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歙县已经待了半个多月了,一直给大家介绍一些小众的景点,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黄山当地的美食。
?来了徽州地区,如果你问我说一定要选择一道美食去品尝,那么臭鳜鱼绝对是我首先推荐的一道菜。这道徽州当地更具名气的特色美食,确实有着传言中的那般美味。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是臭鳜鱼更大的特色。
臭鳜鱼,又称臭桂鱼,是徽州地区特有的一道美食,是整个黄山地区最为特色的一道菜,同时也是这里更受欢迎的一道特色美食,很多来黄山旅游的人都会特意找一家地道的徽州菜馆,品尝地道的臭鳜鱼。
很多游客来在黄山之前,听到臭鳜鱼都是十分抗拒的(比如我),但是在离开黄山之后,对臭鳜鱼却又是赞不绝口。为什么呢?还是那个原因,闻起来臭吃起来是真的香。
关于臭鳜鱼的来历,得说到200年前的事儿。据说在200年前,皖南沿江地区的鱼贩为了防止出售到徽州的鳜鱼变质,便将鳜鱼装桶的时候,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并经常上下翻动。待鱼到徽州的时候,鱼鳃依然为红,鱼鳞不脱,鱼质不变,只是多了一股异味。但是洗净后做出来的烧鱼,鲜香无比,异味皆无,所以很快变成了徽州一道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
不过据当地的朋友说,因为新安江一带捕鱼困难,现在已经很难吃到最最正宗的臭鳜鱼。当然,对大多数游客来说,来到这边品尝一下徽州的特色美食,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来徽州地区,一定不要错过这道人间美食。下次给大家讲讲徽州这边的另一个特产,喜欢的人很喜欢,讨厌的人一口也吃不下的毛豆腐。
做出一条好吃的臭鳜鱼有难? 不超过三个步骤做出大师级别臭鳜鱼臭鳜鱼以其味臭但实则吃起来看而闻名天下,从食材本身来说,鳜鱼也是淡水鱼类中较为名贵的品种,加之又是种食肉性的凶猛鱼类,鳜鱼肉多刺少,且肉质坚实,无论清蒸红烧都是很好吃的。
臭鳜鱼也并非只有在徽州独有,湖南也有臭鳜鱼,只不过臭鳜鱼扬名是在徽州。徽州臭鳜鱼闻名天下,臭鳜鱼最早是以木桶加盐来腌制,后期的臭味实际是因在腌制过程中鱼肉开始发酵所产生的味道,所以臭鳜鱼也叫桶鲜鱼。传统的臭鳜鱼是自然发酵之法,温度需要达到在25度左右,但要给很多盐,这样 *** 出来的臭鳜鱼臭不可闻,而且因为有大量的盐腌制,在吃臭鳜鱼前还要先用清水浸泡减轻咸度。这也是传统腌制臭鳜鱼的不可取的地方。
腌臭鳜鱼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为了腌鳜鱼一事专门请教过徽菜传承大厨,他亲授腌制臭鳜鱼秘法:调味料为盐和花椒,将宰杀的鳜鱼不要过生水清洗,直接腌,鱼腹内塞生姜,鱼身均匀抹上盐和花椒,比例为15斤臭鳜鱼配1斤盐,一把花椒。现在早没有了用木桶腌制了,自己在家腌的话找一个泡沫箱就可以了,然后将抹过盐和花椒的鱼放到泡沫箱中,再用石块压在鱼身上,隔天翻一次。25左右的天气大概两三天就可以吃了。
现在腌制臭鳜鱼还有一种低温发酵法,这样腌制出来的臭鳜鱼和传统的的区别是告别臭不可闻和咸,鲜香可口,鱼肉夹起如如蒜瓣一般。最主要的是你只要有一条现成的臭鳜鱼,接下来你可以在家中做出和饭店一样味道的臭鳜鱼了。
烧一条好吃的臭鳜鱼,一是腌制臭鳜鱼要用新鲜鳜鱼,另一个就是用到猪油和高汤,在徽州做臭鳜鱼,有的人还会放两片春笋。
红烧臭鳜鱼
食材:臭鳜鱼(腌制好的) 生抽 老抽 猪油 猪肉末 生姜大蒜葱 高汤
步骤:将臭鳜鱼从袋中取出后用水冲洗30秒;
猪肉剁茸备用;
起锅入猪油和菜油,加入蒜姜和猪肉茸一并爆香;
将鳜鱼放入锅中煎一会;
入生抽老抽醋少许白糖,干辣椒,倒入高汤没过鱼身为佳;
中小火煮一会后转大火;
中途丢入葱段,煮15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
做好的臭鳜鱼就是这个样子滴~~~~
夹一块吃一下,嗯,果然鱼肉如蒜瓣一般,最主要是肉质仍然还是很鲜嫩而且带着一股奇异的香味;
夹一筷子,清楚看到鱼肉如蒜瓣般撕开的。鲜香并济的臭鳜鱼
总结:做出饭店水准的臭鳜鱼不难,食材要好就可以做到。臭鳜鱼用高汤比用清水会更鲜一点。如果没有高汤也可以用清水的。
徽菜,中国传统菜系之一,它并不是安徽菜的简称,说的其实是徽州菜。
与其它几个传统菜系相比,徽菜的存在感没有那么强,直到一条有味道的鱼出现。
臭鳜鱼,很多人听到名字就想把它拉黑,殊不知这样真的会错过不可多得的美味。
与臭鱼烂虾的味道不同,轻微发酵过的鳜鱼,有一种似臭非臭的气味,在徽菜馆子里,要是没有这种味道,那就显得不太正宗了。
01臭鳜鱼是怎么来的?
鳜鱼,俗称桂鱼,是长江流域著名的河鲜。鳜鱼生性凶猛,爱吃鱼虾,尤其是它依靠伪装和速度冲出去捕食,练就了一身结实的腱子肉,相较于常见的淡水鱼,鳜鱼的肉质特别紧实。
鳜鱼与河豚、刀鱼、鲥鱼一起,都是江南鱼鲜的代表。尤其清明前后,桃花盛开时,是江南的春汛,也是鳜鱼最肥美的季节,这个时期的鳜鱼被称作是“桃花鳜”。
“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泼刺绿波间”,中国人自古就食得鳜鱼美味,也创造出松鼠鳜鱼、白汁鳜鱼、五柳鳜鱼等等美味。
既然是鲜美的小清新,为何到了徽州,却以重口味的“臭”来传世呢?
*** 上甚至很多卖臭鳜鱼的店里都有这么一个传说,说两百多年前,徽州有个苗知府酷爱吃鱼,但徽州地处山区,大鱼都要从外面沿江地区贩入。苗知府派手下去买鱼,路上鱼死了,手下灵机一动,加盐腌制死鱼,运至徽州,已有微微臭味,但苗知府吃了仍然很开心,于是徽州臭鳜鱼就这么诞生了。
按照我们的经验,类似的这种传说,别说是一个区区知府了,就是搭上康熙、乾隆、慈禧,基本都是不可信的。
更何况有好事者查阅过资料,距今两百多年的雍正、乾隆年间,徽州也并没有姓苗的知府。
事实上,臭鳜鱼这东西不是什么灵机一动的偶然发明,而是人民群众成百上千年生活智慧的总结。
宋代成书的《太平广记》中就记载了“臭鱼”的腌制 *** ,与臭鳜鱼的做法并无太大差异。而在清代康熙年间,也有关于腌制鳜鱼的记载。
更何况,在徽州菜里,可不是只有臭鳜鱼这么一个臭臭的菜,腊八豆腐、毛豆腐……都为徽菜打上了“臭”的标签。
一个还有可能是偶然,当它成为一种口味,背后自然有必然的因素。
苗知府的传说虽然不靠谱,但有一点是对的,就是徽州的地理环境多山,少有江河大鱼,只能从长江边的安庆、池州、铜陵等地贩运。当时也没有冷链运输,全靠脚力,稍有耽搁或者天气一变,鱼就有可能腐败变质,所以要想方设法的延长鱼的保存期限。
当然,自然地理环境只能解释鱼,豆腐总不至于也要长途贩运吧,这其实与徽州另一个标签“徽商”有关。
古语有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古徽州人多地少,光靠种地肯定是养不活那么多人,很多徽州人十三四岁就要背井离乡,外出学习做生意、挣钱养家。
而外出的路餐一般都要便于携带和保存,经过发酵和腌制的食物就特别适合,经过发酵的食材,不仅延长了保存期限,还赋予了食材新的滋味和风味,久而久之也成为人们钟爱的味道。
02臭鳜鱼,香与臭只有一线之隔
如今物流发达,在徽州别说吃到江边的新鲜鱼,就是吃到太平洋对面的新鲜鱼都不是啥难事儿,但臭鳜鱼的这一抹味道,人们却始终割舍不下。
在几年前,臭鳜鱼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国》,自此之后也从徽州一隅,渐渐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其实在徽州当地,臭鳜鱼又被叫做桶鲜鱼、桶鱼、腌鲜鱼,关键词是两个——鲜鳜鱼和木桶。
新鲜的鳜鱼宰杀去除内脏,然后全身涂抹好盐,放到木桶里(杉木桶更好),一层一层的码放,最后压上一块重石,这样会把鱼肉中的水分挤出,肉质更弹。
这是干腌法,还有一种水腌法,是将盐换成淡盐水,码一层鱼,撒一层淡盐水,最后同样压上重石。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发酵。温度、湿度必须配合到更佳,稍有差池,就可能变成真的“臭鱼”。
以前要看腌鱼师傅的经验,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随时调整腌制时间的长短。现在有了恒温恒湿的发酵间,可以通过精准的计算,得到发酵至恰到好处的臭鳜鱼。
并且在发酵期间,需要每天上下翻动鱼身,确保腌渍均匀。只有将这些因素都控制好,才能把臭鳜鱼控制在香臭之间,闻着臭、吃着香。
臭鳜鱼的臭味,其实是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留下的印记。
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腐败的过程,其实就是微生物把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和胺类,其中的谷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都能让我们尝出“鲜味”。
所以,腌制臭鳜鱼就必须讲究时间上的拿捏到位,在臭味还似有似无时,氨基酸最为充沛,这时候的鱼鲜味也是最足的。
而且在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的作用下,鱼肉也会变得更加爽滑,这也造就了臭鳜鱼紧实爽滑的蒜瓣肉。
在烹饪的过程中,鱼身上大部分的臭味物质都随着温度的升高挥发掉了,而这也正是“闻着臭、吃着香”的由来。
其实不只是臭鳜鱼,很多美食都是在香臭之间掌握平衡,因为香和臭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很多臭味在稀释很多倍之后,产生的就是香味。
03什么样的臭鳜鱼更好吃?
腌制好的臭鳜鱼肉质紧弹。
烹饪前先泡水去除重味,然后切花刀,入油锅略煎,随后加入笋丁等辅料红烧,一道传统的红烧臭鳜鱼就烧好了。
烧好的臭鳜鱼,鱼背上的纹路清晰可见,肉质紧实,用筷子夹起,可以看到明显的蒜瓣肉。并且,与其它的鱼肉不同,臭鳜鱼的鱼肉很容易就大块的夹起。
白玉色的鱼肉放入口中,由单纯的鲜美转化为丰富的滋味和无穷的回味。
在徽州当地,臭鳜鱼多是以“炖”为主,红烧、酱香、油淋……外皮软嫩、汤汁浓稠,充分展现出徽菜重油重火攻,色深味浓的特点。
也听人说过有清蒸臭鳜鱼的,但至今没有尝到过。
现在不只是徽菜馆,很多湘菜馆子里也在卖臭鳜鱼,虽然都叫臭鳜鱼,两者倒也有不小的差别。
徽菜里的臭鳜鱼是自然发酵出来的;而湘派臭鳜鱼则是用腌制湖南臭豆腐的臭卤,或者直接用王致和臭豆腐乳快速腌制出来的,味道更臭。
而在烹饪上,徽菜臭鳜鱼通常是一斤多的臭鳜鱼整条红烧,配上笋丁、五花肉丁、青蒜等辅料,大火猛攻,汤汁浓稠;
而湘菜臭鳜鱼最常见的是干锅,八两左右的小鱼两面煎黄,对切开来,洋葱丝垫底,搭配小米辣,放到干锅上,热辣鲜香。
那这臭鳜鱼到底应该算徽菜还是湘菜?
翻一翻老菜谱其实就不难得出答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菜谱,湘菜里确实有不少以鳜鱼为原料的菜式,但并没有臭鳜鱼;而且徽菜菜谱里,腌鲜鳜鱼也就是臭鳜鱼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
也就是说,现在湘菜里的臭鳜鱼其实是一种融合。
当然,提及这个的目的并不是说湘菜做臭鳜鱼不对,是在呛行,相反正是因为这种融合,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味道。
我们经常说,很多美食都诞生在大城市,是因为在大城市里有充分的商业竞争,逼着厨师想方设法的用味道来讨好顾客,同时,来自四面八方的味道汇集于此,不同的味道碰撞、融合,才有可能诞生出新的美味。
追寻美味的终极,不是只探寻它是否正宗和传统,还要尝试出新的令人难忘的味道。
END
文 | 卫奕奕
臭鳜鱼体验,你喜欢发臭的鱼吗?臭鳜鱼有两个特征:一是臭,二是鱼。
如此解释是不是有点二?
哈哈,我们先来说说臭。
一、你喜欢臭的食物吗?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动物届的老虎是肉食者,大象是素食主义者,无论是吃荤还是吃素,它们统统生吞活剥,不讲究味道,只在乎果腹。而人是高级动物,杂食,荤素搭配,也生吃,但最为讲究的就是熟食的滋味。
这个熟食的滋味就变化万千了,人用味觉、视觉、嗅觉、触觉、心觉,感官的理性的,一起去感悟这个熟食的味道。
味觉,口感如何?这很重要。
视觉,许多人是看着一盘精致的菜才能下咽。
嗅觉,闻着香,方才开胃。
等等,这个嗅觉可不只说的是香,它可以是酸的也可以是辣的,更可以是臭的。
全世界的嗜臭人民多了去了。
我今天的冰箱里就有榴莲,水果之王,从东南亚一直蔓延到全球,许多人都喜欢这种闻着臭吃着甜的水果。
中国人民的臭豆腐鼎鼎有名,纵观天朝各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臭豆腐的影子,尤其是旅游景区。喜欢它的人爱得要死,“入口太香了,味道太美妙了”,不吝赞美之词,而不喜欢的则之一时间闻到就想吐。
优雅的法国人喜欢蓝纹乳酪,用青霉菌发酵的乳酪,有一股浓烈的臭袜子气味,但据说口感丝滑,好得可称是食物的灵魂。
所以,臭的食物,在嗅觉上虽然略输一级,但口感,就是味觉,却是恍若脱胎换骨,另类得让人爱恨交加。
二、鲱鱼罐头
发臭的鱼估计要在平常,谁都嗤之以鼻,但欧洲有这么一种臭鱼,不得了。
鲱鱼罐头,瑞典人的传统食物,那个臭,是无所不在、难以消散的恶臭!
瑞典 *** 都提醒不要在室内、交通工具上、一些室内的公共场所里食用,因为一旦打开鲱鱼罐头,只要一罐,没错,就只要一罐,会让整个环境臭得相当久!
但吃鲱鱼罐头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每年的八月,瑞典人都有举行鲱鱼派对,人们在花园等空旷的地方摆上桌椅,吃发酵的鲱鱼,配上浓烈的美酒,那种 *** ,无与伦比。
在此,我大胆地推测,瑞典人吃鲱鱼罐头与口感无关,只是一种民族习惯而已,因为真的没有几个人敢染指!
三、臭鳜鱼
但我们的臭鳜鱼就不同,它的气味,似臭非臭,很神奇,一旦用油煎了,不但没有臭,还鲜香无比。
臭鳜鱼又叫桶鲜鱼,顾名思义,就是将新鲜的鳜鱼,放在室温25℃左右的环境中,淡盐水腌制,肚皮朝上,整齐摆放装在木桶里,最后用山间青石头或河卵石压住,腌制六七天而成。
“桃花流水鳜鱼肥”,温暖的春末正是吃臭鳜鱼的好时节,今天我们就来烹饪别有风味的徽菜臭鳜鱼。
某宝上购得臭鳜鱼一条,八九两重,刚好一两人吃 。一入室,打开包装,我还是被臭了一脸。
准备生姜、蒜头、蒜青、辣椒等。
烹饪过程:
1、将鱼洗净,去去臭味和咸味,在臭鳜鱼身上剖上花刀,姜切片,蒜头拍碎,辣椒切丁,蒜青切寸段。
2、烈油锅,锅边过油,放姜蒜,爆香。
3、放入臭鳜鱼,两面稍微煎黄。
4、倒入料酒,清水适量。
5、少许酱油、少许醋、少许糖提鲜。
6、放入辣椒和蒜白,盖上锅盖,中火煮20分钟。
7、撒上蒜段,再焖3分钟,收汁,出锅。
此时的臭鳜鱼,已经没有不适应的臭味了。
舀上一碗白米饭,就着米饭最是享受美食的时光。
挑开鱼身,鱼肉紧实,雪白,蒜瓣肉,口感着实鲜嫩,汤汁都不放过,与鲜鳜鱼的清甜鲜有所不同,臭鳜鱼味道更浓厚,别有风味。
我不是嗜臭一族,对于臭豆腐怎么都爱不起来,更别说什么臭袜子味道的蓝纹奶酪、恶臭异常的鲱鱼罐头了,但臭鳜鱼却是个例,烹饪后确实鲜美。
对于食物,真的不要只用单纯的视觉或是嗅觉去评判美味,有时嗅觉会在口腔中转换,这个转换所带来的惊喜,那是双重的美食享受。
欢迎来到“草草啖盐说蜜”,喜欢听我胡诌乱侃,就点赞转发收藏吧。
原创作品,作者天心草(寸草天心),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说起臭鳜鱼,安徽黄山那里的最出名了。这种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香香的东西,除了菜要鲜美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和谁在一起了,这是我更好的闺蜜爱说的一句话。
上学的时候,一到夏天就没有胃口,学校门口有一家餐馆,老板做得臭鲑鱼鲜香无比,所以我们都爱吃,离校的还会给老板送上寄语,希望他的臭鲑鱼一直都在。
老板的臭鲑鱼就是红烧的,带点辣辣的感觉,也是我更爱的一点,再加点牛肉老干妈更是完美。
食材:臭鲑鱼、葱姜蒜、红绿辣椒、生抽、老抽、豆瓣酱、料酒、糖、油、盐
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鱼,总会洗的没那么干净,我喜欢回来之后再刮刮鱼鳞,清水一洗再洗。然后在鱼身上划上几刀。
将葱切碎、姜切丝、蒜切片,怎么喜欢怎么切。
提前将锅里加油,开火预热一下。我喜欢先将鱼煎一下,两面都煎到表面金黄就行。
金黄的鲑鱼捞出后备用。将锅里加油并加热,放入豆瓣酱炒出红油,再放入蒜片、生姜、红绿辣椒,一个个的加入炒香,最后将备好的鱼放入。
锅里倒入少量料酒,再放一些老抽、糖和生抽,用铲子将颜色分布均匀。
最后加水(水我不喜欢太多,差不多没过鱼就够了)慢慢烧,直至汤汁满满粘稠为止,火候从大火到小火,等到快要收汁的时候再大火。
鲜美的臭鲑鱼可以出锅了,摆盘后撒一些葱叶。
想起臭鲑鱼就想起了臭豆腐,别人总以为你在放毒气,但永远不知道它是有多么的好吃。
徽州的商人和晋商齐名,徽商更像是儒商,他们以贩卖茶叶、文房四宝而闻名。徽州的主要分布区是以黄山为轴心向外扩展,徽州男人自小就开始出门经商,女人留守家中,所以在徽州有这样的传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说到徽州,顺便提一下徽州女人,徽州女人则是封建社会的不幸,但在那个时候却被歌诵,因为她们要长久的守住贞操等待她们的丈夫回到家中,有的人苦等一生无果,有的人等至白发满头才盼得夫君归来。
徽州人除了经商是一把好能手外,他们还留下了很多名菜。名菜的由来很多都是因为无心插柳,徽菜曾经也经历过一段鼎盛时期,徽州人除了贩卖茶叶,还将徽州菜馆开到了北京上海。其中有一道故意弄臭的鱼——臭鳜鱼,脍炙人口。臭鳜鱼是将鳜鱼腌制于木桶中使其发酵形成臭味,再以蒜姜葱辣椒等进会烩制成红烧臭鳜鱼。
臭鳜鱼的由来传说版本很多。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安徽 贵池(今池州)、安庆、 铜陵、 大通(今铜陵大通镇)等地鱼贩每年入冬时将 长江名贵水产——鳜鱼用木桶装运至 徽州山区出售(当时有“桶鱼”之称),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抵达屯溪等地时,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延续下来,至今盛誉不衰。如今烹制此菜不再使用桶鱼。而是用新鲜的徽州自产 桃花鳜(每年桃花盛开、春讯发水之时,此鱼长得最为肥嫩)用盐或浓鲜的肉卤腌制,再用传统的烹调 *** 烧制,故称“腌鲜鳜”。
经过腌制后的鳜鱼烹制后发出臭味,但吃起来却是让人不忍丢筷。它的臭味甚至吸引到了《舌尖上的中国》来到安徽臭鳜鱼的发源地来拍下这个以臭而闻名天下的另类美食。
如何腌制一条好吃的臭鳜鱼?
主料:新鲜鳜鱼
辅料:肉末、 笋片、酱油、绍酒、白糖、姜末、鸡清汤、 猪油、 青蒜
*** 步骤
1、将新鲜鳜鱼洗净、去鳞(未去鳞腌制鳜鱼会导致腌制过程中鱼的水分不易排出,影响臭鳜鱼口感)、剪开鱼肚,将炒热的花椒盐抹于鱼身,然后放在木桶里面腌制(更佳方式是木桶腌制,也有泡沫箱腌制,缸里面腌制等多种 *** 都可以,然后将鱼放在室温25'C左右的环境中,经六七天后,鱼体便发出似臭非臭的气味。夏天的时候,两三天即好。
2、将腌制好的臭鳜鱼洗净并在两面斜刀花,擦干水分后放入油锅略煎,至两面呈淡黄色时,倒入漏勺沥油。
3、在原锅中留下少许油,下肉末、笋片略煸后,将鱼放入,加酱油,绍酒、白糖、姜末和鸡清汤,用旺火烧开,再转用小火烧至汤汁快干时,撤上青蒜段,用湿淀粉调稀勾薄芡,淋上熟猪油。起锅即成。
提到家乡的味道,相信大家脑海中都浮现出各自所喜爱的家乡美食。对出门在外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各式各样,不同地方的家乡美食是对思乡游子生活的更大慰藉。今天,我的之一篇文章就来介绍一下我家乡的一道美食——黄山臭鳜鱼。
美食的形成一般都与其历史地理有分不开的关系。臭鳜鱼的形成有几种说法,但都大同小异:黄山市即以前的徽州府,山多地贫,但也是这样的地理条件促使人们外出经商,形成了兴盛一时的徽商。当时的徽商出门会携带妻子为他们准备的食物,其中就有鳜鱼,而因为徽州多山路,交通不便,往往一走就是一两个月,这期间鳜鱼变质发臭了,但又不舍得丢弃,充满智慧的徽商们用浓油赤酱处理了一下,没想到歪打正着,发臭的鳜鱼经过料理,味道竟然好极了。徽商们借此推广,村里乡亲纷纷效仿,就这样,臭鳜鱼成了徽州招牌菜。(我想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或许也是徽菜大多重油重色的原因)。
随着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徽州人民的不断改善,臭鳜鱼早已不是变质过后的一种无奈之举,而是真正成为了一个招牌。而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更是让它名声大噪。而大家也不必担心它那独特的味道,那并不是鱼变质后的味道,而是腌制其的调料的味道,现在的有些商家创新过后甚至有用中药来腌制的,只是价格比较贵。所以大家不必担心臭鳜鱼的安全问题,可以放心食用。只要能承受住其特殊的香味,一定可以感受到其中的鲜美。甚至有人说没有吃过臭鳜鱼就不算品尝过徽菜。所以,大家如果有时间来到黄山,一定要去尝尝这道美食。
臭鳜鱼有很多种做法,如红烧,干锅等,而如今更是出现了创新的汉堡臭鳜鱼,酱香臭鳜鱼,窖香臭鳜鱼。相应的做法网上也有很多,相信大家都能查找到,这里就不向大家介绍了。简单的说几个实用的技巧, *** 时应选用新鲜的活鱼腌渍,以免影响口感:腌渍的时候上面一定要压块大石头,这样可以使鱼皮和肉质都比较紧还有就是烹饪的时候一定不要放盐,因为腌渍过后本身就有足够的咸味。
另外,我的家乡不仅有美食还有美景,欢迎大家来品尝欣赏。最后ps:黄山并不仅仅只有一座山,我们也不是住在山上。
马上就要到年关了,给大家介绍一道重口味的菜,味道虽不好闻,吃起来确实特别香。喜欢这个味道的,只要吃一口,根本停不下来,这道菜就是臭鳜鱼,没吃过臭鳜鱼的会有这种疑惑——什么臭掉的鱼还能吃?网友:不臭我还不吃,就是臭了才好吃!
臭鳜鱼
记得去年去安徽玩,到了徽州吃饭的时候点菜,朋友说叫老板特色菜上几样就可以,我们也没多看菜单,结果居然闹出了笑话,我朋友因为之前都没听说过臭鳜鱼,所以鱼一上桌,朋友很生气,投诉鱼臭了,老板笑笑说:就是臭了才好吃,当时我朋友还一脸懵逼,所以老板就给讲了下面的故事。
臭鳜鱼
据说在200多年以前,在安徽沿江一带,鱼贩在每年冬季的时候,都会将长江里有一种很名贵的鳜鱼用木桶装起来,然后运到徽州的各个乡下去出售,在当时这种鳜鱼也有“桶鱼”之称。沿途要走七八天的时间,为了防止途中鱼肉变质,选用一层淡盐水一层鱼肉的装法,在行走过程中要经常翻动鱼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鳜鱼在到达徽州乡下时鱼肉才不会变质,但是鱼肉表面会散发出似臭非臭的一种特殊味道,不过鱼鳃仍然是红的,而且鱼鳞也完好无损,不会脱落。虽然说鱼表面稳起来会臭,但是经过处理清洗干净之后,在经过烹饪,不但没有臭味,而是有一种更特别的香味,所以就这样被延传下来,成为了安徽的一道非常特色的美食,传遍全国。
臭鳜鱼
讲实话这臭鳜鱼的的确确有一股味道,但是吃起来真心不错,和臭豆腐一样,估计也有人可能接受不来,后面请教了下师傅臭鳜鱼的做法,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臭鳜鱼的做法。
臭鳜鱼的做法
准备食材:新鲜鳜鱼、肉以及笋,辅料需准备绍酒、猪油、鸡清汤、新鲜的姜、蒜、糖、酱油。
*** 步骤:
腌制臭鳜鱼
1、将准备好的新鲜鳜鱼洗净之后,一定要把鱼鳞去掉。鳜鱼洗净之后要把内脏取滤干净,将鱼肚子剪开,把鱼肚子中抹上盐,随后将鳜鱼放在木桶中腌制,鱼肉的发酵周期为6-7天,要将鱼肉放在25度左右的环境中,才是更好的发酵环境,鱼肉会呈现出似臭非臭的气味,这样鳜鱼就腌好了。
处理臭鳜鱼
2、将腌制好的鳜鱼取出,洗净之后并在两面切上刀花,斜着切几刀就可以把鱼肉晾干水分,锅中加少许底油,油温七成热时下入晒干的鳜鱼,监制鳜鱼成两面金黄色时,倒入漏勺中把油沥出去。准备猪肉及笋全部切成片状,取一个小碗小碗中加入酱油、绍酒、白糖、姜末等各种调料备用。
煮臭鳜鱼
3、用煎完鱼的油在锅中留少许底油。下入肉片及笋片煸炒,随后将鱼肉放入,把小碗中的调料倒入锅中,加入鸡清汤用大火烧开,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四十分钟左右时间,把鱼肉中的汤汁炖掉大火收汁,最后起锅时加入青葱段,用淀粉勾一层薄薄的芡,盛入盘中。锅中加入猪手油,烧热之后淋入盘中。
臭鳜鱼的做法
腌制臭鳜鱼注意事项
1、鳜鱼的鳞一定要去掉,如果没去掉鱼鳞直接腌制,会导致鱼肉中的水分排不出来,影响鱼肉的口感及发酵过程。
2、臭鳜鱼腌制的方式更好选择木桶要腌制,除木桶之外有的人也会用泡沫箱腌制臭鳜鱼,如果以上都没有,也可选择缸腌制。
臭鳜鱼
臭鳜鱼虽然闻着臭,但确实非常鲜嫩,是安徽特有的特色美食,如果到安徽一带旅游,一定要品尝一下安徽的臭鳜鱼,保留了鱼肉的鲜嫩,又有腌制品特有的发酵味道。臭鳜鱼的做法在不断改进,也可加入一些自己喜欢的调味品,中国每种菜的吃法素有“千个厨师千种味道”的说法,所以如果想吃正宗的臭鳜鱼,还是要走到安徽一带,才更有当地的特色。
近日,黑龙江东北虎进村的事件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
不过,除了老虎下山,最近在东北的许多江河边也在上演一幕离奇的“捡臭鱼”现象,之一次见的人可能会目瞪口呆......
网友东北小富贵拍摄
河道解冻,大量死鱼浮出
在黑龙江大庆的一条河道边,因为气温回升,去年冬天结冰的河面已经差不多完全解冻。
水面浮着许多碎冰,河边则飘着许多去年冻死的死鱼,有附近老乡正在将这些死掉的大鲤鱼、大草鱼等一条条捞起,准备带回家食用。
河面漂浮大量死鱼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鱼已经开始腐烂了,不用想肯定已经发臭了,这真的能吃?
(这些“臭鱼”应该都是河里的野生鱼,种类有鲤鱼、草鱼、白鲢、鲶鱼、鲫鱼等等)
老乡:臭是真臭,但很好吃
“.....臭是真的臭,不是假的,这跟臭鳜鱼还不一样,这是真的开始臭了,但是有的人就好在这一口,晒干了吃起来很好吃。”
——一位当地的老乡说,他知道很多人都对此感觉匪夷所思,但在东北这很常见,以前每年春夏季一开河,到处都是捡臭鱼的......
这到底是啥原理?
原来,这些死鱼都是在去年冬天,河道冰封之后“缺氧闷死的”,因为一直处于低温状态,因此肌体组织并未发生深度腐烂。
期间在冰层之下,这些死鱼因为微生物滋生,鱼肉开始发臭,但也因为这一生物过程,使得鱼肉结构发生变化,变得更紧致,并肉刺分离,形成“蒜瓣肉”,口感更佳
——当然,前提是要能习惯这种“臭味”。
长江君之一次了解到这种“捡臭鱼”传统,也是有些瞠目结舌的,毕竟在一般的认知里,像这种“臭鱼”已经是处于腐烂状态,这别说吃了,就是闻着味都受不了。
但据长江君了解,在北方许多地区都有“捡臭鱼”这一风俗,除了东北之外,山东微山湖、河北的一些江河边,也有类似的做法。
也不是所有的臭鱼都能吃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臭鱼都不能吃——一般来说,湖泊河道里刚解冻飘上来的“臭鱼”,虽然臭是真臭,但因为之前都处于低温冰冻状态,尚未开始深度腐烂。
然而在彻底解冻几天后,还飘在河面的鱼,那已经成了彻彻底底的“腐物”了,肯定是不能吃的。
过度腐烂的不可吃
因此,“捡臭鱼”不仅需要一些经验,而且有很强的时间性,难怪有东北朋友称这是“一年一次的美食”了.....
网友:还是有点不敢信
对于东北江河解冻后这种“捡臭鱼”的风俗,许多网友跟长江君一开始一样,都是难以置信的,甚至有人直言“比臭豆腐还臭吧,隔着屏幕都能闻着味,这真能吃吗?”
.......
东北臭鱼——示意图
长江君:对于这种“臭鱼”,长江君理解的就是“重口味版的臭鳜鱼”,本质上都是一个微生物发酵的过程。
只不过“东北臭鱼”的发酵程度,可能离“腐烂”也就差最后一步——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其实也是很难把握的,因此如今“捡臭鱼”的传统已经不多见了,许多人开河捡臭鱼,更像是一种对臭鱼这一“老菜”的寻味猎奇.....
最后,再次感叹中华厨艺博大精深了,不知道这种独特的“臭鱼”吃起来如何......
当然,长江君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过去物资匮乏时期发展出来的一种与自然相处之道了.......
网友们,你们听说过这种乍一听颇为离奇的“捡臭鱼”风俗吗?
让人欲罢不能的臭鳜鱼,为什么好吃?来 源: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