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伟大的革命领袖,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而且绝对是诗词大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尤以雄伟豪放著称,代表作为《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不朽诗篇脍炙人口、广为传颂。但我个人理解,最能表现其豪放和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应该是《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6月下旬,红四军第七次党的代表大会在闽西龙岩召开, *** 未能继续当选红四军党委书记,被迫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后来又大病一场,于是他只好一边在闽西养病,一边指导地方工作,1929年10月10日(第二天就是当年的重阳节), *** 坐着担架来到刚刚解放的上杭县城,沿途是漫山遍野的野菊,呈现出一派迷人的秋色,因此,作者感慨无限,填写了这首充满了无限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词。
从词的时间背景来看,这一时期不仅是毛主席个人人生的挫折和低谷,而且是中国革命也正处在最为艰难的时期,可谓是深秋已至,严冬在后。在这种情况下, *** 一方面充分认识到困难只是刚刚开始,更加严峻的斗争形势还在后面,秋天过后便是严冬。而在另一方面,在对困难充分估计的前提下,对革命的胜利仍然充满坚定的信心,正如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只不过, *** 的词比雪莱可谓是更高一筹——在秋天预知冬天的到来,从秋天预见春天的必然。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和宇宙自然相比,人生无疑是短暂的,宇宙自然的运行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对自然的高度概括总结,是科学真理,不会因四季的变换而改变,和天道一样永远也不会过时。而作为 *** 人,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用短暂的一生去追求真理,为真理而牺牲。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还是那个中国,但今番有所不同,因为有了中国 *** ,正在为追求真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决而奋斗牺牲。漫山遍野的黄花犹如革命的力量迅速燎原,不可阻挡。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然而,革命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经历曲折甚至艰险。反革命的势力依然强大,他们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必然要对革命进行残酷镇压,革命有时也会进入低潮,也要经历秋风和严冬的考验和洗礼。此时的中国革命正是处于低潮阶段,革命者还要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度过难关。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 *** 眼里,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有 *** 在,只要有红军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战胜不了的敌人,中国革命必然如星火燎原。在秋天里看到春天,在挫折中坚定信仰,这就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就是革命的胜利精神。
作为伟大的革命者,他坚信真理就是自然规律,就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同样,共产主义就像自然一样,从秋到春尽管漫长,但春天必然会到来。
在个人身染重病之时、在革命事业艰难困苦之际还能如此乐观坚定,还能充满必胜的信心,这才是真豪迈,这才是真奔放。
山寨农夫2020
次韵毛主席之《人生易老天难老》
金风玉露相逢日,又是重阳。佳节重阳,效外公园闻桂香。
游人骆驿闻香至,满面春光。怀有春光,忘却秋风染鬓霜。
张广庭
2022.10.04
付原词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主席诗词:采桑子·重阳
?重阳,不只是怀古咏秋,更应锐意进取。
《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时间匆匆而过又一年,又是秋日一片肃杀萧瑟的景象。然而在乐观伟大的人眼中,正是韶光易逝,才越应逆流进取。不浪费大好时光叹老吟悲,荒废岁月,而是为了心中所想,只争朝夕,越是艰难越向前。
文/陈榕星(云台)
(李清照体,词林正韵第四部)
东篱霜菊迎重九,
香透茱萸。
香透茱萸。
极目登高、秋宇划昭苏。
佳时节日多珍庆,
岂忘开初。
岂忘开初。
桓景余思、盼得有鸳雏。
注:桓景,汉代人。重阳节源起于桓景登高避灾智斗瘟魔的传说。
跋:词上阙白描重阳习俗即景,下阙触景生情,缅怀先人,盼来高贤。
词牌简介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李清照《采桑子·芭蕉》等。
【原文】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注释】
重阳:重阳节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岁岁:年年。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黄花:指菊花。
分外:格外。
劲:强劲。
不似:不类似,不像。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赏析】
此词作于1929年的重阳节(10月11日)。当时, *** 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养病,重阳佳节来到,院子里的黄花如散金般盛开。此时 *** 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毛他的梦想和现实再一次发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词。
“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 *** 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此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 *** 《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 *** 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极写景色之瑰丽。
整首词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诗词艺术 2019-10-07
【原文】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注释】
重阳:重阳节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岁岁:年年。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黄花:指菊花。
分外:格外。
劲:强劲。
不似:不类似,不像。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赏析】
此词作于1929年的重阳节(10月11日)。当时, *** 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养病,重阳佳节来到,院子里的黄花如散金般盛开。此时 *** 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毛他的梦想和现实再一次发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词。
“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 *** 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此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 *** 《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 *** 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极写景色之瑰丽。
整首词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又称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敬老节等等,所以古代诗人写的关于重阳的诗,常常感叹人生的悲凉、寂寞、孤独。毛主席则不同,在重阳之际,以无产阶级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积极豁达向上的人生观,热情讴歌了人民革命战争和人民革命事业。尤其最后一句“寥廓江天万里霜”反应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深情展望、憧憬和讴歌!
毛主席在逆境中所作《采桑子.重阳》激励后人迎难而上,走出低谷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让我们一起重温毛主席在人生低谷时,谱写而成的豪气诗篇《采桑子·重阳》
1929年,是毛主席36岁的本命年,这一年的重阳节,他老人家身患重病,而此时,正值他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落选。失去了前委书记的职务。他被同志们用担架抬到了上杭养病,当毛主席看到经过了炮火和硝烟洗礼的土地上,遍地野菊花迎风怒放,心中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桑子·重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采桑子·重阳》是毛主席在1929年10月重阳佳节所作。这首词大气,雄浑,势如奔雷,气吞山河。展现出他老人家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实乃千古绝唱!让我们在伟人诗词中汲取力量,学会在逆境中找到光明,看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人生低谷,去迎接新的挑战!
重阳节快乐
【点击右上角“关注”,学习更多诗词知识】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此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 *** 《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 *** 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极写景色之瑰丽。
整首词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 (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 *** 、中国人民 ***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 *** 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更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 的理论贡献被称为 *** 思想。 ***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更具影响100人之一。著有《 *** 诗词》《 *** 文集》等。
【点击右上角“关注”,学习更多诗词知识】
东篱把酒共沉醉,欲说重阳,难说重阳,只道九月菊花黄。
古往今来从如此,去了重阳,又来重阳,多少春花秋月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