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和80后的朋友,对“麦乳精”这名字很熟悉吧?记得在我童年的时候,麦乳精绝对是家里拿来招待客人的更高级饮料了。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客人还带着小朋友,家里人就会舀一勺麦乳精,泡成一小杯饮料送过来。
对于童年时候的我来说,麦乳精更好吃的吃法不是冲泡成水,而是干吃。比起冲泡成饮料的味道来说,干吃麦乳精能够吃到麦乳精香香甜甜的滋味,奶香味十足。但是干吃的话,一次只能吃一口,回味的时间短,泡成水反而能延长体验时间。因此我小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苦恼,到底要把麦乳精吃掉,还是泡成水喝。
为什么麦乳精这么香甜
这主要和麦乳精的原材料有关。“麦乳精”这三个字,就简单明了的把成分表明出来。查看麦乳精的包装盒,你会看到麦精、葡萄糖、奶粉等等字眼,同时还标明了麦乳精的营养价值,能够提供给人体脂肪、糖类、维生素、钙等等营养成分。
但追究麦乳精为什么会消失,原因有两个。之一个是麦乳精的口味和营养,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需求。小的时候我们喝麦乳精,觉得它喝起来又香又甜,现在喝起来只觉得味道太甜,不够有奶香味。同时,现代人能选择的食物多了,不愁吃不愁穿,麦乳精的高热量和高糖分,反而成了负担。再一个,麦乳精是冲调饮料。目前冲调饮料中,只有一个速溶咖啡还有市场,大部分冲调饮料都很难得到年轻人的喜爱。冲调饮料需要杯子,需要温水,需要勺子搅拌,而且掌握不好水和粉末的比例,泡出来又不好喝,现在有更多便宜好喝,打开盖子就能喝的饮料,因此麦乳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调一调”麦乳精麦乳精是啥?它是上世纪70年代,也正是上山下乡那会儿,发展起来的一种速溶性含乳营养固体饮料。想想三四十年前,知青能拥有一罐麦乳精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麦乳精为何物了,这在过去是被当做礼品赠送的。一直到80年代,老百姓还是拿麦乳精当做比较奢侈的饮料,大人们是舍不得尝的,孩子们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尽情享用的。
“调一调”麦乳精
以前有个段子,说小辰光到同学家去,同学妈妈招待一杯麦乳精,那时候麦乳精不要太稀奇哦!但是杯子拿起来一看,要死来,怎么照得到对面的啦!放麦乳精就好像是放鸡精,五六粒这样放的。同学妈妈还很客气的说“调一调,调一调”,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本来还有点混叨叨的,一调乃么色勒斯清!
也许是因为物质匮乏时代麦乳精要节省着冲泡,以致于味道总是过淡,哪能办?
“干吃”麦乳精
“麦乳精那能切更好切?,对了,干切!”
孩子们更喜欢“干吃”麦乳精,直接用调羹舀起就往嘴里送,这样才够香够甜,而且那多孔的颗粒在咀嚼中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感觉十分过瘾。
不过,由于羞愧于这种吃法有点“逆天”,因此孩子们的“干吃麦乳精”通常都是在偷偷摸摸的情况下进行,趁大人在忙别的事,几个孩子悄悄靠近麦乳精铁罐前,撬开麦乳精铁皮盖子,舀两调羹赶快盖上,然后溜之大吉。
《赤色童年》插图
偷吃麦乳精
舍不得吃省着吃,结果是一罐麦乳精很容易因摆放时间过长受潮结块。这个时候反而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不仅可以拿着刀子干那有趣的敲碎麦乳精块的活儿,而且大人们会允许孩子们干吃或冲一杯比平时浓得多的麦乳精。
“福牌”乐口福
记得小时候,“福牌”麦乳精是上海人家中主要的营养品之一,国内著名的营养饮料品牌,原先叫“乐口福”,“福牌”为乐口福饮品的始创品牌。
关于这“福牌”也是能说上两句的。
“福牌”乐口福是由九福公司创始生产的,要说起当年的九福公司现在已经无迹可寻,若有知晓的老法师欢迎来指点一二,反正几经辗转后,1964年时就转变为如今的黄河制药厂了。
黄河制药厂现在就位于黄浦区凤阳路上,制药厂里一些年长的员工对乐口福那叫一个印象深刻。
“福”字商标
当时叫做“乐口福麦乳精”,商标采用“九福”牌(后称“福”字商标)。商标图案中九只蝙蝠围绕一个“福”字,蝙蝠象征吉祥如意,“九”则为黄楚九的“九”字。黄楚九是1923年九福公司的创始人。
是不是有些眼熟?对,之前在大世界一文(戳“大世界”查看原文)中提到过,黄当年在老上海滩因创办上海大世界而名噪一时。
据黄河制药厂珍藏的资料记载,1931年黄楚九过世,由其长婿臧伯庸集资购下九福公司,1937年研发成功了一种新产品,取名“乐口福麦乳精”,当年卖的很好。
过了好几年,由于局势的动荡,又因“华福麦乳精”的大量进口,以及进口原料涨价,使“乐口福麦乳精”生产面临困境。到49年的时候,公司规模小到就剩下11个人。
到解放初期,已经濒于停产。
曲折重生八十载
在消费者心里,乐口福带有浓厚的“老上海”色彩。而事实上,乐口福自1937年诞生至今这将近80年间遭遇多次起起落落,数次转卖后,现已成为外商独资企业。
建国后九福公司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1953年九福公司首批公私合营后,改为生产纯生剂的制药厂,因此61年的时候上海咖啡厂(现属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接管了“福牌”乐口福。
上海咖啡厂改良了配方和口味,但仍使用“福“字商标,并取名为“乐口福”,还通过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开始外销。
从“乐口福”到“麦乳精”
根据上海咖啡厂的记载,文革时,内销乐口福的“福”字商标和名称被视为“四旧”,被迫将内销乐口福改为“上海牌麦乳精”,但销量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然而70年代的时候,由于巴西的可可豆不能进口,严重影响了麦乳精生产,于是上海咖啡厂就改良了配方,研究了不含可可粉的麦乳精,并进行营养强化,这就有了“上海牌强化麦乳精”。
乃么一来倒起劲了,在此基础上又试制生产了“椰蓉麦乳精”、“人参麦乳精”等产品。
销量好了,乐口福车间设备的生产能力又饱和了。于是工厂又开始了生产车间的改造扩建。再加上那时候改革开放的深入,到1990年,产量达到了5147.1吨,居行业之首。
为什么说曲折重生呢?好了,接下来又曲折了。正当生产如日中天之时,乐口福又“被 *** ”了。
1993年,诺华制药在上海成立了诺华食品有限公司,梅林正广和公司又将咖啡厂的“福”牌乐口福的生产和经营 *** 了出去,起初由于品牌号召力,销售还不错,但人家诺华毕竟是一制药的,食品不是核心业务,乐口福销售日趋下滑。
再往后,到本世纪初,人家诺华说是要专心制药了,就把整个食品部 *** 了。那时候英国联合食品公司就收购了乐口福的生产经营权(那会儿同时收购的还有阿华田,不同的是阿华田是全球行为,而乐口福只是在中国)。
掰些题外话
除出口产品使用“乐口福”外,国内销售称为“麦乳精”,这也是根据配方中原料性质决定的。
“麦”就是指“麦精”,以二梭大麦为主要生产原料,经过发芽、焙制、糖化等工艺生产;
“乳”指的是麦乳精配方中所用的奶油、奶粉、炼乳等,这些都是从新鲜牛乳加工、提炼的,是乳中的精华,也是麦乳精的主要营养成分;
“精”则是指生产麦乳精时所用的葡萄糖、饴糖、麦精等原料,这些原料都有一定的糊精含量。
用麦精生产的麦乳精,有一股麦芽清香味道,而这种香味是有些食用香精所不可比拟的。
顾名思义,麦乳精用含有麦乳精原料的成分,而冠其“大名”是名符其实,理所当然的。
既然说是题外话嘛,本来我还想再扯几段黄楚九的,看看这篇幅也是忒长了点儿……
虽说黄楚九最广为人知的还是他一手创建了大世界,但他早年卖眼药、开诊所、办制药厂,说起来也是“科班出身”。黄楚九不仅是中国之一个医药“托拉斯”,也是娱乐业的先驱者,算得上是个横跨诸多领域的“百家经理”。
得,这一说又是没完没了了,先不扯了,以后再说。
除了麦乳精,那时候上海的国货名特食品还有好些孩子们喜爱的零嘴,比如光明牌冷饮、大白兔奶糖、阿咪奶糖、益民太妃糖、花生牛轧糖,泰康的万年青、金鸡牌饼干,天鹅牌、东海牌啤酒,梅林罐头食品、梁丰麦丽素等等。
如今它们有的已经消失,有的还在市场上若隐若现,当然也有发展得越来越好的。对于一些老品牌雄风不再的现象,也不禁引人感慨。某些品牌的没落是历史必然,毕竟,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不是所有的老牌国货都有保留的必要的。
一位哲人说得好:这只是记忆中的味道而已。就像初恋,还是永远不要再见面,让她留在心里就好。
点击回顾上海各区县老照片:
看懂上海粉丝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员”申请入群(申请时请注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样)。
等侬来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点击“阅读原文”还可下载看看新闻APP
可咀嚼的麦乳精吃过伐?老字号推新品“糕”兴过年春节期间,甜甜的糕点是很多人家的必备之选。传统的松糕、条头糕、双酿团,或是西式的杏仁排、蝴蝶酥、西番尼,让节日被层层甜蜜包裹。在黄浦的老字号里,有不少以糕点出名的品牌。近期,各家的销量也是大幅增长,那究竟哪些产品更受欢迎?
淮海路的哈尔滨食品厂,最近一段时间人气颇旺。西番尼、蝴蝶酥、拿破仑……这些纯手工敲打出的上海味道,不仅是让人记忆犹新的美味,更是团圆甜蜜的年味。
店内,不少市民正在选购心仪的“甜味”。市民张先生拿着刚买好的东西向记者介绍道:“这家的杏仁排更好吃,不仅用料十足,咬上去也非常香甜酥脆,平时很少吃太甜的东西,但是要过年了嘛,一定要买些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
记者注意到,除了畅销的明星产品外,“哈氏”近期还推出了海盐芝士薄脆、浓情可可薄脆、腰果沙琪玛、椒盐蛋黄酥等多款新品。
其中,4款“出类拔脆”系列产品尤为“出圈”。 每一块饼干仅有3厘米厚,“身形”不大不小刚刚好,是一口心动的感觉。味道上也是各有特色,海盐芝士薄脆拥有淡淡海味、浓浓芝香,层层递进,碰撞出高浓度的奇妙口感;浓情可可薄脆简直就是可以咀嚼的麦乳精,朴实无华的咖啡色外表下,是浓郁奶香与细腻可可粉的融合交织,再没有食欲的人也逃不过它的“真香定律”。
椒盐蛋黄酥传承古法工艺,层层有料,口感立体。馥郁的椒盐香完美融合了蛋黄的细沙粒感,为大家奉上舌尖上的美味。
店内,喜庆的新年布置和“快乐大转盘”抽奖活动,更让这家老字号充满浓浓年味。
哈尔滨食品厂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段时间销量大幅增长,已超越去年同期。
在南京路,泰康食品店同样人头攒动。沙琪玛、杏仁排、一口香等产品,是不少人心中的儿时味道。
但要说这里的“当家花旦”,必定是万年青。泰康的万年青,入口酥脆、葱香浓郁,一口下去,小时候萦绕于舌尖的滋味瞬间涌上心头。
其实,这款产品也是大有来头。1959年泰康食品推出万年青饼干时,恰逢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为了向国庆献礼、祝愿祖国万年常青,这款葱香味的饼干得名“万年青”。一直传承至今,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传承的同时,还坚持创新。泰康食品店连续四年推出上海名点礼盒,今年精选两款糕点——咸淇淋和小蝴蝶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减糖更健康。
泰康食品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款礼盒上市后销量非常好,目前已经全部售罄。工厂方面正在加紧赶工,不日后新的一批将与产品消费者见面。”
正在装修升级的“糕团大王”沈大成,为抢占新春市场,在原址临时开出外卖窗口,吸引众多消费者排队购买。店家负责人表示:“这两天我们已经开启‘三班倒’24小时不停歇生产,无论是象征着团圆甜蜜的糯米八宝饭、血糯米八宝饭,或是寓意来年步步高的大松糕、黄油椰蓉松糕等产品销量都大涨,成为市民年夜饭餐桌上的一道‘压轴’佳品。”
七十年代的运动健康保健补品麦乳精:可曾记得它的美味与温馨?吃过“麦乳精”的朋友,还记得它的浓香美味吗?可能,大都是临退休了的一群人。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东西确实陌生。但是,在七十年代,它却是货真价实的奢侈品,也曾经是专业运动员钟爱的美味健康保健补品。笔者之一次听说与接触并品尝,就是在1972年进入某军区体工队男排之后。那天,体工队张管理员挨着房间,发放营养品,每人一铁罐上海麦乳精和一包葡萄糖,拿在手里,却不知如何吃。同室的战友钟清标笑着为之示范冲泡,哇!一股浓香味扑鼻。一喝就停不下来,满满的军用茶杯,一饮而尽!幸福感油然升腾…
左起:战友钟清标、刘进财与本文作者。
从此,每天训练前必饮一杯,晚上临睡前再来一杯。那时才二十岁,体重不到七十公斤,凭怎么吃喝都胖不了。总之,天天精神抖擞,兴奋点有些爆炸。你想,一个知青、长泰县城男排队员,一步登天到军区队打主力,那种感觉,岂不是天壤之别!从喝粥变成喝麦乳精,全是翻身分土地之雀跃。就象男排林光汉教练队前表扬说的,“你们看看陈继共,浑身都是劲,天天有精神,上场不要命!”后来,中国男排之父戴廷斌的妻子袁德凤,也调到军区女排当教练兼队员,她看了比赛点评道,“陈继共?真是长泰黄牛犊,虽然动作有点土…”
右:戴廷斌教练与笔者。
麦乳精,其实就是一种速溶性含乳营养固体饮料,味道香甜可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极受欢迎,是运动队首选补品。当时,市场上的商品,样样凭票供应,而麦乳精,虽价位高点,却免票可以购得。即便如此,麦乳精作为奢侈的物品,普通家庭都舍不得尝,仅仅是为孩子老人补充营养。为了节省,每次少量挖取。在物质匮乏时期,麦乳精都省着吃。而运动队基本管够,有时来不及冲泡,就干嚼。松脆的颗粒在嘴里,一嚼即化,唇齿皆是甜香,幸福极了。朋友来访,冲上一杯!看着他们享受之美,也一样惬意!
干嚼麦乳精!
在军区队,麦乳精喝上瘾了。除公家发放之外,有时自己也掏津贴费购买。其成分一是“麦”,即麦精。将大麦焙制、糖化制造而成;二是“乳”,即奶油、奶粉或者炼乳,加上蔗糖。三是“精”,即麦精、葡萄糖等原料合成。最早发明麦乳精的,是英国的霍利克兄弟。将其命名为“麦乳精(malted milk)”。1887年,麦乳精进入市场;并从婴儿食品变成了大众保健食品。上世纪30年代,上海九福制药厂开始生产。当时中国市场的麦乳精产品,尽是国外的品牌“华福(Ovaltine)”,即阿华田。九福制药厂于1937年,生产出国产的麦乳精,叫乐口福麦乳精。
上海麦乳精产量更大。
随后,乐口福改名为“上海牌麦乳精”;再后来,因为进口可可粉困难,配方经过修改,产品名字变为“强化麦乳精”。现在,为什么麦乳精离人们渐行渐远,仿佛在生活中消失了呢?其实很简单,麦乳精由盛到衰,显示了社会的进步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它已经落伍过时了。麦乳精有缺点,就是冲泡时,部分颗粒会粘连在勺子上,有明显的沉淀物。喝多了,容易上火便秘。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市面上的饮料越来越多,麦乳精很难应对。而且,麦乳精产品都是低蛋白质、低脂肪,关健含糖量还很高,无法满足富起来的中国人需要。
天津也产麦乳精。
每天喝麦乳精的历史,一直延续到退役当教练。在福建省男排执教时,戴廷斌的儿子、队员小戴经常是发的麦乳精不够喝。他就会跑来偷偷说,“陈教练,啥时发麦乳精呀?”于是,就会随手多给一罐。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麦乳精基本上也被市场上淘汰了。这一点,大势所趋不必失落。有美好的记忆永存,这就足够了。麦乳精,是时代催生又被时代放弃的产品。人世间,长盛不衰的饮品毕竟如凤毛麟角。其实,麦乳精也还有, *** 可得。也许,我们怀念的,只是青春年华,只是跟麦乳精相遇的少年时代,只是运动青春无限风光,而不仅仅是麦乳精本身。
与战友徐健同框。
八零年代和九零年代的朋友,尤其是上海的孩子们,对“麦乳精”这东西应该很熟悉吧?要说童年的饮料,麦乳精可是和高乐高、北冰洋这几种饮料相提并论的。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上海的普通家庭里要是有一罐麦乳精,那这家的孩子绝对要让周围的朋友和同学知道。只有家里来了客人,麦乳精才会被拿出来泡上一杯,就好像过年时候的红烧肉一样郑重。
而家里的小朋友呢,则会等大人出门去了,偷偷垫着脚从柜子上拿下麦乳精,偷吃一口,等着麦乳精在嘴巴里融化,香甜的味道充斥口腔,然后不舍地将麦乳精盖上,放回原位,以免露出蛛丝马迹。
麦乳精到底是什么?
查看一下麦乳精的原材料,大家就能知道这东西到底有什么魔力,引得一群小孩子对它痴迷。
麦:指的就是“麦精”,这是一种以二梭大麦为原材料生产出来的食材。
乳:指的是奶粉,香甜可口的奶粉增加了奶香气,难怪不少人一闻到麦乳精的味道就流口水。
精:指的是白糖、葡萄糖等原料,这是甜味的来源,喝起来自然是甜甜的。
麦乳精是怎么来的?
在19世纪中期,那时候的婴儿唯一的食物就是母乳,没有奶粉,没有辅食,没有米粉等等婴幼儿能吃的食物。因此,如果婴儿的母亲身体有恙,无法产奶,那么婴儿就没了食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一对Horlick兄弟共同合作,专注婴幼儿产品。他们在1883年的时候发明了一种可以用热水冲调的饮料,喝起来味道香甜,可以给婴儿补充营养。到了1887年,这款饮料正式对外销售,也被命名为“麦乳精”。
由于麦乳精是粉末状的,好携带,不会坏,热量高,不仅能给小孩子喝,成年人也可以补充热量,因此麦乳精很快从婴儿食品中脱颖而出,甚至成为应急食品之一,被科研人员带去北极和南极。
中国的麦乳精是怎么来的?
让人意外的是,国产麦乳精最开始是上海的一家制药厂推出来的。当时这家制药厂的老板在事业受挫的时候,把目光瞄向食品制造业,从瑞士买了麦乳精的配方,回国后针对国人的口味,改良成国产麦乳精。
?随后,麦乳精的生产又遇到了波动,一直到1985年,官方的“全国麦乳精优质产品评比会议”在天津举行,优选了6家国产麦乳精食品。这个时候,麦乳精已经风靡整个上海,成了当时孩子们最喜欢的饮料之一,同时也是更奢侈的饮料。
麦乳精为什么没落了?
因为现在的社会已经不需要喝麦乳精来补充营养了。事实上,从九零年代开始,麦乳精已经不是作为营养饮料来售卖,而是作为普通的好喝的饮料来吸引孩子。而现代社会更不需要麦乳精的这些热量,人们不愁吃不愁穿,就连专门的婴儿食品也推出了花样。
而麦乳精的高热量、高糖分,是现代年轻人一直在控制的东西。可以说麦乳精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口味,因此逐渐被人们淘汰,成了八零年代和九零年代的一个回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蛋仔AI
编辑| 草莓多
麦乳精,一个曾经在中国人眼中独具魅力的名称。它的 *** 原料和工艺使其拥有独特的口感和味道。
麦乳精的主要成分
麦乳精的主要成分包括麦芽精、乳制品和糖类。麦芽精是通过发芽的二棱大麦 *** 而成的,经过发芽、烘焙等工序处理,使其具备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乳制品方面,包括奶油、奶粉等,用于增加奶香味和口感,为麦乳精增添了丰富的层次。
糖类则包括葡萄糖、白砂糖、麦芽糖等,用于提升麦乳精的甜度,使其更加美味可口。
整个麦乳精的 *** 过程涉及淹泡发芽的大麦,烘干麦粒,碾磨成粉,然后加入乳制品和糖类,经过煮沸搅拌等工艺步骤,最终制成了麦芽精。
麦乳精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明了一种名为 " *** " 的婴儿配方奶粉。
与此同时,英国的霍立克兄弟也在研究婴儿食品,并最终研发出一种以麦芽和牛奶为原料的固体饮料。
1887年,这种饮料被正式命名为 "麦乳精",成为美国之一种固体化婴儿奶粉,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
随后,麦乳精进入了中国市场。20世纪60年代,上海咖啡厂接手了麦乳精的生产,并对其进行了改良创新。
当时的麦乳精在中国是一种奢侈品,成为富有家庭的象征。人们会把麦乳精作为贵重的礼物,拜访亲友时带去,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麦乳精的 *** 工艺独特,便于储藏和携带,使其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欢迎。
失去市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麦乳精逐渐失去了它曾经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进口商品和高端营养品的涌现,让麦乳精逐渐退出了市场舞台。
如今,麦乳精已经很难找到,只能在少数超市或通过 *** 购买。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现煮现卖的奶茶和罐装饮料。
麦乳精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
尽管如今的麦乳精已经衰落,但它依然留给人们深深的回忆和怀念。麦乳精是过去几十年中国人眼中的高级营养品和奢侈品。
它的消失使得人们深感怀旧,回忆起过去时光中与麦乳精相关的美好记忆。
在人们对食品口味和需求发生了变化的同时,麦乳精也在改变着自己。
或许未来,麦乳精能够以一种全新的面貌重新出现,满足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
总之,麦乳精作为一种曾经风靡中国的食品,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它的 *** 原料和工艺赋予了它独特的味道和口感,让人难以忘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冲击,麦乳精不得不逐渐退出了舞台,成为人们怀旧和回忆的一部分。
尽管如今的麦乳精已经难以找到,但它仍然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带给人们无尽的美好回忆和怀念。
让我们珍惜这些美好的回忆,并期待未来食品的新变化和创新。
“麦乳精”——童年香甜的记忆“麦乳精”儿时的美食,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人们大都喝过这种饮品,回忆起来满满浓郁、香甜的味道……
无意在网上发现竟然还有售消失了几十年的“麦乳精”,价格也不低,一心要找回童年味道的我,没有犹豫订购了一桶……
麦乳精今天终于 *** ,迫不及待的打开,还没品尝,视觉上就让我大失所望,过去的麦乳精是疏松的颗粒,而桶里却是黄色的粉末,嗅了嗅也有一些淡淡的奶香,而没有过去的香浓。舀了两勺放进碗里,老的麦乳精开水冲泡后是浓浓的乳白色,而现在却是澄清的黄色,喝一口除了甜味,奶香味很淡,哪里有什么老味道…
不禁发出来一声感慨——世上再无“麦乳精”……
滋养了数辈人的麦乳精为什么会在市场上消失呢?有人说是因为当时麦乳精厂家产品定位没有定位好,坚持老配方,缺乏改革创新,才被时代所淘汰。
之我见,一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国内饮用品行业大幅兴起,人们饮品选择面广了是一方面;再就是当时依次充好、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假冒伪劣淡而无味的麦乳精充斥市场,才最终被消费者所抛弃。
麦乳精的退市,结局令人叹惋让人深思……
您记忆中的麦乳精是什么样子呢?盼望大家留言<作揖><作揖>
当年喝麦乳精的孩子,一定体会不到现在小朋友们的幸福01 麦乳精与洗衣粉
我之前有个领导是70后,一次酒后,他给我讲过一段自己幼年时的趣闻。
70年代末,他还是个刚上小学的孩子。他家高高的窗台上,一直摆着一个麦乳精罐子。如今的00后们可能对麦乳精闻所未闻,在那个营养品匮乏的年代,麦乳精是香甜的代名词,对孩子们具有“直击灵魂”的诱惑。
他对那罐麦乳精觊觎甚久,以至于它几乎成为了他人生的唯一目标。只是无论他如何表现,爸爸妈妈都没能让他真正喝上一口。时日渐久,他的身体逐渐长高,终于有一天,趁家长们都不在家,他踩着小板凳攀上窗台,取下了那罐麦乳精。
70、80后的“童年奢侈品”——麦乳精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已经顾不上烧水了,选择直接干吃。”
可是,一大把“麦乳精”塞进嘴里,却没有尝到想象中奶香夹杂着麦芽糖的味道,只是有些微甜,又有些微苦。虽然难掩失望,他依旧把手舔得干干净净。这时候,刚巧奶奶回家,看到他正在偷吃麦乳精,一把夺下罐子,又一把把他夹在腋下,向医院狂奔。找到医生后,奶奶急切地说:“这孩子吃了半罐洗衣粉,还有救吗?”
我被这个故事乐得前仰后合,但领导却开始感叹,说他小时候和我小时候没法比,那时候,麦乳精可是唯一的营养品,奶粉和牛奶更是生活中的奢侈品。尽管当年麦乳精地位特殊,但用现在的眼光看,它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营养品,甚至只能勉强算是一种 *** 粗糙的饮料。它的主要成分是麦芽和炼乳,一种冲泡后只能趁热喝的冲剂,只要温度一降,不仅奶香全无,颗粒也会结晶,毫无营养价值可言。
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将麦乳精作为营养品,着实是中国家长的无奈。
02 “营养过剩”的年代
在我那位前领导生吃洗衣粉之后的若干年,九零、零零一代开始了自己的童年。中国家庭的物质基础和健康意识相比之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麦乳精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真正的鲜牛奶和奶粉取代。每天喝上一杯奶,成为家长们对孩子的基本要求。
这足以证明,当年的家长们已经充分意识到,对于正处在成长关键时期的儿童来说,日常的一餐一饮,都左右着孩子的营养摄入。因此,牛奶这样一种营养全面的食物,不仅能为孩子的日常体能带来合理补充,也能为未来的健康体魄打下基础,是儿童健康成长不能或缺的得力助手。
早餐和睡前的两杯牛奶,是家长重视儿童营养的开始
物质条件的丰富和健康意识的提升,直接反应在国人的身体素质变化上。研究数据表明,70年代,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只处在亚洲地区的中等水平,而到2000年,这一排名已上升至亚洲之一,实际平均身高增长了5.5厘米。
不过,那时中国家长们的健康观念,还停留在比较粗放的“大而全”的状态,反正不论多少,只要是有营养的就要往孩子嘴里“猛灌”,这在营养不良之外,也为中国孩子制造了诸多其他健康隐患。以至于那时许多喜欢吃高脂肪、高甜度食物的孩子出现了营养过剩的问题。更让人担心的是,不合理、不科学的“猛灌”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不止营养过剩这么简单,还有可能成为隐形饥饿、营养不良等状况的直接诱因。
求“营养心切”,也会造成孩子诸多健康问题
据联合国最新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指出,在过去五年中,各种形式的不健康饮食、隐性饥饿、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超重和肥胖等状况大概率出现在儿童群体当中。
03 奶粉的秘密
从麦乳精到奶粉,中国孩子的乳品补充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进化,但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的有针对性,需要更科学的 *** 和更有针对性的产品。
此前我们知道,幼儿、成人和老年人所需的奶粉不尽相同,可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的是,具体细分到不同年龄层的儿童,也需要更精细化的营养成分划分。这正是奶粉的秘密。
挑选奶粉,也是一门学问
“儿童时期”其实可以细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出生至12个月的婴儿期、1-3岁的幼儿期、3-7岁的学龄前期、7-15岁的学龄期。在这几个阶段中,儿童的身体、心理等各项发育重点是不相同的,因此在膳食上所需要的营养也相应有所不同,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补给。
在婴幼儿时期,家长们会把奶作为孩子的主要食物,坚持母乳喂养的家长也不在少数,而到了学龄期的儿童已经步入校门,学校会承担起营养配餐的一部分。在这两个时期中间的3-7岁儿童学龄前阶段,孩子看起来长大了、也可以跟成人一用餐,许多家长或因工作忙碌、或因粗心,容易忽视掉这个儿童依然需要全面补充营养的重要时期。
图|《风味人间》
作为营养补给的重要来源之一,奶粉对儿童而言是尤为关键的,它能提供成长所需的蛋白质与钙质等营养物质。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副主任医师孙淑英对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提出建议,她表示“除了纯牛奶之外,家长也可以给宝宝选择配方奶粉,营养会更全面、更均衡。”
不过,目前的中国奶粉市场,尽管品牌众多,但真正的好奶粉少,对各年龄段儿童针对性生产的好奶粉更少。3-7岁的儿童期正是强健免疫力与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加之刚上幼儿园、成长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用眼、用脑和运动量也都更大,因此均衡而丰富的营养补充是必要的,一款能每日陪伴学龄前儿童的奶粉显得必不可少。
如何挑选适合学龄前孩子的奶粉,是让家长头疼的问题
然而纵观奶粉市场,针对3-7岁这个年龄段儿童研发的奶粉在市场上难觅踪迹,纯牛奶中缺少3-7岁儿童成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儿童奶饮品中更有着大量的添加剂和糖分,这也一度使得让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喝上健康奶成为了一大难题。
04 来一罐健康的童年!
“让祖国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是中国乳企在新时代必须要攻克的难题,只有让儿童喝上适合自己的健康奶,中国的“下一代”才算是真正得到了呵护。为解决3-7岁儿童成长关键期营养不均衡的问题,满足儿童发育期需要的以及妈妈想给孩子补充的营养,君乐宝与全球一流科研机构共同研发首款全维度营养儿童奶粉——小小鲁班诠维爱儿童配方奶粉。
小小鲁班诠维爱是专为3-7岁孩子定制的奶粉
首先,从君乐宝奶粉具有的BRC和IFS欧洲双认证来看,这两大认证的加持下,孩子入口的每一杯奶会更放心。另外,君乐宝具有多年婴配粉研发经验,全新研制的小小鲁班诠维爱儿童配方奶粉又添加了36种3-7岁儿童成长需要的营养元素,更具针对性。
比如,在儿童免疫力问题上,这款奶粉添加了乳铁蛋白、酵母β-葡聚糖和燕窝酸,乳铁蛋白有助于改善儿童贫血,酵母β-葡聚糖和燕窝酸则能帮助激活人体的免疫细胞,防止病毒的入侵。
提高免疫力,让孩子拥有健康体魄
而在补钙层面,诠维爱又给出了新的“解法”。上一代家长给孩子喝奶粉为的是“补钙”,一句“喝奶长高个儿”让孩子们咕嘟嘟就喝下整杯牛奶,然而“补钙”并非喝牛奶、吃钙片那么简单,也是有技术性的,补充和吸收必须有良好的结合才有效。诠维爱儿童配方奶粉中维生素K2、维生素D与钙质的添加就是这种组合,维生素K2有助于活化骨钙素和骨基质蛋白,配合上维生素D调节钙质吸收,让孩子不错过4-6岁的补钙黄金期。
此外,小小鲁班诠维爱儿童配方奶粉中PS(磷脂酰丝氨酸)、DHA的添加可以帮助提高儿童的注意力与记忆力,助力大脑发育;玉米黄质和叶黄素可以帮助保护孩子的视力,抗击蓝光,呵护双眼;双益生元FOS与GOS则可以增殖肠道内益生菌,帮助儿童减少肠胃引起的不适……
针对这些“小孩子的大问题”,君乐宝以推出小小鲁班诠维爱儿童配方奶粉的方式,使奶业品牌参与到了全民健康的计划当中,让孩子每天喝一杯奶就能轻松补给营养,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
小小鲁班诠维爱儿童奶粉,助力孩子身体头脑齐发育
在更大意义上,奶粉的进化史也是中国家庭健康观念的迭代史,更是中国社会物质水平的演变史。小小鲁班诠维爱儿童配方奶粉的背后,是君乐宝对于国人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细心呵护,也是中国家长和中国奶粉品牌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在君乐宝小小鲁班对于儿童科学营养的倡导下,儿童营养不均衡的局面将走向终结。君乐宝奶粉将帮助更多家长完成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呵护,让下一代拥有更加强健的体魄、更加健康的童年。
(部分图片来自君乐宝、互联网)
策划: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武晓
作者:千里、morlee
设计排版:赵星宇、武晓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40年前的“奢侈品”麦乳精风靡全国,它从何而来,又为何消失?不知道70、80后的朋友是否还记得一种风靡一时的冲调饮料,麦乳精。那时人们普遍收入低,生活质量差,市场上的副食品几乎都要票要证。鲜牛奶是大家生活中可望不可即的东西,麦乳精这样的牛奶替代品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不过,麦乳精在刚开始流行时,对于很多家庭也算是一种奢侈品。就像现在的车厘子,当时想实现麦乳精自由就像现在实现车厘子自由一样难。家里来客人时,父母会拿出麦乳精来招待,但也要省着泡。铁皮罐里的麦乳精都放到结块了都舍不得吃,孩子就会偷偷地将盖子打开,拿里面的麦乳精块出来吃,成块的颗粒咀嚼时散发出的香气俨然成为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
麦乳精究竟是什么东西?
麦乳精,年轻人没听说过的话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食用香精。其实它名称中的每个字都是直接代表着原材料。麦乳精的主要原料是二棱大麦,将这种大麦经过发芽、焙制、糖化后得到麦精;乳就是用新鲜的牛奶加工、提炼出来的奶油、奶粉、炼乳;麦芽糊精、葡萄糖、饴糖等作为两种原材料的粘合剂和填充剂,提高饮品的溶解能力,也可以改善风味,增加香气。大家吃得最多的一定是国产上海牌麦乳精,但其实麦乳精更先是出现在欧洲,而且在二战前就在欧美风靡了。
外国麦乳精——好立克
麦乳精源于十九世纪,在英国名为好立克(Horlick),创始人是英国的一对兄弟,威廉·霍里克(William Horlicks)和詹姆斯·霍里克(James Horlicks)。作为化学家和药剂师的威廉致力于研究 *** 婴儿食品,詹姆斯就在威廉的研究基础上得到启发,想要用一款婴儿饮料来改善婴幼儿的体质。1873年,詹姆斯开始以麦芽和牛奶作为原料, *** 一种新型的婴儿饮料。但英国的投资人并不看好这一项目,不愿给他们启动资金,两兄弟便去到了美国,筹集到资金后在美国创立了公司,建了工厂。终于在十年后研制出了这款饮料,当时将它命名为Diastoid,1883年美国给予了这款饮料专利号“278967”。最终注册商标时,霍里克兄弟将这款饮品命名为Horlick’s malted milk,霍里克麦芽牛奶。
1890年,詹姆斯把自己发明的饮料带回了英国,之后的几十年,麦芽牛奶从婴儿饮品变成了大众饮品,风靡了整个欧洲,在一战时还成为了士兵的营养品,在英国被命名为“好立克”。
旧中国的之一杯麦乳精
民国时期,商业大亨黄楚九的女婿臧伯庸运营的九福制药公司卷入了一场诉讼纠纷,于是臧伯庸决定转型做当时英国人都爱喝的速溶式麦芽饮料。当时上海速溶饮料界占主要份额的是瑞士进口的华福(Ovaltine)麦乳精,也就是阿华田。1937年,九福公司在阿华田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中国本土之一款速溶麦芽饮料,乐口福麦乳精。乐口福麦乳精一出现就吸引了大批国人争相购买,但随后到来的战争让九福公司连连受创,新中国成立时仅剩11名员工。
新中国的之一款麦乳精
1961年,上海咖啡厂接管乐口福麦乳精,并将名称简化为乐口福,随着市场影响力的扩大,乐口福逐渐成为了麦乳精的代名词。直到乐口福的“福”字被视为“四旧”,乐口福才不得不改名为上海牌麦乳精。早期的国产麦乳精是在阿华田的基础上研制的,所以配方里还含有可可粉,直到可可豆被禁止进口,才不得不改进了配方,去掉可可粉,强化了营养。才有了大众最常见的“强化麦乳精”。
麦乳精这种饮料在当时拥有一种魅力,去到哪都受欢迎,去到哪里都会风靡。也许是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样的味道会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味觉享受。
麦乳精的辉煌
到了中国以后,中国人也很喜欢,并把麦乳精作为一种奢侈的饮料,走亲访友时都会带上一两罐。国内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麦乳精品牌和厂家,口味也更加多元化。麦乳精成为了很多中国人童年时的那一抹独特的甜。但是随着新产品的出现,逐渐切断了麦乳精跟中国人的纽带。
麦乳精的落寞
1990年后,一种看似更高端的可可冲调饮料高乐高出现在了市场上,高乐高可可味比麦乳精更浓,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可可粉。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后,人们可以随时买到鲜牛奶,高乐高这样与牛奶配合冲泡的饮料就更受欢迎了。它泡出来味道更醇厚,更香更甜,比麦乳精的口感更好。加上90年代中期彩色电视机普及,高乐高的广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高乐高就逐渐占据了中国冲调饮品的市场。高乐高就代替麦乳精成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童年回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高乐高也逐渐淡出了市场。向00后提起麦乳精和高乐高,大多都是一头雾水。不过也很正常,中国发展的速度太快,新型饮品层出不穷,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新产品的口感能够跟上潮流,价格也能被大众广泛接受。冲调饮品不再奢侈,一包速溶咖啡的价格还不及一瓶矿泉水。虽然现在网上还能买到麦乳精,但大众的口味早就变了,麦乳精已经入不了大众的眼,无论从价格还是味道上,都输给了新产品。
我们总是感叹,现在的很多东西都吃不出从前的味道了,就算一些怀旧产品依然存在,但吃起来总觉得差点什么。其实大家想回味的并不是这个东西的味道,而是那段无忧无虑、简简单单的岁月。
隐食记|麦乳精:一杯麦芽饮料里的黑白历史20世纪中下叶,曾有一段上海国货名特食品风靡全国的辉煌岁月。当时的互联网尚没有发展起来,但却涌现了一大批足以成为时代印记的“网红”零食:大白兔奶糖、花生牛轧糖、麦丽素……其中还有两种颇为洋气的麦芽饮料:乐口福和麦乳精。
乐口福和麦乳精是几代人——尤其是上海人的童年回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中国大陆物资匮乏的年代,整个中国都在节衣缩食,这两种饮料自然也成了家庭中颇为贵重的饮料,总要节省着冲泡。除了味道甜美之外,乐口福和麦乳精还有一个让国人自豪的地方:它们本是民国时期一代大亨黄楚九旗下的九福公司发明的,这可是十足的“Create in China”。不过真相可能会让笃信这一点的老上海失望:这种看上去本土色彩浓厚的国民饮料其实是舶来品,其配方是在一款欧洲同类型麦芽饮料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所以只能算是“Made in China”。
这其中的来龙去脉,还要从另一款麦芽饮料开始说起:好立克。
好立克:美国工厂里的英国麦芽
麦芽饮料历史悠久,但速溶式麦芽饮料鼻祖却非好立克莫属。好立克英文名为“Horlick”,这一名称源于它的两位发明者霍里克兄弟——霍里克其实正是好立克的另一种音译。
霍里克兄弟分别叫詹姆斯·霍里克(James Horlick)与威廉·霍里克(William Horlick),出生于英格兰格洛斯特郡。十几岁时,兄弟俩去伦敦发展,詹姆斯·霍里克就在这一时期成为一了名“顺势疗法(Homeopathic)”化学家及药剂师,为日后其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化学家及药剂师好理解,“顺势疗法”是什么?在中国,“中西医之争”经常引发口水战,其实这里以“西医”指代现代医学并不合适,欧洲历史上也有一些关键概念并不符合现代医学理论基础的传统医学,这才是真正能与“老中医”相对的“老西医”。1796年,一位德国医生塞缪尔·哈尼曼(Samuel Hahnemann)根据“以同治同(Like cures like)”理论提出“能够让人产生某种疾病的物质同样能治愈这种疾病”的观点,从而开创了“顺势疗法”——从这一“标新立异”的观点来看,很难将“顺势疗法”归纳为现代医学,倒是可以视为西医中一个相对年轻的分支。
威廉·霍里克
那“顺势疗法”在哪里最为常见呢?没错,正是儿童非处方药品的货架上。“顺势疗法”常常伴随着“天然”的标签,从概念上来看正适合儿童食用。詹姆斯·霍里克在学习“顺势疗法”之后也致力于 *** 干婴儿食品,正是一这研究方向成为了詹姆斯·霍里克发明好立克的契机。
1873年,詹姆斯·霍里克开始着手以麦芽、牛奶为原料 *** 一种新型的婴儿饮料,但因为在伦敦未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故离开英格兰来到了美国。同年,霍里克兄弟创立了“霍里克兄弟(J&W Horlicks)”公司一门心思研发这一婴儿饮料,终于在十年后发明了世界上之一瓶速溶式麦芽饮料,并将其命名为“Diastoid”,这便是好立克的之一个名字。
“Diastoid”源于一个医学名词“心脏舒张(diastole)”,联想到詹姆斯·霍里克化学家和药剂师的本行,再联想到“顺势疗法”潜在的“天然”色彩,以这样一个单词作为婴儿饮料的名称也的确非常搭调。
1883年,美国将专利号“278967”授予了“Diastoid”。当时发出这个专利号的工作人员恐怕不会想到,这一款饮料将风靡世界甚至登上南极冰穹,而眼见这个发明饮料的药剂师也将在三十年后成为一名爵士。
麦乳精:道路直通南极洲
说了这么多关于好立克的故事,那好立克与乐口福或是麦乳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原来“Diastoid”这个名字并没有使用太久,1887年,霍里克兄弟最终注册了“麦芽牛奶(malted milk)”这一名称——也就是麦乳精。
所以最早的麦乳精实际上就是霍里克兄弟以麦芽、牛奶为原料制造的一种易溶于水的营养粉,因为其发明者的姓而被称为好立克。按詹姆斯·霍里克的初衷,麦乳精的定位是婴儿饮料,按理来说是一种小众商品,然而其营养丰富、便于携带以及不易腐烂的特点使其很快受到探险家们的青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最后的探险的时代,来自各个大洲的探险家们正在努力探索着地球上所剩无几的未知区域。这种探险漫长危险而补给困难,而麦乳精的出现无疑是一份福音。
不过麦乳精进入探险家们的视野倒也与霍里克兄弟的另一位,也就是威廉·霍里克有关。除了从事食品制造业之外,威廉·霍里克还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而在他的资助名单中有两项活动格外引人注目:一次是由理查德·伯德(Richard Byrd)组织的南极探险,另一次是由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组织的北极探险。显然,在威廉·霍里克的资助清单里除了资金,还有这一瓶瓶带给探险家们营养的麦乳精。为了纪念威廉·霍里克,理查德·伯德将南极罗斯冰架边缘的一个山峰命名为“Horlick”峰——Horlick既是威廉·霍里克的姓氏,也是霍里克兄弟公司的名字,同时也是麦乳精这种饮料的名字,所以将这座南极的冰山称为好克立峰或是麦乳精峰也不为过。
话分两头。霍里克兄弟的威廉·霍里克将自己的姓氏写到了南极的冰山上,那真正发明麦乳精的詹姆斯·霍里克呢?他的成就并不亚于自己的慈善家弟弟:1890年,詹姆斯·霍里克回到英格兰,将他在美国发明的饮料带回了故乡。在之后的几十年内,麦乳精风靡整个欧洲,更在一战时期成为士兵补充营养的佳品。1914年,詹姆斯·霍里克受封为男爵,这也意味着人们在称呼其名字前要礼貌地加上一个“Sir”。
不过好立克最终成为了医药大亨葛兰素史克公司旗下的产品,这牵涉到霍里克兄弟公司之后一系列的改组与收购。1921年詹姆斯·霍里克逝世后霍里克兄弟公司便分裂了,威廉·霍里克继续保有美洲地区的经营权,而詹姆斯·霍里克的儿子分得了世界其它地区的经营权。之后美国霍里克兄弟公司被必成(Beecham)集团收购,必成集团改组成史克必成(SmithKline Beecham)公司后又于2000年与葛兰素公司公司合并,最终便形成了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公司——好立克自然也辗转成为了葛兰素史克公司旗下的饮料品牌。
最早的麦乳精就是好立克,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公司加入到麦乳饮料的战场上来,麦乳精——或者说是麦芽牛奶的外延也渐渐变广的起来,除了好立克之外,比较出名的还有阿华田、美禄、高乐高等等……这种分类方式,也在随后影响了中国麦芽饮料的命名。
乐口福:老上海的时代印迹
当好立克、阿华田流行于欧美各国时,中国也在孕育着自己的麦芽地图。如何说“好立克之父”是霍里克兄弟,那中国最早的速溶式麦芽饮料便源于民国时期一位商界的传奇人物:黄楚九。作为一位实业家,黄楚九一生涉及医药、证券、娱乐、金融、地产、餐饮、烟草等诸多领域,号称“百家经理”:中国之一家本土制药企业龙虎公司、中国之一个娱乐会所上海新世界、中国之一份娱乐媒体《大世界报》这些富有里程碑意义的企业均出于这位商界奇才之手,除此之外,还有诸如中华电影公司、三星地产公司、大昌烟厂、浴德池、萝春阁茶馆……
故事的开局源于黄楚九于1923年创立的九福公司,不过黄楚九生前倒并没有想过研发速溶麦芽饮料,九福公司生产的主要是药品。黄楚九去世后九福公司由其女婿臧伯庸继承,当时公司因为卷进一场涉嫌虚假诉讼而元气大伤,臧伯庸痛定思痛之下,开始与公司里的药剂师商量如何转型。因为有着生产医用冲剂的基础,他们的眼光很快就放到了速溶式麦芽饮料上。
当时统治上海饮速溶料界的主要是从瑞士进口的华福(Ovaltine)麦乳精。瑞士?华福?Ovaltine?其实这里的华福麦乳精就是瑞士人于1904年发明的一种名为“奥瓦廷(Ovomaltine)”的速溶麦芽饮料,在拉丁语中意为“麦芽”。这种饮料在英国注册商标时出现了一个拼写错误,于是就变成了……阿华田(Ovaltine)。1937年,九福公司终于在引进瑞士同类产品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之一款中国本土速溶麦芽饮料:乐口福麦乳精。这里的“麦乳精”是产品,“乐口福”是商标,所乐口福麦乳精是一种饮料而不是两种。因为价格低廉,又有国货的“情感分”,乐口福麦乳精一经推出便风靡上海。只可惜时运不济,迅速到来的二战很快击垮了市场,乐口福麦乳精也成为战争的受害者,直到共和国成立时,九福公司仅仅剩下11名员工。
20世纪60年代,乐口福麦乳精终于迎来了“第二春”。1961年,上海咖啡厂接管乐口福麦乳精,改革了饮料配方,并将乐口福麦乳精的名称精简为乐口福。这一精简不要紧,随着乐口福的广泛影响,“乐口福”这三个字渐渐从一个商标名上升成产品名,最终成了这种麦芽饮料的代名词。
然而直到此时,乐口福与麦乳精依然还是可以混同的——正如最初好立克与麦芽牛奶一样。那是什么导致了乐口福与麦乳精的分道扬镳呢?这背后倒是有一个特殊的历史原因。
文革开始后,乐口福的“福”字商标和名称均被视为“四旧”,被强行改名为“上海牌麦乳精”。与此同时,由于当时难以进口可可,上海咖啡厂便研制出了一款不含可可粉的麦乳精。刚刚问世的上海牌麦乳精恰好迎来配方的改变,于是自然给顾客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乐口福是含可可粉的麦乳精,而麦乳精是不含可可粉的乐口福。香港人将好克立与阿华田的混合饮料称为“黑白鸳鸯”,一黑一白,区别就在可可。这要放在上海,“黑白鸳鸯”十有八九是乐口福加麦乳精了。不过上海人最终没有将它们混起来——麦芽饮料的拥趸们各自有各自的口味,而乐口福与麦乳精么,也各自有各自的岁月。
发明麦乳精的美国霍里克兄弟公司几经辗转被葛兰素史克公司合并了,中国的乐口福也最终被英国联合公司收购,连同一起被收购的,还有那个瑞士的阿华田。除了这些,速溶式麦芽饮料中的“明星”产品还有西班牙努德莱斯巴集团出品的高乐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饮料自身也隐藏着一条“鄙视链”:高乐高强于阿华田强于乐口福强于麦乳精——麦乳精排名垫底,但也因此沾染了更多的人间烟火。
最有时代印记的莫过于干吃麦乳精了。趁着大人不在家,小孩子悄悄拿起装着麦乳精的大铁罐,撬开铁皮盖子,直接用调羹舀起就往嘴里送,那滋味不知是多少人童年的味觉巅峰……老上海早餐中有四大金刚,分别是烟火气最浓的大饼、油条、粢饭和豆浆。如此说来,清咖、奶啡、乐口福和麦乳精便不妨称做老上海饮品中的四大金刚。十里洋场的灯火固然辉煌,但一声声吴侬软语呼喊出的却永远是这些最朴实的食味。
作者:江隐龙
图片: ***
编辑:王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