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煮鸡蛋是什么意思,三月三煮鸡蛋是什么风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1 0
你知道农村说的“三月三煮鸡蛋”还是情人节?这是怎么回事儿?

导读:【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小伊】明天就是农历的三月三了,小伊的对象问我:“你知道明天是情人节嘛?”“我知道明天是三月三,煮鸡蛋吃。”“那你明天去吃鸡蛋吧!”小伊后来查了一下,三月三这天不同民族的风俗还真是不一样,来一起看一下三月三都是那些节日吧!

三月三煮鸡蛋是什么意思,三月三煮鸡蛋是什么风俗-第1张图片-

一、三月三,煮鸡蛋

“三月三,煮鸡蛋”是农村的一句俗语,这句话的传说有多个不同的版本,经常为人所接受的有两个版本:

  • (1)相传古代楚地的人们经常头痛,神农在三月三这一天路过楚地,见自己的子民疼痛难忍,便就地取材找来了地菜(荠菜),和鸡蛋一起煮,人们吃完之后就都好了。后来人们就在每年三月三这一天用荠菜煮鸡蛋,吃了的人可以一年不头痛。
  • (2)也有人说是神医华佗,在三月三路过农村,碰见一个田间老头,坐在树下头痛 *** 。当即取来荠菜和鸡蛋煮水,让老人服下。老人自此以后头痛再没有出现过,眼也不花了。人们自此以后便在三月三这天用荠菜煮鸡蛋,希望自己身体健康。

神医华佗

虽然是故事传说,但也不是毫无根据,荠菜是药食同源的一种植物。作为食材是一种珍贵的野菜,含有多种维生素,也可以做粥、炒菜、凉拌等多种做法,其中的荠菜糊也被称为是“百岁羹”。作为药材,对夜盲症以及白内障等眼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具有降血糖、降血压的作用。明天就是三月三了,你知道怎么用荠菜煮鸡蛋吗?

  • (1)先把鸡蛋洗净,放在冷水的锅里,用大火煮沸后改为中火,煮6分钟左右,捞出鸡蛋静置。在不热的时候敲出裂纹。这一步不能把鸡蛋放入热水,容易碎。也不用把蛋壳敲碎,有裂纹即可。
  • (2)把荠菜洗干净,铺在锅底一层,然后把煮熟的鸡蛋放在荠菜上;在鸡蛋上铺上荠菜,倒入冷水,放入姜片。大火烧至水快要开的时候,把火调小,煮十分钟左右。这一步不要用大火一直煮,会破坏荠菜中的营养成分。
  • (3)放入红枣,依据自己的口味儿,放入一定量的白糖,共同煮6分钟,关火静置就可以了。这一步不能把红枣放入过早,时间长了红枣就烂了,多泡一会儿,可以让荠菜的营养成分渗透到鸡蛋里。

荠菜煮鸡蛋

二、三月三是黎族的爱情节

农历三月三这一天是黎族的爱情节,相传在远古时候,黎族的聚居区昌化江畔发生了一次洪灾,动物和人都死了很多,只剩下天妃和南音两个人,他们是兄妹。他们两个长大后,就约定去不同的方向寻找伴侣,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在一个地方见面。但是几年过去了,两个人都是无功而返,妹妹就用植物染了自己的头发,用竹签划伤自己的脸,这样哥哥就认不出来自己。在那年的农历三月三,两个人见面后结为夫妻。

自此以后过着生儿育女、男耕女织的生活,人类得以繁衍。黎族也在这一天定为“爱情节”,来纪念他们。黎族人民在三月三这一天,带着做的糕点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五指山一带。小伙子打鱼狩猎,女孩子们烧火做饭,把食物放在天妃和南音石像的山洞,祭奠先人。晚上他们也会围着篝火,尽情的载歌载舞,对心仪的对象互诉衷肠。

黎族竹竿舞

三、三月三,拜轩辕

我们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黄二帝中的皇帝就是轩辕。相传轩辕的诞辰是三月三,农村有句俗话这样说“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拜轩辕。”依据民间故事传说,皇帝一出生便非常聪明,没几天机会讲话,15岁就无所不通。由于神农治理的后期社会混乱,轩辕就一统中原,并将神农的农业继承并发扬光大。他对爱惜自己的子民,所以也被称为“中华始祖”

河南新郑作为黄帝故里,在每年三月三都会有拜祖大典,海内外数万人聚在一起,共同拜谒“黄帝轩辕”,为自己为国家祈福。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取消了新郑拜祖大典的现场仪式,改为线上拜轩辕,也是开创了与众不同的形式。

皇帝轩辕

结语:小伊认为:不论是三月三煮鸡蛋、爱情节还是三月三拜轩辕,都寄托着人们对祖先的哀思,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很多人不能拜轩辕、不能聚在一起载歌载舞,但是相信不久的将来就是春天,我们美好的生活一样会到来。

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还有其他的一些民俗活动,比如壮族的“五色糯米饭”,寓意着“五福临门,五谷丰登”。还有一些民族有一些自己的活动,欢迎留言分享。

【我是农村土生土长的伊人间,喜欢的话就关注一下吧!本文为作者原创,在今日头条首发,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每年三月三,不管有钱没钱,记得用它给家人煮鸡蛋,吃了身体健康

每年三月三,不管有钱没钱,记得用它给家人煮鸡蛋,吃了身体健康。明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的上巳节,也是壮族、苗族、瑶族、黎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在三月三这天,很多南方地区会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比如广西、海南等,人们会举行抢花炮,对歌、抢绣球、打铜鼓、对彩蛋等活动,热闹极了。三月三除了要举办隆重的活动,像广西地区也会自己 *** 五色糯米饭来吃,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满。

三月三这天除了少数民族要举办隆重的活动,对于汉族人们也是很重要的。三月三是传说中轩辕皇帝的生日,民间一直流行“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同时三月初三还是王母娘娘邀请各路神仙,举办蟠桃盛宴的日子。

在很多地方流行着三月三用地菜煮鸡蛋的说法,地菜就是荠菜,是春天比较常见的野菜,小时候家乡的山脚下长满了荠菜,家里的老人经常挖一些回家做汤或者包饺子吃,味道十分鲜美。

荠菜虽然十分常见,但其实它是一种中药,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消水肿,止血等功效。它的功能在许多中药典籍中都有所记载。在南方地区一般三四月份荠菜就已经遍地都是了,而北方地区要等到五六月份。

3月3煮鸡蛋来源于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据说有一次他到城外去采药,然后遇到一个患者头疼,非常的痛苦,华佗从地里挖了一把荠菜,和鸡蛋一起煮汁,给患者吃了。结果吃完之后患者头就不痛了,从此以后荠菜煮鸡蛋就成了缓解头痛的偏方被流传出去。

荠菜最常见的吃法就是包饺子,但是包饺子一般都用新鲜翠绿的嫩叶,煮鸡蛋更好用开了花的荠菜,也就是荠菜花,荠菜花一般是比较老的荠菜,春末夏初,人们容易头疼或者腰腿疼,三月三开始,用荠菜花煮鸡蛋吃,吃几顿头就不疼了。

【荠菜花煮鸡蛋的做法】

1、采摘新鲜的荠菜,一般市场少有卖荠菜的,都是顺手在路边采几棵。

2、将根部的泥沙清洗干净,摘掉干枯发黄的叶子,注意荠菜的根部不要去掉,留着作用会更强。

3、把荠菜放入锅里,加入冷水没过荠菜,锅里不要有油。

4、把鸡蛋放入荠菜和冷水锅里,然后中大火把水烧开,接着煮8分钟左右,让鸡蛋清彻底凝固,用勺子把鸡蛋敲一些缝隙,方便入味。

5、最后加入一些盐,让鸡蛋在荠菜水中浸泡一夜再吃,这样更加入味。

南京人的三月三 有吃荠菜花煮鸡蛋的传统习俗?

小时候,听我外婆讲关于三月三的说法,那是一套一套的,首先是“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这个传统习俗我们家是一直保持到现在。以前外婆家门前有块空地,她会自己开荒种点蔬菜,荠菜属于野生易活的品种,所以每年到春天,菜地周围野生的荠菜开出白色的小花,等到三月三那天,我外婆就摘一把荠菜花,煮上一大锅鸡蛋分给小娃们吃,并告诉我们这样可以预防感冒,强健身体。鸡蛋壳被荠菜花的汁水染成了淡淡的浅绿色,剥掉蛋壳咬一口,有天然的清香味道。

还有“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那个时候外婆教了我一首儿歌,“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虽然小时候搞不清具体意思,但是晓得三月三摘朵荠菜花,就能有好运气呢。那个年代感觉三月三跟过节似的,可以吃煮鸡蛋,有时候我会打着摘荠菜花的旗号,和邻居小伙伴在门口的空地上瞎疯。你追我赶,跑得满头大汗,热得厉害了,就跑回外婆家,大口喝水,脱衣服,这时候外婆就会说,“我的小乖乖,你阿晓得,三月三,冻得把眼翻,赶快穿起来,小心感冒哦!”我会现学现卖,“吃了荠菜花煮鸡蛋就没得事了,我多吃几个蛋。”

现在想起来,三月三,在南京人的心目中地位还是蛮高的,如今每到三月三,菜场还会有荠菜花卖,五毛钱一小把,买一把回家煮鸡蛋吃,讨个吉利。

三月三吃鸡蛋的由来 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寓意出处

今天是农历三月三,在一些地方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还有“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相关谚语,那么,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有什么说法寓意?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有什么说法寓意

今天农历“三月三”,民间有吃地菜煮鸡蛋习俗。地菜即荠菜,谐音"聚财",被誉为"菜中甘草",荠菜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也特别高。荠菜富含蛋白质、粗纤维、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B2、B6、C等营养物质,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民间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的说法。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习俗是怎么来的

每年到了三月三,壮族的青年男女会聚集在街头欢歌、或者是汇聚在江边饮宴。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

除了重要的传统习惯之外,三月三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习俗,叫做“三月三荠菜煮鸡蛋”,荠菜也被俗称地菜,农村俗语把三月三吃荠菜叫做:地菜煮鸡蛋,吃了石头都踩烂,意思是在三月三吃了荠菜煮鸡蛋之后,身体会愈发的强壮,强壮的能把石头都踩烂。

据说在三国时期,由于连年的战乱纷争,百姓过的是民不聊生,生病也就成为常态。有一天华佗路过一个村庄,这个村庄由于连年战火,百姓都莫名其妙地生了一种头疼病,无论吃什么药也不见效。华佗见状安排大家在地里采集了一种野菜,将其和鸡蛋煮熟了一起吃,说来也怪,吃了这种野菜煮鸡蛋之后,村民的头疼病居然都好了。这种野菜就是荠菜,而且华佗来的这一天恰好是农历的三月初三,所以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就保留到了今天。

荠菜营养丰富。而且还有很高的药效,使用荠菜要采集春季刚刚冒出地面鲜嫩的荠菜,这样的荠菜不但口感好,而且蕴含了一个冬季的营养成分,吃起来对于身体更为有益。

荠菜煮鸡蛋的做法:

一、将新鲜的鸡蛋洗净放入锅中煮熟,煮熟的鸡蛋用冷水淋一下,把鸡蛋敲出裂纹;

二、在锅的底部放上一层荠菜,把荠菜弯成鸟窝的形状,然后再上面放上敲出裂纹的鸡蛋,上面再铺一层荠菜;

三、放入水,开火煮熟后食用。还可以放入一点红枣、枸杞、莲子、桂圆等物品增加口感。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不能放盐,据说放盐煮蛋就会让营养成分流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来源:八宝网

每年农历“三月三”,壮族同胞通常会 *** 什么特色美食庆祝?蚂蚁庄园4.14今日答案

壮族三月三的美食会做什么?在支付宝蚂蚁庄园每日一题中,2021年4月14日的问题是问每年农历“三月三”,壮族同胞通常会 *** 什么特色美食庆祝?壮族三月三美食有哪些?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选项:五色糯米饭、粽子

答案:五色糯米饭

解析

在三月三这一天,壮族同胞会 *** 很多特色美食,例如乌米饭、蕉叶糍、艾叶糍、蒿子粑、荠菜煮鸡蛋、鸡屎藤面 、五色糯米饭等。

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南宁、柳州、百色、河池、崇左、来宾、钦州、防城港等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一些汉族地区,家家户户都会 *** 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杀鸡宰鸭,喝酒庆贺,甚至比过春节还隆重。

三月三这一天也被称为“上巳节”,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壮族美食介绍

1、乌米饭

三月三煮乌米饭吃,是壮族的一个传统习俗,在山上摘下枫叶回来熬成紫乌黑色的水,然后放糯米进去泡染,至煮熟成乌色的糯米饭,三月三的前后几天,家家户户都飘香着枫叶糯米饭的清香味。

2、蕉叶糍

蕉叶糍是三月三的传统美食之一,蕉叶糍是用糯米做成,吃起来有芭蕉叶的香味,糯米也非常的可口。

3、艾叶糍

清明前后是艾叶生长的最茂盛的时候,由于三月三和清明接近,所以艾叶糍粑就成了三月三的主要传统美食之一,艾叶有着独特的清香味,做出来的艾叶糍很受当地人喜爱。

4、蒿子粑

三月三必吃蒿子粑。传说“蒿子粑能粑魂”,可以驱邪避灾,也许是人们对一种善良愿望的表达吧。所以那天家家户户必吃蒿子粑,即使自家没做,也会有亲朋好友互相传送。

5、荠菜煮鸡蛋

壮族人三月三会用荠菜煮鸡蛋吃,相传,这天吃这美食一年就不会头疼的说法。

6、鸡屎藤面

在合浦三月三节吃鸡屎藤籺是一种习俗,根据北海市的市志记载,每逢三月三,不论城乡,采摘一种有臭味名为鸡矢藤的藤本植物叶绞汁,和米粉作条状煮糖水,谓之鸡矢藤俺。全家进食,相沿成习,云能驱邪,实略有驱蛔虫之效。另以一种名为三叉斧的野生灌木与鸡矢藤一束同栓于门上,亦云辟邪。

7、五色糯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三或清明节,壮族人家家户户都蒸五色糯米饭过节。五色糯米饭,因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壮族人把五色糯米饭看做是"吉祥如意"和"五谷丰登"的象征,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绝佳美食,也是用来祭扫先祖的供品之一。

以上就是每年农历“三月三”,壮族同胞通常会 *** 什么特色美食庆祝的全部内容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来源:卡饭网

三月初三到了,为何这天要用地菜煮鸡蛋吃?如何 *** 地菜煮鸡蛋?

摘要:今天三月初三,是啥节日?为何3月3日要用地菜煮鸡蛋吃?答案来了

文/农夫也疯狂

大清早刚起床,打开手机发现朋友圈都被“三月初三地菜煮鸡蛋”这样的消息刷频了。有些说一会要去山里采摘地菜,有些则是向亲朋好友求购土鸡蛋的,还有些年轻人则在好奇: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为何要用地菜煮鸡蛋呢?笔者刚把这个事情和媳妇分享,一旁的大女儿就来了一句:到底什么是地菜呢?相信不少网友们也有这些方面的疑惑,今天笔者就和大家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今天是3月26日,农历三月初三。在古代的时候,农历三月初三又被称之为“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在民间一直有着“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而对于壮族人民来说,三月三还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这是壮族的古老情人节。而在江南一带,一直流传着 “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俗语,它的意思并不是在这一天要用地菜煮鸡蛋吃,而是在三月三前后一周,都可享用“地菜煮鸡蛋”。

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了,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盛行了。民间传说在楚地,每年都有很多的老百姓因为风吹雨打的缘故,所以都患上了头痛的毛病。而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神农路过云梦泽(今湖北孝感一带),看到了老百姓们一个个头疼难耐,于是他就在野外寻来了地菜,把它和鸡蛋一起煮熟了给老百姓吃。而吃了地菜煮的鸡蛋之后,这些老百姓的头疼毛病就治愈了。于是在民间就有“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那何为“地菜”呢?

对于地菜,这是南方地区一种十分常见的野菜,大多数地方叫它荠菜,也有些地方叫它护护生草、鸡心菜等,它是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一般是生长在田野、路边、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近年来也有些地方的农民专门种植荠菜,因为它不仅可以当野菜食用,而且营养价值还很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民间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民间对于荠菜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中医上认为荠菜性味甘、凉,入肝、脾、肺经,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而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荠菜的营养确实很丰富,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C等成分,尤其是胡萝卜素的含量很高,对于治疗干眼病、夜盲症等有很好的效果,另外荠菜中还富含了多达11种氨基酸,适量食用对人的身体是大有益处的。当然了,地菜煮鸡蛋并没有民间传说的那么神奇,而在过去之所以很多人有头痛脑混的毛病,主要是因为营养不良所致,而吃了用荠菜煮的鸡蛋以后,及时给身体补充了营养,自然对病状也就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了。那么地菜如何煮鸡蛋呢?

地菜煮鸡蛋看似简单,但是其中也是讲究的。先把新鲜的鸡蛋放在锅中煮熟了,然后用筷子敲出一条裂缝,然后再在锅底放一些荠菜,之后把敲有裂缝的鸡蛋放在荠菜上面,最后在鸡蛋上面在放一层荠菜。加入适量的水开始煮,等到水开了以后就可以食用了。需要注意,荠菜煮鸡蛋是先煮鸡蛋,再放荠菜,然后在一起煮。而且切不可加盐的,不然药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如果有条件,放几个红枣效果就更好了。又到了一年三月初三,记得去挖点荠菜回来煮鸡蛋哦!


又到一年三月三地菜煮鸡蛋 其中缘由你知道吗

00:00

农历三月初三,草长莺飞,柳绿花繁。民间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地菜也就是荠菜,又名的花子。《本草纲目》载:佛家常以荠菜作挑灯杖,据说夏日可驱除蚊虫,故荠菜又名护生草。这种野草也是一种大家所喜爱的野菜,在农村的三月初三,大家会去农村的野外采挖荠菜,要把荠菜白白的根茎也一起挖出来,整株的食用,才具有应有的效果,其实这样的习惯,主要是因为荠菜整株使用,配合鸡蛋一起煮,在干燥的春季食用,益处很多。

荠菜煮鸡蛋。梁大晶/摄

阳春三月,天气依然是冷暖不定,而且极其引发瘟情,也会让人昏昏欲睡、浑身乏力,也被叫做春乏秋困。春季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也是一样,刚从漫长的冬季熬过来之后,也需要进行营养的补充,和内在的调理,而荠菜就具有这样的用途,荠菜、红枣、大姜煮鸡蛋,鸡蛋也能够吸收这些养分,加上鸡蛋原本就是营养成分极高的蛋白质食品,在三月三这天吃了之后,益处多多。

荠菜老了、开花之后,就失去了食用的价值。农历的二月底、三月初,荠菜正值采挖的好季节,也是营养成分和口感更佳的时候,采摘时间过早,材质太嫩而且茎叶稀少,采挖太晚,就会因为植株生长变老,开花之后失去了营养价值,口感也会变得不再那么的鲜嫩。所以三月初是一个很适宜的日子,在很多地区流行吃煮鸡蛋。

相传在古代,春季的二月底和三月初,人们因为天气变化无常、气温冷暖不定,风吹雨打,形成了一种很常见的头痛病。在三月初三的时候,神农远游经过云梦泽(今湖北孝感),看到了乡民门头疼难耐,他便找来了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食用。当人们吃了地菜煮鸡蛋之后,头不痛了,所以“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到了现在。

吃了荠菜煮鸡蛋,头不晕腰不疼。梁大晶/摄

民间习俗大多都有一定的来历和寓意,也有很多是跟季节、节日相关。今天三月初三,你那里流行吃鸡蛋吗?

综合:百度百科、新浪微博

文案/剪辑:吴思静

荠菜煮蛋送到居民手上,这些小区“三月三”过得很温暖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3日讯(记者冷靖华 通讯员查小兰)“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4月3日,农历“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传统习俗又到了,长江日报记者探访武汉多个小区发现,物业人员自己采摘荠菜煮好鸡蛋送给居民,也有的在煮好的鸡蛋上绘制创意卡通画送给居民,让这个传统习俗过得有新意、有暖意。

管家自摘荠菜煮蛋送居民

早上7点多,在东西湖区金银湖1号院小区,物业管家们开始在小区人行出入口发放荠菜花煮鸡蛋,热气腾腾的鸡蛋装在卡通图案的小袋子里,2个一份,路过的业主都能免费领取。

“好香的鸡蛋啊,谢谢阿姨!”一个小名叫橙橙的小朋友,正准备和爸爸妈妈出去踏青,孩子接过鸡蛋就立马剥开大口吃起来。

“看着他们吃得香,我们采摘就值了!”物业管家经理左蕾介绍,4月1日下午,左蕾和六七名物业同事前往府河边等好几个地方采摘野生荠菜,“太受居民欢迎了,今天早上2个小时左右的工夫,出入口大约发放了150余份。”

物业管家在郊野为居民挖荠菜。长江日报记者冷靖华 摄

下午,左蕾和同事又挨家挨户,将新鲜的荠菜花和鸡蛋给独居老人及特殊群体送上了门。

70多岁的老居民尹玉兰介绍,“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是传统习俗,这样吃有健脾、利水、降压的功效,全家都喜欢吃,“物业直接送到了家里,一家人都很开心。”

物业管家把自己摘的荠菜包装成花束送给居民煮蛋吃。长江日报记者冷靖华 摄

荠菜花煮的鸡蛋成了“创意绘画蛋”

同样是农历“三月三”,东西湖区熙岸小区的居民却过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物业人员在煮熟的鸡蛋上画上节令彩绘。长江日报记者冷靖华 摄

一大清早,物业管家柯木青和刘海瑛用荠菜花煮好了鸡蛋。他们从网上找来“三月三”相关的图样,用了整整3个多小时,巧手涂鸦,让60多个鸡蛋穿上各具创意的“花衣”,有太阳、花朵、荠菜、卡通人物等各色样式,看起来十分讨巧可爱。

物业工作人员将煮好的荠菜鸡蛋包装好准备送给居民。长江日报记者冷靖华 摄

中午,这些创意鸡蛋被陆续送到了线上报名的33户居民家中。杨丽阿姨如愿领到了管家送上门的创意蛋,“画得太好看,都不忍心吃了。”

“让居民在传统习俗活动里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才能增强小区的管理凝聚力。”小区物业管理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三月三”期间,他们小区都会开展送荠菜花煮鸡蛋的活动。

【编辑:侯方隅】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来自春天的味道你不尝尝?

孙子拿着荠菜,爷爷提着鸡蛋。图/牛眼看麻阳

一手拎着鸡蛋一手拿荠菜。图/牛眼看麻阳

荠菜煮鸡蛋。图/牛眼看麻阳

小朋友吃鸡蛋。图/牛眼看麻阳

今天是阴历三月初三,麻阳苗族有用荠菜煮鸡蛋的习俗。一大早,苗族村民就到田间地头扯荠菜,然后洗净,煮鸡蛋吃。也有村民挑着一担担荠菜去城里卖,两块钱一把荠菜,一担可以卖几十块钱。据说,用荠菜煮的鸡蛋可以驱春瘟,治头痛病。我不知道真假,反正年年的三月初三,我们都要煮鸡蛋吃。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除了重要的传统习惯之外,三月三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习俗,叫做“三月三荠菜煮鸡蛋”,荠菜也被俗称地菜,农村俗语把三月三吃荠菜叫做:地菜煮鸡蛋,吃了石头都踩烂,意思是在三月三吃了荠菜煮鸡蛋之后,身体会愈发的强壮,强壮的能把石头都踩烂。

三月三,居民免费领取地菜花煮鸡蛋

做一个优秀的贡献宅【三月三,居民免费领取地菜花煮鸡蛋】26日,农历三月初三, 晋合金桥世家小区一居民为全小区2000多户购买地菜花,居民们高兴地前来领取地菜花煮鸡蛋用。地菜,一名荠菜,又名地花子。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打,头痛病很常见。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今孝感),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充饥,吃了以后,头不痛了。楚地“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记者杨涛 摄影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标签: 三月 鸡蛋 什么 风俗 意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