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Dholai Vidhan Sabha)的一头山羊生下了“人脸”婴儿。由于这里较为闭塞,有些村民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会带来厄运,有些村民认为这是上帝的旨意“神的化身”,还有些人认为有人对山羊母亲做了什么,生出了半兽人。那么山羊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像人类婴儿了
山羊的主人是46岁的农民沙卡尔(Shankar Das),他表示:邻居们听说后来到我家,每个人都被那人类婴儿般的外观惊到了。母山羊之前已经生过一个孩子,这是它第二次分娩。刚出生时它还活着,但很快就离世了 ,真的很可惜。
从图片上看,山羊幼崽肉乎乎的,就像人类婴儿的婴儿肥。它不具备山羊的突出的鼻、嘴,而是像人类般几乎与脸齐平。从鼻子与嘴的形状来看也更像是人,因此说是“人脸”并不为过。不过,它的耳朵是山羊般的下垂状。
沙卡尔的邻居Rakesh Kumar表示担忧:在很多地区,这被看作是上帝的一种警告,很多畸形动物的出生都会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但也有邻居表示很高兴,他们认为人脸山羊是上帝的化身,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2020年1月,印度贾斯坦邦地区也诞生了一头人脸山羊,长着一副令人难忘的面孔。它的脸不同于山羊的尖嘴状,而是人类的扁平状,眼睛看起来非常人性化。有人表示,光看脸,它更像一个婴儿,耳朵也比一般的山羊要长得多。
当它摇着它的短尾巴的视频出现在 *** 中后,很快便红了。很多人慕名而来,还表示这是一定是天使的化身,可惜“天使”也仅活了四个月就离世了。可见山羊与上帝和天使无关,否则为何都这般短命。如果非神创,那么这“半兽人”又是哪来的?会是人类参与的结果吗?
人猿杂交
谈及这些问题,不得不提到一个生物学名词“生殖隔离”。简单来说:
(1)不同物种之间是不能随意结合的;
(2)即使随意结合了也不能产生后代;
(3)即使产生了后代也不能继续生育。
因此,基于生殖隔离,你叫车的时候,路上不会跑来一只半人马,然后来上一句:哔哔专车为您服务。关于生殖隔离,之一种很好理解,举个例子:大象看见一只很漂亮的蚂蚁却无能为力。
第二种,前苏联生物学家伊万诺夫曾经证实过,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人猿杂交实验。伊万诺夫找来了3只母猩猩,让其与人类结合,结果母猩猩强烈抵触,疯狂攻击人类。伊万诺夫没有办法,只能让它们睡着了,然后选择用人工传递基因的方式进行结合,但母猩猩们都没有怀孕。
后来,伊万诺夫改变策略,他找来了一些女性志愿者,然后又找来了一些雄性猩猩,至于实验结果如何,大家并不知道,因为伊万诺夫被捕了。
为什么产生不了人猿?
从基因的角度,虽然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序列相似,但人类进化过程中有一对染色体缺失(融合)了,相当于少了一对,黑猩猩为24对(48条),人类为23对(46条)。
基因是生命体的说明书,说明书完整,个体成长才能完整,一旦基因出现问题或发生突变,后代就有可能出现畸形,甚至夭折的情况。
由于基因被包裹在染色体中,后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母亲(23条),一半来自父亲(23条),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构成23对(46条),这便是一个新的生命。因此,孩子会像爸爸也会像妈妈。
显然,黑猩猩与人类难以产生后代。因为双方染色体数量不对等,难以配对组成具有生育能力的完整生命,因此人与猿产生后代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事情并没有那么绝对。伊万诺夫作为生物学家,他深知黑猩猩与人类的染色体数量不符。他想得到的是另一种产物,也就是第三种——杂交优势。
杂交优势
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时代,运输重物,古人一般会选择驴。如果要送加急信件则会选择骑马。因此有些人想,如果有一种牲畜,有马的速度,驴的荷载,那该多好,于是便有了体型更大的“骡子”。
骡子拥有马的灵活性,也拥有驴的负重能力,这就是杂交优势。但有一点,骡子生不出骡子,也生不出其他任何生命!因为马32对染色体,驴31对染色体,它们结合后的后代骡子染色体为31对余一条。不成对意味着其生殖细胞无法进行有丝分裂,因此无法继续繁衍后代。
伊万诺夫希望通过杂种优势产生力大无穷,生长迅速,成活率高的人猿。这种人猿无论是干重活,还是上战场都是利器。更关键的是,人猿无法繁衍后代,意味着其数量受制于人,无法威胁到人类的地位。此外,伊万诺夫还打了一个学术上的幌子。他想通过人猿杂交实验证明人类与猿的关系很亲近,从而证实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实际上,分子生物学、解剖学等多领域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与黑猩猩的祖先早在800万年前就分道扬镳了。在已知的人科物种中,尼安德特人是与我们杂交过最近的物种,除非洲本地人外,全世界所有人体内或多或少都混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当然,我们在进化过程中,不仅混有尼安德特人基因,还混有大量其他人种基因。
杂交是物种进化的加速剂
杂交有时候可能是一个贬义词,但它其实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推进剂。当年古熊随着地质变迁走到北极进化成北极熊。如今冰川融合,北极熊离开北极与灰熊结合,混入灰熊的基因来适应没有冰雪的森林环境。可见杂交是一剂加速进化的良方。
回过头,我们来说说“人脸”山羊。从上文可知,山羊幼崽的“说明书”存在问题,基因缺陷让其产生了先天的性状缺陷。至于是不是人为的,这完全不可能。人与山羊的关系很远,黑猩猩都不可能,更别提山羊了。由于人类与羊存在生殖隔离,因此根本无法孕育出后代。
最新消息!十二星座之一摩羯座即将在10月来到地球上空!作为十二星座中最为怪诞的星座,摩羯座的到来将会引起一阵观星潮!
?
这张天象图显示了从中纬度地区观察到的摩羯座将在十月夜空中停留的位置,有兴趣的朋友千万别错过。
最为怪诞的摩羯座
众所周知,十二星座受到广大星座爱好者和天文爱好者的欢迎,许多星座爱好者喜欢通过星座来分析各种各样的性格,其中摩羯座是象征着冬天开始的星座,被称为天使与魔鬼结合的星座。而天文爱好者则喜欢通过这些星座的分布位置描摹出各种各样的图案,从著名的人物到各种各样的野兽,应有尽有。其中一些动物可以在地球上找到,比如狮子,天鹅,鹰,狗。但有时也会产生一些从未存在过的天体生物。例如,有两个人头的马,一条喷火龙,一只独角兽和一匹会飞的马等等,但摩羯座在其中最为怪诞,为什么呢?别急,听我慢慢慢道来!
?
我们知道,在古老的星象图中,摩羯座被描绘成一个“海山羊”的形象,结合了山羊的前半部分、头部和鱼的尾巴,这种海陆结合的半羊半鱼动物让人们大为称奇。
摩羯星座的传奇故事
其实摩羯座自迦勒底人和巴比伦人时代起就以山羊命名,但是这种半羊半鱼的存在是怎么来的?
?
如果我们没有听过解释其起源的古代神话,那么这种生物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而事实上,摩羯座的传说相当有趣。根据民间传说,有一天,有一些海仙女和女神在田野里玩耍,淘气的潘神看到了她们,也加入了这场游戏。突然,一个叫提丰的凶猛的大怪物出现了。为了躲避他,每个神都把自己变成了一只动物,然后逃跑了。然而,在潘的慌乱之中,他在变成一只山羊之前跳进了附近的尼罗河。结果,他的下肢变成了鱼的形状!宙斯看到潘神营造的美妙动物即海山羊,非常高兴,他下令让这个奇异的存在成为了我们夜空中的一部分。
海山羊即将来到地球
听完“海山羊”的故事,我们来看看真正的海山羊!据最新消息,十月初晚上9点30分左右,“海山羊”将出现在地球的正南方向,在初秋的夜空中,夏季的三角形高高地照耀着头顶。这是一个适度暗淡的图案,它的星星形成一个大致三角形的图形,可能暗示着一个倒置的三角帽,一个箭头,一条船,或者一条黄貂鱼正朝你飞来。
?
而摩羯座的另一端恰恰是“山羊”的存在。对于视力好的天文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测试。许多观测者在没有光学辅助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它是两颗恒星之间相隔6弧分(相比之下,月球的平均直径约为30弧分)。所以,这是一个裸眼测试夜空的清晰度和稳定性的有趣 *** 。届时摩羯座将呈现一个倒三角形结构,尤其在黑暗的夜晚很容易辨别,古人将其称为“神仙之门”,认为从地上各种名利是非解脱出来的人,其灵魂就可以通过此门登上天国。回到现实,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摩羯座没有多少值得观看的有趣星体,因为这个区域的星系都很微弱不显著。不过摩羯座有一个距离我们24000光年的梅西耶天体球状星团M30。
?
如果你想通过双筒望远镜观测M30,大概只能看到一个非常微弱的光亮,在这个星团中心的北边还有两排不显眼的恒星,这是一颗用肉眼可见的双星,用双筒望远镜会看的更清晰。它是一个光学双星,两颗子星并没有物理学上的联系,仅仅是因为两星在同一方向上,才给人造成两颗星在一起的感觉。该星团的中心密度相当大,但即便如此,它也需要至少6英寸的望远镜才能把它看清。
?
摩羯座是最古老的星座之一,据推测,摩羯座来自于公元前2800年左右巴比伦之一个闪族帝国的创始人萨尔贡的记录它还预言,当五颗肉眼可见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聚集在摩羯座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就会被火毁灭。据说在公元前2449年根据我国的编年史记载,摩羯座的五颗行星就是这样合为一体的,但它并没有造成任何可怕的后果。
拼音Chòu Shān Yánɡ
别名臭常山(《中国植物图鉴》),臭苗(《中国药植志》),大山羊、骚牯羊、地栀子、栀子黄(《贵州民间方药集》),和常山(《中药志》),大骚羊(《贵阳民间药草》),白胡椒、大素药(《贵州草药》)。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日本常山的根。9~10月采收.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枝条黄褐色,无毛,嫩梢绿色,疏生白色毛,旋即脱落,或平滑无毛。单叶互生;具黄色半透明的腺点,发恶臭;叶柄沟状,疏生白色毛或无毛;叶片菱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17厘米,宽2~9厘米,先端渐尖或具钝状尖头,基部阔楔形,全缘,或有细钝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雄花序总状,侧生于新枝基部,花轴与花柄均散生白色毛;花柄基部有卵形苞片1枚;萼筒的基部有对生卵形小苞片2枚,萼片4枚,卵形,基部愈合,边缘有毛,花瓣4,雄蕊4,与花瓣互生;雌花单生,具退化雄蕊4,子房上位,心皮4,花柱短,柱头4裂。蒴果,2瓣裂。种子黑色,近球形。花期3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亦有栽培者。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化学成分根含和常山碱、香草木碱、香草木宁碱、香草木醇灵、茵芋碱、去甲和常山碱等生物碱。果实含香草木碱、茵芋碱。
叶含茵芋碱、香草木碱、臭山羊碱、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无羁萜、异山小橘萜醇、匙叶桉油烯醇葛缕薄荷醇、α-松油醇、α-蒎烯、β-蒎烯、莰烯、γ-松油烯、柠檬烯、1,8-桉叶素、香豆精、欧芹属素乙、和常山酮碱、o-甲基巴孚木季铵盐。
性味《贵阳民间药草》:"辛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行气止痛,祛风利湿。治风热感冒,咳嗽,喉痛,牙痛,胃痛,风湿关节痛,痢疾,无名肿毒。
①李承祜《药用植物学》:"解热,祛痰。"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有解热,驱风,表寒,发汗,催吐作用。治摆子,外治无名肿毒。"
③《贵阳民间药草》:"清风热。治咳嗽,喉痛,牙痛,湿热痢,肾囊出汗,百日咳。"
④《贵州草药》:"调气镇痛,清热利湿,软坚宁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为末调敷。
复方①治风热汗闭:臭山羊末一钱。烧酒吞服。服后盖被,使其发汗。
②治胃气痛:臭山羊五钱。煎水服。
③治风湿关节肿痛:臭山羊炕干研末。每次一钱,用酒吞服。
④治瘰疬:臭山羊末,调甜酒敷患处。(选方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摄影:Jeremy Horner,Getty Images
传统相声里把“羊上树”当笑谈;
北京俗语:
“见过猴拉车,没见过羊上树”,
也用“羊上树”表示一种“绝无可能”的语气;
然而,在遥远的北非,摩洛哥,
这种荒诞的情景早已成真。
多年以来,摩洛哥一些农民经常会把山羊“逼”到树上,以吸引游客。
摄影:ALFREDO CALIZ, PANOS PICTURES
6月的摩洛哥,旅游的旺季,
在该国西部你往往会看到一种奇景:
一棵成熟的坚果树上,
竟然实实在在“长”着十几只山羊。
摩洛哥著名的“羊上树”景观频频登上新闻头条,它们会被甜美的摩洛哥坚果吸引上树;而且善于攀爬也是山羊本能;因此,“羊上树”常被描述为北非国家特有的自然现象——其实不然。
在摩洛哥,该“奇观”多数是人为制造。
摄影:ABABSOLUTUM、GETTY IMAGES
这年头为了混口饭吃,
连羊也“学”会了爬树。
摩洛哥马拉喀什著名的“不眠广场”——杰马夫纳广场(Djemaa el Fna),这里已有一千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夜幕降临后这里吸引大批游客与当地人。
摄影:BEN CARRON
“羊上树”,大致分布在从马拉喀什到大西洋沿海城市索维拉之间、约160公里的路线沿途,数量约有9个。在树上,山羊忍受高温、从上午一直待到下午两三点——须知,这个时间段也是这条路线最繁忙时段,人多意味着游客多,小费也会变多。
山羊喜欢吃的摩洛哥坚果
摄影:ERIKA HOBART
需要说明的是,摩洛哥的山羊的确会自己爬树,能去到离地9米的树冠上吃摩洛哥坚果。山羊会将果实整颗吞下,然后食用厚实果皮和甘甜果肉;人们用果核、即坚果部分榨油,当地人日常会少量将其用作调味油;而纯摩洛哥坚果油制成的化妆品每50毫升可以卖到48美元。
“天马”现身
数百年前的安徽黄山,游人在山林里穿行,晨间的雾气在树叶上凝结成水滴,脚下时而踏上山岩,时而踩着落叶。
突然远处响起了不寻常的动静,有什么动物被游人惊动,瞬间便飞驰到了树影深处。
待游人追上去时,只能看见它遥远的身影。
陡峭的山崖岩壁对它来说似乎就是平地,它仿佛踏着云雾在山峰间飞行,就像从天上仙宫降下的神兽。
清 蒋廷锡 《山羊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蹄似牛而非牛,面似马而非马,尾似驴而非驴,角似鹿而非鹿”,这让清代大学士都认错了的神兽——你能想象出它真实的样子吗?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神兽”的现代照片:
浙江省丽水市自然保护区拍摄的中华鬣羚
这种长相奇特的动物在民间有许多同样奇特的俗称:
质朴而直白的“山驴子”——因为它生活在山林中,体型与耳朵乍眼看去很像驴。
稍文雅一些的“明鬃羊”——脸长得像羊,而又有着白色的鬃毛。
仿佛山精野怪的“驴头狼”——在山林树影间,长长的驴耳朵再加上与狼相似的青黑毛色。
带着些恐怖气息的“棺材兽”——外表似羚羊,头上长有角,浑身漆黑如棺椁,行踪诡异。
还有仙气飘飘的古称“天马”——能在嶙峋陡峭的山崖上如腾云驾雾一般奔跑,还有着显眼的白色马鬃。
这种长相奇特、名字繁多的“四不像”动物,一直到现代才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名——中华鬣(liè)羚。
青海玉树地区出现的中华鬣羚,可以看出为什么会被叫做“驴头狼”
中华鬣羚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在中国的生活范围虽然很广,但整体数量并不多,又因为它们活动的区域通常是常人不便攀登的高山之上(海拔1000-4400米范围),所以民间对这种动物一直都很陌生。
再加之它们日常活动的时间都是清晨或者傍晚,恰好是山林间雾气升腾的时候,偶尔遇上也只能看见它们在云雾之间轻盈飞奔的身影。
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中华鬣羚
中华鬣羚还有一个足以让它成为“神兽”的特技——飞檐走壁。
如同善于攀岩的山羊一样,中华鬣羚也是偶蹄目动物,并且它的两个蹄尖可以分得很开,坚硬的蹄子可以像两个楔子一样牢牢卡住岩石缝隙,让它们在山岩上奔跑也如履平地,这在古人看来可是一种不得了的神通。
可以看得见两个分开的蹄尖
全身黑灰色的毛发,奇特的长相,跑动起来显眼的白色鬃毛,可以在山间肆意奔袭飞跃——被传为山中有会踏云而行的“天马”也就顺理成章了。
正如清朝乾隆年间的古籍《黄山志》所记载:
“天马,常飞腾天都莲花诸峰,银鬃金毛,四足皆捧以祥云,须萸跃过数十峰。”
“天马”不仅胆子小,脾气还不好
自然界中大部分动物都习惯群居生活,尤其是草食动物,但中华鬣羚却是其中的少数派。
除了哺乳期的宝宝会跟着妈妈生活,它们几乎都是独来独往。
带着幼崽的雌性中华鬣羚
相比群居动物有同伴站岗放哨,独居的中华鬣羚只能靠自己来察觉危险。
又圆又大的眼睛可以提供更宽的视野,驴一样的长耳朵能让它们的听觉更敏锐,一旦发现任何风吹草动,它们立刻就会逃之夭夭。
飞奔的中华鬣羚
毕竟被誉为神兽“天马”,中华鬣羚也有着自己的“脾气”。
与同属于牛科的其它食草同类相比,中华鬣羚的“脾气”可以说是非常强势,尤其是幼崽在身旁的雌性鬣羚。
在四川贡嘎山区,一队科研人员在村落中休息的时候就遇上了一只敢于和牦牛对峙的中华鬣羚。
要知道成年牦牛体重可以达到1吨,而成年中华鬣羚体重只有85-140千克,即便这只牦牛还是个幼儿,体型也与鬣羚相差无几。
与牦牛对峙的中华鬣羚
更何况这是在中华鬣羚完全陌生的人类村庄中,它也丝毫不见胆怯害怕,自顾自溜达到村旁树林里吃树叶。
据村民说,中华鬣羚虽然会躲避人类靠近,但春季时也经常独自到村子里转悠,非常泰然自若。
村民手机拍摄的中华鬣羚进村
“宁死不屈”的鬣羚
在2008年的江西,有村民发现了两只受伤的中华鬣羚,就把它们送到了可以救治和收容的动物园。
没想到这两只中华鬣羚在动物园展现出了非常刚烈的“脾气”,出现了巨大的应激反应,其中一只不断冲撞墙壁和笼舍,最后导致自己头骨骨折,没了性命。
另一只在之后也出现不断跳跃和撞墙的应激反应,动物园只能注射镇定剂才可以对它进行治疗。
只有雌性中华鬣羚和自己的幼崽才会长期同行
目前全国只有安徽的黄山野生动物园里才有一只状态良好的雄性中华鬣羚,这还是因为它被救助的时候年龄还小,这才适应了圈养的生活。
黄山野生动物园的雄性中华鬣羚
当然这里也要为天马解释一下,中华鬣羚的“宁死不屈”其实并不是和人类情绪相似的“脾气”,而是这种动物太过警惕和机敏导致的。
据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所说,独居的中华鬣羚生性敏锐机警,通常都有自己固定的生活领域,时常会用自己眼眶下方两个眶下腺分泌的液体反复标记领地,并且对领地内的一切变化都非常敏感。
内眼角下方的黑色部位就是中华鬣羚的眶下腺
通常用于野生动物保护所架设的红外相机都是经过伪装的,一般野生动物不会太在意这个没见过的新奇玩意儿,最多就是产生三分钟的好奇。
但中华鬣羚不同,它一旦发现自己领地中多了陌生的红外相机,就会保持距离远远盯着相机看,甚至有可能之后都会远离这一片地方。
可以想象,性情如此机警胆小、领地意识又这么强的中华鬣羚,骤然被带到人工修建的隔离笼舍或者动物园里,会有多么惊慌。
在大自然中遇到危险时能靠茂密的丛林草木躲藏,或者直接飞檐走壁逃走,但到了一眼就能看到边的平坦室内,陌生的环境和气味就会让中华鬣羚极度不安,继而产生非常强烈的应激行为。
助跑之后用头和角大力冲撞墙壁、门,或是同样助跑之后向看得见天光的窗户、围栏跳跃,这样一直重复的应激行为如果不及时控制,中华鬣羚非常有可能应激过渡而死。
古代的神兽,现代的国宝
虽然在古代被冠以“天马”的美名,但其实中华鬣羚在野外生活一点都不“娇生惯养”,从海拔数百米的低地雨林到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针叶林都能适应,生存范围跨度很大,也能适应不同的气候。
但即便如此,原本数量就不多的中华鬣羚还是经历过非法捕猎和栖息地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严重打击,再加上这种动物容易逃跑难以观测和技术限制,曾经几乎快看不见它们的踪迹。
现在中华鬣羚的濒危程度在国际上被列为了“近危”,国内则是“易危”级别。
要知道现在的野生大熊猫都已经从濒危降为了易危等级——中华鬣羚的濒危程度已经与国宝相同了。
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中华鬣羚
目前,中华鬣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过动物保护机构的研究和努力,最近几年观测到中华鬣羚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如今国家已经给中华鬣羚集聚的地区划定了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可以更好地保证中华鬣羚正常生存繁衍。
希望今后可以更多地看见古人曾经叹为观止的、“天马”在林间飞驰的身影。
嘿!看这只羊就来气!据说最近有一款让人心(xue)情(ya)愉(sheng)悦(gao)的小游戏,有些人抱着消消乐升级版的心态睡前玩一玩,结果弄得整夜未眠。
于是有人这样说……
那么除了被“羊了个羊”中毒,你还能做点什么呢?
没错,从最基本的说起,羊了个羊,羊了个羊,你知道这羊是个什么来头的羊吗?
首先,这一身厚重的卷毛告诉我们,羊了个羊应该是绵羊,也就是sheep,而不是山羊goat。
那么,绵羊和山羊究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绵羊了个羊! 图片来源 taopic.com
山羊了个羊!何鑫 摄
山羊VS绵羊
其实,作为被人类驯化的家畜,山羊和绵羊严格意义上应该被称为“家山羊”和“家绵羊”。
何鑫 摄
在科学分类体系中,山羊和绵羊都是偶蹄目牛科的羊亚科Caprinae物种,不过二者分别属于山羊属(Capra)和盘羊属(Ovis),它们的学名也分别是山羊Capra hircas和绵羊Ovis aries。
什么叫优雅?何鑫 摄
在野生动物的世界中,那些一看起来就很“羊”气的就属于牛科羊亚科。例如,山羊可能的祖先野山羊(Capra aegagrus)和绵羊可能的祖先摩弗伦羊(Ovis gmelini),它们都生活在中亚西亚地带。
山羊的老祖宗是我!——野山羊Wild Goat(Capra aegagrus)图片来源 / Arkive.com
绵羊的老祖宗是我!摩弗伦羊Anatolian Sheep 或者Mouflon (Ovis gmelini)程翊欣 摄
所谓的山羊属Capra在英文中对应的就是Goat,也就是中文中真正的山羊,雌雄都长有像剑一般的长角。雄羊的角更长,最长能超过1米,而且雄性颏下有长须,全世界共有8种,我们中国有一种,叫做北山羊Capra sibirica,分布在西北荒漠地带。
山羊当然爱爬山!看我回眸!——北山羊Siberian ibex(Capra sibirica)
图片来源 / samyakkaninde.com
所谓的绵羊属Ovis在英文中对应的就是Sheep,中文对应为盘羊属,或者也有人直接称呼为绵羊属。
至于全世界到底有多少种绵羊,传统的分类学家认为只有5种,最新的一些分类系统则将它们划分为了20种。不过这些绵羊都长有螺旋状的角,雄羊角比雌羊角大很多。
角弯回来比较帅!——盘羊,在中国西部有分布
Argali (Ovis ammon)图片来源 / Arkive.com
谁说绵羊不爱爬山——盘羊Argali(Ovis ammon)
图片来源 /Arkive.com
Ovis属和Capra属两者大约四百万年前就在进化之路上分道扬镳,当它们中的一些群体被人类驯化后,家羊就走上了愈发安逸的路子,无论是驯养用来取毛的绵羊,还是用作食用的山羊,都给我们留下了温顺咩咩叫的形象。
何鑫 摄
学界普遍认为绵羊是在距今九千至一万年前于中东的新月沃土地区驯化的,甚至有研究表明,绵羊可能是除了家犬之外,第二种被人类普遍驯化的动物,当然也是最早被驯化的食草动物。
图片来源 https://www.researchgate.net/
而人类最初驯化绵羊的目的是为了羊肉与羊奶,直到距今六千年前左右,人类才终于开始发现羊毛这种良好的制衣材料,并一直延续至今。
丰富的绵羊品种 图片来源 https://i.etsystatic.com/
与许多被人类驯化的物种一样,绵羊也一路开启了品种多样化之路。
图片来源 https://rlv.zcache.co.uk/s
据说如今的绵羊品种可细分约达200余种,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毛用羊(细毛羊)、皮用羊(裘皮用羊、羔皮用羊)以及肉用羊(粗毛羊)。图片来源 http://www.purposegames.com/
羊毛制品的主要来源正是其中的细毛羊。例如,原产于西班牙,现已遍布全球的美利奴羊。以羊毛出口著称的澳大利亚主要饲养的就是美利奴羊(Merino)。
成群的美利奴羊,是不是唤起了你对于某些广告的记忆?图片来源 https://www.raisingsheep.net/
当然嘛,既然是人类在扮演上帝进行人为选择,驯化后的绵羊们自然也诞生出许多奇奇怪怪的形象,一些品种竟然有四个角,其中名气更大的就是马恩岛绵羊(Manx Loaghtan Sheep)。
四个角比较炫酷!——马恩岛绵羊(Manx Loaghtan Sheep)
图片来源 /pinterest.com
而要说到绵羊家族中最著名的一只个体,那一定非克隆羊多莉Dolly莫属。别看多莉白白净净的,它的生母可是一只苏格兰黑脸绵羊(Scottish Blackface)。
属于费芬兰多斯特绵羊的克隆羊多莉 图片来源:news.xinhuanet.com
多莉去世后,以标本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图片来源 https://d.newsweek.com/e
1996年,科学家们成功利用来自一只费芬兰多斯特绵羊(Finn-Dorset)的乳腺细胞培育出了胚胎,并最终由一只苏格兰黑脸绵羊(Scottish Blackface)产下了大名鼎鼎的克隆羊多莉Dolly。
图片来源 https://cdn.britannic *** /
虽然名为苏格兰黑脸绵羊,不过有趣的是这个品种的起源地其实位于苏格兰和英格兰的边界以南。
图片来源 https://raisingsheep.net/
嘿,那么羊了个羊的主角是这个黑脸羊吗?其实我们仔细看看多莉的老妈就知道了,苏格兰黑脸绵羊头上是有角的。而且虽然它们的面部和腿部主要为黑色,但有时也会带有白色的斑纹。
图片来源 http://www.bentleysuffolks.co.uk/
羊了个羊是啥羊?
而回到我们“羊了个羊” 的主角,没有一只头顶有角,脸和腿更是黑的十分纯粹。其实这个品种的标准名称其实是萨福克羊(Suffolk)。
萨福克羊也不都是黑白相间 图片来源:https://www.pressandjournal.co.uk/
当然,它们的原产地也是英国。萨福克羊的培育历史其实不算太久远,英国萨福克郡的布雷·圣·埃德蒙兹地区于18世纪中晚期,用不同绵羊品种培育了这个品种。
图片来源 http://www.baber.co.uk/
著名的小羊肖恩 (Shaun The Sheep),也正是一只萨福克羊。
图片来源 https://m.media-amazon.com/
图片来源 https://www.hdwallpaper.nu/
不过别看黑脸的萨福克羊卡通形象这么可爱,但它一直以来的主要用途都是肉用。
图片来源 https://en. *** .org/
黑脸、黑腿是萨福克羊最典型的特征,而且它们的头上没有角。
天山下的黑脸羊 何鑫 摄
作为著名的肉用羊品种,萨福克羊如今也早已遍布全球。在我国也有广泛饲养,并且以此为基础培育出更多不同的“黑脸羊”。
不如一起数个羊吧 何鑫 摄
好了,黑脸羊的故事就说到这里,至于“羊了个羊”怎么通关,还是交给各位数羊爱好者吧~
科学审核:葛致远,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生物学博士
编辑:Bow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
编辑:藏痴
成精的山羊爬上10米高的大树吃果子,满树子的羊非常壮观众所周知,山羊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近日,在摩洛哥,一颗不大的树上竟然爬满了14只摩洛哥山羊,这些成精的山羊爬上树只是为了食用树上的果实,照片发布在 *** 上以后,不少的网友为山羊的攀爬能力感到佩服不已。
据当地的村民介绍,这种树是当地的一种坚果树,高度大约在10米左右,而坚果树接出来的果实是山羊的更爱。
坚果树的果实能练出坚果油,为了增加坚果树的数量,村民们将山羊赶到坚果树上,山羊吃完坚果后,将种子吐在地上,这样就能增加坚果树的数量了。
村民还称,这些山羊一开始并不能爬树,都是被主人赶到树上去的,久而久之,它们就练就出了超强的爬树能力。
由于山羊养成了爬树采摘食物的习惯,每当将山羊放出羊圈的时候,它们就会不约而同的爬到坚果树上,这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许多人都慕名而来欣赏这一壮观场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堂堂中华)
看看真正纯种的波尔山羊什么样?大家想养殖波尔山羊,首先,我们要了解波尔山羊。我们国家1995年开始在国外陆续引进原种波尔山羊,当时为什么要引进波尔山羊呢?大家一起来分析。
原种波尔山羊被誉为:“肉用山羊之王”,“肉用山羊之父”,被人们推荐为:肉用山羊中产肉率更优秀的终端山羊品种。咱们国家也不乏有很多优质的山羊品种和绵羊品种。
我们就拿北方鲁北白山羊和槐山羊举例,鲁北白山羊、槐山羊公认产羔率高,抗病能力强、耐粗饲性强,具有一定的生产优势,一年产羔可达两窝,一窝三到四只、四到五只也很常见。但是,鲁北白山羊和槐山羊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出栏周期长、养殖效益低。
其实,最早引进波尔山羊,纯粹为了改良当地的山羊品种,增加出肉率,加快本地山羊后代的生长速度,利用波尔山羊公羊作为父本,本地笨山羊作为母本,杂交改良本地普通肉用山羊。
原种波尔山羊啥模样?国内已经没有纯种波尔山羊,为啥这样说
波尔山羊原产于非洲的南非。是目前唯一被公认的大型肉用山羊品种,原种波尔山羊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
那么,我们国内现在还有原种波尔山羊吗?根据小羊的了解,现在国内已经没有原种波尔山羊,就是最早进口的那一批,现在只有少数的后代,还有大部分杂交改良过本地山羊后代,就是大家眼中所熟知的“波杂”。
为啥原种波尔山羊在国内销声匿迹了呢?刚引进波尔山羊的时候,一只羊的价格是相当昂贵的,尤其是零几年的时候,那时候炒种,一只波尔山羊上万、甚至更贵!
由于前些年羊价行情低迷,很多养羊人陆续退出了养羊业,大部分的优质波尔山羊也随之被屠宰,说句难听的话,咱们不会保种,而且跟风情况较多,很多人都是这样,价格高的时候购羊,价格低的时候,抓紧抛售或者是屠宰。快点出手。
所以,导致了许多具有种用价值的波尔山羊公羊,原种也好,纯种也罢,以及一批优良波尔山羊后代被屠宰,以至于现在国内,现有的波尔山羊与原种波尔山羊大不一样。
大家看看图中的原种波尔山羊图片,可以发现,咱们国内现有的、改良过的波尔山羊已经无法与原种波尔山羊相媲美!这个问题,小羊就不过多的解释。
北山羊——中国唯一的野山羊丨旱域生灵编者按: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干旱区,至西向东串珠状地横亘着温带沙漠和草原沙地。就在这大部罕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却生活着众多具有独特生存能力的动植物。它们尽使千种能耐,尽展万般风采,在大漠绝地里顽强而潇洒地生存着,默默地繁衍着。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联合开设“旱域生灵”专栏,在这里,我们关注这些承载着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动植物,让我们一起分享干旱区研究领域学者们的艰辛与付出,成果与期望吧!
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羊是12生肖之一,古时“羊”与“祥”字相通,以马、牛、羊、鸡、犬、豕“六畜”为字根的汉字中羊部字数最多:“羊大为美”、“羊鱼为鲜”、“羊食为养(養)”、“羊言为善(譱)”、“羊我为义(義)”等。
然而,羊有山羊(Capra hircus)和绵羊(Ovis aries)之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羊是哪一种呢?答案是山羊。这是由于在汉文明聚居的中原地区驯养的基本是山羊,而绵羊则主要驯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漠北、塞外。在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中,“羊”字都长着一对倒“V”型的角,正像山羊那稍微有点弯的羊角。
羊字图解 (图片来源:汉字通博客)
大量的考古证据表明,家山羊是距今约一万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由波斯野山羊(C. aegagrus)驯化而来。在中国西部的高山地区,也生活着一种野山羊,它就是北山羊(C. sibirica)。北山羊隶属于偶蹄目、牛科、羊亚科、山羊属,是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红色名录濒危(E)级物种。它们广泛分布于中亚高山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 *** 西北部、甘肃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杨维康研究员团队在乌鲁木齐市南部约80 km的天山中部乌鲁木齐河河源区对北山羊进行了长期的持续监测,为该物种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北山羊跟家山羊是同属的兄弟,外貌很像:下巴有须,腿前有鬃毛。夏季雄性北山羊皮毛呈褐灰色,腹部及四肢内侧呈白色,沿背脊中线从肩部至尾部有一条深棕色条纹。雌羊的体色比雄羊要浅,并且身体颜色较为单一,背部的条纹带也不突出。进入冬季后,雄羊毛发变长,体色也逐渐转为浅黄色,头部和四肢变为棕色,除了腹部和四肢内侧仍为白色外,背脊接近尾部也会出现白色,雌羊的体色转变为棕灰色或黄色。北山羊幼羊体表多呈现出姜黄色,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接近成年个体的颜色,一般在4-5岁之后就可以完成这一过程。
北山羊是典型的性二型物种,成年雌雄个体体型、羊角形状和大小明显不同。成年雄羊身材魁伟、气质沉稳,颌下有15 cm左右的长须,体长通常为130-165 cm,肩高 100 cm左右,体重80-100 kg,更高纪录可达130 kg。雌羊体重仅为雄羊的一半,约30-50 kg,胡须也较短。随着年龄的增长,雄性北山羊的角越来越长并逐渐弯曲成镰刀状,角长更高记录为150 cm,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在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发现的古代的岩画中,经常可见头顶两把巨型弯刀形象的北山羊。与许多动物相似,雄羊在 *** 期时通过打斗争夺配偶,只有胜利者才有交配权,繁衍自己的后代。如果把北山羊在悬崖峭壁上健步如飞的能力比作它们的轻功,那么这对巨大的弯角就可以视为它们的武器,角越大,在求偶决斗时获得胜利的机会就越大。
雄性北山羊(左)与雌性北山羊(右)(摄影:汪沐阳)
腿短腰粗的雄性北山羊(摄影:汪沐阳)
这把“刀”还有挠痒的功能(摄影:汪沐阳)
此外,北山羊雄羊巨大的弯角还是用来判断年龄的重要依据。与树木的年轮相似,每年冬季由于食物条件变差,北山羊生长变缓,羊角生长速度也变缓,留下一条深黑色的线,这就是雄羊羊角侧面的年轮,羊角上有几条年轮,则意味着雄羊几岁。但在野外环境下,受观察距离和角度的限制,无法看清雄羊角侧面上的年轮。因此,一般通过数雄羊角正面的“横脊”来估算雄性的年龄,大多数年份,雄羊羊角每年都会生长出两个“横脊”的长度,因此用“横脊”的数量除以2再加1岁即为雄性北山羊的年龄。与雄羊相比,成年雌羊看起来有些平淡无奇,她们角长仅为19-39 cm,也没有雄羊角上明显的“横脊”。
雄羊角正面的横脊与侧面的年轮(摄影:汪沐阳)
羊如其名,北山羊是天生的登山高手,经常选择地势险峻、距离悬崖200 m以内的范围活动,避开地形相对平整的草原和封闭的森林。肌肉发达的四肢、狭窄而有力的蹄子使得北山羊在陡峭的山坡或悬崖上行走时如履平地、跳跃自如。一旦受到威胁,则迅速奔向陡峭的岩石以摆脱危险。在这一区域,北山羊可以健步如飞,优哉游哉,而捕食者只能望“羊”兴叹。对于北山羊而言,攀爬悬崖能力较差的个体要么摔死,要么被雪豹捕食;对于雪豹而言,攀爬能力较差的个体要么摔死,要么饿死;二者之间逃命与抓捕的能力就像军备竞赛一样不断被强化,导致北山羊和雪豹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都拥有了高超的攀岩能力。这就是生态学中协同进化的经典例证。
悬崖上的北山羊(摄影:汪沐阳)
为了防备雪豹等天敌的突然袭击,北山羊在采食过程中,经常会中断采食,抬头观察周围环境(警戒),以及早发现天敌,特别是相对胆小的雌羊。成年雄羊由于体型较大,逃脱捕食者追捕的能力也更强,其警戒水平低于雌羊。因此北山羊多集群生活,其集群类型有四种:雌幼群、雄性群、混合群和独羊。雌幼群指群中个体均为雌羊、亚成体和羔羊,雄性群指群中个体全部为雄性个体,混合群指群中至少有一个成年雌羊和一个成年雄羊,独羊是只有一只羊的群。在群体中,每一只羊都可以降低自己的警戒水平,而不减少整体的警戒水平。然而我们的研究发现,北山羊虽然喜欢与小伙伴凑在一起,却又受不了“羊”太多,多以2-10只的小群活动,仅在秋冬交配季节聚集成上百只的大群。
北山羊集群类型(摄影:汪沐阳)
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浪子,北山羊过着间歇性婚姻生活,只有在荷尔蒙上头的 *** 交配期两性才会同居,其他时间偏向于分居,甚至更喜欢与同龄“好基友”一起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雌羊和雄羊具有不同的食谱,雌羊对食物的选择性较高,喜欢吃易消化、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物,而雄羊对食物的选择性较低,多吃数量大的食物,食物选择不同导致栖息地选择不同。
其次,雌羊和雄羊的食量和食物消化能力不同,导致它们在采食和卧息反刍等不同行为上花费的时间不一致,各种活动都不合拍,导致混合群的日常活动效率较单性群低很多。
第三,在分娩和育幼期,羔羊通常是最易被捕食的对象,因此携幼雌羊更倾向于选择被捕食风险低、安全的区域活动。
第四,雌雄个体的行为具有不同的社会动机,雌性在后代抚育上投入的精力更多,要教会羔羊如何采食、选择栖息地以及逃避天敌等生存本领;而雄性个体需要在同性群中学习打斗技巧,以提高 *** 期的繁殖竞争力。
此外,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雄羊的体型到9岁以后才停止生长。因此2-4岁的雄羊与8-9岁的雄羊体型大小差别也非常显著。类似前文中提到的雌雄羊体型差别显著而导致双方分居的原因,雄羊也会由于岁数差异而逐渐分离,形成相同年龄级别的个体聚在一起的状态,完美地实现了同性同龄同居。
北山羊在每年的11-12月份 *** 交配。繁殖期的北山羊群不是由1只雄羊和数只雌羊组成,而通常是由3-5只雄羊和5-10只雌羊组成一个群。雄羊通过“角抵”形成等级、确定交配权,选出最强壮的1只雄羊(称为“头羊”)。尽管北山羊整体的 *** 期可持续1-2个月,但是每一只雌羊的 *** 时间只有1-2天,因此“头羊”需要持续不断的监视雌羊,及时发现处于 *** 状态的雌羊。“头羊”拥有交配权,而其他雄羊则会采取“偷袭”的交配策略,也即趁“头羊”不备,偷偷与雌羊交配。因此“头羊”在监视雌羊时,还得防备“隔壁老王”。这样的婚配方式既保证了更优良的基因得以延续,也避免了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在 *** 期,由于成年雄羊需要长时间监视群中其他个体,采食时间大量减少导致能量摄入降低,再加上求偶、打斗等 *** 交配相关行为需要耗费大量能量,因此 *** 期后雄羊的死亡率较高。“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诚不我欺啊!
在这么陡峭的地方追女朋友,靠的是实力(摄影:汪沐阳)
雌羊妊娠期约170-180天,次年5-6月份产羔,通常每胎产1仔,亦有双羔现象。分娩期的雌羊会选择隐蔽性高的地点分娩,幼羊会一直跟随母羊直到2岁。北山羊雌羊在24个月后达到性成熟,雄羊在18个月达到性成熟。野外条件下,观察到北山羊最多为13岁,室内饲养条件下可达16岁。
北山羊为广食性物种,采食生境内大部分植物,最多可达140种植物,包括26种灌木和乔木。春季和初夏高山区灌木还未生长,北山羊食物主要采食萌发较早的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此时对食物营养需求较高的怀孕雌羊通常会前往海拔较低的林间地带,采食植物的嫩枝、花和果实。盛夏和初秋季节,植物生长繁茂,除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北山羊还采食蔷薇科、豆科、菊科等植物。冬季冰雪覆盖,北山羊多在阳坡的裸岩地带或积雪较薄处活动,采食未被冰雪覆盖的植物。此外,北山羊食性不会特定于某一类食物,不同区域的北山羊食性差异较大,这有利于提高北山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初春(左)和冬季(右)正在采食的北山羊(摄影:汪沐阳)
20世纪70年代,由于捕猎偷猎、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以及传染病等原因,北山羊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曾一度锐减,分布区亦不断缩小。作为雪豹的重要食物来源,保护好北山羊,就是在保护雪豹。我们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放牧等措施来保护这一高山精灵。在我国新疆,至少有8个自然保护区与北山羊保护有关,目前北山羊种群数量已有所恢复,并在部分地区成为优势物种。此外,还应开展生存现状调查,在关键地区实施重点保护;在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旅游等项目,将部分收益补偿因限牧产生经济损失的牧民;探索更多保障该物种持续生存的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韩雷,汪沐阳,杨维康,朱新胜. 2018. 不同年龄雄性北山羊 *** 期时间分配特征. 兽类学报,38:139-147.
2. 朱新胜,汪沐阳,杨维康,David Blank. 2015北山羊生态生物学研究现状.生态学杂志,34 3553-3559.
3. 朱新胜,汪沐阳,杨维康,David Blank. 2016. 新疆天山中部北山羊社群结构. 兽类学报,36: 56-63.
4. Han L, Blank D, Wang MY, Yang WK, da Silva AA, Alves J. 2019. Grouping pattern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in Siberian ibex (Capra sibirica): feeding strategy matters. Folia Zoologica, 68: 35-42.
5. Han L, Blank D, Wang MY, Yang WK. 2020. Vigilance behaviour in Siberian ibex (Capra sibirica): Effect of group size, group type, sex and age. Behavioural Processes, 170: 104021.
6. Han L, Blank D, Wang MY, da Silva AA, Yang WK, Ruckstuhl K, Alves J. 2020. Diet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sexually dimorphic ungulates: A case study on Siberian ibex. European Journal of Wildlife Research, 66: 55.
7. Han L, Wang Z, Blank D, Wang MY, Yang WK. 2021.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of female and male Siberian ibex, Capra sibirica. Scientific Reports, 11: 6064.
8. Wang MY, Alves J, da Silva AA, Yang WK, Ruckstuhl KE. 2018. The effect of male age on patterns of sexual segregation in Siberian ibex. Scientific Reports, 8: 13095.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如今黑山羊的市场行情好,也给不少养殖户带来颇丰的收入。养殖黑山羊逐渐成为众多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高速路。当然也引来不少新人的向往,养殖什么样的黑山羊好,出栏效益高?那么这里就为大家分享关于黑山羊品种的相关资料,目前农村比较好的黑山羊十大品种,也受到很多老养殖户们的青睐。
湘宴黑山羊
一、湘宴黑羊
湘宴黑羊是肉、皮、毛、乳兼用的优良品种,它体型高大、长势速度快,而且繁殖率高、种羊利用年限长等优点深受养殖户们的青睐。成年羊达100斤以上,产肉性好,屠宰率一般为60%左右,湘宴黑山羊骨架子高大,肉质鲜嫩、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湘宴黑羊养殖方面表现成绩突出,主要体现在母羊生产能力强,可年产两胎,胎产数量1~5羔。公羊改良效果明显,利用年限可达10年左右,母羊作为种用来繁殖,能为养殖户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努比亚黑山羊
二、努比亚黑山羊
努比亚黑山羊属外来品种,生长快、体型健硕、适应能力强,仔羊成活率高,全身被毛纯黑色,产肉性能良好。作繁殖用,母羊产羔、肥羔效果好。且肉质鲜美、肥而不腻、膻味小,颇受消费者欢迎。其高繁殖性能在国际羊圈颇为抢眼。
马山黑山羊
三、马山黑山羊
马山黑山羊,和努比亚黑山羊一样,均是外来品种杂交改良本地肉用羊。具有板肉厚满、皮毛质软细小、瘦肉率高、味美少膻气、香甜可口、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马山黑山羊体躯匀称、体格中等大小、略呈长方形。普通饲养管理,周岁龄体重在27~30Kg;繁殖力强、胎产1.5羔、年产1.8胎;出肉率高达50%左右。马山黑山羊畅销东南沿海,肉羊出栏率高。
沂蒙黑山羊
四、沂蒙黑山羊
沂蒙黑山羊,山东地方优良品种,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保健食品;皮是制裘、制革的好原料。被毛呈黑、青灰、棕红色,具有体格大、耐粗饲、适应性强、力气大、耐力好、擅登山、长速缓慢、产羔率低等特点。
沂蒙黑山羊肉质鲜红细嫩、味道鲜美、膻味小,出肉率46%~51.2%。
大足黑山羊
五、大足黑山羊
大足黑山羊,重庆市大足区特有山羊品种,具有耐寒耐旱、抗逆性强、耐粗放且采食能力强等特点。适宜于广大山区(牧区)放牧和农区、半农半牧区圈养。大足黑山羊,体型较大、生长发育快、产肉率高,被毛全身纯黑。
大足黑山羊,繁殖性能强,多胎率较高,产羔率平均在270%;3-4月龄羔羊体重可达30斤以上;遗传稳定,羔羊成活率高、抗病力强。羊肉品质相较于其它品种较高,所以,大足黑山羊的经济价值逐渐受到育种专家的重视与关注。
金堂黑山羊
六、金堂黑山羊
金堂黑山羊,是四川优良地方肉用山羊品种,系杂交努比亚山羊,经60余年群选群育,最终形成具有良好生产性能,且具有群体规模的黑山羊品种。
金堂黑山羊体质健壮、适应性强、性成熟早;产肉率高、肉质细嫩、肌肉脂肪含量中等,宜鲜食,风味独特。板皮品质好,富弹性。经济价值极高。
乐至黑山羊
七、乐至黑山羊
乐至黑山羊,是乐至县地方优良品种资源,遗传性能稳定。前期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产肉率高、繁殖力强。
乐至黑山羊体格健壮,具有嗜食青草、喜攀登爬、采食力强,宜山区耐粗放管理。体型中等,体质结实、紧凑。背腰宽平、颈长短适中、四肢粗壮、蹄质坚实。有角占33%,无角占67%,母羊角较小,呈镰刀状;公羊角粗大,向后弯曲。耳为垂耳或半垂耳,偏大。鼻梁拱,公羊成年后下颌有毛髯,部分羊颌下有肉髯。
放羊女孩:90后,疫情之后回山西老家放羊躺平,8年积蓄创业纪实
浏阳黑山羊
八、浏阳黑山羊
浏阳黑山羊,我国地方优良品种之一,主要分布于湖南浏阳。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热耐寒、耐粗饲。被毛黑色,油光发亮,无杂毛。
浏阳黑山羊公羊成年后平均体重29.6Kg、母羊25.3Kg;其肉质细嫩、鲜美,瘦肉多、脂肪少、膻味小,出肉率在48.5%-54.7%;板皮品质优良。
雷州黑山羊
九、雷州黑山羊
雷州黑山羊,主要分布于广东雷州半岛。被毛多黑色,角蹄褐黑色,性成熟较早、繁殖率高、生长快、耐湿热、耐粗饲。
雷州黑山羊公羊成年后平均体重在54.1Kg、母羊47.7Kg;其肉质细嫩鲜美,膻味小,出肉率50%~60%。皮质致密、轻便、弹性好、面积大。
营山黑山羊
十、营山黑山羊
营山黑山羊,全身被黑毛,毛短光泽、体型中等,肉质柔嫩多汁,脂肪分布均匀,营养丰富,膻味浓烈。肉质细嫩多汁,肌间脂肪分布均匀,羊肉风味独特。板皮厚薄均匀、面积大,细致平整、质地结实,延伸力强,优质率高。
营山黑山羊是营山品质独特的特有山羊品种,营养丰富、膻味强烈,与“营山凉面”合称“营山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