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养鱼老道,关注更多观赏鱼实践知识,让我们简单养水、轻松养鱼!
前言
大约在一个月之前捞鱼虫的过程中,不慎带上来几条小小的麦穗鱼,看样子就是一些刚出生没有多久的小麦穗,它们还没有红绿灯的一半的个头大,本来想把它们扔掉,但是想想扔掉了也怪可惜的,我就直接把它们放到了三湖鱼的鱼缸里。
经过了激烈的追逐之后,有两条个体较大的麦穗鱼和三条红绿灯鱼,它们还是在三湖鱼和虎皮、迷你鹦鹉鱼的口中幸运地活了下来,现在那条大的麦穗鱼已经有两个红绿灯大了,虽然说身上没有什么颜色,看起来就像是不会发色的一眉道人,不过它们在鱼缸里还是相当活跃的,抢食异常凶猛,生长速度也不是很慢。
一、到处都是的麦穗鱼,小孩子钓起来很过瘾
麦穗鱼是我国很多地区最为常见的一种原生鱼,它们属于鲤亚目、鲤科,体长、稍侧扁,行动迅速、喜群居,更大的也不过10厘米左右,一般的都是以各种小鱼虫为食,广泛生活与池塘、湖泊、沟渠等地,每年五到六月繁殖,雄鱼还有护卵的行为。
很多朋友可能小时候都有钓过这种麦穗鱼,因为它们的分布太广泛了,而且它们都比较贪吃,数量又众多,小孩子们经常以钓取它们为乐。
因为我们这里地处沿海,对于淡水鱼没有什么可以吃的概念,大部分以食用海水鱼为主,所以说最早钓上来的麦穗鱼大多数都是用来自己饲养着玩,或者用来喂鸡、喂鸭,喂猫了。
养鱼老道记得最初使用的工具,好像就是小小的罐头瓶了,在里面放点鸡肠子之类的东西,找个小石头压起来,用绳子拴着顺到水里,很快麦穗鱼就上勾了,然后再快速提起,里面就有不少的麦穗鱼了。
后来就是直接使用脸盆了,用一个纱网罩着,留有一个圆口,里面放点馒头加上面酱之类的东西,等到提上来的时候,能够捉到很多很多的小鱼,那个时候对于小孩子来讲,可是天大的快乐了,不像现在的小孩子,除了打游戏上网,就不知道童年里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如果把麦穗鱼也算作观赏鱼的话,可能我最早饲养的观赏鱼,就是麦穗鱼和小泥鳅了。
二、地笼钓麦穗,用来投喂中大型观赏鱼,美死了
后来,由于饲养有各种中大型观赏鱼,比如说银龙、金龙、地图、鹦鹉、招财猫之类的,麦穗鱼就成了投喂它们更好的食物了。
那时候就有地笼出现了,也不是很大,几块钱就能够买上好几个,里面就有专门的放置鱼食的地方,把诱饵放进去之后,直接把地笼扔到水里,随便找个木棍或者小石头做个记号,一天就不必管了。
到了第二天清晨,早早的就去收网,里面的麦穗鱼就会有很多很多,有时候还能够看到些许龙虾和一两条鳑鲏鱼,那可就赚大发了。
遇到麦穗鱼厚的时候,根本不用等到第二天,那可是十分钟一提网都来不及,乌压压的全是鱼。
麦穗鱼看样子还是属于高氧鱼,数量多了离开水面就死,有的时候就得捞完了提着水桶立刻往家赶,回到家里以后,把它们直接放到备用缸里,打上氧气,很快它们就会缓过神来,到处游动了。
如果是盛夏季节,打氧不及时,它们就会大量的死亡,不过那也不要紧,我们可以直接把它们用清水洗净,放到冰箱里冷冻起来,等到喂鱼的时候,再化冻就可以了。
三、中大型观赏鱼抢食麦穗鱼很过瘾
小地图鱼是鱼缸里绝对的吃货,还有小的巴西亚,它们抢食麦穗鱼的速度极快,一条十厘米左右的地图鱼,嘴里可以含上十来条大的麦穗鱼,把自己的嘴巴塞得满满的还不过瘾,而鹦鹉鱼的嘴巴就较小了,只能够一条一条的吃。
银龙鱼相对也很吃亏,可以给它们投喂一些刚刚死去的或者半死不活的小麦穗,它们可以在水面上迅速抢食。
当时的池塘水质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污染,小麦穗鱼个个都是油光铮亮,回到家后也不用做任何的消毒处理,直接投喂给观赏鱼就很好。
一般的五月中旬开始饲养这些热带鱼的幼苗,随着小麦穗鱼的渐渐长大,小鱼苗也在飞速的成长,到了冬天就可以吃冰的麦穗鱼了,一年也不会缺少食物,比起购买的什么饲料鱼还要放心的多,因为像泥鳅、小红草之类的,还要担心各种疾病和下药等问题,天然捕捞的麦穗鱼根本无需担心这些。
四、水质污染之后,麦穗鱼患病较多
后来由于一些工厂的设立,我们经常捞取麦穗鱼的池塘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即使是在风平浪静的晴天,也能够看到一些死亡的麦穗鱼漂浮在池塘的水面上,在捞取的过程中,有很多麦穗鱼都是身上严重溃烂。
虽然说有些中大型观赏鱼对于这些疾病是免疫的,但是那也仅限于它们吃到肚子之后,如果是有患病的麦穗鱼长期滞留在鱼缸里,某些观赏鱼就会被传染上疾病,所以说我们就不太敢再去投喂了,即使是冰冻的也要小心翼翼。
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得找个单独的鱼缸把它们精心饲养着,病情严重的直接扔掉,症状轻的,直到完全恢复之后,才能够投喂给观赏鱼,所以后来就不去捞取这种小野鱼了。
幸运的是,现在的池塘污染有了明显的改善,小麦穗鱼又逐渐的多了起来,但是现在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再去捞取它们了,只是偶尔到室外捞取鱼虫的时候,能够有幸碰到几条罢了。
五、后续
如果说麦穗鱼的数量渐渐增多,室外池塘的污染逐渐减少,麦穗鱼作为中大型观赏鱼的幼鱼食物,其营养价值还是很高的,而且获取方式比较的容易,有兴趣的鱼友们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我倒认为,只要是有足够的饲养环境,它们比起市面上售卖的那些饲料鱼还是在营养价值上要高出很多的,毕竟它们是纯粹的野生鱼,常年吸收日月之精华,摄取的也是天然的饵料,对于任何观赏鱼的成长都会很有帮助。
遇到体型较小的麦穗鱼,即使是燕鱼之类的观赏鱼,它们也是可以摄食的,包括了锦鲤、七彩、三湖鱼,甚至于虎皮鱼,只要是它们的嘴巴能够吃的进去,麦穗鱼应该是它们更好的食物了。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萌宠小戏精#
生活的农村的小伙伴肯定都见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干涸了很久的池塘、河沟,夏季经历过一场大雨之后,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里面有小鱼在游动。
这时候很多人都很疑惑,水里的鱼到底是哪里来的?
家里懂行的人往往会以“有水就有鱼”,“千年草籽,万年鱼籽”等说法进行解释,但这短短的两句话似乎并不能消除我们心中的疑惑。
那么鱼卵离开水到底能活多久?“万年鱼籽”的说法又是否靠谱呢?相信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一直是很多网友们都期待揭开的谜底,现在我们就用一篇文章和大家聊一聊这些问题。
水里的小鱼到底哪里来的?
要了解上面的疑惑,我们先来看看干涸已久的池塘中,重新存水之后,里面的小鱼到底是哪里来的?
生命不会凭空产生,有鱼必定会有鱼卵。
最直接的说法就是土壤里面存有尚未孵化的鱼卵,当河水干涸之后,埋在土里的鱼卵进入休眠状态,等到降水后再次孵化出来,这样的解释对一些之前有鱼类生活的水域来说,完全能说得过去。
但是问题来了,一些从来没有生活过鱼类的地方,一旦积水超过一定深度,过一段时间也会有小鱼孵化出来,这个问题又怎么解释?
在这里我们不妨提出几个假说,看看哪个更靠谱。
1、被其它动物带过来的。鸟类、蛙类等动物在迁徙的过程中,将其它水域中的鱼卵带了过来。比如,青蛙在迁移的时候,身体上粘着其它鱼类的受精卵,麦穗鱼等小杂鱼往往会有向其它水生生物身上产卵的习惯。
2、从其它水域主动游过来的。对于两个相互隔离的水域,鱼类想要完成迁移存在一定难度,但有一种“会走路”的鱼,具有翻山越岭的能力,可以迁徙到另外一个完全隔离的水域,这种鱼就是过山鲫。
除了过山鲫之外,其它鱼类能从另外一片不相连的水域迁移过来的概率很小。
3、土壤里面有保存了很久的鱼卵。这片区域的土壤里含有很久以前的鱼卵,积水后孵化成小鱼。这就是家里老人们常说的“万年鱼籽”,土壤里面可能藏匿着很多年前的鱼卵,积水之后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孵化成小鱼。
对于上面三种假说,小编认为靠谱程度之一种情况的概率更大,第二种情况存在一定可能。
第三种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另一个问题:鱼卵离开水之后,能存活多久?“万年鱼籽”的说法到底靠不靠谱?
鱼卵离开水之后,还能存活多久?
关于“万年鱼籽”的说法,往往和“千年草籽”连在一起。而“千年草籽”已经被证实为真实存在的东西,例如一些沉睡了上千年的莲子,经过人工培育之后仍能发芽、开花。
但草籽作为植物,寿命和动物有着天壤之别,那究竟是什么理论支撑着“万年鱼籽”之说?
编者查询多方资料,并未找到这样的佐证。
按照一般鱼类3-10年的寿命来看,鱼卵的存活时间超过其自然寿命应该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明白这一点其实就不难弄清楚上述问题的答案:“万年鱼籽”只不过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但在干涸的池塘中,如果条件适宜,部分鱼类的卵也会存活一段时间。比如我们常见的麦穗鱼、鲫鱼的卵,在池塘干涸之后可能会存活几个月时间。当雨季来临之后,它们便会孵化成小鱼,这也是我们看到一些干涸很久的鱼塘,会再次出现小鱼的主要原因。
非洲的鳉鱼就很有说服力!
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鳉鱼进化出了耐干旱的能力,在旱季来临之前它们会把鱼卵产进河底的泥土里,鱼卵最长甚至可以存活1-2年,等到再次降雨时,幼鱼便会破壳而出。
就算这种耐干旱的鳉鱼,鱼卵的存活时间也不过数年而已。因此,“万年鱼籽”的说法并不可信。
不过,也不排除会有极端特殊的情况存在。在极寒的条件下,被快速冷冻的鱼卵,会不会在数千年之后孵化?例如北极、南极的冰层中,如果存在数万年之前冰冻的鱼卵,有没有成功孵化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这种情况存在的概率非常小,按照人类目前的技术和认知,如果想要让一个细胞沉睡数千年之后能够再进行复苏,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其温度下降到零下196摄氏度,在不借助现代科技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因此,“万年鱼籽”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自然条件下,鱼卵保存一年以上还能继续孵化,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真想养鱼不死鱼?多年的亲自实践,只有这几种观赏鱼可以做到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和大家一起轻轻松松养水、快快乐乐养鱼,敬请鱼友们关注!
咱们说养鱼,如何能够做到不死鱼?其实是没有答案的,就算是从寿命上看,任何观赏鱼也得拜拜,尤其是小型观赏鱼的寿命更短,一般就是两三年。
再加上各种疾病、各种意外情况,水质、水温、密度、投喂不注意,死鱼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一件事情了。
随着这几年的再次饲养观赏鱼,我感觉也就是以下这些品种吧,相对来讲,死亡率是极低极低的,不能说一条不死,但是损失极少极少。
一、鳑鲏、虾虎、麦穗鱼,我看条纹小鲃也不错,还是原生鱼体质最棒啊
关键是有些鱼友不喜欢它们,感觉它们不像观赏鱼,或者是个体太小,喜欢大型的,大型的原生鱼其实也有很多,只是生性大多比较凶猛,个体也很大。
只要是野采的小原生鱼,在我看来,有个鱼缸,简单造景,加个小过滤,饲养密度不要太大,几乎能够做到全活,除了部分跳缸自杀的以外。
二、斑马、孔雀鱼之类的,去弱留强,活下来的都很好,几乎不患病
我们说斑马、孔雀鱼之类的,就是牵扯到购买之前的体质问题,或者交叉感染。
像是杂袍类的孔雀鱼,各种小斑马,只要体质很棒,几乎没有什么死亡率,我的四条小斑马,到现在已经两年了吧?还有一个嘴巴总是合不上,也生活得很好。
孔雀鱼只要是活着,就有小鱼不断出生,可以不断推陈出新的,就算是老鱼死了,小鱼还在,也能不断延续下来。
至于说其他的卵胎生观赏鱼,就没有那么容易饲养了,再者就是那个观背青鳉,稻田鱼,它们也比较皮实。
三、斗鱼如果单独饲养,水温恒定、保证水质,死亡率也很低
再就是各种斗鱼了,包括了国斗、泰斗,基本上都很容易饲养。
唯一牵扯到的问题,就是饲养容器太少了,水质不好管理或者水温变化太大,达不到22度以上,很多泰斗就会患上白毛病,然后就会死去。
如果注意到这些问题,投喂个丰年虾或者小鱼饲料啥的,活个两三年都没有什么问题。
四、水虎鱼是真皮实,也很漂亮
再就是水虎鱼,确实真皮实,只要挨过了它们那个神经压抑期,以后就会顺风顺水,基本没有死亡率,水质、水温也不必过于仔细,20度以上,好吃好喝伺候着,问题就不大。
就是这东西食物一旦供应上了,长势太快,需要及时分缸,避免内斗,而单独饲养的那些脾气更为暴烈的水虎鱼,价格都偏高,不适合新手饲养。
五、金鱼能想到的只有鎏金,但是,栽头、失漂是常事,睁一眼闭一眼,养着也行
不管是什么观赏鱼,好品种、好品相的,都不会在普通鱼店出现。
只要是价格较低的通货品种,体型都不可能完美,所以鎏金金鱼养过一段时间以后,就可能栽头失漂了,不过,它们在金鱼中,算是最皮实的了,死亡率也不高。
新手可以尝试饲养,毕竟它们才算是真正的金鱼,草金鱼就不算数了吧。
六、各种吃货都比较容易饲养,中大型那些大鲶鱼
我们能想到的,招财猫、汗鲨、大嘴鲸、小丑武士、鸭嘴之类的,有很多。
这些东西和水虎一样,我发现凡是吃货、个体较大的、性情凶悍的,小时候胆子都特小,只要长到一定的个头,那可是什么病也不会有,就是一个吃。
因此来说,它们比较容易饲养,只是不能随便放生,包括了水虎鱼。
七、迷你鹦鹉鱼、红肚凤凰鱼、杂鲷
迷你鹦鹉鱼和红肚凤凰,死亡率也不大,除非是水质、水温我们长期不注意,不管理。
再者就是它们的繁殖力很强悍,比孔雀鱼都厉害,也是可以不断繁衍生息下去。
小杂鲷吧,也很皮实,适合新手饲养,但是呢,内斗相当厉害,需要水体大、遮蔽物多、食物充足才可以,饲养个一年两年的,也没有大问题。
基本上也就这么多了,根据鱼友的反馈,包括了鹦鹉鱼、地图鱼,也会患病,也有死亡的,只能说是相对容易饲养,而上述的这些观赏鱼,即使在新手手里,死亡率都很低,比较适合新手选择。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好养活、漂亮又适合孩子养的鱼有哪些?看完这个再也不怕把鱼养死“妈妈,我知道为什么叶子到了秋天就变黄”
“妈妈,我知道天上为什么有时候下雨,有时候下雪,有时候又是下冰雹”
“妈妈,你还想知道什么,我都告诉你”
好家伙,小勋现在已经变得这么狂妄自大?看样子,我以后得喊他大勋了,他再也不是那个整天用奶萌奶萌的声音问我“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宝宝了。
好吧,不得不承认,孩子总会慢慢长大,总会翅膀变硬,甚至还会嫌弃父母“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呀”。
很多人说,父母总要接受自己的孩子终归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其实啊,父母还得接受孩子总有一天会变得比你强,懂得比你多,总有一天,他们也会用那句话来形容我们:
妈妈,你要不停的学习啊,不前进就等于退步。
你看,当初我们教育他们的话,现在都成了他们反过来教育我们的至理名言了。
我仔细一想确实是的,小时候我每天陪着他看科普动画片、读绘本、看百科书,自己的确学到了很多知识。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尤其是他现在会自主阅读之后,我就开始放养。他一问我问题,我就说:你自己学着上网找答案呀、你自己学着读书呀、你很棒的,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后来,答案是找到了,结果就是他越来越“百晓”,我越来越“ *** ”,最后演变成他越来越盲目自信,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比妈妈还要厉害。
我怎会轻易认输,所以又开始和他一起看百科书,毕竟学海无涯啊,不学习就等于退步啊,都是自己说的话(挖的坑),不得自己去实践嘛。
前阵子他迷上了养小鱼,又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很多问题老母亲也无能为力,为此特地买了一套《小亮老师的博物课》,其中有一册就是讲“深不可测的水生动物”。
以前我们一起看《动物兄弟》动画片时,其实也了解了很多动物的特点和习性。但毕竟那些动物离我们太遥远,很多动物只能在动物园或者书里能见到,生活中就很难接触到。
小亮老师的博物课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里面介绍的生物非常接地气,就拿小勋最近迷上的养小鱼这件事来说吧,水生动物这一册里就讲到了我们平时会吃到的鳗鱼饭、公园池塘里的鱼是什么鱼、什么鱼适合小朋友养、鱼也分地盘?
我一看这也太接地气了吧,平时我们看到的科普书都是:美洲虎,它主要分布在某某地区,从某某时代开始……
这本书倒好,全是和小朋友息息相关的话题,果然还是中国人了解中国小朋友的小脑瓜。小亮老师在全网有2000万粉丝,最擅长动植物科普,还被这个科协评为“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之一。
下面我来给家长朋友们答疑了,好让你们也可以在小朋友面前显摆显摆:你看,老妈/爸也是知道点干货知识的吧,下次别再在我面前狂妄了啊。(是不是想想就觉得扬眉吐气)
1、我们还能吃到鳗鱼饭吗?
2018年,有人发了一条微博,说他了解到鳗鱼已经被吃到濒危,即将灭绝。
什么?那我们还接着吃鳗鱼饭可不就是加速鳗鱼的灭绝了?我们都成帮凶了?
鳗鱼确实已经是濒危物种了,尤其是欧洲鳗鲡,我们平时吃到的是日本鳗鲡,也临近濒危。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很多餐厅在卖鳗鱼饭呢?那是因为宣布鳗鱼濒危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没有法律效力,它只能宣布哪种动物濒危,但不能禁止动物买卖。所以日本鳗鲡虽然濒危,但捕捞、买卖都是合法的。这也是为什么餐厅还在卖鳗鱼的原因。
又有人疑惑了,既然野生鳗鲡濒危,那我们可以人工养殖呀。可是鳗鱼并没有那么好养,很多小鳗鱼会在一个关键时期——柳叶鳗期死亡。
这个时候的小鳗鱼全身透明,像纸片一样薄,形状像树叶,所以叫“柳叶鳗”。这个时期的鳗鱼在人工环境里什么都不吃,饿死了。因此,人工繁殖一直没有成功。
后来虽然有科学家研究了柳叶鳗愿意吃的食物,但是这些饲料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只能在实验室里完成,花费十分昂贵,因此这样养出来的鳗鱼价格也非常高。
我们现在在市场上买到的鳗鱼,依然是从野外捕捞鱼苗,然后人工养殖长大的。
其实,鳗鱼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本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食物,所以为了拯救鳗鱼,我们就先不吃鳗鱼吧。
2、公园池塘里的鱼是什么鱼?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以前小勋就问过我几次,我都没找到答案,这次终于在书里翻到了答案。
一般来说,池塘里比较常见的有原生的、本土的小鱼,还有斗鱼、虾虎、鳑鲏等。
斗鱼:俗称国斗,它分为圆尾斗鱼和叉尾斗鱼两种。它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好养活。只需要找一个干净的玻璃瓶,装上水,把它放进去,每天喂一点米饭粒,它就能活好长时间。
因为它生命力非常强,对水质的要求也低,并且它喜欢安静的水,不喜欢流水,只要用小盆装点水,它就能活。
不过,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你要养斗鱼的话,一个缸里更好只养一条。因为它们爱打架,可能会导致受伤或死亡。
虾虎:经常趴在池塘的底部或边缘,像壁虎一样垂直于地面,吸在池壁上。
它的腹部有一对腹鳍,两个腹鳍长在一起,变成一个圆圆的像吸盘一样的鳍。这是因为虾虎虾虎呆在流动的水里,为了不让自己被水冲走,就进化成小吸盘,固定在石头上。
虾虎的得名是因为它很凶,喜欢吃虾,人们觉得这种虎头虎脑的鱼吃虾的样子很像老虎,就叫它“虾虎”。
麦穗鱼: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你一定看过这种鱼。它长得细长细长的,经常在荷叶或水草之间游来游去。
我们常常能在国画里看到这种鱼,比如齐白石先生的画。
麦穗鱼身体侧面往往有两条黑线,常被用来喂乌龟。
下次去野外郊游,或是公园野餐时,我们再看到这些小鱼,记得趁机向小朋友科普一翻,让他那崇拜的小眼神再次回到你身上。
3、什么鱼适合小朋友养呢?
这个问题可来得太及时了,相信很多父母带小朋友逛公园时,都会看到卖小鱼的,可是有的小鱼很难养,没几天就养死了。
下面我们来看几种适合新手小朋友养的鱼。
孔雀鱼:因为雄孔雀鱼的尾巴特别大,还有各种好看的花纹,就像雄孔雀的大尾巴,因此而得名。
养鱼技巧:
·不必买纯种鱼,因为太贵,买杂色鱼,它是纯种孔雀鱼交配之后生出来的一些杂色鱼,同样很好看。
·即使雌孔雀鱼没有雄孔雀鱼漂亮,但也要买一条雌孔雀鱼回家,他们会进行交配,不久之后,雌孔雀鱼就会直接生出小鱼。一般来说,买三四对孔雀鱼,一年之后就能变成好几十条孔雀鱼。
·不需要过滤器,孔雀鱼只需要一个玻璃缸。隔半个月或一周换一次水,换水的时候不要把水全部倒掉,用小管子把三分之一的水抽走,再倒进三分之一的新鲜水就可以了。
·如果给它加一点灯,或是放在光线好的地方,孔雀鱼会更漂亮。
斑马鱼:身上有斑马一样的条纹,因此而得名,它繁殖速度快,很好养,和孔雀鱼一样,只需要一个小缸子装点水就可以了。
泰国斗鱼:这是一种特别漂亮的鱼,鳍就像一条丝绸一样飘来飘去,特别漂亮。
养鱼技巧:
·不需要很多水。因为它的鱼鳃可以直接呼吸空气,不需要从水里获得氧气。
·每条泰国斗鱼都要单独放在小杯子里,因为它擅长搏斗、脾气暴躁。如果有两条雄鱼碰到一起,就一定会打架,甚至把对方的鳍咬坏。
·不需要过滤器,泰国斗鱼喜欢安静的水,如果有水流的话,反而影响它。
·可以买两条泰国斗鱼,分别放在两个透明的玻璃缸里,让它们看得到对方,又咬不到对方,从而激起它们的斗志。它们就会向对方 *** ,把身上的鱼鳍全部展开,像孔雀开屏一样,非常华丽。
这样我们就可以欣赏到泰国斗鱼最漂亮的样子啦。
·一定要有鱼缸盖子,因为它们的斗志很强,很容易从水里跳出来。
了解了这些好看又好养的小鱼,周末可以带着小朋友去花鸟市场行动起来了。
由于篇幅有限,就先把书的内容分享到这里了,其实《小亮老师的博物课·深不可测的水生动物》里面还讲了很多有意思的知识,最重要的是:接地气。比如,怎么会有五颜六色的宠物?为什么淡水鱼到海里活不了?鱼也分地盘?
你听我说了这么多关于鱼的干货知识,估计以为这是一本枯燥的文字书,其实并不是,它图文并茂,非常适合6——12岁的小朋友看。
但是,家长朋友们可以自己先悄悄把书看完再给小朋友,这样我们才能堵住小朋友的“嚣张”气焰呀。等小朋友来你这里显摆的时候,你可以假装漫不经心地回他一句:哦,这个啊,妈妈早就知道了。
写在最后:
其实呢,小朋友总有一天会变得比我们知识渊博,比我们更厉害的。真到了那一天,也挺好的,且行且接受吧。
农村河里常见的6种“野味”,吃过一种叫爸爸,全吃过的叫你爷爷每天我们都会下河去捉,有时候一天可以捉到一篓子。但是这种螃蟹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一般要等早上或者晚上,中午的时候一般会在深水区,或者是泥巴里面,是捉不到的。早上和晚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岸上,所以比较好捉。山蟹壳特别薄,这种螃蟹没有什么肉,所以我们一般都是直接用油炸,等到把螃蟹两面都炸的酥脆,然后用盐和辣椒拌一下,装进一个大罐子里面,经过油炸的螃蟹,可以保存很久。我们可以选择直接当零食吃,也可以拿到学校去作午餐的菜,因为学校的菜是真的不好吃,不是白菜就是萝卜!
第二种:这鱼长不大,它比黄辣丁还珍贵,很耐旱,钓起来很久都不会死。此鱼分布于长江上游各支流、金沙江水系,是我国特有的小型冷水性底层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一直是鱼贩子眼中的“金元宝”,楼主小时候就曾在老家的河里钓到过一条,当时用手捉的时候被背上的刺蛰了一下,巨痛,现在还留下一个黑点。当时我们叫它“黄打手”,指的就是背上刺容易蛰手。现在已经多年未见这种鱼啦~2000人的大群,认识此鱼的不超过五个,帖子发这里估计认识的人也是寥寥,咱评论里见吧!
第三种:河蚌,提到河蚌,很多人更先想到的就是珍珠,但其实蚌肉也是很好吃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腥,反而十分柔嫩鲜美。在以前河蚌以惊人的速度繁殖,池塘里,水渠里,稻田里,甚至浅浅的小水沟里,顺手就能抓一只河蚌,蚌肉很鲜美,味道没得说,作为下酒菜更是没有话说。
第四种:财鱼,这种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地方叫乌鱼、生鱼,有的地方叫蛇鱼、黑鱼、火头鱼,而农夫的老家这里一般叫它“财鱼”。黑鱼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也是由于黑鱼的营养价值高,在农村里基本上很少见到野生的财鱼了。
第五种:“麦穗鱼”很容易活,只有有水就能活,在农村的河里经常能见到,尤其是到了春天那会,麦穗鱼就结群游,它的吃法很简单,把它的内脏那些都清理干净,加入调料腌一会,油炸着吃非常酥脆,而且它的刺也可以吃。人们喜欢吃这种小鱼,一是它炸了之后香,还有就是它很贵,在我们那已经算是很贵的鱼了,一斤要十块,秋天很多人买上渔网专门在河里网鱼,拿到城里卖,麦穗鱼个头小游得快所以它不好钓,但是用渔网能网住,早上就把渔网放到河里固定在一个地方,然后晚上来收网,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在农村的小河里有一种鱼,是野生的,它非常小,但是就是因为小才好吃,很多钓友们想吃这种小鱼,但是这种小鱼是钓不住的,所以钓友们就称它“小恶魔”。这种小鱼虽然钓不住,但是用渔网一下能网一盆,它的肉很鲜嫩,在我们这种小鱼十块一斤,还是很贵的,这种小鱼我们都叫它“麦穗鱼”因为它的鳞片在太阳光下闪光,而且很紧密,长度只有六厘米左右,很像麦穗,所以我们就叫它“麦穗鱼”。
第六种:小龙虾,小龙虾非常喜欢打洞,一般来说,一块水田要是有几只小龙虾,那么这块水田里边就留不住水,留不住水的话,水稻就会枯死,这样可能会一年没有收成,所以很多农民会在水田里面放上篓子或者是小笼子来捉小龙虾,因为小龙虾壳比较厚,肉质比较差,所以会把小龙虾拿去喂猪。前些年农村的小龙虾是真的非常多,而且怎么也捉不完。小龙虾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在当地没有天敌,所以繁殖得特别快,但是后来我们发现了,小龙虾卤后非常美味,所以我们就会提着家里的水桶去河边,或者是水田里边抓小龙虾,前些年的时候,小时候基本上是一捉就是一小桶,然后我们坐在河边,把小龙虾的头去掉,然后带回家,让大人用卤料直接煮了,然后一家人直接当饭吃!农村河里常见的6种“野味”,吃过一种叫爸爸,全吃过的叫你爷爷
人年纪越大,越喜欢回味过去的往事。前几天看到村里几个小朋友在鱼塘边用簸箕捞鱼,一下子就勾起了自己童年的往事,在小时候这样的事情可没少干过。对于农村的70后、80后的朋友们来说,在童年应该都有过下塘下河捞鱼、钓鱼这样的美好经历。在当时农村的水田里、鱼塘、小河流里面都有一些小杂鱼的。也不用多么专业的捕捞工具,农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的簸箕,就可以用来捞鱼。而所捞到的最多的就是麦穗鱼,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很漂亮的小鱼也让人印象深刻。但因为这种鱼不好吃以前都没人要,可是现在却成为了香饽饽,在城市里一条能卖到10块钱,你认识吗?
这种鱼在我们当地被称为“蝴蝶鱼”,因为其颜色很艳丽,游动起来就像是水中的蝴蝶一样。其实不只是南方有,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分布。而在不同的地方叫法也不一样,比如有些地方叫它菩萨鱼、叉尾斗鱼、天堂鱼、花蝶鱼等等。后来在城里看到宠物市场居然有这种漂亮的小鱼卖,并且一条的价格还不低,普遍都要十元一条,有些好看的品种还能卖得更贵,而它的学名叫中国斗鱼。
蝴蝶鱼在农村的小溪、鱼塘里面比较多。这种鱼普遍都长不大,而且身上没有什么肉,刺还比较多,难以被煮烂,所以当时捞到了一般都没什么人要。但是因为这种鱼很漂亮,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颜值很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也是这个原因有很多的小伙伴就会把它用脸盆、水缸养起来。这种小鱼确实很漂亮,它的尾巴稍微有点长,并且还是分叉的,身上还有橙蓝相间的条纹,游起来就像是水中的蝴蝶一样。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得名“蝴蝶鱼”的吧。再加上其生命力很顽强,其他的小鱼一般离水就死了,而蝴蝶鱼却能活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小孩子也喜欢养它。
蝴蝶鱼的生命力很强,适应能力也很强,就算是在一些臭水沟里面,也能生存。之前我们村里的老鱼塘,因为漏水的原因,最深的地方也就半米不到。再加上有些村民把生活垃圾倒在鱼塘里面,到了夏季的时候就发出臭味。可就算是这样的环境,这里面也有不少的蝴蝶鱼,常常一群群的出现。而村里的小伙伴也常常去这里捞鱼,然后用玻璃瓶装起来观赏它们。这种鱼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很喜欢“打架”,估计这也是被取名“中国斗鱼”的原因吧!
如今农村的很多河流干涸了,小水沟也没有水了。再加上一些化肥、农药的使用,所以这种小鱼也不多了。记得以前家里水田施肥时,把化肥撒在水田里不久,不仅各种小杂鱼会死翘翘,就连在泥巴里面的黄鳝、泥鳅也会死掉,可见化肥对这些小动物的伤害是挺大的。想不到的是在过去没人要的蝴蝶鱼,经过几年在城市里却摇身一变成为了“香饽饽”了,一条就能买到10块钱。在你的家乡还有种漂亮的小鱼吗?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
由于近几年原生鱼的流行,很多鱼友喜欢到野外去采集各种原生鱼回家饲养,这本来是蛮有兴致的一件事,既省的我们花钱买鱼了,又可以适度亲近大自然和锻炼身体。
但是,最近很多鱼友反应,自己到野外捕捉或者钓取的原生鱼,入缸之后就开始患病,并且大量的溃烂和死亡,有时候,连鱼缸里原有的观赏鱼,也一起玩完了,这又会是什么原因呢?
野外的原生鱼大多数并不适合高温、缺氧和高密度的室内环境
就比如说前些天我捕捉的小麦穗,虽然说损失惨重,但是目前看来,死去那一批以后,剩下来的密度就比较合适了,因此最近几天一条也不死了,它们反而活的很好。
这就是一个饲养密度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相当重要的,野外的环境开阔、水体溶氧量极高,原生鱼可以自行选择自己需要的水体温度,而在盛夏季节里,我们的鱼缸水质过高,饲养密度再大点,基本上它们活下来的概率就很渺茫了。
这是由于环境、水温、水质、溶氧量的急剧改变,造成了它们的瞬间死亡。
野外的原生鱼是钓取的,本身就受伤严重,再不适应水质和过度压抑,体表就会红肿、溃烂
导致上述的小麦穗鱼死亡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放置在水桶中的密度过大,它们在鱼网和水桶中互相摩擦,然后体表严重受伤,再加上入缸后的各种不适应,很快就会发病死亡。
如果是和其他观赏鱼混养的,这个鱼缸水质一定会更糟糕,那么其他观赏鱼也就有可能患病。
还有一点最为重要的,就是小缸养大鱼,并且是偶尔捞取或者钓取的。
这个情况其实很普遍,就是有些鱼友,本来自己缸中饲养的一些小型观赏鱼,它们一直都很好,自己偶尔在野外钓取到了一条大鲤鱼或者鲫鱼、鲢鱼、鳜鱼等,本身就是无意所得,根本没有想要去好好饲养,突然间想起来不如放到鱼缸里去,暂养一个阶段。
像是上述的这种情况,绝对不在少数,还有的是朋友们好心送的。
我们也不想想,像这样的所谓原生鱼,我们之一不知道来源的水质有没有污染,干不干净,其次也不知道在钓取或者拉网的过程中,它们的体表磨损多重?
这样的中大型鱼本身就容易在鱼缸里缺氧,再加上体表的各种伤痕,基本上毫无生还的几率,尤其是小鱼缸养大鱼,我已经不止遇到十来位这样的鱼友了,最后的结局都是整缸鱼完蛋,无一例外的细菌性败血症。
其实以前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是有提到过的,观赏鱼体表磨损严重,是个大病,只要是磨损面积超过了一半或者三分之一,想要生还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更何况我们还不能有效提供良好的水质和溶氧环境,再加上室内的高温,直接就挂掉了,大部分可能都过不了夜。
如此一条大鱼一完蛋,这个鱼缸的水质立刻就是一锅汤,其他鱼想不死都难,怕就怕在,我们放置的原生鱼并不是太大,但是同样也患病了,并未死亡,那么,其他观赏鱼就来吧,今天死一条、明天死两条,很快一缸鱼就干净了。
原生鱼的跳缸,还有一些极不耐体表损伤的品种
原生鱼因为常年生活在野外,本身它们的心气就高,看到鱼缸的环境就会有想要逃离的冲动。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无论是马口鱼、宽鳍鱲、长鳍鱲、虾虎鱼、鳑鲏鱼、甚至于小麦穗和其他鳢科鱼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雷龙鱼,还有各种国斗,无一例外的在水体过小、完全没有缸盖的环境下,它们都会跳缸。
别说,前几天仅仅因为跳缸,我的小麦穗就死亡了十来条。
还有就是,有的鱼友反应,野外钓取的国斗不好饲养,其实这也是由于它们体表受伤过度的缘故。
很多鱼友认为国斗根本无需打氧饲养,因此随便使用一个非常小的容器,像饲养泰国斗鱼那样先养着,然后它们就会不断地跳缸,然后我们再不断地把它捞回来。
只要有那么三两次,国斗的体表也就差不多了,之后就会患上这一类丝足鲈科特有的疾病,那就是痘疮病,就像丽丽、马甲、曼龙一样,头顶长个疮了,尾巴上起个痘了,我们去治吧,治来治去还是个死,还不如不治,直接丢弃。
最后就是,室外水域污染严重,原生鱼本身已经溃烂过度
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以前在我们这里也出现过,即使是捞取的小麦穗鱼,捞上来之后整个体表都是烂的,当然是有的轻、有的重。
这个现象就会与水质污染、或者部分农药残留等问题有关,这样的原生水域,如果是在比较闷热的夏天,气压比较低的阴雨天等,水面上一定会看到死鱼的,前些年在我们这里很常见,最后养鱼的,没有一个到那个水塘捞小鱼的。
即使是钓鱼的,大部分都知道,也都是钓鱼图个兴致,钓上来的鱼再放回去,根本不会去吃的。
而有些新鱼友,根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啊,这样的鱼,照样也能捞回家饲养,也能直接和其他鱼合缸,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野外捞取的原生鱼,到底需不需要检疫?原则上是不需要,可以单独饲养观察
比如说,就像我上述捞取的小麦穗鱼,回家之后,只要是该死的,再去检疫也是多余,顶多就是看看有无寄生虫罢了,其实我也从来不去看,因为我对于那片水域还是比较信任的,小麦穗的游速很快,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寄生虫。
大部分的原生水域,只要是干干净净,观赏鱼在捞取之后体表色泽亮丽,精神头十足,这种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检疫。
我的小菠萝鱼缸里,自己捞取的鳑鲏还有麦穗、虾虎,都是直接扔,还有黑食鱼缸里也是,罗汉鱼缸里还是这样,并没有任何的问题。
不过,更好我们还是能够把原生鱼单独饲养,不要和体质较弱的什么燕鱼、七彩、孔雀鱼之类的混养在一起,那也没有什么观赏性,它们有可能就会患病。
如果再不放心的话,可以单缸隔离饲养观察一段时间,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了。
假设我们捞取的原生鱼数量不多,中途并未折腾,入缸后也没有密度过大,其实它们的体质绝对比观赏鱼要强得多。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食蚊鱼入侵全球:能当天使亦能当恶魔,它就在你家楼下水域内夏季蚊子总是“伴随”,我们左右
夏日的午后总少不了蚊虫的滋扰,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里,蚊虫总会伴随我们左右。
即使隔着厚厚衣服,或者住着高高的大楼,都逃不过蚊子的入侵。
有时候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蚊子能够进入这么高的楼层,进入封闭的房间。
不经意间手臂上,脖子上,身上被蚊子咬的红肿,爱美的女士也不敢随意抓挠,怕留疤!
有些人经常被蚊子咬得红肿一片,自己都在怀疑是不是自己的体质太容易招蚊子?
有没有一种防止蚊子大量繁殖的办法呢?“有”,它就是“食蚊鱼”。
食蚊鱼也就是专门吃蚊子的鱼,我们都知道蚊子的幼虫在水内生存,食蚊鱼也在水内生存。
食蚊鱼也要大肚鱼,肚子很的很容易分辨
食蚊鱼能够从源头消灭蚊子的幼虫,那么食蚊鱼是怎么捕捉蚊子的幼虫的呢?我们首先要了解蚊子的生长方式。
一、蚊子的一生
大家可能有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食蚊鱼生活在水里,怎么会吃到蚊虫呢?
这是因为蚊虫的幼虫是在水里生存,幼虫发育成熟后,“蜕茧成蝶”蜕变成蚊子。
说到这里也就不得不了解蚊虫的生长方式:
蚊子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这4个时期都在水内完成。
蚊子把卵产在水中,也可以说只要有水面都有蚊子产卵。
蚊子在水面产卵
不管是小河沟、沟渠、池塘、稻田还是大水面,它们都会产卵。
在水温合适的时候,蚊子的卵经过3天孵化为孑孓(jié jué)。
孑孓靠水域内的微生物为食,靠身体尾部的2个气孔贴近水面吸取水面的空气。
孑孓在水域内慢慢长大,每一次蜕皮身体会长大4倍,经历4次后孑孓发育完成。
完成蜕皮后,孑孓也就成了蛹,蛹慢慢蜕皮,大约2天后,它就从卵变成一只蚊子。
蚊子的种类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卵和成蚊的存活时间也是不一样,有些种类蚊子成年后能活一个月,有些蚊子仅仅只有几天的寿命。
蚊子在水面“化茧成蝶”,脱去外衣
大家有没有看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蚊子幼虫的发育都是在水里,食蚊鱼也是在水里生长,食蚊鱼能够捕食蚊子的幼虫,这也是食蚊鱼名字的由来。
二、食蚊鱼的来历以及分布
食蚊鱼颇具传奇性,以前条件差,由于蚊虫的滋生,很容易传播疟疾。
食蚊鱼能够吃蚊虫的幼虫,可以减少蚊子的数量,从而在世界上推广。
食蚊鱼原产美国得克萨斯—瓜达鲁普河。
逐渐分布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低洼和沟渠中,因为能够觅食蚊子而出名。
食蚊鱼又叫柳条鱼,大肚鱼,山坑鱼等,食蚊鱼进入中国的时间有3次。
1911年从夏威夷将600尾食蚊鱼运至台湾。
第二次在1924年菲律宾医学科学研究所赠送一批食蚊鱼运至上海试养。
1926年又从美国渔业局运来一批。
50年代后期开始广泛移植至中国南北许多省市。
60年代在广州地区繁殖,现已成为该区池塘、水沟、低洼地等小水体数量很多的鱼类。
在公园的河道浅水边,或者小水面的浅水,都有很多一群群的小鱼,这些小鱼肚子很大,在水面成群活动,这些小鱼就是食蚊鱼,它和我们的距离原来如此之近。
食蚊鱼的形态结构
食蚊鱼并非是我国独有,而是入侵物种,原产地在美国,并不仅仅在国内水域,在全世界很多国家被引进,用以减少蚊子的滋生,食蚊鱼除了能够减少蚊子滋生的优点外,同样缺点也很多,所以才说它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
三、食蚊鱼的生活习性
那么食蚊鱼在水域内怎么生长的呢?它的生活习性是什么样的?
1)、身材矮小的食蚊鱼
食蚊鱼身材矮小,为小型鱼类, 体长3-4厘米。
雌性食蚊鱼稍大,体长可达到5-7厘米,雄性食蚊鱼成熟以后不在长大,体长只有雌性食蚊鱼的一半。
雌性食蚊鱼发育成熟以后,还能继续长大,所以雌性食蚊鱼相对于雄性食蚊鱼偏大。
食蚊鱼身材矮小
2)、适合食蚊鱼的水温
食蚊鱼为暖水性鱼类,能够忍受4.5-40°的水温,适宜水温为18°-30°
夏季怕热在深水躲避高温,温暖的冬季阳光照射浅水,浅水升温就在浅水活动。
3)、食蚊鱼的菜谱
食蚊鱼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幼鱼主食轮虫、纤毛虫,。
成鱼摄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 喜食蚊的幼虫孑孓,据统计一尾成鱼每天吞食孑孓2000余只,也会攻击比自己大鱼类。
食蚊鱼觅食水内的蚊子的幼虫
4)、食蚊鱼的产卵
食蚊鱼为卵胎生,什么是卵胎生?就是卵在体内受精孵化。
食蚊鱼繁殖受水温影响,水温在20°开始产仔,每胎20-40尾鱼崽,每年繁殖3~7次,每尾雌鱼年产200-300尾鱼苗。
初生鱼崽离开母体后,就能自己游泳和觅食。即能自由游泳和摄食,幼鱼在水温合适的情况下, 经一个月左右即达性成熟。
5)、食蚊鱼生长的环境
食蚊鱼的生长环境非常广泛,因为鱼体幼小,有水就能存活。
河流、水坑、水库、湖泊、坝塘、沼泽、稻田、水渠、洼地等各类等各类水体中,成群游动于水表层。
能够适应低氧及污染环境,亦可以生长在咸淡水中,在沿海地带水域也有分布。
小水面浅水区密密麻麻的食蚊鱼
从这里不难看出,虽然食蚊鱼的个体比较小,但是适应范围非常广,无论在各种水体都能生存,为肉食性,浮游生物,各种小动物等都是它们的食物。
四、食蚊鱼是“天使”
食蚊鱼听名字就知道,它能吃蚊子,能够减少蚊子的数量,但是它还有几个优点。
1)、吃蚊子
在蚊子多的季节能够减少蚊子的滋生,能够让人们少受蚊子的打扰,给人们带来一丝安宁。
研究表明:成年食蚊鱼一天能吃上百条蚊子幼虫(孑孓)
食蚊鱼另外一个名字是“大肚鱼”,肚子很大,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
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达到200多只。
食蚊鱼无胃,消化道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可谓狼吞虎咽。可以有效的控制蚊子滋生,也不会污染环境。
食蚊鱼霸占水域
2)、适应各种环境
食蚊鱼对于环境的要求很低,很多环境下它们都能生存。
不管是一点点水的小水娃,还是沿海中的咸淡水结合部,还是污染严重的水域,不受环境影响。
正因为它们对于生长环境要求很小,所以食蚊鱼才能在全世界大多数地方推广。
沟渠边的食蚊鱼
3)、十分聪明
伦敦动物园水煮馆馆长布莱恩认为,食蚊鱼非常聪明。
饲养员整天与食蚊鱼呆在一起,食蚊鱼能够认识它们。
能够分清楚靠近它们的是饲养员,还是普通游客。
当饲养员靠近它们时,它们会靠近,游客靠近它们,它们不会靠近。
这些食蚊鱼,都是野外捕捉,并不是从小养殖在玻璃缸内。
食蚊鱼在水边觅食
从这里不难看出,食蚊鱼由于它捕食蚊子的能力,以及它对于环境适应的程度,大受人们的欢迎,从而被很多国家广泛引进。
虽然它的捕食能力和环境的适应程度很好,但是它毕竟是小型鱼类,需要面临各种捕食者,需要面对各种危险,它的聪明程度才是它能够顽强活下去的资本。
五、食蚊鱼是“恶魔”?
不管任何生物,都是“两面性”,也就是说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食蚊鱼也不例外。
1)、食蚊鱼的食物不仅仅是蚊子的幼虫
虽然食蚊鱼捕食蚊子的幼虫为生,但它不仅仅只吃蚊子的幼虫。
研究表明,食蚊鱼在只有蚊子幼虫单一的食物下,不能很好的生存。
食蚊鱼在生长过程中,食物包裹各种浮游生物、甲虫和无脊椎小生物等,食物丰富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只吃蚊子幼虫的情况下,极易发生严重病变
食蚊鱼进食量很大,一天的进食量可达其体重的42%~67%,这么大的进食量造成水域内微生物大量减少,威胁其他鱼类生长。
相同大小的食蚊鱼
2)、食蚊鱼吞食同类
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情况下,食蚊鱼雌鱼和雄鱼的数量相差很大。
雌鱼的数量远多于雄鱼。这是由于雄鱼在交配之后死亡率高,因为雌鱼能够自己储存 *** 。
雄鱼在完成使命后,被大个体雌性食蚊鱼吞食,从而避免和新生的幼鱼形成竞争。
3)、食蚊鱼性格“暴躁”
食蚊鱼的性格凶猛,速度快,喜欢撕咬其他鱼类鱼尾和鱼鳍,造成其他鱼类死亡。
另外在食物短缺的时候,食蚊鱼会攻击其他大型鱼类,目的就是使其他鱼类伤口感染,从而产生食物,这也是食蚊鱼的聪明之处。
食蚊鱼在啃食水藻
4)、挤占本地鱼类空间
挤占本土鱼类的生长空间,是它的强项。
食蚊鱼在水域内大量吞食浮游生物,和蚊虫的幼虫,造成靠这些食物生长的本土鱼类,食物减少,从而本土鱼类大量减少。
入侵物种通过物种间竞争、捕食以及对生存水域环境的破坏等影响到当地的水生生态系统,使一些当地土著鱼类濒临灭绝,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在食蚊鱼没有入侵之前,一些本土小型鱼类水域内有很多,现在很少看到。
比如:依靠蚊虫生长的青鳉、斗鱼等已经很少了,食物减少,也是它们减少的一个原因。
食蚊鱼与中华青鳉的区别
5)、食蚊鱼觅食鱼卵,捕猎鱼苗
食蚊鱼并不仅仅觅食蚊虫、浮游生物,还觅食鱼卵和鱼苗。
比如:在墨西哥,由于食蚊鱼对其卵和鱼苗的捕食,导致其种群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
不管食物是否充足,不管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都会找最容易吃到的食物吃。
鱼类的鱼卵粘附在水草上,不用费尽心力就能捕食,鱼卵刚刚孵化的时候捕食起来也非常方便。
鱼类的减少,食蚊鱼也“居功至伟”,不说全都是它的问题,最起码和他有关系。
食蚊鱼会在浅水水草处吞食鱼卵
6)、钓不上来
食蚊鱼和其他小型鱼类一样,对于腥味和香味的感知程度很敏感。
而我们钓鱼人的饵料,一般都是腥香居多,饵料入水后短时间招来大量食蚊鱼。
食蚊鱼体型很小,嘴也比较小,即使鱼钩很小,钓的时候也很难钓。
碰到食蚊鱼闹窝,令人烦不胜烦。(食蚊鱼和麦穗鱼有明显区别,不要搞混了)
这么大一点的食蚊鱼,闹窝的时候很难钓到
食蚊鱼虽然捕食蚊子的本领很高,但是它肚子大吃的很多。它的危害性也不容忽视,这也是事情两面性的不好的一面,俗话说:“有利也有弊”,虽然它捕食蚊子,但是它的危害也不可小觑。
综合:生物入侵有时候有“利”的一面,但是也有“弊端”一般都会对生态环境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食蚊鱼虽然是小型鱼类,但是并不是一点危害没有,最起码的食量大,就挤占了很多鱼类和蛙类的生长空间。
虽然环境恶化才是鱼类和蛙类减少的主要原因,但是食物的减少,鱼类和蛙类同样会减少。
你觉得食蚊鱼是“天使”降临人间?还是地狱里爬出的“恶魔”?
?这是光头对于食蚊鱼的理解,不对之处各位兄弟多多指出,光头一一改正,希望对钓友有所启发,大家觉得有用的话可以收藏,点赞,转发了解更多关注头条号《光头鱼司令》谢谢大家。
?
农村1种无鳞鱼,酷似泥鳅背上却有倒刺,1斤80元但很少人养殖导读:农村1种无鳞鱼,酷似泥鳅背上却有倒刺,1斤80元但很少人养殖
在南方地区,到了春天以后的雨水就特别多,而且南方的水资源比较丰富,一般靠近河流、水库等水源地的村民,在下雨天以后就会去河里、水沟里面捞鱼,经验丰富的农民一般收获不错,像菩萨鱼、麦穗鱼、笋壳鱼、泥鳅、黄鳝、河虾等都会捞到一些。有时候运气好的话,还会捞到一些比较稀有的鱼类。其中有一种无鳞鱼长得很像泥鳅,但是它却不是泥鳅,因为在它的背上长有倒刺,非常的锋利。也是因为这种鱼如今比较少见了,在市面上一斤更是能卖到80元,但是却很少有农民养殖,这是为何呢?
对于喜欢钓鱼的朋友们来说,这种长得像泥鳅却背上有倒刺的无鳞鱼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偶尔还是能钓到一些的。它就是刀鳅鱼,有些地方也叫它钢鳅、刀鳅、石锥。这是因为这种鱼长得很像泥鳅,不过背上却有倒刺,所以得名刀鳅,学名叫中华刺鳅。它是一种典型的淡水鱼,相较于大刺鳅而言,中华刺鳅中个体较小的一种中,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广泛分布,虽然长得像泥鳅,但是它要比泥鳅的个头更大,体型细而长,嘴巴也要更尖更细。
在过去刀鳅鱼是比较多的,很多的河流、水库和鱼塘里面经常能抓到这种鱼,不过当时因为可吃的鱼类较多,这种鱼是不吃香的。也因为它的背上有刺,并且没多少肉,一般捞到它了要么是直接把它扔掉了,要么是把它拿回家里去喂鸭子,或者是喂猫了,很少有人去吃它,有不少人还说这种鱼不好吃,还不如泥鳅!
但是这些年因为一些江河湖泊环境受到了污染,刀鳅鱼的数量严重减少,也是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再加上刀鳅鱼的营养很丰富,其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组成、鲜味氨基酸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方面优于大刺鳅,并且还具有更佳的食用口感和更高的营养价值,所以刀鳅鱼的价格就不断上涨了,如今野生的刀鳅鱼能卖到80多块钱一斤,有些地方价格还会更贵,并且在市面上是供不应求。那有些人就好奇了,如今刀鳅鱼价格如此贵,有人养殖泥鳅、黄鳝等,为何却很少有人养殖刀鳅鱼呢?
其实,在有些地方也养殖刀鳅鱼,只是它仅仅作为一种小型的经济鱼类来开放利用,并没有像泥鳅、黄鳝等大规模的养殖。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刀鳅鱼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刀鳅鱼数量的大量减少,就是因为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所致,这种鱼对生长环境要求是比较高的,水质一旦受到污染就难以成活。可是现在农村因为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大量的水资源受到了污染,能够提供刀鳅鱼生长的环境比较困难,毕竟它对水质要求太高。
?
其次是刀鳅鱼生长缓慢。像泥鳅、黄鳝养殖的周期不长,并且技术也是比较成熟的了。但是刀鳅鱼则不一样,它的生长比较缓慢,一般需要2-3难的时间才能长大,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租金,并且风险也就更大了。再加上很多人都没有尝试过刀鳅鱼养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不敢轻易尝试。
最后,刀鳅鱼是小众鱼类,市场空间有限。目前在市面上野生的刀鳅鱼虽然能卖到80块左右一斤,这是因为它是野生的,并且数量也不多。可是一旦人工养殖之后,这样的价格就会下跌,而且后期的市场容量有限,到时候就未必能卖到这么好的价格了。换句话说,没有受众人群,就算是喂养了贩卖的难度也很大,如果是大规模喂养,价格更是极有可能会直线下降。各位网友朋友们,你们当地还有刀鳅鱼吗?现在是什么价呢?欢迎留言讨论!(图片来源 *** ,侵权可删除)
它是水沟一种古老小鱼,生性好斗窝里横,小孩子常常缠着大人买
梅雨季节,几场连绵的雨后,农村的小水沟里又多了许多小杂鱼。麦穗鱼、鳑鲏最多,还有一种叫做“烧火佬”的古老小鱼,也在水草丛中游来游去。童年时候,小伙伴们没少在小水沟里摸鱼钓虾,一般的小杂鱼,如果不嫌弃它小的话,洗洗干净还可以油炸了吃,而“烧火佬”却从没有人吃它。
不吃它的原因一是嫌它小,比鳑鲏还小,基本没有食用价值。
原因之二嘛,则是它的色泽鲜艳,养在大口玻璃瓶里非常漂亮,可以用来观赏。
(从河里捞起来的野生斗鱼)
“烧火佬”学名是斗鱼,它有很多种类,咱们小时候抓到的那种都是本土产的中国斗鱼,在一些热带国家,还有许多不同类型、色彩绚丽的斗鱼,在水族市场非常受欢迎。但是咱们国产的斗鱼也不差,为啥呢?
别看它土不拉几,但它有一种原生态的美,未经人工驯化的原始之美,反而吸引了很多观赏鱼爱好者的追捧。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孩子们用网兜在小水沟里捞鱼,一个网兜下去,就能捞上来四五条斗鱼,混着泥水看起来脏脏的。但洗干净之后,斗鱼色彩斑斓的鳞片仿佛泛着光,放入玻璃瓶中非常美。
(斗鱼的大小)
斗鱼的颜色会随着环境而改变,在水田沟里颜色会比较深,放入清水中养殖一段时间后,能看到它身上的颜色越来越淡。斗鱼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放入瓶中养殖,平时偶尔喂点碎米饭烂面条之类的食物,可以活半年左右。
以前经常看到别人挖排水沟,把淤泥和斗鱼一起扔到路上,过了一两个小时把它捡起来丢水中依然活蹦乱跳。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物种,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分布,有叉尾斗鱼,也有圆尾斗鱼,南方多一些。
(大集上卖的斗鱼)
有些不了解斗鱼的人可能很奇怪,为什么它叫这个名字?
原因很简单,因为斗鱼生性好斗,尤其在繁殖产卵期,如果两条雄性斗鱼相遇,那么一定会分出输赢。在动物界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在斗鱼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雄性斗鱼的色泽更加鲜艳,有些资深爱好者在养殖时,会专门挑选雄性斗鱼,观赏价值更高。在农村的大集、小城镇的公园里,常常可以见到有人售卖斗鱼,价格不贵,5元一条,很多小孩子都会缠着大人买几条。
(人工养殖,用于观赏的斗鱼)
不过如今野外的斗鱼没以前多了,农药化肥的污染、电鱼小电机的横行,一般的水田沟里基本找不到了。但在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斗鱼的数量依然很多,在野外延续着它们的美丽。
读者朋友们,你们小时候抓过斗鱼吗?欢迎留言交流!
点击下面链接即可阅读更多三农知识,喜欢我,请关注我吧!
这野果又酸又苦,维C却是猕猴桃5倍,被誉为真正的“野果之王”
挖2两会毁掉10亩草原,却因名字象征发财,被生生吃成“禁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