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豆和赤小豆的功效区别,赤豆和赤小豆的功效区别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2 0
南方闷热潮湿,广东人都爱喝这汤,清热下火味道好,一身轻松

现在的天气是一天比一天热,这个暑热也是越来越厉害了。尤其南方经常下雨,空气湿度大,让人觉得很疲惫很困很累,整个人整天都蔫蔫的……那么如何才能缓解这些不适呢? 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每到这时候,就需要汤水来打救了,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地煲一些清热祛湿的靓汤给家人喝,下面为您介绍一道广东人常喝的家居靓汤——赤小豆薏米粉葛汤,全家老小都可以喝,甘甜滋润,让汤汤水水帮你清热祛湿,你可不能错过!

广东人热爱喝汤,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喜欢喝,而在现在这么炎热的夏天中,最适合喝清热祛湿的汤,这道赤小豆薏米粉葛汤里面的材料主要有赤小豆、薏米、粉葛以及蜜枣,我说的赤小豆不是市面上大家熟悉的红豆,而是一种红豆的近亲,赤小豆外观较一般红豆细长,偏暗紫色,常有人将两者搞混,它的利水作用比红豆还要强一些,跟薏米是绝配。而粉葛又叫葛根,可清热、去骨火,靓的粉葛去皮切薄片,清蒸即可食用,清甜无渣;也可以用来焖五花肉,香甜味美。用粉葛煲汤,鲜美不油腻,最适合潮湿闷热的天气了。

【材料】:粉葛 400克、猪扇骨 250克、赤小豆 50克、薏仁 50克、生姜 2片、蜜枣 1颗、盐适量

【做法】:1、先把赤小豆和薏米用清水浸泡1个小时(赤小豆和红豆是不一样的东西哦),没时间亦可免去其步骤,但熬煮的时间更长;

2、粉葛去皮,切厚片;

3、猪骨要先飞水,把猪扇骨斩块后放锅里加水大火煮开,2分钟后撇去浮沫,把猪骨捞出来冲洗干净沥水备用;

4、把处理好的猪扇骨,切块的粉葛以及泡好的赤小豆和薏米放进汤锅里,放入一颗蜜枣提鲜,同时放入两片姜片帮助去腥;

5、倒入适量水(按自己家庭分量)大火煮开后掠去表面浮沫,盖上盖子,用小火慢煲1.5小时;

7、最后放入盐调味即可;

如此鲜甜又营养,好喝又祛湿的靓汤,这个夏天你绝对不能错过!

【小提示】:

1、赤小豆和红豆是有区别的哦,千万不要买错了,功效是不同的。很多人以为红豆是祛湿的,其实这种理解是错的,真正祛湿的是赤小豆,外表形似红豆,但比较细长。

2、怕寒凉的朋友可以先把薏米炒黄,炒过的薏米不会寒凉。

【科普】赤小豆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赤小豆(Vigna、umbellata(Thunb.)

Ohwi& Ohashi)是一种豆科植物,属于一年生草本,其茎纤细幼时有黄色长柔毛,老时无毛,托叶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为钻形或卵形。花朵为黄色蝶形,腋生于短的花梗上,荚果线状圆柱形,种子为长椭圆形,通常为暗红色,花期在5-8月。赤小豆与相思子外形相似,都有“红豆”的别名。赤小豆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目前在中国南部存在野生或栽培,朝鲜、日本、菲律宾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亦有栽培。赤小豆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粘土、沙土都能生长,既耐涝又耐旱,且生育期短。赤小豆具有多种药用价值:首先,它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缓解体内运化不足而引起的腿肿、手胀等,对于脾胃浮肿、肝硬化、腹水等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其次,赤小豆入心经,能帮助补心清心火,对于生疮长疖子有清热解毒化疮排脓的作用。此外,赤小豆还有降压降脂、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粘度降低、改善微循环的功效,可以协助降压降脂,它还可以清除体内长期积累的毒素,帮助消化,对于便秘、排便困难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产妇来说,赤小豆还有催乳的作用,能帮助疏通乳腺管道,下奶顺畅。需要注意的是,赤小豆属于豆类食物,消化时可能会产生气体,容易引起腹胀,因此食用时要适量。同时,赤小豆的利尿作用也可能导致尿频,对于肾脏疾病患者可能会有不适,也应谨慎食用。总之,赤小豆在药用价值方面具有多种功效,但在食用时也需要注意适量,以避免产生不适。

什么豆最适合做红豆沙?选对了,皮薄易熟,豆香浓郁,更细腻粉糯

什么豆最适合做红豆沙?选对了,皮薄易熟,豆沙味香浓,更粉糯。

冬至过了,距离春节还远吗?每当这个时候,在老家就陆续开始做一些美食吃了,其中就有粘豆包,它易储存、放得住,做好的粘豆包冻起来,吃的时候不用解冻,直接蒸食即可,软糯香甜,抗饿又御寒,是很多家庭过冬、过年必备的美食。

红枣红糖豆沙▲

做粘豆包少不了的是豆沙馅儿了,一提到红豆沙,很多朋友都不陌生,甚至到了非常喜欢吃的程度,就像本人,怎么吃都不腻,不过从来没有买过,都是自己在家做,将煮好的红豆沙放冰箱冷冻起来,平时做豆沙包、粘豆包、豆沙饼、豆沙千层糕等,用起来特别方便,而且比买来的吃着豆香更浓郁,口感更棉沙,还安全卫生。

红枣红糖豆沙▲

对于红豆沙有如此之爱,又喜欢自己在家做的本人,自然对哪种豆子更适合做豆沙会有研究。要想做出豆香浓郁,更细腻粉糯的红豆沙,之一步必须选对豆子。不同的红豆做出的豆沙,不但耗时不同,口感也有很大的差别。

红豆的种类有很多(这里泛指表皮红色的豆子),从外观上看有大、中、小、圆的、扁的等等,但是,用于做豆沙馅儿的豆子,皮厚的不适合,因为不但不容易煮烂,而且豆皮还影响口感;淀粉含量少的豆子也不适合,淀粉含量少,出沙率低,做出的豆沙口感不绵软。就像绿豆和黄豆哪个适合做豆沙?当然选择淀粉含量高的绿豆了,同样是豆子,营养成分不一样,用处不同,做出的食品口感也不一样。

花豆▲

这种豆子,它的表皮带有红白花纹,个头介于大红芸豆和小红豆之间,在我们老家都称它为“爬豆”,中文学名叫花豆,又名肾豆,因其形状如人体肾脏、全身布满红色经络花纹而得名,是古代朝廷的贡品,因此又叫“皇帝豆”、“圣豆”,具有祛湿、补血、健胃、强肾、养颜防衰老等作用。

花豆▲

花豆皮薄,不但特别容易煮烂,而且不用打浆或过滤豆皮也不影响细腻的口感,这是其它红豆沙所不能达到的,而且,因其淀粉含量比一般豆子高,口感会比其它红豆做的豆沙更沙甜绵软,是非常适合用来煮粥或是做甜汤稀饭和点心的豆沙馅料。另外,在2012年的《食品科学》一书中还写到,肾豆是一种低脂、高蛋白、高矿物含量的优质食物资源,它与一般豆类一样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其独特之处是味道十分鲜美,口感面、嫩、鲜、粉,通过各种煮食豆类口感对比试验,花豆名列之一。

红枣红糖豆沙▲

所以,做红豆沙不要选错豆子,这种花豆又叫肾豆,才是做红豆沙的首选,用它做红豆沙,皮薄易熟,豆香浓郁,豆沙更细腻粉糯,选好豆子,是做美味豆沙的关键一步。

平时煮豆沙时,健身生活经常还会选用红糖,有时也会放几颗红枣进去,因为花豆皮薄,这样经过简单的煮制红豆沙,香甜绵密又滋补。下面将具体做法分享给朋友们。

【红枣红糖豆沙】

所需食材:花豆500g、红枣7粒、红糖100g

食材说明:花豆更好选当年收的,最次也要隔年,而且无虫咬、颗粒饱满的花豆;红糖和红枣的量可根据个人喜好,喜欢甜度高就多放一些。

*** 过程:

1、首先挑出花豆中可能掺杂的石子儿和一些干瘪的豆子,然后用清水多淘洗几遍;把红枣也清洗干净。

清洗花豆▲

2、将洗净的花豆和红枣一起放入煮锅中,加入清水,水的量要没过花豆至少三厘米的高度,然后盖上盖子,大火烧开,烧开后三分钟即可关火焖十分钟左右。

红枣、花豆一起放入锅中加水▲

3、等揭开盖子的时候会是下面这种情况,已经看不到水了,而花豆已经吸饱了水变得胖乎乎。此时,用勺子翻开看一下,底部还有很多汤汁。

煮开焖制过的花豆▲

4、取出红枣,把红糖加进去。

加入红糖▲

5、将红枣的皮剥掉,再取出枣核,然后放回锅中,搅拌均匀继续中小火煮制。

加入去皮去核的红枣▲

6、等花豆煮到用手轻轻一碾就出沙,锅中的水已快收干时即可关火。如果锅中还有很多汤汁儿,就要再多煮一会。

花豆熟后碾压出沙▲

7、取一个勺子或者擀面杖,直接将煮熟的花豆捣压成细腻的豆沙泥即可,香甜绵软的红豆沙就做好了。

红枣红糖豆沙▲

这样用肾豆做的红豆沙,无需用破壁机搅打再放油炒制,节省时间还不含油,而且,特别香甜绵软,花豆的清香、红枣的甜香,还夹杂着红糖浓郁的甜,相信您也会忍不住直接吃上几口,哈哈.......。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健身生活录,如果觉得分享对您有用,记得点赞、关注、分享哦,下期见。

“赤小豆”和“红小豆”有啥区别?差别不止一点,学会别再买错了

豆类是指豆荚的豆科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豆类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口感良好,营养价值丰富,很受大家的欢迎,常见的豆类有十几种,例如黑豆、大豆、蚕豆、绿豆、豇豆、豌豆、扁豆、红小豆、鹰嘴豆、赤小豆、芸豆等,对于厨房新手来说,尤其是赤小豆和红小豆,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两者外观都是红色的,又都是圆形,“赤小豆”和“红小豆”有啥区别?差别不止一点,学会别再买错了。

赤小豆

赤小豆也叫赤豆、红小豆,这里有些矛盾,容易误导新手,部分超市的标签,容易混淆在一起,赤小豆的外观是椭圆形,有些偏长方形,对于红小豆,它的颜色有些发黑,并没有那么鲜亮,咱们在购买赤小豆的时候,只要记住暗红色的长方形豆子就行了。

赤小豆的营养较多,不止煮粥那么简单,它更大的功能就是祛湿,把赤小豆和薏米掺和在一起,熬成粥喝,对于夏季湿气严重的人来说,有除湿利尿的功效,赤小豆外壳偏硬,蛋白质含量高,用来煮粥是更好吃的做法,低脂肪,高营养的小杂粮。

赤小豆虽然是红色,但是它的表面呈现为暗红色,没有光泽,不会那么鲜亮,每100克赤小豆中,含有膳食纤维5.8克,膳食纤维是人体需求的重要营养,它能促进肠胃蠕动吸收,减少便秘的可能性,另外赤小豆不容易煮烂,需要提前浸泡水,然后再下锅煮。

建议大家用高压锅,提前浸泡3个小时以后,用高压锅压20分钟,开锅放入小汤圆,煮到小汤圆浮起来,就能出锅了,放几勺糖桂花点缀一下,美味无比,甜甜糯糯。

红小豆

红小豆的颜色偏鲜红色,而且有亮度光泽,很容易分辨,红小豆外形呈圆形,圆滚滚的那种,煮熟后的红小豆,口感偏 *** ,入口很糯,它也是红豆沙的主要材料,沙沙的口感很细腻,在老百姓的生活中,红小豆出现的频率更高,熬粥、做点心、做炸糕、热饮,都能用到红小豆。

每100克的红小豆,膳食纤维就有4.8克,它同样可以促进消化,加速肠胃蠕动,对于排便有障碍的人来说,有一定的益处,红小豆是枣红色,先煮后蒸,能加工成豆沙馅,批量出售,有有补血、健脾益胃的功效,

红小豆也叫赤豆,但是一定要记住,两者完全不是一种豆,一年四季,我家中常备红小豆,天热了可以 *** 红豆雪糕,天凉了可以 *** 红豆馅,包成馅饼,烙着吃、炸着吃,平常的时候,还会用红小豆煮粥,多吃豆类,对健康有一定的益处,老少皆宜。

一道小点心,山药红豆糕,把山药和红小豆都煮烂,加一勺白糖,用勺子捣碎,然后再准备一个容器,一层红豆沙,一层山药泥,全部平铺工整,放入模具中压出形状,全部固定好之后,倒出脱模,切小块开吃,如果红豆汤汁多,可以用平底锅烘干炒一炒即可。

两者不同点

1、赤小豆偏药用一些,中医药用价值大,红小豆偏民用一些,煮粥做馅,十分常见。

2、赤小豆为暗红色、紫红色,形状为长方形,红小豆为鲜红色,色泽亮丽,形状为圆形。

3、赤小豆祛湿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红小豆也有祛湿的效果,但没赤小豆的效果强。

在选择豆类的时候,没有必要刻意选择吃什么豆,赤小豆和红小豆的营养,都非常高,也非常全面,各有千秋,当然,如果有目的的购买,还是要区别清楚,如果和薏米熬粥的话,建议购买赤小豆,如果做糕点、制豆沙馅,那建议购买红小豆,在口感上来说,两者差别还是挺大的,学会别再买错了。

禁止抄袭,我是食味菜谱,热爱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面食的做法,关注我每天学习做菜,总会给你惊喜。

中药古今研究:赤小豆


赤小豆: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中国药典》)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赤小豆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赤小豆花味辛,平。主痎疟寒热邪气、泄痢,阴不起,病酒头痛。”

2. 《名医别录》:“赤小豆甘酸,平,无毒。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赤小豆花止消渴。”“赤小豆叶主止小便数,去烦热。”

3. 《药性论》:“赤小豆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赤小豆花消酒毒,明目。散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又下水气,并治小儿丹毒热肿。”

4.《食疗本草》:“赤小豆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5.《蜀本草》:“赤小豆病酒热,饮汁。”

6.《食性本草》“赤小豆微寒。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7.《日华子本草》:“赤小豆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8.《本草纲目》:“赤小豆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赤小豆花治肠中积热,痔瘘下血。”

9.《本草再新》:“赤小豆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10.《中华本草》:“赤小豆味甘;酸;性微寒。归心;脾;肾;小肠经。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主水肿;脚气;黄疸;淋病;便血;肿毒疮疡;癣疹。”

“赤小豆花味辛;性微凉。归心;脾;胃;大肠经。解毒消肿;行气利水;明目。主疔疮丹毒;饮酒过度;腹胀食少;水肿;肝热目赤昏花。”

“赤小豆芽味甘;性微凉。归肝;肾;大肠经。清热解毒;止血;安胎。主肠风便血;肠痈赤白痢疾;任娠胎漏。”

“赤小豆叶味甘;酸;涩;性平。归肝;肾;胃经。固肾缩尿;明目;止渴。主小便频数;肝热目糊;心烦口渴。”

11.《本草备要》:“赤小豆甘酸。。性下行,通小肠,利小便,行水散血,消肿排脓,清热解毒。治泻痢香港脚,敷一切疮疽。”

12.《本草乘雅半偈》:“赤小豆甘酸平,无毒。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

13.《本草撮要》:“赤小豆味甘酸平。入手少阴太阳经。功专散血利水。”

14.《本草分经》:“赤小豆甘酸平,色赤入心,性下行而通小肠,行水散血,清热解毒敷疮,通乳汁下胞胎,最渗 *** 不宜久服。”

15.《本草害利》:“赤小豆甘酸平,入心小肠,性下行而通,行水散血,去虫止渴,行津液,清气分,涤烦蒸,通乳汁,胎产最要,除痢疾,止呕吐,脾胃最宜。”

16.《本草新编》:“赤小豆味辛、甘、酸,气温而平,阴中之阳,无毒。入脾经。下水,治黄烂疮,解酒醉,燥湿浸手足肿大,疗香港脚入脐高突。但专利水逐津,久服令人枯燥,亦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

17.《本草易读》:“赤小豆甘,酸,无毒。散血消肿,排脓清热,止渴解酒,通乳下胎。利小便而消水肿,治香港脚而疗泻痢。敷一切疮痈,涂诸般热毒。”

18.《得配本草。:“》赤小豆甘、酸。入手少阴、太阳经。行水散血,消肿排脓。通乳汁,下胞衣。得鲤鱼,治香港脚。得通草,下心气。得杏仁,泄肉里湿热。配鸡子白,敷痘后痈毒。配苎根末,治痈疽神效。佐桑皮,去水肿。合黄蜡,治水谷积痢。多服泄津液,令人枯燥。”

19.《雷公炮制药性解》:“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无毒,入心经,主消热毒,排痈肿,解烦热,补血脉,止泄泻,下水气,利小便,除大便血,解小麦毒。”

20.《药笼小品》:“赤小豆通小肠,行水散血,消肿解毒排脓。”

21.《中国药典》:“赤小豆甘、酸,平。归心、小肠经。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22.《中药大辞典》:“赤小豆甘酸,平。入心、小肠经。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赤小豆花清热,止渴,醒酒,解毒。治疟疾,痢疾,消渴,伤酒头痛,痔瘘下血,丹毒,疔疮。”

“赤小豆芽治便血,妊娠胎漏。”

“赤小豆叶治小便频数,遗尿。”

23.《日华子本草》:"赤小豆叶明目。"

二、现代研究

1.成分:赤小豆含糖类,三萜皂甙。每百克含蛋白质20.7g,脂肪0.5g,碳水化物58g,粗纤维4.9灰分3.3g,钙67mg,磷305mg,铁5.2mg,硫胺素0.3lmg,核黄素0.11mg,烟酸2.7mg等。

2.药理:赤小豆具抑菌,利尿作用。


带你识别赤小豆

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Ohwi et Ohashi或赤豆Vigna angularis Ohwi et Ohashi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赤小豆植物

赤小豆

赤豆植物

赤豆

【性状】 赤小豆 呈长圆形而稍扃,长5~8mm,直径3~5mm。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泽 呈长圆形而稍扁,长5~8mm,直径3~5mm。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泽;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约为全长2/3,中间凹陷成纵沟;另侧有1条不明显的棱脊。质硬,不易破碎。子叶2,乳白色。气微,味微甘。

赤小豆

赤小豆,呈长圆形而稍扃,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泽,线形突起的种脐

赤豆 呈短圆柱形,两端较平截或钝圆,直径4~6mm。表面暗棕红色,有光泽,种脐不突起。

赤豆药材

赤豆 呈短圆柱形,表面暗棕红色,有光泽,种脐不突起

赤小豆性状鉴别

左赤豆,右赤小豆

赤小豆与相思子比较:

赤小豆

1、长圆形而稍扁;2、表面紫红色;3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

相思子

1、椭圆形,少数近球形;2、表面红色,种脐周围呈乌黑色;3、种脐白色,凹陷

化学成分

赤小豆含有糖类、三萜皂苷。还含3-呋喃甲醇-p-D-吡喃葡萄糖苷、赤豆皂苷Ⅰ-Ⅵ、原矢车菊素Bi、原矢车菊素B3、D-儿茶精、D-表儿茶精、烟酸、核黄素等成分。每百克含蛋白质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物58克、粗纤维4.9克、灰分3.3克、钙67毫克、磷305毫克、铁5.2毫克、硫胺素0.31毫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2.7毫克。

药理作用

抑制胰蛋白酶。20%赤小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制的功效与作用,还具有增强细胞免疫、避孕等作用。

【性味与归经】 甘、酸,平。归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与用量】 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买粗粮红豆,选红大豆还是赤小豆?口感营养区别大,学会别再买错

夏天的傍晚,天气实在是炎热,热的人没有胃口,不想下厨房做饭,于是,等到太阳下山了,出门遛弯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往小区附近的美食街的那个方向溜达,顺便还可以吃点煎包、煲仔饭、牛肉粉、凉面、喝点绿豆汤、酸梅汤和奶茶。

绿豆汤适合夏天,特别是冰镇的我媳妇特别喜欢,吃得多了,偶尔她就会换换口味,在摊主的推荐下,她尝试了一次绿豆沙的,因为这次尝试,她灵光闪现,准备回家给我做豆沙包子,因为我特别喜欢吃豆沙馅的包子。

我以为她是随口一说,所以,也就随口地附和了一声,哪里知道第二天,她就在家里 *** 绿豆沙的豆沙馅,忙碌了一个上午,最后,我们俩才恍然大悟,街头巷尾的包子铺出售的都是红豆沙的包子。

情绪被烘托到了那个地方,我媳妇完全不肯停手,非要给我做红豆沙,然后了,她又拉上我去超市买红豆。

说实话,可能是我们小区附近的超市所销售的品类有点少,散装的红豆只有那种扁扁的赤小豆,而那种圆圆的红豆,都是有包装的,分量少不说,价格也非常贵,好像说是“有机的”。

我媳妇不管不顾,反正都是红豆,她就称了小半斤赤小豆,兴高采烈地回家给我炒制红豆沙,可她不知道的是,这赤小豆质地坚硬,不容易煮烂,想要 *** 成红豆沙,那就更难了。

那天真的是从早忙到晚,绿豆失败了、红豆也失败了,却把家里的厨房捣得一团糟,我们二人又忙碌了一个多小时,才将厨房收拾干净。

晚上老妈回家之后,知道我俩干的事情,看着我媳妇剩下的赤小豆说道:想要 *** 红豆沙,需要购买那种圆圆的红豆,俗称红大豆,那种红豆质地柔软,容易出沙,口感绵密,你们俩连原材料都买错了,怎么可能会 *** 成功?

买红豆,选红大豆还是赤小豆?口感营养区别很大,学会别再买错,今天在后台看到网友的留言,想让我们给大家说说红大豆和赤小豆之间的差别,让我想到了前几天发生的趣事。

有了实践,加上老妈的讲解,我算是彻底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差别,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说您的看法?您在家都是怎么食用红豆的啊?习惯购买红大豆还是赤小豆?

一、简单介绍一下赤小豆?

赤小豆又叫做红小豆、赤豆,全国各地都有栽培,夏秋荚果成熟时采收、晒干、收集种子备用,主要就是食用种子,据说赤豆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我们国家是赤小豆产量更大的国家,也是主要出口国,从物种上来说,赤小豆的来源有这么两种,一是赤小豆、二是赤豆,赤小豆偏药用、而赤豆多当做食物,不过,如今这两种已经混用。

二、简单介绍一下红豆?(红大豆)

红豆,我们叫做红大豆,实际上它就是上文所说的赤豆,我们国家的南北均有栽培,其种子可供食用,煮粥, *** 豆沙均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赤豆最常见的吃法,除了煮粥、 *** 豆沙之外,还可以用来 *** :冬瓜赤豆汤、赤豆薏仁玉米粥、桂花赤豆汤、桂花赤豆糕等。

三、应该如何区别红大豆和赤小豆?

去超市购买各种豆类,比如绿豆、黑豆、黄豆、芸豆等,只用查看超市里的商品标签即可,因为,这些豆类都非常好区分,唯独红豆,有两种,下文给大家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区别红大豆和赤小豆?

1、外形不一样,红豆基本上都是椭圆形,色泽鲜亮,但是赤小豆就不太一样,外形是长圆形、色泽无光泽是暗红色的。

2、口感也是完全不同的,从煮粥和 *** 红豆沙的角度来说,还是红豆比较合适,口感软糯香甜,而赤小豆就有点“倔强”,蒸煮时间已经足够久了,可它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

3、红豆含糖量也高一些,甜度比赤豆要高不少,从这个角度上来进行分析,红豆更加偏重于吃,所以,红豆大多是用来 *** 糕点。

四、怎么挑选红豆?

去超市买红豆,有散装和带包装的,再加上购买红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知道应该买哪种红豆的苦恼,下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怎么挑选红豆?

1、赤小豆是暗红色的,简单理解,也可以看做是黑红色,而红豆的颜色是鲜红的,当然我们在超市购买的时候,还是需要仔细查看。

2、赤小豆质地坚硬,即使在清水中浸泡几个小时之后,也是不太容易煮烂的,而赤小豆质地柔软,容易煮成沙状,也就是说红豆的口感会好很多,平时我们吃的豆沙包,其中的豆沙馅都是使用红豆 *** 的。

3、挑选红豆的时候,赤小豆应该挑选颗粒饱满的、颗粒大小均匀的,而红豆应该挑选色泽自然红润的。

五、如何保存红豆?

类似这样的豆类,比如:红豆、绿豆、黑豆等,更好放置在干燥的地方,比较常见的办法是,将红豆放置在密封罐里进行保存。

红豆如果受潮,很容易变质和长蛀虫,鲜味和营养也会流失,所以,保持干燥,放在密封罐里还是比较合适的。在密封罐里可以放少许的干辣椒,可以起到防霉、防虫、防潮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如今超市购买红豆还是比较方便快捷的,我们每次购买红豆的是,尽量少买一些,减少储存的风险,需要的时候直接去超市购买,未尝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写到最后,还想啰嗦几句,买粗粮红豆,挑“红大豆”还是“红小豆”?营养差别大,别弄错了,主要还是通过外形进行分辨,红豆基本上都是椭圆形,色泽鲜亮,但是赤小豆就不太一样,外形是长圆形、色泽无光泽是暗红色的。

赤小豆是暗红色的,简单理解,也可以看做是黑红色,而红豆的颜色是鲜红的,当然我们在超市购买的时候,还是需要仔细查看。


我们尽量做到恰如合适、通过原创图文,在文字与图片之间为您分享一道道菜肴,它们美味、漂亮、营养,您要什么样的美食,在这里希望我们能够给您!

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有良效的中药

糖:甘,平。白糖润肺益脾消热胀,赤糖调营血而增营养。酒:辛,热。烧酒消瘀通络散寒滞,黄酒通血脉而开郁结。米醋:酸,温,开胃养肝,散瘀而消痈肿。浆水:酸,凉。开胃通关,消食而止烦渴。



01

糖(白砂糖、赤砂糖)



【基本】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甜菜等榨取其汁而制成的结晶品。


【成分】含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多种有机酸、维生素等。


【效能】


白糖:入脾、胃,补肺益脾生津,消心腹热胀;

红糖:入肝、脾、胃,调营和血,补中缓肝,为营养剂。


【适应】


白糖:慢性支气管炎,口干燥渴,心腹热胀,脘痛;

红糖:产后恶露不行,口干呕哕,虚羸血痢。


【禁忌】凡湿滞中满及有湿痰者忌服。


【旧验方】


《子母秘录》:白糖酒煮服,治腹中紧胀。


《摘玄方》:砂糖(赤)、乌梅,煎汤时时饮之,治下痢噤口。


《纲目》:砂糖、姜汁等分相和,慢煎二十沸,每咽半匙,治上气喘息烦热,食即吐逆。


《随息居饮食谱》:砂糖点浓汤饮,治中虚脘痛,食鱼蟹不舒,啖蒜韭口臭。


【新验方】


1. 治少腹痛方:桃仁、白糖,共研细,兑开水服。(唐计友《锦方选集》)


2. 治白带不止方;红糖、核桃叶,煎服。(李治《甘肃中医验方集锦》)


3. 治气血衰弱方:牛脑髓一团和红糖煎熟服。(罗建华《锦方选辑》)


赤豆和赤小豆的功效区别,赤豆和赤小豆的功效区别-第1张图片-

4. 小青龙汤加白术茯苓散:炙麻黄、炒白芍、桂枝,细辛,姜半夏,土炒白术、茯苓,干姜、炙草,五味子。


上药烘炒研成极细末,加入冰糖等量,研细拌匀。每六小时至八小时服一次,饭后约一小时服。


治痰饮病,每冬发作,咳逆气喘,倚息不得卧,痰多稀薄而粘,必待痰涎吐尽之后,喘咳方能减退,每日晨昏子午夜必大发作,痛苦难言。(南京中医学院闵子千方)



02

酒(烧酒、黄酒)



【基本】以米、麦、黍、高粱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烧酒为蒸馏酒,黄酒为非蒸馏酒。


【成分】含乙醇,蒸馏酒除乙醇的含量高于非蒸馏酒外,尚含有高级醇类、脂肪酸类、酯类、醛类等,又含少量挥发酸和不挥发酸。


【效能】入肝、脾经。


烧酒:散塞滞,消冷积,通经络,行药势;

黄酒:性较烧酒和缓,通血脉,开郁结。


【适应】


烧酒:治冷积,寒气,霍乱,噎嗝,心腹冷痛,风寒痹痛;

黄酒:治血脉寒滞,风气郁结。



【禁忌】凡阴虚血热、湿热甚者忌服。畏葛花、赤豆、绿豆粉。


【旧验方】


《伤寒论》炙甘草汤:炙甘草、干姜、人参、阿胶、桂枝、生地、麦冬、火麻仁,水七升,酒八升,煎服。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肘后方》:惊怖卒死,温酒灌之即醒。


《本草纲目》:鹿茸酒:鹿茸、山药浸酒服,治阳虚虚弱,小便频数,劳损诸虚。


《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白酒煎,温服。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奇效良方》:蜂蜜少许,和酒服之,治妇人遍身风疮作痒。


【新验方】


1. 胃气痛方:黄连,吴茱萸,延胡索,乳香、没药,共为末,兑酒服。(蔡国恩《锦方选辑》第二集)


2. 肾虚阳痿、头目昏花方:鹿茸,北细,泡酒空心常服。(重庆市中医学校方《锦方选集》)


3. 五虎追风散:蝉蜕,天南星,明天麻,全蝎,僵蚕,朱砂。



4.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方:棉花子、陈棕炭、贯众炭,研细末黄酒下。(中医研究院《常见病验方选编》)



03

米醋(苦酒)



【基本】系用米、麦或麦麸、果实,以淀粉类或酒加醋类使发酵变酸而酿成者。入药以陈久者为良。


【成分】主要成分为挥发酸、不挥发酸等。


【效能】入肝、胃经。开胃消食,散瘀养肝,解毒消痈脾,解鱼肉菜蔬诸虫毒。


【适应】治瘀血心胃痛,结核性盗汗,产后血晕,黄疸,黄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 *** 瘙痒,痈疽疮肿。


【用量】入汤剂或拌制药物,每服4克至24克。


【禁忌】凡脾胃虚弱及服丹参、茯苓者禁用。反蛤蛎、贝壳、石灰。


【旧验方】


《孟诜食疗方》:青木香以醋磨汁服,治卒心痛。


《伤寒论》苦酒汤:半夏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纳苦酒,着鸡子壳中)。上二味纳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再作三剂。治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


《林氏家抄方》:青皮、小茴香,以米醋煮干,加水煎温服,治疝气肿痛。


《方脉正宗》:生附子以米醋磨稠汁,围四畔,一日上十余次,治痈疽初起。


【新验方】


1. 喉痛外用方:皂刺,好米醋一中杯或一大杯,同煎,仰首含漱。治扁桃腺炎,喉头炎,急性喉粘膜炎。(宁茂同《中医验方汇编》之一辑)


2. 治胆道蛔虫方:醋半杯或一杯,一次温服。(中医研究院《常见病验方选编》)


3. 《余无言医案》:一妇以产后失调,患漏经证,所下不多,时断时续,延经十二年之久,试用地榆苦酒煎治愈。地榆,米醋。(《翼经经验录》)



04

浆水(酸浆水)



【基本】本品乃炊粟米或面糊,投入煮熟菜汤中,再加已成浆水数碗,密封缸盖,二三日即发酵味酸,生白花。下为酸菜可食,上为浆水可饮。


【成分】含多量乳酸、氨基酸等。


【效能】开胃通关,消食止渴,除烦止泻。


【适应】治呕哕,伤食泻痢,热性病口渴,烦躁。


【用量】冲水煎汤或煮粥。


【禁忌】胃寒无热及孕妇少用。


【旧验方】


《岳部手集方》:浆水稍醋味者,煎干姜屑呷之,治夏月腹肚不调及霍乱。


《孙真人食忌方》:治手指肿,煎浆水和少量盐热渍之,冷即易。


《金匮要略》赤小豆当归散:赤小豆、当归为散,浆水服。治下血,先血后便。又矾石汤:矾石以浆水煎汤洗脚,治脚气冲心。


【新验方】


1. 夏月受暑烦渴,尿赤不利方:浆水煮沸,待凉冲服六一散。(编者治验)


2. 赤小豆当归汤:赤小豆,当归,浆水一碗煎服。治便血,痔漏下血,作用较散剂为优。(编者治验)

都说赤小豆是“祛湿之一豆”,你真的选对了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诗大家都十分熟悉,诗中提到的红豆在生活中也很常见,甚至还有很多红豆做的美食深受大家喜爱。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红豆都是一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下。



01
赤小豆历史


广义上的红豆范围比较广,像是赤小豆、赤豆、相思子、海红豆等因外观较为相似都被大家统一称为红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来食用的多是赤小豆和赤豆,而赤小豆更是可以药食两用,被称为“祛湿之一豆”。

赤小豆是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种子,在古代人们认为吃赤小豆能够躲避瘟疫,民间也经常撒赤小豆来驱鬼。也有用赤小豆来治病的故事,据史书记载宋仁宗还在做太子的时候得了腮腺炎,就是被一个道士用赤小豆捣成末、调好以后贴在腮上给治好的。

当然除了传说故事,很多医学典籍中也均有关于赤小豆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中品,称其“气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晋代名医陶弘景说赤小豆:“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瘦。”《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



02

赤小豆知识


夏天湿热交加,很多人都喜欢用赤小豆和薏仁这对好搭档来煮汤喝,不过有时候却效果甚微,这是因为很多时候大家都没有选对。


? 赤小豆和赤豆

赤小豆有的时候也会被称为赤豆,但我们日常用来食用的赤豆其实有两种。一种外观呈椭圆形,有些偏长方形,颜色多为黑红色,比较难煮烂,适合煮汤,主要供药用调理;另一种个头要稍大,外形呈圆形,颜色鲜红有光泽,久煮会粘稠,适合熬粥,豆沙就是用这种赤豆制成的,主要供食用。大家要选购时一定要根据用途仔细辨别。

? 赤小豆是否有毒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无毒。但常与赤小豆混淆的相思子却是有毒的,就是王维诗中提到的那种“红豆”,相思子是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俗称“红豆”,味辛、苦,性平,有大毒,所以与赤小豆千万不可混用,以免中毒。

? 赤小豆伪品

除了上面提到的赤豆和相思子,至今还有不少地方用木豆代替赤小豆入药。伪品木豆与赤小豆为同科植物,其外观呈扁球形,比赤小豆稍大,表面呈棕色至暗棕色,质地坚硬,不易破碎,闻之亦气微,但口尝味淡。木豆不具备赤小豆的效用,因此不可以代替赤小豆使用。



03

赤小豆日常使用


说到赤小豆很多人只知道搭配薏米,也可以试试这些健康食方。


√ 赤小豆鲫鱼汤

材料:赤小豆100克、鲫鱼1条

做法:赤小豆洗净,提前一晚浸泡;鲫鱼刮鳞、去内脏,并清洗干净,用料酒和生姜腌制一会,用以去腥;起油锅把鲫鱼煎至淡黄,加入适量开水,倒入赤小豆,用慢火把鲫鱼和赤小豆煮烂即可。

√ 赤小豆薏米淮山汤

材料:脱水淮山50克、蜜枣4枚、陈皮1片、芡实5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花豆50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用清水洗净,锅内加入2000毫升水,将材料放入锅中,先用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煲1.5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 桔梗赤小豆粥

材料:桔梗10克、赤小豆8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桔梗洗净,放入锅内加水浸透煎1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赤小豆提前浸泡1小时,大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桔梗汁和清水适量,再放入赤小豆同煮至豆熟即可。


赤小豆可药食两用,不过我们也要选对、用对,多多掌握赤小豆的相关常识才能让它发挥真正的效用。

红豆≠赤小豆!吃对了,健脾养胃越吃越美,吃错了,就是白花钱


很多人分不清红小豆和赤小豆,以为是一回事,只不过叫法不同。其实大错特错了!

红豆,民间常称之为红小豆,外形偏圆形,颜色暗红,中医认为其有清热解毒、祛痰杀虫之功效。

红豆

赤小豆,也是暗红色,但外形椭圆形,长像似“腰子”,其药用效果好,为滋养性食疗佳品,有健脾益气、利水除湿之功效。

赤小豆

了解了红小豆和赤小豆的功效,食用时就有针对性了。比如你想健脾去湿,就吃赤小豆;如果想清热润肤养颜,宜吃红小豆,也就是红豆。如果吃错了,南辕北辙,起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白花钱了!

最简单的 *** 就是把它们分别煮熟,连豆带汤一起食用;还可以与大米、杂粮等一起熬粥、蒸饭。讲究点儿的,可以蒸熟碾碎,做糕点馅料。 *** 前,需要提前数小时用凉水泡透,以使其与其它食材一起成熟,减少烹制时间。


今儿就跟大家分享这段时间特别火的“奶香红豆卷”,用红豆还是赤小豆,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




---【奶香红豆卷】---


【豆馅】 赤小豆300克,白糖30克,凉水适量

【面团】 馒头自发粉300克,牛奶190克

【数量】 8个

【 *** 】

1. 赤小豆冲洗一遍,用凉水浸泡数小时,天热可放冰箱冷藏浸泡,如放在室温下,需中途换几次水;

2. 泡好的赤小豆颗粒饱满;

3. 倒入电饭煲内锅,白糖根据喜好添加;

4. 加凉水,因为豆子已经完全泡透了,所以水量不要太多,比豆子高出一公分左右即可,如果喜欢喝豆汤,水可适量多放点儿;

5. 用电饭煲的焖饭程序即可;

6. 焖好的豆子用勺子轻轻捞出沥汤,凉后使用;

7. 馒头自发粉、牛奶,赤小豆准备好;

8. 自发粉和牛奶先搅拌成絮状;

9. 揉成团,饧10分钟,复揉一次,面团柔软光滑;

10. 搓长条,切8个大小均匀的剂子;

11. 擀成圆饼状,赤小豆放在中间,可多可少;

12. 包成包子状;

13. 8个都包好了,再擀成椭圆形;

14. 卷成卷;

15. 放蒸锅里发酵至1.5-2倍大;

16. 大火上汽后蒸15分钟,焖3分钟。

【苹果私房话】

1. 面粉的吸水率和牛奶的稀稠度不同,面团软一点硬一点均可;

2. 包好馅料后不要擀得太薄,留出面皮涨发的富余,如果擀太薄,面皮破裂,影响品相;

3. 蒸的时间根据面坯的大小和火力调整;

4. 没有馒头自发粉,可按下列比例自配:中筋面粉100克+1克干酵母+5克白糖。




“用爱 *** 美食,用心记录美好;用简单的做法呈现食材的醇正味道”。我是Meggy跳舞的苹果,曾经当了18年英语老师,现在是“为爱下厨房”的家庭煮妇、美食作家、多平台特约美食原创作者、健康管理师、ACI国际注册营养师。美食著作《百万点击量的家常菜》。

标签: 赤小豆 赤豆 功效 区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