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这个时候,随着气温升高、降雨增多,野生蘑菇纷纷“冒头”,进入生长旺盛期,同时也进入毒蘑菇食物中毒的高发期。
这两天,在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病区,蔡先生一家四口因为“吃了野生蘑菇先后中毒住院”成了病房里的新闻。
“再也不敢采也不敢吃了!”
说起这事,蔡先生直言“又好气又好笑”,尝鲜不成反中招的他也想用自家例子提醒大家:千万别随便采摘、食用路边或山上的野生蘑菇了!
“平时在网上也看过不少吃了野生蘑菇中毒的视频和新闻,但想着朋友平时摘得多还挺有经验的,应该没啥事,之一次吃完也确实没事。”
蔡先生说,一周前,自己和朋友一起采了山上的野生蘑菇,烹制入口后,他就被这个鲜美的味道吸引住,因此两天后又约上山采蘑菇,可这一回出事了。
当晚烧制的野生蘑菇,蔡先生一家四口大概吃掉了三分之一的量,妻子最早出现了呕吐、胸闷、头晕的症状,很快他自己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夫妻俩意识到可能是蘑菇有问题。
在去医院前,蔡先生特地问过一起吃饭的父母亲是否有什么不适,可父亲却说没啥问题。
不过没过多久,两位老人也出现了不适症状,很快也被送到了医院。
“4个人陆续从急诊抢救区送到病房,是一个比较明确的中毒症状。夫妻俩相对年轻,情况要好一些,但两位老人都是80多岁的年纪了,其中一位就出现了意识不清的情况。”
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黄小英说,根据患者提供的照片,最终明确其中颜色较为鲜艳的为土红鹅膏(神经精神型),正是这个毒菌“放倒”了一大家子,随后立即采取催吐、补液、护胃等加快毒素的对症治疗。
如今经过一周的治疗,蔡先生一家四口的情况已经好转。
“确实要给大家提个醒,山上有不少人在采蘑菇,有的是自己摘了尝鲜,有的是卖给别人,如果不小心吃了有毒的蘑菇,确实很危险。”
黄小英说,每年的6-10月是野生菌生长的旺盛期,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每年也总会有不少因为尝鲜或误食毒蘑菇的市民入院急救。
黄小英解释,毒蘑菇中毒类型复杂,不同类型毒蘑菇所含的毒素不同,出现的症状也各不相同,最常见的是胃肠炎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他还有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等。
“患者的症状也和烹制是否完全、吃了多少量有关系,但不少市民可能觉得只是普通的‘肠胃炎’就不够重视,实际上如果是脏器损害型的患者,一旦没有接受及时、准确的治疗,会因为出现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此外,很多人觉得,颜色越鲜艳的蘑菇越可能是毒蘑菇,所以只要小心那些“红伞伞、白杆杆”的蘑菇就好。实际上,很多常见的毒蘑菇长得“平平无奇”“灰头土脸”,外观看起来很像超市里就能买到的香菇、口蘑,并不容易鉴别。
黄小英提醒,目前并无治疗毒蘑菇中毒的特效药,因此,大家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 *** ,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始终是最靠谱的预防中毒之道。
如果不小心吃到了毒蘑菇,一定要立即就医!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 出现皮肤发黄、身体某部位自发性出血、尿色变深等。
3. 出现精神错乱、幻视、动作不协调、抽搐、妄想等。
4. 出现发热、腰痛、尿量减少等。
5. 出现乏力、四肢酸痛、胸闷等。
6. 出现全身出汗、不自主流口水或流泪等。
7. 出现日晒后在面部、四肢突发皮疹或红斑性肢痛等症状。
据浙江省疾控中心消息,近3年,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等9个地市由肝毒性、肾毒性和横纹肌溶解症毒性的致命毒蘑菇中毒事件共22起,中毒54人,死亡11人,死亡率高达20.4%。
最致命的肝毒性毒蘑菇主要为裂皮鹅膏、灰花纹鹅膏和褐鳞环柄菇,肾毒性毒蘑菇主要为鳞柄白毒伞、拟卵盖鹅膏、赤脚鹅膏和假褐云斑鹅膏,横纹肌溶解症毒性毒蘑菇为亚希褶红菇。
灰花纹鹅膏-肝毒性
假褐云斑鹅膏-肾毒性
这些要命的野蘑菇不管叫什么名字,从外形看均为白伞伞和灰伞伞,与 *** 传言躺板板的红伞伞出入较大。哪怕是资深吃菇群众也无法分辨有毒还是无毒野蘑菇,每年都有资深吃菇老饕中毒躺下后再也没有站起来。
对于毒蘑菇,白伞灰伞才是要命的伞。
不管是哪种野蘑菇中毒,最初都只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普通胃肠炎症状,后期才会根据野蘑菇品种的不同,出现不同的中毒症状,但当出现其特殊的严重症状时,往往过了更佳治疗期,延误治疗是目前野蘑菇中毒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一旦吃了野蘑菇,不管出现什么中毒症状,请之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请医生和疾控专家帮助鉴别中毒类型。就诊时请主动告知医生曾吃过野蘑菇,有图片或剩余野蘑菇也请主动出示,必要时请家属协助采集患者吃过的野蘑菇,以方便医生诊断。
首诊医生在发现野蘑菇中毒病例时,建议之一时间联系当地疾控部门协助鉴定病因,采集并妥善保存剩余食物、血液和尿液样本,以便疾控部门开展实验室检测确认。
对于毒蘑菇中毒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原则是有效控制和降低毒蘑菇中毒死亡率的关键。
综合:浙江省疾控中心、橙柿互动
来源: 浙江在线
又到一年吃菌时!常见毒蘑菇图鉴,很多“平平无奇”12种含鹅膏肽蘑菇:a.致命鹅膏;b.灰花纹鹅膏;c.黄盖鹅膏;d.裂皮鹅膏;e.淡红鹅膏;f.假淡红鹅膏;g.鳞柄白鹅膏;h.纹缘盔孢菌;i.条盖灰孢菌;j.肉褐鳞环柄菇;k.亚毒环柄菇;l.毒环柄菇
又到一年吃菌时!近日,“吃菌大省”云南发布了《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对云南常见毒菌挂图进行了更新,还上线了小程序来识别毒蘑菇。这也引发了网友的议论,有了识别小程序,真的就能安全食用蘑菇了吗?最安全的 *** 应该是一律不吃!记者了解到,每年5-10月,我国因为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江苏每年也有大几十例散发病例。很多人印象中的毒蘑菇应该是“红伞伞、白杆杆”,这其实并不正确,常见的毒蘑菇,反而看起来挺“灰头土脸”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江苏蘑菇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夏秋两季
随着气温回暖、湿度回升,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此时也是毒蘑菇食物中毒的高发期。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021年我国25个省级行政区共开展研究蘑菇中毒事件327次,涉及923例患者,20例死亡,总死亡率为2.17%。蘑菇中毒是我国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之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孙昊副主任医师告诉扬子晚报记者,食用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从全国来看有一定地域差别,江苏在夏秋两季比较多。食用毒蘑菇中毒在医疗上属于食源性中毒,需要向国家上报。江苏省内食用蘑菇中毒事件一年也会有大几十例,比较散发,各市都会有发生。江苏省人民医院也曾接诊过南京、苏州、淮安、宿迁等地毒蘑菇中毒病例的会诊需求,有的患者食用野生菌后出现了多脏器损伤,病情更严重的甚至会抢救不回来。
食用蘑菇中毒,远不止“看见跳舞小人”
每年吃菌季,因为吃“见手青”等蘑菇中毒产生幻觉的新闻很多,“吃菌子看到跳舞的小人”甚至上过微博热搜。曾经“中招”过的网友们绘声绘色描述中毒后产生的幻觉,看到五彩斑斓的“跳舞小人”等奇幻场景,甚至让没尝试过的网友们也心痒痒的,想要“以身试毒”一番。
虽然 *** 上的讨论很欢乐,但是医生还是劝大家千万不要动“以身试毒”的心思。孙昊副主任医师表示,蘑菇的毒素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毒素可能会导致5-7类的不同症状,其中肝脏毒性、肾脏毒性、溶血等类型,致死风险很高。还有一些毒蘑菇会导致胃肠炎型、神经精神等症状。
*** 上讨论热烈的“看见跳舞小人”,就属于蘑菇毒素所带来的神经精神症状,通过医学观察和对症治疗处理,大部分患者是可以痊愈出院的,严重程度比较轻,但可以确认的是仍然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所以,千万别因为好奇去尝试那些可能致幻的毒蘑菇。
别尝试去鉴别,野外蘑菇一律不要吃
很多人觉得,颜色越鲜艳的蘑菇越可能是毒蘑菇,所以小心那些“红伞伞、白杆杆”的蘑菇就好。孙昊副主任医师表示,这绝对是一种误区。江苏很多常见的毒蘑菇其实长得“平平无奇”“灰头土脸”,外观看起来很像超市里就能买到的香菇、口蘑,并不容易鉴别。
民间还有许多辨别毒蘑菇的 *** ,比如虫食或生蛆的蘑菇无毒、有鳞片黏液的蘑菇有毒等等,其实都不准确。一些教程也指导高温或是油炸可以去毒,这也不保险。蘑菇毒素的化学结构相当稳定,高温或油炸都不足以将其破坏,中毒的风险仍然存在。
总而言之: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 *** 。所以孙昊副主任医师建议:不要尝试去辨别毒蘑菇,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才是预防关键。
来源: 扬子晚报
药食同源——香菇香菇,中药名。为白蘑科真菌香菇的子实体。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扶正补虚,健脾开胃,祛风透疹,化痰理气,解毒,抗癌之功效。用于正气衰弱,神倦乏力,纳呆,消化不良,贫血,佝偻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肝炎,盗汗,小便不禁,水肿,麻疹透发不畅,荨麻疹,毒菇中毒,肿瘤。
每天吃点香菇,能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感冒。因为香菇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和大量的矿物质,所以常吃能补给人体所需营养,增强我们的抗病能力 ,在香菇的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而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香菇就占了7种。香菇还含有多量的谷氨酸、各种糖类等,而这些正是构成香菇的营养价值固有的清香、风味的重要物质。故营养学家称香菇的营养价值是牛肉的4倍,把香菇誉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各国人民之所以如此爱吃香菇,其原因也就不言而喻。
香菇还是传统中药,明代著名医药家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载:“香菇乃食物中佳品,味甘性平,能益胃及理小便不禁”,并具“大益胃气”、“托痘疹外出”之功。故民间常用香菇来辅助治疗小儿天花、麻疹,以及清热解毒、降低血压等方面的疾病。
香菇怎么吃有效?
香菇粉丝煲
材料:香菇、虾、粉丝、红辣椒、葱、姜、蒜、盐、酱油、油、白酒
步骤:
1.粉丝放入清水中,浸泡15分钟,直至变软。想尽快将粉丝泡软,可以用温水来泡。
2.姜、蒜、葱切末,红辣椒切片。
3.煎锅加热入油,加入姜、蒜爆炒。再加入虾,直到虾开始变红。
4.在锅中先放入粉丝,再将虾和香菇放在上面。
5.加入盐、酱油、料酒和清水。
6.最后加热5分钟,撒上葱花和辣椒就可以吃啦。
香菇猪肉炒面
材料:香菇、面条、猪肉、葱、酱油、油
步骤:
1.干香菇用清水泡1-2小时,泡软后将香菇内的清水沥出。
2.香菇切成条,猪肉切成末,葱切成末备用。
3.面条用清水煮熟备用。
4.热锅入油,加入猪肉炒3-4分钟。
5.加入葱、香菇和酱油,继续炒5分钟。
6.最后加入面条炒2-3分钟就可以吃啦。
酿香菇
材料:香菇、猪肉、红萝卜、葱、盐、糖、油
步骤:
1.香菇洗净,去香菇蒂。
2.红萝卜切丁,葱切末。
3.猪肉剁碎,加入红萝卜、葱、盐、糖,搅拌均匀。
4.将猪肉馅酿入香菇里。
5.酿好的香菇可以油煎,也可以隔水蒸。
红烧烤麸
材料:香菇、烤麸、木耳、金针菜、花生、姜、酱油、糖、油
步骤:
1.烤麸、金针菜分别放进温水里泡软。
2.烤麸切成小块,姜切片,花生、香菇、木耳、金针菜备用。
3.热锅入油,加入姜片爆炒30秒。再加入烤麸炒2分钟。
4.加入香菇、木耳、金针菜和花生继续炒。
5.加入酱油、糖和清水,小火焖1个小时,就大功告成啦。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肝、胃经。
功效作用:扶正补虚,健脾开胃,祛风透疹,化痰理气,解毒,抗癌。
用于正气衰弱,神倦乏力,纳呆,消化不良,贫血,佝偻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肝炎,盗汗,小便不禁,水肿,麻疹透发不畅,荨麻疹,毒菇中毒,肿瘤。
选方
1、治头痛,头晕,香菇煮酒,食之。
2、治胃肠不适的腹痛:鲜香菇90g,切片。水煎服。
3、治水肿:香菇(干品)16g,鹿衔草,金樱子根各30g。水煎服,每日2次。(1-3方出自刘波《中国药用真菌》)
这四类人不能吃香菇
常吃香菇好处多多。不过,前提是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来吃哦。有几类人更好不要吃,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
1 湿气重者
因为香菇是一种发物,非常不适合湿气重的患者服用,会让体内的湿气变的更重,甚至无法调理。
2 痛风患者
香菇所含有的嘌呤物质,是痛风患者最为忌讳的。如果吃多了,很可能会恶化病症。
3 宿疾患者
这类人群本身就有着疾病,所以如果坚持吃的话甚至可能会引起顽固性皮炎等久治不愈的疾病,还不利于病症的康复。
4 产妇
香菇是一种寒性食物,不利于生产后的恢复,还可能会加重体质寒冷。除了以上几种人群以外,老人和孩子也更好不要吃,会导致消化不良等,危害身体健康。以上就是关于香菇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健康的饮食。
近期,广东省天气多变,各种野生菌类及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期,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断肠草等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此提醒:为预防误食野生毒蘑菇、断肠草等中毒事故的发生,请广大群众以及餐饮单位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野生蘑菇、断肠草等野生植物。
一、充分认识毒蘑菇、断肠草的危害
(一)野生毒蘑菇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野生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毒蘑菇引发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二)断肠草
断肠草不属于任何一种植物的正式名称,而是各地民间用来称呼某些有毒植物的俗名,其中最“声名显赫”的是钩吻,又名大茶药,全株有剧毒,主要的毒性物质是钩吻生物碱,误食者轻则呼吸困难,重则致命。钩吻中毒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症状为主,主要包括呼吸麻痹、眩晕、言语含糊、肌肉弛缓无力、复视、视力减退、咽喉灼痛、吞咽困难、腹泻腹痛、口吐白沫、恶心呕吐等。
钩吻常见于村旁、路边、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呈藤状爬行生长,且埋于泥土的根系发达,常与周边其他植物系缠绕共生,其花、根茎的形状与一些常用药材如“五指毛桃”“金银花”“金锁匙”等十分相似,对素来有采用中药材泡酒或煲汤饮用习惯的广东群众来说,可能因误挖钩吻根系或混入钩吻根系的树根,用于浸泡药酒或煲汤饮用而引起中毒,类似中毒案例时有发生。
二、切勿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野生植物
(一)不采摘。踏春郊游期间,广大群众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野生植物等,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广大群众不要轻易采摘。
(二)不购买。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中药材。
(三)不食用。为避免食物中毒,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在自制药酒和利用中药材煲汤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有关药材的知识,并从正规渠道购买药材,以确保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食品经营者要落实对食品进货查验
各类餐饮单位、食堂等食品经营者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自我管理,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各类单位食堂,尤其是学校食堂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五指毛桃(易与钩吻根茎混生),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五指毛桃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药食同源食材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四、做好食物中毒应急处置
目前,对毒蘑菇、断肠草等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野生蘑菇、野生钩吻等野生植物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 *** 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就诊时更好携带剩余蘑菇或野生植物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
同时,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经治疗后,急性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侵害了实质脏器,会在1~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累及肝、肾、心、脑等脏器,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仍应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
温馨TIPS:
1、毒蘑菇的识别误区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 *** 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不要尝试用听来的所谓的“民间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为很多 *** 都是讹传,没有科学依据。即使是专家,在分辨的时候可能也需要用到专业的仪器才能将外形相似的品种分辨开来。关于毒蘑菇的N种错误说法:
错误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广东地区毒蘑菇中毒的之一杀手——白毒伞却是纯白色的,朴实无华。毒蝇伞很漂亮,鲜红色菌盖点缀着白色鳞片的形象构成了“我有毒,别吃我”的警戒色,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也有一些可食蘑菇种类是美貌与安全并重的,同样来自鹅膏属的橙盖鹅膏,具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有“鸡蛋菌”的别称,是夏天游历川藏地区不可不尝的美味。
错误说法2: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事实上,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错误说法3: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古法提炼的砒霜纯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有可能验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有实验人员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兼之鲜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
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说法危害更甚,人们可能对解毒效果抱有信心而吃下自己无法判断的蘑菇,从而增加了中毒风险。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以白毒伞为例,其毒性成分毒伞肽,包括至少8种结构类似、骨架为8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毒伞肽的稳定性很强,煮沸、晒干都不能破坏这类毒素,人体也不能将其降解。其中毒性最强的α-毒伞肽口服半致死剂量(LD50)是每千克体重0.1毫克,意味着吃下一两朵白毒伞就足以夺去一个成年人的生命,而且一旦入口就没有任何解药。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
错误说法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说法5:毒蘑菇往往有鳞片、黏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提及鳞片、黏液、菌托和菌环等形态特征术语,是毒蘑菇错误说法“与时俱进”的表现,错误说法甚至因此具备了一点可靠性。同时生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往往有鳞片,是鹅膏属的识别特征,而鹅膏属是伞菌中有毒种类最为集中的类群。也就是说,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 *** 毒蘑菇。但是,这条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另一方面,这条标准让很多可食蘑菇躺着也中枪。例如,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有菌环、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鳞片。
2、广东省常见的野生毒蘑菇类型
广东常见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白毒伞:在广东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又是毒性最强的。白毒伞的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常在黧蒴树树荫下群生或散生,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4月,5~7月也少量出现。
(总台记者 魏星 王司琦)
来源: 央视新闻
香菇营养又美味,食用要注意这三点最近看到一个讨论吃素食材的话题,话说吃素食材有哪些呢?小编印象最深的素菜就是香菇,它是“素三鲜”中的一鲜,是很多斋食的重要食材。
日常饮食中都有品尝过香菇的鲜甜美味吧,除了香菇的鲜甜美味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适应力有很大作用,还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减肥等。
香菇中含有提高免疫力的真菌多糖,多吃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可预防冬季病的发生。
香菇虽好可别把香菇与野生毒菇混淆,在生活中要注意辨别。毒菇有80多种,含有毒蕈碱、毒蕈溶血素等,误食后极易中毒。
这里教几个简单鉴别香菇的 *** :
首先,看香菇的外表形状和颜色。优质的香菇,肉厚,菇盖边缘向内卷成“铜锣型”,菇的盖面无褶皱,有明显裂纹或花斑,菌褶呈米黄色或卵白色,菌柄不超过菌盖直径的一半。
其次,闻香菇的气味。一般情况下,香菇应有独特的清香,无腐烂、发霉的味道。
再看,用手指按压。手指甲压菌盖上部及菌柄如果坚硬、稍留有指甲痕则说明水分基本符合要求。
最后,检查香菇中是否有虫蛀、发霉、烤焦以及非食用菌等杂物混入。
香菇有这么多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在食用时还是要注意这几点:
1.香菇属于“发物”,脾胃寒湿气滞和患顽固性皮肤瘙痒者不宜食用。
2. 鹌鹑肉与香菇食物相克,不宜与鹌鹑肉同食,否则可能会使人体产生血管痉挛。
3.痛风患者,香菇含有嘌呤物质,痛风患者不宜多吃香菇,以免加重病情。
这里推荐一款香菇食疗的养生汤
原材料:水发香菇50g,水发鱿鱼100g,虾仁,肉末各20g,冬笋片30g,精盐、白糖、黄酒、胡椒粉、味精、猪油、湿淀粉、葱末、麻油各适量。
做法:鱿鱼洗净切块,在水中煮一下、捞起;香菇洗净、切片;炒锅上火,放入猪油,加葱末、肉末、冬笋片、香菇片煸炒,注入清水,然后加入虾仁及黄酒、精盐、白糖,搅拌均匀;煮开后放入鱿鱼片,最后用淀粉勾芡,加味精、胡椒粉、淋上麻油即成。
这样的腐竹香菇芹菜,保准你味蕾爆炸!腐竹泡水、温水20分钟即可、香菇、芹菜洗净切好备用倒油、倒入芹菜香菇、因为李老师又说:香菇不熟容易中毒、倒入腐竹和小米辣、撒盐、因为李老师是四川人、爱吃辣、不喜欢可以不放完工
吃不熟的蘑菇是什么体验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我是一个蘑菇重度爱好者,打小儿亲切地唤蘑菇为“蘑菇肉肉“,姐夫是用香草香草云南火锅收买的我,当初我和队友领完证也是立马去云海肴庆祝。
这不半年没回国了,最近我疯狂想念台蘑夹馍和烧牛肝菌。于是,昨晚我煮了蘑菇馅儿饺子,炖了一锅香菇白菜,和队友看着《梦想改造家》过小年。
这期的业主呢,苦于噪音难以入睡,请求节目组帮忙改造房子。大伙儿都知道加州容易地震,全都是木头房子,多多少少也会有噪音的困扰。于是我看得很投入,边看边往嘴里塞香菇。
奇怪,这个香菇怎么咬着硬硬的。吐了吧?哎呀没有烟灰缸,算了吃掉吧。
再尝一个,嗯,还是不太对,今天没泡发吗?我可是拿instant pot炖了一个多小时的,应该没啥问题,吃吧吃吧。
再夹一个,嗯,硬硬的还挺有嚼劲儿的,还有点像Costco那个香菇干呢。
就这样吃得肚儿溜圆,歇了会儿,我转移到书桌前看书。
看着看着,书就在我眼前飞了起来,我有点儿恶心,紧接着头疼,然后就直奔马桶,干呕连连。
只见我坐在马桶上,指着天花板喊“嗨,别跑!”。然后瞪着眼睛问队友,你看见有个小矮人从空中蹿过去了吗?
队友大惊,问我是不是把不熟的蘑菇吃了。我理直气壮的点头,对啊对啊,咱们家没有烟灰缸,我咬一口没熟没地方放,就放肚子里了。
队友无奈,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我叹了口气,灌了我两瓶藿香正气液,一通 *** ,安顿我洗洗睡了。
结果这一晚上,我看见了家人欢欢喜喜逛恒隆拎一堆袋子就是没一件给我的,看见了连绵不绝的大豪宅,看见了队友左拥右抱快活似韦小宝,我还一脸姨母笑???
等早上队友醒来我愤慨不已,队友一脸茫然,直呼冤枉,说我这是典型的欲加之罪。
我发现不能睁眼,睁开眼,就能看到一群小矮人在粉红色的烟雾里坐旋转木马,还冲我挤眉弄眼。于是队友上班,我翻了个身,继续睡觉。
不知何时,我被一阵急促的 *** 声叫醒,朋友很着急很担心,问我人在哪里还好吗要不要去医院?
一脸懵的我,才知道迷迷糊糊间我给朋友发了这样一条微信:
我看见小矮人在粉色烟雾里坐旋转木马。
朋友怕不是以为我疯掉了……
我的眼前,一会儿百花齐放,一会儿小矮人跳舞,说实话还挺有意思的,还能听见放炮的声音,特别有过年的气氛,嘿嘿。
作为一个被水母蜇过的人,我觉得蘑菇使起坏来,还挺友好的。
水母的故事戳这里坎昆6日|加勒比海惊魂记
但是大家注意了,吃不熟的菌类很危险,我这是轻的吐完拉完就好了,严重的会看不见明天的太阳的,这不是开玩笑!
每年都会有食野生菌、不熟菌、变质菌中毒甚至死亡的病例,请大家格外注意!
这也是我写下来这件事的目的,给大家提个醒,要过年了,切莫病从口入。
聚餐时大伙儿都喜欢整硬菜,但要注意,胃肠负担过重就像洗衣机塞太满转不动,七分饱即可,饮食有节、有洁,多吃蔬果少吃煎炸。另外有糖尿病、痛风的小伙伴,更要注意适可而止。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以及最最重要的,不认识的、没做熟的、变质的菌类不要吃!!!!!
至于今后我还吃蘑菇吗,这是必须要吃的。人家顾璘的《食菌》都写了“金膏溢齿颊,五内生云霞。”
等等,这难道不是吃蘑菇后的幻觉吗?这么想来,《桃花源记》和《爱丽丝梦游仙境》怕不都是吃了毒蘑菇?
还有马里奥???小矮人!
仿佛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队友请假早早回家陪我,照顾可怜巴巴的我喝了一天的小米粥。
刚才,我眼前的烟花终于散尽,感觉胃里好一些了~
于是,我弱弱地问:“咱去吃菌汤米线吧?”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感谢阅读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经验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香菇买大的还是小的?买干的还是湿的?牢记4不买,弄懂了不吃亏』
香菇是一种食用菌,它具有独特的香味,也因此得名,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比猪肉还高,而钙含量也高于牛奶,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健康食物,所以被人们称为“菇中皇后”。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香菇比较好吗?市场上的香菇有大有小,有干有湿,平时大家都是买哪种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说说买香菇的技巧,喜欢吃香菇的朋友一定要学一学哦,以后买香菇就不会吃亏了。
一、香菇买大的还是买小的?
香菇是越大越好吗?先来看看香菇是怎么划分等级的。香菇可分为厚菇、薄菇2种,标准也不一样。
1、厚菇
厚菇外形圆润完整,菌盖肉厚,直径在4~5厘米之间,菌褶整齐,颜色乳白菌柄短于2厘米,没有任何怪味道,没有病虫害也有伤,没有畸形。
2、薄菇
薄菇分为3级,差别非常大。
①一级菇——菇形圆润完整,菇盖肉厚,全部开伞或有一些卷边,直径比厚菇还要大,超过6厘米,形状扁平,无大开伞、翻边,菌褶乳白整齐,菌柄也小于2厘米,没虫蛀没异味,没病没伤,也不畸形。
②二级菇——品质比一级菇差一点,直径小于4厘米。
③三级菇——菇形不整齐,菌盖有破裂、残缺,大开伞翻边,直径小于4厘米,菌柄小于2厘米,有畸形菇。
所以,香菇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是厚菇,比薄菇的一级菇要小;而如果是薄菇,就是大的比小的好。
二、香菇买干的好还是湿的好?
干香菇和湿香菇,除了水分含量不一样,还有哪些区别呢?
从保健价值上说,干香菇和湿香菇的区别并不大,但营养成分却差别很大。湿香菇的维C比干香菇高一些,而干香菇的维生素D要高一些。要知道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干香菇的营养价值较高。
从“香”和“味”的角度来说,干香菇也要好于湿(鲜)香菇。不过,湿香菇的口感肥厚,比较爽脆,而干香菇经过日晒已经木质化,比较有嚼劲。
所以,想要营养高、味道香就买干香菇,而注重口感就买湿香菇。
如何挑选优质香菇呢?只要牢记“3不买”,保证挑到优质香菇。
1、个头太小的不买
太小的香菇要么是没长成熟,要么就是发育不良,品质都比较差,不能买。
2、太重的不买
就算是湿香菇,也不能买太重的,可能是喷了大量的水。同样大小的香菇,比较重的比较新鲜。而干香菇要越轻越好,容易保存而且还省钱。
3、颜色不正常的不买
正常的香菇是深棕的,但如果发黑的话,就是已经变质了。而如果颜色五颜六色的,很可能是有毒的蘑菇,不要吃,可能引起中毒。
4、气味不对的不买
正常的香菇,不管是湿的还是干的,都是具有特有的香味的。如果品质不好,会出现酸味、臭味,如果有 *** 性气味,可能是用硫磺熏过的。
现在大家知道如何购买香菇了吧。只要记住上面分享的小知识,就能轻松买到优质的香菇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用,请给我点赞、评论、转发、关注,让更多的人看到,让大家一起学习,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们下次再见!
小树林里的东西别乱吃!因野生蘑菇,祖孙三人齐中毒家住福州闽侯的王老伯
前不久和自己的家人吃过饭之后,
就开始呕吐不止,
腹痛难忍,很快便神志不清。
而他46岁的儿子,
还有今年才12岁的孙子
几乎同时和他出现了相同的症状。
就医后他们才知道,
让一家人生命垂危的
竟然是一道他们常吃的菜,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祖孙三人齐中毒 只因一道寻常菜
经过医生们的全力救治,此时他们祖孙三人都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只不过王大爷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常吃的一道菜居然能差点要了他们一家三口的命。
医生
他们来的时候,主要表现一个恶心呕吐,还有无尿的症状。通过病史还有查体,化验的结果进行评估,考虑是毒蘑菇引起的肝肾功能及多脏器的损伤。
王老伯今年71岁,8月16日,
王老伯到山上务农时,
看到小树林里长着不少野蘑菇,
就想着采一些给家人尝尝鲜,
没想到中毒了。
其中,
他和孙子因为吃的比较多,
所以中毒也最深。
我们在ICU病房内也见到了王老伯的孙子。
肝肾严重损伤 面临多器官衰竭风险
医生推测,由于他们吃下的毒蘑菇毒性猛烈,且会破坏肝肾功能,祖孙三人随时可能有因全身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的风险。
于是医生们紧急为三人催吐,
之后在经过血液灌流、
床旁血液滤过等抢救治疗后,
三人的胃肠道症状有好转,
生命体征暂时平稳下来。
王老伯告诉记者,
他和家人由于生活在山区,
家中经济条件不佳,
吃山中的野蘑菇、
野菜等已经不是之一次了。
王老伯认为,只有颜色鲜艳的野蘑菇才具有毒性,所以他都是选择白色或者长得像香菇这样的菌类食用,之前从未中毒,所以心存侥幸。
警惕有毒!野生蘑菇皆不可吃
医生告诉我们,
每年的八月份到十月份
是野生菌大量生长的时间段。
在我省每年这个时候
因为食用野生菌类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
但是医生指出,
蘑菇中毒目前仍然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
治疗的手段也并不多,
只能对症治疗。
蘑菇是可食用大型真菌的总称,包括蘑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其营养丰富,含有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C等。此外,蘑菇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但关于蘑菇的传言也不绝于耳,其中一个就是:蘑菇能富集重金属(如砷、铅、汞、隔等),而人体却没有排出重金属的机制,重金属就会在肾小管内聚集,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肾小管坏死,所以蘑菇不能吃。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来了解下蘑菇和重金属的那些事。
蘑菇中为什么重金属含量会很高呢?
和绿色植物相比,蘑菇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确实较强。但是,蘑菇中重金属富集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污染程度。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的专家指出,国内外都有一些研究,报道过特定地区、特定种类的蘑菇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例子,这可能与该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土壤、水源被污染有关,但蘑菇富集重金属只是蘑菇对不良生长环境的一种自我保护,并不是蘑菇生长的必然结果。重金属也并不是蘑菇的必须元素,对蘑菇生长并无益处。那么,重金属是从何而来?其实,蘑菇中重金属含量高的原因是蘑菇会产生一些能和重金属络合的蛋白,通过与重金属络合生成无毒的络合体来解毒,从而让蘑菇“不怕”重金属;而在环境中,尤其是污染环境中,往往存在大量重金属,蘑菇就把这些重金属“不小心”吃下,日积月累,越来越多。
人工种植的蘑菇重金属含量也很高?
在大家的潜意识里,野生的就是更好的,总认为野生蘑菇天然绿色无污染。但其实,野生蘑菇受生长环境、气候环境、生长期等影响,更易富含重金属。很多抽检结果也证实,野生蘑菇重金属超标比例更高。一般说来,野生蘑菇生长条件不受监控,其重金属含量远比人工种植的重金属含量要高,需要覆土栽培的蘑菇如双孢蘑菇、鸡腿菇、姬菇等,容易受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因此,在土壤污染地区,我们不能随便吃野生蘑菇。相对而言,人工种植的蘑菇长在棉籽壳、秸秆、木段等 *** 的培养基上,不接触污染的土壤,所以食用起来更安全。此外,因为重金属既不是蘑菇生长的必需养分,也不能促进蘑菇的生长,所以在种植中也不会有“不法商贩”人为添加重金属。对于人工种植的蘑菇,只要做好管理和监控,就可以把重金属含量控制到安全标准之内。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早就对各种菌类食品都做出了详细的重金属 *** 规定。
人体没有排出重金属的机制吗?
人体对重金属并不是“零容忍”,对重金属有独特的排出机制。比如蘑菇会通过合成络合蛋白来处理吸收来的重金属,类似功能的金属硫蛋白在人体内也存在,并且如果体内重金属的量增大会诱导产生更多的金属硫蛋白,提高解毒能力。此外,肝脏里的谷胱甘肽也能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并进一步通过消化道排出,起到解毒作用。对于人体而言,除非一次大量或者长期持续超出剂量地摄入有毒重金属,否则人体自身代谢重金属的能力足够使我们免于重金属的毒性危害。何况人工种植的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甚微,在正常食用的情况下,人体有足够能力应对其中的重金属。
最后总结如下: 蘑菇本身不会凭空产生重金属元素,但可吸收砷、铅、汞、隔等有害重金属,确实有重金属超标的可能性,但这与培养基或土壤是否含有大量重金属有关。也就是说,环境好的地方,蘑菇也比较安全。大家只要不私自采摘和食用蘑菇,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蘑菇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