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抖被子、打扫卫生时,或者一到花粉季,就不停打喷嚏、流鼻涕?你又是否想通过脱敏治疗来摆脱这一情况?关于治疗原理,适合人群,我们请北京同仁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张媛来详细讲一讲。
Q:脱敏治疗的原理是什么?
张媛:脱敏治疗,专业名称叫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原理是在明确导致过敏性疾病主要过敏原的基础上,让患者反复接触逐渐增加剂量的过敏原提取物,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此类过敏原的耐受,从而控制或减轻过敏症状的一种对因治疗 *** 。
脱敏治疗只要选择了适合的患者,疗效是非常明确的,主要表现为通过脱敏治疗后再次在过敏原环境中暴露后,患者的喷嚏、鼻痒、鼻溢和鼻堵等过敏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而且不再需要使用对症治疗的药物了。脱敏治疗更大的益处是它可以改变过敏性疾病的自然进程,尤其针对儿童患者,可预防过敏性鼻炎患者发生下气道哮喘,预防增加新的过敏原,同时在3年治疗结束后,依然可以产生远期疗效。
Q:哪些情况适用该疗法?
张媛:脱敏治疗基础是要明确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的过敏原,也就是患者先要进行过敏原检测,确定了过敏原之后,再进一步确认阳性过敏原暴露和过敏症状之间的明确联系,必要时可以进行过敏原的鼻黏膜激发试验来确定这种联系。一旦我们确认了过敏原与疾病的关系,才考虑建议患者进行脱敏治疗。此外也要考虑到患者的过敏原具体情况,比如是否阳性过敏原过多不易进行脱敏治疗、以及市场上是否有对应的过敏原疫苗。
目前国内标准化的过敏原疫苗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尘螨,另一个是北方城市秋季的核心花粉黄花蒿,这两个过敏原也是目前中国最常见的室内和室外过敏原。
Q:有没有年龄限制?
张媛:一般建议5岁到60岁这个区间可以做。但比如患者60岁以上,治疗意愿非常强,身体状况也很好,没有以上的禁忌症,与患者充分商榷后也是可以做的,但是这种情况一般我们会考虑做常规流程的脱敏,而尽量不会去选择相对快速的集群脱敏。
Q:禁忌症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张媛:禁忌症的选择主要服务于三个主要目的:更大化地保障脱敏治疗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以及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以高效地实施处置措施。
具体的禁忌症包括伴有未控制的哮喘或重度哮喘以及不能逆转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如肺气肿);对抢救时需要重点使用的肾上腺素有禁忌症,如高血压、冠心病、长期持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伴有心血管功能不全者;严重的免疫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伴发恶性肿瘤 ;缺乏协作和严重心理失调;不应在妊娠期开始进行免疫治疗;5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老年人。
脱敏治疗其实是不影响患者怀孕的,但是一旦患者在治疗期间怀孕了,那么不建议患者继续进行脱敏治疗,这里主要是考虑到怀孕患者在脱敏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无法按照常规的 *** 进行处置。
脱敏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之一,需要精准选择适合做脱敏治疗的患者,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需要在治疗前明确计划做脱敏治疗的过敏原与患者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性,对于伴有多种其他过敏原过敏的多重过敏患者,要和患者充分沟通针对特异性过敏原进行脱敏的收益和局限性。第二,要更大程度地保障脱敏治疗的安全性,这里包括充分考虑患者注射前肺功能的状态和近期过敏原的暴露情况,以及上一次注射(给药)时患者出现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情况,必要时需要提前预防性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和鼻喷激素等对症治疗,甚至倒退调整疫苗的剂量。第三,要充分做好患者的宣教和管理,全面提高患者对过敏性疾病的认知和对脱敏治疗的依从性,以期让患者顺利完成为期3年的脱敏治疗周期。
Q:治疗流程是怎样的?
张媛:目前在国内做脱敏治疗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皮下注射,一种是舌下含服。这两种治疗的原理都是,从小剂量的过敏原疫苗慢慢增加剂量一直达到维持量,使患者免疫系统逐渐产生对此类过敏原的耐受,整个治疗周期一般都是3~5年。
皮下注射分相对快速的集群流程和相对慢速的常规流程两种,集群流程就是起始治疗阶段一周来一次医院,需要连续来7周,此后第2、4、6周各来一次医院,然后进入维持期,即每6-8周来一次,一直维持3年;而常规流程和集群流程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一周来一次的起始阶段由7周变成14周,常规流程主要适用于年龄比较大或者伴有哮喘,尤其是哮喘控制不稳定的患者。
如果做舌下含服,疫苗一般存放于一个像眼药水一样的小瓶中,患者卷起舌头,然后把疫苗自然滴落到舌下即可。通常分为12345号瓶,它们的浓度不一样,按照医嘱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浓度的疫苗和剂量。舌下含服的疫苗一般有储存条件,建议在0-25摄氏度下保存。
Q: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有何区别?费用大概需要多少?
张媛:适用人群没有明显区别,治疗原理也是一样的,只是给药方式不同。根据临床观察和文献报告显示,效果差别不大。患者的依从性对脱敏治疗效果很重要,皮下注射每次都要去医院进行,医生会对病人进行管理。而舌下含服通常是开药给患者回家自行进行使用,这种方式不太可控,患者能否按时用药对效果有一定影响。
北京同仁医院皮下注射三年下来疫苗的费用13000元左右,舌下含服8000元左右,受患者是否能够按期来注射等情况影响,费用稍微会有一些波动。比如,患者受一些因素影响没能在8周内按时注射,再次注射时,剂量可能需要调整,如果这种情况多次出现,整体费用会有相应波动。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柳宝庆
为什么小时候不过敏,长大了反而过敏,过敏与年龄有关吗说来奇怪,
有人小时候不过敏,
长大了反而过敏;
也有人小时候过敏,
长大之后症状反而越来越轻,
甚至不再发作。
年龄与过敏之间,
似乎隐藏着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过敏与年龄之间的“秘密”
首先,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是复杂的,通常是受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小时候和长大后,生活环境和机体的条件不同,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有可能产生一定变化。
其次,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出现依赖于过敏原的反复 *** 与接触,如果有效地回避过敏原或减少过敏原的暴露可能使过敏症状减轻甚至消失。例如,对动物皮屑过敏的患者,在家中养猫或养狗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过敏症状;小的时候不养宠物,自然会出现小时候对宠物不过敏、长大之后才出现对宠物过敏的情况。
再次,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胃肠道屏障功能差。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患儿的食物过敏症状可能出现改善甚至耐受。例如,超过50%对牛奶、鸡蛋过敏的患儿,可在5~10岁后产生自发耐受,并持续终生。但大多数食物不能自发耐受,像花生、坚果类食物患者自发耐受的概率就低。
综合来说,“小时候不过敏,长大了反而过敏”的患者,虽然携带过敏的易感基因(并非单基因而是多基因),但是幼时没有暴露于过敏原环境中或暴露时间不足以诱发免疫反应,因此没有发生过敏。然而,过敏的遗传因素(即易感基因)一直会伴随其长大,当他不断长期暴露于某种或某些过敏原的环境中时,其免疫系统过度应答,导致出现了致敏,渐渐发展到过敏。
“小时候过敏,长大之后的症状反而越来越轻,甚至最后痊愈”的患者,往往是对少数几种食物过敏。这些引发过敏的食物一般是牛奶、鸡蛋等。牛奶、鸡蛋等大多数过敏原的过敏强度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超过2/3的患儿在12岁以后会耐受牛奶和鸡蛋。
另外,有些患者小时候对空气里的某些吸入性过敏原过敏,例如蒿属花粉。而患者长大后定居南方,当地环境中没有蒿属植物,空气中没有蒿花粉飘散,患者自然“痊愈”了。但一些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等,在全球各地均有分布,患者无处可躲,在哪里都会遇到尘螨,可能会出现终生过敏的现象。
过敏随年龄“进阶”
不同过敏性疾病高发的年龄段有所不同,同一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也可能发生不同种类的过敏性疾病。
既往的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如在婴儿期,婴儿湿疹、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的发病率较高,到儿童期可能逐渐发展为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这提示过敏性疾病会出现从皮肤到胃肠道再到呼吸道的演变,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过敏进程”(The Atopic March)。在这些过敏性疾病中,一些疾病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而另一些则持续多年。
婴儿湿疹、特应性皮炎是过敏进程中出现的之一种疾病。它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慢性炎症、瘙痒和皮肤屏障受损。特应性皮炎多在生命早期出现。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儿童有45%在出生6个月之内即患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既往认为,超过50%的湿疹、特应性皮炎患儿在10岁以内就能痊愈。然而,目前的研究显示,特应性皮炎可分为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型四种不同的类型,其中老年型即60岁以上发病的特应性皮炎患者瘙痒症状可能更为严重。有学者认为,衰老本身可能就是疾病发作或恶化的危险因素。这类患者也在逐渐受到更多重视。而婴幼儿湿疹、特应性皮炎一部分与过敏有关,大多数甚至是绝大多数成人特应性皮炎与过敏关系不大。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通常在儿童早期与特应性皮炎共存,是过敏进程的最早表现之一。如前所述,部分食物过敏可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并产生耐受。
过敏进程最终进展的疾病为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哮喘。研究显示,2岁以内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在6~7岁时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其中,发病年龄早、反复迁延和某些食物特异性IgE阳性的患儿,后续出现其他过敏性疾病的风险更高。也因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哮喘的发病率也显著升高。如果这些患儿没有接受规范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症状可能随年龄增长迁延不愈,并逐年加重。研究显示,年龄增长也是哮喘治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少部分食物过敏随年龄增长可自发被机体耐受,表现为患者症状越来越轻,例如儿童期的牛奶和鸡蛋过敏,积极对症治疗和回避饮食,患者长大后会逐渐好转。而坚果类、海鲜类等呈长期持续的食物过敏反应,患者治疗主要以合理回避饮食为主,即便到了成年期也要警惕因误食引发过敏。如果患者曾因食用某种食物(如坚果)发生过过敏性休克,则要严格忌口(包括任何可能含坚果甚至是极微量坚果的食品),积极听取专科医生的建议。
患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如果能查明导致症状的致敏过敏原,则首先应以回避过敏原为主。如果患者无法避免接触过敏原、症状反复发作,应尽早开始过敏原特异性治疗,即脱敏治疗。脱敏治疗是针对部分I型过敏性疾病(特异性IgE介导)的唯一对因治疗 *** ,可诱导机体逐渐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症状,减少对症治疗药物的使用,尽早接受免疫治疗可延缓过敏进程,预防新增过敏的发生。特别是儿童,针对过敏原的免疫反应与成人存在一定差异,可塑性较强。对过敏性哮喘的儿童患者尽早实施脱敏治疗,更有可能阻断由过敏性鼻炎进展为哮喘、由单一致敏发展成多重致敏,从而改变哮喘的自然病程和长期转归。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西媒:季节性过敏的九个误传,你知道吗?参考消息网4月2日报道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3月20日报道,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恼人的过敏性疾病。过敏免疫学专家总结了有关季节性过敏的9个误传,让我们来了解下:
1.花卉引发季节性过敏
花粉并不是导致过敏的主要原因。某种过敏原在免疫系统中引发反应的三个条件是:微小、质轻、干燥。出于这个原因,木本和草本植物的花粉影响最严重。
2.蜂蜜有助于治疗过敏症
没有任何研究能证明蜂蜜能治疗季节性过敏。然而,蜂蜜确实有助于缓解喉咙瘙痒等症状,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医生都推荐使用它。
3.如果你有一个低过敏性的宠物,就不会有过敏反应
不幸的是,没有一种动物不掉皮屑,而这正是宠物导致主人过敏的主要原因所在。此外,在这些脱落的表皮组织中发现的蛋白质也存在于唾液中,因此导致过敏的不是动物毛发,而是皮肤和唾液。
4.你可以硬扛过季节性过敏
现实是,如果没有经过专业治疗,过敏现象不可能自然消失,在过敏症患者身上唯一可能发生的是症状恶化。
5.如果你小时候没有过敏,成年后也不会过敏
这种说法也是完全错误的。搬到新的地方居住、气候发生改变或饲养新的宠物都可能导致过敏。我们的免疫系统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养过宠物且从未出现过症状的孩子在长大后也可能会对新的宠物产生过敏反应。任何一次新的接触都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出现新的过敏反应。
6.你应该只在出现症状时才服用过敏药物
你等待问题出现的时间越长,就越难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在春天出现花粉过敏症状,那么医生建议在症状出现之前就预先使用抗组胺药、鼻腔喷雾剂和眼药水等。
7.每天服用抗过敏药物是安全的
只有在严格的医疗监督下,每天服用过敏药物才是安全的。事实上,将抗组胺药和喷鼻剂结合起来,每天用药比偶尔使用时更有效。
8.过敏疫苗不起作用
过敏疫苗是免疫疗法的一部分,有证据表明,这些疫苗可以减轻症状,甚至可能长期在体内建立起强大的抗过敏屏障。
9.过敏症是可以治愈的
先进的医疗 *** 或许能治愈季节性过敏,但还没有找到 *** 来对抗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各种环境过敏,以及食物过敏等。
来源:参考消息网
过敏与年龄之间的“秘密”原标题:为什么小时候不过敏,长大了反而过敏(引题)
过敏与年龄之间的“秘密”(主题)
胡女士发现,小时候家里养猫又养狗,儿子都不过敏;如今儿子上大学了,家里养了一只猫,儿子过敏引发哮喘。关于过敏,有人小时候不过敏,长大了反而过敏;也有人小时候过敏,长大之后症状反而越来越轻,甚至不再发作了。年龄与过敏之间,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
过敏,随生活环境和机体条件而“变”
首先,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是复杂的,通常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小时候和长大后,生活环境和机体的条件不同,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变化。
其次,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出现依赖于过敏原的反复 *** 与接触,如果有效地回避过敏原或减少接触,可能使过敏症状减轻甚至消失。例如,对动物皮屑过敏的患者,在家中养猫或养狗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过敏症状。小的时候不养宠物,就谈不上对宠物不过敏。也有小时候家里养宠物不过敏,长大之后发现自己对宠物过敏的情况。
再次,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胃肠道屏障功能差。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患儿的食物过敏症状可能出现改善甚至耐受。例如,超过50%对牛奶、鸡蛋过敏的患儿,可在5~10岁后产生自发耐受,并持续终生。但大多数食物不能自发耐受,像花生、坚果类食物患者自发耐受的概率就很低。
综合来说,“小时候不过敏,长大了反而过敏”的患者,虽然携带过敏的易感基因(并非单基因而是多基因),但是幼时没有暴露于过敏原环境中或暴露时间不足以诱发免疫反应,因此没有发生过敏。然而,过敏的遗传因素(即易感基因)一直会伴随其长大,当他不断长期暴露于某种或某些过敏原的环境中时,其免疫系统过度应答,导致出现了致敏,渐渐发展到过敏。
“小时候过敏,长大之后的症状反而越来越轻,甚至最后痊愈”的患者,往往是对少数几种食物过敏。这些引发过敏的食物一般是牛奶、鸡蛋等。牛奶、鸡蛋等大多数过敏原的过敏强度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超过2/3的患儿在12岁以后会耐受牛奶和鸡蛋。
过敏随年龄“进阶”
不同过敏性疾病高发的年龄段有所不同,同一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也可能发生不同种类的过敏性疾病。
既往的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如在婴儿期,婴儿湿疹、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的发病率较高;到儿童期可能逐渐发展为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这提示过敏性疾病会出现从皮肤到胃肠道再到呼吸道的演变,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过敏进程”。
在这些过敏性疾病中,一些疾病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而另一些则持续多年。
既往认为,超过50%的湿疹、特应性皮炎患儿在10岁以内就能痊愈。然而目前的研究显示,特应性皮炎可分为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与成人和老年型四种不同的类型,其中老年型即60岁以上发病的特应性皮炎患者瘙痒症状可能更为严重。
少部分食物过敏随年龄增长可自发被机体耐受,表现为患者症状越来越轻,例如儿童期对牛奶和鸡蛋过敏,积极对症治疗和回避饮食,患者长大后会逐渐好转。而坚果类、海鲜类等呈长期持续的食物过敏反应,患者治疗主要以合理回避饮食为主,即便到了成年期也要警惕因误食引发过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陈力嘉)
身上痒一抓就红一片过一会就没有了涂什么药身上痒一抓就红一片,此时需要考虑是皮肤过敏引起的,常因外界 *** 导致,例如:蚊虫叮咬、动物皮毛、花粉等,皮肤表面发红瘙痒,一抓就是一片。一般这种时候服用抗过敏药物,例如口服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片治疗,一周左右能够恢复。
另一种皮肤痒一抓一大片的症状就需考虑是患上了荨麻疹,荨麻疹并非是普通皮肤病,一般涂抹抗过敏药膏只能暂时起疗效,一旦药物使用结束后,会立即复发加重。所以大家需要使用中药来祛除根本,从机体内部整体调节开始。
荨麻疹是一种以皮肤作痒,时而起风团疙瘩,发无定处,速来速去,消退后不留痕迹的皮肤疾病。中医认为病因病机多为体质虚弱,外加外邪入侵;或好食辛辣之物,肠胃湿热堆积;或气血亏虚,卫外不固所致。
中医在治疗时,常辩证分型调理,对症而治。常见类型如下:
一、风寒型荨麻疹
可见风团色白,一碰冷就加重,遇暖则缓解,寒热交作,口不渴,舌淡红苔白,脉紧。治则上以疏风散寒止痒为主,常用方药为麻桂汤,畏寒者加炒白术,防风。
二、风热犯表型荨麻疹
此证可见风团色红,有灼热剧痒感,碰热痒感加剧,遇冷缓解;伴有发热、咽喉疼痛,舌红苔薄等症。治则上以疏风清热,解毒止痒为主,常用方药为消风散,风团灼热感,可加牡丹皮,赤芍。瘙痒剧烈者可加刺蒺藜,珍珠母。
三、肠胃湿热型荨麻疹
可见风团色红,瘙痒剧烈,发疹时可伴有腹胀疼痛,恶心呕吐,疲倦乏力,呆滞,便秘,舌红苔黄腻。治则上以疏风解表,渲热通络为主,常用方药为防风通圣散,大便稀溏者可加薏苡仁。
当然大家也不能仅依靠药物治疗,还需注意饮食习惯,荨麻疹大多是因饮食而发。尤其是辛辣油腻生发之物,长期好食这类食物,肠胃湿热运行不畅,自然发于肌肤。同时多喝水,排出毒素,有利于荨麻疹早日康复。
以上就是“身上痒一抓就红一片过一会就没有了涂什么药”的相关介绍,若有更多皮肤问题,可于下方留言。
过敏小伟嗓子不舒服,说话声音有些沙哑,就去楼下的社区门诊,老中医给她把脉说是上火,做完皮试,挂上液体,两个小时后液体结束,小伟感觉胳膊有些痒,但并未在意,回到家脖子上、脸上、身上开始大面积发痒,而且拌有红疹出现,这下可把小伟吓坏了,迅速联系市医院挂了急诊,同时加了门诊老医生微信,急诊医生护士配药、打针、输液一气呵成,十分钟后痒慢慢变弱,身上脸上的红疹慢慢变淡,四十分钟后红疹消失。
挂完液体,小伟朋友要去找老中医讨个说法,被小伟制止了,她说:老中医微信里佩服我的忍耐力,其实我根本就不知道发痒是过敏,别去了让人笑话。
按正常情况,一个成人应该了解输液过敏情况,但小伟却出现了常识性的错误,之一是麻痹大意,没有及时把自己身上的细微变化反应给医生。第二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做了皮试,不可能会过敏。针对以上两点,小伟深深的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感慨的说:无知害死人啊!原来认为只要有钱,学习不学习没有关系,看来还是需要多读书、多学习哪!
能在一次经历中反思、总结,我想这也是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啊!
儿童过敏性疾病,家长该如何应对?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儿童哮喘、儿童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增长很快。而这三类疾病的“源头”都是过敏,区别只是在不同部位的临床表现。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说说:儿童过敏性疾病。?????
上线大医生:陈巧彬
福建省立医院 儿科行政副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什么是过敏
过敏是一种机体对外界过敏原产生的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
儿童过敏有这几类表现
皮肤
主要是湿疹和脂溢性皮炎。
消化系统
孩子经常性腹痛、腹泻,有可能是对动物蛋白过敏。
过敏性结膜炎
眼睛的过敏,表现是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鼻炎
主要表现是鼻痒(揉鼻子)、打喷嚏、流清鼻涕或者鼻塞。
过敏性哮喘或者咳嗽变异性哮喘
主要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咳嗽和喘息。
查明过敏原很重要
过敏的原因错综复杂,只有做好过敏原检查,才能避免接触过敏原或改变引起过敏的环境。
如何预防过敏
有很多 *** 可以帮助预防过敏发作,比如:
多了解些关于过敏的科普知识,正确认识过敏体质和过敏性疾病;
记录生活日记,从饮食、环境等多方面观察记录和过敏相关的因素,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
有条件者,可接受脱敏治疗;
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对婴儿过敏性疾病有预防作用。
过敏相关检测
常见的过敏相关检测有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及皮肤点刺试验。
1、血清IgE检测
是通过抽血化验对血液中的IgE水平进行分析的一种检测方式,IgE是引起多种过敏性疾病的元凶,它的水平升高提示过敏的存在。
2、皮肤点刺试验
是用点刺针将滴在皮肤表面的过敏原液轻轻刺入皮肤,若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就说明对这类过敏原过敏。
过敏如何治疗
由于过敏性疾病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因此治疗过敏性疾病首先要找出过敏原,清除致敏物质,然后缓解或消除症状。
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日常用得最多的还是抗组胺药物。
大 医 生 介 绍
陈 巧 彬
福建省立医院 ,儿科行政副主任,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药物食物过敏诊断学组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呼吸健康专委委员;福建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福建呼吸学会儿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福建儿科分会委员;研究方向:儿童呼吸及过敏性疾病的诊治,担任及参与省自然基金, 卫健委创新基金,福建卫生厅青年基金课题的研究,曾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福建省医学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季节性过敏可以硬抗?这九个误传,你知道吗?【原标题】西媒:季节性过敏的九个误传,你知道吗?
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3月20日报道,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恼人的过敏性疾病。过敏免疫学专家总结了有关季节性过敏的9个误传,让我们来了解下:
1.花卉引发季节性过敏
花粉并不是导致过敏的主要原因。某种过敏原在免疫系统中引发反应的三个条件是:微小、质轻、干燥。出于这个原因,木本和草本植物的花粉影响最严重。
2.蜂蜜有助于治疗过敏症
没有任何研究能证明蜂蜜能治疗季节性过敏。然而,蜂蜜确实有助于缓解喉咙瘙痒等症状,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医生都推荐使用它。
3.如果你有一个低过敏性的宠物,就不会有过敏反应
不幸的是,没有一种动物不掉皮屑,而这正是宠物导致主人过敏的主要原因所在。此外,在这些脱落的表皮组织中发现的蛋白质也存在于唾液中,因此导致过敏的不是动物毛发,而是皮肤和唾液。
4.你可以硬扛过季节性过敏
现实是,如果没有经过专业治疗,过敏现象不可能自然消失,在过敏症患者身上唯一可能发生的是症状恶化。
5.如果你小时候没有过敏,成年后也不会过敏
这种说法也是完全错误的。搬到新的地方居住、气候发生改变或饲养新的宠物都可能导致过敏。我们的免疫系统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养过宠物且从未出现过症状的孩子在长大后也可能会对新的宠物产生过敏反应。任何一次新的接触都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出现新的过敏反应。
6.你应该只在出现症状时才服用过敏药物
你等待问题出现的时间越长,就越难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在春天出现花粉过敏症状,那么医生建议在症状出现之前就预先使用抗组胺药、鼻腔喷雾剂和眼药水等。
7.每天服用抗过敏药物是安全的
只有在严格的医疗监督下,每天服用过敏药物才是安全的。事实上,将抗组胺药和喷鼻剂结合起来,每天用药比偶尔使用时更有效。
8.过敏疫苗不起作用
过敏疫苗是免疫疗法的一部分,有证据表明,这些疫苗可以减轻症状,甚至可能长期在体内建立起强大的抗过敏屏障。
9.过敏症是可以治愈的
先进的医疗 *** 或许能治愈季节性过敏,但还没有找到 *** 来对抗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各种环境过敏,以及食物过敏等。
来源: 参考消息网
记录之一次过敏昨天发生了我有史以来之一次过敏事件。
昨天在公司值班,中午吃的土豆和肌肉,过了两小时左右吃了一个脆柿,然后感觉身上开始有些痒,先是腰部衣服勒的地方痒,那时候大概4点这样,我同事让我吃玉米,然后我就和她们说不知道今天怎么回事,我一直痒给她们看了一下腰部,她们说我是不是过敏?然后看了一下我穿的衣服,说可能这个材质的贴身过敏了。可是我想想我前天穿的也是这一件没啥事呀!
我也就没有当回事,下班后我就回去和小伙伴打羽毛球,状态都还好的。打了一个多小时,约了小伙伴去吃麻辣烫,新来的打折,然后我就没有兜住,点了好多菜。吃着吃着我小伙伴说我脖子怎么红了,是不是过敏了,我还停留在下午的过敏中,感觉问题不大,当时眼睛旁边有点痒我还挠了挠,再一看胳膊。我去,也有一片一片的红,我小伙伴说你一会看能不能消,要不去诊所看下之类的。
我以前没有过敏过,所以感觉应该过一会就会消退了,问题应该不大。
但是吃完后一回去照进去,我自己都吓到了,整个脖子通红一片,还有嘴旁边也都红的,刚挠的眼睛周边也红了,胳膊的红色还很明显,我开始有点害怕了,主要是还痒。我想着我先去冲个澡看下会不会好些,结果冲完澡后发现并没有消退,还有加重的趋势,我更害怕了。
然后想想还是去医院保险些,毕竟小命要紧呀!
已经10点多了,跑到医院去挂了急诊,然后医生看了一下,问了一下病因,就说打针挂点滴会好快一些。我当时之一反应是:啊!还要打针。我已经多少年没有打针了,就问可不可能吃些药就好之类的。最终还是打针挂点滴了。
不过打针挂点滴后,效果果然很好,挂点滴时明显感觉没有那么痒了,红色也慢慢消退了一些!
打完点滴回来已经将近12点了。
野外驻训患过敏性皮肤病怎么办?听听军医怎么说野外驻训,当心过敏性皮肤病
■陈奇权
姜晨 绘
夏季野外驻训,官兵在野外环境下长时间训练和生活,可能会出现一些皮肤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过敏性皮肤病。
过敏性皮肤病是一大类皮肤疾病的统称,其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常伴有明显的皮损表现和剧烈不适,如瘙痒、刺痛、烧灼等。
过敏性皮肤病的出现与外界过敏原 *** 有关。野外环境中的昆虫较多,如果官兵不慎被昆虫叮咬或直接接触某些昆虫,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如虫咬性皮炎、急性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虫咬性皮炎主要表现为被叮咬部位出现红肿、风团(隆起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水肿性斑块),往往伴有明显瘙痒或轻度的麻木、刺痛。急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大片分布的风团,伴有明显瘙痒,一般可在24小时内消退,有时会反复出现。丘疹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黄豆至硬币大小的丘疹和凸起的红色风团,伴有明显瘙痒,一般不会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血管性水肿主要表现为眼睑、嘴唇、手指、手掌、手背或足背等部位持续肿胀,伴有瘙痒或刺痛,通常2~3天后会自行消退。
在海边驻训的战友还可能因接触海洋生物引起皮肤过敏。这其中,最常见的是海胆皮炎,即皮肤被海胆刺伤后出现的急性皮炎反应,一般表现为局部水肿性红斑、刺痛、瘙痒。一些植物也可能引起过敏性皮肤病。腰果树、芒果树和坚果树等漆树科植物会分泌漆树酸,其中含有的漆酚容易使人出现接触性皮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或全身多处出现密集颗粒疹子,且伴有剧烈瘙痒。
除外界过敏原的 *** 外,夏季高温潮湿的气候特点也会引发一些过敏性皮肤病,如夏季皮炎和痱子。夏季皮炎是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引起的季节性皮肤病,一般会在四肢,尤其是小腿前方,出现瘙痒明显的红斑、丘疹和水疱。痱子是汗液诱发的过敏性皮肤病,全身各个部位都可能出现。夏季天气炎热,官兵进行高强度训练时会大量出汗,可能导致汗孔堵塞,汗液在汗管内蓄积,从而诱发急性皮肤炎症反应。其主要表现为芝麻大小的小水疱密集片状分布,伴有刺痛、瘙痒等不适。
过敏性皮肤病处置不当或处置不及时,可能使症状加重。少部分高敏体质的人还可能发展为全身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战友们在野外训练时出现过敏性皮肤病,要在准确辨识的基础上对症处理。
虫咬性皮炎、漆树皮炎、夏季皮炎、痱子一般都有红斑、瘙痒症状,可以局部涂抹对症止痒和抗炎的药物,如复方薄荷脑软膏、 *** 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激素类药膏。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风油精或新鲜薄荷叶涂抹瘙痒处,能起到较好的止痒效果。如果患有丘疹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全身泛发且瘙痒明显的痱子、泛发的夏季皮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如果发现战友除皮肤过敏外,还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等症状,很可能是过敏性休克,应及时通知军医或卫生员进行紧急抢救。紧急抢救的步骤如下:肌肉注射0.5mg肾上腺素,必要时重复给药;检查气道,如果出现气道阻塞,要进行紧急插管或气管切开,在气道通畅的前提下充分给氧;给予肌肉注射或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系统抗过敏治疗。抢救成功后,应及时将患者送至有监测条件的地方,如野战医院或上级救治机构,进行后续治疗和监测。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规避过敏性皮肤病发生。野外驻训期间,战友们可以在宿营地使用蚊香或喷洒含扑灭司林成分的杀虫制剂,驱赶各类昆虫。个人可以选购含驱蚊成分(如避蚊胺)的驱蚊产品,对昆虫也有一定的驱离作用。出现过因虫咬引起全身过敏反应的战友,可以随身携带些口服抗组胺药和止痒抗炎药膏,出现皮肤过敏症状时及时用药。在植被丰富的地方训练时,要做好全身遮盖防护,扎紧裤口、领口和袖口,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训练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汗液及粘附在皮肤上的污染物;清洁后,在小腿前侧适当涂抹身体乳,可有效预防夏季皮炎发生。战友们在野外训练期间,还可以通过凉水冲洗的方式给皮肤适当降温,保持皮肤清爽状态,预防痱子发生。
(作者单位:陆军军医大学之一附属医院)
(本文刊于《 *** 报》2022年7月24日第7版)
来源: 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