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清打不发怎么回事,蛋清打不发怎样补救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29 0
教你做蛋白矫正教程,来我直播间#自然卷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进行直发矫正。我们家的阿香头发有些自来卷和沙发,看起来有些炸毛,而且她的头发是染过的受损头发。为了避免使用纯药水,需要将半胱氨与发芯蛋白调配使用。那么如何进行调配呢?

首先,将60%的发芯蛋白护理乳和40%的药水混合在一起,然后均匀地涂在头发上,就像涂抹染膏和护发素一样,但要注意不要涂抹到头皮上,尤其是在距离头皮2-3厘米的地方。

涂抹完成后,需要等待头发软化,而不是以时间为单位。当头发软化到有弹性时,用手轻轻拉扯,如果可以拉出2厘米,但长度可以增加到3厘米,那么就可以冲洗了。切记不要让头发软化过度,否则会变得像棉花一样柔软,这是不好的。

冲洗完药水后,使用洗发水和发膜进行清洁,然后使用吹风机吹干头发。

接下来,使用夹板将头发夹直。使用夹板时,一定要使用夹板纸,因为没有不需要使用夹板的直发产品。不要相信那些不需要使用夹板的商业谎言。

总之,地球上没有不需要使用夹板的直发产品,只要不剪头发,它就会一直保持自然的柔顺和顺直。欢迎大家来我的直播间,我会为大家演示如何进行直发矫正。

我的新冠疫苗第三针已经打完一年了,还有保护力吗?

记者 | 李科文

编辑 | 谢欣

12月7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下简称新十条)。新十条指出,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优化接种服务。

新十条还指出,要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各地可采取激励措施,调动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国内共已累计获批/紧急使用共13款新冠疫苗。而在12月5日前后,又有四款新冠疫苗密集官宣被纳入紧急使用。这四款疫苗分别为:神州细胞的重组新冠病毒二价(阿尔法/贝塔变异株)S三聚体蛋白疫苗(项目代号:SCTV01C),三叶草生物的SCB-2019(CpG1018/铝佐剂)疫苗,威斯克生物/四川大学的重组新冠疫苗(Sf9细胞)威克欣,北京万泰与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合作研发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

随着防疫政策逐渐调整,外加新冠疫苗第三针接种时间也已过一年,不难推断,上述四款新疫苗将至少会成为新的加强针接种选择。不过,在新冠疫情第三年的尾声,关于此前接种新冠疫苗如今的保护效力还有多少,也是热议的话题。

其中关注度更高的便是,接种疫苗后的中和抗体(体液免疫)随时间衰减,是否会致新冠疫苗保护效果不如此前。是否还需要继续接种第四针疫苗。

中和抗体是一种用于防止细胞被某种抗原或感染原侵害而具有保护力的抗体。其原理是通过与感染性粒子的表面结构(抗原)特异性结合,阻止乃至中和粒子与其可能感染和破坏的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由中和抗体引起的免疫称为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因为免疫系统会在任何感染发生之前消除传感染性粒子,并对无突变的感染粒的再感染,产生完全抵抗力。

中和抗体随时间衰减是不争的事实。据中山大学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于11月11日刊发在《自然》杂志的通讯文章《第四针新冠灭活疫苗将体液免疫重新分配到N末端结构域》(《A fourth dose of the inactivated SARS-CoV-2 vaccine redistributes humoral immunity to the N-terminal domain》)发现,接受三针新冠灭活疫苗6个月后只有15%的体液免疫反应仍然存在。该研究共有38名年轻医护人员参与并接种了第四针新冠灭活疫苗。

不过,“虽然中和抗体(体液免疫)随时间衰减是不争的事实,但普通民众不能简单理解为疫苗保护效果也出现衰退或者说疫苗保护力已经消失”,疫苗专家陶黎纳向界面新闻表示,除了中和抗体(体液免疫)影响疫苗免疫效果还包括细胞免疫、黏膜免疫抗体等因素,只不过除中和抗体外的其他因素暂时难以定量,业内也无明确标准,因此均主要采用中和抗体来判断疫苗免疫效果的强弱以及推测保护效果的高低。

目前,通常所说的新冠疫苗保护力包括两个方面,即预防感染与预防重症及死亡。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团队艾静文、张昊澄、张文宏于12月1日在“华山感染”公众号撰文表示,华山感染团队的研究证实,第三针加强针(无论是同源还是异源)接种6个月后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2针灭活疫苗6个月后的水平。因此,第三针加强接种可有效提升身体内的中和抗体滴度,增加接种者预防感染的能力。

不过,该文章也坦言,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身体里的中和抗体滴度会逐渐衰减,而这一衰减过程通常在接种疫苗6个月后较为显著。随着中和抗体滴度的逐渐下降,人体预防病毒感染的能力也就逐渐减弱。因此,会出现疫苗接种后仍然再次感染的现象。

也就是说,无论哪种接种策略,中和抗体滴度终究会逐渐降低,使得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逐渐增高。这个时候,新冠疫苗的第二个关键作用,即预防重症,也会体现出来。与预防感染不同,预防重症则由中和抗体和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共同完成,即使中和抗体滴度衰减,依靠人体内长期存在的具有“记忆力”的免疫细胞,也可以提供降低重症和死亡率的保护作用。

上述文章表示,这些抗原特异性的记忆B细胞就是我们人体接种新冠疫苗后获得的“武功秘籍”,如果把中和抗体看做阻断病毒入侵后的之一道屏障,那么这群具有“记忆力”的免疫B细胞则可在中和抗体衰减后,针对入侵的“熟悉的”新冠病毒,更快速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功能。

此前的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中,王福生院士曾援引了一组数据,注射疫苗的人群,由普通型及普通型以下新冠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极低,对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的60岁以上感染者,进展为重症的风险分别降低89%和95%。

前述提及的中山大学精准医学科学中心研究人员对其研究结果表示与建议,若接种四针新冠灭活疫苗是安全的,且能够进一步加强针对奥密克戎BA.2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不过,反复接种疫苗后免疫焦点的轨迹与进化病毒的中和表位并不总是匹配,因此尽管目前的疫苗可能仍然有效,但基于利用受体结合域(RBD)的定向抗体、N端域的(NTD)S蛋白和其他抗原结构域的奥秘克戎株序列的更新疫苗将是未来加强针的理想替代品。

血常规报告显示血红蛋白低是怎么回事?

大家好,我是岳医生。最近很多考公考编的人都给我发体检的血常规单子让我帮忙看,结果10张单子,就有3张血红蛋白低的,那么血红蛋白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血红蛋白低可能是各种贫血疾病引起的,例如常见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等。患上这些类型的贫血,都容易导致血红蛋白数值下降,需要及时调理,以免长期贫血带来并发症,严重损伤身体健康。

贫血是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除了上述常见的单纯性贫血疾病外,还可能由其他的原发疾病引起贫血。比如:血液系统的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判断贫血等级

1.轻度贫血

男性血红蛋白浓度在90g/L~120g/L左右,女性血红蛋白浓度在90g/L~110g/L左右为轻度贫血。轻度贫血症状表现较轻微,患者会有头晕、头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尤其是女性在经期症状更为明显。

2.中度贫血

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在60g/L~90g/L可视为中度贫血。中度贫血症状较为突出,除了具有轻度贫血的相关症状之外,患者还会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

3.重度贫血

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在30g/L~60g/L左右可称为重度贫血。而重度贫血患者多伴有失眠、记忆力减退、目眩等症。

4.极重度贫血

当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小于30 g/L,属于极重度贫血及重度贫血较为少见,病症最为严重,患者可出现全身乏力、心慌、皮肤苍白、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输血。

存在明显贫血应注意什么?

1、保持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
任何疾病都经不起病人本身的“自我折腾”,有的患者偏食,节食,减肥,过度饮茶,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没有得到纠正,那么就算贫血的问题得到解决,这些不良习惯也会导致贫血的再次复发。

2、针对性治疗原发疾病
对于一些原发血液病引起的贫血症状,比如恶性血液肿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亦或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如果本身的疾病没有达到很好的控制缓解,那么贫血也会“随波逐流”,反反复复不得治愈。


3、不要过早停药

临床上,常见一些贫血为主的疾病,比如缺铁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很多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提升上去了就没有继续吃药,导致病情反跳,反跳不仅是贫血复发,有可能比以往病情更加严重。

需要明白的是,这类贫血患者病情好转后,不能自行停药,还需要固本治疗。可以遵医嘱逐渐减量,并维持一段时间方可停药。

大家如果有血液问题或者报告单子不会看的都可以发给我,我给大家看。#血常规##血红蛋白##贫血##缺铁性贫血怎么补##地中海贫血#

给鱼做抗原检测呈阳性,怎么回事?

近日,上海一女士团购抢到一条鲈鱼,后给鱼做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此前也有上海市民发视频表示,对买的鱼进行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也显示为阳性。

那么,鱼为什么检测结果会呈阳性?这样的鱼到底还能不能放心食用?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新冠病毒不可能感染鱼类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检测的是新冠病毒膜外的蛋白,如果给鱼进行该测试后结果呈阳性,那么就说明这条鱼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了或者是出现了假阳性。”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纯琪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采购的鱼在捕捞、宰杀、运输等各个环节,如果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有过密切接触,鱼就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所污染,但新冠病毒不可能感染鱼类。

“细胞表面有一系列受体,新冠病毒可以利用这些受体附着在细胞上,ACE2受体就是其中之一。”陈纯琪进一步解释道,鱼或者其他海鲜,它们都属于低等的非哺乳类动物,尽管它们也有ACE2受体,但其与高等哺乳动物的ACE2受体在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新冠病毒和鱼的ACE2受体不会结合,因此鱼类不可能会被感染,目前也没有新冠病毒感染鱼类的报道。

目前,有研究实验证明,老鼠的ACE2受体可以与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结合,除此之外还有关于水貂被感染新冠病毒的报道。早前,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卢洪州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明确指出:“人在感染(新冠病毒)以后,把病毒传给了宠物狗、猫,已经有了个案报道。”

不论是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还是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只能证明被测样本上有新冠病毒的膜外蛋白或者新冠病毒内的核酸。很多时候新冠病毒在空气中暴露久了,虽然病毒表面膜蛋白和内部核酸还在,可以通过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出来,但是病毒已经失活,没有感染能力了。

尚无经消化道感染新冠病毒的证据

从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途径为:直接接触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或者手部接触了被新冠病毒感染者污染的物体,再由沾染病毒的手触摸了眼睛、口腔或者鼻腔黏膜。

为了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陈纯琪建议公众尽量不要直接用手接触生鱼生肉,在对该类食物进行处理前,可以先对其进行酒精消杀,处理前后要洗手、戴口罩。同时,要做到生熟案板分开,食物在食用前要煮熟煮透,水果则要去皮食用。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分恐慌。即使有部分病毒还有感染能力,在处理食物的时候只要做好防护,将其清洗、煮熟后就可以放心食用。”陈纯琪说。

据了解,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录召曾表示,目前还没有发现通过食用食物,包括海鲜产品,经过人体消化道感染新冠病毒的证据。

实际上,抗原检测试剂盒说明书里明确了测试对象是人体样本,如鼻拭子,而不是鱼鳃部等其他样本。“普通居民日常需按照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产品说明书上的操作流程进行检测。病毒污染不同于环境污染,大家没必要像进行环境样品检测那样,对每样食品都逐一进行检测。”陈纯琪强调。

新晚报综合科技日报

来源: 新晚报

怪不得总怀疑自己“假阳”,你的抗原可能在“说谎”!

近日

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中

晒出自己的抗原检测试剂盒结果

但其实你手中这些抗原检测试剂盒

有可能会“说谎”

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抗原检测结果(央广网记者 彭艺娑摄)

抗原是如何检测的?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专家表示,作为一种快速诊断检测,抗原可检测人呼吸道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所表达的病毒蛋白(抗原)。如果目标抗原在样本中有足够的浓度,通常可以在30分钟内检测出病毒抗原的存在。

核衣壳蛋白(央广网发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抗原检测的目标分析物通常是病毒的核衣壳蛋白,选择这种目标分析物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相对丰度较高,不会受到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突变影响。”专家指出,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蛋白)是冠状病毒中含量和保守性更高的蛋白,负责包裹、保护病毒粒子的核心——RNA。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上的核衣壳蛋白有4个突变,但目前大多数抗原检测都能检出这种变异株及其亚型,所以现在我们普遍使用抗原检测试剂来检测奥密克戎毒株。

刺突蛋白(央广网发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为什么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可能由于检测者自身,检测者所采集的鼻腔标本存在干扰物质,比如个人自身体质问题、有其他微生物感染,或是服用某些药物或特殊食物时,标本中就可能存在干扰物质,产生假阳性的结果。最常见的是检测者鼻腔内鼻涕较多,取样时鼻涕未擦拭干净,鼻涕中的酸性物质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发生。

检测操作过程也可能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如果滴加的标本超过了规定的滴数有可能导致假阳性,尤其是一些灵敏度较高的试剂。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专家建议,使用抗原检测试剂盒是一定要注意 *** 使用,不同牌子的试剂、拭子混用都有可能会导致假阳性,普通棉签也不能代替配套拭子使用。

抗原检测试剂盒开封后要及时使用,如果放置时间过长,特别是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同时,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超时判读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的结果,过早判读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

不同生产厂家的抗原检测试剂,选择的针对检测的新冠抗原的靶位也不尽相同,对于同一或者不同干扰物质呈现的反应也会出现不一致性。

“在高病毒载量(Ct值≤25或>10^6个基因组病毒拷贝数/毫升)的患者中,抗原检测表现良好, 这些患者通常处于症状前(症状出现前1-3天)和疾病的早期症状阶段(疾病的前 5-7 天内)。”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专家提醒大家,如果症状出现后超过5至7天的患者更有可能具有较低的病毒载量,并且抗原检测的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更高。

专家提醒,抗原检测阴性也不一定表明受检者未感染,如果你的症状高度怀疑新冠感染时,可以采用抗原检测复检或由核酸检测确认。

央广网记者:彭艺娑

没有沙发自来卷的,做蛋白矫正就是“杀鸡取卵”一定要慎重...

蛋白矫正骗局?

蛋白矫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吗?今天我要向全网揭秘一个关于蛋白矫正的骗局,可能会伤害到很多的同行。蛋白矫正俗称就是离子烫+护理。游离子飞离子,在我的认知里面只要是可以改变头发结构的,统称都叫软化剂,不可以改变头发结构了,才能算得上是护理。

在我刚接触这个东西的时候,发品商也是这样和我介绍的,说这个东西就是护理没有任何的软化。因为可能我本身的客户群体有关系,我一大部分的客户群体都是做卷发的。后来做了抖音以后我的客量暴增,让我认识了很多陌生的客户客,让我重新认识到了蛋白矫正。这个东西俗称一点来讲,蛋白矫正是可以改变头发结构的。如果你只是想让头发变顺一点,建议大家可以日常的多做做护理就OK了。

如果你是沙发自来卷,本身就很希望让头发变直,那么还是可以选择的。因为蛋白矫正对头发的伤害要远低于离子烫,但是持久度和顺道的程度相对于来说就要差一点了。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头发本身就是比较直的,你只是想提升一下头发的亮度,后期还想做卷发就千万不要尝试了,后期很影响你做卷发的效果,甚至以后不可以再烫卷发了。

最后一点,蛋白矫正的三无产品非常多,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在加热的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到甲醛。行了,多放两年,少说两句,OK。点关注一起来交朋友。

神秘的蛋白能否植入头发 保养还是有害?

一位理发师麦先生(化名)在某平台发布视频,曝光理发行业内的“蛋白矫正”“植入蛋白”“巴西bc抛光”等项目存在产品换汤不换药、高温夹板等操作不规范、可能致癌的问题,随即引发大量讨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发现,近年来,理发店的“蛋白矫正”项目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一些理发师分享的视频显示,在烫染受损发质干枯的顾客头发上涂上“蛋白矫正”药水后,用夹板夹头发,头发就会变得又直又顺。一些理发师称,“蛋白矫正”可以补充头发所需蛋白,养护受损发芯。

有医生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不建议通过高温的方式改变头发状态,“蛋白矫正”等项目受追捧,其实是美发行业炒作概念。

1

理发师视频曝光:药水不洗加热可能致癌

麦先生此前发布视频,曝光理发行业内的“蛋白矫正”“植入蛋白”“巴西bc抛光”等项目,经高温加热头发后产生 *** 气味,可能致癌,引发关注。

麦先生告诉记者,他已入行美发业多年。2016年回老家创业时,行业内就有一种“巴西bc抛光”的产品。流行几年后,有些理发店会换个名字,叫“蛋白填充”“植入蛋白”或者“蛋白矫正”。

麦先生解释,“巴西bc抛光”也称“巴西焗油”,这个项目是先将产品抹到头发上面,再拿夹板去夹。但正常烫发或拉直的话,是抹上药水,然后等软化,软化好洗净,再吹干去拉。

麦先生认为,问题就出在不洗掉头发上的药水直接上夹板,“蛋白填充”“植入蛋白”或者“蛋白矫正”都是这种操作方式。这种直接高温操作,过程当中释放的气体是否对身体有害是存疑的。有的人在闻到药水高温加热后的味道会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流泪、鼻子痛流鼻血、呕吐等症状。

麦先生说,“有的厂家会添加大量的香精,让香味直接把刺鼻的味道给包裹住,但是它依然包裹不住我们的不良反应。”他称,一直以来,无论是“巴西焗油”“蛋白填充”“蛋白矫正”在业内都被传致癌。

麦先生指出,蛋白矫正膏产品价格没有统一标准,高的话就是两三百元,但这个价位也可以无限低,麦先生形容,“甚至像白捡一样。”

麦先生认为,一些理发师之所以大力推荐蛋白矫正,是市场需求在驱动,“并不是理发师非得极力推蛋白矫正,是一些平台的帖子种草,推荐消费者,很多理发师也是被消费者倒逼到专做蛋白矫正的。”

对于如何分辨哪些项目能做,哪些不能做,麦先生说,只要不洗掉药水直接拿夹板操作的,不是“巴西焗油”就是蛋白矫正。

2

记者调查:有理发师否认“蛋白矫正”致癌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不少网友发帖称,在做完蛋白矫正后,其皮肤出现红疹、头皮屑增多的情况,有的网友还检测到自己的头发残留有甲醛。

蛋清打不发怎么回事,蛋清打不发怎样补救-第1张图片-

有人在某 *** 问诊平台咨询医生时表示,自己做了两次“蛋白矫正”后,头皮发痒出现干燥脱皮的症状,不知道是否是“蛋白矫正”所致。一所医院副主任医师在交流时表示可能有一定关系。另一平台上,一位网友在和医生交流时称,表示其两周前做了“蛋白植入”忽然发现头皮屑增加,担心有甲醛。一所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表示,“不排除跟‘蛋白植入’有关系”,并认为患者的头皮是受到 *** 了,但不一定有甲醛,即使有甲醛,只能慢慢等待挥发。

记者随机选取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区综合评价较高的理发店,以顾客身份向理发师咨询了蛋白矫正项目。记者注意到,蛋白矫正项目价格差异较大,从288元到1480元不等,提及不同项目的差异时,部分理发师表示与使用的产品密切相关,“它的产品性能不一样,品牌也不一样。”

在咨询的7个理发师里,仅有一位不推荐做“蛋白矫正”项目。该理发师表示,“蛋白矫正”项目就是微拉直,不是护理项目,并不推荐客人做这个项目,“气味比较大一点”。

当记者提到“蛋白矫正”会致癌、甲醛超标等言论,理发师们纷纷予以否认,称“好的产品不存在这种问题”“说致癌都是为了博取流量”“‘蛋白矫正’在国外做了很久了”。

3

专家:“蛋白矫正”是炒作概念

记者联系了近20名皮肤科、整形科、血液科等医学方面的专家,多数专家未听说“蛋白植入”“蛋白矫正”,有一位皮肤科医生看了“蛋白矫正”类药水的成分表示,里面含有的香精、防腐剂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物质。

南京医科大学皮肤科主任张瑞丽告诉记者,蛋白植入头发不可能实现。张瑞丽表示“蛋白矫正”受追捧,其实是炒作概念。所谓的顺滑,并不是蛋白植入了头发当中,是因为做完之后像弄了精华素护发素之类的物质,让头发外层有一层保护的东西。“常识告诉我们,养头发就要吃点高蛋白的东西,这需要长期坚持。宣传‘蛋白矫正’能直接将蛋白补进头发上,头发就好了,顺溜营养了,这是伪科学。”张瑞丽认为。

“‘蛋白矫正’的成分,和我们以前拉直头发用的产品,本质上没啥区别。所谓的‘蛋白矫正’膏,跟直发膏之类的成分含量是类似的。”张瑞丽指出,“蛋白矫正”药水起到的作用,主要就是使头发变性。“头发通过加热之后,涂在头发上的化学药水可以拉松头发蛋白之间的氢基结构,拉松之后才能把头发拉直,就是一个松软剂。”

张瑞丽表示,如果头发上的药剂没有洗掉,还在涂抹了大量药剂的头发上加热,可能会引起一些接触性皮炎、毛囊炎等,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伤害就是头皮。

开封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哲新告诉记者,人体头皮皮脂腺基本全天候为头皮和头发分泌大量的皮脂,保护头皮,润滑头发。“一般我们不主张通过高温的方式改变头发状态。头发的本质是蛋白质,在高温的状态下容易造成蛋白质的变性,头发由卷变直是头发被破坏的表现。”王哲新建议,日常用洗发露、护发素正常洗护就行,“因为头发是很紧密的。护发素就能养护干燥的头发,使得头发变得更好。”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陈卿媛 实习生 张慧琪

主播夸大保健品治疗功效坑了消费者 记者调查直播间保健品销售乱象

“你与人交往时是不是因为口腔有异味而尴尬,现在有一个火爆产品‘清幽卫士’糖果,由纯植物和中药磨成粉压制而成,可以清除口腔异味,安全无副作用,还能调理脾胃……”某直播平台,一位主播正在热情介绍产品,且特意强调该产品的“脾胃调理功能”。

有观众询问:“可以清除幽门螺杆菌吗?”主播回复道:“嗯,这位粉丝明白我的意思。”

商品详情页面介绍,该产品买3送2,共88元;买2送1,共58元;单瓶29.8元。页面上还详细介绍了该产品的成分和功效,尤其介绍了何为幽门螺杆菌,并强调“该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观看多场直播发现,类似这样夸大、神化普通产品功效让观众误以为是保健品的直播不在少数,有的主播则直接带货保健食品,如复合维生素片、鱼油胶囊、钙片等,且在介绍时暗示观众其食品具有治疗功效。

而根据相关规定,在 *** 直播营销活动中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事先进行广告发布审查的商品和服务,不适宜以 *** 直播形式营销。

为何保健品在直播间大行其道?肆意夸大产品功效有何违规之处?该如何规范此类现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夸大普通食品功效

混淆视听欺骗买家

“我们是复合果蔬提取的维生素,是食品级的维生素,没有任何副作用。如果你有爱掉头发、头发易油、手上脚上经常掉皮、睡眠不好等情况,可以直接拍,食用后都能得到改善。”

近日,来自广东省汕头市的欧女士刷直播时看到主播正在卖力推销某品牌“血橙复合B维生素咀嚼片”,直播间滚动的评论也在称赞这款产品的功效。结合自己爱掉头发的情况,欧女士没有犹豫便购买了3瓶。

收货后她按照说明书开始服用,可每次吃完后不到10分钟就开始胃疼。“一开始我以为是自己吃错东西了,后来反复确认几次才发现是这款维生素的问题。”欧女士说,她去该品牌店铺查看相关评论,才发现有不少人评论称自己吃了同品牌的“多维牛磺酸素”后呕吐腹痛、全身起红疹,到医院急诊;还有人称,自己服用了该店铺售卖的“血橙复合B维生素咀嚼片”后出现不良反应,如胃疼、喘不上气、过敏等。

记者在直播平台搜索“保健品”,该品牌相关产品便映入眼帘,且有不少直播间的主播都在销售该品牌产品。并且,其产品价格与正规药店销售的具有同类功效的产品相比,要便宜很多。

以该品牌“蓝莓叶黄素酯压片糖果”为例,主播称“用眼过多的都可以使用,每天两片就能补充所需的叶黄素”,4瓶装共144g仅需69元;而记者在线下某药店购买30g一瓶的保健食品叶黄素胶囊就要69元。

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产品外,该品牌在售的其他产品,如多维牛磺酸素、维生素C咀嚼片、烟酰胺咀嚼片等产品都没有“蓝帽子”的标识,产品说明里面也没有注明保健作用等信息。但主播在介绍这些产品时称具有淡化斑点痘印、祛皱、补充胶原蛋白、减少掉发、提高抵抗力等功效。

记者在评论区询问,为什么这些产品功效如此多却没有“蓝帽子”标识?对方回复称,这些产品并不是保健品,只是食品级的维生素,或者说是营养补充剂。

据了解,保健食品的包装或标签上必须有“蓝帽子”标识。“蓝帽子”下方有“批准文号”,如“国食健字G××××××××”等。并且保健食品包装必须注明名称、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配料、功效成分、保健作用、适宜人群、食用 *** 、日期标示(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储藏 *** 、执行标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卫生许可证号。

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所执行的标准也不一样。记者发现该品牌的“蓝莓叶黄素酯压片糖果”仅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号是“SB/TI0347”。经记者查证,这是国家压片糖果的执行标准,超市里卖的普通糖果也同样适用这个标准。

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这种将普通食品伪装成保健品在直播间进行销售的产品还有不少,如“阿胶燕窝原蛋白压片糖果”“胶原蛋白饮”“益生菌胶囊”“酵素”“黑枸杞原浆”等。

主播们常常使用“排毒养颜”“预防斑秃”“调理肠胃”“提高免疫力”“维持健康视力”“缓解皮肤老化”“富含胶原蛋白”“加快代谢”等表述来进行宣传,让消费者误以为这些普通食品具有特色保健功效。

如果主播夸大普通食品的功效,让消费者误以为是保健品而购买是否涉嫌违法?

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陈音江直言,主播此类行为涉嫌违反多条法律。

“如果主播夸大普通食品功效,让消费者误以为是保健品,这种情况涉嫌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陈音江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也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肆意销售保健食品

暗示具备治疗功效

还有不少主播在直播间销售保健品,涉嫌故意夸大功效。

某直播平台上,一主播在销售当归黄芪铁皮保健品时宣称:“这款保健品可以补气血,如果有晚上睡不好、来姨妈疼且量少、手脚冰凉、掉发严重等情况的,都可以吃,吃完两个月能得到明显改善。”

记者注意到,销售此类保健品的主播在介绍用途时通常会描述具体状况,如出现手脚冰凉、睡觉费劲、头发爱掉、面色苍白、起身迷糊、疲惫无力等症状时可以食用,且明确表示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食用此类保健品后能明显改善,以此暗示保健品的治疗功效。然而,在商品详情页面,此类保健品的保健功能仅仅是改善缺铁性贫血。

另一个直播平台上,一主播在销售一款名为“×××黄浦茯苓胶囊”的保健品。这款保健品不仅有“蓝帽子”标识,还有国食健字批号。

“如果有舌苔发黄、肚子胀气、便秘腹泻、胃部疼痛、反酸、恶心、呕吐这些情况的,可以直接拍一个6瓶装带回家。”主播在介绍该商品时说道。直播间评论区有不少人留言称,“治疗胃胀气确实有用”“我是轻微的胃黏膜损伤,用了一个周期后感觉特别好”“吃了两瓶感觉比之前好多了”等。

记者在商品详情页面看到,该保健品的功能是辅助保护胃黏膜。而主播却在直播间里介绍说,该保健品可以治疗胃病。正因为如此,一些消费者以为自己购买的是治疗胃病的药品。

来自天津市的张先生就是在这个直播间了买了这款产品。起初,他听主播介绍产品功效时,发现很符合自己的症状,又听说可以“治疗”,便入手了6瓶。收 *** 后,他才发现自己购买的只是保健品,“听主播介绍感觉是胃药,可食用后根本没有治疗作用,还耽误了治疗,被坑惨了”。

记者在商品评论区看到,和张先生有相似经历的人并不少,有人评论称“收 *** 后发现根本不是药品,是保健品”,还有人说“药品很快收到,是正品,坚持服用,期待能有所改善”。

除了保健品被主播夸大功效外,一些中药粉也被其在直播间里强调治疗功效。

某直播间内,一主播正在宣传一款“灵芝孢子粉”,其介绍称“该款产品是长白山赤灵芝+破壁率98%孢子粉,非常增强免疫力。我感冒吃了这个,第二天就好了,给父母、爷爷奶奶,必囤。现在免疫力产品暴涨。”

对于主播宣传保健品的治疗功效这一现象,江苏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学会理事、江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杜乐其认为,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

“食品安全法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且应当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广告法也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且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保健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且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杜乐其说。

加大资质审核力度

加强失信联合惩戒

若主播在销售时有夸大普通食品功效或宣称保健品可治疗疾病等不当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赵礼杰说,根据广告法规定,如果主播在销售保健品时存在上述不当行为,主播或主播所在公司作为广告经营者,将面临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直播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有关部门暂停广告发布业务、吊销营业执照。

杜乐其补充道,主播若存在上述不当行为也可能涉及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民事责任风险。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商家如果欺骗、误导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直播 *** 购物合同约定不一致,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则应当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退款、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若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对产品或服务作出承诺,也应在承诺的范围内与商家一起承担连带责任。

“主播要对产品信息进行初步核实,避免虚假宣传,更要尽量避免对特殊产品进行推荐,可委托专业律师进行审查,完善与品牌方之间的合作合同并依法纳税。根据广告法规定,广告代言人在广告中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应当依据事实,符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此外,主播在直播时要注意广告用语的合规,杜绝虚假宣传。”杜乐其说。

陈江音也提醒道,获得相应资质的主播在宣传介绍保健品时,应该真实、准确地介绍保健品的有关信息,不能宣传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的内容,不能宣传具有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内容,也不能与药品或其他保健食品进行比较等内容。此外,还应当提示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记者发现,近年来,人们的养生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保健品。那么,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赵礼杰建议:首先,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应当摆正心态,清醒地认识到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药品,如果是希望治疗疾病,应当谨遵医嘱;其次,在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和注册号/备案号,根据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信息科学选择,不要盲目相信主播或者线下销售人员的推荐和介绍;第三,要到合法正规的线下门店或线上官方旗舰店购买,注意查看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

针对目前直播带货中出现的保健品销售乱象,陈江音认为,保健品消费事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必须引起各方足够重视。

“对于销售保健品的商家,平台要严格审核其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比如审核商家是否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如果发现存在虚假夸大宣传行为的,要及时采取停播下架等措施,并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主播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真实、准确介绍保健品信息,不得违规宣传保健品功效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监管部门要加强直播带货保健品乱象治理,要加大联合约谈、联合执法、联合曝光、联合惩戒工作力度,严厉查处保健品虚假夸大宣传等违法违规问题,情节恶劣的要公开曝光,并依法列入个人诚信记录,加强失信联合惩戒。”陈江音说。

赵礼杰认为,整治直播带货保健品乱象,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直播带货环境,除了需要平台、主播、相关部门协同发力外,消费者也应理性购物,在下单前对平台及商品等内容做好必要的研究和甄别,不要轻信平台和主播的介绍和推广,不要盲目下单。

记者韩丹东实习生 关楚瑜

来源: 法治日报

“阳过”多久后能接种疫苗?该选哪种?

阳性期间可以接种吗?“阳康”多久后才能接种?

12月19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所所长索罗丹就第二剂次加强免疫等问题介绍相关情况。

现阶段哪些人可以接种第二剂次的“加强针”?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之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现阶段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低下人群中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接种时需要满足与之一剂次加强针间隔6个月及以上。

打了“第三针”为何还需要打“第四针”?

接种新冠疫苗后,随着时间推移,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有所下降,针对感染的保护效果下降较为明显,但在细胞免疫的作用下,仍然可以维持较高的针对重症或死亡保护效果。接种第四针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激活免疫系统,重获针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高水平中和抗体,更好地提升保护能力。

2022年以来,部分国家陆续推荐在特定人群中实施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世界卫生组织先后于5月17日和8月18日两次表发声明,建议各国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患基础疾病人群和医务人员等人群中推荐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加强免疫。部分国家在实施后开展的研究发现,接种第二剂次加强针后,可以进一步提升接种人群的预防感染、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

我们国家推荐接种第四针新冠疫苗的做法与国际通行做法一致,推荐人群也参考了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人群。

第二剂次“加强针”可以接种哪些疫苗?国家优先推荐哪些组合?

根据国家方案,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疫苗均可用于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优先考虑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或采用含奥密克戎毒株或对奥密克戎毒株具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序贯加强免疫,是指采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异源加强免疫。既往研究中已发现,采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异源加强免疫,能够获得比同源加强免疫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获批纳入紧急使用或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有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四种类型。从大的原则上来说,只要与前面接种剂次接种的疫苗类型不同,就符合序贯免疫的范畴。考虑到我们国家前期大人群接种过程中绝大部分受种者都使用三剂次灭活疫苗完成了接种的实际情况,在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时,可以选择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或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中的任一种,这也是国家列举推荐的接种组合。

接种组合:

3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3剂灭活疫苗+1剂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

3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3剂灭活疫苗+1剂珠海丽珠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CHO细胞)疫苗;

2剂康希诺肌注式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3剂灭活疫苗+1剂成都威斯克重组新冠病毒疫苗(sf9细胞);

3剂灭活疫苗+1剂北京万泰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

3剂灭活疫苗+1剂浙江三叶草重组新冠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CHO细胞);

3剂灭活疫苗+1剂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2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

(来源: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2月13日印发的《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

12月17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街道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医护人员为市民接种鼻喷第二剂次加强针。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相比以往的注射式疫苗吸入用和鼻喷式新冠疫苗有何不同?

吸入用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是通过专用设备将腺病毒载体疫苗进行雾化,喷入雾化杯中,受种者通过吸入的方式完成接种,相比较注射接种,疫苗剂量降低为原来的五分之一。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是通过鼻腔喷雾的方式进行接种。

吸入接种或鼻喷接种的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全身免疫应答,还可以 *** 呼吸道产生局部免疫应答,这是其相对注射用疫苗的优势。此外,也为因畏惧“打针”而不敢接种疫苗和因注射疫苗后发生局部不良反应产生接种犹豫的这部分人,提供了多样化的接种选择。

第二剂与之一剂“加强针”

需要间隔多久才能接种?

按照国家方案,目前执行的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与之一剂次加强免疫时间间隔为6个月以上。接种间隔时间通常综合考虑疫苗抗体的持久性、疫苗保护效果的下降程度和再次感染发病的风险、疫情流行形势等诸多因素后确定。

阳性期间可以接种疫苗么?“阳过”多久后才能接种?

阳性期间无需接种疫苗,因为疫苗的作用是预防疾病,并无治疗的效用。按照国家现行的新冠疫苗使用技术指南,新冠病毒阳性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

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来源: 人民网科普

把蛋白“注入头发”就能护发?护发需要长期坚持,哪里来的捷径可走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绘图 刘阳

最近,“蛋白矫正”一词悄然走红,号称可以让烫染受损、干枯的头发,变得柔亮如瀑。去趟理发店,头发稍微有点毛糙、干枯的顾客,可能都逃不过蛋白矫正的“诱惑”。但也有一些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自己做完“蛋白矫正”后,出现了皮肤红疹、脱发等不良反应,还闻到了非常刺鼻的味道。

蛋白矫正有多火?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蛋白矫正”发现,各种测评、对比、解读等内容有超过15万条。一些理发师分享的视频显示,在烫染受损发质干枯的顾客头发上涂上“蛋白矫正”药水后,用夹板夹头发,头发就会变得又直又顺。

购物平台也充斥着各种有“蛋白矫正”标签的发膏、软化剂,其作用多是修复毛糙、受损发质,更有产品直接打出“蛋白直发不伤发”的宣传语,成了很多自然卷或发质受损群体的救星。

“蛋白矫正”项目号称能直接将蛋白补进头发,从而让头发又直又顺。对此,专家表示,所谓“蛋白矫正”跟传统的拉直头发、离子烫原理并无区别,均采用的是高温塑形原理,通过加热将头发内的蛋白质变为乱序的液态,再通过夹板拉直来破坏头发的二硫化物键,使头发软化变得顺滑。由于蛋白矫正属于半烫发序列,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护理,所以如果严重受损的发质做蛋白矫正,还需特别注意温度,拉的次数,力度等细节。

实际上,人体头皮皮脂腺基本在全天候为头皮和头发分泌大量的皮脂,保护头皮,润滑头发。一般不主张通过高温的方式改变头发状态。因为头发的本质是蛋白质,在高温的状态下容易造成蛋白质的变性,做蛋白矫正时,头发由卷变直,其实是头发被破坏的表现。

人人都想拥有一头柔顺、光泽、健康的秀发,然而炎炎夏日,阳光暴晒,灰尘侵蚀,烫染损伤…我们的发质随时随地都可能受到伤害,头发的护理已经成为“头等大事”。但不得不说的是,头发护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并没有捷径可走,指望通过“蛋白矫正”,把蛋白注入头发就能起到护发的效果,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正确养发应从日常细节做起,首先要选用合适的洗发水,洗头不用过于频繁,洗的时候不要用指甲大力搔抓头皮,尤其要避免频繁烫、染发,同时日常还要做好头发的防晒。只有兼顾好这些细节,并长期坚持,才能真正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

标签: 蛋清 补救 回事 怎样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