桥西区乔家大厨(红旗店)7名顾客因食物中毒死亡”谣言的首发者王某被行拘10日。

12月21日晚,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红旗派出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几天前,一名男子独自在桥西区一饭店内喝酒,随后“自然猝死,意外身亡”,事发后,警方出警处理,并非网传的食物中毒事件。

同日,事发饭店乔家大厨另一家分店的工作人员称,几天前确实有一名40多岁的男子,进入乔家大厨(红旗店)点了两瓶酒和一盘花生米,“自己喝了两瓶酒,还没结账,就出事了。”店员立即拨打120,但在救护车送医途中该男子离世。

网传视频显示,有多人躺在地上,有人在一旁哭泣,不少市民围观。另一段视频显示,有人在乔家大厨店外摆花圈。上述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警方介入调查后,家属曾和警方一起调取饭店内的监控录像,试图找到当晚和该男子一起喝酒的客人,但监控显示,该男子当晚系独自喝酒,并“把两瓶白酒都喝完了”。此后,家属和饭店商量赔偿事宜,“(结果双方)没协商好,(家属)就摆上了花圈。”

为何视频中有多人躺在地上?上述饭店工作人员称,双方协商未果,家属方有人躺在了地上。

至于网传的“食品中毒”等情况,上述工作人员称,事发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查了事发的红旗店和其他分店,均未检出食品安全问题。近日,网上有人仍然说系食品中毒,这导致近日店内客流变少,目前饭店已经因被造谣一事报警。

@石家庄桥西公安分局官方微博 图

12月21日晚,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发布一则警情通报回应上述“谣言事件”称,近日,一条“桥西区乔家大厨(红旗店)7名顾客因食物中毒死亡”的信息在网上传播,引发网民关注。经公安机关调查核实,此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系 *** 谣言。

针对此情况,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立即展开工作,迅速查明该谣言信息系王某(男,39岁,石家庄市人)首发,部分网民进行转发扩散,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12月21日,桥西分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第1项之规定,对王某处以行政拘留十日处罚。

来源: 澎湃新闻

石家庄警方回应“食物中毒事件”:系酒后猝死,造谣者被行拘

澎湃新闻记者 薛莎莎

近日,网传河北石家庄桥西区一饭店有人因食物中毒死亡。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红旗派出所回应称,系一男子酒后猝死,意外身亡,并非食物中毒。该分局发布的警情通报显示,“桥西区乔家大厨(红旗店)7名顾客因食物中毒死亡”谣言的首发者王某被行拘10日。

12月21日晚,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红旗派出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几天前,一名男子独自在桥西区一饭店内喝酒,随后“自然猝死,意外身亡”,事发后,警方出警处理,并非网传的食物中毒事件。

同日,事发饭店乔家大厨另一家分店的工作人员称,几天前确实有一名40多岁的男子,进入乔家大厨(红旗店)点了两瓶酒和一盘花生米,“自己喝了两瓶酒,还没结账,就出事了。”店员立即拨打120,但在救护车送医途中该男子离世。

网传视频显示,有多人躺在地上,有人在一旁哭泣,不少市民围观。另一段视频显示,有人在乔家大厨店外摆花圈。上述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警方介入调查后,家属曾和警方一起调取饭店内的监控录像,试图找到当晚和该男子一起喝酒的客人,但监控显示,该男子当晚系独自喝酒,并“把两瓶白酒都完了”。此后,家属和饭店商量赔偿事宜,“(结果双方)没协商好,(家属)就摆上了花圈。”

为何视频中有多人躺在地上?上述饭店工作人员称,双方协商未果,家属方有人躺在了地上。

至于网传的“食品中毒”等情况,上述工作人员称,事发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查了事发的红旗店和其他分店,均未检出食品安全问题。近日,网上有人仍然说系食品中毒,这导致近日店内客流变少,目前饭店已经因被造谣一事报警。

@石家庄桥西公安分局官方微博 图

12月21日晚,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发布一则警情通报回应上述“谣言事件”称,近日,一条“桥西区乔家大厨(红旗店)7名顾客因食物中毒死亡”的信息在网上传播,引发网民关注。经公安机关调查核实,此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系 *** 谣言。

针对此情况,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立即展开工作,迅速查明该谣言信息系王某(男,39岁,石家庄市人)首发,部分网民进行转发扩散,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12月21日,桥西分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第1项之规定,对王某处以行政拘留十日处罚。

责任编辑:崔烜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张艳

注意!不要吃!有毒!严重可致死!

各位小伙伴们注意啦!

有件重要的事要提醒大家!

有句俗语你听过吗?

“清明蔗,毒过蛇”

甘蔗作为一种清甜多汁的水果

一直很受欢迎

但是到了清明前后

食用甘蔗就要谨慎啦

近日江苏疾控发布了三月防病提示

提醒大家

预防霉变甘蔗中毒

吃甘蔗会引起中毒?!

到底是为什么?

真相是——

快跟小编一起去了解

甘蔗一般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收获上市,至第二年的清明前后才会卖完,其在运输及储存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霉变产生毒素。故食用霉变甘蔗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发于初春季节,2到3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原来

毒过蛇的并不是甘蔗本身

而是发霉变色的

“红心”或者“黑心”甘蔗

那么

甘蔗中毒会致死吗?

只有清明甘蔗毒比毒蛇?

把霉变部分砍掉之后还能吃吗?

这些问题一起了解一下

食霉变甘蔗中毒会致死吗?

甘蔗霉变后会产生一种神经毒素,是青霉属和曲霉属等少数菌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3-硝基丙酸。进入人体后被吸收,发病急,一般是十几分钟至十几小时。

短时间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脑水肿、头痛,重者抽搐、四肢强直足呈鸡爪样、瞳孔放大;严重可导致缺血、呼吸衰竭死亡。还有部分因甘蔗毒素导致中毒的患者留下语言、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只有清明前后甘蔗毒比毒蛇?

若说清明节和甘蔗中毒的关系,那是和天气变暖有瓜葛。春季气温不断升高,霉菌等杂菌适宜生长繁殖,甘蔗容易霉变;霉变的甘蔗就有产生毒素的风险,所以每年甘蔗中毒事件多发生在2月到4月。

值得注意的是,只要甘蔗霉变,无论是在清明节前后还是其他的季节,一样会导致中毒。

哪些甘蔗不能吃?

把发霉部分砍掉剩下的甘蔗能吃吗?

质软、变色、酒味、长毛、红心的甘蔗都不建议吃。

很多人以为把甘蔗发霉的部分砍掉,再吃剩下的甘蔗就没问题了。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区。病菌入侵甘蔗后,菌丝可以延伸,即使砍掉霉变的部分,剩下的甘蔗也有肉眼看不见的大量毒素。

甘蔗汁到底还能不能喝?若甘蔗霉变,就有可能产生毒素,这样的甘蔗汁可能含毒素的量会更高,中毒风险就更大,因此,榨好的“成品甘蔗汁”更好不喝。当然若是新鲜没有霉变的甘蔗,现买现榨的甘蔗汁是没问题的。

如何拣选好甘蔗??

看外观和中心部分

表皮黑中带红、光滑、有白霜的甘蔗,比较新鲜。如果甘蔗色泽差,在末端出现絮状或茸毛状的白色物质,切开后的剖面如果有泛红黄色、棕褐色,或青黑色的斑点斑块,表示已霉变,这样的甘蔗别买!

摸硬度

新鲜甘蔗质地坚硬,霉变甘蔗质地较软。如果质地比较松软的甘蔗那就要注意了。

鉴别有无异味

正常甘蔗榨出来的蔗汁清甜爽口,具有甘蔗特有清香风味,如果闻到有酸馊霉味或酒糟气味等异味,说明已经变质,这样的甘蔗不能食用。

小伙伴们在吃甘蔗时

一定要仔细观察哦

一旦发现变质要果断舍弃

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那就得不偿失了

综合:江苏疾控、广州日报、健康中国

来源: 沈阳日报

标签: 食物中毒 多久 哺乳 死人 可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