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到我国淡水里最凶猛的肉食鱼,很多人都会想到水老虎——鱤鱼。
但对于鱤鱼的“凶残”,则估计没有多少人亲眼见过——近日,广东一位钓鱼人在钓鱼时,无意中在近距离抓拍到了鱤鱼捕食的画面,场面声势惊人,令人心潮澎湃!
01
就在钓鱼人身前
据小编了解,当时这位钓鱼人(官阳光)就在岸边抛投——路亚爱好者就知道,路亚中鱼概率低,反复抛投时可能都是机械动作,本身不会注意力特别集中。
当时这位钓鱼人随意盯着前方水面的时候,没想到自己身前、脚下的岸水面却忽然一声炸响,随后一条“庞然大物”从水里冲出,一个甩尾带起一圈浪花后又消失了。
仔细看
这猛然出现的大鱼和瞬间发生的激烈画面,也是让这位钓鱼人本地的“哇”地一声惊叫出来,而随后他用慢放镜头仔细一看,更是又是震惊又是兴奋。
原来,这冲出来的是一条大型“水老虎”——学名叫鱤鱼,民间一般俗称铜头鱼、黄箭鱼等,是一种非常凶猛的肉食鱼,可以说是我国自然江河里的霸主。
鱤鱼甚至会同类食——资料图
而这条一米多长的大型水老虎之所以在岸边蹿出,应该是追逐猎物——似乎是一条一斤多的翘嘴鱼、黄尾鱼之类的白鳞鱼。
而在视频里,显然这条本身体型也不小的猎物,并未逃脱鱤鱼的追捕,被它一口咬住,带入了水底。
鱤鱼硕大的脑袋和被它拦腰咬住的鱼——从白色的鳞片和头部特征看,小编认为不是翘嘴鱼就是黄尾,可能也有1斤左右。
02
网友热议
如前面所说,水老虎是一种非常猛烈的掠食鱼类,其头部宽大,口腔开阔,游动极为迅速,能够轻松地捕捉到其他鱼类。
钓鱼人都知道水老虎的凶猛,但真正亲眼、近距离目击水老虎捕食的人估计不多(尤其是当着钓鱼人的面猛然出击),这位广东钓友幸运拍到这一幕后,也是迅速将其分享到社交媒体上。
对于这直观展示水老虎凶猛性情的罕见画面,许多网友也是感叹不已,纷纷留言热议——尤其是许多钓鱼人非常兴奋。
有人调侃这位目击钓友(@官阳光)可能接下来一星期都要去这里(搜寻这条大鱤鱼),有人惊叹鱤鱼的凶猛“必须去治治它”,还有不少远近的钓鱼人纷纷求问具体地址,想去“会一会”这条大鱤鱼等等。
钓友:角度不好,鱼其实比图片大很多
也难怪钓鱼爱好者们激动和兴奋了,毕竟这种画面展示了水老虎强大的捕食本能,也是其在江河湖泊中的统治地位象征,同时也极大地激发钓鱼人去征服它的欲望。
那这种大鱤鱼能钓起来吗?怎么才能钓?
03
钓友:后来反复抛竿也没再碰到
其实,这位广东的钓友在遭遇这一幕并反应过来后,也是马上收线重新向这条大鱤鱼消失的地方抛竿。
但可惜的是,不管他怎么尝试,这条水老虎也并未出现,不知道是已经吃饱了、游去了他处,还是对钓鱼人的鱼饵不感兴趣。
“后来反复在附近水面抛竿也没碰到,估计这就是没缘分吧哈哈哈,下次再来碰碰运气,我估计这水库里也绝对不止这一条大鱤鱼。”——虽然没钓到,但这位钓友也还是很兴奋。
其实在小编看来,鱤鱼属于相对比较好钓的肉食鱼,它们戒心较大、贪吃胆大,从它们敢在钓鱼人眼皮底下冲出来捕食就可看出,想钓起它们比起钓技钓法,更需要一点运气。
再大的水老虎都能钓到——配图
不管怎么说,小编认为钓没钓到还在其次,主要是这种罕见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水下世界的多样性和神秘性,也让人体会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美妙之处,非常难得!#钓鱼#
举报/反馈
俗称“水老虎”,淡水鱼中的“霸王”,凶猛无比能吃光水里所有鱼导读:鱤鱼:淡水鱼中的“小霸王”,一条鱼能毁掉一口鱼塘,如今罕见了
在我国过去最常见的淡水鱼,那非“四大家鱼”莫属了,它们分别是草鱼、青鱼、鲢鱼和鳙鱼。对它们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四种鱼都是比较温顺的。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淡水鱼都很温顺,有些还是比较凶猛的。有一种淡水鱼,则被称为“水老虎”,凶猛无比专吃鱼类,堪称是淡水鱼中的“小霸王”,鱼塘里只要有一两条,它们就能吃光水里面的所有鱼类。这种鱼就是被渔民视为害鱼的鱤鱼,你们见到过吗?
鱤鱼的简介
对于一些经常钓鱼的朋友们来说,鱤鱼还是比较熟悉的,有些喜欢玩路亚的朋友们,运气好可能还能钓到这种鱼。
鱤鱼也叫竿鱼、杆条鱼、大口鱤、水老虎等,因为这种鱼的头部是铜黄色的,因此有些地方也叫它铜鱼、铜头鱼。它也是鲤鱼的近亲,是鲤科的鱼类。
既然被称为“水老虎”,可见鱤鱼的来头真的不小。因为老虎可是百兽之王,在森林里它是霸王,是可以称王称霸的野兽。而鱤鱼被称为水老虎,就也说明了这种鱼在水中是霸王,是凶猛的野兽。
而事实鱤鱼也不辜负这个外号,它的身体很细长,头长而尖,嘴巴也很大。这种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专门捕食各种鱼类。它的个头也很大,有些能长到1.5米以上,体重可以超过100斤。如此大的块头,再加上它的力气大,非常的凶猛,在水中是所向无敌的。
鱤鱼的危害
鱤鱼在我国的分布也很广,除了西北、西南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这种鱼主要是在江河、湖泊和一些水库里面活动。当然了有些大型的鱼塘里面也有,它们会随着江河涨水而进入到一些鱼塘。
对于渔民来说,鱤鱼是一种可怕的“害鱼”,但凡水库、鱼塘里面有了它,就要遭殃了。之前镇上有个人承包了一口大鱼塘,投入了几千块钱的鱼苗。可是发现养殖的鱼是越来越少了。两年以后,把鱼塘的水放干了,最后却发现了一条有40多斤的大怪鱼,而村里的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才辨认出来,这种怪鱼就是鱤鱼,在我们当地也叫它铜头鱼。
鱤鱼是专吃各种鱼类的害鱼,像黑鱼、青鱼这些肉食性的鱼类,在它们面前也是只有被吃的命运。鱤鱼块头大,反应迅速,并且异常的凶猛。只要鱼塘里,或者是水库里有几条鱤鱼,那如果时间长了,它能吃光水里面的所有鱼类,鱤鱼就是如此可怕的鱼类。
鱤鱼的价值参考
虽然鱤鱼是害鱼,但是经济价值也很高。关于鱤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鱤鱼生江湖中,体似鲤而腹平,头似鲩而口大,颊似鲇而色黄,鳞似鳟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啖鱼最毒,池中有此,不能畜鱼。
这里详细介绍了鱤鱼的特性,长得很像鲤鱼,生长在江湖里面,头像鲩鱼而口却很大,鱼鳞很细小像鳟鱼,大的可以长到三四十斤。并且最喜欢吃鱼类,是淡水鱼中的猛兽,池子中有了它就不能养鱼了。
不过鱤鱼的个头大,生长快,肉质也很鲜美,自古鱼来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高档鱼类。而且这种鱼越是块头大,越是价格高。目前市面上一条100斤左右的鱤鱼,能卖到六七千元以上。而四五十斤重的,也能卖到一千元左右。
不过现在鱤鱼非常的少了,因为现在很多的江河里面大量的修筑水利工程,并且还因为水域环境的恶化,所以鱤鱼的自然资源急速下降。现在除了是在长江和长江直接相通的湖泊偶尔能见到鱤鱼以外,绝大多数的地方的湖泊、河流和水库已经见不到鱤鱼了。
但是随着钓鱼的火热,而鱤鱼又是很多钓友们最理想的“鱼获”,有些渔场也会特意养殖一些鱤鱼。而且因为鱤鱼的经济价值不错,有些农民还会专门养殖鱤鱼。因为鱤鱼虽然凶猛,在水中称王称霸,但是它们不会自相残杀,所以养殖起来也不是太困难。
结束语
鱤鱼的肉质还是非常不错的,并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以前很多人捕捞到鱤鱼了,一般都是用它来做辣鱼吃,味道非常不错。但是现在市面上鱤鱼十分少见了,只有一些钓友们运气好才能钓到。可是钓到的鱤鱼,一般都是舍不得卖的,都是自己拿回家吃了。
虽然鱤鱼的个头大,并且数量很稀少了,但是它还不是保护动物哦。但是如果钓到大的鱤鱼,还是尽量不要伤害,把它放生比较好,毕竟长到五六十斤重需要数十年,实在是不容易。
又一条?湖北男子钓起巨型水老虎,吃力抱起,网友:人和鱼谁重?前言: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发展和钓鱼爱好者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机会。在湖北省黄冈市,最近一个男子通过钓鱼的方式捕获了一条巨型水老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
这条水老虎有多大呢?据悉,长达1.5米,重达20余斤。那么,这个男子是如何钓起这么大的鱼的呢?他又是怎样对待这条鱼的呢?下面,就来看看这个男子经历的过程。
一、夜钓湖畔,偶得巨型水老虎
夜幕降临,这个男子来到位于黄冈市的一座湖畔,准备开展夜钓活动。凭借多年的钓鱼经验,他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地点,安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
等待的时间并不漫长,很快,浮漂突然一动,水面涌起了一股鱼儿的力量。这个男子有些激动,迅速调整了姿势,耐心地等待着鱼儿的到来。很快,一条大鱼便被他成功地钓上岸了。
二、巨型水老虎惊艳亮相,惹来一片哗然
这时,这个男子才意识到自己的收获异常巨大,决定将这条巨型水老虎立刻拍照上传到 *** 上。没想到,短时间内已经引来了大量人的关注。许多网友都纷纷表示惊叹,称这条鱼实在是太大了。甚至有人调侃说:“看来,这个男子应该叫做‘鱼王’了吧。”
三、男子吃力抱起鱼儿,网友:人和鱼谁重?
在拍照后,这个男子开始了对待这条鱼的下一个步骤。然而,面对如此之大的鱼,他却不得不吃力地将其抱起。这时,一些网友就开始展开了一场讨论,争论的焦点便是:“人和鱼谁重?”虽然这个男子勇获巨大收获,但是他若不是有一定的力气,就可能很难抱起这条鱼了。
四、湖北男子的钓鱼心得
最后,这个男子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钓鱼经验和心得。他说:“钓鱼需要耐心和信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急功近利。”此外,他还表示:“每次出去钓鱼都是一次探险,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
综上所述,湖北男子钓起巨型水老虎的经历成为了一段值得分享和传颂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出了超强的钓鱼实力和爱心,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思考,这是一场富有收获的夜钓之旅。
五、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尽管这名湖北男子在钓鱼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乐趣和收获,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水老虎属于我国特有的珍贵鱼类,随着水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它们的数量已经明显减少。因此,当我们钓到类似巨型水老虎这样的大型珍稀鱼类时,应该更加谨慎地处理,而不是盲目地追求自己的收获和满足感。
六、钓鱼需要遵循规矩,做合法的市民
此外,我们也要提醒一下广大钓鱼爱好者,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在钓鱼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不随意扔弃垃圾等废弃物品。同时,也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进行违法行为,如侵犯国家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行为。
总之,湖北男子捕获巨型水老虎的经历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与议论,同时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要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负起一份责任,合理、文明、合法地开展钓鱼活动。
“温柔猎食者”新疆大头鱼:从百姓口粮到一条难寻,如今获新生?一、日常口粮到濒临灭绝;新疆河流湖泊众多,较大的河流有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开都河、孔雀河。除额尔齐斯河、伊犁河为国际河流外,其他均为内陆河。在这些水系中也有着众多的鱼类资源,新疆特有的鱼种就有158种,新疆大头鱼就生活在塔里木河中。
新疆大头鱼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一条内陆河,全长2437公里,上游是叶尔羌河,阿克苏河与和田河也 汇入塔里木河。“塔里木”一词在古突厥语中是“注入湖泊、沙漠的河水”之意,在 *** 尔语中有“田地、种田”之意,塔里木河水不仅灌溉了农田,河里的大头鱼也成为了南疆一带民间传统的滋补佳品。新疆大头鱼可不是咱们平常说的常见鲢鳙,它的学名叫扁吻鱼,属于珍稀的裂腹鱼,因为头部占体长的1/4以上,所以被叫做“大头鱼”,新疆大头鱼和虑食浮游生物的鲢鳙也不一样,人家可不是吃素的,其性情凶猛,以其他鱼类为食,身体肥大,呈长梭形,稍微侧扁。体长80-94厘米,体重12-14千克,体重更大的可达50-60千克,好家伙!这么大个大家伙,简直就是水中的老虎啊!所以大头鱼又被叫做“老虎鱼”,据60年代捕鱼者描述,在一次捕鱼途中,曾在湖内远远看见一条独木舟,等船靠近了,才发现竟然是一条六七米长的大头鱼,在一片惊诧声中,大鱼潜入水中不见了踪迹。
当地牧民捕获的大头鱼
新疆大头鱼只生活在塔里木河水系,栖息在海拔800-1200米的河道和湖泊之中,因为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数量又多,建国初期被作为重要的经济鱼类,成为新疆渔业的主要对象鱼,在1958—1965年的8年间,新疆大头鱼每年的产量达到140-260吨。但这样的好日子(对大头鱼可不算是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到了1966年,新疆大头鱼的产量锐减到30吨,1972年则减到8吨;随后产量逐年减少,到了1987年后,甚至连1条都捕不到了。 1988年,扁吻鱼被列入《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作“水中大熊猫”。
新疆大头鱼标本
二、新疆大头鱼消失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新疆大头鱼的生长环境、种群繁殖和生活习性等不了解,没有系统的研究,甚至某些方面是空白。只是一味地捕捞而缺乏有效的保护,导致新疆大头鱼走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1、 过度的捕捞;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当地牧民发明了“搬曾钩”专门捕捉大头鱼, *** 是:在河道中间相距2米左右,打上2根木桩,木桩上架一横杆,固定住一头,并系上一块20斤重的石头或者木墩,另一头架在木桩上,用鱼钩轻微钩住,在鱼钩上用小鱼做诱饵,大头鱼咬住鱼饵后,木杆脱落,而另一头的木杆由于重物的下落而将鱼高高翘起,这种捕鱼 *** 简单而原始,产量肯定不高,那个时候老百姓的副食品尤其是肉类是比较匮乏的,为了满足老百姓的营养需求,195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阿克苏上游地区建立了捕鱼队,1958年前,由于捕鱼规模小,生产工具落后,产量很少,1949年全疆鱼产量仅172吨,而成立了捕鱼队后,1958当年产量就提升到2800吨。随着引进渔轮、底层拖网、拉网、挂网等先进捕捞工具,捕捞量大幅度增长,至1970年捕捞产量在5500吨;从此鱼类就成为新疆老百姓的菜篮子中重要的一部分。大头鱼作为当时新疆的重要经济鱼类资源,首当其冲,人类过度的捕捞显然超出了其种群数量的自动调节能力;
先进的捕鱼工具加速了鱼类的消亡速度
2、 水利建设的影响;塔里木河流域干旱少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都需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流域在20世纪60?70年代兴建了大批引水渠道、平原水库和盐碱地改良工程,原来水量为36.8亿立方米的塔里木河,只剩下5.2亿立方米的水量进入河道,塔里木河缩短了180公里,台特马湖消失,渭干河、库尔河、车尔臣河、克里雅河成了独立水系,1958年博斯腾湖上游修建了宝浪苏木闸后,到1989年面积减少了105平方公里,泄入孔雀河的水量也大幅度减少,使孔雀河缩短了250公里,水利设施的修建破坏了大头鱼繁殖,栖息的场所,隔绝了新疆大头鱼溯河产卵的洄游通道,断绝了群体数量的补充;
宝浪苏木闸
3、 新疆大头鱼自身原因;新疆大头鱼体型不是流线型,水阻大,游速慢,属于湖泊静水类鱼类,只有在产卵期,会溯流而上。所以对生态环境要求很严苛,栖息范围受到限制。新疆大头鱼虽然是肉食性鱼类,但性情温和并不凶猛!据博斯腾湖渔民反映,在60年代初,每当深秋天空晴朗时,经常看到成群的新疆大头鱼在湖面上集体捕食尖嘴裂腹鱼群的场面,大头鱼行动迟缓,根本不像在捕食,倒像是在戏水玩耍。大头鱼需要7年左右才能性成熟,而产卵期短且繁殖力低。每年只有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产卵,这种特征是在群体稳定和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形成的,一旦遭到破坏,群体数量下降时,恢复起来就会极度困难。
*** 鱼干
4、 外来物种的侵入;1958年之前,塔里木水系中鱼类极为简单,仅有新疆大头鱼,尖嘴裂腹鱼,中唇裂腹鱼,宽口裂腹鱼,斑黄瓜鱼等少数本地鱼种,而新疆大头鱼是其中较大的一种,处于该水域食物链的顶级位置,自然环境中没有竟争对手。而新疆为了丰富经济鱼类品种,解决人民“吃鱼难”的问题,从1959年开始陆续引进青、草、鲢、鳙、鲤、鲫、鳊、鲂等长江水系的鱼类,博斯腾湖更是引入了,如:河鲈、贝加尔雅罗鱼等凶猛猎食性鱼类,这些外来物种破坏了原有水域生态平衡和种群结构,使当地鱼类资源逐渐枯竭。新疆大头鱼受到的威胁也更加严重。
新疆人民 *** 的鱼干
三、新疆大头鱼的现状和保护;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新疆扁吻鱼进行资源调查和研究保护工作,2000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在阿克苏地区建立了“新疆阿克苏中国扁吻鱼原种场”,研究培育新疆扁吻鱼幼鱼鱼苗,2005年人工繁育首获成功,已在塔里木河中游拜城县境内的克孜尔水库放流幼鱼鱼苗41万尾。 2008年成立新疆首个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新疆扁吻鱼自然保护区。
人工繁殖的新疆大头鱼苗
最后结语: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裂腹鱼种类最多的国家,全世界11个属97种的裂腹鱼中,中国拥有10属78种。倡导所有钓鱼人,在享受钓鱼乐趣的同时,要钓获放流,爱惜环境!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长江发现“水老虎”,每天吃几十斤鱼,追踪到猎物一口撕咬成两半在陆地上,老虎是百兽之王,稳稳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在水中,也潜藏着凶狠的掠食者,鱤【gǎn】鱼性格凶残,能一口将猎物咬成两半。因此,鱤鱼被称为“水中老虎”或“淡水之王”。
在长江水域,发现了大量的鱤鱼,与鲢鳙成群游动,也追逐其他的鱼类。
光看画面,会觉得鱼类成群,自然和谐美好,但如果你了解鱤鱼,就会知道对于淡水中的其他鱼类来说,有鱤鱼在的地方就有危险。
01
脑袋尖嘴巴大,更大的体长2米,体重达120斤
同为鱼类,有的温顺,有的凶狠。鱤鱼在淡水系统里,相当于“老虎”一样的存在,是一种凶残的鱼。
鱤鱼,又叫水老虎、铜头鱼、鳏鱼、大口鱤、黄颊鱼,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
鱤鱼长什么样?《本草纲目》中记载:体似鲤而腹平,头似鲩而口大,颊似鲇而色黄,鳞似鳟而稍细。
说白了,就是脑袋有点长,而且尖尖的;嘴巴却很大,身形扁平,体色微黄;腹部无棱,尾鳍分叉很深。身上布满鳞片,坚硬又紧密,仿佛穿了一身铠甲。
与很多鱼类一样,身体线条十分流畅,身材结构也完美,不过它的体型却很不一般了。
通常,体长在60-80厘米左右,体重大约50斤左右。更大的个体能达到2米,体重也能达到120斤。仗着体型大,鱤鱼更加凶悍了。
02
每天要吃几十斤食物,见到什么鱼类都想吞入腹中
鱤鱼喜欢生活在河流中上层, 体型大,食量也惊人,而且食性非常之广,是个不讲究的大吃货。
游动时速度非常快,常常广阔的水域追捕袭击鲢、鳙、鲌等鱼类为食,比鳜鱼、黑鱼更凶猛。
水域里多种多样的鱼类,也在鱤鱼的食谱上,在水中猎食时,见什么吃什么。就连常在水岸边流连的老鼠、青蛙和蛇,也在鱤鱼的食谱上。
生长速度非常之快,形成一个循环,只有大量进食才能保持身体所需,才能维持能量消耗。
还是个小鱼时,一天只需要吃掉3斤左右的食物,但当鱤鱼长大,成了大鱼时,每天就要吃掉几十斤的食物。
在天气比较热,水温比较高时,鱤鱼就越活跃,吃得也比较多,真的是个大胃王。
除了自己猎食,还会抢夺其他鱼类的食物,不管见到什么活物,都想上去吞入腹中,谁见了它都得赶紧溜走。
渔民管鱤鱼叫“鱼霸王”,如果鱼塘里一旦有了鱤鱼,其他的鱼虾就会被它吃得一干二净。
03
根据水流的波动追踪猎物,一口将猎物撕咬成两半
因为吃得多,所以要有配得上食量的能力。鱤鱼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不仅十分敏锐,而且战斗力爆表。
鱤鱼可以感知到周围水流微小波动,能够根据水流的波动,判断猎物位置并进行追踪,然后快速追上去袭击猎物。
游泳速度平均每小时70千米,比大部分鱼类都要快,而且耐力强,爆发力也强。一旦用力翻腾跳跃,就像是要“翻江倒海”似的。
鱤鱼没有牙齿,但鱤鱼的上下颚有一个“V”形排列的骨板,撕咬能力极强,可以一口将猎物撕咬成两半,然后吞食入腹。
而且鱤鱼口中还长有钩状的咽齿,一旦咬中猎物,哪怕对方再灵活敏捷,也无法逃走,只能葬身鱼腹了。
有庞大的体型、飞快的速度,还有超强的杀伤力,“水老虎”鱤鱼所到之处,鱼虾无影,又被称为“毁灭者”。
04
没有天敌,数量增多,会影响生态吗?
自然万物相生相克,鱤鱼在淡水系统里横行霸道,就没有克制它的天敌了吗?
白鲟是我国特有物种,体型巨大,是淡水中的“大熊猫”,以各种大型鱼类为食,哪怕是凶残的鱤鱼,也被白鲟压制,是鱤鱼的克星。
不过可惜的是,如今白鲟已经灭绝,鱤鱼也就没有了天敌。
长江禁渔,而鱤鱼生长快速,繁殖能力强,又没有天敌的压制,种群数量自然就增长了。不少人会担忧,鱤鱼如此凶残,数量又增多,那么对长江的生态是否会造成不良影响?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专家表示,鳡鱼数量增多属于“短期优势种群”现象,随着物种的繁殖期结束,以及生态链的自我修复,最终会达到物种平衡。
05
结语
在水中,鱼类见到鱤鱼都退避三舍,而对养鱼人来说,鱤鱼简直是个“灾害”,就连钓鱼人也讨厌鱤鱼。
任何一个物种都制衡着另外一个物种,如果一个物种被打破或消失,就会失去原有的平衡。鳡鱼在淡水中,制约着其他物种的泛滥,起到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
江苏小伙小河里钓起50斤水老虎,随后放生,网友:大害鱼也放生?长江君:如今各地禁渔初见成效,各种小鱼小虾多了,原本罕见的大型肉食鱼也开始越来越频繁现身。
比如最近一位江苏镇江的钓友,就在一条不起眼的小河钓鱼时,就钓起一条50斤的“大型水老虎”.....
01钓鱼人:我被它拉着走了几百米??
“……(这鱼的)力气太大了,我在岸上被它拉着走了好几百米,还好河道不宽,要不然我线都不够用,肯定要跑鱼。”
这位江苏镇江的钓友开心表示,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样的小河里会有这么大的“水老虎”,而更幸运的是经过将近一个小时惊心动魄的溜鱼,也是终于将这条水老虎制服拉上岸。
——这条水老虎有1.3米左右,目测有将近50斤,
钓过这么大的鱼的人就知道,50斤的草鱼、鲤鱼就能把人拉下水,更别说鱤鱼。
这位钓鱼人被拉着走很正常,也幸亏路亚竿有渔轮泄力,假如是钓手竿碰上这么大的鱤鱼,大概率要跑鱼。
02随后将这条水老虎放生??
水老虎是货真价实的淡水之王,而在一条小河里钓到这么大的水老虎,对于钓鱼人来说绝对是值得铭记的高光时刻。
一般来说,正常的节奏是把这条几十斤的水老虎扛回家,现在街道转上三圈,晚上再叫来朋友一起“尝鲜”……
但令人吃惊的是,这位钓友在将这条水老虎钓上岸几分钟后,就马上把它放生回水里了。
这位钓友为何要这样做?
这种小河里钓到这么大的水老虎真不容易
03放生因为“没人吃”???
据长江君了解,这位钓友将这条“50斤水老虎”放生的原因,是因为“在当地没人吃这种鱼”,而且价格也不高(其实即使价格不高,这么大的鱼也值几百块),所以他就随手放生了。
“……以前钓了一条鱤鱼,带回去吃了,口感实在一般,所以现在钓到鱤鱼基本放流了。”
——这位钓友说,在当地很少有人吃这种鱼。
鱤鱼肉粗,并不好吃——资料图
其实如果不喜欢吃鱼,将钓起来的大型掠食鱼放生,在钓鱼人中并不稀奇——尤其是路亚爱好者。
这是因为本土路亚的目标鱼(各种掠食鱼)比较稀少,钓起来再放生,有利于这项运动的持续,因此从路亚钓法一开始兴起,钓获放流的口号就应运而生……
放流的做法在路亚运动中很常见——配图
04网友:大害鱼也放生???
但鱤鱼既然被称为水老虎,本身就蕴含着“破坏力大、凶猛食量大”的意义在里面。在老一辈渔民和养殖户看来,水老虎是让人闻之色变的“大害鱼”,将其捕获、钓获等于“除害”,万万没有放生的道理。
因此,这位钓友将这条“50斤水老虎”放生的举动,也是招来一些网友的吐槽甚至是指责。
有人吐槽这位钓鱼人“大害鱼也放生?你知道这一条几十斤的水老虎一年要吃掉多少鱼虾哦?”
甚至还有人表示“现在很多钓鱼人真是虚伪,明明就是为了想自己以后钓鱼钓得爽,各种肉食鱼乱放生,生态破坏者!”
……
鱤鱼是鱼塘里必须清除的害鱼——配图
其实在长江君看来,鱤鱼虽然食量巨大、性情凶猛,但对于江河生态系统,也是有其积极的意义,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放生也并没有错。
老司机们,你们对此怎么看?#钓鱼#
助力江河生态保护、科普各类野生鱼水族知识,我们是长江君说野生鱼,也欢迎大家吐槽投稿,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还请点击下方小火箭,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
重庆65岁大爷钓起70斤“水老虎”,却被人们告知:不得用泥鳅钓鱼近日,在重庆万州,有一名65岁的钓鱼爱好者,一杆就钓起了一条足有70斤中的“水老虎”,不仅引来了路人的围观,也让周围的钓友们羡慕不已。
不过,当这件事被发布到网上之后,却有一些“眼尖”的网友发现,这名重庆大爷在钓鱼的时候,使用的鱼饵,竟然是泥鳅,而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是禁止用泥鳅来钓鱼的,这也让这名重庆大爷,虽然钓起了“水老虎”是在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但是,却也是备受质疑,一时之间,可以说是争议声不断。
那么,究竟什么是“水老虎”?为何不能用泥鳅来钓呢?
“水老虎”,学名是鱤鱼,这是一种在我国水系中,分布很广的鱼类,肉质细嫩、口感好,而且身上刺还很少,这也导致鱤鱼一直都很受人们的喜爱。
不过,在淡水中,如果鱤鱼的数量太多,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鱤鱼是一种大型的食肉性鱼类,它们非常凶猛,在淡水中是没有天敌的,如果长期存在而且数量很多,那么,就有可能会让水域中的其它鱼类,受到生存威胁,并且影响到生物多样性。
所以,这名重庆大爷钓上来一条70斤中的“水老虎”,其实也算是做好事,毕竟从这条“水老虎”的个头来看,它在水中,可是没少吞食其它的鱼类。
但是,大爷用泥鳅来钓“水老虎”,而且从钓鱼的技巧来看,大爷显然是一个绝对的“老手”,这也意味着,大爷可能一直都在使用泥鳅来钓鱼,这就是大爷的不对了。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用泥鳅来钓鱼,其实要比“水老虎”更加可怕,在民间,有很多钓友都会喜欢用泥鳅来钓肉食性鱼类,因为这些鱼看到活的泥鳅之后,就会想要将其吞掉,自然也就非常容易上钩了。
但是,如果大量使用泥鳅来钓鱼,则可能会将水里面的肉食性鱼类,全部给钓上来,这样一来,水域的生态平衡就要被打破了,时间久了,自然其它鱼类也都会跟着遭殃。
此外,还会有一些人会为了钓鱼方便,会向水里先投放一点用来“诱鱼”的泥鳅,而这些泥鳅一旦在水里安家落户,那么,时间久了,也会导致水质被污染,从而影响到鱼类的生存环境,并且有可能会导致整个水域中,到最后一条鱼都看不到了。
所以,看起来这名65岁的重庆大爷一下子钓起来70斤中的“水老虎”,是很厉害的,而这其实都是大爷多年来用泥鳅钓鱼所养成的“独门绝技”,除了这条“水老虎”,很可能还有不少鱼都是被大爷用泥鳅钓上来的,自然,大爷才会受到质疑,认为他在破坏生态环境。
那么,除了用泥鳅钓鱼,还有哪些钓鱼方式不可取呢?
说起来,除了娱乐性垂钓之外,事实上,其它方式的野钓,都是不被允许的,特别是多线多钩的钓鱼方式,对于环境的危害程度,不亚于使用泥鳅来钓鱼。
什么是“多线多钓”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同时下很多鱼竿,然后钓鱼者守在一旁,看到哪根鱼竿好像有鱼上钩了,就立刻进行打捞。
显而易见,这种“多线多钓”的方式,绝对不是从单纯的娱乐角度出发的,而是带着很明显的,为了一次可以多钓一些鱼上来的目的。
如果这样的行为没有被禁止,那么,很多水域都会因此而遭殃,毕竟时间久了,水里的野生鱼数量,就会越来越少了,自然,生态环境也会遭遇毁灭性的破坏。
还有一种被禁止的钓鱼方式,则是“单线多钩”,这种钓鱼方式看起来好像只有一根鱼竿,但是投到水里的,却是多个鱼钩,同样也会一次性钓上来很多的鱼,对于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是和“多线多钓”一样的。
此外,还有一些人会在野钓的时候,通过“炸鱼”、“下毒”等方式,来一次性捕获大量的鱼,当然,这些鱼并不是留着自己吃的,而是用来卖掉,例如在一些河边,有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些专业的“钓鱼人”,一桶桶地装着钓上来的鱼,然后以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来获利,毕竟鱼都是野生的,他们只需要钓上来就行了。
这些方式,都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严重的破坏,这也是为何,现如今很多地方,都开始明令禁止野钓的原因之一,或许有的朋友不理解,但是,从保护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禁止野钓的确是对的,否则当生态环境真的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再想要恢复可是后悔都晚了。
长江鱼群泛滥多到水面发黑,连续三年拍到极危物种,但还不能解禁自2021年1月1日长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后,全流域野生鱼的数量直线上升,就连岸边浅滩附近都能看到群鱼嬉戏的场面,而深处的大型肉食鱼种也是活的格外“滋润”。
前段时间,湖北宜昌的一位钓鱼爱好者便在此钓到一条长达1.6米的大鱼。此鱼刚一上岸,就引起众人惊呼围观。
有钓友兴奋表示:“这辈子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鱼,看着最起码要有70斤,我肯定是抱不动。”
甚至还有人愿意拿20块钱出来和大鱼合照,只为能够分享这一刻的喜悦。
被钓上来的大鱼名为鱤鱼,也叫水老虎。这种鱼生性凶猛,是一种大型肉食鱼种,就连我们所知的黑鱼也是它的食物之一。
而这么大的水老虎,一年所吃的鱼可能都要超过数千斤以上,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长江禁渔的效果。
长江鱼种如此丰富,为何禁止渔民捕捞?
实施禁渔计划后,长江的水产资源恢复效果究竟如何?
当“鱼满为患”时,捕捞政策是否会重新恢复?
长江流域为何“十年禁渔”?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长江被誉为“鱼类基因宝库”,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有淡水鲸类2种、鱼类424种、浮游植物1200余种、浮游动物753种、两栖动物1008种。
这个数据表明,只要是能想到的淡水生物,都可以在长江找到其生活痕迹。
但自从2000年以来,长江就在工业经济和渔业经济的发展下面临着威胁,其流域生态状况一年不如一年。
2020年《长江生命力报告》中显示:长江干流的生命力指数仅为0.66,整体状态为B-,而长江各大附属湖泊的生态情况更是令人堪忧,鄱阳湖和洞庭湖的评级为C,太湖为D,巢湖为D-。
这些湖泊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域中含有大量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促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有机物产生速度远超过消耗速度,从而导致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水域“富营养化”的现象就发生在我们周围,这些水面往往呈现出不同颜色,或蓝、或红、或白、或绿等,这都是水生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结果。
除此以外,很多长江特有的物种也在近20年的时间内慢慢消失。
长江鲫鱼在1974年的捕捞产量为1575吨,但在90年代时,这种特产却几乎绝迹。而被誉为“长江女神”的白鳍豚和有着“淡水鱼之王”的白鲟更是消失了踪影。
白鳍豚作为长江仅有的两种淡水鲸类之一,早在4000万年前就已经生活在这片流域上,它比大熊猫还要古老,是真正的“活化石”。
然而因人类活动的影响,白鱀豚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1998年,年度考察中发现白鱀豚的数量仅剩7头,宏观估计总数不足15头。
2004年,长江南京段发现一只搁浅死亡的白鱀豚,之后再无白鱀豚的身影。
同样令人心痛的还有白鲟。白鲟作为一种古老的水生生物,有着“水中大熊猫”的称号,其体重更高可达300公斤,更大体长有7.5米,是一种大型凶猛性鱼类。
饶是如此“凶兽”,却依然抵不过环境恶化的结果。2019年12月23日,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
人类的生活变好了,环境却越来越差,原本的青山绿水仿佛被镀上了一层“病态”。
是的,长江“生病了”。它在高强度的开发、捕捞、污染下,变得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水下的“原住民”也因此死的死、伤的伤、直至家园被完全侵占。
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让整个长江流域生态圈出现了问题,那些原本就濒危的物种,更是逐步走向了灭绝。
渔业资源的枯竭,不仅让长江面临“无鱼可捞”的场景,野生鱼群的缺少,同样让人工饲养的鱼种走向死亡。
为此,国家不得不暂停长江开发项目,全面禁止“电、炸、毒”等各种非法捕捞手段,实施“十年禁渔”计划。
长江的水产资源恢复效果究竟如何?
长江禁渔政策虽从21年1月1日落地,但实际展开保护早在2019年便已经开始,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时间,长江水产资源开始逐渐恢复了起来。
今年3月份时,人们在扬州段流域上发现大量鱼群,从高空俯视,密密麻麻,预估鱼群范围达30米以上。每逢水波浮动之际,鱼儿便一跃而起,场面十分壮观。
从媒体上传的照片来看,鱼儿体型相对较大,鳞片靓丽,这便是生态恢复的证据之一。
除此之外,芜湖十里江湾也因长江桃花汛的缘故,岸边浅滩附近也出现大量顺江水而来的鱼儿。
这些鱼儿数量众多,个头也大,随着清风拂过,桃花落在水面,便会出现鱼儿顶着桃花前行的场面。鱼水之欢,十分融洽。
很多当地居民看到后纷纷表示:有几十年都没见过这么多鱼,没见过这种场面了。
不仅如此,在嘉临江武胜段也有鱼群翻腾的画面。这些鱼儿从不同的支流顺水而下,汇入嘉陵主江。沿途过程中,它们在水流较缓、地势较平、水草茂盛的地方产卵,为沿途各地水域留下丰厚的“资产”。
更让人感到惊喜的是,有一种极危物种也在生态恢复后,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作为长江流域中顶级的捕食者,是属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但随着该流域生物数量的减少,长江江豚也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如今随着生态恢复,各种水生生物数量增加,长江江豚的生活环境也好了起来,没有人类与其争夺食物后,江豚每次进食都像是参加“自助餐”。
但尽管如此,长江的生态真的恢复完全了吗?
要了解问题,需要先知道生态链是什么。最简单解释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草”。
若是系统解释,一个健康的生态链中需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长江水域中,浮萍水草等水生植物就是生产者,以此为食的小鱼小虾是一级消费者,而像长江江豚、鲟鱼、鱤鱼这些大型肉食鱼种则为顶级消费者。
这些种类之间通过捕食低等级物种来维持生态链的平衡,从而保证不会导致某一方过多过剩。
但在长江禁渔期间,没有人类干预后的食草类鱼种得到恢复,并以其强大的生育能力迅速占领大片水域,导致浮萍水草数量锐减。又因大型食肉鱼种恢复速度慢,缺少天敌的鱼类可以说活得非常自在。
除此之外,曾经消失三年之久的中华鲟也重新被捕捉到产卵信号。
作为长江旗舰物种之一的中华鲟,早在很多年前就被国家组织保护,可无论是推动保护区等级提升、进行人工繁育还是动员社会力量进行保护,短时间都无法改变物种濒危的严峻形式。
据科研人员检测显示,自2013年开始,中华鲟就因过度捕捞、航运、栖息地变化等原因出现自然繁殖中断,族群数量逐渐减少的状况,而在2017年至2020年三年中,甚至出现没有监测到中华鲟产卵的现象。
如果按照这种情况下去,中华鲟自然种群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危起伟表示:
想要打破中华鲟保护的困境,需要五大举措。恢复人工群体的生物学自然特性;大幅度提升科学有效的人工增殖放流;改善产卵场环境,放流人工培育亲本以恢复葛洲坝下中华鲟自然繁殖;新建通道仿自然产卵场,扩大自然繁殖;修复索饵场等关键栖息地,提高子代存活率。
并且在危主任的论文中也提到:长江中华鲟自然分布广泛,贯穿上中下游和近海,是长江水生生物的典型代表,而中华鲟也因其特殊性和濒危程度,导致保护措施有着地域广、领域多、涵盖渔业、工程、政策法规和长江水域及沿岸社会经济方方面面。
中华鲟的保护不仅是对单项种族的保护,更是对长江整体生态的保护,而此中成败,更是长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恢复成败的关键。
中华鲟种族如何能够恢复,现在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如今十年休渔正是中华鲟野生种群修复的契机。
早在1988年12月葛洲坝全部竣工后,就有人提出截流在保证水域情况的同时,也会切断中华鲟生殖洄游的道路。
果然,原本截流前分布在金沙江水域的19个中华鲟产卵场因此全部无法利用,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葛洲坝重新形成了一个产卵地区,虽然此地不足原有面积的1%,但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由于生态容量不断减少,栖息地愈发紧张,中华鲟在经过一个生活史周期后,自然补充群体严重不足,进而威胁到整个种族的后续存活情况。
于是,解决中华鲟自然产卵中断成了当时最突出的问题。
危主任对此曾表示:中华鲟在2005年以来产卵区不断被迫缩小,产卵条件逐步恶化,这和人类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江口滩涂湿地的围垦工作导致中华鲟幼鱼索饵场减小,再加上长江污染日益严重,渔民捕捞和航运影响,使中华鲟的繁殖率降低,死亡率升高,这时,人工繁育技术也就开始尝试。
但近40年以来,中华鲟在葛洲坝附近采取的人工增殖流放措施并未有效实施,其中各方因素,皆有影响。
例如从在人工增殖流放初期,因为没有突破苗种培养技术,只能选择开口前后的仔鱼作为流放主体,这也导致这些没有越过死亡高峰的仔鱼,不属于有效流放数量,是不适宜的人工流放规格。
不过随着十年休渔的开始,中华鲟的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流放的存活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至此,十年禁渔初显成效。
当“鱼满为患”时,捕捞政策是否会重新恢复?
捕捞政策肯定会在合适时机进行开放,所以大家不用着急,而且有的地方已经计划“生态捕捞”。
如今之所以会出现“鱼满为患”的现象,本质上还是人类长期破坏的结果。
因为缺乏天敌,繁殖能力强的鱼类数量激增,像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大家鱼”在缺少人类的捕捞后,迎来了种族繁荣的景象。
但水域中的“生产者”总归是有限的,如果像四大家鱼这类的消费者不断增加,迟早便会面临食物不够吃的问题。
等到那时,大批鱼群面临饥荒,无法裹腹之下,只能迈向死亡。而这些鱼类的尸体,不仅会污染水源,还将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为了让水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湖北五湖(喜鹊湖、沙滩湖、磨湖、小湖、小南湖)实行了生态捕捞。
有些网友可能会觉得生态捕捞属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路子,但其实生态捕捞和常见的生产性捕捞有着云泥之别。
要知道,一个水域是有自己的生态承载量的,以鲁湖为例,它的更佳生态承载量为350万斤,但经“禁渔”保护后,湖中生态总量超700万斤,这个数字便超出鲁湖所能承受的“压力”。所以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人们不得不进行“生态捕捞”。
当然,这种捕捞并不是一网下去随便捕,而是需要在捕捞前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前申报捕捞计划、讲明预计捕捞数量后才可实行。
而且捕捞上来的鱼还需好好甄别,不再申报范围内的鱼类必须放生,还没有参与繁衍的幼苗也要将其放回。
不过长江和“五湖”的性质还不相同,长江的生态承载量很大,鱼群可以自由迁徙。而且生态环境也非常复杂,就算短时间内某种鱼类数量激增,也不会对长江本体生态系统造成太大影响,所以短时间内不会出现“鱼满为患”的问题。
结语
长江作为灌溉江南大地的母亲河,不仅在经济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在生态维持上更是举足轻重。
如今十年禁渔刚刚开始,生态恢复之路任重道远,希望大家多一份理解,少一些抱怨。
毕竟,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误伤?湖北男子钓草鱼却意外钓起59斤水老虎,男子:溜得腿都软了长江君:湖北黄冈兰溪河作为当地为数不多的“非禁钓区域”(据说要收费),前来野钓的人很多,而最近气温适宜,鱼情良好,不少人都频频钓起一二十斤的大草鱼、大鲤鱼。
然而一位湖北黄冈的小伙,在兰溪河“用玉米钓草鱼”时,却钓起来一条“尖头黄鳃怪鱼”,不仅体型粗壮惊人,而且外形凶恶,引来大量路人围观......
01钓草鱼竟遭遇“陌生鱼种”??
“......搞了半个多小时才之一次出水,我一看都傻了,这是啥鱼啊,一开始还以为是青鱼。”
这位黄冈的小伙吃惊表示,鱼一上钩,他就知道不可能是草鱼或者鲤鱼,因为力气实在太大,他以为这鱼“至少七八十斤”。
兰溪河,附近钓鱼人拍摄
而兰溪河里的草鱼、鲤鱼基本没见过30斤以上的,因此他猜测应该是中了条青鱼.....
但没想到的是,小伙溜了半天终于将这条“巨物”拉出水一看,竟发现是一条之一次见的“陌生鱼种”。
只见这条大鱼全身雪白,但鱼鳍、鱼鳃发黄,看起来粗壮又凶猛,显然既不是青鱼,也不是草鱼、鲤鱼。
原来,这竟是一条极为罕见的“铜头鱼”——即鱤鱼,在湖北、湖南俗称水老虎、铜头鱼、黄箭鱼。
02钓鱼人:溜鱼溜得我腿也软了?
水老虎以体型庞大、性情凶猛著称,因此也是我国江河里的“淡水霸主”。
没想到钓草鱼竟然遭遇一条大鱤鱼,这位小伙也是非常的激动,随后又继续溜了二十多分钟,才将这条水老虎彻底溜翻,附近钓鱼人也是赶紧过来帮忙将其抄上岸......
小伙:我腿都软了
这位钓鱼人在终于将其“制服”后,也是直呼“再不上来就要跑了,溜鱼溜得我腿也软了,太厉害了。”
确实,作为大型肉食鱼,鱤鱼的力气可是远比一般的鲤鱼、青鱼要强,因此
另外,据长江君了解,这位钓鱼的小伙原本的目标是钓草鱼、鲤鱼这些“素食鱼”,因此使用的鱼饵是玉米,打窝使用的自制的谷物饵料。
原本目标是草鱼等“素食鱼”
而钓鱼人都知道,鱤鱼是地地道道的肉食鱼,而且基本只吃活食,为何这位钓鱼人用玉米还能钓能钓上鱤鱼?
03为何用玉米也能钓起水老虎??
在长江君看来,大概率是“误伤”——钓鱼人打窝之后,窝点、鱼钩附近往往会有大量鱼群聚集,这条水老虎应该是在附近吞食其他鱼的时候,结果撞到钓鱼人的鱼钩上了,用垂钓术语就是“车祸”。
当然,也存在这条水老虎想“截胡”已经上钩的鱼,结果把自己赔进去了的可能......
鱤鱼作为我国江河里最凶猛的肉食鱼,堪称众多钓鱼爱好者的“终极目标”,而这位小伙竟然在钓草鱼时意外钓起一条“59斤水老虎”,在当地垂钓圈也是引发不小的轰动,众多钓鱼爱好者也是纷纷表示“羡慕嫉妒恨”。
(另外据长江君所知,自从这条水老虎出水后,原钓点附近的钓鱼人数量也是剧增,看来水老虎的吸引力真的很惊人.....)
04网友:这鱼至少值得上千
确实,鱤鱼如今已经比较少见了,这种大个体鱤鱼,更是只有在良好的江河生态环境下才会出现——物以稀为贵,这条大鱤鱼的经济价值,也是让众多网友“眼红”。
不少网友羡慕说“水老虎可值钱了,这么大的一条至少上千”,甚至还有网友表示“我们这鱤鱼上百一斤,你发了!”
水老虎有这么值钱吗?
据长江君所知,虽然许多人吐槽水老虎“肉粗难吃”,但其市场价格也要几十元一斤,因此这种60斤上下的水老虎,确实可能价值上千。
不过,这位幸运将其钓起的黄冈小伙,并没有将其出售,而是带回去“分给大家尝鲜了”......
对此,一些钓鱼爱好者(主要是路亚玩家)也是表示可惜,认为应该将其放生了。
老司机们,如果是你们遭遇这种大型水老虎,会怎么处理?
从下午钓到晚上!洪湖钓友遭遇78斤大型水老虎,耗时2小时才钓起助力江河生态保护、科普各类野生鱼水族知识,我们是长江君说野生鱼,也欢迎大家吐槽投稿,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还请点击下方小火箭,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钓鱼#
长江君:禁渔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恢复良好,野生鱼数量增长迅速,像水老虎(即鱤鱼)这种大型肉食鱼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而动辄几十斤的大型水老虎,一天能吃掉几十斤、上百斤鱼,因此有人担忧它们如果无休止的繁衍下去,会成为新的“生态杀手”。
比如在湖北洪湖,就有一位钓鱼人在钓鱼时,钓起一条78斤的“大型水老虎”,体型之庞大让人咋舌......
01鱼上钩时太阳还没下山
据长江君了解,这条大型水老虎上钩时(路亚钓法),太阳还没下山,而当这位钓鱼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其钓起拉上岸,天竟然已经全黑了。
从下午钓到晚上,整个溜鱼过程竟然耗时2个多小时,最终鱼精疲力尽上岸,人也几乎虚脱.....
不过,当这条体长1.5米、七八十斤的“超级巨物”出水的那一瞬间,岸边等待的几位钓友都激动坏了,纷纷“怒吼”出声。
确实,七八十斤的肉食鱼,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江河霸主”了,也是所有钓鱼人都渴望征服的终极目标,能钓上一条就能吹一辈子......
02网友:这鱼恶的很,千万别放生??
而这位钓友将它发到社交媒体上后,也是马上收到大量网友的点击和评论,有人惊叹于这条大鱤鱼的“庞大”,有人佩服这位钓鱼人的钓技高超,称“这么大的鱼估计能把我拉下水,能搞起来的都是神人"。
部分网友评论
另外,还有许多网友都纷纷给这位钓鱼人点赞,认为这么大的水老虎危害巨大,这位钓鱼人把它钓走是“积了大德”;
还有人称“你这算是除害了,水老虎是水中万恶之源,钓走是挽救了无数的小鱼小虾“;
甚至有人担忧表示“现在这种几十斤的大型水老虎太多了,感觉如果不控制,它们要成生态杀手”。
03鱤鱼是“水中万恶之源”吗???
长江君:鱤鱼对于江河湖泊里的中小型鱼虾水族来说,确实是“水中猛虎”,像这种七八十斤的大型水老虎,一天吃个几十斤鱼都正常。
因此,网友所说的“钓走水老虎等于挽救了无数小鱼小虾”,也确实有道理。
鱼塘里出现鱤鱼,后果很严重——配图
不过,鱤鱼吃鱼吃虾,本身也是江河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对于控制自然水域里病、残鱼虾水族的数量,以及平衡江河生态系统平衡,鱤鱼也是有它的贡献的。
因此,倒也不能说鱤鱼就是“水中万恶之源”,大家平时在江河里钓获鱤鱼时,将其放生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对于大多数钓鱼人来说,钓到这种“淡水之王”,必须是要带回去“尝尝鲜”,断然没有放生的道理。(比如上面这位洪湖钓鱼人就未将这条78斤鱤鱼放生),至于以后这种大型水老虎会不会泛滥成“生态杀手”,谁也无法预料......
钓友们,你们钓到过这么大的水老虎吗?#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