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有五彩缤纷的色彩,千姿百态的风味,变化多端的香气和令人沉醉的口感。毫不夸张地说,诱人的葡萄美酒很大程度归功于正确的储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葡萄酒收藏就是为了更好地品鉴这个话题。
大家都知道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饮品,不少朋友对葡萄酒收藏和品鉴存在认知的误区。年份在葡萄酒领域有特殊的意义,更大的谬误就是对葡萄酒年份的盲目推崇。其实,每瓶葡萄酒在其最适宜饮用的时候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没有收藏,我们就很难去了解葡萄酒的真正价值。
关于历史的穿越以及关于葡萄酒的幻想有很多。经过系统而全面的练习,去品尝经过陈酿的葡萄酒,曼妙的香气、丰富的口感将会唤起我们记忆里曾经美好的回忆,如同走进奢华的宫殿般令人目不暇接。喜悦溢于言表!
与此同时,葡萄酒美食文化席卷了整个世界。收藏葡萄酒变成了一种“时尚”与“冒险”,宛如时光与空间之旅。您可能已经拥有酒窖,或者还没拥有酒窖,作为收藏爱好者一定已经保存了不少的葡萄美酒,并且想方设法地为美酒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储存环境。
当我们进入酒窖,不需要回到遥远的旧时代,就可以闻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神秘香气。这里葡萄酒发生着一系列神奇的变化,能够体会到葡萄酒渐渐变陈,时间却好像不受我们支配一般。
酿酒专家伯纳·希肯(Bernard Hickin)讨论新世界葡萄酒的收藏价值时说:“葡萄酒对于我而言意义重大。葡萄酒的收藏对于我更加意义重大,无论是旧世界葡萄酒还是新世界葡萄酒。作为一名酿酒师,我所追求的是酿造值得收藏的品质上佳的葡萄酒。”
所以,注重葡萄的栽培,精心采摘葡萄园中品质更佳的葡萄是十分重要的。在顶级的葡萄园中,往往仅隔几码的葡萄酿的葡萄酒口感就会有所不同。这里的葡萄酒,先天条件好,陈年能力强,可以想象开瓶品鉴的感受是回味无穷的。感谢关注前沿葡萄酒,希望阅读我们的文章能带给您启迪或收获。
—————END —————
关于红酒知识学习感悟最近在得到吴军老师的专栏中闲来翻阅,找到了2017年订阅的《硅谷来信》里面发现了吴军老师的一些宝藏文章,以前主要以学习思维方式为主,这次发现了一些轻松的3话,那红酒知识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几天在陆续的学习相关知识,感到收获颇丰,而且通过吴军老师的介绍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
一、葡萄酒体现了法国人民的智慧
全世界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最出名的依然是来自法国地区盛产的。其中背后的原因体现了法国人民对葡萄酒精益求精的完美精神,从波尔多葡萄酒、勃艮第酒、西拉葡萄酒、白兰地、香槟酒等最出名的依然是来自法国生产的。
香槟酒的诞生
香槟酒又称发泡白葡萄酒,只有法国香槟区盛产的香槟酒才有资格叫,其他地方生产的香槟酒只能叫冒泡白葡萄酒。香槟酒发泡的发明来自一个意外,300多年前法国的一个修士叫:唐·培里侬无意在品尝未酿好的葡萄酒时导致了二次冒泡,而经过二次冒泡的葡萄酒后来在英国大受欢迎,随后这种风气又传回法国,在法国路易十五期摄政王,奥尔良公爵的支持下决定了发泡白葡萄酒的地位。
生产香槟酒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采摘葡萄,榨葡萄汁
每年法国的葡萄酒协会会根据当地的实际季节情况选定最合适的采摘时机,而且要求必须手工采摘,采摘后必须用缓慢的垂直榨汁 *** 将白葡萄榨橙汁,而且严格规定了每公斤葡萄榨汁的分量。(因为在葡萄成熟时只要浇水就能让葡萄产量大增,但是葡萄的质量就不会好,国内几乎所有的葡萄酒果园只为了提高产量都会浇水,必然导致酿制出来的葡萄酒质量不行)
2.二次发酵和勾兑
果园把压榨好的葡萄汁送往酒厂,酒厂会讲葡萄汁通过木桶进行之一次发酵处理,发酵处理后再和不同年份,不同浓度的原浆葡萄酒进行勾兑,从而勾兑出不同风味的香槟酒。在发酵处理完成后会进行第二次发酵处理,在发酵前讲酵母和糖配成发酵粉将其注入到酒瓶中进行二次发酵然后将瓶口密封起来。(这是最关键的)
3.摇瓶和除渣
在第二次的勾兑中还要人工定期进行摇瓶,因为在第二次发酵中加入了酵母,酵母死后就会变成沉淀物,所以要摇而且法国的香槟酒现在还是人工摇。
二次发酵完成后就是除渣,这时候瓶口放入到非常冷的盐水里,然后有渣子酒就会结冰,然后打开瓶盖,瓶中的气体就会顶出有渣的部分,这时候盖住瓶口,用铁丝栓紧。上好的香槟酒还要再放置3年,一般最短的也要1年。
感悟
1.法国的香槟酒现在依然是作为全世界最出名的酒之一销往全世界,背后是法国人对酒的痴迷甚至酒成了一种文化甚至是带有个人情怀的一件艺术品,上好的香槟酒还会有酿酒师的名字,似乎香槟酒并不是单纯的酒,而是一种由某位酿酒师花费了多年的心血而产生的。
2.在整个工艺中似乎体现了工匠精神,所有的程序都要这么精准无误才能酿制出尚好的香槟酒,而且为了极致的100分法国人民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心血,这是我感慨万千的。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其实是可以做到更好的,但是多数时候是抱着差不多的心态做事,这点我觉得是惭愧的,香槟酒的 *** 过程看得出法国人对那种极致的态度和追求,我觉得这是值得学习的。
葡萄酒,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一种独特而神奇的饮品,它不仅激发了我们的味蕾,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文化和传统。然而,葡萄酒并非仅仅是一种美味的饮品,它背后蕴含着复杂的 *** 过程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葡萄酒的 *** 过程
葡萄酒的酿造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它的 *** 过程包括葡萄的收获、压榨、发酵和陈酿等多个阶段。首先,葡萄被手工或机械收获,然后轻柔地压榨以提取葡萄汁。葡萄汁随后进入发酵过程,在此过程中,酵母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同时释放出气泡和复杂的风味。
酿造葡萄酒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细致的把握。葡萄的品种、土壤、气候和采摘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酒的风味和品质。酒厂的酿酒师必须不断尝试和调整,以实现葡萄酒的更佳表现。
葡萄酒的文化和传统
葡萄酒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独特的葡萄酒传统和习俗,这些传统与地理、历史和文化因素紧密相连。葡萄酒被视为与食物、庆祝活动和宗教仪式相关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此外,葡萄酒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从古代罗马的葡萄园到法国的波尔多庄园,葡萄酒的 *** 和品尝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它记录了时间的流逝,见证了世界的变迁,成为了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葡萄酒的哲学思考
葡萄酒不仅满足口感,还引发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它教会我们品味、感知和思考。品尝一杯葡萄酒时,我们常常被带入深层次的思考,探讨生命、美、自然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葡萄酒也是一种艺术品,它的创造需要酿酒师的创意和技艺。每一瓶葡萄酒都是一次艺术创作,它在瓶中陈酿,慢慢展现出不同的风味和特点。这让我们思考艺术与自然的交汇,以及创造与发现的关系。
葡萄酒的好处
- 抗氧化作用:葡萄酒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如多酚和类黄酮,这些化合物有助于抵抗自由基的损害,减缓细胞老化,并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
- 心脏健康:适度饮用葡萄酒与心脏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红葡萄酒中的一种抗氧化物质叫做红葡萄酒多酚,被认为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它可以提高“好”胆固醇(HDL)水平,改善心血管功能。
- 血压管理:一些研究表明,适度饮用红葡萄酒可能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风险。红葡萄酒中的多酚和抗氧化剂可以促进血管扩张,有助于降低血压。
- 抗炎作用:葡萄酒中的某些成分被认为具有抗炎性质,可以减轻炎症和慢性疾病的症状。
葡萄酒是一种引人入胜的饮品,它不仅是口感的享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哲学内涵。酿造葡萄酒的过程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创造力,而葡萄酒的文化和传统则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独特性。最重要的是,葡萄酒激发了我们的思考,让我们思索生命、艺术和存在的深层意义。在品味一杯葡萄酒的同时,也让我们品味人生的深层次。
说酒 | 一直搞不清葡萄酒的年份,今天了解还来得及平时,我们会在葡萄酒的酒标上看到一些数字,例如:1992、1993、1995等等,它是指葡萄采收以及葡萄酒酿造的时间,就是我们所说的葡萄酒的年份,与生产日期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就是葡萄酒的年份,这酒就叫年份葡萄酒。
葡萄酒的生产年份是非常重要的质量信息。生产年份不仅证明了葡萄酒的酒龄,还代表着收获年份葡萄及葡萄酒的质量水平。
年份葡萄酒的价格和质量一般都会高于非年份葡萄酒,因为特别好的年份是很少的。
很多国家的红酒酿造管理是很严格的,每年的葡萄品质不一样,我们看葡萄的采摘年份,就可以知道酒的相对质量好不好。
在酒标上标注年份至少有两个作用:
①标明酒的酒龄,以便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年轻的或者陈年的酒。
②不同的年份,因为气候的关系,葡萄的质量都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是很大的,标明年份,可以让我们从年份就可以获得酒的质量信息
如果酒标上没有标注葡萄采摘年份,说明这酒是由不同年份的酒混成,基本上可以判定这酒的质量一般,价位不会高。
文·太 | 让爱酒的人更懂酒,
实·业 | 让懂酒的人更爱酒。
葡萄酒是有生命的,而用美好的言语来将其诉说和演绎则是一门考究的学问。爱酒人深谙一个好的酒评对于一款酒锦上添花的作用,优秀品酒笔记所构筑的画面,足以让没有品尝过该酒的人感同身受。
有的酒款如拉菲古堡红葡萄酒(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Pauillac, France),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一品其芳香与美妙,品酒笔记却是共赏的,譬如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为1998年份的拉菲撰写的笔记:该酒呈近乎墨黑的深紫色,自诞生起就气质华丽,将酒液注入杯中,你能感受到它昂首阔步的姿态,以及它所蕴含的铅笔芯、烟熏、矿物和黑色水果的复杂气息。该酒入口口感丰富,层次感覆叠交错,单宁甜美,余味甘甜、均衡且持久……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拉菲纯净典雅的气质,这正是品酒笔记的魅力。
要撰写一篇完整的品酒笔记,需要按照视觉、嗅觉和味觉的品酒顺序进行,然后依次描述和评论葡萄酒的色泽、香气和口感。
一、视觉记录
在与杯中酒对视时,我们首先记录它的澄清度,它是清澈的还是浑浊的?然后再记录具体的酒液颜色以及深浅,一般来说,根据陈年时间的差异,红葡萄酒会呈现出紫红色、宝石红色、石榴红色、红茶色或棕色;白葡萄酒会呈现青柠色、柠檬色、金黄色、琥珀色或棕色;桃红葡萄酒则为粉红色、三文鱼色或橙色。
二、嗅觉记录
初闻一款葡萄酒,应判断其香气是否纯净,香味是淡雅还是浓郁,继而再记录下具体的香气种类。
葡萄酒的香气可分为三大类:
之一类香气(Primary Aromas)是葡萄品种本身和酒精发酵带来的香气,简单说来包括花香、果香、草本植物香气和辛香料香气等。
第二类香气(Secondary Bouquets)是酿造过程和发酵带来的香气,其中包括酵母自溶产生的饼干和面包风味、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产生的黄油和奶酪风味以及橡木桶带来的丁香、雪松和巧克力等风味。
第三类香气(Tertiary Bouquets)是葡萄酒在陈年过程中产生的,包括杏仁和焦糖等刻意氧化带来的风味、成熟的果香和瓶中陈酿带来的复杂香气。
依据一、二、三类香气的存在与否,各位便可判断出所品鉴之酒的状态是年轻、陈年中、完全陈年还是已经过了更佳适饮期。
三、味觉记录
轻呷一口酒,让其在口腔中打转,这时各位便能感知到葡萄酒的甜度、酸度、单宁含量以及酒精度的高低。其中,单宁会使口腔上颚出现干涩的感觉,酸度会促进唾液的分泌,而喉咙的灼烧 *** 感越强,酒精度就越高。在撰写品酒记录时,应将上述各项因素具体化。
品鉴进行到这时,各位可以再前进一步,即感受酒的整体风格以及酒的余味,这两者都是各位在撰写品酒记录时不容遗漏的内容。酒体一词也许略微抽象,但一般情况下,风味浓郁、单宁高和酒精度高的葡萄酒酒体较为饱满,而风味淡雅、酸度高和酒精度低的酒则酒体较轻。余味则是指咽下或吐出酒液后香气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一款优质的葡萄酒余味往往能够持续一分钟或更长。
现在,您的品酒笔记已基本涵盖葡萄酒品鉴的相关细节。但为了预防品鉴时出现小状况,如酒款受到木塞污染或有异味等,您可以在撰写时预留一些空间,以便记录品鉴中遇到的问题。若想像大师一样写得优美动人,则需要各位多多品鉴和研磨技巧,相信不日您便会有所收获。
葡萄酒品鉴初学者如何入门?如何正确评价葡萄酒的风味是否平衡?由于白葡萄酒中几乎不含有单宁物质,因此和红葡萄酒相比,其风味平衡关系更为简单。所以,决定白葡萄酒品质的味道物质主要是由酸味物质和甜味物质构成的。之前提到的甜味与酸味之间的式子,简洁明了地陈述了白葡萄酒基础的味道结构模型。在干白葡萄酒中,酒精是主要的甜味物质,而在甜白葡萄酒中,酒精和其他还原性糖共同构成甜味物质,与葡萄酒中的酸味物质形成平衡关系。
尽管传言甘油物质会给葡萄酒带来圆润、甘甜的口感,但是事实上,甘油对于葡萄酒甜味的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由于白葡萄酒较为简单的风味结构,对于初学葡萄酒品鉴者而言更容易入门,而红葡萄酒错综复杂的风味特征往往会使得初学者抓不住品鉴的重心。因此,我们建议葡萄酒品鉴的初学者应从白葡萄酒入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才能更快地掌握品鉴的技巧。
在白葡萄酒的类型中,尤其以干白葡萄酒为典型,其酒体结构相较于红葡萄酒通常更为简单;一方面是因为白葡萄酒的风味元素中缺少苦味和涩味;另一方面,白葡萄酒的香气相对于红葡萄酒也更容易掌握,尤其是在尾味方面,不会像红葡萄酒一样,被持续的单宁感所笼罩,从而导致出现香气不明显的现象。
对于一些在酿造阶段通过减少带皮浸渍时间而酿造出来的桃红葡萄酒,其酒体结构也不如红葡萄酒复杂多样,更偏向于白葡萄酒,风味表现也如同白葡萄酒一样易于掌握。感谢关注前沿葡萄酒,希望阅读我们的文章能带给您启迪或者收获。
—————END—————
葡萄酒的故事德哥 海事知识讨论 3月18日
说到葡萄酒,很容易想到电影中那句经典台词:“给我开瓶八二年的拉菲”。今天酒来聊聊葡萄酒的故事。
1
葡萄酒历史
葡萄酒最早出现在西亚,就是现在的亚美尼亚和伊朗北部一带,距今六七千年了。在两河流域五千年前就是伊拉克一带兴盛。后来东西方文化接触,传到希腊,希腊的哲学家,思考,辩论都离不开葡萄酒,催生了独特的酒文化。罗马征服希腊,葡萄酒之风遍及欧洲。后来传入美国,再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和南美等地,风靡全世界。
目前世界上的葡萄酒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但基本的类型有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起泡酒,加强酒五种类型。
什么是拉菲?拉菲是法国波尔多的一个葡萄酒庄园。
法国在1936年开始建立法定产区管制系统AOC(Appellationd’Origne Controlee).管制葡萄酒的品质,规定各地葡萄酒的特色和传统。法国主要葡萄酒产区有波尔多,勃艮第,香槟区等。
1855年波尔多对该地区的名庄进行评级,选出61个更优秀的名庄叫Grand Cru Classe,列级名庄。61个中又分5个级别。当时之一级有4个,分别是拉菲庄(Chateau Lafite),拉图庄(ChateauLatour),玛哥庄(ChateauMargaux)和红颜容庄(ChateauHaut-Brion)。而这其中,拉菲排名之一。
拉菲酒庄位于波尔多的梅多克产区,由法国贵族创建,经多个家族转手,1868年由罗斯柴尔德家族经营至今。
拉菲酒个性温柔婉细,较为内向。花香,果香突出,芳醇柔顺,典雅,称为葡萄酒王国中的皇后。
法国地理位置提供了许多葡萄种植极北的临界点,让法国得以生产出风格优雅均衡的葡萄酒。
而波尔多属温带海洋气候,全年降雨900毫米,适合葡萄种植,以赤珠霞和梅洛品种为主。生产风格高雅,古典均衡,同时又相当耐久的红酒闻名。
那为什么是八二年的红酒出名,不是81年,83年或其他年份呢?红酒的质量其实只和冬季降水量,生长期温度和收获期降水量三个因素有关。82年温暖而不至于干燥的生长季给葡萄带来了成熟的风味和单宁,完美的集中度和饱满的口感,还有高产量。而这一年葡萄酒酸度偏低,但拉菲古堡凭充沛的单宁和坚实的架构,让葡萄酒在漫长的陈年中产生许多有趣的变化。从现在看,1982年时20世纪更优秀的年份之一。
2
葡萄酒酿造
葡萄酒酿造原理非常简单,在酵母作用下,葡萄汁的糖分转化成酒精就可以成为葡萄酒。不过历经千年的演变,酿造技术已经是非常多元复杂专业的学科,而有名的酒庄多少遵循着过去的传统,保持葡萄酒的文化。
酿造的主要步骤:
采收:何时采收非常关键。让葡萄完全成熟并保有足够的酸味,是保证酿出好酒的基础。这就必须了解葡萄的酸味,糖分,两者消长速度比例。收获季节天气的变化,气象预测也是做决定的重要因素。
发酵前:筛选,破皮,去梗,榨汁,还有发酵前浸皮,就是汁和皮一起泡几天,加深颜色还有增加水果香味。
酒精发酵:公式:糖分(葡萄糖)----(酵母菌) > 酒精(乙醇)+二氧化碳+热量
要酿成12%的葡萄酒,葡萄汁的糖分要达到204克。
发酵后培养和成熟:
发酵完的葡萄酒像婴儿,需要培养才能成佳酿。像拉菲这种顶级葡萄酒需要在橡木桶里培养两年。橡木桶壁让空气慢慢渗入酒中,让酒变得柔和,橡木香味也会融入酒中,增加香气。装瓶由于抽送,过滤等会让酒失去原来的均衡和风味,需要几个月时间恢复再出售。
3
葡萄酒品尝
在西方基督教的仪式上,葡萄酒象征着耶稣圣血。这种宗教仪式是很庄严肃穆的,所以喝葡萄酒,一直伴随着有次序讲礼节的场合,而不是喝啤酒那样,气氛热闹,喧哗,那画风就不对了。
葡萄酒除了带来熏熏然的愉悦,更是视觉嗅觉味觉进行的审美体验。
视觉观察:通过观察葡萄酒的澄清度,粘稠度,颜色掌握品种,酿造法,年份,酒龄等信息。
嗅觉体验:这是葡萄酒最吸引人的地方。葡萄品种,土壤,手法,年份香味都是不一样的。上等的葡萄酒香气丰富,层次分明,变化多端,每一次品尝可能表现都不同。开瓶后倒入杯中,可先闻静止的酒香,然后与桌面平行的圈状摇一下后,酒与空气接触会散发更浓的香味,再闻充分散发的酒香。
味觉体验:喝入口中,利用味蕾品尝酸味,甜味,触觉感受粘稠度,圆润感,单宁的涩味,酒精的灼热感等,体验酒的浓度,均衡感,细致程度,余香和耐久性等。
八二年的拉菲储存时间长,香味没那么快能散发出来。要醒酒,就是提早开瓶,让酒接触空气,方便香气散发出来,另外除掉一些可能还原的怪味。通常醒酒2,3小时以上拉菲独特的优势才能彰显出来。通常为让与空气更多的接触,可用换瓶的做法。就是平时看到的下面宽平身窄的宽身瓶,增加空气混合又避免香气太快散失,另外去除杂质。
为防止手温传导至酒,葡萄酒一般使用高脚杯,并透明无雕痕,以便观察颜色。另外杯口内缩以凝聚香气。为让酒香又足够的空间散发,斟酒一般至酒杯1/4到1/3,以免摇杯溢出。
上酒顺序是先白后红,先淡后浓,先浅龄后陈年。配菜上白葡萄酒配白肉,红葡萄酒配红肉。如西式菜色上,爽口的开胃香槟到配海鲜类前菜的干白葡萄酒,再到配鱼类主菜的浓郁白葡萄酒,后配肉类主菜的红葡萄酒,接着搭配成熟乳酪的陈年红酒,最后是配甜点的甜酒。
葡萄酒以葡萄为原料的果酒,酒精浓度高于啤酒低于白酒。除了能带来醺醺然的愉悦,更是有酒本身的风格和味觉表现,以及隐藏的地理人文历史。
品一口红酒,听几个故事,感受一段历史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大规模的迁移,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战争,饥荒,气候变化或者发现新大陆等。
19世纪晚期,欧洲发生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迁移,罪魁祸首竟然是酿酒的葡萄树。
一种黄绿色的小虫子,叫做葡萄根瘤蚜,从美洲西部漂洋过海来到欧洲,展开了对葡萄树的大肆伤害。他们生命力顽强,繁殖力超快,生命周期极其复杂。他们会跟着工人胶鞋上的泥土从一片土地流窜到另一片土地。很快,这不起眼的小蚜虫对欧洲的葡萄树造成了灭顶之灾。25年时间内,摧毁了法国,意大利,德国的葡萄和酿酒业。1879年,仅法国的葡萄年产量,就从40亿~70亿升骤减到2.5亿升。
这是葡萄酒发展史上最惨痛的一段记忆。以种植和酿造葡萄酒为生的农民不得不大规模迁移。
这个故事记载于《流浪的葡萄树——一部葡萄酒文化史》。如书名所示,这是一部关于欧洲葡萄酒文化的游记作品。作者按照地理位置的转换,从英国出发,经法国,西班牙,一路南下再向东,最后一站到意大利的罗马,探寻葡萄酒在欧洲大陆生根发芽并发展壮大的过程。现在葡萄酒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尤其是一些大型庆典活动,颁奖典礼或加冕仪式,都不能少了葡萄酒的靓丽身影。
每一个葡萄酒庄园,每一个庄园的主人,都有一段醇香的历史,跟着作者的笔端,一起品味每一款葡萄美酒不同的香气。
作者尼娜·卡普兰是一位记者,热爱旅行,葡萄酒与艺术。在《时代周刊》、《泰晤士报》、《品醇客》、《国家地理旅行者》等多家媒体写过关于葡萄酒专栏的文章,还做过葡萄酒讲座。
卡普兰对葡萄酒的热爱源自父亲,父亲对葡萄酒有着痴迷的热爱,买了一个大橡木桌专门用来品酒,每一次都会边品酒边给她讲解葡萄酒的知识。青春年少的她像多数孩子一样,对家长的唠叨充耳不闻,浪费掉很多宝贵的知识。
父亲走后,卡普兰却渐渐迷恋上了葡萄酒。她要完成父亲的理想,把葡萄酒文化传承下去。这本书也是她献给父亲的礼物。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指引,去探寻一个神奇的葡萄酒世界。
葡萄酒是怎样在欧洲大地上流动起来的?
尼娜·卡普兰的旅程是从英国伦敦开始的,她认为英格兰的葡萄酒是古罗马人带来的,不是友好的馈赠,而是跟着入侵者的铁骑一起来的。入侵者远离家乡要征服本属于他人的土地,除蛮勇之外,他们也有对自己遥远家乡的思念,喝上一口家乡的葡萄酒,可以让他们暂时忘记征战的艰苦。
古罗马人两次入侵不列颠,每一次都会带来葡萄酒。在他们眼里,不列颠是一个荒蛮之地,是和他们的文明世界有很大差距的野蛮人之地,征服他们是带来文明的文化。葡萄酒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英国古籍署至今保留着当年运输葡萄酒的容器:大大的肚子,两侧把手就像一个人弯曲着双臂抚摸着自己的大肚子。陶罐的酒标上印着葡萄酒的原产地、葡萄品种、装罐时长,重量(196磅,约89千克,高度相当于现在一个1.8以上的男子)
想象一下,古罗马人的征战队伍,除了武器和粮草,他们还要携带如此沉重的葡萄酒,我想除了作者说的可以缓解乡愁,酒也可以帮助战士们御寒,壮胆,毕竟是侵略别人的土地。
在罗马人入侵之后的几千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入侵英格兰地区,虽然当时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已经有了葡萄酒,但诺曼底人和罗马人一样,害怕这里没有葡萄酒喝,行军时无论如何要带上葡萄酒。有着“西方清明上河图”美誉的欧洲11世纪刺绣作品《贝叶挂毯》上有一个画面:几个士兵拉着一辆车,车上装着一个硕大的葡萄酒容器,容器太大,显得旁边的长矛和头盔成了不起眼的装饰。
为什么行军打仗,千辛万苦也要带上家乡的葡萄酒?除了和罗马人一样的思乡之情外,也许他们还不太相信不列颠葡萄酒的质量。
其实,不光是古代欧洲行军打仗会带上酒,中国古代行军打仗也会带着酒。只是我们的酒不是葡萄酿造的,而是用谷物比如高粱等酿造的,虽然没有葡萄酒那样浓烈的颜色,却有着一样浓烈的口感,一样的可以缓解思乡情,抵御行军路上寒冷,出征前壮胆的作用。
当然,酒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庆祝胜利,表达情怀。葡萄酒中的气泡酒——香槟是现代人们庆祝仪式上不可缺的用品。
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指定用酒是来自美国科波拉酒庄和法国白雪酒庄的红白葡萄酒。科波拉酒庄的创始人是曾 5 次获得奥斯卡大奖、《教父》三部曲导演——弗朗西斯·福特·柯波拉。1975年,这位大导演拿着拍《教父》赚到的钱,在美国加买下 631 公顷葡萄园,并不断扩大葡萄园面积,最终更名为柯波拉酒庄,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葡萄酒帝国。只是这本书只讲解欧洲的葡萄酒历史和文化,美国的葡萄酒文化并没有涉及。
那些像散落的珍珠一般的酒庄
在欧洲,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多是家族行为,个人行为,他们靠时代传承,缔造属于自己家族特有的葡萄酒文化。在中国,我们管酿酒的集体叫酒厂,他们叫酒庄。酒庄和酒厂是有着本质区别的。酒庄酒即庄园酒,指“种在酒庄,酿在酒庄,灌在酒庄”的酒,要满足4个要求:拥有属于自己的葡萄种植园;每年收获的葡萄不会拿来卖,而是用于自己酿酒;不允许购买异地的葡萄或葡萄汁来加工生产;酿造和装瓶的全过程都在自己的庄园中进行。酒庄酒的产量是有限的,无法超过自有葡萄园的产能,是标准的农产品,一年酿制几百瓶到几万瓶不等,喝完就没有了!酒厂则是工业产品,会收购农民的葡萄酿造。
不同的酒庄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散落在欧洲大地。
吉斯伯恩酒庄——英格兰更好的气泡酒厂之一
葡萄酒网在2019年8月发布一条信息,英国吉斯伯恩酒庄推出一款香槟酒,单瓶售价39英镑,合计人民币342元。
气泡酒就是香槟,传统的酿造香槟的葡萄大多生长在白垩土地,这种土地的特性就是透水性非常好,是葡萄生长的理想土壤。但吉斯伯恩酒庄却是黏土土质,黏土厚度有27米深。是什么原因让酒庄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依然产出了更好的香槟酒呢?原因是做好排水系统。
黏土上可以种植出甜美的葡萄,却只能酿造出寡淡的葡萄酒,只有透气性排水性极好的白垩土质才能生长可以酿造佳酿的葡萄。吉斯伯恩酒庄下大力气在黏土层做好了排水,种植成功可以酿酒的优质葡萄。
也因为土壤的不同,让吉斯伯恩酒庄的香槟酒有了不同的“风土”味道。
里奇维尤酒庄——获得英国葡萄酒协会更高成就奖
里奇维尤酒庄是创始人麦克·罗伯茨于1994年创建的,现在由两个孩子管理,是一种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方式。
酒庄酿造的气泡酒产量不多,但是获奖很多,还被端上过多国领导人和英国王室的餐桌。
酒庄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制酒 *** ,他们会在葡萄园里烧火除霜,用的 *** 就是在园子里点燃超大的蜡烛,家人们晚上轮流起夜去照看蜡烛。
这让我想起《闯关东》电视剧中,李幼斌扮演的朱开山带领家人和长工在地头点火除霜的镜头。虽然两地相隔千山万水,但是老百姓用来抗击天灾,自我生存的技能却惊人的一致。
酩悦香槟酒庄
酩悦香槟是法国名酒,有着270多年的历史,因为拿破仑的喜爱,被称为“皇室香槟”,也是两个多世纪以来,法国皇室的贡酒。
酩悦香槟的创始人唐·培里侬被后人称为“香槟之父”,有关他的生平资料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狂热的革命者付之一炬了。唯一留下和他相关的是一个小教堂,传说是安葬他的地方。教父虽然和法皇路易十四同年同日生,同年同日死,但他终其一生都在修道院管理酒窖。当时修道院的葡萄酒园只生 产差劲的酒,神父就用混酒的方式,将附近各葡萄园的红葡萄和白葡萄拿来酿酒,从此改善葡萄酒的品质,酒价也因此上涨。他还从西班牙其他修士那儿学到 使用软木塞来使酒不致变质。唐·培里侬神父从不吝惜自己的发现,乐于推广给其他酒农。
因为现在没有文字记载关于唐培里侬神父的一切,墓碑上也没有关于葡萄酒酿造的记录,所有关于神父的故事都成了传说,后人也利用人们对于葡萄酒业的推崇把这些故事演绎的越来越神奇,不仅仅是商家的销售手段,也是人们对葡萄酒文化的一种寄托,我们都希望自己热爱的事情有个源头,这个源头就是我们迷恋的所在。
《流浪的葡萄树》中究竟记录了多少个酒庄的故事?我没有像李笑来老师那样一一数出来,但这些酒庄的历史风情,每一位个性鲜明的酿酒师,还有一个个不同的品酒室,一些被当做旅游地区的酒窖,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古老的种植法和酿酒法传递着酿酒师们最坚定的信仰
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仅会看到现代知名葡萄酒业的辉煌,还会了解到一些最古老,最原始的种植葡萄和酿酒 *** 。
在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脚下,有一位痴迷自然发酵葡萄酒的狂热信徒,他崇拜自然力量,坚持酿酒过程中更大化减少人工的干预,完全让葡萄自己发酵出葡萄酒。尼娜·卡普兰认为这是对自然力量的盲目崇拜。
葡萄酒不是自然长成的东西,你不可能对着花园的时候说:“看!这儿长了一支葡萄酒!”
酿酒是一件需要精准判断力和谨慎操作的工作,适当的时候终止葡萄的发酵过程,还有滤渣,把葡萄酒放置在橡木桶中陈年等事情,这些都需要有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参与其中。单纯靠自然力量酿造的葡萄酒,即使有品质脱俗超凡的也只是偶然现象。
除了酿酒,种植葡萄方面,也有人坚持最原始的 *** 。比如在英国的昂博奈村,那个光头,带着蓝边眼镜的村长,特别积极地推广“生物动力法”。
生物动力法就是采用自然的、无农药的葡萄种植法,包括很多仪式。比如比如在某个特定月份,在葡萄园里埋下填满粪肥的牛角。
还有酿酒师会在每天早上和晚上,对着葡萄树播放7分钟的莫扎特音乐,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就7分钟。其中缘由,恐怕只有这位酿酒师能懂。
排除掉这些原始古老的 *** 究竟有没有意义之外,我们会从这些近似狂热没有理性的行为中看到信仰的力量,正是这样力量的支撑下,一代代勤奋又不甘平庸的欧洲人民把葡萄酒事业发扬光大,带给全世界更好的琼浆玉液。
这是一部葡萄酒文化史,也是作者的寻根史
2003年,尼娜·卡普兰的父亲去世了,她带着悲伤的心情整理父亲的遗物,保存下父亲珍爱几十年的珍馐。她看到一张卡片:祖父的出生证明。这张陈旧的出生证明勾起她对家族史的探寻之心。祖父母是沙俄反犹太主义的大屠杀中幸存者,他们背井离乡逃到了英国,又辗转到了澳大利亚,她的父母出生在澳大利亚,长大后回到英国并在此驻留。她们的家族史就像一个个葡萄酒故事一样,充满了背井离乡的凄凉,也充满了积极向往新生活的勇气。她的血液中流淌着勇者的鲜血,她要去一探究竟,看一看,听一听,品一品葡萄酒的历史和文化,我们也有幸看到了这部著作。尼娜·卡普兰怀着一颗朝圣的心参观当地不同的酒庄,用一只敬畏的笔记录每一个酿酒家族的文化。
本书于2019年和2018年分别获得饮食文化界知名大奖:福南&梅森年度酒类图书奖、路易 ? 获得国际葡萄酒图书奖,并于2018年入围大书奖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一部葡萄酒文化史,我认为并不是很合适,毕竟作者只是探寻了欧洲几个国家,同行的伴侣也不是深入了解葡萄酒文化和欧洲历史的专业人士,她的文字只代表了她个人的感悟和看法。不过,透过这些饱含感情的文字我们还是能够看到葡萄酒文化的传承。
魅力波尔多:探寻葡萄酒的香醇世界波尔多的美酒博物馆是探索波尔多葡萄酒产业和文化的绝佳场所。作为法国最负盛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波尔多以其丰富的土壤、多样的品种和卓越的酿酒技艺而闻名于世。美酒博物馆深入展示了波尔多葡萄酒的历史、酿造过程和世界级的美酒品鉴体验。
进入美酒博物馆,你会被展示的丰富内容所折服。从葡萄种植到酿酒工艺,从葡萄酒的分类到品味技巧,每个环节都被详细解说和展示。博物馆利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模型、实物和互动体验等方式,生动地向游客展示了波尔多葡萄酒的精髓。
在美酒博物馆中,你可以了解到波尔多葡萄酒产区的多样性。波尔多地区被分为左岸和右岸两个主要产区,每个产区都有其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因此产出了各具特色的葡萄酒。你可以通过博物馆中的展品和信息了解到不同产区的特点,如梅多克(Médoc)的浓郁、圣爱美浓(Saint-émilion)的丰富和波尔多市周围的佳酿。
此外,美酒博物馆还向游客展示了波尔多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从葡萄的手工收获到葡萄榨汁、发酵和陈年等各个环节,你可以看到酿酒师们精心呵护每一瓶葡萄酒的过程。专业的解说员会向游客讲解葡萄酒酿造的复杂性和工艺的细节,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葡萄酒行业的技艺和热情。
当然,参观美酒博物馆的更大亮点就是品鉴葡萄酒的体验。在配备完善的品酒室中,你可以品尝到波尔多地区更优质的葡萄酒。专业的品鉴师将为你解读每一款葡萄酒的口感、香气和年份特点。无论是红葡萄酒还是白葡萄酒,每一滴都体现着波尔多葡萄酒的精华和独特之处。
波尔多的美酒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波尔多葡萄酒的机会。它不仅展示了波尔多作为传统葡萄酒产区的历史和传承,还呈现了当代葡萄酒产业的现状和创新。无论你是葡萄酒爱好者还是初次接触品鉴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葡萄酒之旅。
来到美酒博物馆,你将被波尔多葡萄酒的魅力所征服。品味葡萄酒的滋味,感受它所蕴含的丰富故事和悠久传统。不论你对葡萄酒的了解程度如何,这个博物馆都能给你带来独特且难忘的体验,让你沉浸在波尔多葡萄酒的香醇世界中。
我喝的不仅是葡萄酒,还能收获不少能力我们都知道,葡萄酒含有丰富的单宁、白藜芦醇等多酚类抗氧化成分,能够起到美容养颜、抗衰老、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但葡萄酒的好处可远远不止这些,它除了可以让你更健康,更快乐外,还能帮你获得不少能力!
1、提高交友能力
喜欢喝葡萄酒的人交友广泛,无论是在哪种场合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他们懂得分享,葡萄酒不仅是饮品,更是重要的社交工具,与新老朋友分享能迅速拉近彼此间的友谊。
2、提升学习能力
葡萄酒知识博大精深,包含了葡萄树的生长、葡萄酒的酿造,以及各个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真正喜欢喝葡萄酒的人,不会抛开文化只闷头喝酒,那样根本无法深入了解葡萄酒。因此,很多人为了更好品尝到葡萄酒,会尽可能多学习葡萄酒相关知识,完善自己。
3、提高颜值
喜欢喝葡萄酒的人,往往颜值都很高。这不光是由于葡萄酒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的多酚类物质,更是源于他们精致而富有仪式感的生活。我们总能在酒会上看到一些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人,摇晃着手中的高脚杯侃侃而谈。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不将就,自然也能把自己拾掇得干净大方,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也让他们更显不凡。
4、提高观察力
葡萄酒可不仅是简单喝,而是要认真去品,才能感受出独特的美感。例如:它的颜色是活力无限的紫红色,还是低调沉稳的砖红色?它的香气是简单清新的花果香,还是复杂醇厚的橡木香?它的口感是清新易饮,还是浓郁饱满?长期以往,你的品鉴能力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也提高了。
5、拥有美食鉴赏能力
喜欢喝葡萄酒的人都是美食家,这句话一点也没错。他们会为了尝试不同菜肴搭配而花不少心思去研究去品尝去体验,加上长期品酒锻炼出来的好舌头,让他们对美食越来越挑剔,也让他们拥有超高的美食鉴赏能力。
6、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今社会压力巨大,很多人都负重前行。有些人只能选择将负面情绪埋藏心中。而喜欢喝葡萄酒的人,则会将压力释放在酒杯中。无论是一个人小酌沉思,还是与朋友一同喝酒谈心,都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每天小酌一杯葡萄酒,就再也不用受坏心情的影响啦。
7、更加具有自信
爱喝葡萄酒的人浑身上下散发着自信。这种自信是由学习带来的,是由身边的朋友带来的,更是由个人精致生活带来的。他们身上总有着耀眼的光辉,那种自信满满总让人忍不住想要接近。
对于喜欢喝葡萄酒的人来说,葡萄酒带给他们的远不止味蕾 *** ,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生活品质的改变。如果你也想像他们一样,不如每天喝一杯葡萄酒吧!
卡门M313葡萄酒来自智利中央山谷,是由拥有200多年酿酒历史的SANTA家族选用80年以上树龄的赤霞珠葡萄,历经24个月橡木桶陈酿而成。酒体呈宝石红色,有黑莓和黑浆果香气,同时又带有一丝烟熏、香草和摩卡的味道。入口后,能感觉到丰厚的酒体以及细腻的单宁,整体平衡而柔美,余韵中带有少许甘甜,以及橡木桶带来的烤面包和黑色浆果气息,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