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上桌就是年#
今天女儿买回来高粱饴糖,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带到了我的儿时哪个年代。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物资贫发的年代,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高粱饴糖。吃进嘴里的感觉是甜的,一身薄薄的纸衣裹住糖果含在嘴里即化,甜味在味蕾上绽放,让人感觉回味无穷。能吃上一块鸡蛋糕,那就多幸福多美啊。
听我的母亲说,在我小时候一位阿姨给了我一个苹果,我就记住了别人。只要一看到这个阿姨,我就叫别人苹果阿姨。想想现在的孩子们多幸福呀,这些基本的需求基本上都能满足。大人吃过的苦都不想让孩子再重新来过,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是我们的血汗换来的,我们一直在努力奋斗,而且一是坚持学习,为孩子做好榜样。生活品质的好坏全凭自己的努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回忆让思绪变得安静,让人变得放松,让人感到温暖。童年的生活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珍珠,让人留恋使人回忆。想想我们
现有的生活,且行且珍惜呀。#如意姐带你玩#
唐三镜杨俊丽-饴糖槽液态发酵酿酒新技术将稻米、玉米、高梁、红薯提取饴糖后的糖糟醅经免蒸高效酒曲液态发酵酿酒,每100公斤稻米或玉米提取饴糖85公斤,其糖槽醅可产45°蒸馏白酒37公斤左右;12-15甜米酒86公斤左右,从而开辟了利用糖糟废料代替粮食酿酒的新途径。现将用饴糖糟液态发酵制酒的主要工艺介绍如下:
1、生产设备配曲盘(或塑料盆)、发酵坛、蒸酒甑、盛酒桶、拌料掀、温度计、浓度汁、过滤布。
2、摊凉配曲糟的含水量为75%。免蒸高效酒曲用量为原料总量的0.3%,酵母曲0.1%,乳酸适量。把糖糟放在配曲盘摊开,夏天品温至35℃以下,冬天为40℃左右,糖糟厚度为10-13公分,将免蒸高效酒曲均匀洒播于糖糟中翻抄2-3遍,迅速成堆,成曲糟。
3、密封发酵曲糟入坛前先将坛洗净放入发酵室,每坛注入40℃温开水3.5-5公斤,再装入10公斤曲糟,封坛发酵室温控制在26-36℃以下,更高也不有超过40℃,发酵期冬天为12天,夏天为8天,当料温开始下降,坛内泡沫开始收缩,酒液澄清,表明酒化成熟。
4、入甑蒸酒基制45℃以上蒸馏白酒,在曾通铁锅上安圆简式甑桶,单管冷凝器。将发酵醪倒入甑内,发酵料约占甑的三分之二为宜,再进行密封,用燃煤或柴草烧火加热。蒸酒中火要旺盛,切忌时大时小而影响出酒率,并注意截头去尾(将酒头、酒尾分别贮存),用酒度计测酒后分级、分类贮藏。
高粱饴是山东的特产。高粱饴糖的 *** 通常选用优质高粱淀粉调乳,用精致砂糖化浆,采用传统工艺熬制。其口感细腻、柔软适中、不粘牙、微甜可口,老少皆宜,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现将高粱饴糖的 *** *** 介绍如下。
①将淀粉、砂糖和水各100克先溶化,然后加热至60℃。
②用纱布过滤。
③取250克水,并将其煮沸。
④慢慢往水冲入淀粉和砂糖溶化的糖浆中,并不断搅拌。
⑤冲成黏稠的淀粉糊状后加入其余砂糖450克和柠檬酸末1克,不断搅拌。
⑥溶化后放入铝锅中加热熬煮,并用锅铲不断搅拌。
⑦经过30~40分钟至水分蒸发,不冒水蒸气后将锅离火。
⑧加入3~4滴杨梅或橘子香精,将食用色素溶液也放入2~3滴。
⑨搅拌均匀后倒在撒有淀粉的木框中或案板上。
⑩盛开木框高1.5厘米。
冷却后用刀切成长3厘米长方块即可。高粱饴的 *** 要注意:柠檬酸是由淀粉、糖质原料发酵而制得的,在材料加工中用作酸味剂。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被高粱饴的 *** 弹弹刷屏, 这本是山东的特产,以高粱粉,麦芽糖,水为主料,用传统工艺文火慢熬,弹性大,韧性足,是过年过节常备的糖果。 吃过的人都见怪不怪,没想到这款渐渐被大家淡忘的朴实糖块, 月销超过2000多万,实在是太妙了, 这样火爆全网的传统糖果,其实在家就能简单 ***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不同的味道,一起来感受这股神奇的拉丝魔力吧。
By 良润烘焙
用料- 易小焙熟糕粉(手粉) 100g
- 红薯淀粉 100g
- 苹果味汽水 20g
- 白砂糖 300g
1、准备红薯淀粉
2、红薯淀粉与汽水称量一起,并搅拌均;
3、倒入不粘锅中,小火慢慢炒至粘稠;
4、面糊变之粘稠,加入100g白砂糖继续小火翻炒;
5、面糊变之粘稠,加入100g白砂糖继续小火翻炒;
6、采用相同手法,三次加如白砂糖,面糊炒至有弹性,并且可以拉丝的状态即可;
7、熟糕粉倒入器皿中备用
8、倒入铺满熟糕粉的盘子中;
9、用手压平,放入冷藏;
10、切块即可食用。
11、来看下高粱饴的成品效果
12、成品展示,哈哈可以拉半米哦
13、还很Q弹可以拉丝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记忆中的美食(4)——难忘那美味的高梁饴上世纪80年代,水果糖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很有诱惑的, 稍好一点的是奶糖,再高级点的是高梁饴糖了!
1986年,上二年级的我挣了两毛钱(村里有家有事让我们学生去帮忙,完成任务后给我们每个学生2毛钱劳务费)。
拿着这2毛钱,我迫不及待的来到了村东头的小卖部,1分钱买了一个水果糖,2分钱买了个奶糖。当时只知道有这两种,品尝对比了下,水果糖太硬,奶糖虽然有些粘牙,但味道好些,我决定将剩余的钱全部买奶糖。这时小卖部的老板说我们这里有更高级的糖,3分钱一个,名字叫高梁饴,我听后迫不及待的买了一个尝尝,味道真美,吃着软,细腻,富有韧性,微甜可口!当时就想着这才是我心中向往的糖!于是将剩余的钱全部买成了高梁饴!
回家后,买回来的4颗高梁饴舍不得一次吃完,晚上睡觉前吃一个,也是慢慢的在嘴里品尝,不敢猛咬;早上睡醒了吃一个,我记得整整吃了两天才吃完!
再后来,买糖就买高梁饴,彻底的臣服于它的美味!
将近40年过去了,高梁饴的美味让我记忆犹新,只是不知现在有无高梁饴产品售卖?若有,我肯定购买一包,回忆下童年的故事!
将稻米、玉米、高梁、红薯提取饴糖后的糖糟醅经免蒸高效酒曲液态发酵酿酒,每100公斤稻米或玉米提取饴糖85公斤,其糖槽醅可产45°蒸馏白酒37公斤左右;12-15甜米酒86公斤左右,从而开辟了利用糖糟废料代替粮食酿酒的新途径。现将用饴糖糟液态发酵制酒的主要工艺介绍如下:
一、生产设备配曲盘(或塑料盆)、发酵坛、蒸酒甑、盛酒桶、拌料掀、温度计、浓度汁、过滤布。
二、摊凉配曲糟的含水量为75%。免蒸高效酒曲用量为原料总量的0.3%,酵母曲0.1%,乳酸适量。把糖糟放在配曲盘摊开,夏天品温至35℃以下,冬天为40℃左右,糖糟厚度为10-13公分,将免蒸高效酒曲均匀洒播于糖糟中翻抄2-3遍,迅速成堆,成曲糟。
三、密封发酵曲糟入坛前先将坛洗净放入发酵室,每坛注入40℃温开水3.5-5公斤,再装入10公斤曲糟,封坛发酵室温控制在26-36℃以下,高也不有超过40℃,发酵期冬天为12天,夏天为8天,当料温开始下降,坛内泡沫开始收缩,酒液澄清,表明酒化成熟。
四、入甑蒸酒基制45℃以上蒸馏白酒,在曾通铁锅上安圆简式甑桶,单管冷凝器。将发酵醪倒入甑内,发酵料约占甑的三分之二为宜,再进行密封,用燃煤或柴草烧火加热。蒸酒中火要旺盛,切忌时大时小而影响出酒率,并注意截头去尾(将酒头、酒尾分别贮存),用酒度计测酒后分级、分类贮藏。
饴糖(补气药)饴糖为高粱、米、大麦、小麦、粟或玉米等含淀粉的粮食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名医别录》谓其“主补虚乏力,止渴,去血”。《食疗本草》言其“补虚,止渴,健脾胃气,去留血,补中”。
中医
中药饴糖主要含麦芽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维生素C等。中药饴糖为米、麦、粟或与蜀黍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有软、硬两种,软者称胶饴,硬者称白饴糖,均可入药,但以胶饴为主。本品味甘。以浅黄、质黏稠、味甘无杂味者为佳。
本品性味甘,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
注意:湿热内郁、中满吐逆、痰热咳嗽、小儿疳积者忌用。
饴糖甘温质润,既能温补脾胃,又能缓急止痛。脾胃虚寒、肝木乘土、腹痛喜温喜按、得温痛减等症,单用温水化服。
配伍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生姜,即《伤寒论》小建中汤。
若产后气血不足、腹痛不止者,配伍当归、桂枝、白芍等药,温补气血、缓急止痛,如《千金翼方》当归建中汤。
若中阳衰微、阴寒内盛、脘腹剧痛、呕不能食、痛而不可触近者,配伍花椒、干姜、人参,温中散寒、缓急止痛,即《金匮要略》大建中汤。
《本草经解要》
饴糖。气大温,味甘,无毒。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饴糖气大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肝者生生之脏,生气生血之经也,脾者后天之本,万物之母也。饴糖气温达肝,肝气升则阳气充,味甘益脾,脾血润则阴气盛,所以主虚乏也。味甘益脾,脾阴足则渴止。气温温肝,肝藏血,血温则瘀者行,所以去血也。
制方:
饴同白芍、甘草、桂枝、生姜、大枣,名建中汤,治肝脾血不足。
同川椒、炮姜、人参,名大建中汤,治腹痛不可触。
《本经碗证》
饴糖。味甘,微温。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饴,凡谷之黏者,皆可为之。渍过蒸熟,每一石,用大麦糵一斗八升,和水磨汁,倾入其中,少假即生饴,如蜜而稀,色如胶,所谓胶饴是也。其稍干者谓之饧,其熬令干硬,牵而色白者谓之糖。
卢芷园曰:糵米作饴,宛似水谷入胃,蕴酿作汁,出入未定之时也。可以澄饮,可以成血。然甘能缓中,投之不当,反致濡滞。
陶隐居云:酒与糖并米麦所为,而品分中上。良缘糖以和润而优,酒以醺乱而劣。愚谓麹糵虽皆麦所为,然麹先屑粉而后盦造,为拗折其生气。糵浸令生芽,而后磨粉,为引动其生机,然皆令消米质使成液也。酒酿久方成,糖片时便就。久酿者性反迅,速成者性反缓。何欤?夫拗折者,郁弥久而性益猖。
生发者,萌旋达而气已畅。故酒为缓物之报使,糖实急剂之柔佐也。然虚烦虚痞虚肿虚满,俱有确证可指。其笼统言之者,有虚劳虚损虚羸虚弱。能知熇热之为劳,传变之为损,尫脊之为羸,疲欤之为之弱,则科学家之为乏,亦可拟议得之,夫行而无资谓之乏。
人身之行者非气血而何,夫反正为乏非气血之当行不行而何。人身一天地也,嘘故纳新,环周不休,气之道也。十二经脉,十五大络,血之道也。其资皆禀于脾,则虚乏者不可谓非脾气不给矣。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助之资,此独何藉于饴糖。夫补虚乏已下遂继之以止渴去血,则芪术者皆与渴无干。且术能去湿,不能滋燥。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又与血无干。以是见此虚此乏,断非参芪术草所能补矣。虽然,虚乏而气不能行且渴者固多,又何以知有当去不去之血。夫仲景用饴糖,多在建中汤。建中汤证,多有腹痛,此血当行不行之验也。是故饴糖非能去瘀血也,能治血当行不行为腹痛者耳。故《伤寒论》《金匮要略》用建中处甚多,然止云治腹痛,不云下瘀血。
现代药理
饴糖含大量麦芽糖、果糖,以及少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时间:2023
一,芭蕉芋的植物学特点
1,名称和分类地位
芭蕉芋是一个别名,因为它的植株似芭蕉,根茎像芋而得名;正式中名叫蕉芋,这个名称出自广东等地的叫法,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中名;学名为Canna e *** s Ker,是在1823年正式命名发表的;别名还有姜芋、蕉藕、旱芋、藕芋、海芋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美人蕉科美人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2,分布和生长环境
芭蕉芋原产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引入,当时主要作观赏用,零星栽培于公园和房前屋后;因为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食物严重短缺,芭蕉芋也成为熬过饥荒的食物之一,在我国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广泛栽培;芭蕉芋喜温暖向阳环境,耐寒耐干旱,适宜在深厚肥沃的沙壤土生长,忌讳黏重积水的黄泥土;适生温度为15-30°C;一般分植块茎或播种繁殖。
3,外形特点
一是为多年生高大草本,高达3米,茎粗壮;根茎发达,多分枝,块状。
二是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0-60公分,叶面绿色,边绿或背面紫色,叶柄短,叶鞘边缘紫色。
三是总状花序单生或分叉,花少,有蜡质粉霜;小苞片卵形,浅紫色;萼片披针形,浅绿带紫;花冠管杏黄色,花冠裂片杏黄色顶端带紫色,披针形,唇瓣披针形,卷曲,顶端2裂,上部红色,基部黄色;发育雄蕊披针形,杏黄染红,9-10月开花。
二,芭蕉芋的主要用途
之一,制淀粉。芭蕉芋的根茎富含淀粉、粗蛋白、粗纤维、铁、钙等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可制淀粉,芭蕉芋淀粉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可生产味精、口服液、注射用葡萄糖、高粱饴糖等,还可 *** 粉丝、带藕粉用;
芭蕉芋粉丝具有易熟耐烂、质地细腻、口感良好、味道独特等特点,是烹调炒粉、火锅、汤煮、色拉凉拌的优质食材。
芭蕉芋淀粉在纺织工业(浆纱)、造纸、制鞋、制帽、服装行业也有应用。芭蕉芋淀粉还是 *** 酒精和酿酒的原料。
第二,作饲料。由于芭蕉芋的根茎营养丰富,是 *** 家畜饲料的很好资源。它的枝叶、茎干有比较丰富的营养价值,可作优质饲料用。
第三,观赏用。芭蕉芋在园林中可用于庭园绿化、作绿色风障,叶绿花红,美丽多姿,观赏价值尚高。
第四,芭蕉芋的茎叶纤维可造纸、搓绳等用。
6种暴露年龄的糖果,吃过3种的是小哥哥,全吃过的该叫大叔了暴露年龄的6种糖果,吃过一半的是小哥哥,全吃过的该叫大叔了。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负。不知不觉步入了20时代,离过年就剩10几天了,同时也进入了准备年货高峰期,相比小时候,现在年货太丰盛了,鸡鸭鱼肉各种礼盒聆郎满目,却少了小时候那种期盼的惊喜。无论年货多么丰盛,有一种美食是不分地域家家户户必备年货之一,它就是糖,新年吃糖寓意一整年都甜甜蜜蜜。糖果是孩子们和甜食爱好者的更爱,携带方便,随时吃上一块儿,那种过瘾的感觉是不爱吃糖所无法体会到的,你喜欢吃糖吗?
6种暴露年龄的糖果,吃过3种的是小哥哥,全吃过的该叫大叔了!现在的糖果种类非常多,像水果糖、巧克力糖、雪花酥、牛轧糖、夹心糖、进口糖等等,价格也是几十到几百不等,看到这么多糖,想起小时候吃的糖果,种类不多却吃得最开心,遇到漂亮的糖纸还会攒起来, 那种攒糖纸的快乐丝毫不输吃糖时的开心。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6种暴露年龄的糖果,吃过3种的是小哥哥,全吃过的该叫大叔了。
之一种:挂糖花生,也叫花生粘,是熟花生外面裹了一层糖浆 *** 的,有白糖和红糖两种,白色的就是白糖做的,红色的就是红糖做的,小时候吃白糖的最多。快要过年的时候,就会到大集上买上一袋子,又香又甜,这可是我的更爱,你吃过挂糖花生吗?
第二种:高粱饴糖,这糖刚出的时候可火了,听名字就知道是用高粱做的,是一种软糖,不是很甜,吃起来糯糯的。我到没觉得多好吃,但是喜欢吃它里面裹的一层透明膜,现在想想也不知道那层膜到底哪里好吃了,让我如此迷恋。这糖个别超市还能买到,家家户户拜年的时候却很少看到它的身影了。
第三种:牙签糖,吃起来有点粘牙,那时在学校里真的很火,人手必备糖果,1毛钱能买10根,虽然颜色不同,但味道是一样的,下课的时候吃上一根,感觉好吃到飞起来,这糖是我上学吃得最多的零食之一了。
第四种:橘子糖,单买是1毛钱一个,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称上几斤,做得的确实很像橘子瓣,小孩子特别喜欢,橘子味道不是很浓郁,但外面那层白砂糖很甜,是硬糖,含在嘴里当外面的白色糖衣融化后,我都会取出来,用手夹着朝着阳光看一会儿,月牙一样,透明的弯弯的,特别好看,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糖果,虽然不是软糖,但是味道非常纯,淡淡的橘子味如同美好的童年值得回忆。
第五种:大虾酥,这在我小时候可是高档糖果,连大人都非常爱吃,记得去拜年要是给我两块儿大虾酥能开心一天,每次先吃一半留一半包起来,剩下的一半第二天再吃,那种小心翼翼吃糖的开心感现在都很怀念的感觉。今年大虾酥又开始流行回来了,我买了一斤尝了尝,和小时候的味道差不多,现在的孩子应该很少有爱吃这种糖吧,没有漂亮的包装,口感也不惊艳,却是一代人很多小时候的美好回忆。
第六种:大白兔奶糖,这应该是80后叔叔阿姨们的更爱了,花花绿绿的糖纸,浓浓的牛奶香味和花生香味结合到一起,家里来远方的亲戚才能吃到的上海特产糖果,现在都可以自己在家 *** 了,小时候怀了揣几块大白兔软糖,足以证明你家有城里的亲戚,很自豪的哦,你喜欢吃大白兔软糖吗?
6种暴露年龄的糖果,吃过一半的是 *** 姐,全吃过的该叫大妈了,总结了一下比较有年代感的六种糖果,暴露年龄的时刻来了,你吃过哪几种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出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糖果,一起讨论下儿时的欢乐吧。
国庆放假回来以后,去参加朋友家小孩的满月酒。开席前桌上摆了一碟瓜子和一碟糖果。这时候有一个小朋友走过来,让我给他拿一颗糖吃。于是我顺手从碟子里面抓了一把糖,在放到他手里的时候,突然眼睛一亮,发现里面竟然有一颗高粱饴软糖。说实话,这让我有点诧异和吃惊,而且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大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后到现在,近20多年过去了,我都没有再见到过高粱饴,更别说吃一颗。
我剥了一颗糖放在嘴里,果然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吃起来有点粘牙,但是又有嚼劲和弹性。这让我的思绪飘回了20多年前。那是一个高粱饴糖卖5分钱一颗的年代。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有的话就跟着我一起回忆,如果没有的话,也请继续看一看止茶小时候的生活轨迹。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个偏僻闭塞的山区小村庄。打我记事起一直到读高中时期,这十几年来从来没有过一分零花钱。不是说父母不愿意给,而是实在是家里太穷,根本就没有钱。山里面农村太闭塞,虽然说田地不多,但粮食足够自己家里吃。不过也仅仅是够吃而已,印象中很少有人家里有余粮,可以挑到粮站上去贩卖。而80年代的时候,改革开放的大潮还没有吹向偏僻落后的山村,所以农村的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甚至可以说还处于缓慢萌芽阶段。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村里面还没有通电,更没有小卖部或零售店,平时家里要买个盐,打个煤油,都需要拎着盐袋和油瓶,走十几里山路去镇上的供销社里购买。当时没有袋装的食盐,全都是散称的,所以需要自己带着盐袋子。用来点煤油灯的煤油,同样也是散装的,自己家里备一个酒瓶,到供销社的大油桶里面去装。用我们当地的土话叫做去打油。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着奶奶后面去供销社里买盐打油。虽然供销社里的售货员叔叔是一个黑着脸,不苟言笑的老头,而且脾气很古怪,从来不愿意多说一句,给人一种很森严的感觉。经常别人问他10句,他也不回答一句,一副你要买就买,不买就别问的不耐烦神情。
但是如你所知,当时是一个需求大于供给的年代,购买的又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忍着自己的脾气,看着售货员的脸色,恨不得舔着脸去哄他几句,以期望他不在称上做手脚。不期望他多给一点,但至少不能少称,因为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当地确实发生过,并且闹的很严重。
邻村一个老太太去买盐,结果回来称少了一两。于是老太太就去供销社找他,让他补一两盐。但是供销社的售货员死不承认,并且用极其恶毒的语言辱骂老太太,将其赶回了家。回到家以后,老太太气不过,从家里拿了一瓶农药,喝完之后躺在供销社里等死。虽然发现及时,但由于当时的农村医疗条件太过简陋,而且路上又耽搁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老太太没有抢救过来去世了。
这件事最终以一条人命为代价,但却没有撼动售货员地位,给老太太家里赔了一些钱之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据说是因为上面有人。所以我每一次见到售货员,都感觉很害怕,要躲在奶奶的身后。但是由于小时候对于食物(其实就是糖果)缺乏忍耐力,想吃的不得了,最终还是跟着奶奶一起去供销社。
奶奶是最疼孙子的,尤其是我这个大孙子。每次我跟着她到供销社去买东西,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买一两个水果糖。那时候水果糖,便宜的一分钱一颗,好一点的两分钱一颗。当然一般我都只会选择来一分钱一颗的水果糖。有一次,我看他有一个小孩子在供销社里买糖。我看见他竟然拿着两毛钱的纸币,递给了售货员叔叔。
说实话,当时我就震惊了!两毛钱,在我眼中那是一笔天大的巨款,可以买20个水果糖。但奇怪的是,售货员叔叔竟然只给了他4颗糖。至今我都还记得那是一种淡黄色糖纸包裹的软糖,如我平时买的那种灰色纸包裹硬糖的明显不一样。看着那个小孩将糖纸剥开,一把连着里面的糯米纸吞进嘴里。我竟然好心的提示了他一下:
那个,那个,糖纸不能吃。
结果那个小孩抬眼瞅了我一下,当时我觉得那个眼神很奇怪,不知道怎么形容,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带有一丝嘲弄或者是说鄙视的眼神。意思很明显,哪里冒出来的乡巴佬,连高粱饴里的糯米纸能吃都不知道。
许是这一段被奶奶看在了眼里,所以她摸索着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手绢,打开手绢从里面拿出来一枚5分钱硬币,然后又把手绢叠起来放回口袋。奶奶把5分钱硬币交给我说,你也去买一颗尝尝吧。
在回去的路上,奶奶问我高粱饴好吃么?
我说好吃。我问奶奶你有没有吃过?
奶奶说没有。
我说奶奶等我长大了给你买。
奶奶说好。
……
可是等我长大了,挣钱了,你却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