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高校联盟”的徽标LOGO
活动当天
最终获奖的徽标LOGO设计者
也应邀上台分享了设计理念
公安民警代表、高校辅导员代表
以及学生代表现场发起倡议
号召广大师生从自身做起
主动提升反诈识诈能力
共同守护平安无诈校园
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礼堂前
高新公安分局民警
多举措掀起高校反诈宣传热潮
设置反诈转盘竞答、反诈盲盒
数字反诈体验、反诈咨询区等9个专区
为同学们送上“反诈大礼包”
活动期间,主办方还表彰了校园反诈工作突出个人,为连云港高校反诈辅导员、反诈宣传颁发聘书。
当天,连云港市8所高校在各自校区主要道路、教学楼、宿舍区等醒目位置及学生聚集区域,通过悬挂反诈宣传横幅标语、张贴反诈宣传海报、播放反诈宣传视频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反诈宣传氛围,全方位推动高校反诈宣传工作向纵深推进。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生不舍,三尺讲台,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他们一句承诺,十年坚守,铺就山里娃“走出去”的路……“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江苏教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苏特稿联合江苏广电教育频道推出系列报道《闪亮的老师》,让我们一起倾听身边最美教师的动人故事。
我苏网讯 “我非常喜欢朱老师,她的课生动有趣”“朱老师像妈妈一样,平时我的父母不在家,我经常和朱老师说我的悄悄话。”
这位可以说悄悄话的朱老师给盱眙县希望小学的孩子带去爱和陪伴,已经有14年。
2006年6月,朱玉荣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作为校学生会主席,朱玉荣本可以留校当辅导员,在城市里继续发展。可她却选择加入苏北计划,背上行囊来到淮安市盱眙县一所偏远的希望小学任教。
“我爸就我一个闺女,他不能理解,说好不容易从农村出来了,毕业还不赶紧到城里找个工作,怎么又到更远的农村去了?我说我就去一年,你就等我一年,一年我就回来。”朱玉荣说。
“我不走了,我在这再待几年。”
朱玉荣支教的盱眙县希望小学,是江苏省之一所希望小学,三面环水,偏僻简陋。当时,学校为3名志愿者老师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小平房,晴天,只有一米的阳光能照进屋里。朱玉荣给这间宿舍起了个诗意的名字“一米阁”,“这后面全是草,玻璃也是破的,门也是破的,我说没关系,反正我们就住一年。”
在这间“一米阁”里,朱玉荣暗暗发誓,用一年时间给自己的青春留下一生的美好回忆。当时,学校没有英语课,小学生毕业时,连ABCD都认不清楚,朱玉荣就成了这所小学之一位英语老师,“我自己教学压力也很大,因为要在一年内,把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书本知识教给学生,送他们去参加毕业考试。所以每天就是备课上课,然后带着孩子们一起练习,那一年过得还是很辛苦的。”
毕业考试时,她所教的学生,英语平均成绩达到80分,这是希望小学建校以来,英语教学更好的成绩。
苏北计划为期一年,2007年服务期满时,朱玉荣准备兑现对父亲的承诺。可在将要离开时,一个学生的举动又打消了她走的念头。朱玉荣说,她至今都忘不了当时的情景,“孩子们怀里揣着热乎的小鱼锅贴,带到办公室给我,我特别被打动。想着算了,我不走了,我在这再待几年。”
“我们在孩子生活中也可以活成一束光。”
“大拇指拍,小拇指拍,大拇指小拇指拍拍。”在淮安市盱眙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盱眙县希望小学教师朱玉荣正带着孩子做游戏。这些孩子,大多父母在外打工或家庭困难,他们需要关爱,渴望亲情。暑假里,朱玉荣便把他们组织起来。
“我们在孩子生活中也可以活成一束光,去照亮他的人生,让他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和希望。用这种默默的爱和陪伴,带着他往前走。”
在希望小学,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家里生活条件还行,可长期以来亲情缺失,不少孩子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作为跟孩子最亲密、接触最多的人,朱玉荣琢磨着是不是能在这个方面为他们做些什么?
朱玉荣利用周末时间去南师大学习心理咨询专业知识,获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设计出《增加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团体辅导课程。作为江苏省“十三五”妇女儿童规划项目负责人,她面向6个乡镇300多名孩子积极开展“爱润童心——乡村留守儿童精神关爱项目”。
2019年,朱玉荣获得了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还被评为“2019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称号。
从“支教一年”到“留校至今”,朱玉荣把青春献给了乡村教育,用爱和陪伴温暖童心,点亮了无数孩子的生命,“那种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爱,已经融入我的心底了,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种动力。”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徐华峰 王健安 我苏特稿编辑/孟晓晴 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