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候?舌尖沈阳
春分必吃驴打滚
早春三月的沈阳,可能是一年之中最富生机的时节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春分是春季的一个中分点,提到春分的传统食物,各地都有所不同。
按照北方人的习俗,春分这天得吃驴打滚,以求避邪祈福。驴打滚的加工材料包括水磨糯米粉、黄豆面、红豆沙、白糖、香油、桂花等, *** 过程包括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是老少皆宜的美食。因其最后 *** 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而得名“驴打滚”。
沈阳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驴打滚这种小吃虽然曾经是老北京的传统小吃,但现在在沈阳也十分受欢迎,已经成为各种时节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小吃之一了。由于驴打滚 *** 过程稍嫌繁琐,摄入太多又不易消化,很多人都是浅尝辄止,所以多数市民会选择去专门的粘食店购买现成的驴打滚食用。
在沈阳,做驴打滚最有名的店无疑是位于中山路150号的老北市粘食了(其他区域还有分店),这家在沈阳已经经营30多年的老店,可谓是粘食界的天花板,店里专营各种粘食,驴打滚更是招牌产品,其中最受市民欢迎的是芝麻花生馅的驴打滚,软糯香甜,口感细腻。平日里营业时间排队的市民就不少,估计春分这天更是门庭若市了。由于驴打滚有反生变硬的习性,建议市民当天购买当天食用。
和平区南四经街59号楼有一家小店名为“正宗驴打滚”,店面很小,超过5个人就能感觉到“拥堵”,店内主营各种口味的驴打滚,其中以花生、豆沙和桂花三种口味最受市民欢迎。桂花口味的驴打滚入口清香,别具特色,甚至可以说是艳压群芳,小红书上推荐这家店桂花驴打滚的沈阳博主简直不计其数,用得最多的词儿就是“惊艳”。
春分节气气候温和,阳光明媚,民间还有种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包括苋菜、韭菜、豆芽、莴苣、葱、豆苗、蒜苗等。
春分时节,沈阳跨浑河东塔桥独具魅力。高级记者 张文魁摄
七十二候?风物
春分看芽
春寒料峭,一直以为沈阳的春天还早,紧赶慢赶的,春分居然到了。到户外搜罗一圈,才发现草木争春已进入开赛阶段,虽然尚未百般红紫,但那一个个饱胀的春芽,却似迫不及待地喊着:春天来了。
春分时节,本来春已过半,但沈阳的春天,才刚刚开始。玉兰花、丁香花的花苞已有欲放的趋势,满树的桃花,近看花蕾并不明显,远远望去,却也隐隐有一片片绯红。从大地上观察,那是绿色的天下,小草自不必说,在城市的庭院内看到了一簇簇毛茸茸的绿色,近观,原来小根蒜已经长出来寸余了。
沈城春天的先声,还在杨树和柳树。近年来,沈阳街道两旁广植杨树,人们与杨树的互动,莫过于春天落的“杨树狗子”和秋天用杨树叶柄“勒狗子”。不知道杨树怎么和“狗”结了亲戚。春江水暖,不是人人都得感知,但满城“杨树狗子”飘落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
现在,不管是从杨树下向上仰望,还是从高楼向下观,道路两旁的杨树,正在憋大招。满树的杨树花苞,仿若千树万树花朵,生机无限。有的地方将杨树花称作“无事忙”,并有谚云:“无事忙,无事忙,三天不见大长长”。杨树花的花期很短,万朵千朵准备着,只待一夜春风暖。春分前后,某一天气温渲染到位,推门一看,杨树花挂满枝头,春也就到了。
在古风的诗句和画面中,柳芽儿是春天的标配,在沈阳的浑河两岸、南湖公园、万柳塘公园等滨水之地,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润的是随风飘摇的鹅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中的春色,也写柳树的柔。
“遥望层城带落晖,昔年曾此一枝依。别来已见梅三发,到日惊看柳半肥。”清朝著名女诗人徐灿随丈夫陈之遴第二次被流放关外,写下了这首《望沈城》。
她到沈阳时,柳叶刚刚长出来一半儿。
那时节,春分已过了。
杨宝峰 绘 (作者为辽宁省美术馆原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七十二候?溯源
春分问典 何为电影
春分,古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斗指卯,太阳黄经达0°,于3月19日至22日交节。
《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侯。”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至於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二节为一时,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节也。”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足见春分祭仪之重。
春分节气古来就已国际化。春分日是西方阿富汗、伊朗等国的新年,据考延续了三千多年。春分节气在东方岛国也延用千年,1948年,他们又将春分日定为法定假日。
元代《王祯农书·农桑通诀》春分三候:“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玄鸟,燕也,就是“架架格格”的如乌之鸟。高诱曰:“(玄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礼记·月令》:“至之日,以大牢祠高禖(媒),天子亲往。”就是说,到了春分日,用大牢(牛羊等)供奉主管婚姻和生育的神,天子亲自到场。春分后五日,雷乃发声。《淮南子》:“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雷,春分后出地发声,秋分后入地无声。再五日,始电。电,阳光也。《易·彖》:“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彰)。”《公羊传》:“电者,雷光。”要么阳光,要么雷光,古人说这是电。
唐元稹《春分二月中》:“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且慢,这难道是说,唐代春分日,下雨天人们就去看电影了吗?看电影还不算,还有这玄鸟语、解人情,是不是说自来自去的梁上燕,就如相亲相爱的水中鸥?这春分,简直就是一派良辰美景奈何天,只羡鸳鸯不羡仙生生不息的光景了。
陆允铭 绘
七十二候?节令
升温虽快但寒意未消
今年3月21日5时24分进入春分节气。此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暖湿气流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冷空气势力逐步削弱,黄河以南地区的日平均气温都能超过10℃,进入明媚的春天。从近30年节气大数据来看,在春夏季的12个节气期间,我国大部地区都处于升温状态,其中春分节气升温最为明显,平均气温升幅可达3.5℃,是全年升温最快的节气。在东北地区,虽然升温也很快,但在春分时节,大部分地区仍被冬天“掌控”,寒意未消。比如沈阳,常年要到4月20日左右,也就是谷雨节气前后,才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
春分节气里,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北冷涡”。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所以此时的“春风”更多是从西伯利亚“发货”,杀伤力很强,除了时而会带来扬沙或浮尘天气,凛冽的春风还会让人感到寒意更甚。
这个时候,气温波动大,昼夜温差也大,需要及时调整着装,更要遵循“春捂”的原则,减衣时先减上身后减下身,减衣不宜太快,换季太猛。同时,春分这段时间降水量依然稀少,而气温逐步升高,蒸发量却明显增多,随着耕层土壤的解冻,遇到连续的大风天气,土壤含水量会急剧下降,阶段性干旱时有发生,所以农田保墒是每年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工作。
春分蛋儿俏 风起纸鸢飞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春分日,南方一片草长莺飞、花红柳绿,北方一些地区却还在望“春”兴叹。风俗也显示了南北差异。在南方,人们忙着“送春牛”“粘雀嘴”,北方人则开始了“竖蛋”比赛。挑一颗圆而周正的鸡蛋,立于桌面,期待鸡蛋站立不倒,寓意留住春天的美好。成功地竖蛋,需要寻找合适的点在凸凹中形成三角平面,这样一来,人们“竖”的也是一份不急不躁与纯粹的心。
春已过半,花未开,春风却急急地来。“风一吹,吹三天”,东北方言中有“捂了嚎风”,原意指风,徐缓又执拗,带着声响,形象生动。一到春分,趁风放纸鸢,这一风俗古已有之。清末文人缪润绂在《沈阳百咏》中记载:“风筝巧制羡营州,弱线飘飘逐去留。三作春声满空际,一时儿女尽昂头。”古时,老沈阳人多用纸来裱糊风筝,仰望天空,纸鸢齐飞,高凌云际,欲落不落,人们尽兴奔跑,日暮而归。如今,风筝的材质逐渐进化,款式繁多,在娱乐项目众多的当下,沈阳人放风筝的兴致却丝毫未减,是为捕捉这短暂的春光。
在沈阳,春天很短,人们叫它“春脖子”。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还有人干脆说它“头连肩膀”。春分一过,白天越来越长,适宜踏青游园。春分天气暖,室外人声喧。春风过处,泥土干燥,微微吹起沙尘,女士们纷纷戴起了丝巾,摆出造型,荡起五色春光。脱掉秋裤的沈阳人,来到彻底开化的浑河边,寻找露头的河蚌。春到深处,万物奋力积蓄光和热,攒足“家底”去面对未来的风雨。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王若若 詹德华 赵威 徐佳婷 胡潇文
视频:徐小凌 李禹墨 钟俊东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美食笔记:DIY北京驴打滚文〡晓无涯
图〡晓无涯
昨天晚上,已经吃过晚饭的娃儿突然对我说,她想吃驴打滚!也许长久以来我已习惯挖空心思地进行投喂,然后再习惯她的拒绝和挑三拣四。这一下子,居然开口跟我要吃的,还是要我亲手做的,我确信我有些激动,以至于我竟忘了问她:她哪儿知道驴打滚的?
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不会做驴打滚!
我不怕,只要有心,有手机,我想,应该不会太难。视频里演得确实很简单,只要买好黄豆面、红豆沙和糯米粉,蒸一蒸,擀一擀,滚一滚就成了。
既然如此简单,那说干就干!家里有糯米粉,只要买上黄豆面和红豆沙就齐了。可我高估了商业街小超市的流通能力,只找到红豆沙,没有黄豆面。于是,我又只能求助万能的 *** ,终于发现一个从生黄豆开始 *** 驴打滚的视频。这下,可成了我的救星,黄豆面不好买,生黄豆总是好找的。
于是,我开始了之一步,烤黄豆!
将黄豆洗净,放烤盘里,上下180度,烤到黄豆呲口即可(需要看各家烤箱的脾气,我家是小烤箱,大概烤了二十分钟)
看样子,这是一场恶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出成果。正愁间,娃儿“体贴”地跟我说:“妈妈,今天太晚了,明天再做吧!”
谢天谢地!我将烤好的黄豆放到烤箱里进行自然冷却,便与厨房道晚安。
夜里,我竟做了一个关于驴打滚的梦~~~正当我想努力记住情节时,我醒了!于是,我真的起来洗漱,开始继续做驴打滚。
今天,从第二步开始:磨面!
不得不说,没有金钢钻还是不要揽瓷器活!由于不是专业的研磨机,整个磨面过程比较痛苦,需要磨一遍,筛一遍,来来 *** 倒腾了十多回,最终也没能将所有的豆子变成面~~
看着筛出来的面差不多够用,我开始转移战场,进行第三步:蒸糯米糕!
准备差不多400克糯米粉,分步兑入适量净水并不断搅拌,最后调成稍稀的粘糊状,再热水上锅蒸约20分钟(以糯米糊糊蒸熟为准)。
待糯米糊蒸好,便可以进行第四步:擀!
由于糯米黏性超强,为防沾手,需要先在案板上洒上黄豆面,并趁热揉搋,最后擀成一张大的长方形面皮,这个过程一定要不停地洒黄豆面,否则,会粘到你怀疑人生。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滚!
在擀好的面皮上涂上红豆沙,其实这一步看似非常简单,但实际操作却真的不容易,由于面皮的黏性和红豆沙的糯性,想将红豆沙均匀地涂抹在面皮上,真的需要一定的技术。显然,我不具备这样的技术,所以涂得有些对不起观众,还请大家海涵。
等红豆沙涂好,从面皮的一端慢慢往另一端卷,这个过程一定要慢,并且保证卷的紧实,等全部卷好,再用刀切成差不多大小。
这时,筛上一层黄豆面,尽情地滚一滚,就可以开吃啦~~~甭看卖相不怎么好,味道还是挺不错滴~~~
当然,磨面余下的边角料,也不能浪费,加入点红枣丁、蛋清、蜂蜜,搅一搅,拌一拌,烤一烤,也许又可生出另一道美食。
上下火150度烤十分钟~~
当当当......喷香出炉,没想到,真的很好吃,这款豆饼您值得拥有!
好啦!本期美食笔记就分享到这里,需要看完整过程请见上面视频。我们下期再会~~
我是晓无涯,写有温度的文字,讲有能量的故事
美味小舍:街头传统美食驴打滚的做法{"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38b05f0000brt8hndhc0n1aaol2pj0","duration":188.152,"width":640,"height":360,"file_size":13160710,"thumb":{"web_uri":"tos-cn-p-0000/85857d08ef6641ffad26cd636eecfbfb","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188.152,"file_size":13635333,"w":640,"h":360},"normal":{"duration":188.152,"file_size":13634329,"w":640,"h":360}},"is_encrypted":null,"md5":"a1c8a902fd814137f4a504962b3f12fb","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