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这是时隔7年后的一次重大调整。在血脂检测和控制方面有哪些新建议、新变化?5大变化与你息息相关!
1、血脂多久查一次好?40岁以下每2~5年测一次血脂
相比2016版指南建议 20~40 岁成年人至少每 5 年测量1次血脂,新指南建议改为了2年~5年测一次。具体为:
≥40岁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根据个体化防治的需求进行血脂检测。
在上述人群接受的血脂检测中,应至少包括1次Lp(a)的检测。其中,Lp(a)代表脂蛋白(a),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先证者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均应进行血脂筛查。
2、血脂常规检测项目有什么变动?新增加了3个项目
相比2016版指南,新版指南在临床血脂检测的常规项目TC、TG、LDL-C、HDL-C的基础上,增加了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作为血脂常规检测项目。其中:
载脂蛋白质A1:正常人群水平多在1.20~1.60g/L范围内,女性略高于男性。
载脂蛋白B:正常人群在0.80~1.10g/L范围内。
脂蛋白(a):浓度与遗传有关。通常以300mg/L为切入点,高于此水平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3、哪些人需要重点查血脂?四类人要注意重点筛查血脂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者;
存在多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
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 55 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 65 岁前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4、血脂控制到多少比较好?不同人群的血脂标准不同
管理好“坏胆固醇”(LDL-C)对于血管健康非常重要,不同人群标准不同。比如,普通健康者“坏胆固醇”只要不超3.4毫摩尔/升就可以;而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建议“坏胆固醇”要在2.6毫摩尔/升以下。具体的风险等级可以由医生结合自身状况判断。
5、为什么儿童青少年也建议查血脂?20%多的青少年儿童血脂异常
指南新增了儿童青少年血脂筛查的部分。指南指出,膳食模式转变、身体活动减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高达20.3%~28.5%。对下列情况的儿童及青少年建议进行血脂筛查:
一级或二级亲属中女性
父母TC ≥ 6.2 mmol/L或有已知的脂质异常病史;
有皮肤黄瘤或腱黄瘤或脂性角膜弓;
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2~8岁)或超重(12~16岁)或有吸烟行为;
对于怀疑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应进行血脂异常基因筛查。
科学降血脂记住这10点!
1、一定要戒烟、避免二手烟
完全戒烟和有效避免吸入二手烟,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并升高“好胆固醇”的水平。
2、每周至少3次运动
每周进行150 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比如慢跑、健走、骑自行车等,每次更好可以持续30分钟。本身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遵医嘱进行运动。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马长生在2011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提醒,增强运动有助于调节血脂。除了达到一定运动强度外,需要坚持才能取得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运动方式不但不利于降血脂,还可能加重血脂异常。不规律的运动锻炼不仅不利于血脂状况的改善,而且可能还会导致体内脂肪增长,体重增加。因此,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正确方式长期坚持运动。
3、少吃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合理膳食对血脂影响较大。要注意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的摄入。
油脂摄入总量每人每日在20克~25克。
用植物油这类不饱和脂肪酸代替动物油、棕榈油等饱和脂肪酸。
避免反式脂肪的摄入。
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
糖果类:代可可脂巧克力、麦丽素、未知类别巧克力、以及相关制品的太妃糖、饼干及奶糖
饼干类:威化饼干、夹心饼干、曲奇饼干、酥性饼干
糕点类:泡芙、各种非天然奶油的蛋糕、各种派、千层酥
速食面包类:披萨、汉堡、牛角包、奶油面包
膨化食品类:薯条、薯片
饮料类:奶茶、奶精等
小吃类:反复油炸过的食物,如麻花、油饼、油条等
调味品类:固体汤料、沙拉酱(非油醋汁类型)
4、食物胆固醇摄入控制在300毫克内
对于血脂高危人群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特别强调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争取把每天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在300毫克以内。300毫克大体相当于一颗鸡蛋的量。
5、多吃果蔬全谷物
指南建议,增加水果、蔬菜、全谷薯类、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
6、减少饮酒
长期过度饮酒会对脂肪的代谢产生影响,尤其是会发展为脂肪肝,肝脏对脂肪的代谢能力下降,也容易导致血脂增高。更好是不喝酒。
7、每天23点前规律入睡
建议每天固定在23点前入睡。长期熬夜会导致睡眠不足,内分泌异常,从而诱发脂代谢紊乱等一系列问题。睡眠对保持血脂健康非常重要。
8、学会给自己减压
2013年刊发的一项对9万多名工人的抽样调查发现,过去1年内在工作上遇到困难的工人患血脂异常的风险更高。有工作压力的工人更容易出现“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降低的情况。
9、控制好体重
“管住嘴,迈开腿”,维持健康体重(BMI在20.0-23.9kg/m2)有利于血脂控制;同时,建议腰围控制在男性
10、遵医嘱用药
如果通过生活方式仍旧无法改善血脂时,可以遵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或者联合用药来控制血脂。
血脂水平降不下来?高脂血症科学食养有讲究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熊家豪
“您本次体检有高脂血症需要门诊就诊,建议预约健康管理心血管内科门诊。”5月8日,长沙市民张华收到了医院发来的体检通知。
血脂异常俗称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异常,人体血清中一种或多种脂质的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根据空腹静脉血清检测指标,将血脂异常分为4种,下述血脂指标一项及以上异常则可诊断为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TC≥5.2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TG≥1.7mmol/L);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35.6%,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患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脂血症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如过量的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摄入等。膳食营养和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
今年5月14日至20日是第九届全民营养周,主题是“合理膳食·食养是良医”。湖南日报联合省疾控中心推出系列策划,关于高脂血症的8项食养原则和建议,记得收藏——
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对于超重和肥胖的高脂血症患者,应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增加运动,实现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使体重减少10%以上。而体重正常的高脂血症患者,应保持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预防超重和肥胖。
建议每周5—7次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每次3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运动,包括快走、跑步、游泳、爬山和球类运动等,每天锻炼至少消耗200kcal。
对于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先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充分评估其安全性后,再进行身体活动。运动强度以运动后第2天感觉精力充沛、无不适感为宜。
调控脂肪,少油烹饪
脂肪摄入量以占总能量20%—25%为宜,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应尽可能减少每日脂肪摄入总量。全天各种食物来源的脂肪摄入量(包括烹调油、动物性食品及坚果等食物中的油脂)在40—55g之间,每日烹调油应不超过25g。
应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脑、动物内脏等。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的1%,即每天不宜超过2g,减少或避免食用部分氢化植物油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购买预包装食品时,选营养成分表中反式脂肪酸为0的品种。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特别是富含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坚果等)。食物 *** 应少用油炸、油煎等 *** ,多选择蒸、煮等。
食物多样,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充足
食物每天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在主食中应适当控制精白米面摄入,适量多吃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全谷物、杂豆类、蔬菜等。
推荐每日膳食中包含25—40g膳食纤维(其中7—13g水溶性膳食纤维)。多食新鲜蔬菜,推荐每日摄入500g,深色蔬菜应当占一半以上。新鲜水果每日推荐摄入200—350g。
动物蛋白摄入可适当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鱼虾类、去皮禽肉、瘦肉等;奶类可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等。应提高大豆蛋白等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每天摄入含25g大豆蛋白的食品。
少盐控糖,戒烟限酒
培养清淡口味,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g,少吃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高盐食品。少吃甜食,少喝含糖饮料,添加糖摄入每天不应超过50g,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添加糖摄入应更低。
研究证明,即使少量饮酒,也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甘油三酯水平进一步升高,因此提倡限制饮酒。与此同时,要尽量做到完全戒烟和有效避免吸入二手烟,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并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因人制宜,辨证施膳
长期过量食用油腻和甘甜的食物能够使人产生内热、胸腹胀满,导致肥胖,引发各种疾病,高脂血症人群尤应注意。饮食不可过烫、过凉,要做到寒温适中,规律进食,勿饥饱不均。
中医食养总则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即虚者用具有补虚作用的食药物质与食养方,实者选用具有祛邪作用的食药物质与食养方。根据高脂血症人群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职业等不同特点,辨别不同证型,综合考虑膳食搭配的原则,给予个性化食养方案,以达到精准施膳的目的。
因时制宜,分季调理
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四时节律影响下,人体血脂水平亦会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不同季节的特点,食养有不同的要求。
春季,多食时令蔬菜(如芹菜、芦笋等),可适当食用具有疏肝理气、养肝清肝作用的食药物质,如佛手、生麦芽、菊花等。初夏,可适当食用鸭肉、鱼类、小麦、绿豆、豆腐及时令蔬菜瓜果。长夏,可适当食用健脾化湿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橘皮、薏苡仁、白扁豆等。
秋季,可适当食用具有滋阴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桑葚、黑芝麻、乌梅、百合等。冬季,可适当食用羊肉等性质偏温的食物,以及具有滋阴补肾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枸杞子、黄精、山茱萸等。
因地制宜,合理搭配
受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影响,居民膳食习惯、生理特征存在差异,根据地域调整膳食,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大部分地区,此地区的高脂血症人群中医体质主要涉及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建议应控制油、盐摄入量,适量增加粗粮摄入,如紫薯、玉米、黑米、大麦、青稞等;同时可适当食用具有祛湿化痰、益气健脾作用的食药物质,如人参、白扁豆、薏苡仁、山药、大枣、麦芽、茯苓等。
会看会选,科学食养,适量食用食药物质
通过看营养标签,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品,了解食品中能量和相关营养成分含量,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钠等。
适当多吃富含植物甾醇、多糖等植物化学物的食物,如大豆、洋葱、香菇及深色蔬果等,每日可摄入2g左右植物甾醇。
不同证型高脂血症人群推荐食药物质及新食品原料名单详见下图,食药物质及新食品原料使用量应符合相关要求。
注:已知对某种食药物质过敏者,正在服用某些药物与食药物质有禁忌时,应在医师、执业药师及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男女血脂增长各有加速期!这个年龄段血脂升得最快受访专家:航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医师 刘芳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淑颖
我国血脂异常检出率逐年增高,并且呈年轻化趋势,如何控制血脂成为很多人的“必修课”。近日,我国学者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 *** 开放》上的一项新研究提示,血脂管理应关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血脂变化的差异,年轻男性(40岁以前)和40~49岁女性血脂增长最快,在这两个人群的关键窗口期实施血脂干预,健康获益更大。
该研究由我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鲁向锋教授、顾东风院士团队完成,涉及3.7万余名成人,平均年龄为51岁,平均随访13.8年。根据年龄,参试者被分为四组: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大于等于60岁。结果显示,男性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在40岁之前增长最快,随着年龄的增长,上述血脂指标增速降低;女性在40~49岁这一年龄段,血脂年均升高幅度达到更高值。
该研究还发现,遗传因素对血脂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高遗传风险者的血脂年均增长幅度显著增加。论文作者指出,血脂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潜在血脂异常高危人群,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价值。
航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医师刘芳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男性40岁以前血脂增长最快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之一,跟女性相比,男性自我管理意识较差,不太注重健康,很多男性仗着自己年轻,不注意饮食,偏爱炸鸡、烧烤、红烧肉等高脂食物,进而导致血脂异常。第二,很多男性有抽烟喝酒的习惯,烟酒虽然不会直接升高血脂,但会通过间接方式或者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影响血脂。比如,长期大量喝酒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胆固醇代谢。第三,对于很多男性来说,40岁之前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这些都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间接促进血脂升高。再加上男性应酬多,这期间难免会喝酒、吃大量高脂食物,进一步导致血脂升高。
对于女性而言,雌激素是把“保护伞”,其对于血管功能的保护、糖代谢、脂代谢都有积极作用。年轻女性因为有雌激素的保护,再加上生活方式相对健康,因此血脂异常的风险相对较小。但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尤其是45岁后,女性逐渐进入围绝经期(更年期),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脂代谢容易紊乱。并且,更年期女性肥胖风险高,情绪变化大,更容易失眠,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就会导致血脂快速增长。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在血脂增长较快的关键窗口期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尤其是高遗传风险者,更要注意。一是管住嘴,少吃各种红肉、肥肉、动物油、油炸食品,以及大部分饼干、糕点、薯条、土豆片等油炸或深加工零食。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时,多余的能量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尤其是摄入的添加糖过多时,会在体内直接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增加血脂异常风险。二是迈开腿,久坐时间越长,身体活动越少,各种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建议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比如快走、跳舞、骑车、跑步等,累计150分钟以上。三是戒烟限酒,不吸烟的人要永远远离香烟,吸烟成瘾和难以应对戒烟挑战的人,应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尽量不喝酒,如果要喝,一天更大酒精量不宜超过 15 克,相当于啤酒 450 毫升、葡萄酒 150 毫升、38% 白酒 50 毫升以及高度白酒 30 毫升。四是调心情,在工作生活方面,设定切合实际的目标,适当宣泄压力,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多给自己留一些休息和娱乐时间。当心理压力过大、自己无法调适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来源:生命时报
全民营养周:血脂异常不吃油就可以了?控脂饮食可没这么简单每年5月的第三周是全民营养周。血脂异常,大多时候悄无声息,却能使一根健康血管被偷偷“糊住”,时间久了,多种心血管病接踵而至。而血脂异常的始作俑者,可能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那么,血脂异常该如何调整饮食呢?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管营养师边姗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血脂异常不仅仅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也包括低密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无论是否使用药物进行血脂调节,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都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本 *** 。
一些血脂异常患者认为,控脂饮食就是不吃油。边姗姗表示,虽然控制脂肪摄入是降脂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控脂饮食可没这么简单。
如何通过饮食调节血脂?边姗姗给出如下建议:
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
饱和脂肪酸会让血脂明显增高,其主要来源于动物性脂肪,如红肉、蛋黄、动物肝脏、奶油、黄油等。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帮助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有效预防心脏病。omega-3脂肪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可从鱼类、坚果、牛油果等食物中获得。
控制总能量摄入
适当减少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对于控制体重、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非常重要。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有益于肌肉生长和修复,还可以帮助控制食欲降低总能量的摄入。饮食中可以适量摄入禽肉、鱼类、大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缓食物消化吸收,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增加蔬菜、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全谷物杂豆类食物的摄入。
边姗姗提示,日常生活中充足饮水、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作息规律、保持良好心态等,对于改善血脂异常也很重要。如果早期检出血脂异常,应注意监测血脂水平变化,更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和治疗方案。(记者闫妍)
来源: 人民网
高脂血症“食养指南”发布,8种吃法稳住血脂血脂异常,大多时候悄无声息,却能使一根健康血管被偷偷“糊住”。时间久了,多种心血管病接踵而至。
而血脂升高的始作俑者,可能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对高脂血症人群的日常食养提出8条原则和建议。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指南推荐并综合专家观点,解读血脂异常的几大问题,并给“食养指南”划重点。
受访专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主任 陶志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综合一区副主任医师 杨红霞
解读“血脂异常”的4大问题
高脂血症,顾名思义就是血脂水平异常,通常表现为血清中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血脂水平异常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患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35.6%,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
以下梳理关于血脂的几大问题,帮大家解惑。
血脂检查包含哪些项目?
定期检查血脂不仅能帮助区分血脂是否正常,还可预测和评估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指导血脂干预治疗。
血脂项目一般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4个基本项目。
在四项指标中,最易受饮食影响的指标就是甘油三酯,只要饮食中摄入的脂肪多一点,甘油三酯水平就会升高。
血脂应多久测一次?
- 20~40 岁成年人至少每 5 年测量 1 次血脂;
-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1次血脂;
- 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 24小时内检测血脂。
哪些人要重点关注血脂?
-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者;
-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
- 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
- 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 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血脂检查结果是否有警戒值?
根据美国国家脂质协会发布的《血脂检测科学声明》,其中界定了血脂检查的警戒值,大家可以对比血脂检查结果和警戒值(下表),大致评估风险。
20~42岁,血脂快速上升期
不少人认为,高血脂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然而,2022年《美国心脏学会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20~42岁是血脂快速升高的时期。
河北开滦总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研究人员纳入近10万名成年人(初始阶段无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心血管疾病),受试者从2006年6月开始每两年接受一次体检,直至2017年12月,其间共13832人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807人发生心血管事件,600人发生全因死亡事件(一段时间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5岁前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心血管病、全因死亡、心梗、中风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1.61倍、3.69倍、1.23倍、1.68倍。
进一步分析发现,20~42岁是血脂水平快速升高的时期,也是通过控制血脂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关键年龄段。高甘油三酯血症出现得越早,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越高。
高脂血症人群的“食养原则”
结合《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为血脂异常人群的膳食原则划重点:
1
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超重和肥胖人群应通过控制能量摄入以减重,每天可减少300~500kcal的能量摄入。
高脂血症人群,除部分不宜进行运动人群外,无论是否肥胖,建议每周5~7次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每次3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运动,包括快走、跑步、游泳、爬山和球类运动等,每天锻炼至少消耗200kcal。
2
调控脂肪,少油烹饪
脂肪摄入量以占总能量20%~25%为宜。
以成年人每日能量摄入1800~2000kcal为例,相当于全天各种食物来源的脂肪摄入量(包括烹调油、动物性食品及坚果等食物中的油脂)在40~55g之间,每日烹调油应不超过25g。
- 饱和脂肪摄入量应少于总能量的10%,高胆固醇血症者应降低饱和脂肪摄入量,使其低于总能量的7%;
- 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脑和动物内脏等。高脂血症人群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应少于300mg,而高胆固醇血症者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少于200mg;
- 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的1%,即每天不宜超过2g,减少或避免食用部分氢化植物油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 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特别是富含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应选择少油烹饪方式,减少食品过度加工,少用油炸、油煎等多油烹饪 *** ,多选择蒸、煮等方式。
3
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充足
食物每天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在主食中应适当控制精白米面摄入,适量多吃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全谷物、杂豆类、蔬菜等;
- 每日膳食中包含25~40g膳食纤维(其中7~13g水溶性膳食纤维);
- 多食新鲜蔬菜,推荐每日摄入500g,深色蔬菜应当占一半以上;
- 新鲜水果每日推荐摄入200~350g;
- 动物蛋白摄入可适当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鱼虾类、去皮禽肉、瘦肉等;奶类可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等。
- 每天摄入含25g大豆蛋白的食品,可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少盐控糖,戒烟限酒
- 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g,少吃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高盐食品;
- 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少吃甜食,添加糖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0%,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添加糖摄入应更低;
- 完全戒烟和有效避免吸入二手烟,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并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 研究证明即使少量饮酒也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甘油三酯水平进一步升高,因此提倡限制饮酒。
5
因人而异,辨证施膳
根据高脂血症人群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职业等不同特点,辨别不同证型,综合考虑膳食搭配的原则,给予个性化食养方案,以达到精准施膳的目的。具体食养方案推荐详见附录(点击此处)。
6
因时制宜,分季调理
春季:多食时令蔬菜(如芹菜、芦笋等),可适当食用具有疏肝理气、养肝清肝作用的食药物质,如佛手、生麦芽、菊花等,忌过食寒凉、黏滞、肥腻之物。
夏季:初夏可适当食用鸭肉、鱼类、兔肉、小麦、绿豆、豆腐及时令蔬菜瓜果;长夏所食之物应清淡,少油腻,以温食为主,适当食用健脾化湿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橘皮、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莱菔子等。
秋季:可适当食用具有滋阴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桑椹、黑芝麻、乌梅、百合等,少吃辛辣、煎炸、油腻及热性食物。
冬季:可适当食用羊肉等性质偏温的食物,以及具有滋阴补肾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枸杞子、黄精、山茱萸等,忌食生冷之物。
7
因地制宜,合理搭配
北方地区:多食新鲜蔬果、鱼虾类、奶类、豆类,控制油、盐摄入量,减少腌制蔬菜的摄入;可适当食用具有祛湿、化痰的食药物质,如橘皮、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莱菔子、山楂、桃仁、沙棘等。
南方地区:控制油、盐摄入量,适量增加粗粮摄入,如紫薯、玉米、黑米、大麦、青稞等;可适当食用具有祛湿化痰、益气健脾作用的食药物质,如人参、白扁豆、薏苡仁、山药、大枣、麦芽、茯苓等。
西北地区:在蛋白质摄入充足的条件下,适当减少牛羊肉的食用(可由去皮禽肉、鱼、虾、蛋等代替);多食蔬菜和水果;可适当食用具有滋养肝肾阴津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枸杞子、桑椹、菊花、黑芝麻、百合、乌梅、决明子等。
青藏地区:多食用去皮禽肉、鱼等动物蛋白,并补充优质的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等,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8
科学食养,适量食用食药物质
可适当多吃富含植物甾醇、多糖等植物化学物的食物,如大豆、洋葱、香菇以及深色蔬果等,每日可摄入2g左右植物甾醇。
一些食药物质能调节血脂水平,高脂血症人群适量食用,可以起到辅助降低血脂的作用。(参考下表)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预防血脂异常,最重要的是管住嘴、迈开腿、定期体检。中青年人体检时,如果发现甘油三酯水平超过1.7毫摩尔/升,就要进行干预。▲
血脂总降不下来怎么办?少吃3物 多吃2物,血脂下降得快王女士,女性,35岁,高血脂患者。她的甘油三酯水平一直很 高,但是她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最终,她因为胰腺 炎住进了医院,医生告诉她她的高血脂是导致胰腺炎的主要原因。 现在,她开始服用<1>药物他汀,来控制甘油三脂水平,但是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也突发明显,吃了一段时间,王女士就开始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等现象,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就停用了药物他汀。偶然有一天,她了解到纳豆和红曲是天然降脂食材,就想通过纳豆和红曲双混合食疗的 *** 去做到一个降脂。吃了一段时间,甘油三脂水平降下去了,比较有效果,但是每天都要去买纳豆和红曲比较麻烦,所以在朋友的推荐下就使用了舒百宁植物他汀,他就是红曲和纳豆的提取产品,温和,安全有效。
随着我国高血脂患者人数不断上涨,很多人也意识到了高脂饮食的危害,因此才会去尝试各种降血脂的 *** 。
然而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例如王女士,明明在努力坚持了,这血脂还是一路蹿升;即便吃了很多素食,血脂也降不下来,这时候我们就会无比的困惑烦恼,就会出现久病乱投医的现象。
血脂降不下,这3种食物要忌口!
1、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血脂控制得不是很好的人,若过多摄入高胆固醇食物,容易破坏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稳定性,从而给心血管带来更多压力。
包括动物内脏、肥肉、浓汤、蟹黄等,这些食物再好吃,也要管住嘴。
2、少吃油炸食品
像炸饼,炸油条,炸丸子,炸鸡、炸鱼、炸茄盒含有油脂很高。
食物经过油炸以后,往往会变得酥脆,味道也会变得更加香,因此不管男女老少都很难抵挡油炸食品的诱惑。但是食物经过油炸以后,往往会容易吸附油分,导致食物的热量升高,吃进肚子里,身体代谢不及时的话,很容易让血脂升高。
而且,大量的油脂被人体不能及时的消耗掉,过多的油脂就会储存在体内,导致肥胖,引起血脂升高。
3、甜食和咸食
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增高,所以血脂高的人应限制蛋糕、甜饮料、冰淇淋、饼干等含糖量高的食物。
食用过多食盐或高盐食品,可使血管壁弹性降低,为高血脂的并发症埋下隐患。所以做菜要少放盐,放了鸡精、豆豉、蚝油、咸味的酱之后就别再放盐,还要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
哪些食物,对控制血脂有利?
想要调节血脂,纳豆红曲不能少,可以在日常的膳食搭配中,通过食用纳豆和红曲来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纳豆
纳豆是由大豆发酵而成的豆制品。它除了保留了大豆原本的营养成分以外,经过发酵后,更易于被人体吸收消化,同时还产生了很多生物活性成分,大大提升了其营养功效。大豆发酵后会产生一种叫纳豆激酶的成分,它属于纤维蛋白分解酶,能对血管内已经形成的血栓蛋白质进行分解,强力溶解血栓;
红曲
红曲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材,由大米经红曲霉发酵而成的紫红色米曲,具有味甘、性微温的特点。 红曲发酵产物中含有丰富的洛伐他汀,可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有助于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合成。
但通过食用日常的纳豆红曲,我们摄取的有效活性成分较低,因此,更建议选择含纳豆红曲活性成分的相关产品食用,例如舒百宁植物他汀。纳豆和红曲联用,“植物洛伐他汀+纳豆激酶”强强联合,纳豆红曲的功效无疑会相应得到增强,将辅助降血脂的效果发挥到更大,双成分双管齐下,一瓶双效,既能降血脂又能护血管,标本兼治。
引起血脂偏高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饮食习惯,可以说是“病从口入”了。总的来说,降低血脂并不难,其实就是从生活和饮食习惯做起,多吃乌麦,木耳,少吃动物内脏和少抽烟喝酒。与此同时,坚持运动,多喝水,搭配舒百宁植物他汀,如此一来,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血管负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90%以上的高血脂大都出于这3个原因,送你一张降脂方,简单、好用开门见山,今天想和你聊聊高血脂的问题。
现在的人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平日里胡吃海喝,任性妄为,一到了体检的时候就开始担惊受怕起来,诸如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啥的都开始向上狂飙。用现代医学的词来说,就是高脂血症。
中医认为,长期的饮食失当,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膏脂过多的进入到我们的身体,脾胃运化输布不及,滞留于血液之中,是导致血脂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有些人久病缠身,压根谈不上暴饮暴食,但也容易存在高血脂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久病累及肾脏,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肾精亏虚,水湿泛滥,炼化为痰,津液膏脂输化迟缓,以致血中膏脂过多,故而症见高血脂。
此外,还有些人既没有暴饮暴食,也没有经历过大病,久病,而是长期沦陷在巨大的压力之中,情志抑郁难疏,以致肝气郁积不畅,肝气过亢而克制脾土,脾土虚弱难以治水,而致痰饮滋生,留驻于血液,从而导致血脂的升高。
然而,大家千万可别不把高血脂当回事。须知,高血脂的危害是隐匿的、逐渐的、进行性的和全身性的。作为血液异常的标志,高血脂可引起脑出血、脑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多种严重的疾病。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主要属于“痰湿”、“血瘀”的范畴,可从肝、肾、脾三脏论治。肝有肝气、肝阴,若肝阴暗耗,肝阳偏亢,化风内动,上扰清空,脾虚化源衰少,则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所藏,致使肾水不足,肝失滋荣,肝阳上亢,可发为头痛、眩晕等症。肝为刚脏,赖肾水以滋养,肝肾阳虚则头眩目干,腰膝酸软,心烦胸闷等。因此,治疗高脂血症,当从养肝、柔肝、补肾、滋阴着手,方选养阴填髓汤。
养阴填髓汤:女贞子、墨旱莲、黄精、枸杞子、桑寄生、制首乌、生地、山茱萸、山楂、茯苓、泽泻、泽兰。
女贞子,甘苦而凉,善滋补肝肾之阴,多采摘于冬至,而墨旱莲甘酸而寒,同样长于补养肝肾之阴,采收于夏至,故得名二至丸。此外,二药性皆平和,补而不腻,为平补肝肾之良药。
女贞子
墨旱莲
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凋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与补肝肾、填精髓之枸杞配伍,即二精丸,可以起到补肾益精、滋补强壮的作用。
黄精
枸杞子
桑寄生、制首乌同为补肝肾、养先天之良药,六药联用,充盈先天之本,把身体的地基给打扎实了。
桑寄生
制何首乌
生地滋补肾水之余,功兼清凉血热,即可使得上浮之虚阳各归其位,又可制约偏亢之肝阳,以缓解肾水受郁热蒸腾而成痰湿。
生地
山茱萸为常用的阴阳双补之良药,既可滋养肾阴,又可温补肾阳。前人有云,孤阴不长,孤阳不生。所以,这里用上一点山茱萸温阳,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滋阴。
山茱萸
山楂,说的可不是我们超市里买的零食山楂,更不是什么果丹皮,而是正儿八经的中药山楂。山楂既可助脾胃消食化积,又功兼活血化瘀、降脂泄浊之效。
山楂
最后,用上的是茯苓、泽泻、泽兰三味药材,我们前文就讲了,高血脂的本质还是痰湿所致,而降泄体内湿气更好的办法,就是通利小便。古人早就说了,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唯有小便顺畅,体内的湿气才得以名正言顺的排出体内,湿气即除,痰浊滋生的根源也就不复存在了。
茯苓
泽泻
泽兰
然,方无常方,量无常量。
若是头晕目花者,可加用菊花、石斛,以清肝明目;
菊花
石斛
若是腰脊酸甚者,当加用杜仲、川断,以益肾壮腰;
杜仲
川续
若是夜晚失眠者,宜加用知母、茯神、酸枣仁,以清热滋肾,养肝宁心;
知母
茯神
酸枣仁
若是五心烦热者,应加用牡丹皮、地骨皮、黄柏,以滋阴凉血清热。
牡丹皮
地骨皮
黄柏
如何降低血脂?经过三个月的调整,我的血脂水平已恢复正常。不久前,我的同学将她丈夫的体检报告发给我,结果显示他的总胆固醇为7.12,甘油三酯为2.3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5.04。三项指标均偏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他的丈夫今年59岁,食量较大,喜欢吃红肉。我向她提供了一些饮食建议,根据饮食四分法的原则,建议她将各种蔬菜、主食、鱼类、蛋类和乳制品的比例分别控制在50%、25%、15%和10%左右。我还为他推荐了综合维生素、矿物质、卵磷脂、深海鱼油和茶黄素等营养品。同时,我还为他提供了一些生活上的建议,如保持适量运动和合理作息等。在我同学的帮助和监督下,她的丈夫基本上遵循了我的建议。三个月后,他再次接受了体检,结果显示他的总胆固醇为5.3,甘油三酯为1.4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73,三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水平。
血脂异常
大多时候悄无声息
却能使健康的血管被偷偷“糊住”
时间久了
多种心血管病接踵而至
哪些表现可能提示血脂异常呢?
怎样才能稳住血脂呢?
小圈这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吴淳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心内科 主任医师
划重点
01
双眼反映血脂异常
1. 突然视力模糊:
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增多、流速减缓,脂蛋白从毛细血管漏出且侵犯到黄斑,就会影响视力。
2. 角膜周围有不透明白环:
黑眼球边缘被一圈灰白色、宽约1毫米~2毫米的圆环或弧形半圆环所包围,时间久了,颜色会不断加深且越来越明显。
3. 睑黄瘤:
睑黄瘤大多数都好发于中老年人,而且以女性多见。我们平时在门诊所见到的是患者的上睑内侧会出现浅黄色的扁平苔藓状的病变。大多数这一类患者都是由于体内的脂肪含量增高,或者代谢异常,结构紊乱而导致脂肪组织沉积在皮肤以及肌腱的位置。
总的来说,如果视力出现模糊,角膜周围有不透明白环,或者出现睑黄瘤,都可能预示着血脂异常,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
划重点
02
身体有以下变化,也要当心血脂异常
1. 头晕犯困:
时常感到头晕头痛、胸闷气短、睡眠不好、容易忘事;手脚易发麻、沉重;清晨头脑不清醒,早餐后可改善,午后极易犯困,夜晚却很清醒。
2. 黄色结节:
手背、指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臀部等部位出现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的结节、斑块或疹子,或是手掌出现黄色或橘黄色条纹。
3. 腿肚抽筋:
腿脚经常抽筋、刺痛,补钙、休息并无好转时需警惕血脂偏高。这是因为胆固醇积聚在肌肉中, *** 肌肉收缩导致的。
时隔7年最新血脂管理指南发布
5大变化与你息息相关
3月25日《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这是时隔7年后的一次重大调整!
在血脂检测和控制方面有哪些新建议、新变化?以下几点与你息息相关~
1. 血脂多久查一次好?
答:40岁以下每2~5年测一次血脂。
相比2016版指南建议 20~40 岁成年人至少每 5 年测量1次血脂,新指南建议改为了2~5年测一次。具体为:
●< 40岁成年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包括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TG(甘油三酯)。
●≥ 40岁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血脂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根据个体化防治的需求进行血脂检测。
●在上述人群接受的血脂检测中,应至少包括1次Lp(a)的检测。其中,Lp(a)代表脂蛋白(a),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先证者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均应进行血脂筛查。
2. 血脂常规检测项目有什么变动?
答:新增加了3个项目。
相比2016版指南,新版指南在临床血脂检测的常规项目TC、TG、LDL-C、HDL-C的基础上,增加了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作为血脂常规检测项目。其中:
●载脂蛋白质A1:正常人群水平多在1.20~1.60g/L范围内,女性略高于男性。
● 载脂蛋白B:正常人群在0.80~1.10g/L范围内。
●脂蛋白(a):浓度与遗传有关。通常以300mg/L为切入点,高于此水平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3. 哪些人需要重点查血脂?
答:以下4类人要注意重点筛查血脂。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者。
●存在多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
●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 55 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 65 岁前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4. 血脂控制到多少比较好?
答:不同人群的血脂标准不同。
管理好“坏胆固醇”(LDL-C)对于血管健康非常重要,不同人群标准不同。比如,普通健康者“坏胆固醇”只要不超3.4毫摩尔/升就可以;而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建议“坏胆固醇”要在2.6毫摩尔/升以下。具体的风险等级可以由医生结合自身状况判断。
5. 为什么儿童青少年也建议查血脂?
答:20%多的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
指南新增了儿童青少年血脂筛查的部分。指南指出,膳食模式转变、身体活动减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使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高达20.3%~28.5%。对下列情况的儿童及青少年建议进行血脂筛查:
●一级或二级亲属中女性<65岁或男性<55岁有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冠状动脉搭桥术、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猝死。
●父母TC ≥ 6.2 mmol/L或有已知的脂质异常病史。
●有皮肤黄瘤、腱黄瘤或脂性角膜弓。
●对于怀疑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应进行血脂异常基因筛查。
●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2~8岁)或超重(12~16岁)或有吸烟行为。
科学降血脂记住这10点
1. 一定要戒烟、避免二手烟:
完全戒烟和有效避免吸入二手烟,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并升高“好胆固醇”的水平。
2. 每周至少3次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慢跑、健走、骑自行车等,每次更好可以持续30分钟。
注意:
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应遵医嘱进行运动。
3. 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的摄入:
合理膳食对血脂影响较大。要注意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的摄入。
●油脂摄入总量每人每日在20克~25克。
●用植物油这类不饱和脂肪酸代替动物油、棕榈油等饱和脂肪酸。
●避免反式脂肪的摄入,如代可可脂巧克力、各种非天然奶油的蛋糕、反复油炸过的食物等。
4. 食物胆固醇摄入控制在每日300毫克内:
对于血脂高危人群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特别强调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争取把每日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在300毫克以内。
5. 多吃果蔬和全谷物:
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薯类、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对血脂的控制更有帮助。
6. 减少饮酒、戒酒:
长期过度饮酒会对脂肪的代谢产生影响,更容易发展为脂肪肝,导致肝脏对脂肪的代谢能力下降,也容易使血脂增高,更好是不喝酒。
7. 保持良好的睡眠:
睡眠对保持血脂健康非常重要,长期熬夜会导致睡眠不足,内分泌异常,从而诱发脂代谢紊乱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每天固定在23点前入睡。
8. 学会给自己减压:
压力大时更容易出现“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降低的情况。
9. 控制好体重:
维持健康体重有利于血脂控制,建议腰围控制在男性< 85厘米、女性< 80厘米。
10. 遵医嘱用药:
如果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无法改善血脂时,可以遵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或者联合用药来控制血脂。
来源: CCTV生活圈
血脂严重超标!怎么办?男子3个月交出健康答卷!高脂血症是指血脂升高,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等等。
高血脂可能不会引起什么不适的感觉,但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部分的高血脂人群在皮肤上可出现黄色瘤,如眼睑、肌腱、肘、膝、臀等部位。
因此,要早发现早干预,使血脂降至标准范围。
降血脂的 *** 不只局限于药物,更健康的方式是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等。那么,大众要如何通过简单的优化生活方式、优化饮食习惯来保持血脂的健康呢?
下面,由昆明市40岁的王云先生,为大家分享一下他通过3个月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升级,体重、血脂等数据的变化。
科学饮食3个月
体重前后:70.5kg——60.9kg
BMI前后:26.9——23.2
腰围前后:98cm——82cm
甘油三酯前后:14.71mmol/L——1.7mmol/L
总胆固醇前后:6.6mmol/L——5.13mmol/L
王先生调理前,有体重超标;高血脂;肝功受损;果糖胺高;免疫力低;有过敏性鼻炎;口苦;汗多等诸多问题。
在经过营养师定制化的健康方案指导后,通过每日科学饮食等 *** ,逐渐将体重、血脂等多项异常指标调理至正常范围。
科学饮食前后的体检报告对比
科学饮食3个月后的体重变化
日常饮食餐照
调理结束,王先生说:
我以前饮食不注意,经常暴饮暴食,身材变胖后也没有意识到要改变饮食习惯。
后来去医院体检,发现了血脂严重超标(甘油三酯14.7)、总胆固醇、果糖胺、总胆红素等多项指标异常,再加上我原来就有过敏性鼻炎、出汗多、口苦等问题,确实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就想着主动调理一下。
一次与朋友的沟通中,了解到他本人就是通过科学饮食实现了健康瘦身,许多异常指标都调理好了,朋友还说高血脂也是能调理的。我听后非常心动,就想着要不也试试吧!
对接营养师后,她先对我做了身体状况评估,了解我的工作状态、生活习惯。
我也在她的指导下,开始科学饮食,没想到一周的时间就效果显著,这让我坚定了科学饮食、优化生活方式的决心。
在与营养师的密切配合下,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我就达到了自己的瘦身目标60.9公斤,看着不停在调整长度的皮带,心中不免惊喜连连,腰围也成功瘦了16公分。
血脂、胆固醇等多项指标均已达到正常范围,调理效果超乎预期。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三个月的健康调理,在营养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个人形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能甄别出健康的饮食结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相信这会对我今后能持续健康起到指导意义。
我找回了健康、找回了自信。今后如有同事、朋友有身体健康方面的困惑,我将十分愿意向他们介绍科学饮食,积极推荐他们优化生活方式。
摒弃不良的旧习惯,让生命愿望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