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直播不一定是年轻人的专利。很多几年前还不会上网的奶奶,如今也成了乡村里的直播达人。
7月3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经济半小时》节目,讲述了四位乡村奶奶通过抖音发生改变,帮助自己乃至全村致富的故事。
一辈子种地的奶奶,卖出百万元家乡特产
陕西省安康市枣园村的陈贵刚奶奶,一辈子生活在乡村里,辛勤耕种,照顾家人。因为孙子张万露的一次尝试,她成了抖音上拥有273万粉丝的“秦巴奶奶”。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脉,交通不便。小时候,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张万露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亲手做的饭菜,是张万露记忆中家的味道。初中毕业后,张万露去广东打工,但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在外漂泊的生活,让他对奶奶做的饭菜格外怀念。
2018年,张万露辞去广东的工作,回到爷爷奶奶身边。闲来无事,他拍摄了一段奶奶挖洋芋的短视频上传到抖音,没想到两三个小时就获得了近5000次播放。张万露很激动,他希望通过拍摄更多爷爷奶奶日常生活的短视频,记录安康美丽的山水景色、陕南的民风民俗和传统美食文化,也帮更多网友回忆家的味道。
面香四溢的柳叶包子,软糯香甜的红糖糍粑,陕西特色的烩麻食,都是秦巴奶奶视频中的拿手好菜。小小的一方灶台,奶奶围着这里转了半辈子,热腾腾的饭菜养大了她的儿孙,如今又温暖了无数网友的心。
如今,张万露一家的抖音账号@秦巴奶奶 秦巴忆味(抖音ID:AK2244),已经拥有273万粉丝,视频被网友们点赞近3500万次。如今,张万露通过短视频带货,把村里产的辣椒、安康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去年一年,张万露靠在抖音卖辣椒、魔芋、红薯粉这些土特产,就收入了100多万元。在山里种了一辈子地的奶奶成了“网红”,家乡优质的农产品也推广出去了。
疫情期间拍美食视频,为全家带来稳定收入
河南省柘城县洪恩乡的周金荣奶奶,今年已经85岁了。在抖音上,她和孙子袁绍博的账号@大博奶奶(抖音ID:148469988)开通不到四个月,就已经拥有了近50万粉丝。
袁绍博此前在县城里摆摊做小吃生意,今年三月,生意受到疫情影响,袁绍博只能赋闲在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能没有经济收入,袁绍博为此绞尽脑汁想办法。为奶奶拍摄美食短视频的想法,就是这时产生的。
袁绍博小时更爱的,就是奶奶做的饭菜。他想通过短视频,把儿时对奶奶的记忆、对美食的记忆重现出来。疫情导致的生意空闲期,让他有了时间和动力去实现这件事。最开始,家里人认为他不务正业。但在袁绍博看来,短视频能带来流量,流量就是机会。
今年3月28日,袁绍博发布了之一条短视频,记录了奶奶采摘香椿芽、 *** 香椿鸡蛋饼的过程。很快,视频就获得了3万多网友点赞,袁绍博高兴得“跳起来了”。
大博奶奶做得一手农家美食,金黄酥脆的炸粉条丸子,农家大锅炖出的粉皮炖肉贴饼子,网友们看得垂涎欲滴。奶奶淳朴的笑容和地道的农家菜打开了网友们的心,如今,大博奶奶的短视频已经获得了网友们480万次点赞,其中一条视频已经被播放1100多万次。
今年四月开始,袁绍博一家通过拍短视频、做直播,每个月都能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是做小吃生意时的五倍。他们决定暂时把小吃生意搁置下来,继续拍摄短视频,让更多网友看到奶奶的美食和笑容。
乡村奶奶带动年轻人返乡创业
张金秀奶奶今年72岁,生活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共和镇焕河村。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的她,在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丁浪帮助下,也成了抖音上的“网红”,她和丁浪的抖音账号@黔东农仓(抖音ID:347156346),已经拥有近50万粉丝关注。
丁浪是德江县本地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有个回乡创业的梦想。2018年,他在一次拍摄山村风景的过程中来到了焕河村。焕河村四面环山,古朴宁静,2019年曾入选国家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丁浪被这里的美景和风土人情吸引,想通过拍摄视频把家乡的秀美风光传播出去。
开始时,丁浪拍摄了很多德江县风景的短视频,但点击量并不高。一次,他在张金秀奶奶家吃了一顿家常面条,由此产生灵感,想以张奶奶为主角,拍摄乡村美食短视频。在得到了张奶奶夫妇同意后,他已拍摄了近百条张奶奶做饭的短视频。
焕河村距离德江县城有20多公里山路,丁浪和他的创业团队,就把办公地点选在了焕河村的一间老房子里,吃、住、办公都在村里。村里合作社的负责人找到丁浪,希望他们可以帮村里出产的紫薯找到销路。丁浪拍摄了张奶奶用紫薯 *** 美食的短视频,获得了2000多万次播放。通过这个视频,村里卖出了5000多单紫薯。一些网友看过视频后被当地美景吸引,还特地来到焕河村旅游。
丁浪说,他还想把自己返乡创业的过程用短视频记录下来,让更多人了解农村,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让农村不再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代名词。
90后带着“80后”为网友定制童年回忆
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张沟村的岳春华奶奶,今年85岁,在抖音上拥有124万粉丝。为她拍摄短视频的,是2018年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古景。
大学毕业后,古景和朋友开了一家传媒公司,准备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带货。但他们既没有流量,也没有经验,多次尝试失败后,一度想要放弃创业。
一次在乡村拍摄的经历,让古景认识了岳奶奶。他和岳奶奶、奶奶的家人们商量,为奶奶拍摄了一系列美食短视频。岳奶奶的短视频账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 *** 里的味道”(抖音ID:yuenainai37),因为奶奶在视频里 *** 的每个美食,都是奶奶从抖音评论或私信中挑选出来,为网友定制的童年回忆。
炸馒头片做成的奶奶牌汉堡、小时候生病才能吃到的黄桃罐头,岳奶奶的视频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童年回忆和乡愁。
随着视频播放量的增加,古景和岳奶奶还开始用短视频帮村子里的特产带货。古景觉得,农村老人题材的视频背后,还有很深的价值值得挖掘。
短视频和直播让农村的老人们获得 *** 关注,更多人开始关注乡村,关注那里生活的人们。老人们获得了收入,也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推广和旅游业发展,这为村里的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新道路。
“很多农产品质量非常好,但之前因为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不畅通,也卖不上好价钱。作为移动互联网平台,我们希望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全方位展示,解决乡村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三农创作者建立品牌,让乡村好物被更多人熟知。”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抖音一直大力扶持与鼓励三农内容创作,平台上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三农创作者,如“乡野小静”、“味小宝”、 “阿东走乡村” 。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和分享,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未来,抖音还将继续通过流量扶持、培训等方式,帮助三农创作者及所在村镇农民增加收入,助力各地三农发展。
石泉县把魔芋种植技术培训送到田间地头,让科技赋能产业振兴3月14日,石泉县科协联合县农技站在迎丰镇举办了第三十一届“科技之春”活动魔芋种植技术培训。县科协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鲁周民教授进行了魔芋种植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指导。来自迎丰镇、城关镇、饶峰镇、云雾山镇、后柳镇和曾溪镇的农综站负责人、魔芋种植大户和魔芋企业技术员共50余人参加。
鲁周民从魔芋的栽培历史、我国魔芋资源与分布、魔芋的用途、魔芋产业发展现状、魔芋产业发展前景、魔芋栽培种植技术、魔芋干及精粉加工技术等方面,配合课件PPT,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讲解,并组织到庙梁村魔芋种植基地田间地头示范了开沟、施肥、大田栽培、如何起垄等实用种植技术。
鲁周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了的讲解。技术人员在现场对魔芋新老品种种植效益进行对比,加深了种植户的吸收理解能力,增强了农户种植魔芋的信心和决心,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致富注入了新的动力。
作者:杨明 记者 曹兴君
光明网讯(记者李汶键)“小魔芋、大健康、好产业。”被世卫组织确定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的魔芋近年来备受追捧,借助“互联网+农业”的浪潮,魔芋产业正迎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春天。
“魔法”研发团深挖魔芋“富矿”
“魔芋是个宝,健康少不了。”说起魔芋的好处,“魔法师”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会长、西南大学魔芋研究中心主任张盛林张盛林滔滔不绝。他指出,魔芋是肠道垃圾的克星。据医药生物技术学会膳食纤维分会研究显示,魔芋精粉中可溶性膳食纤维葡甘聚糖的纯度可达95%以上,可以降脂控糖、通便减肥。
正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的张盛林。蒋学宽/摄
作为国内公认的魔芋研究高地,西南大学已深耕魔芋研究43年。2012年,在西南大学的强力支持下,专注于魔芋研发、种植、加工和销售的重庆西大魔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大公司”)成立,西大魔芋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为让魔芋食品被更多消费者接受,张盛林带领团队不断创新。针对魔芋粉过去冲调搅拌后容易成团的问题,该团队自主研发颗粒魔芋粉生产技术,将魔芋精粉造粒,形成比较疏松的魔芋颗粒。“颗粒加水冲泡后不再出现灰包。单独饮用或加牛奶、果汁冲泡,口感都极好。”
此后,魔芋丝、魔芋面、魔芋干、魔芋代餐粉、魔芋饮料等魔芋食品陆续面世。不过,多年来,西大魔芋食品只在西南大学校园内拥有口碑,在大众市场上却默默无闻。“专业的人干专业的活,做魔芋研发我们专业,搞企业做营销,需要引进专业的企业经营性人才。”张盛林说。
“拼”出校园 走向市场
为加快魔芋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2018年,西南大学引进汤玉兰等人组成的大健康专业化投资人及管理团队;2019年,西大公司快速登陆电商平台,上线二十余种产品,向大众“出圈”销售魔芋健康产品。依托西南大学强大的研发实力,西大公司的产品凭借“农研美食”专业、安全、健康、营养的特点,短短三年时间,年销售额从不足200万快速增长至突破亿元。
近年来,西大魔芋一方面加快推新的节奏,一方面借助直播等手段,抢占先机。“拼多多对高科技农产品给予了较大的流量倾斜,同时通过百亿补贴等举措让产品更有优势。”汤玉兰介绍,通过新电商,西大魔芋的品牌知名度得以快速打开,抢占了更多年轻人的消费市场,企业产值直线上升,还推动前端种植、产品研发等魔芋产业链的全面提升。
如今,西大公司推出的魔芋产品已从30多个增加至70多个,加工制品涵盖食品、保健、美妆、医药等多个细分领域。“以企业为主体,引导科研院所共同参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未来的主流,也是当前政策支持和鼓励的模式。”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
西大魔芋团队在拼多多直播
林下种魔芋 增收显“魔力”
销售规模的提升,意味着原料需求的增加。自10月底始,从素有“千年茶乡”之称的云南省西部保山昌宁县,到乌蒙山腹地的贵州毕节,再到金山江畔的四川屏山县、沐川县,不少西南山区都迎来了一年当中最为繁忙的季节。
西大魔芋贵州玉龙坝白魔芋种植基地。蒋学宽/摄
近两年来,通过设立魔芋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西大公司在昌宁快速带动发展魔芋标准化种植基地逾12000亩;依托西大魔芋物种研发中心繁育的优质新品种种源,在云贵川三省建设科技示范基地5000亩;通过种源覆盖、标准树立、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的模式,带动魔芋产区种植规模超10万亩,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000人以上,培训农民20000人以上。
“助农户增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同时,我们也能获得充足的原料。”汤玉兰表示,他们将魔芋规模化种植作为产业助农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希望借此帮助农民舞动乡村振兴的“魔棒”。
绿水青山间,五千多亩魔芋地叶片成熟倒伏。大大小小的魔芋球茎,将在采挖、分级、装筐、运输、加工、销售等一系列流程后,走出大山,经细密错综的物流网路,抵达全国用户的餐桌。
在汤玉兰看来,5至10年内,我国魔芋种植市场或将达到千亿规模。“西大魔芋要走出去,不仅要卖全国,还要卖全球。”
来源: 光明网
康雅酷:一站式的冰粉体验,你get了吗众所周知,成都是没有春季的,一旦冷空气结束,成都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跨进夏季。而这两天,成都冷空气正在逐渐消散,夏季正在迈着小小的步伐悄悄地来临,这也就意味着,一款风靡成都街头的清凉饮品即将出现在大众的“消暑必点榜单”上——冰粉。是的,在川渝的夏季,没有什么是比午后的一碗顺滑爽口还低脂低卡的冰粉更能打动川渝小伙伴的心。也因此,很多小伙伴常常呐喊:没有冰粉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不过,随着近两年物价的飞涨,很多街边冰粉摊逐渐失了性价比的水准,为了卫生和性价比的考虑,更多的小伙伴们将目光聚焦在自制冰粉上,选择购买冰粉粉产品,来享受在家DIY冰粉的乐趣;同时还有一些小伙伴嗅到了敏锐的商机,想要通过购买冰粉粉来 *** 成品冰粉摆摊赚钱,但是又苦于不知道如何挑选优质的冰粉粉产品;又有不少冰粉爱好者们想要享受到“开盖即食”的快乐,因为自制冰粉好是好,但是不方便携带。于是有网友们发出灵魂提问:有没有哪一家冰粉品牌能给出一站式的冰粉服务呢?
你别说,还真有。
在打造一站式冰粉服务这点,康雅酷做到了。
康雅酷这个牌子,冰粉爱好者们肯定不陌生。作为四川知名的冰粉企业,康雅酷从冰粉粉起家耕耘冰粉市场十余年,采用优质葡萄糖、魔芋粉 *** 而成的冰粉粉,冲调出来的冰粉晶莹剔透,嫩滑Q弹,深得冰粉爱好者们的喜爱。而它作为一款冲调类的饮品,做法简单容易上手:开水冲调之后,搅拌均匀,静置冷却成型,待成型之后再根据自己需求加入喜欢吃的水果、坚果,再淋上一层果酱,这样,一碗嫩滑爽口、好吃又低卡的DIY冰粉就做好了,即使是手残党也能轻松Get。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家对于DIY冰粉粉的需求,康雅酷还会在抖音、视频号提供多种冰粉 *** 的花样视频,教大家如何通过搭配创新,来 *** 好看又好吃的冰粉。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不仅让冰粉爱好者们更加喜爱康雅酷,其低成本、高利润的特点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和商家的目光,不少消费者和商家都选择通过采购康雅酷冰粉粉来实现线下开店或摆摊的梦想。
而在消费者们对于想要实现“冰粉开盖即食”的新需求上,康雅雅也于近期推出了全新产品即食冰粉。与传统冰粉和自制冰粉不同的是,康雅酷即食冰粉即食冰粉主要以卡拉胶、魔芋粉、黄原胶为原材料,包装上还附带了冰粉的灵魂伴侣糖浆包和坚果包,在保留了传统成品冰粉香甜清凉、爽嫩滑口的口感的同时增加了方便携带的属性,满足了冰粉爱好者们想要“随时随地开盖即食”的冰粉需求。
新的市场需求催生出新的产品,而新产品的迅速推出则是代表了品牌背后的强大实力,这一点,康雅酷深有体验。所以在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方面,康雅酷一直走在行业前端。在未来,康雅酷将继续秉持“质量之一,用户至上”的品牌理念,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同时带来更好的品牌表现力。
国家植物园巨魔芋世界首次实现群体开花巨魔芋开花
在印度尼西亚西部苏门答腊岛,一直流传着“食人花”的传说。在密林深处,生长着一种巨大的植物,它会散发一种迷惑性的气味把人吸引到它的旁边,然后整个吞到肚子里,紫红色的血液浸满了叶片,腐肉的气息漂浮数里……(小编实在编不下去了)
这种传说中的“食人花”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巨魔芋。
7月19日,在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内,一株巨魔芋正在开花,就在它的旁边,另一株巨魔芋也已经含苞待放。这是国家植物园近期开花的第二株巨魔芋。
本次开花的巨魔芋与7月6日开花的之一株巨魔芋以及即将开花的第三株巨魔芋形成了世界首次,人工栽培状态下的巨魔芋群体开花。正值国家植物园挂牌3个月之际,巨魔芋的群体开花体现了国家植物园在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和栽培养护的高超水平。
工作人员给巨魔芋测量温度
△工作人员使用热成像设备拍摄
工作人员测量佛焰苞宽度
首先声明一点,巨魔芋不吃人。那它为什么又会被人传说成为“食人花”呢。这还要从它的生物学特性说起。巨魔芋体型高大,虽然巨魔芋是草本植物,却拥有世界上更大的不分枝肉穗花序,现在已知更高的花序达到3米多,比普通的房屋还要高。在肉穗花序的周围,紫红色的佛焰苞犹如一个倒立的烟囱,将花序保护在中央。
开花时的巨魔芋会释放自己合成的,含一百多种化学物质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及硫化物,所以会散发一股腐肉的气味。同时巨魔芋开花时会放热,花序温度持续在36摄氏度左右,与我们的体温接近。无论是腐肉的气味、颜色、还是温度,都是巨魔芋自己模拟出来的。而它所做的这一切,可不是为了吓唬人,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由于巨魔芋的花巨大,因此也十分消耗养分,所以它的花期只有短短的48小时。在苏门答腊密林深处,生活着众多的苍蝇、食腐甲虫等昆虫以及一些小型的食腐动物,巨魔芋所模拟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这些昆虫和动物为它传粉。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巨魔芋的生存智慧。我们在现场可以看到,已经有很多苍蝇禁不住巨魔芋的诱惑,开始围着它翩翩起舞了。
巨魔芋温度监测
虽然我们看到了巨魔芋的肉穗花序和佛焰苞,但巨魔芋真正的花却是在花序轴的基部,被佛焰苞完全遮挡住了。这里有500余株雌花和2000余株雄花。国家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在此次巨魔芋群体开花的过程中,拍摄到了巨魔芋雄花出粉的镜头,也会通过视频的方式首次向外公布。
佛焰苞内部结构
雄花
雌花
巨魔芋的花粉
魔芋的引种栽培研究对国家植物园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巨魔芋属于珍稀濒危植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其发布的1997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就已经将巨魔芋列为易危种。由于人类对棕榈产品和木材的大量需求,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受到巨大破坏。据不完全统计,印度尼西亚已经失去了72%的原始热带雨林,情况仍在恶化,导致巨魔芋的原始生境受到直接破坏,巨魔芋的野外生存状况岌岌可危,需要对这个物种进行保存并研究它的生物学习性及繁殖机制,想办法增加它的数量。同时巨魔芋还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经济价值,球茎内含有大量的葡甘聚糖,是目前发现的更优良可溶膳食纤维之一,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化工和生物等多个领域。国家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如何把巨魔芋与同属其它种具有使用价值的魔芋进行杂交,培育出新的魔芋品种。
来源: 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号
景谷县:精深加工助魔芋变身“金疙瘩”眼下,正是魔芋采收的时节,景谷兴迈农业有限公司珠芽魔芋精粉加工厂前,公司聘请的村民正在对收购的魔芋进行分拣、称重,加工车间里清洗、加工等工序后,一袋袋魔芋精粉下线装袋。
“精深加工厂建成投产,还有龙头企业带动,大家种植魔芋没有后顾之忧了。”正在珠芽魔芋育种大棚里认真查看魔芋生长情况的李维祥告诉记者。
李维祥是景谷兴迈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同时也是景谷惠民橡胶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说,益智乡原有橡胶种植面积达8.4万亩,但因橡胶价格不稳定,胶农收入锐减,合作社经营困难,导致大片胶林被闲置。2013年,在各级党委、 *** 的鼓励支持下,景谷惠民橡胶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始在橡胶林下试种魔芋。经过测产,试种的“金魔芋”“弥勒魔芋”两个高产高质珠芽魔芋品种,亩产成品魔芋达3吨,亩产值近万元。
据了解,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益智乡引进种植的珠芽魔芋种植周期短,从定植到成品芋周期为7个月,不仅可以在大田上种植,还能在思茅松林和橡胶林中套种,实现“一地多用”。在林下套种的魔芋病害轻、丰产性好,可以同步管理橡胶林,还能够增加胶农的收入。
2017年,为加快推进魔芋产业发展,景谷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湖北天之赋实业有限公司,与景谷惠民橡胶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景谷兴迈农业有限公司,并采取“公司+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
“农户除了自己种植外,还可以把地租给公司,或者到公司基地和生产车间上班,在家门口就能脱贫致富。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每个村每销售1吨魔芋原料给精深加工厂就返还100元给村集体,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益智乡党委书记李胤泽说。
2020年,景谷兴迈农业有限公司新建了魔芋精深加工厂,项目总投资6亿元,计划建设4万亩商品芋种植基地和11条日产20吨的自动生产线、1条日产10吨的魔芋胶生产线。目前,已建成1条可加工鲜魔芋10万吨、年产魔芋精粉1万吨的生产线,并于2020年12月29日投产。
同时,景谷兴迈农业有限公司依托云南省农科院,建成珠芽魔芋优质品种繁育基地,可产优质种子5000万粒以上,有效带动全县10个乡(镇)种植魔芋,种植面积达1.43万亩,其中649户建档立卡户种植1510亩,户均增收1.18万元。如今,魔芋产业已成为益智乡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
魔芋产业只是景谷县调优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景谷县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以群众增收为核心,提出“一乡一品”“一县多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出台产业扶持政策,积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能生产、稳得住、可致富的企业,带动当地群众稳步增收致富。(胡雪英 王福蓉 李超 吕禾 周思雨 文/图 编辑:陶平)
?关注普洱日报抖音号,观看精彩短视频!
女大学生独自一人,腌了酱鸡蛋 配着魔芋粉 超满足的一顿{"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g10000c46mg3rc77u4276j7g5g","duration":85.636,"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9172477,"thumb":{"web_uri":"tos-cn-p-0000/6f3d06cc03304d388cfbca80fbb570c5","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85.636,"file_size":5789667,"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460f9c88f8d3f242ad20d30decd8cbfb","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巨魔芋开花国家植物园连续两天开放夜场 市民可通过 *** 预约购票参观
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巨魔芋开花
本报讯(记者 王斌)昨日,在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内,世界珍稀濒危植物三大旗舰种之一的巨魔芋开花了。巨魔芋便是传说中的“食人花” ,其花期十分短,只有48小时,且通常在午后开花。为了让更多游客欣赏到这种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在7月19日至20日专门举办“巨魔芋之夜”夜场活动,游客可在展览温室内从多个方面了解这种世界珍稀植物。
昨晚,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内看到,一株巨魔芋正在绽放,这是国家植物园近期开花的第二株巨魔芋,它旁边另一株巨魔芋也含苞待放。它们与7月6日开花的之一株巨魔芋形成了世界上首次人工栽培状态下的巨魔芋群体开花。如今正值国家植物园挂牌3个月之际,巨魔芋的群体开花,也体现了国家植物园在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和栽培养护方面的高超水平。
巨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西部苏门答腊岛热带密林,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1997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就已经将巨魔芋列为易危种。巨魔芋并不吃人,那为什么会被称为“食人花”呢?这还要从它的生物学特性说起。
据国家植物园(北园)专家介绍,巨魔芋虽然是草本植物,却拥有世界上更大的不分枝肉穗花序,现在已知更高的花序达到3米多,比普通房屋还要高。本次展出的巨魔芋花序也高达1.68米。在肉穗花序的周围,紫红色的佛焰苞犹如一个倒立的烟囱,将花序保护在中央。开花时,巨魔芋会释放出自己合成的、含100多种化学物质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及硫化物,闻起来就像腐肉的气味。同时,巨魔芋开花时会放热,花序温度持续在36摄氏度左右,与人体的体温接近。而无论是腐肉的气味、颜色,还是温度,都是巨魔芋自己模拟出来的,它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吓唬人,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
由于巨魔芋的花巨大,开花十分消耗养分,所以它的花期只有短短48小时。为了让更多游客欣赏到这种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在7月19日至20日专门举办“巨魔芋之夜”夜场活动。在展出巨魔芋的同时,国家植物园还将首次公布巨魔芋雄花出粉的视频,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让大家欣赏到巨魔芋奇特的一面。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巨魔芋之夜”活动时间为7月19日至20日的17点30分至20点30分。夜场活动实行 *** 预约购票,在国家植物园购票平台预约购买“巨魔芋之夜”参观票(可进大门和展览温室),展览温室白天正常游览,验票截至20点。据了解,巨魔芋主展区采取单向参观线路。预设每5分钟为一个时段,每个时段不超过20人参观。如需再次参观的游客请重新排队。请市民游客提前预约,并配合工作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文/本报记者 王斌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生酮低碳辣鸡粉之杏鲍菇版因为一直很想吃面食,奈何生酮低碳饮食又不适宜直接吃面条,所以在做了辣鸡以后就去看了面条的替代品,发现有用杏鲍菇代替的,所以我也试了一下。上一条是前一天用了魔芋粉的,两款下来个人更喜欢杏鲍菇版的。辣鸡的做法在上一条笔记有更新过的哦~
By 曼涤卩卩
用料- 杏鲍菇 250克
- 高汤 一碗
- 辣鸡 按自己意愿放
- 葱、香菜 按喜好放
1、切切切
2、想法设法把它弄成一条条
3、下锅煮熟
4、捞出来加上汤
5、加上辣鸡(辣鸡教程在上一条)和葱花香菜,完成!!!
小贴士辣鸡是自制的,具体 *** 在上一条视频里。杏鲍菇会吸收汤汁,所以会比魔芋粉好吃。
杏鲍菇的营养功效1.祛脂降压
杏鲍菇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2.提高免疫力
杏鲍菇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3.消食
杏鲍菇有助于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于治疗饮食积滞证。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关晓彤又瘦了?穿小白裙做魔芋粉肩窄腰细,刘海撩上去少女感十足关晓彤作为小童星,从小就有了不少作品,如今到成年,算是很多观众看着长大的,现在都谈恋爱了。她和鹿晗的感情从刚开始被全网不看好,到如今几乎得到了全网的祝福,感情稳定之后,关晓彤的事业也正在慢慢上升。她现在是综艺影视两手抓,除此之外,还有了美食博主的称号,自从晒过妈妈做的蔬菜三明治之后,美食博主的人设就火出圈了。
之后,关晓彤还视频教大家做螺蛳粉,看似是常见的食品,但关晓彤做的都是减脂版本,为大家的减脂事业添砖加瓦。继三明治、螺蛳粉之后,近日又开直播做起了清爽魔芋粉,9月15日晚,关晓彤教大家做减脂版的各种菜拌魔芋粉,绿色又健康。拌菜中关晓彤依旧加了香菜,可见对香菜是绝对真爱了,这次直播做菜视频毫无意外的上了热搜。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学到了,称赞她是被演戏耽误的美食博主,除了清爽魔芋粉,关晓彤每次直播的穿搭和状态同样引起大家的关注。这次视频中,关晓彤穿了一件镂空小白裙,短袖收腰将好身材完全展现出来了。领口设计得比较低,露出了不少 *** 肌肤,穿这身紧身裙,领口设计得低一点,既有清凉显瘦效果,同时还能多几分小女人的妩媚范。
这次近照看关晓彤似乎又瘦了一点,视频中的她肩膀看起来一点不宽,肩窄腰细,非常完美标准的女性曲线。在很多人印象中,关晓彤虽然不算胖,但她上镜总是有点显壮,不过这次视频中,肩膀看起来一点都不显壮了。所以许多人感觉她应该又瘦了一点,露出的手臂也十分纤细,一点麒麟臂的感觉都没有,这款小白裙将她清纯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小白裙,关晓彤当天的妆发也非常nice,她画的是淡妆,皮肤 *** 五官清晰,完全是妙龄少女的更佳状态。头发现在是中长直发,穿小白裙刚好到领口,随意披散着,刘海全部撩上去了,露出了小巧饱满的额头。私下的关晓彤五官和脸型都刚刚好,五官精致立体,脸型是小V脸,一点也不尴尬僵硬,她这次的发型非常好看,少女感十足。
前几天,关晓彤直播采访时梳了一款齐刘海,普通人梳齐刘海大部分都很甜美减龄,但对于女明星而言就大大减低了颜值。齐刘海让关晓彤的脸显得又大又胖,眼睛也因为刘海的遮挡变小了,五官没有那么立体了,额头也挡住了。之一眼看,许多网友都不敢认,一个刘海真的变化太大了,齐刘海原本是减龄发型,但关晓彤看起来却像老了十岁的感觉。
可见她真的不适合齐刘海,对她来说露出额头更好看,前几天,关晓彤第二次现身薇娅直播间。这次她吸取了教训,将刘海完全撩上去了,头发散发,没有刘海的散发,关晓彤的脸瞬间小了很多。和薇娅同框,在同样的滤镜下,关晓彤的脸比薇娅还要小,不愧是明星,上镜比一般人都要优越。直播中,关晓彤的下颚线弧度非常好,小V脸更明显了,脸又小又精致。
头上还戴了一款大大的酒红色蝴蝶结,耳饰也是的心形的,妆容也是偏甜美妩媚,23岁的关晓彤美得刚刚好。上身穿一件黑色T恤,身材瘦而不柴,S形曲线非常nice,脖子看起来也很长。很多人都说关晓彤不适合穿紧身衣,但看她这两次穿紧身衣直播,都很好看,身段玲珑小巧,该瘦的地方瘦,该凸的地方凸。
前段时间,不少人都说关晓彤胖了,尤其是接受采访留齐刘海的那次,从脸到身材都肉眼可见的圆润了。不少粉丝表示是因为剧特别增肥了,但没过多久再次露面,她整个人就肉眼可见的瘦了不少,不愧是女明星,想胖就胖,想瘦就能很快瘦下来。她现在脸蛋一点都不胖了,大脸盘变成了精致小V脸,肩膀也变细了,可见关晓彤骨架并不大,真瘦下来上镜不输其他女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