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价格高低的区别,黄酒价格高低的区别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2 0
价格战怎么打,零跑看透了

谁能想到,2023年新能源车价格战,已经出现三次 *** 。

之一次,是特斯拉给的;

第二次,是比亚迪给的;

第三次,则是零跑给的。

*** 了,你随意

3月1日,零跑公布旗下四款2023款新车的价格:

零跑T03,5.99万-8.99万元

零跑C01,14.98万-22.88万元

零跑C11,15.58万-21.98万元

零跑C11增程版本,14.98万-18.58万元

当时杭州的天空恐怕飘过两个拇指:辣手。

消费者已经首先给出积极响应。翌日销量即破千,并且四个车型全面开花,尤其是C01,销量直追T03,原来T03几乎占到销量一半,而今可见C01的高品价比屠杀到位,开始改善零跑的结构。

T03自不必说,本就在10万以下,新款价格更高下沉1.3万元,新增入门型号,把更低购买门槛从原来的白菜价8.25万直接拉到菜皮价5.99万;

C01降幅3.5万~5.8万元,C11降幅1.6万~6.0万元,全新推出的C11增程车型,则击穿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之间的次元壁,起售价格低于15万,相比同级油车标杆还低2万。而眼下,油电同级同价,尚与男女同工同酬是一个级别的难题。

降价同时,产品生猛。即便只看丐版,零跑C系列尺寸更大、动力更强,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标配L2驾驶辅助、全景天窗、无钥匙进入、主副驾电动调节、12.8英寸中控和10.25英寸娱乐屏幕、支持语音控制和全域OTA升级。

对比同级油车标杆,相似规格至少需要18万以上,拉开4万差距。即便在遍地卷王的新能源赛道,对比同价位明星爆品,零跑在空间、底盘、续航、智能化等核心竞争力方面也具备非常突出的比较优势;部分也能拉开6万差距。

市场上降价者不少,这么丧心病狂的不多。

零跑不仅采用梭哈式降价,先干为敬,降出风格,降出主观能动,甚至降出点Free Style;同时打破“性价比”等于低端、Low的常识,力卷出没有短板的“铁桶车”,而在更早之前,零跑被别人说成是水桶车,还有点扭捏,但现在已然想开了,把水桶做到极致,做别人攻不破的铁桶。

所以甫一出市,业界直呼屠夫,并非虚吹彩虹屁,而是预见到零跑将和特斯拉、比亚迪产生相似的区间、行业搅动,给在场所有人带去压力,卷瘪胖的、卷死菜的。

尽管零跑在说法上极为谦逊。董事长朱江明说,消费者可以不买零跑,但是买车之前看看零跑,做个参考,知道15-20万汽车该有的样子。我擅自认为他有按下不表的后半句,看过仍然不买零跑,要么疯了。

1月,朱江明面对严峻的市场前景就曾直言:打价格战,中国人没输过。

这也是业内少数直面价格混战局面的大胆表态。价格战是中国汽车企业无比熟悉、擅长而警惕的竞争。对于企业,短期一时爽,往往不敌长期隐患:降价空间从哪里来?如何才能降出竞争优势?如何平衡价格和品牌的关系?

零跑已经悟了。他们要做的不只是打掉竞争对手,而是以“打掉虚高的品牌溢价”作为使命,把屠夫式工厂价进行到底。

屠夫的修养

零跑的定价之所以摧枯拉朽,因为不仅大力,并且叫人难以跟进。这不只是简单的市场手段,而是升格至企业能力,从根本上拿出打持久战的准备。这基于两个立足点:

首先是技研。用技研控制成本,用技研带来破坏式创新。

这与特斯拉和比亚迪能够实现“价格武器化”的前提其实同理,二者在定价权方面的高度自由,是基于垂直整合和技术创新,换句话说,因为自有,所以自由。

置于零跑,这项护城河是全域自研。这是零跑自2015年创立就坚持的策略,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动力、智驾、和座舱,零跑从底层开始搭建,实现“软件+硬件”的全部自主研发。

一方面,从成本结构上,全域自研覆盖范围广、覆盖成本多,把成本控制在自我体系中,相比传统供应商黑盒模式,大大缩减联合开发周期费用。尤其零跑的全域自研,用朱江明的话说,是硬件结构从电阻开始打造,软件从代码开始写起,强调底层,整车性能一致性与零部件匹配度更高,也杜绝兼容问题。

目前零跑除电芯、内外饰是外购,底盘、汽车电子电器是自研及外包生产外,其它所有零部件均为自研自产,相当于整车成本当中70%,零跑都有直接话语权,具备很好的降本基础。

对于自研内容,零跑并不单纯追求广度,也有效率考量。朱江明曾指出,自研的内容一定要做到极致,要比外部采购的零部件更好,更有成本优势,才有意义。在此指导下,才能把成本做到更低。

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带来深度的成本优化。比如目前业内都会使用8155芯片,这很难从外采供应链层面拉开价差。但是能做的是,区别普遍企业用它只做座舱一个功能,零跑同时还做四个摄像头环视,做阿嘉米斯的调音和功放,一下子就比别人节省1000多块钱。实现前提是软硬件自主标定、各部件底层逻辑打通,这就要求深度自研。

去年首发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是另一创新降本案例,搭载到C01,使得90度电池更大实现717km续航、25%扭转刚性的提升,其基础也是零跑在底盘和电池方面的自研。

而这两层优势,在平台化架构的加持下,进一步突出。朱江明透露,经过七年研发团队的打磨,零跑从三电、CTC、电子架构、到座舱的共享化、平台化做到比较极致,随着A/B/C多个产品系列推出都将采用平台化,规模效应将带动进一步降本。

全域自研是一个长期主义的体系结果。

这源自朱江明对于技术的路径依赖,同时也是对于技术的信仰。

1993年,朱江明和傅立泉创立大华,他即是创始人也是技术骨干。在进入安防领域后,朱江明发现当时监控录像都是磁带储存,极不方便,他门头研究,在2002年之一个自主研发出一个方便储存的数字化的录像设备,这项新技术让大华站上全球大安防的风口。

技术信仰被带到零跑。

令朱江明非常自豪的是,零跑上下高度对齐。他的研发团队基本是2015年干到现在的原班人马,非常稳固,维系了技术决策和研发效率的延续性,由此整个技术体系能力得以完整建立起来。

聪明人挣辛苦钱

其次,零跑明确以成本定价的逻辑。不是以级别规格,不是以品牌定位,不是以竞争对手,这是它出手即梭哈的来源。

“我们要做用户的代工厂,我们说得很清楚了。”朱江明说,就像古早很多女孩子买了毛线到加工厂加工,零跑更甚,毛线也是自己产,就赚点加工费的意思,不追求高毛利。

这既是策略,也是理想。

短期来看,超高性价比是当前乱战的胜负手,之一目标是市场占有率。朱江明自认是一个很保守的人。他把竞争比喻成打乒乓,21个球如果前面没有15:10,后面可能赢不了,他就是要追求前面绝对胜算,然后再是追求较少亏损。在这一点上,到目前为止,零跑还是所有新势力企业中,花钱最少、亏损最少,肉眼可见他们在市场费用方面比较克制。

长期来看,朱江明认为,新人进场,不能按常规出牌,否则就没有优势,不可能成功。他希望在汽车领域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而做用户的代工厂,就是打破品牌+代工分立的商业模式,成为品牌+代工二合一的零跑新模式,品牌直面用户,只赚工厂的钱。

这是不是一个成功的模式,有待市场判断。在中国市场,低价是一个悖论,市场表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价格,也取决于消费认知,“便宜没好货”。

零跑固执地相信,扎实的技术和真诚的价格可以打破买贵不买贱的魔法,不能因为人性有弱点,就把强割韭菜正义化,软饭硬吃。当做到极致,便宜也是一种成立的品牌差异性。

追根溯源,或许没有那么多商业性解释,而是归结于一种理想主义情结。

豪华平权一直是朱江明的理想。当初入局造车,源自他和邻居一次爬山的闲扯。当时他们畅想,一台小牛电动车5000块,两台拼起来也就一万块。朱江明自嘲,后来发现自己确实想简单了。但是这不妨碍零跑致力于要把价格打下来的初心。

他们的之一款车,一款双门轿跑,也是体现这个意志。

而到C系列,你会发现这家企业经过七年保持前后一致,只是刀法成熟许多。无论传统的底盘、内外饰、座舱、智驾,没有明显的短板。在零跑内部被称作“铁桶车”,端最稳的水,耐最痛的打。

零跑判断,铁桶车产品即将与需求趋势得到匹配,新能源市场正在从前期的猎奇型用户(追求长板贼长),变成务实型用户(追求均衡和实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零跑就像油车时代的丰田,能成为更大公约数的选择。

结语

零跑也必须向体量发起自我挑战。

去年新能源销量600万,朱江明判断,今年池子会到900万以上,而到2025年1300-1500万,大盘总体稳定在25年75%。“这个时候再做不到60-70万辆,就完蛋了。”

这意味着零跑必须抓紧时间窗口。

今年新增增程成为重要布局。除了A级车不会更换增程,零跑C系列以及下半年要发布的B系列,后续都会同步推出增程和纯电的两个动力形式。短期3-5年,混动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零跑也在配套上做出规划,比如渠道上在东三省、三四线积极布点。

同时一二月份,战术性深蹲,忍痛割肉进行产品转化,让合作伙伴、门店去存量,工厂方面也为新车调整资源,预备从3月1日开始轻装上阵。

尽管没有公开表示销量目标,但是在央视《遇见大咖》栏目拍到,朱江明对内提出今年要实现20-30万台交付,相对去年至少是翻倍的。尤其在今年,是不小的挑战。

不过以成本定价,以创新为差异化,找准使命的零跑,从战略、到 *** 论、到产品到市场定位,如今逐渐形成一套闭环。从规律而言,在高烈度竞争里,这样的企业很难被辜负。


都由粮食酿造,为啥千年黄酒沦落厨房,白酒价格上涨?原因太现实

都由粮食酿造,为啥千年黄酒沦落厨房,白酒价格上涨?原因太现实

据《神农本草》记载,华夏文明中“酒文化”传承至今早已有5000多年,纵观当下的酒水市场:黄酒、白酒、果酒、啤酒……各式种类应有尽有,其中则以黄酒的千年历史悠久、白酒位居榜二。

但从日常使用来谈,白酒早已位居“社会主流”,成了送礼、宴请必不能少的佳酿;而黄酒曾贵为“国酒”,如今却沦落至厨房被当作除腥增香的佐料。

要知道,二者明明都是由粮食酿造,黄酒更甚至是古时贵为宫廷御用的佳酿,而白酒兴起不过区区几百年,为何后者的价格一涨再涨,短时间就将黄酒挤出酒圈,难道真是黄酒“质不如人”?

虽说如今黄酒市场中确实存在“做工差”、“品质低”等情况,但造就黄酒没落局面的前因并不在此,最关键的还是下面这些现实因素。

【其一】原料匮乏——黄酒衰退的开端

俗话说“酒是粮 *** ,越喝越年轻”。

但在上世纪那个连粮食都稀缺的年代,哪来的多余粮食;再加上黄酒的原料糯米、江米、黍米等正是百姓日常主食,总不能为了一时“口欲”用粮食酿酒吧?

与此同时,作为“猪狗都不吃”的高粱也就晋升为香饽饽,以它为原料的白酒成了无数酒腻子们追求目标,所以这就是黄酒被抑制发展的现实原因。

【其二】工艺单一——黄酒落后的原由

后来,国民粮食产量稳定,但人们发现黄酒酿造“极为细致”且色香味基本一样,工艺上可改进的地方太少,整体过于单一;反观白酒,经过用曲、窖池、原料等方面的调整,可以酿造出不同度数、香型、口感。

毕竟世人总爱追求“新鲜感”,曾经口感单一、度数低的黄酒,自然没有酒精含量高、口感浓郁醇厚的白酒“吃香”,渐渐的被抛掷脑后。

【其三】定位混乱——黄酒败阵的根本

黄酒作为酒品,理应是基于酒质、口感、历史等进行宣传,但其偏偏以自己的养生、配厨等方面各抓一把,结果却是养生比不过“药酒”、社交比不过“白酒”,适口比不过“啤酒”,最后只能沦落在厨房当料酒了。

同时还没像孔府家、秦池等白酒一样抓住行业宣传的黄金期,错过了以“广告”壮大的利器,最后只能被迫淡出市场。

当然,也曾有人表示“白酒如今也不怎样,香精勾兑不是照样满天飞,离价格下跌不远了”。俗话说人红是非多,如今白酒市场虽混乱复杂,但白酒国标和市场监管下,纯粮好酒仍是有迹可循:

①认准配料表中没有添加剂之一的“食用香料”。

②白酒工艺可从标准号上识别,只要是20821、20822就一定是勾兑酒。

③纯粮酒都有自己的质量等级,其中以优级更高。

以上三点便是圈内行家们总结的放心白酒特征,只要是正规渠道选购的100%都是纯粮佳酿。

此外,现代白酒千万不能只看价格,除去“品牌溢价”的实在好酒可不少,就比如下面这2款,老酒厂出品,在酒友之间的口碑偏高,好喝还不贵,比黄酒好喝多了,所以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风云酱父

这款53°坤沙酱酒,酿造于仁怀核心产区,不仅品质优级更是茅台厂长李兴发创建的酒厂出品。

1960年,茅台当时的产量严重阻碍了自己在全国范围的拓宽发展,李兴发为打破茅台的酒质瓶颈,特带队选址扩建了100多个新窖池,以茅台设备基础下研究,在历经4年春秋后,终于成功发现了酱酒3大典型体

此举后李兴发更是改良了茅台酒厂,并以此被尊称为酱香之父,获得无数称号。

1995年,原来的实验窖池发展成了一处酒厂,李兴发并将其传承给了独子李长寿,因此这款酒正是以12987工艺,在茅台同标准、同环境下酿造,新酒经过5年窖藏后又与12年风味老酒调配,整体香味馥郁,入口茅香十足,酒感细腻饱满,粮香、果香沁心怡人。

沱牌T68

浓香酒中的口粮名酒,自然离不开80后记忆中的“滴滴沱牌情”,酒质实在、价格更是亲民。

这款以6种粮 *** 酿的白酒,因为比一般浓香酒多了“大麦”,所出酒中的粮食香气直接暴涨,别看人家外表平平,但整体酒质可是“特级”,入口绵柔清雅,酒中果味香甜,虽略带水感,但作为低度酒确实更适合新手饮用。

都由粮食酿造,为啥千年黄酒沦落厨房,白酒价格上涨?原因太现实;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白酒的劲儿更大,而且也更好喝,所以很多纯粮白酒比黄酒更受人欢迎,不知道你都喝过哪些好喝的黄酒和白酒呢?

2块钱的维生素C和上百元的维生素C,哪个更好?

说起维生素C,很多人都会认为它是个好东西。身边有维生素C的食品可真不少,维生素C饮料、糖果、果汁……很多商家都会强调维生素C的作用,大到对抗心血管疾病,小到感冒、口腔溃疡,甚至美容护肤,维生素C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近些年,各种维生素C产品也成了市场上的宠儿,然而,问题来了!市面上很多商家竭力推崇的天然维生素C小小一瓶就上百块,跟不起眼的几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到底有什么区别?与合成维生素C相比,天然维生素C真的更好吗?今天就来把这些问题一一说清!

维生素C有什么作用?

维生素C可能是我们平时听到的最多的一种维生素,很多产品也会特别强调维生素C的重要性。

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也叫“抗坏血酸”,它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确实非常重要,人体一旦长期缺乏维C就会导致坏血病,引起牙龈出血、牙齿脱落、皮肤问题,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几百年前的在大航海时代,很多海员出海后经常死于一种疾病——坏血病,后来发现就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所以维生素C才被人们称为“抗坏血酸”。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如果摄入多余的维生素C,就会通过我们的尿液排出体外。

我们需要补充维生素C吗?

从我国的调查数据来看,中国 65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天维生素C的摄入量是71.8 毫克,中位水平为59.5 毫克/天;18~35岁成年人平均每天的维生素C摄入量是 56.41 毫克/天。而我们的健康推荐量是100毫克/天

可以看出,我们很多人还是存在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水果蔬菜吃得不够。之前柳叶刀一项研究说我们的饮食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水果吃得不够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所以,大家每天适量地吃点维生素C也是没有坏处的,甚至是益大于弊。毕竟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而且也便宜。

天然VS合成,有多大不同?

市场上的维生素C产品有很多,有的两三块一瓶,有的两三百一瓶,两三百一瓶的通常说自己是天然的,更好。

那么,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真的有区别吗?天然维生素C真的更好吗?

其实,从人体补充维生素C的角度,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根本没有区别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首先,从结构上来说,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完全一样,二者只不过是来源方式不同。天然维生素就是从食物中提取的维生素,合成维生素就是利用人工合成的 *** 制造出的具有相同成分的维生素。

不少人会认为人工合成的会用到各种化学试剂。其实,从植物提取维生素C也要用到各种化学试剂,而且维生素C也是化学物质,我们人体也是由各种化学物质组成的,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等所有物质都是化学物质。大家不用对化学物质过度恐慌,它无处不在,也是人体组成必须。

其次,从作用来看,天然维生素C与人工合成维生素C的作用也是完全相同。维生素C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无论是化学合成的、发酵生产的还是从天然食物中提取的,只要结构一样,作用就完全一样。

有研究就对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比,它对动物研究模型和人体研究模型都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是,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的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是没有区别的

实际上,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更大的区别是价格。天然维生素C一般卖得贵一些。不过,我还是想提醒大家,2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就足够好,千万不要花冤枉钱啊

如何补充维生素C?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里的维生素C最多,按照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吃500克蔬菜、250克水果,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比如柿子椒、芥蓝、豌豆苗、菜花等蔬菜,酸枣、冬枣、猕猴桃、山楂、草莓等水果,维生素C的含量都很丰富,平时不妨注意多吃一些。

而且,蔬菜和水果不仅含有维生素C,还含有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族、铁、锌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有益健康的营养,很多营养学研究都发现,多吃蔬菜水果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很多慢性病的风险。

适当吃维生素C补充剂

如果担心吃果蔬补充的维生素C不够,可以适当买点维生素C补充剂吃,两三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就足矣。

如果你平时确实没有条件吃蔬菜水果,或者吃得不够,每天吃100~200毫克维生素C补充剂也还是有好处,但也没有必要再多了。而且,天然维生素C和人工合成维生素C其实没有区别,想要补充维生素C,两三块一瓶的维生素C就可以了。

适度补充,不要过量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天然维生素C还是合成维生素C,都不是补充得越多越好,过量也不利健康。成年人每天更高摄入2000毫克维生素C都是可以耐受的,但如果你长期吃这么大量的维生素C会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所以我建议大家吃的时候也要注意别超过这个量。

参考资料

<1> 孙桂菊,杨月欣,刘烈刚等.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科学共识.营养学报,2018,40(06):521-525.DOI:10.13325/j.cnki.acta.nutr.sin.2018.06.002.

<2> 李惟怡,张兵,王惠君,王志宏,王柳森,王邵顺子,郝丽鑫,姜红如.1989—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年人膳食维生素摄入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卫生研究,2021,50(03):448-453.DOI:10.19813/j.cnki.weishengyanjiu.2021.03.017.

<3> 贾小芳,王志宏,张兵,苏畅,杜文雯,张继国,姜红如,黄绯绯,欧阳一非,汪云,李丽,王惠君.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维生素C摄入状况.卫生研究,2019,48(01):16-22.DOI:10.19813/j.cnki.weishengyanjiu.2019.01.002.

<4> 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1990–2017: a systematic *** 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DOI: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9)30041-8.

<5> Carr AC, Vissers MC. Synthetic or food-derived vitamin C--are they equally bioavailable? Nutrients. 2013 Oct 28;5(11):4284-304. doi: 10.3390/nu5114284. PMID: 24169506; PMCID: PMC3847730.

<6> https://www.mcgill.ca/oss/article/health-you-asked/there-difference-between-synthetic-and-natural-vitamin-c

<7>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国营养学会

<8>《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中国营养学会.

策划 ***

作者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审核丨钟凯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

为什么无座和二等座是同价

为什么无座和二等座是同价?


在火车票的购买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无座和二等座的价格居然是相同的。这种情况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因为明显来看,在车厢里坐着还是站着差别太大了。那么为什么铁路部门要设置相同的价格呢?


历史原因


在早期,火车上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区分有座、无座、硬卧、软卧等不同类型的席位,所有人都需要排队挤上去。当时火车也没有特定数量限制乘客数量,只要挤得下就可以了。但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增长导致需求量激增,加之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交通工具日益丰富多样化,乘客数量逐渐超出了火车承载范围。


于是 *** 开始对铁路运输进行管理。“有序”的理念被引入,并且按照舒适程度与服务质量来划分不同级别。这个过程中,“硬席”(即后来的“硬坐”)作为最基本形式成立了起来,并且按照舒适度从高到低进行划分。


而无座票则诞生于此时:由于越来越多人选择乘坐火车,在节假日或者高峰期间可能会出现 车厢内已经没有任何空余位置 的情况。那些没能提前抢到或预定好席位的乘客只能排队候补,并期望其他旅客下车后留出一个位置给他们。


为了避免混乱和纠纷发生,“候补”这个概念应运而生——也就是说你可以挤在走廊上等待着获得一个空余位置;如果你比较幸运地找到一个“空档”,那你就算 “捡到便宜”, 也算成功获取一张含有“权利”的“无座票”。


显然,“候补”与“摆渡”的存在使得 “硬坐 ” 票价始终保持稳定 ,而 “无 座 ” 票价取决于是否有足够多的旅客准备付款拼命挤压 。所以虽然两者明显不一样,“二者之间价格相等”的事实自然而然地产生。


实际需求


除此之外, 铁路部门还考虑 *** 消费 与 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 火车票供应总量远小于需求总量. 改签难甚至爆满更容易发生. 因此, 任何办法促进消费都将被尝试.


比如说, 在购票系统中设立 "限制性优先" 的方案: 只要愿意支付额外资金 (例如40元), 就可直接选购未售完固定数额 具体 席位 , 并不必担心改签问题. 这项措施为铁路公司提供了可观收益.


但是国家对交通工具公共服务性质全面落实, 对民族文化传承积极维护. 执行价格歧视政策肯定会受反感 . 如果将 " 多花钱换更好条件" 这个理念推行开来 , 很容易失去社会认可度 .


结语


以上内容介绍了中 国 铁路系统 中 的 " 无 座 " 和 " 二等 座 " 同 属 此类产品 的背景原因 . 我们不能否认 当前 系统 存在 不合理安排 导致浪费资源 的缺点 和问题 . 在改革开放30年后 , 铁路局正通过各种方式调整其业务模式和经营思想 , 来满足广泛而复杂的社会需求 . 我们应该关注他们正在努力解 决这些问题并向更好 更便捷 更安全 方向发展 。

各位看客老爷, *** ,看完点个赞吧~

秋风起,是时候品尝"六月黄"了!这个价格你想不到!

都说秋风起,蟹脚痒。记者走访发现,立秋刚过,海鲜市场就已经有少量大闸蟹抢先上市。

黄酒价格高低的区别,黄酒价格高低的区别-第1张图片-

这几天大闸蟹的品质如何?价格怎么样?

在关上蔬菜水产品交易市场里,已经有部分商家开始售卖大闸蟹,不过量都不是很多。虽然抢先上市的大闸蟹个头还不大,但已经吸引了想要尝鲜的市民。

市民:“我也是才看到,平时我也没看到这些大闸蟹,应该才上市。商家说卖60元一公斤,我觉得还可以接受,因为毕竟是才上市,价格会稍微高一些,朋友聚会可以尝尝鲜。”

商户:“刚上市没多久的,现在是尝鲜的季节,现在大闸蟹个头就在一公两左右,一公两多一点,还有小一点的,就几钱,就八、九钱或者七、八钱,价格就在一百多一点点,120元左右。”

商户:“大闸蟹才上市一个星期吧,都是江苏的,江苏的品质好一些,靠近中秋会越来越多,中秋的时候是最集中的,现在每天能卖个六、七件,四、五件也有,一件有三十公斤左右。”

商户们说,大闸蟹的大小不同,价格也不一样,目前批发市场的售价基本都在每公斤60到120元左右。这几天的大闸蟹个头都还很小,吃的就是"六月黄","六月黄"也叫"童子蟹",指的是刚刚经过脱壳还未完全成熟的螃蟹,有外壳脆、内壳软、肉质丰满等特点。

商户:“六月黄就是里面的黄暂时还是稀的,再过一两个月就更好一点。”

商户:“这个六月黄是壳子软,肉比较多,这个好吃一点。”

在篆新农贸市场,同样也有部分商家开始售卖大闸蟹,商户们说,现在尝鲜的人不算太多,预计大量上市还得等一个月。

商户:“才开始卖,它就是吃六月黄,公蟹比较多,因为母蟹还太小,公蟹差不多就是在2.5市两左右,就是吃它的膏,六月黄。”

商户:“价格是20块一只,今年中秋节,大闸蟹会很肥,因为今年闰了一个月,这两天大闸蟹买的人还少。”

商户:“我们每天能卖七、八公斤到十公斤左右,问的人比较多,但是一想到季节,有些人还是说等等再来吃。”

如果您也喜欢六月黄,不妨提前尝尝鲜,想要吃到膏肥黄满、价格实惠的大闸蟹,还得等到9月份。

记者:徐玉婷 鲁小侠

编辑:董桂英

紫砂壶大小之争:收藏家如何选择

在品相相同的条件下,古董的价值是取决于其大小吗?很多人会立即回答:毫无疑问,大的古董肯定更值钱。就以木制品为例,通常材料越大,价值越高。特别是对于紫檀木,大块的木材通常会被用来 *** 雕件,只有边角料才会被车成“糖豆儿”形状进行单独销售。那么,对于同一系列的紫砂壶,是否也是越大越值钱?收藏家应该选择大的还是小的紫砂壶进行收藏?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两把壶由同一位工艺师 *** ,且除了容量差异之外,其泥料、外观、工艺、品质、年代完全相同,证书等也完全齐全,那么大壶的价格一般而言会比小壶要高。然而,世间事并无绝对,假如大壶的存世量远高于小壶,或者小壶是工艺师为了特殊的事件或人物特别 *** 的,含有特殊的意义,那么小壶的价格可能就会高出许多。当 *** 者、样式、泥料都相同时,体积越大的紫砂壶所使用的泥料也就越多, *** 时间也更长,难度也随之增大,因此价格相对也就越高。特别是那些大容量的朱泥壶,由于收缩比高,体积越大就越不易成型,烧制过程中的损坏率也会变高,因此其价格也就随之水涨船高。

谈到泡茶效果和器具选择的问题,许多茶叶爱好者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简单一句“泡茶不错”并不能作为壶不够精细的借口。根据个人的饮茶习惯来挑选茶具,是决定是享受“喝茶”还是沉浸“品茶”的关键,这充分体现了茶友们对于茶道礼仪的了解程度。让我们再次详细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从茶叶的种类来看,绿茶不适合长时间浸泡,因此应该选用口盖较大、壶身较矮的紫砂壶,容量通常在250及以上的较为适宜。而对于红茶,适合使用壶身高深、窄长的紫砂壶,这样能够更好地保留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黄茶叶质嫩且香味浓郁,宜选用口盖较大的紫砂壶,容量在200及以上的会更好。黑茶则适合用壶腹较大的紫砂壶来冲泡,这样能更好地提取其丰富的口感和香气。乌龙茶则需要小巧的紫砂壶,容量在80-200之间的为佳,这是因为乌龙茶讲究茶香不散,对于泡茶技巧和器具的容量都有一定要求。尽管泡制过程看似繁复,但只要实践几次,无论是老茶客还是新手都能轻松掌握。

小茶壶是试尝和品香的好工具,能凝聚茶香,尤其适合闲暇时独自慢慢品味。容量在100以下的壶,最适合泡制茶芽细嫩、茶叶小巧的茶叶。大茶壶则适合多人共饮,当佳宾聚集,谈笑风生,共享生活乐趣,或宣泄心中郁闷时,都离不开这一壶清茶。记得小时候练习书法,用的是文具店销售的学生毛笔,竹管上刻有“大小由之”四个字。这个词的意思是不用在意毛笔的大小,似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写出大字和小字。但实际上,写大字时嫌它太细,写小楷时又嫌它太粗。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突然间使我想到了紫砂壶。当满座宾客或独自 *** 品味一壶好茶时,如果案桌上摆着不合适的茶具,那真是大煞风景。由此可见,选择紫砂壶的大小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必须谨慎对待。

价格战怎么打,零跑看透了

谁能想到,2023年新能源车价格战,已经出现三次 *** 。

之一次,是特斯拉给的;

第二次,是比亚迪给的;

第三次,则是零跑给的。

*** 了,你随意

3月1日,零跑公布旗下四款2023款新车的价格:

零跑T03,5.99万-8.99万元

零跑C01,14.98万-22.88万元

零跑C11,15.58万-21.98万元

零跑C11增程版本,14.98万-18.58万元

当时杭州的天空恐怕飘过两个拇指:辣手。

消费者已经首先给出积极响应。翌日销量即破千,并且四个车型全面开花,尤其是C01,销量直追T03,原来T03几乎占到销量一半,而今可见C01的高品价比屠杀到位,开始改善零跑的结构。

T03自不必说,本就在10万以下,新款价格更高下沉1.3万元,新增入门型号,把更低购买门槛从原来的白菜价8.25万直接拉到菜皮价5.99万;

C01降幅3.5万~5.8万元,C11降幅1.6万~6.0万元,全新推出的C11增程车型,则击穿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之间的次元壁,起售价格低于15万,相比同级油车标杆还低2万。而眼下,油电同级同价,尚与男女同工同酬是一个级别的难题。

降价同时,产品生猛。即便只看丐版,零跑C系列尺寸更大、动力更强,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标配L2驾驶辅助、全景天窗、无钥匙进入、主副驾电动调节、12.8英寸中控和10.25英寸娱乐屏幕、支持语音控制和全域OTA升级。

对比同级油车标杆,相似规格至少需要18万以上,拉开4万差距。即便在遍地卷王的新能源赛道,对比同价位明星爆品,零跑在空间、底盘、续航、智能化等核心竞争力方面也具备非常突出的比较优势;部分也能拉开6万差距。

市场上降价者不少,这么丧心病狂的不多。

零跑不仅采用梭哈式降价,先干为敬,降出风格,降出主观能动,甚至降出点Free Style;同时打破“性价比”等于低端、Low的常识,力卷出没有短板的“铁桶车”,而在更早之前,零跑被别人说成是水桶车,还有点扭捏,但现在已然想开了,把水桶做到极致,做别人攻不破的铁桶。

所以甫一出市,业界直呼屠夫,并非虚吹彩虹屁,而是预见到零跑将和特斯拉、比亚迪产生相似的区间、行业搅动,给在场所有人带去压力,卷瘪胖的、卷死菜的。

尽管零跑在说法上极为谦逊。董事长朱江明说,消费者可以不买零跑,但是买车之前看看零跑,做个参考,知道15-20万汽车该有的样子。我擅自认为他有按下不表的后半句,看过仍然不买零跑,要么疯了。

1月,朱江明面对严峻的市场前景就曾直言:打价格战,中国人没输过。

这也是业内少数直面价格混战局面的大胆表态。价格战是中国汽车企业无比熟悉、擅长而警惕的竞争。对于企业,短期一时爽,往往不敌长期隐患:降价空间从哪里来?如何才能降出竞争优势?如何平衡价格和品牌的关系?

零跑已经悟了。他们要做的不只是打掉竞争对手,而是以“打掉虚高的品牌溢价”作为使命,把屠夫式工厂价进行到底。

屠夫的修养

零跑的定价之所以摧枯拉朽,因为不仅大力,并且叫人难以跟进。这不只是简单的市场手段,而是升格至企业能力,从根本上拿出打持久战的准备。这基于两个立足点:

首先是技研。用技研控制成本,用技研带来破坏式创新。

这与特斯拉和比亚迪能够实现“价格武器化”的前提其实同理,二者在定价权方面的高度自由,是基于垂直整合和技术创新,换句话说,因为自有,所以自由。

置于零跑,这项护城河是全域自研。这是零跑自2015年创立就坚持的策略,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动力、智驾、和座舱,零跑从底层开始搭建,实现“软件+硬件”的全部自主研发。

一方面,从成本结构上,全域自研覆盖范围广、覆盖成本多,把成本控制在自我体系中,相比传统供应商黑盒模式,大大缩减联合开发周期费用。尤其零跑的全域自研,用朱江明的话说,是硬件结构从电阻开始打造,软件从代码开始写起,强调底层,整车性能一致性与零部件匹配度更高,也杜绝兼容问题。

目前零跑除电芯、内外饰是外购,底盘、汽车电子电器是自研及外包生产外,其它所有零部件均为自研自产,相当于整车成本当中70%,零跑都有直接话语权,具备很好的降本基础。

对于自研内容,零跑并不单纯追求广度,也有效率考量。朱江明曾指出,自研的内容一定要做到极致,要比外部采购的零部件更好,更有成本优势,才有意义。在此指导下,才能把成本做到更低。

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带来深度的成本优化。比如目前业内都会使用8155芯片,这很难从外采供应链层面拉开价差。但是能做的是,区别普遍企业用它只做座舱一个功能,零跑同时还做四个摄像头环视,做阿嘉米斯的调音和功放,一下子就比别人节省1000多块钱。实现前提是软硬件自主标定、各部件底层逻辑打通,这就要求深度自研。

去年首发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是另一创新降本案例,搭载到C01,使得90度电池更大实现717km续航、25%扭转刚性的提升,其基础也是零跑在底盘和电池方面的自研。

而这两层优势,在平台化架构的加持下,进一步突出。朱江明透露,经过七年研发团队的打磨,零跑从三电、CTC、电子架构、到座舱的共享化、平台化做到比较极致,随着A/B/C多个产品系列推出都将采用平台化,规模效应将带动进一步降本。

全域自研是一个长期主义的体系结果。

这源自朱江明对于技术的路径依赖,同时也是对于技术的信仰。

1993年,朱江明和傅立泉创立大华,他即是创始人也是技术骨干。在进入安防领域后,朱江明发现当时监控录像都是磁带储存,极不方便,他门头研究,在2002年之一个自主研发出一个方便储存的数字化的录像设备,这项新技术让大华站上全球大安防的风口。

技术信仰被带到零跑。

令朱江明非常自豪的是,零跑上下高度对齐。他的研发团队基本是2015年干到现在的原班人马,非常稳固,维系了技术决策和研发效率的延续性,由此整个技术体系能力得以完整建立起来。

聪明人挣辛苦钱

其次,零跑明确以成本定价的逻辑。不是以级别规格,不是以品牌定位,不是以竞争对手,这是它出手即梭哈的来源。

“我们要做用户的代工厂,我们说得很清楚了。”朱江明说,就像古早很多女孩子买了毛线到加工厂加工,零跑更甚,毛线也是自己产,就赚点加工费的意思,不追求高毛利。

这既是策略,也是理想。

短期来看,超高性价比是当前乱战的胜负手,之一目标是市场占有率。朱江明自认是一个很保守的人。他把竞争比喻成打乒乓,21个球如果前面没有15:10,后面可能赢不了,他就是要追求前面绝对胜算,然后再是追求较少亏损。在这一点上,到目前为止,零跑还是所有新势力企业中,花钱最少、亏损最少,肉眼可见他们在市场费用方面比较克制。

长期来看,朱江明认为,新人进场,不能按常规出牌,否则就没有优势,不可能成功。他希望在汽车领域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而做用户的代工厂,就是打破品牌+代工分立的商业模式,成为品牌+代工二合一的零跑新模式,品牌直面用户,只赚工厂的钱。

这是不是一个成功的模式,有待市场判断。在中国市场,低价是一个悖论,市场表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价格,也取决于消费认知,“便宜没好货”。

零跑固执地相信,扎实的技术和真诚的价格可以打破买贵不买贱的魔法,不能因为人性有弱点,就把强割韭菜正义化,软饭硬吃。当做到极致,便宜也是一种成立的品牌差异性。

追根溯源,或许没有那么多商业性解释,而是归结于一种理想主义情结。

豪华平权一直是朱江明的理想。当初入局造车,源自他和邻居一次爬山的闲扯。当时他们畅想,一台小牛电动车5000块,两台拼起来也就一万块。朱江明自嘲,后来发现自己确实想简单了。但是这不妨碍零跑致力于要把价格打下来的初心。

他们的之一款车,一款双门轿跑,也是体现这个意志。

而到C系列,你会发现这家企业经过七年保持前后一致,只是刀法成熟许多。无论传统的底盘、内外饰、座舱、智驾,没有明显的短板。在零跑内部被称作“铁桶车”,端最稳的水,耐最痛的打。

零跑判断,铁桶车产品即将与需求趋势得到匹配,新能源市场正在从前期的猎奇型用户(追求长板贼长),变成务实型用户(追求均衡和实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零跑就像油车时代的丰田,能成为更大公约数的选择。

结语

零跑也必须向体量发起自我挑战。

去年新能源销量600万,朱江明判断,今年池子会到900万以上,而到2025年1300-1500万,大盘总体稳定在25年75%。“这个时候再做不到60-70万辆,就完蛋了。”

这意味着零跑必须抓紧时间窗口。

今年新增增程成为重要布局。除了A级车不会更换增程,零跑C系列以及下半年要发布的B系列,后续都会同步推出增程和纯电的两个动力形式。短期3-5年,混动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零跑也在配套上做出规划,比如渠道上在东三省、三四线积极布点。

同时一二月份,战术性深蹲,忍痛割肉进行产品转化,让合作伙伴、门店去存量,工厂方面也为新车调整资源,预备从3月1日开始轻装上阵。

尽管没有公开表示销量目标,但是在央视《遇见大咖》栏目拍到,朱江明对内提出今年要实现20-30万台交付,相对去年至少是翻倍的。尤其在今年,是不小的挑战。

不过以成本定价,以创新为差异化,找准使命的零跑,从战略、到 *** 论、到产品到市场定位,如今逐渐形成一套闭环。从规律而言,在高烈度竞争里,这样的企业很难被辜负。


9块9的酱酒顶多算有点酱香味的酒精#商业思维

这种售价仅为九块九的白酒,即使你买上九斤,也算不上是茅台酒这种酱香酒的天花板。然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想要品尝正宗的酱香酒,却又因为茅台酒价格的昂贵而望而却步。于是,在购物软件上搜索酱香酒时,我们会发现,出现了很多售价仅为九块九、九十九块九的白酒,它们甚至还自称是正宗的酱香酒,是纯粮酿造、来自茅台镇的品鉴酒。然而,这些九块九的白酒并非真正的酱香酒,它们甚至连酒精酒都算不上。

众所周知,我国的酒精酒有明确的执行标准。GB/t二零八二是固液态白酒的执行标准,而GB/t二零八二幺则是纯酒精酒的执行标准。在正规大厂生产的产品中,包装上都会标注这些信息,并且在上线前也会经过专业的质量检测。虽然酒精酒不如纯粮酒健康,但它们仍然在安全范围内。然而,那些售价仅为九块九的白酒更加可怕,因为它们虽然包装上的信息、配料表看起来都很正常,但其售价却远远低于纯粮酒的生产成本,这意味着它们很可能是酒精加水加香精勾兑而成的酒精酒。

这种酱香酒并非纯粮酿造,而是酒精加水加香精勾兑而成的酒精,其口感略带酱香味,但造假方式简单,甚至难以被察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辨这种串酒呢?

首先,我们不应选择价格过于便宜的白酒。其次,我们也不应选择颜色过黄的白酒。

黄酒的困境几乎无解

如果你问一个北方人,黄酒是什么?他们的认知是,吃大闸蟹时能祛除寒性的酒。当你带着这个问题去广东,答案更“清奇”,他们通常把黄酒当料酒来用。

这就是黄酒这个品类更大的尴尬——走不出江浙沪。近年来,黄酒品牌们针对这个痛点,试图以年轻化和高端化为抓手突破藩篱。

但是,该做的都做了,仍一直扶不起来。三大黄酒上市公司原地踏步十几年,行业规模连年下降,原因何在?

困在江浙沪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民国时期曾是中国人的主流饮用酒,彼时白酒还“上不了台面”。

然而,由于定位不清晰、产业性价比低、缺乏品牌故事等原因,黄酒快速没落,规模远低于白酒和啤酒,甚至不如红酒。

近年来,黄酒产业痛定思痛,寻求年轻化和高端化的转型。可从整体业绩表现来看,转型并不顺利。

2022年,黄酒三巨头,古越龙山净利润微增0.7%,会稽山同比下滑48.98%,金枫酒业虽然业绩增长了125.76%,但那只是因为上年亏损,去年扭亏为盈赚了500万元,业绩表现同样不容乐观。

从更长远的周期来看,最近的十几年时间,黄酒三巨头规模原地踏步,业绩不温不火,几乎没有成长性。

今年以来消费复苏,白酒、啤酒等行业的业绩均有所恢复,黄酒企业却越陷越深。

2023年Q1,古越龙山营收同比下降9.17%,净利润同比下降14.71%;会稽山净利微增,营收微降2.03%;金枫酒业营收同比下降32.88%,账面净利润暴增3748.2%,却并不值得兴奋,这主要是因为收到了一笔高达2亿元的房屋征收补偿款。

头部企业的表现已如此拉胯,整个行业更是难掩颓势。中酒协数据显示,2022年黄酒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01.6亿元,同比下降20.1%;利润12.7亿元,同比下降24.3%。这已经是黄酒产业2019年的短暂复苏后,连续第三年出现销售收入和利润的下滑了。

难道,黄酒产业这几年的努力,白费了吗?

年轻化受阻

同白酒一样,黄酒消费人群日益老年化,这是悬在这个产业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拥抱年轻消费群体,近年来,黄酒品牌不仅在原有电商渠道的基础上,发力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与国潮IP联名引流,还投入巨资开设各种线上线下品鉴馆,用年轻人的方式和消费者对话。

古越龙山的“古越龙山·慢酒馆”,提供黄酒乳酸君、大象气泡酒酿、酒酿伯爵茶等多款含有黄酒的产品;会稽山推出的1743黄酒吧,提供黄酒奶茶、黄酒棒冰、黄酒巧克力等黄酒类产品。

尽管这些年轻化的场景,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人年轻用户,但是,打卡、浅尝之后,它的复购率又有多少?

从长远的市场培育角度来看,上述跨界没有抓住痛点——黄酒缺乏年轻化的核心大单品,好不容易激发出来的零星需求,根本接不住。

目前,古越龙山推出了青梅酒、贵梅酒、桂花酒、果酒;会稽山上新起泡米酒、清口米酒、麦香米酒、西塘吟酿、配餐果酒、桂花米露等个性化黄酒;金枫酒业则推出桂花、桂圆、黑枣系列风味产品,以及更适合冰饮的冰和、和小冰系列新品。

本就不大的市场,居然还有“新势力”入局,李宁和王老吉也推出黄酒品牌和产品。

然而,由于产品研发和营销推广的力度不够,再加上黄酒这个品类缺乏白酒那样的热度和商务属性,这些黄酒新产品并未在市场上溅出多少水花。

天猫官方旗舰店中,古越龙山青梅酒仅有14人付款,贵梅酒仅有13人付款;会稽山稍好些,桂花米露销量达300+,但小红书搜索该产品时,几乎没有用户分享。相反,其竞品苏州桥桂花米露成为网红产品。

客观来说,黄酒兼具低度和健康的优势,与年轻人对于低度酒小酌怡情和健康养生的需求非常契合,是比较适合年轻化的酒类。

不过,黄酒本身有点药味,口味创新难度较大。古越龙山的青梅酒便被网友吐槽难喝,像急支糖浆的味道。

在啤酒、红酒、预调鸡尾酒等口味更佳的低度酒产品的冲击下,黄酒想要俘获年轻人的心,恐怕更难。

正因如此,黄酒通过年轻化为企业营造短期热度容易,想要借此撬开年轻消费市场,赢得长期增长,道阻且长。

高端化不畅

如果说被年轻人抛弃是黄酒的远期风险,那么,摆在眼前的现实之痛,则是这个品类低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盈利能力。

白酒大单品通常能卖到单瓶一两百元,这个价格,能把黄酒大单品买一箱。无论在线下终端,还是电商渠道,卖得更好的那些黄酒产品,单瓶价格多在十几或几十元钱。长此以往,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品类印象:黄酒是便宜酒,远不如白酒和红酒,甚至不如一部分啤酒。

三大黄酒上市公司2022年的毛利率整体较低,古越龙山35.81%、会稽山42.26%、金枫酒业42.57%,与白酒企业们整体80%以上的毛利率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还不如啤酒。

黄酒三巨头的盈利水平几乎没有太大差异,金枫酒业净利率长期不如古越龙山和会稽山,主要因为公司在上海,人工成本更高。

这几年,黄酒品牌们终于睡醒了,跟着白酒一起搞高端化。

2019年,古越龙山推出国酿1959白玉、国酿1959青玉两大战略新品,前者号称对标53度飞天茅台,售价高达1959元/瓶;近年,又推出高端新品——国酿1959红玉、 “只此青绿只此青玉”联名款,完善高端产品矩阵。

会稽山也在打造“兰亭”系列高端产品,核心产品大师兰亭定价1799元。目前,会稽山已在全国开设42家兰亭高端品鉴馆,深入布局高端市场。

金枫酒业则是对其“石库门”品牌进行升级,石库门红标6年、黑标9年,石库门1921,锦绣12、经典20和石库门海上繁华,都是剑指高端。

不仅如此,黄酒三巨头还引入跨界联名、话题营销等方式,并借助各种赛事,加强对高端人群、商务人士的推广,提高品牌调性。

几年运作,效果如何?从黄酒三巨头的财报来看,步履维艰。2022年,会稽山中高档酒销量和收入分别下降7.60%和6.45%;金枫酒业高档酒销量同比下降1.21%,收入也下降了1.87%;古越龙山高档酒营收同比微增0.83%,销售量减少1.06%。

关于2023年Q1营收下降,古越龙山表示,主要由于中高档酒销售收入下降所致。

到底是用大众化产品渗透全国市场,还是走高端路线提升品类价值,黄酒企业们陷入了两难。

本文源自斑马消费

价格战怎么打,零跑看透了

谁能想到,2023年新能源车价格战,已经出现三次 *** 。

之一次,是特斯拉给的;

第二次,是比亚迪给的;

第三次,则是零跑给的。

*** 了,你随意

3月1日,零跑公布旗下四款2023款新车的价格:

零跑T03,5.99万-8.99万元

零跑C01,14.98万-22.88万元

零跑C11,15.58万-21.98万元

零跑C11增程版本,14.98万-18.58万元

当时杭州的天空恐怕飘过两个拇指:辣手。

消费者已经首先给出积极响应。翌日销量即破千,并且四个车型全面开花,尤其是C01,销量直追T03,原来T03几乎占到销量一半,而今可见C01的高品价比屠杀到位,开始改善零跑的结构。

T03自不必说,本就在10万以下,新款价格更高下沉1.3万元,新增入门型号,把更低购买门槛从原来的白菜价8.25万直接拉到菜皮价5.99万;

C01降幅3.5万~5.8万元,C11降幅1.6万~6.0万元,全新推出的C11增程车型,则击穿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之间的次元壁,起售价格低于15万,相比同级油车标杆还低2万。而眼下,油电同级同价,尚与男女同工同酬是一个级别的难题。

降价同时,产品生猛。即便只看丐版,零跑C系列尺寸更大、动力更强,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标配L2驾驶辅助、全景天窗、无钥匙进入、主副驾电动调节、12.8英寸中控和10.25英寸娱乐屏幕、支持语音控制和全域OTA升级。

对比同级油车标杆,相似规格至少需要18万以上,拉开4万差距。即便在遍地卷王的新能源赛道,对比同价位明星爆品,零跑在空间、底盘、续航、智能化等核心竞争力方面也具备非常突出的比较优势;部分也能拉开6万差距。

市场上降价者不少,这么丧心病狂的不多。

零跑不仅采用梭哈式降价,先干为敬,降出风格,降出主观能动,甚至降出点Free Style;同时打破“性价比”等于低端、Low的常识,力卷出没有短板的“铁桶车”,而在更早之前,零跑被别人说成是水桶车,还有点扭捏,但现在已然想开了,把水桶做到极致,做别人攻不破的铁桶。

所以甫一出市,业界直呼屠夫,并非虚吹彩虹屁,而是预见到零跑将和特斯拉、比亚迪产生相似的区间、行业搅动,给在场所有人带去压力,卷瘪胖的、卷死菜的。

尽管零跑在说法上极为谦逊。董事长朱江明说,消费者可以不买零跑,但是买车之前看看零跑,做个参考,知道15-20万汽车该有的样子。我擅自认为他有按下不表的后半句,看过仍然不买零跑,要么疯了。

1月,朱江明面对严峻的市场前景就曾直言:打价格战,中国人没输过。

这也是业内少数直面价格混战局面的大胆表态。价格战是中国汽车企业无比熟悉、擅长而警惕的竞争。对于企业,短期一时爽,往往不敌长期隐患:降价空间从哪里来?如何才能降出竞争优势?如何平衡价格和品牌的关系?

零跑已经悟了。他们要做的不只是打掉竞争对手,而是以“打掉虚高的品牌溢价”作为使命,把屠夫式工厂价进行到底。

屠夫的修养

零跑的定价之所以摧枯拉朽,因为不仅大力,并且叫人难以跟进。这不只是简单的市场手段,而是升格至企业能力,从根本上拿出打持久战的准备。这基于两个立足点:

首先是技研。用技研控制成本,用技研带来破坏式创新。

这与特斯拉和比亚迪能够实现“价格武器化”的前提其实同理,二者在定价权方面的高度自由,是基于垂直整合和技术创新,换句话说,因为自有,所以自由。

置于零跑,这项护城河是全域自研。这是零跑自2015年创立就坚持的策略,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动力、智驾、和座舱,零跑从底层开始搭建,实现“软件+硬件”的全部自主研发。

一方面,从成本结构上,全域自研覆盖范围广、覆盖成本多,把成本控制在自我体系中,相比传统供应商黑盒模式,大大缩减联合开发周期费用。尤其零跑的全域自研,用朱江明的话说,是硬件结构从电阻开始打造,软件从代码开始写起,强调底层,整车性能一致性与零部件匹配度更高,也杜绝兼容问题。

目前零跑除电芯、内外饰是外购,底盘、汽车电子电器是自研及外包生产外,其它所有零部件均为自研自产,相当于整车成本当中70%,零跑都有直接话语权,具备很好的降本基础。

对于自研内容,零跑并不单纯追求广度,也有效率考量。朱江明曾指出,自研的内容一定要做到极致,要比外部采购的零部件更好,更有成本优势,才有意义。在此指导下,才能把成本做到更低。

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带来深度的成本优化。比如目前业内都会使用8155芯片,这很难从外采供应链层面拉开价差。但是能做的是,区别普遍企业用它只做座舱一个功能,零跑同时还做四个摄像头环视,做阿嘉米斯的调音和功放,一下子就比别人节省1000多块钱。实现前提是软硬件自主标定、各部件底层逻辑打通,这就要求深度自研。

去年首发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是另一创新降本案例,搭载到C01,使得90度电池更大实现717km续航、25%扭转刚性的提升,其基础也是零跑在底盘和电池方面的自研。

而这两层优势,在平台化架构的加持下,进一步突出。朱江明透露,经过七年研发团队的打磨,零跑从三电、CTC、电子架构、到座舱的共享化、平台化做到比较极致,随着A/B/C多个产品系列推出都将采用平台化,规模效应将带动进一步降本。

全域自研是一个长期主义的体系结果。

这源自朱江明对于技术的路径依赖,同时也是对于技术的信仰。

1993年,朱江明和傅立泉创立大华,他即是创始人也是技术骨干。在进入安防领域后,朱江明发现当时监控录像都是磁带储存,极不方便,他门头研究,在2002年之一个自主研发出一个方便储存的数字化的录像设备,这项新技术让大华站上全球大安防的风口。

技术信仰被带到零跑。

令朱江明非常自豪的是,零跑上下高度对齐。他的研发团队基本是2015年干到现在的原班人马,非常稳固,维系了技术决策和研发效率的延续性,由此整个技术体系能力得以完整建立起来。

聪明人挣辛苦钱

其次,零跑明确以成本定价的逻辑。不是以级别规格,不是以品牌定位,不是以竞争对手,这是它出手即梭哈的来源。

“我们要做用户的代工厂,我们说得很清楚了。”朱江明说,就像古早很多女孩子买了毛线到加工厂加工,零跑更甚,毛线也是自己产,就赚点加工费的意思,不追求高毛利。

这既是策略,也是理想。

短期来看,超高性价比是当前乱战的胜负手,之一目标是市场占有率。朱江明自认是一个很保守的人。他把竞争比喻成打乒乓,21个球如果前面没有15:10,后面可能赢不了,他就是要追求前面绝对胜算,然后再是追求较少亏损。在这一点上,到目前为止,零跑还是所有新势力企业中,花钱最少、亏损最少,肉眼可见他们在市场费用方面比较克制。

长期来看,朱江明认为,新人进场,不能按常规出牌,否则就没有优势,不可能成功。他希望在汽车领域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而做用户的代工厂,就是打破品牌+代工分立的商业模式,成为品牌+代工二合一的零跑新模式,品牌直面用户,只赚工厂的钱。

这是不是一个成功的模式,有待市场判断。在中国市场,低价是一个悖论,市场表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价格,也取决于消费认知,“便宜没好货”。

零跑固执地相信,扎实的技术和真诚的价格可以打破买贵不买贱的魔法,不能因为人性有弱点,就把强割韭菜正义化,软饭硬吃。当做到极致,便宜也是一种成立的品牌差异性。

追根溯源,或许没有那么多商业性解释,而是归结于一种理想主义情结。

豪华平权一直是朱江明的理想。当初入局造车,源自他和邻居一次爬山的闲扯。当时他们畅想,一台小牛电动车5000块,两台拼起来也就一万块。朱江明自嘲,后来发现自己确实想简单了。但是这不妨碍零跑致力于要把价格打下来的初心。

他们的之一款车,一款双门轿跑,也是体现这个意志。

而到C系列,你会发现这家企业经过七年保持前后一致,只是刀法成熟许多。无论传统的底盘、内外饰、座舱、智驾,没有明显的短板。在零跑内部被称作“铁桶车”,端最稳的水,耐最痛的打。

零跑判断,铁桶车产品即将与需求趋势得到匹配,新能源市场正在从前期的猎奇型用户(追求长板贼长),变成务实型用户(追求均衡和实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零跑就像油车时代的丰田,能成为更大公约数的选择。

结语

零跑也必须向体量发起自我挑战。

去年新能源销量600万,朱江明判断,今年池子会到900万以上,而到2025年1300-1500万,大盘总体稳定在25年75%。“这个时候再做不到60-70万辆,就完蛋了。”

这意味着零跑必须抓紧时间窗口。

今年新增增程成为重要布局。除了A级车不会更换增程,零跑C系列以及下半年要发布的B系列,后续都会同步推出增程和纯电的两个动力形式。短期3-5年,混动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零跑也在配套上做出规划,比如渠道上在东三省、三四线积极布点。

同时一二月份,战术性深蹲,忍痛割肉进行产品转化,让合作伙伴、门店去存量,工厂方面也为新车调整资源,预备从3月1日开始轻装上阵。

尽管没有公开表示销量目标,但是在央视《遇见大咖》栏目拍到,朱江明对内提出今年要实现20-30万台交付,相对去年至少是翻倍的。尤其在今年,是不小的挑战。

不过以成本定价,以创新为差异化,找准使命的零跑,从战略、到 *** 论、到产品到市场定位,如今逐渐形成一套闭环。从规律而言,在高烈度竞争里,这样的企业很难被辜负。


标签: 黄酒 高低 区别 价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