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市长虹路荣和悦澜山的住户发现,小区的草坪内有很多大蜗牛,有业主捡来食用,并将其过程拍图晒到小区业主群,引来大家关注。有业主说,蜗牛的味道鲜美,又得一美味大餐,也有业主说非洲大蜗牛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带有大量的细菌和寄生虫,可能会传染给食用者。晒图的业主说,此前已多次食用,味道鲜美。
业主们在群里对非洲大蜗牛的讨论。受访者供图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发现,南宁多个小区的业主都见过这种非洲大蜗牛,有的小朋友还想把它带回家当宠物养。
那么,这些非洲大蜗牛能食用吗?有市民认为经过高温煮熟后应该没事。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动物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表示,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原产于非洲。该蜗牛雌雄同体,更大可长到超过20厘米。
一业主家里准备拿来烹饪的非洲大蜗牛。受访者供图
专家介绍称,这种蜗牛的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可危害500多种作物,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更需注意的是,非洲大蜗牛还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菌的中间宿主,它可能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这种蜗牛爬行留下的黏液中也可能有病原体、寄生虫等。因此,专家不建议触摸或者当宠物养,更不建议食用。
该专家说,我们平常家养的猪、牛、羊在宰杀前都要经过检疫才能上市,更何况是野生的非洲大蜗牛,市民食用的那些非洲大蜗牛身上是否携带病菌和寄生虫,没有经过检疫,没办法评估,大可不必为了所谓的一顿“美味”拿健康去冒险。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入侵的非洲大蜗牛泛滥成灾,千万不要吃,一招就可以杀死入侵的非洲大蜗牛泛滥成灾,千万不要吃,一招就可以杀死
外来物种的入侵会打破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变了食物链,对本土物种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除了大家深痛恶觉的清道夫、罗非鱼和福寿螺以外,很多人不懂得南方草地里面雨后爬得到处都是的非洲大蜗牛的危害其实比这些外来物种的危害更加大。
最开始的时候,非洲大蜗牛是所谓的一些专家以引进食用蜗牛进口到国内进行养殖的,个头奇大,是世界上大型蜗牛之一长度可以达到20厘米,体重可以达到40克,,产肉量多,口感脆华,而且繁殖速度快、吃的食物广泛(据说连厚纸壳和水泥都吃)。非洲大蜗牛喜欢栖息在潮湿环境,南方两广等地就变成了非常适宜生长的地方。一时间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被某事会和街头小报作为创业项目广泛宣传,一时间一对非洲蜗牛卖到1000元左右,短时间内通过传销式的发展,让一伙骗子挣得了人生当中的之一桶金个,同时也让无数妄想发家致富的穷人倾家荡产。好景不长的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这个骗局,无人再进行人工饲养和出售。
非洲大蜗牛没有人饲养和出售后很快就在野外泛滥成灾,本来这种东西可食用和口感好对于中国老饕们是件非常好的事情,的的确确也有很多的人在野外捕捉这些非洲蜗牛进行食用。但是不断发生食用非洲大蜗牛中毒事件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大家发现这些非洲蜗牛其实是很多病菌的宿主,特别是因为食物广泛,什么东西都吃,非洲大蜗牛很容易成为多种病菌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接触非洲大蜗牛搞不好就会让人感染上疾病,多起食用大蜗牛的人因为管圆线虫感染而死,还有会导致很多疾病,尤其是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非洲大蜗牛的危害性非常大,比其他的外来物种看起来更可怕,再强的吃货也不要拿生命去开玩笑,这是其他蜗牛所不能比的。
大家如果在路上草地里面发现这些非洲大蜗牛,更好要远离。特别是小孩子觉得这些大蜗牛外壳比较漂亮,拿来玩特别要小心,一不小心就会染上圆线虫和肝炎等病菌。一些宠物误食也会导致病菌感染传染到主人。更好的办法就是发现这些蜗牛尽量的消灭他们,有人会说喷洒农药,农药大面积使用成本高而且污染环境。踩烂蜗牛只消灭一只,效率不高,肚子里面的蜗牛蛋没办法消灭,粘在鞋上不仅恶心还沾染细菌。更好的办法就是随身携带一小袋盐,一点点撒在蜗牛软体上面就能够让它脱水而死。
这种巨型蜗牛不能摸更不能吃褐云玛瑙螺,也叫非洲大蜗牛。 受访者供图
深圳晚报讯 (记者 王宇) 近来,每逢大雨后,在深圳马路边、草丛内有很多巨型蜗牛冒了出来。很多小朋友对大蜗牛非常感兴趣,会把它拿在手上玩。有些大人甚至会将巨型蜗牛带回家煮了吃。这种蜗牛究竟是否安全?深晚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研究所专家。专家表示,大蜗牛体内很有可能感染寄生虫,若是碰到了大蜗牛分泌的黏液,极易被感染。食用大蜗牛同样要不得,人感染后,严重者可致脑膜炎。
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研究所主任 *** 黄达娜介绍,下雨后,经常出现在马路边和草丛内的巨型蜗牛叫褐云玛瑙螺,也叫非洲大蜗牛,不是我国本土物种,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是一种有害生物。
非洲大蜗牛一般长达7至8厘米,更大可超过20厘米。由于其生长在野外,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它很有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从而传播结核病、脑膜炎、脑炎等,食用后危害极大。
黄达娜表示,小朋友会认为大蜗牛很可爱、很好玩,然后抓来把玩,但事实上,接触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洲大蜗牛的黏液,就有可能感染,使得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
黄达娜提醒,深圳的6月至11月份是非洲大蜗牛的活跃时期,小孩子免疫力低,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或者拿回家作为宠物饲养,市民更不能捕捉非洲大蜗牛来食用。
非洲大蜗牛站在阿比让菜市里的这个摊子前面,我双眸圆睁,像刘姥姥。
摊子上,都是蜗牛,哎哟,我可从来、从来没有看过比这更肥硕、更活泼的蜗牛,一只只从壳里好奇地探出头来,露出了小半截丰满的肉体,蠕蠕而动。
“这些蜗牛,是养殖的吗?”我问摊主。“哈哈,蜗牛繁殖力那么强,又何必费劲去养!”健谈的摊主笑嘻嘻地说道:“在雨季里,我们带根竹杖,背个竹篓,到阴暗潮湿的丛林去。蜗牛一般喜欢藏在树木茂密的落叶堆里,把落叶拨开,总能看到蜗牛一家大小躲着乘凉;此外,它们也喜欢藏匿在石头下方和洞穴里面,一天要抓一百来公斤,易如探取囊中物哪!”
阿比让是西非国家象牙海岸的首都,国人嗜食野生大蜗牛,因此,在雨季前后,菜市里总有许多摊子出售蜗牛,每公斤1000西非法郎(折合人民币12元5角)。
有个精神抖擞的老妪,一开口便要五公斤。摊主手脚利落地以锥子把蜗牛从壳里挑出来,串在铁枝上,一串10只;串满之后,便用手从铁枝上将蜗牛捋进塑料袋子里。我好奇地问那妇人: “嗳,你买那么多,怎吃得完呀?”她慢条斯理地答道: “我曾罹患重症,身子虚弱。蜗牛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所以,我天天都吃。五公斤,可以吃上整整一个星期。” “天天吃,不厌吗?”“烹煮蜗牛的方式很多,可以餐餐变新花样啊!”她微笑地应道:“熬汤、烧烤、水煮、清炒,或者,煮熟了切片蘸酱而食,都很美味哪!”
“可以生吃吗?”我看着那肥硕的肉,心想:处理成蜗牛刺身,应该也不错啊!“啊,不不不,绝对不可以!”她把头摇得好像拨浪鼓般:”野生蜗牛身上有许多寄生虫,会传染给人类,严重者能危及性命哪。蜗牛一定得熟食,而且,要大熟。我惯常的做法是以沸水煮上45 分钟,才着手烹调。”
摊主这时插口说道: “蜗牛肉美味,它的黏液还具有多种功效呢!”说着,她示范给我看:把蜗牛从壳里挑出来后,壳里残存着一小滩液体,她倒在掌心里,快速地抹到脸上去,说:“天天以它敷脸,比什么美容霜更有效哪!”我看她,滑嫩的皮肤亮光闪闪,就知道她不是信口开河的。现在日本和韩国不就盛行所谓的“蜗牛美容法”吗?让蜗牛在脸上一点一点爬行——业者相信蜗牛的黏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抗氧化剂,能够帮助皮肤保湿、去除死皮。
摊主进一步表示:这蜗牛粘液还有助于怀孕哪,她笑嘻嘻地说道:“天天喝它,可以生一堆孩子呢!”哎呀,难怪非洲处处都是满地乱跑的孩子!
象牙海岸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我以为把蜗牛搬上饭桌是法国的遗风,没有想到,阿比让人却以万分肯定的语调说道:“吃蜗牛,在非洲大陆早已蔚然成风了,我的祖辈,世世代代都吃蜗牛。也许,这是我们对法国饮食的一大贡献呢!”
中午,到阿比让一家名字唤作“Mets Royal”的餐馆去,点了一道蒜泥炒蜗牛、一道炭烤蜗牛。足足等了将近两个小时,蜗牛才端上桌来。肥硕的蜗牛肉黑得发亮,我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才一咀嚼,头发便齐刷刷地竖立起来了。天呀,我从来、从来不曾吃过比这更腥臊的东西,隐隐约约还有一股杀虫剂的臭味,我无辜的牙齿,全都争先恐后地想要逃走……
连中国吃货都解决不了的入侵生物,这种非洲巨型蜗牛如何入侵全球南方的大蟑螂,已经吓哭不少初来乍到的北方汉子。但在南方,大的可不止是蟑螂,还有一种蜗牛。
每年雨季,这些超大号蜗牛就会呈爆炸式增长,爬满了路边的花坛和草地。那满地的白色黏液,成了不少南方人的梦魇。
这张图可能不少人都看过,图上的就是南方常见的非洲大蜗牛
不同于平常所见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蜗牛,这种蜗牛能长到比手掌还大,其身子摊开几乎能盖住一张小脸(大脸不行)。
它们的成体壳长一般为7-8厘米,但更大则可超过20厘米,比一般的巴西龟壳都要大,是世界上更大的陆地蜗牛之一。
一只蜗牛即能完成的一次“蜗牛面膜”
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又名褐云玛瑙螺,其壳上有着棕褐色的条状花纹,就像玛瑙一样。
但从其俗名就可以看出,非洲大蜗牛并非中国的本地种,而是其他地方来的。
雨后出落得特别动人的非洲大蜗牛
两百年前,这些蜗牛只生活在东非的沿岸地区,如肯尼亚、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等地都是它们的地盘。
但到了19世纪中,它们就不再安于现状开始向全球出发,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入侵生物之一。
非洲大蜗牛走出非洲路线
当然,行动缓慢、不会飞又不会游的蜗牛,是不可能自己完成跨海迁徙的。说到底,还是得靠不安分的人类带路。
而非洲大蜗牛“偷渡”到全世界的方式也都大同小异,吃货和宠物爱好者可能需要背锅。
在非洲,这种大蜗牛向来都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比较受非洲人民的欢迎。现在在各种视频平台上,我们也能看到非洲小哥演示如何烹饪非洲大蜗牛,吃法还不少。
养殖的非洲大蜗牛
也正是因为非洲大蜗牛个头大、肉多、易养殖等特点,上世纪的许多商人也盯上了它的食用价值,把它带到全世界各个地区。而在法国,也有一道著名的法菜叫法式焗蜗牛,用的是法国大蜗牛(Helix pomatia)。
只是高估了吃货的战斗力,这种被主动引进的非洲大蜗牛不但没能取代法国大蜗牛,甚至上不了餐桌几乎没有人愿意吃。于是,这些非洲大蜗牛也在养殖场纷纷逃逸,在异国他乡扎根。
台湾热炒小菜炒螺肉
例如在1932年,台湾还处于日据时期,日本人下条久马一就从新加坡以食用目的向台湾引进了非洲大蜗牛。而台湾著名的夜市小吃“炒螺肉”,用的便是非洲大蜗牛,但当知道螺肉来自非洲大蜗牛后,很多人也需一番心理建设才能下肚。
而几乎在同一时期,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地也纷纷被这种巨型蜗牛攻陷。
除了馋非洲大蜗牛的身子以外,不少人盯上的则是非洲大蜗牛的“可爱”,把他们当做宠物带回国。例如在1966年,美国的一个小男孩就将3只非洲大蜗牛带回了美国迈阿密。
非洲大蜗牛的寿命很长,至少也能活个5到10年。小男孩很快就对这几只蜗牛感到厌倦,其祖母便把它们放生在了花园里。岂料,结果短短7年,它们的数量就从3只增加到了18000只。佛罗里达州为了歼灭这种入侵物种耗时10年,斥资超过百万美元。结果到2011年,它们又一次卷土重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将其斩草除根。
现在,这种蜗牛已经遍布了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成了不折不扣的入侵物种。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它们也危害着500多种作物。
非洲大蜗牛有多常见?如果你在南方路遇不认识的大蜗牛,然后拍个照发到微博@博物君,你收到的回复很大概率是非洲大蜗牛,出镜率非常的高。又因为在近200年的快速崛起,有科学家认为非洲大蜗牛将会成为一个显著的地质纪录,能向后人揭示人类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当然,光靠人类这一媒介“殖民”全球也不太可能。作为一个成功的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也认真研读过“一个入侵物种的自我修养”,例如什么都吃,随时随地能繁衍生息等。
蜗牛本身就是一种神奇的生物。不像寄居蟹等总是需要搬家,蜗牛一出生就自带几层由碳酸钙组成螺壳,而刚孵化的非洲大蜗牛幼螺则拥有2.5个螺层。
它们一辈子都只能活在蜗牛壳的保护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层容身的蜗牛壳也会越来越大,圈数越多。
刚出生时,它们就会主动吃掉自己富含钙质的卵,以供蜗牛壳生长。而为了能让壳持续生长,蜗牛也需要终生吃富含钙的食物。这也是它们什么都吃的原因之一,让人十分头疼。其摄食量之大,每日食量就相当于自身重量的十分之一,严重的影响着农业、林业等的发展。
蜗牛是有牙齿的,也被称为“舌齿”
除了瓜果蔬菜等各种农作物和植物,它们还会通过啃墙皮、吃土等方式补钙。特别是个头巨大的美洲大蜗牛,如果放任不管,它们分分钟能把一面石灰墙皮啃成筛子。
而有了壳的庇护,蜗牛也更能适应环境。如果周围的环境过于干燥,路上蜗牛就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黏液封住壳口,自己则缩进壳内。以这种休眠的状态,它们能存活几个月,等待着下一场雨再出动。
但光缩在壳里面,当然还不够。它们鲜嫩肥美的肉身依然会被许多动物盯上,家禽、鸟类、蟾蜍和萤火虫等都会以蜗牛为食。为了延续后代(喂饱其他动物),非洲大蜗牛的繁殖能力也非常逆天。
非洲大蜗牛属于雌雄同体(异体交配),既有雌性又有雄性的性器官,既能产生卵子也能产生 *** 。所以即便是行动迟缓,但只要是两只蜗牛相遇,它们就能擦出爱的火花,交配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只是,在交配过程中它们也会遇到困难——究竟由谁来当公的,谁来当母的?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所有的动物个体都希望自己能当雄性。因为 *** 的数量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雄性也只需一次交配就能将自己的基因传开。但雌性不同,卵子数量有限且交配后还需要负责孕育后代,成本高得多。蜗牛也是如此,谁都不愿意主动扮演雌性的角色。
于是,演化史上漫长的两性博弈,在蜗牛这里也浓缩成了几个小时的交缠,剑拔弩张。为了获得主动的地位,它们会在互相授精的过程中向对方射出一种被称为“恋矢”(love dart)的暗器。这是一种结晶碳酸钙构成的小刺,上面充满了激素,能让对方的接受更多的 *** ,提高了自己“当爹”的概率。
不同种的蜗牛“恋矢”有不同形状
而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这种恋矢已接近于一把40厘米的大砍刀。有时候,这把爱的大砍刀还可能会错扎在对方的大脑或心脏上,整个过程都暗藏着杀机。但幸好,蜗牛的身躯也比较柔软。为了避免被这把爱情的大砍刀刺伤,它们也会疯狂的扭动身躯。
最后,能从这场爱的杀戮中幸存下来的非洲大蜗牛,一次产卵就能达到150~300粒,且孵化率极高能达到90%以上。在一年的时间里,一只成年的非洲大蜗牛(5个月)就能产下5至6窝卵。孵化只需一个星期,这批幼螺便就又能进入下一个循环了。
为了防止生物入侵,海关查得很严,这是在洛杉矶国际机长截获的67只非洲大蜗牛
这样算下来,一只非洲大蜗牛一年内就能产生上千只小蜗牛,让人毛骨悚然。如果它们入侵了一个没什么天敌的新环境,在这个“完美的蜗牛巢”中,那将会迎来一个爆炸性的增长,对当地生态威胁很大。在一个菲律宾岛屿上,一次剿灭行动在短短7个月内就清除了超过4500万只蜗牛。
当然,因为有小龙虾被吃到只能养殖的先例,有人还是对非洲大蜗牛心存幻想。但如果在野外看到这种蜗牛,建议还是避而远之,不要贪这一口吃的。因为除了破坏生态环境以外,它们还是线虫和吸虫很多中病原体的携带者,给人类带来不少疾病。
广州管圆线虫
例如,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lus cantonensis)就把非洲大蜗牛当做中间宿主。此虫会入侵脑部、脊髓和神经根,引起人体嗜酸性脑膜炎,严重可致死。
大家应该都知道福寿螺吧。因为未彻底煮熟,福寿螺曾致87位市民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从此变得臭名昭著。但因为活动范围更广等特点,非洲大蜗牛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其实都比福寿螺高出不少。
在台湾,非洲大蜗牛还曾引起了著名的“金兰酱油事件”。30多年前,金兰酱油家族误信生吃蜗牛很“补”,在家养起了非洲大蜗牛,亲自喂蜗牛吃生菜。
1985年6月27号,他们一家就在别墅里生食蜗牛,结果一家五口全都都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其中四人死亡,一人卧床10年后死亡,几乎灭门,只剩下人在海外未参与吃蜗牛的三儿子幸免于难。
虽然这起“灭门惨案”,很大部分原因是“生吃”。而理论上来说,彻底煮熟就能将这些寄生虫杀死,但因为非洲大蜗牛个头大、不易熟等原因,熟食感染风险依然不小。
除此之外,非洲大蜗牛爬过的蔬菜瓜果均可能残留病原体,而这些病原体也能侵入人体皮肤的薄嫩处或破损处,引起感染。所以在野外看到非洲大蜗牛,请不要犹豫,勇敢的给它一板砖,又或是一把盐吧!
*参考资料
Achatina fulica.Wikipedia.
Giant African Snail. USDA Animal and Plan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
郭靖,章家恩,吴睿珊,赵本良,杨慧荣.非洲大蜗牛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SARAH LASKOW.How Giant, Intelligent Snails Became a Marker of Our Age.Atlas Obscura.2018.11.29
Andrella Tersoo.How to rear snails at home in Nigeria.Legit.2018
DEBORAH NETBURN.Florida fights stucco-eating African snails.Los Angeles Times.2013.05.04
ROBERT KRULWICH.What Do Snails Think About When Having Sex?.National Geographic.2015.06.30
Christopher Foote.A love-dart at the heart of sexual conflict in snails.BMC Blogs.2016.05.13
金蘭醬油一家生吃非洲大蝸牛險滅門! 染「廣東住血線蟲」5死.新闻雲
每当下过雨后
早报君在小区经常看到
成群的非洲大蜗牛出现
由于它的体型比一般蜗牛大很多
早报君往往只是远远观望
更别说用手去抓了
最近,南宁一小区有业主
捡这种大蜗牛回去烹饪食用
引发热议
近日,南宁市长虹路荣和悦澜山的住户发现,小区的草坪内有很多大蜗牛,有业主捡来食用,还将其过程拍图晒到小区业主群。
有业主说,蜗牛的味道鲜美,是一顿美味大餐,也有业主说非洲大蜗牛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带有大量的细菌和寄生虫,可能会传染给食用者。
晒图的业主说,此前已多次食用,味道鲜美。
记者发现,南宁很多小区都出现过这种非洲大蜗牛,有的小朋友还想把它带回家当宠物养。
那么,这些出现在小区里的非洲大蜗牛能食用吗?
自治区农业厅动物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表示:
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原产于非洲。该蜗牛雌雄同体,更大则可长到超过20厘米,繁殖能力强。
这种蜗牛多在潮湿环境活动,它们的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可危害500多种作物,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
更危险的是,非洲大蜗牛还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菌的中间宿主,可能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它们爬行留下的黏液中也可能有病原体、寄生虫等。
因此,不建议触摸或者当宠物养,更不建议食用。
该专家说非洲大蜗牛身上是否携带病菌和寄生虫,没有经过检疫,没办法评估,但市民大可不必为了所谓的一顿“美味”拿健康去冒险。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经小飞
非洲大蜗牛足有2斤重,入侵我国多年,中国吃货为何不将它们消灭近日,南方雨水较多,大雨过后,在路边或小区的绿化带里,常见大蜗牛出没。有的人想吃,有的人想玩,还有不少人拿出各种东西,跟蜗牛比大小。
正确对待这种蜗牛的方式是,不要去碰,直接撒一把盐,送它们去上天堂。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非洲大蜗牛:世界著名入侵物种
这种蜗牛名叫非洲大蜗牛,也叫褐云玛瑙螺,通常体长7-8厘米,更大20厘米,历史上更大的一只壳长27.3公分、体重900克。它们原产于东非沿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奔巴岛一带,它们在非洲被当作美食,在非洲的街道上,很多地方都有非洲大蜗牛销售 ,就似一道家常菜一样,据统计在非洲的加纳地区一年可以吃掉1500万公斤的蜗牛。
然而这种非洲大蜗牛在非洲是美食,进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就成为了恶魔。这种非洲大蜗牛食量大、食性杂,其日食量为体重50%,常食取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以及园艺花卉等;像木瓜、香蕉、木薯、红 薯、甘薯叶、各种瓜果、蔬菜、油料作物;茶树、橡胶幼苗.可可幼苗、椰子苗、菠萝苗、剑麻苗等,根据科学家统计,它们能够危害500种农作物,它们有时也会吸吮橡胶乳汁、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
这种蜗牛的传入,可以说给其他国家的农业、林业以及园 艺业造成极大的危害、经济上造成巨大的损失,曾有媒体报道,印度尼西亚某地一夜之间上百公顷蕉林被毁。而元凶就是非洲大蜗牛。
它的繁殖能力非常惊人,非洲大蜗牛属于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也就是说只要两只蜗牛碰见了,就可以繁衍下一代,它们每年可产卵4次,一只蜗牛一次能产卵600至1200颗。卵在适宜条件下会在十天至半个月内孵出幼螺。卵孵化后,经5个月性发育成熟,成螺寿命一般为5-6年,最长可达9年。也正因为如此惊人的繁殖能力,它们每到一个国家,都可以迅速建立起种群。
另外,非洲大蜗牛身上有很多黏液,其中带有细菌,对细菌的抵抗力弱的话,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非洲大蜗牛”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严重可致人死亡。
所以看到它不要去碰。人如果去触碰,这些幼虫或病原体有可能侵入人体皮肤的嫩薄处和破损处,尤其是小孩子,小孩子免疫力低,不要因为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吃货下不去嘴的原因。非洲人民之所以会吃非洲大蜗牛,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非洲物资匮乏,经济落后,非洲大蜗牛蛋白质较多,而且体型大,而且容易获取,因此成为了非洲人的食物。
非洲大蜗牛在中国泛滥成灾
在过去100年的时间里,非洲大蜗牛通过各种途径,入侵到全球多个国家,成为了深恶痛绝的入侵物种,据媒体报道.,非洲大蜗牛1903年由原产地 传入到毛里求斯群岛;1840年传入到塞舌群岛;1847年传入印度的加尔各答;1900 年传入斯里兰卡:191i年传入马来西亚; 1917年传入新加坡;1922年传入印度尼西亚。196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估计,非洲大蜗牛会造成每年损失1100万美元。在印度,它达到了严重虫害的状态。
那非洲大蜗牛水是什么时候进入到中国的呢?它们是1930年传入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因为西餐在中国盛行,蜗牛作为食物开始在中国流行,有些人就盯上了体型大的非洲大蜗牛,引进来养殖,然而大家喜欢吃的是法国蜗牛、庭园蜗牛和玛瑙蜗牛、白玉蜗牛等,非洲大蜗牛口感并不好,因此缺乏市场。除此之外,一些异宠养殖玩家偷偷养非洲大蜗牛,在养殖场或者餐馆甚至异宠养殖玩家遗弃之后,更加加剧了非洲大蜗牛在中国的泛滥,在近百年的时间里,非洲大蜗牛在我国繁衍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种群。
目前,控制野外蜗牛的数量主要有化学法和物理法。“化学法”是使用“灭螺剂”、“蜗牛净”等诱杀药剂杀死蜗牛。不过,用喷洒药物来消灭蜗牛往往效果不佳,因为蜗牛受到药物 *** 后,其肉体会很快缩回壳里,且大量分泌黏液,这些黏液会稀释药物。
目前,一般多用诱杀的 *** ,将蜗牛爱吃的食物(如甜菜渣、白薯等)与药物混合,蜗牛一旦吃了诱饵就会被毒死。此 *** 效果相对较好,对人、畜和其他野生动物没有危害。个人碰到的话,就和我刚才说的那样,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进行杀灭,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
但是因为非洲大蜗牛在中国已经泛滥,在多地建立种群,这种方式也没有办法有效抑制非洲大蜗牛种群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季节,非洲大蜗牛在南方可以随处见到。
总结
非洲大蜗牛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生物入侵已对我国农林牧渔以及旅游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这也提醒了我们,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对各种动植物的科学引进 工作,尤其是不可盲目地引进。目前国内许多地方从 产地引入,进行人工养殖,其产品作为人及家畜、家禽的食物与饵料,但须特别注意,在养殖过程中防止逃 逸与扩散,尤其在它适宜生活的地区更应严防逃窜。
另外,我们也不能带外来生物进入中国,这段时间,有很多人携带外来生物回国,被海关查获,这些外来生物一旦进入中国,缺乏天敌的制约,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外来物种的问题必须引起全体国民的足够重视。否则,入侵物种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日常生活、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更大的麻烦和损失。我们应该把入侵物种的概念、 危害及国内外重要经验教训整理汇编成册,广泛宣传教育,尤其对青少年一代进行课堂和课外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外来物种的危害性。
非洲大蜗牛入侵全球,美军当军粮,中国却没人敢吃,好浪费美食啊1985年6月,台湾发生了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知名企业家族金兰酱油第二代董事长钟秋桂,笃信从日本得到的一个偏方,在自家别墅亲自饲养蜗牛,并像生鱼片一样生食,以为可以预防多种疾病。结果全家都剧烈头痛、发烧、呕吐、视力模糊及神智异常,送医后一家三代5人不治身亡,只有次子在海外得以幸免。
钟家究竟食用了什么蜗牛?为什么会酿成如此惨祸,几近灭门呢?
非洲大蜗牛的诡异爱情生活
这种蜗牛就是鼎鼎大名却又恶名昭著的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是世界上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非洲大蜗牛是腹足纲的陆栖蜗牛,个大肉多,一般成体长七八厘米,更大的可长到20厘米甚至更长。1978年12月,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更大陆地蜗牛就是一只非洲大蜗牛,长达39.3厘米,重900克。
非洲大蜗牛4个月就能长大成“牛”,但长为成体后依然会缓慢生长,不会停止,其寿命大约3到5年,最长的可以存活10年。
非洲大蜗牛的壳略成纺锤形,通常是棕色的,但随着饮食种类的不同,还呈现其它多种颜色。其外壳特别坚硬,具有所有蜗牛物种中更高的重金属含量。
非洲大蜗牛饮食多样,其菜单上的植物种类超过500种,对农作物和植物都造成严重破坏,是世界上更具破坏力的蜗牛之一,甚至连油漆、石膏和灰泥都吃,有时连其它蜗牛、地衣、真菌和一些动物也不放过。
非洲大蜗牛不仅能吃,而且能生,这是因为它雌雄同体,同时拥有雄性和雌性生殖系统,可以同时产生 *** 和卵子。但它们一般不能给自己受精,还是需要和另外一只蜗牛交配,这让它们的“爱情”变得极为诡异。
通常年轻蜗牛只会产生 *** ,较老的蜗牛才同时产生 *** 和卵子,所以在非洲大蜗牛中,年轻的蜗牛会和年老的交配;当然,年老的蜗牛相互之间也会交配,它们会将两套生殖器纠结在一起,互相授精。
最让人奇怪的是,蜗牛在交配前会互相射出“丘比特之箭”,将一种叫“恋矢”(love dart)的箭镖射向对方。只不过丘比特射的是心,蜗牛眼神不好,箭往往会随意插在对方身上,有的甚至会射到其它地方去。
蜗牛射出丘比特之箭的时机是在快要交配的时候,在此之前它们会进行长达半个小时的“前戏”。可能是太过激动,有的蜗牛还会射出多支恋矢在对方身上,力道掌握不好的时候——好吧,它们可能根本就没想过要掌握力道——甚至会射入对方的内部器官,或刺穿身体及头部,从另一侧穿刺出来。另外也有三分之一的恋矢没有射入身体就掉下来,或者没有射中。
想想这个场面吧,其它动物交配的前戏是相互爱抚,情意绵绵,蜗牛的前戏是举箭互射,伤痕累累,但这并不妨碍它们的后续交配,通常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它们才能完成 *** 的转移。
为什么蜗牛在交配前要互相伤害,把箭插在对方身上呢?此前科学家们也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的研究才发现,这些恋矢的粘液中包含利己素( allomone),可以促进雌性的 *** 保存机制,这让它们交换的 *** 可以在体内保存2年,随时可以让卵子受精。
非洲大蜗牛的恋矢是碳酸钙形成的,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产生。其它物种也有几丁质和软骨,并且形状不同,包括刺、箭、匕首、飞镖甚至有带叶片的;长度也不一样,最长的可达3厘米,科学家们可以借此区分不同的有恋矢的物种。一些人甚至认为,丘比特之箭的神话可能就是来自于蜗牛的恋矢。
蜗牛一个窝卵可产约200枚卵,一年可以产5到6个窝卵,孵化率约90%,这意味着一只蜗牛一年就可以生出1000个左右的崽子。如此生猛的生育能力,非洲大蜗牛家族想不繁荣昌盛都不行,能够阻止这一切的,就只有食物和天敌的多寡了。
非洲大蜗牛入侵全世界
非洲大蜗牛原产于东非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是一种常见美食,集市上经常都有售卖。
正是因为非洲大蜗牛个大肉多,当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知道这个物种后,就开始以食物和宠物为目的,将它带往世界上各个地方繁殖。
非洲大蜗牛1936年作为教育和宠物目的进入夏威夷,因为人们觉得把它放在自己的院子里太酷了,然而他们很快就为这种酷付出了代价,非洲大蜗牛在夏威夷攻菜地掠田园,很快就泛滥成灾。
为了控制非洲大蜗牛,1955年,一种肉食类的玫瑰蜗牛或称食人蜗牛,从佛罗里达州被引入了夏威夷,肩负起剿灭非洲大蜗牛的重任。结果非洲大蜗牛依然活得自在精彩,夏威夷本地的8种蜗牛反而被玫瑰蜗牛彻底灭绝了,导致玫瑰蜗牛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了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一。
1966年,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一位小男孩到夏威夷度假,看到酷酷的非洲大蜗牛,就带了三只回到佛罗里达。结果非洲大蜗牛开始反攻玫瑰蜗牛的老巢,很快就泛滥成灾,佛罗里达州不得不每年花费100万美元,用了10年之间将其彻底清除。然而在2011年9月,迈阿密又发现了非洲走大蜗牛的踪迹。
二战期间,美军也曾将非洲大蜗牛作为粮食储备引入南太平洋岛屿,结果这些蜗牛根本不守军令,想方设法逃到周围环境中,导致了这些岛屿上非洲大蜗牛的泛滥。
目前非洲大蜗牛已入侵全球,广泛分布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湿热环境中。
中国台湾目前全境都有非洲大蜗牛的踪迹,引进它的是一位日本籍教授,1932年他擅自从新加坡将非洲大蜗牛引入台湾。好在台湾人民吃货甚多,一道广受欢迎的“炒螺肉”让非洲大蜗牛不至无法收拾,然也付出了四百多人染病,15人死亡的代价。
非洲大蜗牛进入中国大陆,则是在1931年,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从厦门逐渐传播到福建其它地区,以及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香港等地。
非洲大蜗牛世界最强吃货都不敢吃
在是不是个物种都要泛滥的美国,非洲大蜗牛泛滥成灾估计没有什么人会想不通。然而如此个大肉多,美味多汁的蜗牛,在中国竟然也泛滥起来了,实在让人觉得不可理喻。难道号称地球最强吃货的中国吃货们战斗力急剧下降了?
其实不是中国吃货战斗力下降,而是吃货们的胆被彻底拈了。
台湾金兰酱油家族惨遭非洲大蜗牛灭门,还有十多人死于吃螺肉,都是因为非洲大蜗牛是多种病原体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广东住血线虫。
广东住血线虫又称鼠肺虫,以腹足纲物种作为中间宿主,透过血液、脑部及肺部传染鼠只,寄生在老鼠肺部而得名。人类感染鼠肺虫后,可导致细菌性脑膜炎,引发头痛、恶心、呕吐及四肢的异常感觉,有时候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导致神经系统严重紊乱甚至死亡。
2010年,澳大利亚一位19岁的橄榄球员山姆·巴拉德,就因为和朋友打赌生吃了一只花园蛞蝓(鼻涕虫),感染鼠肺虫导致严重的嗜酸性脑膜炎,昏迷420天后醒来,但颈部以下全身瘫痪,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全面护理。然而8年后,他仍然因为病情严重而去世。
非洲大蜗牛中的鼠肺虫是如此厉害,以至于吃这些蜗牛的蜗牛也容易受到感染。
不过,只要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非洲大蜗牛还是可以作为一道美食来享用的。在中国却没人敢吃,感觉真的好浪费美食啊。当然,鉴于其恶名昭著,反正我是不敢下嘴的了。
但非洲大蜗牛食性广,生长快,蛋白质丰富,还容易饲养,美军都要将其作为活肉储备,可见其作为特殊情况下食物源的潜力。如果能扼制其寄生虫的生长,或通过某种烹调方式确保食用安全,或许非洲大蜗牛还真是一道上好的美味呢。
非洲大蜗牛被吃到灭绝,非洲人一年吃掉1500万公斤都说中国是吃货大国,但非洲人疯狂起来也完全不输给我们,非洲加纳一年可以吃掉1500万公斤蜗牛,把蜗牛吃到灭绝……
加纳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因为盛产黄金,曾被称为“黄金海岸”。
加纳也被称为“可可之乡”,据说全世界每6块巧克力中,就有一块原料来自这里。
这里一种特殊的食材十分受欢迎——非洲大蜗牛。
蜗牛在他们当地人眼中是无可替代的,客人来了,大家围在一起吃蜗牛,就像吃火锅一样热闹非凡。
渐渐的,蜗牛已经成为了他们国家著名的国民菜肴,在路边或者市场上,经常能看到卖蜗牛的人。
仅仅加纳本地吃蜗牛的数量就大得惊人,每年的食用量已经超过的1500万公斤,更不要说出口的蜗牛了。
野生大蜗牛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据称每只蜗牛每年可以产下1200粒卵。
但即使是这样,也比不上人们吃蜗牛的速度。加纳野生蜗牛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甚至快濒临灭绝。
而蜗牛的价格随着当地人的热捧而不断上涨,因此,当地人请来了专家指导人们人工养殖蜗牛,人工养殖的蜗牛个头更大、肉质更肥美,而且也避免了许多有害的细菌。
其实,除了非洲,法国也有一道菜特别出名,那就是法式蜗牛。厨师通常会在硕大的蜗牛肉上涂一层奶油,拌上调料后塞进洗干净的蜗牛壳中,然后进行烘烤。
(文章转载于观察者网,责任编辑:高雪滢,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涉及转载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无商业宣传之目的,仅供读者参考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最近不少市民在小区散步时发现,草丛里、人行道上随处可见一种类似蜗牛但比普通蜗牛大的小动物。有些小孩抓起来当宠物,还有市民说要拣回家煮着吃……关于它的新闻也频频登上各大网站、微信公众号,俨然成为当前的“网红”。
这是蜗牛吗?可以吃吗?
昨日,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急诊医学科(急救创伤中心)副主任兼急诊内科主任谢胜提醒市民,这种类似蜗牛但比普通蜗牛大的小动物叫褐云玛瑙螺,也叫非洲大蜗牛。食用可能会被传染寄生虫,甚至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煮熟后吃仍有风险
“非洲大蜗牛,不是我国本土物种,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也是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谢胜说,非洲大蜗牛生长在野外,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它和福寿螺一样,都带有广州管圆线虫(广东住血线虫),会传播结核病、脑膜炎、脑炎等,食用危害极大。
谢胜表示,吃了感染这种寄生虫的非洲大蜗牛,或者接触它们的排泄物,广东住血线虫就可能进入人体,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有人说,完全煮熟后能灭掉寄生虫,但仍有一定风险。”
遇食盐会化水而死
“有人说,非洲大蜗牛可以养作宠物,这千万不行。它的粪便或黏液中,可能带有虫卵。受到污染的水或蔬菜也可能传播血线虫,感染人类。小孩子免疫力低,不要因为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谢胜提醒,非洲大蜗牛身上有很多黏液,其中就有各种细菌,如果市民对细菌的抵抗力弱,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所以看到这些大蜗牛不要去碰,特别是小孩子。建议大家不要因为好奇,去捕捉野外的非洲大蜗牛作为宠物饲养。
谢胜支招,如果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大蜗牛”,可以告诉物业进行处理,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也可以处理。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进行杀灭,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