鳇鱼价值,鳇鱼头的 *** *** -百科-

鳇鱼价值,鳇鱼头的 *** ***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35 0
中国更大的淡水鱼你一定猜错了--鳇(huáng)鱼

鳇(huáng)鱼

学名为达氏鳇(river beluga)。主产于黑龙江水域,故乡为黑龙江,身躯庞大,一般体重50~100公斤,大者可达1000公斤,为大型食肉性鱼类。以其寿命长,身体大,食量多,力量强而著称,被誉为“活化石”“水中大熊猫”有淡水鱼王的美称。现存于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江——黑龙江从上游至下游,乌苏里江、松花江下游均有分布。


《辞海》中说鳇鱼古称“鱼覃”,鱼纲,鲟科。吻尖体长,亚圆筒形身躯,背灰黄绿色,最长可达9米,重达千斤,寿命长,淡水鱼中之王,肉味鲜美。鳇鱼的鱼卵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更有“水中黑黄金”之称。清朝的乾隆皇帝在一首题为《咏鲟鳇鱼》的诗中,将鲟鳇鱼的体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有目鳏而小,无鳞巨且修,鼻如矜戟,头似戴兜鍪”,将鲟鳇鱼形容为眼睛不大,身体修长,鼻如挺立的戟柄,头戴甲胄的武士。


建国后,东北大兴工业,水体污染崩坏,鳇鱼越来越少。时至如今,野生的鳇鱼已很难寻觅,野生的大鳇鱼更是难得一见,鳇鱼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近几年,忽然遍地叫卖鳇鱼,而且价格高的惊人,经常炒出“天价鱼”,博尽眼球。然而实际上市面上叫卖的这些野生鳇鱼都是出自鳇鱼养殖场的杂交鲟鱼,价格也就在几十块钱一斤。


鳇鱼为黑龙江水域的特产鱼类,其名贵的鱼卵所加工成的鱼子酱视为“黄金食品”,具极高的经济价值。据《黑龙江鱼类志》(张觉民 1995):鳇鱼由于个体大,16龄以上才能性成熟繁殖,稚鱼成活率低,任何环境因素或过量的捕捞均会造成资源的严重破坏。每年在黑龙江境内能捕获成熟个体的种群数不超过250尾。根据IUCN公布的受胁物种濒危等级的最新划分标准,鳇鱼应列为濒危种 。

鳇鱼要10~15年才能达到性成熟,来源稀少,已成濒危动物,故应宣传加以保护。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黑龙江的“淡水鱼王”,身长5米重2000多斤,曾被国家22万收购!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淡水鱼王——达氏鳇的传奇故事首发于2023年9月11日,科学早班机淡水鱼王,你知道淡水鱼王是哪种鱼吗?体型巨大而且极其珍稀,曾有人网起来一条卖给国家一夜暴富,它就是达氏鳇。为什么达氏鳇能在淡水鱼里称王称帝?它真的值如此高价吗?1. 渔民捕千斤鳇鱼发财

2018年5月11日,黑龙江抚远市一位叫马红军的渔民出江捕鱼,他像往常一样和伙计们开着铁皮渔船,在黑龙江中心撒下渔网。没想到的是,这一撒就推动了命运的齿轮。



中午11点左右,马红军着手收网,突然发现渔网好像被什么东西扯到了,他一个人根本拉不动,本以为是钩住了海草,却没想到渔网突然窜动了一下。

马红军是有着30多年经验的老渔民,他一看就知道上了大货,连忙让伙计们一起动手收网,拉出了一条令人震惊的大家伙。



“天啊!这么大的鳇鱼!”有人惊叹,“这船拖得动吗?”马红军可以肯定这条鱼是他自己捕鱼这么多年见过的更大的鳇鱼,他们又惊又喜,拖着鱼上岸称重,这条巨大的鳇鱼居然快有3.6米长,1028斤重!2. 皇帝爱吃的淡水活化石

马红军捕的巨鱼大名叫达氏鳇,也叫鳇鱼、黑龙江鳇、鲟鳇鱼等,是黑龙江特有的一种鱼类。达氏鳇有着奇怪的外形,脑袋和鼻子尖尖的,尾巴也是歪的,它们通常是黄褐色,身体没有鳞片,脊背及侧面有硬鳞。


鳇鱼价值,鳇鱼头的制作方法-第1张图片-


3. 达氏鳇的食量与历史

达氏鳇是淡水鱼里体型更大的鱼类,身体可以长到5.6米,体重可以在1000~2000千克以上。它们生性凶猛,喜欢食肉,幼鳇吃一些小型鱼虾,成鱼则开始捕食如大马哈鱼一般大小的鱼类。

达氏鳇的食量和它们的体型成正比,只要大嘴一张,就能暴风吸入好几十条小鱼,它们吃饱喝足后会慢慢地浮上水面,不停地甩动身体。有人剖过一条200多斤的达氏鳇,在它体内掏出了重达30斤的食物。



4. 淡水鱼王的历史和传承

达氏鳇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它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据说在1亿3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甚至和恐龙一起在地球生存过。达氏鳇还是很多现代硬骨鱼的老祖宗,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刺鱼类。

达氏鳇的寿命非常长,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活到50多岁,曾经被用作进奉给清朝皇室的贡品,还被英国国王认定为“皇帝鱼”,因此也有了淡水鱼王的美称。



5. 达氏鳇的多重价值

达氏鳇的价值在哪里?达氏鳇从鱼头到鱼尾每一处都有极高的价值,它们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据说达氏鳇刺少肉多,肉质鲜甜弹牙,是不可多得的水产美味。

达氏鳇富含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脂肪酸、维他命等营养物质,《本草纲目》还写到鳇鱼可以治疗疮病,补血益气。值得一提的是达氏鳇的鱼软骨,被民间叫做“龙筋”,具有特殊的保健和抗癌效果。



6. 达氏鳇的多用途

它们的鱼皮还可以用来做鱼皮皮革,虽然听起来很奇葩,但和鲨鱼皮、鳄鱼皮一样都是不少奢侈品厂商追求的材质。在有特殊收集爱好的人们之中,达氏鳇鱼皮制品可以说是有价无市。



7. 达氏鳇的繁殖和保护

达氏鳇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平时在水流湍急的深水区泥沙处产卵,平均每次可以怀鱼卵100万粒,鱼卵呈现黑色或褐色。雌性达氏鳇虽然生得多,但它们要到12年以上才算成熟,因此繁殖周期非常长。

这些鱼籽是达氏鳇身上最为值钱的部分,可以用来 *** 鱼子酱,在国外更高可以卖到1600美元一千克,有“黑色黄金”“黑珍珠”之称。



8. 珍稀保护

达氏鳇只产于我国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部分地区,不过近年来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到2005年时早就连10万吨都没有了。在1999年,我国终于成功研发了人工繁育达氏鳇技术,拯救了达氏鳇种族的存续。

由于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大,黑龙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达氏鳇生活的水体污染程度增加,因此适宜的栖息地也大大缩减,加上人为捕杀,达氏鳇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极危物种。



9. 科研和保护的努力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达氏鳇稀少的数量令它们的价值更上一层楼,如果能有活体标本给专业人员研究,相信能为我国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动物的保护做出更进一步的研究,所以国家花费重金购买达氏鳇也不是不能理解了。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如此长寿的达氏鳇活过了地球霸主恐龙,最终居然因为人类几近灭绝,可能很多人都想尝尝皇帝吃过的鱼吧!为了一时的口舌之欲而灭绝一个种族,人祸是不是比天灾更恐怖呢?10. 环保与希望

今年7月初,中俄双方在黑龙江抚远市联合举办了放流活动,将7万条幼体达氏鳇放到黑龙江流域。这一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据说在5年间两国一共放了300万条达氏鳇,我国水域生态治理前景光明。



11. 总结

达氏鳇体型巨大,不仅有食用价值,还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不过它们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是我国珍贵的保护动物,因此不能随意捕捉和处置。达氏鳇能担当“淡水鱼王”之称,无疑源于其独特的历史、外貌和多重价值,但更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来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以确保其不会因为人类的贪婪而走向灭绝。


青海才有的鱼类,鱼卵有剧毒,曾当成粮食吃,如今成保护动物禁食

导读:青海才有的鱼类,鱼卵有剧毒,曾当成粮食吃,如今成保护动物禁食

文/农夫也疯狂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提问,有人问以前吃不饱饭的年代,山里河里都有不少野味,为何当时不去上山抓野兔、下河捞鱼等食物来充饥呢,而是选择吃野菜、啃树皮呢?

笔者看到这个问题也很好奇,问了一下村里的老人,他们说不是不抓,而是因为抓不到,也没有精力去抓。因为在白天要干很多的活,而且这些野味捕捞需要专业的工具,还要有经验才行。不然就是靠运气了,很难抓到的。偶尔抓到一只,也不够一家人吃的。何况当时也没啥油盐,更没有佐料,这样做出来的腥味很重,根本就吃不得。还不如野菜、野果充饥。

但是在我国有些地方,一些沿海地区因为没啥野果、野菜可吃,还是要想办法去捕鱼。其中在我国有一种鱼,它就是我国特有的鱼类,肉质很鲜美,但是卵却有剧毒,曾经就被农民当成充饥粮。后来却吃成了保护动物,如今存量超10万吨但是却禁止食用了。这种鱼就是我国青海特有的鳇鱼,你们认识吗?

鳇鱼的科普

鳇鱼是我国青海地区才有的一种鱼类,它也叫湟鱼,学名叫青海湖裸鲤,是鲤鱼的亲戚,是鲤科、裸鲤属鱼类,不过它和鲤鱼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身体比较的细长,并且头部是锥形的,关键是鳇鱼是无鳞鱼,也没有鲤鱼那样的胡须。

鳇鱼是一种冷水鱼,它常常生活在深潭、水流平缓的溪流中的缝隙中。并且这种鱼的适应性很强,不光是在淡水中生存,就连在淡咸海水中也能生存。它和鲤鱼的食性差不多,都是杂食性的鱼类,主要是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也常吃一些腐烂的植物碎屑,尤其是成年的鳇鱼还爱吃水生昆虫和鱼类。

鳇鱼的价值

在几十年前,鳇鱼在青海地区分布十分广泛。当时因为可吃的食物不多,粮食歉收的时候,就要以其他的食物来充饥,而鳇鱼就被称为充饥粮,也就是说这种鱼被当成粮食来吃。

鳇鱼身体细长,但是普遍不大,因为生长很缓慢,有些年数久远的也能长到五六斤重,长达一米左右,可是毕竟很少见。这种鱼和鲤鱼一样,刺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它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肉质是非常鲜美的,营养也箱单丰富,食用 *** 多样,既能鲜吃,也能做成鱼干慢慢吃,在当时是很受欢迎的。

但是需要注意,有些人爱吃鲤鱼,可是鳇鱼的卵却是有剧毒的,是不能吃的,轻则会出现腹泻、呕吐的症状,情况严重的会直接导致死亡。

听一些当地的老辈人说,在几十年前当地的鳇鱼太多了,根本就不值钱。有时候一网下去就有数千斤,而一脸盆也就是几毛钱,非常的划算,也是由于这个原因,鳇鱼才被大量的捕捞,被当地人当成粮食来吃。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湟鱼几乎养活了大半个青海人口。

可也是由于此后多年的大量捕捞,鳇鱼的数量严重减少了。到了1982年青海省 *** 之一次对青海湖采取封湖育鱼2年的措施,限产4000吨。而之后多次对其进行限产。为了保护鳇鱼,在1994年首次将鳇鱼列为入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且是二级保护动物。到了2004年《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更是将鳇鱼列为了濒危物种。

结束语

而近些年,随着保护措施的不断升级,还有人为的培育、养殖,经过努力青海的鳇鱼数量也明显有所恢复了,现在青海鳇鱼的村里已经突破了十万吨。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大家需要注意,现在鳇鱼数量虽然恢复了,可是依旧是禁止食用的哦,这一点希望大家要重视。而且需要铭记,虽然青海鳇鱼是一种珍贵的经济鱼种,但是它指的我们小心地去守护。

各位朋友们,你们认识这种鱼吗?欢迎留言!

图片来源 *** ,侵权可删除!

这鱼横行霸道1万年,从未有天敌,现在却害怕“中国吃货”一张嘴

大家好,我是麟大官人,关注麟大官人每天为你更新美食知识和技巧。(本文头条首发)

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那一直都是出了名的“吃货”!外国人觉得是不能吃应该丢掉的食物边角料,到中国人口中,都能瞬间变成美食。像鸡爪、鸭爪、鸡脖、鸭脖,包括鸡肝、鸭肝等等动物内脏,甚至是鸭舌头,在中国人嘴里,都是可以做成美食。不得不说“中国吃货”对食物的“接受能力”比起外国人那是厉害很多。

光是说吃食物边角料这个例子,还不足以证明我们“中国吃货”的能力。像是在外国人眼里的生物入侵难题,在我们中国吃货眼里,那简直就是好事!一个个中国吃货都想着去外国帮他们解决问题。小龙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外国小龙虾是一种危害极强的入侵生物物种,然而到了我们中国,小龙虾却成了营养且味道鲜美的餐桌美食。

但是光是这些,也还不足以证明“中国吃货”的能力,今天主要来讲的这个生物,它是在中国已经生存了一万多年的鱼,在水里横行霸道,从来没有碰到过天敌,它的名字叫鳇鱼。虽然鳇鱼一直横行霸道很厉害。但是不幸的是,在乾隆年间开始,鳇鱼不幸的碰到了“中国吃货”乾隆皇帝,当时乾隆皇帝只是尝了一口,就立马诗兴大发给它吟诗一首,并命名为鳇鱼。可见鳇鱼其鱼肉味道之鲜美,导致后续“中国吃货”对它也是万般青睐。

鳇鱼在成年之后,体重更高能长到几百斤,这样的鱼类在水里可谓是近乎无敌的存在。但是就是这样厉害的水中霸主,在被“中国吃货”们发现了它的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以后,竟然差点被“中国吃货”们吃到灭绝。可见“中国吃货”们不光只是吃东西厉害,为了吃东西而爆发的力量那是更加强大。为了吃一条美味可口的大鳇鱼,那怕是要叫上几十个人,也不是问题。

鳇鱼肉质嫩滑,味道鲜美可口,并且营养价值极高,大家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尝一下哦!

我是麟大官人,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大家转发收藏评论关注!麟大官人感谢大家的观看,我们明天再见!

湖北钓友竟钓到120多斤的鲟鱼,竟有人喊价36万?太值钱了

前言

最近,湖北地区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钓鱼事件。一位湖北的钓友竟然在湖中钓到一条重达120多斤的鲟鱼,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人竟然愿意出价36万购买这条巨大的鲟鱼。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

正文

鲟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也是我国的特产之一。它们通常生活在大江大河中,因为其体型庞大且难以捕捞,所以被视为非常珍贵的食材和观赏鱼类。而湖北地区正是鲟鱼的重要产地之一,这里的湖泊和河流提供了鲟鱼理想的生活环境。

据报道,这位幸运的钓友是在湖北某个知名的渔场进行垂钓时,意外地钓到了这条巨大的鲟鱼。当他看到鱼钩上挂满了鲟鱼后,不禁心中激动。鉴于这条鲟鱼的巨大身躯,他迅速将鱼拖到岸边,引起了周围钓友们的惊叹和羡慕。

消息很快传开,引起了一些富有的鱼类收藏家的兴趣。他们认识到这样一条重达120多斤的鲟鱼是非常罕见的,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于是,一位鱼类收藏家出价36万购买这条鲟鱼,希望将其添加到自己的收藏品中。

这样的喊价无疑让人吃惊。鉴于鲟鱼的珍稀程度和市场价值,它们的价格通常也是非常高昂的。

鲟鱼的肉质鲜美,富含营养,是高档餐厅和宴会上的热门菜肴。而鲟鱼的鱼子酱更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食材之一,因为从一条鲟鱼身上提取出一小块鱼子酱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除了作为食材,鲟鱼在观赏价值方面也非常受追捧。其庞大的体型和独特的外观让人们对其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之情。因此,有些人愿意花费巨资购买一条鲟鱼,将其放养在自己的私人池塘中,以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品味。

然而,尽管有人出价36万购买这条鲟鱼,但是这位钓友却拒绝了这个诱人的价格。他表示,这条鲟鱼是他一手捕获的成果,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而且,他也热爱钓鱼,对他来说,钓鱼的乐趣远远大于任何金钱可以比拟的东西。

这个故事反映出了人们对鲟鱼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珍视。鲟鱼是我们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鲟鱼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而这位钓友的行为也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价值,更因为它们对我们的生存和未来的影响。

结尾

总的来说,湖北钓友钓到120多斤的鲟鱼,并有人愿意出价36万购买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条鲟鱼的珍贵和稀有性使其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但钓友拒绝了高价的诱惑,表达了对自然和钓鱼乐趣的珍视。希望这样的故事能够引发更多人对保护自然资源的关注和行动,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中华鲟多少钱一斤?中华鲟的营养价值与功效是什么?

在揭晓中华鲟多少钱一斤之前,我们先看看中华鲟的特别之处。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具有很高的科研、药用和观赏价值。

市面上的中华鲟鱼价格大多是在20-30元左右,而且非常稀少。一般来说,市面上很少。不过,这些中华鲟鱼是要分辨清楚的,因为市面上大多数是莫斯科鲟或者其他鲟鱼,因为国家对中华鲟鱼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了。不同的地区,价格不一样,应该会在25-40元之间来回波动。

通过小编的介绍,大家知道中华鲟多少钱一斤了吧!正所谓,价值决定价格,中华鲟价格比其他普通鱼要贵,究竟它有什么价值呢?鲟鱼类在古代已作药用。《本草纲目.鳇鱼》引述陈陈藏器语云:“其肝主治恶疮疥癣,勿以盐炙食”,又在“鲟鱼”条下引述云:“其肉补虑益气,强身健体,煮汁饮,治血淋;其鼻肉作脯补虑下气;其籽如小豆,食之健美,杀腹内小虫。”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检测:肌肉含有十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有12.5%的“DHA”和“EPA”(亦称脑黄金),对软化心脑血管,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智商,预防老年性痴呆具有良好的功效;软骨和骨髓(俗称“龙筋”)有抗癌因子,可完全直接食用,素有“鲨鱼翅,鲟鱼骨”之说。

1028斤达氏鳇被渔民误捕,国家以22万元收购,后来它怎么样了?

意外捕捞野生达氏鳇

2018年的一天,黑龙江抚远的3名渔民像往常一样,进入到黑龙江打渔,然而在起网时发现,渔网变沉了不少,他们就以为这一网狩猎到了非常多的鱼。但是等到收网之后才发现,这次居然捞上来了一尾3米多长的达氏鳇。

打捞上来之后,三位渔民便向相关部门报告,当地水产局和抚远鲟鳇鱼保护协会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往现场,以22万的价格将这尾刚上岸不久的达氏鳇收购,同时转入到活鱼车间进行救治。

专家介绍说,此次捕捞的达氏鳇的体长为3.59米,重达1028斤,年龄已经上百岁,这尾达氏鳇是抚远近40年来首次捕捞体重超过千斤的达氏鳇,但达氏鳇在捕捞的过程中受伤,幸运的是,鲟鳇鱼专家朱翥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它只是表面有伤,并没有伤及到内脏,进行救治之后就会恢复健康。

达氏鳇是从白垩纪时期就生存下的生物,有着水中活化石之称。在古代,达氏鳇是皇室贡品,因为肉质细嫩,口感香甜而受到人们欢迎。

在过去,人们虽然捕捞达氏鳇,但因为捕捞技术落后,鳇鱼的自然繁殖速度能够跟得上人类的捕杀速度,所以它们没有灭绝的风险。

但是在近现代,达氏鳇的鱼子酱成为了高端食材,在国外优质的达氏鳇鱼子酱的价格甚至是以粒来收费。然而,即使达氏鳇的鱼子酱价格高昂,但仍旧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而这给达氏鳇的濒危埋下了伏笔。

达氏鳇的寿命很长,但成长周期却非常慢,其中雄鱼要到12岁以上才会繁殖,而雌鱼则要到16-17岁才会产卵。长达16-17年的生长周期,使得它们还未繁殖后代时就容易被人们捕捞。

而到了产卵年龄时,又因为鱼子酱的经济价值较高,而被渔民捕捞,导致产卵量锐减,以至于达氏鳇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陷入到了灭绝的危机之中,现如今它们已经被列为濒危动物,同时也成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028斤的野生达氏鳇被解救,不仅意味着它免受杀害,还意味着它可以在人工环境下繁衍后代。

达氏鳇被救助后

1028斤的达氏鳇被救助后,工作人员将它作为鱼种研究和人工繁殖。

达氏鳇属于体外受精,体外受精的好处就是母亲不用承担怀孕之苦,也不用承担养育后代的工作,这大大减轻了它们的负担,所以它们每次产卵量非常高,可以达到25万–400万粒,平均为100万粒。

但是体外受精的弊端也很明显,首先是受精数量较低,达氏鳇在产卵期间,雌雄会赶到同一个地方产卵和排精,利用水流的力量让 *** 遇到卵子,而这种方式会使得大量的卵子难以受精。

其次是后代的成活率低。由于后代是在危险重重的野外孕育,而不是在母亲安全的体内,所以它们被其他生物吞噬的概率非常高,以至于能存活到成年的个体少之又少。

但是在人工环境下,人类可以为它们提供合适的环境,尽可能地提高卵子的受精率。其次在人工环境下,鱼卵们不会遇到天敌,成活率也会大幅度提升。

黑龙江抚远工作人员表示,对达氏鳇进行人工繁殖之后,鱼苗体长达到20多厘米后将它们放生到黑龙江,预计能有100多万尾鱼苗放生。但由于达氏鳇对水质要求高,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较严,尽管预计能放生100万尾鱼苗,但能成活到成年的数量较少,仍旧需要我们大力保护它们。

对于该1028斤的达氏鳇最终的归宿,工作人员介绍,但它孵化繁育之后,会将它转移到抚远鱼博馆生活,原因是因为它的体型较大,对食物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外界环境很难满足它的要求。同时因为它的个头太大了,放生到野外有可能会再次被渔民误捕,不如将它放在人工环境下养育,同时还能向普通民众进行科普工作。

(达氏鳇标本)

总结

为了保护达氏鳇,科学家们不仅仅会保护野生个体,还在努力地为它们改善原有的生态环境,比如:在达氏鳇所生活的区域设置禁渔期,在当地水域附近组织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尽量为它们提供一个合适的栖息地,能够让它们能在野外水域自然恢复种群数量。

黑龙江的“淡水鱼王”,身长5米重2000多斤,曾被国家22万收购!

这是一个平凡的日子,2018年5月11日,位于黑龙江抚远市的一名名叫马红军的渔民,与他的伙伴们一同出航,展开了一次寻常的捕鱼之旅。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天将成为他们生活中最不平凡的一天。



船行至黑龙江中心,渔民们投下了他们的渔网,打算寻获一些普通的淡水鱼类。然而,当马红军开始收网时,他感到渔网突然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牵引,渔网猛烈地晃动了起来。渔民们不禁惊呼,完全不明白他们究竟捕获了什么。



渐渐地,他们合力将渔网拉了上来,震惊的场景展现在众人眼前:一条巨大的鳇鱼,长达3.6米,重达1028斤,巨大而庞然的身躯让渔民们目瞪口呆。



这个发现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广泛关注,他们纷纷表示羡慕和震惊。毕竟,这么大的鱼在市场上可卖个好价钱。抚远水产局和鲟鳇鱼保护协会也闻风而来,最终以高达22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从马红军手中购买了这条罕见的鳇鱼。马红军的命运因此翻转,他不禁思考这种淡水鱼的背后到底有何来历。



这个神秘的淡水鱼被称为达氏鳇,它还有其他一些别名,如鳇鱼、黑龙江鳇和鲟鳇鱼,是黑龙江地区特有的鱼类。达氏鳇的外观相当奇特,带有尖尖的头和鼻子,弯曲的尾巴,通常呈黄褐色,身上没有鳞片,但背部和侧面覆盖着坚硬的鳞片。



达氏鳇是淡水鱼中体型更大的一种,可以长到5.6米,体重甚至超过1000千克。它们具有强烈的食肉本能,幼年时以小型鱼虾为食,而成年后则捕食像大马哈鱼一样大小的鱼类。由于其巨大的嘴巴,一次进食可以摄入数十条小鱼,有报道称,曾有人在一条200多斤的达氏鳇的体内找到了重达30斤的食物。



这种鱼类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它们可以追溯到1亿3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甚至与恐龙一同存在于地球上。达氏鳇还被认为是现代硬骨鱼类的祖先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刺鱼类。达氏鳇的寿命非常长,可以活到50多岁,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它们可以长寿无比。



这种淡水鱼以其各个部位的珍贵性而闻名,从头到尾都有极高的价值。达氏鳇的肉质鲜美,口感鲜甜弹牙,被誉为水产美味。此外,它们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据《本草纲目》记载,鳇鱼还具有治疗疮病、补血益气的功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达氏鳇的软骨被民间称为“龙筋”,被认为具有特殊的保健和抗癌作用。



此外,达氏鳇的鱼皮也具有极高的价值,可以用来 *** 鱼皮皮革。虽然听起来有些奇怪,但它与鲨鱼皮和鳄鱼皮一样,是奢侈品制造商追逐的材料之一。在收藏爱好者中,基于达氏鳇鱼皮制成的物品更是价值不菲。



不仅如此,达氏鳇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强大。它们通常在水流湍急的深水区域产卵,每次平均可以产下100万粒鱼卵,这些鱼卵呈现出黑色或褐色。尽管雌性达氏鳇产卵数量众多,但它们要经过12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成熟,因此繁殖周期异常长。这些鱼卵被认为是达氏鳇身上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们可以用来 *** 鱼子酱,在国外,更高可以卖到每千克1600美元,因此被戏称为“黑色黄金”或“黑珍珠”。



然而,尽管具有如此多的珍贵特点,达氏鳇的数量近年来急剧减少。到了2005年,其数量甚至不足10万吨。幸运的是,在1999年,中国成功研发了人工繁育达氏鳇的技术,这拯救了这一物种的存续。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黑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达氏鳇栖息地受到威胁,再加上过度捕杀,达氏鳇已经被列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并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极度濒危物种。



正如俗话所说,“物以稀为贵”,达氏鳇因其稀有性而具有更高的价值。国家花费重金购买这些珍贵的淡水鱼,目的在于保护这一物种,同时也为生态环境和水生动物的保护做出更多的研究和贡献。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种如此悠久的物种竟然面临着濒危的命运,这引发了对人类行为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的深刻思考。对于一时的口舌之欲,我们是否应该为了满足味蕾而导致一个物种灭绝呢?然而,有一丝希望。今年7月初,中俄两国在黑龙江抚远市联合举办了一次放流活动,释放了7万条达氏鳇的幼体到黑龙江流域。据称,在接下来的5年里,两国将共放养300万条达氏鳇,这为中国水域的生态治理带来了希望。



总的来说,达氏鳇以其巨大的体型、珍贵的科研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闻名。然而,由于其数量稀少,它们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珍贵保护动物,不能随意捕捉和交易。虽然达氏鳇因其丰富的特性被誉为“淡水鱼王”,但它们的生存状况让人深感担忧。面对这一局面,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以确保它们在地球上的生存。愿我们能够在未来看到达氏鳇继续生存并繁衍,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增添一抹独特的色彩。


价值550万的大鲟鱼被洪水冲走!损失近千万、江西龙南县鲟鱼养殖之一人一夜衰老

这几天,江西、广东、广西多地因特大暴雨山洪暴发,险情频发。在距江西全南县仅40公里的龙南县,也遭遇了强降雨,多个村庄房屋倒塌,农业生产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1

37条100多斤大鲟鱼 600尾养了8年的鲟鱼全部被冲走

养殖户失声痛哭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杨村镇山清水秀,养鲟鱼的农户很多,突如其来的泥石流让整个鱼塘都被泥沙冲毁,不少鲟鱼养殖户损失惨重。

江西省赣州龙南县九连山镇古坑村

龙南县杨村镇道路被冲毁

在一个浑浊的水塘里,数十条几十厘米长的鲟鱼都已经死掉,翻着的白色肚皮和土黄色的泥水形成强烈的反差,而鱼塘旁边的土地上,部分捞上来的鲟鱼都已经开始腐烂。



浑浊的鱼塘

鲟鱼养殖户任井亮和家人正冒着大雨,在泥泞的鱼塘里将死掉的鲟鱼一条条捞出。从6月9日晚,任井亮一直忙到现在,已经三个晚上都没有睡觉了。尽管9日晚他就一直在抢修鱼塘,但是10日上午他的鱼还是全部跑掉了。



任井亮家鱼塘

鲟鱼一直是市场上的名贵品种,按照当地批发价,任井亮家的鲟鱼一般卖13元一斤,一条能卖60多元,而现在这些鱼都只能捞出去埋掉,任井亮估计今年的损失在30万元左右。



养殖户任井亮



在龙南县九连山镇古坑村,作为龙南县鲟鱼养殖之一人,徐泽全这几天彷佛瞬间衰老。这次洪水,不仅将他在水库里养的600尾养了8年的鲟鱼冲走,还将他在鱼塘里养殖了十多年的37条100多斤的大鲟鱼全都冲走。

江西省赣州龙南县九连山镇古坑村

徐泽全说,大鲟鱼是取鱼子卖,每斤15000元,100多斤的大鲟鱼可以取10多斤鱼子,因此一条大鲟鱼就价值几十万元,37条大鲟鱼价值550万元。徐泽全说,他本来已经跟北京的买家谈好了价格。

徐泽全家的鱼塘

现在,徐泽全的鱼塘一片狼藉,堆满了树干和垃圾。6月10日早上,暴雨引发山洪,将徐泽全家的鱼塘完全摧毁,损失近千万。徐泽全的儿媳赖金梅当时哭着用手机记录了全过程。

徐泽全儿媳 赖金梅:100多斤的大鲟鱼就这样游走了,它们在水里挣扎着,我老公去救鱼,我叫他回来,我说不要鱼了。上面洪水都来了,他还在那里,我喉咙都叫哑了,这些鱼全部都在这里挣扎。

大鲟鱼被冲走

除了鲟鱼养殖,江西龙南县还是赣州脐橙的主要产地之一。2018年,龙南县的脐橙种植面积达到5.51万亩。以前的脐橙大都种在山坡上,如今因为脐橙的销路一年比一年好,不少种植户都把脐橙种到山下。因为洪水倒灌,脐橙种植户蔡美亮家种了8年多的13亩脐橙树已经泡在水里四天了,在长时间积水的浸泡下,脐橙树的根已经烂掉,再不处理的话,这些树过几天就会完全死掉。

蔡美亮家的脐橙园

据了解,龙南脐橙浸泡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基本上属于颗粒无收。浸泡时间10小时以下的,减产30%,初步统计全县减产两成,在7000吨左右。不过,龙南县被水淹的脐橙园,在赣南脐橙是个非常少的个案。因为赣南脐橙发展之初,是利用荒山、荒坡来种植脐橙,地势都比较高,一般是不会被水淹,所以,这次洪水天气过程,对赣南脐橙整体的产量影响不大。

赣南脐橙种植园

目前,龙南县已经成立10个工作小组,赶到各个村镇,帮助村民恢复生产,尽量将损失降到更低。同时这次洪水也给当地一个重要提示,让他们发现农业产业布局中的问题,他们也准备对当地的产业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

龙南县下一步也将积极出台一系列农业奖补政策,帮助灾民尽快恢复生产,让他们的损失降到更低限度。

救助热线:

徐泽全:13677079903

任井亮:13340172558

蔡美亮:15170620804

半小时观察

看到那些被洪水冲垮的鱼塘,被洪水浸泡的脐橙树,我们也替农民感到心痛,这些都是他们辛苦多年的耕耘成果,洪水的确是暴露出了农业产业脆弱的一面,眼下遭受洪灾的各个地区都在积极展开灾后补救和重建,但灾后重建绝不是简单的原址恢复,龙南县的做法值得推广,灾后让农业专家展开实际勘探,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这样才能提高抗灾能力。

2018年,渔民在黑龙江捕获一条大鱼22万卖给水产局!鱼还活着吗?

本文内容来自于 *** ,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黑龙江,一条宽广的河流,世界十大大河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历史和命名传统,曾被古人称为黑水、弱水、完水,唐代则将其命名为望建河,辽代改称黑龙江,清代则有了“乌江”、“乌龙江”等多种称呼。这条伟大的河流,横跨东北部,穿越蒙古国、中国和俄罗斯,最终注入鄂霍次克海。

黑龙江流域物产丰富,江内栖息着百余种野生鱼类。这些多种多样的鱼类,令当地人编写了一个俏皮的顺口溜,以便记忆: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而在这个丰富的水域中,生活着一种特殊的鱼,当地人称之为“黑龙江鳇”。这种鳇鱼能长到5至6米长,重达2000斤。


一天,抚远县的渔民马红军和他的两名伙计,正如往常一样,驾驶着一艘老式的铁皮船,缓慢地驶向黑龙江的中心地带,准备进行捕鱼。渔民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收入还算不错,毕竟他们不会空手而归。有时,运气好的话,能捕到一些高价值的鱼,甚至可能一举致富。

这一天的天气宜人,阳光灿烂,气温逐渐回暖,鱼儿们也变得更加活跃。渔民们刚刚开始收网,就迎来了一系列的丰收。然而,在兴高采烈之际,一名伙计在拉网的过程中发现了异常,似乎有什么东西卡住了渔网。他们费了好一番力气,但是渔网依然纹丝不动。渔民们立刻明白,这很可能是一条巨大的鱼,至少有几百斤重,价值不菲。


渔民们小心翼翼地将渔网拉回,将大鱼拴住,然后用绳索将它固定在渔船上。这是一条巨型的鳇鱼,当它被拉上水面时,渔民们惊呼道:“是鳇鱼,大鳇鱼!”这只巨大的鳇鱼拼命地挣扎,但已被渔网牢牢捉住。

马红军和他的伙计开始准备将这条宝贵的鳇鱼带回岸边,但为了防止鳇鱼的逃脱,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地操作。当鳇鱼的状态稳定后,他们开始用力拉网,成功地将它带上岸。这个庞然大物引来了众多人的围观,因为这种巨型鳇鱼在当地极为罕见。


大家纷纷围拢,一些年轻的渔民惊讶地说:“这就是‘黑龙江鳇’吗?太大了!”尽管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渔民,但却少有人亲眼见过如此庞大的黑龙江鳇。随着渔船驶回港口,人们立即想要知道这条大鱼到底有多重。渔民们想尽办法,最终决定使用一个铁架来称重,但是由于鱼太长,尾巴还露在外面,这也成为了一个难题。


最终,他们决定用铁架将鳇鱼悬空起来,避免触碰地面,以进行称重。这条鳇鱼的毛重达到1028斤,去掉铁架后净重为998斤,体长3.59米。渔民们都惊叹于这条巨大鳇鱼的体型,它的肚子比猪还大,而且马红军估计其中至少有200斤的鳇鱼鱼籽,根据市场价格,鱼籽的价值高达15万元。

然而,这只鳇鱼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巨大的体型和丰富的鱼籽上。鳇鱼鱼籽可以加工成顶级美食——鱼子酱,而这只野生大鳇鱼的肚子里正好蕴含着 *** 鱼子酱的原材料。考虑到这只鳇鱼的体型过于庞大,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以及在野外环境下生存的风险,当地水产局和鲟鳇鱼保护协会决定将其收购,以确保其安全和长寿。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 *** ,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 *** 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标签: 鳇鱼 *** *** 价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