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北方吃什么传统食物,立夏北方吃什么传统食物-问答-

立夏北方吃什么传统食物,立夏北方吃什么传统食物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38 0
节气立夏: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今天,我们迎来了节气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遵生八笺》有云:“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孟夏”即为夏季的之一个月,这一时节气温攀升,草木繁茂。

据《逸周书·时讯解》记载,立夏分为三候:“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立夏节气,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为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送春迎夏: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

立夏节气,正值春末夏初之时。芳菲将尽虽会引起文人墨客的“伤春”情思,但夏季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草树青翠欲滴,田野庄稼抽穗,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往往能冲淡诗人的愁绪。

刘禹锡在《初夏曲三首·其二》中写道:“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巢禽命子戏,园果坠枝斜。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春天繁花已谢,果实坠于枝头,却仍有蝴蝶于花丛中流连,想在“晚花”中寻觅春天,殊不知夏天已悄然开始。

韦应物的《立夏日忆京师诸弟》亦有云:“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春天刚过去,人们还在怀念往昔。但此时绿树成荫、浮云蔽顶,初夏的景色已跃然眼前。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中,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意象来表现初夏的时令特点,清新闲适又富于童趣,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出来。

农事渐忙:四月闲人少,采桑又插田

立夏之后,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在北方,立夏期间正是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的时候,夏收作物的年景基本已经定局,因此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翁卷在诗《乡村四月》中有云:“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作者不正面说人太忙,而是说闲人少,在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中保留了一份从容恬静。

苏轼曾在《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的上阕中写到了初夏时节的农村生活:“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檾,通“苘”,俗称青麻。“层层”二字可见麻叶的繁茂,“一村香”则仿佛让人闻到浓郁芬芳。循着香气望去,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轻声欢笑,场景逼真,富有意趣。

“食俗”丰富:炎炎夏日长,启冰见三新

立夏时节,与“吃”有关的习俗很多。立夏日的传统是要“见三新”,“三新”一般指新鲜的食物,安徽用嫩蚕豆或豌豆和鲜笋、肉煮糯米饭吃;扬州人吃樱桃、青蚕豆、蒜苗、苋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江南许多地区也有类似习俗,但版本略有不同——无锡人偏爱黄瓜和杏子,常州人对刀鱼和鲥鱼情有独钟,苏州人则把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纳入菜单。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冷饮也越来越受欢迎。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声磕磕,曰冰盏。”清代《春明岁时琐记》也有记载:“(立夏日)市中敲铜盏卖梅汤者,与卖西瓜者铿聒远近。”

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体重。清人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写道:“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在浙江嵊州,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个凳子,大家轮流坐在凳子上称重。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比如在称老人时就会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这寄托着人们平安度过炎夏的心愿。

来源:人民网

南北方人对立夏饮食的差异怎么会这么大

南北方人对立夏的饮食差异非常的大,北方人多以面食为主,南方人多一米饭类和豆类为主。

北方人:1面条


立夏吃面条是北方人的传统之一,这个习俗起源于晋朝时期,那时候,老祖宗们从北方迁移到南方,心存感激,为了纪念北方麦子收获的心情,同时也寓意着第二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后代们带来好运。

小麦是我国北方普遍种植的农作物,立夏时节,正好赶上小麦上长,农民心情愉悦。所以到了立夏,北方人普遍吃面条,同时也寓意着丰收。

做法:300克面粉加半勺盐,水不要放太多,让面稍微硬一点儿,吃的时候有嚼劲,面和好后,醒发半个小时,把醒好的面条搓得越细越好备用。起锅烧水,水开后下入面条,撒上葱花,加点儿盐就可以了。

2夏饼



立夏吃夏饼也是北方人的传统习俗,立夏那天,也意味着夏天的之一天到了,同时也正赶上了韭菜生长的时期,为了庆祝这一天,北方人通常也会包韭菜馅的馅饼,那一天叫夏饼,意思是不瘦夏,健健康康的意思。其实这么寓意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韭菜中还有维生素,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有杀菌的作用。

做法:500克面粉,韭菜切成沫,三个鸡蛋打散,葱姜蒜切沫,盐,13香,生抽,蚝油,鸡精调馅。用温水和面,和20分钟左右,放在温度高一点儿的地方醒发20分钟,待醒发好的面比原来大一倍就可以了,把揉好的面搓成长条状,捏成一段一段的剂子,用擀面杖擀成面皮,面皮上刷油,把适量的韭菜馅放在面皮上像包包子一样捏褶,最后擀平就可以了,最后拿电饼铛两面各烙一分多钟就可以了。


南方人:1绿豆汤



南方人立夏那天的传统食物是绿豆汤,南北方气温差异非常的大,喝绿豆汤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人们中暑。做法:绿豆用水泡五小时,然后放入高压锅内,加适量的水,加适量的冰糖,待高压锅排气阀有响声之后继续等半小时关火。等到冷却后打开高压锅红绿豆已经开花儿了,用漏勺捞出来绿豆就可以了。

2立夏饭



立夏饭是赤豆、青豆、黑豆、黄豆、绿豆和大米一起煮成的五种颜色的饭,寓意是保佑家人们都健健康康,五谷丰登的意思

做法:首先将糯米侵泡两个小时左右,笋和豌豆切丁,肉切丁,热锅凉油,下肉丁,待肉丁变色后放入笋丁和豌豆丁继续翻炒,等到笋丁断生之后放入糯米,少放一点儿盐,继续翻炒至成熟,出锅。

立夏|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和食材选择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正式开始。中国南北方在饮食习惯和食材选择上有一些不同,尤其是在夏季。

在北方,立夏意味着夏季的正式开始,气温逐渐升高,炎热的天气将持续数月。由于北方气候较为干燥,因此夏季的蔬菜水果比较多,比如西红柿、黄瓜、茄子、瓠子等。也有许多适合夏季消暑的食物,如凉皮、绿豆汤、酸梅汤等。在北方一些城市如北京、天津等地,夏季还有独特的小吃,如涮羊肉、爆肚、大骨头等。

而在南方,立夏意味着梅雨季节的到来,气温虽然上升,但多雨的天气也给夏季带来了一些凉意。南方气候湿润,夏季水果热带水果较多,如芒果、荔枝、火龙果等,蔬菜也更加多样化,如空心菜、茭白等。美食如南京的金陵鸭、杭州的西湖醋鱼、广东的烧腊等,这些食物更加注重清爽和口感的变化。也有许多消暑的特色食品,如珍珠奶茶、椰汁糕等。

北方夏季注重清爽解暑,南方则更注重口感和口味的变化。

立夏北方吃什么传统食物,立夏北方吃什么传统食物-第1张图片-

  1. 食材选择:南方的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因此南方人更喜欢吃一些清爽的食物,如凉拌菜、清炒蔬菜、水果等。而北方的夏季则干燥,人们更倾向于吃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黄瓜、西瓜、葡萄、荔枝、绿豆等。
  2. 烹饪方式:南方的烹饪方式以清蒸、炒、拌为主,北方则更倾向于烤、煮、炖等烹饪方式,因为北方夏季多风沙、干燥,烤肉等烹饪方式更容易保持食物的湿润度。
  3. 饮品选择:南方人更喜欢喝茶、冷饮、果汁等凉爽的饮品,而北方人则更爱喝冰啤酒、冰水等消暑的饮品。
  4. 点心选择:南方人喜欢吃一些清凉的点心,如凉皮、凉粉、糖水等,北方人则更爱吃一些鲜肉包子、烤饼、羊肉串等。

南北方在夏季的饮食习惯和食材选择上有所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如都偏爱清淡、凉爽的食物和饮品。

除了气候差异,饮食文化和口味也存在着差异。

南方城市的饮食文化通常注重细节,比如烹饪技巧、调料和配料的搭配,重视口感的多样性,同时注重色香味俱全,讲究菜品的外形和摆盘艺术。南方的美食通常呈现出甜、酸、辣、咸、香的味道,特别是甜味在南方更为常见。美食种类也更加繁多,包括小吃、面点、海鲜、水果等等。

北方城市的饮食文化则注重口感的清新和营养的丰富,多数人认为北方美食的口感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清淡而不失美味,重视荤素搭配和口感的协调。美食种类也比较丰富,包括饺子、面条、烤肉等等。

南方城市的饮食文化更为细腻、多样化,而北方城市的饮食文化则为清淡、营养丰富。

  1. 北方:在北方,人们通常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凉拌黄瓜、葱油拌豆腐、绿豆汤等。此外,北方还有一种叫做“过水面条”,是将面条放入开水中焯烫后,加上酱油、香醋等调料拌匀,吃起来清凉爽口,非常适合夏季食用。
  2. 南方:在南方,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人们通常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荷叶饭、苦瓜炒蛋、绿豆汤等。此外,南方的水果种类也比北方更加丰富,如荔枝、芒果、龙眼等,都是夏季必吃的水果。

二十四节气 | 立夏:斗指东南,夏日初始

维为立夏


斗指东南


立夏,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夏,在《尔雅》中被称呼为“长赢”,赢取其盈满,有盈余之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


夏三候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说的是这一节气中可以听到蝼蛄在田间鸣叫(一说是蛙声),接着可以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藤蔓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三吃”

一、吃立夏蛋

古语有言:“立夏吃鸡蛋,石头踩得烂”,意思立夏的时候吃蛋,身体就会健壮如牛,把石头都给踩烂。、立夏吃蛋,寄寓着人们祈求夏日吉祥安康的美好愿望。

立夏时,人们还会进行斗蛋游戏。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

二、吃立夏面


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吃面条的传统,因为立夏是小麦成熟上市的时候,吃面为的是纪念北方麦收后的喜庆尝新,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吃立夏茶

古语云:“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缠”,意思是立夏酷暑炎热,人容易上火,情绪急躁,喝茶可以安然度过酷暑。

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不仅能够生津止渴,而且还能够缓解热气,从而使得身体打起精神。


立夏养生

起居养生:

适当添衣,

“晚睡早起”

立夏时节,虽说夏季到来了,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昼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

另外,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不要熬夜。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运动养生:

适当运动

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可以适当运动锻炼,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饮食养生:

清淡低脂饮食

进入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食欲也很容易受到影响。此时饮食也应当以低盐、低脂、易消化及清淡饮食为主,多吃蔬果、粗粮;避免贪凉、不洁饮食及辛辣 *** 性食物,防止急性胃肠炎。

多吃牛奶、豆制品和鸡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可适当多吃酸味的食物如西红柿、草莓、葡萄、柠檬之类,可敛汗祛湿,防止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情志养生:

保持心境平和

立夏之后,气温升高,人们易出现烦躁不安,故此时养生首先要调养精神,保持心境平和。

平时可选择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休闲活动,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绵长夏日已至

愿你的生活也如夏日一样

热烈明艳,充满希望

24节气中为什么只有小满,没有大满?小满节气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文 | 读书君

二十四节气,仅有48个字,高度浓缩概括了一年中的气候、物候特点、现象,可见老祖宗的智慧,令人折服。

二十四节气分别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在二十四节气中,属于“小字辈”的有四个,分别是小满、小暑、小雪、小寒。认真观察,你会发现这其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24节气中,小暑之后有大暑,小雪之后有大雪,小寒之后有大寒,唯独小满之后,没有大满。

为何如此呢?

原来,这是一个充满了中国智慧的节气,古人的智慧,让人佩服,每一处设计都恰到好处,精妙无比!

01小满节气,大智慧

何谓小满?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有两层含义。

之一,和农候有关,夏熟小麦到了灌浆饱满的时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顾名思义,到了小满节气,天地气交,阳气丰盈,万物进入到旺盛的生长时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说的便是这个意思。此时北方夏熟作物小麦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是这时还没有完全成熟,故称“小满”。

第二,和降水有关,雨水渐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进入到小满时节,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南方地区雨水增多,降水频繁。随着雨水的不断积蓄,江河湖泊的水量渐渐涨起来,民间谚语说“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说得便是此意,雨水量大了,大河小溪都是满盈盈的状态,故称“小满”。

那么,为什么小满之后没有大满呢?主要还是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人认为,任何东西到了极限都是不好的,正所谓“物极必反”,过度的圆满也并不吉利,所谓“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而衰”,一切到了极致就会朝反方向转变,正所谓“反者,道之动也”。小满,欲满将满,刚刚好,这是更舒适的状态。

正如人生,哪有十全十美,顺心如意的事情,小满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处世之道,老话常说“莫扯满篷风,常留转身地,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亏……”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人生哲学道理。

小满之后,没有大满,取而代之的是“芒种”,这是古人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农耕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是在洞悉了世间万物生长之道,自然规律留下来的符合时宜、物候、时令特征最终创造出来的节气名称和顺序,是古人的智慧总结,既充满了自然道理,又蕴含了无尽的人生哲理。

小满意味着雨水的充沛,充盈,民间农谚常说“立夏小满正栽秧”,到了小满节气,南方降水量增大,雨水频繁,气候炎热,正是水稻栽插生长的好时节,所以小满也是农耕繁忙的时节,而小满后紧接着为芒种,为耕种忙碌的节气,可见老祖宗创造24节气,有多么考究。

02 小满有三候

中国古代将每个节气都分为三候,节气的当天叫“初候”,往后数五天为二候,再往后数五天称为三候,即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六节气为“一季”,四季春夏秋冬共二十四节气为一轮回,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年又一年。

古人将小满的三候分为:“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怎么理解呢?

①“一候苦菜秀”

小满节气,预示着麦子开始灌浆饱满,但是还未成熟,尚未能收割作为粮食。而此时已经走过了开春时节,去年秋冬储备的粮食基本上已经吃完,夏收的粮食又尚未能采摘。

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时代,由于物质匮乏,老百姓能够吃到的食物比较少,缺少粮食,人们往往只能采集野菜充饥。

“苦菜”是一种野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一种野菜之一。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记载:“采苦果苦,首阳之下”,可以看出,古人们很早就已经开始食用野菜。

野菜也分多种,为何选苦菜作为物候时令特征呢?这其中也蕴含了大讲究。

之一,在小满时节,苦菜正是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俗话说:“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说的便是春季之后,苦菜开始到处生长,田间地头都是它们的身影,到了小满时节,正是长势极好之时。

第二,夏之味,苦之味。《毛诗》曰:“谁谓荼苦?”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说的便是这个意思。

②“二候靡草死”

靡草,一种枝条纤细柔软的喜阴植物,到了小满节气,夏季到来,太阳过于盛热炙烤的时候,这种植物就只能在强烈的太阳光底下,开始逐渐枯萎,“不胜至阳而死”了。所以,靡草的枯死,也可以视为是小满节气阳气旺盛到来的重要标志。

③“三候麦秋至”

小满时节明明才进入夏季,为什么说小满“三候麦秋至”,古人为何将夏天麦收季称为“麦秋至”?关于这点,可以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找到解释”:“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对于大多数作物来说,开花结果的成熟季是在秋天,正所谓“十月金秋,瓜果飘香,硕果累累。”不过,对于夏熟的小麦来说,小满节气的“第三候”,已经是其成熟季,此时虽然处在夏季,但是对于小麦来说就相当于它的秋季,所以叫做“麦秋至”。

03 小满都有哪些习俗?

①“抢水”

小满节气到,降水增多,恰是万物生长的盛季,也是农耕忙碌的时候。在过去,由于生产力落后,科技条件有限,农业生产往往靠水车来灌溉。在我国南方江浙地区,小满节气有“抢水”的习俗。

到了这一天,大早上村子里的人都开始忙碌起来,到河边开始进行“抢水”活动,仪式由年长的前辈主持,人们会敲锣打鼓,青壮年则会一起踩河边事先装好水的水车,从而将河水引入到田里灌溉农作物。此外,人们还会在河边点燃火把,聚在一起吃麦团,麦饼。

②祭车神

在古代,人们信仰万物有灵,小满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进入到夏天的雨水季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农耕顺利,水源涌旺,有祭车神的习俗。传说中的“车神”就是白龙,过去人们在雨水来临之际,在小满时节,会在用水车之前,准备一些鱼肉、香烛以及一杯白水祭品在水车车基上进行祭拜,祭祀时,白水会被洒入到田里,寓意水源丰富,永远不会干涸枯竭。

③食苦菜

小满时节,民间一直有食苦菜的习俗。《周书》中有记载:“小满之日苦菜秀”,说的就是此意。苦菜,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比如陕西人将其称为“苦麻菜”,宁夏人将其称为“苦苦菜”,在古代李时珍将其叫为“天香草”。

苦菜的做法和吃法比较多,比如将苦菜放在开水中简单地烫熟后,可以用来凉拌,加以酱醋油盐以及蒜末、芝麻等作为调料,其苦中带涩,涩中带甜的味道,让人胃口大增。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苦菜有安心益气的作用,在夏天吃苦菜,非常符合时令节气。吃苦菜,还有先苦后甜的寓意。

此外,还有祈蚕节等习俗。小满节气,你们的家乡又有哪些习俗呢?欢迎留言分享~

总言之,小满节气,一个小小的节气创造,都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源自 ***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明日立夏养心为主,记得多吃“多吃2红1黑,少做2事”,舒服入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孟夏,明天便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了,也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立夏的到来并不是意味着夏季真正来临,而是日照增加,气温也开始逐渐升高,万物进入了一个生长旺季。

立夏作为传统节气,从古到今人们都很重视,因此每逢立夏都有一些民风习俗,比如有斗蛋游戏、立夏称人、尝新活动等等,这些习俗都是代表着人们喜迎夏季。

立夏过后由于天气渐热,一日三餐也要适当改变。老辈常说“春养肝,夏养心”,由于夏季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管容易供血不足,此时就要多吃一些“养心”的食物,老传统讲究“多吃2红1肺,少做2事”,舒服过夏天。

立夏吃2红

一、猪心

夏季属火,与心气相通,夏天往往会出现失眠,烦躁等情况。猪心富含蛋白质和较多钙、磷、维生素等成分,可以增强心肌,增强心肌收缩力。

推荐食谱【猪心菌菇汤】

主要食材:猪心、猪骨、北风菌、松茸、海鲜菌、鸡油菌、丛草菌、羊肚菌

1、首先准备5块钱的猪心对半切开,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因为猪心里面的淤血较多,只有洗干净才能减少腥味。然后把猪心切成薄片。

2、切好的猪心放入盆中,加一勺盐、适量的面粉,把猪心抓拌均匀,这样清洗得干净,也能去除猪心的腥味。

3、接着倒入清水反复的抓洗,一直洗到水变得清澈就可以了。

4、将所有菌菇倒入盆中,用温水浸泡上10分钟,如果大家不想自己配,也可以用现成的菌菇包,都是配比好的,用起来也方便。

5、猪心放入砂锅,有条件再放2个猪骨,加入猪骨后煲出的汤味道更加鲜美,然后放入菌菇,加葱姜,加入适量的清水,没过食材就可以了。

6、盖上盖子中火炖煮1个小时,时间到了后放上红枣和枸杞,调味只加盐就行。

7、最后撒上迷人的小葱花即可。

二、红枣

老话说“一天三颗枣,百岁不显老”,红枣的好处很多,夏天吃红枣可以强健心肌,可补心气、平胃气、健脾气,除了直接食用之外,红枣也能做成各种美味。

推荐食谱【红枣苹果银耳汤】

主要食材:苹果、银耳、红枣、枸杞

1、首先我们准备干银耳倒入清水泡发,想要泡发速度变快,可以在水里放一些白糖,这样可以加快银耳的泡发速度。

2、准备苹果去掉外皮,然后将苹果切成小丁。

3、红枣洗净后去掉枣核,因为枣核容易上火,然后将红枣切成片或者圈。

4、泡发好的银耳,我们将它撕碎,撕得越碎,银耳出胶就越多。

5、锅中倒入纯净水,然后放入银耳、红枣、苹果丁,再来几片生姜,大火煮开转小火炖煮30分钟。

6、时间到了后放入枸杞,适量冰糖就可以出锅了。

立夏吃1黑

木耳

木耳是非常很好的养心食物,也被称为“血管清道夫”,木耳中含有维生素k和较多的胶质样活性物质,起到疏通血管、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推荐食谱【桃仁拌木耳】

主要食材:桃仁、木耳、蒜末、小米椒、香菜

1、木耳怎么快速泡发,今天教你一招,木耳里加入白糖、面粉、温水,盖上盖子快速摇晃3分钟,白糖可以加快木耳吸水,面粉可以清除杂质,木耳的泡发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时间太久就会产生有毒物质。

2、时间到了,也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木耳已经全部泡好,这个 *** 是不是很快呢!

3、泡好的木耳再用清水冲洗几遍,这个泡出的木耳非常的干净。

4、锅里水开之后,下入木耳,焯水2分钟,焯好后捞入清水中,这样木耳口感更加脆爽。

5、沥干水分后倒入新鲜的桃仁,再放入蒜末、小米椒、香菜,淋入热油,然后加香醋、生抽、白糖、少许花椒油,鸡精,搅拌均匀即可。

6、最后撒上白芝麻,戴上手套用右手抓拌均匀即可,这样一道简单好吃的凉拌菜就做好了。

立夏少做2事

胡乱穿衣

立夏的时候还会出现乍暖还寒的情况,昼夜温差大,加上雨水量增多,气温时而高时而低,穿衣的时候要合适,不可立马换上夏装,这样容易导致风寒感冒。

少吃含量食物

立夏的时候北方很多地方会出现高温的天气,这个时候大家开始按耐不住了,冷饮、冰淇淋、冰镇啤酒等等,这些食物虽然能快速解渴,但是对于肠胃也是不小的 *** ,还会加重体内湿气。

用最简单的 食材做出最美的佳肴,为家人做一顿爱的美食,我是妈咪早早,每天都会您带来一道家常美食。如果喜欢我的话就点个赞,转发关注下哦!

5月6日立夏,再忙也别忘记多给家人吃这6道菜,健康平稳入夏!

5月6日立夏,再忙也别忘记多给家人吃这6道菜,健康平稳入夏!

今年的5月6日是立夏节气,在立夏的这段时间里,气温还是不稳定的,忽冷忽热是常态。尤其北方地区更是如此。在这春夏交替的季节里,我们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和摄入以及季节的变化。分享6道适合这个季节吃得6道家常菜,滋补又营养,健康平稳入夏。

一:清蒸鲳鱼

清蒸鲳鱼的做法:鲳鱼1条,生抽2勺,醋1勺,盐少许,蒜蓉少许,葱,姜,小米辣1个,花生油。

1,把鲳鱼去鳃去内脏洗净,表面划上花刀,把葱姜切块塞到鱼肚子里,把鱼放到盘子里,开水上锅大火蒸8分钟。

2,把生抽2勺,醋1勺,盐少许,调成汁,倒在蒸好的鱼上面,顶上放上蒜蓉、葱丝和小米辣少许,烧热油,泼到蒜蓉、葱丝的上面即成。

二:肉片炒豆苗

肉片炒豆苗的做法:食材:豆苗适量,猪肉适量,葱丝,姜丝,盐,生抽酱油,花生油。

1,豆苗洗净,猪肉切片,锅里放入花生油,把肉片放入炒出油脂,放入生抽上色提味。

2,把豆苗洗净放入煸炒均匀,盖上盖子炖2分钟让豆苗熟透,然后加盐提味,炒匀出锅即成。

三:香菇炒豆腐

香菇炒豆腐的做法:食材:香菇适量,豆腐1块,郫县豆瓣少许,葱,姜,花生油,香菜。

1,锅里放入花生油,放入葱姜丝和郫县豆瓣炒出红油,倒入香菇和豆腐炒匀。

2,加入适量的生抽提味,炒至香菇熟透,豆腐入味,直接出锅即成。郫县豆瓣盐分很大,不需要再额外放盐。

四:芹菜炒肉丝

芹菜炒肉丝的做法:食材:芹菜2棵,猪肉少许,葱,姜丝,生抽酱油,盐少许,花生油适量。

1,芹菜切段,猪肉切丝,葱姜改刀切丝。锅里放入花生油,放入葱姜爆香,倒入肉丝煸炒均匀。

2,倒入生抽上色提味,然后倒入芹菜段炒匀,加入少许盐调味,出锅时加入半勺老醋炒匀,出锅即成。

五:蒜片菠菜

蒜片菠菜的做法:食材:菠菜适量,大蒜2瓣,盐少许,花生油1勺。

1,菠菜洗净切成段,大蒜切片,锅里放入花生油,放入蒜片炒香。

2,倒入菠菜翻炒均匀,熟透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翻炒均匀,出锅装盘即成。

六:韭菜炒豆腐

韭菜炒豆腐的做法:材料:韭菜适量,豆腐1块,葱末少许,生抽半勺,盐少许,花生油适量。

1,韭菜切段,豆腐切成粗条,葱切末,锅里放入适量的花生油放入豆腐煎至两面金黄。

2,倒入韭菜煸炒均匀,加入半勺生抽炒匀,加盐调味,出锅即成。

峰儿话语:

感谢阅读我的美食文章,每天都会不断更新,有省时早餐,中餐,各种面点,烘焙,果酱,冰糕,甜点等等,欢迎大家来访。喜欢我的各种家常美食请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我在这里等你哦~~图文原创雪峰儿,盗窃必究!!!

立夏将至,记得“吃3样忌4事”,身体健康平安过夏天,老传统别丢


立夏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由春入夏的季节变迁。春生夏长,万物自此走向繁茂。由于对农事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立夏从确立之时起就相当受重视。除了一些传统的习俗,还有一些讲究的说法。其中有一句“立夏三吃四不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三吃”、“四不准”分别指的是啥呢?

“3吃”

一、吃立夏蛋

古语有言:“立夏吃鸡蛋,石头踩得烂”,意思立夏的时候吃蛋,身体就会健壮如牛,把石头都给踩烂。据说是古时候,人们看鸡蛋的形状和心的形状差不多,因此有了在农村吃鸡蛋有养心的效果。另一方面,天气炎热起来,很多人容易身体疲劳,食欲减退,而鸡蛋可以补充身体营养,又能增强我们的抵抗力。所以立夏吃蛋,寄寓着人们祈求夏日吉祥安康的美好愿望。

二、吃立夏面

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吃面条的传统,因为立夏是小麦成熟上市的时候,吃面为的是纪念北方麦收后的喜庆尝新,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且吃面可以给人带来好运,有的地区吃面也有着长寿的意思。面条的做法不同,其种类也不相同,有拌面、炒面、捞面、汤面、炸酱面、打卤面、麻酱面等等。

三、吃立夏茶

古语云:“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缠”,意思是立夏酷暑炎热,人容易上火,情绪急躁,喝茶可以安然度过酷暑。所以立夏这天,喝茶是必定少不了的。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不仅可以解暑,补充所需的水分,能够生津止渴,而且还能够缓解热气,从而使得身体打起精神,比较适合在夏季饮用。

“4不准”

1、不准晚睡

立夏之后,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增大,应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日常要以修身养性为主,不要熬夜,晚上入睡更好不要超过12点,熬夜容易睡眠不足,白天做什么都是无精打采。

2、不准吃冰冷的食物

夏天来了,气温也随之上涨,大多数人都喜欢吃雪糕、冷饮来降温,虽然雪糕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身体温度下降,但是这些冰冷的食物吃多的话,会影响到脾胃健康,导致脾胃虚寒,引起腹泻、腹痛,造成身体的不适。

3、不准洗凉水澡

天气开始炎热,一有动作就容易出汗,很多朋友会选择冲个冷水澡来解暑,但是此时身体中的毛孔全部打开,直接用冷水冲洗身体的话,反而会致使寒气进入体内,从而引起各种疾病,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因此夏天必须要养好阳气才是关键。

4、不准坐木头

在农村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意思是说在夏天的时候不要坐在室外的木头上面,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这是因为夏天气温高,降雨频繁,木头在被雨水打湿后容易吸收水分,晴天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就是干的,其实木头里面依然很潮湿,此时坐木头会导致湿气进入体内。

解码二十四节气 立夏:薰风迎面万物秀

今年的立夏节气将于北京时间5月5日到来,自此风暖昼长,万物繁茂。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每年阳历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立夏节气开始。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是“大”的意思,指春日远去,夏季开始,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

立夏是万物生长的旺季。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间隔15天,每15天又分成三候。每一候都有动物、植物、鸟类、天气等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称为“物候”。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蛄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首先可听到蝼蛄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一种瓜蒌类的药用植物)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此时,万物已褪去了春日的青嫩,果蔬、野菜日日攀长、俊秀繁茂。

立夏后,白昼渐长,气温骤升,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盛的季节。农谚说:“豌豆到立夏,一夜多一杈。”这时,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在此时进入了大忙季节。

中国古代很重视立夏节气。历史有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天子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盛大的“迎夏”仪式,并指令官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仪式上,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司夏之神的敬意和对夏粮丰收的祈求。明朝《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到立夏那一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官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立夏这天,围绕吃的习俗很多,北方大部分地区有 *** 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一些地方有“吃立夏蛋”和“斗蛋”的习俗。鸡蛋象征圆满,“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疰夏,指因感暑热之气,老幼体弱者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烦气虚的症状),寓意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一些地方要吃“五色饭”(用白米加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做成),寓意“幸福安康,五谷丰登”。

江南地区有立夏尝“三新”的风俗。“三新”一般指新鲜的食物,安徽用嫩蚕豆或豌豆和鲜笋、肉煮糯米饭吃;扬州人吃樱桃、青蚕豆、蒜苗、苋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江南其他地区也有类似习俗,但略有不同——无锡人偏爱黄瓜和杏子,常州人对刀鱼和鲥鱼情有独钟,苏州人则把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纳入菜单。

立夏之后,中医的养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中医认为,心主夏,主血脉,火通于心气。夏季与心气相通。天气逐渐变热,人们易烦躁不安,因此,夏季养生要注意养护心气。俗话说:“立夏养好心,无病一身轻。”夏天,人体体表的阳气充实,而体内的阳气相对不足。因此,即使感觉到温暖甚至炎热,也应注意顾护阳气。趁立夏阳光充足而暑气不甚时,培补好阳气,可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缓解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

春夏时序的轮换,为大地带来了盎然生机,也带来了诗情画意。古代诗人们不吝以手中之笔描绘夏天的之一个节气。刘禹锡在《初夏曲》中写道:“时节过繁华……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春天繁花已谢,果实缀于枝头,蝴蝶想在“晚花”中寻觅春天,殊不知夏天已悄然开始。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中,选用梅子、芭蕉、柳花等意象来表现初夏的时令特点,“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陆游在《立夏》中以“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呈现了一幅百花开尽、燕子欢闹、绿荫渐浓的立夏风物图画。

燕子衔春去,薰风带夏来。夏天是生命力张扬的季节,草木茂密,鲜花怒放,骄阳似火。近年来,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日渐增强,立夏节俗和现代社会生活有机交织,产生了更为密切的关系。一些地区不仅保留着吃“五色饭”、喝“立夏茶”、“斗蛋”等传统习俗,而且创造性地将立夏习俗融入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中,挖掘和丰富节气文化在休闲娱乐、饮食养生、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功用,如举办“立夏跑山”“骑行迎夏”“游学迎夏”活动,传承创新“送春迎夏”仪式等。多姿多彩的活动,让百姓感受到立夏节气传统习俗“活”在当下的魅力。(吴云霞)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泥新巢燕闹,槐柳阴初密|立夏的饮食生活趣俗

立夏的饮食生活趣俗

白来勤

立夏为四月节。古人解释夏为“假”,如何理解这个“假”字?庄子说,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在假借之中,原本虚幻,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假哉天命”。夏因此是宽纵万物放任其生长,假才能使其狂妄而不顾一切地生长,而令其长大的目的,是为秋天的整肃,整肃才有收成。如此残酷的自然法则。

立夏三候

一候蝼蝈鸣| 立夏之日“蝼蝈鸣”。按东汉郑玄的解释,“蝼蝈”为蛙类,非蝼蛄(lóu gū)。立夏鸣的据说是一种色褐黑的蛙。

二候蚯蚓生| 立夏后五日,“蚯蚓生”。蚯蚓又名曲蟮,蟮长吟于地下,感阴气而曲,乘阳气而伸见。

三候王瓜生| 再五日,“王瓜生”。此王瓜又名“土瓜”,“瓜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称‘老鸦瓜’”,非黄瓜。

立夏日,要“见三新”

哪“三新”?樱桃、青梅与新麦。樱桃甜,青梅酸,新麦清香。而此时麦尚未熟,如何尝新?取青麦穗煮熟,去芒谷,磨成条,称为“捻转”,为一岁五谷新味之始。也有将青麦炒熟,糖拌,称“凉炒面”。尝新的还有蚕豆,所谓“消梅松脆樱桃熟,新麦甘香蚕豆鲜”。

古时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到立秋再秤,看经过苦夏,瘦了多少。酷暑之下,大汗淋漓,正是更好的减肥季节。有意思是,当时“悬以大秤”,民间形容是,“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闺秀都走出了深闺,悬秤看来像是秋千,燕是赵飞燕,环是杨贵妃了。

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春天正在进行着一场华丽的谢幕。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挥手作别春天的杏花春雨,招手迎接夏天的枝繁叶茂

立夏日,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而已。旧俗立夏日称“立夏节。”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到明代民间始有尝新风俗,清代更有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俗。

立夏蛋,上秤乐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最经典的食物仍属“立夏蛋”。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盐末儿,酒香茶香,丝丝入味,沁人心脾,令人馋涎欲滴。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故立夏节吃蛋久经未衰。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 *** ,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故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 *** 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之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当然,这样的说法出自谁口无人知晓,但历经世代相传,斗蛋最终成为立夏的习俗,而且,“吃蛋拄心”,这也正与中医理论上的“立夏养心”不谋而合。

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古诗云:“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吃完立夏饭后,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大人双手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拉,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此俗起源于三国时代,民间相传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这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另一个版本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这些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立夏“秤人”的操作有两类。一类是在户外进行,悬秤于大树,大多是给老人小孩称量,以验一年肥瘠;另一类则是在户内进行,悬秤于屋梁,由妇女们互相称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倒似闺中游戏——蔡云《吴觎》诗有证:“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立夏这天,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札上红头绳的。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同属西部地区,立夏日云南民俗关注的是厌祟避蛇。清干隆元年《云南通志》载,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荚枝、红花于户,以厌祟;围灰墙脚以避蛇”。值四月而言避蛇,与十二生肖已属蛇有关联,地支纪月,三月为辰,四月为已。立夏厌祟,门上插皂荚树枝,和红花,含有黑(水)、红(火)既济之义。按照古代五行说,黑为水,红为火。这是希望通过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同时,古人不仅日常用皂荚去污,还以皂荚人药,认为它具有杀虫功能。将它当做厌祟之物,也着眼于除秽驱邪。旧时五月有门悬皂荚风俗,皂荚状若刀形,称为“悬刀”,相传可以吓跑鬼怪。清光绪年间云南《腾越州志》也说:“立夏日,插皂角枝、红花于户以厌胜,围灰墙脚以避蛇。”清代《浪穹县略志》记云南大理一带风俗:“立夏,插白杨于门,以灰洒房屋周围,名日‘灰城’,以避虺毒。”与其它地区有所不同的是,门前插白杨。

记得儿时,每年立夏,各家的大人们都会为自家的孩子准备一只红色的绒线编织袋,里面放上三四只白煮鸡蛋,然后让带着去学校。若在平时,带零食上学是绝对被禁止的,一年之中唯独立夏这天,严格的老师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仅默许同学带蛋,有时甚至会组织专门的“斗蛋比赛”。你想,当全班几十号人各持一蛋,蛋尖为头,圆处为尾,在默认的规则下,头击头,尾撞尾,胜者就是“蛋王”。虽然每次败者无数,只有一人拥有“蛋王”称号,但能在紧张的读书日子里享受到笑语不断的快乐,无疑是幼时的更大乐趣。遗憾的是,生活在繁忙的都市,已经不大看得到有孩子斗蛋了,紧张的节奏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无暇顾及那些与立夏有关的“小事”。过分严肃地去苛求这一节气的字面意义,正让立夏逐渐失去了值得庆祝的理由。

白来勤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首批(2017-2019)入选作家,曾出版诗集《圣像与阳光》、散文集《生命礼赞》《墙缝芦苇》等多部文学专著,荣获中国西部“鲁迅杂文奖”、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和教辅资料、特色教材。

《陌上风文艺》

主办:金穗文学社

主编:王新靖 杨新刚

主创:白来勤 亦凡 杨崇德 淡雾 王安之 苏银东 毕琼 孔凡勇 白春业 完颜蕙蕙

编辑:单连强 张建忠 吴杰明

信箱:shirihe@foxmail.com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标签: 立夏 食物 北方 传统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