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兰头图片,芥兰头什么时候播种更好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66 0
若是不差钱,建议女人:夏天多吃5样,少吃2样,越吃越年轻

进入夏天之后,天气越来越炎热,对于女人来说一定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如果要是不差钱的话,建议多吃5样美食,营养又健康,对身体好,让你越吃越年轻。女人到了中年要尽量的少吃两样,一样是生冷的食物,比如说冰激凌这一类的食物,吃多了很容易导致体寒对身体不利,另外一种就是油腻的食物,这一类食物吃多了身体不太容易代谢掉。分享5样特别适合女人吃的美食,让你越吃越年轻,越吃体重越轻,越漂亮。

一,银耳。

推荐菜谱【凉拌银耳】

食材:银耳,木耳,红辣椒,香菜,白糖,白醋,盐,香油。

做法:1.准备一块银耳,把它掰成小朵,放入清水中提前泡发开,大概15分钟就泡得比较软了。木耳也放入清水泡15分钟。

2.泡好之后,控干表面的水,香菜清洗干净之后,切成两厘米左右的小段,红辣椒切成辣椒圈。

3.在锅里面倒入清水,把水烧开之后放入银耳,焯水5分钟捞出来,放入凉开水中过凉,然后控水放入一个盆子里。

4.再把香菜和红辣椒一起放进去,加入白糖,白醋,盐,香油,翻拌均匀即可装盘上桌。

二,鸭肉。

推荐菜谱【红烧鸭肉】

食材:鸭肉,土豆,红烧酱油,冰糖,花生油,葱,姜,蒜,香叶,桂皮,草果,茴香,八角,红辣椒,盐,植物油。

做法:1.首先把准备好的新鲜鸭肉清洗一下,剁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浸泡出里面的血水,再冲洗干净,控干水分备用。

2.在炒锅里面倒入花生油,加热至三成热,放入冰糖炒至融化,颜色呈焦糖色之后放入准备好的所有的调味品,翻炒一分钟之后加入鸭肉去翻炒。

3.等到鸭肉上色之后再放入红烧酱汁,加入超过鸭肉的清水,把切成的土豆块也放进去,转到小火,慢慢地炖40分钟。

4.最后开大火收汁,然后把盐撒上,放入葱花和辣椒碎翻拌均匀,一分钟之后即可出锅装盘。

三,芥蓝。

推荐菜谱【蒜蓉肉沫炒芥蓝】

食材:芥兰,瘦肉,大蒜,花生油,盐,酱油。

做法:1.准备好新鲜的芥兰,把兰心摘出来,再把最后两片叶子芥兰头都摘出来,放入淡盐水里面浸泡20分钟,这样能够有效的去除农药残留,清洗干净之后切成两厘米的小段。

2.猪肉选择瘦一些的里脊肉,把肉清洗干净,擦干表面的水切成薄片,放入一个碗中,在里面加上一勺盐,一勺料酒,抓拌均匀腌制10分钟入味。

3.把大蒜去掉皮切成碎粒,在锅中加入清水烧热至沸腾,放入芥兰,焯水之后捞出控水备用。

4.锅中倒入花生油,加热到6成热,放入大蒜粒爆香,再把猪肉放入炒成颜色发白,放入芥兰一起去翻炒,加入准备好的料汁去入味。

5.炒5分钟之后翻拌均匀即可出锅装盘。

四,绿豆。

推荐菜谱【绿豆汤】

食材:绿豆,冰糖,薄荷。

做法:1.准备适量的绿豆,把它放入一个容器中,加入超过绿豆三倍的清水,浸泡两个小时。

2.取几片新鲜的薄荷粒,清洗干净之后,放入清水中浸泡备用。

3.把准备好的薄荷和绿豆放入锅中,加入超过三倍的清水,把水烧至沸腾,再焖上30分钟。

4.之后再放入一小把冰糖,盖上盖子搅拌均匀,焖一下之后直到绿豆软烂,把薄荷叶取出,放入冰箱冷藏两个小时即可。

五,柠檬。

推荐菜谱【柠檬鸡爪】

食材:鸡爪,料酒,香叶,花椒,八角,大蒜,生姜,青辣椒,小米辣,味极鲜,香醋,白糖,盐,麻油,白芝麻,柠檬。

做法:1.首先把鸡爪清洗干净之后剪掉指甲,然后把它剪开,剪成三瓣,放入清水中浸泡一下,泡出里面的血水腥水,再冲洗干净。

2.放入锅中,加入超过鸡爪两倍的清水,倒入一勺料酒,香叶,桂皮,八角,花椒,大火烧至沸腾,再继续煮10分钟,把表面的浮沫捞出倒掉。

3.然后把鸡爪放入冰水中,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冷藏一个小时,准备好的两个柠檬去掉籽,然后切成薄片,把小米辣,青辣椒都切成圈,大蒜切成薄片,生姜去皮切片。

4.冷藏好的鸡爪取出来,然后放入准备好的所有调料,再倒入料汁,味极鲜,陈醋,柠檬汁,白糖,盐,熟芝麻,搅拌均匀即可上桌。

夏日餐桌上少不了一抹“绿”

快手凉拌菜系列-凉拌菠菜蚝油芥蓝白灼芥蓝腊味炒芥蓝鸡汁炒芥蓝头白灼芥蓝板筋肉炒芥蓝头芥蓝炒冬瓜蒜蓉芥蓝白灼芥蓝 | 刮肠菜白灼芥兰/芥蓝【抗癌王、强抗氧化】素食蔬菜蜜桃爱营养师私厨腊肠炒芥蓝#舌尖上的春宴#虾仁炒芥蓝片#樱花味道#白灼芥蓝#“宴”遇灵山 拈花品素#草菇芥蓝#一机多能,一席饪选#虾仁扒芥蓝#豆果6周年生日快乐#凉拌黄瓜鸡蛋皮凉拌鸡胗凉拌木耳菠菜煎饼#春天中的一抹绿色#菠菜炒鸡蛋菠菜花卷#春天中的一抹绿色#菠菜鸡蛋饼,春天里的那抹绿花生酱拌菠菜鸡肉菠菜饼#一机多能 一席饪选#菠菜虾仁蒸鸡蛋菠菜拌猪肝#豆果6周年生日快乐#【Cathy边吃边营养】夏日菠菜拌豆干凉拌菠菜菠菜的三种吃法宝宝辅食——芝士菠菜小饼首农HELO油鸡宝宝蛋_菠菜玉子烧八宝菠菜凉拌菠菜圣子菠菜拌金针菇凉拌什锦菠菜菠菜戚风蛋糕补钙推荐 菠菜细面?胡萝卜虾滑面首农HELO油鸡宝宝蛋_菠菜蛋卷菠菜包子#福临门好面用芯造#菠菜青酱虾仁意面笔记

读懂广州·粤韵丨秋风起食腊味 排排坐好好味

“秋风起,食腊味。”广府人的入秋仪式感从味蕾开始。每到秋风送爽的季节,各家各户的阳台就会挂起正在风干的腊肉、腊肠、腊鸭。

腊味传统在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方的商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将灌肠食品传入广州,精于美食、擅长创新的广府人将灌肠 *** 法与本土腌肉法相融合,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广式腊肠。

时光荏苒,广式腊味走进千家万户,亦伴随着广东人走向世界。

广式腊味,融合古今中外的饮食智慧,是千百年来人们与大自然共唱的情歌,它不仅仅是盐的味道,秋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它还是每个人记忆中家的味道,海外游子魂萦梦牵的乡愁味道。

腊味在阳光下反射出鲜艳的光泽。谢丽梅 摄

霜刀削下黄水精,月斧斫出红松明。君家猪红腊前作,是时雪没吴山脚。 ——宋 杨万里

滋味好 香千年

唐宋:融汇中外 创广式腊味

清代:市井繁华 出现专卖店

与时间共谋食。秋天,是肃杀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说的是在秋天,自然界万物成熟,自然之气收敛,秋风劲急、气候晴朗。古时候,人们往往在秋冬季节屠宰牲畜。为了过冬,先民就利用秋风凛冽的时机,把肉类以盐渍、经风干或熏干制成腊味,形成了“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风俗。

溯源:

东汉文献记载岭南腊味

《周礼》《周易》已有关于“肉甫”和“腊味”的记载。当时朝廷有专管臣民纳贡肉脯的机构和官吏。民间,学生则用成束干肉赠给老师作为学费或聘礼。孔子的学生就是用腊肉来代替学费的。《论语·述而》记载:“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里的“脩”就是指腊肉,而“束”则是一个计量单位,十条为一束。可见,要去孔子那里上课,得送上十条腊肉。

古代岭南人已有腊制肉食的习惯。秦统一岭南后,先民将中原腌制腊肉之法带到南粤大地。东汉《异物志》记载了岭南腊味的雏形:岭南有先民多养孔雀,或遗人以充口腹,或杀之以为脯腊。这个做法直至1000多年后的南宋依然存在。南宋范成大所著《桂海虞衡志·志禽》载:“(岭南一带)民或以鹦鹉为鲊,又以孔雀为腊。”

融合:

唐宋年间灌肠食品由海外传入

腊肠是腊肉的升级版,做法繁复一些。北魏《齐民要术》载有“灌肠法”, *** 工艺非常先进:“取羊盘肠,净洗治。细剉羊肉。细切葱白,盐、豉汁、姜、椒末调和,令咸淡适口,以灌肠。”由此可见,当时人们是使用羊肠来 *** 灌肠。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贸易往来,也使中外饮食文化得到更多交流,产生了更多变化。灌肠传入广州就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隋唐时期,以扶胥港为起点的“广州通海夷道”是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广州已是当时中国之一大港,中外海上贸易日趋发达,来华商人逐渐增多。中唐以后,今广州光塔路一带聚居的外国人据传有十万之多。

广州先民将海外传来的灌肠 *** 技艺与本地腌制肉食的工艺相结合,创造性地将岭南最常食用的猪肉切成粒状,然后把它装填于猪小肠的薄衣内,代替羊肠,最终研制出糖酒香浓郁的广式腊味,自成一派。

广州人还将本土的特产制成腊味。明末清初大儒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记载:“土人饷我珠肉,腊以为珍,持以下酒……蚬之美可以解蛊,以为腊……”说明岭南先民利用近海的优势,将贝类等水产品制成腊味。

发展:

晚清出现广式腊味专卖店

清代晚期,广州地区的腊味已可作为商品销售。当时广州周边多有猪栏且规模较大,产量丰富的猪肉成为 *** 腊味的主要原料。广州的酱料行、白糖行又为腊味腌制提供了充足的辅料。

沧洲栈是广州之一家腊味专卖店,始创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铺址就在惠爱路(今中山四路),创始人是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大黄圃人黎敦潮(又名黎禾)。黎敦潮16岁时只身离家,来到佛山永安街沧洲烧腊店当杂工。他边做边学,终于学得一手熟练的腊味 *** 技术。随后,他离开佛山,来到广州开店。为了纪念师恩,他把自己开设的门店称作“沧洲栈”,以示与佛山沧洲烧腊店师出一门。

“沧洲栈”之后,广州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腊味专卖店。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广州出现了两间颇有名气的腊味店:“八百载”和“东昌”。两家腊味店其实为两兄弟创办。先是哥哥谢柏的“八百载”挂牌经营,弟弟谢昌一看其兄腊味店红火,便在海珠南路“八百载”附近也自立门户专营腊味,取名“东昌”。为了招牌响亮,东昌易名为“东昌皇上皇腊味”,哥哥则把店名改成“八百载太上皇”。兄弟俩竞争激烈,各有招牌商品,也因此促成了广州两个腊味老字号。

因为广州天气炎热,以前的广式腊味只能经营半年,没办法维持,为此皇上皇经营者在夏季传统腊味 *** 无法进行时,将腊味铺辟为上世纪40年代颇为新潮的冰室。此举让腊味店能够全年经营,保证生意长年畅旺。

市民在菜市场挑选腊肠。

2022年:

广式腊味 *** 技艺入选省级非遗

经过一代又一代广州人的努力,具有广州特色的腊味广为传播。广式腊味在上海、北京等地颇有市场,1936年的报刊记载了广式腊味在上海销售的兴旺景象:“上海的电车和公共汽车上,布满了广东香肠、香鸭的广告!”

改革开放之后,广式腊味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及包装广销全国各地,深得外地人士欢迎。

2022年,广式腊味 *** 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不仅仅是饭桌的美食,还是一个浓缩岭南历史文化的符号。

秋风起 做腊味

百家晒腊味 晒出百家味

晒腊味(资料图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阳光正好,秋风微燥

家家户户晒腊味

“秋风起,食腊味”的食俗,食的正是当年新鲜 *** 的腊味。实际上,食腊味的背后是“晒腊味”的民俗。为什么一年四季里,单单选择此时晒腊味呢?其实,“秋风起”这句谚语已道出至关重要的因素:环境气候。

每年秋风起时,广州就进入腊味 *** 和销售的旺季。此时阳光正好,秋风微燥——广州秋冬季温和少雨,受寒冷空气影响,天气干燥,是肉质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的时节,再加上光照充足,创造了自然风干腊味更好的气候条件。

从化温泉镇桃莲村坐落于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山脚。每到晒腊味的季节,走进这个岭南传统村落,就会见到几乎家家户户的顶楼、门前都挂着正在风干的腊味,常见的有腊肠、腊肉、腊鸭、腊鱼等,罕见的则有腊猪头肉、腊猪手、腊猪肝等。

是什么魅力让广州人每年对晒制腊味乐此不疲?“可能是我们喜爱大自然馈赠的秋冬美味吧。”正忙于翻晒腊肠的村民何柳珍笑着说,秋收冬藏,广州人的习俗是秋分至冬至这段时间做腊味,希望用美味来犒劳全家人一年的辛劳。而从化人最喜欢晒制高山腊味,山高风大,风里还带有从化松树的香味,晒出来的腊味晶莹剔透,还有松香味。

每年的秋天,广州人 *** 腊味的热情满满。何柳珍告诉记者,如今在广州周边乡村中,村民既传承习俗给自己晒腊味,又帮亲戚朋友晒。加上从化旅游景点多,每到冬天,很多人会冲着腊味来从化揾食,必点吕田高山腊味饭,村民也会向游人售卖腊味。

广式腊味强调“生晒”,即自然风干。谢丽梅 摄

广式腊味

在中国腊味中独树一帜

广式腊味在中国腊味版图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川麻、粤甜、湘辣……在众多以咸为主的腊味里,广式腊味给人的之一印象是香甜。

广式腊味香甜,和广东人喜清淡、讲究食材的原汁原味有关。广式腊味的 *** ,对肉非常讲究,但只选用食盐、酱油、糖等基础调味品。酱油要选优质的生抽或者老抽,酱油能赋予腊味豉香风味,糖则是用蔗糖。

不过,简单的调味往往难以盖住肉的腥味,这时,广式腊味的灵魂——酒,就出现了。在腊味里加上酒进行调味,不仅可以去除腥味,还可以让广式腊味拥有一抹醇厚的酒香,有人使用本地产高度白酒,讲究的用山西汾酒,还有人喜欢用玫瑰露酒带来的风味,现在更多人选用腊味专用酒。加入了酒的腊味,在阳光和风的催化下,经过时间的魔法成为了舌尖的美味。

广式腊味强调“生晒”,即自然风干。腊味师傅需要根据日照温度、空气湿度的不同选择腊味干晒时间的长短,时间决定了腊味的味道、色泽和口感。

百家腊味百家晒,晒出腊味百家味。从化区良口镇石岭村的冯泽锋扎根乡村20多年,晒了20多年腊味,摸索出广式腊味油脂甘香、肥肉爽香,肉香极其浓郁的奥秘。他认为,决定腊味好吃与否的重要条件,一是猪肉的品质,二是天气,三是工艺。

每年,冯泽锋都会买一头100多斤的猪,用蕃薯藤、花生藤、谷糠等喂养上一年,到了第二年入秋时,这头猪大约能长到280斤~300斤。300斤左右的一头猪,最终晒出的腊味约有100斤。

家家户户晒腊味。谢丽梅 摄

好天气持续数日

才能晒出好腊味

“唯有天气干爽,并且持续数日,才有可能晒出好腊味。每当广州刮起北风,人觉得皮肤有些干痒,就是晒腊味的时候了。”冯泽锋说,所谓“晒腊味”,其实不是靠猛烈的阳光晒干腊味,而是靠干燥的秋风。切不能将猪肉置于烈日下暴晒,这样反而会将肉里的脂肪油脂全部“逼”出,产生油腻怪味。

有一年,冯泽锋刚晒了一天腊味,第二天遇上雨天,一回潮,腊味“打水漂”,养足一年的猪,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在加酱油、加糖、加酒这个环节,也是有很多讲究。各家腊味风味不同,就因这个环节。冯泽锋说,从化的腊味讲究原味,一般只用盐和本地高度白酒腌制,喜欢咸的,盐重一些。有的人家爱吃辣,也有加辣椒、花椒一起腌的。

说起晒腊味,冯泽锋如数家珍。他说,通常,早上开始腌制猪肉,12个小时后,待夜间秋风起,就将腌好的肉挂起来风干;第二天继续在柔和的阳光下迎着风晾晒。估摸四五天后,红肉渐渐转变为灰白色,仿佛撒上一层盐霜,再用手一捏,足够“硬身”,就大功告成。依他多年经验,秋风通常会持续刮20多天到一个月,只要把握好这个时段,就能晒出好腊味。

当然,晒腊味还有很多讲究,不能太早挂出去,以免沾上雾水;也不能太晚收进家,免得沾上露水。在晒的时候,人们还会用专门的针板在表面戳孔,这样做出来的腊肠肉质紧密,软硬适中,蒸熟后酒香扑鼻,酱香含蓄。

是记忆 是乡愁

来煲热腾腾腊味煲仔饭

儿时的味道慰藉游子心

广式腊味是广府人舌尖上的美味,是根植千百年的饮食习惯,是成长的味觉记忆。很多广州人说,一到秋天,最期待的就是家中饭桌上的腊味美味。腊味食用 *** 多种多样,既可以直接蒸食,也可配以蔬菜炒食,还可以供点心、月饼等作肉馅用。其中,广式腊味煲仔饭是最经典的搭配。

腊味饭 @视觉中国

腊味煲仔饭受欢迎程度居众多煲仔饭之首

在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门口,一家农家乐的腊味煲仔饭是摄影师大保的挚爱,每来必点。他说:“吃广州的腊味煲仔饭,除了讲究食材品质,还要趁热吃,才有更佳口感。煲仔饭从离开炉子,到被服务员上桌,15秒算是‘更佳时间’。揭开腊味煲仔饭的盖子,煲内发出阵阵诱人的‘啫啫’声,腊味香扑鼻而来。搅拌之后,腊味、豉汁、饭粒融为一体,一口下咽,分不清到底是哪里香,哪里甜,哪里咸,哪里滑,只知道满嘴都是享受,齿颊留香。”

虽然煲仔饭的由来众说纷纭,但很多人认同煲仔饭首先在广州街头出现,随后风靡全国的说法。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上海就有报刊介绍过广式腊味煲仔饭的美味。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部分广东腊味店已开出“小食部”,现场 *** 腊味饭,供人堂食。

腊味煲仔饭受欢迎程度是众多煲仔饭之首,为什么呢?加入了腊味的煲仔饭,在烧制的过程中,腊味的油盐就可以在炭火的温度下渗入至每颗米饭,达到晶莹剔透、油润回甘的效果。而且腊味还有一个优势便是,自身有高浓度的酒香、肉香、酱香,因此遇到米饭时可以更直接地与米粒形成互动,提早并且更深入地将米饭烘出味道,使得腊味和煲仔饭成为绝配。

广州人常说“宝物沉归底”。腊味煲仔饭锅底那层金黄色的饭焦更是一煲饭的灵魂所在,入口咸香焦脆,令人回味无穷。懂行的“吃货”往往先作出谦让之态,让别人先吃饭,留下饭焦独享。

腊味是海外游子割舍不掉的乡愁

更好吃的那一口永远是家乡味。清末民初,广东人开始把目光移向海外。他们踏出国门,也把家乡的习俗和文化传递到海外,腊味由此被带往世界各地。于生活在海外的广东人而言,腊味是割舍不掉的乡愁,它凝聚着家乡的阳光和秋风,敛藏着老家的独特风味与情怀。在每一个寂寥的黑夜里,轻轻抚触着漂洋过海的游子心中那此起彼伏的思乡情愫。

每当秋风起时,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伍伟平就格外思念家乡的腊味。刚到美国的之一个秋冬季节,他跑遍生活半径内的几家华人超市,寻找从中国进口的广式腊味。让他欣慰的是,可选择的腊味并不少,腊肠、腊肉、腊鸭腿都有。今年,他的之一餐腊味饭是在9月吃的。有一天夜里起了风,温度跌破20摄氏度,他便烹起了腊肠焗饭。

伍伟平最喜欢吃的是三七腊肠。洗干净腊肠,细细切成粒,铺撒在即将蒸熟的饭面上,迅速盖住。不一会儿工夫,饭香、腊肠香交融,满屋飘香。“好香!闻到都忍不住吞口水啊,即刻勾起我对广州美食的思念。异乡的食物始终不及家乡好味,好在腊味可以解乡愁。”伍伟平虽祖籍广东台山,但在广州成家立业,在羊城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广州早已成了他的故乡,广州美食更是他走遍千山万水也割舍不去的牵挂。每年秋冬,他都会买来一批腊味,腊肠用来切粒焗饭,腊肉用来炒菜花,腊鸭腿用来煲芥兰头。

来不及做饭时,伍伟平会到华人朋友开的餐馆里享用腊味煲仔饭。瓦煲煮饭,米香而腊味靓,略带饭焦,味道好得不得了。他还常与当地朋友讨论交流广式腊味的特色,仿若一名经验老到的厨师。

伍伟平说,当地购买腊味的以广东人居多。去年,他偶然间发现当地超市还卖腊肠衣,于是就自己做起了腊肠。腌制猪肉、灌肠、在自家后院风干晾晒。洛杉矶干爽的天气极利于风干腊肠腊肉,伍伟平一次性做了二三十斤腊味,一部分留给自己享用,一部分送给当地的朋友品鉴。

在异乡的秋夜里,切几片肥瘦均匀的腊肉,与当季蔬菜一起清炒,再邀上几位来自老家的朋友,小酌一杯,腊肉下酒。舌尖的乡愁千回百转,那一刻恍若回到故乡。

腊味腌制好后,便串起来晾晒。(资料图片)

今日里 更出色

广式腊味融汇古今技法

至今让无数人为之钟情

每当秋风起,广州西关一带下九路上,老字号皇上皇店内就人头攒动,前来买腊味的人络绎不绝。一入店内,悬挂满屋的散装腊肠、火腿甚是壮观。最受市民欢迎的正是这些挂出来的散装腊肠,其中以偏肥的三七肠和 *** 肠最得市民喜爱。晨起,门店还没开,市民就排起了队,这已成为步行街的独特一景。节假日里,店内更是聚满了外地游客。对这些外地游客来说,广式腊味是到穗必买的手信。

据统计,广式腊味占了全国腊味市场的50%~60%。在广东,广式腊味的市场比例更高达80%左右。据估算,广式腊肠有近亿人口消费,年产值达100余亿元。

当下广式腊味 *** 技艺主要分布于广州、东莞、中山、深圳、香港等地。每年秋风起时,这些地方就进入腊味 *** 和销售的旺季,因家家喜爱,众多的茶楼酒家也适时推出腊味食品,整个腊味行业一派兴盛。

腊味行业有句行话:“百日红,担灯笼。”意思是说腊味行业一年只有一百天的旺季。旧时腊味只能在干燥、寒冷的秋冬 *** ,是时令食品。如今广州人精益求精,在延续古法、坚守传统工艺之余,努力探索全年、全天候 *** 好腊味的 *** 。

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式腊味 *** 技艺传承人、广州皇上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永强说,以腊肠为例,“广式腊肠要靠原料肉自身的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的竞争作用完成其发酵过程,属于自然发酵。广东的气候、独特的微生物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风味。”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则让腊味全年供应不断。现代化加工技术让腊味的生产突破地理、气候的限制,提升了食用安全度。现代 *** 工艺采用真空灌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肉料中的氧含量,抑制微生物的滋生与脂肪的氧化。

在烘焙环节,现在以复合太阳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热泵技术创新烘焙工艺替代落后的直接外露生晒和烟熏火燎的炭焙工艺,能摆脱“看天吃饭”的困境,同时也让腊味更加卫生安全。

古老腊味在广州年轻一代消费群体中并未式微;相反,它以另一番面貌出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比如,腊味自热饭就成了年轻人露营、加班等场景下的方便食品。皇上皇首创自热腊味煲仔饭,腊味的享味场景也随之不断拓展。随着现代消费群体对低盐、低糖的健康需求日益强化,减盐减糖腊肠也应运而生。

千年风云脚下过,今时今日,走在广州大街小巷,不论是装修精致的粤菜餐厅,还是深夜热气升腾的大排档,亦或是提供便捷快餐的街边小店,广式腊味都是受欢迎的舌尖美味。它伴随着一代代广州人的成长,也扎根在一批批游人的味蕾中,延续着绵绵不绝的城市记忆。

热气腾腾的腊味煲仔饭 @视觉中国

广式腊肉 ***

首先要挑选上好的五花肉,用沸水煮出血水后沥干水分,再将烧酒、酱油、糖、盐等调料均匀地抹在五花肉表面。

调好味后,再腌制三四个小时,然后串起来晾晒,天气好的话,晾晒四五天左右即可。

广式腊肠 ***

腊肠的 *** *** 与腊肉有些类似,只是工艺稍微复杂一些:将瘦肉、肥肉分开切粒,拌在一起,再将高度白酒按比例放进肉中,与适量盐、糖、酱油一并搅拌均匀。接下来,就到了最关键的步骤——灌肠。将搅拌均匀的材料通过漏斗灌进肠衣中,绑好粉肠口,再用竹签均匀地在腊肠表面刺出气孔,这样有助于水分的蒸发,随后用白醋清洗表面,就可以晾起来了。

用醋清洗腊肠表面,可以使得腊肠晾晒后不会显得那么油腻。

电饭锅也能煮出喷香煲仔饭

芥兰头图片,芥兰头什么时候播种最好-第1张图片-

砂锅大火生滚的煲仔饭需要对火候精致的把握,稍有不慎容易变成砂锅粥或者烧糊。好在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饭锅,虽然做不出与大排档完全相同的煲仔饭,但还是能做出七八分相似的焖饭。

其做法简单又便捷,最常用腊肠、腊肉、腊鸭等原料。腊味比较肥,单吃腊味容易腻。而电饭锅能逼出腊肉油脂,使其融入干燥的米饭。腊肉和米饭充分融合之后,腊肉油脂的顺滑与米饭的干爽平衡得恰到好处,香气扑鼻。

原料:芋头、腊肉。

步骤:

1.芋头去皮,切成两厘米左右的小块,洗净待用。

2.腊肉洗净,切成小片,如怕腊肉太咸,可先用开水烫一下再切。

3.大米洗净后放入电饭煲,按照电饭煲刻度线加水,然后放入芋头块,再均匀地铺满一层腊肉片。铺放均匀,可以让腊肉的油脂均匀流出,以滋润米饭。所以,务必要铺放均匀后再启动电饭锅煲饭功能。

4.出锅前趁热加盐调味,然后搅拌均匀,使油脂和米饭充分混合。

策划/读懂广州工作室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幸、曾繁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

美食推荐:酱卤牛肉、凉拌芥兰丝、芙蓉虾仁 *** ***

酱卤牛肉

主料:

牛腱子肉1500克。

香料:

山楂片10克、桂皮5克、八角3克、陈皮3克、白芷3克、花椒3克、小茴香3克、香叶2克、草果一个去籽。

腌料:

酿造酱油120克、生抽100克、老抽80克、黄酒30克。

配料:

甜面酱100克、黄豆酱80克、食盐40克、姜片40克、大蒜子40克、葱段40克、冰糖15克、胡椒粉3克、香菜带根2根。

做法:

1、把牛腱子肉切大长条或者大块,用签子或者叉子穿插若干个孔洞,便于血水泡出和腌制时入味。

2、用清水把牛腱子肉的血水彻底泡干净,捞出,控干水分,备用。

3、把牛腱子肉放入容器中,加入酿造酱油120克、生抽100克、老抽80克、黄酒30克,浸泡腌制4小时以上,中间要翻面。腌制好以后把牛腱子肉捞出,酱油留着,备用。

4、把所有香料用清水浸泡15-20分钟,捞出,控干水分,备用。

5、锅中加入适量植物油,放入姜片40克、大蒜子40克、葱段40克、香菜带根两根,炒出香味后下入浸泡好的香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浸泡后的干辣椒。把香料炒出香味后加入甜面酱100克、黄豆酱80克,炒出酱香味后再加入腌制牛肉的酱油激发出香味后放入牛肉,加入适量清水淹没,再放入食盐40克、冰糖15克、胡椒粉3克,大火烧开后全程小火煮80分钟后关火。关火后浸泡至自然冷却后即可取出食用。

温馨提示:

煮牛肉的汤汁可以留着继续使用,要把里面所有残渣打捞出来,把汤汁放入冷冻保存。

凉拌芥兰丝

食材:

芥兰、生抽、酱油、青红椒丝、熟芝麻、盐。

*** :

1、芥兰头去皮后刨成丝,放入开水中焯水2分钟,捞出过凉。

2、碗中加入生抽、酱油、青红椒丝、熟芝麻、盐拌匀,再放入控水后的芥兰丝拌匀即可食用。

芙蓉虾仁

虾仁的鲜甜与芙蓉蛋的滑腻完美结合,而芡汁给这道菜增加了口感与味觉的体验。

原料:

虾仁300克,土鸡蛋6个,青豌豆50克,火腿肠丁40克,胡萝卜丁20克,鲜香菇末10克,盐、味精、鸡汁、鸡粉、化鸡油各适量。

*** 流程:

1、把鸡蛋磕碗里,加盐和清水搅匀后倒入窝盘,上笼蒸成“芙蓉蛋”待用。

2、在每只虾仁的背部都剖一刀,除去沙线并冲净,待用;把青豌豆、胡萝卜丁和火腿肠丁投入沸水锅,汆熟备用。

3、锅里放化鸡油烧热,掺适量鲜汤,放入虾仁、青豌豆、鲜香菇末、胡萝卜丁和火腿肠丁稍煮,其间加盐、味精、鸡汁和鸡粉调味,最后用湿生粉勾薄芡并淋入化鸡油,出锅舀在“芙蓉蛋”上面,即成。

芥兰头没吃过

这种莱没吃过,今天买一个回来试吃下,看好不好吃

看到这么大的一个头,少见,也没吃过

切好,看起来有食欲!

下面是烧好的,肉炒菜头!

还是蛮好吃的,家常便饭

二月二宅家不出门,记得要多吃这菜,清香脆嫩,还增强身体免疫力

明天就是农历的二月二龙抬头节了,二月也是农事活动最多季节,因此也称之为“春耕节”,每年的二月二龙抬头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习俗,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二月二剃龙头的习惯,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辞旧迎新,寓意新的一年顺顺利利。除此之外在饮食上也是有讲究的,二月二龙抬头也有吃“龙食”的习俗,南北也各不相同,这里的“龙食”指的是跟龙字有关的美食,吃饺子“龙耳”、吃龙须面“龙须”、吃春卷“龙鳞”等等。

这里要分享的龙抬头美食是:猪头肉。二月二吃猪头肉也是有来头的,正月一过,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吃光了, 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另外在古代猪头也是用来祭祀必不可少的,后来,“二月二”吃猪头肉的习俗就保留了下来,吃猪头肉也成了吉祥的象征。寓意:新的一年开个好头。猪头肉的肉质也比较特殊,看似很肥,其实肥而不腻,口感还是脆的,经过烹饪后也是一道难得的美味,下饭下酒都特别赞。

?猪头肉的吃法也有很多,可以拿来卤煮火烧、酱焖、凉拌等等,每一种做法都有它独特的风味,这里要分享的猪头肉家常做法是:猪头肉炒芥蓝,这里用的猪头肉是腌猪头肉,鲜香入味,拿来跟芥蓝一起炒,荤素搭配营养更全面,开胃下饭,好吃还不油腻,芥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搭配猪头肉一起炒,营养全面,清香脆嫩,常吃还增强身体免疫力。二月二龙抬头,这菜可别忘了吃,简单又美味,寓意:一年开个好头;二月二宅家不出门,记得要多吃这菜,清香脆嫩,还增强身体免疫力。接下来一起来看看详细做法吧。

【猪头肉炒芥蓝】

准备食材:芥蓝适量、猪头腊肉适量。

配料:油盐适量、蚝油少许。

1、芥蓝菜清洗干净切成小段,菜梗头的部分切十字花刀,这样菜梗的部分梗容易炒熟透。

2、猪头肉放入热水中煮2分钟后捞起,清洗干净,将表面残留的猪毛和杂质处理干净待用。(这里用的猪头肉适腌制过晒干的了)。

3、将处理干净的猪头肉洗净切片待用。

4、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将水煮开,将洗净的芥蓝菜下锅焯水断生后捞起,沥干水分待用。

5、锅烧热,热锅凉油将猪头肉下锅翻炒至变透明。(猪头肉我们已经煮过一下了,炒至透明就熟透了)。

6、加入提前焯水断生的芥蓝菜下锅一起翻炒,翻炒均匀后加入少许的蚝油提鲜,少许盐调味炒匀即可。(猪头肉一斤腌制过了,本身有一定的咸味,这里不需要放太多盐了,以免太咸了)。

出锅装盘即可上桌享用,这样一道家常版的:猪头肉炒芥蓝就做好啦。猪头肉鲜香美味,搭配芥蓝一起炒,芥蓝的清香脆嫩和猪头肉的鲜香,肥而不腻,开胃好吃又下饭,荤素搭配营养更全面,适合全家人一起享用,明天二月二别忘了炒这道菜给家人吃,做法简单,营养好吃寓意又好。简单好吃的做法分享给你,喜欢可以试试哦。

Lily美食谈小贴士:

1、这里用的猪头肉是腊猪头肉,已经经过腌制晾晒的了,需要热水煮一下变软后再清洗干净切片即可。

2、芥蓝菜苔的部分比较多,根部比较粗的地方不太容易炒熟,所以我们可以切十字花刀,焯水一下再炒,这样更容易熟透,而且还能保存它的口感。

3、这里做的口味比较清淡,保留了食材本身的鲜甜口感,喜欢吃辣的小伙伴也可以加入适量的辣椒酱一起炒,也是很开胃下饭的,老人孩子吃建议清淡一些的好。

这是潮汕人更爱吃的青菜,没有之一

俗语说:好鱼马鲛鲳,好菜芥蓝薳,好戏苏六娘

在潮汕人的眼里,芥蓝无疑是更好吃的蔬菜。俗语:“好鱼马鲛鲳,好菜芥蓝薳,好戏苏六娘”,就是将芥蓝菜的稚嫩花茎,与马鲛鱼、鲳鱼这类优质好鱼和传统潮剧中更优秀的剧目《苏六娘》相提并论。潮汕人之喜爱芥蓝菜,还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得到印证。

潮汕话中芥蓝薳的“薳”是我考证出来的,通常写成“样”字,意思是花苔。

之一是自古喜欢或一贯喜欢。潮州的地方旧志,对芥蓝这种物产大多都有记述,比如清乾隆《潮州府志》这样记载:“芥蓝,甘辛如芥,叶蓝色,炼之能出铅,又名隔蓝。《广东通志》:隔蓝,菜之美者。”年代更早一点的清雍正《揭阳县志》也说:“芥蓝:叶如蓝而厚,青碧色,菜之美者。一名芥兰,以其味与芥类,花与兰类也。”由“菜之美者”这样的赞语我们知道,几百年来潮州人都将芥蓝当成好菜。而芥蓝之所以别称芥兰,原来是因为开花时很像兰花。

菜之美者芥兰也,以其味与芥类,花与兰类也。

第二是培育出很多名优品种。潮汕各地几乎每县每乡都出产有好芥蓝,最出名的有潮州府城的城花芥蓝、揭东砲台的桃山芥蓝、揭西棉湖的红脚芥蓝和惠来县的隆江芥蓝等,以品种而论又有香菇种、红脚种、大头种、细叶种、高杆种、黄花种、白花种等,这些地方名产都以脆美清香而饮誉四方。其中桃山芥蓝还有个很好笑叫“桃山新妇惊死大家”的民间传说。说的是古时候有个桃山女子嫁到外地给人当新妇(媳妇),之一次下厨房做菜,一出手就用上厚朥(猪油)、猛火、芳臊汤(香鱼露)加洒水这四种绝招爆炒芥蓝,噼啪作响的炒菜声竟然将大家(婆婆)当场惊吓致死!

最桃山芥蓝,有个很好笑叫“桃山新妇惊死大家”的民间传说。

揭阳棉湖的红脚芥蓝。

带头的香菇种芥蓝。

大头芥蓝。

第三是形成独特的烹饪 *** 。桃山新妇使出的四绝招,实际正是潮汕人爆炒芥蓝的传统 *** ,其中厚朥是因为芥蓝菜很吸油,猛火是为了使芥蓝更青翠,下鱼露会使芥蓝更美味,洒水是因为芥蓝菜含水量较少而且叶面带有腊质,水与油混合后产生的高温蒸气会使芥蓝更易煸透。如果没有这样做,炒出来的芥蓝就不对味儿。潮汕人还经常用朥粕和鲽脯来炒芥蓝,朥粕即猪油渣,鲽脯是一种比目鱼干,油炸后与芥蓝同炒,能产生特别的滋味。

潮菜研究会做的清焖芥蓝头。

潮菜的清炒芥蓝类似少林的入门功夫罗汉拳,虽是一种家常便菜,却凝集着潮菜的基本手法特点。拳谚云:“要想罗汉好,三正里面找。”这“三正”是指手、身、马(马步)要正。清炒芥蓝的也有“三要诀”:厚朥(猪油)、猛火、香臊汤(鱼露)。当今知道这“三要诀”的人不少,但能运用自如的却不多。而一旦真正领悟了它,将一个芥蓝菜炒好了,虽不能说已窥见潮菜的堂奥,却也算得上是颇晓一二了。

粤菜中的广府菜和潮州菜对芥蓝的做法却是大相径庭。广府菜用的是“飞水”加蚝油的“软炒”:先将菜放入油盐水中“飞”熟,捞出滤水,排列盘中,再淋上蚝油味精上桌。潮州菜用的是“热油”加鱼露的“硬炒”。这两种烹调手法本身无所谓谁优谁劣,只是反映出广府菜和潮州菜存在着不同的饮食理念。

芥蓝炒牛肉。

就个人而言,我是倾向于潮式“硬炒”的,理由是它既保存了芥蓝原有的菜味又添加“镬气”。这种 *** ,因为不需要“飞水”,芥蓝中的芳香物质和养分不会流失;又因为热镬猛火产生的高温含油水蒸气能将蔬菜“煸”透,使菜肴更入味,更酥脆。附图这道清炒芥蓝菜,看上去青翠欲滴,临近了香气袭人,吃起来欲罢不能。潮菜能够独步天下,从这款家常便菜就能找到原因。

整棵带头炒的香菇种芥蓝菜。

清炒芥蓝的“要诀”已如上述。其中的“厚朥”是说芥蓝菜较会吸附油脂,应比其他蔬菜下多点油。芥蓝菜有很多种类,以优劣而论,大体是黄花胜白花,窄叶胜阔叶,花苔胜整株,施粪肥的胜过施化肥的;以根茎来说,又有大小头之分,总之炒制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菜叶多些油自然要多下,菜茎多则要少下一点。

书画家郭莽园还吃过一种“部队芥蓝”,讲述后大家都笑得直喷饭。说的是有一次他在“府城”潮州吃饭,因为“城花”芥蓝很出名,就点了,顺口询问菜嫩不嫩。店老板不情愿地说,什么嫩不嫩,是“部队芥蓝”来着!尝后果然脆香,便请教何谓“部队芥蓝”。店老板指着后窗说,看见那些部队的营房了吧!当兵的可都是20岁左右的 *** ,用他们的尿浇出来的芥蓝,炒后每根都是脆翘脆翘的,想让它们软下来都难!

部队芥蓝,炒后每根都是脆翘脆翘的。

猛火的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油水汽化,快速蒸熟芥蓝,使其保持青翠酥脆。据说上世纪70年代末,汕头大厦一盘清炒芥蓝要3元钱,有人以暴利质问过饭店。厨师的解释是,炒一盘芥蓝要费两大勺猪油,一勺是加在镬里的菜中,另一勺却是加在镬下的煤炉上,使之瞬间燃起烈焰猛火,炒出来的芥蓝才好吃。

实际上炒芥蓝还有另一“要诀”,就是“带水”。芥蓝是一种含水量较少的蔬菜,下锅时一定要带水,否则油再多火再猛,菜都会变黄变老。下锅后要迅速加盖,让油水汽将菜蒸至八成熟,然后揭盖加上好的鱼露和味精翻炒,就可上盘了。芥蓝菜其实很像女人,女人离不开水,芥蓝菜也离不开水。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生活中有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传说晚清大臣丁日昌更爱芥蓝菜,任上海道台时特地从家乡揭阳带去菜籽种植,至今上海、苏州一带还将芥蓝称为丁公菜。这一传说虽然难以考证,但芥蓝原产广东,北宋苏东坡贬居惠州时在《雨后行菜圃》诗中已有“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的诗句,因此还是有些根据的。有研究还指出,芥蓝与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甘蓝同种,与其近亲兄弟如青花菜(青花椰菜)和结球甘蓝(圆白菜)颇有渊源,是甘蓝传入中国后在粤地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顺便说一下,圆白菜潮汕俗称哥呖,是当地腌制冬菜的原料。有些品种的芥蓝叶长得太大太圆,俗语会戏称为哥呖变!

来源:南方网

蔬菜档案甘蓝类(5)球茎甘蓝

蔬菜档案甘蓝类(5)球茎甘蓝

一、基本资料

中文名:球茎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ulorapa DC.

别名:苤蓝、擘蓝、茄莲、玉蔓菁、土苤、芥蓝头

科属:十字花科芸苔属

分布:原产地中海沿岸,在德国普遍栽培,16世纪传入中国,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用途:其食用部分为肉质球茎,口感清脆、香甜细腻、肉质鲜美,可鲜食及腌制。

二、形态特征

球茎甘蓝由叶用甘蓝变异而来,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茎叶直立,高30-6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在地上2-4厘米处,膨大成为球茎,直径5-10厘米;球茎外皮通常为淡绿色、绿色或紫色,内部肉质白色。卵形叶片长20-40厘米,光滑并被白粉,边缘有明显的齿或缺刻; 总状花序黄白色;角果长圆柱形,种子球形;花果期4-6月。


三、生长习性

1、环境。结球甘蓝喜温和气候,也可以抗严霜和高温,适温范围为7-25℃,发芽适温18-20℃,幼苗期能耐-10℃的低温和抗35℃以上的高温,结球期适温为15-20℃。结球甘蓝属长日照作物,未完成春化之前,长日照利于生长。

2、土壤。结球甘蓝对土壤的选择不很严格,适宜在疏松肥沃、通气性良好的腐殖质丰富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中种植。

3、水肥。结球甘蓝在空气湿度70-80%, 土壤湿度60-70%时生长较为适宜,幼苗期和莲座期,可忍耐一定的干旱和潮湿的气候环境,结球期喜土壤水分多,空气湿润。结球甘蓝喜肥耐肥,幼苗和莲座期需氮肥较多,结球期需磷钾肥较多,氮磷钾比例3:1:4。


四、种植要点

1、播种育苗。球茎甘蓝需要育苗后移栽,北方一般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播种1-2月,秋季播种7-8月。南方春秋冬三季均可栽培。撒播,盖土一公分,保持土壤湿润,五天左右出苗。5-7片叶时定植。

2、整地移栽。深耕土地后埋入有机底肥,将土块整细、耙平、压实。定植行株距30/20厘米,栽种后浇足水。

3、施肥浇水。球茎甘蓝是一种喜肥性植物,除了基肥之外,还需在它的不同生长期进行追肥,前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地使用磷钾肥,可穴施,也可用粪尿水浇灌,肉质茎开始膨大时,需要补充磷肥和钾肥。球茎甘蓝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结球期需水量增大,至少要浇3-5次水,球茎才会鲜嫩清脆,浇水不匀,易使肉质茎开裂或畸形,接近成熟时,停止浇水。

4、除草采收。未封行前通过2-3次中耕除草,可以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养分吸收,促进植株生长。肉质茎充分膨大后一次性收获。

五、品种介绍

球茎甘蓝按球茎皮色分绿色、绿白色、紫色三个类型,以绿白色的品质为佳。按生长期长短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类型。

早熟品种植株矮小,叶片少而小,定植后50-60天收获。早熟品种捷克白苤蓝由国外引入,已栽培多年。植株较小,叶丛直立;长卵形叶片稀少,浅灰绿色,叶面蜡粉较多,叶柄浅绿色;球茎扁圆球形,光滑皮白绿色,肉质淡白绿色,味甜质嫩,品质好,单株球茎重500克左右。

中熟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多而大,定植到收获需60-80天。中熟品种青苤蓝为天津地方品种,叶丛直立,生长健壮,表面有蜡粉;绿色球茎扁圆球形,皮薄质脆,鲜嫩纤维少;单株球茎重600克左右。

晚熟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强,定植到收获需80-100天。晚熟品种秋串为北京地方品种,叶片绿色多且大,有蜡粉,叶柄粗壮。球茎大,表面有蜡粉,扁球形,表皮浅绿色,肉质白色,单株球茎重1公斤以上。

外一篇:青苤兰独苗生长记

2019年去湖南旅游,逛市场时发现有青苤蓝的种子卖,二元一包,毫不犹豫的立马买下。立秋后套播在小葱边,出苗迅速整齐,五片真叶时移栽种植,行株距30/20,浇一次水后缓苗成功。其后的生长波澜不惊,叶片生长发育不错。

二月份小区封闭后,好长时间没有去菜地,一天同学打来 *** 说你家的芥兰苔长疯了,我都掐了几次了,能出门就快来掐。当时还觉得很奇怪,因为当年根本没有种芥兰,哪来的芥兰苔?后来来哥去了一次菜地,真的掐了好大一把正宗的芥兰苔,他说在小葱边那块地采摘的,我才明白是青苤兰变成了芥兰,原来买到了假种子。

后来我也能出门时,一到菜地立马查看变种的青苤兰,果然全是芥兰的模样,管它的,芥兰也是菜,吃苔也不错。后来在不断地采摘中,发现有一棵一直不起苔,叶片稀稀拉拉,差点随手拔了丢掉。不经意间,这棵青苤兰慢慢的长出了球茎,好漂亮的小球球啊,看着它一天天的膨大起来,心里也惊喜不断,终于有一棵独苗对版。

随着独苗球茎不断长大,我陷于了两难的纠结之中,是看它如何开花结籽?还是采回来吃,看它的口味如何?最终选择采摘回来吃掉它,没有过秤,应该有一斤多,因为吃了两餐,炒了两大盘。味道像萝卜,沙粉略甜,但有一股甘蓝的清香,种了一场,总算有收获。

降价超4成!黄皮批发均价5.8元一斤

6月21日晚,广州江南果菜市场发布本期(6月13日 - 6月19日)市场价格指数点评,本期蔬菜综合日均价为3.41元/公斤,较上周上升5.11%;本期水果综合平均价为15.94元/公斤,较上期上升0.23%。水果价格方面,黄皮、香蕉、火龙果下降幅度较大,平均价分别为11.67元/公斤、5.71元/公斤、4.37元/公斤,跌幅分别为46.9%、25.5%、25.%。

莴笋、茄子等蔬菜价格涨幅明显

本期蔬菜综合日均价为3.41元/公斤,较上周上升5.11%;日均成交量780.04万公斤,环比上升0.5%,其中本地蔬菜成交量59.14万公斤,环比下降6.07%;外地蔬菜成交量720.9万公斤,环比上升1.08%。

近日,广州市持续降雨,对蔬菜生长及运输造成不良影响,蔬菜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其中价格上升幅度较大的品种主要有莴笋、茄子、春菜,平均价分别为1.99元/公斤、3.09元/公斤、3.63元/公斤,涨幅分别为41.2%、38.1%、35.5%。

价格下跌幅度较大的品种主要有沙葛、芥兰头、韭菜花,平均价分别为1.68元/公斤、2.9元/公斤、12.7元/公斤,跌幅分别为23.8%、14.8%、14.4%。

黄皮、香蕉等水果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本期水果综合平均价为15.94元/公斤,较上期上升0.23%;日均成交量478.44万公斤,环比下降5.98%,其中国产水果交易量190.26万公斤,环比下降8.25%,进口水果交易量288.18万公斤,环比下降4.43%。

受雨水天气影响,前来江南市场购买水果的人员减少,水果成交量出现大幅下跌。本期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的品种主要有黄皮、香蕉、火龙果,平均价分别为11.67元/公斤、5.71元/公斤、4.37元/公斤,跌幅分别为46.9%、25.5%、25.%。

价格上升幅度较大的品种主要有进口火龙果、进口牛油果、芒果,平均价分别为13.21元/公斤、17.92元/公斤、9.51元/公斤,升幅分别为26.1%、21.9%、20.7%。

水果交易量方面,本期市场成交量较大的水果主要有进口泰国榴莲、进口山竹、西瓜,成交量分别为580万公斤、572万公斤、336.8万公斤。

下期蔬菜、水果价格走势如何?广州江南果菜市场预计,高温多雨天气仍会延续一段时间,预计下周蔬菜交易量下跌,菜价微升;雨水天气对水果交易影响更大,预计下周水果交易量继续下跌,价格保持平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春林

标题图/广州日报客户端资料图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

茶油薄荷鸡翅、炒烤牛肉、碧绿脆爽芥兰头

茶油薄荷鸡翅

食材&配料:

鸡中翅、干薄荷叶、山茶油、农夫山泉、老姜、一品鲜、鸡汁、冰糖

做法:

  1. 把鸡汁清洗干净后沥干水分。
  2. 将鸡翅和调料加入农夫山泉没过表面,放入干薄荷一起中火烧六分钟。
  3. 最后改大火把汤汁收干,出锅装盘后用薄荷点缀即可。

炒烤牛肉

食材&配料:

牛肉、蒜苔段、圆葱丝、烧汁、糖、味素、鲜味汁、辣椒油

做法:

  1. 牛肉切成小块清洗干净后加入嫩肉粉、料酒和盐腌制备用。
  2. 腌制好的牛肉加入白芝麻和淀粉、水上浆,放入五成热油温中炸至酥脆,下入蒜苔炝油后捞出控油。
  3. 起锅烧热油,将圆葱丝炒香后加入酱油炒匀出锅垫入盘底。
  4. 另起锅下入辣椒油、葱花、蒜片和红干椒爆香,加热所有的调料略微熬制后下入牛肉炒匀即可出锅装盘。

碧绿脆爽芥兰头

食材&配料:

小芥兰头、柠檬片、野山椒、小米椒、蒜片、葱、姜、雪碧、野山椒水、苹果醋、米醋、水、盐、白糖、味粉

做法:

  1. 将买回来的芥兰头清洗干净后用刀削成橄榄形,用开水烫一下后过冰水控水备用。
  2. 把所有的调料混合加入辅料调制成味汁,下入芥兰头,放入冰箱冷藏2个小时。
  3. 上菜前如图码入盘中,淋入少许的汁水即可。

标签: 芥兰 播种 时候 更好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