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民生调查局
这里是民生调查局,见人所未见,调查民生之变。关注你想关注的、你没关注的,调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记者:谢艺观
“生姜价格比去年便宜得多,前几天超市搞活动,只要9毛多一斤,很多人围着购买。”近日,在河南驻马店,有居民告诉中新网记者。
生姜价格真的便宜了吗?
11月29日,中新网记者走访北京多个超市、菜市场发现,生姜价格相比去年同期确实出现了下降。
如,在北京市西城区某超市,目前生姜价格5.98元一斤,小黄姜价格6.98元一斤;在西城区某菜市场,来自河北的生姜售价9元一斤;在丰台区某菜市场,生姜目前卖7元一斤。
北京西城区某超市售卖的生姜。中新网记者 谢艺观 摄
“相较去年这时候,价格是便宜了一些。”一位卖姜的商贩表示。
2020年12月初,中新网记者曾对姜价进行调查,当时北京多个菜市场、超市的老姜价格突破10元一斤。
现在,生姜零售价小幅回落下,批发和收购价格又如何呢?
北京“菜篮子”主要集散地——新发地批发市场提供的价格行情显示,29日姜批发均价2.5元一斤,相较去年同期的每斤6.75元降幅较大。
另外,收购价格相较去年同期亦大幅回落,部分产区每斤甚至跌到1元以下。
中姜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48周(11月21日-11月27日),山东昌邑产区优质洗姜均价2.13元/斤左右,较第47周的约2.19元/斤下跌2.93%,较去年同期的约6.66元/斤下跌68.03%;山东安丘市场优质泥姜均价0.92元/斤左右,较第47周的约1.09元/斤下跌15.69%,较去年同期的约6.35元/斤下跌85.49%。
小黄姜方面,以云南罗平产区为例,中姜网显示,目前当地库姜优质交易参考价格多在1.30元/斤左右,青苗姜交易价格在1.25元/斤左右。
“种植户一亩地赔一万”
今年“姜你军”不再重现,但却“将了种植户一军”。
“目前鲜姜收购价每斤是4毛钱左右,往年的鲜姜收购价每斤大概是2.5元到3元。”山东潍坊从事生姜批发生意的宋先生告诉中新网记者,而且农药、化肥、人工等成本都在涨,算下来,一亩地要赔1万块钱左右。
资料图:姜农抢收生姜。 朱涛 摄
据宋先生透露,很多姜农都选择不挖了,“因为在山东挖一斤姜的劳务费是4毛钱左右,甚至比姜还贵,所以有些姜农直接雇机械把姜打在地里烂掉。”
那是否可以把姜先储存在窖里,择机再卖呢?“姜农很多都是好几十亩地,但姜的储存条件是有限的,没有那么大的容积去储存。”宋先生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网上,也有不少反映今年生姜收购价太低、姜农赔本的视频。“在山东高密,去年能卖到5块钱一斤的鲜姜今年只能卖到5毛,且因为今年的秋汛,很多存姜的姜窖积水,没法放姜了。”有视频显示。
为何今年鲜姜收购价如此低?
“主要还是种植面积和产量上来了。”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明均告诉中新网记者,前两年生姜价格较好,姜农种植积极性增加,今年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30%左右,北方地区亩产量也比去年增加了30%-35%左右。
由于宋先生还会做生姜出口生意,据他描述,“这两年出口变少,一方面国外购买力不是特别强,另一方面海运成本提高,拉姜不划算,导致生姜有所滞销。”
出口受阻是否大幅拉低了收购价,陈明均表示,“在我国,生姜出口比重并不大,主要还是受产量影响。”
北京西城区某菜市场售卖的生姜。中新网记者 谢艺观 摄
生姜零售价为何没有大跌?
面对如此低的收购价,有网友疑问,“为何自己在超市买到的生姜价格这么高”?
“这主要是基数不一样。举例来说,去年生姜产地采购价2元一斤,今年降到5毛,下降幅度已经非常大,但绝对数值并不高,只有1.5元的下调幅度。但产地采购后,储藏、出库、清洗、物流等环节费用跟行情是无关的。在零售端,去年卖8元,今年卖6.5元,就是很正常的一个价格调整幅度,但由于下降幅度较小,可能显现得不太明显。”陈明均解释道。
“实际上,现在实行‘买全国、卖全国’这种商品化销售后,田间的采购价在零售终端的权重占比已经不是特别大了。”陈明均补充说。
至于收购价过低,会否打击姜农积极性,进而导致明年姜价飙涨。在陈明均看来,如何防止种植面积忽多忽少导致市场价格暴涨暴跌,建议国家对这些主要农产品有一些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配套一些产业政策。
“像生姜,可以确定种植多少万亩能满足市场需求,在规划的种植面积内,国家有相应的资金政策、扶持政策。”陈明均说。
你感觉到今年生姜价格降了吗?
什么是姜黄?姜黄的功效和作用?在饲料中添加姜黄的好处有哪些?姜黄也叫毛姜黄,不是我们菜市场经常看到的生姜,只是由于形状像姜而且色黄,因此取名为姜黄,姜黄是一种多年生、有香味的草本植物,既有药用价值,又可作调味品和黄色着色剂。姜黄粉是家庭使用的普通调味料。如果你食用过咖喱,那么对了,咖喱中的黄色物质主要便是姜黄粉。那是一种复杂、浓郁的木质香气,隐约有着花香、柑橘香以及姜味,尝起来有一点苦味,辣味适中,以及带有麝香味的温暖口感,充满了神秘而浓郁的东方风情。
姜黄,盛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姜科植物,同时也是药食两用药材,传统医学认为具有通经止痛、活血行气、驱寒消炎等功效。现代研究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姜黄素,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同时将姜黄和姜黄素列为食品添加剂。
姜黄从唐朝便作为重要的活血化瘀药物,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在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还有一个奇特的名字──宝鼎香。古代的鼎,既是道士炼丹煮药的鼎炉,也是鸣琴焚香的香炉,更是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用宝鼎香来比喻姜黄气香特异,功效卓著,高贵典雅。
天然色素直接来自动植物,除藤黄外,其余对人体无毒害.国家对每一种天然食用色素也都规定了更大使用量.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姜黄、红花黄色素、辣椒红色素和β-胡萝卜素等。姜黄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新的无公害、无污染的饲料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多功能添加剂应用于动物生产中。
姜黄素作为天然着色剂,在食品上的应用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一方面对动物生产性能、肉质、预防疾病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对家禽、水产动物着色上,结合其营养功能、安全性及价格等因素,可考虑替代化学合成着色剂。
姜黄粉具有抗炎、抗氧化、消除自由基、降低脂肪含量等作用。并且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姜黄粉可改善鸡的生产性能,促生长,提高肌肉品质、改善鸡姜黄粉具有抗炎、抗氧化、消除自由基、降低脂肪含量等作用。并且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添加一定比例的姜黄粉可显著提高肉鸡体重和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2%姜黄粉能提高肉仔鸡活重,降低料重比并对肉质有一定改善。姜黄素对肉鸡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新体力免疫功能。日粮中添加适量姜黄素能提高肉仔鸡全净膛重、 屠宰率及胸肌、腿肌增重,且添加适量姜黄素能显著降低肉鸡腹脂、肝脂沉积,改善肉的颜色,提高宰杀后鲜肉的吸水力和含水量,而且不降低肉品风味。
蛋鸡辣椒专用油粉由乳化油、辣椒油、膨化玉米、辣椒粉、松针粉、大蒜粉、姜黄粉等营养性核心优质原料组成。改善蛋壳颜色、提高产蛋率、延长产蛋高峰期、改善蛋壳品质、增强蛋壳色度、增加蛋壳光滑度、增蛋重量、减少破蛋壳、软皮蛋、畸形蛋的发生、改善蛋黄粘稠度、改善口感,羽毛色泽明亮,鸡冠发红、鸡爪发黄,能显著改善蛋黄色泽、蛋清浓度、蛋壳厚度及蛋形指数,提高鲜蛋的品质和等级。净化肠道、杀菌消炎、增强蛋禽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保障蛋禽的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能量,让养殖业全面进入无抗养殖新时代。
黄姜的烹饪技巧与口感搭配黄姜,又称为姜黄,是一种常用的香料和食品添加剂,也是传统的草药之一。它是由姜黄植物的根茎磨成的粉末,具有深黄色,口感微辣的特点。
黄姜
黄姜最早起源于印度,早在3000多年前,印度人就开始了使用它,而后传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地,并成为了当地的主要香料之一,应用广泛。除了作为调味品之外,黄姜还常用于染色、传统医学和文化活动等领域。
黄姜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调味料,它在烹饪中的应用丰富多彩,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应用方式:
1.烩菜:黄姜可以用来烩煮肉类、鱼类和蔬菜等,使菜肴更具香味味道,同时给菜肴增加一种美丽的颜色。
2.咖喱:黄姜是咖喱的重要成分,能给咖喱增加一定的辣味和香气,增加菜品的层次感。
黄姜粉
3.米饭:在烹饪米饭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加入少许黄姜粉,既能增加米饭的味道,又能使米饭呈现出淡淡的黄色,视觉上更具诱人感。
4.沙拉酱:黄姜可以用来调制沙拉酱,配合一些其他调料一起混合调味,能够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味道和口感。
除上述应用方式外,黄姜还可以用于烘焙、沙拉、面条和汤等菜肴。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黄姜具有丰富的健康功效,但过量食用黄姜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食用时应掌握适量的原则。
中药古今研究:姜黄
一、典籍摘要
1、《唐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2、《本草备要》:“理血中之气,下气破血,除风消肿,功力烈于郁金。治气胀血积,产后败血攻心,通月经,疗扑损。片子者能入手臂,治风寒湿痹。”
3、《日华子本草》:“治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扑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4、《本草便读》:“入肝脾破气行瘀,味苦辛蠲痹散肿,片子横行肢臂,气温解逐风寒。”
5、《本草图经》:“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
6、《本草乘雅半偈》:“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
7、《本草纲目》:“治风痹臂痛。”
8、《本草从新》:“理血中之气,破血下气,除风消肿,性更烈于郁金。治血积气胀,产后败血攻心,通月经,疗扑损。片子者能入手臂治风寒湿痹痛。”
9、《本草正》:“除心腹气结气胀,冷气食积疼痛。”
10、《本草分经》:“苦辛温,性烈入脾肝,理血中之气,专于破血散结通经,片子者能入手臂,治痹痛。”
11、《本草述》:“治气证痞证,胀满喘噎,胃脘痛,腹胁肩背及臂痛,痹,疝。”
12、《本草经解》:“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
13、《医林纂要》:“治四肢之风寒湿痹。”
14、《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健胃药,有利胆道及肝脏之消毒作用。用于黄疸,胸满痞闷疼痛。又为止血剂,治吐血、衄血、尿血,并治痔疾。外用于脓肿创伤。”
15、《本草蒙筌》:“主心服结气,并疰忤积气作膨;治产血攻心,及扑损瘀血为痛。更消痈肿,仍通月经。”
16、《本草求真》:“破血立通。最速。凡一切结气积气。症瘕瘀血。血闭痈疽。并皆有效。以其气血兼理耳!”
17、《本草易读》:“下气破血,攻积消症,平痈退肿,祛邪辟恶。通月经之凝滞,逐产后之败血损之血瘀。”
18、《本草择要纲目》:“祛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消肿毒,五痹汤用之以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此又兼理血中之气也。”
19、《得配本草》:“破血下气。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片子姜黄善理血中之气。治手臂风痹疼痛。”
20、《新修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21、《药笼小品》:“破血下气,除风消肿。治产后败血攻心。片子者能入手臂,治风寒湿痹。”
22、《药性切用》:“味苦辛温,色黄入脾,兼入肝经,破气散血,烈于郁金。片子姜黄∶横行手臂,理血之气,可为风寒湿痹引经。”
23、《玉楸药解》:“破血化癥,消肿败毒,破瘀血宿癥,消扑损痈疽,止心腹疼痛,平疥癣初生。”
24、《证类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25、《千金翼方》:“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
26、《冯氏锦囊秘录》:“姜黄,性烈过郁金,入心治血,姜黄兼入脾,兼治气破血,立通下气最捷。一切结气积气, 瘕瘀血,血闭痈疽并治。”
27、《顾松园医镜》:“除积血腹痛,止痹症臂疼。血虚者服之,病反增剧。”
28、《医学入门》:“姜黄气烈似郁金,治冷气胀痛腹心,破血积能通经水,退风热消痈肿深。”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及挥发油等。
2、作用:本品有抗心肌缺血、调脂、抗肿瘤、抗肺纤维化、抗组织损伤等作用。
有媒体报道,巴伦西亚理工大学研究发现,姜黄的提取物能抑制新冠病毒繁殖。消息一出,身边的朋友纷纷讨论起来,还是咱们中医厉害,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被中医解决了,甚至有人暗自高兴,说最近喝的中药包中就有姜黄,这下是不是“百毒不侵”了?
先别这么急,我们来看看这项研究具体是怎么说的!
首先,研究人员并不是直接让受试者食用姜黄观察效果,而是获得了姜黄提取物并达到一定浓度。随后发现姜黄提取物对病毒中的一种蛋白酶(3CLPro)存在抑 *** 用,可以降低病毒的活性和繁殖能力。我们来看看关于提取物的定义: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经过物理化学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
所以,如果你想直接吃姜黄防新冠还是算了。
虽然不是直接解决了病毒问题,但是它给研究新冠病毒打开了通道,以后或许有新的结论出现也不一定,而目前它只是植物提取物对病毒的抑制力的初步评估,不能说常吃姜黄能抗病毒。
姜黄到底是个啥?
很多人知道它是一种中药,但是具体它长啥样、有啥用却不了解,它和生姜难道有“亲戚关系”?
它们还真是亲戚,都是姜科,但有些区别,姜黄的颜色更黄,可以作为色素添加在食物中,比如说罐头、香肠、卤肉等,咖喱饭之所以那么黄,就是因为里面有姜黄,除此之外,它还能用于腌制食品、烘焙食品。
将植物姜黄的根茎挖出来后洗干净,经过蒸煮、晒干、剃须,得到的就是药用姜黄。《唐本草》中记载,“其性辛、味苦温,归肝、脾经,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效”,可以用来“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以及“除心腹气结气胀,冷气食积疼痛”。
那么,从现代医学上来看,姜黄有哪些功效呢?
【胆囊】——把姜黄素注射进狗的体内,能促使胆汁分泌,从而提高食欲。
【子宫】——小鼠服用姜黄制剂后在7个小时内子宫持续兴奋收缩。
【血压】——姜黄提取物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
【细菌】——对皮肤真菌有一定抑 *** 用,并在小鼠身上进行了实验。
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姜黄的作用和功效目前局限于研究中,通过实验室研究发现它有一定抗炎、抗病毒、抗感染的作用,但尚未在人体进行实验,所以暂且不能说它能用于防治新冠病毒。
这些年,人们似乎发现姜黄的好处,把它过度神化,印尼人甚至把它当作抗疫“神品”,在疫情期间争前恐后抢购,一度导致姜的价格上涨好几倍。看来,在疫情面前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民,都会有不理智的行为。后来有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不建议用草药预防新冠,人们才渐渐恢复理智。
其实也能理解,在这种情形下,若是听说身边有一种中药能“提高免疫力、抗病毒”,难免会冲动,这次的研究一出来,不明就里的人,恐怕就抱着“不管有没有用先吃再说”的心理了。其实,目前对姜黄的研究还不够透彻,缺乏相关依据,抛开提取物不谈,植株中的有益成分能被人体吸收多少还是个问题,或许连5%都不到,光靠这点量来预防病毒是不可能的。
如果常吃姜黄能预防新冠,为何爱吃咖喱的印度疫情会一发不可收拾?据媒体报道,印度现在已经成了真正的“毒窝”,比美国的情况还要恶劣,预计死亡人数超四百万,有70%以上的民众感染,氧气供应不足、卫生脏乱差、医院床位紧张、医疗资源匮乏,防疫任务可谓是异常艰巨。
研究人员说姜黄提取物能抑制病毒,并没有说中药姜黄可以抗击新冠肺炎,二者所代表的意思相差甚远,目前就连接种疫苗都不是百分百预防,更何况是起效较慢的中草药呢?
不过在古代,中草药确实是抗疫的主要手段,《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民病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那个时候没有西药,只能用中草药治疫,比如说清瘟败毒饮,有清热解毒、凉血解毒的功效,用来缓解高热、出汗、咽干等热邪病症就很有效。
新冠疫情是全球关注的一件事,每次一出现新的研究就会引起热议,希望大家在议论的时候理性一点,在实验室中成功不一定能在人体成功,不要听风就是雨胡乱服用姜黄,可能会损害人体。大量服用可能会出现恶心、过敏、腹泻、呕吐等,肝肾功能不好的人不宜服用,孕妇和儿童也不宜服用。
姜黄和土黄颜色对比,黄色系搭配法则,日常这样穿俏皮又显白参考资料:
<1>还是低估印度了!专家预估死亡人数在400万左右,或已成为“毒窝”.国际社会热点,2021-09-26
<2>姜黄素治病仅限于研究.生命时报,2020-12-16
<3>黄姜,印尼人心中的抗疫“神”品.环球网,2020-04-09
<4>研究发现:姜黄和芥末可抑制新冠病毒繁殖能力.参考消息,2021-09-27
黄色系,分为鹅黄色,柠檬黄,亮黄色,姜黄色,土黄色,前三种都是比较靓丽的颜色,相对比较甜美显嫩。而土黄色和姜黄色则更加偏向成熟优雅,不过这两种颜色也很容易让人觉得土气乏味,其实黄色系想要穿出高级显白的效果并不难,注重色系的搭配法则很重要。下面小疯侧重来给大家对比一下姜黄色和土黄色,并且分享几个黄色系的搭配法则,日常这样穿俏皮又甜美,爱美的姑娘一起看过来吧。
01、什么是姜黄色?
姜黄色,顾名思义就是指生姜一样的颜色。比亮黄色少了柠檬的刺眼感,视觉上更加温柔。亮度不是很高,但饱和度也不是太强,这样的色调更加温柔,但又不会显得沉闷。
姜黄色有一种舒适、耐看的感觉,虽然是一种暖色调,但饱和度相对较低,所以会更加显白,夏天里不少姑娘喜欢姜黄色的连衣裙,穿起来优雅大方,显白效果也不错。
02、什么是土黄色?
土黄色比姜黄色更加深沉内敛一些,饱和度也更加高,有一种更加低调成熟的韵味。如果姜黄色是青春的温柔,那么土黄色就是成熟的端庄。土黄色因为亮度不高,更加适合肤色有点暗沉的姑娘,不会把肤色衬得那么暗淡,反而会显得气质更加出挑。
03、更多黄色系搭配法则:
姜黄色和土黄色,亮度都不是很高,所以这种比较低调又充满阳光的色系,会更加适合一些宽松风格的设计。九分的直筒裤,比较宽松的版型,穿起来百搭又活泼。姜黄色的颜色,也更加的显白。
这种暖色调与黑色系的搭配,是一种更加帅气时髦的组合。既有着少女的俏皮,又不会显得过分可爱。少了几分柔弱,多了几分率性,还是比较时髦出彩的。
不管是姜黄色还是土黄色,都同属于双色系,虽然在色调上有着细微的差别,但是搭配起来却也有着相似之处。姜黄色和土黄色,都不是那么的靓丽,夏天里穿起来也非常的低调。
这种低调的色系,与白色系的搭配,会有一种轻盈俏皮的感觉。不管是小姑娘还是成熟的女性,用土黄色的束脚裤搭配白色的宽松T恤,都特别的随性时髦,完全没有土里土气的感觉,散发出来的是时髦与活泼。
黄色系的连衣裙,因为亮度不是很高,所以穿起来也不会太过出挑。而这种柔和的色系,也格外的低调百搭。黄色系可以配砖红色,也可以配浅绿色。
姜黄色连衣裙与砖红色包包的搭配,更加的知性温柔。如果搭配了浅绿色包包,便会更加俏皮减龄,散发出可爱又甜美的气质。
土黄色与深棕色的搭配,也会更加知性内敛一些。复古风的连衣裙,利用了独特的刺绣和剪裁,稍微松垮的版型更多了雅致之美。
这两种色系都是比较低调内敛的,所以搭配起来不会太过出挑,却也有一种平淡的温柔,给人一种不争不抢的感觉,美得自然而大方。
姜黄色的小外套,与白色系的连衣裙,是一种更加清新的搭配。白色系知性内敛,姜黄色俏皮温柔,二者配在一起充满了少女的甜美,又不是过分的娇弱。
这样的搭配,更加适合二十出头的姑娘,可以显得肤色白皙,又能散发出甜美俏皮的气质。
好了,以上就是小疯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时尚资讯啦。现在你知道姜黄色和土黄色应该如何搭配了吗每日为大家分享时尚潮流小知识,快点关注吧!(文字原创,图片来源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个关于黄色的单词,让你在赞美秋天时不再词穷夏日的余热退场,凉爽的秋风如期而至。提到秋天,就想到金灿灿的麦田和枯黄的落叶。黄色是秋天的主色调,除了“yellow”,英语中还有许多表示黄色调的词汇。学习这10个关于黄色的单词,让你在赞美秋天时不再词穷。
Saffron
橘黄色
Saffron is “a yellowish-orange color” that shares a name with the popular spice made from dried Crocus sativus. The color of saffron yellow is a warm, almost mustard hue of yellow that could be used to talk about the particular fiery yellow of a sunset or the rolling saffron hills during a summer in the countryside. Saffron was first recorded in English in the late 1100s. It derives from za?farān, the Arabic word for saffron.Saffron是一种“橘黄色”,与干藏红花制成的香料同名。Saffron是一种温暖的、接近芥末色的黄色,可以用来形容日落时的赤黄色,或是夏天乡间漫山遍野起伏的藏红花。Saffron最早出现在12世纪末的英语中。它源自藏红花的 *** 语单词za?farān。
Tawny
黄褐色
This shade of yellow comes to us from the tan family. Tawny means “a shade of brown tinged with yellow; dull yellowish brown.” It has been in use in English since at least 1350, it can be traced to the Middle French tané, a past participle of taner, or “to tan.” Tawny is used for things that have a dull yellow mixed with plenty of brown or tan, such as a tawny owl or the tawny crust of a fresh loaf of bread.这种黄 *** 调属于棕黄色系。Tawny的意思是“带黄色的棕色调;深黄棕色”。至少从1350年起,英语中就开始使用这个词,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法语词汇tané,是taner的过去分词。Tawny用来形容暗黄色与大量棕色或棕褐色混合的事物,比如一只黄褐色的猫头鹰或一块新鲜面包的黄褐色外皮。
Lemon
柠檬黄
Lemon has been used to describe a certain shade of yellow since at least 1800. In fact, lemon is probably one of the first words that comes to mind when you think of the color yellow. Lemon yellow is “a clear, yellowish-green color,” much like the color of the fruit itself. Of course, lemons aren’t the only examples of lemon yellow. You could also use this one to talk about everything from sunflowers to taxis.至少从1800年起,lemon这个词就用来形容某种黄色。事实上,提起黄色时,你首先想到的词可能就是柠檬黄。柠檬黄是“一种清澈的黄绿色”,很像柠檬本身的颜色。当然,柠檬黄的代表不止有柠檬。你也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向日葵、出租车等。
Flaxen
亚麻色
You may have seen the word flaxen used in fairytales to describe the *** e’s flaxen hair. Flaxen means “of the pale yellowish color of dressed flax.” Flaxen is used to describe very pale, fair shades of yellow, which makes it an ideal choice for writers describing hair or clothing. It has been in use in English since the early 1500s.你可能在童话故事中见过这个词被用来描述女主人公淡黄色的头发。Flaxen意思是“亚麻淡黄色”。亚麻色用来描述非常淡的浅黄色,非常适合形容头发和衣服的颜色。这个单词从16世纪初就开始出现在英语中。
Amber
琥珀色
You’re likely familiar with amber as fossilized tree resin. When we use amber to describe colors, that’s the color we’re talking about as well. Amber is defined as “the yellowish-brown color of resin.” Amber was first recorded in English in the late 1300s.你可能很熟悉amber(琥珀)这种树胶化石。当我们用amber来描述颜色时,也就是琥珀色。琥珀色指“树脂的黄棕色”。琥珀色在14世纪末首次出现在英语中。
Ocher
赭石色
Ocher, pronounced < oh-ker >, isn’t only one color of yellow. It actually describes a range of colors of earthy pigments, “from pale yellow to orangish or reddish yellow.” It’s the yellow of certain spices, like turmeric, or the earthy, golden hue of sand. The first usage of ocher in English occurred in the mid to late 1300s, and it can be traced all the way back to the Greek ?chrā, or “yellow.”Ocher(赭石色)发音为
Primrose
淡黄色
You might see this particular shade of yellow on a stroll through the garden. Primrose is a “pale yellow” named for the primrose flower family. The word comes from Medieval Latin prīma rosa, or “first rose,” and was first recorded in English in the late 1300s. Despite its pale hue, primrose has shades of white and bright yellow that make it the perfect word for describing light yellow fabrics, paints, or even the sky at first light.在花园里漫步时,你可能会看到这种特殊的黄色。Primrose是以报春花科命名的“淡黄色”。这个词来自中世纪拉丁语prīma rosa(之一朵玫瑰),在14世纪末首次出现在英语中。Primrose色调很浅,指白色和亮黄色的色调,非常适合形容浅黄色织物、颜料,甚至天刚亮的天空。
Canary
鲜黄色
Canary yellow is a “light, clear shade of yellow” like the color of yellow daisies. The word canary was first used to refer to colors as early as 1818.
鲜黄色是一种“浅浅的明黄色”,类似于黄色雏菊的颜色。早在1818年,Canary这个词就首次被用来指代颜色。
Citrine
水晶黄
This shade of yellow takes its name from a gemstone. It’s a variety of quartz, to be exact. A citrine yellow is “pale-yellow; lemon-colored.” In some cases, it may have a translucent quality, like that of a gemstone. You might use citrine to talk about the pale sunlight streaming through the window following a storm or even, perhaps, a cool glass of lemonade. 这种黄调颜色以宝石命名。确切地说,是各种各样的石英。 Citrine(水晶黄)指“淡黄色;柠檬色”。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是半透明的,就像宝石一样。你可以用水晶黄来形容暴风雨过后从窗户射进来的淡淡的阳光,甚至可以用它来形容一杯冰凉的柠檬水。
Fallow
淡棕黄色
Fallow is a “pale-yellow or light-brown” color that you might see on fading leaves in the fall. It has warm tan and brown undertones that make it a perfect descriptor for things in nature. The word fallow also has a long history in English. It has been in use since before the year 1000, and it derives from the Old English fealu, or “yellow tending toward red, brown or gray.”
Fallow是一种“淡棕黄色”,你可能会在秋天的落叶上看到这种颜色。它的底色是温暖的棕褐色,非常适合形容自然界事物。Fallow这个词在英语中也有很长的历史。人们从公元1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个单词,它源自古英语fealu,表示“带有红色、棕色或灰 *** 调的黄色”。
来源:Thesaurus
来源:董静
来源:中国日报网
#小黄姜北方的生姜有两种:二黄姜和小黄姜。虽然它们看起来很相似,但其实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北方的生姜产量高,价格相对较低。
切开给大家看看。虽然生姜的颜色不是很黄,但我可以给大家尝尝。这种生姜的纤维很粗,口感像水渣渣一样,没有什么辣味,也没有什么味道。接下来,我要品尝一下二黄姜,它的辣度比大姜更黄。
再给大家尝一下。这种生姜有一点香味,纤维也有点粗。虽然它比大姜稍微辣一点,但香味不足。最后,让我们看看我们家的小黄姜。
这种小黄姜是我们家的产品,我们保证所有的货源都是从原产地直接发货的。喜欢吃生姜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的小黄车购买。
生姜的主要类型生姜是姜科草本植物,品种繁多。按照生姜的根茎或植株的用途可分为食用药用型,食用加工型和观赏型三种类型。根据生姜的植物学特征及生长习性,可分为疏苗型和密苗型两种类型。
1、疏苗型 :植株个体高大,茎秆粗壮,分枝数量少,叶深绿色,根茎节少而稀,姜块个头肥大,多单层排列,其代表品种如山东莱芜大姜、广东疏轮大肉姜、安丘大姜、藤叶大姜等。
2、密苗型:生长势中等,分枝多,叶色绿,根茎节多而密,姜块多数双层或多层排列,其代表品种如山东莱芜片姜、广东密轮细肉姜、浙江临平红瓜姜、江西兴国生姜、陕西城固黄姜等。
生姜的主要种类
1、嫩姜
又叫新姜、仔姜、子姜,嫩姜和老姜是不同时期的姜,嫩姜是生姜还没成熟时期,泛指生姜还没成熟的个体。尖部发紫,又叫紫姜,皮薄肉嫩,水分多,纤维少,味淡薄,除做调料,还可加工成丝炒、凉拌、做姜糖,如淮扬菜拌干丝。
2、老姜
老姜即姜种,俗称姜母,皮厚肉坚,味道辛辣,相比新姜,老姜的味道更浓香,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主要作调味用,一般用在火工菜中(如炖、焖、煨、烧、煮、扒等烹调 *** ),主要是取其味,而熟后要弃姜,老姜附有姜芽(浇姜),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酱腌,味道鲜美,可以为菜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红爪姜
也叫青州竹根姜,主要分布于山东青州市。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多。根茎皮淡黄色,芽淡红色,肉蜡黄色,质脆嫩,纤维少,风味品质佳,生吃熟食均可,鲜食和腌渍俱佳,历来是“鲁菜”的首选品种。产量高,一般单株根茎重可达500克左右。喜温,耐寒性弱,不耐强烈日光,需肥较多,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格,易感姜腐烂病。嫩姜辣味轻,质嫩,可腌渍,老姜辣味浓。可供调味或药用,适宜砂壤土栽培 。
4、红芽姜
“红芽姜”顾名思义因其每一个姜芽细长 *** ,晶莹剔透,姜尖为粉红的故名未红芽姜,又因其鲜嫩无丝,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故名“佛手姜”。佛手姜具有鲜、甜、嫩、脆、辣等特点,冬寒天吃了,可以增抗寒,因而成为冬季走俏的商品,也是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5、黄爪姜
浙江省余杭县临平一带农家品种。植株较红爪姜稍矮,株高60 ~ 65厘米,姜皮淡黄色,芽不带红色。 姜块节间短而密,肉质致密,辛辣味浓。单株根茎重 250 ~ 400克左右。香辣,气味由淡转浓,肉质由松软变结实,水分小,香气比老姜还要重,是姜中上品。
6、沙姜
沙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2cm,厚0.3~0.5cm。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功能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沙姜在在粤菜中使用比较多,沙姜主要用烧、卤、煨、烤等动物性菜肴,两广喜欢的的白切,有沙姜作为作料更完美。沙姜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气香特异,味辛辣,皮薄肉厚,质脆肉嫩,味辛辣带甜。耐旱耐瘠怕浸,含碳质多,松软疏水,宜于沙姜生长。主要产于中国南部广西、云南、广东、台湾。
7、白姜
根茎较大,呈微黄色,外皮光滑,肉黄白色,水分较大,辣味淡,纤维少。新鲜白姜的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
8、黄姜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从中提取的皂素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行业bai。黄姜原为野生,从七十年代开始人工种植,目前栽培技术已比较完善。我们现在种植的黄姜品种为浙江中药研究所培育的组织培养试管苗,种性稳定,近几年栽培黄姜皂素含量都达到商品要求;产量高,一般亩产1000-1250公斤,纯收益在2000元左右,更高亩产可达2000公斤。
有些地方会用黄姜来染色,做黄色糯米饭。黄姜根茎中等大小,皮呈淡黄色,节间缩短,根茎嫩芽呈黄白色,香辣,气味由淡转浓,肉质由松软变结实,水分小,香气比老姜还要重。
9、野山姜
野山姜是姜科类植,物株高35-70厘米,具横生、分枝的根茎;总状花序顶生,果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8月;果期7-12月。在中国的东南部、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及日本有分布。生于林下荫湿处。喜温暖潮湿气候。宜选择肥沃疏松的夹砂土或腐殖质土栽培。果实根茎可入药。
10、大肉姜
大肉姜---是产量更高的的一个生姜品种,山东省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大姜协会是大肉姜的主要提纯复壮机构。
大肉姜以块茎肥大、皮薄、肉厚、纤维少、脆嫩、辣味适中、汁多、品质好、耐贮运等特点而远近闻名,全市每年种植面积超过3.5万亩,6.5万多吨,由于大肉姜具有可作为烹调佐料和药用功效,深受市民青睐,近年来,其鲜品或加工产品畅销日本、新加坡、粤、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的青州经济开发区,栽培历史悠久,亩产量可达1,8万斤。大肉姜适3月清明前后种植,8月中旬至12月根据食用及加工不同要求可陆续采收。
11、南姜
南姜,又称为芦苇姜,是姜科植物,外形类似树根,颜色较深,体积较大,南姜皮颜色偏白,姜芽处呈微红色。原产亚洲热带。分布于中国南部、西南部。越南、印度、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风麾全世界的著名汉药 二天油、驱风油、清凉油、万金油相信大家都用过,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些药油的最主要原料是芦苇姜素,而这种芦苇姜素提取自中药材芦苇姜,也就是南姜。
12、良姜
别名小良姜、高良姜,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根茎圆柱形,其性温、味辛;具有芳香气,有节,节处有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它的原产地市亚洲热带地区,在我国的云南、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区均有栽种,最适宜的地区是我国的华南及东南地区。
良姜还是一味中药,有着很好的药理作用。在《名医别录》和《本草汇言》中都有记载良姜的药用价值。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点击下边链接,听课程音频:<呲牙>
53 活血止痛药: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
请大家翻在258页,活血化瘀药当中的之一节活血止痛药,前面呢我们介绍了之一味药川芎,今天从第二味药延胡索开始。延胡索呢它是来源于罂粟科这个草本植物延胡索的块茎,这个块茎它一般是不规则的团块状,这个直径就是一公分左右,里面带黄色的,以这个块茎来入药。
这个延胡索最早就是用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雷公炮炙论》上,那么古代的本草文献记载,最早的延胡索呢来自安东,在东北地区。当然也不知道它本身就是东北的原产呢,或是当时通过东北以外的地区,这样子引进来的。
反正这个延胡索呢就估计是当时发现这个地方的发音,所以现在从这个药名的释名来讲呢,就没有办法解释,可能就是当地,也不知道是少数民族,或者是国外的某一个国家,现在还不完全清楚,那么发音就是这样读的。
那么后来到了宋代呢,因为不许用这个延字,一个皇帝的父亲的名字里面有延字,那么后来就把这个延字就改为玄字,玄参的玄,玄胡索,那么也是到了清代,康熙皇帝的原因,所以有的又把玄字改掉,改为元胡索,所以它现在也有这样的缩写的名称。
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元胡止痛片,主要的药,两味药,元胡和白芷,作为一个应用比较广的一个止痛的一个中成药,不管这个延胡索、玄胡索或者元胡索,那么只用前面的两个字,这个玄胡、延胡或者元胡,都可这样,但是不能取后面两个字,没有胡索的这样的说法。
这个延胡索呢,它的功效比较简单,就这么六个字,活血、行气、止痛。就说它既是一个活血药,又是行气药,都有良好的止痛作用。那么对于延胡索,大家除了掌握这功效的六个字以外,那么我们这个教科书上呢,就是说它是一个止痛的良药,那么就重点在理解它为什么是一个止痛的良药。理解以后呢,那临床上就能够比较准确地使用。
这个从明代以前的本草,那么就强调这个延胡索是个止痛的良药,比如说《雷公炮炙论》,在它的这个序里面就有“心痛欲死,快觅玄胡”。就说胃脘痛,痛得很厉害,剧烈的疼痛,那么马上就去找一点延胡索来服用,“心痛欲死,快觅玄胡”。那么就是把它作为一个止痛的很重要的一个药物在使用。
那么李时珍《本草纲目》呢也对它的止痛作用高度地评价,就是说延胡索呢,“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也是说它止痛的效果非常良好,只要你这个辨证准确,使用得当,就用之中的,那妙不可言,能收到很好的缓减疼痛的效果,所以我们在当代的《中药学》呢,就说它是一个止痛的良药。
那么为什么它是一个止痛的良药呢,这个延胡索呢首先它比较温和,作用比较温和,所以在临床上呢,对这个疼痛证呢,不管寒热虚实,它都可以选择配伍使用,甚至单用。它这个偏性不是很大,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所以是一个安全性比较高的一个止痛药。
在中药里面,凡是止痛作用比较强的,很多偏性都比较大,更多的是毒药,比如说川乌、乌头或者附子,前面我们学过的细辛、马钱子,或者书上没有收载的什么羊踯躅,等等,这些都是在中药里面止痛作用比较强的药,那么毒性都比较明显。
那么有的偏性,刚才讲的白芷、川芎,那么它也是有比较好的止痛,但是川芎、白芷都是偏于温燥,还是比较容易耗伤阴血的。那么这个延胡索呢,这个偏性尽管是一个温性的药,但它温燥性不明显,所以安全性很高,所以可能从这个是一个前人比较喜欢用的一个原因。
当然本身它的止痛作用相当强,那么现在很多研究延胡索的止痛作用呢,都是用 *** 来作对照,它也能够作出阳性的结果,尽管这个强度不能和 *** 相比,一般认为不完全一样,或者几十分之一啊,这样的一些。但是 *** 镇痛的强度,那就是西药当中都是算非常强的,那么这个延胡索呢也是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的,那么也是止痛效果相当强。
另外在中医的疼痛证当中,要么就是瘀血阻滞,要么就是气机阻滞,它既能够活血化瘀,又能够行气,所以对这个瘀血引起的疼痛和气滞引起的疼痛,它都可以使用,再加上作用部位非常广泛,就李时珍说的一身上下诸痛,说它既可以作用于肢体,也可以作用于脘腹,就是内脏,肢体和内脏,它都表现了良好的止痛作用。
所以基于这样的一些原因,止痛作用强,温和,很少不良反应,既能够活血止痛,又能行气止痛,对机体的作用部位非常广泛,几乎全身上下内外,它都可以达到止痛的效果,所以一般把它称为一个止痛的良药,那么结合到现代的研究呢,延胡索应该是一个不典型的活血化瘀药,也是一个不典型的行气药,它的重点是止痛,就是中药当中的常用的一个止痛药。
为什么说它不是一个典型的活血化瘀药,就说现在的活血化瘀药,比较典型的,比如说有的能够明显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或者改善整个的血液循环,那么有的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或者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有的比如说能抗肿瘤、抗结缔组织增生等等,它有比较公认的很多药效学或者药理学的相关一些指标。它的活血化瘀在当代。
那么目前呢,仅仅是发现了延胡索里面有部分的成分呢有扩张冠状动脉的这样一个作用,能够和活血化瘀这个功效能够联系起来,除此之外呢,还没有发现典型的当代活血化瘀药这些有效的那药效指标,也就是说这个延胡索,比如说作为一个活血化瘀药在临床上使用,比如说用于妇女的瘀血引起的痛经,或者行经腹痛,那么它主要在于缓减疼痛这个症状,那么对改变这个瘀血引起的经期、经质、经量,它是没有明显的效果。
延胡索的花?
比如说它用了以后,那么这个月经后期,它周期也不一定能够提前,那么月经的量偏少,它也不一定能让它增多,里面这个月经的颜色比如比较紫暗,比较深,或者有瘀血的一些块状物,这些方面呢,可能要靠其它的活血化瘀药。
同样的比如说用于其它的跌打损伤的瘀血证,那么消散局部的瘀血的肿块,比如说有这个筋骨损伤的,促进筋骨的愈合,这些方面呢,延胡索都没有明显的效果,但是止痛很快,实际上就是作为一个止痛药。瘀血有很多疼痛证,用这个延胡索的活血,实际上是对瘀血疼痛证。说明它的这种止痛的一种机理,在中医学当中,在中药学当中,实际它并不很典型。
那么这个行气的药呢,一般都能消除胀满,延胡索没有消胀的作用,比如说脘腹胀满,服用了以后,并不(在)这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效果,但是对于很多气滞的,内脏的疼痛,比如说胃肠、胆或者子宫,这样的一些疼痛,它能够收到良好的止痛效果,所以它不是一个典型的行气药,重点也是在止痛。
那么结合现代的药理这种研究呢,其实延胡索呢它既是一个镇痛药,又是一个解痉药,那么镇痛药呢它主要是用于神经性的一些疼痛,那么解痉药呢,主要是内脏、平滑肌的一些痉挛,引起的疼痛,那么这平滑肌的痉挛呢,它很多都是属于气滞证的范畴,所以它是从这个角度,那么我们结合到现代的研究,实际上就把它作为这个止痛的药。
当然比较多的是用于瘀血或者气滞引起的,但真正要改善瘀血和气滞的其它的一些病理改变,那么依靠延胡索呢可能临床效果不是很明显,那么就包括现在就是它能够扩张冠状动脉,但是真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呢,它的使用率并不高,也就说它和同类药的比较呢,它这个作用还是比较次的。
这是关于延胡索,它的内容比较少,六个字,但对这六个字,结合到我们现代的研究呢,这个提供给大家参考,所以同学们要记住的就是功效的六个字,而且为什么它是个止痛的良药,要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能回答,又记住了功效,那么这个药的内容就全部都掌握了,就是达到了教学大纲对延胡索,作为比较重要的药物的一个要求。
另外这个延胡索呢在用法上面呢,那么一般要炮制,历代的文献当中,炮制的 *** 很多,但到当代呢慢慢地规范了,统一了,主要就用醋制。那么现在研究醋制呢,因延胡索的主要的止痛的化学成分呢,是生物碱,那么醋制了以后呢,它相当一部分的生物碱可以变成醋酸盐,这种生物碱的醋酸盐,水溶性增大,所以在汤剂当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就明显增高,那么这样子止痛的作用增强。
所以延胡索醋制,是增效的,增强它的止痛效果的,另外延胡索如果用散剂,当然比用汤剂的效果好,所以在有的时候呢,经常是把它作为散剂这样吞服,这个延胡索就简单介绍这样一点内容。
郁金:
下面一个药郁金,郁金在这个中药里面呢,是一个多基源的,来源于多种不同的姜科植物的,那么我们书上之一个品种,它就来源于姜科植物的温郁金,这个温郁金呢,它主要是产在浙江地区,在商品药材里面又叫川郁金,川郁金不产在四川,主要产在浙江。
那么第二种植物姜黄,那么姜黄呢主产地在四川,这个在商品药材里面,常常称为广郁金。那么这个广西莪术,蓬莪术,这些都作为郁金的来源。它是姜科植物须根上长的这个块根,类似于,有点接近于纺锤状的,当然不是很对称的纺锤状,很多比这个典型,我们这个图上不是很典型,有一端特别大,其实有的两端相差不是那么悬殊。
那么在商品药材当中呢,这个温郁金呢因为这个切开以后,它(有)比较白一点(的)颜色,所以又叫白郁金,或者白丝郁金。那么姜黄这种植物切开了,里面是带黄的,明显的黄色,所以叫黄郁金,或者黄丝郁金。莪术那么切开了以后呢,有一点淡淡的绿色,又叫绿郁金或者绿丝郁金。这个广西莪术的这个块根呢,又叫桂郁金,广西又称桂,桂郁金。
这是商品的名称,可以作个常识性的了解,但是在中药里面使用的时候,往往不要求写明商品药材的名称,就写一个郁金(别人)就知道了,我们之所以在这里呢,要介绍它的药材的这样的一些来源,那么与后面我们介绍姜黄、莪术,那么作一个铺垫,那个时候呢,可能在药材方面,要有联系,因为它们药材来源有相关的地方,所以它们的功用呢也有相似的地方,所以这是关于郁金的药材来源的情况。
那么郁金作为一个活血化瘀的药呢,也是一个重点要掌握的药,它的功效比较多,在我们书上这个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如果我们按照川芎的表述 *** ,这两个功效呢可以合而为一,那么就叫活血行气,所以川芎的活血行气呢,又可以象郁金一样的把它一分为二,包括了活血止痛和行气解郁。
郁金
所以这一点上呢,郁金和川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也是比较典型的血中气药,它以活血化瘀为主,也能够行气疏肝,所以对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胁肋疼痛、胀满,甚至于这个脾胃的气滞,脘腹胀满,它都能表现出行气药的一些特征,既能止痛,又能消胀的,而且作用部位还比较广泛,所以这一点它和川芎是相似的。
血中的气药,所以它既可以单独地作为活血化瘀的药物,用于这个瘀血疼痛证,又可以单独地作为行气的药,用于这个肝郁气滞证,当然更佳的是气滞而血瘀,肝郁与瘀血并见的,这一点呢都和川芎相似的。
那么和川芎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药性,川芎是偏于温燥的,郁金是偏于寒凉的。所以这个川芎对于瘀热互结,或者阴津亏耗的这个瘀血证的患者呢,不是很适合的,它温燥之性要给予充分地关注,但郁金不温,也没有明显的燥性,所以相对而言呢就更加适合这个瘀热互结之证,瘀热互结,有热象的这样的一些瘀血证,这是一个很主要的不同点。
另外一个不同点呢,就是作用的部位,川芎比较广泛,郁金相对于川芎来说,作用的部位要狭窄一些,所以我们昨天介绍川芎的时候,全身的瘀血疼痛证,几乎没有不可以用的。它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达四肢,也就是上下内外,就说不管内脏的,或者肢体的这种瘀血疼痛证,川芎都可以选择使用。
但是相对于川芎而言,那么这个郁金,我们书上明确地提到了,它主要是指的胸腹、胁肋的疼痛,也就(是)说它主要是用于内脏的,胸腹部的内脏的这个瘀血证。
这类瘀血证呢,那么郁金它可以作为一个化瘀止痛的药,用于瘀血疼痛证,它也可以作为一个活血调经的药,那么用于妇科病月经失调有关的众多的瘀血证,它也可以作为一个活血消徵的药,用于腹部的,腹腔当中的一些徵瘕积块,其实徵瘕积块呢主要也是在腹部。
那么在早期的这个本草学里面呢,郁金主要是在腹部和胁肋部,就是现在说的肝,肝脾,这个胃脘,或者下腹部,妇科病当中的这样的一些,包括一边的疼痛,或者这个徵瘕积块都可以用。
近年来这个郁金对胸中的瘀血证,主要是指的心脑、胸痹,应用呢开始明显地增多。所以就是到目前,它的临床应用扩大了以后呢,它重点仍然是在这个内脏的,当然近年来对头部,这个瘀血阻滞,瘀阻在脑络里面,比如说这个中风后遗证,有瘀血的,或者一些头痛,属于瘀血引起的,或者一些比如说早老性的、老年性的痴呆,那么这个属于血管性的,这个血管性的痴呆,现在用郁金的比较多。
但是对其它肢体的,比如说跌打损伤,在四肢,或者在躯干,这个痹证、疮痈,如果兼有瘀滞,那么一般在方里面,用郁金的比较少,所以它相对于川芎来说,它的作用部位要狭窄一些,这个也是书上对于郁金首先就把它限定在胸腹、胁肋,主要就是这样一个原因。
所以如果说它和川芎进行比较的话,那么主要就是我们刚才说了三点,一个都是血中的气药,既能够活血化瘀,又能行气解郁,那么可以用于瘀血证,也可以用于气滞证。气滞而血瘀的都是比较适合的药。那么不同的两点,一个是药性,川芎的温燥,郁金没有,另外一个呢就作用的部位,那么川芎非常广泛,郁金相对而言要局限一些,主要在于胸腹、胁肋。那么这个是在活血和行气,这两个主要的功效,就相应的应用的情况。
那么这个郁金呢,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寒性的药,就是因为它兼有凉血清心的功能,其实在活血化瘀方面,它表现出寒凉的性质不是很明显,所以把它作为一个活血化瘀药,这个郁金的药性自古以来都有争论,有的说是偏寒的,有的说它不应该偏寒,它应该是偏温的。
那么这种争论呢,主要是把它作为一个活血化瘀的药来认识,在治疗瘀血证或者气郁证方面,当然这个寒性或者温性它都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凉血清心的药,那么这个功效的提出呢,那么主要是在明代的后期到清代之间,那么以后呢就没有什么争论了,因为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么它是完全偏于寒凉的,尤其清代以后的本草基本上一致的,比较认可了这种说法。
这个凉血和清心,对于温热病来讲,它可以同时使用,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它既清营血分的热,如果营血分的热,同时又有心火亢旺,心火上炎,出现了心烦不眠或者这个烦燥不安、神昏谵语等等,它都可以使用,那么就是清心和凉血,因为心热不一定完全都在血分,心热也可以在气分。
对于温热病来讲,那么同时出现了,那么这两者,它都可以使用,比如说这个有名的安宫牛黄丸,那么就是这个心经热盛,可能也与营血有关,那么这个郁金在方当中,它是常常和牛黄这一类的药配伍在一起,黄连、牛黄,这些清心的药。另外比如说菖蒲郁金汤,那么就是大家更熟悉,也是我们很多书上都强调的。
但是由于在中药学里面,长期以来偏重于强调郁金,在温热病当中呢是菖蒲郁金汤,菖蒲郁金汤是治疗湿温的,好象就给人一个印象,是不是只有湿温才用郁金,普通的温病,是不是可以不用郁金,实际上都用,比如刚才我说的安宫牛黄丸的郁金,它就不是湿温。它都是凉血清心的,湿温用,普通的这个温热病,等同的都可以使用。
那么在这个内科杂病当中,那么它如果作为一个凉血的药,它就是用于血热妄行,所以我们书上的应用四,用于吐血、衄血,就是流鼻血,以及妇女倒经这样的血热妄行,但是它本身不是止血药,所以常常配伍凉血止血药,比如说我们前面学过的生地、黄芩,那么刚学了的凉血止血的药大蓟、小蓟、侧柏叶、槐花这样的一些药,它都可以配伍使用。
那么这里要说明一点呢就是妇女倒经,有的妇女因为有热,那么这个热性是上炎的,那么到了经期的时候,就表现为流鼻血,这个在临床上呢把它叫作妇女倒经。那么这个郁金呢,前人认为呢它是苦寒清降的,所以在治疗上部的出血证,它有利于降气,使气机下降,那么气降呢,这个血就不容易上逆,不容易妄行,那么就有利于治疗倒经这一类向上的,其实衄血、鼻血也是。
为什么这里专门介绍上炎的血上溢,就是上部的出血证。那么主要就是用它来降气,苦寒清降的作用,降气有利于治疗上部的出血证,那么在这个杂病当中的这种心热不眠,可以和这个一般的清心热的药物,比如前面我们学过的黄连或者连翘,或者这个连子心,等等,竹叶都有这方面的特征,都可以(合用)。
近年来呢,有的把郁金,用于心火上炎,烦燥不眠,比如说国家曾经批了一个新的中成药,就是郁金单味药的,那个金郁金公司的,就是治疗心烦不眠的,这样的一些神志症状,就是专门用它治疗杂病当中的心火上炎。
比如说有的这个心热炽盛,加上痰浊阻滞,那么出现了神志失常,比如说治疗这个癫狂的,治疗癫痫的白金丸,郁金和明矾(就是白矾)配伍,郁金在里面呢主要也是表现为清心的,这个是痰热闭阻心窍,用郁金来清心,那么用明矾来祛痰,来共同组成一个清化热痰,而治疗这个神志失常的方。
另外就是利胆退黄,那么郁金也可以用于湿热黄疸,甚至于用于湿热淋证,它本身苦寒有一点清泻湿热的效果,更主要呢它是利胆退黄。所以它可以常常和茵陈蒿、虎仗,或者我们前面学的金钱草这些药物配伍在一起,这个就是郁金在临床上的功效和主治的基本情况。
所以从这个介绍来说,我们也会明显地发现这个郁金,它可以作为一个活血止痛药,也可以作为一个活血调经的药,治疗这个妇科病的瘀血证用得很多,也是活血调经的药,另外呢它也可以用于癥瘕积聚,它也是一个活血消癥的药。
所以也说明了昨天我那个观点,这一章的药分的时候是很难把它截然分开的,尤其是一些重点的药,往往应用都非常广泛,只不过对于这个跌打损伤,相对来说郁金不怎么用,用得少一些,那么所以分为活血疗伤的可能性就小一些,那么另外三类呢,它完全都是可以的。
另外一个问题呢,就是在十九畏当中,历来有一个丁香和郁金,属于配伍禁忌,这个“丁香莫与郁金见”,那么两个药不要配伍在一起,那么在古代的应用十八反、十九畏的方当中呢,这个药对应用是最多的。现代有人进行过一些初步的研究,没有发现明显的这个理由他们属于这个配伍禁忌,从这个安全性和有效性,当然不是很全面的,作过部分一些研究。
那么基于这样的实践,和这个现代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药典》,在近版的,在近二、三版里面呢,已经在丁香和郁金下面都没有把它们作为配伍禁忌,那么我们为了和这个《药典》保持一致,所以在我们书上呢,这个丁香和郁金也是没有提出来作为一个配伍禁忌。
那么也是在参考资料里面,这个260页的参考资料二,谈到了前人有这么样一个记载,那么现在的研究呢已经不是很重视,所以可以把它作为配伍禁忌,也可以不。因为有《药典》这一类的作为一个支持,所以这个供同学们参考。所以考试的时候,如果这个忽略了,十九畏,我觉得就不应该扣分。那么《药典》都已经把它取消掉了,没有保留,这是关于郁金的(内容)。
那我再补充说一句话,刚才我们讲这个郁金啊、川芎使用注意里面都有孕妇不能使用,它作用比较强,而这个延胡索呢说的是孕妇慎用,也就是说它不是典型的活血化瘀药,那也是一个例子,这个补充说明一句话。
姜黄
姜黄:
下面我们再回到姜黄。那么从姜黄的植物来源来讲,我们刚才讲这个郁金,有多种来源,如果说郁金当中的黄郁金,就是广郁金,产在四川的广郁金,又叫黄丝郁金,那么切开以后是黄色的这种,它和我们讲的姜黄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只是入药的部位有一点区别。
那么姜黄呢用的是根茎,就好象是调味品那个姜,这个姜科植物长在地里,就有一个块状的根茎,或者叫块茎。这个块茎下面有很多须根,这个须根的某一个中间部位,就有一种膨大的就刚才那种纺锤状的,那就是郁金。
对姜黄来说,根茎这个地方呢,就作为姜黄用,下面这个须根上的膨大的块根呢,就作为黄郁金用。它的部位都是在这个植物的地下部分,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一个是属于茎类,一个属于根类的,所以这两个药物呢,由于它们的药材来源的密切关系,所以这两个药物的功效和应用就可以加以对比。
那么这个姜黄和郁金,都能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都是比较典型的血中气药,所以这个主治的范围,主要也是胸腹胁肋,主治的主要部位也在胸腹胁肋为主,这些都比较相似,那么不同的地方呢姜黄和郁金,按照目前的观点呢有两点:那么之一是药性,郁金是偏寒的,姜黄是偏温的,所以郁金就有凉血清心这样的功效,那么姜黄就没有。所以一般在于这个心热证或者血分热证方面,就一般不用姜黄,一个是药性。
第二个从作用强度,那么认为姜黄强于郁金,在活血行气方面。所以这个姜黄在很多书上呢,把它称为破血行气。就突出它的强度。这个是从目前的文献的这种情况(区别),主要就这么一个异同。那么这个姜黄能不能利胆退黄,文献上没有明确告诉这个问题,但是当代的研究,姜黄也有很强的利胆作用,临床上用于黄疸,也有明显的效果,只不过黄疸很多属于湿热证,这个郁金偏寒,选择比较多一些,姜黄偏温,它不是没有这个功效。
那我们也是采取一个淡化的这样子(处理),我们不能认为它绝对没有。其实这个姜黄说它能够利胆退黄,也未尝不可。只是因为它偏温,因为黄疸湿热证居多,从这个药性方面来说不是很合拍,所以我们把它省略掉了。这是关于在郁金的功效里面,其实真正就只有一个凉血清心,姜黄是没有的。
另外我们书上为什么姜黄要加上一个通络,就是常常在治疗跌打损伤和风湿痹痛的有关的瘀血证当中呢,目前有人用姜黄,认为它治疗这样的一些瘀血证呢,与通络有一定的相关性。实际上古人治疗风湿痹痛,或者跌打损伤的,它不是普通的姜黄,叫作片子姜黄,就一片、两片的,片子姜黄它不是姜黄,而是温郁金的块茎,或者说它的根茎,就是白丝郁金,就是川郁金,主要产在浙江,以温州为主这个地区的,温郁金。
那么温郁金,它的块根作为白丝郁金用,上面的根茎过去把它稍稍地蒸一下,把它切片,那颜色是比较淡的,并不是姜黄那样的黄的,那称为片姜黄,或片子姜黄,那过去主要是用这种来作为治疗风湿痹痛,那么后来呢不再分那么细。所以现在的姜黄呢,有的人也在治疗痹证和跌打损伤的方当中(用),和我们书上(也有)风湿肩臂疼痛,加上古方有一个姜黄汤,主要是治疗肩背的疼痛。
现在很多人把它用来治疗肩周炎,就是到了中年以后,这个肩关节周围出现了这个炎变,退化性的这个疼痛,活动不灵活,加上有这样的一些方的基础,所以加上了通络,主要就是(治)风湿痹证、跌打损伤,这个说明一下。严格讲它不是这个姜黄,但是现在也在用,我们把这个通络的,也加上去了。
如果说把姜黄和郁金,作一个对照的话,那么就是,一个就是说相似的是主要的,都能活血行气止痛,不同的药性,另外作用强度,那么这个郁金呢,凉血清心,因为它偏寒,那么这个姜黄呢还能够通络,用于风寒痹证,或者这个跌打损伤,所以就抓住这么几个要点。那么至于姜黄和郁金,尤其是黄丝郁金和姜黄,那药性的区别就那么明显,一个就偏寒的,一个就偏温的,所以有人也提出质疑。
实际上在古代文献当中,历来这个姜黄和郁金的药性,就没有真正统一过,这个郁金在大量的本草当中认为是温性药,就包括有名的比如说《本草经疏》,明代的缪希壅、清代的《本经逢原》,这样的一些药(书),它都是反对郁金是寒性的药,就说这个郁金是辛香的药,岂有辛香之品而性反寒乎?不可能是寒性的药,那么这个都是一些本草大家,象缪希壅,张璐,那么他们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
但是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李时珍还有唐代《新修本草》集众多本草学家之长,那么认为姜黄不但是寒性,而且还是大寒,这个姜黄,认为是大寒的药,现在在藏药当中,姜黄应用很普遍,郁金用得比较少,那么藏药当中现在就是把姜黄作为一个清热药,比如说治疗湿热淋证,治这个热毒疮痈的,这个方能够举出很多,当然这个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地研究。
那么我们现在教研室有个硕士研究生呢,现在初步选的题就是郁金、姜黄在等同条件下,它一些主要相关的一些指标,来研究它们的药性,是不是一个是截然的偏寒的,一个截然的偏温。当然这个最终的结果呢,那么可能也要二、三年以后,当然是不是最终定这个题,现在初步是这样决定,要对它们的药性进行一个对比性的研究,那么提供这些(对)临床应用,作为一些参考吧。
所以这个呢我们书上现在这样写,我们考试就依照这个为准,至于说它们的药性有争论,那供参考,这学术上的讨论的问题,那么不会是考试的内容,所以对于姜黄呢,我就作这样的一点补充。
乳香
下面两个活血止痛的药呢,就比较次要一些,之一个是乳香。那么这个乳香呢,它是来源于橄榄科的这个乳香树,它树干上分泌的树脂,它的药用的部位是树干分泌的树脂。那么这个树干,要分泌树脂,可能同学们在生活当中见过,比如说松树、柏树,那树干上有的亮亮的,有的还有一点那种粘手的那种就是松树、柏树分泌的树脂。
同样的这个道理,这个乳香分泌树脂呢,那么比较典型的呢就刚刚分泌在树干上呈那种滴乳状,上面小一点,下面圆圆的大一点,好象一滴乳汁往下滴的那种形状。所以有的就把它叫滴乳香,滴乳香,是根据它的形状。有明显的香气,所以古书里面还有什么熏陆香,还有其它的一些名称,那现在都不使用了,所以就叫作乳香吧。
这个药呢它原产地就在东非。主要就产在埃塞俄比亚,或者索马里,南亚或者西亚也有少数这种分布,但我们国内没有,现在也是一个进口的药。
没药:
这个乳香下面还有一味药,这个药在这个地方,读没(mo),没(mo)药,没(mo)药,不能读没(mei)药,因为这是个音译,也是当时从这个原产地翻译过来,那原产地这个没(mo),就是苦的意思,一个苦味的一个东西。那这个汉字把它直接翻译过来。
那么它也是橄榄科的植物,也是分泌的一个树脂,那么它的产地呢和乳香也是大同小异,所以这两个药呢都是外来药,都是从东汉的后期,魏晋南北朝这样子就开始已经传入中国,当时是佛教把它带进来的,它是作为佛教仪式里面需要用的一种物品,那么后来发现了它有很好的活血止痛的这样的效果,所以慢慢就成了很重要的中药。
所以乳香、没药,这两个药经常配伍在一起,有的医生开处方,乳、没各多少。就指的这两个药同时使用,那么这两个药,都是长于止痛的活血化瘀药,类似于延胡索那种情况,当然它比延胡索又更加典型一些,就说它改善很多瘀血的病理指标,也有比延胡索更明显的、更多的一些效果,但是重点仍然是止痛,所以它主要就是治疗的瘀血疼痛证,而且这两个药认为常常相须为用的。
所以我们是按照书上的要求呢,在这个活血止痛就掌握这么一点,两个药相似,都是长于止痛的活血化瘀的药,那么至于有的书上还要区分在活血化瘀止痛方面,这个乳香和没药,还有一些区别,这个最初出于清代中期的黄宫绣的《本草求真》,那么它就认为这个乳香,是偏于行气伸经的,活血化瘀不如没药,没药的活血化瘀强一点。
但实际上在临床很多方乳香、没药同用,这个区别应该说非常细微,非常不明显,为了减少大家的负担,所以我们这个教科书没有要求大家比较它们的区别,不去比较,没有什么关系。
第二个功效消肿生肌,主要是在生肌,这只是在外用。乳香内服,或者没药内服,没有生肌作用,把它制成散剂,在这个疮痈的表面局部使用,才有这个功效,这也是这个功效表述不准确、不完整的地方,没有表明给药的途径,所以我们这个要清楚。
乳香
那么另外这两个药呢注意它们的用法,一般要炮制,那么这个炮制呢,认为降低它的不良反应,增强止痛的作用,但是现代研究呢炮制了以后,止痛作用没有增强,反而降低,因为炮制大量的挥发油耗散了,损失了。这个乳香、没药的止痛的主要部位,就是挥发油。是不是应该炮制了用来增效呢,主要是降低它的引起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
那么引起不良反应主要是对胃粘膜有 *** ,这两个药,所以有的胃不好的,加上一个特殊的气味,如果作为汤剂,在一个大楼里面有人煎这个乳香、没药,整个这个楼都有个很特殊的、有的人很难接受那个气味,所以服用了以后,也会产生腹部的一些不适的症状。所以这个药呢,没有把它称为止痛的要药,它止痛作用虽然比较明显,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吃,当然现在如果做成片剂或者胶囊剂,那是另外的事了。
因为它气味的臭浊,又加上对胃粘膜有 *** ,引起这种恶心呕吐,这个是临床作汤剂的时候,要注意的,所以这个药更多的适合于做丸、散,现在来说就是做片剂或者胶囊这样的使用。是不是炮制是必须的,这个目前有人提出了质疑,这个也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基本上可以肯定,炮制了以后止痛的效果是减弱了的,这节课呢就讲到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