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和胃热的舌苔图,胃寒和胃热的疼痛区别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55 0
胃寒还是胃热?认清症状才能养好胃!

十人九胃,

胃病几乎人人都有,

有些人一旦胃部不适,

就是喝点热粥暖暖胃,

或是随便买点胃 *** 吃,

然而胃病跟感冒一样,

也有寒热之分,

只有对症调理才能养好胃!

如何区分胃寒还是胃热?

中医看胃痛,和西医不同,中医将胃部不适分为胃寒、胃热。但其中以胃寒居多,大约要占90%。

原因不同

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

胃热多由偏食辛辣厚味,或是因心情抑郁,郁而化火导致胃热。

症状不同

胃寒常常病情较长,口泛清水或酸水,口中一般没有异味,舌苔白滑、边有齿痕,伴有胃部寒凉感、腹痛、腹泻,经常四肢冰凉、胃口不好、常感疲倦无力。病情轻的话,可以用热水袋外敷,或喝热水、生姜水缓解。

胃热跟胃寒正好相反,胃热就像胃里有一把火,在灼热的燃烧,热邪灼伤胃黏膜引起的疼痛。常常表现为胃部疼痛伴有灼热感,经常口干、口苦、有明显的口臭,舌红苔黄或舌红少苔,胃隐痛, *** 干燥或排便粘滞不畅,脾气暴躁。

调理 *** 不同

胃寒调理 *** :

胃寒的人,首先要改变 *** 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尽量不要吃生冷、寒凉的食物,比如绿豆、冰镇西瓜、火龙果、柿子、螃蟹等,否则会加重胃寒的情况。其次可以适当地吃些暖胃的食物,如羊肉、猪肚、南瓜、核桃等温 *** 食物,也可以在饮食中加入姜、胡椒等调料。最后,还可以尝试三种驱寒暖胃绝招:

1、喝紫苏红糖茶

紫苏6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用300毫升水煮沸即可,不可多煮,以免影响发散的功力。紫苏主下气、除寒中,用它搭配辛温解表、温中散寒的生姜,和温补脾胃的红糖,驱寒效果又快又好。

2、艾灸

对于又虚又寒的胃,只驱寒是不行的,还要温补,更好的 *** 就是艾灸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三个穴位。这三个穴位是任脉的穴位,胃是多气多血的脏器,而任脉主气血,把任脉温通后,可以提升阳气、和胃健脾,脾胃虚寒就能得到很好的缓解。

3、喝干姜粥

干姜3克、高良姜3克、粳米60克,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早晚各1剂,有温中和胃,祛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肠鸣腹泻等。

胃热调理 *** :

胃热的人与胃寒的人恰恰相反,首先要注意远离煎炸、辛辣等有 *** *** 的食物,少吃羊肉、狗肉、胡椒、花椒等,否则会助长胃热。其次要适当吃些凉 *** 食物,如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最后,还可以尝试三种清热降火的 *** :

1、饮菊花绿茶

每天用1-2克绿茶泡水喝,如果有菊花、薄荷,每样加一点,清胃火效果更好。喝完茶,取出茶叶咀嚼1分钟后吐掉,反复3次,这样对胃火引起的口臭很有用。

2、按揉内庭穴

内庭穴是胃火的克星,是祛胃火的特效穴,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效果,可以将胃里面过盛的火气降下来,从而缓解胃痛、改善食欲旺盛、口臭、便秘、 *** 等症。

3、喝小米绿豆粥

石膏粉30克,小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清热解毒、消暑止渴、清心胃之火效果特别棒,常年皆可食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 *** ,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 *** (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李小五

⊙运营编号:GYZX0002

中医说健康:胃寒的人都有哪些表现?应该怎么调理好?

小康的同事很喜欢喝奶茶,隔三差五就点,众所周知,奶茶一般都是点冰的,长期喝奶茶会不会引起胃寒呢?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胃寒呢?这个是小康今天要说的。

胃寒,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脾胃阳气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证候。症见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治宜温胃散寒。

胃寒的主要致病因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饮食

胃寒患者多由于生冷食物或者水的 *** ,造成黏膜的 *** 。

2.生活习惯

常常不按时吃饭,冷热交替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久而久之会造成胃寒。

3.精神因素

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也是促进胃寒症状加剧的重要原因。

4.天气原因

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于天气变冷而经常 *** 的胃痛、腹痛、腹泻等。

由此可见,许多年轻人都有胃寒的,但是常常胃寒会和胃痛被混为一谈

胃痛

胃寒严重的时候会出现胃痛的症状。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当你进食冷品或冷饮时是否会感觉疼痛而且疼痛伴有寒凉感,而暖和胃部后,症状会减轻。这就是胃寒引起的胃痛。

腹痛

腹痛和胃痛是有所区别的,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常为阵发 *** 并伴有恶心、呕吐及出汗等一系列相关症状。

腹泻

患有胃寒的人群会在出现胃痛、寒冷之后出现腹痛和腹泻的现象。一般在季节上会因为秋冬的气温低,而发生胃寒腹泻。但在夏季和秋季因为冷饮和空调的使用,同样会导致畏寒现象的出现。

舌苔淡白,容易疲乏,喜欢喝温的饮品、吃温热的食物,胃部不适时吃点温热的食物即可有所缓解,平常也不会感到口渴,秋冬天四肢寒冷。

恶寒:即怕冷,自身感到身体寒冷,即使在室内加穿了衣服或者盖上被子,或者近火取暖也不能缓解怕冷的症状。

食欲下降

胃部的不适常常导致食欲的下降,不仅不思饮食,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所以胃寒会给健康造成威胁和身体的不适,胃重在日常的调养,胃 *** 也只能起到一时的治疗作用,尤其胃寒更需要注意日常的养生。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疾病以及用 *** 问题想要咨询,可点击下方“了解更多”问医生。

如何判断自己是胃热还是胃寒?这些症状一测便知

要说现在什么疾病最使人担心,那一定是胃病,因为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平时都没有讲究健康的饮食,每天吃饭的时间都是不规律的,吃饭的次数也不是很多,大部分的年轻人一觉起来就已经到了十点钟,就选择不吃早餐,但是不吃早餐又是非常伤胃的,所以部分年轻人患上了胃病。

胃病其实也分很多种类,主要有胃热和胃寒,针对于不同的症状,要采取不同的 *** 进行治疗,但是有些人却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属于胃热还是胃寒,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是胃热还是胃寒?

胃热和胃寒都是属于胃部的异常现象,但是这两种情况有明显的区别,光从名字上来说就可以看得出,一种是胃寒,而一种是胃热,胃热和胃寒的症状有明显的不同。

畏寒与胃热症状有什么不同?

胃寒的患者平时比较喜欢吃一些偏冷的食物,比如说像是冷饮和冰激凌,就是这些人最喜欢吃的东西。因为自己经常爱吃寒冷的食物,而且又没有注重胃部的保护,所以使得自己出现了畏寒的症状。这系列的患者经常会出现胃部疼痛的症状,每次痛起来的时候,持续的时间都相对较久,而且部分患者还会在大半夜的时候出现胃痛。

而胃热的患者主要是因为上火引起的,自己平时不注重胃部的保护,经常喜欢吃一些比较辛辣的食物,导致胃部出现了胃热的症状,这部分的患者除了有明显的胃痛情况之外,还会表现出舌苔变厚发黄,整个人气色相对较差,皮肤暗黄,有明显的口臭症状,在和其他人交流的过程当中,会感觉到自己不太受欢迎。

两种患者需要治疗的 *** 也是有区别的,胃寒患者应该要吃一些专门的治疗胃寒的 *** 物,而为热患者除了要配合 *** 物进行治疗之外,还要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不能吃一些辛辣 *** 的食物,要多喝水。除了要吃治疗胃部的专门 *** 物之外,还应该要配合一些治疗上火的 *** 物。

胃寒和胃热是有明显差别的,从症状上就可以知道,到底自己是属于胃热还是胃寒,通过上面提到的两种具体症状,相信很多人已经将自己的症状分辨出来了,不管是胃热还是胃寒,都应该要尽早去医院进行治疗,虽然说胃部疾病并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有部分人只要吃一些胃部治疗 *** 物,马上胃痛,症状就会减轻,但是长此以往,胃会被 *** 。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舌象分析:鼓胀舌,胃胀胃寒、腹胀!中医告诉你怎么调理?

大家来看一下这个舌象啊,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粉丝会出现什么问题。

1、舌质红,说明这个朋友本质是阴虚质。

2、舌苔白,铺满整个舌头,舌边缘有齿痕,可见这个朋友是湿气是比较重,还是寒湿

3、整体舌体是比较鼓胀的,这是气滞,气堵了的表现。气堵在哪,哪里就有胀、满、闷,严重的会有疼痛感。

4、两侧肝胆区鼓胀,考虑有肝郁,这种人容易生闷气,有事喜欢憋在心里,还容易出现两胁的胀痛。

5、舌尖凹陷,这是心气不足,可能会出现心慌心悸,睡眠差,入睡难,血不养神,还容易胡思乱想

6、舌中鼓胀,舌根鼓胀,结合舌苔的表现,痰湿壅滞于胃胀与气滞结结合,这个朋友就容易有胃胀、腹胀,同时不能吃寒凉的,胃口差 *** 也容易粘腻不成形, *** 易尿急、尿频、尿不畅,同时可能伴有前列腺的问题

怎么调理呢?可以用柴胡、青皮、郁金行气开郁,疏肝消滞;用陈皮、半夏、厚朴、茯苓、枳实、木香、紫苏子、桑白皮来健脾去湿,理气消胀。如果吃饭不佳,可以用焦三仙,即山楂、神曲、麦芽三味炒焦后泡水饮用,开胃消食。

舌头出现齿痕,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恢复?

前两天和大家分享了一篇裂纹舌的科普文章,不少病友来询问想要辨证治疗,我们发现,在询问的病友中,有部分人的舌头是有齿痕的。有些朋友认为,舌头有齿痕就是湿气重,其实,并不一定,并非所有的齿痕舌都是湿气重引起的,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齿痕舌的成因和中医调理 *** 。

(舌边有齿痕)

《黄帝内经》认为 :“有诸于内,行诸于外”,意思是说身体体内脏腑的病变通常也会通过一些肉眼可观察得到的症状显现出来的。而舌头就是我们观察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的“窗口”,正所谓观舌知其病,如果身体健康,则舌头一般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上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淡红舌,薄白苔”。

如果体内五脏六腑不和,则也会通过舌头表现出来,其中齿痕舌就是异常舌象中最常见的一种。有调查发现,齿痕舌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发生率约为40%-60%。而且这些人群通常多伴有神疲乏力、肢体困重、纳呆食少、食后腹胀, *** 便溏等症状。

(不同年龄段的齿痕舌发生率比较)

观舌知其病!齿痕舌的形成无非2种原因!

有些朋友会认为,齿痕舌的出现是因为脾虚湿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湿气重了,其实,并不尽然。舌头为血脉丰富的肌 *** 组织,舌体除了有赖于津液的滋润外,还需要气血的濡养。单从这两方面来说,齿痕舌的出现可大致分为两类。一为阴邪阻滞,包括水湿、痰饮、瘀血等的阻滞;二为气血不荣所致。

(1)阴邪阻滞:

俗话说“阴阳调和则身体安康”,阴阳两者是相对的,阴阳平衡则体内的气血可顺畅流动输布至全身。如果阴邪阻滞,使得气血流动受阻,气血不能上荣于舌,致舌体伏而不动,牙齿与舌体交阻 *** ,久而阻滞气血,水津外渗不匀,就会形成齿痕舌。

常见的阴邪有水湿、痰饮和瘀血。中医认为,舌为脾之外候,脾主运化,脾虚失运,则会使得机体津液代谢失常,水湿内停,水湿郁于舌之血脉,渗透舌体肌组织,充盈舌体,使舌体胖大,受到牙齿的挤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齿痕舌,这属于脾虚湿盛型齿痕舌。

痰饮和水湿两者同是津液代谢失常的产物,但相对来说,痰饮会更加黏稠,更易于阻滞气血的运行,使舌体失养,伏而不动,舌头受到牙齿 *** ,久之则会生痕。这一类齿痕舌属于痰饮内停证。

另外,瘀血郁于舌之血脉,会使得舌体充盈,加上血液运行不畅,致舌体得不到新鲜血液的滋养,久之,牙齿 *** 舌体也会导致齿痕。其中,肝血郁滞为常见病因,《中医临证备要·舌边锯痕》也有记载:“舌边缘凹凸不齐如锯齿状,为肝脏气血郁滞”。

(2)气血不荣:

心主血脉,开窍于舌,故此舌于血脉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认为“舌受血则能语”,指的是舌头只有得到血液的充分濡养才能灵活屈伸,清楚言语。若血虚不能上荣于舌,则舌苔的屈伸灵活 *** 也会减弱,不能随意运动,久之就会形成齿痕舌。因血为气之母,所以这一类齿痕舌多见于气血两虚,患者的齿痕舌多淡嫩,并无胖大的特点。

综上所述,齿痕舌的出现并非是脾虚湿盛单一病因,也有可能是因瘀血阻滞或气血两虚致血不荣于舌所致,因此,治疗上,当应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辨证治疗。

中医如何调理齿痕舌?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辨证施治的依据。但中医治病需整体辨证,齿痕舌只是疾病的某一种表现,在实际治疗时,一般还需根据其他症状、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辨治。由于文章篇幅所限,加上医学是一门实践 *** 科学,治病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辨治,故下面仅分享一些常见的类型和治法,仅供参考。

(1)若舌头表现为舌淡红,边有齿痕,或伴有食欲差,脘腹胀满,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水肿,面色淡黄或萎黄,舌苔多白。则多由脾虚、气虚所致。因此,治疗原则为健脾,和中益气。

(2)若舌淡白湿润,边有齿印,或伴有胃寒,肢冷,腹胀, *** 稀溏或易腹泻,多属于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所致。该型齿痕舌可用健脾祛湿,辛温补阳等法治疗。

(3)若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或多伴有身重疲乏,昏沉嗜睡,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 黏腻不爽, *** 不利黄赤;舌苔多黄、厚、腻,则多由湿热痰浊壅滞所致。可依据病机不同采用健脾祛湿、芳香化湿、清热利湿等治法。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往期文章】

舌头为什么有裂纹?3种原因,3种治法,让裂纹舌有效愈合?

【声明】:

1、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 *** 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风险及 *** ,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脾与胃病辨证

脾与胃病辨证

脾胃共处中焦,经脉互为络属,具有表里的关系。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又具有统血,主四肢肌肉的功能。

脾胃病证,皆有寒热虚实之不同。脾的病变主要反映在运化功能的失常和统摄血液功能的障碍,以及水湿潴留,清阳不升等方面;胃的病变主要反映在食不消化,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等方面。

脾病常见腹胀腹痛,泄泻便溏,浮肿,出血等症。胃病常见脘痛,呕吐,嗳气,呃逆等症。

一、脾气虚证

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失调,劳累过度,以及其它急慢 *** 疾患耗伤脾气所致。

【临床表现】纳少腹胀,饭后尤甚, *** 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晃白,形体消瘦或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本证以运化功能减退和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脾气虚弱,运化 *** ,故纳少,水谷内停则腹胀,食入则脾气益困,故腹胀尤甚。水湿不化,流往肠中,则 *** 溏薄。

脾气不足,久延不愈,可致营血亏虚,而成气血两虚之证,则形体逐渐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是脾气虚弱之征。

二、脾阳虚证

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

【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 *** 溏薄清稀,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 *** 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本证以脾运失健和寒象表现为辩证要点。脾阳虚衰,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少。中阳不足,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热。阳虚无以温煦,所以畏寒而四肢不温。水湿不化流注肠中,故 *** 溏薄较脾气虚更为清稀,甚则完谷不化。中阳不振,水湿内停, *** 气化失司,则 *** 不利;流溢肌肤,则肢体困重,甚则全身浮肿;妇女带脉不固,水湿下渗,可见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皆为阳虚湿盛之征。

三、中气下陷证

中气下陷证,是指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泄久痢,或劳累过度所致。

【临床表现】脘腹重坠作胀,食后尤甚,或便意频数, *** 坠重;或久痢不止,甚或脱 *** ;或 *** 下垂;或 *** 浑浊如米泔。伴见气少乏力,肢体倦怠,声低懒言,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弱。

【证候分析】本证以脾气虚证和内脏下垂为辨证要点。脾气上升,能升发清阳和升举内脏,气虚升举无力,内脏无托,故脘腹重坠作胀食入气陷更甚,脘腹更觉不舒。由于中气下陷,故时有便意, *** 坠重,或下利不止, *** 外脱。脾气升举无力,可见 *** 下垂。脾主散精,脾虚气陷致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反 *** *** ,故 *** 浑浊如米泔。中气不足,全身机能活动减退,所以少气乏力,肢体倦怠,声低懒言。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弱皆为脾气虚弱的表现。

四、脾不统血证

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脾虚,或劳倦伤脾等引起。

【临床表现】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 *** 过多,崩漏等。常伴见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

【证候分析】本证以脾气虚证和出血共见为辨证要点。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则血溢脉外。溢于肠胃,则为便血;渗于 *** ,则见尿血;血渗毛孔而出,则为肌衄;由齿龈而出,则为齿衄。脾虚统血无权,冲任不固,则妇女 *** 过多,甚或崩漏。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皆为脾气虚弱之症。

小结 脾病虚证鉴别如下

相同症:腹胀纳少,食后尤甚,便溏肢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不同症:

① 脾气虚:形体或浮肿或消瘦。

舌苔:舌淡苔白。

脉象:缓弱。

②脾阳虚:腹痛喜温喜按,肢冷尿少,或肢体困重,或浮肿,或带下清稀。

舌苔:舌淡胖,苔白滑。

脉象:沉迟无力。

③中气下陷:脘腹坠胀,或便意频数, *** 坠重;或久痢脱 *** ,或 *** 下垂,或 *** 浑浊如米泔。

舌苔:舌淡苔白。

脉象:弱。

④脾不统血: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 *** 过多,崩漏等。

舌苔:舌淡苔白。

脉象:细弱。

五、寒湿困脾证

寒湿困脾证,是指寒湿内盛,中阳受困而表现的证候。多由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淋雨涉水,居处潮湿,以及内湿素盛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胀痛食少便溏,泛恶欲吐,口淡不渴,头身困重,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 *** 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 *** 短少。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证候分析】本证以脾的运化功能发生障碍和寒湿中遏的表现为辨证要点。寒湿内侵,中阳受困,脾气被遏,运化失司,故脘腹痞闷胀痛,食欲减退。湿注肠中,则大使溏薄。胃失和降,故泛恶欲吐。寒湿属阴邪,阴不耗液,故口淡不渴。寒湿滞于经脉,故见头身困重。

湿阻气滞,气血不能外荣,故见面色黄晦。脾为寒湿所困,阳气不宣,胆汁随之外泄,故肌肤面目发黄, *** 晦暗如烟熏。湿泛肌肤可见肢体浮肿; *** 气化失司,则 *** 短少。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皆为寒湿内盛的表现。

六、湿热蕴脾证

湿热蕴脾证,是指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常因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酒酪酿湿生热所致。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脾的运化功能障碍和湿热内阻的症状为辩证要点。湿热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故脘腹痞闷,纳呆呕恶。脾为湿困,则肢体困重。湿热蕴脾,交阻下迫,放 *** 溏泄, *** 短赤。湿热内蕴,熏蒸肝胆,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故皮肤发痒,面目肌肤发黄,其色鲜明如橘子。湿遏热伏,热处湿中,湿热郁蒸,故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七、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临床表现】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 *** 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见逆,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胃阴不足,则胃阳偏亢,虚热内生,热郁胃中,胃气不和,致脘部隐痛,饥不欲食。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润大肠,放 *** 干结。胃失阴液滋润,胃气不和,可见脘痞不舒,阴虚热扰,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阴虚内热的征象。

八、食滞胃脘证

食滞胃脘证,是指食物停滞胃脘不能腐熟所表现的证候。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脾胃素弱,运化失健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胃脘胀闷疼痛,嗳气吞酸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得减,或矢气便溏,泻下物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

【证候分析】本证以胃脘胀闷疼痛,嗳腐吞酸为辨证要点。胃气以降为顺,食停胃脘胃气郁滞,则脘部胀闷疼痛。胃炎和降而上逆,故见嗳气吞酸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实邪得消,胃气通畅,故胀痛得减。食浊下移,积于肠道,可致矢气频频,臭如败卵,泻下物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为食浊内积之征。

九、胃寒证

胃寒证,是指阴寒凝滞胃腑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腹部受凉,过食生冷,过劳倦伤中,复感寒邪所致。

【临床表现】胃脘冷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拘急剧痛,遇寒加剧,得温则减,口淡不渴,口泛清水,或恶心呕吐,或伴见胃中水声漉漉,舌苔白滑,脉弦或迟。

【证候分析】本证以胃脘疼痛和寒象共凶为辨证要点。寒邪在胃,胃阳被困,故胃脘冷痛。寒则邪更盛,温则寒气散,故遇寒痛增而得温则减。胃气虚寒,不能温化精微,致水液内停而为水饮,饮停于胃,振之可闻胃部漉漉水声,水饮不化随胃气上逆,可见口淡不渴,口泛清水,或恶心呕吐,舌苔白滑,脉弦或迟是内有寒饮的表现。

十、胃热证

胃热证,是指胃火内炽所表现的征候。多因平素嗜食辛辣肥腻,化热生火,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所致。

胃寒和胃热的舌苔图,胃寒和胃热的疼痛区别-第1张图片-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或食入即吐,或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齿衄口臭, *** 秘结, *** 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胃病常见症状和热象共见为辩证要点。热炽胃中,胃气不畅,故胃脘灼痛。肝经郁火横逆犯胃,则吞酸嘈杂,呕吐,或食入即吐。胃热炽盛,耗津灼液,则渴喜冷饮;机能亢进,则消谷善饥。胃络于龈,胃火循经上熏,气血壅滞,故见牙龈肿痛,口臭。血络 *** ,血热妄行,可见齿衄。热盛伤津耗液,故见 *** 秘结, *** 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胃热内盛之象。

小结 胃病寒热虚实的鉴别

① 胃寒:

疼痛 *** 质:冷痛。

呕吐:清水。

口味与口渴:口淡不渴。

*** :便溏。

舌象:舌淡苔白滑。

脉象:沉迟。

②胃热:

疼痛 *** 质:灼痛。

呕吐:清水。

口味与口渴:渴喜冷饮。

*** :秘结。

舌象:舌红苔黄。

脉象:滑数。

③胃阴虚:

疼痛 *** 质:隐痛。

呕吐:干呕。

口味与口渴:口咽干燥。

*** :干结。

舌象:舌红少苔。

脉象:细数。

④食滞胃脘:

疼痛 *** 质:胀痛。

呕吐:酸腐食物。

口味与口渴:口中腐酸。

*** :酸臭。

舌象:舌厚腻。

脉象:滑。

老吾老:人们为什么会有口臭?原因也许和你想象的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难言之隐——口臭,这可能是因为平时刷牙的习惯不太好,或者身体有一些疾病造成了我们的口臭。通常情况下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胃热症状导致了我们的口臭,也会去吃一些清热败火的食物,然后去改善胃热的症状,达到消除口臭的目的。但效果往往事与愿违,部分人的口臭得到了改善,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口臭现象仍然存在。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区别效果呢?这是因为我们身体出现口臭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胃热,还可能和其他疾病有关。带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导致我们口臭的几种原因,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胃热

首先要说的是胃热,当我们的胃部热症严重,舌苔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发红、发黄等等,此时都会引发口臭现象。然而实际上,有真正为热引发的口臭并不多见,所以我们不必长期吃一些清热的食物,可能会因为食物中的寒 *** ,使我们身体出现其他疾病,比如胃寒。

【2】胃寒

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胃热导致口臭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导致口臭的原因往往是胃寒而不是胃热。当人们的身体有胃寒症状时,舌苔会表现出发白,而且舌苔比较厚,口臭现象严重,反反复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吃一些做的食物,也可以喝生姜水,口含生姜也是一种缓解胃寒的 *** 。除此之外,日常饮食也是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因为喝生姜水等,改善胃寒的 *** ,只能缓解胃寒。如果大家平时继续吃大量的寒 *** 食物,我们的微寒就一直存在,口臭也无法消除。

【3】恶 *** 肿瘤

除了胃寒和为热症状以外,若人们患上恶 *** 肿瘤,也可能有口臭的情况。因为部分组织结构可能坏死的并且 *** ,然后发出臭味,也就是人们直观感受到的口臭。这种口臭出现的原因通常可能是消化道癌症,比如食道癌,肺癌等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口臭比较严重,也是需要考虑到恶 *** 肿瘤的原因,同时也要及时就医治疗,千万不要错过更佳的治疗时间。

总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口臭,也要找到口臭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去吃清热的食物。口臭的原因不仅仅是胃热,包括胃寒恶 *** 肿瘤等都会导致口臭,食用寒 *** 食物反而对身体健康不利。

你是胃寒还是胃热,中医大夫教你如何区分?

同样是胃病,胃寒和胃热的症状是不同的,病因是不同的,治疗 *** 也是不同的。

引起的原因:

胃寒大多是由于吃了冰冷的食物,饮食没有规律,暴饮暴食所引起的。

胃热多数由于吃了过多辛辣、油炸的食物所引起来的胃积热气导致的。

症状:

1. 疼痛

胃寒的疼痛病位固定不移,是一种刺痛的感觉,像 *** 的一样。

胃热的疼痛病位是不固定的,而且是属于胀痛,拒绝按压。

2. 舌苔

胃寒的舌苔水滑,舌面看起来水液、黏腻,让人感觉不清爽,舌头中间的沟也很明显。

胃热的舌苔黄腻,舌苔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油腻状的、颗粒状的舌苔,颜色是 *** 。

3. 二便

胃寒的人 *** 清长; *** 稀、不成形。

胃热的人 *** 色黄; *** 干燥,经常出现便秘的现象。

4. 口气

胃寒没有口气;

胃热会出现口苦、口臭的症状。

5. 饮食

胃寒的人喜欢喝热饮,吃了温暖的食物或保暖后胃痛会减缓,怕吃冰凉的食物,遇到寒冷胃部不适会加重。可以多吃生姜红枣红糖水以及热 *** 食物。

胃热喜欢冷饮,容易感觉肚子饿。可以多吃点梨,西瓜等食物进行调理。

治疗 *** :

胃寒主要以温补 *** 的 *** 物治疗,比如温胃舒、附子理中丸可以健脾温胃。

胃热主要是以清热解毒的 *** 物,比如牛黄清胃丸。

脾有病,舌头会有哪些异常?

虽然舌头一直都在口腔当中,但是大家却很少会关注它的变化,舌头可以说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一旦脾脏出现异常,舌头就会有明显的变化。找老中医看病的时候,都会让你先伸出舌头,就是通过舌头来观察问题,老中医表示:若是发现舌头有4个表现,必须尽早调理脾脏。

脾脏异常的人,舌头会有哪些症状?

之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舌头会有烧灼感。除了舌头感觉不舒服之外,嘴巴里还总是感觉苦苦的,尤其是早上刚刚起床的时候,症状会更加明显,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喝水才能缓解症状,出现这种情况,便是脾脏异常的表现,需及时对脾脏进行调理。

第二个是舌苔变得厚腻,且颜色发黄。脾脏虚弱,体内湿气重的情况下,舌苔会变得黄腻,需要及时的将体内的湿气祛除,才能改善 *** 的症状。舌苔厚腻、颜色发白,则意味着体内湿寒严重,做好保暖措施,多晒晒太阳,多用热水泡脚,有助于祛除体内的寒气。

第三舌头出现裂痕。正常情况下,舌头是不会有裂痕的,但是脾脏有病的人,运化能力会出现异常,大量的水分堆积在体内,会引起舌头浮肿。舌头变胖之后,牙齿不断的咬到舌头,就会导致舌头上出现裂痕,发现自己有这种情况时,应该引起重视。

第四点,舌头边缘有齿痕。脾脏虚弱的人,舌头变化是比较明显的,舌头发胖,且舌头边缘有齿痕。出现这种现象多半是湿气过重的表现,必须及时的采取措施,否则拖延下去,可能会影响脾胃正常的功能。

大家不妨观察一下自己的舌头,如果是发现有这四种 *** 的变化,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给身体带来更多的麻烦。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养脾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出现 *** 的症状。

如何养脾比较好?

想要保护脾脏的健康,可以多吃一些温 *** 的食物,,多吃一些可以祛除体内的寒气。日常饮食更好以清淡为主,少吃 *** *** 的食物,控制好每顿摄入的量,可以避免加重脾胃的负担。若是有胃寒症状,可以喝点温水,能够驱散寒气,让身体变得温暖起来。

平时多做吞咽唾沫的动作,对脾胃健康是有好处的。经常做这个动作,可以益气养血,延年益寿,健脾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很多上班族长时间的久坐,平时没时间运动,血液循环慢,对脾胃健康是不利的。平时可以拉拉筋,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让脾脏得到更多的血液滋润,继而改善脾脏的不适。

发现舌头有 *** 的症状之后,一定要及时的采取措施,不及时调理,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日常饮食中多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清淡进食,可以保护脾胃的健康。另外还要注意多运动,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可以增强体质,增加脾胃功能,提高身体的运化能力,不仅能加快体内寒气和湿气的散发,也能让脾胃变得更强大。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脾脏的问题会得到改善。

舌诊哥:脾胃虚寒舌象舌诊,脾胃虚寒,免疫力差,感冒就爱找上门

舌诊哥,每天坚持帮助大家分析舌象。

从整体上来看,舌象的特点是。

1、舌质暗红、苔偏白腻,

提示他阳虚,或者饱受风寒外邪的侵扰!

而且夹杂着湿!!

2、舌中到舌根有明显的裂纹,是血衰!

也是典型的脾肾阳虚的体现。

后面通过聊天得知,

33男,之前开餐馆病了停下来养病1年多。

根据他的描述,

之前有几年都在晚上2点后才入睡,

白天起不来晚上睡不着,经常便血有内痔,

居住在1楼潮湿环境5年湿气特别重,

工作的餐馆天天吹空调,

而且饮食不规律,有宵夜习惯。

工作压力大又累,

夫妻关系又不好,经常生闷气,

从2018年10份开始出现咽部异物感,

于是去医院做各种检查,

医生都是没事就是咽炎,

中医就是肝郁气滞血脂有点高。

他说他当时不懂,

每天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得什么严重病一直不好,

胡思乱想,情绪低落,容易发脾气,

一直到2019年4月去做胃镜肠镜,

只有浅表 *** 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于是开始杀菌,失败过一次,

又继续杀终于成功,

到5月底咽部异物感消失了,

但是接着肠胃就出现问题了。

开始是胀气,咕噜叫,屁多,

吃不了多少东西。

直到2019年10份症状减轻了点,

但是开始经常胸闷鼻子不通气气短,

特别焦虑时症状明显, *** 塘不成形,

下午后晚饭不能吃多,吃了就胀气。

直到现在,主要症状就是,

容易感冒体质特别差,

脸上口腔舌头容易上火长痘痘,

习惯喝热水。不敢吃冷冰油炸食物水果,

一吃就不舒服,肚子胀,

第二天 *** 更不成形。

还有就是持续半年时间,不管多晚睡,

早上7到9年会肚子不舒服醒是胀酸紧的感觉,

起来不管想不想 *** ,必须 *** ,就会塘。

而且得吃点早餐才会好一点,

*** 潮湿, *** 黄、少!

看病基本看的都是中医,

看过十几个中医,

基本判断就是,

肝郁脾虚,气滞,阳虚,阴虚,心阳虚。

看了这么多中医,

现在就能完全确定下来了,

他重点核心就是脾肾阳虚!

就最直接的现在要解决的问题,

就是脾胃!因为他现在已经是伤到了。

而脾胃虚寒的人,普遍抵抗力弱,

常容易感受风寒,

而出现鼻塞流涕感冒等症状。

另外饮食稍有不慎,

也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的症状,

而且他舌淡苔白有齿痕,

也属于脾胃虚寒的问题,

治疗上应用温阳散寒、健脾和胃等 *** 。

现在解决思路是关键,

特别是他这样的脾胃阳虚寒凝症状,

我首先考虑的是,

附子理中丸或桂枝人参汤,

这个是补脾温阳散寒的经典方,

适用于脾胃虚寒而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

容易腹痛腹泻、容易外受风寒、四肢冰凉,

胃寒、怕冷等症状。

如附子理中丸,是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加入附子增强了健脾温阳的作用;

桂枝人参汤是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

加入桂枝起到解表温中温通的作用;

两个 *** 方都是在理中丸之上变化加味,

基础都能够治疗脾阳不足,

以及脾阳亏虚而导致水湿痰湿症状。

也可以在理中丸之上加入桂枝(或肉桂)、附子,

成桂附理中丸,也可以做汤剂入 *** ,

能够很好的解除脾胃阳虚,

以及阳虚寒凝湿阻气滞导致的相关症状。

此类 *** 方阴虚内热的慎用,

阳虚寒凝的放心使用,或加大用量,

多数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然后,他的情况还得疏解一些肝气,

这样就更好了。

说到底什么都不是你的,

只有健康是你的,

如果你也关注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拍个舌象,我们一起来好好看看。



*** 加载中...

标签: 胃寒 舌苔 疼痛 区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