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罐头吃多了致癌,鱼罐头吃多了有危害嘛-生活-

鱼罐头吃多了致癌,鱼罐头吃多了有危害嘛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0 0
罐头抽检报告:6批次检出孔雀石绿,应急罐头如何才能放心吃?

美国知名商超Costco推出过传说中的“末日求生罐头”,据称足够4个人吃一年,这波操作曾经震惊一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罐头获得了重回中国人日常餐桌的机会,越来越多消费者意识到,在家中准备罐头食品应急的必要性。


2020年2月,《消费者报道》整理了国家和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包括原食药监)、部分省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自2015年8月至2020年1月对罐头食品的质量抽检情况。


结果显示,监管部门近4年以来共抽检出233批次不合格罐头,包括水果类罐头、蔬菜类罐头、水产类罐头、食用菌罐头、畜禽肉类罐头、粥类罐头及其他罐头。


不合格原因涉及甜蜜素、二氧化硫残留量、乙二胺四乙酸盐、山梨酸及其钾盐、标签等25项。

“小京象”“珍赫”“桂金红”多次上榜


品牌方面,标称由普宁市梅塘桂金红食品厂、天津市蓟县津京食品厂生产的果蔬罐头上榜次数最多,均有4次,涉及“小京象”“珍赫”“桂金红”等旗下商标。


标称由普宁市梅塘桂金红食品厂生产的小京象糖水荔枝罐头(净含量:250g,2017/6/10)、小京象糖水杨梅罐头(净含量:250克,2017/6/10)(注:同一批次被原江西食药监和原广东食药监通报两次)、桂金红糖水荔枝罐头(380g/瓶,2016/6/25)为二氧化硫残留量、苋菜红等指标不合格。


标称由天津市蓟县津京食品厂生产的蘑菇罐头(整菇)金针菇(1.5kg/袋,2018/1/25)、珍赫栗子罐头(200g/罐,2018/1/27)、珍赫清水竹笋罐头(条装)(800g/袋,2017/5/20)、珍赫青豌豆罐头(200g/包,2016/12/20)不合格原因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氧化硫残留量、苯甲酸及其钠盐等。


“美容”罐头问题多


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的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罐头工业开始进入现代世界工业当中。


纵观罐头的口味,目前的罐头食品已不再是食品供应紧张时的简单替代品,一日三餐皆能做成罐头,如肉、蔬菜、水果、调料等。


抽检数据显示,监管部门抽检的233批次不合格罐头中,其中水果类罐头占95批次,蔬菜类罐头占41批次,水产类罐头占33批次,食用菌罐头占28批次,畜禽肉类罐头占20批次,粥类罐头占13批次,其他罐头占3批次。

很多消费者很难相信,这些经过工业加工的罐头食品还有什么天然可言。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


正规生产的罐头是使用添加剂最少却最能保持食品原汁原味的一种食品。罐头食品之所以能长期保存,主要依赖于真空、密封和杀菌。在罐头 *** 过程中,食品装入罐头中,经过排气,处于真空状态,造成无氧环境,容器完全密封后,还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罐头里面的细菌全被杀死了,而罐外的细菌也进不去。



不过,消费者的担忧还来自屡屡见诸报端的不合格罐头事件,其一是果蔬罐头过度“美容”。


从不合格原因看,“美容”罐头的常规做法是使用二氧化硫漂白,以及违规添加人工色素,如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亮蓝,也有违法厂家用青桃经着色剂染色来冒充黄桃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美容”罐头主要是水果类罐头、蔬菜类罐头和食用菌罐头。


二氧化硫是国内外通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利用二氧化硫气体熏蒸果蔬原料,可抑制原料中氧化酶的活性,使制品色泽明亮美观。一般少量二氧化硫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长期超 *** 接触二氧化硫可能导致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及多组织损伤。



标称由重庆市南川区亚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竹笋罐头(500g/袋,2015/10/1)二氧化硫残留量为4.4g/kg,高出标准限值(≤0.05g/kg)的87倍。


标准规定,除装饰用染色樱桃罐头可以使用胭脂红色素外,罐头食品不得添加人工色素。一些合成色素如柠檬黄等是从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经常食用会对食用者的脏器造成危害。


其中标称由青岛青宏食品有限公司、普宁市梅塘桂金红食品厂、新兴县惠食乐食品有限公司因罐头中违规使用人工色素而多次上榜。


此外,抽检中发现一些罐头食品有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等)超标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正规的罐头食品根本不用添加防腐剂!


在生产罐头产品时,只要按正常的工艺生产,有质量过关的高温杀菌设备,就无需使用防腐剂。但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或者一味追求罐头保质期而为,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

6批次水产罐头检出孔雀石绿


抽检结果显示,有6批次鱼罐头检出孔雀石绿及隐色孔雀石绿,其中有5批次为豆豉鱼罐头,1批次为凤尾鱼罐头。


资料显示,孔雀石绿是一种化学物质,具有高残留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鉴于孔雀石绿的危害性,我国已将孔雀石绿列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


违法商家使用孔雀石绿是为了延长鱼的存活时间,因为鱼在运输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装卸和碰撞,鱼鳞容易脱落,进而导致很快死亡。为此,有的贩运商在运输前都要用孔雀石绿溶液对车厢进行消毒,不少储放活鱼的鱼池也采用这种消毒方式。如果鱼在饲养过程中已吸入孔雀石绿,在制造罐头时,未必能通过高温分解。


此次检出孔雀石绿含量的范围在2.10 ~31.6μg/kg,含量更高的为标称由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金穗丰食品厂生产的豆豉鱼罐头(108g/包,2016/5/30)。此外,不合格产品还涉及鹰金钱、粤花等知名品牌旗下产品。


欧盟食品安全局评估认为,孔雀石绿与其主要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在水产品 *** 2μg/kg不存在健康问题。虽然此次抽检到的不合格罐头已超出这一 *** ,然而就膳食暴露量(通过抽检不合格罐头摄入的量)来看,不大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罐头中检出微量孔雀石绿或大概率来自原料,绝非罐头企业有意添加,属个别现象,消费者无需过分担忧。

【特别声明】:本篇内容所采用的原始数据均源自国家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官方网站,数据客观真实。如相关抽检结果数据经 *** 有关部门核实及认定后确认有变更事实的,请及时联系本刊。

国外卫生部警告:这些鱼吃多易致癌,每周300g,致癌风险提高22%

在澳洲人的日常饮食里,鱼类产品可是相当受欢迎的。


因为鱼肉不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而且卡路里低,


是健康生活的绝佳选择之一。


可最近,英国卫生部推荐的一份大学研究显示:


鱼肉吃多了,


人皮肤表层细胞发生癌病变的几率也会增高28%!


这样的研究结果,让人们大跌眼镜:


一直以健康著称的鱼类,为何突然列入了致癌食品?


什么样的鱼类致癌风险更高一些,吃多少最合适,又有哪些人群要格外小心呢?


这就跟随小编一起看下去吧!


Photo by Farhad Ibrahimzade on Unsplash


1、大学最新研究:澳人更爱美食也会致癌,原因竟是这样


说到澳洲必吃的美食,首当其冲被提名的,


一定是海鲜!(澳洲之一大网红抖音账号“微悉尼”,带你看遍澳洲生活那些有趣的事儿!留学旅游移民必备!请在抖音号搜索“微悉尼” ,我们在这等着你!)


除了肥美的澳洲大龙虾,鱼类水产也是重头戏之一:


色泽正好的三文鱼,口感爽脆的烤鱿鱼,还有肥而不腻的蓝鳍金枪鱼等等...


光是看看名字和烹饪 *** ,都能让人垂涎三尺。


Photo by Vadim Markin on Unsplash


要说鱼类产品深受澳人喜欢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其鲜嫩美味,更因为它的营养价值高。


鱼肉富含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


不仅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而且饱和脂肪含量少,卡路里较低,


可谓是健康生活的绝佳饮食选择之一。


Photo by David B Townsend on Unsplash


然而最近,英国卫生部推荐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


鱼肉吃太多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该研究已发表在《癌症起因与控制》杂志上。


(来源:Brown News)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


据悉,该研究由布朗大学教授Eunyoung Cho发起,


他的团队对49万名美国成年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随访,并统计了参与调查者每周吃鱼的次数和数量,结果发现:


相比起每天只摄入3.2g鱼的人,每天摄入42.8g鱼(相当于每周摄入300g)的人,


患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高达整整22%,


与此同时, 鱼吃更多的人,


皮肤表层产生异常细胞(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要高出28%!


(来源:Brown News)

(来源:Brown News)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明明一直以高营养价值著称的鱼肉,也开始变成了需要少吃的致癌食品了呢?


对此,Eunyoung教授主要将原因归结为“重金属污染”:


“其致癌原因,和鱼类遭受越来越严重的二恶英、砷和汞等重金属污染有关。”


“鱼对健康的益处不可否认,我也并不建议大家放弃吃鱼,但我认为海鲜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必要引起更高的关注。”


(来源:Brown News)


而且,更加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鱼的种类对癌细胞产生也有影响。


每天摄入14.2g金枪鱼的人患癌风险比每天摄入0.3g金枪鱼的人高20%,


Eunyoung教授也特意提醒大家:


“特别是金枪鱼品种,


因为该种类位于食物链中层,


毒素富集现象比较严重。”


Photo by Big Dodzy on Unsplash


除了金枪鱼,还有哪些受污染程度较高的鱼需要我们注意呢?


此前,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公布了高汞鱼名单:


  • Bluefish 弊
  • Grouper 石斑鱼
  • Mackerel (Spanish, Gulf) 西班牙鲭鱼
  • Sea Bass (Chilean) 智利海鲈鱼
  • Tuna (Canned Albacore) 金枪鱼
  • Tuna (Yellowfin) 黄鳍金枪鱼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也提醒大家:


这些高汞鱼一个月食用的次数更好不要超过三次。


但如果是年幼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这样的特殊人群,


则不应该吃任何汞含量高的鱼!


(来源: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各位小伙伴们,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平时吃鱼前还是要留个心眼,


那么在澳洲,平时选什么样的鱼吃最安全放心呢?


各位爱吃鱼的朋友们,赶快跟着小编来看看这份新州官方发布的《食用鱼指南》吧!


2、在澳洲,哪些鱼可以放心吃?


在新州官方发布的《食用鱼指南》中,首先明确了一点:


汞自然存在于环境中,并以甲基汞的形式在水生食物链中积累,


所有的鱼类体内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甲基汞。


但近几年来,海鲜重金属污染越发严重,新州食品安全部也告诫大家:


如果孕期/哺乳期妇女,


或者六岁以下儿童食用高汞鱼,


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健康问题。


(来源:NSW Food Authority)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


汞含量不能通过罐装、冷冻或烹饪等加工技术来降低。


那么哪些鱼属于可以放心食用的低汞鱼呢?


新州食品安全部提名了以下五个品种,


不仅汞含量低,而且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高:


  • Silver Warehou银鲛鱼
  • Atalantic Salmon大西洋三文鱼
  • Canned salmon and canned tuna inoil油浸三文鱼罐头和金枪鱼罐头
  • Herrings鲱鱼
  • Saradines沙丁鱼


(来源:NSW Food Authority)

Photo by David B Townsend on Unsplash

鱼罐头吃多了致癌,鱼罐头吃多了有危害嘛-第1张图片-


除鱼类外,还有以下几个品种属于“低汞海鲜”:


  • 所有的大虾,龙虾和虫子
  • 所有鱿鱼和章鱼
  • Snapper鲷鱼
  • Salmon & trout 三文鱼和鳟鱼
  • Trevally 弊
  • Whiting牙鳕
  • Herring 鲱鱼
  • Anchovy鳀鱼
  • Bream鲤科鱼
  • Mullet鲻鱼
  • Garfish雀鳝


(来源:NSW Food Authority)

新州食品安全部表示:上述两个名单里的海鲜产品,可以吃得稍微多一些,(澳洲之一大网红抖音账号“微悉尼”,带你看遍澳洲生活那些有趣的事儿!留学旅游移民必备!请在抖音号搜索“微悉尼” ,我们在这等着你!)


但也要控制在每周2~3次以内。


(来源:NSW Food Authority)

Photo by Karyna Panchenko on Unsplash


如果想要自己去海鲜市场亲自挑鱼,那么就要记住以下三个考量标准:


1. 先看鱼的气味、形态:


没有受污染的鱼,鱼眼微凸,富有光泽,受污染的鱼眼球浑浊而且散发着汽油味。


Photo by Marko Markovic on Unsplash


2. 鱼的产地:


不同海域的鱼受污染程度天差地别,


大西洋和太平洋工业化程度较高地区,比如欧洲大西洋沿岸打捞上来的金枪鱼污染程度比西太平洋偏远地区的鱼高36倍。


不过好在澳大利亚水域中大多数鱼类汞含量都很低,


所以在这一点上,澳洲的小伙伴们可以稍稍放心一些~


(来源:NSW Food Authority)


Photo by Jonathan Noack on Unsplash


3. 鱼在食物链上的位置:


比起位于食物链中端毒素富集的金枪鱼,


一般生长周期短、个头较小、


位于食物链底端的鱼类毒素较少,


比如沙丁鱼、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三文鱼和秋刀鱼都在低汞名单上,大多属于可以安心食用的鱼类产品。


Photo by Ulvi Safari on Unsplash


说到鱼类,大家也会担心:


其它相关鱼类制品,比如鱼罐头,鱼油等补剂还能安心吃吗?


对此,新州食品安全部门也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


虽然部分鱼类的汞含量高,


但基本不会对鱼罐头和鱼油产品产生太大影响。


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新州食品安全部门也一一作出解释:


“首先,罐装金枪鱼通常比其他金枪鱼含有更低的汞含量,


因为用于罐装的金枪鱼是未满1岁捕捞的较小品种。


一般来说,包括孕妇在内的所有人群,


每周食用2-3份任何类型的金枪鱼或三文鱼基本都是安全的,罐装或新鲜的都可以。”


Photo by Ignat Kushanrev on Unsplash


“其次,对于鱼油产品和补充剂,也可以放心使用,因为它们并不是人体膳食汞的主要来源,也没有建议因为汞而限制食用它们。


(来源:NSW Food Authority)


“此外,至于其他水产,比如甲壳类动物(包括虾、龙虾和螃蟹)和其他软体动物(包括牡蛎和鱿鱼)也不用过于担心,


因为和鱼类相比,它们通常含有较低水平的汞。”


Photo by Ratapan Anantawat on Unsplash


总之呢,大家平时挑鱼买鱼时,


还是尽量优先挑选低汞水产,


家里有哺乳期/孕期妈妈,或者小孩子的,就更加要仔细挑选啦!


那么选对了应该吃的,我们到底能吃多少,怎样吃才算健康呢?


3、海鲜吃多少算健康?身体汞水平已经过高怎么办?


正如布朗大学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的


鱼类产品虽然自身营养价值高,但过度食用就会导致饮食失衡,增加潜在有害物质的摄入,特别是汞。


因此,新州食品安全部门也建议:


如果你过去每周超过2-3顿都在吃鱼,


那么现在可以遵循上述饮食建议,


逐渐减少至一周吃2~3份,


(成年人每份约150g,儿童每份约75g)


且尽可能避免吃有高汞水平的鱼,并保证自己食用的低汞鱼品种丰富,这样几个月内汞水平通常会减半。


如果实在担心自己的汞水平,


也可以去医院进行血液或尿液测试。


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而针对孕期/哺乳期妈妈,或者正在备孕的女性,以及六岁以下的儿童来说:


尽量遵照以下新州食品安全部提供的饮食指南,以下三种选择里挑一种即可:


  1. 每周可以食用2~3份上述的低汞鱼名单里的水产;
  2. 每周可以吃一份鲇鱼或者罗非鱼;
  3. 每两周可以吃一份鱼翅或者枪鱼,并不再吃其他鱼类。


(来源:NSW Food Authority)


新州食品安全部门还特意作出解释:


鱼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饱和脂肪含量低,含有ω -3脂肪酸,这对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很重要,


但是过度食用,


尤其是食用过量高汞鱼,


则会损害婴儿发育中的神经系统。


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里,还是需要谨慎选择要吃的鱼,并且控制好吃的量,这样才能将鱼作为平衡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Photo by Milad Fakurian on Unsplash


明明是营养价值颇高的鱼肉,这下多吃也很有可能致癌,(澳洲之一大网红抖音账号“微悉尼”,带你看遍澳洲生活那些有趣的事儿!留学旅游移民必备!请在抖音号搜索“微悉尼” ,我们在这等着你!)


究其原因,还可以追溯到“海鲜重金属污染严重“的问题。


而布朗大学这项最新研究,也是在提醒我们:


鱼应该作为多样化和均衡饮食的一部分。


不能因为其营养价值高,就只吃这一种,


这样不仅会导致营养失衡,


还可能会增加潜在有害物质的摄入,如汞。


Photo by Farhad Ibrahimzade on Unsplash


大家可以根据新州官方提供的饮食指南建议,


每周吃鱼就控制在2~3次,


并且尽量挑选低汞鱼。(澳洲之一大网红抖音账号“微悉尼”,带你看遍澳洲生活那些有趣的事儿!留学旅游移民必备!请在抖音号搜索“微悉尼” ,我们在这等着你!)


家中有孕期/哺乳期妈妈,正在备孕的女性,或者6岁以下小孩的,


就要更加留心日常饮食里鱼的品种,


以及食用量。


这些虽然看起来只是琐碎小事,但毕竟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基本都是在食物里获取,日常饮食也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一环,


最后,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健健康康的!

反式脂肪酸有多可怕?每年致死50万人!8类食物都偷偷“藏着”它

提到反式脂肪酸,很多人都觉得很耳熟,但却并没有对此有过太多深入了解,只觉得仿佛生活中时时可见,顿顿不离,殊不知这种物质将成为收割生命的“侩子手”。


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将近50万人因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而死亡,而如此可怕的祸根,其实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早已经达到了随处可见的程度。并且其中以青少年等人群摄入比例相对更高,而老年人则多半皆是因此而沾染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问题,间接性被夺走性命。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为什么有害却未被“禁用”?

反式脂肪酸是含有反式非共轭双键结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可以说,只要含有反式双键的都可算于此列。


我们常见的反式脂肪酸其实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自身就含有此类成分的物质,像是肉类本身,牛奶、人乳等等,都是与生俱来带有的,这种成分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和影响,可以简单把它们归类为“好的反式脂肪酸”。


另一种则是人为加工 *** 而成的,也就是非天然的。经过加工的包装后,会让食品在口感和颜值上都更具有吸引力,加强人们的食欲和购买欲,同时也可以让食物的保质期更为长久,所以这种加工类的反式脂肪酸就成了很多商家眼里的“香饽饽”“摇钱树”,但这种食品吃太多后,会给人体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

反式脂肪酸吃太多,会有哪些危害?


在这里需要声明的是,并不是说这种物质一口也不能吃,而是不能多吃。因为身体对于这种加工后的反式脂肪酸是很难吸收、代谢的,少量还好,一旦过多就会引起肝脏的代谢负担,而且此类食物一般具有多油、多脂及多糖的特点,对脂肪堆积、胰岛素紊乱以及血脂粘稠、血压升高等都会起到很大的推动性作用,加大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且经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还会影响大脑健康,未成年人过多摄入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而成年人吃多了则会让记忆力减退,老年人会增加痴呆几率等等。

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加大冠心病、动脉硬化、肥胖、不孕不育、血栓等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就单从健康角度来说的话,是百害而无一利!


那么,有哪些食品中,偷偷藏着反式脂肪酸这个害人精呢?


8类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堪称“惊人”,少吃!

1、 油炸类:炸鸡、炸春卷、油条、麻花、炸耦合等

2、 糕点类:酥皮起司、酥皮月饼、蛋糕、蛋黄派等

3、 饼干类:曲奇饼干、威化饼、奶香饼干等

4、 膨化类:虾条、薯片、米雪饼等

5、 咖啡类:特别是速溶咖啡、咖啡类型的饮料等

6、 奶制品:一些加工酸奶制品中会含有,如奶茶

7、 速食类:如方便面,加工罐头等

8、 酱类:如沙拉酱、番茄酱等

如何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除了少吃以上富含该类成分的9类食物之外,还建议大家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观看成分配料表,如果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过高是不建议使用的。

而且哪怕食品包装上显示反式脂肪酸为0,也不代表它就完全不含有该类物质,更不是说咱们就能无所顾忌的大吃特吃了,因为有相关规定显示,凡事含量低于0.3克的,都可以标注为0,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在无意间已经摄入了很多,听起来确实挺可怕的,主要就是它的“威力”太大,又隐藏很深,一不小心就会触碰,甚至自己都没发现…

所以呢,建议大家参考上述的8类食物,尽可能的减少食用,如果特别馋的话,也是可以适当吃的,但一来每次要尽可能的少吃,减少单次的摄入量,以此来减少代谢负担;二来就是要控制食用次数,比如告诉自己一个月只能吃以此薯条,坚决不要超标等,都是有效控制反式脂肪酸摄入的好办法,不妨按照此法尝试一下,把好饮食健康大关。

常吃四种肉让你疾病缠身 罐头类食品加重痛风病

肉制品种类很多,肉干、肉脯、罐头肉、腌肉、卤制熟食……哪种最不建议大家多吃呢?炸猪排、涮羊肉、烤鸡、煎鳕鱼、炖牛尾……什么烹调方式能更大程度地保护肉的营养呢?专家提醒大家,吃肉一定要吃新鲜的肉,以下四类肉经常吃会损害健康,让你“疾病缠身”。

罐头类食品——营养素被破坏

肉罐头中肉的营养素遭到大量的破坏,其中的维生素几乎被破坏殆尽。并且罐头制品中的蛋白质常常出现变性,营养价值大幅度缩水。

虽然海鱼是极好的肉食选择,但是不提倡吃海鱼罐头,比如沙丁鱼罐头、金枪鱼罐头等。除了鱼罐头中蛋白质被破坏的原因外,鱼罐头里还含有超大量的嘌呤,会加重痛风病、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病情。

腌制食品——钠盐超标

不要经常食用腊肉等腌制的肉类。一是因为腌制的肉类属于高钠食品,常常食用高钠食品的人肾脏负担会加重;二是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亚硝酸盐等物质,会导致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增高。

另外,高浓度的盐分可严重损害胃肠道黏膜,使患胃肠炎症和溃疡的概率增加。有研究发现:经常性地摄入腊肉、腊肠的人,患结肠癌的风险要高于不吃或者极少吃腌制肉的人群。

油炸食品——能量密度高

油炸食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垃圾食品之首,油炸的肉食更是“坏脂肪”的重灾区。油炸过的肉能量密度高,经常进食极易导致肥胖。

油炸食物中含有的油脂和氧化物质,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最危险的食品。

在油炸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已有研究表明,常吃油炸食物的人,某些癌症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不吃或极少吃油炸食物的人。

加工的肉类——过多的添加剂

火腿等制品大多为高钠食品,大量进食可导致盐分摄入过高,造成血压波动及肾功能的损害。

市场上出售的一些火腿、卤肉等制品中都会添加一些防腐剂、增色剂和保色剂成分,造成人体肝脏负担加重。

加工过的肉类,都会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这也是导致某些癌症发生的重大隐患。

生吞鱼胆到底有没有毒?吃鱼虽然有营养,但很多人犯了这5个错误

有句俗话说,无鱼不成席,鱼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就无可替代,是营养和健康的代名词。有人说吃鱼可以让眼睛视力更加好,有人说吃鱼能让整个人变得更加聪明。

总的来说,鱼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青睐,在众多的营养品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但是你知道吗?再好的东西只有吃对了才能发挥它的作用,鱼也是一样,如果你吃错了,反而可能危害身体的健康。

吃鱼爱犯的错误1:盲目喜爱吃生鱼

“生鱼片”由于未经烹饪,减少了很多营养素的流失,而且比较时髦,所以深受年轻人的欢迎。但是只有高温煮熟才可以杀灭寄生虫及虫卵,生鱼片没有经过高温杀菌,而生的鱼类当中很有可能会有寄生虫,万一吃下去后染上病后就得不偿失了。

有人认为只有淡水鱼不能生吃,海鱼是肯定没有问题的,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就算深海鱼,也可能会染上一种叫做“异尖线虫”的寄生虫。如果非要生吃的话,建议采取-18℃冷冻36小时以上的办法来杀灭寄生虫,但尽管这样,也不能做到100%。所以对于“生鱼片”,大家尽量少吃或者不吃为好。

吃鱼爱犯的错误2:大量吃腌咸鱼

很多人觉得腌制的鱼、烤鱼、鱼罐头等非常美味,所以经常会食用此类鱼。殊不知,这些鱼不仅含盐量很高,油脂的含量也不少,尤其要注意的是,腌制鱼已经被国家癌症研究机构列为是致癌食物,可以增加多种癌症的致病风险,所以为了健康我们少吃些腌咸鱼吧。

吃鱼爱犯的错误3:杀死鱼后立马进行烹饪

很多人杀完鱼后立马烹饪,觉得这样活杀现吃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活杀现吃,有毒物质来不及排除,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建议大家在购买活鱼后可以先用清水养上一两天再食用,已宰杀好的鱼更好用清水浸泡1小时左右,这样就可以让鱼身上的残余毒素排出。

吃鱼爱犯的错误4:擅自吃掉鱼胆

中医认为鱼胆有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功效,所以即使鱼胆很苦,也有不少人跃跃欲试。但鱼的胆汁中含有强毒性的毒素,如鲤醇 *** 酯钠等,这些毒素很难被破坏,无论是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都有可能发生中毒。

而且鱼胆中毒发病快,病情险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出现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因此鱼胆尽量还是不要吃,即使药用也要遵从医生的建议服用。

吃鱼爱犯的错误5:爱买小摊小贩的野鱼

很多人喜欢去小摊小贩买鱼,除了便宜以外,还因为很多人觉得小摊小贩上的野鱼更有营养,并且肯定没有被喂养对人体有害的饲料。

殊不知,不正规的小摊贩,他们是缺乏国家监管,鱼的来源和品质完全没法保证,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重金属、寄生虫等。

而野鱼由于环境污染的存在和不确定性,可能更容易富集一些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有毒物质。因此,建议大家不要迷恋野生鱼类,为了健康吃鱼,还是去正规的超市和菜市场买吧。

各位朋友,你最喜欢吃哪种鱼?有什么烹饪海鲜的小窍门吗?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养生经验。

汉堡、方便面、麻辣烫……你以为的“垃圾食品”,其实可以大胆吃

汉堡、罐头、麻辣烫、方便面,是不是一提起这些食物,你的之一反应就是“垃圾食品”?“垃圾食品”真的垃圾吗?这些食品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又有哪些健康的吃法呢?

01

方便面

传言:防腐剂多、致癌、泡面桶打蜡

真相:

其实方便面的成分表里并没有防腐剂,而且添加剂也是合规的。方便面的面饼经过高温油炸后确实有可能会产生致癌的丙烯酰胺,但是量很少,如果想要达到致癌的效果,除非一次性吃一万袋。

泡面桶内部的膜其实是聚乙烯,它是更低熔点是112度,所以如果只是用开水泡面的话,是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的。

食用提示:

1、尽量选非油炸的方便面,不选油炸的方便面,这是因为大多非油炸的方便面,能量和脂肪都比油炸的低;

2、根据自己食量的大小,酌情选择方便面的大小;

3、煮方便面时,可以搭配足量蔬菜和适量蛋白吃,为了控油控盐,调味包可以减半放或放1/3。

02

罐头

传言:罐头里添加了防腐剂并且没有营养

真相:

水果罐头、鱼罐头等保质期很长,是高温灭菌和密封的功劳,不是因为加了很多防腐剂。只有少数的肉罐头,需要添加“亚硝酸盐”等防腐剂,而且罐头中添加的剂量,只能起到护色的作用,对身体是安全的。

虽然罐头在高温加热的过程中确实会损失一部分维生素和生物活性物质,但蛋白质、膳食纤维等不会流失。

食用提示:

1、某些水果罐头里面可能含有大量的糖分,食用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喝“汁水”;

2、还有一些肉类罐头含有大量的油脂,需要控制体重的人,可以去除肉类表面的油脂,以减少对油脂的摄入量,另外一些含盐量较高的肉类罐头,也要注意适量食用。

03

汉堡

传言:没营养、高热量

真相:

汉堡基本由面包、肉类、芝士、番茄、生菜等食材构成,其中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之所以说汉堡不营养是因为人们经常将汉堡和薯条、碳酸饮料、炸鸡等搭配在一起,吃下去难免增加能量、糖分和脂肪。

食用提示:

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能量和脂肪稍低的汉堡;

2、吃的时候可以点个蔬菜沙拉,或者准备一些圣女果、黄瓜、西红柿来一起搭配,即可解决蔬菜少的难题

04

速冻食品

传言:添加防腐剂、不新鲜、没营养

真相:

冷冻和速冻的概念是不一样的,速冻食品冻结时间非常短,半个小时内就可以使食物中心处温度低于-18℃。而冷冻食品是指冻结时间比较长,需要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才能冻结实,这时就给细菌提供了繁殖的时间。

真正符合标准的速冻,微生物短时间内就会被冻没,根本无需添加防腐剂。并且速冻之后,营养成分也不会减少。因此,建议从正规渠道购买的速冻食品,这样安全问题会有保障。

食用提示:

1、选购时注意对比营养成分表,选脂肪和钠含量相对低的产品;

2、购买速冻食品要根据家中的人数,不要一次性买太多;

3、建议搭配其他的食物一起吃,可增加食物的营养;

4、速冻食品不用单独解冻,直接烹调即可食用;

5、避免多次冷冻和解冻,因为多次冷冻和解冻,细菌生长会很快,而且营养素也会流失。

05

麻辣烫

传言:食材不新鲜、热量高、不卫生、口味重

真相:

麻辣烫说通俗一点就是水煮菜。麻辣烫一般主要靠烫煮,油脂含量相对于其他快餐会少很多,而且食材也比较多样化,比如含有豆制品、蔬菜、肉类、主食等。

食用提示:

1、食材选择很重要,建议多选蔬菜、豆制品、菌类等健康食材,主食可以选择土豆、红薯、玉米等粗粮;

2、吃的时候少放调味料。

我们不要谈“垃圾食品”色变,这些食品虽然不完美,但也没有那么“垃圾”,掌握好“度”即可。

转自:CCTV生活圈

来源: 湖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

中国癌症高发,是长期吃肉导致的吗?劝告:4种肉,或要少吃

中国人口基数多,全国有14亿的人,人口基数大,但是患有癌症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据世界卫生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数据能够看出,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增加到450多万,有300万人由于癌症死亡,是全球当中排名之一。

专家指出:在新发癌症排名里位居前10名的有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胰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肝癌、食管癌。

我们能够清晰直观地看到排名前10的高发癌症,当中有5种癌症是与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

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吃肉是比其他国家要多的,开始有一部分的养生达人,推荐大家吃素食以及植物蛋白,他们把引发癌症的原因归咎于吃肉太多,这个黑锅究竟是肉食还是其他因素呢?

01

吃肉对身体不健康,我们来看研究结果是怎样的

既然大家都感到疑惑,那么我们就用数据说话,先来看一下大规模的研究实验,这是有牛津大学实验人员为了探究肉食与疾病之间存在的联系所做的一项调查,他们从英国生物样本库当中,选取了40多万成年男性与女性的数据。

分别调研日常生活中对蔬菜水果以及肉食的摄入量,专业人员发现,被调查者的饮食状况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存在密切的联系。

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吃太多的肉,会增加身体患有其他疾病的风险。实验结果显示,一些精加工类的肉食,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等等,这都被称为红肉,这一类食物如果是如果都会增加患有肺炎、结直肠息肉、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疾病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吃太多的鹅肉、鸡肉、鸭肉等其他家禽类的肉食,会增加患者患有胆囊疾病、糖尿病、肠胃炎等其他疾病的风险。

而且没有经过加工的红肉以及家禽肉,如果摄入过多,会使身体的器官受到损伤,对血红蛋白带了一实质性的伤害,使患者更容易出现缺铁性的贫血。

通过牛津大学的这项研究调查显示:要想有效预防疾病,大家一定要控制好肉食的摄入量,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方式,如果长期不吃肉,也会对我们的健康存在安全隐患。

只有把肉食的摄入量规整在正常的范围内,就不会增加身体患有癌症的风险,建议大家在吃肉食的时候选择以瘦肉为主,每周的对肉食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300~500克左右。

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与水果,为身体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荤素搭配,均衡搭配营养物质,更有利于提高免疫力与抵抗力,放慢癌细胞到来的速度。

02

中国癌症高发,是长期吃肉导致的吗?劝告:4种肉,或要少吃

1、咸鱼

咸鱼也被人们叫做一级致癌物,经常吃咸鱼,会增加患有咽喉鼻癌的风险。

咸鱼在 *** 的过程当中会放入大量的食用盐,经过暴晒脱水,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更多,进入胃部以后会分泌更多的胃酸转化成致癌物亚硝酸铵,对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含盐量高的食物会导致体内的血压以及血脂持续上升,增加心脑血管的压力,如果情节严重的话,会使并发症悄悄到来。

2、僵尸肉

在冰箱或者是冷库当中储存时间久的肉被叫做僵尸肉,在我们的餐桌上也比较常见,只不过大家不了解他而已。

有一部分人喜欢囤有大量的肉类,放在冰箱当中慢慢吃,但是这样的肉食会在冰箱里面滋生一定的细菌以及寄生虫,会增加身体的危险,建议大家还是少吃僵尸肉,现吃现买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3、精加工肉食

在超市货架上的精加工肉食,包括培根、香肠、腊肉、鱼罐头等等这一类精加工肉食会增加身体致癌的风险。

肉食经过腌制、熏烤或者是发酵等加工处理的 *** ,会使食物当中的营养物质不断流失,从而也会产生一些有害杂质,诱发身体癌变的风险,同时也会导致身体肥胖。

4、高温烤制的肉

建议大家应该少吃一些烧烤类的食品,虽然致癌效果并不明显,但是长期大量摄入,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同时对于身体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烧烤类肉食经过炭火熏烤以后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包括苯并芘以及杂环胺。

在另外一方面来说,肉食在经过烤制的时候,油脂会滴落在炭火上,产生化学热反应形成的有害物质,会吸附在食物表面,经过人体的吸收与消化,可以快速分散,增加肝脏的分解负担。

03

吃肉对身体有益,大家应该理性对待

1、有效抵抗细菌与病毒

肉食当中富含大量的锌元素与铁元素,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系统,是细胞成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而且红肉当中富含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A,可以有效帮助人体抵抗外来的细菌与病毒。

2、使肌肉更有力量

红肉当中富含丰富的优质蛋白,可以为人体构建以及修复肌肉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富含肌酸成分,能够合成更多的肌肉,使人身体上的肌肉变得更加有力量。

其次,喉咙当中包括8种氨基酸物质,为生命活动补充所需要的能量以及营养成分,补充人体成长所需的钙元素以及钾元素,使身体更加健康成长。

3、让头脑变得更加灵活

大多数的生物学家认为,肉食当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能够提高神经中枢的发展,使人类的头脑变得更加灵活

卡迪夫大学教授,神经生物学的专家曾经说到过:“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到体重的2%,但是它的成长发育与功能运作需要20%的能量,肉食当中的营养物质能够为神经中枢提供充足的能量”,适当的吃一些肉食,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为身体补充关键的DNA物质。

4、缓解身体疲劳

肉食当中富含铁元素,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要的血红蛋白,英国营养学家曾经说到过,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对铁元素摄入不足,容易导致身体疲劳、注意力低下、发育受阻等等。

在英国,肠胃健康与食品研究中心的营养顾问伊丽莎白曾经说到过:肉食当中的铁元素比蔬菜与其他食物当中的铁元素富含更多,而且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

由上可知,我们应该掌握正确吃肉的烹饪 *** ,控制好摄入量,就会降低对身体带来的损伤,适当地吃一些肉食,可以为生命活动补充能量物质,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关于本篇文章,你还有哪些其他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夏方养生指南#

每年42万人死于食物中毒,掌握这几点可以救命!

11月第1周是食品安全周,试问一下大家,我们的食品真得安全吗?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近期发生的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事件:

8月25日,北大等高校师生们在桂林帝禾国际大酒店就餐后集体出现了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据当地 *** 通报,共有92人入院治疗。

10月8日和9日,有80多名幼儿在周口英诺幼儿园放学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和腹泻症状......

一旦出事,相关部门立即做出反应。但是频繁发生食物中毒没有引起大家重视,一起又一起食物安全问题相继发生。

而且大部分人的观念也存在问题:认为变质,发霉的食物偶尔吃吃是没有问题的。

科学实验证明:发霉、过期、变质的食物是有毒的,吃了会生病,严重的话会致命。

为什么说这些食物有毒呢?

因为这些食物里:

含有致病菌、病毒和霉菌,比如说致命的肉毒杆菌,它出现在变质的罐头和腌制食物中,人一旦误食,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晕、呼吸困难、肌肉乏力等症状,如果吸收量大,抢救不及时,严重的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含有致癌的黄曲霉素、引起剧烈呕吐和腹泻的葡萄球菌肠毒素。

看到此,你还敢去吃这些食物吗?你还会将这些发霉、过期、变质的食物给小孩子吃吗?我相信不会,因为我们内心有底线。

以下食物也会引起食物中毒

①发芽的土豆

②未经去毒或去毒不完全的木薯

③毒蘑菇:辨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很专业的知识,不能凭自己感觉经验去判断,所以建议未吃过的蘑菇不要食用。

④河豚鱼

⑤虎斑鱼

⑦病死的猪肉和鸡肉

⑧未煮熟的四季豆、刀豆

如何判断食物中毒呢?

食物中毒一般在用餐后4~10小时发病,高峰期出现在用餐后6小时左右。食物中毒后的之一反应往往是腹部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

腹痛

,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

腹泻

紧急处理 *** 呢?

如果我们吃了有毒的食物时,有哪些紧急处理 *** ?

食物中毒一旦发生,应立即去医院治疗。但在现实中有很多食物中毒症状较轻,又或是暂时受条件限制无法及时去医院,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①催吐

如食物食用的时间在1~2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 *** ,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 *** 咽喉,引发呕吐。

②导泻

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的时间超过2小时,且精神尚好,可服用一些常用的泻药(注意药物使用说明,确保安全)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③解毒

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ml,加水200ml,稀释后一次服下。

除了催吐之外,导泻和解毒建议在医院进行,而对于体弱、年老者,导泻是不能用的。

食物中毒治疗后,通常在48小时内得到改善。恢复期需注意隔几个小时再吃东西,让肠胃平静一下子。饮食也要注意清淡,尽量吃一些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应该注意补水以防止脱水,注意休息。

民以食为先,食品安全大于天!食物中毒事件还在不断爆出,宣传食物隐患刻不容缓,为了孩子和家人的健康,望大家多多转发。

冬天常吃鱼肉好处多,但医生却说:腌过的鱼一口也不能多吃

在寒风萧萧、冷气袭人的冬季,很多朋友会猛吃牛羊肉,想要补充热量,提高抵抗力。结果吃的太多,导致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冬季的确应注意补阳抗寒、增强免疫力。不过进补也应适度,大家可适量吃鱼,因为鱼肉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相比牛羊肉对身体更有益。

鱼类不仅可以让成人远离心血管疾病,还可以让孩子更聪明。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吃法,也有不同的营养价值。今天就和大家说说,鱼肉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好处。

1、心血管病疾病患者,冬天常吃鲫鱼:

鲫鱼是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肉质细嫩,味道甜美,营养价值很高。它富含蛋白、脂肪、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族等。据测定,每百克鲫鱼中,含蛋白质高达2 0克左右,仅次于对虾。另外,鲫鱼含有的蛋白质,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是肝肾、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

鲫鱼甘、温,入脾胃,大肠经,临床上用于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脉,温中下气,对脾胃虚弱、食少乏力、肾炎水肿、肝病腹水、产后缺乳、痢疾、便血等症有直接或辅助疗效。

2、女性多吃鱼,有效降低中风发生几率:

女性每周食谱中如果经常有鱼,其患中风的危险相对来说就比较低。根据美国科学家研究结果发现:同每月吃鱼不到一次者相比,每周吃鱼超过5次的妇女患中风几率减少了52%,每周吃鱼2到4次者中风发病率减少27%,每周吃1次者减少22%,每月至少吃3次者减少7%。

3、多吃鱼籽,预防老年痴呆症:

鱼籽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其中有大量蛋白质、钙、磷、铁以及核黄素等营养物质,对人体发育、增强体质、健脑起着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处在身体发育的儿童和少年有很好的功效。

同时,鱼籽含有的卵磷脂,可使乙酰胆碱增加,所以对因胆碱缺乏的痴呆症也有着很好的效果。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鱼籽中含有的胆固醇较高,因此血脂高,血液粘稠,有高血压的患者不宜食用。

鱼肉虽然美味营养价值也特别的高,但是有一种鱼医生建议一口也不要多吃,它已经被列为一级致癌物!

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致癌清单种,中国咸鱼已经被列为一级致癌物。包括腌制的鱼、烤鱼、鱼罐头等,很多人都喜欢这类的鱼,这些鱼不仅含盐量很高,油脂的含量也不少,尤其要重视的是,腌制鱼已经被国家癌症研究机构列为是致癌食物,可以增加各种癌症的风险,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食物之一。

各位朋友,你最喜欢吃哪种鱼?有什么烹饪海鲜的小窍门吗?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养生经验。

睁大眼睛看清楚:四种美食是致癌食物,请从你的餐桌上移走

现代人谈癌皆恐慌,一旦遇到关于“致癌、抗癌”的话题一定会多看几眼。人到中年需养生,懂细节之人才能健康生活。关于“致癌”,哪些食物存在风险?为了离癌症更远,应该少吃那些食物?请专业医生来给大家仔细讲讲。

“致癌物”有分类,大家该了解: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致癌物分为了五类(经过了严格的实验分析和流行病学研究)。

1类致癌物质:这类致癌物“罪证确凿”,与癌症的发生有明确的关系,也就是说“吃了就会致癌”。

2A类致癌物质:这是一类“有较强的证据证明可以致癌”的物质。

2B类物质:一类“有可能会致癌”的物质。

3类致癌物质:这是一类“无需担心”的物质,例如咖啡、茶以及胆固醇等物质。

4类物质:明确意义上的“不可能致癌物质”。

对于“1类致癌物”,必须要拒绝:

  • 任何含有酒精的物质:

酒精是世界公认的“一类致癌物”,它的摄入会明确增加食管癌、口腔癌、喉癌、咽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

人到中年,想要防癌,“戒酒”是首要之事。

  • 咸鱼:

咸鱼是一种“经过腌制和暴晒之后做成的鱼”,高浓度盐腌且脱水的过程会产生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这种物质对身体有强致癌性,特别是鼻咽癌。

  • 各种加工肉制品:

经常食用“加工肉类食品”,会增加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

具体而言,“加工肉制品”就是经过了风干、腌制、熏制或有利于保存的肉类,比如火腿、肉干、肉罐头以及腊肉(鱼)等食品。

如果您还是不以为然,那请您明确,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患结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18%。

  • 黄曲霉素:

任何含有黄曲霉素的物质,都是具有强致癌性的物质,黄曲霉素的摄入会增加肝癌、肾癌的患病风险。

当然,黄曲霉素是一种很好“鉴别”的物质,它多会出现在已经发霉变质的花生、玉米等谷物、坚果、油脂中。

除了这些以外,像“含盐量太高的食物”、“槟榔”同样也是明确的“常见一类致癌物”。

对于2A类致癌物,同样也是生活中不建议您吃(常吃)的食物,这其中包括各种红肉(不必紧张,大量或者长期摄入才会增加患癌风险)、过烫的食物以及硝酸盐(亚硝酸盐)。

关注“致癌”这件事可以,但不建议过分紧张,毕竟患癌是一种“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吃某种食物必然会致癌”的说法并不可信。

拒绝某些食物的摄入,还原您健康的生活;望各位生活安康,远离癌症。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罐头 致癌 危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