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美景让我们应接不暇,时而穿过芦苇荡,时而翻过大沙坡,每隔几公里就有一户民居,全是用红柳枝和芦苇架起的房子,应该是冬暖夏凉吧!
往前走了五六十公里,碰到一户人家的主妇在户外的馕坑里烤馕,我们都把车停下,过去看他们怎么烤制馕饼。我车上装的有红枣和大白菜,就捧了一捧红枣,通行的车友拿了一棵大白菜,送过去给她们,她们拿出几个馕要给我们吃,我们最后拿了四块钱买了一个,大家掰开都品尝了一下,味道不错!
因为听不懂汉语,年龄大一点的妇女叫来了一个男孩(巴郎),巴郎学了汉语,告诉我们这里离达里雅布依乡 *** 只有十几公里了,他在那里上学!
我们别了她们一家,继续往达里雅布依前进!
一路灰尘特别大,靠近村子(虽然是乡 *** 所在地,但是根据规模我只能说村子了)的路上,尘土特别细,就像从袋子里倒出来的水泥一样,车辆走过,漫天尘土飞扬,又像是滚滚浓烟,我们只好降低车速,以免把村子里弄得都是灰尘!
进入村子的街道左侧是达里雅布依学校,前面几台车往里面走,我停车下来拍了几张学校的照片。
说是街道,可是长度只有二百米就来得一个十字路口,横向的街道也是左右各只有几百米,十字路口往前的街道被罗哥叫做美食街
简陋、质朴,你可以想象千年来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这个还是在 *** 建设后才能形成现在的样子(大家也不用说风凉话,这个地方实在是很难运进去建筑物资,八九十年代,他们带着羊和大芸出来交换物资,一趟就得花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只有乡 *** 的院子才盖了几间现代化的房子,驻村干部也是一年难得出去一回。
我们把带来的蔬菜水果搬到乡 *** 院子里,乡长接待了我们,安排工作人员带我们去村民家住。
我们把车开到指定的房子,路过一个院子,里面停了四五台越野车,也是过来旅游的外地车友,应该是住在那户人家的,我们跟着工作人员到了农户家,进去看了一下房子里面,二排大通铺,收拾得干净整洁
大家最后商量了一下,明天按照计划穿越沙漠,如果住在村里会耽搁不少时间,就在村子里转转看看,然后扎营在穿越起始点附近吧!
村里居民不多,语言又不通,所以没有太多的交流
大家在村子里拍照留念,转了一圈后启程返回到离村子三十多公里处的河边,露营后可以早点收拾,准备穿越沙漠!
其实大家都知道穿越沙漠是我们这次出行的二大目的之一,探视达里雅已经完成,最后的穿越沙漠,希望能够顺利通过!
(未完待续)
此文来自“哈弗车友会论坛”,由作者“一直等轰八”发布https://www.hfcyh.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7月26号,郑州、许昌救灾已经告一段落,目前生产生活秩序正趋于恢复。据许昌时刻微信公众号报道,7月24日下午,随着防汛形势趋于平稳,许昌市宣布解除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7月25日下午5时30分,经过杨根思部队官兵昼夜不息抢堵,双洎河徐王赵村段大提成功合龙。
洪水过后,谈几点感想。不一定对,但是个人感想,在感而发,有啥说啥。
一是还是国家大点好。这次特大暴雨灾害,涉及郑州、新乡、焦作、许昌、开封、周口、鹤壁、安阳等地。25日下午,河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防汛救灾最新情况。据初步统计,7月16日以来,截至25日12时,此轮强降雨造成河南全省139个县(市、区)1464个乡镇1144.7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3人、失踪5人。全省已紧急避险转移86.19万人,目前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为85.2万人(累计转移安置131.78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9.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6.6千公顷,倒塌房屋8876户24474间。
1000多万人受灾!
如果,豫北包括郑州、许昌是一个国家,这1000多万人是这一个国家的国民,那么,这个国家遭受的灾害可能是毁灭性的。但这仅仅是如果,而不是现实。现实是,灾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官民纷纷组织救援力量赶赴河南参与救灾,同时大量救援物资通过各种渠道涌向河南。试想,如果一个1000多万的国家全国受灾,谁来组织救援?国外前来救援,渠道会不会像咱们这样通畅?
所以我说,国家大了好,国家大了,虽然发生自然灾害的次数可能多,但承受力更强,不管哪个地方发生了自然灾害,周边地区能够迅速前来救援,更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中国人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果地方太小了,一方有难,谁来支援?
二是 *** 领导得好。这次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各地各级立即启动水旱防御高级别响应……有组织,有秩序,不打乱仗。
这点就不说了,大家从各种新闻中已经看到了,无须多言。
三是中国人真的善良。我是许昌人,今天26号,上午刚上班,就听到同事接到一个 *** ,对方是某村支部书记,说是村民自发组织了一批救援物资,希望捐到灾区去,问许昌哪里还需要。我同事打听了一番得知,许昌洪水已经退去,决堤已经封堵合龙,本地灾民已经陆续返家,安置的外地灾民也于24日下午陆续返乡。同时得知,某体育馆灾民安置点救灾物资“堆积如山”,也就是说,大家的爱心太强烈了,一时间发生了自然灾害,大家爱心竟然“泛滥成灾”,以至于无法接收。
后来,我同事建议对方联系新乡民政部门,把物资送到更需要的新乡等地。
其实,在许昌,还有多少普通群众的爱心义举戳中了我们的泪点?
鄢陵,有老百姓拉了一车西瓜送到灾民安置点;有卖烧饼的连夜炕了几百个烧饼、卤了几百个茶鸡蛋送到灾民手中……
长葛,一群60多岁老太太自发烙了几十斤油馍送到抗洪抢险一线,遇到 *** 战士,用颤巍巍的声音问:“你们吃饭了没有啊,这不,我刚烙的油饼,你们吃点吧!”……
魏都区,许昌市文峰社区免费爱心粥屋的志愿者,加班加点熬制了1100碗八宝粥,准备了1300个荷叶饼,为长葛市8个受灾村庄群众送来爱心午餐……
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许昌援助地新疆巴里坤县,也筹措馕饼60000个、哈密瓜5吨、矿泉水100件、粉丝450件、辣椒酱150箱、牛肉熟食产品1000袋、橄榄菜27吨,已发往许昌。
暧新闻太多太多,媒体报道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更多新闻展示在群众自己的朋友圈里。
当然,这场灾难也考验着人性,大灾大难面前,一些键盘侠、地域黑又像幽灵一样钻了出来,发出了“反人类”的声音,当然,他们也得到了应有的处罚。
还有那个外国记者,在郑州受到群众批评,我看群众批评得对,群众眼睛是雪亮的,容不得一粒砂子。
哈弗H9塔克拉玛干沙漠之行——达里雅布依(一)这个被称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肚脐”的小小绿洲的神秘性,不仅在于它独立支撑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几近千年来未见诸记载,完全与世隔绝,也在于无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们究竟有怎样的来龙去脉。它曾有过一个地名叫:“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猪吊死的地方),虽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国地图上找不到这个地名,然而,它在国际上,特别是在地理、历史、考古界的知名度并不亚于 楼兰遗址、交河故城。它为世人所知,仅仅一个世纪之久。
1895年,享誉世界的 瑞典籍西域探险家斯文·赫定沿 克里雅河北上,横穿沙漠,曾对通古斯巴孜特作过考察,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玛干,发现了丹丹乌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几年后,楼兰古城的发现,最终确立了斯文作为一个探险家的世界性声誉,他的之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亚洲》也使世人之一次知晓在塔克拉玛干这个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个小小的绿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这片绿洲上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
几年后,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险家奥利尔.斯坦因踏着斯文.赫定的脚印,来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发现的基础上,发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对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种学测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上世纪20年代未,一个名叫黄文弼的学者作为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一员,对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国科学家的足迹
上世纪50年代,于田县 *** 得知在自己管辖的地盘内,竟还有一群人生活中沙漠深处不为人所知,便派出工作组前往考察,询问当地居民这里是什么地方?老乡说,是达里雅(意为河流)布依(意为河岸),于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个新的地名达里雅布依,俗称大河沿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名叫刘雨田的沙漠独行客来到于田,从达里雅布依出发,演绎了一出单人独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人生壮剧,是淳朴的 克里雅人把他从沙漠的绝境中救出,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帮他实现了横穿的壮举。
新世纪探索
进入新世纪,达里雅布依又一次向人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据报导,2001年10月,中法克里雅联合补充考察队进驻达里雅布依,以这里做大本营,沿克里雅河下游对沙漠深处的园沙古城进行了发掘考察,为时一月,发现了五处古墓葬,一处遗址,几处居民遗址,带回了五具千年干尸,以及马鞍型大型石磨盘等有价值的文物。这是新疆考古史上在沙漠腹地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个古城,这是新疆自己的考古工作者发现的一个千年古城,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将使世人有可能对克里雅河下游生活过的千年古人有新的了解,为丝绸之路的古文明增添了新的光彩
一个要好的朋友问我去不去达里雅,新疆越野圈里大部分人都对与世隔绝的达里雅心生向往,所以有机会去达里雅布依看看,当然很乐意!
六台车,做足了进去的所有准备:性能足够的越野车,气泵,装满油的油桶,修理工具,野营帐篷,三到四天吃的喝的……当然,我们还带上了三、四百公斤送给达里雅原住民最缺乏的蔬菜水果,近年来的各种宣传让进入达里雅的外地人,带去了很多衣物、学习用品,但他们缺的是新鲜的蔬菜水果,因为达里雅布依只有羊,以及寄生在红柳根部的锁阳,别的吃的就没有了,几千年来真不知道他们考什么生存下来,里面无法种植小麦等农作物,近年的与外界交往让他们习惯了吃馕饼和喝羊奶为生,但青菜水果真是找不到!
本来计划从塔中公路的中间,红白山服务区附近直接穿进去,只有90公里,但都是没有路的沙漠,考虑到车的载重,选择了绕道于田县,虽然远了四百公里,但路好了很多!
19号早上出发,沿着阿拉尔至和田的塔中公路一路南下,晚上8点到了和田地区的策勒县,住下休息,第二天还要到于田县去开进入达里雅的通行证!
二位车友忙活了大半天,下午五点才把证明开好,大家毫不停留的往沙漠深处飞驰,九十公里的铺装路跑完,正式进入通往达里雅布依的沙漠路,不是公路,就是往里面探秘的越野车压出来的车辙,有了这条路,我就不用费力找路了。
今天是赶不到达里雅布依了,大家趁着天还没黑,找到了一处扎营的好地方,所有人都忙活起来,大帐篷搭起,桌椅板凳架起,灯光支起,晚饭做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别人野营吃馕,我们的菜式比在家里还丰富
晚饭后篝火燃起,西瓜吃起,音乐响起,舞蹈跳起,好不热闹
一直闹到晚上四点多,累了就睡!虽然气温在1°左右,但是帐篷里睡袋包裹着,还挺暖和!不过我习惯了早起,8.16就起来了,正好看看日出,常年在城市里呆着,看个日出都是奢侈的,今天就看个够吧
还没露出来,接着拍
大家陆续起来了,可惜日出的过程只有我尽收眼底!
领队的罗哥招呼大家做好早饭,饭后收拾一切,继续奔向达里雅!罗哥说一路的美景非常养眼,大家充满了期待,果然,一路北上,漂亮的胡杨是不是进入眼帘
另外借几张更漂亮的胡杨图片
不用行动自己去走一走,你永远只能在别人的照片里欣赏美景,而我们用行动来铸就人在画中游的美景!
城市成就了我们的事业,城市也成了我们的枷锁,打烂这枷锁,你才能给自己自由!
拥有了H9,它延伸了我的脚步,在山野,在戈壁,在沙漠,没有路,但到处都是路,只要你有一颗越野的心,就能让你随心翱翔!
此文来自“哈弗车友会论坛”,由作者“一直等轰八”发布https://www.hfcyh.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路美景让我们应接不暇,时而穿过芦苇荡,时而翻过大沙坡,每隔几公里就有一户民居,全是用红柳枝和芦苇架起的房子,应该是冬暖夏凉吧!
往前走了五六十公里,碰到一户人家的主妇在户外的馕坑里烤馕,我们都把车停下,过去看他们怎么烤制馕饼。我车上装的有红枣和大白菜,就捧了一捧红枣,通行的车友拿了一棵大白菜,送过去给她们,她们拿出几个馕要给我们吃,我们最后拿了四块钱买了一个,大家掰开都品尝了一下,味道不错!
因为听不懂汉语,年龄大一点的妇女叫来了一个男孩(巴郎),巴郎学了汉语,告诉我们这里离达里雅布依乡 *** 只有十几公里了,他在那里上学!
我们别了她们一家,继续往达里雅布依前进!
一路灰尘特别大,靠近村子(虽然是乡 *** 所在地,但是根据规模我只能说村子了)的路上,尘土特别细,就像从袋子里倒出来的水泥一样,车辆走过,漫天尘土飞扬,又像是滚滚浓烟,我们只好降低车速,以免把村子里弄得都是灰尘!
进入村子的街道左侧是达里雅布依学校,前面几台车往里面走,我停车下来拍了几张学校的照片。
说是街道,可是长度只有二百米就来得一个十字路口,横向的街道也是左右各只有几百米,十字路口往前的街道被罗哥叫做美食街
简陋、质朴,你可以想象千年来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这个还是在 *** 建设后才能形成现在的样子(大家也不用说风凉话,这个地方实在是很难运进去建筑物资,八九十年代,他们带着羊和大芸出来交换物资,一趟就得花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只有乡 *** 的院子才盖了几间现代化的房子,驻村干部也是一年难得出去一回。
我们把带来的蔬菜水果搬到乡 *** 院子里,乡长接待了我们,安排工作人员带我们去村民家住。
我们把车开到指定的房子,路过一个院子,里面停了四五台越野车,也是过来旅游的外地车友,应该是住在那户人家的,我们跟着工作人员到了农户家,进去看了一下房子里面,二排大通铺,收拾得干净整洁
大家最后商量了一下,明天按照计划穿越沙漠,如果住在村里会耽搁不少时间,就在村子里转转看看,然后扎营在穿越起始点附近吧!
村里居民不多,语言又不通,所以没有太多的交流
大家在村子里拍照留念,转了一圈后启程返回到离村子三十多公里处的河边,露营后可以早点收拾,准备穿越沙漠!
其实大家都知道穿越沙漠是我们这次出行的二大目的之一,探视达里雅已经完成,最后的穿越沙漠,希望能够顺利通过!
(未完待续)
此文来自“哈弗车友会论坛”,由作者“一直等轰八”发布https://www.hfcyh.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提起国内的法学院,歌乐山下的西南政法大学无疑是一支重要力量。培养了诸多法学理论和实务界大鳄,法学界“黄埔军校”的名号响当当。
但是,除了法学,吸引着全国各地学子不远万里奔赴南方,西政食堂也有不少功劳,已经毕业三年的老学姐拍着自己的良心说:西政食堂的饭菜在重庆各大高校中绝对可以排前三了。
毕竟,食堂排队充卡,已是西政著名景观。
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一共有三个食堂,每个食堂都是两层楼。分别是西政一食堂(北园食堂);西政二食堂(西园食堂);西政三食堂(东园食堂)。
校内有个著名的绝望坡,说高温下从那条路爬过真的是会绝望!虽然现在不热,但触摸妹觉得还是撤吧,命要留着用来吃吃喝喝!
1
西政一食堂
北园食堂是更大的、离教学楼比较近的食堂,所以大多数同学都会光顾于此。
最让触摸妹心痒痒的是,食堂环境居然像咖啡厅一样有高逼格!嗯!我绝对选择走到食堂来吃而不是窝在床上订外卖。
西北美食
自由选择荤素搭配,很有营养。西北美食肉类非常多,看看那个头是不是挺大的,撒上辣椒粉,咬起来肉汁多多。这里还会卖包子饼子等早餐和凉面肉夹馍小吃。
麻辣四川
麻辣烫,感觉是入冬驱寒食物之一啊。想吃什么点什么,还可以带回宿舍,很适合那些追剧的朋友啦~
煎饼侠
各色各样的煎饼。左右对比简直明显,想瘦选左边有蔬菜的,只想吃肉就选右边的,绝对很满足味蕾!大侠,要来一份吗~
啵啵鱼
超多人排队的啊。可以往里面加自己喜欢的菜,菜类价格也已经标明了的。有麻辣和酸菜口味,触摸妹一定首选麻辣!两个人一起吃也完全足够!小提醒:触摸妹加了份粉丝,所以一定也要快点搅拌,不然会黏锅。
mini铁板
对于板烧饭的最原始记忆来自胡椒厨房,但二者价格相差甚远,所以可以在食堂吃到这种自煮系列,还比较便宜,真的是非常棒!看着这肥而不腻的五花肉,叫我怎么能在吃的路上返航!
2
西政二食堂
西园食堂是重新装修过了的,很多留学生会来这边吃饭,所以偶遇外国小哥哥 *** 姐很容易。不过到这边的时候比较晚了,只有三三两两的学生,一些窗口都关门了。
米浆记忆
实在冷得不行,赶紧买一杯豆浆暖暖手暖暖胃!豆浆口感很醇。
面包之家
emmmm,我也不明白面包之家怎么变成饮料了?!但是没关系!黄桃口味与蔓越莓口味,吃完油腻的午餐可以和闺蜜一人来一瓶。不仅外观颜值高,而且果肉多多,喝了肯定能保持皮肤水嫩,还能补充维生素?
自助酸奶捞
女生果然是很神奇的生物,前一秒喝完奶茶,下一秒就买了一瓶颜值高高的水果茶,而这一秒又被眼前的彩色吸引!自我安慰道:水果配芋圆,健康又美味!而且店内有一段话:请不要叫我叔叔,叫哥哥!哈哈哈老板也是hin可爱啦~
3
西政三食堂
东园食堂也是很多学生的选择之一,虽然没有一食堂大,但是菜色种类这些绝不打折扣!无论是小火锅还是自选餐,都足够让人约着朋友一起去食堂来个“小聚会”。
煲仔饭
这一碗煲仔饭简直不能再棒!看到铺满的卤肉红油油,加上半颗溏心蛋,太有食欲啦!
瓦香豆捞汤饭
豆捞饭,所有的配菜都在更底层,中间是汤饭,最上面铺一层豌豆,撒一点葱花,虽然清淡但是口感很好哦~如果喜欢吃辣的,不妨自己用空碗加一两勺拌着吃噢~
自由自在
自由自在,这家窗口的名字真是和老板一样酷。想吃什么自己选,总有一款适合你。而且当一个宿舍的都来一人买几样,不就相当于吃了顿大餐吗!而且老板是个认真随性的 *** 姐,非常健谈~
回转小火锅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这里都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一人一锅一油碟,不用担心吃不到自己想吃的啦!菜品补给的速度很快,现做现放很新鲜健康,而且阿姨们非常热情友好,就希望你吃饱一点再吃饱一点。
小厨小菜碗碗香
不同价位的菜色不一样,又多了一个理由拉着全寝室的人一起出动了!你一碗我一碗她一碗再一碗,凑起来就是“满汉全席”了啊!
大学在进步,果然总是毕业了之后才会看见新生事物注入到校园内。三个食堂不仅环境好,而且有详细的指示牌,还有体重秤(这究竟是让我们吃还是不吃呢)和自助纸巾,非常之方便了~
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个地方,悄悄记录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故事,西政也不例外,在教学楼天台有一堵墙,写满了每个人的不甘,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触摸妹看了之后,默默感叹:这就是青春啊!(旁边有一面墙,可以算的上是拍照打卡圣地啊)
空空荡荡的校园,又是一阵冷风吹来,这时候下课 *** 响了,也总算看见了同学们的身影。也会发现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人乘坐着校内观光车欣赏着这座底蕴深厚的大学!
随着夜色慢慢降临,校园里的同学们都涌向了前方的学林夜市街。有的同学吃了这家吃下家;还有的同学带着大包小包(肯定是给室友带的,中国好室友无疑了)。
学林中心美食街
从学校北门出来过天桥,圣果北路与圣果南路之间,一条不长但小吃非常之多的夜市街!
——吃遍重庆
学校外面的美食街总是很诱人,感觉怎么吃都吃不够,而且下了晚课,来一份煎饼果子炒年糕什么的,一定会笑的合不拢嘴吧!
这里的摊车有很多,各种小吃。炒年糕、小烧烤、烤翅、鸡蛋仔、章鱼小丸子、炒面炒粉......全部是令人难忘的食物。10元之内就可以吃到饱,而且幸福感强到爆炸!
钵钵鸡
一串一串的,触摸妹每次都会点土豆!我记得以前初中那会,有一家冷串串超好吃而且还便宜,可是现在在外面基本没点什么就超二十元了!所以说,还是学生好啊~
烤冷面
这家烤冷面是一个爷爷开的,大家都按着顺序排队,爷爷的手法也很娴熟,不一会就好了。触摸妹点了一份100分烤冷面,原来就是加两个鸡蛋,哈哈哈,不过这个味道不错,虽然有点甜酱在里面,但越吃越想吃呢!
新疆烤包子、馕饼
在农林中心商业街入口右手边,有一家摊摊摆起的卖馕饼的。最开始吸引触摸妹的是它里面散发出来的食物的热气。后来看见好多人都排队去买,触摸妹也去买了个烤包子,外皮烤得嘿焦,里面的肉也很大一颗。(很幸运吃在我口中的是最后一个烤包子,把排在触摸妹后面的 *** 姐给羡慕死了!)
烤馕饼非常大一个,虽然咬起来要费点力,但是味道是真的很好,而且拿在手上也很温暖,一定要趁热吃噢~
除了这些,当然还有非常多其他的小吃,听过路的小伙伴说,这里的每一种小吃都充满着西政学子的回忆~这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的体验,触摸妹也对大学寝室楼下的烤冷面鸡蛋灌饼陕西凉皮等等等等等念念不忘呢~
一天的结尾,总觉得没有逛够没有吃够。所以西政小伙伴们你们最喜欢的食堂是哪一个?最喜欢吃啥?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啊!
图片 | XCH 十一
来源:触摸重庆
标签: 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