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钓鱼人# 浮漂的调钓永远都是钓鱼人最有争执和聊不完的一个话题。懂调漂的钓鱼人,觉得调漂不需要那么复杂,合适就好。不会调漂的人,总会纠结调几钓几,对调钓只是生搬硬套。偶然的一次合适就会死守不放,就认为这样调钓就很好,只会认死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对于刚接触钓鱼的新手来说,面对调漂更是苦思不得其解,钓鱼不同阶段随着鱼情变化调整不得要领,抓耳挠腮,坐立不安。调漂这件小事,是懂者不难,难者不懂。懂得信手拈来,不懂得的就只会钻牛角尖,却总也钻不出来。
闲来无事,我们就继续细聊说不完的调漂。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鱼饵和鱼儿在水底的所有变化,我们都需要借助浮漂来了解。而我认为钓鱼的魅力,就在于水底的未知和变化。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浮漂材质的灵敏度,不讨论漂型是如何变化又是如何起作用。我们就单纯的讨论一下调与钓。
首先说一下调。调漂的目的是把浮漂和线组建立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简单来说,先不考虑线的重力,浮漂水面以下部分的减去自身重量的浮力等于铅坠和双钩的重力(带钩半水)。达到这种平衡后,无论我们怎样上下推拉浮漂,在钩触底之前浮漂的目数是不应该变化的。
在这种理想状态下,当一钩躺底一钩悬浮的时候,浮漂多出来的目数,就是单钩的重量,这就是秤钩重。
当你是不带钩半水调钓时,挂上双钩后露出的目数,也就是不带钩时的目数减去剩于的目数,得到的就是双钩的重量(双钩能够压下去的目数)。但无论是带钩还是不带钩,调的过程需要注意的重点就是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碰到底。
在做完上面的步骤后,剩余的目数,就是我们调的目数,根据自己的喜好增减铅皮就是了。
这个时候各种力的关系,浮漂水下的浮力=浮漂自重+铅坠.双钩的重量。在非理想状态下就要考虑主线和子线的重量问题。我想说的是,新手完全可以忽略这个问题,至于为什么,后面写。
接下来说钓目。调钓目的关系基本可以概括为,调目钓目正差越大,双钩在水下受到的上牵引力越大,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越容易反应双钩在水下的动作,即越灵。在水调钓目正差越小甚至出现负差即钓目高于调目,双钩在水下收到的牵引力越小,双钩在水底的动作传导过程损失就越大,即越钝。
知道相互之间的关系不难,难的是你得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双钩在水底所呈现的状态。
从两个极端看
①挂饵后双钩离底。原因是双饵入水后向下的力=调目—钓目。饵料太轻压不下去太多目数,这个时候想钓底的 *** 就是上推浮漂,直到钓目高于挂饵后剩余的目数时才会单钩触底,钓目升高的过程就是双钩由离底到单钩触底再到双钩躺底的过程。双钩躺底后继续上推浮漂,你会发现钓目升高幅度不明显,且子线越细这种升高的幅度越不明显,而子线在这个过程中弯曲程度越来越大。直到你的八字环触底,你的目数才会出现明显变化。
②铅皮躺底。铅皮躺底,那么子线双钩自然也就完全躺底。此时浮漂水下部分的浮力不足以拉起铅坠的重量,此时把铅皮上的两颗太空豆打开,就是我们的跑铅钓法,此时在合理的范围内浮漂浮力越小反应动作幅度越大,在此不细聊。
从铅皮躺底的过程,开始剪铅皮。在剪铅皮的过程中,随着铅皮的重量变化,浮漂目数由一开始的不变(铅皮重量仍大于浮漂水下部分浮力),到浮漂目数明显增加(此时铅皮由触底慢慢离开水底),在第二阶段的过程中,子线的受力由完全感觉不到浮漂的作用,直到子线从躺底到弯曲再到拉直开始上钩感觉到浮漂的浮力,最后到下拉浮漂双钩离底。整个阶段也是由极钝到灵敏到钓浮的过程,涵盖了调漂的受力所有状态。搞明白了这个过程,你也就明白了调钓的状态。
容易让人不会调漂的几个因素
之一,线的重量。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线组入水后在压水线的情况下,无论你怎样调整浮漂,浮漂收到的来自线本身的重量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因为压水线之后浮漂受到的来自线的重量的两个位置,漂座的上部和下部,其作用力都是向下。想象一下你用手举着一个短绳,在短绳不落地的情况下无论你手握短绳的哪个部位,你付出的力都是恒定的。
第二,钩的重量,钩型不同,钩条粗细不同,钩的密度不同,钩的大小不同,导致的结果就是双钩对浮漂造成的结果相差很大。可能两个钩就把调目整个都压到水里了,也可能两个钩的重量不足以压下一目。
第三,饵料的重量。不同的饵料状态,有加轻麸比重轻的,也有粗颗粒比重大的,拉饵密度小,搓饵密度大,对调钓目的影响跟鱼钩大小一样,需要自己对饵料有足够的熟悉,必要的时候秤饵重和钩重心里会更有底。所以说,调钓想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你的钩重饵重就要明确。
最后说一下重点。调目钓目找的是一种状态,在作钓的过程中要根据鱼口和空杆的情况不断上下调整,找一个最合适的关系,也就是根据鱼口找一个更佳的钓目,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这个关系都可能是不同的,要根据实际鱼情适时做出调整。
咱们以理想状态下举一个例子
条件:单钩水下重=1目
单饵水下重=1目
带钩半水调目=5目
结果:双钩挂饵不推浮漂的情况下,浮漂的钓目=3目,此时状态为钩饵离底。
上推浮漂至钓目微大于3目时,此时状态下钩轻触底,上钩离底。
上推浮漂至钓目=5目时,此时状态应为下钩躺底,上钩离底。
上推浮漂至钓目=6目时,此时状态为一钩躺底,一钩触底。
上推浮漂至钓目=7目时,此时应为双钩躺底。
在此基础上继续上推浮漂,子线弯曲,钓目变化应该不明显,且子线越细这种变化越不明显。直到八字环开始触底。
当然,在现实作钓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理想状态,毕竟我们不能保证每次饵料大小是一样的,比重就会有所不同,就算是使用蚯蚓红虫也会有粗有细,有长有短。结果就是1+1≠2的状态。不过只要掌握了方向,结果也就是1.9-2.1的差距罢了。
就和大家分享到这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对调钓的原理能够理解得更深一层,真正的懂调漂,而不是生搬硬套!
「手工」浮漂 *** 流程,没有荻一样可以做出漂亮的浮漂疫情发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不给国家添乱,在家自我隔离也有个把月了,从三十放假到现在,除了偶尔出去买一些蔬菜,几乎没怎么出去过,虽然北京这边疫情不是太严重,但是既然有规定,那就老实点在家呆着吧,正好公司也一直在放假中,孩子刚两个多月,每天在家洗洗尿布抱抱娃,等疫情结束应该也就暖和了,利用这段时间跟大家讲讲泡沫漂的 *** 过程吧。
首先选材,还是之前在外面捡的蓝色泡沫,这个材料虽然很容易碎,但是注意打磨力度的话做起漂来还是很不错的材料,说干就干
不是专业的,东西就没准备太全,只能挑手里有的来,先用一根漂尾把泡沫从中间穿过,再用壁纸刀子裁剪成长方块
然后用锋利的壁纸刀片开始修饰,裁剪成浮漂基本样子,刀片割泡沫的话会导致刀口慢慢变钝,所以要多准备一些刀片,不然很容易把形状裁坏
接下来拼接脚尾,中间用502固定,对准是否有弯曲,要及时调整避免后期不同心,用砂纸打磨平整
开始打磨漂胚,先用800目粗砂纸把浮漂大概形状磨出来,在用2000~5000目细砂纸精细打磨,注意力度不要用力很容易打卷
找根棉签把棉线拔下来仔细缠绕好脚尾位置,在用504胶加固,这样一只浮漂大概形状就做出来了
丙烯颜料,选择了黑色和红色搭配,让整个漂身看起来更有味道
合众胶,1:1比例混合,均匀涂抹在整个漂身上,等待晾干,六七个小时差不多就干了,红色在黑色中若隐若现看起来很亮~
最后一步,尾漆,一步一步来,基本就算是完成了,以上步骤都是纯手工做的,和王大师学习慢慢摸索慢慢研究出来的,感谢钓鱼人APP能让我在这里学习的机会
野钓浮漂调得不好,真的很难钓到鱼,分享4种浮漂调平水的 ***钓鱼的调漂 *** 有很多,但在野钓中,我个人常用也觉得比较实用的 *** 就是调平水,可能有不少喜欢野钓的朋友跟我有同样的看法。野钓和黑坑这两种环境是没法比的,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水下环境,野钓水底不会像黑坑那么平坦,加上河流中生活着很多的小鱼,这些因素都很考验浮漂的准确度,如果浮漂调得不好,那真的很难钓到鱼。
浮漂调平水属于一种较钝的调漂 *** ,通常被称为调低目钓高目,它的优点在于很容易找底,不论你钓的是几目,也不论你用的饵料轻重,挂上饵料后,只要钓目高于平水调目,它都能很准确的找到底。钓钝可以防止小鱼闹窝,还有应对走水,可以降低水流对浮漂的冲刷,能让浮漂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下面我们就来讲解浮漂调平水的4种 *** ,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1、无钩调平水钓两目
无钩调平水是几种调平水调漂 *** 中最钝的一个,有人说它是跑铅钓法,其实不是,虽然说它俩的水下状态差不多一样,但是无钩调平水会更灵敏,因为浮漂是处于一个还有浮力的状态,而跑铅只是能让我们看到浮漂而已。无钩调平水操作是不挂子线钩饵的 *** ,等找好水深浮漂调成平水后再绑上子线,这种 *** 在遇到走水时很好用,还有钓土鲮这种吸盘嘴的鱼,主抓顶漂。
2、带钩调平水钓两目
很多朋友把带钩和无钩弄混,觉得无钩是没有挂上饵料,带钩是带着饵料!带钩是只有钩没有饵,无钩是没有钩也没有饵,带饵调漂就是钩饵都有,千万别再搞混了。带钩调平水会比无钩调平水灵敏,因为它把子线鱼钩提前算了进去,从而减少了铅重。操作 *** 空钩半水,浮漂调成平水,跟其他的调漂 *** 一致,只是调目设成了平水状态。这种带钩的优点是饵料轻重都无碍,找底准确方便,钓鲫鱼鲤鱼等都很实用。
3、单饵调平水钓两目
单饵调平水这种 *** 很考验钓手的经验,主要围绕饵重这一块有没有熟练掌握,如果还没有能准确拿捏饵料大小的经验,出现这次捏大饵团下次捏小饵团,没有一个固定,那就不适合这么调。操作 *** ,只要在设定调目的时一个鱼钩上挂上饵料,调整到平水状态就可以。这时候一个饵浮漂是平水,挂上两个饵浮漂肯定会下沉,找钓目的时候只要挂上两个饵,让浮漂露出水面两目完成,单饵调平水比较适合拉饵作钓。
4、双饵调平水钓两目
双饵调平水涉及的范围就要广一些了,钓灵或钓钝,钓底或钓浮,都可以灵活转换。跟单饵调平水操作 *** 差不多一样,只是调漂时两个鱼钩上都带有饵料,在半水的状态下浮漂目数调成平水。最后钓目设定成自己需要的目数就可以,想钓灵往下拉动浮漂,钓个一两目,想钓钝往上拉动浮漂,钓个四五目都可以。此 *** 拉饵和搓饵都可以,不过要注意饵的重量,尽量拉出或捏出的饵团均匀,重量相等。
浮漂调平水一共就上面这4种 *** ,我自己野钓比较喜欢用前两个,因为在上饵料时没有准头,很难做到每次饵团大小一致,所以就不去浪费那个时间和脑筋了。
钓鱼调漂详解钓鱼一直是在学习过程中,在外钓鱼个人觉得多问是最捷径的,一般钓友都不会吝啬把自己会的说给你听。今天分享下本人一些钓鱼基础,一路也是很曲折,先说说调漂。
调漂有多重要这就不多言了!怎么调才是关键,这里也不说什么调几钓几。野河中面临河底不平说一下两种调漂方式看看你认为哪种合适:
①把铅挂在钩上调漂适合水底都比较平,可以调底钩轻触底,上钩悬浮,适合短子线,钓浅水区比较好!一旦底不平就可能出现双勾离底或双勾均躺底。
②不上钩先调漂,适合长子线。重铅找底后,漂头留一目两目均可,浮漂下拉到子线加浮漂加20厘米左右的长度,确保后面双钩均离底。修剪好铅使漂露出你想要目数,这时一般根据你所使用钩的大小重量来测量,袖钩漂露4目或5目都可以,加钩加饵料回到2目或3目。伊豆,丸势等等重钩漂露出6目或8目都可以加钩加饵料也回到2目4目左右。现在是双钩离底确定好现在漂的目数,慢慢上推浮漂,当浮漂发生轻微的变化多露出水面半目或一目,此时单钩已触底,不管底平不平我们都可以知道钩在水下状态。适合深水区,不适合流水急的地方。
黑坑的鱼一般都是滑鱼,这时漂的灵敏度是关键,下顿半目上顶半目均可打(注意这里的顿与顶,是缓顿与缓顶)适合钓鲫鱼,草鱼一般完全黑漂打。黑坑调漂均用上面第二种,钓草鱼子线我一般用一米五长的,底钩一米 根据温度找水层后面我们详细说说!
有问题评论区可以留言,今天的分享到这谢谢大家! 阿灿
还在纠结走水用什么浮漂吗?一篇文章包教会,少交点智商税吧下午的时候闲着无事,就上知乎回答了几个钓鱼相关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是关于浮漂的,有钓友问:走水的时候选择什么浮漂比较好?
看到这个问题,我又想起另外一件事,应该是好久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文章里面提到:野钓鲫鱼通常底钓为主,我个人建议选择短脚长身长尾的漂。这类漂也叫“细长身漂”,属于传统底钓漂,也就是说在枣核漂流行之前,都是用这种的,最适合钓底,灵敏度也高。
于是有钓友就在评论吐槽:野钓用细长身漂?遇到走水你就知道错了。这言下之意就是说走水用不了细长身,只能用枣核漂吗?那这篇文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内容也简单,走水怎么选漂、选哪种漂!
光说走水,而不谈走水的程度,那都是“耍流氓”
这问题就好比小鱼闹窝一样,说野钓时有小鱼闹窝怎么办?那有人就出招了,降低饵料雾化呀、用搓饵呀、味道清淡点呀。如果只有少量小鱼闹窝,这些招当然有用,哪怕你不做任何改变可能问题也不大,但要是水面上乌压压的一群小杂鱼,别说上面这些调整了,你就算挂个玉米豆恐怕也没那么安逸!
同理,走水的问题也是一样的,分析走水应该用什么漂,怎么钓首先应该明确水走的有多快。如果是肉眼可见的快,饵料一丢下去浮漂“嗖”一下就没了、被水淹没了,那么你相信我,用什么形状的漂都没用。除非是用钓鲢鳙的阿波漂,然后底下挂个秤砣,这样兴许能停住,但这样说就变成抬杠了,钓个小鲫鱼小鲤鱼不至于那么狠吧。
小走水,枣核漂更好点,但细长身也并非不能用
在其他参数(比如吃铅量)差不多,且在水流比较小的前提下,枣核漂确实是要比细长身好,尤其是那种漂脚很长、漂身和漂尾都比较短的漂型,应对走水还是有点效果的。你们去网上搜“抗走水浮漂”,搜出来的大多也是这类漂型。此类漂的特点就是翻身快、到位快,在水流中相对比较稳定。
但细长身一定不能用吗?当然不是,别忘了咱们的前提是“小走水”,什么叫小走水?就是浮漂能正常翻身站立,只是会慢慢移动或者浮漂到位后容易阴漂,这类叫小走水。而遇到这种情况时,咱们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了。
我记得邓刚老师就分享过一种 *** ,那就是把铅座上的铅皮取下来然后包到下钩上去(钓鲤鱼就包在上钩)。当时有个节目,节目名称忘了,但这个节目有个环节叫做“一招包学会”,在此环节中邓大师就分享了这一招。
中度的走水应该怎么选漂怎么钓?
如果浮漂根本停不住,用了上述的 *** 也不管用,那基本就算是中度走水了。中度走水怎么办?光靠换个枣核漂也是没用的,一般遇到这情况都是首选跑铅,或者双铅也行,也就是打破铅坠和浮漂之间的平衡,让铅坠牢牢锚在水底。
但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水流比较快,光加铅坠不换漂并不行,浮漂慢慢的就会被淹没,这是因为漂小了,导致稳定性不强,上牵力不够。解决办法很简单,一边换大漂、一边加大铅,直到可以基本稳住为止。
在中度走水的情况下,漂型是次要的,跑铅或者双铅这种钓法最关键,其次是浮漂的吃铅量(吃铅量大向上的牵引力就大),在吃铅量相同的情况下再去选择枣核。也就是说,假设你手上有枣核漂,但是吃铅量很小,也是没用的。
大走水不用漂,啥漂都不好使
如果走水特别大,咱们就不能一味地加大浮漂吃铅量、加大铅坠了,因为就算你用了阿波漂然后底下用秤砣压住,虽然能抗住走水了,但是显示不出鱼咬钩的信号还是白搭。
大走水不看吃铅量、更不看漂型,而是建议取下浮漂,使用“绷尖子钓法”,也就是钓竿稍。操作很简单:之一步取下浮漂;第二步换子线,要用十公分以内的短子线,同时鱼钩放大一二号;第三步加大铅坠,究竟加多大根据实际情况;第四步,斜着抛满竿然后把杆尖翘起,竿稍需要弯曲且和水面有一定夹角。
怎么判断鱼吃钩呢?看竿稍就行,连续抖动、竿稍弧度变小、拉得更弯,这些都是鱼咬钩的信号而且基本已经是吃死口了,提竿中鱼的几率很大。
结语:
本文对枣核漂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只不过是告诉大家理性看待,其实在实际作钓中,很多钓友即使遇到小走水也会直接用跑铅,那么这种情况下漂型就更是无所谓了。
还需要提醒一点的是,遇到走水先别急着下杆,先找找地方,看能不能找到洄湾等相对缓流的地方,因为这类地方会聚集很多鱼,垂钓起来效率更高。
注:我是作者小飞,关注我,每天为您分享钓鱼那些事。如果您是初学者,可以私信我要“新手钓鱼指南”,我为您准备了一份超详细的攻略,包括选装备、调漂、开饵等等,帮您快速摆脱新手称号!
浮漂究竟如何选?这两种万能漂型,野河黑坑都能轻松应对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很多人在选择浮漂的时候,都是一脸懵,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浮漂的种类太多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购物平台上,搜一下“浮漂”,我相信出来的浮漂种类,一个小时都看不完。
如此多的浮漂,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浮漂选择之一要素 抛地准
我在选择浮漂的时候,之一个要素就是浮漂的吃铅量,而吃铅量的选择标准就是抛投准确。
比方说冬天我们钓鲫鱼,大都是选择长竿进行,比方说我们选择一款1.5克左右吃铅的浮漂,如果是顺风或者是无风状态,有可能抛出去,但是,纵使老钓鱼人也达不到每竿的准确率,没有了准确率就意味着,窝点不一致,从而导致水下的鱼不能很好的聚集,降低了我们垂钓的收获。
这还只是顺风或无风状态,但凡是有点逆风,1.5克的浮漂使用长竿抛投,更是难上加难,不要说准确率了,能不能抛出去都是一个头疼的事情。
所以,在选择浮漂的时候,之一个要素,就是要能抛出去,而且,要能抛得准。
一般情况下,依据竿长除以3进行选择浮漂最为合适,比方说使用6.3的鱼竿垂钓,2克以上的浮漂更容易抛投,当然,这只是考虑到抛的准,在此前提下,我们还需要考虑水深和线组来更大程度的保证灵敏度,(水深+线号)/2的公式选择即可。
知晓了浮漂选择的吃铅量,接下来就是本文的重点,浮漂的选择。
浮漂一 传统底钓漂
谈到底钓浮漂,大家之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漂型?
一定是短脚细长身浮漂,这种浮漂是钓底层鱼的更佳选择,因为它漂型的关系,这种浮漂下降速度快,能够快速地到达底层,且因为浮漂的锥度,在同样的吃口力度下,它能够更快速的启动,也就更能快速且有力度的反馈鱼的吃口信号。
比方说我们在冬季钓弱口鲫鱼的时候,这种漂型能够更迅速地反馈鱼的吃口信号,所以,很多人喜欢叫这种浮漂尾顿口放大漂型,也是钓鲫鱼的钓友最应该选择的一款漂型。
浮漂二 综合枣核型浮漂
上面的短脚细长身浮漂,借助短脚细长身能够快速下底,这也就导致了,这种浮漂的下降速度太快,没法捕捉到下降行程中的吃口信号,而综合性更强的枣核型浮漂,则因为长脚枣核漂身长尾的设计,能够更大程度的增加饵料的下行过程。
比方说,我们在春季钓鱼时,经常会遇到鱼离底的情况,如果一味使用细长身底钓漂坚守钓底,很有可能空军。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使用这种下行较慢的枣核进行,加大下行过程,为离底的鱼提供下行过程的捕食机会。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利用它的下行速度较慢的特点,进行钓浮。
因为枣核型浮漂的水阻面积小于底钓漂,这也就让它的稳定性更强,当我们垂钓的水域有流水时,它能够更好地降低水流的影响,提升整体线组的稳定度。
写在最后
浮漂的选择,一直是很多钓友比较头疼的地方,琳琅满目地浮漂,其实,真正好用的无非就是上面两种,不论是野钓也好,黑坑也罢,都能够胜任,其他的那些抗风浪的怪异设计的浮漂,一定不要购买,都是在割韭菜。
5种常见的调钓法,第1种初学者用的最多,最后一种野钓很实用无论是野钓还是黑坑,调漂都是件重要的事。当然这个“重要”并不是指你多调一目少调一目就直接影响中鱼率、渔获了,而是说浮漂调钓对路能够让垂钓进行的更顺利一些。另外野钓水复杂,经常会遇到走水、小鱼闹窝等问题,此时咱们也可以通过调钓,控制饵料在水中的状态,以便快速解决干扰因素
?
调钓的 *** 并不难掌握,大家通过一些图文、视频很快就能学会,难得是根据鱼情去选择具体的调钓目数。
举个例子,新手在观看了一些视频后明白了如何半水调漂,也知道调目和钓目是怎么来的,但他们的问题是实际钓的时候到底该调几目钓几目呢?都说调几钓几应该根据鱼情来定,那到底什么样鱼情调什么样目数?
出于对这些问题的考虑,我总结了几个野钓常用的调漂 *** ,同时也有相关的鱼情说明,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如果你实在不会调直接拿去用也没关系
第1种调钓法:调4钓2,这是初学者用的最多的一种调钓 ***
调四钓二是初学者用的最多的一种调法,但并不是说用调四钓二的都是初学者,希望大家不要曲解我的意思。调四钓二为什么被众多人追捧想必也不用我多说了,虽然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师、钓鱼领域的作者站出来解释此调法并不适用任何鱼情,但仍然有不少人将它作为学习调钓的入门
其实我觉得不管你是调四钓二也好、调三钓二也好,作为入门的学习对象都是没什么问题的,只要自己心里明白,没有万能的调法就可以了,有些人都不调漂,一铅到底钓了一辈子不也照样上鱼吗。当然了,如果说你真的想把鱼钓好、钓明白,让钓技更上一层楼,那么在掌握调四钓二以后一定要去想一下其中的原理,然后尝试其他的 *** ,并找到最适合鱼情的那一种
第2中调钓法:调5钓3,我在野钓中用的最多,也是最喜欢的一种调法
先说调目吧,野钓大多数时候还是以鲫鱼鲤鱼为对象鱼,体型基本不大,但种类上可能有点多,这样一来调目既不适合调太高也不适合调太低,我个人认为调5目刚刚好。再说钓目,钓目是需要在垂钓中时时调整的,没口撸低一些有口逮不到撸高一些,不过在初始阶段我经常会钓三目,而且不管调几目我都喜欢钓这个目数。
理由有两个:
1、方便放口,如果钓一两目小鱼轻轻一闹、大鱼蹭一蹭线,浮漂就没了,容易逮错口
2、调三目以上都方便放口,可是在有风浪影响的时候,露出水面的目数太多对于有些人来说不太利于观漂,而三目则刚刚好,多一目少一目清清楚楚
第3种调钓法:调8钓5,这是一种调高钓高的 ***
钓点水比较深、想要钓大鱼、饵料比较重、底下障碍物较多容易挂底的时候经常会选择调高目。如果有人喜欢看《游钓中国》就会知道,大毛老师在垂钓大鱼、经常遭遇挂底时经常把浮漂调至漂肚。咱们普通野钓的话不用调的那么高,我觉得8目左右差不多了。至于为什么将8目称为是“高目”,因为市面上很多浮漂漂尾目数基本在10~15目之间,8目的话已经超过漂尾目数的一半以上了,我觉得应该可以算做高目
纯粹守大鱼的话钓目肯定是需要留多一点,防止它试探性吃饵、用身体蹭线,我的习惯是钓目设定为调目的一半以上,如果调目为8目,那钓目就在4目以上,5目、6目都可以,便于放口(调低钓高属于另外一种情况)。
在一些三米以上的江河湖库,或者挂很大的搓饵时,我就会用到调高钓高,而在玩黑坑的时候用调高调低比较多,比如调7钓3、调8钓3等等
第4种调钓法:调3钓2或者调2调1,属于调低钓低,这一类调法用到最后经常演变成“调几目钓几目”
在冬季、初春温度比较低的时候,鱼活性差吃饵的力度也不强,此时很多人就会采用小钩细线吃铅量较小的浮漂,然后再辅以调3钓2、调2钓1这样的调钓法让鱼儿吃饵方便点、浮漂的信号更大一些。
不过前面也说了野钓干扰因素太多,冬天、初春小鱼闹窝可能没那样严重,但走水、起风的情况还是有的,这样一来如果你是钓1目浮漂就很容易沉到水里,还有水底不平、抛竿不准同样会导致此类结果。为了解决问题,咱们就只能往上撸漂,可能钓到最后就变成了调3钓3、调2钓2了。不过没关系,只要你调目不是太高,“调几目钓几目”在野钓中用着也挺好
第5种调钓法:调平水钓2目,个人认为是野钓很实用的一种调法而且简单
野钓小鱼时咱们经常挂蚯蚓红虫,钓大鱼会挂玉米、麦子、颗粒,这类饵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体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对于比重较小的饵料,除非是钓浮,否则都是调低目的多,而大家为了找底方便点,往往会选择调平水
钓目方面其实我自己是喜欢钓3目的,如果说水面平静、也无走水和小鱼闹窝,那调平水钓个一目两目都没事,这样还能稍微灵敏一点
调平水钓两三目时需要注意钩子的大小,准确来说应该是注意钩重。如果钩子特别细小,很轻,而浮漂吃铅量较大或选择了加粗尾,那么极有可能双钩的重量都压不下1目,这样的情况下你再去钓两目三目,子线整个都会躺底,属于“钓钝”。
子线整个躺底并非绝对是坏事,在小鱼闹窝或者垂钓警惕性很高的大鱼时,钓钝一点反而有好处,这里只是想给大家提个醒而已
这5种调钓法只是做参考用,并不是固定的
很多作者在写此类文章时不会精确到具体的目数,可能他会用“调高调低”、“调低调高”、“调灵钓钝”、“调钝钓灵”来形容,更多的是告诉你原理、教你 *** 。我觉得这样是正确的做法,直接说调几钓几不够严谨,有可能还会起误导作用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直接说调几钓几不够严谨,那你为什么要写。其实我已经写了很多调漂的原理与思路了,包括什么样的鱼情怎么来调都写过,为了让新手明白什么叫半水调漂、如何通过修剪铅皮来设定调目,我还特地买了个漂桶出了几期基础文章。
但是呢,有些钓友即使学会了调漂 *** 也不知道具体该调几钓几,所以我才总结了几个比较常用的 *** ,你要是懒得研究就直接拿去用,这5种调钓应该可以应对大部分鱼情了
为了负责,我还是强调一句,调钓并不是固定的,更好是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随着大家整体钓鱼水平的提高,各式各样、花样繁多的钓鱼装备也更多的出现在了钓鱼人面前,就拿浮漂来说吧,我们平常应用较多的是七星漂和传统立式浮漂。随着钓鱼技术和渔情的需求,现在市场上又出现了几种比较新颖的浮漂,比如撞珠浮漂、点波浮漂和自立浮漂等。
在日常垂钓过程中大家或许曾经看到过别人在用这三种浮漂并取得了不错效果,那么这三种浮漂相之于我们日常应用的浮漂有什么优点呢?又如何使用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一分享这方面的内容。
撞珠浮漂在垂钓中的优势
撞珠浮漂在垂钓中的实际应用
撞珠浮漂在垂钓中的优势
1、什么是撞珠浮漂
撞珠浮漂又叫对撞浮漂,其主要由顶珠、浮珠、漂尖、漂身、漂脚五部分基础。其实就是在普通立式浮漂的基础上在漂尖上添加了两颗对撞醒目豆。在漂尖处的醒目豆为顶珠,一般为502固定,在漂尖上来回滑动的醒目豆为浮珠。一般情况顶珠颜色为红色,下浮珠直径略大于顶珠直径并有多种颜色可选。
2、撞珠浮漂在垂钓中的优势
- 更加醒目。与普通加粗尾浮漂相对,不管是顶珠还是浮球其直径均大于加粗尾直径,钓手的可视面积更大,所以撞珠浮漂比一般加粗尾浮漂更加醒目。
- 在醒目的基础上更加灵敏。即要醒目又要保持浮漂的灵敏性在以前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比如单纯的加粗漂尖的话,难免会造成浮漂头重脚轻、重心上移现象。因为顶珠和浮珠为轻质泡沫制成,而且浮珠一直滑动于水面之上,其对漂浮的浮力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选用撞珠浮漂比传统加粗尾浮漂更灵敏。
撞珠浮漂在垂钓中的实际应用
1、视力不好(如近视、花眼)或者光线较差(如阴天、长竿钓远)时,大家常常选用那种加粗尾浮漂来应对。阴天时建议选择黄色浮珠,晴天时建议选择红色浮球,可进一步增加可视效果。
2、钓滑鱼、轻口鱼时,可选择撞珠浮漂,此时其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加粗浮漂。
3、在起风天观漂不清晰时,可以选择吃铅量稍大的撞珠浮漂,可起到一定的抗风浪作用。
小结:有人私底下说这种撞珠浮漂可以免调漂,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撞珠浮漂的更大优点就是在提高醒目、灵敏、抗风浪,在调钓方面和普通浮漂并没有什么区别。
点波浮漂在垂钓中的优势
点波浮漂在垂钓中的实际应用
点波浮漂在垂钓中的优势
1、什么是点波浮漂
点波浮漂又叫自动找底免调浮漂,由中通导线环,漂体、漂体凸点三部分组成。点波线组主要由漂体辅助铅坠、缓冲珠、点波漂、主铅坠、链接扣组成。一般来说主铅坠重于辅助铅坠,而且因为缓冲珠和铅坠可随意滑动,所以无需调漂,直接将钩饵扔到水里即可自动找底。鱼咬钩时带动辅助铅,拉动水线,使浮漂上下摆动,形成点波效果,因此得名点波浮漂。
2、点波浮漂在垂钓中的优势
- 自动找底。点波浮漂的更大优点就是可以自动通过下铅坠的带动自动找底,省却了调漂找底的麻烦。
- 可以钓任意水层:根据需要设计的水深,在辅助铅坠上方固定一个太空豆即可。比如我们想钓一米的水线,我们只需要从钩底向上一米的主线位置固定一至两个太空豆即可。也就是说,通过加装太空豆,我们可以随意定点垂钓任意水层。
- 浮漂醒目。和平时我们应用的立式浮漂不一样,点波浮漂是通过椭圆形漂点的点动来反应鱼儿的吃口信号的,所以与立式浮漂的细漂尾相比这种观漂方式更加醒目。
- 抗水流。在走水较为严重的水域,点波浮漂可以顺利到底并通过浮在水面的漂体观察到吃口信号,与立式浮漂相比有天然的优势。另外因为可以通过浮漂观察信号,其效果也优于绷竿尖钓法。
- 适用性广泛。不仅可以应用于手竿,还可以应用于抛竿钓法,比如海钓?、矶钓等。
点波浮漂在垂钓中的实际应用
点波浮漂优势我们已经介绍过了,下面主要分享一下其操作 *** :
1、 将主线穿过辅助铅和缓冲珠;
2、 再将主线穿过点波浮漂;
3、然后将主线穿过缓冲珠和主铅坠。
4、再将主线绑上连接筘或者八字环
5、在连接筘或者八字环上拴上子线组,挂饵即可垂钓。
小结:点波浮漂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在垂钓大型鱼类时有先天的便利性和优越性,相反,在小型鱼类时略显迟钝。
自立浮漂在垂钓中的优势
自立浮漂在垂钓中的实际应用
自立浮漂在垂钓中的优势
1、什么是自立浮漂
自立浮漂也叫跑铅漂、流氓漂,它的主要特征是长脚短尾。浮漂按自身平衡设计,即使不用加铅就可以自动立在水中,故名自立漂,是立体漂的一种。
2、自立浮漂在垂钓中的优势
- 过滤虚假信号。相对于我们经常用到的立式浮漂,自立浮漂属于一种比较钝的钓法。因为再细的子线只要拉直了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挡口现象,而自立浮漂的饵料是躺底状态,对于习惯捡碎食的老滑鱼、回锅鱼特别有效。
- 避免小杂鱼闹钩。自立浮漂钩饵下落速度快,加上重铅到底,可以有效过滤掉小鱼闹钩现象。
- 抗水流能力较强。因为自立漂漂脚较长,加上有水底重铅的牵引,可以有效抵抗水流的冲击。另外在走水较为严重的地方,我们应用自立浮漂钓跑铅时效果也好用于绷竿尖钓法。
- 有效延长钓点。我们在用传统立式浮漂时,浮漂与水线是垂直于水底的,而应用自立浮漂时水线是从竿稍到铅皮座呈直线落入水底的,相当于钩饵向前移动了一米左右的距离。大家都知道,在黑坑钓鱼,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够到更远端的鱼,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鱼获量。
- 调钓方便、操作简单。无需调漂,只需要打开铅皮座将普通浮漂换为自立浮漂即可。
自立浮漂在垂钓中的实际应用
1、钓底
- 主线组搭配:八字环、滑铅坠或铅皮座(铅皮座上的太空豆必须打开不要锁死)、太空豆、漂座、太空豆
- 首先找底,滑坠(铅皮座上的铅轻重无所谓,主要起到抛竿找底的作用)躺底;
- 然后移动漂座,露出漂尾的目数即为钓目。
2、钓浮
- 主线组搭配:八字环、太空豆、漂座、太空豆
- 去掉铅皮座,移动漂座,只有漂尾刚好露出。
- 然后直接用饵的重量压下漂的目数。
- 饵的重量越重,漂尾露出来的目数越少。反之,露出来的目数越多。
小结:自立式浮漂的主要优点在于钓远处的老滑鱼,在其他鱼情时,还是建议大家采用常用的立式浮漂为宜。
写在最后
本文结合大家的疑惑分享了撞珠、点波和自立这三种浮漂在垂钓过程中的优势及应用。装备为渔情服务,选择一款合适的浮漂对于我们的日常垂钓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希望通过本文介绍您也能因地制宜的灵活运用好这三种浮漂。
(原创:同行渔猎笔记)
钓鱼技巧:野钓调漂的4个经典规律,钓鱼老手未必全知调漂是悬坠钓的入门,也是比较难精通的一个技巧。传统钓铅坠躺底,不用纠结“状态”,悬坠钓的铅坠悬浮,也导致钩饵、子线在水下有诸多的状态效果,所以从钓法的角度来看,传统钓好入门太多。在调漂时,不管采用什么调漂 *** ,其中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了解了这些内容,调漂会得心应手很多。
一、不考虑饵重的调漂都不靠谱
调漂不能忽略饵重对调漂的影响,饵料的轻重无非很重、适中、很轻。拉饵散炮、麻团钓、搓大饵、螺蛳等等都属于比较重的饵料,钓鲫鱼的搓饵、拉饵都属于重量适中的饵料,虫饵直接挂钩、米饭粒、麦粒等等都属于比较轻的饵料。只要饵料足够重,怎么调漂都到底。如果饵料非常轻,找底必定比较困难,调低目钓高目是比较常见的选择。饵料重量适中,更好使用带饵或者空钩之后称饵重的 *** ,好处可以可以调整出任何状态和灵钝。
二、饵重决定调目
调漂之前,要看考虑下饵料的轻重,再来大致决定调目的高低。通常来说,饵料比较重时,调目就需要高一些,饵料比较轻时,调目就可以低一些。因为饵料越重,拉下浮漂的目数就会越多,在称饵重时容易出现浮漂没目数的情况,虽然对野钓来说影响不大,但是不够精确。因为有个公式,钓目=调目-双饵重量,调目的高低、饵料的轻重,也会影响到最终钓目的高低。如果想要钓低目,饵料又比较轻,那必须调个低目才能满足要求。
三、鱼情决定钓目
我们常说调几钓几,这里的钓几目其实都是“预设”钓目,也可以理解为“预设”某种钩饵在水底的状态效果。比如说钓鲫鱼,采用单饵调漂,在钓2目时下饵躺底上饵触底,这种不灵不钝的状态很多钓友会作为“起始状态”。在实际垂钓时,需要根据鱼吃口的好坏,漂相是否清晰,中鱼率是否较高来进行微调灵钝。也就是说最终钓几目时中鱼率更高,是需要有个找口的过程的。通过微调之后找口,最终的钓目很可能不是最初“预设”的钓2目,所以这个就叫做鱼情决定了钓目。
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在垂钓时,调整钓目的高低,钩饵在水下的状态效果一定会发生变化。钓2目时是什么状态?钓3目时又是什么状态?如果更换不同重量的饵料,或者更换不同大小鱼钩的子线,你是否能够重新找到刚才的状态呢?这个就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调漂其实非常简单,无非是重量浮力的平衡。在半水状态下调漂,半水状态下挂双饵称重,如果你清楚知道鱼钩和饵料的重量时,就能根据钓目的变化清楚知道钩饵在水下的状态效果。当钓组开始触底时,原本的浮力重力平衡,开始多了水底的支撑力,浮漂就会上升。
如果浮漂上升了一个鱼钩和一个饵料的重量,那说明有个钩饵完全躺底了。当浮漂升上了双钩、双饵的目数时,双钩就完全躺底,如果钓目还增加,铅坠就触底了。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记住2个调漂公式,调漂不必纠结 *** ,快速又精准调漂的 *** 不同,主要是针对鱼情变化时,追求的灵钝不同。有的调漂 *** 比较灵,有的调漂 *** 比较钝,经验告诉我们,从灵到钝的转化比较方便,从钝到灵的转化往往需要重新调漂。其实不管调漂的 *** 是哪种,都遵循着找底公式,这可以说是调漂的精髓所在。所以调漂不用太纠结 *** ,只需要精通2个公式,调漂快速又精准。
一、找底公式
找底公式:钓目=调目-双饵重量。需要说明一下,这里的调目指的是空钩调漂,也就是说调漂的 *** 采用的是挂子线的 *** 调漂。调漂之后找底,如何知道什么时候钓组到底呢?这就需要找底公式了。以标准的调四钓二为例,空钩半水调4目,双饵重量刚好是2目,在半水状态下挂双饵,浮漂还剩下2目。挂双饵找底,钓目稍稍大于2目时钓组就触底了。别看找底公式很简单,它阐明了调漂跟饵重的关系。
如果你的饵料很重,调几目钓几目,饵料都是到底的;如果你的饵料不重,就一定要有个称饵重的步骤,否则无法知道至少需要钓多少目时,钓组才是触底的状态。比如半水调4目,挂双饵之后浮漂还剩下1目,那就需要挂双饵钓1目以上才能确保钓组触底。此时如果更换上蚯蚓垂钓,钓组必定是不到底的。或者说,蚯蚓很轻,根本压不下浮漂3目,所以根本就不存在钓1目这样的情况。找底公式衍生出来的公式就更多了,其实原理完全一样。在半水状态下,浮漂的浮力跟钓组、饵料重力达到平衡,其中重力来源还有鱼钩。
假设一个鱼钩重1目,一个饵料重1目,假设半水挂双饵时浮漂露出2目。找底时当钓目变成3目时,一个饵料对浮漂已经没拉力,当钓目变成4目时,一个鱼钩和一个饵料对浮漂没拉力,说明下钩饵已经完全躺底,对应的这跟较长的子线已经处于松弛弯曲的状态。所以比较科学的调漂是半水不挂子线调漂,看好目数再挂子线,再挂双饵称重,这样你就知道鱼钩、饵料的重量。根据鱼钩、饵料的重量,找底时观察浮漂钓目的变化,就可以清楚知道钓组是一饵触底、双饵触底、躺底等多种状态了。
二、铅坠触底公式
铅坠触底公式其实也是源自找底公式,这个在垂钓中也是经常使用的。我们都知道,调漂 *** 很多,从钓目和调目的角度来说无非两种,钓目比调目高,调目比钓目高。在钓目比调目高时,比如经典的调平水钓2目。不同的钓组,都采用调平水钓2目,其实状态可以完全不同,这是因为鱼钩的重量不同,这个就是铅坠触底公式了。空钩半水调漂时,钓目>调目+双钩,那么铅坠就开始触底了。铅坠触底的调漂 *** ,一般是采用不挂子线的 *** ,调N钓N+1、2、3,如果是不挂子线调漂,也要不挂子线找底,只要钓目大于调目,铅坠必定触底。
比如空钩半水调4目,一个鱼钩的重量是1目,那钓6目多点铅坠必定触底。那如果一个鱼钩重2目,那就需要钓8目以上铅坠才会触底,所以别看调目钓目相同,灵钝完全可以不同。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