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又称为什么鱼,鳜鱼是什么鱼图片-广角镜-

鳜鱼又称为什么鱼,鳜鱼是什么鱼图片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31 0
春令时鲜说鳜鱼

鳜鱼又叫桂鱼、鳖花鱼、季花鱼,与黄河鲤鱼、松江四鳃鲈鱼、兴凯湖大白鱼,并称中国“四大淡水名鱼”。鳜鱼由于肉质细嫩,刺少肉多,味道鲜美,所以历来被作为宴席之上的“贵客”,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鳜鱼誉为“水豚”,意指其味鲜美如河豚;也有人把鳜鱼称作“龙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鳜鱼的味道确实非同一般。

千百年来,人们发明了各种烹饪 *** :蒸、煮、烩、烧,烤、炸。将鸡脯肉、干贝、火腿、鸡肫、瘦肉、肥膘肉、冬菇、笋肉等“八宝”料均切成丁,腌渍入味后放入鱼肚内,蒸熟浇汁,便是有名的“八宝桂鱼”。

因为鳜鱼有“补虚劳,健脾胃,益气力”的食疗作用,所以,人们还喜欢用鳜鱼来煲汤。比如“葫芦瓜鳜鱼粉丝汤”,瓜嫩而汤鲜;“桂鱼汤”,白绿相间,口味香辣,肉滑爽口,口感极佳;“鳜鱼胡萝卜山药汤”,鱼翔汤中,似若飞龙,红白相间,汤美鱼肥;“鳜鱼番茄汤”,酸甜开胃,温暖身心。


作者:<辽宁·鞍山> 刘凯

见习编辑:刘文文

审核:乔惠琳 策划:李佳

一年四季都有桂花鱼,将桂花鱼蒸得如一朵“鯚花”,就应该这样做


草草啖盐说蜜

——说天地美食,谈家乡风味


桂花鱼再不是以前的“桃花流水鳜鱼肥”了,没有桃花的季节,无论是荷花、桂花、菊花或是梅花的当季,桂花鱼都可以登上市民百姓的饭桌。


桂花鱼,大名鳜鱼。汪曾祺在《人间滋味》里写道,“鱼里头,更好吃的我以为是鳜鱼。刀鱼多刺,鲥鱼一年里只有那么几天可以捕到。堪与鳜鱼匹敌的,大概只有南方的石斑,尤其是青斑,即‘灰鼠石斑’”。

当然,汪曾祺说的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鳜鱼只有春天才有,而青斑也只有来自海洋。如今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鳜鱼,青斑只要在养殖基地就可以打捞。


汪曾祺说,鱼有些地方叫做‘鯚花鱼’,如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和我的家乡高邮”,我想说的是:我们闽南也将鳜鱼称为“鯚花鱼”,但这个“鯚”字太生僻,为了好记,就演变成了闽南语同音的“桂花鱼”

桂花鱼曾经是我们闽南酒席上的压轴菜,最后一道吉庆有余,当年用的最多的就是桂花鱼,如今很家常了,一斤三四十元,人人享受得起。

桂花鱼,肉厚、刺少,蒜瓣肉。如此细腻的美味,当然最常做的就是清蒸了。


而安徽的臭鳜鱼,我也曾经买来体验过,确实是开袋满室飘臭,但一经烹饪,肉鲜美至极。《臭鳜鱼,你喜欢发臭的食物吗?

桂花鱼怎么做都好吃,无论是清蒸,发酵变臭,还是炖汤,亦或是享誉大江南北的松鼠鱼,都绝对的美味。我今天借鉴孔雀开屏的做法,将桂花鱼切片清蒸,其结果,更入味,更形象,更像一朵花,一朵“鯚花”。


【切片清蒸桂花鱼】

一、准备食材:

桂花鱼1条、盐、料酒、生姜、蒜头、小米椒、青葱蒜等。


二、操作过程:

1、桂花鱼杀净清洗干净,一小勺涂抹全身,腌制半小时入味。


2、半小时后,将桂花鱼的头尾切断,鱼鳍剪掉;


从桂花鱼的鱼背处入刀,切大约1cm厚的片段,但鱼肚处不能切断;


取一个圆盘,鱼头鱼尾放一起,将鱼头立起来,鱼皮四散围成圈。


3、在鱼身上放入姜片和蒜泥,还有料酒去腥;


大火烧开,上锅蒸8分钟;


8分钟后出锅;


倒掉蒸鱼水,丢掉姜片和蒜泥;


在鱼片上点缀着红辣椒丁,鱼头周围撒上青葱蒜丝;


淋入蒸鱼豉油;


将滚烫的姜油泼入桂花鱼上;

所谓的姜油,是我用油爆姜后所得。


这一道比较农家味的切片清蒸桂花鱼便上桌了。

鱼片非常入味,片片蒜瓣肉清晰可见,肉细、嫩、鲜。


原本是想做成孔雀开屏的样子,但结果却是土味非凡,多亏了桂花鱼本身清奇的滋味,才拯救了这道菜,让家人在品尝的同时,还惊呼,真的像一朵大“鯚花”。


到底,“鯚花”又是何种花?


“草草啖盐说蜜”,谈三餐美食,讲四方风情,看似草草,却是人间百味。

喜欢请点赞鼓励,觉得有价值就转发、收藏。

而无论喜欢与否都在评论区说两句,我会更努力。

图文原创,拒绝不良自媒体盗取,违者必究!

鳜鱼的“倔犟”:为吃活鱼耗尽体力,不吃死鱼反而胖的像“猪”?

在我国的江河流域里,栖息着大量的水生动物,品种和数量最多的当数野生鱼类。

而鱼主要区分有鳞鱼和无鳞鱼这两类,但无鳞和有鳞鱼的食性区很大,常见的有鳞鱼比如“四大家鱼”。

“四大家鱼”当中的鲢鳙鱼,是属于滤食性,而草鱼是草食性兼杂食性,青鱼则是典型的杂食性偏向肉食性鱼类。

掠食性鱼类

也有少部分的有鳞鱼,是纯肉食性鱼类,比如生活在长江里的鱤鱼,而无鳞鱼大多数都是属于肉食性。

生活在自然水域里的野生鱼类,主要是以摄食水蚯蚓、水生昆虫、螺、水草,以及藻类、浮游生物和钓鱼钓虾为食。

但鳜鱼却天生就是个倔脾气,与它肉质细嫩的身体恰恰相反,宁愿饿死也不吃死鱼,却反而胖的像“猪”。这是为什么?

天生的倔脾气——鳜鱼

  • 鳜鱼是什么鱼?

鳜鱼,又称桂鱼、季花鱼、花鲫鱼和鳌花鱼等,是鮨科、鳜属的鱼类。鳜鱼鱼头和鱼尾部位,逐步向鱼身中间隆起,体型呈侧扁中间高。

鳜鱼又称为什么鱼,鳜鱼是什么鱼图片-第1张图片-

鳜鱼嘴吻尖而突出,上颌骨后端伸达或伸越眼后缘下方,下颌突出;鱼嘴张开时约与背部同高,上下颌骨嘴骨不均匀地长着细小而密的尖牙。

鳜鱼嘴角四周长满锋利的牙齿

鳜鱼身体长有多处棘刺,腮盖骨后侧边缘有锯齿般小刺,背鳍部位棘刺粗而长,腹股鳍前侧也长有棘刺(鳜鱼棘刺含有毒素)。

鳜鱼的颜色整体呈现棕黄色,鱼肚则是白色,并且全身分布着不规则的褐色斑块和花纹,背鳍、臀鳍和尾鳍均具黑色点斑。

鳜鱼

  • 哪里有鳜鱼?

鳜鱼是淡水鱼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主要分布在松花江、黑龙江、淮河、珠江、钱塘江、南盘江、长江等水域。

其中也包括各大通江一级支流和二级支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骆马湖、巢湖、洪泽湖和大型的水库均有鳜鱼栖息,但青藏高原地区的水域难以生存。

近几年,随着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大,野生鳜鱼的数量相比以往明显增多,每年雨季到来时,甚至一些小河沟里都能钓到鳜鱼。

鄱阳湖

  • 鳜鱼吃什么?

在淡水鱼种当中,鳜鱼虽然排不进前几名,但它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吃货”,那是一丝都不能含糊,必须要讲究“鲜、活”两个字。

鳜鱼的一生,不是在吃鱼就是在吃鱼的路上,为了捕捉活鱼吃四处到游动,甚至整天都在追逐猎物,往往要耗尽体力也未必能吃饱。

鳜鱼是凶猛的掠食性鱼类,除了刚孵化没多久的鳜鱼苗,会捕食一些体型较小的糠虾、鱼苗和之一阶段的蝌蚪等。

当体长接近2厘米左右时的鳜鱼苗,是以小鲫鱼、小白条、小鳑鲏、趴地虎、麦穗鱼、泥鳅、黄鳝和河虾等小体型鱼类为主要掠食对象。

长到10厘米以上的鳜鱼,此时它的食性会发生变化,会掠食鲢鳙、鲤鱼、草鱼等中小型体型鱼种,体型越大的鳜鱼,捕食对象鱼也会越大。

鳜鱼捕食同类

  • 鳜鱼的脾气有多倔犟?

像鲶鱼、翘嘴、昂刺等肉食性鱼类,它们是既捕食鱼虾,同时也吃死鱼、死虾、水蚯蚓,以及其它的水生昆虫等食物,鳜鱼与它们截然不同。

鳜鱼虽然是典型凶猛的掠食性鱼类,但鳜鱼从来不吃死的食物,即便是送到嘴边的荤食,宁愿饿死,鳜鱼也绝不吃一口!

鳜鱼的倔脾气与生俱来,哪怕是在食物严重匮乏的环境下,甚至出现同类相互吞噬情况,鳜鱼也不会开口。

越吃越胖,肥的像“猪”

在我们印象当中,鳜鱼是属于中小体型鱼类,体重在1~2斤重左右,事实上鳜鱼是属于大体型鱼类,更大能长到一米多长!

今年上半年,有位浙江钓鱼人,在千岛湖里钓获一条,体长超过一米、重50多斤的巨型鳜鱼,肥的像“猪”!很多网友都表示,之一次见这么大的鳜鱼。

这条大鳜鱼,想必很多人都没见过,肥的像一头“小猪”

那么,为什么说鳜鱼越吃越胖,看起来肥的像“猪”呢?

  • 鳜鱼最适宜生长的水温是多少?

鳜鱼最适宜生长的水温是15~32℃,冬季水温0℃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越冬,即便是寒冷的北方,水面结上厚厚的冰层,也不会出现冻死的现象。

根据水生动物学者研究发现,鳜鱼生长最快的阶段,水温是在10~25℃之间。水温越高,鳜鱼也会变得越活越,摄食量也会增加,而且是越吃越多。

猪,给我们的印象是吃得多,肥头大耳猪肚子,然而鳜鱼也有“猪肚子”。

因为鳜鱼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会比很多掠食性鱼类还要贪吃,甚至能将自己的肚子,吃撑的像个皮球还在捕食。

  • 鳜鱼是如何捕食的?

鳜鱼是底栖鱼类,喜欢栖息在江河、湖泊、水库的底层,尤其是靠近水体中有乱石、桥墩、木桩、洞穴、低洼、枯死的灌木和水草密集,且水质清澈污染的环境下。

鳜鱼的习性是昼伏夜出。鳜鱼在白天通常是伏击捕食,喜欢藏匿在乱石结构附近,等待小鱼、小虾游过此地时,会突然袭击将它们一口吞下。

夜间的捕食方式与白天相反。夜间鳜鱼会游出障碍和石缝之间,主动寻找小鱼、小虾追逐捕食,直至天亮以后再次藏匿与结构之中。

延伸阅读:野生鳜鱼如何钓?

自古以来,鳜鱼都被视为上等的美味佳肴,常出现在高档的酒会宴请和婚庆喜宴上,一般寻常百姓家庭,一年也吃不上几回。

野生鳜鱼的价格偏高,一斤售价约60~80元之间,若是鳜鱼中的精品斑鳜,售价超过180元一斤,发达地区则价格会更高一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的江河、湖泊之中,也栖息了不少鳜鱼,所以只要学会了钓鳜鱼的 *** ,何愁没有鳜鱼吃!

斑鳜

  • 钓鳜鱼的钓具

从目前钓鳜鱼的 *** 来看,更好的钓法是路亚这种垂钓方式。

选择一根ML~M调性的路亚竿,枪柄竿或直柄竿都可以,需要注意枪柄竿是配水滴轮,而直柄竿则配纺车轮。

钓鳜鱼的钓线一般不用太粗,使用0.8~1.2号的PE线即可,但建议需要打上2.5~4号前导线,这样有便于提高鱼线的抗磨损。

枪柄竿水滴轮路亚竿

钓鳜鱼的鱼钩有很多种,但最常用的是铅头钩或者是曲柄钩,这两种各有各的优势。在水底结构较为复杂时,铅头钩很容易挂底,但一旦鳜鱼咬饵刺鱼精准,且不易脱钩跑鱼。

相反,曲柄钩在结构区虽然不易挂底,但鳜鱼咬饵触感不强,且刺鱼时容易脱钩跑鱼。

野钓鳜鱼的钓饵没有太多讲究,主要是T尾和卷尾这两种软体假饵。我个人认为,在水流较大时选择T尾,水流较小时使用卷尾,增加水流提高鳜鱼的识别度和感知力。

铅头钩钓获的鳜鱼

  • 钓鳜鱼的位置选择

钓鳜鱼的钓位是更好选择的,根据鳜鱼喜欢藏匿于结构区的原则,选择高架桥下面,水底下有乱石结构区,埋设在水中的桥墩附近,以及水闸、出水口。

如果是在没有结构的水库垂钓鳜鱼,那就要寻找靠近山体陡峭的岩壁下;如果是一些既没有乱石结构和崖壁的河流,这种环境就要选找河流的土坎。

鳜鱼喜欢躲在石头附近

  • 钓鳜鱼的手法

钓鳜鱼最关键的是操作鱼竿和鱼线的手法。前面说到鳜鱼是底栖鱼类,所以钓饵一定要接触水底,才是能钓到鳜鱼的前提。

将钓饵抛出,等待鱼钩到达水底后,再将多余的线收紧,而后每次轻抬鱼竿竿稍约8~15厘米,在下落时要保持线的能触感灵敏,鱼钩再次落地自己会感觉到就可以了。

当鳜鱼咬钩时,会明显感觉到竿尖传来的撞击感,此时要迅速抬鱼竿刺鱼,如果是用曲柄钩,刺鱼的力度还要大一些,以防没刺穿而脱钩。

还有一种钓鳜鱼的 *** 叫漂铅,这种一般用于水流较大的环境下,将鱼钩抛出去后一直放线,每次太竿时在放线,用手指压住线杯。

鳜鱼咬钩时,虽然触感虽然不是很强烈,但老钓手还是很容易辨别出来的。

这种 *** 在急流钓鳜鱼效果非常好,但新手需要多加练习。

最后,你看过的鳜鱼更大有多大?鳜鱼能长到100斤吗?

超市碰到这鱼我从不放过,刺少肉细嫩,特别鲜,冬至家宴少不了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鱼自古以来就和“鲜”离不开关系,肉质细嫩鲜美的鱼肉总是餐桌上更受欢迎的菜肴之一。不管从鱼的种类上,还是鱼的烹饪 *** 上,都是繁不胜数,鱼的营养价值也极高,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良好的来源,而且鱼肉容易被人体吸收消化,老人孩子更是应该多吃一些。

鱼我最喜欢吃刺少肉细嫩的,没有细小的碎刺是更好的,鲳鱼就是其中一种,鲳鱼长的十分扁平,只有中间一根主刺,肚子上的肉很多很细嫩,每次到菜市场碰到鲜活的鲳鱼,我从来都不放过,一条一斤多重的鲳鱼,足够家人吃上一顿,价格也只有十几元,比吃别的肉便宜多了,而且味道也是一等一的鲜,今天来分享一道“开屏鱼”,样子美观大方,肉质鲜香,马上临近冬至节气,冬至也是阖家团圆的时刻,家宴上做一盘漂亮又好吃的开屏鱼,一定能获得家人的称赞,是少不了的一道佳肴。

开屏鱼

所用食材:鲳鱼一条,姜一块、大葱一根、青红线椒各一根,料酒3勺,蒸鱼豉油4勺,盐适量。

之一步:鲳鱼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先把鱼鳍都剪掉,然后将鱼头和鱼尾切掉;从背部开始切均匀的片,鱼肚子部分保留2厘米左右的连接不要切断。

第二步:鱼头和鱼尾从中间切开一些,鱼尾沿着中间的鱼骨剖开,切掉鱼骨,让鱼头和鱼尾都能竖立起来。

第三步:将鱼全部放入碗中,加入3勺料酒,撒上一勺盐,切一些姜片和葱丝,抓匀了腌制10分钟备用。

第四步:蒸鱼的盘子底部铺上姜片和葱丝,将鱼散开来摆入到盘中,鱼头放在前面,形成孔雀开屏的样子。

第五步:蒸锅内水烧开,鱼整体放入蒸笼,撒上一些姜丝和葱丝,开大火蒸10分钟。

第六步:鱼蒸好以后,挑去葱姜丝,再重新放上一些新的,在散开的鱼肉上装饰一些切的青红椒片,均匀的撒上4勺蒸鱼豉油。

第七步:锅中烧两勺油,烧至冒烟后,浇在鱼肉和葱姜丝上,这样一道美味可口,样子美观大方的开屏鱼就做好了,能为你的家宴提供不少喜庆的气息呢。

——老井说——

鲳鱼中间的鱼骨比较硬,更好用锋利的大菜刀来切,双手压刀,就可以轻易的切成均匀的片。

最后的油要用味道比较小的油,如玉米油,色拉油等,以免夺去鱼的鲜味。


如何判断一条鱼是否新鲜

1、几乎没有腥味,鱼腥味大都是鱼不新鲜造成的,新鲜的鱼腥味很小或没有腥味。

2、新鲜的鱼蒸熟以后,鱼眼会吐出,鱼肉也会鼓出来。

3、鱼肉有弹性,手指按压上回立刻复原,不新鲜的鱼按上去会形成一个坑。

厨艺有限,多多指教,吃好玩好,明天见。#你好,冬至#

我是市井觅食记,一个80后家庭“主厨”,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和你一起分享这个世界。

它曾是中国“4大名鱼”之一,如今吃的人很少,为何人们不吃了?

它曾是中国“4大名鱼”之一,如今吃的人很少,为何人们不吃了?


中国的鱼类非常多,鱼肉也是大家喜欢吃的食材,在众多的鱼类中,人们列出了4种常见又好吃的鱼,把它们称为中国“4大名鱼”,它们分别松花江的桂鱼、松江鲈鱼、兴凯湖鲌鱼、黄河鲤鱼,今天咱们要说的就是黄河鲤鱼。


黄河鲤鱼曾经是中国“4大名鱼”之一,古代还是皇室贡鱼,野生的黄河鲤鱼肉质鲜嫩无比,膘肥肉多,富含大量优质蛋白质,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元素,营养价值很高,当初的价格也不菲,野生黄河大鲤鱼在中原地区美名远扬。

不过现在的黄河鲤鱼吃的人却不多了,为何人们不吃了?究其原因,还是人们的口味变得挑剔了。黄河鲤鱼是鱼刺比较多的一种淡水鱼,鱼刺细小而长,食用起来不是很方便,而且鲤鱼如果烹饪不得当,还会有很重的鱼腥味。


从口感角度来说,鲈鱼的鱼肉不如鲈鱼细腻,不如桂鱼鲜美,如今交通运输便利,冷藏技术先进,很多海鱼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海鱼价格低,味道鲜美,这些似乎都比鲤鱼更有优势,所以人们吃鲤鱼的就越来越少了。


中国人其实很传统保守,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人们,有人说鲤鱼是发物,有新病旧疾的人吃了发物对身体不好,老人也不应该吃发物,所以鲤鱼又白白但上了这个名头,一传十十传百,愿意吃鲤鱼的人就更少了。


其实现在野生的黄河鲤鱼已经不多见了,市场上的鲤鱼多为人工饲养的,味道比起野生的自然相差很远,肉质也不是很鲜嫩,喜欢吃的人自然不是很多。如果有幸能吃到野生的黄河大鲤鱼,那还是非常值得品味的。你吃过鲤鱼吗?觉得味道如何?


熏鱼鳜鱼鳗鲞(xiǎng),长三角年夜饭餐桌上少不了的那条“鱼”

长三角工作室 作者:余佳

作为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年夜饭在丰盛之余,更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鱼因为谐音“余”,象征着年年有余,因而成了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主角”。从不同“鱼”的菜肴中,我们可以发现长三角血脉相连、人文相亲。

冷菜

鳗鲞熏鱼,琳琅满目

上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普通人家的年夜饭同样融入了江苏、浙江、安徽的江南年俗。其中更具代表性的就是一道冷菜——鳗鲞。

曾经,咸肉腌到缸里,鳗鲞、鱼鲞挂起来,是上海人过年的一道风景线。

现在的上海人,更习惯的是到邵万生,或者三阳南货店去买鳗鲞、鱼鲞作为冷菜。特别是鳗鲞,蒸出来撕成雪白的片或块,作为冷菜,配上一碟米醋,绝对在年夜饭餐桌上“扎台型”。

事实上,上海人喜欢食鳗鲞、鱼鲞,与宁波、舟山有着很大关系。毕竟早期的上海移民中,很多来自宁波等地。现在宁波和舟山等地还有晒鳗鲞、鱼鲞等习惯。除了冷菜之外,能煮菜烧汤做羹的鱼鲞,肯定是餐桌上少不了的。

上海年夜饭中另外一道与鱼有关的冷菜——熏鱼,也是很多苏州人年夜饭必备的美食。熏鱼也叫爆鱼,是用花鲢鱼或是草鱼等,加入调味料烧制而成的。苏州人吃年夜饭之一筷子就会夹起爆鱼,不但取“年年有余”的好寓意,且“爆”字亦有“暴发”之意。

热菜

鳜鱼受宠,和而不同

年夜饭餐桌上,长三角人对于鳜鱼的喜爱有着惊人的一致。除了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佳句之外,因为“鳜”谐音“贵”,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海人的年夜饭上比较多的是清蒸和红烧。

过去,吃年夜饭时,女主人把烧好的鱼在桌旁“现”一下,说:“鱼到,鱼到。”家里其他人接着说:“鱼存,鱼存。”“鱼”和“余”两字谐音,祝愿家中年年吉庆有余存。

吃鱼时,只吃鱼段,将鱼头和鱼尾在盘中排放好,以示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做人家”的上海人通常烧好这道鱼之后,要吃两天,之一顿长辈肯定不会允许孩子敞开吃,但年夜饭可以放开肚皮吃,不必考虑留到明天,不过这条鱼却不能吃光,一定要留下一点,为了讨个“年年有余”的口彩。

江苏人的年夜饭都会吃一道荤菜——松鼠鳜鱼。松鼠鳜鱼的外形像松鼠,所以起名为松鼠鱼。鱼肉鲜嫩,酸甜可口,非常入味好吃。松鼠鱼是年夜饭必备的大菜,而且非常适合用来招待客人。

臭鳜鱼是安徽黄山人年夜饭的代表菜之一。臭鳜鱼选用新鲜的鳜鱼,经过腌制后,再红烧食用。

臭鳜鱼是安徽人爱吃的美食,但也有很多人吃不惯臭鳜鱼。因为臭鳜鱼经过发酵与烹饪后,吃起来味道比较特殊。臭鳜鱼和臭豆腐一样闻着臭,吃着香。

汤品

品种繁多,讨个口彩

浙江杭州人的年夜饭上必然有鱼圆。梁实秋曾说他母亲做的鱼丸嫩如豆腐。在北平长大的梁实秋没搞清楚,他的母亲是杭州人,做的正是江南一带的鱼圆。

在杭州人心里,鱼圆必须光滑白皙,还原鱼肉本身的鲜美。这道菜对刀工要求高。杭州人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记载过鱼圆,做法和现在大致无异,“用白鱼、青鱼活者,剖半钉板上,用刀刮下肉,留刺在板上;将肉斩化,用豆粉、猪油拌,将手搅之;放微微盐水,不用清酱,加葱、姜汁作团,成后,放滚水中煮熟撩起,冷水养之,临吃入鸡汤、紫菜滚。”

最传统的鱼圆菜是杭绍地区的“清汤鱼圆”。做鱼圆通常会选鲢鱼,一锅清汤煮熟鱼圆后,撒上已经加工熟的火腿片、香菇片与豌豆苗。

鱼圆在上海人的年夜饭中,基本上会在压轴的“全家福”中出现。“全家福”可以是暖锅也可以是砂锅,以高汤打底,满满地摆上蛋饺、肉圆、鱼圆、粉丝、肉皮、菠菜等,讲究的再加几块熏鱼和几只虾,进一步吊出鲜味。这里必不可少的是象征金元宝的蛋饺、象征银条的粉丝,以及象征团团圆圆的鱼圆和肉圆。

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年夜饭的形式也在改变,但亲情、团圆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从年夜饭的一条“鱼”中,我们可以看到长三角美好的传统和心灵的归宿。

地缘相邻人文相亲的长三角

未来还一定会越走越亲

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 | 鳡鱼:淡水鱼“霸王”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鳡(gǎn)鱼。

酷似鲨鱼

鳡鱼体形庞大,性格彪悍。它们外表呈长纹锤形,粗壮,口大,吻尖且硬,形似鹰喙。鳡鱼更大个体可达2米,重量可达54千克,是淡水鱼更大的鱼类之一。

鳡鱼是目前长江南京段体形更大的顶级猎食者,有“江中猛虎”之称。它们行动敏捷,纺锤形的身体游泳速度很快,不仅能袭击落单小鱼,还会加速冲击撕碎大型猎物,其间偶有露出背鳍和尾鳍,激起大量水花,酷似鲨鱼。鳡鱼在幼体时便吞噬其他鱼苗,封闭水体养殖须警惕混入的鳡苗。

淡水鱼“杀手”

鳡鱼适宜生长水温为16-30摄氏度,它们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的中上层,属于江湖里的半洄游性鱼类。

鳡鱼是一种超级食肉性鱼类,比我们常见的黑鱼、桂花鱼、鲈鱼等还要凶猛几倍。它们很贪吃,不挑食,不管什么鱼,见一条逮一条。被鳡鱼抓到的鱼,基本没有逃生可能,所以鳡鱼被称为淡水鱼“杀手”。

它们还有一个特点:天越热、水温越高时,活动能力越强,进食量越大。

爱独行

鳡鱼喜欢单独活动,只有繁殖期才会聚集。鳡鱼在我国分布最广,黑龙江流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湖等大水域都有分布,其中以长江流域最多。

鳡鱼在古代被称为 “鳏(guan)”,鳏后来引申为丧妻或者无妻的中老年男性(老而无妻曰鳏。——《孟子?梁惠王》)。为何有这样的比喻?可能和作为掠食者的鳡,总是独来独往的习性有关。

采写:白雪

美编:葛逸潭

图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

编辑: 刘春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鳜鱼为何称鯚鱼?鳜字为何读“桂”音?

○湖广渔夫·趣说方言○


鳜,是个二级汉字,常用字。

鳜guì鱼是学名,俗写为“桂鱼”。鳜字难写难认,民间错写为“桂”也可理解。

鳜鱼,在湖北、江苏等多省方言里,也称为鯚鱼。一些文献古籍里,也有鯚鱼表述。

现在随着普通话推广,及唐代张志和诗词名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流传,说鳜鱼的多了,称鯚鱼的少了。


(一)鳜字为何读“桂”音?

按古字书解释,鳜字从鱼,从厥,厥亦声。说明鳜应该读半边音“厥”。

但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厥读“jué诀”,鳜却读音“guì桂”,相差有些大。什么原因?

湖广渔夫认为,这是因为汉字发音从古到今在不断变化中,以及各地方言差异带来的。

比方,街jie、家jia,在古代及南方方言中,声母并不是“j”,而是“g”。在湖北话里,街读“gai”,家读“ga嘎”。王家台,读音为“王嘎台”。

所以厥字,古代并非读jue音。

事实上,粤语与客家话,厥的声母是k,不是j。

粤语厥读“kyut”,与“桂”更接近。

在现代汉语里,鳜与厥的读音出现较大差异,也是合理的。鳜的读音,受南方话影响。

其实,鳜是个多音字,也可读jué。

鳜鯞(jué zhǒu),鳑鲏的别称。此处鳜读jué。


(二)鳜字取“厥”义


动植物名称,大多是其特征的反映。鳜,取义厥jué。

“厥”意为“上半身憋气发力,采石于崖”,引申为“欠身”。

憋气发力,说明喘不过气,所以有昏厥、惊厥等相关词汇。

憋气发力,人呈欠身弓背状。

“鱼”和“厥”联合起来,表示背部隆起之鱼。鳜字本义:隆背(欠身)之鱼。而鳜鱼,的确有背部高隆这个显著特征。


(三)鳜鱼为何也称鯚鱼?

鳜,俗呼鯚鱼,鯚花鱼。鯚,拼音jì。

这种鱼为何称鯚?来由是反映其花纹特征。鳜鱼身上有漂亮黄绿色花纹,民间也称为“花鲫鱼”。

据《汉语大词典》解释:鯚,即鳜鱼。鳜鱼体表呈紫黄间杂之色,如织罽之纹,故又称罽鱼,俗称鯚鱼。

罽与鯚同音。罽,用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西。


(四)鳜鱼身价高

鳜鱼体侧扁,鳞细小,性凶猛,味鲜美,售价比四大家鱼高出许多,属于名优淡水鱼品类。

湖北江河湖塘,都能捕到野生鳜鱼。现在有专门养殖鳜鱼的水产大户。

鳜鱼为肉食性鱼类,终生以小鱼虾和其他水生动物为食。

对于不会吃鱼的人来说,此鱼有个突出优点,没有细刺。

高档酒席,一般才上鳜鱼。做法有清蒸、红烧,煮汤。

武 *** 近些年喜欢吃“干烧臭鳜鱼”,据说是从安徽传过来的。此菜有似臭非臭的气味,但跟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做法是用臭豆腐及多种佐料混在一起腌制。

“桃花流水鳜鱼肥”,春季桃花盛开时,鳜鱼最为肥嫩。

(本文配图来自 *** )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

水产市场这5种淡水鱼,肉细嫩,味鲜美,你们都吃过几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鱼肉是大多数人喜欢吃的一种美味,它除了口感细嫩鲜美之外,而且寓意也好,逢年过节来一道美味鱼肉,代表着“年年有鱼(余)”。平日里,我们在水产市场见到的鱼大部分都是淡水鱼,也是大家吃的最多的鱼类。

淡水鱼的品种很多,每一种鱼口感上都略有不同,有的肉肥,有的肉嫩,有的鲜美,那么在众多的淡水鱼中,大家最喜欢那些鱼呢?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大家最喜欢的5种“王牌”淡水鱼。

一、鲩鱼

鲩鱼其实就是草鱼,它是典型的食草性鱼类,常常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草鱼一般个头比较大,鱼刺也比较多,但是红烧吃,或者用来烧烤,味道还是不错的,再加上草鱼价格便宜,所以吃草鱼的人自然也多。

钟南山院士就对鲩鱼情有独钟,不过他吃的是那种脆鲩鱼,这种鱼通常是用山溪水,水库水,或者清澈的河水养殖,比普通草鱼脂肪少,肉更加结实,而且清脆爽口。

二、鳜鱼

鳜鱼又叫桂鱼,季花鱼,因为它与石斑鱼同科,所以还被称为“淡水石斑”,鳜鱼是食肉性鱼类,每年春季肉质最为肥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对鳜鱼更好的诠释了。鳜鱼的肉质不用多说,味道鲜美,肉质紧实,而且鱼刺也比较少,更好的做法就是清蒸了。

三、抗浪鱼

对于这样鱼,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没听过,我以前也没听过它的大名,它是云南抚仙湖的特产,繁殖力强,产量很大,它的身形细长,有点像秋刀鱼,但是要小很多。抗浪鱼个体虽小,但肉味鲜美,尤以油煎和用炭火烧吃最香。

四、鲈鱼

鲈鱼是中国四大淡水鱼,在古代被乾隆皇帝还赐为“江南之一名鱼”。鲈鱼是沿海洄游性鱼类,能生长在咸淡水和纯淡水中。鲈鱼肉质洁白肥嫩,细刺少、无腥味,味极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老少皆宜的美味。

五、翘嘴鱼

翘嘴鱼又称“翘嘴鲌”、“白鱼”、“大白鱼”、“白丝”、“鯮鱼,体型比较大,更大的可以长到10-15千克,通常生长在东北,在农村很常见。要是在阳光反射下,还泛着白色的光。这种鱼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性价比高,翘嘴鱼其肉洁白鲜嫩,营养价值较高。

以上这5种鱼,都吃过的是行家不知道大家都吃过吗?如果你有更好的推荐不妨在评论区里留言哦!

用最简单的 食材做出最美的佳肴,为家人做一顿爱的美食,我是妈咪早早,每天都会您带来一道家常美食。如果喜欢我的话就点个赞,转发关注下哦!

【徽菜行天下】臭鳜鱼,是召唤安徽人的穿云箭

徽菜行天下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

中国徽菜大师

一级高级 ***

中国徽菜博物馆行政总厨

汪剑飞

一起聊聊“徽州臭鳜鱼”的那些事

徽州臭鳜鱼的民间故事

相传有400多年历史,明清时徽商每到初入冬时将沿江一带的贵池、安庆等地盛产名贵水产鳜鱼,用箩筐内垫上荷叶,再覆盖上荷叶挑运。那时交通十分不便,将徽州山区的土特产贩卖徒步挑运,从祁门城北门,过胥岭,大坦、大洪岭,当时是通往沿江安庆、贵池等府际干道,这条干道路上数百里,每天来往商旅络绎不绝,徽州商人返回时,便从沿江安庆、贵池等地盛产的名贵鳜鱼装入箩筐挑运到古徽州一府六县等地销售,因此,不少商人从事长途贩鱼生意,由于没有任何保鲜设备,鱼一但变质就只好丢弃,使得一些商人因此亏本,徽州商人只好在气候转凉时,才到沿江的安庆、贵池等地去收购鳜鱼,将原来箩筐挑运改为雇用马或骡驮运,用木桶盛装,沿贵池、安庆到古徽州的徽际干道驮运往古徽州一府六县等地贩卖,故称“桶鳜”“桶鱼”。

有一年,商人看看天气正转凉了,就雇了骡马到沿江安庆、贵池去收购鳜鱼,然后往回赶,以求赚钱。可是天公不作美,骡马驮运上路后天气突然热了起来,鳜鱼在桶中将要变质时,徽州商人为防止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每天到了驿站时,上下翻动一次,如此7、8天抵达徽州等地,出售时,发现鱼鳃仍是红色,鱼鳞不脱、质不变,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徽州商人很是着急,这次生意眼看也要血本无归了,就在徽州商人要作出将鱼丢弃的决定时,他灵机一动,将有似臭非臭有特殊气味的鳜鱼叫店家厨师烹制后,商户和挑夫先试着尝一尝,吃过后,大家认为与鲜鳜鱼味道相差很大,却别有一番风味。

此后,商人主意已定,便继续赶路,将有特殊气味的鳜鱼,尽快挑运到古徽州府等地。到达目的地后,徽州商人在一家“鱼味馆”要厨师将鱼洗净晾干后,鱼身两侧剞上花刀,经热油煎至浅黄色,细火烹调30分钟左右至熟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鱼肉与骨刺分离,肉成蒜瓣状。徽州商人便宴请当地一些达官贵人、市井人家等前来品尝,大家品尝过鳜鱼后,认为与鲜鳜鱼味道大不相同,风味独特,别具一格,故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醇厚入味,香鲜透骨,别有风味,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由此“徽州臭鳜鱼”声名远扬,一跃而登上徽州宴席上的一道必选大菜,延传至今,久经不衰。

如何挑选鲜鳜鱼

在还没变臭之前,鱼肉其实就十分鲜美。

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曾描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一贯穿史今的人间美味,从点墨之间又具化成珍馐,鳜鱼与河豚、刀鱼、鲥鱼一并都是江南鱼鲜的代表。尤其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桃花盛开之时,江南春汛来临,也是鳜鱼最肥美的季节,这个时期的鳜鱼被称作是“桃花鳜”。

鲜鳜鱼的大小以8两至一斤二两为更佳。

臭鳜鱼的腌制技法

需要活鱼宰杀,去除内脏后保留血渍,层层码放进樟木桶中,撒上盐,码五六层后,加上木盖,上用重物压住。

桶中形成了特殊的环境,奇妙的微生物不断发酵,在鱼体内源酶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鳜鱼体内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被降解生成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和核苷酸等小分子,同时,那种让人难以忘记的味道开始形成。

来 源:黄山交通旅游广播

标签: 鳜鱼 又称 为什么 什么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