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为了纪念谁,腊八粥为了纪念谁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23 0
为什么腊八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新旧交替;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在国人越来越回归传统的今天,在这寒冷的冬季,我忽然想起了腊八节里喝上一碗腊八粥的温暖,那一种遥远的来自古老祖先的温暖。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很多,有一则是佛教故事:相传释迦牟尼苦修多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打算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位牧友送他乳糜,释迦牟尼食后坐在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成道。

后来佛界每逢这一天便用各种香米和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届时还要集众诵经,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成道节”和“腊祭日”由于时间相同,逐渐融合在一起,就有了“腊八节”。

吃腊八粥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习俗,比起佛教故事来,民间传说显得更加动人:古时候有个年轻人游手好闲,坐吃山空,妻子屡劝无用。到腊八日这天,家中断炊,他饥肠碌碌,搜遍所有的面袋、米缸、坛坛罐罐,煮了一顿腊八粥,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自此以后,每年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粥,以教育子女表示纪念,这个民间故事生动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勤俭持家、反对好逸恶劳的愿望和传统。

小时候,到了腊八节,外婆就会煮一大锅黏稠美味的腊八粥。她从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转而改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

放学回去喝一碗,那种香甜的感觉是现今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人们无法体会也无暇体会的。我能从外婆银白的发丝和慈祥的笑容里感受到无边的爱和包容。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民间盛传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分送亲友,并且一定要在中午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享用。

腊八粥如果吃了几天还有剩的就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家中饲养的马、牛、羊、鸡、狗、猪也要喂上几勺粥,因为传说天庭要在腊日派管理六畜的牛魔王、弼马温及猪八戒等下凡,查访各家六畜的生活情况,这样做可以使六畜壮实多产。

有的地方还会在果树树干和花枝上涂一些粥,以祈求来年果实满枝。陕北有的地方吃腊八粥讲究在太阳出山以前,小孩端一碗粥,先用筷子往院内的果树上抹一些,然后用斧头或木棍敲打树干三下,口中唱道“管你结枣不结枣,年年打你三斧脑”“看你结杏不结杏,年年打你大三棍”等,称之为祭树。

还有旧俗,学生家里要给先生敬送腊八粥,现在我故乡陕北山村里仍然保留着这习俗。腊月初八日早上,小学生上学时每人要端一碗腊八粥送给老师,这也是家长对老师辛苦了一年所表达的一点敬意。

民俗固然有趣,其实冬天里吃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不但可口,也能营养增寿。现代人吃惯了浓油赤酱的大鱼大肉,专家建议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杂粮,并认为多谷饮食是实现营养多样化的更好载体,腊八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Tips

腊八粥中经常采用的原料多为中国传统的药膳食品,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维生素E、B族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所以,不光腊八节,如果每周都能吃上三五顿腊八粥,那才够营养。

丰富的情感与营养,凝聚在一碗小小的腊八粥里,寒冷中的期待与渴望,结成—碗腊八粥的温暖,温暖着寒冷的冬日,消融了彼此间的隔阂与距离,腊八粥是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营养品。

腊八节:源自纪念谁?喝腊八粥还有这些讲究

记着 | 上官云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到,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腊八节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 *** 腊八蒜等习俗。相传,腊八节还跟纪念英雄岳飞有关。

腊八节的那些起源

腊八节,俗称“腊八”。《说文》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资料图:在北京雍和宫舍粥点前,人们排起百米长队等待领取腊八粥。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从先秦起,人们习惯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逐疫”。

“逐疫”活动与古代的傩(即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有关,远古时期,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先民们的认知水平也比较有限,采用医疗 *** 之一即驱鬼治疾。

此外,腊八节又是“佛成道节”。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

这个节日是纪念岳飞吗?

过腊八节,人们最熟悉的一样食物可能就是腊八粥了。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堪称享受。那这个节日为啥要喝腊八粥?

资料图:腊八粥 *** 现场。 党田野 摄

传说,腊八节是出自对岳飞的怀念。当年在朱仙镇,岳飞率部抗金,赶上数九寒天,老百姓们争相送粥,岳家军饱餐一顿后得胜归来,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飞去世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八便用杂粮豆果煮粥,最后成为习俗。

还有一个传说提到,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败光了老人传下来的家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

后来,小两口改掉了恶习,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为了警示后人,人们便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日积月累,这个风俗逐渐便流行起来。

节令食品其实还有腊八蒜、腊八面……

其实,腊八节的节令食品,还有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物。

比如,华北大部分地区有 *** 腊八蒜的习俗:要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剥去蒜皮,把蒜瓣浸入米醋中,再装入小坛或其他容器封严。一段时间后,蒜瓣整体变成翠绿色,蒜香和醋香融合在一起,吃饺子、拌凉菜都挺合适。

资料图:在山西太原老陈醋厂,民众排队打醋。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北方民众有“醋泡蒜”的民俗,又称“腊八蒜”。中新社发 韦亮 摄

还有一种说法称,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算账,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就叫“腊八算”。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

腊八节也少不了美味的豆腐。据说,“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人们要晒制豆腐,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就叫“腊八豆腐”。在中国北方一些地方,也流行吃腊八面。

有趣的是,腊八前一天,人们还会用盆舀水放在院子里,等水结冰后,在腊八节当天把冰取出敲成碎块,传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为什么腊八节要喝腊八粥

文/222 编辑/淑为 图片/ ***

腊八节还没到,父母一再叮嘱:记得腊八一定要喝腊八粥哦。我疑问,为什么腊八要喝腊八粥呢?问度娘去,释疑解惑。

相传农历腊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纪念这一天,不忘记佛祖成佛之前所受的苦难,便都吃杂拌粥。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各个寺庙都在粥中加入五谷和果实来赠送给香客食用,宋代之后,民间和腊八粥的习俗就慢慢形成。

关于腊八粥的传说除了佛教以外,还有很多版本,比如古代民间信鬼神之说,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用红小豆、赤小豆熬粥喝来驱鬼;还有悼念为建长城饿死的民工、精忠报国的将士岳飞,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等等。

为纪念佛祖,悼念为修建长城饿死的民工,也为教育下一代勤俭持家,这腊八粥一定要喝,还要多喝点,怎么做呢?再去找度娘。

腊八粥的传统熬制食材有大米、小米、薏米、糯米、燕麦、玉米、红枣、桂圆、莲子、红豆、黑豆等等,糙米、杂粮和细粮搭配,放在锅里煮熟,再小火慢炖。熬成的腊八粥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

哎呦呦,这腊八粥的营养还挺高的,多吃五谷杂粮,有益身体健康,赶快去做,以后天天喝。

壹点号心梦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腊八节喝腊八粥 这个习俗有何来历

“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去,腊八对于人们来说是忙年的序幕,不仅要杀年猪、打豆腐,还要开始采购各种年货。现今物资丰富,加之人们工作忙碌,许多人忙年的时间也更为紧凑,不过腊八节这一天,依然少不了来碗腊八粥来应应景。

“说起来,还是小时候吃的腊八粥最香。”40岁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小时候家中吃粥,大多数是白粥,夏天可能会添点绿豆,冬天有时候也会加点红豆,但腊八节这天的粥则要丰富许多,因此记忆尤其深刻。刘女士说,每年腊八节的前几天,母亲都会开始翻腾各种装豆子的瓶瓶罐罐,搜集煮腊八粥的原材料,“我们家的腊八粥一般会放大米、糯米、红豆、黄豆、红枣、花生、莲子,如果能吃到桂圆干、葡萄干,那更是觉得像中奖了一样。”

在腊八节这一天吃腊八粥的习俗,已延续了一千多年。这一习俗的由来有很多说法,有说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可祛疫迎祥;也有说在腊八这天以杂粮豆果煮粥是为了纪念岳飞。过去人们喝腊八粥有诸多讲究,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因此腊八粥又被称为“福德粥”。现在南京的一些寺庙仍保留着在腊八节这一天施粥的做法。

腊八节源自纪念岳飞?喝腊八粥还有这些讲究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日电(记者上官云)“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到,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腊八节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 *** 腊八蒜等习俗。相传,腊八节还跟纪念英雄岳飞有关。

腊八节的那些起源

腊八节,俗称“腊八”。《说文》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资料图:在北京雍和宫舍粥点前,人们排起百米长队等待领取腊八粥。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从先秦起,人们习惯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逐疫”。

“逐疫”活动与古代的傩(即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有关,远古时期,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先民们的认知水平也比较有限,采用医疗 *** 之一即驱鬼治疾。

此外,腊八节又是“佛成道节”。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

这个节日是纪念岳飞吗?

过腊八节,人们最熟悉的一样食物可能就是腊八粥了。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堪称享受。那这个节日为啥要喝腊八粥?

资料图:腊八粥 *** 现场。 党田野 摄

传说,腊八节是出自对岳飞的怀念。当年在朱仙镇,岳飞率部抗金,赶上数九寒天,老百姓们争相送粥,岳家军饱餐一顿后得胜归来,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飞去世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八便用杂粮豆果煮粥,最后成为习俗。

还有一个传说提到,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败光了老人传下来的家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

后来,小两口改掉了恶习,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为了警示后人,人们便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日积月累,这个风俗逐渐便流行起来。

节令食品其实还有腊八蒜、腊八面……

其实,腊八节的节令食品,还有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物。

比如,华北大部分地区有 *** 腊八蒜的习俗:要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剥去蒜皮,把蒜瓣浸入米醋中,再装入小坛或其他容器封严。一段时间后,蒜瓣整体变成翠绿色,蒜香和醋香融合在一起,吃饺子、拌凉菜都挺合适。

资料图:在山西太原老陈醋厂,民众排队打醋。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北方民众有“醋泡蒜”的民俗,又称“腊八蒜”。中新社发韦亮 摄

还有一种说法称,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算账,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就叫“腊八算”。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

腊八节也少不了美味的豆腐。据说,“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人们要晒制豆腐,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就叫“腊八豆腐”。在中国北方一些地方,也流行吃腊八面。

有趣的是,腊八前一天,人们还会用盆舀水放在院子里,等水结冰后,在腊八节当天把冰取出敲成碎块,传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完)

腊八粥最初的意义,我们现在喝粥时,也不会去想了吧?

今儿农历腊八,按例,该喝腊八粥。

——话说,腊八粥最初,好像跟佛教挂钩?佛教又是外来的教派?

——按现在有些位,坚持“不过外来宗教节日”的逻辑,大概,我们也不该喝腊八粥?

南宋《梦梁录》里说得明白:“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各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名佛粥。”

腊八粥就是佛粥。

《东京梦华录》说得更明白些:“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汉地的说法,腊八粥最初,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即腊八成道——我是不知道释尊他老人家在印度成道的时候,知不知道世上还有中国农历。

不过,估计宋朝人也懒得掰扯这个。

这不,宋朝人,已经集体这么煮粥——好吃就行了,想那么多。

因为说直白点:

大多数纪念日啊什么的,普通百姓,就想找个由头吃顿好的。千年如此。

所以我很怀疑,世上有没有所谓“最正宗的腊八粥配方”。因为这玩意一望即知,就是各种果子杂烩,有什么煮什么,很本分。物尽其用,不浪费就好

。至于后世所谓的腊八粥配方什么的,我很怀疑是后来者自己编的。

我有位老师的先生,是个在巴黎搞动画的缅甸人。他的说法:到现在,缅甸僧侣去托钵,人家施粥施糯米饭,僧侣也是有啥吃啥。对施者而言,但有就好,尽心就好,也没啥硬性要求。

我觉得,这差不多是腊八粥的精神了:

有啥吃啥,有就行。

我外婆以前,到了腊八,翻箱倒柜,把家里存的各色玩意,花生莲子、赤豆绿豆、粳米糯米,煮一锅,供一碗给观世音菩萨。

其实更像是怕浪费、清粮库,但说起来振振有词,无可辩驳:

“主要是看个诚心!你看我什么都拿来给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了,一定能得好报!”

——回头就偷偷塞给我几个干枣子,让我赶紧吃。

枣子干了之后不脆,但甜,我吃得快活。

问外婆:这样观世音菩萨不怪罪么?我外婆也有的说:

我是对外孙一片好心,菩萨心善,看见也装没看见……

家煮的腊八粥有多好吃,也未必;好处是口感繁密,坏处也在于此——火候不一定都到了,大多数时候,就是一锅稠。

反正冬天喝粥,也不在意这个:吃着热乎,喝个热闹,稀里呼噜的。加点糖,小孩子尤其爱吃。

之所以腊八粥的佛教色彩淡了,我觉得,两个缘故。

一是时间长了,二是,中国的文化,极善兼容并包

现在没人强调腊八是佛粥了,就像,不会有人特意强调天王、金刚、力士这类词,最初是佛教词汇了——因为天长日久,融入我们的文化了嘛。

据说清朝时,不信佛的人家,也家家喝腊八粥。起源如何无所谓,融入本乡本土就好。

甚至还有些奇怪的传说。

比如吧,有人说腊八粥罐该供菩萨,那是我外婆这类的念想;有些就说,装过腊八粥的粥罐,用来养花养草极好。到后来,甚至还有人专门卖粥罐的——我觉得这玩意说给印度的佛教徒听,他们估计也发愣,不知所以。

一个文化现象,离了本乡本土,自然衍生转变,慢慢世俗化,就不是故土人可以理解的了——就像我至今也没明白,湘菜师傅彭长贵发明的左公鸡,怎么被美国人搞得酸又甜的?

当然,其实也不用刻意去理解:

世上大多数事追根溯源,原初的模样,都和现在的形态大不一样。

有生命的文化,就是这样的。

反倒是已经死掉的文化,那就死守着僵硬的规矩,永世不变了。

粥热乎好喝就成了,管他呢。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兼容并包,把别人的节日融进我们自己的节日,别人的习俗发展出我们自己的习俗嘛——话说腊八粥的维基,迄今只有英语和中文版本,英语版本还全按着中文版本来的。

可见腊八粥这玩意,虽然最初起自佛教,但现在,完全是中国人说了算。

——当然,哪天韩国人忽然一拍脑袋,说腊八也是他们发明的,那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我小学时,学过冰心老师一篇《腊八粥》。她没提腊八粥跟佛教的渊源,只说腊八对她个人的意义:

她外婆与母亲,忌日都是腊八,所以喝腊八粥,是纪念外婆与母亲。

到得后来,她的晚辈们腊八喝粥:

因为周公的忌辰,也是腊八。

我觉得,这就挺好:

腊八粥为了纪念谁,腊八粥为了纪念谁-第1张图片-

吃腊八粥这个习俗,最初也许跟佛教有关,但千年以来,已经被勤劳且爱吃的人民,同化成民间习俗了。

像冰心老师这样,将腊八赋予自己的意义,有自己的纪念,自己的挂怀,也很好。

比如,释尊成道是不是腊八,我是不知道;但经冰心老师这么一提一写,我喝腊八粥时,就容易有我们自己的记忆:

四十五年前的腊八,是周公长眠之日。

中国人必须知道这些节日是纪念谁一定要记住这七道题

一、我国的中秋节是为了纪念谁,答嫦娥。

二、我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答屈原。

三、吃腊八粥是为了纪念谁,答岳飞

四、冬至包饺子是为了纪念谁,答张仲景。

五、我国的教师节是为了纪念谁,答孔子。

六、我国的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答介子推。

七、我国的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答恒景。以上这些常识你们记住了吗?

腊八粥起源于佛教?不完全是,在中国习俗和佛教融合下诞生的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我国北方的一句谚语,意思是过了腊八,就离过年很近了,在我国古代,腊八节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忙着腊祭,吃腊八面,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先秦时期,中国就有了腊祭,时间在腊月,也就是阴历的十二月,但并不固定,直到汉朝,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


而现代更流行的腊八粥,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清稗类钞》记载:“‘ 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煮成粥,相沿至今。”文中的东京,是北宋的首都也就是现在的开封,诸大寺,指开封的铁佛寺、铁塔寺、繁塔寺、相国寺等。《东京梦华录》卷十“ 十二月”条中说:“ 初八日…… 诸大寺作浴沸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 腊八粥’,都(汴京)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由此可见,我国腊八食粥习俗,最晚在宋朝,就已在寺僧和民间盛行了。


腊八节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节日,但是腊八粥却与佛教有关,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这才有了腊八粥的雏形。


但是我们都知道,佛教传到中国是汉朝的事情,但是却到了宋朝才有了腊八粥的记载,中间有几百年是没有腊八粥的记载的,再加上传到中国的佛教多有改进,所以腊八粥跟佛教有关,但也融入了很多中国的元素,这才诞生了腊八粥。



而在中国也有关于腊八粥的传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传说在古时候,有一对老夫妇,他们虽然年过花甲,但非常勤劳。他们精心耕种十几亩山地,粮食满仓,果树成行。老太婆勤俭持家,忙天吃稠,闲天吃稀饭。粗细粮搭配着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但老夫妇的儿子和儿子却非常懒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冬天睡到日上三竿,夏天歇晌到夕阳西下。几年以后,两位老人相继去世。小两口一不种地,二不纺纱。没过几年,便把父母留下来的遗产全部花光。


他们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又没有赚钱的本领,只好出门讨饭。这年冬天,大雪纷飞,二人蜷缩在屋里,又冷又饿。突然,媳妇发现墙角有个老鼠洞,两人迫不及待挖了起来。他们把挖出的碎米碎菜熬成咸粥,正要喝下去,“轰隆”一声巨响,房子塌了,两人也被砸死在里面。这天正是腊月初八。邻居们知道以后,都为老夫妇感到可惜,于是就模仿熬制一碗类似杂八饭的咸粥教育后代子孙要勤劳节俭,不忘耕织为本。



由此可见,腊八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提醒人们有好的生活不要忘记勤俭节约,而现在的寺庙都有赠送腊八粥的习俗,这大概跟古代的寺庙喜欢施粥有关,再加上中国饮食的影响,渐渐成了中国特色的寺庙腊八粥,而人们去寺庙领取腊八粥不再是因为饿才去,而是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腊八节源自纪念岳飞?喝腊八粥还有这些讲究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日电(记者 上官云)“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到,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腊八节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 *** 腊八蒜等习俗。相传,腊八节还跟纪念英雄岳飞有关。

腊八节的那些起源

腊八节,俗称“腊八”。《说文》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从先秦起,人们习惯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逐疫”。

“逐疫”活动与古代的傩(即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有关,远古时期,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先民们的认知水平也比较有限,采用医疗 *** 之一即驱鬼治疾。

此外,腊八节又是“佛成道节”。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

这个节日是纪念岳飞吗?

过腊八节,人们最熟悉的一样食物可能就是腊八粥了。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堪称享受。那这个节日为啥要喝腊八粥?

传说,腊八节是出自对岳飞的怀念。当年在朱仙镇,岳飞率部抗金,赶上数九寒天,老百姓们争相送粥,岳家军饱餐一顿后得胜归来,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飞去世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八便用杂粮豆果煮粥,最后成为习俗。

还有一个传说提到,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败光了老人传下来的家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

后来,小两口改掉了恶习,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为了警示后人,人们便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日积月累,这个风俗逐渐便流行起来。

节令食品其实还有腊八蒜、腊八面……

其实,腊八节的节令食品,还有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物。

比如,华北大部分地区有 *** 腊八蒜的习俗:要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剥去蒜皮,把蒜瓣浸入米醋中,再装入小坛或其他容器封严。一段时间后,蒜瓣整体变成翠绿色,蒜香和醋香融合在一起,吃饺子、拌凉菜都挺合适。

还有一种说法称,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算账,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就叫“腊八算”。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

腊八节也少不了美味的豆腐。据说,“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人们要晒制豆腐,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就叫“腊八豆腐”。在中国北方一些地方,也流行吃腊八面。

有趣的是,腊八前一天,人们还会用盆舀水放在院子里,等水结冰后,在腊八节当天把冰取出敲成碎块,传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来源:中国新闻网

腊八节源自纪念岳飞?喝腊八粥还有这些讲究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到,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腊八节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 *** 腊八蒜等习俗。相传,腊八节还跟纪念英雄岳飞有关。

腊八节的那些起源

腊八节,俗称“腊八”。《说文》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资料图:在北京雍和宫舍粥点前,人们排起百米长队等待领取腊八粥。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从先秦起,人们习惯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逐疫”。

“逐疫”活动与古代的傩(即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有关,远古时期,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先民们的认知水平也比较有限,采用医疗 *** 之一即驱鬼治疾。

此外,腊八节又是“佛成道节”。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

这个节日是纪念岳飞吗?

过腊八节,人们最熟悉的一样食物可能就是腊八粥了。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堪称享受。那这个节日为啥要喝腊八粥?

资料图:腊八粥 *** 现场。党田野 摄

传说,腊八节是出自对岳飞的怀念。当年在朱仙镇,岳飞率部抗金,赶上数九寒天,老百姓们争相送粥,岳家军饱餐一顿后得胜归来,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飞去世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八便用杂粮豆果煮粥,最后成为习俗。

还有一个传说提到,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败光了老人传下来的家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

后来,小两口改掉了恶习,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为了警示后人,人们便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日积月累,这个风俗逐渐便流行起来。

节令食品其实还有腊八蒜、腊八面……

其实,腊八节的节令食品,还有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物。

比如,华北大部分地区有 *** 腊八蒜的习俗:要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剥去蒜皮,把蒜瓣浸入米醋中,再装入小坛或其他容器封严。一段时间后,蒜瓣整体变成翠绿色,蒜香和醋香融合在一起,吃饺子、拌凉菜都挺合适。

资料图:在山西太原老陈醋厂,民众排队打醋。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北方民众有“醋泡蒜”的民俗,又称“腊八蒜”。中新社发 韦亮 摄

还有一种说法称,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算账,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就叫“腊八算”。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

腊八节也少不了美味的豆腐。据说,“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人们要晒制豆腐,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就叫“腊八豆腐”。在中国北方一些地方,也流行吃腊八面。

有趣的是,腊八前一天,人们还会用盆舀水放在院子里,等水结冰后,在腊八节当天把冰取出敲成碎块,传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中新网)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标签: 腊八粥 为了 纪念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