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又称:田边菊、路边菊、蓑衣莲、泥鳅菜、泥鳅串、鱼鳅串、脾草、鸡儿肠等,为菊科、马兰属植物。它在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印度等都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在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辽宁、四川、云南、贵州、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分布。
马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直立,株高30-80厘米,基部绿带紫红色,上部有短毛。根状茎有匍匐枝、白色有节。叶倒披针形、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有尖齿或羽状裂片。花为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排成伞房状,舌状花一层,浅紫色,还有管状花。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扁平、褐色。一般5-9月开花,8-10月结果。
摄于神农草堂
马兰的幼叶有作蔬菜食用的,叫马兰头。另外,马兰是一种中药。它以全草、根入药,性寒,味辛、苦,或性凉,味辛,归肺、肝、胃、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食积、利小便等功效,可治疗感冒、咳嗽、咽痛、各种出血、痈肿、痔疮、丹毒、小儿疳积等。
注意:
1、阳虚者不宜;
2、孕妇慎服;
3、适量为佳。
以上仅供参考,如有明显不适,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马兰头花紫蕊黄,永远快乐心中爱马兰头花花语:永远快乐、你爱不爱我、离别、隐藏在心中的爱。
马兰(学名:Kalimeris indica (L.) Sch. Bip.)是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有匍枝,茎直立,高可达70厘米,上部有短毛,基部叶在花期枯萎;茎部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全部叶稍薄质,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内层倒披针状矩圆形,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花托圆锥形。舌状花,舌片浅紫色,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极扁,5-9月开花,8-10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及辽宁南部。也分布于朝鲜、日本、中南半岛至印度。生长在林缘、草丛、溪岸、路旁。
常见的马兰头花一般以紫色的为主,花蕊是鹅黄色的,与雏菊极其相似,经常被当做是小野菊。马兰头花花开期很长,花开时成片成片的,远远看去就像是紫色的海洋,非常小清新,极招人喜爱。
在我们老家,马兰头是一种最普通的野菜。一如荠菜、苦苦菜、苋菜、二月兰或蒲公英,在乡间田野里,一点也不妖娆艳丽,是最不显眼的了。
但它却是在开春后,更先可以让人品尝到的一种野味。
每年二月底或三月初,在荠菜正肥嫩的时节,马兰头开始破土发芽了,它先是露出了细细的毛尖,不几天工夫,暖暖的阳光照着,和煦的春风吹着,于是,在田埂上、地头边,便齐刷刷地长出一丛丛的马兰头来,给踏青的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啊!这么早的马兰头呀!
江南一带的人们,对于一些美食的吃法和做法,真是到了极致,好生让人羡慕。就连我们北方人所说的采摘马兰头,人家南方人还叫着挑马兰头呢!这一个挑字,不仅可以看出不同地域的饮食习俗的异样,想一想,也有几多的诗意在里面。
关于马兰头的由来,明人王磐的《野菜谱》说,马兰头原名“马拦头”,田野路边丛生的马兰头会阻碍马的通行,故民谣有:“马拦头,拦路生,我为拔之容马行。”尽情生长的马兰头,可长至七八十厘米之高,所以有拦马之说。
明代另一植物大家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说,“究不得其名马兰之义”,为什么叫“马兰”?他觉得已难以弄清。但马兰头的叶确与兰相似。马兰头入夏开花,所开之花似菊花而色紫。于是马兰头又有“紫菊”之名,也是很贴切的。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食用野菜的传统。关于马兰头,明代《野菜谱》提到:“二三月丛生,熟食,又可作齑”。中医学认为马兰头性凉味辛,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消肿的功效。经常吃马兰头,对高血压、咽喉炎、急性肝炎、扁桃体炎等许多疾病都有好处。食用“马兰头”,顾名思义,意味着要吃这种野菜的顶端嫩芽。马兰头叶子碧绿,嫩嫩的,带清香味儿,采摘回来的马兰头,拿到家里,用清水冲洗一遍即可,趁着它的鲜嫩,要及时食用才好。
南方人擅长把马兰头用温水汆过后,把干丝切得细长细长,放入麻油,凉拌着吃,是经久不衰的一道名吃。但我最偏爱的,还是母亲做的清炒马兰头。
锅灶是农村的那种用泥巴糊起来的小耳朵铁锅,烧的是木材棒子,这样做出来的菜,是老家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稀记得帮着母亲烧锅时的情景。母亲先把一点油倒入锅底,油热后,把沥干的马兰头倒入锅里,立刻,吱吱啦啦的声音响起,那冒着清香的马兰头的味道从锅里飘出来,只要用铲子在锅里一反一正,过油后的马兰头显得更加碧绿,味道更加浓郁。盛入盘子后,再放上一点蒜末,一白一绿,那不仅是早春的一道野味,更是一道视角的盛宴,看着那清炒马兰头,是一种享受呢。
去年细读李时珍《本草纲目》时,说马兰头“南人多采汋晒干为蔬及馒馅”,得尝如此风物,自然也让人开心。今年开春,我采摘了很多的马兰头,晒干后,照着用晒干的槐花包水饺的做法去试了一下,味道果然不错!
想一想,这些天然的野生美食,没有污染,没有任何添加剂,哪怕我们用最笨拙的做法来食用它们,滋味依然那般美妙,这无疑是上苍赋予我们更好的味道!
离开故乡十多年了,在城市里打拼,一年四季没有故乡所有的野菜。每到春季,却更加想念故乡那大片大片鲜嫩的马兰头,想着母亲炒马兰头的味道,自己曾经在田野里奔跑着挖野菜的情景,那一丝丝的乡愁,都化作在对马兰头的回味里……
作者:程广海 来源:青海日报
春天的野味之马兰头早上出门,下楼看到小区内几个大妈在洗菜,在一个巨大的脸盆里捞洗着,经过的时候忍不住看了一样,一棵棵鲜嫩的马兰头漂浮在水里,露出了绿色的小脑袋和略显一点点红色的茎杆。本想趁机问问大妈们何地采摘得马兰头的,抬起手表看了看,皱了下我那浓郁的眉毛纠结了三秒还是没上前询问便赶紧小跑着离开了。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这个时候如果在QZ的话,肯定能吃到一道非常美味的野菜——马兰头。在杭州很多餐馆里也都会有一道冷菜马兰拌香干。说起这道菜的做法,也是很简单,选择鲜嫩的马兰头,去除老叶以及老梗,过水,煮大约5分钟,捞起将水挤干切碎,加入适量香油、盐、酱油等与切成细丁的香干拌均匀即可。不过说起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不一定,看着每个步骤都不难,一到具体操作的时候便会发现非行业内人士交流起来真的需要提供更多细节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比如,适量到底是多少量,细丁到底是多细。
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和这做菜一样,一件事情,也许无法让别人给你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获得更多的经验数值,然后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更佳数据。有些时候哪怕是不得不依样画葫芦,但也要学会去思考画每一笔的画法。
记得小时候,许是还未到上学的年纪,整个三四月里都混迹在田野里,这时候每天的“工作”就是采野菜采野花,而马兰头则是这个季节里更受欢迎的植物。带着一把小剪刀,一个小框子便可以在外面野上大半天直到天黑。有时带着一篮子的马兰头回家,但是一过水便只是少的可怜,但母亲依旧会炒上一小份上桌。而我也非常喜欢马兰头的那种味道,嚼着有一点肉质满满的感觉,又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好像这就是春天的味道。有时候剪回家的马兰头是有一些老的不能吃的部分,也不用愁,把茎部按照叶子的分节剪成一节一节,然后像养花一样扦插到花盆里,多浇水,多晒太阳,大约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长出嫩芽来。
如此好生长的原因是马兰头菊科菊属的草本植物,秋季看见马兰头开的小白花也许你都会不敢认。虽然和小时候天真可爱的模样相差不远,但是年幼时候对这个菜还是多了几分疑惑的,为啥开除了一年蓬(当年还并不知道叫这名)的花。
杭州的春天非常的短暂,这几日都还未来得及出门看花,从今天开始的这一场雨也许会让花色失容,但是并不妨碍接下去出门看看春天的草木感受春天的气息。或许运气好还能摘得一碗马兰头。
END
旅行途中用相机刻录时光、行摄乡土、看古村镇,平凡的生活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黄杨军与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马兰是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有匍枝,茎直立,高可达70厘米,上部有短毛,基部叶在花期枯萎;茎部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全部叶稍薄质,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内层倒披针状矩圆形,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花托圆锥形。
马兰是舌状花,舌片浅紫色,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极扁,5-9月开花,8-10月结果。在农村马兰是非常常见的,常生长在林缘、草丛、溪岸、路旁。
马兰不仅花开美,全草还能药用,有清热解毒,消食积,利小便,散瘀止血之效。幼叶通常作蔬菜食用,俗称“马兰头”。阳光下马兰花更显的娇艳动人。
熟悉的马兰花开迷人的菊科植物。
遇见山间美丽绽放的马兰花,绿叶中娇小的花朵特别漂亮。拍植物、拍农村、拍老屋、拍古建筑古村镇这些我们身边亲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 欢迎关注、收藏、转发、留下你的只言片语。
秋天野外路边的菊科小花很抢眼,介绍一种植物——裂叶马兰闲来野外散步,东北的秋色已经很明显了,见了许多这种菊科的小花,在周围已显衰败的景色中很是抢眼,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它——裂叶马兰
首先要说明一下本文介绍的马兰不是文学作品中和生活中常提到的马兰花,那个其实中文学名叫马蔺,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常用于庭院在栽植观赏。中文学名叫马兰的是这个,先看看我拍的图片
它是木兰亚纲_菊目_菊科_马兰属植物,《中国植物志》记载马兰属植物一共在国内分布的有7种,我介绍的这种叫裂叶马兰 Kalimeris incisa.
一、形态特征:
裂叶马兰是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有沟棱,无毛或疏生向上的白色短毛,上部分枝。
叶纸质,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0 (15) 厘米,宽1.2-2.5 (4.5) 厘米;上部分枝上的叶小,条状披针形,全缘。
裂叶马兰头状花序直径2.5-3.5厘米,单生枝端且排成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径10-12毫米,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有微毛,外层较短,长椭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急尖,内层长4-5毫米,顶端钝尖,边缘膜质。
舌状花淡蓝紫色,照片上好像是白色,其实是淡紫色,只是特别淡,管部长约1.5毫米;舌片长1.5-1.8厘米,宽2-2.5毫米;管状花黄色(这个很明显,花序中间就是),长约3-4毫米,管部长1-1.3毫米。瘦果倒卵形,长3-3.5毫米,淡绿褐色,扁而有浅色边肋或偶有3肋而果呈三棱形,被白色短毛。冠毛长0.5-1.2毫米,淡红色。花果期7-9月。
裂叶马兰产于我国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林间空地及湿草地。也产于朝鲜,日本、俄罗斯。
二、经济价值
1、食用价值:幼苗及嫩叶可以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钙等营养成分, 一般在早春3~5月采摘,据说食之可清热去火,增强人体免疫力,食用前需要水中煮沸后凉拌或炒食。
南方食用的野菜马兰头和本文说的裂叶马兰是同属植物,学名就是马兰(原变种),是一个重要的野菜品种,也有的叫鸡儿肠、泥鳅串、红梗菜等,民间开发了很多食用菜品。不过我们当地很少食用。
2、药用价值
据《本草正义》记载,马兰头最解热毒,能专入血分,止血凉血,尤其特长。凡温热之邪,深入营分,及痈疡血热,腐溃等证,允为专药。内服外敷,其用甚广,亦清热解毒之要品也。若谓其破宿血而生新血,则言之过甚矣。
据《医林纂要》内记载,马兰头补肾命,除寒湿,暖子宫,杀虫。治小儿疳积。《广西药植名录》中也明确了马兰头清热解表。治外感风热的功效。
3、观赏价值
观赏价值并不高,但也有被北方秋季用于园林点缀用,但是园艺中马兰头花并不是它,而是菊科、雏菊属植物雏菊(学名:Bellis perennis)的别名。
花似菊花,全株有白丝,用来做菜是一绝,儿时的味道,你可吃过?花似菊花,全株有白丝,用来做菜是一绝,儿时的味道,你可吃过?
农村是野菜的天下,各种野菜应有尽有,我们常吃的野菜就有100多种,只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不认识。
而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过去吃野菜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吃野菜除了味道独特以外,还有就是忆苦思甜,怀念曾经吃野菜的艰苦岁月。
图片来源 ***
小时候奶奶也经常做野菜吃,有些野菜一直到现在还在吃,像大家熟悉的艾叶、车前草、荠菜、苦菜、马兰头、蕨菜等都是我们家常吃的野菜。
鼠曲草也是我们餐桌上的常见的美味佳肴,说起鼠曲草,可能很多人不认识,其实它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清明菜,因它在清明节前后采摘而得名。
图片来源 ***
清明菜它还有许多别名,很多地方的叫法不一样,如白蒿、白头翁、佛耳草、鼠曲绵、田艾等,多野生于田边、路旁等地,为农村常见的一种野草。
清明菜它整株表面上有一层白绒绒的绵毛,开着白色的小黄花,看上去与菊花相似,它的嫩叶就是我们常吃的野菜。
它的做法有很多,可与糯米粉一起做成粑粑,可煎着吃,也可蒸着吃,反正都非常好吃,是民间百姓喜爱吃的一种食品,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大家都会做来吃,也是家乡的一种习俗。
图片来源 ***
过去大家只知道清明菜是一种美味的野菜,很多人不知道它还是一味价值珍贵的中药材,其药用全草,具有止咳行痰、温肺顺气、清热利尿的功效,对感冒、咳嗽、哮喘、高血压、风湿骨痛、支气管炎等均有疗效。
另外,清明菜的花还可采摘晒干泡茶喝,味道清香甘甜,喝起来比菊花还要好喝,是一种非常好喝的保健茶。
各位朋友,你们家乡有清明菜吗?它价值珍贵,花可泡茶,全草入药,嫩叶用来做菜是一绝,儿时的味道,你们可吃过?
药食同源—马兰头马兰头 又名路边菊或田边菊,南方民间叫鸡儿肠,四川叫泥鳅串等。系菊科植物,茎直立,有时略带红色,叶脉通常离基3出,表面粗糙,两面有短毛,春天摘其嫩茎叶作蔬菜称马兰头。
《西游记》第八十六回说到唐僧师徒曾在一个樵夫家里吃了多品野菜,其中有“烂煮马蓝(兰)头,白汋狗脚迹。”陆游《戏咏院中百草》诗:“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荠菜、马兰头等野草,既是儿童的娱乐对象,又可充作肴馔,为具有童心的诗人所神往,也是自然的。
马兰头是什么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拾遗》:马兰,生泽旁。如泽兰而气臭。北人见其花呼为紫菊,以其似单瓣菊花而紫也,又有山兰,生山侧,似刘寄奴叶,无丫,不对生,花心微黄赤。亦大破血,皆可用。
【植物形态】
马兰头是和荠菜一样齐名的野菜,是城乡居民眼下都熟悉爱吃的野菜,也有人叫它田边菊,有根茎,叶较薄,有疏齿或羽裂,开淡紫色小花,生长于沟边路旁,潮湿洼地长势更好。
兰头的嫩茎叶,即可凉拌,又可炒食, 做馅包饼吃,不仅味道鲜美,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历代中医都认为马兰头具有清热止痢、消炎解毒等功效。
野生的马兰头多生长在路边、田野、山坡上,适应性很广,抗寒耐热能力很强,对光照要求不严,在32℃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在-10℃以上能安全越冬,马兰头植株丛生,株高30-60厘米,叶互生,长7厘米,宽2厘米左右,边缘有羽状浅裂,叶脉明显。马兰头的根,着生于10-20厘米的土层内,节间都能生长发芽,繁殖生长能力很强。当地温达到12-15℃时,嫩叶就开始迅速生长,嫩叶嫩芽的采收期主要集中在3-4月份,通常每隔1个月左右,就可以采收嫩茎叶一次,但是连年采收产量较低,所以要在每年重新栽培一次,一般每年可采收4-6次,年亩产量能达到2000-3000千克。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田野、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马兰头的营养价值
1、马兰头维生素C含量超过柑橘类水果,可以有效地阻止人体内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防止正常细胞产生癌变,可以提高机体T淋巴细胞的数量与活力,提高抗辐射能力。
2、马兰头嫩茎叶含水分、钙、磷、铁、胡萝卜素、钾、维生素B、尼克酸等。中医认为马兰头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痛疖疗疮、黄疸、水肿、痢疾、淋浊等症。
3、马兰头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及β-胡萝卜素,17种以上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其中钾含量是普通蔬菜的20倍,与一般蔬菜相比,其Se、Zn、Mg、Ca含量更丰富。
4、马兰头维生素A的含量超过番茄,维生素A有抑制肺、肝中的致癌物质苯并芘的氧化而起防癌
5、马兰乙醇提取液,注射于动特有镇咳作用;并有抗惊劂及加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眼作用。对小鼠有弱的镇痛作用。
6、马兰富含蛋白质,这在叶菜中不可多得。且高钾低钠(钾钠比为49.5:1),常食对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有益,马兰头治疗甲型肝炎和细菌性痢疾也有效果。
7、马兰头除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外,还含有较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钙、磷、铁、钾等,马兰草酸的含量低,钙、铁吸收好。
8、马兰是碱性食物,也有很好的抗癌作用。
9、马兰头还含有多种挥发油,其含量也很丰富,油中的成分有乙酸龙脑脂、甲酸龙脑脂、酚类、倍半萜烯、二聚烯和辛酸等。
马兰头的功效
【性味】 辛、苦,寒。
【归经】 归肺、肝、胃、大肠经。《纲目》:"入阳明血分。"《玉揪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消积。用于感冒发烧,咳嗽,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小儿疳积,肠炎,痢疾,吐血,崩漏,月经不调;外用治疮疖肿痛,乳腺炎,外伤出血。
(二)马兰头的作用
马兰头具有清凉败毒的作用,脸上容易长痘痘的不妨吃点。
《日华子本草》:"根、叶,破宿血,养新血,止鼻衄,吐血,合金疮,断血痢,解酒疸及诸菌毒;生捣敷蛇咬。"
《纲目》:"根、叶,主诸疟及腹中急痛,痔疮。"
《本经逢原》:"治妇人淋浊,痔漏。"
《医林纂要》:"补肾命,除寒湿,暖子宫,杀虫。治小儿疳积。"
《质问本草》:"捣汁涂黄水疮及无名肿毒。""用叶同冬蜜捣匀,敷阳症无名肿毒,未溃者能散。"
《福建民间草药》:"活瘀止血,消痈,解毒。"
《四川中药志》:"消食积饱胀及胸结气胀,除湿热,利小便,退热,止咳嗽,解毒,治蛇伤。"
《云南中草药》:"根: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痹痛,小儿疝气。"
马兰头的作用
1、对血管血液的作用
马兰含大量钾盐: 每100g鲜马兰含钾1013.36mg,是一般常食蔬菜的的2~20倍以上。医学证明,家参与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从马兰中摄入的钾元素,经过机体的生理生化反应,进入血液,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减少钠在心肌中聚集,增大推动血液的动力,扩张血管壁,减少钠在心肌中聚集,增大推动血液的动力,扩张血管壁、防止动脉管壁增厚,对血管起保护作用,可以预防并减少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危险。因此,高K饮食具有一定的强骨、降血压作用。
2、抗炎镇痛作用
马兰乙醇提取液,注射于动特有镇咳作用;并有抗惊劂及加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眼作用。对小鼠有弱的镇痛作用。据报道用大白鼠足趾肿胀法和小白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用大白鼠钾离子皮下透入致痛法和小白鼠扭体法,观察全叶马兰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全叶马兰能对抗新鲜鸡蛋清和二甲苯的致炎作用,并能加强哌替啶的镇痛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陈道振,胡杰峰以新鲜马兰治疗乳腺炎。所有的病人里均为哺乳期妇女,年龄25~36岁。以适量红梗茎粗者为佳,捣烂敷于患部,每12h换药1次,病人全部治愈。
3、防衰老抗癌症的作用
据报道,马兰富含微量元素硒、VE和胡萝卜素。其中Se、Zn、Mg、Ca含量更丰富。研究证明,硒是一种有明显抗癌抗衰老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元素。硒是抗氧化酶(GSH-PS)的必需组成成分,硒可提高此酶的活性,防止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含硒化合物能抑制其自发瘤、诱发瘤的发生发展。资料介绍,系可抑制由化学致癌物质所诱发的肝癌、皮肤癌及淋巴癌。V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维持细胞膜的完整和正常功能以及防止皮脂过氧化等生理功能。近年研究证明它能降低一些致癌剂的致癌作用,还能保护放射性元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及诱发的癌变。此外,还能减轻抗癌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胡萝卜素也是一种抗氧化剂,通过提供电子抑制活性氧的生成,达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使它在延缓衰老、防止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方面与其他抗氧化剂发挥着同样的作用。
食用马兰头的日常注意事项
一般人都可使用
哪些体质的人适宜吃马兰头?
健康体质平和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瘀血体质。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马兰头?
气郁体质,特禀体质,阳虚体质。
食用禁忌
孕妇慎服。
欢迎转发分享,关注留言。
有健康问题可私信交流。
两种苜蓿庚子春节,从年初一避疫禁足,郑州人连续五十多天被困在家里,错过了开春踏青食春野菜,吃之一茬儿好味儿野菜面条棵、茵陈白蒿和荠荠菜的脚步。人啊!一直憋到春分节气当天,好不容易盼到门禁大开,人可以自由行动了,但春不等人,树上梨花和桐花已开,地上的荠荠菜,开花已开老了。野菜有地域性也有共性,地不分南北,古来百姓开春而食荠的口味相同。三月三也是荠菜生日,各地关于荠菜的传说颇多精彩。江南口头禅,“三月三,荠菜花儿赛牡丹”。鄂及武 *** 说,“三月蛇出山,地菜煮鸡蛋”。总之,春分清明之间,这时草长莺飞,荠菜长老了,人们只能拔乱草一样,带籽拔下来,放到大锅里煮鸡蛋吃避邪。
春天三步──早春二月初,虽然二月二、二月十二和二月半,历代说法不同,有三个“花朝日”花神节,但“乍暖犹寒时候,最难将息”。春至春分而姹紫嫣红,百花竞开,这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但春天拦腰过半,树头菜和地野菜,香椿芽、花椒叶、构棒和榆钱,地上的蒲公英、苦菜及二月兰、灰灰菜、长寿菜,等等,长得可以了,比早春的野菜品类更多。吃野菜像本地土话一样,十里不同俗。大河两岸的河南人,与西北人和陕西人不同,不吃苜蓿菜,多不知道苜蓿长啥样。苜蓿葡萄,因张骞出使西域而得,《中国伊朗编》考证苜蓿来华线索,步步为营。此苜蓿乃紫花苜蓿,是优质牧草,不仅是古之汗血宝马大宛马,包括今日牧牛养羊,同样都离不开这种好苜蓿作饲料。远不止西北了,当下很多地方,缘于传统农业变革而推广种植苜蓿,杨柳新翻,蔚然成风矣。而嫩苜蓿,对于种苜蓿者而言,还是一品好味野菜。《救荒本草》说苜蓿,是这个典型的西域苜蓿:“出陕西,今处处有之。苗高尺余,细茎,分义而生。叶似锦鸡儿花叶,微长;又似豌豆叶,颇小,每三叶攒生一处。梢间开紫花。结弯角儿,中有子,如黍米大,腰子样。味苦,性平,无毒。一云微甘,淡。一云性凉、根寒。”救饥 *** :“苗叶嫩时,采取煠食。江南人不甚食。多食利大小肠。”就凭这最后一句“多食利大小肠”,分明是一味打灯笼难寻的健康野菜呀!
我说自己摘食苦葫芦而中毒的事,提到老板的大工地闲置。是的,这个工地撂荒了长满野草,还有柽柳和紫花苜蓿多多。因为要画插图,实地观察苜蓿看苜蓿,并对照周王的苜蓿图,我才发现这没来由的一地的紫花苜蓿,开花却不结籽,但花期长,叶子能绿到初冬下霜时候。于是,我忧着挂念着这里的苜蓿,虽然避疫在屋,可是春分一开禁,我赶紧过来,谁知道已经有人先下手了,好在一簇簇绿色苜蓿滚绣球似的乱生,很多很多。我是带着剪刀来的,准备剪苜蓿,谁知道不用剪刀,虽然它苗高一尺余,但很嫩,用手掐苜蓿最宜。一下子弄了两兜回来,中午,对照着西瓜视频里陕西人蒸苜蓿吃麦饭的 *** ,让我的太太蒸了一锅──乖!真好味野菜也,比面条棵和灰灰菜味道与口感都好。有咬劲,味微甘,不苦不涩。我还用吃茵陈白蒿的老办法,先吃原味的,再加醋蒜吃。一连吃了两顿,套用一句年轻人的时髦话,老夫我吃了又吃,“根本停不下来”。
“江南人不甚食”紫花苜蓿,但是,江南人也吃苜蓿,美其名曰“早春的金花菜”。南京秧草,上海草头,是同一种东西,即开黄花的苜蓿草。此草对于水田种稻而言,类似紫云英,原本家常的肥田植物。但其嫩苗入馔,由来已久,鲜食和腌食小咸菜,老少咸宜。不包括古徽州,江南人一般没有蒸食春野菜的习惯,上海本帮菜浓油赤酱,里面的“草头圈子”和“酒香草头”,等等,吃的就是这一品细嫩的苜蓿草。
苏州、上海一带,早春开春,兴马兰头、枸杞头,艾蓬、鼠麴草。艾蓬和鼠麴草,草蒿与麦青,皆用来作青团。寒食清明禁火吃冷食,由古俗演变而来。今春缘疫情而物价高,我望网兴叹──无锡江阴青阳镇,百年老店卖青团,豆沙芝麻馅,4元一只,笋干鲜肉的4元5角,蛋黄肉松则一只6元。上海福州路上海书城对过,“老半斋”新卖刀鱼汁面,即所谓的江鲜春刀鱼,用于煮汤下面,直接标100克36元,肴肉切片,一片肴肉10元。3月中旬以来,各地出现“书记、市长下馆子”新风景,为 *** 努力带动消费。郑州市区,3月20日春分当天门禁宽松,大街上车与人多,门市全开。24日这天,澎湃新闻小视频播报上海“老半斋”食面堂客满当当的,中午这边还不显,下午天气好,牡丹和紫藤、晚樱纷纷开花,白蜡、白杨树也绿了,黄昏日落时分,门口小街小吃店,灯火早明亮堂堂的,年轻人红男绿女面对面吃串串的和饮咖啡奶茶的,大人围着喝白酒,剥食猪蹄叫花鸡的,城市骤然活泛,又热闹起来了!
长在路边的中草药“马兰”马兰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消食积,利小便,散瘀止血之效,在福建广东通称田边菊、路边菊,湖北、四川、贵州、广西通称鱼鳅串、泥鳅串、泥鳅菜,云南称蓑衣莲。幼叶通常作蔬菜食用,俗称“马兰头”。
马兰为菊科植物马兰的全草及根,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田边、路旁,分布于全国各地。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马兰根茎呈细长圆柱形,着生多数浅棕黄色细根和须根。茎圆柱形,直径2至3毫米,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髓,叶互生,叶片皱缩卷曲,多已碎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椭圆形或披针表,被短毛,有的于枝顶可见头状花序,花淡紫色,或已结果。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平、有毛。气微,味淡微涩。
马兰的营养价值
马兰的各种营养成分均很丰富,含有纤维素、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较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元素和胡萝卜素、多种其他维生素。
临床附方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肋腺癌。马兰、野胡葱头适量 捣烂外敷。能使癌肿消退。白血病 观兰、生地、马鞭草、白花蛇舌草、葵树子、白花丹各30克,夏枯草15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宜于急性白血病有出血现象者。
2、凉血散淤,用于淤热出血:淤热吐衄。马兰60克,小蓟根30克,百草霜9克 水煎服。并用鲜马兰捣烂塞鼻中。
3、清热利湿,用于湿热炎症:湿热肠炎。马兰30克,马齿苋、车前草各15克 水煎服。热淋尿涩 鲜马兰30克,黑豆、小麦各9克 酒、水各半煎,食前温服。能散热利尿。
4、消肿止痛,用于疮痈肿痛:疔疮炎肿。马兰鲜叶适量和冬蜜捣匀涂贴,日换2次。痈疮疖肿 马兰嫩叶适量 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亦治蜂螫蛇咬。
对于血热妄行的出血症,可配合仙鹤草、铁苋菜、菊叶三七、侧柏叶等止血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配合板蓝根、筋骨草等清热解毒药物同用。用治湿热黄疸,可配合茵陈、山栀、大黄、平地木等药同用;治疗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淋沥刺痛,可配合凤尾草、扁蓄、瞿麦、海金沙、车前草等药同用。此外,还可用于毒蛇咬伤,可将新鲜全草,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或配合野菊花、半枝莲等同用。
附方功效
1、马兰仙鹤草汤:马兰(全草)、仙鹤草、车前草各15g。加水煎汤服。仙鹤草能解毒、止血,车前草能清热解毒、利小便,与马兰共奏清热解毒、利湿和止血之效。用于痢疾便脓血,小便短赤。
2、马兰汤:鲜马兰(嫩茎叶)60~120g,“不用盐醋,白水煮食,并饮其汁”。本方取马兰清热解毒和止血作用,用于痔疮肿痛,便血。
3、紫菊莲子汤:鲜马兰,白茅根各30g,加水浓煎,去渣取汁;加莲子,大枣各15g,以小火煨熟,徐徐饮食之。本方以马兰配白茅根凉血止血,以莲子、大枣滋养脾胃。用于呕吐失血、脾胃虚亏,舌红少苔。
4、马兰车前茵陈汤:马兰、车前草各30g,茵陈15g。加水浓煎服。本方有清热利湿和退黄疸的作用。用于湿热发黄,小便短赤。现代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5、马兰莱菔子汤:鲜马兰(全草)60g,莱菔子15g,焦米(粳米炒焦)10g。加水煎汤服。本方以马兰、莱菔子消食积胀满,焦米消食止泻。用于饮食过度,消化不良,胀满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