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菜文化技艺传承保护基地,闽菜文化技艺传承保护基地-百科-

闽菜文化技艺传承保护基地,闽菜文化技艺传承保护基地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43 0
首批35道闽菜保护名录通过评审公示

本报讯(记者 李白蕾)记者16日从市 *** 获悉,自2018年2月1日《福州市闽菜技艺文化保护规定》实施以来,我市采取多项措施,推动闽菜技艺文化保护、传承、推广、创新等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首批部分闽菜保护名录编制已通过专家讨论评审、媒体公示等程序,接下来我市将推动成立闽菜技艺文化保护工作办公室。

《福州市闽菜技艺文化保护规定》是全国首部为保护某一菜系技艺文化而专门出台的法规。为更好地实施法规,相关配套保护政策陆续出台。市 *** 还积极编制保护名录,首批之一部分35道闽菜保护名录已通过专家讨论评审、媒体公示等程序,第二部分闽菜保护名录编制工作正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论证。

(全文共294字)

来源: 福州日报

福州古厝集团:促进古厝活化利用,绽放非遗文化魅力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作为福州的一张文化名片,三坊七巷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折射出福州古厝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成效。

悠悠古厝载光阴。如何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古厝传统文化,让闽都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福州古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集团”)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以古厝文旅、会展赛事、商贸酒店、城建交通为四大核心业务板块,致力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服务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全面聚焦福州市“十四五”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任务,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中彰显国企担当。

深耕古厝保护修复 传承弘扬闽都文化

集团始终坚持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守护古厝,重点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特色文旅商产业链,是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运营的领航企业。

为加强古厝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集团坚持“谋篇布局再下笔”的原则,通过以“ *** 组织、部门指导、地方调查、强强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手段,编制了一系列保护规划,确保保护修复工作有章可循。同时,集团充分利用街区文化遗产资源,以“地域+传统+记忆+居民”模式开放多座具有突出闽都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的公益性博物馆及文化场馆,让闽都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在坊巷中延续,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业态丰富、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旅游风景区。

为打响闽都文化品牌,近年来,集团创新性地将数字峰会、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等主要或配套活动“装”入古厝,圆满完成三坊七巷“寻梦·坊巷”沉浸式演出、有福之州·对话未来、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丝绸之路电影节系列活动、“福州世遗林”等活动执行与保障,向世遗嘉宾和广大游客展现福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助力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福州脱胎漆艺基地展厅 企业供图

活态传承非遗文化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建设需要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地发挥非遗文化的公共文化属性及经济价值,集团构建了“文化+”“体育+”“旅游+”的发展新格局。启用新址的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举办了“福韵延绵·赓续文脉”福州三宝联展,成为集鉴定、传承、展示、创作、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文化产业平台;集团“漆+”系列研学课程已推出“漆皮手账”“漂漆扇”“漆珠盲盒”等产品,创新性地开展了沉浸式戏剧《奶奶的梳妆盒》、大漆探秘记等十余期主题活动;开展“重塑”福州大漆与软木设计成果展、“享·福器非遗精品展”、“喜迎二十大 漆传新生代”福州传统脱胎漆艺彩绘技艺推广交流活动暨漆艺非遗班学生作品成果展等系列非遗展览会,致力于让传统非遗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读得懂,玩得转”的大众文化。同时,集团重点围绕南公河口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福州三宝城、筹建中国闽菜博物馆等,为福州特色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集团充分利用平台优势,串联各大业务板块,推出“相约古厝,一起去‘村’游”乡村旅游品牌、“闽江之心”环线公交车及特色站台、“漫游古厝·绿色出行”文旅数字纪念票等特色文旅类产品,在推动集团各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内循环的同时,集团不断引入外部资源,与各界合作开展了“电影之城”嘉年华、首届福州街头音乐节等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多样化文化供给。

经过多年耕耘,集团保护开发的国家5A级景区三坊七巷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预备名单,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全国首座生态(社区)博物馆”“2015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等称号,接待量连续6年突破千万人次,成为展示福州活力形象的“城市会客厅”;上下杭获批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是福州夜色经济新典范和闽都文化新地标;专注于推动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所属企业福州文体产业开发运营有限公司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三坊七巷全景 俞松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也为集团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后,福州古厝集团将以更加坚定的政治站位、更加高远的目标定位、更加诚挚的初心情怀以及更加实干的工作作风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名城、文物、古建筑保护和文旅资源开发,加快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守住文化之根,留住城市之魂,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作出新贡献。

(古萱)

来源:福建日报

石狮:一席盛宴 梦回千年

核心提示:第23届中国美食节暨2023中国闽菜美食文化节上月在福州举行,石狮“宋元海丝宴”亮相,与各地珍馐佳肴“争奇斗艳”。

“宋元海丝宴”是石狮市活化海丝世遗和创新闽菜文化,策划打造的一席主题名宴。2022年,石狮市 *** 海丝文化专家、闽菜专家、烹饪大师等组成专家团队,围绕南宋石狮籍美食家林洪著作《山家清供》,以及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饮食文化和石狮本土饮食文化,策划打造极具IP化、美学感、时代性和石狮特色的“宋元海丝宴”。

“宋元海丝宴”被中国饭店协会批准成为“地标美食名宴”,成功入选全国《地标美食名录》,石狮被授予“闽菜地标美食城市”称号。以此为契机,石狮市梳理当地美食的千年文化根脉,壮大美食产业规模,提升石狮闽南菜影响力,全力打造美食文旅之城,助推石狮现代化商贸之都建设。

发起一场人文美食复原行动

石狮有山有海、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宋元以来,石狮万帆云集,五洋七洲的商贾番客带来各色新奇食材和名贵香料,历经长期的文化碰撞与味觉探索后,逐渐形成山海相融、中外结合、选料广博、 *** 精细的独特饮食风味,尤其以擅长烹制海鲜、追求原汁原味著称于世。

2021年6月,福建省出台《积极促进闽菜繁荣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打造闽菜文化名片,挖掘梳理闽菜历史文化渊源,加强闽菜传统技艺的传承,支持各地推选具有历史文化渊源、代表性强的特色菜品。

“石狮美食众多,但要想在同质化的闽南美食中出圈并非易事。”石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天助介绍,以宋元海丝文化赋能石狮饮食文化创新、传续,是石狮找到的一个突破口。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而石狮素有“海丝航标”之称。宋元海丝文化与石狮饮食文化二者如何结合?南宋石狮籍美食家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作为宋代更具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著作之一,正好为石狮饮食文化的发掘与焕新提供了丰富的宝藏。

“《山家清供》记载了104道菜,既有朴素的饮食美学,又有清雅脱俗的诗词,还有各种养生食疗,是研究宋代饮食文化的珍贵原始资料。”石狮市美食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蔡迎媚介绍。

以《山家清供》为蓝本,石狮市开启了一场系统化的人文美食复原行动。

石狮组建由海丝文化专家、闽菜专家、烹饪大师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复原和创新具有“海丝”内涵、宋元美学特征的代表性菜肴,形成一席具有石狮特色的“宋元海丝宴”。

《山家清供》的每道菜品都大有讲究,复原并非易事。

“以蟹酿橙来说,这道菜我们经过一个多月、20多次的反复试验后,才最终完成复原。”荣誉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厨政总裁、中国烹饪大师胡满荣告诉记者,最初复原的蟹酿橙,蟹与橙的味道无法融合在一起。经过反复试验后,胡满荣和团队终于摸索出了窍门:在取材方面,采用了肥美的闽南本地海蟹,橙子不仅要肉甜多汁,还要个大皮厚,蒸的时候才不会软塌变形,处理橙肉时要把白肉剥离,才不会有涩味。最终被复原的蟹酿橙,橙香与蟹鲜交融在一起,风味之美令人叫绝。

《山家清供》记载的沆瀣浆做法仅十几个字:用甘蔗、白萝卜,各切成方块,用水煮烂。看似简单,实则十分考验烹饪者的技艺。“ *** 沆瀣浆,首先要将白萝卜与甘蔗一起熬制6个小时,待原汤冷却12个小时后,将切好的萝卜丝泡入冷却的原汤中,最终呈现出来的沆瀣浆状似燕窝,口感细腻。”石狮绿岛国际酒店总厨杜武汉说,“这道菜需把萝卜切得如发丝一样粗细均匀,刀工考究,为了复原这道菜,光是萝卜我们就切了上千斤。”

将山珍中的嫩笋和海河鲜组合烹调,并用粉皮包裹,正是“山海兜”;莼菜与笋丝同羹,称作“玉带羹”;白苋与紫茄同煮,并加鲜姜中和凉性,是为“太守羹”……在海丝文化专家、闽菜专家、烹饪大师的通力合作下,《山家清供》的一道道菜品不断被复原。

经过专家组十几轮的筛选和精心复原,蟹酿橙、山海兜、通神饼、沆瀣浆等10余道各具特色的菜肴,与石狮 *** 调查遴选的本地代表性菜肴,共同形成了一席有着石狮特色的“宋元海丝宴”。

构造一个主题名宴品牌体系

如今,“宋元海丝宴”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扩大,成为石狮吸引游客的一个标杆式文化产品。

石狮举办了首届“宋元海丝宴”暨闽南菜传承创意大赛;先后组织十多场“宋元海丝宴”专题展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中国国际餐饮产业博览会等大型节展……

在石狮荣誉酒店,蟹酿橙旺季时每天点单次数超过100次;在石狮绿岛国际酒店,每天至少50位顾客点单“宋元海丝宴”菜品……

“蟹酿橙这道菜一上,我的眼睛就亮了!剔得细细的蟹肉吃起来太满足了,还有一股橙子的香气。锦带羹与青精饭搭配绝妙,青精饭用竹编箩盛放,透着竹子的清香。沆瀣浆在《山家清供》的版本上巧妙地添加了闽南海石花,很清甜……仪式感满满,器皿也很精致,吃饭的同时,感受到了宋代文化的熏陶。”网友“止止大师姐”在石狮品尝过“宋元海丝宴”后,赞不绝口。

围绕“宋元海丝宴”,石狮不仅是打造一席宴席,还构建起一个主题名宴品牌体系。

除了兼收闽南名菜、集山珍海味于一席的菜品,“宋元海丝宴”还融合了仿古的宋元器皿、场景、乐曲、诗词等沉浸式元素,鲜活再现了富有宋元美学特征的宴席场景,展现了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独特的饮食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

“目前,我们正全面启动《山家清供》全系列菜品复原系统工程,同时以‘宋元海丝宴’为主打,将传统文化与餐饮运营相结合,打造体验式、沉浸式文化主题示范餐厅,策划推出特色主题文化宴、素菜宴、招牌名菜、风味小吃等,不断提高‘宋元海丝宴’品牌知名度。”郑天助说。

“《山家清供》讲求根据时令的变化,菜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待系统复原工作完成后,将推出春、夏、秋、冬不同主题宴。”胡满荣说。

石狮市还鼓励餐饮企业依托“宋元海丝宴”,植入沉浸式美食剧场、美食直播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展等新兴业态,石狮的荣誉、绿岛等餐饮企业已经先行试水。

“目前,我们的员工接受了专业培训,可以为顾客提供定制化‘宋元海丝宴’主题餐饮服务。”石狮绿岛国际酒店总经理冷丽介绍,顾客可以根据用餐人数预订包厢,并可享受宋代的服饰、插花、点茶等文化体验服务。

“沉浸式体验‘宋元海丝宴’,穿上汉服用餐,仪式感满满,菜品也很美味。发了这组照片之后,外省的朋友也纷纷表示想来尝试‘宋元海丝宴’。”网友yiicreamm评论道。

“为了给顾客提供更有代入感、更有互动性的消费体验,我们还将打造沉浸式体验餐厅,计划投资500万元,对酒店八层的空间进行定制化设计和提升改造,通过画面、声音、灯光等科技手段,将宋元海丝文化与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结合起来。”冷丽说。

创建一座美食文旅之城

打造一席“宋元海丝宴”,通过文化赋能美食,美食活化世遗,这是石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接下来石狮还有更大的计划。

蔡迎媚表示,石狮有千年的美食文化历史、以鲜取胜的独特风味、初具规模的美食产业、爱拼敢赢的石狮精神,打造美食文旅之城、世界美食之都,石狮有自己的底气。

“石狮美食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讲究应时、应季,取材本地丰富的食物资源,突出体现鲜美、清爽、不腻的风格特色,深受食客欢迎。”石狮餐饮烹饪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烹饪大师吴明超介绍,在文旅发展火热的当下,许多游客因食而动,为吃而游,“吃在石狮”大有可为。

闽厝味是一家石狮本地海鲜餐馆,石狮美食受欢迎程度,从闽厝味的接待客流量可窥一斑:今年“五一”期间,闽厝味接待客人200单。“我们餐馆只有16张桌台,‘五一’期间每天接待客人30桌左右,对地处社区的餐馆而言客流量不小。”闽厝味负责人、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员会委员施聪荣介绍。

在石狮,像闽厝味这样的餐馆数以千计。数据显示,目前,石狮全市有食品加工制造企业90家、食品餐饮商户8600多家,餐饮行业收入200亿元,食品加工业产值95.7亿元,涌现出5名国际烹饪大师、30多名中国烹饪大师以及许多优秀的乡厨,石狮已成为美食掌勺者的创业乐园,闽菜的策源地和交汇地。

吃得好,还能带得走。除了打造“宋元海丝宴”,石狮市还引导食品企业融合福狮、宋元海丝文化,研发文创伴手礼,开发“宋元海丝宴——通神饼伴手礼”“宋个茶点”“福礼礼盒”系列产品。

由海西坊推出的“宋个茶点”伴手礼系列产品,取自八闽风物的妈祖、福船、土楼、建盏、东西塔等元素,在礼盒上聚集出一幅宋时八闽景象。从小小的茶点、精致的礼盒中,得以窥探宋元以来的人文变迁与风俗传承。“‘宋个茶点’伴手礼系列开发了十几款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这个系列产品自去年年底上市至今,售出3000多盒,销售额200多万元。”福建海西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江淮介绍。

文化和产业并举,是石狮打造世界美食之都的突破口。

为深入挖掘石狮美食的历史文化内涵,去年以来,石狮举办了“打响石狮美食品牌 共创世界美食之都”主题沙龙、《山家清供》美食著作学术研讨等系列活动。下阶段,石狮将探索成立山家清供美食主题研究所,举办海上丝绸之路美食节,还计划编印石狮闽南菜谱,打造一个闽南菜博物馆。

为推进石狮美食产业繁荣发展,今年4月,石狮市出台《关于推进石狮美食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石狮市扶持美食产业发展若干奖励措施》,提出石狮力争到2025年,餐饮行业收入突破350亿元、食品加工行业产值突破150亿元,做大做强“闽菜地标美食城市”,力争成为全国性美食商圈和旅游目的地。

打造八卦街、城东小镇、锦江外线等一批特色美食商圈,支持研发推出“宋元海丝宴”新菜品和“古法新吃”等菜系,推广“石狮小厨狮”简餐品牌店,举办第二十四届中国美食节、第二届“宋元海丝宴”暨闽南菜传承创意大赛……今年,40项美食产业发展项目将陆续在石狮登场。(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薛宇翔 颜华杰 李荣鑫)

来源:福建日报

泉州54家餐饮企业成为新一批“闽菜馆”

泉州网10月21日讯 (记者刘倩 通讯员刘龙真)传播美食文化,打造闽菜品牌。近日,福建省商务厅公布了2022年“闽菜馆”品牌拟授权名单,泉州54家餐饮企业名列其中,成为新一批“闽菜馆”。

去年,省商务厅出台《促进闽菜繁荣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打造闽菜文化“名片”——未来三年,实现培育1000家闽菜馆,使其成为福建餐饮的新名片。泉州市积极投入闽菜馆创建工作,24家泉州餐饮企业通过首批“闽菜馆”创建审批,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泉州餐饮名店,通过“闽菜馆”品牌被更多人知晓和认可。

“近年来,泉州通过挖掘梳理闽菜历史文化渊源、举办厨艺大赛加强闽菜传统技艺的传承、支持各地推选代表性强的特色菜品等方式,进一步促进闽菜振兴和繁荣,打造闽菜品牌。”泉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扩大对泉州美食文化、餐饮名店的推广宣传,把泉州的“闽菜馆”打造成为福建美食“新地标”、闽南餐饮行业的“新名片”,让外地人一来到泉州就能找到地道的闽南菜,品尝纯正的闽菜味道,感受独特的闽南美食文化。

据了解,为促进全省“闽菜馆”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省商务厅还将对获得“闽菜馆”品牌授权使用的线下经营门店(含总部在省内、赴省外创建“闽菜馆”的企业门店)给予每家不高于5万元的资金奖励。

《福州市闽菜技艺文化保护规定》 明年2月1日起施行

福州新闻网12月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李白蕾)8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福州市闽菜技艺文化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规定》将于明年2月1日起施行。据悉,为保护某一菜系技艺文化而专门立法,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规定》对闽菜技艺文化概念作了开创性的界定,并就技艺文化调查工作、技艺保护名录制度、代表性传承人和工作室、技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作了明确规定,做到保护与发展并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据了解,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在中原汉族文化和本土闽越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逐渐形成,同时在与海外长期交流中博采众长,广泛吸纳异域的饮食文化元素,从而成为具有开放特征的独特菜系。代表闽菜风味的福州菜,不仅在闽台地区流行,在世界各地唐人街也随处可见,“佛跳墙”“鸡汤氽海蚌”等招牌菜曾作为闽菜代表入选国宴。

然而近年来,因缺少对闽菜的有效保护,一些福州餐饮老字号因拆迁等原因销声匿迹;传统闽菜企业在就餐环境、服务水准、运营模式等方面与新兴餐饮企业存在一定差距,闽菜技艺发展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日益凸显。

市 *** 表示,接下来要进一步讲好“闽菜故事”,编好“闽菜菜谱”,要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闽菜烹饪配方和技艺保存下来,把闽菜故事历史传承记录下来,积极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措施加强对福州传统饮食知识产权的保护;要高度重视闽菜人才的挖掘和闽菜技艺的保护,设立“闽菜大师”工作室,培养闽菜技艺传承人;要实施传统特色餐饮业品牌战略,重点打造若干福州特色餐饮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福州美食新名片;要打造特色文化美食街、美食城,推动更多福州名小吃发展壮大,并推动本土特色餐饮融入文化旅游产业,提升闽菜宣传影响力,使其成为闽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推动古老的闽菜焕发全新生机与活力。

福州市闽菜技艺文化保护规定

(2017年11月1日福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17年11月24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

之一条为了加强闽菜技艺文化的保护,弘扬优秀传统饮食文化,促进闽菜产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闽菜技艺文化的保护、传承、推广、创新等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闽菜技艺文化,是指闽菜在福州形成、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地方饮食文化的总称,包括:

(一)刀功、烹饪、果蔬雕刻、装盘美术等 *** 技艺;

闽菜文化技艺传承保护基地,闽菜文化技艺传承保护基地-第1张图片-

(二)传统饮食习俗;

(三)历史名店、名菜、名小吃等传统品牌;

(四)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相关文献史料、民间文学等;

(五)与上述各项相关的代表性资料和实物。

第四条闽菜技艺文化保护工作应当遵循 *** 扶持、行业促进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保护与发展并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第五条市人民 *** 应当将闽菜技艺文化的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六条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是闽菜技艺文化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文化、财政、教育、旅游、人力资源、市场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闽菜技艺文化保护工作。

第七条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应当发挥对闽菜技艺文化保护的组织和桥梁作用,加强服务、指导以及行业自律,促进闽菜技艺文化交流与融合。

第八条市、县(市、区)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化、旅游、人力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加强闽菜技艺文化宣传,开展闽菜技艺文化交流,推广闽菜文化旅游,组织闽菜技艺比赛等。

第九条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闽菜技艺文化的调查、征集、整理工作,建立名店、名厨、名菜以及菜谱的档案和数据库。

闽菜技艺文化调查、征集应当征得被调查、征集对象的同意,不得损害其合法权益。

第十条闽菜技艺文化实行保护名录制度。

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闽菜技艺保护名录,报市人民 *** 批准后公布。

拟列入保护名录的项目,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十一条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闽菜技艺保护名录项目,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一)对濒临失传的品种和技艺采用文字和数字化等方式进行抢救,对已失传的品种和技艺进行补救或者发掘;

(二)收集整理资料,并登记、建档;

(三)鼓励、支持开展带徒、传艺、交流等活动;

(四)鼓励、支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第十二条列入闽菜技艺保护名录的项目,可以评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符合下列条件的个人可以向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评定为闽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由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公示后,报市人民 *** 批准公布:

(一)熟练掌握闽菜技艺保护名录中某项传统 *** 技艺;

(二)保存一定数量和价值的闽菜技艺资料或者实物;

(三)在县级以上区域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

第十三条闽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可以向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成立闽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报市人民 *** 批准后公布。

闽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应当具有传艺所需的场地和相应设备,并履行下列义务:

(一)培养掌握相应技艺的高级技能人才;

(二)到相关院校展示并传授该项技艺;

(三)挖掘、整理该项技艺,编写相关菜谱,通过数字化等方式进行记录保存。

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闽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予以资金支持,对其工作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并定期开展考核评估。

第十四条闽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工作室评定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 *** 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鼓励、支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制定闽菜团体标准,促进行业发展。

第十六条鼓励、支持教学、科研机构开展闽菜技艺文化理论研究和创新研发。

支持开设烹饪专业的院校开展闽菜技艺培训,鼓励闽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在校生中择优带徒。

第十七条鼓励、支持餐饮企业开展闽菜品牌建设,发展连锁经营。对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福建老字号或者福州老字号的闽菜餐饮企业给予奖励。

第十八条鼓励、支持利用闽菜技艺资源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菜肴(点心)新品,创新产业运作模式,创作与闽菜技艺文化有关的书籍、影视、戏曲等文艺作品。

第十九条闽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提供虚假材料骗取资格或者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 *** 批准取消其传承人资格。

第二十条闽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 *** 批准撤销工作室:

(一)提供虚假材料申报工作室的;

(二)代表性传承人被取消资格的;

(三)考核不合格的。

第二十一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绝活!刚刚,6位闽菜国宴大师做了这几道菜

台海网5月28日讯 据福建日报APP-新福建报道 今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发起组织的“致敬经典 福州味道”——“全福游 有全福 有口福”国宴闽菜大师手作美食分享会在三坊七巷文儒九号闽菜馆举行。

姚建明、林水俤、杨伯钦、陈松俤、陈辉、陈伟杰等六位国宴闽菜大师应邀来到现场,展示他们的拿手好菜,并与大家分享这些经典名菜背后的故事与传承。

这六位闽菜大师都师出名门,都是国宴级名厨,在国内国际获奖无数。他们悉数登台,与大家分享自己职业生涯中难忘的故事以及对闽菜技艺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并与到场的几十位美食达人、媒体记者进行交流互动。

陈松俤师傅的美食雕刻作品——“福”字盛世果蔬组寓意“全福游 有全福 ”,这道作品他和徒弟协力费时一天半时间才能完成,生动活泼、栩栩如生、趣味盎然。

林水俤师傅用传统佛跳墙开坛仪式展示佛跳墙,随着坛盖开启,现场观众瞬间感受到“坛启室沁香,味撩饕客欲,隔花佛劝尝,莫待金樽满”的闽食文化底蕴。

姚建明师傅展示了他的拿手绝活——鸡汤汆海蚌。海蚌特选福州漳港海蚌,虽只有一个“阔约两指,长及二寸”的蚌肉和一小盅鸡汤,但它囊括了闽菜“清、淡、鲜、脆”四大特色。

杨伯钦师傅展示分享他的手作美食——古法银丝卷。这道菜肴食材主要是萝卜丝,做法将近20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手工完成。

陈辉师傅和陈伟杰师傅分别展示分享了他们的手作美食淡糟香螺片以及枣汁燕窝汤。前者用到的糟汁浓度和温度、后者用到的枣汁和冰糖汁熬制都极其讲究。

每一个菜肴都传承经典、精益求精,每一道菜品都是故事,都是吃在嘴里印在心里的回味,同时饱含着大师们对传统的敬意。

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部分研究闽菜文化的专家,刘立身、黄履冰、韩明、林山等专家对闽菜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历代名厨等等都如数家珍,在现场专家们也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它既保留了传统的技艺与味道,又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的先进烹饪 *** ,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与菜品改良。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这10个字正是当下闽菜传承的现状。据介绍,福建正在着力打造“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有口福”是“全福游、有全福”的子品牌和福建旅游品牌构建中的重要内容,重在体现福建好茶好诗好故事和福建生活的艺术。(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闽菜技艺文化保护规定执法检查

福州新闻网11月19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李白蕾)17日至19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路开展《福州市闽菜技艺文化保护规定》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为民,副主任关瑞祺、李永祥,副市长杭东参加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组一行赴闽侯县,实地察看同利肉燕公司闽菜产业化及大师工作室建设情况、福州旅游职专闽菜人才培养情况;赴城区,实地察看刘家私享闽菜研习中心、聚春园酒店、文儒闽菜馆。检查组还召开座谈会,了解闽菜技艺文化挖掘和整理、闽菜技艺文化保护名录制度实施、闽菜技艺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情况。

执法检查组指出,要制度化传承 *** 总书记留给福州的宝贵思想和精神财富,把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放在与立法同等重要的位置。《福州市闽菜技艺文化保护规定》实施两年多来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来要加大对法规条款的落实力度,通过项目化、清单式运作,进一步破解制约闽菜技艺文化传承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加大闽菜技艺人才培养力度,在高级人才尤其是传承人培养上,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要加大对法规的宣传力度,形成传承弘扬闽菜文化的良好氛围,擦亮闽菜这一独有的城市名片。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听取和审议相关执法检查报告后将作出审议意见交市 *** 研究处理。

【责任编辑:陈颖】

来源: 福州新闻网 作者:李白蕾

大师收徒弘扬闽菜文化

福州新闻网7月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任思言)昨日下午,资深级中国烹饪大师林量举行第三代收徒仪式,37名闽菜传承人分别拜入林量弟子李厚漪、陈峰、赵汝天、黄捷等4名闽菜大师门下,继承闽菜技艺,弘扬闽菜文化。

闽菜大师林量是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省职业技能鉴定烹饪专业委员会主任。他一直致力于弘扬闽菜文化。林量的4名弟子李厚漪、陈峰、赵汝天和黄捷均是注册中国烹饪大师,并被省烹饪协会授予“闽菜大师”称号,成为传承、创新、发展闽菜的中坚力量。

“希望新入师门的第三代子弟能以德为先,为加快闽菜事业发展共同努力。”林量说。

福州加速争创“世界美食之都”

海文铭预制菜生产车间。

今年福州 *** 工作报告提出,扩大“福”字号产品消费,建成中国闽菜文化博物馆,争创“世界美食之都”。

一边是“走出去”,佛跳墙、鱼丸等闽菜火出圈,香飘海外,获央视聚焦;一边是“引进来”,引进水产品预制菜项目,建设闽菜文化博物馆……2月初以来,福州着力做大做强闽菜产业,让闽菜发展迎来又一春。

走出去:

央视节目聚焦闽菜香飘海外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以《福建福州:特色闽系预制菜集中上市》为题,聚焦福州闽菜预制菜。

据央视报道,不少传统闽菜以预制菜的形式进入市场,成为热销产品。一些商家看准时机,推出了预制菜大礼包,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在连江县的福州聚春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将传统的 *** 技艺和先进的冷冻保鲜技术相结合,确保产品还原度接近堂食口感。人们只需蒸煮加热即可吃到难以在家中 *** 的佛跳墙,配好的荔枝肉菜品经过油炸后再与酱汁一起翻炒即可,简单加工就能吃到正宗的闽菜,省去了复杂的配菜和烹饪步骤。

目前,闽系预制菜已成为消费新风尚。2月9日,在马尾区水产品预制菜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多家预制菜龙头企业的拳头产品纷纷亮相。

水产品预制菜是马尾区重点打造的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当地已培育了名成食品、海文铭等一批知名水产品预制菜企业。其中,海文铭是国内更大的佛跳墙品牌生产商,让佛跳墙预制菜畅销海内外。海文铭水产品深加工项目(二期)将于10月建成投产,深加工的即食佛跳墙每年有望增加供应近百万份。

今年,福州计划在国内外举行8场闽菜推介会,邀请有关美食协会、同乡会媒体等欣赏闽菜佳作。“我们打算在上海、成都、扬州、广州、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地进行推介。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弘扬闽菜文化、打造闽菜品牌、提升闽菜品位、扩大闽菜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闽菜文化交流,不断推动闽菜‘走出去’。”福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会长黄履冰说。

引进来:

打造预制菜产业基地建设闽菜文化博物馆

根据《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马尾、连江等地发展以水产品为重点的预制菜产业基地。

2月8日,连江集中签约了多个水产品预制菜项目。其中,正冠预制菜加工项目选址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将建设远洋渔获加工及预制菜加工车间;海欣预制菜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年产10万吨鱼丸等预制菜产品。此外,福州现代物流城也致力于打造福建省预制菜产业名城。

黄履冰告诉记者,《福州市闽菜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福州推进中国闽菜文化博物馆建设,加强闽菜品牌宣传推广,强化闽菜保护传承,做大做强一批闽菜餐饮龙头企业,把闽菜打造成全国八大菜系的精品。

据悉,中国闽菜文化博物馆由福州聚春园集团负责筹建,目前项目的选址工作已经完成,正计划进行内部装修,争取在今年下半年完工并开放。据了解,该馆选址仓山区海峡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三楼,建筑面积13601.6平方米。

据介绍,中国闽菜文化博物馆是福建之一座以闽菜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是“闽都”饮食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是闽菜文化交流的平台,将填补福建菜系博物馆的空白。

黄履冰告诉记者,此前福州市组建考察团前往杭州、扬州等地,到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和淮扬菜博物馆“取经”。

一次考察团前往淮安时,黄履冰发现晚上12点来酒店办理入住的客人还很多。淮安烹饪协会工作人员告诉他,成功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后,淮安持续放大淮扬美食媒介作用,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效应,来淮安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对方的一番话让考察团的专家大为触动。

黄履冰说,借鉴其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中国闽菜文化博物馆计划以实物与图片等形式展现闽菜的发展史,同时在馆内设置互动体验区,打造可观、可品鉴的闽菜文化博物馆。

传下去:

传承闽菜 *** 技艺争创“世界美食之都”

闽菜预制菜与闽菜文化博物馆,都是福州争创“世界美食之都”的加分项目。

“想要打造‘世界美食之都’有几个重要指标,一个是要有一座博物馆,一个是餐厅的数量和厨师的阵容。”黄履冰说,厨师是闽菜发展的“核心力”,闽菜要发扬光大,不仅要靠年轻人,还要靠闽菜大师的传帮带。

据介绍,在福州市商务局的指导下,福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特别邀请近20位70岁以上的闽菜大师,展示36道经典菜式,并拍摄 *** 全过程。据悉,这在闽菜界还是首次。

“这些国宝级的闽菜大师各怀绝技,有国宴闽菜大师姚建明、佛跳墙第七代传承人罗世伟、乡厨大师陈道如和陈崇业等,他们展示的菜式在市面上都很少见,有些甚至濒临失传。”黄履冰告诉记者,闽菜大师做这件事都不计报酬。目前,视频已拍摄 *** 完成,接下来这些教学视频将在 *** 上公布,让更多人受益。(记者 郑瑞洋 林舒颖/文石美祥/摄)

(福州新闻网)

闽菜糟类 *** 技艺非遗保护项目揭牌

来源:福州广电-福视悦动

闽菜糟类 *** 技艺被列入非遗保护项目,昨日,闽菜糟类 *** 技艺非遗保护项目揭牌仪式举行,该非遗项目传承人谢文贵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揭牌。

闽菜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列,红糟是闽菜不可或缺的一味。红糟入馔的传统自宋朝以来已广为流传。

谢文贵出生于烹饪世家,承继祖业从事餐饮行业后,他致力挖掘传统闽菜。根据家传菜谱,他将研发菜品定位在传统糟类菜上。2012年,谢文贵创办了福州市井榕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他研发的非遗太平面,选用黑猪猪手、鸽子蛋、农家线面,佐以青红酒;研发的“封糟鳗”选用高品质的深海鳗鱼中段,经历腌、压、放三道工序,糟香与酒香渗入鱼肉里,鱼肉入口嫩滑,唇齿留香。为传承与创新闽菜技艺文化,谢文贵还特别恢复并改进了家传的酿酒工艺,自制生产红糟调料,糟香浓郁、酒味醇厚。

本文来自【福州广电-福视悦动】,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标签: 闽菜 技艺 传承 保护 基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