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是龙眼上市的季节。龙眼既是水果,又是中药材,具有养血安神,补益心脾的功效,用于健忘失眠等。龙眼该如何吃?吃了喉咙痛是怎么回事?听听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吴伟教授怎么说——
新鲜龙眼每天吃10-15颗为宜
吴伟介绍,龙眼药食两用,鲜龙眼清甜可口,桂圆肉则更加侧重滋补,现代龙眼肉更是应用炭火焙或电炉烤,使之药性变得更为温补,甚至兼有补气温阳壮阳之功。也难怪一些朋友服用龙眼肉觉得上火,咽痛之症。
因此,在食用龙眼时应该注意不可多食,因为它的性质温补,其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以及维生素。糖尿病患者摄入过多,也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少量一二颗则无妨。如果身体正处于“上火阶段”、咽炎、咳嗽期间就不能吃龙眼。阴虚火旺、湿热内蕴、腹胀满者也应少用或不用。
正常人群一天吃多少龙眼合适?如果是新鲜龙眼,一天吃10~15颗为宜,最多不宜超过20颗;如果是桂圆肉,5~10个就差不多了。
龙眼食疗方推荐
1.桂圆红枣枸杞茶
材料:桂圆肉5克,红枣2颗,枸杞子5克。
制法:红枣去核,与桂圆肉、枸杞一同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放温饮用。
功效:补血明目,养颜护肤。适合血虚面黄、头晕眼花、经后体虚者。
2.长夏心脾两安汤
材料:桂圆肉20克,新鲜莲子50克,猪脊骨500克,生姜3片。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干净后一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关中小火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心脾,安神益智。
适合人群:心脾两虚者,常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腹胀、疲倦乏力等症状。(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苡婷 刘庆钧)
来源: 羊城晚报
食药材辨识 | 用桂圆还是龙眼?不同吃法不同养生功效现在正是吃龙眼季节。龙眼不仅是一种水果,更被人们视为珍贵补品,其果肉甘温滋补、益心脾、补气血。那么龙眼与桂圆,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四科(脾胃病科)主治中医师孙德宣为读者解谜。
桂圆是用新鲜的龙眼 *** 而成的,将新鲜的龙眼去皮后晒干(也可以不用去皮),就是桂圆了,也称之为龙眼干。桂圆没有了新鲜龙眼的鲜嫩多汁,但是可以用来熬制汤水,防治多种疾病,更是养生保健的佳品。一般桂圆只有在干货市场或者是中药店出售。
桂圆可以用来煲汤、做菜、泡茶,现在天气开始转凉了,家里可以准备一些桂圆,因为滋补的汤水里少不了它。桂圆肉30克,加入炖好的汤中煮5分钟,可煮出更鲜美的汤。
鲜龙眼一般都是直接吃的。在新鲜龙眼上市的季节,可以多买一些在饭后食用,但龙眼不宜天天食用,或者过量食用,容易引起皮肤生暗疮、青春痘等。
桂圆与龙眼的营养成分基本是一样的,龙眼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没有流失,所以龙眼更有营养,但龙眼吃多了容易引起上火。虽然桂圆吃多了也会上火,但是桂圆的确比较温和。
孙德宣医生提醒,桂圆和鲜龙眼都是滋补身体的食物,适量食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气血、安神益智、保护血管、降低血脂、美容养颜,桂圆还是女性产后重要的调补食物,能使产妇补血安神、恢复体力。
——食疗方推荐——
一、桂圆肉3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约10分钟,加鸡蛋2个,白砂糖或红糖适量稍煮片刻即可食用。可提神醒脑,为熬夜者之首选。
二、桂圆肉20克,红枣5-10颗(去核),加水300毫升煮沸约10分钟,加白砂糖适量稍煮片刻即可食用。对心悸不安、失眠者有较好作用。
三、桂圆肉200克,加纯正白酒500毫升,泡1个月,每晚睡前饮15毫升,可消除疲劳,养心安神,恢复疲劳,安神定志。
四、桂圆肉30克,红枣10颗(去核)撕破,粳米100克加水煮粥(稀饭),加适量红糖,早晚各吃一碗,可补心脾、益气血,提高记忆力,补脾生血,养心增智,老年人尤宜。
五、桂圆肉20克,莲子(去芯)15克,糯米30克加水煮粥(稀饭)食用。可美容养颜,治体虚贫血。
六、桂圆肉10克,酸枣仁9克,茨实15克煮水,睡前服,可用于治疗失眠症。
七、桂圆肉30克,红枣10颗(去核),黑芝麻(炒)约20克煮沸10分钟,加红糖或白糖适量,鸡蛋2个,稍煮片刻食用,可养心补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王剑 李镓洧
图/视觉中国
药食同源龙眼肉,鲜果和干果的养生保健功效有何不同龙眼,俗名桂圆,是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也是多年生的常绿大乔木,果实成熟期主要在7-9月间,也有部分晚熟品种果实成熟期可至11月份。
龙眼树(图片来自 *** )
龙眼鲜果口感爽脆、味道清甜,并且桂圆有“贵”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龙眼鲜果含多种营养成分,且富含热量,其可食用部分含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
龙眼鲜果虽好,但容易腐败变质,将其晒干或烘干制成龙眼肉是一种常用的加工 *** 。龙眼肉除了其食用价值,也是一味传统中药材,属于国家认定的药食同源物质。
龙眼干(图片来自 *** )
龙眼肉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作为滋补药品和保健食品,已有1000多年的应用历史。明代李时珍曰: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
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龙眼肉,2020版药典中提及龙眼肉性甘、温,归心、脾经,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
龙眼肉的多种用途(图片来自 *** )
现代研究表明,龙眼肉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内分泌、改善记忆力、增强睡眠时间等多种作用,为其益智安神的功效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龙眼入药通常以龙眼肉的形式,那么龙眼鲜果在干制过程中其食用或药用价值是否存在变化?
本草纲目收录桂圆干(图片来自 *** )
一方面,龙眼鲜果干制后水分含量大幅下降,中国药典规定,龙眼肉的水分含量不超于15%。水分的损失影响龙眼果肉的理化性质,比如组织致密度、硬度、黏着性等。
另一方面,干制过程中,还伴随着龙眼果肉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比如干制后,药效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增大,谷氨酸是改善和维持脑组织机能不可缺少的氨基酸,而天冬氨酸则有保护骨质和降血氨等作用。
图片来自 ***
此外龙眼鲜果干制后,由于其中所含的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果肉褐变,生成类黑素等物质,并伴随着天然抗氧化成分如维生素C和多酚类物质的下降。
相关研究表明,龙眼肉干制过程中美拉德反应的产物可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有一定调理机体内环境的功效。并且美拉德反应的部分产物也具有一定抗氧化性,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其相较于鲜果抗氧化物质的损失。
图片来自 ***
但应注意,龙眼果实经干制后,虽不易变质,但其功效成分的含量会在存储期内不断下降。因此,选用龙眼肉时要关注保质期,存放过久的龙眼肉将大大影响其效用。
药食同源的龙眼肉,您了解了吗?
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点赞关注鼓励,我们将继续带来精彩内容。
参考资料:<1> 龙眼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5), 236-238;<2> 龙眼干加工过程功效营养成分的变化,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龙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龙眼,又称为桂圆或者 "红果",是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地区的典型水果,也是南亚、东南亚等地的传统水果。
龙眼果实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大小为2.5 ~ 4 厘米不等,果皮光滑且薄,外观为红褐色或者褐色,并且具有特有的淡淡的焦糖香气。果肉质地软糯、透亮,味道鲜美,甜度较高,有芳香味道,并且没什么果核。
龙眼大小和重量因品种、产地等差异比较大,但一般每100克的龙眼大约含有80 ~ 100卡路里热量,相当于一颗糖果。
龙眼甜美、营养丰富,一般来说,适合所有人群食用,并特别适合体质虚弱、易疲劳、贫血,产后产妇等人食用。由于龙眼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葡萄糖、蔗糖、果糖、蛋白质和多种物质, 因此龙眼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对于人体有着诸多益处。
首先,龙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钾、锌、磷等,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和贫血等疾病,并且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同时,龙眼也被认为有活血化瘀、补血益气等功效,所以对于身体虚弱、易疲劳、贫血、产后产妇等人群具有特别的补益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龙眼内含有较高的糖分和热量,如果患有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或者对高糖饮食有敏感和禁忌者,应适量食用或咨询医生建议。
此外,龙眼还可以帮助调节肠胃系统,改善便秘和消化不良等问题,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同时,龙眼还具有镇静安神和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缓解焦虑、失眠和抗衰老等问题。
龙眼的采摘季节一般在每年的7月至9月之间,其中福建、广东等地的龙眼质量较好,因为那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龙眼的生长。在中国,福州门诊大学附属医院曾经开展过龙眼实验研究,实验证明龙眼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帮助。因此,龙眼是一种著名的传统水果和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龙眼是一种具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可以提高免疫力、调节肠胃系统、镇静安神、抗氧化、预防衰老等多种功效。当然,任何水果都不应该过量食用,适量食用才是更佳的享用方式。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买龙眼时,首要的就是要看它的新鲜程度。新鲜的龙眼果皮颜色鲜亮、果肉饱满,没有腐烂的痕迹;龙眼的果核处于松软的状态,变黄变黑较快说明不新鲜。此外,一些质优的龙眼外观也比较光滑,表面没有什么瑕疵和损伤,当你在挑选龙眼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它的皮质和外观等因素。
龙眼是美味又营养的水果,当你感到疲劳或免疫力下降时,可以适当食用龙眼来提高身体健康和抵抗力。
既是水果也是药,养血妙品龙眼肉今天,给各位朋友介绍一个药食同源的好东西,那就是龙眼肉。
龙眼肉大家都很熟悉,在商场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干的龙眼,也有一袋袋的龙眼肉,药店里面也有同样的龙眼肉在卖,这是我们非常喜欢吃的食物,甜甜的,味道甘美,同时,它也是我们调养身体的一个非常好的药食同源之品。
中医认为,龙眼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宁神、健脾止泻、利尿消肿等用途。适用于病后体虚、血虚萎黄、气血不足、神经衰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病症。
让我们先看看龙眼肉养血的能力。
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认为龙眼肉可以“滋生心血”“滋补脾血”,所以在遇到心脾血虚的患者的时候,就会用到这个龙眼肉。
下面举个例子:
“一少年心中怔忡,夜不能寐”,这个怔忡,是中医的术语,实际上,这个怔忡是心悸的一个症状,心悸大家都知道,是心里面突然一阵发作性的猛跳,甚至不能自主,这叫心悸。
心悸分为惊悸和怔忡两种,惊悸多是因为惊恐、恼怒等暂时的原因引起的,身体一般没有什么大毛病,而怔忡则是自己觉得心悸不安,尤其是劳累后容易发作,全身情况比较差,这个我们有的朋友会有体会,这种感觉就是心中一阵乱跳,这个怔忡分成虚实两种情况,虚证,往往是血虚引起的。
张锡纯给这个少年诊脉,“其脉弦硬微数”,张锡纯明白了,这是“心脾血液短少”,于是,张锡纯给他出了一个小方子,大家可能都想不到,这居然是一个食疗的方子,非常的简单,就是用龙眼肉,用饭锅给蒸熟了,然后随便当做点心,没事儿的时候就吃一点。结果,吃了一斤多龙眼肉的时候,“病遂除根”。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这个心脏失调的原因,就是血亏引起的,如果血不养心,那么心脏一定会出问题,这就好比是一个液压的机器,里面本来应该是有液体的,可是,您现在给消耗的太多了,液体不够了,那么机器的运转一定会出现问题,怎么办呢?答案是:如果能够补足心血,则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中医认为:血虚是血液失常的一种表现,是指血液生成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
那么血虚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血液对人非常重要,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症。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症。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血不载气: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
引起血虚的原因很多,现分述如下:
1、失血过多
因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由于出血过多,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
3、慢性消耗
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呕吐下利等耗伤阳气阴液;劳力过度易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心血消耗的原因有几种,其中的一种很普遍,那就是思虑过度。
中医认为,一个人,如果想问题想得太多了,这叫思虑过度,就会耗伤心血,这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比如,最近如果一个工程特别的忙碌,每天都在思考问题,殚精竭虑的,那么,心血耗伤的就很严重,其实这点我们是很好理解的,我们整天思考,一定是消耗营养物质嘛,尤其是参与相关思考活动的器官,在中医里面,我们把它们划入心血的范围里面。
那么,怎么补心血呢?
一个比较好的药物,就是龙眼肉。
我给大家举个我身边的例子。
有位大姐,她有一天找我,说他的丈夫最近心脏出了问题,很不舒服,检查就是严重的心率不齐,还在继续检查中。
后来,我们约了时间,他们家距离我们家不远,我们见面了,我给诊脉,当时发现他是同时还伴有肝气不舒的情况,于是,我就让他先疏理肝气,用柴胡类方,三副,然后,我告诉他,因为同时他心血不足,三副药以后,等肝气疏理好了,需要养心血,就是用龙眼肉作为主要材料,作为食养。
从此以后,这位大姐每次遇到我,都说,他丈夫恢复得非常的好,心脏一点问题都没有了,每次看到她的笑脸,我都会觉得非常的欣慰。其实,如果使用得当,食疗的 *** 也是非常好的,更何况,像龙眼肉这种美味的食物,更是容易让人接受的。
这种情况,在白领、知识分子和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中,非常的常见,因为都有心血损耗的问题。
同时,龙眼肉有补脾的作用,这个我们也来讲讲。
还是张锡纯的故事,当时,有一个六七岁的童子,大便下血,数月不愈,服药也没有任何的起色,最后找到了张锡纯。张锡纯认为,这是脾不统血的缘故,于是,告诉家长给他服用蒸熟的龙眼肉,每天吃一两左右,这对孩子来说,简直太好了,于是很喜欢吃,结果,吃了十来天,这个病就好了。
这里面,张锡纯说这个孩子是脾不统血,什么是脾不统血呢?这是中医的一个术语,在中医里面,脾除了吸收、运化食物精微,还有其他的作用,比如负责管理水和血,分别叫统水和统血。
“脾不统血”,是指: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治宜补脾摄血。
我给大家用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就是你用绳子绑了一个沙袋,然后抡起来,让沙袋围着你的手,绕圈。这个时候,你的手要用力,要把绳子使劲地握在手里,这样沙袋才不至于飞出去。这个手就好比是我们的脾,沙袋好比是我们的血液,脾需要有力气,才能统摄血液,让它在正常的轨道中运行。如果您松手了,好比是脾气虚了,会怎么样呢?沙袋嗖地飞走了,这也就是,血液跑出经脉的正常轨道了,出血了。这就是脾不统血了。
有的妇女,月经淋漓不断,有的是因为有热,也有很多人,就是因为脾不统血了,无法控制血液了,无力固摄,所以才出现这个病症,用的也是补脾的思路来调理。
另外再讲一例血虚导致的便秘。
这是我讲课的一所商学院的老师,我去讲课,她们立刻欢呼着把我请进办公室,排队询问我身体的问题。这位女老师,前一年刚刚生过孩子,生孩子过后,出现了便秘。我当时看了她的舌头,看到舌质是淡白的,颜色很浅,就判断是血虚的情况。
其实,女性的便秘里面,我之前一直认为是肝气不舒的气秘多,但是,现在越来越发现,血虚导致的居然也是这么多。古人对此,打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方,就是肠道如同河道,大便如同河中的小舟,如果河道干涩无水,当然舟行不畅。
对于这种情况,名医张景岳说:
“下焦阴虚,则精血枯燥,精血枯燥,则津液不到而肠脏干槁,此阴虚而阴结也……治阴虚而阴结者,但壮其水,则泾渭自通。”
“老人便结,大都皆属血燥。盖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则阴虚之渐也。此外则愈老愈衰,精血日耗,故多有干结之证。治此之法无他,惟虚者补之,燥者润之而尽之矣。”
根据我的经验,像这样产后出现的便秘,多数是血虚导致的,因为妇女在生产的过程中,容易耗伤阴血,导致便秘。
这个时候,如果给患者使用泻药,则会越泻越虚,让患者身体状态越来越差,虽然当时可以通便,但是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于是,我就介绍她服用了龙眼肉为主要材料 *** 成的玉灵膏,结果,她后来说,不但便秘好了,自己的体力也恢复了,原来上班到下午像是断了筋似的没有力气,孩子虽然有老人带,可是还是觉得自己疲惫得不行,现在已经感觉精力充沛了。
另外,还需要提醒大家,不要看到我写的龙眼肉好,就无论是否血虚,拿来就吃,这是不对的。王孟英在医案里面就写过一个孩子,因为家里喂养了过多的龙眼肉,导致食积,久治不愈的例子。无论多好的东西,都是对症了才可以使用,如果是身体什么问题都没有,一切正常的人,就不必服用了。大家更好还是找附近的中医帮助分析,确定真的是血虚引起的症状了,才可以服用。
如果是用于日常养生,比较推荐大家服用龙眼肉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玉灵膏,经过了更为合理的配伍与长时间的炮制,能力更为全面,力道更为柔和,更适合滋补之用。
关于这个奇妙的药食同源之品龙眼肉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古代的中医为我们留下了如此之多的知识,希望我们能多掌握一些,对我们的健康是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国医聊秋季养生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邹燕勤介绍,秋冬养阴,入秋之后也到了一年之中的进补时节。此时调养好身体,能为安然过冬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粥一茶一汤保安康
入秋后,特别要注意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日常饮食方面,可以多吃点白萝卜、百合、西红柿、山药、扁豆、藕、核桃、芝麻、苹果、猕猴桃、梨等。在这推荐几款润肺安神的食疗。
铁皮石斛百合粥 取鲜铁皮石斛20克,百合50克,大米100克。将鲜铁皮石斛洗净切断,拍碎放入200毫升水,久煎去渣取汁100毫升。在石斛汁内加百合、大米,再加适量水煮粥即可食用。适用于口干、干咳、病后津亏等。
铁皮石斛四花茶 取铁皮石斛花、金银花、杭白菊、三七花各3克,用开水多次冲泡饮用。也可单用铁皮石斛花或铁皮枫斗3~5个泡茶。
酸枣核桃酒酿汤 取酸枣仁30克,红枣50克,核桃仁30克,鸡蛋1个,酒酿适量。将酸枣仁、核桃仁、红枣加水适量,熬成浓汁。加入适量酒酿,煮沸后将鲜鸡蛋打碎倒入,开锅即成。晚饭后2小时吃一小碗,有睡意时就休息。
姜和芡实少不了
秋季养生,少不了姜和芡实。
姜作为药食同源品,应用广泛,中医认为,夏秋吃姜对于祛寒气更起作用。我在家里会经常用姜来保健。比如感冒时,可取生姜9克捣烂,加入红糖,用开水冲泡调匀温服即可。饮汤后盖被,每天1次,连喝2~3次。当然,姜并非吃越多越好。孔子一年四季饮食不离姜,但同时建议吃姜要适量,不能贪多。
芡实又称鸡头米,是祛湿佳品,为健脾止泻、益肾固精之良药,每天拿一点用开水一煮,或者再放个鸡蛋,非常营养。中老年人可用它来健脾祛湿,年轻女性可用它来美容养颜。此外,芡实还可搭配莲子和粳米熬成粥。取芡实30克,莲子10枚(去心),粳米60克,洗净后熬粥即可(比平常熬粥多放些水)。
根据节气来适度进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入秋后,建议大家根据节气适度进补。
白露节气前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燥邪易耗人阴津,此时可以用海参来进补,如喝点海参小米粥。将泡发的海参切丁,和小米一起熬成稀饭,撒上葱花即可。
秋分节气前后,天气逐渐转冷,调养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为主。除了可以喝鸡头米汤外,还可以喝点栗子猪肾粥。取猪肾1个,粳米250克,栗子5~10个。将处理好的猪肾切成小块,同粳米、栗子熬成粥,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寒露节气前后,伴随自然万物萎黄干枯,人体也相应出现“津干液燥”的征象,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平时,可以喝点酸枣仁桂圆牛奶汁。取酸枣仁30克,桂圆25克,牛奶150毫升。将酸枣仁先打成粉,和桂圆肉放入豆浆机中,加入牛奶,按“果蔬汁”键进行榨汁, *** 好后倒出,加入少许蜂蜜即可。
霜降前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的高峰期。此时可以常喝红枣粥。取红枣50克,糯米80克。将红枣洗净,用水浸泡2小时。糯米洗净,用水浸泡1小时。然后一起放入锅内,煮成稀粥,加糖调味即可。 (摘自《齐鲁晚报》)
来源: 今晚报
夏日营养膳食——龙眼龙眼产于中国南部及西南部,寿命可达400年。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
龙眼因其种圆黑光泽,种脐突起呈白色,看似传说中“龙”的眼睛,所以得名。新鲜的龙眼肉质极嫩、汁多甜蜜、美味可口,实为其他果品所不及。
龙眼中含有丰富的能直接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蛋白质、铁、钾等矿质元素丰富,人体疲劳后食用可以迅速补充能量、恢复精力,帮助消除身体疲劳。
龙眼可以和红枣枸杞泡水喝,大枣能补脾益气、枸杞可以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龙眼又可以开胃益脾,这三个一起煮水喝是一个非常好的滋补之品。
白露吃龙眼,养血又安神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在福建地区,有“白露吃龙眼,一颗顶只鸡”的说法,意思是说,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可以补身体。
龙眼又称桂圆,是药食同源之物,桂圆由新鲜龙眼晒干 *** 而成。龙眼肉甘温滋补,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功效。白露前后,正是龙眼上市的时候,这时候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了。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款龙眼食疗方。
龙眼肉煲猪心汤
原料
猪心15克,龙眼肉15克,生姜、盐适量。
做法
先将猪心剖开,去掉脂肪筋膜,把龙眼肉用清水洗净;将生姜去皮,切姜片备用;将猪心、龙眼肉、姜片一起放入沸水中;用慢火煲3小时,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补气养血、健脑益智。
小米龙眼粥
原料
龙眼肉30克,小米100克,红糖少许。
做法
将小米、龙眼肉洗净;将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加入小米、龙眼肉,先用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粥熟,调入红糖即可食用。
功效
健脾养心、补血安神。
桂圆枸杞鸡汤
原料
鸡肉400克,桂圆100克,枸杞子25克,盐4克。
做法
先把鸡肉洗净,切块,桂圆去壳,枸杞洗净后浸泡片刻;将鸡肉块放入滚水中焯烫后捞出,用热水冲净后放入锅中备用;将桂圆、枸杞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用大火煮沸;然后再改小火慢炖30分钟,待鸡肉熟烂之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气血双补、补虚养身。
来 源|老年健康报(内容来自 ***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小桂圆,大大用处!益气养血,安神助眠!在众多蔬果中,有一种既可解馋,又可滋补,它就是—桂圆。桂圆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补气、补血的效果非常好。因此,有“北人参,南桂圆”之称。
桂圆的功效
新鲜的龙眼肉质极嫩,汁多甜蜜,美味可口,实为其他果品所不及。
1、益气补血,增强记忆
桂圆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及蛋白质等,含铁量也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又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以补血。
实验研究发现,桂圆肉除对全身有补益作用外,对脑细胞特别有益,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
2、益心脾
桂圆是心脾要药。不仅能补心血,调节心血失调引起的心悸、胸闷气短等症,又能治脾虚。
脾胃运化生血,脾胃好了,血的供应也就改善了,机体又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了,体质就会逐渐改善。对于血虚引起的水肿、头晕、腹泻、便秘等症,也会渐渐消失。
3、安神益智
桂圆养心安神,有改善失眠、多梦、易醒的作用,睡得更香。《神农本草经》称桂圆为“益智果”,认为久服可以使人聪明、体态轻盈、保持年轻。
桂圆的四大吃法
1、桂圆红枣枸杞茶
材料:桂圆肉5克,红枣2颗,枸杞5克。
做法:将红枣去核,与桂圆肉、枸杞一同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放温饮用即可。
推荐理由:这款茶具有一定的补血明目,养颜护肤效果,比较适合血虚面黄、头晕眼花、经后体虚者饮用。
2、桂圆当归饮
材料:桂圆肉10克,当归15克,鸡蛋1个。
做法: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备用,然后再把桂圆肉、当归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改文火煮15分钟,放入鸡蛋再煮10分钟即可。
推荐理由:它主要可用以养血补虚,调经止痛,非常适合血虚不足、月经量少、经常痛经的女性朋友们。
3、白果桂圆炒虾仁
材料:虾仁300克,桂圆肉20克,白果15粒,蛋清、料酒、盐、淀粉、香葱、姜末、鸡精各适量。
做法:首先把虾处理干净,然后加入料酒、蛋清、盐、淀粉抓匀上浆备用;将白果去壳水焯后去衣备用。把油下锅烧热,放葱姜末炒香,下虾仁、白果、桂圆炒熟,加适量鸡精调味即可盛盘。
推荐理由:可有效补益虚损,补肾纳气,尤其适合体虚、尿频、夜尿多、气喘等肾虚不足之人食用。
4、桂圆山药排骨汤
材料:排骨500克,桂圆肉20克,干山药50克,生姜3片,红枣3颗。
做法:将食材洗净,排骨剁小块水焯捞起,再将所有材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煲开后改小火,再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推荐理由:这款汤对于健脾养胃,补血安神有着很不错的效果,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血虚头晕,睡眠欠佳这一类人群多食用。
桂圆的副作用和禁忌
桂圆属于滋补类食物,同时也是一味中药,正常情况下适量进食桂圆,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进食过多桂圆,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副作用,如消化不良、上火、月经减少等症状。
1、消化不良
如果一次性进食过多桂圆,容易导致肠胃来不及消化,使肠胃的负担加重,会引起消化不良的情况。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反酸、腹痛等症状,尤其是患有胃部疾病的人群,应避免进食过多桂圆,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2、上火
桂圆属于性质偏热的食物,如果一次性进食过多或长期大量进食,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通常会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引起便秘。
3、月经减少
桂圆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月经期的女性如果进食过多的桂圆,容易引起月经量减少,甚至会出现月经紊乱的情况。
(图文均来源于 ***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小编:胖娃
药食同源话桂圆:号称“果中神品”气血双补堪比人参龙眼是我国南方一种特色水果,常在夏秋两季大量上市,因果核圆黑光泽,种脐突起呈白色看似传说“龙”的眼睛而得名。晒干后的龙眼,我们称之为“桂圆”。
气血双补功效堪比吃人参
“南方桂圆北方参”。桂圆不仅是食物,更是是一味良药。
早在清代,名医王孟英称其为“果中神品,老弱宦之”,并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龙眼调养气血的效果甚佳,补气血,益心脾,安神益智,将其熬制成膏,能迅速补血。也被很多医家借鉴。
1、补气血
简单说,就是女人吃了气色好,更显年轻,经期不适、贫血等症状能得到改善。
对于一些无端感到身体虚弱、疲劳的人,或是久病、年老体虚者,吃了后精神状态会好起来,人也会变得有力气。
2、益心脾
桂圆是心脾要药。不仅能补心血,调节心血失调引起的心悸、胸闷气短等症,又能治脾虚。
脾胃运化生血,脾胃好了,血的供应也就改善了,机体又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了,体质就会逐渐改善。对于血虚引起的水肿、头晕、腹泻、便秘等症,也会渐渐消失。
3、安神益智
桂圆养心安神,有改善失眠、多梦、易醒的作用,睡得更香。
1粒桂圆3味药
桂圆是个宝藏食品,不仅桂圆肉可以补气血,它的壳、核都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01桂圆壳
专门调理头部问题,经常喝点桂圆壳茶,到年老时头不晕、耳不聋。
02桂圆核
祛除下焦的湿气,可以调理疝气、湿疹。
03桂圆肉
专补心血,睡觉轻、贫血、气色差的人可以多吃。
适合秋冬季进补
传统养生观点认为,人体经历了夏季高温环境下的超常消耗,在秋冬服食一些性质平和的滋补食物,养阴防燥,增补元气,调整脏腑功能,提前打好健康基础,使其能够适应寒冷恶劣的气候,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桂圆就非常适合秋冬日常进补食用,甘温滋补,入心脾两经,补心脾益气血,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腻,吃法还很百搭,可直接食用、泡茶、炖汤、浸酒、入药、煲粥等,繁简随心,方便实用。
如果搭配红枣、枸杞、当归、淮山、糯米、莲子、鸡肉、瘦猪肉、牛肉等食材,多种方式食用,营养相互补充,口味多样化,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桂圆这样吃,功效更大
桂圆&莲子
儿童、轻度失眠者,喝“桂圆莲子茶”。
将两份桂圆、一份莲子冷水一起下锅煮一小时。煮好之后,喝汤,然后把莲子和桂圆肉吃下去,每天吃一次。莲子需带心,可选用红莲。
全桂茶
如果想单吃桂圆,又担心桂圆肉的火气,就可以喝“全桂圆茶”。
将带壳的桂圆干洗净,冷水下锅,煮1到2小时,代茶饮用。也可用沸水直接冲泡饮用。
桂圆壳祛风,桂圆核祛湿,桂圆肉补血,用整桂圆泡茶,补血平衡,比较平和,适合想补血又怕湿气的人食用。
功效:补血、养心,预防记忆力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