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鱼又叫什么鱼,马面鱼又叫什么-百科-

马面鱼又叫什么鱼,马面鱼又叫什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28 0
马来西亚渔民捕到怪鱼,人嘴马脸、或能食人,中国也有分布?

相信不少读者初见整篇文章的图片时,都会和久见菌有相同的感受,“这是假的吧”,“想都不用想这就是P上去的”,鱼怎么会长着人嘴、马脸呢?但小编可以用人格担保,它还真就是怪鱼本鱼,是一名马来西亚的渔民小哥捕捞上岸的。并且当你通读整篇文章之后,你就会感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称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么多好玩的生物,其中还不乏吃掉人类蛋蛋的鱼类。

鱼长着“人嘴”、“马脸”?

涂上口红,配着洁白的牙齿,遮挡住其他部位,这不就是性感热辣女郎的红唇嘛!2020年7月的一天,一位马来西亚的渔民小哥下海捕鱼,在收网时他发现了这条怪鱼,在被其特殊的造型惊艳的同时,也感到了莫名的不适,遂将小鱼的照片发到了网上,询问大家是否见过这种鱼,随即,关于这条鱼的出身,网友们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先让我们来看看网友都是怎么说的吧!

怪鱼到底是何方妖怪,各路网友纷纷讨论

1.这怪鱼是马面鱼吗

有的网友根据其侧面长得像马脸,就推测它应该是马面鱼(也称扒皮鱼)

为此,久见菌在网上找到了马面鱼的照片,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种鱼。马面鱼学名为绿鳍马面鲀,属于鲀形目,模式产地在山东烟台,广泛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因其侧面长得像马,也被人们称为马面鱼和扒皮鱼。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种鱼,虽然侧面比较相似,但是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怪鱼的头部会有几道花纹,贯穿眼部,将脑门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区域,而马面鱼则是通体白褐色,所以这个推断还是不够准确,那网友还有其他的猜测嘛?

2.难道是飞机鱼?

有的网友还猜测是飞机鱼,飞机鱼网友们应该很熟悉,就是我们俗称的清道夫。学名豹纹脂身鲇,是我国的入侵物种,因其经常在水箱下部吃残饵、粪便等污物得名清道夫。人们把怪鱼推测为清道夫也不是没有根据,两种鱼的嘴部特别相似。

但是清道夫全身90%都为黑色,只有小块的斑点而已,并且还有像机翼一样的鱼鳍。更大的不同点是,清道夫的嘴长在身体的下面,怪鱼的嘴长在身体的前面,所以这两种鱼也不能混为一谈。

3.切蛋鱼?

还有网友提到了一种鱼,这种鱼曾经吞过人类的蛋蛋。经过久见菌的查找,这种切蛋鱼其实是食人鱼的近亲,学名是锯腹脂鲤,也称人齿鱼,我认为应该是其牙齿跟人类的相似因此得名。光是看见它的名字就感觉是一种非常凶猛的生物,但其一般只吃落入水中的果实和坚果,但为什么会被人称为切蛋鱼呢?这还要从这种鱼闯下的祸说起。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地人们可以说是谈鱼色变,自从这种鱼被引入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后,许多渔夫和游泳爱好者在水中时,都遭到了这种鱼的攻击,而被袭击的部位又是男人的命根子,受害者被“ *** ”后,失血过多而死。知道了这种鱼的特殊爱好,当地人再也不敢下水游泳了。

那这种怪鱼是不是人齿鱼呢?我们发现两者的嘴和牙齿达到了吻合的程度,但身体上的构造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内容,和马面鱼一样,人齿鱼也没有外形上的花纹和红线,所以还是不能把怪鱼归为锯腹脂鲤。

4.变异?美人鱼?

既然不知道是什么,那么有的网友就猜是被日本的核废水污染了。这种猜测就更不符合逻辑了,先不说能变异成什么样子,马来西亚和日本隔着十万八千里呢,要是被污染了,不也应该从日本附近的国家开始污染吗,难道它会有目标的跑到马来西亚吗?这种说法就很难成立,况且就算被污染了,变异的话也不应该变得这么规则,这么好看吧。

还有的网友说,不认识的鱼一律称为美人鱼。其实人们早就发现被称为美人鱼的生物是儒艮,它是一种生活在海里的哺乳动物,身体光滑,毛发稀疏,进食后会浮在水面上,身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闪闪发光,人们看见之后就传出了美人鱼的消息。

谜底揭晓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难道它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这时,一些慧眼识珠的网友认出了它。

没错!怪鱼终于找到了它的归属——被称为炮弹鱼的毒锉鳞鲀,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海、台湾等地,模式产地在印度。这是一种生活在珊瑚区的热带海水鱼类,以掠食小型的鱼类为生,尤其喜爱海胆和海星。

这也是其有一副好牙口的原因。我们还可以发现它的眼睛长在背部,这是为了防止在捕食时,海胆等食物刺到眼睛。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性造就了它们独特的生理构造。当走投无路的时候,它们还会捕食一些老弱病残。

个人也是可以饲养的,因为它们对环境、食物的要求不是很高,并且灯光色温够高的话,它们的身上还会发出蓝色的光泽。

炮弹鱼还有很多的亲戚,长相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比如带有蓝色条纹眼睛的印度炮弹鱼。长着红色牙齿的、通体蓝色的魔鬼炮弹鱼,色彩鲜艳、头戴皇冠的小丑炮弹鱼。特殊的环境赋予了它们特殊的身体。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生存。

水落石出,读者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了嘛?人们认不出来它是常理之中,全世界的生物种类共分为38个门,每个门下面还有对应的属、种等。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的物种共有150万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生物不过几万,十几万种。

这个世界还有许多我们未知的东西,我们不光要怀着敬畏尊重的心态去寻找它们、了解它们,还要保护它们自身以及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很多时候并不是动物成精了,只是我们见过得太少了。关注久见菌,带你探索未知的有趣世界!

“鱼狼共舞”,海鱼养殖又添新宠

海水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是人类的优质蛋白食物来源。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日益衰退,海水鱼的养殖迅速崛起,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涌现,其中的新养殖品种“扒皮狼”获得了业界关注。

海鱼养殖新宠——“扒皮狼”

“扒皮狼”又名“扒皮鱼”“面包鱼”“马面鱼”,学名绿鳍马面鲀,是一种暖水性近海底层鱼类。作为我国上世纪70-80年代仅次于带鱼的大宗渔业产品,年渔获量一度高达25万吨。“扒皮狼”肉质鲜嫩,食用方式多样,可鲜食,也可加工,在野生资源丰富的年代,传统加工方式是 *** 烤鱼片。现今由于其昂贵的身价,以之为材质的烤鱼片已难觅其踪。

“扒皮狼”需扒皮食用(图片来自 *** )

“扒皮狼”商品鱼只要达100克以上,无论大小均适合销售,中小规格可烤食或涮火锅,大规格可焖食,因其皮肤为革质不能食用,在加工食用时需将鱼皮扒除。

“扒皮狼“菜品多样(图片来自 *** )

“扒皮狼”虽然口小,吃食较为斯文,但由于上下颌门齿较为发达,生性具有攻击性,苗种期易同类互残,常啄食攻击同类的眼睛,被渔民称为海中之“狼”,“扒皮狼”因此得名。

“扒皮狼”苗种残食同类眼球

“扒皮狼”的增养殖优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捕捞强度过大,“扒皮狼”资源量及年产量急剧下降,市场需求紧俏,身价扶摇直上。其商品鱼规格可大可小,体重100克以上即可作为商品鱼出售,大者售价更高。目前150-200g商品鱼售价80~90元/kg,400~500g则高达120~150元/kg,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极具开发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良增养殖鱼类。

若大力进行“扒皮狼”苗种繁育,将为海区网箱养殖提供充足的优质苗种,养殖经济效益显著。苗种如果用于放流,可增殖自然资源,同时减少对野生苗种的采捕,有力保护野生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多样性。

研究发现,海洋中的水母通常会捕食经济鱼类的仔稚鱼,对渔业资源造成较大威胁,“扒皮狼”具有捕食水母幼体的习性,通过放流其苗种可以间接保护其他经济鱼类资源。另外,在海区养殖过程中,污损生物是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比如在网箱养殖过程中,网衣极易被附着生物阻塞,而“扒皮狼”可以啃食网衣上的附着生物,具有清理网箱的作用,可以作为网箱养殖的功能性混养鱼种,以节省网箱清理设备的运行费用。

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近岸养殖容量几近饱和的情况下,探索深远海养殖模式,拓展渔业增长空间,成为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的首要发展方向。

农业农村部在《“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合理布局、稳妥发展深远海养殖,将深远海养殖打造成技术先进、装备优良、生态和谐的新型养殖业态。目前我国的深远海养殖已成为海水鱼类养殖的热点。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2022年,为打通深远海产业链,挺进深蓝,实现海洋产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市 *** 已启动《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三年行动方案》,在“百箱计划”的推动下,目前大型养殖平台的建设正在兴起。但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当前迫切需要解决深远海养殖网箱鱼类苗种供应不足的“卡脖子”问题,以保障高质量优良品种的海水鱼类的苗种充足供应。

深远海养殖平台

目前我国北方深远海网箱养殖的主打品种为许氏平鲉、鲈鱼、鲑鳟鱼类等,“扒皮狼”被认为是适合深远海网箱养殖的优良新品种。经过业界近年来持续的科研攻关,现已突破“扒皮狼”苗种繁育技术,并尝试了网箱养殖与工厂化养殖模式。“扒皮狼”在黄渤海的自然繁殖期为每年5-6月,如果采用早繁生殖调控,也就是通过调控亲鱼的繁殖期使其提前到年初产卵繁殖,可显著延长其生长期。如果2月开始繁殖育苗,当年11月份即可养成体重150克以上的商品鱼,实现当年养成的目标。采用此苗种繁育与养殖模式,将使“扒皮狼”成为唯一可在我国北方沿海深远海网箱当年养成商品鱼的优良种类。

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该品种繁育、养殖模式的研究和推广,推动其成为山东网箱养殖与深远海养殖的主导鱼种,解决沿海网箱闲置、利用率低的问题,促进我国北方沿海网箱养殖和深远海养殖产业的发展。

“扒皮狼“网箱养殖与工厂化养殖

作者:刘立明(烟台大学海洋学院博士、副教授)

审核专家:张全胜(烟台大学海洋学院教授)

统筹:刘雅丹(研究员、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编辑:武玥彤

校对:王嘉伟(实习)

来源: 光明网-科普中国

这种鱼无名无头,却是川渝一带最喜欢用食材——耗儿鱼

在火锅的世界里,重庆是当仁不让的宇宙中心,重庆火锅的涮食多为动物内脏,大鱼大肉并不多,笔者一直不解,地处长江边的富庶之地,按说重庆人应该大爱江鲜湖鲜啊,可重庆火锅中,出现最多,名气更大的,却是这无名小辈的耗儿鱼。

耗儿鱼是海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是马面鱼的一种。耗儿鱼在江湖上有一号,但基本都是“诨号”,比如,因其圆胖厚实,叫作“面包鱼”、“猪鱼”;又因鱼皮又厚又韧,必须先剥再食,又叫“剥皮鱼”;而耗儿鱼在潮汕的俗名叫迪仔,在四川叫耗儿鱼。为啥这样叫,不得而知。而耗儿鱼的身材如老鼠大小,所以也叫“老鼠鱼”,其实,叫它老鼠鱼真是一个误传,成年的耗儿鱼都在一斤以上。

耗儿鱼属于外海近底层鱼类,生活于栖息水深50-120米,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洋非洲东岸以及中国东海、黄海、渤海、上海地区见于长江口等海域,是我国的第二大经济鱼种,产量仅次于带鱼。除鲜食外,耗儿鱼主要是深加工制成的鱼松和烤鱼片。肝可制鱼肝油。

从无人理睬,到百般宠爱

上世纪60年代以前,耗儿鱼几乎是没人吃的,虽然是海鱼,但从来没人把它当海鲜看,足见其贱。除了皮厚肉糙,长相难看外,还因耗儿鱼背鳍上的刺常伤人,渔民十分讨厌它,捕后多用来作饲料或肥料。

随着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严重衰退,当年上不了台面的耗儿鱼却逐渐兴旺起来,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耗儿鱼开始被慢慢接受,尤其是在内地,到现在,耗儿鱼也被吃得差不多了,一斤以上的成了稀罕物。

在重庆,最初的耗儿鱼是冷锅形式的,豆芽、青笋、鸭血等垫底,耗儿鱼煮熟后端上桌。后来,逐渐成了火锅圣品,这几年,专门经营耗儿鱼的店层出不穷,清蒸的、红烧的、水煮的、干锅的、双椒的、麻辣的、酸菜的、烧烤的……你想得出的有,你想不出的也有。

▲香煎耗儿鱼

▲酸菜耗儿鱼

▲火锅耗儿鱼

▲泡椒耗儿鱼

▲水煮耗儿鱼

▲馋嘴耗儿鱼

都是大头惹的祸

见到吃到的耗儿鱼都是没有头的,这是咋回事呢?

原因如下:

1 耗儿鱼的鱼头大但肉少,吃不到多少肉,留着也就没啥用了;

2 耗儿鱼之所以叫橡皮鱼,是因为鱼皮太厚,且久煮不烂,必须剥皮后才能卖掉,而从头部剥皮是最省事儿的;

3 耗儿鱼头大,鱼头、内脏加皮占了全身重量的50%,不去头,运输、冷冻等成本都会增加不少。

4 耗儿鱼头上有根尖刺(鳍棘),一不小心就会伤人。

现在知道为啥我们常见的耗儿鱼都是无头的吧,这么有特色的食材赶紧用起来吧!

冬天买鱼,内行人专挑这6种海鱼,肉厚刺少营养高,难以人工养殖


冬天比较寒冷,多吃肉能够补充营养和体力,从而达到防寒保暖的效果。在吃鸡牛羊肉的同时,也别忘记多吃鱼,鱼肉易于消化吸收,口感也好,而且鱼肉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不论老人孩子都适合。所以,冬季饮食多吃鱼,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 当我们在市场买鱼时,会有淡水鱼和海鱼这两种,相比较而言,海鱼比淡水鱼更鲜甜滑嫩。但面对海鲜市场中琳琅满目的鱼类,有哪些鱼是野生的呢?今天我来分享6种冬季最肥美的海鱼,且都是人工无法养殖的,好吃又营养,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1种,带鱼

带鱼又叫做刀鱼、裙带、牙带鱼等,新鲜带鱼为银灰色,有光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而且鱼刺比较少,吃起来非常方便。冬季是带鱼的捕捞旺季,但是我们在市场上很难看到鲜活的带鱼,这是因为带鱼不是淡水鱼类,而是名副其实的野生鱼,这种鱼一般生活在水下的30-200米内,一旦被人们打捞上岸,海面的压力变化无法调节,带鱼就会死亡。 带鱼的吃法有很多,可以煎炸、红烧等,但带鱼清洗比较麻烦。建议用75度以下的温水冲洗,更加容易洗净,而且无腥味。

第2种,马鲛鱼

马鲛鱼的学名叫做鲅鱼,是我们沿海地区最为常见的一种野生鱼,多数生活在150米深的海域里面,体形狭长,头及体背部蓝黑色,肉质紧实,没有什么刺,由于马鲛鱼在冬季停止成长储备脂肪,所以12月份正好是马鲛鱼上市的季节,最新鲜肥美也最多,营养极高,价格也很给力,一斤才15元。常见的马鲛鱼做法有清蒸,红烧,炖汤和包饺子,尤其将鱼片煎得香香脆脆,非常好吃又下饭。

第3种,小黄花鱼

小黄花鱼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为近海底层结群性洄游鱼类,不能人工养殖。柳叶形状的小身躯, 体长约20余厘米,外皮金黄,鱼肉细嫩鲜美,煎烤烹炸都美味,表皮又香又酥,好吃极了。由于小黄花鱼是海水鱼,离水即亡,所以挑选小黄花鱼时,要选择鱼鳞平整均匀,微黄透亮,眼睛比较黑而光亮,身体上没有明显的伤痕的鱼来购买,这样的小黄花鱼才是新鲜鱼。

第4种,马面鱼

马面鱼又称剥皮鱼、皮匠鱼、面包鱼。这种鱼属于外海暖温性底层海鱼,在我国中的东海、南海以及黄海中都有出产,虽然它的外表很难看,鱼皮像砂纸,但营养价值不比其它鱼类差,其肉细嫩而且没有腥味,肉味比较清淡,可以搭配豆豉、酱油、姜蒜红烧,或者切片煮汤,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食用鱼类。

第5种,鮟鱇鱼

鮟鱇鱼又称结巴鱼、蛤蟆鱼,因为头上顶着灯笼,所以也俗称灯笼鱼。鮟鱇鱼长相也很丑陋,嘴巴大,牙齿难看,头也大,其实鮟鱇鱼味道很好,它属于软骨鱼,口感鲜美且口感紧实有弹性,其中鱼肝和鱼肚是最美味的部位,鮟鱇鱼肝还被称之为“海中鹅肝”。鮟鱇鱼可蒸、可煮、可煎、可炸、可刺身、可涮烫……做法可谓多种多样。

第6种,龙头鱼

龙头鱼一般生活在水深50米以内,泥沙底海域常年可见,它又称水潺、九肚鱼、豆腐鱼、鼻涕鱼等,价格很实惠,一斤10元左右。这鱼浑身软溜溜的,连鱼骨也是软的,肉质细嫩,入口一吸就化了,是很受欢迎的鱼类。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用来清蒸、煮汤,而大排档的做法,是挂软糊下油锅炸到外壳香脆,再撒上椒盐,吃起来外酥里嫩。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分享适合冬天吃的6种野生海鱼,遇见别错过,趁着冬天最肥美的时候多吃些吧。此外,你还有哪些熟知的野生鱼?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过去60后70后“瞧不上”的鱼,现在成了“香饽饽”,爱吃的人不少

物以稀为贵,几乎用在什么地方都合适。有一种鱼,估计很多60后、70后都印象深刻,因为只有这种鱼在当时不需要“凭票购买”,即便是在北方内陆地区,买这种鱼也被人“瞧不上”,年底置办年货的时候,经常见到成箱成箱的堆在路边售卖,实在没什么东西好买的了,才会选择买上一些,聊胜于无,它就是扒皮鱼。

扒皮鱼是一种海鱼,学名是“绿鳍马面鲀”,现在一些地方叫耗儿鱼,橡皮鱼,马面鱼的,这种鱼头大,鱼皮厚粗糙,鱼鳍有倒刺,处理起来特别麻烦,所以见到的大多是已经去头、去皮的半加工品,所以叫扒皮鱼。

扒皮鱼在过去产量极大,又是海鱼,基本上见到的都是冻货,长时间冷冻的扒皮鱼肉腥、口感硬,烹饪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调味料,烹饪时间也长,会做的人不多,销量也不咋地,便宜的很。

在我80后的记忆里,这种鱼也是比较低端的,地位还不如北方常见的鲤鱼、鲢鱼,一般在饭店里的凉菜区可以看到,饭店的厨师会把这种扒皮鱼油炸过以后,用厚重的调味料红烧成一种甜咸可口的“糟鱼”,味道也尚可,但始终也上不了台面。

现在这种鱼变成了“香饽饽”,价格可一点也不便宜,稍微大一些的扒皮鱼售价接近百元一公斤,不知道的年轻人还以为它和石斑、多宝鱼一样是高档海货呢。尤其是在四川、重庆附近,爱吃扒皮鱼的还真不少,做得“麻辣耗儿鱼”甚至成了当地的名菜之一。

超市里买了一片扒皮鱼,价格基本相当于一条2斤重的黑鱼,回家用简单 *** 烹饪了一下,母亲还挺喜欢吃,或许是回忆起了过去的老味道了吧。

【红烧扒皮鱼】

准备食材:扒皮鱼、葱、姜、火锅底料、糖、盐适量。

1、扒皮鱼解冻,鱼肉上改刀,根据鱼的宽度深划上几刀,方便入味烹饪。

2、鱼放入葱姜水中涂抹均匀,腌制10分钟入味。

3、锅中适量的油,(有条件的可以直接油炸)将鱼肉擦干水分,放入油煎至两面金黄。

4、锅中适量油加入一块火锅底料,葱段、姜片翻炒,加入几碗热水,加入4勺糖,适量的盐和鸡精煮开5分钟,捞出香料。

5、将煎好的扒皮鱼放入锅里,盖上锅盖焖煮半个小时,大火收汁即可。

——老井说——

*** 扒皮鱼我图省事,直接用了火锅底料,味道还挺好,传统的扒皮鱼“糟鱼”做法,需要将扒皮鱼炸透,用各种香料炒出的料汁(重点要加大量糖)长时间焖煮到酥烂做成的,冷热均可食用。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买鱼时,专挑这5种野生鱼,人工无法养殖,卖鱼的都夸你是行家

鱼是我们常吃的食物,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脂肪含量却很低,其做法更是层出不穷,红烧鱼、糖醋鱼、清蒸鱼、烤鱼、片片鱼等,真可谓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鱼的类别有很多,口味各有千秋,不过唯有海鱼的味道才是最鲜美的。毕竟野生环境生长的海鱼,在肉的品质上人工饲养的是无法与之比较的。大家在挑选鱼时一定要注意了。

现在鱼贩子都抓住人们喜欢买野生海鱼的心理,以次充好,把养殖鱼当成野生海鱼卖,不懂行的人,根本就辨别不出来。那么该如何挑选呢?下面就让我来带你了解一下,这5种鱼如果在市场上遇到,请放心的去购买,人工无法养殖,营养好吃,鱼贩子都夸你是行家。

第1种:鲅鱼

鲅鱼又叫“马鲛鱼”,它的鱼肉肥厚,鱼肉发红,肉多刺少,烹制出的鲅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种鱼基本是上船就死,所以想吃到活的可就难了,同时这种鱼不好养活,养殖成本高,硬要养也只能亏本,以至于市场上的马鲛鱼,大多数都是野生的。每次我用这种鱼做的红烧菜,上桌大人小孩抢着吃,开胃还下饭。

第2种:红杉鱼

红杉鱼又叫“红三”、“瓜三”,主要体色呈红色,身上带有几道黄条纹,外表非常好看。当然,除了好看以外,红杉鱼还特别美味,其食法颇多,可用来清蒸、煎、焖煮,或煲汤均可,还常常被人拿来腌制或者晒干。因为红衫鱼也属于深海鱼类,所以它那娇小的身姿是承载不了多大压力的,只要一打捞上来,直接就会死亡,所以红衫鱼目前也无法人工养殖,也难怪它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第3种:小黄花鱼

很多朋友听到这个名字肯定会想到黄花鱼,但小黄花鱼和大黄花鱼完全是不同的种类,大黄花鱼是人工饲养的为主,而小黄花鱼大都是野生的。它虽然不是深海鱼,但是一般都生活在近海海底,所以也是没办法养殖的,现在市面上的小黄鱼都是捕捞出来的结果,我们平常也基本见不到活着的小黄鱼。在吃小黄花鱼时要注意,小黄花鱼的鱼刺比较多,吃时要小心,别被卡到了。

第4种:马面鱼

马面鱼,又叫橡皮鱼或剥皮鱼。这种鱼的样子很难看,鱼头很大,看起来憨憨的,给人一种很笨的感觉,不过它的营养价值可是非常高的,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而且鱼肝比较大,是 *** 鱼肝油的佳品。因为它的生存环境比较严苛,只能生活在零下十八度水温的海域,想要捕捉都比较难,更别说养殖了。

第5种:带鱼

带鱼相信大家都熟悉,体型又扁又长,呈银白色,价格不贵,鱼刺也比较容易去除,特别适当小朋友吃一些。由于带鱼长期生长在深海,为了适应高压环境,身体就进化成了扁平的样子,这种鱼一旦离开深海领域,就会快速死亡,全身的光泽也会黯淡下来,无法对这种鱼类进行养殖,所以在市场里面卖的都不是鲜活的,基本都是冷藏的。

这种鱼无名无头,以前没人愿意吃,现在却是川渝地区喜爱食材

提起川渝地区大家想到的肯定是火锅,川渝地区火锅以麻辣著称,就如同川渝地区人的性格泼辣爽快。吃火锅的时候有一种鱼叫耗儿鱼,深得川渝地区消费者喜欢,有的地区叫老鼠鱼、马面鱼、剥皮鱼和猪鱼等,名字虽多但没有正经名字,就如同没有名字。

耗儿鱼是海鱼,并不是生长在淡水中。在早年,耗儿鱼基本上没人吃,渔民捕捉到以后会当饲料或者肥料,有些索性直接扔掉,足见其价格低廉。其不受喜欢既是受价格低廉影响,而且是受其肉质粗糙,鱼背有刺,会对渔民造成伤害。

耗儿鱼要感谢川渝消费者

上世纪七十年代,耗儿鱼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成为火锅店原料后是其命运的巨大中转点。川渝地区消费者对耗儿鱼算是情有独钟,每年都会有巨大消费量,需求量上去了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如果没有火锅,耗儿鱼估计现在还是被渔民嫌弃的对象。

根据笔者统计,耗儿鱼的市场批发价格在二十至五十元一斤左右,具体价格会因鱼的品质、时间等存在差异。从默默无闻到变成我国重要海洋经济鱼类,耗儿鱼成功逆袭。每年我国会打捞数吨耗儿鱼供消费者食用,同时也会加工成鱼类产品,是综合利用程度很高的鱼类。

耗儿鱼逆袭是实至名归

有句老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如果耗儿鱼真的不堪到让人嫌弃,就没有后来的逆袭,其能被消费者欢迎,自然有优势。鱼类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耗儿鱼出现补上空缺是理所应当。

耗儿鱼价值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耗儿鱼富含蛋白质,鱼刺少,适合孩子和老人食用;二是耗儿鱼的油大,适合来做鱼肝油;三是耗儿鱼的鱼肉适合做火锅,食用价值高。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耗儿鱼的价值其实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其能食用。对渔民来说,耗儿鱼消费量增加能提高收入,对消费者能享受美食,耗儿鱼以其一鱼之力承包了两类人的幸福。

耗儿鱼价值虽高,但目前都是人工去海里捕捞为主,缺乏系统的养殖技术,因此想人工养殖耗儿鱼的人,不要盲目养殖。人工养殖耗儿鱼缺乏先例,且养殖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养殖。根据朋友说,耗儿鱼身上有一股臭味,不过相信消费者都没机会闻不到。

最后再回应一下耗儿鱼没头的乌龙,其实不是没头,而是头被处理了,耗儿鱼头食用价值不高,鱼刺多,因此就被早早处理。耗儿鱼从排斥到受欢迎不过几十年时间,人生其实也是,想逆袭就要提前储备实力,等到有机会的时候,就鲤鱼跃龙门,实现命运大翻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耗儿鱼,觉得味道怎么样呢?

被“误解”最深的一种鱼,因冷冻被人嫌弃,比带鱼营养,比鲫鱼香

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吃到,其一是因为它的美味,其二是因为它的营养价值,其三就是因为它特有的韵味了。相信大家经常在家吃得最多的就是草鱼、鲫鱼什么的,但是这些都已经被我们吃腻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另一种鱼。

被“误解”最深的一种鱼,因冷冻被人嫌弃,比带鱼营养,比鲫鱼香。“它”是什么呢?它就是耗儿鱼。耗儿鱼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等,十分的适合我们食用。今天小编做的是酸辣耗儿鱼,十分的美味,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它的做法吧!

酸辣耗儿鱼


配料:

马面鱼 2斤、洋葱 1个、老抽 适量、生抽 适量、白糖 适量、老干妈豆豉 适量、大葱 1根、蒜 适量、姜 适量、泡姜泡辣椒泡萝卜 适量、干辣椒 适量、花椒 适量、八角 4个、料酒 适量

烹饪步骤:

1.把耗儿鱼洗净。


2.切成块状。


3.放料酒拌匀后,依次放入盐(多放一点入味)、洋葱、大葱(切丝)、生姜(颗粒)、花椒拌匀后,放入一点水刚刚把鱼腌到,腌制半个小时。(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充分去除耗儿鱼的腥味,在腌制的过程中适当的翻动一下)


4.准备要炒的佐料。


5.泡辣椒、泡姜、泡萝卜切成块状。


6.锅内放油烧热后,放入生姜、大蒜炒香后,依次放入干辣椒、花椒、大葱、部分洋葱炒香,再放入一小勺豆瓣酱、适量的老抽、生抽、白糖、老干妈豆豉翻炒,再放入泡姜泡辣椒泡萝卜以前翻炒出香味后,再加水烧开。


7.水的量根据鱼的量来,刚刚够煮鱼就可以了,不宜太多,味道冲淡了,再尝一下咸淡适当加一点点盐。


8.水烧开后,熬2-3分钟,再放入鱼和洋葱大火一起煮,煮的鱼肉有点松动张口就可以了。(图片里的红椒青椒是可以不放的,刚好家里用剩下的,所以一起煮了)


烹饪小贴士:

1、为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其年产量仅次于带鱼。营养价值甚高,蛋白质约与大黄鱼、银鲳相等,肝可制肝油。除鲜食外,还制成罐头、冷冻鱼片、鱼糜食品,是出口的水产品之一。综合利用的程度也很高,主要产品有浓缩鱼蛋白、鱼粉、蛋白胨、生化培养基、禽用鱼肝油、降脂丸等。

2、黄、渤海的主要渔场在黄海中、北部及渤海南部,密集区主要有海州湾、乳山渔场、烟威渔场、莱州湾渔场、辽东湾渔场和海洋岛渔场。其中以乳山渔场和海洋岛渔场的渔获量更大,渔期在5~6月上、中旬。

重庆火锅中人气更高的食材,猪腰子上榜,第二个听名字不敢下口

小编想问大家,冬季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很多人应该都会说火锅吧,火锅的食材很多,而且边吃边涮,吃的都是热腾腾的食物,想吃多久就能吃多久。哪里的火锅更好吃,当然是重庆火锅了,重庆火锅又叫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码头,一开始是船工的餐饮方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饮食方式就逐渐成为人们的饮食习惯,逐渐受全国各食客的喜爱。重庆火锅最开始的食材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等,现如今,已经有很多的食材了。

重庆火锅中的菜品多种,而且各种各样,非常的杂,已经有几百多种了,像家禽、水产、海鲜、野味、动物内脏、各类蔬菜和干鲜菌果等。重庆火锅有分为清汤火锅、辣味火锅、鸳鸯火锅、九宫格火锅等,各种各样,不同的火锅,吃法也是大不相同的。在以前,传统火锅是很重油重辣的,但是随着现代人越来越重视饮食的营养健康,于是,适量的搭配,让其营养结构更合理化,味道更好。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种美味好吃的火锅食材,千万不要错过了。重庆火锅中人气更高的食材,猪腰子上榜,第二个听名字不敢下口

腰片:腰片其实就是猪腰子切成片,一般在吃火锅的时候最为常见。腰片吃起来特别的软嫩,而且很容易咀嚼,所以,经常作为火锅食材或者是水煮。火锅中的腰片麻辣味浓,而且特别的下饭,很多人冬季都会买猪腰子吃。有的人乍听是猪腰子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而且还有点恶心,但是当你吃过之后,你就会瞬间的爱上它了,因为猪腰子的口感真的太诱人了。猪腰子还具有补肾气、通膀胱、消积滞、止消渴的作用,但是有胆囊炎的人要谨慎食用。

耗儿鱼:耗儿鱼又叫马面鱼、面包鱼、老鼠鱼等,是一种暖水性中下层鱼类。耗儿鱼在吃火锅的时候也最为常见了,很多人认为火锅中放入鱼肉,火锅就会变得很腥,但是耗儿鱼本身就没有什么腥味,吃起来口感鲜嫩润滑,非常的好吃。所以,大家下次吃火锅的时候,也可以点耗儿鱼试试,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耗儿鱼吃产量很高,一般分布在我国的东海、黄海及渤海,在朝鲜、日本海及太平洋西北部也常见。

撒尿牛丸:很多人知道撒尿牛丸应该是在周星驰的电影里面吧,但是对于重庆人来说,那可是从小吃到大的食物。因为在重庆的火锅中,撒尿牛丸是必有的。有的人听到“撒尿”二字就不敢吃,其实撒尿牛丸口感鲜嫩爽滑有弹性,咬一口丸子里面的汁水就会流出来,闻着起来特别的香,味道也更加的好。很多人认为撒尿牛丸只有香港才会有,但是重庆火锅中的撒尿牛丸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和火锅相结合,简直不要太过完美,很多人吃火锅,都是冲着撒尿牛丸而来的。

马面鱼,一种长得像马脸一样的海鱼,吃的时候要剥皮

一、马面鱼 剥皮鱼 扒皮鱼介绍

马面鱼学名为绿鳍马面鲀,隶属于鲀形目、革鲀科,俗名橡皮鱼剥皮鱼。马面鱼为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其年产量仅次于带鱼。营养丰富,除鲜食外,经深加工制成美味烤鱼片畅销国内外,是出口的水产品之一。这鱼除了那根突出于鱼背的硬骨外,最特别的是身上那张粗糙如砂纸的鱼皮,因为这一缘故,必须把皮扒掉才能烹煮,也因此换来了“扒皮鱼”这一俗称。在上海和闽浙一带被称为橡皮鱼。四川叫它耗儿鱼,潮汕叫它迪仔、剔皮鱼,山东、辽宁叫它皮匠鱼。此外,它还有橡皮鱼、孜孜鱼、皮匠刀、面包鱼、羊鱼、烧烧鱼、老鼠鱼等别名。


剥皮鱼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洋非洲东岸,我国主要产于东海及黄、渤海,东海产量较大。其主要渔场有温台外海、对马海峡和闽东渔场,随着新资源的探索、新渔场的不断开发,马面鱼的产量也逐年增加。我国东海马面鱼的产量为最多,更高年产量已达25万吨左右,已成为仅次于带鱼居我国第二位的海洋经济鱼类。


马面鱼


特征:

马面鱼扒皮鱼体较侧扁,呈长卵形,与马面相象,通常体长10~20厘米、体重400克左右。头短,口小,牙门齿状。眼小、位高、近背缘。鳃孔小,位于眼下方。鳞藐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无侧线。之一背鳍有2个鳍棘,之一鳍棘粗大并有3行倒刺;腹鳍退化成一短棘附于腰带骨结尾不能活动,臀鳍外形与第二背鳍类似,始于 *** 后邻近;尾柄长,尾鳍截形,鳍条茶青色。第二背鳍、胸鳍和臀鳍均为绿色,故而得名。

马面鱼除了那根凸起于鱼背的硬骨外,最分外的是身上那张毛糙如砂纸的鱼皮,由于这一原因,水果蔬菜卡,必须把皮扒掉才能烹煮,因此人们俗称它为“扒皮鱼”。


马面鱼


营养价值:

扒皮鱼是一种营养相当丰富的鱼类,它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每100克鱼肉就含19.2克的蛋白质,其他营养成分包括微量的脂肪、钙、磷、铁等。马面鱼食疗可治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症。它的皮则可制成明胶。马面鱼肝大且可制鱼肝油。油灰还可代替桐油灰。鱼骨可做鱼排罐头,头皮内脏可做鱼粉。鱼皮能制取成可溶性食用鱼蛋白,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二、马面鱼相关知识

1、马面鱼多少钱一斤?

马面鱼一般十五元左右一斤,价格因各地市场略有不同,大连23元/斤,余姚市14元/斤,杭州20元/斤,厦门27元/斤。造成马面鱼价格差异的更大原因主要是产地不一样,比如从泰国进的货是按箱来算,10到15厘米的马面鱼在川渝卖35元/斤,3到5厘米的马面鱼25元/斤。

2、马面鱼为什么没有头?

首先,马面鱼的鱼头食用价值并不高,鱼头中可食用的部分非常少,皮厚不好处理且这部分并不好吃。其次是马面鱼是深海鱼,打捞上来就会死,去头、去皮、去内脏不易腐败,更方便保存运输。另外马面鱼的鱼头比重大又没有什么食用价值,去掉可以节省运输成本。最后是有头的马面鱼真的很丑。卖相不好,有人看到老鼠长相的鱼会没有胃口,所以,市场上出售的马面鱼多是没有鱼头的。

3、马面鱼为什么要剥皮?

剥皮鱼为什么要剥皮?剥皮鱼的皮有毒吗?马面鱼的鱼皮非常硬没法吃,之一背鳍又长又粗还有倒刺,所以要剥皮后再吃,头很小也没什么肉,所以顺便就把头去掉了。另外剥皮鱼的内脏肝胆很大,所以市场上的肝脏和皮都去掉售卖的。


剥皮鱼剥皮技巧

马面鱼又叫什么鱼,马面鱼又叫什么-第1张图片-

沿着头部与鱼身交会的界线,轻轻划下一刀,用剪刀将鱼鳍剪下。然后找鱼腹部处的“肚脐眼”,也就是剥皮鱼的 *** ,用剪刀从 *** 处顺着腹部剪开口子,再用手撕下外皮就行了。也可以用刀切下整个鱼头,从切口处开始撕鱼皮。如果是冷冻的剥皮鱼,则要等鱼先解冻再撕。


剥皮鱼剥皮技巧


三、马面鱼的做法

马面鱼的鱼肉比较淡,因此用豆豉、酱油、姜丝、蒜蓉焖煮更好吃。切片煮汤,用一点芫荽和姜丝调味,非常可口,不妨一试。马面鱼肉可以制成美味鱼绒,成品比传统的鱼松优越。肌肉纤维长,色香味佳的小包装方便食品。又可制成烤鱼片,干烤马面鲀,配以玉兰、冬菇、油菜,特点是色枣红、味清、鲜、香。还有醋溜马面鲀,配料莴笋、木耳、油菜。成品金红色,味香、焦、酸略甜,都别有风味。


红烧马面鱼的做法

1、马面鱼用清水冲洗干净,控干水分备用。

2、锅中放少量油,烧至6成热,放入姜、蒜爆香后下马面鱼。

3、中火煎两分钟,放入料酒,再放入老抽上色。

4、加热水没过鱼,放入花椒、八角、干辣椒、冰糖、以及桔子皮,烧开后2分钟改小火炖,10分钟之后,把鱼翻个,放几滴醋和生抽。

5、再炖10分钟之后,放入盐、鸡精、葱段,大火收汁。

6、起锅装盘,铺放香菜。


香煎马面鱼的做法

1、将剥皮鱼外皮剥除,去内脏并清洗干净,切成2段。

2、在鱼身2面斜划几刀,撒上少许的盐腌制15分钟。

3、锅内少许油烧热转小火,放入鱼煎至一面定型,翻面煎熟即可,食用时候挤上少许柠檬汁就可以了。

标签: 什么 马面鱼 鱼又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