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发成死面了咋处理,面发成死面了还可以做什么-百科-

面发成死面了咋处理,面发成死面了还可以做什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34 0
古代做饼蒸馒头是怎么发酵的?

文|李崇寒

在古代,种小麦和发展面食技术几乎是同步的,它们就像一对前后落地的双生儿,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只是在中国出现了例外。小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在中国生根,而关于饼(古代文献中,饼是所有面食的通称)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墨子·耕柱篇》中,“见人之作饼,则还然窃之”。此后,以麦粉制饼的记录不断增多。西汉后期史游所著《急就篇》中,将饼列在食物之首,“饼饵麦饭甘豆羹”,随着饼食形态不断丰富多样,汉唐之际已成北人主食的面食,因宋代南方稻麦两熟制和发酵面食的发展,进一步向南方普及。烧饼、油饼、馒头、包子等各类面食深入人们日常生活,千年来,构成了中国独特的面食文化。

面饼、面点,距今约2800 年,鄯善县苏贝希墓葬出土,现藏吐鲁番博物馆

四大类饼食中,“惟蒸饼其来最古”。蒸饼,顾名思义就是蒸笼所蒸制的面食,又称“笼饼”,即今馒头、包子之类。 *** 蒸饼,面粉发酵是关键。起初,各种饼都是由没有发酵过的死面做成。东 *** 崔寔注意到,死面饼着水后十分坚硬不利于消化,如果在农历五月“阴气入藏腹中,塞不能化腻”的情况下吃它,易伤脾胃,建议大家酌情食用。他在《四民月令》中提到一种“酒溲饼”,入水即烂,不会影响消化吸收,被多数学者认为是用酒酵发面法制成的面食。

古代先民对发酵的认识最早来自于酒,龙山文化时期山东先民就已利用野葡萄酿酒。公元前11世纪,人们在谷物贮藏中或将蒸煮过的谷物(饭)放在空气中,很快长了霉。这些繁殖着微生物的谷物放在水中浸泡,不仅会出酒,而且放入未长霉的谷物或饭中也会使之成酒,古人便称它为“曲”,有意识地将其 *** 出来,以曲酿酒。在《周礼》中,酿酒法有“五齐”(即五个阶段)之说,其中“泛齐”是发酵的开始,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谷物泛浮,最后的“沉齐”是糟粕下沉发酵完成。

卖馒头,19 世纪水粉彩画,实际上,“蒸饼”(馒头)经历了一个由包馅到实心的演变过程

如果发酵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被保留在面团内部的面筋 *** 组织中,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能够促使面团膨胀增大;用这种面团做出的面食,不仅柔软疏松、口感好,而且便于消化、营养丰富。显然,古人在长期实践中早已明白这一道理,并尝试将发酵技术应用于面食加工,让死面“活”起来,以 *** 出更为精美可口的食物。

从崔寔记载来看,最迟到东汉晚期,发酵技术已普遍运用于面食 *** 当中。这种酒酵发面法在《齐民要术》中得到了充分的说明,“作白饼法:面一石。白米七八升,作粥,以白酒六七升酵中,着火上。酒鱼眼沸,绞去滓,以和面。面起可作。”做时先将白米熬成粥,加入白酒(宋元以前提到的白酒,皆指带滓的醪,俗称酒酿),加热后过滤取汁,用汁和面,待面团发起即可作饼。以热汁倒入面中既可提高面的温度,又可增加酵母活力,加速发酵进程。但白酒温度不能太高,太高会抑制酵母活力,古人没有温度计,经过多次实践发现,当以“酒鱼眼沸”(水中冒出泡泡与鱼眼相仿)为限。

到贾思勰所处的时代,又出现了酸浆和酵面两种发面原料。用酸浆和粳米熬成的粥即为酸浆酵,通过酸浆酵和酒酵法发成的面,又可作为下次发面的酵面。待面团发酵好后将其蒸熟便有了蒸饼。有了这些发酵技术,馒头的产生便有了“萌芽”的条件。

你和幸福就差这一份脆底披萨

自发粉盐橄榄油拌匀后加温水,揉成一个均匀的面团。(一定要温水不然面会被烫死成死面不会发酵)面团放置半小时发成两倍大按手指进入不会回缩。利用发面的时间 *** 馅儿料。玉米豌豆青椒红椒用水焯熟捞出沥干。把黑胡椒粒碾碎,与玉米粒,青椒丁,红椒丁,番茄辣酱,罗勒碎,盐,五香粉,火腿肠丁,肉末,搅拌均匀待用。将面擀成约两cm的薄片,形状自定义。(有专用烤盘当然更好。烤盘涂上一层厚厚的橄榄油,饼底烤出来才脆 。将饼放于烤盘内陷料在上面涂抹均匀,留出1cm左右的饼边。撒上马苏里拉芝士,铺满。把烤盘放入烤箱,上下火200度15分钟。出锅咯~烤,烘焙,披萨,午餐,晚餐

做水煎包,掌握好两点技巧,在家轻松做成功,底部焦脆上面松软

导语:做水煎包,掌握好两点技巧,在家轻松做成功,底部焦脆上面松软

水煎包是一种受欢迎的面食,和包子有着很大的不同,通过煎和焖做熟,底部带有焦脆感,吃起来更香,只要街上有好吃的水煎包,很多人见到都会买的吃。水煎包好吃,但价格比较贵,我们不妨在家做,花钱少吃得香。你会做吗?

其实做水煎包不难,但也不是把包子包好放进锅里煎一煎就好了,想要做得好吃,得掌握好两点技巧,学会和面和煎制的 *** ,在家轻松做成功,做好很容易,底部焦脆上面松软,想失败都难!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水煎包的 *** *** ,以及需要掌握的小技巧,步骤详细看一看就会了。

水煎包的做法:

春节期间我们吃了太多肉,难免见肉不香了,所以做水煎包时,我们可以做素馅的,比如韭菜鸡蛋馅、粉条豆腐馅等,我常给家人做韭菜鸡蛋馅水煎包,一直吃不厌,你可以试试。

先来和面,需要做成发面的,这样做出来的包子才会松软可口,不推荐死面水煎包。

面盆内倒入干面粉,再加入少许酵母粉,按比例来放更好,100克面粉加1克酵母粉,以此类推。

搅拌几圈后分次加入温水,每加一次都搅拌均匀,一直加水到没有干粉为止,面絮不要太干也不要太湿。

下手揉成面团,多揉搓几下,尽量在揉搓的过程中让酵母融化,并分散均匀,这样才容易发面成功。

揉好后盖起来发酵,一直发成两倍大小,出现密集的蜂窝。

等面发好筷子拌馅料,韭菜提前洗好控水,拌馅时切成韭菜碎,加油搅拌均匀,锅内加油炒出鸡蛋碎,放温热后倒进韭菜里,加少许盐搅拌,韭菜鸡蛋馅调好了,虽放料少,但水煎包做熟后味道很鲜香。

案板上撒干面粉,发好的面团取出,反复揉成光滑的面团,切出小剂子,每个剂子按压擀成包子皮,放上适量馅料包成包子形状。

平底锅预热,倒入食用油,温热时放入包子,小火煎成底部有些微微黄的程度。

小碗里放入少许面粉,倒入适量水分,搅拌成面粉水,差不多是特别稀的状态,搅拌好后倒进锅内,差不多是包子1/3的位置,盖上盖子小火焖。

一直焖到水分变干变焦脆,关火后撒一点熟芝麻和葱花进去,一锅美味的水煎包就做好了,吃起来好香。

做水煎包,掌握好两点技巧:

1、和面时记得加酵母粉,而且要冷水或者温水和面,不要水温过高烫死酵母,面团必须发成两倍大再做包子,不能着急去做,否则没发好做出来不松软。

2、煎水煎包时,先要小火煎一会儿,这么做可以促进包子继续发酵,可以做出蓬松的包子,也可以让底部变得更好吃。等倒水的时候,要加一点面粉,做成比较稀的面粉水,这样可以煎出底部焦脆的口感,还能看到一些薄薄的冰花状。

看了以上做法和技巧,是不是觉得挺简单的,可以自己尝试一下,今后再想吃水煎包不用去买了,在家做更实惠。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大秦笼王包子:关于包子的传说

包子(steamed stuffed bun)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一般由面包裹着馅,主要 *** 材料有面粉和馅,起源于四川。相传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距今1800多年)。

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燕翼诒谋录》:"仁宗诞日,赐羣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即馒头别名"。馒头之有馅者,北人谓之包子(意思是说馒头没有馅,包子有馅)。包子一般是用面粉发酵做成的,大小依据馅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称作小笼包,其他依次为中包、大包。常用馅心为猪肉、羊肉、牛肉、粉条、香菇、豆沙、芹菜、茄子、包菜、韭菜、豆腐、木耳、干菜肉、蛋黄、芝麻等。

中文名称

包子

外文名称

steamed stuffed bun

别称

蛮头、曼头、馒头

主要原料

面,肉,菜,豆沙

是否含防腐剂

主要营养成分

硒,铁,钙,镁

主要食用功效

有益于消化吸收

适宜人群

更适合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如老人、小孩

副作用

储藏 ***

冷藏或冷冻

发明者

诸葛亮

来源

相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

韩语翻译为

??

日语翻译为

中华まん

西班牙语译为

bollo

看懂视界

包子

传说

包子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它起源于三国。相传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率 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

从此,在民间即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诸葛亮创始的馒头,毕竟里面加上了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于是,后人便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出现了白馒头(不带馅的)。

包子这种面食制品大约在魏、晋时便已经出现。但包子的原名却叫"馒头"。晋代束皙在《饼赋》中说,初春时的宴会上宜设"曼头"。这里所说的"曼头"其实就是包子。至于"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在《爱竹淡谈薮》一书中载:"宋朝有个叫孙琳的大夫,为宋宁宗治淋病,就是用馒头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们视为神医。"宋代著名的大诗人陆游不仅写了《笼饼》诗称赞,对其诗亦还自作注释;其《笼饼》诗云:"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陆游的注释为:"蜀中杂彘(即猪)肉作巢(即馅)的馒头,佳甚,唐人止谓馒头为笼饼。"由此可见,当时四川用猪肉合面做的馒头,就已经很有名了。

北宋陶谷的《清异录》就谈到当时的"食肆"(卖食品的店铺)中已有卖"绿荷包子"的。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说,临安的酒店分茶饭酒店、包子酒店、花园酒店三种,而包子酒店则专卖鹅鸭肉馅的包子。可见这一时期包子已经很普遍了。

基本做法

发面

有两种发面的 *** :

1.用面肥发面(通常叫大碱发面)

把面肥用水先泡开然后把面粉倒进去合匀,醒8小时待面发起是原来的1倍,然后对碱当面没有酸味,稍微有一点点碱味,再醒半小时既可,蒸时锅内放点醋以免蒸出的包子皮有花点, 一定要用凉水把包子放进去再通电.

2.用酵母发面(通常是快速发面法)

.配料:面粉500克,干酵母3克泡打粉5克,豆油1两,温水(250克--300克)根据面粉的吃水量,糖20克.

做法:

(1)将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干酵母,泡打粉,糖,拌合均匀,扒坑.

(2)在坑内加入温水,放入豆油.抄拌揉合成面团稍醒.大约1小时左右.

(3)待面醒好后,做成自己想做的包子,馒头,花卷.

(4)把做好的生坯摆入屉内.锅内放入冷水.再插电蒸13分钟既可.(如果蒸馒头大约在30分--40分如果蒸花卷17分钟)

制馅

1.肉包子馅

买一斤猪肉馅(羊肉、牛肉),大葱一颗,姜一块把葱和姜都切成末和肉馅放在一起,在倒入酱油、香油、植物油盐、味精(鸡精)搅匀即成为包子馅

2.三鲜包子馅

用料:面粉70克(两小碗)猪肉30克(小半碗),鲜虾仁5-6个(切碎成泥),鸡蛋半个炒碎,白菜心适量(2两),香菇 一个(切碎)葱、姜、盐、香油适量,自发面一小时前弄好 待用,料酒少量。

做法:将葱姜香菇加水三分之一杯),料酒与虾肉、 肉末一起拌匀后加盐,再拌匀加入炒好的鸡蛋,把白菜心切碎放在一起搅拌均匀不加酱油,做包子馅。包子温火蒸15-20分钟。

各种做法

1、灌汤包子不用酵母,也不用泡打粉,也就是一般说的死面包子。直接放水把面和均匀直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其实就和饺子面差不多只是面用的不一样而已。

2、面要摔,摔到有劲度(吃过拉面的应该知道,但是不用太大的劲度,要适中)

3、擀皮大家一般都会就不用多说了,面和好就是馅了。灌汤包子馅的配料是一定的,是用秤来称(秘方不意多说,大家见谅)一般都是按十斤计算,然后放入高汤打到馅里(一斤馅四两汤的比例)。

灌汤包子

4、再说包法。发面包子不一定会死面包子,但是会死面包子一定会发面包子。我们都是一笼十个面和馅加一起一般在二两左右,其特点是提起似灯笼。放下象菊花。皮薄陷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

三香包子原料:精面粉250克,面肥、碱适量,鲜肉馅、豆沙馅、白糖馅各100克。

*** *** :

精面粉加面肥、温水揉匀,发酵后加碱揉匀待用。小豆淘洗干净煮烂揉压成茸泥加糖、油炒成洗沙馅,猪肉剁成肉末加盐、味精、胡椒粉、葱花、香油拌匀成肉馅。将揉好的面团搓成粗条下剂子12个,每个约重20克,压扁包入肉馅、豆沙馅、白糖、捏成十八折皱纹,并在收头处用筷子点4点食红水,上笼蒸熟即可。

三香包子

风味特色:造型美观、甜咸相间,鲜香爽口。

技术要领:面团加碱必须适量,发成"大酵面"。

排骨包子将新鲜的排骨洗净控干水分,再剁成小块。用酱油、盐、料酒、葱、姜、味精腌三至四小时。面皮用温水和自发面,面要揉匀揉透。等面醒发泡后待用。另外准备扁豆(或其他蔬菜)抽去老筋洗净,将其整根整根地上笼屉蒸熟,凉后把扁豆剁成蓉。一切准备就绪,每个包子包一小块排骨和少许扁豆馅。包好的包子,上笼屉先用小火蒸数分钟,然后用旺火蒸二十五分钟,蒸熟后不要忙着打开锅盖,闷一会儿为好。当揭开盖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顿时使人馋涎欲滴,食欲大增。美味排骨包子肥而不腻,百吃不厌。中国是美食之国,本来很寻常的食品,经过有心人的发掘培植,就会让人耳目一新,我们的餐桌上会平添一道美味佳肴。如果您感兴趣的话,不妨按此介绍试验一下,有志者开一家美味排骨包子铺,将与南翔小笼齐名,也未可知。

排骨包子

包子是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一种传统方便食品,北方是以猪肉大葱馅最为常见,其次是以羊肉、韭菜、豆沙、香菇、小白菜等作馅。最有名的是天津狗不理。南方包子中较有特色的有蟹肉、蟹黄包。至于开封灌汤包、重庆冠生园蛋黄包、南翔小笼、成都小笼包子等则各具特色,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下面介绍的这款包子可能鲜为人知,但它别具匠心,风味独特,让我们从众多的包子中,找到新的感觉。

狗不理包子材料:

面粉750克,净猪肉500克,生姜5克,酱油125克,水422毫升,净葱625克,香油60克,味精少许,碱适量。

做法:

1.将猪肉按肥瘦3:7匹配。将肉软骨及渣剔净、剁碎,使肉成大小不等的肉丁。在搅肉过程中要加适量的生姜水,然后上酱油。上酱油的目的是调节咸淡,酱油用量要灵活掌握。上酱油时要分次少许添进,以使酱油完全掺到肉里,上完酱油稍等一会,如能在冰箱内放一会更好,紧接着上水即可。上水也要分次少许添加,否则馅易出汤。最后放入味精、香油和葱末搅拌均匀。(葱末提前用香油抹上)。

2.制好面皮后,分割成20克的剂子。

3.把剂子用面滚匀,擀成薄厚均匀,大小适当的圆皮。

4.左手托皮,右手拨入馅,掐褶18-22个。掐包时拇指往前走,拇指与食指同时将褶捻开,收口时要按好,包子口上要没有面疙瘩。

5.包子上屉蒸4~5分钟即成。

酱肉包子内馅材料:

1.鲜肉沫(也可将瘦肉稍微煮熟一下切细丁)

2.黄葱切丁3、甜酱4、鸡精、糖、盐各适量

做法:

1、锅中下油,待油温七成热是下肉沫炒散,然后放入甜酱、白糖、一点点盐和少许鸡精翻炒一会,然后放入黄葱稍微炒一下盛出备用;

酱肉包子

2、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排出空气,(关于面团的详细 *** 过 *** 过程见花卷 *** ),搓成条分成一个个的小面团;

3、将面团擀成面皮后包入内馅,收口后放入蒸锅,冷水上屉开大火蒸至水开后转中火蒸10分钟即可出锅。

破酥包子这是云南的特色面点吧。叫破酥,是因为成品的外皮有分层、开口,一层层像酥皮似的。主要是发面过程有些不同,而馅料则可以做成甜的或者咸的。

材料:外皮部分:面粉(一般包饺子、包子的就行)、甜酒酿(连着米和汤水)、猪油(大油)馅料:肥瘦后腿肉、香菇、葱、酱油、白糖、盐。

做法:

外皮:主要是用发面来做,不用酵母,用甜酒酿做,这样成品外皮带有很自然的香甜味道;面粉不用一次就和够,可以先发酵好一小部分面团,以后再做需发酵的面点时,可以做"老面"用

1、取2大勺面粉,烧开一小锅水,能将面和匀为标准。水开后,放置到不太烫手为准,将1/3的水倒进甜酒酿中搅匀,之后将甜酒酿到进面粉中和匀;

2、如果水不够可以慢慢添加,这只是发面的之一步,可以先少做一些,待面粉充分发酵后再按量添加。面粉揉成团,表面没有面粉颗粒即可。放置于盆中,盖好盖子,放在温暖的地方,家里如果还有暖气,晚上可以放暖气旁,也可以是置于阳光下,但要避免面粉被风直接吹到。如果气温很高的话,一般晚上发酵,第二天中午就能发酵成功了,也是能明显看见面团的蜂窝状发酵好的面就是这样,如果家里气温很低的话,要适当延长时间了。如果掌握不好的话也可以用发酵粉来做,这是实在没办法了。

云南名特小吃-破酥包子

3、可以取一团发好的面,添加适量的水、面粉和成光滑柔软的面团,放置5分钟左右,就是包子的外皮了。

馅料:

1、肥瘦后腿肉先在锅里煮至8分熟,捞出晾凉备用;

2、干香菇泡开后,沥干水分切成小丁,葱切成末,之前的肉也切成肥瘦均匀的小丁;

3、炒锅中略加底油,烧热后将三种馅料一齐倒入锅中,加酱油2-3勺,能上色有香味即可,调入1小勺糖,香菇水适量,馅料底部能带有一点汤汁更好,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略加一点盐,因为包子皮是没有盐分的再整理一下放置的那团面,就能包了。

包:把面团擀开,擀薄,尽量薄,之后莫上一层猪油,这步不能少,这是分层的关键,然后慢慢的边拉边卷成长条,所以说面擀得越薄,最后的分层也就越明显,卷成长条后,可以用手揪成剂子,用手将剂子慢慢捏成边上薄,中间厚的圆皮,不用擀面杖了哈,完了就能包了,包上馅料,水开后下锅蒸几分钟,等到面已经不粘手了就好。包子皮里含有了馅的汤汁,很香,可以配粥喝,如果口重可以蘸食用酱油、醋、糖、油辣椒配成的小料,也很爽口。

注意:

1、如果面是用酵母来发的话,再最后揉面团的时候建议添加一点点食用碱,这样可以中和酵母,使成品口感变得香甜一些,碱一定要没有颗粒,量比大拇指指甲盖多点即可,一定要揉得非常均匀,不然成品中会看见黄色的点。碱的添加一定要适量,太多,面团最后会很黄而且很麻,检验的 *** 是,添加碱后,撕一小团面粉在火上烧熟,不粘牙即可。

2、馅料,这款是比较传统的咸味做法,还有很经典的甜味馅,大致做法是:火腿(更好是云腿)切成碎丁,加入同等量的白糖,拌匀即可,但是包子皮一定要包严实,因为白糖加热后很容易就流出来了,这就是有名的糖腿包子。

猪肉茴香包

材料:中筋面粉3杯,水1.5杯,酵母5g、猪肉馅,茴香、葱末,香油,盐,五香粉

做法:

1、中筋面粉3杯,水1.5杯,酵母5g混合和成柔软的面团,放在容器中盖上笼布发酵2小时(如图1)

2、猪肉馅,茴香碎,葱末,香油,盐,五香粉调匀

3、发好的面团揉匀,分成均匀的面团,我分了六个,每个面团都揉匀

4、面板洒上一层薄粉,擀成中间厚,外围薄的面饼,放上馅,拇指支住面皮,食指开始均匀的打褶收皮儿,收好按一下(褶尽量密一些均匀一些)

5、笼屉放上半干的笼布,放入包好的包子

6、小半锅水烧开,放上笼屉,大火蒸13分钟,蒸好后不要立刻开盖,等几分钟再开!

米包子做法:

1.青豆和玉米化开,用刀背压一压,稍微切几下;奶酪切小丁、红柿子椒也切小丁

2.自制的腊肠煮熟切碎、再切点青蒜和姜,放点朝鲜辣酱、再放点盐、白胡椒粉、牛肉粉伴匀

3.大米与糯米4:1的比例蒸熟,案板上放保鲜膜,盛点米饭铺上,放上拌好的菜料4、提起保鲜膜裹成球状即可。

蒸包子的时间

一般家里 *** 包子,包子生坯包好后就要上笼蒸了,在此要掌握好蒸包子要多长时间。生坯逐个放入笼屉中后,每个包子之间要留有约2指宽的空隙。笼屉放入锅中,锅底加适量清水,加盖用旺火蒸约10-15分钟即熟。

包子铺的包子馅怎么调?奶奶32年经验,学会了你也可以月入2万

奶奶用了32年的包子馅配方,只需加上3克,肉馅立马鲜香味美

有很多人都喜欢吃肉包子,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的好,包子的做的成功与否,馅料是最关键,今天简食记小编就跟您分享几款包子馅料的做法,这几个都是奶奶用了32年的配方,奶奶说只要加上3克它,保证做出的包子个个香喷喷,要是开店你也能月入2万。

1:鲜肉包子,蒸15分钟即可。

猪肉馅(肥瘦相间)200克,葱姜末15克,生抽一勺,盐2克,白糖3克,蚝油10克,料酒10克,老抽少许上色,香油20克,胡椒粉2克,清水100克,大料3克,(在文章末端)。这是面皮的配料比,普通面粉300克,酵母3克,白糖2克,温水160克。

2:酱肉包子,开锅蒸15分钟。

猪肉400克,大葱 大姜各一块,老抽少许上色,甜面酱2勺,蚝油10克,大料3克(在文章末端)。首先把猪肉切丁,肥瘦分开放,锅内加又,首先把肥肉煸炒出多余油脂,放入葱姜末 瘦肉便充值断生,加入甜面酱 老抽 蚝油等调味品翻匀即可。面皮的配料比,面粉500克,酵母4克,温水适量,色拉油适量。

3:胡萝卜粉丝包,开锅蒸15分钟。

胡萝卜350克,鸡蛋3个,粉丝1把,干海菜适量,蚝油20克,葱姜末各10克,胡椒粉5克,盐适量。面皮的配料比,面粉1300克,盐2克,200克开水,橄榄油20克,此款包子皮是烫面。干海菜与粉丝都需要泡发,胡萝卜要用盐杀出水分,再 *** 。

4:牛肉大葱包子,蒸25分钟,关火焖5分钟即可

牛肉300克,猪前腿肉200克,葱 姜,牛肉猪肉混合,加葱姜剁碎,盐5克,酱油20克,胡椒粉5克,大料3克(在文章末端),蚝油5克,白糖3克,花椒水100克。面粉的配料比,小麦面粉500克,酵母粉3克,牛奶1盒,适量温水,具体需要自己掌握。

注意事项:

1:1斤肉最多放入2—4克大料,放多了会发苦的,大家注意一下。

2:蒸包子的肉要选择,肥三瘦七的,这样做好的包子才会香而不腻。

3:发面大家都会做,就不发了,重要一点就是,发面的时候不要发过 或者发成死面。

这就是教给大家包子的所有配方,非常简单,一是面要发好,二是肉馅要调制好,保证你也能做出人见人爱的包子,上面这款大料的配比,也可用于饺子 水饺包等等带馅的面食,大家可以随意使用。

这里是简食记,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 转发 收藏,您的关注是对我更大的支持。如您有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美食……

面发成死面了咋处理,面发成死面了还可以做什么-第1张图片-

大料的 *** :八角3克、山奈1克,砂仁1克,花椒3克、陈皮1克、肉豆蔻1克、香菜籽0.5克,香叶1克、丁香0.5克、小茴香5克、白芷0,5克、草果2克、,磨成粉末备用。

蒸出的馒头成了“死面”,这是怎么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不仅蒸馒头会出现“死面”,就是蒸包子、花卷等面制品也会有这种现象。其实是这些面蒸制品不均匀收缩、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

揭开笼盖,有的馒头成“死面”

之所以在出锅后有“死面”,主要是这几方面的原因:

冷凝的水滴到馍坯表面。锅盖、锅壁温度较低是馒头表面滴了冷凝水,或开蒸时火候过大,引起其内外部温差大形成冷凝水、或开锅盖过快,冷空气瞬间和馒头相遇产生冷凝水,这些冷凝水滴在馒头表面,是生坯不能完全膨胀,最终成为凸凹不平的表面。

面“发”得太过了。用老面或酵母发面,老面量、酵母量及水温都与季节、室温、发酵时间关系很大,要综合考虑并结合自己操作经验准确把握。如果发酵物量、和面的水温、发酵时间等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将面发得“过”了。这样的面团软或陷,严重地成了糊状。为了改变其现状,唯一“补救”办法就是多加干面粉,干面过多,发面又成“死面”,蒸出来的馒头便会干硬瘦瘪。

和面的失误,导致面发得“过”了

面团没有完全发酵。与上述原因恰恰相反,当手撕或刀切面团没有明显的蜂蜜状,则是和面还没有达到完全发酵的状态。馒头的松软可口与发面程度有直接的关系。面没发好就做坯并蒸制,十有八九蒸出来的就是死面馍。

没有二次醒发。要是馒头大而蓬松,发面是之一次醒发,而第二次醒发也至关重要。“二次醒发”即馒头坯揉制且均匀置于笼屉后,要在蒸锅后逐笼屉预热,再叠加起来,盖上笼盖自然醒发(夏季15-20分钟,冬季40分钟以上,其他季节酌减)。二次醒发实际上是老面或酵母继续繁殖产生气体。不经过二次醒发,馒头容易出现死面,干硬不好吃且“个头”也小,没有“卖相”。

热水上锅开蒸。很多人蒸馒头时总认为水烧开了上气快,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应该是大温水上蒸笼,大火候上气。在上气过程中馒头有继续发酵的时间空间。热水开蒸,由于温度过高,容易使更底层馒头受到“伤害”即烫死酵母,使馒头坯瞬间变硬,成了“死面”馒头。

开水上气,笼盖会聚集大量的水蒸汽

可能是部分面团变质,用碱量(只限于老面馒头)过少,酸味强烈的有变味的,这种面团不能用来 *** 馒头的,如果用来蒸制,面筋不能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馒头容易皱缩。

面团揉时间过长或揉制时间短、或者说是已经搅拌太久,使面团没有了弹性,加上粘性过大,面筋遭到破坏,导致馒头不能很好的去贮气,引起馒头萎缩变形。

馒头出锅时揭锅盖的“失误”。馒头在蒸制过程中受到水蒸汽的作用,由于中间的馒头在蒸熟的时候只能支撑三五分钟,揭盖过慢蒸汽遇冷成水滴滴在一些馒头表面,会使其表皮瞬间产生很大的粘性,让表皮过于致密,个别馒头收缩皱变形。

面粉的问题。有些面粉太细了,容易让面粉吸取过多的水,导致面团发粘致密,蒸出来的馒头会皱缩成“死面”。经过反复调整效果都不好,就要换一下面粉。

这些都是理论上的说法,为了不蒸出“死面”的馒头,还是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观察,不断总结经验。

蒸出的馒头成了“死面”,民间有一种说法,即“鬼捏馍”。对此不敢认同,这是缺乏科学的认识,是迷信思想在作崇。但凡有点物理知识的人都不会往这方面去想。同行们觉得呢?

庄浪的饮食文化——传统荞面食品



庄浪人种植的荞麦,茎是紫红色的,结的果实是黑色的,三棱锥体,产量低,春天可以种植,夏天收获。绝大多数人家夏天小麦割了,地耕了,在麦茬地里种植荞麦,秋天收获了。这种粮食在甘肃东部地区种植广泛,其面做出来的食品也比较特殊,这种粮食的面是青灰色的。庄 *** 女几千年来,经过探索尝试传承,加工出来的食品具有很多特色,现介绍如下:

一、凉粉糊、条。庄 *** 女利用退了皮的荞麦,呈白色,用手使劲湊较长时间,然后用漏鱼子,把湊好的荞麦面滴进开水里面,煮熟后捞出来。白白地,滑滑地,溜溜地,有的形状像小蝌蚪,有的形状像小鱼儿,有的形状像面疙瘩。有的做的时候,先做成像普通碗一样的形状,再用菜刀切成粗四棱条条,或者做成像大脸盆大的形状,用小漏网网一层层拉,成比较薄而细的粉条。把这几种食品放到碗里,调上庄浪浆水或醋,放些食盐,放些腌韭菜。浆水必须用庄浪的胡麻油和葱抢,腌韭菜必须使用庄浪种植的的旱韭菜,必须是庄 *** 女腌制的。相当好吃,具有特殊的风味。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中后夏天尤其好。

二、荞面窜窜。庄 *** 女利用推好或磨好的荞麦面,用温水攉好,反复揉一定的时间,感觉可以擀成大面结就行了。用擀杖擀成比较薄的荞面胀子,大约2毫米厚,50厘米直径圆形的,再用菜刀从一边到另一边切成长30、40、50厘米不等,宽约3厘米的长方形宽条条,然后把这些宽条条摞起来,从头至尾从右至左,左手压住面,也是限制进度的,还是掌握宽细程度的,右手用菜刀切,切成比较细短的条条,下到开水锅里,熟了后,就把白菜或苜蓿菜或苦苦菜或芨芨菜等生的放进面里,煮一会就熟了。也可以将事先做好的搽熟了的酸黄白菜,搽熟了的苜蓿菜或苦苣菜或萝卜叶子直接下进去,搅拌一下,在庄浪八十年代前,一般做这些饭的时候,要放洋芋,四棱比较粗的条条,和荞麦窜窜放在一起,绵绵地,糊糊地,好吃。锅里一定要放食盐和醋或者浆水。舀到碗里放适量的庄浪油泼辣子或者腌韭菜。香得很!

三、荞面疙瘩。就是形状比荞面窜窜粗, *** 过程和 *** 同上,调料也同上。

四、庄浪油坨坨。庄 *** 女利用荞面攉水加进去酵子,发很多荞面。发成后,就放在案板上或盆子里,烧半锅庄浪胡麻油,然后把发好的荞面撕出一块揉好,用擀杖擀成厚度为1厘米,直径为3厘米的圆饼,中间用刀划一个小口子,放到清油锅里搽,注意不断翻,否则一面会生一面会焦。搽熟了捡到盆子里放下凉着,或者放到能够空油的地方。由于是起面,所以比较厚,吃起来非常可口甜美。这是庄浪人每年过年必须做的食品,现在县城有专门搽专门出售的油坨坨,是庄浪荞面食品一大特色,全国少有的。

五、荞面搅团。面食很好做,在开水锅里把荞面用一个手撒,一个手用擀杖搅拌,直到水基本干了面稠了为止,然后盛到盘子里或碗里。关键做汤,一种是地润洋芋条汤,一种是蒜或辣椒汤,一种是猪肉炼的油布拉汤。如何做前文已述及。吃的时候,一人一碗汤,在汤里捡荞面搅团放进汤里蘸一下吃。

六、荞面油钱。事先发酵面,好了后切除一部分反复揉,一定撒面泼,不然就粘住了。更好放适量的白面,也可不放,揉的时候放些食盐、苦豆、葱花和熟胡麻油,揉好后,擀成层层的,厚度大约1厘米,直径大约30厘米的圆形饼状,然后用菜刀切成四块扇形的饼,放到锅里烙,熟后拿出来在正反面用甜菜叶子或青菜叶子蘸熟胡麻油反复擦,吃起来一层一层地,纯香胡麻油味道,苦豆葱花很特别!

七、荞面灯盏、花盆。灯盏花盆和相属有起面和死面两种,起面费油,死面节约油。起面必须把荞面用温水和酵子揉好完好,放到面盆里置于炕上或者温度较高的地方,死面不用发酵。不论起面还是死面,庄 *** 女取出一块,把面揉好,滚成直径大约三厘米,长约50厘米圆柱体的荞面长柱,然后切成3厘米长的节节,在圆柱体节节的一个截面,用擀长在一端捣一个窝窝,同时做几十节,放到笼床里架在开水锅上,蒸一定的时间,熟了后取出来放在盆盆里或蒲栏里。荞面花盆在灯盏的基础上,在窝窝周边用剪子剪成一层一层的像麻雀舌头一样面样。还有荞面相属,就是把荞面节节根据家里人的属相捏成老鼠牛马羊等模样,然后在相属的背上用擀杖捣一个装清油的窝窝。庄浪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点灯盏,正月十六点花盆和相属。点的时候每人一个,大门房门灶爷天神牲畜门等都要点!相属每人一个。在灯盏花盆和相属的窝窝里倒上胡麻油,灯盏放的棉花软眼子,花盆放的竹子和棉花做的硬眼子,相属也是软的。灯灭了后,谁的灯盏花盆和相属谁就吃了,眼子烧焦的地方特别好吃!油晶晶,干和脆,还带有甜味。也可以不经过点的灯盏直接吃。

八、荞面节节。与做灯盏过程和 *** 差不多。不同的是不捣窝窝,不放清油,不放眼子,不点火。蒸熟后可直接食用,也就是日常生活食用的。


本文作者:薛邦成

蒸包子常出现塌陷怎么办?5个方面要做好,包子柔软蓬松不塌

导语:蒸包子常出现塌陷怎么办?5个方面要做好,包子柔软蓬松不塌

包子很多人爱吃,早晨吃两三个包子,一顿早饭解决了,晚上吃一两个包子,再喝一碗稀饭,一顿晚饭搞定了,包子有皮有馅,让人吃得香吃得饱,所以外面的包子铺一向生意很好,价格上涨也不失顾客,可见人们对包子的喜爱之情。也有朋友爱在家里自己蒸包子,我正是如此,经常闲下来没事的时候,给家人蒸些包子吃,包一些应季蔬菜,鲜香美味,怎么也吃不够。

提到蒸包子,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掌握正确做法做起来很容易,反之做起来很难特别容易失败,相信有朋友蒸包子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本来面发的很好,但包子蒸好后总有塌陷的,或者全是塌陷的,蒸包子常出现塌陷怎么办?

对于蒸包子,我反复做过很多次,曾经也失败过,现在回头想想,很多时候没有做成功多半是粗心大意了,一些小细节没有注意到。

蒸包子5个方面要做好,包子柔软蓬松不塌!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5方面具体指什么,快来看看,相信对您有帮助。

之一个方面,面发好后要反复揉搓

一般新手朋友容易在这方面犯错,想着面发的那么好,如果再下手揉搓,面可能就发不起来了,就做不出柔软的包子。其实这么做是错的。想要包子柔软有嚼头,必须要在面发好后反复揉搓。

不仅要将面团揉成发面前的大小,还要继续反复揉搓,让面团的内部变得细腻无大孔,这个过程至少要十分钟以上,才能将面团彻底揉好,偷懒是不行的。揉好之后的面团非常柔软、细腻,做出来的包子光滑柔软好吃。

第二个方面,和面的时候不要加太多水,不然面发好后需要加很多面粉

和面时水放太多,面团会变得很黏,这种黏面团可以发成两倍大,面看起来发的很好,但是面发好后,面团会变得更黏,这样一来就需要增加面粉。而需要的面粉量非常多才能让面团不那么粘,变得软硬度刚好。

增加面粉后揉成的面团用来包包子,很容易出现发不起来的情况,变成死面包子,那么包子蒸好后就是塌的。

所以和面时就要注意用水量,不要太多,500克面粉用250克左右的水,如果不想测量,就一边倒一边搅拌,或者分次加水搅拌,最终看面絮的情况,能轻松揉成面团不粘手就说明合适。

第三个方面,包子包好后不能直接上锅蒸

包子包好后,不能马上蒸,如果直接不醒发直接蒸的话,包子蒸好会塌陷,不会蓬松。

记得包子蒸好后要放在蒸锅内,盖上盖子,等待一段时间,当包子变得轻飘飘的,比包好时的重量轻,就说明醒发好了,如果等了二十分钟,包子大小没办法,那一定是家里的温度太低造成的。

可以给蒸锅里加水烧到温热关火,然后将装有包子的蒸屉放上去,盖上盖子再等待一会儿,这样做二次醒发就成功了。

第四个方面,蒸包子时不能开水上锅蒸

在家蒸包子不能学包子铺的做法,不要开水上锅蒸,这是因为家里的火力没有包子铺的火力大,若是开水上锅蒸,包子很容易塌陷。

若是冷水上锅蒸,包子可以随着水温一同加热,慢慢变大变得蓬松,再慢慢定型,这样就不会塌陷了,等蒸好后再关火焖一会儿,包子不会回缩,蓬松饱满。

第五个方面,蒸锅没用对

有的蒸锅锅盖很矮,当蒸包子时包子变大了会挨在锅盖上,而锅盖上有很多水汽,包子接触后会回缩塌陷,再也不能变大了,所以选用合适的蒸锅很重要,如果你总是蒸不好,而每一步都做好了,那可能是蒸锅的问题,可以好好观察一下。

这5方面要做好,可以轻松蒸出饱满的大包子,你都明白了吗?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一条从头吃到尾的千年老街,上海最正宗的味道都藏在这儿了!

七宝古镇作为上海离市区最近的古镇,不仅良好地传承着千年历史,更以诸多琳琅满目的美食诱惑着四方来客,作为一个本地人,“千里迢迢”从市区赶到大闵行,就为了给大家献上一场美食盛宴!

乌饭团、厝内小眷村、葱油饼、鸭掌、青团、盐焗鹌鹑蛋、叫花鸡、小烧饼、铁板豆腐、串串香、盐焗鹌鹑蛋、大鸡腿、七宝粽子、生煎馒头……

前方核能预警

非战斗人员还是请尽快撤离吧!

光是看图就有种被杀得猝不及防的赶脚啊!

今天就准备给大家介绍一下下,这条吃到饱的美食街,究竟哪些值得吃,哪些值得买,都来体验一下舌尖上的诱惑吧!

老街被河道分为南北两大街,南大街以特色小吃为主,北大街以旅游工艺品、古玩、字画为主。南大街负责吃吃吃,北大街负责逛逛逛。

但是这次不走寻常路,直接两分钟迅速穿过北大街直奔美食地,反正吃饱了到时候还能在北大街散散步消消食,就先奔向小点心和肉肉们的怀抱吧!

没想到工作日人还辣莫多,难道一个个都是坐拥人均47万存款的大户嘛!

GIF

1

百年龙袍小笼包

在正式过桥去到南大街之前,有一片较大的空地,左手边是七宝老饭店,右手边排队最凶的,就数这家“百年龙袍”了。

店面不是很大,就是一个小小的收银台,吓得还以为只能打包端着塑料盒吃呢!绕过排队的人群才发现店铺的入口在另外靠河浜的一侧。

好想捏一捏这个肥嘟嘟的小胖子啊,就是被店里的老阿姨瞪得吓退三大步。

师傅的手速竟然,掐了个表,平均4秒钟就能打出一个完美褶子的小笼包!

GIF

龙袍蟹黄汤包的特色是皮薄如纸,吹弹即破, *** 绝、形态美、吃法奇!

据说龙袍蟹黄汤包的 *** 原料十分讲究,馅是蟹黄和蟹肉,汤是原味鸡汤,来七宝不尝尝这一口真的是大损失呀。

GIF

在收银处的右手侧还有当季最新鲜的刀鱼馄饨卖,毕竟只有在春天才能吃得到,而且据说刀鱼价格最贵的时候要8000元一斤!

GIF

看这一个个其貌不扬的馄饨菌,没想到还是馄饨界的爱马仕哟!

2

宝丰饭店海棠糕

下了桥就能看到啦,据说好多人都是专门为了它他来的七宝!在拍照的过程中听到老板跟客人闲聊,这家的海棠糕算得上是七宝之一家哦,那自然味道也是不用夸了吧!

海棠糕的外层是粉皮,内里是豆沙馅,在特制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由于模子的形状酷似海棠花,故也由此得名。

▼ 先来一张360°无死角的赤果果扫视!

GIF

热腾腾的,砂糖酱的焦香味混着瓜子仁的坚果香扑鼻而来,才轻轻咬这一口,豆沙馅就整个“爆”出来,超满足!

隔壁窗口还有干蒸圆子卖,乍一看望过去还以为是包子铺呢。

挑了“雪菜肉”和“黑洋沙”两种味道的,捏起来手感炒鸡好,玩到差点忘记这不是玩具啊!

糯米皮子Q弹有嚼劲,份量也是真诚到感人,biubiubiu发射黑洋沙的小爱心哟~

GIF

3

阿毛方糕

糯米爱好者最喜欢的糕点来了!

阿毛方糕的老板叫卢启君,小名阿毛,凭借祖上传下来的手艺,每天能卖掉几百块方糕,而且为了保证质量,糕点的材料都是由阿毛店里自制的,怪不得牌子越做越好,越做越响亮,生意红红火火啊!

他家的糕类品种非常多,有豆沙方糕,绿豆糕,桂花方糕,血糯米方糕,枣泥方糕,薄荷方糕,南瓜糕,年糕,八宝饭等等。

其中豆沙和桂花方糕更受欢迎,软软糯糯,趁热吃又香又糯,连发现菌这个不咋地爱吃糯米类的都有点停不下嘴。

GIF

4

七宝塌饼

10块钱三个的油墩子和草头塌饼组合套餐,瞧一瞧看一看了啊,买不了吃亏,吃不了上当!

粗暴地来给大家表演一个手撕塌饼!看这个韧劲儿,简直称得上是咬肌撕裂者了!

GIF

镜头捕捉不到香味,发现菌凑近一个猛吸,草头的清香完全覆盖了油炸的味道,感觉可以一口气吃好几个咧!

▼ 连撕个塌饼都是爱你的形状哟!

再来说说油墩子,发现菌更爱吃的就是他啦!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一个油炸的萝卜丝饼,但是对于上海囡囡来说就是一段童年回忆呀。

弄堂口放上一只煤炉,支一口小铁锅,锅内是冒着热气的食油,旁边放着一大盆稀面糊和一大盆拌了葱花的萝卜丝,胖嘟嘟的油墩子在油锅里上上下下,可爱得不行!小时候家门口、下课的校门口到处可见,可是现在大街上溜达一圈都难找了。

萝卜丝份量感人,满嘴都是童年的味道,要不是接下去还有好几家要吃,简直还想再来3大盆!

5

管老太臭豆腐

真!的!大!老!远!就!闻!到了!

鼻子一路吸啊吸啊吸的,终于找到了七宝口碑最盛的——管老太臭豆腐!

他家的臭豆腐销量很高,现炸现卖,保证每一口的新鲜。豆腐个头挺大,外皮被炸得金黄,虽然这味道有点儿浓烈刺鼻,但是越臭越好吃不是嘛!

油锅旁边还有辣酱和甜面酱,想加多少自己说了算,光是这点就好感度趴趴升!毕竟发现菌平时吃臭豆腐可是一直厚着脸皮让老板“多放点多放点”的人啊…

GIF

终于可以吃了!一口下去,先是感受到外皮的火热酥脆,再是一整包的豆腐汁水在本菌的口腔里“爆炸”,甜面酱搭配辣火酱,啊啊啊,一盒6个简直要跟小伙伴抢着吃!

不仅有臭豆腐,他家还有豆花卖!据说一天至少能卖掉个700-800碗,甜咸口味都有,而且在配料的选择上也非常特殊,黄桃、桂花、红豆、绿豆,算是正好中和了臭豆腐在气味上的猎奇吧!

6

七宝老大房生煎

真的找了好好好好好好久才看到这家店的,几乎要把整条南大街给走完了!

正巧碰上刚下锅的白白小胖子,决定还是耐心地等一锅新鲜的吧!

GIF

顺便也采访了下店员,原来老大坊生煎皮薄的秘密主要在发面和包法上,与一般生煎商家因为手法不到位,发成死面不同,老大坊发出的面都是活面,更加劲道!包生煎的师傅也个个都是手艺纯熟的老师傅,所以能将皮包的更薄。

生煎汤汁多味鲜的秘密,在于肉馅中加入的皮冻!而这些皮冻都是都是老大坊的师傅用鸡爪、猪皮等材料熬精心制出来的,工序复杂,味道更加鲜美!

GIF

具体好不好吃,还是问问发现菌的舌头吧!终于煎熬到快出炉,口水都汤汤滴了喂!

▼ 皮薄肉大,整块芯子个呼之欲出!

▼ 五分钟的时间,扫盘成功!摸摸肚肚继续下一家店!

GIF

7

七宝老街汤团店

七宝汤团千千万,为什么独独宠爱这一家?因为好吃啊,难道这个理由还不能满足你们?

正宗七宝老街汤团店,请认准这块蓝晒儿滴招牌!整条南大街有两家蓝晒儿滴招牌,都是正品,放心吃就对了!

由于吃到这家店的时候,已经撑到喉咙口了,就随手点了一只黑洋沙一只鲜肉的给大家过过瘾吧,嗝~

粗暴的双手撕开鲜肉汤团的洁白外衣,“唰”得一下就漏油啦,还有超大颗的肉团子等你咬一咬~

GIF

再看这呼之欲出的黑洋沙,可以说是非常有料了!就是这个挤压的过程有点…emm难以言喻吧…

GIF

8

铁板鸭肠

看老板娴熟的手法,唰——唰——唰——哒哒哒——刺啦——

GIF

而且30串只要10块钱,平均3毛钱一串,相当于不要钱啦!怎么可以不吃一下咧?

9

腐皮卷肉

长得和素鸭很像,但是里边卷着肉馅,鸡腿菇、金针菇、黑木耳、胡萝卜…… 口感层层叠叠非常丰富,一口下去也是满嘴烫烫的酥香!

10

七宝羊肉

热气羊肉、白切羊肉的店在老街上不要太多!毕竟七宝的羊肉也是顶呱呱的金字招牌。

隔着玻璃“指挥”师傅切肉秤分量即可,晶莹剔透的皮冻,紧致夯实的羊肉,不怕长胖的尽管一口闷!

11

酱蹄髈 酱猪肘

敢问浓油赤酱哪个上海人可以拒绝?踏遍整条南大街看到的最多的就是酱卤产品!

超级大只的酱猪肘、酱蹄髈,红得发亮的色泽,真的是快溢出屏幕的胶原蛋白既视感呐!

买的吃客超多,但是一路走一路啃的倒是没几个,脑补了下这种拉扯大肉的感觉,啊,肉食者的大满足啊!

还有鸭胗、鹌鹑、鸭翅、鸡腿等小“边角料”卖,胃口小的或者还想留着肚子的,吃吃这些解解馋也不错啦。

觉得七宝食物太清淡也可以撸一点 *** 辣的串串过过瘾!

GIF

还有这些干货可以当个伴手礼带回家,不管是自留还是送人,都是兼具性价比和口感的选择哟!

GIF

从头到尾把南大街走了不下五遍,总算是把想吃的都给塞进肚子里了!重新回到连接南北大街的桥上,总算有时间看看这两边的 *** 风景喽。

爬爬太阳,喝个小茶,就坐在这岸边的小茶楼里,悠悠哉哉一个下午就任时光流淌……

可是不能坐不能坐,要胖了要胖了,还是赶紧去北大街溜达溜达消消食吧!

GIF

北大街的风格其实跟商业性古镇的感觉差不多,卖着老上海风格的服饰、手工艺品、伴手礼等等。

GIF

GIF

▼ 感受一下女人面对珠宝的无力抗拒,以及赤果果的财富诱惑!

撤回老街入口处的长廊上,还有许愿牌可以自行购买,身体健康、早点睡觉、2018发大财…也在古镇留一点“幼稚”的祝福算是来过的痕迹吧!

GIF

吃了一整天!感觉自己像个孕妇!但是穿过长廊尽头的时候,发现竟然有厝内小眷村?赶紧跳了两下觉得其实还可以再塞下一杯饮料的嘻嘻嘻嘻~

选了一杯恋上海柠威解腻,毕竟这一天的油炸大肉不是白吃的!

摸了摸肚子总算可以回家啦,一路喝着饮料到了地铁站,还有鲜艳的红领巾给发现菌让座,可是小弟弟,哥哥男孩子哟,也不要问哥哥的肚子里是妹妹还是弟弟,都XX是肉谢谢!

来源:发现上海

吃懂上海,可以从这四大小吃开始!

如果你要吃懂上海,若是接受不了浓油赤酱的本帮菜,恐怕还是得从小吃开始。那是它的一面本味:朴实亲切,但也不丢罗曼蒂克式的精致。

上海人管小吃为点心,囊括了面食糕点、汤团甜物、酥皮油炸。充满淀粉香气的锅贴生煎,可以是一顿慢笃笃的早餐,那深街小巷亮着一盏红灯笼的馄饨,也可以是一碗深夜的治愈。

小 笼

无论有馅无馅的包子,上海人都称作馒头。

这些年,各地小吃在沪上割据混战,很多本地年轻人也不晓得的是:在20年前,上海人把小笼包称为小笼馒头。

那满大街用“汤包”称呼小笼包的,可不能代表本地风味,尤其是这种顶碗大的:

看着精致,小笼馒头的确也是讲功夫的点心,光种类就有不下十来种:

以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翔馒头为代表,用不发酵面做皮(俗称死皮),开粉用滚水烫熟。另一流派则用半发酵面团,作法历史更悠久,从扬州一路而来。

盘旋而上的褶子不光为了精致好看,也有它的实际用途:内陷往往较大,需要不停碾出褶子才能将其包裹住。有些小笼店还会标榜自家褶子数,十几到二十不等,越多越考验功力。

正宗南翔鲜肉小笼馒头的肉馅不掺葱末,姜末则少许。所谓鲜肉便是当天的新鲜夹心猪后腿肉斩成,瘦四肥一,不可偷懒绞成肉泥。肉皮冻比例则要适宜,少则汤汁不足,多则汤汁偏油,更破坏了馒头的口味。

小笼的馅料为白汤,如果在馅料中加入酱油,这小笼风味便失之粗略而近于江北风格。另外,要紧的还有糖:吊肉鲜而不可成为主味,甜味一旦浮现并成为主角儿,那就是无锡小笼的做派了。

吃小笼馒头,不能急。

刚上菜时极烫,初体验的顾客常常会被滚烫的汤汁整得手忙脚乱。老食客则笃定用筷子轻轻夹住馒头上部褶子闭合处,将馒头轻轻一提,放入姜丝的醋碟中蘸蘸,左手以勺子托住包子,咬开包子一角,慢慢将汤汁细细嘬光,再大口吃掉馒头,轻松自得。

南翔馒头店(三楼)

价格:35元/笼起

地址:豫园路85号

来上海免不了去城隍庙,去城隍庙也免不了路过南翔馒头店,被长长的队伍钉住脚步。

百年老店固然值得一试,但吃一楼外卖的灌汤包可就是找错对象了。强烈建议上三楼,吃一回老派端正、精致可人的真·上海小笼包:

城隍庙的南翔馒头店分三楼,每楼都有不同主题,第三楼再分三个厅,人均消费从50到150不等。小笼馅料选择颇多,从传统鲜肉到招牌蟹黄,从精致野菜到名贵松茸,尤其是冬季,一年一会的蟹膏小笼,不可错过。

万寿斋

价格:鲜肉7元/笼,蟹粉35元/笼

地址:山阴路123号

代表着地道的本帮小笼,特征是不加酱油,白汤,个小,皮略厚。

店铺非常小,只有四五张桌椅,原本已经深受本地人爱戴了,被各类美食号轮番轰炸后,即便工作日非饭点去,也可能会面临人满为患寸步难移的尴尬。

富春小笼

价格:11元/笼起

地址:愚园路650号

属于扬帮小笼的派系,同时又汲取了上海做法。蘸料用加糖的香醋,不放姜,虾仁取整粒,料足。现在富春的店面越盘越多,繁华洋气的商场也有其身影,但还是愚园路上做的味道更好。

福德小笼

价格:6元/笼

地址:东余杭路862号

名气不如前几家大,味道却丝毫不输。皮韧性十足,不粘牙,反有“咬牙齿”的劲道,馅料清爽干净,价格实惠。

生 煎

游客来上海,首先奔向小笼包;但对本地人来说,生煎也许才是他们心中的上海之一小吃。

老派上海生煎用发酵后的精白面粉作皮,发酵不用发酵粉,而是用老酵面混合新面团发成。所以老早点心店,如果同时出售锅贴和生煎,那就是大店了,因为需要两个点心师傅,一个料理发面生煎,一个料理死面锅贴。

现在死面做皮之所以大行其道,可能归结于发面 *** 复杂,每天早上估好用量,用完不能再加。死面则无此忧,可以随时开粉做皮,生产率明显高于发面生煎。

生煎最主要的就是鲜肉生煎,不像小笼馒头中蟹粉、蟹黄等花色小笼所占比重甚大。花色生煎不过是点心店的噱头。鲜肉生煎一般配以咖喱牛肉汤、咖喱牛肉细粉汤、咖喱牛肉清汤、鸡鸭血汤或者咖喱鸡血汤佐餐。

现在所谓“个大、皮薄、汤大”的新派生煎,就吸收了不少外来做法,以死面做皮,肉馅中掺了大量肉皮冻,汁水满溢,但汤汁和肉馅仿佛两家人。

大壶春

价格:7元/客起

地址:云南南路89号,四川中路136号

在90年代前,上海的生煎分两个流派。褶子朝上以大壶春为代表,杨浦虹口均是此套路,馒头挤在锅里,形成一个个白色方形馒头,馒头收口肥嘟嘟,甚是可爱,鲜肉生煎之用葱花撒面,汤汁略少,少用肉皮冻,以肥肉汁水为主,薄脆底。

东 泰 祥

价格:8元/客起

地址:重庆北路188号

另一派则是褶子朝下,如今东泰祥名气最响。馒头表面肥白光滑,圆鼓鼓,葱花芝麻撒面,酥脆厚底,肉皮冻稍多,汤汁饱满。

东泰祥只做鲜肉和虾仁两种馅料,而馅皮属于介于不发酵和全发酵之间,吃起来有微妙的酥感。

舒 蔡 记

价格:6元/客

地址:云南中路142号

落在老派小吃扎堆的云南路上,偏安和汕头路的交叉口,店面略陈旧,操作间顶在街头,路过就能见到一锅静卧的生煎:

个头偏小,底厚,淀粉焦香直拨得人心痒,只撒白芝麻,放弃小巧可人的葱花,改用大条葱段,看着略显粗犷,但香气更盛。

馄 饨

上海小馄饨主要指的是鲜肉小馄饨。

好的小馄饨一客18只,讲究的是皮,要求薄如纸,半透明,露出里面粉红色的馅料来,新鲜猪肉不加酱油也不以多取胜,裹在摺叠若花的皮子里助口感和鲜味。小馄饨汤底有两种,古法为骨头清汤,简易法为猪油或麻油加开水和细葱花,还可再来点白胡椒粉。

绉纱小馄饨是小馄饨里的精品,皮子其薄如纱故名。看师傅包馄饨乃是一大赏心事:

安坐桌前,用刮板挑起肉馅抹在左手的馄饨皮上,顺手一捏即成型,馄饨下摆有如纱裙,半透明,层层叠叠,随风决然可以略略飘舞,师傅随手一甩,馄饨便如蝴蝶飞舞般入锅,师傅手势快如闪电,几个师傅同时做,馄饨在空交相飞跃穿梭,目不暇接,而师傅则谈笑风生全不在意。

馄饨在沸水一滚即起,用海碗盛放,馄饨漂浮在骨头清汤面如花瓣展开,两三点葱花滴翠夺目,极简中极美味。

除了家常版鲜肉小馄饨,外出打牙祭还有这些:

上海大馄饨是既能管饱又可做点心的家常食品。

与上海人热爱鲜肉馅点心的习惯略有不同,大馄饨以菜肉馅为主,最著名的是荠菜鲜肉大馄饨。家里做馄饨,会以7:3加上三份青菜,吃口更好,精致点还会加一些开洋(虾米)吊鲜。

外形有两种样式,一种是馄饨皮包好馅料后外折成元宝样式,鼓鼓的煞是可爱;另外一种是内折成梯形的。平日以汤馄饨为主,所谓汤其实就是开水淋些麻油或者酱油,有些店喜欢加两把香菜。

上海郊区本地人喜欢干拌元宝形馄饨,出锅后,不加汤,以醋、辣油或者酱油和胡椒粉拌食或蘸食。

此外,大馄饨还有冷热两种吃法,各自有时令。夏天,将馄饨煮熟后放凉,淋上食用油,食客按口味加辣油、酱油、胡椒粉、醋和花生酱,上海各家以大馄饨出名的饮食店夏季都有售。而大馄饨沥干水后,下锅略微煎下即成,佐以香醋或者辣酱油,是不错的冬季小吃。

盛心点心店

价格:5.5元/碗起

地址:顺昌路528号

要拼凑一幅上海土著童年的美食记忆,有点破破旧旧的盛兴绝对少不了。

想吃小馄饨得趁早,下午三四点就基本沽清。不过就算晚了,还有全家福可以慰藉:五只大馄饨两只大汤团,大馄饨折成传统的元宝样子,鼓鼓囊囊一大个,用碱水面皮,染了层淡淡的鹅黄,入口滑溜,韧性满满。

前文富春小笼也售小馄饨,皮薄肉鲜,蛋皮清爽,汤汁干净,配炸猪排正好:

最近大热的梦花街馄饨,人太多没排上号,故不做评价。

锅 贴

相较之下,锅贴要安静低调得多,鲜肉唱主角, *** 店有牛肉馅儿。不像小笼和生煎们一直为馅皮是否发酵而争吵不停,战火在不发酵的锅贴这儿总算可以平息了。

锅贴全国各地都不少,但你也很容易栽进陷阱。比如,锅贴只有不发酵的死皮,用开水和面擀成。如果看到生煎锅贴一块儿煎,多半不用尝试了:

两种食材对火候要求不尽相同,放入同一锅,味道哪能好?

再比如,外性一目了然的败笔,在熙熙攘攘的景区依然有人埋单:

那,正宗上海锅贴该是怎样?

传统仍是白汤,酱油只为入味而不是着色,不放姜,少量葱。

整齐排满一锅,少油,待油和淀粉混出焦香,倒小半壶热水,闷个五六分钟。

旧时上海锅贴呈细细弯弯的月牙形,现在顺应潮流变得胖乎乎。上海流行过一阵子台湾的四海游龙锅贴,那其实是煎饺,和上海锅贴毫无渊源。

但如果你说上海锅贴不就是煎饺吗,就有一大堆人要跳起来为它正名了:锅贴是生着煎的!而且,老师傅从不说煎一锅,而是说“烘”一炉锅贴。这个烘字正是妥帖,说明火候不可急,而且要平均。有些老店的锅贴炉子用的还是煤球,生火麻烦,但火候均匀,不过在日益先进的上海,煤球炉子已经是稀罕物什了。

为民点心店

价格:4元/两

地址:惠民路62号

为民点心店破破烂烂的,仿佛自80年代以来就没有正经装修过,匾额上字几乎不可辨认,这几年才换了新牌。点心店只卖锅贴、牛肉汤、牛肉清汤。

老阿姨,当年的伙计,如今的老板,只认她的手艺,耐心等一锅现做新鲜出炉。

又一村

价格:6元/两

地址:四平路591号

虹口老牌点心店,无论菜肉馄饨、鲜肉锅贴还是夏天的冷面,都表现不俗。尤其,是一整锅还在滋滋作响、香气撩人的锅贴:

又一村的风格油偏多,皮子甚好,一口浓汁,如果你是赤酱爱好者,一定会爱上这口红汤锅贴。

文|shanghailander

摄影 |霈璇

设计|小绿

编辑|blublu

标签: 死面 处理 可以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