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龙虾二级保护动物,锦绣龙虾二级保护动物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22 0
法螺就酒?刑事拘留

管不住嘴有什么后果?

要么进医院,要么进班房!

据海南警方通报,5月7日,警方接到举报,美食博主“阿壮锅本人”录制食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法螺的视频。经查,该博主邹某壮于4月27日清蒸了一只其朋友吴某清赠送的法螺。5月8日,邹某壮等3人被刑事拘留。

新闻一出,网友们纷纷表示

还是之一次听说“法螺”

法螺(学名:Charonia tritonis):又称凤尾螺。贝壳大,螺层约10层。壳呈黄红色,具黄褐色或紫色鳞状花纹。壳口卵圆形,内桔红色。外唇向外延伸,具成对齿肋和褐色条纹,内唇有褐色条纹的褶襞,是一种肉食性壳类。

法螺喜欢栖息在海藻繁茂的岩石和珊瑚礁上,爱吃海参和水螅。主要分布于印度洋、新西兰、菲律宾、日本等地。被列入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多位网友爆料,法螺进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审核期间,该博主就食用过一次,当时就有许多网友留言提醒。

警方提醒广大网友珍惜、爱护濒危野生动物,切勿以身试法。同时,希望各大短视频平台及相关互联网行业增强社会责任感,恪守底线,切实提高发布者和平台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除了法螺,这些海鲜也不能捕捞不能吃

身似马蹄,尾拖长剑,宛若“铁将军”。它叫鲎(hòu),是四亿五千万年前一直繁衍至今的海洋生物。今年2月5日,鲎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和鲎一起入榜的还有锦绣龙虾↓

黄唇鱼,从原先的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晋级”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此外,海洋里的鲸豚类、海鸟、海龟、大部分海蛇都受到保护;鱼类的话,中华鲟、长江鲟等鲟鱼、海马、鲥鱼、花鳗鲡等都受到保护。

今年1月,舟山定海警方发现辖区有店家在偷偷卖野生海马,随即展开调查,破获6起销售野生海马案件,查获海马干302条。“野生海马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哪怕卖一只也是犯罪,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还有两种没列入保护动物的,却不能吃——那就是河豚和织纹螺,这两种是因为含有剧毒,严禁食用。

【忠诚的足迹·大美边疆】三亚旅游警察: 为海内外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三亚,扫扫这个二维码,海鲜市场情况一目了然!”

“老板,锦绣龙虾、苏眉鱼这类保护动物你可不能卖啊!”

“朋友们,购买海鲜要认准这种‘诚信筐’啊!”

……

8月3日,海南省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民警正在三亚市之一农贸市场为商家和顾客宣传三亚消费护航新举措,同时加大对海洋保护动物的宣传力度。暑期旅游热度不减,为切实保障市民游客的合法权益,三亚警方持续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

8月3日,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民警向游客宣传“诚信筐”。

近日,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联合属地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负责人,对海鲜市场和海鲜加工店开展日常巡查,发挥各自部门的职责优势,进行全方位风险管控。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行“一户一码”商家信用评分制,有效约束不良经营行为,激励商家共创诚信经营环境;旅游警察要求商家做到监控无死角,严查“鬼秤”“调包”等欺诈顾客行为,同时加大对海洋保护动物的宣传力度。

“三亚作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旅游服务质量尤其重要。俗话说‘靠旅游,护旅游’,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就能为海内外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副支队长肖周祥介绍说。

执笔/摄影:张铮

来源:中国警察网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迎“大修”,长江江豚等55个物种拟升为“一级国宝”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共同发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征求意见稿,这是自1989年野生动物保护法施行以来之一次大幅度修订《名录》。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名录》中拟新增列保护物种347个,长江江豚、穿山甲等55个物种升级“一级国宝”。此次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7月19日。

【变化】

收录“新面孔”347个,长江江豚拟升级

现代快报记者梳理发现,新版《名录》变化颇大,新增347个物种,比初版收录的物种总数还多。同时,长江江豚、蓝鲸等55个物种保护等级升级。藏羚等5个物种保护等级降级。还有283个物种保护等级不变,如大熊猫、小熊猫、丹顶鹤、麋鹿等。

这是《名录》30年来的首次“大修”。据介绍,在201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动态更新机制并无硬性规定,为该名录更新滞后的主因。法律修订后新增“名录每5年评估一次”规定。

新版《名录》共有55个物种的保护等级从二级升至一级,主要集中在鲸豚类和猛禽类。记者统计发现,鲸目下的大型鲸豚类野生动物,除白鱀豚、中华白海豚维持一级、鲸目其他种维持二级外,其余15个物种均升为一级,长江江豚就在其中。

长江江豚是长江特有的鲸豚类动物,目前数量仅1000余只,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过去几十年,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长江里的鲸豚类面临生存考验。近些年来,将长江江豚升级为一级保护动物的呼声不曾断绝。

勺嘴鹬上榜,江苏是其重要迁徙停息地

另外一项集中升级的领域集中在猛禽类。《名录》从珍贵性原则考虑,将猛禽所有种(鹰形目55种、隼形目12种和鸮形目32种)列入保护名录,其中重要物种列为一级保护。江苏野鸟会成员范明认为,新版《名录》鸟类的数量大幅增加,说明鸟类生存状况在变差,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黑嘴鸥

《名录》鸟纲新增了百余种鸟类。其中有大量水鸟,包括东方白鹳(guan,第四声)、勺嘴鹬、黑嘴鸥、水雉等。其中东方白鹳、勺嘴鹬等首次纳入《名录》,就“晋升”为一级保护动物。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虽然东方白鹳是首次进入《名录》,但此前已按照“白鹳”这一类别进行了二级保护。

△东方白鹳

△水雉

据悉,勺嘴鹬已被IUCN红色物种名录列为极危物种,本次调整均考虑升级或新增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此次调整是和国际接轨,加大保护力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崔鹏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勺嘴鹬主要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的苔原地带,冬季至我国南方与南亚越冬,迁徙时经过我国东部沿海。每年的春天及秋季,勺嘴鹬都会飞至江苏沿海滩涂,觅食并完成换羽后,再继续往南飞。

【热点】

螺狮、锦绣龙虾等拟增列入名录!对吃货没影响

最近,爱吃螺蛳粉的小伙伴有些着急。因为在新版《名录》里,腹足纲田螺科首次登榜,其中东北田螺和螺蛳新增为二级保护动物。今后,没办法愉快地吃螺蛳了吗?近日,广西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研究员王大鹏介绍,《名录》中拟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的“螺蛳”与“螺蛳粉”中使用的田螺和石螺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拟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螺蛳”,是田螺科、螺蛳属,主要生长在云南省的高原湖泊中。别说吃了,可能一般人连见都见不到。

还有的小伙伴发现,锦绣龙虾也被列入新版《名录》中。中华锦绣龙虾是龙虾中体型更大的种类,也是世界名贵的经济虾类。最近几年,渔民捕获“锦绣龙虾”的消息,也时常在新闻报道中出现,其上市价格也会炒到“天价”。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拟新增列的锦绣龙虾仅限野外种群。未来,如果锦绣龙虾进入二级保护后,未经许可,捕捞和买卖野生的锦绣龙虾则属于违法。

野外捕捉猖獗,画眉、相思、百灵等也被收录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增鸟类保护物种中,画眉、红胁绣眼鸟、相思鸟、鹩哥、蒙古百灵、云雀等也被列入其中。很多人好奇,这些鸟感觉在自然界里也时常能见到,为何也纳入《名录》?崔鹏说,目前大家在市面上看到的笼养画眉、相思等,不少来自野外捕捉。

△蒙古百灵

“将其纳入《名录》,说明人类的过度捕猎、食用等,已经威胁到了部分鸟类的生存安全。”他解释,虽然目前这些鸟类的野外种群数量还比较大,但也要做好预防。崔鹏举例,由于错误宣传其药用功效,导致野外黄胸鹀(wu,第二声)遭到过度猎捕造成野生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短短十几年间黄胸鹀就成了“极危”物种。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本次调整也考虑将其新增为国家一级保护。

△红嘴相思鸟

对此,两部门在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中也提到,从关注度原则出发,对虽尚不完全满足列入的科学标准,但因开发利用强度持续增大或栖息地减少等原因已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的物种,本次调整中也积极考虑列入。

【呼吁】

将豺的保护等级升为“一级”,豹猫增列为“二级”

《名录》征求意见出炉后,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已有保护机构和专家已对《名录》提出意见,呼吁《名录》应增加物种或调整物种保护等级。比如,民间自然保护机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就在官方微信呼吁,将豺的保护等级升为一级。

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也建议,将豹猫增列入《名录》。豹猫是小型哺乳动物里的食物链顶级物种,在维持森林、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有重要作用。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广泛受到非法宠物、野味、报复性猎杀等因素的影响,其种群已在某些历史分布区大幅度下降等。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18年江苏在大丰发现了豹猫,这是近十几年来首次在江苏沿海地区调查到的豹猫实体。

历史上,野生豹猫曾经在中国分布广泛。根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豹猫资源曾不少于100万只,但由于大量的捕杀与贸易,野生豹猫的数量急剧骤减。如今,豹猫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并被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中。

《名录》公布后,非法猎杀交易量刑标准或将调整

《名录》公布,将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刑法》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00年发布的《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附表明确了对“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案件“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数量认定标准。以穿山甲为例,根据过往的案例,非法捕猎、杀害、运输、出售8只当时还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穿山甲,属于“情节严重”一档,数量达到16只才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可以预见,在《名录》正式发布后,非法捕猎、杀害、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量刑标准也很可能会随之调整。

(江苏野鸟会成员范明 供图)

海洋保护动物名录,你认识哪些?

一级保护:西太平洋斑海豹

二级保护:北海狮、北海狗、髯海豹、环海豹


一级保护:儒艮


一级保护:北太平洋露脊鲸、灰鲸、蓝鲸、小须鲸、塞鲸、布氏鲸、大村鲸、长须鲸、大翅鲸、抹香鲸

二级保护:瓜头鲸、虎鲸、伪虎鲸、小虎鲸、短肢领航鲸、小抹香鲸、侏抹香鲸、鹅喙鲸、柏氏中喙鲸、银杏齿中喙鲸、小中喙鲸、贝氏喙鲸、朗氏喙鲸


一级保护:白暨豚、恒河豚、中华白海豚

二级保护:糙齿海豚、热带点斑原海豚、条纹原海豚、飞旋原海豚、长喙真海豚、真海豚、印太瓶鼻海豚、瓶鼻海豚、弗氏海豚、里氏海豚、太平洋斑纹海豚


一级保护:红海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


二级保护:瘰鳞蛇、蓝灰扁尾海蛇、扁尾海蛇、半环扁尾海蛇、 *** 海蛇、青环海蛇、环纹海蛇、黑头海蛇、淡灰海蛇、棘?海蛇、棘鳞海蛇、青灰海蛇、平须海蛇、小头海蛇、长吻海蛇、截吻海蛇、海蝰


二级保护:厦门文昌鱼(仅限野外种群)、青岛文昌鱼(仅限野外种群)


二级保护:日本七鳃鳗、东北七鳃鳗、雷氏七鳃鳗


二级保护:姥鲨、噬人鲨、鲸鲨


二级保护:黄魟(仅限陆封种群)


一级保护:中华鲟、长江鲟、鳇、白鲟

二级保护:西伯利亚鲟(仅限野外种群)、祼腹鲟(仅限野外种群)、小体鲟(仅限野外种群)、施氏鲟(仅限野外种群)


二级保护:花鳗鲡




二级保护:海马属所有种(仅限野外种群)


一级保护:黄唇鱼




二级保护:波纹唇鱼(仅限野外种群)




二级保护:松江鲈(仅限野外种群)


二级保护:中国鲎、圆尾蝎鲎


二级保护:锦绣龙虾(仅限野外种群)


一级保护:大砗磲

二级保护:无鳞砗磲(仅限野外种群)、鳞砗磲(仅限野外种群)、长砗磲(仅限野外种群)、番红砗磲(仅限野外种群)、砗蚝(仅限野外种群)


二级保护:大珠母贝(仅限野外种群)、珠母珍珠蚌(仅限野外种群)、佛耳丽蚌、绢丝丽蚌、背瘤丽蚌、多瘤丽蚌、刻裂丽蚌


一级保护:鹦鹉螺


二级保护:虎斑宝贝


二级保护:唐冠螺


二级保护:法螺


二级保护:夜光蝾螺


一级保护:红珊瑚科所有种

二级保护:角珊瑚目所有种、石珊瑚目所有种、苍珊瑚科所有种、笙珊瑚、粗糙竹节柳珊瑚、细枝竹节柳珊瑚、网枝竹节柳珊瑚



来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珲春珍稀野生动物图鉴 | 虎啸猿啼 落雁沉鱼


珲春

一片神奇的土地

它以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

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

为人们所向往

但更令人向往的还是

没有被时代染指的生态环境

与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


今天

我们就再来认识一下

珲春的大地上曾经出现过

哪些珍稀野生动物


欢迎来到野生动物的世界


东北虎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西伯利亚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ssp.altaica):又称东北虎,是虎的亚种之一。是现存体重更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成年雄性西伯利亚虎体重平均为250千克,头体长约为2.3米;成年母虎平均体重约为170千克,体长约为2米,肩高1.1米左右,尾长1.3米左右。更大身长可达2.9米(含尾长)。野生西伯利亚虎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


栖居于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带。独居,无定居,具领域行为,活动范围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夜行性,感官敏锐,性凶猛,行动迅捷,善游泳,会爬树,很少袭击人类。东北虎主要捕食鹿、羊、野猪等大中型哺乳动物,也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捕食方式为偷袭。


东北豹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东北豹一般指远东豹。远东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是豹的一个亚种,是北方寒带地区体型仅次于东北虎的大型猫科动物,头小尾长,四肢短健;毛被黄色,满布黑色环斑;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又有“金钱豹”之称。前足5趾,后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缩。


生活于森林、灌丛、湿地、荒漠等环境,其巢穴多筑于浓密树丛、灌丛或岩洞中。营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白天在树上或岩洞休息。捕食各种有蹄类动物,也捕食猴、兔、鼠类、鸟类和鱼类,秋季也采食甜味的浆果。食物缺乏时,也于夜晚潜入村屯盗食家禽家畜。曾经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森林中。已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Ⅰ,受到俄罗斯、朝鲜和中国 *** 的严格保护。


野生梅花鹿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梅花鹿(学名:Cervus nippon)是一种中小型鹿,体长125至145厘米,尾长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体重70至100千克。毛色夏季为栗红色,有许多白斑,状似梅花;冬季为烟褐色,白斑不显著。颈部有鬣毛。雄性角长达30至66厘米。


梅花鹿群居性不强,雄鹿往往是独自生活,活动时间集中在早晨和黄昏,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主要以草、水果、草本植物、树芽、树、农作物为食。种群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部、日本和中国。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原麝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原麝(学名:Moschus moschiferus),俗称香獐子,是麝科、麝属的动物。原麝头小、眼大,耳长而直立,尾短,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雌雄均无角,全身暗褐色。


原麝常单独活动,一般晨昏活动较为频繁,极善跳跃,视、听觉发达,有较为固定的活动、觅食路线,食性很广,每年10月至翌年1月 *** ,6-7月份产子,每胎1-2头,多在针阔混交林、针叶落叶林、针叶混交林、疏林灌丛地带的悬崖峭壁和岩石山地生境中栖居,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蒙古、俄罗斯联邦。


紫貂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锦绣龙虾二级保护动物,锦绣龙虾二级保护动物-第1张图片-


紫貂(学名:Martes zibellina):体长约40厘米,体重约1千克,尾长12厘米,寿命8-15年左右。属中小型兽类,躯体细长,四肢较短。头形狭长,耳短而圆,嗅觉、听觉灵敏。犬齿较发达,裂齿较小;上臼齿横列,内叶较外叶宽;臼齿齿冠直径大于外侧门齿高度。体毛柔软,无斑纹。前后足均5指(趾);爪锋利,不可伸缩。


紫貂是一种特产于亚洲北部的貂属动物,在白天活动和猎食。通过嗅觉和听觉猎取小型猎物,包括鼠类、小鸟和鱼类。有时也吃浆果和松果。紫貂大多在森林的地面上筑巢,在天气恶劣或遭遇捕杀时,它们会躲在巢穴中,甚至将食物储藏在里面。紫貂的皮毛称为貂皮,在中国只产于东北地区,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东北三宝”。广泛分布于乌拉尔山、西伯利亚、蒙古、中国东北以及日本北海道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貂(diāo):哺乳动物。又称“貂鼠”(学名貂Martes)。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西伯利亚、蒙古、中国东北。貂体细长,色黄或紫黑,种类很多。貂属是食肉目鼬科动物中的的一属,大部分貂属动物都居住在树上。貂在中国主要产于东北地区,有多个品种。属珍贵毛皮动物。喜安静,多独居,一年两次换毛,食物多样化,主要食物是鱼类。宠物貂,如安格鲁貂和玛雪儿貂实际上是鼬。但野生貂,为十分濒危的动物。


黄喉貂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黄喉貂(学名:Martes flavigula):共有10个亚种,体长56-65厘米,尾长38-43厘米,体重约2-3千克。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耳部短而圆,尾毛不蓬松,体形细长,大小如小狐狸。体形柔软而细长,呈圆筒状。头较为尖细,略呈三角形;圆耳朵;腿较短,四肢虽然短小,但却强健有力,前后肢各有5个趾,趾爪粗壮弯曲而尖利。由于它喜欢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称。


主要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林区,巢穴多建筑于树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动,但白天也经常出现。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带,穴居在树洞及岩洞中,善于攀缘树木陡岩,行动敏捷。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及俄罗斯外东北地区。


赤狐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赤狐(学名:Vulpes vulpes):是犬科、狐属动物。共有47个亚种。成兽体长62 - 72厘米,肩高40厘米,尾长20-40厘 ,体重5-7千克。毛色因季节和地区不同而有较大变异,一般背面棕灰或棕红色,腹部白色或黄白色,尾尖白色,耳背面黑色或黑褐色,四肢外侧黑色条纹延伸至足面。雄性略大。


赤狐听觉、嗅觉发达,性狡猾,行动敏捷。喜欢单独活动。在夜晚捕食。通常夜里出来活动,白天隐蔽在洞中睡觉,长长的尾巴有防潮、保暖的作用,但在荒僻的地方,有时白天也会出来寻找食物。它的腿脚虽然较短,爪子却很锐利,跑得也很快,追击猎物时速度可达每小时50多公里,而且善于游泳和爬树。主要以旱獭及鼠类为食,也吃野禽、蛙、鱼、昆虫等,还吃各种野果和农作物。


豹猫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豹猫(学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是猫科、豹猫属动物。头体长360-660毫米;尾长200-370毫米;后足长80-130毫米;耳长35-55毫米;颅全长75-96毫米;体重1.5-5千克。豹猫在中国也被称作“钱猫”,因为其身上的斑点很像中国的铜钱。体型和家猫相仿,但更加纤细,腿更长。南方种的毛色基调是淡褐色或浅黄色,而北方的毛基色显得更灰且周身有深色的斑点。体侧有斑点,但从不连成垂直的条纹。明显的白色条纹从鼻子一直延伸到两眼间,常常到头顶。耳大而尖,耳后黑色,带有白斑点。两条明显的黑色条纹从眼角内侧一直延伸到耳基部。内侧眼角到鼻部有一条白色条纹,鼻吻部白色。尾长(大约是头体长的40-50%),有环纹,至黑色尾尖。


豹猫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米高山林区。豹猫的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有时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广泛分布于中国(除了北部和西部的干旱区);从阿富汗,经印度次大陆,延伸到东南亚、俄罗斯和朝鲜。


猞猁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猞猁(学名:Lynx lynx),属于猫科,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体粗壮,尾极短,通常头不及体长的1/4。四肢粗长而矫健。耳尖生有黑色耸立簇毛。两颊具下垂的长毛。上体浅棕、土黄棕、浅灰褐或麻褐色,或为灰白而间杂浅棕色调;腹面浅白、黄白或沙黄色。尾端呈黑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外形像狼,又叫狼猫。


为喜寒动物,基本上属于北温带寒冷地区的产物,也栖居在寒冷的高山地带。 栖息环境极富多样性,从亚寒带针叶林、寒温带针阔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草原及高寒荒漠与半荒漠等各种环境均有其足迹。 喜独居,善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以鼠类、野兔等为食,也捕食小野猪和小鹿等为食。巢穴多筑在岩缝石洞或树洞内。每胎2-4仔。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獐(学名:Hydropotes inermis):是偶蹄目、鹿科的哺乳动物,是一种小型的鹿,比麝略大,体长91-103厘米,尾长6-7厘米,体重14-17千克。两性都无角,雄獐上犬齿发达,突出口外成獠牙。无额腺,眶下腺小。耳相对较大,尾极短,被臀部的毛遮盖。毛粗而脆。幼獐毛被有线色斑点,纵行排列


栖息于河岸、湖边、湖中心草滩、海滩芦苇或茅草丛生的环境,也生活在低丘和海岛林缘草灌丛处。独居或成双活动,最多3-5只在一起。行动时常为窜跳式,迅速。生性胆小,两耳直立,感觉灵敏,善于隐藏,也善游泳,人难以近身。雄性是领地性很强的动物,会用尿液和粪便来标记自己的领地。主食杂草嫩叶,多汁而嫩的植物树根、树叶等。


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鹿科动物,原产地在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1870年代被引入英国和法国。比麝略大。《本草纲目》说注:“獐无香,有香者麝也,俗称土麝,呼为香獐”。分布于中国长江沿岸以及朝鲜。


马鹿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马鹿(学名:Cervus elaphus)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共有10个亚种,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


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 *** 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北非。

黑熊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亚洲黑熊(学名:Ursus thibetanus)共有7个亚种。雌性体长110-150厘米,雄性体长120-189厘米;尾长小于12厘米;肩高70-100厘米。雌性体重40-140千克,雄性体重60-200千克。体毛黑亮而长,下颏白色,胸部有一块"V"字形白斑。头圆,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 *** ,足垫厚实,前后足具5趾,爪尖锐不能伸缩。身体粗壮。栖息于山地森林,一般在夜晚活动,白天在树洞或岩洞中睡觉,善爬树,游泳;能直立行走。视觉差,嗅觉、听觉灵敏;食性较杂,以植物叶、芽、果实、种子为食,有时也吃昆虫、鸟卵和小型兽类。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整个冬季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至翌年3~4月份出洞活动。夏季交配,怀孕期7个月,每胎1~3仔。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台湾、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带。


棕熊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棕熊(学名:Ursus arctos):是哺乳纲、熊科的动物。亦称灰熊。是陆地上食肉目体形更大的哺乳动物之一,体长1.5-2.8米,肩高0.9-1.5米,雄性体量135-545千克,雌性体重80-250千克。头大而圆,体形健硕,肩背隆起。被毛粗密,冬季可达10厘米;颜色各异,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长能到15厘米。由于爪尖不能像猫科动物那样收回到爪鞘里,这些爪尖相对比较粗钝。前臂在挥击的时候力量强大,“粗钝”的爪子可以造成极大破坏。


主要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中,多在白天活动,行走缓慢,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平时单独行动。食性较杂,植物包括各种根茎、块茎、草料、谷物及果实等,喜吃蜜,动物包括蚂蚁、蚁卵、昆虫、啮齿类、有蹄类、鱼和腐肉等。冬眠,在冬眠时体温、心跳和排毒系统都会停止运作,以减少热量及钙质的流失,防止失温及骨质疏松。奔跑时速度可达56公里/时。冬眠期间产仔,每胎1-4仔,春季雌熊常带小熊在林中玩耍。分布于欧亚大陆,以及北美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斑海豹

学名:Phoca largha

也叫大齿斑海豹、大齿海豹,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类动物。生活在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主要分布在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中国的渤海、黄海北部。它们有洄游的繁殖习性,为肉食性动物,食物主要为鱼类和头足类。斑海豹是唯一能在中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动物,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锦绣龙虾

学名:Panulirus ornatus

体长可达60厘米,是龙虾属中体型更大者。腹部、之一触角和步足有黑褐色和黄色相间的斑纹。触角的基部有四对疣刺,后面的一对较小。体色多彩明亮。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仅限野外种群)。



水獭

学名:Lutra lutra

为鼬科、水獭属动物。水獭躯体长,吻短,眼睛稍突而圆,耳朵小,四肢短,体背部为咖啡色,腹面呈灰褐色。

水獭多穴居,白天休息,夜间出来活动,除交配期以外,平时都单独生活,善于游泳和潜水,听觉、视觉、嗅觉都很敏锐,食性较杂,一年四季都能交配,每胎产1-5仔,主要栖息于河流和湖泊一带,尤其喜欢生活在两岸林木繁茂的溪河地带,分布范围极广,亚洲、欧洲、非洲都有其的踪迹。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细鳞鲑

学名: Brachymystax lenok

是鲑科、细鳞鱼属鱼类。细鳞鲑因鳞细小而得名,体长梭形、稍侧扁,头稍尖,吻钝,口小,横裂,亚下位,舌厚、游离,上颌骨明显,上下颌、犁骨与腭骨各有一行尖齿。鳃孔大,侧位。肠长约等体长2/3,幽门盲囊发达。鳔长圆锥形,后端尖伸过 *** 。背部黑褐色,体侧红褐色,鲜鱼背侧暗绿色;背面及两侧有许多椭圆形横黑斑。终年栖息于山涧溪流里的群体,体背部呈绿褐色,体侧较黑,腹部白,背鳍、臀鳍、脂鳍有黑点,外缘黑色;胸鳍、腹鳍桔红色有黑斑。个体较小,体长一般在350毫米以下的多见,渔民称其为“山细鳞”。冬季洄游到大江越冬的细鳞鲑,个体大,背部黑绿,体侧黄褐,有黑斑点,腹部黑。生殖季节成鱼色暗,背鳍前部鳍条变黑,体侧出现隐约红色斑,一般老龄鱼较幼龄鱼体色深。

细鳞鲑为冷水性鱼类,多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清澈的流水中。细鳞鲑是肉食性鱼类,也是淡水鱼类中贪食的一种,喜食萤火虫、瓢虫、牛虻、蜉蝣、飞蚁、马峰、蜻蜓幼虫等落入水中的昆虫,也食小鱼、蛙、螯虾、鼠以及水生昆虫、植物。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花羔红点鲑

学名:Salvelinus malma

为鲑科红点鲑属的鱼类,体色由褐色至灰色。有陆封型和洄游型之分,我国境内为陆封型,终身生活于江河干流及支流清冷水域。食性广,以底栖动物及落入水面的昆虫为主,有时甚至跳出水面掠食。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极北鲵

学名: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

极北鲵属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极北鲵可堪称“活化石”,是距今有2亿3千年进化史的古珍稀动物。极北鲵主要分布于高寒地带,是小鲵科分布最北部的种类,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均有分布。极北鲵栖居在环境潮湿的地方,经常出没在水质清澈的沼泽地的草丛下或洞穴中。通常极北鲵会在黄昏时或雨后外出觅食,以昆虫、蚯蚓、软体动物、泥鳅等为食。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马苏大马哈鱼

学名:Oncorhynchus masou

是我国 *** 哈鱼属中徊游种类分布最南的一种,南限达北纬35度,对温度的适应较高,是内陆驯化对象之一。属名贵经济鱼类,肉质细腻而味美,深受群众喜爱。近年来其资源锐减濒于枯竭。国内见于黑龙江和吉林。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白头鹤

白头鹤(学名:Grus monacha)是大型涉禽。颈长,喙长,腿长,胫下部 *** ,蹼不发达,后趾细小,着生位较高;翼圆短;尾短,无真正的嗉囊;鸣管由气管与部分支气管构成;能在胸骨和胸肌间构成复杂的卷曲,有利于发声共鸣。性情温雅,机警胆小。它除了额和两眼前方有较密集的黑色刚毛,从头到颈是雪白的柔毛外,其余部分体羽都是石板灰色。早成鸟。栖息于河流、湖泊的岸边泥滩、沼泽和芦苇沼泽及湿草地中,主要以甲壳类、小鱼、软体动物、多足类以及直翅目、鳞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和幼虫为食,也吃苔草、苗蓼、眼子菜等植物嫩叶、块根,小麦、稻谷等植物性食物和农作物。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生长有稀疏落叶松和灌木的沼泽地上,巢主要由枯草和苔藓所构成。每窝产卵2枚,卵的颜色为绿红色,其上被有大的暗色斑点。分布于欧亚大陆。

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白尾鹞

白尾鹞(学名:Circus cyaneus):属中型猛禽,体长41-53厘米。雄鸟上体蓝灰色、头和胸较暗,翅尖黑色,尾上覆羽白色,腹、两胁和翅下覆羽白色,飞翔时,从上面看,蓝灰色的上体、白色的腰和黑色翅尖形成明显对比;从下面看,白色的 *** ,较暗的胸和黑色的翅尖亦形成鲜明对比。雌鸟上体暗褐色,尾上覆羽白色, *** 皮黄白色或棕黄褐色,杂以粗的红褐色或暗棕褐色纵纹;常贴地面低空飞行,滑翔时两翅上举成‘V’,字形,并不时地抖动。

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尤其是平原上的湖泊、沼泽、河谷、草原、荒野以及低山、林间沼泽和草地、农田耕地、沿海沼泽和芦苇塘等开阔地区。主要以小型鸟类、鼠类、蛙、蜥蜴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凤头蜂鹰

凤头蜂鹰(学名:Pernis ptilorhynchus):又称东方蜂鹰,共有6个亚种。体长为50-62厘米,体重800-1200克。头后及枕部羽毛狭长,形成短羽冠,常明显露出。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具对比性浅色喉块,缘以浓密的黑色纵纹,并常具黑色中线。飞行时特征为头相对小而颈显长,两翼及尾均狭长。尤喜食蜂类,主要以黄蜂、胡蜂、蜜蜂和其他蜂类为食,也吃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通常栖息于密林中,一般筑巢于大而多叶的树上,繁殖期为4-6月。每窝产卵约2枚。分布于中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南部至萨哈林岛,日本和朝鲜,越冬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部分留居于印度、缅甸、泰国、马亚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黑啄木鸟

黑啄木鸟(学名:Dryocopus martius)属鴷形目、啄木鸟科,是一种大型的啄木鸟,体长45-47厘米,翼展64-68厘米,体重300-350克,寿命11年。是啄木鸟中更大的一种。通体几纯黑色;雄鸟额、头顶和枕全为血红色;雌鸟仅后头有血红色。

生长于古北界北部的茂密森林内,在欧亚大陆上不同地区都发现其踪影。此鸟不会进行迁徙。飞行不平稳,但不如其他啄木鸟起伏大。主食蚂蚁,进食时挖洞很大。分布于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波兰及西班牙向东经波罗的海、前苏联、蒙古、朝鲜至日本,南部则经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高加索而止于伊朗。中国的西北、东北、河北、山西以及西南各地。

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大天鹅

大天鹅(学名:Cygnus cygnus):是鸟纲、鸭科、天鹅属的一种候鸟,没有亚种分化。体型高大,体长120-160厘米,翼展218-243厘米,体重8-12千克,寿命20-25年。嘴黑,嘴基有大片黄色,黄色延至上喙侧缘成尖。游水时颈较疣鼻天鹅为直。雄雌同形同色,通体洁白,颈部极长;体态优雅。该物种显著的鉴别特征在喙部,大天鹅的喙部由黑黄两色组成,黄 *** 域位于喙的基部,与小天鹅相比大天鹅喙部的黄 *** 域更大,超过了鼻孔的位置。

栖息于开阔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浅水水域。性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生活,特别是冬季,常呈家族群活动,有时也多至数十至数百只的大群栖息在一起。昼夜均有活动,性机警、胆怯,善游泳。候鸟,迁徙时以小家族为单位,呈“一”字“人”字或“V”字形队伍。飞行时较疣鼻天鹅静声得多。它是世界上飞得更高的鸟类之一(能和它比高的还有高山兀鹫),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更高飞行高度可达9000米以上。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茎、种子和根茎为食,除植物性食物外,也吃少量动物性食物,如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小天鹅

小天鹅(学名:Cygnus columbianus)为鸭科天鹅属的大型水禽,体长110~130厘米,体重4~7千克,雌鸟略小。它与大天鹅在体形上非常相似,同样是长长的脖颈,纯白的羽毛,黑色的脚和蹼,身体也只是稍稍小一些,颈部和嘴比大天鹅略短,但很难分辩。最容易区分它们的 *** 是比较嘴基部的黄颜色的大小,大天鹅嘴基的黄色延伸到鼻孔以下,而小天鹅黄色仅限于嘴基的两侧,沿嘴缘不延伸到鼻孔以下。它的头顶至枕部常略沾有棕黄色,虹膜为棕色,嘴端为黑色。它的鸣声清脆,有似“叩,叩”的哨声,而不像大天鹅的象喇叭一样的叫声。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疣鼻天鹅

疣鼻天鹅(学名:Cygnus olor):是鸟纲、鸭科、天鹅属的一种大型的游禽,体长1.2-1.5米,体重6.75-10千克。脖颈细长,前额有一块瘤疣的突起,因此得名。全身羽毛洁白。在水中游泳时,颈部弯曲而略似 "S"形。嘴基有明显的球块,且在雄性较大,雌性不很发达。眼深棕色 嘴橙黄色,基部和球块黑色 脚趾和蹼灰黑色。在地上行走拙笨,但极善游泳。飞行时也将头部伸直,但很少发出叫声,故又得名 “无声天鹅”。

主要栖息在水草丰盛的开阔湖泊、河湾、水塘、水库、海湾、沼泽和水流缓慢的河流及其岸边等地。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包括水草的根、茎、叶、芽及种籽等;偶吃软体动物和昆虫及小鱼。在芦苇丛中营巢,由水生植物和泥土构成,内铺杂草和绒羽。夏季产卵5-7枚,是天鹅中产卵最多的一种。由雌性完成孵化,孵化期35-36天。双亲共同喂育雏鸟。分布于欧洲、北非、亚洲中部与南部。在不列颠群岛、欧洲中北部和亚洲中北部繁殖。越冬南至北非、近东、印度和韩国。已成功地引入北美,在北美是分布广泛的物种,在许多地区都是永久留鸟。

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花脸鸭

花脸鸭(学名:Anas formosa)属小型鸭类,个体较绿翅鸭稍大,而较针尾鸭稍小。体长37-44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雄鸭繁殖羽极为艳丽,特别是脸部由黄、绿、黑、白等多种色彩组成的花斑状极为醒目。胸侧和尾基两侧各有一条垂直白带,可以明显区别于其他野鸭。非繁殖羽似雌鸟。花脸鸭是一种喜欢集群的鸭类,特别是冬季常集成大群,也常和别的鸭混群。白天常成小群或与其他野鸭混群游泳或漂浮于开阔的水面休息,夜晚则成群飞往附近田野、沟渠或湖边浅水处寻食。主要以轮叶藻、柳叶藻、菱角、水草等各类水生植物的芽、嫩叶、果实和种子为食。

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白琵鹭


白琵鹭(学名:Platalea leucorodia)是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 *** 呈黑色。

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飞行时颈和脚伸直,交替地拍动翅膀和滑翔。常聚成大群繁殖,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白琵鹭繁殖于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在非洲,印度半岛,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东南亚越冬。

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

提高保护意识和能力

携手保护野生动物

那么就让我们

行动起来



END

I? HunChun

来源:掌上珲春

编辑:刘达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图片均有版权

转载请标注


关注珲春文旅新媒体矩阵

之一时间了解珲春文旅资讯

【忠诚的足迹·大美边疆】三亚旅游警察: 风险管控全方位 保障每位游客

8月3日,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民警向游客展示如何使用“诚信筐”。

8月3日,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民警与相关部门人员巡查市场。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三亚,扫扫这个二维码,海鲜市场情况一目了然!”

“老板,锦绣龙虾、苏眉鱼这类保护动物你可不能卖啊!”

“朋友们,购买海鲜要认准这种‘诚信筐’啊!”

……

8月3日,海南省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民警正在三亚市之一农贸市场为商家和顾客宣传三亚消费护航新举措,同时加大对海洋保护动物的宣传力度。暑期旅游热度不减,为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三亚警方持续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

近日,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联合属地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负责人,对海鲜市场和海鲜加工店开展日常巡查,发挥各自部门的职能优势,进行全方位风险管控。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行“一户一码”商家信用评分制,有效约束不良经营行为,激励商家共创诚信经营环境;旅游警察要求商家做到监控无死角,严查“鬼秤”“调包”等欺诈顾客行为,同时加大对海洋保护动物的宣传。

“三亚作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旅游服务质量尤其重要。俗话说‘靠旅游,护旅游’,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就能为海内外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副支队长肖周祥说。

(作者:张铮)

刚刚!石狮放生一只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锦绣龙虾

“你好,我们出海捕到了一条锦绣龙虾,我们想把它再送回大海……”11月19日上午,石狮一船主将误捕到的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锦绣龙虾主动上交到石狮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二中队办公室。随后,石狮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和船主一起搭乘渔政船到石狮外海,放生这只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锦绣龙虾。

今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正式向公众发布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根据调整后的《名录》,原福建省重点野生水生保护动物“锦绣龙虾”(仅限野外种群)等也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这意味着,未经许可,捕捞和买卖野生的锦绣龙虾属于违法。

近年来,石狮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力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告知渔民群众贩卖、杀害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法律后果,大大提高了渔民群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避免滥捕滥杀水生野生动物的行为。(石狮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富榕 播报)

售卖国家保护动物中华鲎和中华锦绣龙虾 丰海路一酒楼老板被刑拘

11只“国保”被当海鲜售卖

分别为中华鲎和中华锦绣龙虾,酒楼老板被刑拘

泉州网5月22日讯 (记者林志安 通讯员胡杨 文/图)因为贩卖销售国家保护动物中华鲎和中华锦绣龙虾,泉州丰泽东海街道蟳埔社区一海鲜酒楼老板被刑拘。

民警发现的中华鲎和中华锦绣龙虾

5月20日,丰泽后渚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称,丰海路一海鲜酒楼贩卖国家保护动物,民警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在该海鲜酒楼的水池里,民警发现了2只中华鲎和9只中华锦绣龙虾。据查,中华鲎和中华锦绣龙虾均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民警随即将采购者黄某查和销售者黄某计带回派出所调查。

经审讯,采购者黄某查为该海鲜酒楼老板,但她自称采购的这些保护动物里,2只中华鲎并不是为了食用和出售。

“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我都会去放生这种鲎,我也不懂法律,不知道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寄养在店里面。”在派出所里,黄某查仍然辩称,“他(黄某计)打 *** 问我看要不要买,我真不懂这个,就买了。”

销售者黄某计声称,自己是因为客人有“特殊需求”,才入手了这2只中华鲎。两人均称自己不懂法律,都不知道中华鲎是国家保护动物。

目前,黄某查和黄某计因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中。待案件办结后,这11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将被带到深海进行放生。

龙虾:从小龙虾到大花龙,我们吃的到底是什么生物?

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故事从60年前的一场国际纠纷说起。

龙虾移动身体,究竟是走路还是游泳?

当年,法国和巴西为这事儿,不惜出动航母和飞机,一副为了龙虾,准备开战的架势。

接着,国际法庭出来调停了,然后,专家们又在法庭上吵了整整2年。

到最后却得出一个非常离奇的结论——那就是,龙虾既不走,也不游,龙虾是一种美食。

这种逻辑混乱的结论,你能看懂吗?

反正不管你懂不懂,当年的交战双方是看懂了,还握手言和,双双接受了这个裁决。

这就是神奇的龙虾,能用味蕾让双雄出动航母,也能用味蕾让世界和平。

现在,龙虾是全球通用的美食语言,不要说什么皮蛋、豆汁、鲱鱼罐头,龙虾解释一切。

但是,翻看古籍,古人为什么不吃龙虾?

龙虾究竟是怎么就突然变成了寰球美食?

从小龙虾到大花龙。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背后的故事。


龙虾VS西蓝花

如果你是一个资深的龙虾爱好者,那么,你大概有25%的概率不吃西蓝花。

不管是小龙虾还是大花龙,只要是煮熟了又红又香壳儿又硬的那种,都算龙虾。

你甚至可以用一颗西蓝花来检验自己是不是真正的龙虾爱好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全世界25%的人拥有超级味蕾,而超级味蕾让你无法接受西蓝花的怪味。

但同时,超级味蕾,也会让你对鲜味极其敏感。

这种鲜味并不是味精、香菇、母鸡汤的那种二手感觉,最直观的形容,就是龙虾入口后,那种从舌头到大脑,再到全身的快乐感。

人类的鲜味感官,被科学家们描述为一种底层语言。

在1900年代,曾经有一帮专门研究鲜味的日本专家们(池田菊苗),这么形容过这种底层语言:

之一,鲜味引导舌头分泌唾液,带来一种毛茸茸的感觉, *** 喉咙、口腔的上方和后方;

第二,鲜味本身并不美味,但会使多种食物令人垂涎,在配合香味方面尤甚;

第三,有别于其他味道,鲜味不含蔗糖,只在相当狭窄的浓度范围内带来愉悦效果,最适宜的鲜味味道视乎盐的份量而定;

第四,低盐食物能以适量的鲜味保持令人满意的味道。

看来,之一条解释了为什么你只需要看着这种龙虾的画面,就会流口水。

第二条解释了为什么麻辣小龙虾是夜宵之王。

第三、第四条解释了为什么一盘龙虾刺身,一碗虾脑白粥也能让你幸福满满。

这就是神奇的鲜味——全人类的共通情感。

另外,还补充了一个小故事,那就是这帮日本专家们后来开了一家味精厂,叫做——味之素。

味之素一直发展到今天,却变成了影响全球芯片供应的老妖怪。

不是转行了,依旧是做味精,但 *** 味精的副产物当中,有一种叫做ABF——味之素堆积膜(Ajinomoto Buid-up Film)的东西,这是芯片封装的必须原料……


游离氨基酸

专家们通常会用游离氨基酸的指标来评判龙虾的鲜味。

游离氨基酸在虾肉、虾壳中的浓度越高,品质越纯,也就代表着龙虾越鲜。

但拥有鲜味的游离氨基酸大概有四种(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又要如何评判它们的品质呢?

首先,谷氨酸和天冬氨酸需要被排除,因为,这是味精、香菇和番茄的鲜味,不属于龙虾。

其次,丙氨酸又鲜又甜,大概是吃牛排、喝牛奶的那种感觉,也不属于龙虾。

而龙虾风味中最特别的一点,仔细回想一样,是不是有一种,能让你嗨起来的神秘感觉?

这种 *** 其实来源于——精氨酸。

那又要如何形容精氨酸呢?

比如,我们知道,谷氨酸是因为它来源于谷物当中,天冬氨酸是来源于天门冬属植物,所以,当年命名精氨酸的化学家,究竟做了什么……

不扯远了,这就是龙虾的美味原理——游离精氨酸附和着虾青素、核苷酸还有其它各种游离氨基酸,就组成了奇妙的鲜味体验。

而游离精氨酸浓度更高的龙虾品种,也一定突破你的想象。

是霸气的波士顿龙虾吗?

还是昂贵的澳龙?

或者是巨大的中华锦绣龙虾?

其实你想多了,精氨酸浓度更高的是——夜宵之王——小龙虾。

学名叫做克氏原螯虾,原产地在美国的路易斯安那。

至于它是怎么来到中国的。

这背后,大概有这样一段故事。


牛蛙VS小龙虾

时间回到100多年前,日本人正在和俄国人干仗,那会儿,日本老百姓很穷,吃不起白米饭。

甚至留学生到了中国,看到长春街头有人独享一只烧鸡,都能惊为天人,因为,在日本,自古以来就没有把整只鸡拿来烧烤这么奢侈的事情。

甚至至今日料里面,你都不可能吃到整只烧鸡。

所以,当留学生把这个见闻写信分享给国内同学的时候,同学们根本不相信,他们甚至怀疑,这里烧得一整只,是不是牛蛙,因为,一方面中国人把牛蛙也叫做田鸡,另一方面,整只牛蛙烧熟了和整只鸡比较像,而且,在日本平民的食谱里,他们能想到更奢侈的肉类也就是牛蛙了。

当时的日本平民会认为,顿顿能吃白米饭,那是武士阶级的象征了,而如果米饭团再能配上牛蛙肉,那简直是光宗耀祖了。

这真的不是夸张,比如,著名的正露丸事件,当时的日本高官们,明知道白米饭吃多了会得脚气病,但还是非得给士兵们配发白米饭。

这就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士兵都出生平民,如果当兵吃不上白米饭,会影响他们的认同感。

同样,为了鼓舞士气,军队也给士兵们配发了奢侈肉类——牛蛙。

但我们知道,牛蛙、青蛙,这都是很容易被吃灭绝的物种,比如中国田鸡(虎纹蛙),早在1989年的时候,就已经被吃成了二级保护动物,现在也经常听到谁谁谁抓了三只田鸡就被判刑的新闻。

所以,当时的日本专家们也意识到了牛蛙灭绝的危机,于是,就开始为牛蛙找一种天然食材,好让它们大量繁殖。

找来找去,选中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小龙虾。

果然,小龙虾被引进到日本,牛蛙也就年年丰收。

再到了1930年代的时候,牛蛙、小龙虾和白米饭,也就跟着日本士兵们一起到了中国。

这也就是为什么小龙虾在中国口碑不太好的根本原因,跟着日本人一起来的

而这些都市传说呢,也并非空穴来风。

因为野生小龙虾和我们吃的养殖小龙虾,完全是两个概念,野生小龙虾至今都是国家重点治理的入侵生物。

比如,在云南就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小龙虾入侵?

2019年5月,一条微博热搜冲上来了榜首。

小龙虾竟然上榜了入侵物种名录,吃货网友们纷纷请缨出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这是云南省在2019年(《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把小龙虾被列入了II级严重入侵类物种。

一共五个等级,II级已经非常严重。

报告中指出,过去两年,各级环保部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治理小龙虾,年捕杀量达到10万吨。

入侵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时昆明普宁的村民从武汉引进小龙虾养殖,结果遇到暴雨,小龙虾逃跑,进入滇池当中。

然后,小龙虾很快就成了滇池的恶霸,生态杀手,导致原生物种大面积减少。

到了2006年,已经遍布整个滇池,生态破坏,无法逆转。

甚至有当地居民说,近20年来,滇池为什么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小龙虾入侵。

还有2006年,一个元阳县的村民购买小龙虾回来养殖,结果不小心让小龙虾逃跑到了梯田当中。

然后迅速扩散,很快就扩散到了周围6个乡镇,35个自然村,造成了近3万多亩梯田被毁。

而云阳属于红河州,云阳梯田又是红河梯田的典型代表,当时红河梯田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结果小龙虾入侵导致元阳梯田崩溃,损失难以估量。

所以,这些野生小龙虾真的不能靠吃来解决吗?

这背后的原因,我们再来分享一个2014年的新闻调查。


2014年·某龙虾街

那会儿小龙虾已经走出湖北和江苏,全国人民正在夜市上追捧它们。

但是,有记者发现 ,市场上各种小龙虾价格相差悬殊,5块,8块,10块,12块的都有,记者反复观察,发现5块和12块的两只颜色有明显区别,中间价位的两只看不出太大区别。

商家解释,价格区别主要是个头。

但记者还是发现,价格较低的小龙虾,腹部普遍有发黑的现象。

继续调查腹部发黑的原因,记者得到了三个说法。

一是,没洗干净,认真刷刷就好了;

二是,爱吃腐肉和泥巴,野生货会发黑;

三是,生长环境污染所导致的。

记者将这三个说法分别做实验,很显然,无论刷多久,小龙虾腹部都不可能刷白。

然后又用腐肉和鲜肉做实验,也发现,小龙虾会本能的躲避腐肉。

继续调查第三个说法,先是有批发商透露,便宜小龙虾都是黑水养的,然后又得到了专家的证实,腹部发黑确实是环境污染所导致。

而进一步追问环境污染的原因,原来,这是因为养殖户利用了野生小龙虾的一大特性。

那就是它们的适应力非常强,对水质几乎没有要求,即使是黑水沟、臭池塘,小龙虾也都可以飕飕得长。

于是,养殖户为了追求效益,就在池塘里高密度养殖,投放大量的饲料,让小龙虾猛吃猛长,这就导致小龙虾的排泄物很开就污染整个池塘,还大量排泄物沉积到塘底淤泥当中,而小龙虾长期匍匐在这种淤泥当中,就导致了腹部变黑。

这种小龙虾在食用上并不安全。

事件被揭露出来,养殖小龙虾的产业也就越来越规范。

市场发展到现在,不仅这种黑腹龙虾会被市场拒绝,就连野生小龙虾也一起被拒绝了。

因为,我们并不知道,野生小龙虾在被捕捞以前,究竟吃过什么样的污水和黑泥。

野生小龙虾没有标准,大的大,小的小,生产环境不明,虾肉品质未知,它们即使被捞起来,也只能自己吃吃,无法进入现在的规模化市场。

同时,为什么说腮部发黑的小龙虾不能吃,其实也是这个的原理。

另外,还有都市传说说,外国人在1924年就因为哈夫病爆发,早就把小龙虾排除在了食谱之外。

其实,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居民们吃起来,一点儿也不比我们矜持。

还有瑞典人,他们在500年前(1523年)刚刚独立的时候,国家穷, *** 就鼓励民众们吃河流里常见的小龙虾。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今天,每年8月,休渔禁捕之前,他们都还有一个隆重的龙虾节,带着传统的小尖帽,品味着游离的精氨酸,那叫一个欢快。


真正的龙虾

我们俗称龙虾的东西,主要被生物学家们分到了海螯虾、螯虾与龙虾这三个类别当中。

真龙虾当然是指龙虾科的物种,它们一般都生活在海洋里,从外观上来看,龙虾都是没有大钳子的。

这两个大钳子被生物学家叫做螯。

于是,生活在海里的大钳子虾就叫海螯虾科,生活在淡水里的则被叫做拟螯虾科和蝲蛄科(螯虾科)。

小龙虾就属于蝲蛄科,而蝲蛄其实是一句东北方言,因为,曾经东北的河流里是生长着本土品种——蝲蛄。

蝲蛄很像小龙虾,看上去就是一个小一点儿,黑一点儿的小龙虾,但事实上,它和小龙虾的更大区别就是对水质要求非常高。

水质稍有污染,蝲蛄就会消失。

然后,一边是小龙虾入侵,一边又是环境污染,到现在,中国本土的蝲蛄已经非常罕见了。

现在市面上,还有一种长得像小龙虾的品种,身体是淡蓝色的,个头很大,它们其实是拟螯虾科的品种——澳洲淡水龙虾,国内已经有大规模养殖。

做熟以后几乎和小龙虾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如果你吃惯了小龙虾,突然来一顿拟螯虾,你会惊为天人。

因为,它们的口感更接近真龙虾。

至于真龙虾的口感,和小龙虾对比,大概就是往精氨酸里加核苷酸的感觉吧。

精氨酸是那种嗑小龙虾的 *** ,而核苷酸大概是那种能让你在脑海里闻到海风和远方的感觉吧。

这种澳洲淡水龙虾比较难养,因为它的习性也更接近真龙虾,非常残暴,会在池塘里自相残杀,甚至母亲直接吃掉自己的虾卵。

所以,养殖户一般用这种塑料管来让它们躲避同类的袭击,就连幼苗,也有小型塑料网格来保护。

至于真龙虾的传奇故事,我们在分享之前,先要排除掉一种最真实的假龙虾。


最真实的假龙虾

说到真龙虾,很多人脑海里的都会想到这种拥有两个大钳子大龙虾。

就连emoji的龙虾也是这个样子——。

其实,它可谓是最真实的假龙虾,俗名叫做波士顿龙虾,简称波龙,学名叫做美洲螯龙虾,属于海螯虾科。

还有所谓的欧洲蓝龙也是这种海鳌虾。

但事实上,海螯虾科的口感,中国人真的不太习惯,游离氨基酸偏低,精氨酸少得可怜,甚至就连丙氨酸和谷氨酸也不达标。

比如,现在很多婚宴上面,为了彰显气派,总会每桌上一盘霸气十足的波龙。

但最后你仔细观察,往往一桌子菜,剩下最多的就是波龙。

你但凡换个真龙虾,即使是换上一盘小龙虾试试,也不会剩这么多吧。

这就是波龙的尴尬,除了好看,真的不太好吃。

当然,波士顿人民并不这么认为。

这可是他们的骄傲,波龙可是现在整个龙虾产业的杰出代表。

但事实上,俗话说,人不识货,价识货,即使到了今天,波龙也只有真龙虾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

100年前,波龙还被波士顿人民拿来做饲料,就连雇佣水手的协议上都写着,一周不能让工人们吃超过两次以上的龙虾。

那波龙又是怎么就成功逆袭的呢?

这背后,就和真龙虾的故事有关了,我们先问一个问题,龙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古人到底吃不吃龙虾?


6米长的大龙虾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6米长的大龙虾吗?

没人见过,即使是未经证实的吹牛贴,也都只敢吹到1.2米长。

但是,中国古代有一本很严肃的训诂书,也就是百科全书的意思,它叫做《尔雅》,这是儒家经典。

结果《尔雅》上说,虾长大了就叫做鰝(hào),更大的有两三丈,须都有好几尺长。

《尔雅·释鱼》鰝,大虾。虾之大者,长二三丈,须长数尺,若此之类者名鰝

这完全乱了,如果按照汉朝标准来计算,一尺等于23.1厘米,那么,它的龙虾须就有一两米长,而十尺是一丈,两三丈,也就意味着身子就有五六米那么长……

你别说,这数据还不是瞎编的,符合现在龙虾的胡须和身体比例。

所以,古代中国人,真的见过6米长的大龙虾吗?

估计是见过吧,否则也不会把现在这种三十四厘米的小虾子叫做龙虾,龙,这可是中国古人心中的一尊神。

继续看古籍,我们发现,唐代的龙虾,须可以用来做簪子,这算不奇怪,现在的大龙虾,勉强就能做到。

《拾遗·王子年》大虾长一尺,须可为簪

翻到汉代,又发现龙虾须还可以做手杖……

《汉武洞冥记》马丹尝折虾须为杖

继续往前翻,在《尔雅》的注解下面,又发现了虾须帘的记载,也就是用虾须柔软的部分做成的窗帘……

传说,这种窗帘必须用两三丈的鰝做成。

《分甘余话》帘名虾须。鰝,海中大虾也,长二三丈,游则竖其须,须长数尺,可为帘,故以为名

太夸张了,古代中国真的有这么大的龙虾吗?

生物学家们并不100%否定,因为,龙虾其实是一种永生生物,他们体内有一种端粒酶,可以修复染色体上的端粒,本来,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短一截,到端粒消失的时候,细胞就不再分裂,于是,用细胞分裂的次数×细胞分裂的周期,也就是这个生物体的理论寿命。

这个生物学概念叫做海富烈克极限(Hayflick limit),我们原来聊过很多次了。

人类细胞的分裂次数极限是40~60次,所以,人类的理论寿命是120~150岁。

而龙虾,理论上细胞分裂次数是无限次,所以,它们的理论寿命也就是永生。

那龙虾为什么还会死呢?

其实,龙虾每年都要长大,长大的过程需要蜕壳,而蜕壳的时候要消耗很大的体能,很多巨大龙虾,都是在蜕壳的时候被自己活活累死了。

但这个累死的极限在哪里?

生物学家们其实并不知道,所以,我们也不能排除,古代真的有活了几千年的龙虾,长到了五六米那么长……

有点扯远了,总之,看古籍我们会发现,古代人并不吃龙虾,而是把龙虾当成玳瑁、珊瑚一类的海产装饰品。

这可能是因为,古代的保鲜技术有限,内陆人吃不到新鲜的龙虾。

于是,龙虾、甚至整个海鲜类目,在古代也就只是海边居民的美食。

直到清代,我们才看到大才子袁枚,在自己的食谱书当中提到,古代八珍并没有海鲜啊,但是今天大家都爱吃,我就勉为其难,记录一两条吧……

《随园食单·袁枚》古八珍并无海鲜之说。今世俗尚之,不得不吾从众。

袁枚写《随园食单》大概是1780年代。

这时候,全世界的物流、保鲜技术都在慢慢发展,然后,到了1950年代,冰箱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真龙虾的滋味,于是,就接上了我们最开头那个龙虾战争的故事。


1962年·海牙国际法庭

这年,巴西海洋生物学家(保罗·达席尔瓦 Admiral Paulo Moreira da Silva)在国际法庭上陈述,他说,如果巴西接受法国的论点,承认龙虾是在海床上跳跃游泳,应该被看作鱼类,那么我们也必须认为,澳洲的袋鼠,在跳跃行进时,应该被看作鸟类,并不属于澳大利亚。

这就是龙虾是游还是走的辩论 *** ,巴西认为它们是走,这样,它就应该和贝壳、牡蛎一样被算作大陆架的一部分,也就属于巴西。

而法国则认为,龙虾是游,属于鱼类,鱼类不属于大陆架,也就不属于巴西,法国有权捕捞。

当时巴西也是军事强国,有航母的,就为了争这事儿把航母都拉出来了,最终,法国退让。

还记得1960年代,同样在英国和冰岛之间爆发的鳕鱼战争吗?我们原来分享过。

最后也是老牌霸主——英国退让了,这两场有关鳕鱼和龙虾的战争,这其实都是发展中国家在1960年代争夺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重点战役。

我们今天还能吃到世界各地的龙虾和海鲜,企业也得感谢这个来之不易的200海里经济专属区。

巴西和法国争夺龙虾,这背后其实还反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欧美人终于吃到了真的龙虾,他们很快就抛弃了传统的波士顿龙虾以及各种海鳌虾。

比如,在英语词汇里龙虾、Lobster其实是专指海鳌虾,他们词汇里是没有真龙虾的。

还有今天美国和加拿大,唯一还有领土争端的地方,是一个叫做马切厄斯(machias seal island)的无人小岛,原因是这里出产龙虾……

接着,在1960年代以后,龙虾、波龙也就跟着欧美文化和全球化一起占领了全世界的美食高地。

然后,美国的商人们玩儿了一个小阴招。

那就是,他们借着龙虾文化的潮流,以及自己语言里,真龙虾的词汇缺失,就有意无意的把波龙和龙虾划上了等号,然后用霸气的外观和便宜的价格说服了全球消费者——龙虾就是拥有两个大钳子的波龙。

其实吧,这又是一个把玻璃卖成水晶的故事,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商人们的高明。

但还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龙虾文化,我们还不算被忽悠的太惨。


最顶级的龙虾

世界上更大、更好看,也是古代中国人认为最美味的顶级龙虾,叫做中华锦绣龙虾。

原产于中国黄海、东海和南海。

真的很好看,绝不不是那些又红又刺的澳龙、红龙、日本龙能比的。

锦绣龙虾非常值钱,2017年,福建宁德电视台报道,有一个福鼎县的老渔民出海,意外捕到了一条1.4米长的中华锦绣龙虾,当场就有人出价100万收购。

但老渔民考虑到,前些年有人捕了一条1米长的,就卖了60万,自己这条卖100万有点亏。

于是,就养在鱼缸里,继续熬价格。

结果没想到,过了4天,龙虾竟然死了……

老渔民的女儿后来跟记者说,龙虾死后,父亲的心情非常糟糕,不说话,连饭都吃不下,觉也睡不好。

记者采访的时候,只看到冰柜里的冻龙虾,据说,死亡前一天,还有人出价35万,但表明,只要活的。

2016年,山东日照也有人捕到了60厘米长的锦绣龙虾,当场拍卖,价格从8万一直飙升到20万,最终,以26万元成交。

据说,这种龙虾,就是《尔雅》中的鰝,是能化身成龙的大虾,吃一口延年益寿。

但很可惜,2021年5月,中华锦绣龙虾已经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现在吃一口,判五年。

去年11月,福建石狮还有一个渔民意外捕到一只40厘米长的锦绣龙虾,上岸后立刻报案,最终执法大队开着渔政船带着渔民和龙虾,一起去外海放生了。

但如果你在市场上看到锦绣龙虾的也别怕,别慌着报警。

因为,现在已经有人工养殖的锦绣龙虾,养殖和进口的不算保护动物,可以吃,不违法。

除了锦绣龙虾以外,现在市面上的真龙虾还有,澳龙,这是纽澳岩龙虾,岩龙虾属,长得像岩石;

美国红龙,这是加州刺龙虾,正宗的龙虾科-龙虾属,腿上有刺;

小青龙,这是波纹龙虾,原产东南亚和中国南海,也是正宗的龙虾科-龙虾属,号称锦绣龙虾的弟弟,因为,锦绣龙虾叫大花龙,它叫小青龙。

象龙虾,这是棘刺龙虾,原产大西洋和地中海,是欧洲人眼中的真龙虾,所以是龙虾科-真龙虾属。

还有日本龙虾,比较小,也是龙虾属,味道像小青龙。

日料里还有一道箱海老,这是日本脊龙虾,脊龙虾属,须特别粗壮。

这就是龙虾的故事,从小龙虾到大花龙,其实,你爱吃它们,全都是因为,你的味觉里还残存着非常远古的大海记忆。

这种记忆,会被龙虾体内的游离精氨酸和核苷酸唤醒,让你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快乐。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下周就给你来一条足量精氨酸的大花龙。


(完结)

放生国家保护动物中华鲎

6月4日,泉州市公安局后渚派出所民警联合泉州市丰泽区渔人海上救援中心工作人员,把此前查获的两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鲎带到泉州大桥中段海域放生。

据后渚派出所副教导员胡杨介绍,5月20日,警方在泉州浔埔社区丰海路某海鲜酒楼查获2只中华鲎和9只中华锦绣龙虾。经查,中华鲎和中华锦绣龙虾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某查和黄某计因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被警方刑拘。(石狮日报记者洪亚男播报)




标签: 龙虾 锦绣 二级 动物 保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