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椰子油的害处,食用椰子油的好处与禁忌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35 0
椰子虽好,但这4类人注定与它无缘,再喜欢也要少吃

椰子作为许多人喜爱的水果,汁水喝起来清甜可口,还能获取多种营养物质,其含有的钙质、镁元素、钾离子丰富,还能补充维生素、葡萄糖、水分,获取后加强代谢和循环,还能达到美容养颜的作用。椰子虽好,但并非人人都适合,要了解哪些类型的人不适合吃椰子,以免饮食错误带来负面影响。

1、过度肥胖的人

椰子虽然有多种工艺做成其他制品,常见的有椰子汁、椰蓉、椰子片,但那些过度肥胖的人不要吃太多椰子。椰子作为高热量的水果,里面含有脂肪物质,糖类物质,许多人还会用椰子来提炼做成椰子油

部分品种的椰子汁水喝起来很甜,主要是含有丰富的糖分。如果已经过度肥胖,体内脂肪物质堆积,应该控制饮食,并配合作息调节,科学锻炼等控制体重,此时那些高热量食物应该忌口。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来势汹汹,作为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患者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会高居不下。而持续血糖值超标,不良后果是加速神经系统,血管病变,还会让多个器官受累。

如果可以积极用药控制病情,同时调整饮食,疾病带来的影响才能减轻。但有的人糖尿病发展,病情不受控制还大量吃椰子,会获取太多糖分,没有充足胰岛素分泌出来参与糖类物质的代谢,指标会失控。

3、严重肝病患者

为了让身体保持健康,在饮食这方面应该掌握 *** 。许多人有严重肝脏疾病在发展,而肝脏肩负着代谢、参与消化、合成蛋白质等重任,疾病严重时要根据医生指导配合治疗,同时控制个人饮食,那些会影响肝脏健康,增加消化代谢压力的食物不要吃太多。

有的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或者肝癌在发展,肝脏细胞广泛性变性,坏死,大量吃椰子会获取里面的脂肪,糖类物质,从而让肝脏负担加重

4、脾胃虚弱的人

保持脾胃功能良好是顺利消化,营养及时吸收的前提。但越来越多的人饮食无度,从而导致脾胃变得虚弱,脾胃虚寒在饮食上应该谨慎点,了解食物性质,营养成分再考虑。

如果总摄入那些生冷,性质寒凉的东西,会让疾病加重。椰子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这种物质会让肠胃蠕动速度加快脾胃虚寒的人群本身容易腹胀、腹痛、腹泻,吃太多椰子症状容易加重。为了保持脾胃负担轻,健康状态,应该选择健脾养胃的食物获取营养。

这9种食物越吃越笨,尤其是最后一种,有些人天天吃、顿顿吃!

你是否出现过以下这些情况?

一边打 *** 一边跟人抱怨手机找不到了?

出门后记不清是否关了水管、是否锁了门?

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出现健忘的情况呢?

这很有可能就是记忆力衰退的表象!

如果你也出现过上述这些现象

下面这9种食物你一定得少吃!

因为它们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伤害大脑

让人思维慢、记忆差!

尤其是最后一种

有些人天天吃、顿顿吃!

究竟都有哪些食物呢?

赶紧跟着小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岳宏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副研究员

划重点

01

这9种食物可能越吃越笨!

一、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1、举例

牛油、羊油、猪油等动物脂肪,椰子油、可可油、棕榈油等。

2、危害

有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中游离的饱和脂肪酸会导致血脑屏障中的蛋白转运体数量减少,使海马体和大脑皮层缺乏葡萄糖,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

耶鲁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高脂饮食会“操纵”大脑—— *** 下丘脑产生炎症,并诱导机体摄入更多的热量,导致人们越吃越想吃,最终体重增加、疾病来袭。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大脑神经内分泌的变化“来势汹汹”,连吃3天就会产生影响。

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1、举例

含有“氢化油”或者使用“氢化油”炸过的食品,以及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咖啡伴侣、糕点、薯片、炸薯条、珍珠奶茶等。

2、危害

有研究发现,摄入大量反式脂肪酸会导致认知能力、脑容量和记忆力下降,罹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明显更高。

三、含铅的食物

1、举例

含铅的松花蛋、薯片、爆米花、油条、罐头等。

2、危害

日常生活中适量食用含铅的食物,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不必过于担心。若长期大量食用,则可能会引起铅中毒,导致患者出现腹泻、呕吐、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并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引发肝肾功能衰竭。

四、含铝的食物

1、举例

添加了钾明矾、铵明矾等含铝食品添加剂的腌制海蜇、油条、油饼、粉条、虾味片、面糊、焙烤食品(含糕点、麻花等)、豆类制品等。

2、危害

含铝食品添加剂(比如钾明矾、铵明矾)可用作膨松剂、稳定剂。按标准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长期过量摄入铝可能与儿童智力发育障碍、软骨病、骨质疏松等疾病有关。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明矾( *** 铝钾或 *** 铝铵)可以在油条等油炸面制品 *** 过程中使用,但其铝(Al)的更大残留 *** 值为100mg/kg。油炸面制品中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生产经营企业为增加产品观感、口感,在加工过程中超量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也可能是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未控制好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

铝虽含有毒性,可并非只要摄入就危害人体,要考虑到食品中铝的残留量、食用含铝食品的数量及食用频次等因素。圈友们应当保持均衡饮食,以免因偏食而摄入过多的铝,还要正确引导儿童的膳食消费,适量食用膨化食品。此外,圈友们也可以通过阅读食品标签,了解食品中是否添加了含铝的食品添加剂。

五、汞含量高的食物

1、举例

长寿鱼、大眼金枪鱼、马林鱼、鲭鱼、马头鱼。

2、危害

鱼里汞主要是甲基汞,甲基汞是一种强大的神经毒素,会伤害大脑和神经系统。别吃汞含量高的鱼,尤其是别给孕妇和孩子吃,因为胎儿和婴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对甲基汞更敏感。

日常食用的水产中,相对安全的通常为食物链底端的物种和大洋性速生鱼类,譬如海虾、牡蛎、扇贝、沙丁、鲱鱼、鱿鱼、海蟹、三文鱼、真鳕、鲳鱼等。

六、高盐的食物

1、举例果脯蜜饯类(话梅、杏脯等)、干果零食类(瓜子、豌豆、兰花豆等)、肉类加工品(香肠、培根、泡椒凤爪等)、酱腌菜(榨菜、腌菜、酱菜、酱肉罐头、腐乳等)等。

2、危害

有研究表明,高盐饮食可能会损害大脑的某些认知功能。长期摄入较高的盐,会导致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和源自肠道的炎症反应相应增加,记忆受损,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影响更大。此外,即使目前血压没有异常,但如果一直处于高盐饮食的状态,也会损害认知功能。

高盐饮食不仅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还会导致高血压,甚至增加脑卒中、骨质疏松、胃癌等风险。

七、超加工食品

1、举例

起酥面包、蛋糕、饼干、各种酱料、巧克力、糖果、熏香肠、腊肠、汉堡、热狗、披萨、火腿、油炸零食、膨化零食、冰淇淋、雪糕、布丁/慕斯、加工果汁、人造饮料等。

2、危害

超加工食品缺乏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而富含糖和油脂,并且高热量、易饱腹,如果过多摄入这种食品,会导致营养不良和炎症,从而影响大脑和全身健康。大量摄入超加工食品与认知衰退、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肥胖风险相关。

有研究发现,在 60 岁以下的人,特别是在 35岁~59 岁的人当中,大量摄入超加工食品会更强烈地加速整体认知能力和执行功能下降,而在 60 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几乎无法观察到这种影响。

八、含酒精的饮品

1、举例

白酒、啤酒、红酒、鸡尾酒等各种酒类、含酒精饮品。

2、危害

酒精会引起大脑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使大脑皮层缺氧、智力减退、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容易产生视物障碍。还会影响脑部供血和神经,会使大脑萎缩,加快脑细胞的衰老、死亡速度。而且酒精还会减缓呼吸、降低体温,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建议尽量早戒酒。

九、富含精制碳水的食物

1、举例

大米、馒头、面条、面包等精制碳水。

2、危害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会影响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新陈代谢功能,阻止大脑利用糖分,脑部就会出现胰岛素抵抗问题,从而增加记忆障碍以及痴呆的风险。

划重点

02

平时吃什么食物能“补脑”?

一、富含黄酮类物质的食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组天然存在的抗氧化剂,包括多种亚型,如:黄酮醇、黄酮、黄烷酮类、花青素等。有研究发现,饮食中摄入更多黄酮类化合物的人,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较低。

洋葱、欧芹、紫甘蓝等蔬菜,浆果(蓝莓、樱桃、覆盆子等)、柑橘类水果、豆类及其制品,以及茶叶、葛根等,都是黄酮类物质的丰富来源,可适当增加食用。

二、富含叶酸的食物

叶酸有保护血管、营养神经的作用,充足的叶酸不仅能减少人体内有害物质对脑血管的损伤,还有助于减少脑神经损伤造成的认知能力下降以及阿尔茨海默病。

菠菜、小白菜、豆角、白菜、草莓、樱桃、香蕉、桃子、猕猴桃、猪肝、鸭血、鸡蛋、豆腐、豆皮、核桃、腰果、粟子、松子、大麦、米糠、燕麦、小麦胚芽、糙米等食物富含叶酸,平时可以适量食用。

三、富含“好脂肪”的食物

这里所说的“好脂肪”主要包括2种:卵磷脂、Ω-3脂肪酸。

1、卵磷脂

充足的卵磷脂能保证体内的“胆碱”和“乙酰”合成为“乙酰胆碱”,而乙酰胆碱可以提高脑细胞活性化程度,有助于提高记忆能力。

日常可以通过牛奶、肉类、蛋类、豆类、坚果等补充卵磷脂。

2、Ω-3脂肪酸

临床试验数据表明,补充omega-3脂肪酸在改善年轻人和中年人的认知状态、维持正常认知功能和预防与年龄相关的认知缺陷方面有作用,而且在已经患有轻度认知缺陷的人群中也观察到了改善效果 。

但也不是对所有人群都会起作用,也有研究发现补充omega-3脂肪酸对健康的老年人来说并没有改善认知能力,对已经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人也没有用。

三文鱼、比目鱼、牡蛎、虾等水产品富含Ω-3脂肪酸;核桃、杏仁、碧根果等坚果也是Ω-3脂肪酸的来源之一。

(CCTV生活圈)

用椰子油、橄榄油卸妆的注意:看似安全,风险很高!可能引起爆痘

读者提问:

食用的橄榄油或椰子油没有防腐剂和表面活性剂(以下简称“表活”)用来卸妆是不是更安全?

不知道为什么,说了这么多大家还是总想寻找纯天然,无化学加工的护肤品?其实化学加工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而所谓的椰子油、橄榄油卸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很多年前,记得某网红做的芳疗产品就在大肆宣传椰子油卸妆安全、卸的干净。但这一类纯植物油的产品真的比普通的卸妆油对皮肤更好,更安全吗?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纯植物油和卸妆油哪个更适合卸妆?

一、卸妆的本质是什么?

想要了解植物油和卸妆油哪个更适合卸妆当然要从卸妆的本质开始说起。

卸妆其实属于清洁的范畴。从清洁原理来说,一般的清洁分为2类:

1??利用表活清洁;

表活是表面活性剂的简称,也叫“界面活性剂”。而这一类成分在面霜、乳液中被称为“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有个特殊的特质:它是个精神分裂分子,一端亲水,一端亲油。所以,在护肤品中表活能帮助水分子和油分子相互融合乳化。而在清洁产品中,表面活性剂能包裹着油污颗粒,降低油脂与皮肤的表面张力,使油污脱离皮肤,这样就达到了表面活性剂清洁皮肤的作用。

2??以油溶油原理;

我们常用的卸妆油、卸妆膏中都含有很多油分。而常见的粉底、防水性的防晒霜等都属于油包水的结构。这类产品防水性较好。如果依旧使用普通的表活清洁可能会存在2个问题

1、如果单独使用表活清洁,需要使用清洁力更强的表活成分。而表活成分分子很小,很容易穿透角质层,残留在皮肤内。而残留的表活会影响皮肤角质层代谢,最后可能会造成皮肤粗糙、甚至造成毛孔堵塞、长痘问题;

2、如果使用原有的界面活性剂,就会存在彩妆卸不干净的问题。就比如:如果你使用了底妆或防水性防晒产品,如果使用较温和的洁面产品,清洁后会感觉皮肤表面有一层油膜感。

因此,清洁彩妆的卸妆油、卸妆膏通常会使用“以油溶油”和“表活清洁”两个原理。这样通过使用少量、相对温和的表活以及一定的油脂。既能让清洁更高效,表面活性剂尽可能少残留,而油脂也能避免皮肤接触表面活性剂造成的干燥。

二、纯植物油卸妆和普通卸妆油有什么区别?

卸妆油的特点和原理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咱们重点说说:纯植物油是如何卸妆的?

如果你没有使用过植物油,可以试想一下家里食用的玉米油、花生油。纯天然的植物油是非常厚重的。因此,纯天然油脂卸妆固然可以,但存在2个弊端:

1??油脂难以清洗,需要借助强力清洁产品,容易造成表活残留;

想想如果你用一勺玉米油或花生油在脸上卸妆,妆虽然能卸掉,但厚重的油脂残留在脸上该怎么办呢?

相信大多数人此时都会使用洁面乳。通常,油脂成分越厚重,往往需要清洁力更强的洁面产品才能把油脂洗掉。而在洗涤的过程中,过多的表面活性剂也会残留在皮肤表面。

2??植物油中的高“油酸”会造成皮肤屏障损伤;

有研究表明:橄榄油、椰子油等天然植物油成分中有较高的“油酸”成分。而油酸在医疗临床上因为其有良好的皮肤渗透作用,常被作为一种助渗透剂使用。而长期使用高“油酸”成分的产品会造成皮肤屏障破坏。

所以,植物油卸妆虽然表面看起来没有防腐剂,更健康。但实际上其粘腻、不易清洁,及油酸分子对皮肤屏障的损伤就是更大的硬伤。

而相对来说,卸妆油在质地方面更清爽、使用肤感更好。同时,市面上大部分卸妆油、卸妆膏使用后都可以使用清水直接冲洗,无需借助洁面产品二次清洁。从而避免了表面活性剂的残留问题。

综上可知:使用普通卸妆油其实比纯植物油卸妆来说:不仅更方便,更高效,也更适合使用。

三、卸妆油该如何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

1??尽量选择大品牌产品;

一说到卸妆油,大部分人都会说:使用卸妆油会致痘。其实:不论是植物油还是矿物油,油脂本身的致痘几率是很小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产品用量问题。而致痘的主要根源是来自于油脂成分中的杂质。

这就需要是考验品牌方使用成分的纯度问题。相对来说:大品牌大工厂在产品成分质量上要求更高,它们不会因为因为成本而在在成分优良上做文章。

2??使用前注意充分乳化;

有的小伙伴使用卸妆油长痘还有另一个原因:卸妆油没有充分乳化!

前面说到:卸妆油是依靠油脂和表活来帮助清除油脂的。我们在使用洗面奶的时候通常都会先在手心将洁面产品乳化后才上脸。而乳化的过程其实是借助水稀释表活的过程。

而使用卸妆油不乳化直接上脸,其实就是将表活直接与皮肤接触。大剂量的表活直接接触皮肤自然会造成大量表活残留,从而就会引起长痘。

卸妆油的乳化其实很简单:湿润双手后按压数量的卸妆油在手心揉搓,直到卸妆油在手心出现变白即可。

3??卸妆油卸妆后无需二次清洁;

市面上大部分卸妆油,如:植村秀、Bobbi Brown等品牌卸妆油卸妆后都可无需做二次清洁。而大部分人为了不让卸妆油残留,而再次使用洁面产品洗脸,其实是造成了更多的表活残留。如果真的担心卸妆油残留,多用流动的水冲洗几次即可。

OK,以上就是今天关于纯植物油卸妆的问题,总结如下:

1??清洁产品的2个原理:表活清洁&以油溶油;

2??卸妆油是用2种原理相结合的清洁方式,能做到更高效、少残留;

3??植物油卸妆的弊端:较油腻,需要更强力的清洁产品洗脸,容易造成表活残留;油酸会造成皮肤屏障受损;

4??卸妆油使用建议:

  • 尽量选择大品牌产品;
  • 充分乳化后再上脸;
  • 卸妆油卸妆后无需二次清洁

我是认真聊护肤的Miya,希望我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跟我一起理性护肤~

大豆油的危害大,吃多了会伤身体?经常吃大豆油的人看看吧

关于哪种食用油更健康的问题,其实关心的人还不少。毕竟现代人对自己的健康看得很重,那么像一些平时经常用的油,如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哪个更健康呢?

网上说的大豆油的危害大、伤身体,有没有科学依据呢?今天,医生就给大家分析一下食用油。

大豆油真的不健康吗?经常吃大豆油的人不妨看看吧

大豆油顾名思义,来源于大豆的种子,大豆是目前世界上产量较高的油脂,它分为压榨大豆油、浸出大豆油等。

一千多年前,世界上就有人开始使用大豆油了,随着农业社会的发展,大豆油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重用。那大豆油为什么会如此流行呢?首先,全世界大豆的产量是巨大的,因此每年有大量的大豆被用于生产大豆油,目前市场上有半壁江山属于大豆油,其它油则逐鹿剩下的江山。

这就导致了大豆油可以做到既便宜、量又大,这对于勤俭节约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完美的选择,这就导致了很多家庭喜欢使用大豆油,大豆油的市场份额再一次升高。

除此以外,市场对大豆油的包装也很成功。我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喜欢使用的食用油恐怕就是“猪油”了,也就是动物油,这种油在我国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大家都很喜欢。

可是西方国家为了打开市场,将大豆油包装成了健康的植物油。并且他们还用大量研究、数据试图说明猪油不健康,这里又掀起了一场中国家庭的食用油“潮流”。总之,多管齐下后,大豆油在我国的市场上形成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在了解了大豆油火爆的原因之后,我们再来说说大豆油到底健不健康。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做实验,探查大豆油是否有利健康,我们拿实验说话:

《Endocrinology》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有科学家分别给参数一样的大鼠喂食了大豆油、改性大豆油、椰子油,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科学家发现大豆油可以诱导小鼠发生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2017年,该研究团队宣布,如果减少了大豆油中的亚油酸,大鼠的肥胖率和胰岛素抵抗的问题会大大改善,这就说明大豆油中的某些物质确实具有极大的健康风险。

除此以外,大豆油对大鼠的下丘脑的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下丘脑的功能非常重要,它能通过影响新陈代谢调控躯体的体重、生殖能力、生长以及情绪,而长期摄入大豆油会让实验大鼠的基因不能正常使用。

随着研究的开展,研究人员发现大豆油对至少一百种基因有不良影响,如果这在人体上也能得到确认,那吃大豆油无疑是“慢性自杀”。

不过尤其值得一说的是,目前的人体实验还未开展,大豆油对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现在还说不准。

长期摄入大豆油,有哪些危害?

美国是大豆产量、大豆油产量、大豆使用量、大豆油消耗量都非常大的国家,而且有些问题已经表现了出来。我们不妨根据美国居民的问题,来推测大豆油会造成哪些危害,主要有五个。

1、诱发糖尿病

有研究证明,高大豆油饮食要比高果糖、高椰子油饮食带来更大的危害,对葡萄糖的影响更大,高大豆油饮食可以导致葡萄糖不耐受症,引起胰岛素抵抗,如果长期诱发这种反应,大豆油可能会诱发糖尿病损害胰腺。因此,家里有糖尿病患者或家中年长的人比较多,可减少食用大豆油。

2、肝损害

大豆油对肝脏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其可以明显诱导脂肪肝的发生,脂肪肝是肝脏中脂肪分子大量储存,导致肝细胞脂肪浸润,会诱发高细胞基因变异,带来巨大的肝脏危害。

3、促使炎症发生

大豆油中富含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并且超过了单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欧米伽-6脂肪酸远远大于欧米伽-3脂肪酸,目前研究已经证明欧米伽-6脂肪酸不是好脂肪酸,大量摄入可诱发炎症、哮喘等疾病

4、导致肥胖

大豆油中的脂肪含量非常高,长期摄入高热量的植物油,也会导致身体内热量过盛,引起脂肪堆积,久而久之肥胖的问题就会找上门。

5、对心血管健康的危害

脂肪分为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等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多不饱和脂肪的摄入,因为它的反应性强,稳定性差,人体转换率高,你吃太多就会增加心血管内脂肪含量。

而且多不饱和脂肪在高温下更容易发生分解、反应,因此不利于高温烹煮,否则会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大豆油中就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所以你觉得你长期使用大豆油,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好的影响吗?

可以说,大豆油对人类的危害还不少,还可能诱发癌症、神经毒性等多种问题。

家庭使用这几种油,还算健康

既然大豆油这么差,那我们有没有其它的食用油代替呢?是有的。医生给大家讲讲。

  • 可以经常吃的油:调和油

调和油虽然是多种油混合在一起的人工油,但它各方面的参数都比较均衡,一般调和油的组成有植物油、动物油,采用的也是1:1:1的比例,所以从口感、香味和营养方面来看,比单一的植物油、动物油要好上不少,适合家庭长期使用。

当然,调和油会不会兼具了多种油的弊端呢?暂时还没人能告诉大家,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观察,目前看起来是没什么问题的。

  • 经常要换的油:植物油、动物油

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都属于植物油,这些油含有植物有益成分,但弊端也很明显,花生油质量得不到保证、大豆油危害比较多、菜籽油高温下容易氢化等等,所以吃一段时间的植物油就要换了。

动物油的代表就是猪油,猪油很香,但它就是脂肪,非常方便我们人体的吸收,所以长期吃猪油会导致肥胖或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不能经常吃猪油。如果只是偶尔吃点猪油改善一下口感,则是没问题的。

  • 不耐高温的油:橄榄油

最近一段时间,橄榄油也被吹上了天,找了很多明星代言,但是没人和大众说清楚橄榄油应该怎么吃。

橄榄油其实多用于凉拌,如果拿来高温加热,会破坏橄榄油的有益成分,增加有害成分,因此橄榄油不适合做菜,拿来做点沙拉没问题,不能做厨房的常用油。

民以食为天,也以油为天,作为人们每日必须的食品添加之一,油脂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怎么健康去吃、怎么选择健康的油,一直是一个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点收获。

买油不是越贵越好,哪种油对身体最不健康呢?3种油劝你别吃了

“大豆油”是最不健康的油,比糖还可怕?

有篇文章声称大豆油非常不健康,还放上了“美国著名医生”的研究。大豆油作为居民餐桌上常见的食用油之一,这样的言论显然让人担忧。

对此,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辟谣指出,这位“美国医生”靠“反科学”言论出名,因涉及虚假宣传,曾被美国官方警告和处罚多次,其个人观点不可轻信。此外,“美国医生”提到的关于大豆油的“指控”也都属于夸大事实,成品油都有严格控制标准,大家完全无需过于纠结。

市面上,食用油的品种繁多,包括橄榄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到底吃哪种油更好?今天小九一次性给大家讲清楚。

一、什么油最不健康?

通常,食用油被分为五大类型:

  • 高油酸型,如橄榄油、菜籽油;
  • 高亚油酸型,如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
  • 均衡型,如花生油、芝麻油、稻米油;
  • 高亚麻酸型,如亚麻籽油、核桃油;
  • 饱和型,如椰子油、动物油、棕榈油;

其中椰子油作为新一代“网红”油,因炒菜油炸不冒烟,椰香四溢,而广受追捧,但它其实并没有宣传得那么健康。

椰子油的营养成分中,饱和脂肪含量>90%,没错它是饱和脂肪含量更高的油,按百分比计算的话,比动物油脂(黄油,68.1%)还要高。

饱和脂肪过高,坏处也显而易见。它可增加人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这是一种坏胆固醇,积累在血管中,摄入过多,可能诱发脑血栓、冠心病等。

2020年,发表在顶级心血管杂志《Circulation循环》的一项关于16项椰子油和其他食用油对比的人体研究,结果发现:

椰子油明显增加坏胆固醇含量,对心血管疾病有害,用椰子油替代其他植物油对心血管健康是不利的。另外通过体重、腰围、空腹血糖等指标数据对比,椰子油与其他植物油并没有明显区别。说白了,就是它没有减肥、减脂、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美国心脏协会《2021年改善心血管健康的膳食指南》中也提出,在食用油建议上,尽量选择液态植物油,而不是热带油品,如棕榈油、椰子油等饱和脂肪酸居多的油品、以及动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

事实上,每种油都含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只是不同种类的油,比例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植物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动物油则相反,并不适合长期食用。但考虑到营养全面的角度,各种油更好经常换着吃,合理搭配,才是更好的。

二、搭配正确的烹饪 *** ,用油更健康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烹调油25~30g,除了要注意用油量,哪种油适用于哪种烹饪方式,也是健康吃油的重要一环。

1,炒菜

选择花生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等,这些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丰富,脂肪酸较为平衡,耐热性好,比较适合高温快炒。

2,炖煮菜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是较好的选择,前两者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亚油酸丰富,葵花籽油含的亚油酸多,三者的耐热性差,不适合煎炸。

3,凉拌菜

橄榄油、茶籽油等,油酸丰富,单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多,且在冰箱也不容易凝固,较为适合用于凉拌。

三、厨房里的3种油,不建议再吃了

食用油是每家每户必囤的商品。尤其是逢年过节,送礼时总会有那么一两罐自榨油。但是这些油真的不宜食用。

1、自榨油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指出,不少小作坊以“天然”名头,售卖自榨油。但其实这些油就是“毛油”,没有经过提炼,用毛油做饭,容易冒烟,人体吸入大量油烟,反而不利于健康。

此外,毛油的原材料没有经过严格筛选,可能会含有少量黄曲霉毒素,在加热过程,又会生成3,4-苯并芘,该物质被认定为一类致癌物。经常食用这些油,无疑会增加致癌风险。

2、开封过长的油

除了自榨油,开封过久的油没有食用完,也不适合再吃了。

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少伟表示,解开包装后,食用油不再密封,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可能导致微生物数量超标,并产生一些氧化产物

此外,对于花生油这类油脂,长期开封还容易感染霉菌,可能产生黄曲霉素,因此食用油开封后,更好在3个月内食用完毕。

3、反复炸过的油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胡洋表示,反复使用煎炸过的油,在高温加热过程,很容易导致某些致癌物质的增加,发生了热氧化等系列反应,苯并芘、杂环胺等物质骤然增多,长期食用,埋下健康隐患。

吃油这件事情上,对于一些网红的油品,不仅价格贵,可能效果跟宣传并不一致,所以不要盲目从众。用油还是要遵循少量,多品种,以及正规渠道购买的原则。

参考资料:

<1> 《【科普营养】椰子油真的营养更丰富?能帮你瘦身燃脂?...——说说网红椰子油!》.西希营养学 .2021-07-06

<2> 《美国医生说大豆油是最不健康的油,比糖还可怕,这话能信吗?》.全民较真-腾讯新闻. 2021-03-03

<3> 《食用油开封多久就不能吃了?超过这个时间的注意了…》. 科普中国 .2019-02-2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才发现,不管植物油还是棕榈油,有3种不能买,涨知识了

才发现,不管植物油还是棕榈油,有3种不能买,涨知识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特别是在选择食用油时。植物油和棕榈油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用油,但是你知道吗,有一些植物油和棕榈油并不适合食用,甚至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本文将为您揭示三种不能买的植物油和棕榈油,帮助您更加科学地选择健康的食用油。

**1. 棕榈油**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棕榈油。棕榈油是一种常用的植物油,它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烹饪中。然而,棕榈油的生产过程往往涉及大面积的棕榈树种植,这导致了热带雨林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崩溃。为了获得更多的棕榈油,许多公司采用了滥伐棕榈树的方式,这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此外,棕榈油的加工过程也可能引发一些健康问题。在高温下提炼棕榈油时,会产生一种叫做3-MCPD的有害物质。3-MCPD与一些健康问题,如癌症和生殖系统损伤,有关。因此,如果你关心环境和健康,更好选择其他替代品,而不是棕榈油。

**2. 棉籽油**

棉籽油是另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它通常用于烹饪和深炸食物。然而,棉籽油在一些方面可能不太适合食用。首先,棉籽油中含有一种叫做棉酚的物质,它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棉酚被认为具有一些抗营养作用,可能干扰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

此外,棉籽油在提炼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多次加工,其中包括脱臭和脱色。这些加工过程可能会引发一些有害物质的产生,如3-MCPD和PAHs。这些物质与一些健康问题,如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有关。因此,如果你担心棉籽油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可以考虑选择其他更健康的植物油,如橄榄油或亚麻籽油。

**3. 椰子油**

虽然椰子油近年来备受推崇,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植物油,但它也有一些潜在的问题。椰子油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这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虽然有些研究表明椰子油的中链脂肪酸可能对一些人有益,但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认这一点。

此外,椰子油在高温下稳定,适合烹饪,但如果过度加热,它也可能产生3-MCPD等有害物质。因此,在使用椰子油时要小心控制烹饪温度,避免过度加热。

总结一下,虽然植物油和棕榈油在烹饪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有一些种类可能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在选择食用油时,更好考虑其他更健康和环保的替代品,如橄榄油、亚麻籽油或花生油。同时,要小心控制烹饪温度,避免过度加热油品,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通过更明智的选择和烹饪 *** ,我们可以享受美味的食物,同时保护环境和健康。

最不健康的油是什么油?是大豆油吗?这3类油尽量不吃

网上流传大豆油危害大,是用粗劣化学溶剂生产的,比吃糖还危险。真的是这样吗?到底哪些油是不健康的油,要少吃或不吃?这篇来聊聊。


01、大豆油是危害大的油?


并不是。


大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的植物油,是十分常见的食用油。大豆油的提取 *** 有压榨法和化学溶剂浸出法,不论哪种 *** ,都是安全的现代工艺。网上流传的大豆油是“粗劣化学溶剂生产”,是一种故意曲解。

图源:freepik created by jcomp


浸出法提炼植物油时,确实确实会使用有机溶剂,但是这些溶剂会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去除。只要是正规合格的浸出油,都要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而国家标准里对残余物的量有规定的。


比如根据2017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大豆油》(GB/T 1535-2017)。一级大豆油的溶剂残余量要求为:不得检出(即每公斤大豆油的容积残余量低于10毫克),就算是二级、三级大豆油,根据GB 2716-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也要达到溶剂残余量低于20毫克每公斤。


(截图来源:GB/T 1535-2017)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库信息,每100克大豆油含15.6克饱和脂肪酸,22.8克单不饱和脂肪酸,57.7克多不饱和脂肪酸,0.533克反式脂肪酸(注:不同的数据库,营养成分数值会有不同)。


这里的反式脂肪酸确实是不健康的油脂,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但是,根据现有的推荐,每天从反式脂肪中获得的热量应少于1%的总热量。假如一天的总热量是2000大卡,折算之后也就是每天反式脂肪酸应限制在2克以内。


因此,如果每天吃30克大豆油,反式脂肪酸低于0.2克,也仍然符合整体的健康推荐,而不是网上说的“大豆油危害大”。而大豆油中所含的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都属于健康的油脂。


图源:Unsplash


02、这3类油,尽量不吃或少吃


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对心脏都不友好,它们会让身体产生更多坏的胆固醇,同时又降低好的胆固醇,从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而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目前没有发现有任何健康意义。因此,富含这两类脂肪的油脂或食品,都要少吃或不吃。


之一类

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比如:

食用椰子油的害处,食用椰子油的好处与禁忌-第1张图片-

  • 商业加工的蛋糕、曲奇饼干
  • 快餐或冷冻预包装餐食等油炸的商业速食食品
  • 薯片等油炸预包装加工零食
  • 能量棒


平时购买各类商业预包装食品或零食时,可以试着看一下营养成分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是多少,然后看看一次吃多少该食品,就能得出大概会吃下多少反式脂肪酸。另外,配料表里注意看“部分氢化油”这些字样,如果有的话,就认为是含反式脂肪酸。


第二类

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


比如:

  • 动物油,比如猪油
  • 棕榈油( Palm Oil)和椰油
  • 黄油和天然奶油


第三类

土榨油或其他劣质的

非正规途径生产和销售的油


这一类其实应该是别买也别吃。因为,不论是哪种土榨油,土榨就意味着加工工艺上可能有缺陷,同时也意味着缺乏正规的质量监管。因此,买各类土榨油或其他劣质油,都潜在食品安全和健康隐患。比如土榨花生油缺乏质量监管,安全无法保障,有的可能黄曲霉毒素超标;而长期或经常接触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损伤,甚至肝癌。



03、如何为孩子选油?一天吃多少油?


从营养成分角度,为孩子选油,主要就是选择不饱和脂肪含量高的,比如芥花油(Canola oil),花生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等,都是理想的选择。


关于孩子吃多少油,主要看孩子的年龄。比如按照年龄,每日的油脂摄入量约为:

  • 1-2岁:每天1份
  • 2-3岁:每天0.5份
  • 4-11岁:每天1份
  • 12-13岁:每天1.5份
  • 14-18岁:每天2份

注:1份油脂大约是5-10克油;或者20克牛油果。


当然,孩子每天吃饭并不是做科学实验,不需要去精确测量各种食物吃了多少克。这些数值只是给我们一个大致的参考和概念。对孩子来讲,每天吃适量健康油脂,注意食物多样化、饮食健康均衡,才是关键。

图源:freepik by master1305


以上便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是珊珊,关注我,一起科学育儿。


- 部分参考来源 -

1.https://medlineplus.gov/ency/patientinstructions/000786.htm

2. https://fdc.nal.usda.gov/fdc-app.html#/food-details/171411/nutrients

3.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staying-healthy/the-truth-about-fats-bad-and-good


-END-

如果觉得有用

分享给更多人阅读


往期推送精选:

祐苗健康

“哈喇味”危害有多大

来源:【生命时报】

中国注册营养师 曹 展

说到食物腐败变质,很多人想到的是气味馊了、味道酸了、外观长霉了。这类变质大多发生在几天之内,是微生物繁殖的结果。但还有一种变质是化学因素导致的——脂肪氧化,其更大特点就是闻起来有一股“哈喇味”。这种变质相对隐蔽,外观看起来变化不大,因此危害往往被忽略了。

食物中的脂肪,准确地说叫脂肪酸甘油三酯,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成。脂肪酸从化学性质上分,有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等,不饱和的脂肪酸只要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自动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一些酮、醇、醛类有机物,带来“哈喇味”。这个味道比较明显的时候,食物就不宜食用了。一般来说,含脂肪比较丰富的食物,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的食物,比如坚果、芝麻酱、鱼、肉、植物油,以及一些油炸食品,比如油条、炸鸡等,更容易发生脂肪氧化。在这个过程中,必需脂肪酸、维生素E等会流失,甚至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氧化物和过多的“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非常活泼的小分子团,能够引发像 *** 那样的链式反应,让原本正常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为氢过氧化物,分子链断裂产生更多自由基,进而引起更多脂肪酸氧化。过多的自由基会损坏人体细胞,从而引起机体衰老和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肿瘤等。

脂肪的氧化只要有空气,就会自动进行,避光、冷冻、干燥等手段都不能让氧化完全停下来,只能想办法来延缓这个进程,食品加工中用到了许多手段。之一招,选择不容易氧化的原料。仔细查看配料表你会发现,油脂含量高的食品比如方便面、膨化零食,大多都有棕榈油、椰子油、可可脂等成分,这些都是饱和程度高、不易氧化的脂肪。如果要用不饱和程度高的植物油,一般要用氢化的工艺使之饱和,变成更常见的氢化植物油,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起酥油都是这么来的。氢化植物油成本低、性质稳定、起酥性能好,但其中不完全氢化的部分会产生恶名昭彰的反式脂肪酸,是心血管健康的“杀手”。第二招,隔绝氧气。脂肪较多的加工食品要严格密闭包装,抽真空或者充氮气,再添加一包除氧剂,给食物创造出无氧的环境。第三招,添加抗氧化剂。包装食品配料表里许多名字特别长的化学成分,如抗坏血酸钠、没食子酸丙酯等,都是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添加剂。它们能够消灭早期出现的少量自由基,避免出现氧化链式反应,从而有助延长保质期。第四招,改变储存条件。光照、高温、暴露在空气中,都会促进氧化,所以将食品用不透明包装密封、存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或者冷冻,都能延缓脂肪的氧化。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小细节来尽量避免脂肪氧化带来的健康危害。比如,尽量吃新鲜食物,不吃已经出现哈喇味的;少吃腌肉腊肉等风味食品,偶尔购买要尽快食用,不要放置太久;油脂丰富的食物,特别是食用油,要密封、避光、低温储存;不饱和程度比较高的食用油,比如亚麻籽油、核桃油等,不用来炒菜和油炸,减少高温烹调时间。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椰子油到底是什么,健康吗?

流言:

以椰子油为主要食用油的菲律宾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远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因此有人认为该健康效应与大量食用椰子油有关,并给出了椰子油有助于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标签。

真相解读:

椰子油是提取自成熟椰子果肉中的食用油,在一些热带地区,椰子油是人们从饮食中摄取脂肪的主要来源。

然而,关于椰子油的一些传说,也需要消费者们擦亮眼睛,比如:以椰子油为主要食用油的菲律宾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远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因此有人认为该健康效应与大量食用椰子油有关,并给出了椰子油有助于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标签。

图虫创意

但事实上,目前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椰子油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相反的,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美国心脏协会等研究机构,都建议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而椰子油中富含饱和脂肪酸,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含有椰子油的食品时,应当保持理性对待。短期、少量食用椰子油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但也不要因为迷信椰子油能带来神奇的保健功效而长期大量食用,导致脂肪酸摄入不均衡。

来源:科普中国

科学家指出最有害的食品:椰子油

科学家指出最有害的食品:椰子油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科学家指出最有害的食品,任何一项研究也没有证明食用这种产品的好处。

弗莱堡大学肿瘤预防和流行病学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教授卡林?米歇尔斯在讲座上讲道,椰子油是最有毒的食品之一。

米歇尔斯在自己的报告中称椰子油是“最纯的毒药”并是“您可能吃到的最糟糕的食品之一”。

商业内幕网站指出,目前没有能证明食用椰子油有益的研究。

米歇尔斯教授指出,椰子油甚至比腌肉更危险,因为它只含有可以造成血管堵塞的饱和脂肪酸。

专家建议食用菜籽油或者橄榄油。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标签: 椰子油 食用 害处 禁忌 好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