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糖醇是糖吗,麦芽糖醇是低聚麦芽糖-生活-

麦芽糖醇是糖吗,麦芽糖醇是低聚麦芽糖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1 0
糖尿病可以吃什么糖?糖尿病适合吃麦芽糖还是木糖醇?

糖尿病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糖尿病具体的发病因素以及治疗的 *** 却不了解。很多人误认为糖尿病是因为大量吃糖导致的,对糖尿病的误解不利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针对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什么类型的糖以及糖尿病患者适合吃麦芽糖还是木醇糖等相关问题,我们特邀请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唐咸玉为我们做专项解读。

糖尿病可以吃什么糖?

由于蜂蜜、果糖等糖类食物进食后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血糖控制难度,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建议进食含糖较丰富的食物,但糖尿病患者可适当进食木糖醇等甜味剂,也可适量进食苹果、柚子、樱桃等含糖较少的水果,以满足患者对甜味的需求。

糖尿病适合吃麦芽糖还是木糖醇?

由于麦芽糖为双糖可被分解为单糖,且吸收较快,从而导致患者血糖波动较大,进食后血糖会迅速升高,因此不建议患者食用,而木糖醇为天然甜味剂,含热量较低,因此若患者无高血糖,且血糖控制达标的情况下,可少量进食木糖醇。

老年人治疗糖尿病需要严格降体重吗?

体重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较为重要,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既不可过于消瘦,也不可过于肥胖,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样遵循以上原则,这是因为体重过低或过高会导致患者体质下降,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血糖控制,因此应将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是不建议大量吃糖的,因为人体中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值,如果再通过饮食摄入糖分就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但是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大量的使用胰岛素或者降血糖的药物,导致人体中的血糖远低于正常值,需要通过一定的摄入糖分来补充血液中的糖含量,临床上建议这类患者多吃一定的木醇糖,避免因为缺乏糖量导致疾病。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低糖、无糖”背后的甜味剂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无糖、低糖产品如今更受到青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建议,居民蔗糖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25克,倡导使用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甜味剂既能满足市民对甜味的渴求,又能做到低糖、无糖,近年来颇受市民追捧。记者调查发现,甜味剂不仅普遍存在饮料中,各类食品中也存在,甚至连腌制类的咸菜都会使用甜味剂。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本月发布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不要使用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钠等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有关糖和甜味剂对人体的影响,学术界也有着不同的声音。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调查 超市食品和饮料中普遍有使用甜味剂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糖控糖的相关政策,代糖由此走进公众视野。代糖指的是人工甜味剂,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蜜素等,以及天然提取物如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还有一些糖醇类功能糖如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等。

在政策引导和国民健康意识提升的驱动下,食品饮料行业掀起了低糖、无糖的消费热潮,记者探访多家商超发现,甜味剂在食品和饮料中普遍存在。记者查看多款无糖、低糖饮料上的包装信息,发现人工甜味剂频频出现在配料清单中。某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如今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喝无糖、低糖的饮料。市民王女士表示:“无糖饮料不含糖却有甜味,满足了我既想减肥又想吃甜食的愿望。”

无糖产品的线上销售也同样火爆。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无糖饮料”,发现多个品牌的饮料产品都推出了无糖系列。据艾媒咨询2022年调研,中国消费者对碳酸饮料含糖的看法主要为偏好低糖(55.7%)、偏好无糖(23.0%);还有调查显示,某电商平台站内“无糖、低卡、低脂”等关键词的主动搜索量2年来增长了34%。

不只饮料,食品中也普遍存在甜味剂使用情况。记者在某超市食品区看到,一款咸味花生就添加了甜蜜素、糖精钠等多种甜味剂;而在一款饼干中则添加了山梨糖醇、赤藓糖醇等甜味剂。记者随后查阅各种食品包装发现,面包类、果冻类、水果罐头类、调味料类、脱壳熟制坚果等产品均有甜味剂的身影。意想不到的是,连咸菜类腌制食品也有使用甜味剂作为调味。

检测 甜味剂超范围、过量使用现象依然存在

记者了解到,尽管甜味剂被允许使用,但也存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的情况。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今年关于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一款麦香酥麻花的糖精钠检测值就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记者查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抽检报告了解到,在蔬菜腌制品、水果蜜饯、坚果及炒货、冷冻饮品以及果冻中都有出现甜蜜素超标,不仅农贸市场、非品牌、散装食品中存在,正规超市的产品也存在违规添加甜味剂的情况。去年8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对某企业进行处罚,因其经销的进口橙汁检出安赛蜜不合格。而按规定,果蔬汁属于食品添加剂例外产品,安赛蜜属于不能添加到果汁里的甜味剂之一。

今年5月19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称,广东某食品企业生产的逍遥八仙果,其甜蜜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属于超 *** 使用;今年3月17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2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也直指甜味剂超 *** 使用问题:某食品厂生产的脆甜荞头,其糖精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深圳市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食品实验室对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清远市市售的16类、合计1018份食品样品中甜蜜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显示,蜜饯凉果类、腌渍的蔬菜类、糕点类和饮料类4类食品中部分样品的甜蜜素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风险较高。

此外,年轻人喜欢的奶茶和烟火味十足的豆浆也存在违规使用甜味剂的情况,最主要表现在使用了不得添加于饮料类食品的糖精钠,其次是超 *** 使用甜蜜素。而街边小店所卖的馒头也存在类似问题:今年2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5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称,数家点心店加工自制的馒头,其甜蜜素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监管 允许使用甜味剂 一旦滥用将严厉查处

对于甜味剂的应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更大使用量都有具体规定。

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指导意见》,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含餐饮服务提供者)严格按标准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防止超范围超 *** 使用食品添加剂。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别提到,积极推行减盐、减油、减糖行动,科学减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倡导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同时也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食品原辅料控制和检验,对食品原辅料中包含的食品添加剂合并计算,防止食品添加剂的超范围超 *** 使用。

在甜味剂混合物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应警惕多种甜味剂组合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提醒,我国食品中甜味剂的联合使用现象普遍,有45.61%的食品使用2种及以上的甜味剂,最常见的前5种甜味剂依次为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蜜素、三氯蔗糖和糖精钠。

甜味剂一旦发现被滥用,相关部门也将严厉查处。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并进行整改;同时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将相关情况记入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并按规定在监管部门网站上公开相关信息。

甜味剂并非必然选择

天然甜味剂相对安全风险更小

“目前来看,甜味剂作为蔗糖替代物已经形成一种趋势。”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华霄认为,甜味剂并不是必然选择。“根本问题是当前消费者从食品中摄入能量过多,超过了人体正常需求。”在他看来,不是甜味剂或糖本身不好,而是过量不好。“一些市民为了克制能量摄入过多而选择零卡的甜味剂替代高能量的白砂糖,但如果日常能遵守膳食指导,做到能量平衡,那就不需要刻意规避白糖,也不需要选择甜味剂来代替。”

华霄认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都属于食品添加剂,如果按照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来使用,可以认为都没有安全问题。“但如果在长期摄入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天然甜味剂更健康,因为天然甜味剂已经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其结构更容易在各种代谢途径中被代谢掉,不会累积在人体内。”

华霄介绍,天然甜味剂一般是指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的,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主要有三种,其中在全世界用得最多最广泛的天然甜味剂是甜菊糖苷,它是从南美洲一种菊科植物的叶片中提取出来的天然物质,而我国是世界更大的甜叶菊种植国和甜菊糖苷生产国;此外,罗汉果里面的罗汉果苷以及甘草中的甘草酸也是天然甜味剂,但这两种甜味剂目前因为种植量和生产成本问题,价格相对较高,没有大规模推广。

但即使是天然甜味剂,在学界也存在争议。华霄说,目前已有很多科学研究认为甜菊糖苷具有正面的生理功效,如调节代谢、对抗心血管疾病等,但也有观点认为包括甜菊糖苷在内的甜味剂欺骗了大脑的甜味神经,可能会引起胰岛素分泌混乱,但该说法还没有被证实。“总之,各种甜味剂在法规范围内都是安全的,但长期摄入的话,理论上天然甜味剂安全风险更小一些。”

对于市民选购带甜味剂的食品或饮料,华霄建议优先选择添加天然甜味剂的。“天然甜味剂的原料是植物,并且有较长的食用历史,像甜菊糖苷在人的大肠中可以被微生物发酵代谢;而人工甜味剂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人体一般不能代谢,安全性存在一些疑问。”(周伟良)

来源: 广州日报

功能食品配料:麦芽糖醇与无糖食品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就出现了无糖食品,最初的无糖食品只是简单去除食品中的蔗糖成分或是添加盐分,但它的问世立即得到消费者的欢迎。随着新型甜味剂的不断开发,无糖食品得以迅速发展,品种也由最初的十几种一跃为上万种。美国1988年功能食品的销售额为25亿美元,之后以17%~20%的年增长率增长,其中无糖类占1/3;日本1990年功能食品销量达1572亿日元,2000年达7076亿日元,以降血压、改善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预防糖尿病及低热减肥的无糖食品为开发重点。

麦芽糖醇是糖吗,麦芽糖醇是低聚麦芽糖-第1张图片-

  目前无糖食品在发达国家已相当普及,品种也极为齐全。中国的无糖食品研发起步较晚,目前生产厂家还较少,全国不足百家,品种更是寥寥无几,仅有无糖月饼、无糖奶粉、无糖饼干、无糖糖果等几个种类。近年来,随着元气森林等系列无糖饮料的兴起,无糖再次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我们看到,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念发生了极大改变,已越来越注意饮食对自身健康水平的影响,消费趋势逐渐从色、香、味均佳的食品转向具有合理营养和保健功能的功能性食品,无糖食品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

  无蔗糖糕点馅就是在 *** 糕点馅、月饼馅时不以蔗糖为甜味剂,而以麦芽糖醇为甜味剂。麦芽糖醇为多元糖醇,是一种天然的营养甜味剂。已进行过的急性毒理、慢性毒理、致癌活性、致突变活性和致畸毒性等方面的动物实验,均证实了其食用的安全性。由于它的分解物在人体肠道内吸收很慢,所以不会引起糖尿病人血糖和尿糖升高。并且,麦芽糖醇作为一种无糖营养食品添加剂,它口感极好,甜味纯正,且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它能量低,具有防龋齿的功效,食用后口腔内留有软绵的余香味,适用于喜爱身材苗条的广大女性。麦芽糖醇能增加人体内双歧杆菌的作用,增强肠道内有益菌群活动,对增强人体素质起一定的效果。

  山梨醇等其他糖醇也属多元糖醇,虽然价格较低,但是它们的口味及安全性能均不能与麦芽糖醇相比。
  GB-2760规定,麦芽糖醇适用于雪糕、冰棍、糕点、饮料、饼干、面包、酱菜、糖果等产品。用麦芽糖醇 *** 的无蔗糖食品,适用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龋齿症等人群和儿童。
  在高糖食品尤其是传统高糖食品销售市场日渐萎缩之机,抓住消费心理,开发无糖食品,是有为企业家的远见之举。?

无糖食品受青睐,真的健康吗?

零糖汽水、减糖月饼、低糖面包……随着生活环境的提高,无糖食品深受市民青睐,食品商家也借此纷纷打出“无糖更健康”的旗号。无糖食品真的健康吗?记者了解到,很多无糖食品其实是用代糖代替蔗糖,而木糖醇、麦芽糖醇等代糖并不易被人体吸收,消费者需理性对待无糖食品。

建邺区市民李女士是个无糖拥护者,食品都以“无糖”为选择标准:无糖酸奶、零糖饮料、无糖蛋糕等。“10岁的儿子喜欢吃甜食,但甜食不能多吃,所以我买食品都先选择无糖食品。”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对孩子的饮食非常重视,“实体商超无糖食品并不多,所以我几乎每天都拿着手机研究线上的无糖食品。”

江北60多岁的王先生患有糖尿病,喜欢吃甜食却不能吃,无糖食品对他来说似乎是不错的选择。“无糖麦片、无糖豆浆都是家里必备的,现在中秋节可以吃无糖月饼。”王先生今年在中秋节前买了两盒糖醇月饼,“两天吃一个,也不敢多吃。”

记者注意到,今年中秋节,不少商家瞄准无糖、低糖月饼市场,推出糖醇月饼。糖醇豆沙、糖醇莲蓉、糖醇南瓜、糖醇黑芝麻……苏州稻香村今年专门推出了糖醇禧月月饼礼盒,号称“忌糖人专用”。和其他月饼不同的是,糖醇月饼用麦芽糖醇、木糖醇等糖醇代替了白砂糖。

稻香村这款月饼中的糖醇南瓜月饼配料表中,配料包括糖醇南瓜蓉、小麦粉、无蔗糖糖浆7%、无蔗糖高纤糖浆2%,食用植物油、鲜鸡蛋、食品添加剂等。其中,糖醇南瓜蓉配料为鲜南瓜、白芸豆、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含有麦芽糖醇。这样一盒糖醇月饼12个装,售价168元。

某线上平台一家食品店食品均为无添加蔗糖食品,今年中秋推出了木糖醇月饼,包括木糖醇雪皮月饼。 *** 告诉记者,月饼不添加蔗糖,糖尿病人是可以吃的。而一盒木糖醇雪皮月饼有6个,包括抹茶味、蔓越莓味、提拉米苏味、香橙味,售价108元。

从饮料到月饼,越来越多食品商家推出“无糖”“0糖”等无糖食品。无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但无糖可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

无糖食品、低糖食品真的人人受用吗?记者从南京雨花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麦芽糖醇等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

“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法规,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包括甜味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不可超范围、超 *** 使用。”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应理性看待无糖食品。(记者 姜婧仪)

来源:央广网

含“麦芽糖醇”的无糖食物,糖尿病人能吃吗?可别弄错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 *** 恰当是重点,若没有了解相关的饮食原则,容易犯错误后加重疾病。而糖尿病恶化风险很大,不只是本身引发不良症状,还会让心脏,肾脏等器官功能降低,等到多种并发症来袭再去应对,难度往往增大。有部分含有麦芽糖醇的无糖食品糖尿病患者保持怀疑态度,不知道能否摄入,下面来详细了解。

高糖食物往往会让身体发胖,甚至影响血糖变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期间更好远离配料表详细写着含有糖类物质的食物,才能更好控制血糖。当然,有部分无糖食品配料表写着含有麦芽糖醇。

而麦芽糖醇属于甜味剂的一种,作为食品添加剂热量相对较低,可以增加食物的风味,避免无法引起人的食欲,又不和常见的果糖、葡萄糖、蔗糖那样热量高,容易快速升高血糖。只要控制好摄入量,并不会影响糖尿病病情。

糖尿病患者需注意什么?

1、不要吃太饱

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控制好食物的摄入量,避免经常吃太饱,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更好控制血糖。很多人在患病期间容易饥饿,因此每顿饭摄入很多食物,能量提供过多又没有通过其他渠道消耗掉,可能会逐渐发胖,甚至营养过剩而血糖波动。需饮食有节制,每顿饭七八分饱即可,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来调节,当然,会升高血糖的高糖食物尽量少吃,这样才能病情更加稳定。

2、吃饭时需细嚼慢咽

为了更好应对糖尿病,在治疗期间吃饭速度应该放慢些。很多人不知道细嚼慢咽和血糖的控制有什么关系,其实,血糖变化会受到饮食速度的影响。若在吃饭的过程中速度过快。

短时间内摄入很多食物,身体来不及发出吃饱的信号,可能会能量提供过多增加消化压力,又会逐渐发胖或者影响血糖变化。而细嚼慢咽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咀嚼食物减轻消化压力,又可以更好控制血糖。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发现,含有麦芽糖醇的无糖食品糖尿患者,只要控制好摄入量并不会影响病情发展,因为麦芽糖醇只是作为食品的甜味剂增加其风味,实际上热量较低,不像普通的蔗糖,果糖等那么容易升高血糖。只要提前了解常识并控制好摄入量,糖尿病自然不会恶化带来影响。#医联媒体超能团##清风计划#

谢邀=泻药?知乎致歉,人人追捧的“低糖”“代糖”真健康吗

9月9日,“知乎月饼吃了拉肚子”相关话题持续发酵。9月8日晚,针对网友指出知乎月饼“为追求低糖,把原本占月饼总重约20%的糖分全都换成了糖醇,引起腹泻”等问题,知乎官方账号发布道歉声明,并表示已经联系召回所有月饼。

眼下,在大健康消费风向下,“低糖”“无糖”概念产品备受消费者追捧,但不少产品屡屡“翻车”,而披上“低糖”“无糖”外衣的食品真的更健康吗?

知乎月饼变“腹泻月饼”

“没想到‘知乎谢邀’以这种方式上了热搜。”一位网友调侃道。据悉,知乎月饼是知乎为优质用户赠送邮寄的中秋月饼,但不少用户收到食用后出现腹泻等症状。知乎用户“KellyWeaver”发文称,知乎月饼“为追求低糖,把原本占月饼总重约20%的糖分全都换成了糖醇,引起腹泻”。

包装显示,知乎月饼由中粮丰通(北京)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产品使用了麦芽糖醇液、赤藓糖醇、山梨糖醇液等糖醇代替糖。

微博名为“一只煮鹅”的科普博主发文称,加工厂设计的低糖月饼配方有问题,糖醇添加太多。“一般麦芽糖醇吃20克就能让敏感的人腹泻。”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了中粮丰通(北京)食品有限公司和知乎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中粮丰通(北京)食品有限公司 *** 并未接通。知乎相关负责人则发来知乎致歉的相关链接,未做其他解释。

而在前一晚,知乎官方账号发布回应称,此次知乎月饼委托业内口碑较好的成熟企业进行生产,选择了厂家提供的低糖配方。出厂产品经过生产方和独立第三方机构检测,符合食品行业相关质量标准。但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造成身体不适,是知乎方面的失误,已经联系召回所有月饼。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麦芽糖醇是一种代糖,肠胃较弱或一些特定人群食用后易引起腹泻。知乎的月饼配方中麦芽糖醇用的量太多,会导致不适应人群出现腹泻。

业内人士指出,糖醇不被胃酶分解,直接进入肠部。在小肠中因其分子结构和糖不同,所以吸收时间比葡萄糖慢,有一定润肠作用。有一部分进入大肠,被细菌利用,产生气体而腹胀肠鸣,有的人还会产生腹泻。应该说,这些均为正常现象。只要控制食用量或有几天到一周的适应期,肠鸣腹泻会自行消失。

低糖食品真的健康吗

如今随着大健康消费风向,市面上逐渐兴起各类“代糖”食品,这些食品的特点是不加糖(如:白糖、砂糖、蔗糖、葡萄糖等),而以代糖成分代替,并以“健康低糖”为主要宣传卖点。那么,人人追捧的“低糖”“代糖”真的健康吗?

今年8月,上海疾控发布的关于代糖食品的文章中提到,代糖食品不等于健康食品,食用含代糖食品可能会扰乱新陈代谢。经常食用代糖食品的危害包括扰乱肠道菌群平衡、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高、肥胖风险增高。

业内人士认为,糖醇类虽然不是糖,但具有某些糖的属性。由于各种糖醇均有一定耐受性,且个体之间有差异,对于消费者来说,应注意根据自己的体质耐受程度,选择和控制进食量。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目前健康少糖成为社会上一种饮食文化,受这样的风气形成的需求影响,食品企业纷纷开始推出以代糖或低糖取代白糖的产品。

在独立经济学家、财经评论员王赤坤看来,“低糖”概念或许是商家的又一种营销噱头。如今,食品行业经过高速发展,已经高度繁荣,现在处于成熟阶段,行业红利期已过,躺赢时代不复存在,大家只能挖空心思拼运营,“低糖”概念等各种花样别出的概念或营销噱头会陆续出现。不过,“低糖”概念等短暂性选择性需求的市场生命周期非常短,其形成、成长、成熟、衰退期特别短。

事实上,还有部分宣称低糖、无糖的产品问题突出。2006年1月,四川省工商局对15家经销企业销售的30个批次低糖、无糖保健食品进行了监测抽查,经检验,不合格的有28个批次,不合格率为93.3%。监测结果表明,部分无(低)糖食品中蔗糖、总糖超标问题突出。抽查中发现主要质量问题为蔗糖、总糖超标;超范围超 *** 使用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不规范。其中,有23个批次标签不规范,如声称“低糖”却不按规定标注相应的含量,标示“无糖”实为“无蔗糖”等,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无法分辨。

“法律、监管和行业规范等历来走在市场的后面,‘低糖’概念被诸多商家引入,针对‘低糖’概念法律还不健全,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特殊营销的法律法规,针对‘低糖’概念等产生的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只能采取临时监管措施,无法建立长效机制,甚至有的无奈放任。未来,随着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将会慢慢建立,从道德层面和规范层面对行业企业行为进行约束。”王赤坤称。

四川省工商局提醒消费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在选购无(低)糖保健食品时,首先不仅要看是否标注“无糖食品”的字样,还要注意看其配料表,对于标注“无蔗糖”的食品,应看其是否含有葡萄糖、麦芽糖、白砂糖等,同时要考虑食物本身是否含糖;其次还应当提防有些小厂用糖精等保持甜味,因为过量食用糖精会影响健康。

北京商报记者 白杨 实习记者 张函

40%的食品饮料新品都在用它,麦芽糖醇为何这么受欢迎?

麦芽糖醇是食品工业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天然甜味剂。根据innova数据,2020年全球有超过40%的减糖食品饮料新品正在使用麦芽糖醇作为填充型甜味剂,主要糖醇类甜味剂中,赤藓糖醇和山梨糖醇的应用率在25%左右,木糖醇的应用率在15%左右,甘露醇在5%左右。此外,液体麦芽糖醇也有约8%的应用率。

数据来源:innova

麦芽糖醇在哪些类别用的多?

在主要的食品饮料新品类别中,近三年麦芽糖醇使用量前十分别是运动营养棒(20.16%),口香糖(11.3%),甜饼干/曲奇饼(10.16%),谷物/能量棒(8.84%),巧克力块(6.86%),蛋糕(4.86%),其他运动食品(2.73%),片状巧克力(2.26%),冰淇淋&冻酸奶(2.17%),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2.15%)。

数据来源:innova

运动营养是麦芽糖醇应用最多的类别,尤其是能量棒。能量棒中使用麦芽糖醇液,可以起到粘合作用,也不易引起血糖的明显波动。而且相比赤藓糖醇、甜菊糖这类0卡路里甜味剂,体育运动所需要的能量麦芽糖醇也可以提供(约为10kj/g),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营养食品甜味剂。

口香糖、饼干、巧克力、蛋糕也是麦芽糖醇应用较多的类别。麦芽糖醇的口感好,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非结晶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糖果中,并且麦芽糖醇具有非致龋性,能够维持口腔的pH值,可以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饼干糕点中使用麦芽糖醇,可以使产品更加松软、口感细腻,并且麦芽糖醇难以发酵,还能起到延长货架期的作用。

禾甘奇亚籽+鹰嘴豆低GI代餐饼干,使用麦芽糖醇液和木糖醇代替蔗糖。

在巧克力应用中,麦芽糖醇能产生类似于蔗糖的流变学性质,但热量远低于蔗糖,是低热量巧克力的良好基料。

麦芽糖醇有哪些优势?

  1. 理化优势

甜度风味:麦芽糖醇晶体甜度约为蔗糖的80%-90%,甜味特性接近蔗糖,入口溶解时有清凉感,甜味纯正柔和、没有杂味,可掩盖高倍甜味剂的不良风味。

稳定性:对热、酸、碱都很稳定,适合需要高温加工和酸度较高的食品。

溶解性: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水中的溶解度20℃时比蔗糖低,高于30℃时比蔗糖高。

保湿性:具有良好的吸湿性,用于糕点能改善柔软性,延长保存期。

粘度:粘度比山梨糖醇高两倍,可作为粘稠剂使用,适合需要一定质构的液态产品。

结晶性:不易结晶,用于冷冻食品可令口感细腻,用于糖果可防止蔗糖结晶析出。

美拉德反应:不会发生美拉德反应,用于食品不会变色。

乳化稳定性:是蛋糕和奶油有效的乳化剂和发泡剂,可作为脂肪替代品生产低热量食品。

  1. 生理作用

非致龋齿性:麦芽糖醇有很好的非致龋齿性不被口腔微生物所利用转变成酸,FDA已批准麦芽糖醇在无糖食品中使用“不产生蛀牙”的标志。

维持血糖稳定:人体对麦芽糖醇吸收率较低,摄入麦芽糖醇后血糖不会迅速升高(GI=35),不 *** 胰岛素分泌。

  1. 价格优势

麦芽糖醇市场价格稳定,在产品使用性价比上具有一定优势。

麦芽糖醇的其他应用

1、稳定维生素C

维生素C对热很不稳定,在加工及贮藏时容易氧化、分解,当麦芽糖醇与维生素C一起加热时,能减少和抑制维生素C的氧化和分解反应。而且在存在维生素C的条件下,不会发生色泽加深现象,在维生素C含量高的饮料食品中添加使用麦芽糖醇有稳定维生素的效果。

  1. 压片制品赋形剂

麦芽糖粉的流动性和压缩成形性良好,适宜于压片加工处理用。此外同其它原料混合均匀性好,不易产生混合不匀的现象。与其它供压片用糖质材料一样,麦芽糖醇具有与压力成比例的特性,即压力越大,硬度也越高,用它可以将柔软的材料加工成坚硬的压片制品,在各种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生产中,广泛作为压片产品的赋形剂。

3、酸奶稳定剂

麦芽糖醇能够提高酸奶稳定性,但会延长发酵时间,通过复配方案可达到和蔗糖发酵时长接近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卢未琴,高群玉,吴磊.麦芽糖醇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中国酿造,2008(14):1-4.

代糖也分“三六九等”

随着全球范围内减糖行动开展,用甜味剂替代蔗糖成为众多食品企业产品研发方向。而在甜味剂的使用上,相关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10月21日,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发布138—20号通知,其中A1207号申请,就一种甜菊糖苷作为通用甜味剂进行意见征求。6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了关于瑞士乳杆菌R0052等53种“三新食品”的公告(2020年第4号)中,扩大了甜菊糖苷的使用范围。

在各类关于甜味剂的报道中,甜菊糖苷被媒体提及的次数更多。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之一,消费者、企业对甜味剂是否也有各自的偏爱类型?

种类多 应用广

甜味剂在食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烘焙食品、乳制品、饮品、果酱、饼干、糖果等产品中都可以看到其身影。市场上的代糖食品也层出不穷,消费者对于甜味剂这一概念有何了解呢?

10月25日,记者在北京市丰台区京客隆超市饮品区注意到,不少购买者在产品选择上倾向于“无糖”饮品。购买了零度可乐的消费者李女士说:“想喝碳酸饮料,但又不想摄入太多热量,只能选择无糖产品了。”此外,记者在物美超市、盒马鲜生等超市、便利店走访,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无糖饮品都持有这一观点。

但当记者询问到对于产品中添加的蔗糖替代品是否了解时,“甜菊糖苷”“阿斯巴甜”“赤藓糖醇”“木糖醇”等词被消费者提及更多。李女士说:“并不会主动去了解某种甜味剂具体是什么成分、有何功效,一些饮品的宣传上都会有解释,低热量就好。”记者查看了零度可乐配料表,在食品添加剂中含有: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安赛蜜、蔗糖素。

同样,在其他“无糖”饮品中,涉及的甜味剂的种类也很多。记者查阅《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目前我国已批准的甜味剂有:纽甜,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D—甘露糖醇,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乳糖醇,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索马甜,糖精钠,阿力甜,阿斯巴甜,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甜菊糖苷,安赛蜜,异麦芽酮糖,赤藓糖醇,罗汉果甜苷,木糖醇,爱德万甜。各类甜味剂的使用范围并不相同,但却也涵盖到各类食品。

低热量更受欢迎

甜味剂是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而在种类繁多的甜味剂中,消费者对于低热量的产品更为喜爱。根据产生热量与否,一般可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可产生热量)及非营养型甜味剂(无热量)两大类。

非营养型甜味剂热量极低,可以忽略不计。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三氯蔗糖(蔗糖素)、阿斯巴甜、安赛蜜和甜蜜素都属于人工合成的非营养型甜味剂;而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属于天然来源的非营养型甜味剂。营养型甜味剂都有一定的热量。山梨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等糖醇类属于天然营养型甜味剂。在营养型甜味剂中,麦芽糖醇、赤藓糖醇因为热量低,属于低能量型甜味剂。

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科学减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倡导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

当低热量与天然结合在一起,消费者对于甜味剂的选择范围缩小。在众多甜味剂中,甜菊糖苷和罗汉果甜苷脱颖而出。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也在选用天然来源的甜味剂。

使用标准不断完善

记者查阅相关标准注意到,早在1999年,甜菊糖苷就有了相关国家标准。2015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甜菊糖苷》(GB 8270—2014)发布,代替《食品添加剂 甜菊糖甙》(GB 8270—1999)。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罗汉果甜苷》(GB 1886.77—2016)也与2016年发布。甜味剂标准的不断完善,规范了其使用范围和 *** ,也为企业产品研发提供了衡量标准。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曹雁平介绍,通常我们从蔗糖和蜂蜜中获得甜感,中国传统上还使用甘草,现代使用罗汉果、甜叶菊调配甜味。但是,蔗糖、蜂蜜的产量容易受到气候、病害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大,而且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甘草和罗汉果在我国属于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甜叶菊则不能直接用于食品加工制造。为了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适应不同食品对不同甜感的要求,科技界致力于开发研究新型甜味剂。

尽管天然低热量甜味剂更受消费者青睐,但是能否达到自然风味是难点。业内专家表示,甜菊糖苷和罗汉果苷都有后苦味,需要和其他甜味剂复配以获得更好的风味。在原有产品中糖度较低的还可以用甜味剂替代,用三氯蔗糖、甜菊糖苷和赤藓糖醇的配比使用。但糖度较高的就没办法,甜味剂加多了就会造成整体口感不干净有杂味,后口苦涩感,做不到白砂糖那么干净的甜味。此外,糖的其他一些功能还是无法用甜味剂替代的。

文|摄 本报实习记者 闫 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盘点|麦芽糖醇在2023年食品饮料新品中的应用

近年来,全球麦芽糖醇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一方面,麦芽糖醇口感较好,可用于低糖/0糖烘焙食品、糖果、巧克力、果汁饮料、冰淇淋中代替蔗糖,使其口感细腻、甜味可口;另一方面,麦芽糖醇也是一种重要的食品保湿剂、赋形剂、增稠剂、乳化剂,在食品和日化产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麦芽糖醇不致龋、低GI、低热量、有益于肠道健康和骨骼健康的特性也使它成为一种健康的代糖。

在2023年的食品饮料新品中,麦芽糖醇有着大量的应用,是糖果、烘焙、乳制品企业对产品进行减糖升级主要使用的填充型甜味剂之一。

2023年哪些知名企业用了麦芽糖醇

玛氏旗下德芙牛奶麦片巧克力和士力架巧克力、徐福记沙琪玛、养乐多乳酸菌饮料等知名品牌均在2023年推出了减糖升级版产品,减糖比例在30%-50%不等,使用了麦芽糖醇部分代替蔗糖,在不大幅度改变原来配方的基础上实现减糖,尽可能维持产品的口感。

使用麦芽糖醇的2023年知名品牌新品

此外,大量知名食品饮料企业推出的0蔗糖新品也使用了麦芽糖醇,主要包括烘焙食品、糖果巧克力、酸奶、饮料和冰淇淋雪糕等品类。烘焙类别有江中猴菇椰蓉牛奶饼干、奥利奥0糖夹心饼干、鲍师傅黑金凤梨酥、百草味蛋黄酥等;糖果类别有Swisse叶黄素酯0糖软糖、大大0糖泡泡糖、炫迈无糖口香糖等;酸奶类别有伊利安慕希0蔗糖酸奶、伊利畅轻0蔗糖酸奶;饮料类别有蒙牛优益C乳酸菌饮料、东鹏0糖能量饮料、喜之郎果粒茶等;冰淇淋类别有乐天0糖雪糕、蒙牛须尽欢低GI冰淇淋等。

使用麦芽糖醇的各类知名企业新品

哪些品类麦芽糖醇应用最多?

烘焙食品

2018-2022年,全球烘焙减糖新品指数年复合增长率为10.02%,减糖原料的选择以糖醇为主,占比62%,其中麦芽糖醇使用频率更高。麦芽糖醇甜度为蔗糖的90%,甜味纯正具有清凉感,热量为蔗糖的60%,属于低GI原料,分子量、溶解度等理化特性也与蔗糖接近,是烘焙常用的代糖之一。

1、中式糕点

随着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中式糕点也逐渐成为他们的消费选择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中式糕点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主要包括月饼、蛋黄酥、凤梨酥、绿豆糕、麻薯、青团、桃酥等。麦芽糖醇液具有很强的黏度,适合 *** 具有粘性的烘焙食品,如各类中式糕点馅料、沙琪玛、麻薯、蛋黄酥等。


使用麦芽糖醇的中式糕点新品

2、蛋糕面包

麦芽糖醇在蛋糕中使用可以显著降低鸡蛋液的表面张力,提高泡沫的稳定性,改善蛋糕品质。一项研究用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完全取代海绵蛋糕中的蔗糖,比较它们对海绵蛋糕面糊流变学、热力学和烘焙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芽糖醇对面糊特性无显著影响,减弱了蛋糕皮红 *** 调,增强了其亮度,蛋糕总体质量仍可接受。<1>另外,麦芽糖醇应用于面包可以使增加面团的延伸性,降低面包芯的硬度,提高面包的保水性,改善面包的感官品质,延长面包的货架期。<2>


使用麦芽糖醇的蛋糕面包新品

3、饼干曲奇

麦芽糖醇饼干外观、口感与蔗糖接近,通过多种糖醇复配,可以将饼干酥性提高50%,硬度降低6%,提升代糖饼干整体口感。

使用麦芽糖醇的饼干新品

糖果巧克力

由于麦芽糖醇的风味口感好,具有良好的保湿性、非结晶性和稳定性,可用来制造各种糖果,包括棉花糖、硬糖、凝胶软糖等。麦芽糖醇的流动性和压缩成形性良好,大量作为赋形剂用于压片加工处理,可用于制造压片糖果和口香糖包衣。用麦芽糖醇制成的无糖巧克力,具有理想的甜度,还具有酥脆的口感和细腻的质地。

使用麦芽糖醇的糖果巧克力新品

酸奶

添加糖醇能够提高酸奶稳定性,麦芽糖醇效果更好,通过与木糖醇、赤藓糖醇复配后,也不会影响酸奶的发酵时间。


使用麦芽糖醇的酸奶新品

饮料

麦芽糖醇适合添加到蛋白饮料中,麦芽糖醇替代蔗糖不影响蛋白饮料体系的稳定性(脂肪上浮/蛋白沉淀),维持色泽方面也均优于蔗糖,高温灭菌后不易出现发黄、发暗现象,有助于提升蛋白饮料的风味和质地。


使用麦芽糖醇的饮料新品


麦芽糖醇在热门品类中的应用

功能性软糖

功能性软糖作为保健食品零食化的代表,打破了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固有印象,满足了个性化、口感好、多场景、高颜值、随时随地养生的需求,正处于飞速增长阶段。阿里平台销售量显示,2018—2020年功能软糖产品在电商平台的年复合增长超过30%,并产生多款爆款产品。

除了抗龋齿、口感好、不易升血糖等优势外,麦芽糖醇在软糖中也具有加工优势。麦芽糖醇有一定的保湿作用,可减少软糖保存期中产品的干缩现象;溶解度高,不易结晶,以合理的比例使用,生产出的软糖不会返砂也不会发粘;不易被细菌利用,有助于延长软糖的货架稳定期。

使用麦芽糖醇的功能软糖新品

运动营养

营养棒中最常用的功能性糖醇是麦芽糖醇(液),麦芽糖醇液甜度柔和,其黏度较高适合做营养棒的成型粘合剂;具有良好的保湿型,可以让营养棒口感更好;不易于被细菌利用有助于延长营养棒的货架期。

使用麦芽糖醇的运动营养棒新品

冰淇淋

麦芽糖醇是无蔗糖冰淇淋使用较多的代糖之一。麦芽糖醇在冷冻乳制品和冰淇淋中能够使产品具有乳脂状,让冰淇淋更有黏性和咀嚼性。麦芽糖醇形成的冰晶体也较小,用于冷冻冰品可以让口感更加细腻。麦芽糖醇的抗融性也比较好,可以让冰淇淋在常温下融化得更慢。

使用麦芽糖醇的雪糕冰淇淋新品

参考文献

<1>郝月慧,贾春利,王凤,黄卫宁,郑建仙,Akihiro Ogawa.三种糖醇对海绵蛋糕面糊流变学、热力学及烘焙学特性影响的比较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4,35(06):298-302+306

<2>刘学梅,刘传富,王冰,等.麦芽糖醇在面包中的应用研究.食品科技, 2009(5):4.

关于华康股份

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华康股份;股票代码:605077)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功能性糖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企业。下设多家子公司,营销 *** 遍及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

主要产品包括木糖醇、赤藓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等,具有低热值、防龋齿、益生等特性,是理想的健康代糖产品。其中,木榶醇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世界领先,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华康股份的微信公众号。

“泻药”出圈,是麦芽糖醇惹祸?

在互联网问答平台知乎上受邀请回答问题,喜欢用“谢邀”两字开头的有不少,渐渐地也有人写作“泻药”两字。今年知乎官方在中秋节来临之际,给一些长期提供优质内容的大V邮寄了定制月饼,没想到,很多大V吃后腹泻,“泻药”的谐音梗成真了。

9月8日晚,知乎官方微博发表致歉信,称选购的月饼符合食品质量标准,但由于采购环节中经验不足,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造成身体不适。对于反馈问题的知友,知乎已经联系并提供尽可能的补救与服务,并召回所有月饼。

这次“肇事”的麦芽糖醇,其实是代糖的一种。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营养科主任蔡晓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糖醇的甜度普遍比蔗糖要低,在人体不会被完全吸收和消化,所释放出的葡糖糖不足以引起血糖水平的波动,仅需要少量或根本不需要胰岛素来参与代谢,相同重量的糖醇提供的卡路里比普通糖也要少得多。因此,糖醇被广泛用于有控糖、减肥需求的食品中。

糖醇优点多,但不易被胃肠道内的消化酶分解,摄入过多可能引起腹部不适、胀气、肠鸣等消化道症状。大量聚集在肠道中的糖醇还会改变肠道的等渗状态。通俗来说,肠道中的食物残渣渗透液与人体血液和组织接近,糖醇积压进入肠道后,相当于出现了“高渗物”,肠道内外出现了“压差”,身体自动往肠腔里补液,“蹿稀”就发生了。但这种腹泻只是一过性的,并不是病理性的,停止进食,注意补充水分,身体会自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来源: 扬子晚报

标签: 糖醇 麦芽 麦芽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