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凡舒,男,1963年生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学研究。
1982年,马凡舒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系,1986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他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期间,他曾获得美国地球物理学研究所(USGS)研究员奖。1993年,马凡舒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科研工作中,马凡舒主要研究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他提出了“地震波反演 *** ”,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成为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经典 *** 之一。他还对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地球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教育工作中,马凡舒致力于培养地球物理学人才,他曾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一直致力于地球物理学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
马凡舒先生的杰出成就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他曾获得了“自然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他的成果在地球物理和地球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全球的地球科学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马凡舒,男,1934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他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在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马凡舒在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之后留校任教,并于1961年获得了硕士学位。1964年,他前往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7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随后,他回到中国,开始了长达30年的教育科研工作。
马凡舒在化学领域做出了多项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他发现了一种新的有机反应,被称为“马氏反应”,这一发现在有机合成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他还研究了多肽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了多肽的序列分析 *** ,为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除了科研工作,马凡舒还非常重视教育工作。他曾担任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等职务,为培养新一代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积极推动中英科技合作和中英文化交流,为中英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
2001年,马凡舒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中国化学界的重要人物。他还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务院特殊津贴等。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总之,马凡舒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